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问答》夕阳讲解 034 观想的奥秘·阿尔法层面·如何获得梦中的回应

观想的奥秘 

317.问:听老师讲过,吃饭时可以观成供养自身体内的佛菩萨。请老师详细的讲讲如何观想?

答:这个问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观想。

我今天正好想详细的讲一讲关于观想的事。也许大家都知道在密宗、印度教等很多宗教都提到过如何观想。

二十年前,当时我只有十六岁,也曾经在佘老面前问过他如何观想。佘老说,观想就好比一个画家要画一幅画,在落笔之前,他脑海当中就已经有一副完整的画面了。他要画一幅山水:什么颜色的,山是什么形状的,有一条小路、溪水、小桥、瀑布,小路上站着一个人……整个的画面都在他的脑海中,而且非常清晰。如果你有绘画的经验,会明白脑海中的画面是非常清晰的,不是模模糊糊的。佘老跟我讲,这就是一个初步的观想。

我要给你推荐一本非常经典的书,这本书是密宗的格鲁巴(黄教)宗喀巴大师的一本书。如果你要学习观想,非常建议你详细的看这本书,叫《深道那洛六法导引次第论•具三信念》。在这本书的一开头,宗喀巴大师就非常详细的讲到了如何观想。密宗要求你要非常清晰的想象出那些本尊的画面,而且你的想象要次第的进展。也就是一开始也许是一个轮廓,大致轮廓:脑袋、身体、手臂。随着你对这个画面的熟悉程度,你要渐渐的能清晰的观想到每一个手臂拿着的法器:有的是金刚橛,有的是铃,有的是一面旗子,有的是一本书……。随着更深的冥想,你应该清晰的看到他衣服的褶皱,这就有点难了。更清晰的冥想,你应该看到本尊的第三只眼里面还有一个更细小的画面。有些本尊的第三只眼里面是火焰,有些里面是一个非常非常小的小菩萨,非常非常小,有些里面是一个非常非常小的种子字。也就是你的精细程度在依次的递增,这是一个大概的观想次第。

当你了解了一个大概的观想次第以后,我要讲一些更加深入的事,也就是为什么要这样观想。现在你只是知道了怎样观想:要由粗至细,一层一层的越来越精细的观想。但是,你还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观想。也许古老的宗教里很少有提及为什么你要这样观想,或者它提及的是用了拟人化的方式,为了跟本尊的相应,跟神圣力量相应等等,但是为什么?为什么当你这样观想的时候就会相应呢?这一点特别重要。首先,我要提供的一个信息是,你有没有发现,每当在观想的时候,你对物理世界的觉知渐渐在降低,渐渐的你觉得自己进入了一个如梦如幻的场景或者一个如梦如幻的层面,每当你观想的时候,似乎物理世界的觉知在远去,一个内在如梦的层面在显现,对不对?哪怕是画家在心中构思作品的时候,他也会有这种感觉,因为这个作品至今为止是非现实的,它不是在现实世界的,它只是在他的梦境中、想象中。当你进入观想,会有两种倾向,第一种倾向:你在那个梦境里,变得神醉。如果你在那个梦境里没有变得困倦,你就会变得神醉。而大多数人在那个梦境里,在那个观想里,非常容易进入困倦,你观想着观想着就困了,想睡觉了,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经验。

比如说,密宗让你在眼前观想一个月轮,这个月轮里面有一个“啊”或者有一个“嗡”,有一个梵文的字,你观着观着就觉得越来越困,眼皮越来越重,这是为什么?所以今天的重点并不是要教你如何观想,因为如何观想已经讲清楚了,宗喀巴在那本书开头也讲的很清楚了。我要告诉你真正的重点是为什么你的观想会灵验,会连接上某些事物,它的原理是什么。所以我们从一开始的这个线索,慢慢的顺藤摸瓜,向里走。这个线索就是:往往大多数人在一开始观想的时候会犯困,想睡觉,眼睛都睁不开了。尤其一开始不熟悉观想的人,你让他一观想,很快就困了。那个催眠的作用似乎比安眠药都来的灵验,为什么?

你知道人的脑波在清醒状态下是贝塔波(β);在半梦半醒的状态下是阿尔法波(α);在接近于睡眠的状态下是西塔波(θ);在进入深睡的状态下,你的脑波是德尔塔波(δ)。所以当你在半梦半醒间,你的脑波正好是阿尔法波。阿尔法波有一个特征,就是在阿尔法波里面,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障碍。就好像你在清醒的状态下,你在贝塔波里,你的意识能清晰的感受到物理世界,你可以产生行动,可以走路,可以说话,可以拿起一个茶杯。这是贝塔波的状态,意味着它受时空的限制,你只能拿起一个现实世界的茶杯,而不是一个梦境当中的茶杯;你只能看到现实世界中的场景,而不是过去未来的场景。

当你进入半梦半醒间,也就是催眠经常进入的那个层面,在阿尔法波的层面,时空变得连接在了一起。在那个层面,半梦半醒间,你如果有一个意愿,想看到某个过去的场景,这个场景也许就会显现。你想回忆起小时候的画面,那个画面就真的会出现。而如果在半梦半醒间,你不会觉得那是一个画面,你会觉得身临其境。只有醒过来的时候,你才会觉得那是一个画面。而当你在半梦半醒间看到的时候,不会觉得那是一个平面、一个屏幕,你看到的是一个身临其境的环境,你自己也在其中,这是在半梦半醒间的一个场景。所以,其实所有的观想,都在促使你从醒着的状态,向阿尔法波半梦半醒的状态移动。如果你在移动的过程中保持意识,那么当你完全处于那个阿尔法波的观想场景当中的时候,你不会睡着,反而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但是大多数人在观想的时候,深入那个阿尔法层面的时候,他习惯性的就开始变得半梦半醒,就睡着了。所以当你了解这个原理之后,你在观想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清醒。如果保持清醒,持续你的观想,那么当观想成功的那一刻,那个场景将不再是一个平面,它将是像在羊卓雍错圣湖边看到过去未来那样的一个身临其境的场景。就好像一个画家,他在脑海中构思画面的时候,很多情况下是一个身临其境的画面,而不是一个平面。

讲到这儿,你应该知道真正成功的观想,不是观想出一个平板的画面,而是观想一个身临其境的画面。所以当你在禅定当中,你真的进入阿尔法波的层面,或者我们不用太数学化的语言,当你在禅定中,真的进入内层面,以至于物理世界变得模糊以后,你依然保持一份意识的状态,这个时候,你调动的所有回忆将不是一个平板,而是一个立体的场景。它就像你的梦境一样,每当你在梦境中的时候,看到的场景也不是一块屏幕,不是屏幕上有各种各样的人物,你会觉得自己也在里面,是身临其境的,在那个山水间,甚至在爬山,甚至在喝泉水,对不对?所以真正成功的一个观想,是身临其境。

这个现象也发生在催眠当中。在深度催眠当中,你回忆起的那些儿童时期的场景它好像重演一样,你不是在看一幅画、一个电影,而是身临其境的重演它。这是因为在阿尔法的层面里面,一切的时空都是贯穿的,它不受时空的障碍。在阿尔法脑波状态下,没有时空。你的回忆不在是画面,它永远是一个时空的重临、时空的再现,它不是一个僵死的画面。

现在你了解了在阿尔法波的禅定状态中,或者我们简称在半梦半醒的有意识层面当中,你的回忆将是一个立体的、感觉上真实的一个场景,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比阿尔法层面更深的西塔波层面,乃至于更深的德尔塔层面,德尔塔层面意味着你进入了深睡,完全对物理世界没感知,甚至对梦境也没有感知,但却被动的感知到了某种源头的存在、某种浩瀚。虽然在醒来以后,你完全不可能记得。你只觉得过了一秒钟,天亮了,你就醒了,你在那个深睡当中是无意识的。而印度教,包括禅宗也认为:人在晚上无梦睡眠,深睡的那个层面是回到意识源头的。而这个源头不是个人化的,它不仅仅是你个人的源头,而是整个宇宙的源头。当你在这个源头的时候,宇宙不存在,物理世界不存在,你无法感知到,一切都不存在,你仅仅在源头里面,虽然你是无意识的。这也意味着每天晚上,都有那么一个片刻,你会进入源头,而进入那个源头的通道就是阿尔法、西塔、德尔塔,也就是你一层一层的开始掉入最深的无意识睡眠当中,你一层一层的变得深睡、深睡、深睡。从有梦境变得完全无梦进入深睡,最后进入那个意识的源头,也就是宇宙的源头,你带着某种在阿尔法层面的愿望融入了最深的意识源头。

凯西曾经提到过启梦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在你半梦半醒快要睡着的时候记住你的问题,也就是在阿尔法层面的时候记住你想问的问题。一般来说,人们在快睡着的时候总是会忘掉那个想问的问题,最后的那一念,就是真正睡着前的那一念,往往是别的思想。你可以试一下,你明明想要在睡着时候问你的梦境一个具体的问题,希望梦境给你一个回答,但往往在半睡半醒的时候就已经被你遗忘了,在你睡着的最前面的那一念就完全把它遗忘了。所以如果你能够做到在半梦半醒的阿尔法状态时候,记住这个问题,就意味着这个问题将被你携带进入西塔,最终进入德尔塔,进入最深的层面——意识的源头。

人们每天晚上的睡眠是起伏的,你会有一个深入梦境的一两个小时,然后又有一个从无梦睡眠到渐渐出现一个梦境,所以晚上大概有两三次梦境会来到谷底,然后来到高峰,接着再次来到一个无梦的谷底。而往往在第二天醒来之前,你会做一个关于昨天晚上那个问题的一个梦境的答案,这意味着最深层的德尔塔状态,它通过西塔、通过阿尔法在你快要醒来的时候,在你半梦半醒快要醒来的时候,以梦境的方式回答了你。最深的潜意识源头,在阿尔法层面转化成梦境来回答你。因为每一个层面有每一个层面的语言,阿尔法层面它的语言是画面式的,有声音,有香味,有画面。更深的西塔层面,它的语言是非画面的,是直觉式的。更深一层的德尔塔,它的方式连直觉都没有,无法描述,没有任何画面,它是完全的空。所以你的问题会在最深层渐渐的趋向半梦半醒,它们会转化成你能够理解的梦境。

当你知道了这一系列的过程,就可以倒过来做,这意味着你可以在半梦半醒的观想状态,观想一个场景,让这个场景渐渐的流入最深层的寂静跟空性。你在阿尔法层面观想了一个问题、一个疑惑,而让这个疑惑进入最深的寂静,消失了,并且你确定它进入空、进入那个源头、进入消失以后,那个源头将会有一个回应过来,所以你只要渐渐的等待,很快,忽然在禅定或半梦半醒之间,画面开始如烟雾般的再次显现,你将看到一个来自内在的创造性的画面,那个类似回答的画面,那个完全以象征的方式显现的画面,它并不是以语言的方式直接回答你,你依然要理解,依然要象解梦一样解释它的含义,有时候这个含义非常复杂。这就意味着你可以不用在睡着以后再获得回应,如果你懂得观想,可以直接在禅定当中就获得回应。

瑜伽曾经提到,当你有一个疑问的时候,你让这个疑问深深的融化在你的寂静当中。如果你不追求答案,如果你没有任何暴力的倾向,因为如果你有任何暴力的倾向,那个回答就无法显现,它要求你充满等待和耐心,因为只有等待和耐心才能让你进入一个完全的空,完全的空性,一个不寻求答案的空性。

如果你一直在寻求答案,这个答案怎么还没来,为什么梦境还没有显现,一直没有来呢,它就来不了。你在躁动,你永远也无法沉入那个最深的德尔塔状态里面。所以瑜伽要求你不寻求答案,你只是让这个问题消失在你的放松里面,你进入了最深层的空性。而当你再次从空性中渐渐的回来的时候,答案会随之而来。忽然,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有一个灵感,有一个莫名其妙的画面就在你脑海当中显现了。这就是为什么瑜伽说:在你寻求的时候,你不会找到;当你不寻求的时候,它就来了。因为这符合意识的能量现象,这符合意识的科学。除非你降低,降到最深的空无,否则那个回应将无法从空无中迸发出来。所以老子讲,所有的一切都产生于“无”,所有的答案都来自于“无”,“无”里面有所有的答案。

你能够做到回到那个“无”吗?大多数人做不到。大多数人着急要看到那个答案,他们不想要这个过程,他们只想要结果。当你只想要结果的时候,结果就来不了。你必须遵循这个物理法则,先回到那个“无”当中,答案才可能从“无”当中再一次生长出来。

这就是为什么密宗在生起次第要你观想本尊。这种观想一开始只是想象力,当你的观想变得越来越活灵活现的时候,意味着你在越来越深入你的阿尔法层次。因为只有你深入阿尔法层次的时候,你的想象力才变的无限的强大。比如说,你此刻想象观音或者耶稣或者佛陀,你的想象是非常模糊的,它介于阿尔法跟贝塔层次的中间,你不可能想象到非常的精细,一旦你的想象变得精细,它就越来越往阿尔法层次靠拢,越来越深,越来越接近你梦的层面。所以有时候你会发现,在梦中那个场景是彩色的,它意味着你深入的层次比较深。而当你的观想也是彩色的话,精细到衣服的褶皱、精细到第三只眼里面的种子字,如此的精细,你不可能不在非常深的阿尔法层面里,你甚至走的比那个更深,这意味着你的观想已经携带你进入了靠近那个空性源头的一条道路。

密宗里提到,所有的观想最终都将融化于童瓶身,就是童子瓶身。所谓的童子瓶身,意味着它是一个最初的源头,就像一个孩子一样,是最稚嫩的、最初的、最不受打扰的那个源头。也就是所有的画面,最终都将在童瓶身中消失,最终的最深的空性当中连画面都没有。童瓶身是对这个源头的另一种称呼。你的观想变得越来越精细,就会走的越深,这是自然的。观想实际上类同于你的提问,比如说,你在睡着以前提问“为什么我的身体这么差?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的身体变好吗?”,这个问题如果能在半梦半醒间一直保持住,那么它一定会随着梦境被带入空性的最深处,并且获得一个答案,在你醒过来的时候以梦境的方式回答你。

当你观想一个本尊、一幅画面、一个菩萨,这个观想会渐渐的融入你最终的空性中,观想最终依然会消散掉。所以瑜伽里,在观想的末尾,会让你观想这个佛像、这个菩萨融入你的心间,并且消失于空无。大家如果看过密宗的仪轨,你会发现每一个仪轨最终都让你把观想的佛像融入心间,并且安住于空无当中。这个空无是什么?就是最深的那个源头。

所以当你观想某一个佛像在你的身体当中,就如这个问题里提到的,最终融入了空无的时候,意味着你在用你的这个观想,比如说观想观世音菩萨,你在用这个观想来敲击自己最深处的空性,敲击最深处空性的那个观音的力量。所以,当你观想观音并且融入自己的空性时,再渐渐醒来,也就是从观想中的空性醒来的时候,你将获得一个属于空性中观音力量、慈悲力量的一个回应,这意味着你的观想实际上是一个敲门砖,它跟你在睡前的那个提问的作用是一模一样的。你的提问在空性当中将获得一个回应,你的观想也将在空性当中获得回应。

你不可能单纯的只观想一个佛像而没有携带你本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观想当中,你主动被动的不自觉的就会携带着你的特质、进展、问题、错误、各种各样的情况。所以每当你观想一个本尊的画面,并且融入空性,再渐渐的从那个空性当中醒来的时候,你忽然获得来自空性的某种提示或灵感,而这恰恰是针对你的。即便你没有有意识的提问,但它已经在回答你了,它知道你所有的问题。当你融入那个空性,携带着你的本尊、你的观想融入空性的时候,你也携带着你所有的疑问跟问题。所以当醒来的时候,这些疑问跟问题有一些已经获得了回应、获得了灵感、获得了直觉。这就是为什么瑜伽里面提到,密宗里面提到,观想将会获得感应。每一个观想,如果都能深入空性的话,它一定会获得一个答案、获得回应。

大家都可以做这样的实验,今天晚上就可以试一下。你能否在清醒或者半梦半睡间,躺在床上,想象着你最喜欢的某一个画面、某一个本尊的画面,玛哈嘎拉也好,观音也好,耶稣也好,随便你。你想象着他的形象,越精细越好。每天晚上都可以这样做,这意味着你每天晚上都在培养你的禅定的能力,因为禅定不需要盘起腿,禅定可以在你躺着的时候就可以做,它跟两条腿其实没有关系,你每天晚上都可以这样做,它是一个非常好的冥想方式,它是一个特别特别善巧的方便,你每天晚上都可以这样做。而当你观想某一个本尊时,即使不提问,你的潜意识依然会在观想中携带着你的问题深入到最深处,你在早晨醒来时将会获得回答。

当你在这样做的时候,也意味着你在做另一件事,你在半梦半醒间构思本尊画面时,意味着你在训练右脑的视觉化。大多数人右脑的视觉化功能并不强大,你只能观想出一个模糊的轮廓——头、手、脚,到此为止,你无法观想出色彩,你无法观想出眼睛的细节、耳朵的细节、手的细节。之所以不能是因为右脑没有经过这样的训练,它还没有如此精细的构造画面的能力,这种能力经过几个月的培养就会渐渐的展现出来。它无法在一天两天内实现,所以你不用太心急,经过三个月、四个月、五个月、半年,你会忽然发现冥想可以达到非常清晰精细的程度,眼前的画面几乎像看到一样,当然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如果你左右脑相互沟通的能力,也就是在左脑提出一个命令,右脑在创造画面,这种相互协调的工作能力越来越高级、越来越熟练的时候,比如你想到苹果,你想到苹果这是一个语言,这属于左脑,当你想到苹果的时候你的右恼就立刻吸收了这个命令,它直接出现一个红苹果在你眼前,这意味着你左半脑跟右半脑的功能在相互的串联、相互的激发,变得越来越熟练。我们一般人想到一个词汇“苹果”,你不太可能有特别清晰的画面,你右脑的这种功能没有被训练过,所以它的画面是非常模糊的,很不清晰的,但经过几个月训练,你一想到苹果,就会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图像,甚至在睁眼的情况下都好像能看到一样。就好像画家看到一幅画一样,你好像看到苹果了,非常活灵活现,你的右脑变得强大了。它并不难,经过几个月的训练,你的右脑画面的能力越来越强,这意味着你向内在沟通的能力就变强了,把思维转化成画面、把直觉转化成画面的功能增强了,你会发现你的梦境从黑白变成了彩色,它更鲜艳了。因为梦境也是右脑的功能,它从黑白变成了彩色,从模糊变成了清晰。你的梦境每天早上醒来会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能记得住,你越来越能理解来自梦的语言。仅仅经过几个月的训练,也许你就可以达到这一点。

更近一步的,经过升起次第的观想,也就是画面的这种观想、训练,你忽然发现,越来越多的潜意识的答案开始能够顺利的以画面的方式展现,因为潜意识不太擅长用语言来表达,却非常擅长用画面来表达。这就是为什么你老是没有灵感直觉,因为潜意识不善于语言,而善于画面。你的画面功能没有训练,非常弱,以至于它卡在这儿,出不来。一旦你右脑的画面功能变得强烈,你的潜意识会恨不得以各种各样的画面形式来表达,它是一个非常有表达欲望的存在,它被压抑了那么久,非常渴望表达。一旦它找到了表达的渠道,就会有越来越多的表达出现。所以这样一个人会拥有更多的直觉跟灵感,这一切都变得自然而然的发生。你将不再需要催眠的帮助,你将不再需要由本人来催眠你戒掉烟瘾,你可以直接以画面的方式来暗示你的潜意识戒掉烟瘾,你不需要别人,画面就是一个自我催眠。所以很多的事情将能够自动的做、主动的做。画面就是一个提问,画面也是一个命令。当你有了画面的能力以后,你可以直接创造画面,创造一个你已经戒掉香烟的画面,并且让它融入你最深的空性,这样很快你的烟瘾就会戒掉。它的原理跟催眠戒烟是完全一样的,只不过现在你不需要别人来催眠你了。这一切都源于你启动了右脑的画面功能,它并不是很难。

这个问题的下半段,请老师详细的讲讲如何观想。忏悔也是一样的,你回忆起幼年的错误,你曾经用水灌蚂蚁窝,觉得很好玩儿,淹死了成百上千的小蚂蚁,突然你回忆起了那个画面,它是如此的真实。你七八岁的时候在公园里玩儿,用你的手、你的脚捏死那些蚂蚁,我相信每个小孩儿都做过这样的事。这个画面再一次出现在你的阿尔法波的层面里面,当它出现的时候,你感到了某种忏悔、某种慈悲。慈悲会忽然改变那个画面的场景,你忽然发现,在那个画面里,那个孩子在那样做的时候,似乎那些蚂蚁并没有死,似乎那些蚂蚁获得了另一次的生命,似乎你体验到了当时那个孩子的心理,也体验到了那些蚂蚁的感觉,你体验到了两者。当你体验到了两者的时候,你开始原谅那个孩子,内在的这个画面在改变,你开始原谅那个孩子,你开始发现那些蚂蚁的生命并没有就此消失,这段场景就拥有了一个新的意义。一旦你变得内在,原谅过去的这一切,这件事就就此终结了,这种终结就可以称作是一个忏悔。这种终结也意味着那些蚂蚁的重生,它们在那个场景当中似乎获得了另一次生命、另一次新生,而它们在新生里面似乎原谅了你,你将感受到那种原谅,即使那个原谅是来自一个蚂蚁。当你感受到那种原谅,那么这件事就真正终结了,你跟它们之间不再有恩怨,它彻底画上了句号。

整个过程看上去是一个幻想,当我在描述的时候,它看上去真的是一个幻想。那些蚂蚁怎么会死而复活呢?它们甚至怎么会原谅你呢?而你当时作为一个孩子,你怎么会突然产生了怜悯的心呢?因为这是阿尔法层面,没有时空,在阿尔法层面里面你从过去直接跨越到未来,给这件事以一个完美的终结。当你在那个画面里给它一个完美终结的时候,这件事就真正画上了句号。而在现实当中的那个人也将会感觉到这些,即使现实当中的那些蚂蚁,它们如果还活着的话,它们也会感觉到一种原谅的气氛。因为在最深处的空性当中,一切万物都是相连的,所以当你在冥想当中你原谅了自己,它们将会知道。当你在冥想当中感受到了它们的原谅,那个原谅实际上也的确来自于现实当中它们内心深处的一个潜意识。你在征求原谅的时候,那个远方的它是知道的,虽然它的显意识可能没感觉,但潜意识是知道的,它们知道以后给了你一个原谅,这个原谅就立刻会在你的观想当中被感受到,你也收到了它的原谅。这一切看上去好像是你个人的幻觉,其实不完全是。这是通过最深处的空性产生的一个对现实世界的沟通,它是知道的,你也知道。所以这件事以潜意识的观想方式获得了实际的沟通,而不仅仅是一个幻觉,你获得了一个实际的沟通,虽然对方可能显意识里面并不知道。在你实际的沟通里面,你们双方都谅解了,这件事就画上句号了。这就是一种忏悔。

所以真正的忏悔并不仅仅是你忏悔自己的行为:我这个行为错了,我要忏悔一下,以后别再犯。真正的忏悔如果成功的话,甚至连对方都原谅你了。这就是佛教里说如果真心实意的忏悔,你的那些果报会消除。你前世杀了人,你真心实意的忏悔,然后这一世被杀的果报或者这一世短命疾病的果报,也会被消除掉。宗教里并没有讲原理,这个原理就是对方原谅了你。你在忏悔当中,那个另一边的力量感受到了你的沟通。另一边的力量也许不是一个具体的人,也许仅仅是一个能量,它感受到了你的沟通,你在梦境当中就获得了双方的平衡。

所以宗教里提到很多的业可以在梦境当中消除,不一定要以现实的方式来体验,梦中是可以消业的。有人在忏悔以后,突然他的梦里来了很多人骂他,那现实里这个人被骂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这意味着他们以非物质的层面进行了沟通。你诚心诚意的忏悔,进入了非物质层面,进入了阿尔法层面,进入了西塔波层面,进入了更深的层面,你在更深的层面跟对方、跟另一个能量进行了一个深层面的沟通,以至于它们直接在那个层面回应你了,他们在那个层面骂你,或者原谅你,或者安慰你等等。在那个层面你们之间双方的力量已经获得了一个对等的回应,梦中这笔业债就已经终结了。

梦中能终结的东西,在观想当中一样可以终结。因为你观想当中进入的层面跟梦境是一样的,一样可以在观想当中寻求对方的原谅,甚至可以在观想当中让对方把你骂一顿,你们之间的力量也就平衡了,我不欠你,你不欠我了。他骂完以后解气了,不再怨恨你了,这也是可以的。当然,他骂完以后原谅了你,那就更好。所以这一切都是一样的,你观想当中的现象,你梦境当中的现象,以及你现实当中的现象,只不过是能量在不同层面的同样的回应。在现实当中的回应,在梦境当中的回应,以及在观想当中的回应,都是同一个能量在不同层面的现象。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关于观想的一系列的事。这一系列的事,我今天实际上也只讲了一个大概。因为这些事实际上真的是非常深,可讲的东西还特别多,今天只讲了一个大概的雏形。希望大家通过这个雏形开始能够渐渐的理解很多事,因为很多事都在这个基本的雏形当中,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