《瑜伽经禅修要诀》01-你整个的旅程是为了回到源头

从今天开始讲解《瑜伽经》。

为什么先从《瑜伽经》开始讲呢?我不知道大家接触过新时代或印度的东西没有?它们或多或少都有宗教背景,宗教性的东西有一个很大的局限,使人很难跳出那个框架。唯独瑜伽是一个没有任何宗教框架的、古老的东西。这是选择从《瑜伽经》讲起的原因之一。

还有一个原因,不知道在座的对于印度教、密宗等这些古老的近似瑜伽的修炼方式是否了解得很多?如果你仔细了解密宗里的生起次第、大圆满次第,大圆满的彻却和脱噶,还有印度教里面有关昆达里尼的古老神秘的著作,你会发现它们都有瑜伽的浓厚色彩,瑜伽渗透到了所有这些宗教的背景里面。

我这里指的瑜伽并不是哈达瑜伽。哈达瑜伽是瑜伽中的一种,即所谓的形体瑜伽。瑜伽有很多种,如山卡拉瑜伽,克里希那穆提就属于山卡拉瑜伽。克里希那穆提是个彻底的非宗教人士,他讲的内容类似于山卡拉。瑜伽里面还有奉爱瑜伽。

整个瑜伽体系可以分为三个大类。第一个就是哈达瑜伽,纯粹的身体瑜伽,通过身体的训练,使你达到某种心灵的程度。当你的身体被彻底调柔了,那扇阻挡你的大门,那扇走向内在世界的大门就打开了。瑜伽往往是从哈达瑜伽开始的,这是一个次第,它非常有必要。

瑜伽的第二个大类可以称为奉爱瑜伽,它是以彻底的爱的方式进入那个永恒的源头。它走的道路是以爱为拐杖的,这种方式在宗教里类似天主教、基督教,这些宗教都是以爱的方式追求那个永恒的源头,在印度教中把它称为奉爱。

第三个大类是智能瑜伽,它包括昆达里尼瑜伽。因为昆达里尼瑜伽后来在第六、第七个中心的时候可以引起非常明显的智能回应。很显然,佛教属于这个范畴,佛教、密宗都属于智能性的宗教。

这是瑜伽的三个分类。当然,大家从网上、书上可以看到瑜伽更多的分类,但无论分为多少个种类,它最终的三个方向都是身体、爱和智慧。

另外一个我们从《瑜伽经》开始的重要原因是,《瑜伽经》几乎是头至尾的完整合一。它以精确的方式、数学的方式,非常精练、简洁的把整个过程都描述出来。当然这种简洁的语言也产生了一些麻烦,因为它过于简洁,所以《瑜伽经》里面有许多非常深奥的内容需要很严肃的把它们展开。《瑜伽经》里面提到很多类型的冥想,只用了一、两句话,但实际上那些冥想所达到的程度是非常深的,除非一个有很多真正内在经验的人在看,否则那些简单的话对他产生的意义不是很大,他可能不知道那些简单的话语所引发的一些内在的经验。

所以《瑜伽经》可以说是一部非常完整的、灵性的、指导性的经典著作。它没有宗教的倾向,不会把你框在一个框架内。你即使学了《瑜伽经》,也不太可能成为一个宗教人物。相反,如果你开始懂得《瑜伽经》,你的视野会真正打开,你开始有能力辨别所有类型的灵性和宗教,在那些灵性的文字里、古老的宗教中,发现真正的珍宝。瑜伽给了你一双智慧的眼睛,它提供了你智能,提供了你精确。

《瑜伽经》唯一比较弱的地方,是在爱的方面似乎没有天主教那么强调,但是它也有。《瑜伽经》在冥想方式里面提供了奉爱瑜伽的方式,提供了对最终源头的祈祷。这些冥想方式被《瑜伽经》以非常精练的语言呈现出来。

《瑜伽经》据说是公元前2世纪以前由帕坦伽利所写。记述帕坦伽利的历史文字不是很多,但从《瑜伽经》可以看出,这个人非常睿智,几乎像中国的老子一样。《道德经》五千言就使人们反反复复的诵读,越读越发现里面奥妙无穷。《瑜伽经》也有相似效应,应该说《瑜伽经》一点不逊于《道德经》。

瑜伽经原文为梵文,把梵文翻译成英文,再把英文翻译成中文,这个歪曲的程度越来越大。有很多版本的瑜伽经,很难说哪个更好,我们姑且就用这个版本讲。

好,我们开始讲《瑜伽经》,它的第一句话就直指要害,非常简练。

第一章 静坐冥想

1.1 现在,我们来教授瑜伽。

什么废话都没有,“现在,我们来教授瑜伽。”你只要开始就可以了。如果你有信心和决心说现在你要开始瑜伽,你就可以开始。瑜伽是没有前提的,无论你是什么人,你是一个圣人,你是一个罪人,你浑身有病,你充满了各种各样正面或负面的思想,或者你充满着各种各样错误的观念,你的大脑里有无数的来自其他人的教导,或者来自其他知识的背景,都没有关系,你只要决定,OK,我现在开始走向瑜伽就可以,没有任何先决条件说有什么人不可以。所以说瑜伽的胸襟是非常广大的。它广大是有理由的,因为只要你开始走进瑜伽,瑜伽就有把握把你完全的洗干净,让你脱胎换骨,瑜伽是有这个能力的。无论你的背景是什么,它都可以渐渐的让你认识到最深处的真实面貌,这就是瑜伽的魅力。

1.2 瑜伽让你学会意识的转变。

我们每个人都携带着很多的意识形态,这些意识形态有些来自后天,有些来自先天。你的遗传、你的性格倾向,这些也许在你出生的时候,就以某种微妙的形式存在于你的思想深处了,再加上你长大成人后所受的教育,你的生活背景,所有这些都会使你的意识产生无数的形态。当然你可以把它简略成很多形式,比如以情感的方式来描述它,就像有些人嫉妒心比较重,有些人非常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有强烈的冲动和愤怒等等,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都在你长大成人的过程中形成,这些形态被称作是你的性格。一个人几乎很难改变他的性格,因为它们天长地久,根深蒂固。但是瑜伽可以,瑜伽几乎可以把你底朝天的翻过来,瑜伽是有这个能力的。所以说瑜伽可以让你控制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它有非常善巧的方式,有法子超越你所有的业已形成的模式。每个人的模式是很难改变的,比如有的人性格很急躁,他也许一辈子都急躁,也许到了八、九十岁还是急脾气,他的心,他的这种模式,这种形态很难改变。

但是瑜伽可以,瑜伽有能力超越你所有的意识形态。超越意味着某种形式的能量被抽走了,然后原来这种固有的模式自动的枯萎了,显然它并不是压制了它,压制是另外一回事,你可以压制你的愤怒,你可以压制你的嫉妒,但压制都维持不了多长时间。然而当你抽走了能量,抽走了本来跑到愤怒上的能量,那个模式就会自动枯萎了。

《瑜伽经》提供了许多的方式,能让你抽走那个能量,使原来跑到负面形式上的能量开始收回来,开始回到能量的中心,回到充满光的源头。所以它自然的就超越了那些形式,它几乎没有用任何其他的技巧,没有动脑筋,几乎没有费力气,那些形式就自动的被超越了,因为它们枯萎了,没有继续的能量可以维持它们,所以瑜伽是可以控制这些意识形态的非常科学的方式。

然后它告诉了你目的:当你超越了所有的这些意识形态后,当你把能量从所有的这些节外生枝的模式里抽回来的时候,它会回到哪里?

1.3 如此,知觉者便能还原本来面目。

它告诉你:如此,知觉者便能还原本来面目。什么是本来面目?你内在有一个源头,那个源头在你出生以前,乃至在你死亡以后,它都毫不动摇,那是真正的知觉者,那是纯粹的意识,那是意识的源头,那就是你的本来面目。

我不知道在座有没有对密宗比较熟悉的人,密宗有两个最高的修法:一个是大圆满,一个是大手印。大手印的祖师来自印度,是八十四个大成就者之一,名字叫帝洛巴,他的一个从西藏来的门徒叫那洛巴,那洛巴千辛万苦去印度寻找他的上师,最后终于碰到帝洛巴,上师在恒河边上,传给了那洛巴非常著名的《恒河大手印》。《恒河大手印》里有一句经典的话:“当你的心完全沉静下来,像一条河一样,越来越静,像纯净的河水,像没有波动的水面,你的子光明融入母光明。当你的子光明完全融入母光明的时候,你就成就了。”这句话的意思和1.3条是完全一样的,你的本来面目也就是你的子光明。

为什么说是子光明呢?因为它是个人化的,你有没发现你的意识到现在为止仍然是个人化的?你的意识即使在死亡后,它仍然有个人化的倾向,你可以意识到它是你的意识,是个体性的意识存在。虽然它可能是纯粹的——你经过一定的冥想,一定的禅修,通过瑜伽的方式,超越你的心念,变得越来越纯粹,杂念越来越少,以至于最后,完全没有杂念,但同时又保持一个非常清明、清醒的意识状态,这样的意识状态就叫做纯粹的意识,没有杂染的,非常干净的意识状态。你可以通过瑜伽的方式、禅修的方式达到这个意识中心,当然这个意识中心仍然是个体化的。

你也可以通过奉爱的方式,当你对上帝,对神或对克里希那、罗摩等等任何一个你喜欢的伟大的神或伟大的上师,对他产生百分之百的爱,这种奉献的爱,完全归一的爱,你开始全身心的投入他,有点类似于你全身心的爱上了某个人,或者爱上一个极其美丽的风景,在那一个片刻,你的心可以完全停止。你的心这个词太浪漫了,我们可以用一个更精确的词,当你全身心的爱某个人,当你全身心的被一个美丽的风景所震撼的时候,你的思想停止了,这时候,只剩下纯粹的知觉者、纯粹的意识,你的意识是没有思想的,同时非常的清晰明亮,你会发现没有思想的意识是异常的明亮。

这点不知道你有没有体验过:当你早晨推开窗,满目阳光,微风拂面,你深深的呼吸新鲜的空气,这时候,你会发现,你的意识突然间愉悦的明亮了。它是一种没有高兴的高兴,不是high,它非常的明亮,非常的纯粹,非常的干净,整个世界在你眼里都变美了,变得异常的美。你看到的每一片树叶,走在马路上感受到的早晨空气等等,所有的一切都变得非常的美丽,你整个人变得明亮起来,整个世界变得明亮起来。事实上,不是世界变明亮了,当没有杂念时,是你的意识变明亮了,它突然间变得清晰明亮,这就是为什么密宗把个体化的意识,达到纯粹的时候叫做子光明。子的意思是个体化的,光明的意思是明亮的。

心情放松的时候也会这样,当你心情放松,躺在草地上望着蓝天的时候,个体化的意识就达到了顶峰。那是非常愉悦的,所以真正的狂喜,它没有兴奋,类似于躺在草地上望着蓝天的时候,它只有无限和纯粹,它是个体化的意识经验,它是真正纯粹的携带意识本身的明亮的一个经验,是纯粹的子光明。

再看这句话:“知觉者便能还原本来面目”。

这里有两个要点:

第一点,它告诉你:你达到了纯粹的意识,纯粹的知觉,纯粹的子光明。

第二点,它告诉你:纯粹的子意识,纯粹的知觉者,此刻即可还原本来面目。这本来面目是什么呢?佛教里把它称作“涅槃”,把它称作“本性”,称作“真如”。我们可以举一些超出佛教以外的词,可以把它称作神,称作上帝,或者我们把它叫作吠檀多里提到的大梵、梵天,禅宗里提到的源头、禅等等,无论我们给它什么词都可以,你倾向于给它什么都可以,随你便。

它代表了什么?它代表了真正的母光明,那个源头。这个源头即使在你死亡,在整个宇宙灭亡后,都不会改变,它是超出你的子意识,超出整个宇宙存在的真正源头,也就是说,所有的意识,所有的子光明都是它的一部分,乃至整个宇宙都是它极小的一部分。

为什么说是极小的?当你达到内在真正的源头的时候,你突然会发现,整个的宇宙,整个的生命,整个在你眼前的世界,都是你一个纯粹的梦、一个幻觉。虽然它不是一个幻觉,之所以你认为它是幻觉,仅仅因为你达到了更高的存在,它跟更高的存在——母光明相比较而言,是一个幻觉。母光明是一个更真实的存在。相对的,这个世界看上去就不那么真实了,整个世界看上去就像一个泡影,它是那么微不足道,那么渺小。而那个母光明几乎就像无限,就像海洋一样。这时候出现一个奇迹——你的子意识,你的个体化意识,突然间回到了源头,你可以把它称作涅槃、上帝、神。它告诉你什么时候可以回到你的源头,只有当你的子意识达到纯粹时,会有一个瞬间,突然的,永远是突然的发生,你发现你融入了海洋,融入了无限的光明里。

《瑜伽经》前三句告诉你整个的宇宙旅程,从开始的第一句话,“我们来教授瑜伽”,到第二句话,“瑜伽让你学会意识的转变”,当所有的意识被你超越,就达到第三句话,“如此,知觉者便能还原本来面目”,你在某个片刻会突然地融入那个源头,那个母光明里面。

这是《瑜伽经》开篇的总结性语言,帕坦伽利很伟大,只用了三句话就把所有的旅程描绘的非常彻底,第三句话完全说到底了:你整个的旅程就是为了回到源头,其他都是儿戏,你将回到你最终的源头,无论你是活着或者是死后,无论你是否进入瑜伽,或者拒绝进入,无论你这世选择瑜伽,或者你下一世选择,你最终的命运都将回到源头,没有人可以避免,无法避免,因为这是你灵魂的实相,这是你最终的渴望,每个单个的灵魂的渴望。

不是每个灵魂相互之间的合一,No,而是每个子灵魂回到母亲的怀抱,这是所有灵魂旅程的终点,或者说这是所有灵魂达到终点后的另一个起点。没有一个达到终极的灵魂会太久的安住在那里,所有达到终极的灵魂,他们迟早会再一次爆发。

不知道这是否讲得有点玄,当你达到最终的涅槃,你不会呆在涅槃里太久的,因为涅槃也意味着无限的爱,涅槃既是无限的空,也是无限的爱,它不可能只是其中的一个。涅槃是彻底充满空,也彻底充满爱。当你在涅槃里的时候,你的爱会达到顶点,达到饱满,当你达到饱满,你不会一直呆在那,你的爱就会出来。所以那些伟大的灵魂一次次的来到这个世界,就是这个原因。过去有佛陀、耶稣,现在有克里希那穆提等等,这些人都不是一次达到源头的,他们在往世里都达到过源头,他们都是再来人,达到过终极,然后他们会一次次的再来,这是一个完美的循环。那些没有达到的个体化的意识,用他们无限的奋斗,一生接着一生的最终会达到那个涅槃。而那些达到涅槃的人又会一次次的回来,无论是回到这个世界,还是回到更高的层界,没有人会永恒地留在涅槃。

问答部分:

问:如何看西方的灵性?

答:西方通灵里面赛斯书和《与神对话》前五本还是不错的,可以看看,至于新时代,我觉得唯一可靠的是埃克哈特·托尔,《当下的力量》的作者,他达到昆达里尼的经验是真实可靠的。虽然与克里希那穆提相比他还有一段差距,但起码他的个人经验是真实的,而且他的确达到了某种内在的源头。他不仅仅是像很多其他西方人那样有感悟,聪明人的确可以感悟,这很好,但感悟和证悟还是两码事。感悟每个人都有,比如你去旅游,你突然会对某种经验产生感悟,这些感悟是哲学的、诗意的,可以用非常动人的语言描述,这是可能的,这些并不难,但真正经验到那个源头,经验到不会动摇,不会失去才是真的。

如果一样东西,你经验到了,但过了一星期,过一阵子就消失了,那它还没有永恒的价值,仍然不是真的,你仍然被时间框住,你的意识仍在时间里面。也许西方还有一些人你并没有看到。相对西方,东方有更珍贵的东西,这些东西有永恒的价值,尤其是密宗。

印度教和密宗有很多仪轨,让人看了就头大,但如果真有兴趣、有缘分的话,你会看到一些欣喜的东西。如果一个人对灵性感兴趣的话,那可以把西方的东西作为入门。但要真正的深入,想要读到深的东西,还是要从东方开始。《西藏生死书》不错,东方有很多珍贵的东西值得探索,这些东西要尽可能看原版。和西方的东西一样,东方的古老也会有大量的注解,那些注解好的不多,也许你会被搞的一头雾水,甚至被导向别处。探索是困难的,要多花点时间,即使是走些弯路。走弯路并不一定不好,对于探索和永恒来说,这只是一瞬间。当然还要看缘分,东方有很多好的东西,类似《瑜伽经》、《恒河大手印》等等。

印度教和密宗的仪轨的确是有能量的,仪轨显然不可能是单纯的走形式,所有的仪轨都是奉爱和召唤。这有两个动作,先是伸出手去召唤,以某种仪轨的方式,接着以某种唱诵的方式。唱诵是很有力量的,它唱诵咒语,所有的咒语都是呼唤和祈祷词,这些咒语翻译过来,都是在向某一个具体的名字进行反复的呼唤。如果你足够虔诚,你的呼唤会在某一个很高的层面得到回应,这是注定的。

你的呼唤达到多高的层面,取决于你内心的力量,取决于你内心达到的深度。诚意当然是必要的,但我说的深度和诚意还不一样。换句话说,你达到了自己多深的内在,你就有能力达到多深的存在。那些层面是存在的,当你达到多深你自己的内在,你就有能力达到那些层面多深的存在,它和你内在的深度有关,你呼唤的力量达到的高度和你内在达到的深度有关。

那些密宗的仪式,都拥有神秘的力量。这些力量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你个人的深度,个人深度占50%的因素,另有50%是传承的力量。在古老的年代,有人呼唤,和神圣产生了一种连接,他把这种连接一代一代手把手的传给门徒,这种连接以人为的方式从来没有中断过。另外50%的力量就是来自于这种古老的传承,就像能量密码。古代有一个人连接上了,其他人只要按这种方式连接就同样能连接上,哪怕改了一个字,一个动作,可能就不对,要一样的固定的模式,只有在这个模式下,能量和源头才很容易连接上,很容易呼唤。

为什么要反复唱诵咒语?这个咒语在古代已传唱了几百年几千年,你只要这么唱,你就容易连接上。如果换一个字,或把一个词颠倒了,哪怕意思是一样的——因为咒语就是赞颂词,你可以把词放前面或后面,颠倒一下,那这个咒语的灵验度会下降好多。这类似人的小名,小时候用的多,如果有人叫你,你会转向声音的方向。咒语是几百年几千年以那个熟悉的音调唱诵,那个音调对神来说已经比较熟悉了,如果以那个音调呼唤他,更容易传递,你必须沿着同样惯性的能量去呼唤,这样感应就比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