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照三摩地-明分就是悲心(顶果仁波切)

转载自《净相》第一章 3(三三摩地——遍照三摩地)

顶果钦哲法王开示:

遍照三摩地 

单单透过空性,不可能获得解脱。空性的本质是悲心,而此悲心叫做遍照三摩地、显现在外的某物。在空性中,没有所谓的事物显现或让事物显现的某个东西,只有一个空性。当悲心从空性状态中生起时,就叫做遍照三摩地。 

吾人要如何修持遍照三摩地?首先吾人应该持诵观空咒,并想著万物——世界和其内容物——是空的。在此空性中,想著轮迴与涅槃的一切现象是空的,吾人应该对未了悟空性之一切眾生生起悲心。想著為了要引导一切眾生迈向空性的了悟,吾人将修持本尊的三摩地,也就是遍照三摩地。对初学者来说,要具有无分别的悲心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们必须要有利益眾生的概念。 

悲心是大乘修道的命根。不论显宗的大乘修道或密咒金刚乘的大乘修道,倘若没有菩提心,就不能称之為大乘。菩提心的根本是对眾生的悲心。诚如释迦牟尼佛所说:「有头之人,有眼、耳、鼻、舌、身等。假如没有头,身就没有任何用处,因為身就不能运作。」同理,假如在大乘修道上没有悲心,就不是真正的大乘修道。在吾人身上生起悲心,就称為遍照三摩地。当一切诸佛住於法界中时,诸佛以悲空双运的方式照看一切眾生,诸佛从不会為了自利而住於空性之中。当眾生落入迷妄时,诸佛的功德透过悲心的力量而显现,悲心的产生应该犹如破晓时灰漆漆的天空中现出黎明般。 

当禪修悲心时,清净了什麼?在死亡时,当身、心分离,首先, 五大收摄,我们的眼睛停止观看、我们的耳朵停止听到、我们的嘴和鼻子停止呼吸、且我们的身体停止触觉,一切都停止了 。当一切停止,我们到达了基的状态、空性。到达了空性时,假如我们能够保任在此状态中,就会获得证悟。但当我们一到达空性,却立刻落回迷妄之中。 

当我们娴熟如是三摩地的法身,会生起对未了悟法身三摩地眾生的大悲心。透过这种三摩地,我们清净了从基之本性落回迷妄之中的中阴现象。 

诸佛的无分别悲心遍佈於一切眾生。当诸佛显现為报身时,会显现俱五圆满的报身净土——圆满的地方、圆满的时间、圆满的法教、圆满的上师、和圆满的弟子——再也没有进入涅槃与浄土的消融。报身净土的化身自然显现以利益眾生——这就叫做悲心。

至於圆满次第的禪修,只禪修空性是不够的。空性必须具有明分,此明分就是悲心。当利益眾生的概念在吾人心中生起时,这就是明分、吾人做為在修道上修行者的悲心。当生的现象被清净时,即使吾人已经证得了圆满证悟,还是会不断地化现化身。当诸佛进入涅槃,当祂们住於法身界中,还是会為了利益眾生而化现化身。从来不会发生诸佛不显现的事。

遍照三摩地所清净的是什麼?当身、心分离且吾人到达了基的本性,有一种在中阴中导致吾人落回迷妄的盖障。遍照三摩地清净的就是这个盖障。圆满的是什麼?在此状态中,圆满了报身佛的功德。成熟的是什麼?在圆满次第,有乐、明、无念的觉受,明的本性被成熟了。圆满次第就是明性的成熟。当清净、圆满、成熟都具备时,就是 真正的大乘修道:如是。这就叫做遍照三摩地或圆满显现三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