廓庵禅师十牛图

文章来自网络,作者不详。
十二世纪,中国的禅师廓庵禅师著了一本名为《十牛图》的书,成为禅门中的至宝。他绘制了禅宗的十牛图,并以诗偈和散文加以评唱,形象地展现了由修行以致顿悟的体悟过程。

一、寻牛

忙忙拨草去追寻 水阔山遥路更深

力尽神疲无处觅 但闻枫树晚蝉吟
解:寻牛—-从来不失 何用追寻

第一寻牛,即寻求业已失散的心牛。所谓心牛,就是真实的自己,是生命的本体,也就是临济祖师所讲的无位真人,这一阶段是立志求道的阶段。不过,实际上心牛(无相的自己)从未失去。真人总是在我们的面门,在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中出入。仅仅由于缺乏正确的自觉,而与本来的自己疏远了。找到真我根本不必从外从他而求,只要照顾好自己脚下就行了。

著语:从来不失,何用追寻?由背觉以成疏,在向尘而遂失。家山渐远,歧路依差;得失炽然,是非蜂起!

著语大义:心牛从来就没有失去,哪里用得着去追寻?由于缺乏自觉以致与心牛疏远,在尘世的迷乱中心牛逐渐被淹没,离真我愈来愈远。由于前路参差峻峨,于是得失之心愈盛,是非之争更烈。

二、见迹

水边林下迹偏多 芳草离披见也么

纵是深山更深处 辽天鼻孔怎藏他
解:见迹—-依经解义 阅教知踪

第二图为见迹,只是发现了心牛的足迹。这是一个阅读经书禅典,谛聆师家教诲,理解佛教法理的阶段。通过这一阶段,从而知晓一切都是独立存在的,而它们却处于矛盾的统一之中;明白万物的客观与自我的主观是息息相关的存在;理解万法都是一个心牛的千变万化,即一切存在都是真我的变体的禅的思想。不过,在这一阶段还无法弄清牛是白还是黑。所以,仍处在禅门之外,只是见到了踪迹而已。

著语:依经解义,阅教知踪;明众器为一金,体万物为自己。正邪不辞,真伪奚分?未入斯门,权为见迹。

在水边、林下、萋萋芳草中到处都有牛的足迹。那辽天的鼻孔,冲天的气势,纵是深山老林,也隐藏不住。

著语大意跟上述大同小异。所谓众器为一金,万物为自己的表意为:金镯、金炉、金项链等器皿,林林总总,形态各异,都是金子制造的。所以宇宙间的万物都出于一体,都与自己合而为一。

三、见牛

黄鹂枝上一声声 日暖风和岸柳青

只此更无回避处 森森头角画难成
解:见牛—-从声得入 见处逢源

第三张图为见牛,即终于看到了真正的牛。闻物之音声,见物之形色,这一直接的感觉,引触了大死一番后的禅定境界,即身心安然统一的三昧之境,从而使个体、有限、差别的世界与整体、无限、平等的本源相遇。开眼一看,万物全非他物。在眼前,只见一头心牛。这时,才确切体认自他不二,物我合一的至理。由此亦可清楚地看到知与悟的巨大差别。有一位和尚在劈柴禾时,听到一块干柴落地发出的声音,顿时开悟了。他作了一首禅偈:扑落非他物,纵横不是坐。山河并大地,全露法王身。意即掉落在地上的不是其他什么东西,而是自他不二的无相的真我。纵横有别的万物并不是蒙住自性之镜的明亮灰尘,而是真如之相。山川河流及宇宙天地万物都是真理的显现。

黄鹂枝上一声声,日暖风和岸柳青;

只此更无回避处,森森头角画难成。

著语:从声入得;见处逢源;六根门著著无差,动用中头头显露。水中盐味,色里胶青;眨上眉毛,非是他物。

风和日丽,杨柳青青;河岸边的柳枝上,黄鹂在千呼万唤,啼啭不停,真是一派赏心悦目的风光啊!只见那岸边有一头高大的牛,牛角高耸,那种活泼之态,就是丹青妙手也难以画出。

但见她处处显露,所见所闻一样不差,在眼、耳、鼻、舌、身、意中显其用。仿佛水中的盐味,包里的胶青,表面上看不识其真底,实际上它的作用十分明显。你眨眨眉毛,睁眼看看,她并非他物,正是心牛。

四、得牛

竭尽神通获得渠 心强力壮卒难除

有时才到高原上 又入烟云深处居
四、得牛—-久埋郊外 今日逢渠

《十牛图》之四为得牛。光是看到了牛,还不能使牛成为自己的东西,所以必须用手紧紧攥住她。这头长期在妄想的原野放逐的心牛,虽然现在终于找到了,但是牛的野性犹存。她还十分留恋那美丽的烦恼的草原,环境的影响依然很大,稍有疏漏她又会跑走。所以必须紧紧把住缰绳,牵牢她的鼻子。

古人说过:见惑如破石可顿断,思惑如藕丝宜渐断。(理是顿悟,事须渐修)也就是说,知性的困惑可以立刻斩断,而贪嗔痴的迷情如藕丝一般,唯有慢慢地断除。因为见性悟道有深有浅,所以悟道后的修行是必不可缺少的。

竭尽神通获得渠,心强力壮卒难除;

有时才到高原上,又入烟云深处居。

著语;久埋郊外,今日逢渠;由境胜以难追,恋芳丛而不已。顽心尚勇,野性犹存;欲得纯和,必加鞭挞。

好不容易竭尽心智找到了牛,可她心强力壮,习性难改。有时才到清净的高原上,瞬间又落入烟云深处。美不胜收的境界牵引着她,她奔驰得那么快,难以追上,青青芳草地令她留恋不已,不思回返。要荡其顽心,净其野性,求得纯和之境,必须多加鞭挞,牢牢抓住她,驯化她的习性。

(5)牧牛

鞭索时时不离身 恐伊纵步入埃尘

相将牧得纯和也 羁锁无抑自逐人
五、牧牛—-前思才起 后念相随

《十牛图》之五为牧牛,即小心放牧好这头手中牵着的牛。在悟道之后的修行中,要保持正念,不起邪念,既需要得牛的修行,又需要牧牛的修行,即通过得牛使牛与我合一,通过牧牛使我与境合一。在日常千差万别的环境中,我们往往才起一念即生二念。看到美丽的花,就想把她摘下来养到花瓶里。虽然这种见到物类即起美化她的念头并非坏事,然而这随之而生的第二念往往会引发迷惑之心。为此,当一念已起时,能如红泥炉上一点雪那样,随即返回正念,抱持正念即可。这样就会如古人所说的后念即生,前念自灭,始终保持一个正念。

鞭索时时不离身,恐伊纵步入埃尘。

相将牧得纯和也,羁锁无拘自逐人。

著语:前思才起,后念相随;由觉故以成真,在迷故而为妄。不由境有,惟自心生;鼻索牢牵,不容拟议。

牧牛时当特别仔细小心,要把好鞭索,时时加以管束,以防此牛纵步走入尘世纷迷之中,以便把她驯教得纯和而不顽野,即使不用鞭索,她也会自动地跟随着主人。这头牛本来已觉悟成真,但由于迷惑她会常生妄想。这迷惑不是来自外境,而是发自己心。所以要严加束教,耐心垂训,使其永远保持正念。

六、骑牛归家

骑牛迤逦欲还家 羌笛声声送晚霞

一拍一歌无限意 知音何必鼓唇牙
六、骑牛归家—-干戈已罢
得失还无

《十牛图》之六为骑牛回家。牛(真实的自己)与人(现实的自己)之间的干戈已息,到了无所谓得牛失牛的阶段。从发奋求道(寻牛)、谙习法理(见迹)、实践修行而见性入理(见牛)、彻底悟入以致见性悟道(得牛),到努力在动中保持正念(牧牛),已经费了一番辛苦,现在已进入干戈已罢、人牛一体的境界,不再需要绳鞭了。骑在牛背上,悠然吹起短笛,奏一支山歌俚曲,自有牛儿载着你回家,何等逍遥!这是一种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自然安详之境。见性已不再是难事。然而要把所见所悟变成己身之物却并非易事,所谓悟后起修,悟后才是真正修行的开始。

著语:干戈已罢,得失还无。唱樵子之村歌,吹儿童之野曲。横身牛上,目视云霄;呼唤不回,牢笼不住。

七、忘牛存人

骑牛已得到家山 牛也空兮人也闲

红日三竿犹作梦 鞭绳空顿草堂间
七、忘牛存人—-法无二法
牛且为宗

《十牛图》之七是忘牛存人。牛(真实的自己)与人(现实的自己)并不是自我存在的两面,而是一体,牛只是作为一种理念的象征物而已。苦苦地求寻,到得头来,原来追寻到的目标竞是刚刚仍在寻求的自身。这是一个回到本家,连牛都忘掉的阶段。捕兔时套兔绳是有用的,抓鱼时鱼筌同样不可缺少,一旦捕捉到手,工具就不再有用了。这也如乘船过河,到了对岸,船就无用了。忘牛存人图中,也只见一位唯我独尊的人,在家中高枕无忧,牛的踪迹再也找不见了。

骑牛已得到家山,牛也空兮人也闲。

红日三竿犹作梦,鞭绳空顿草堂间。

著语:法无二法,牛且为宗。喻蹄兔之异名,显筌鱼之差别。如金出矿,似月高云,一道寒光,威音劫外。

骑牛回家后,牛已不现;主人高枕而卧,室外日已三竿。如金子出矿,月高云层,尽现本来面目。
她的万丈光芒,延伸到无穷尽的时间长河里,永远高照一切。

8)人牛俱忘

鞭索人牛尽属空 碧天寥廓信难通

红炉焰上争容雪 到此方能合祖宗
八、人牛俱忘—-凡情脱落
圣意皆空

《十牛图》第八图为人牛俱忘。迷妄之心已经脱落,了悟之心亦无踪迹,这才是真正的空境。从寻牛到忘牛存人.虽然完成了参透生死的修行,在这之上更进一层,即不以悟为圣才是禅的真正特色。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佛之上的境界。牛头和尚(594~657)未晤四祖道信之前,修行之妙令百鸟衔花献奉;见到四祖识得祖师禅后,百鸟却不衔花赞叹了。开始他心怀圣意对百鸟之意感激不尽,在四祖启示之后,他识得一切皆空,就不再把百鸟之意挂在心上了。赵州和尚有句妙语道:有佛处不用遨游,无佛处急须走过。道的便是空境。

鞭索人牛尽属空,碧天辽阔信难通。

红炉焰上争容雪?到此方能合祖宗。

著语:见情脱落,圣意皆空。有佛处不用激游,无佛处急须走过。两头不着,千眼难窥;百鸟衔花,一场懡锣!

鞭、索、人、牛,一切都不挂在心上;碧空辽阔,信息不通,而一切皆通,红炉焰上怎么能容许雪花停留呢?达到这般炉火纯青的境界,才是真正的境界,才能不执著于美丑、善恶、是非、生死。这种境界纵使你生千只眼亦难以窥透。这种境界使你为以前的沾沾自喜而惭愧。你就是那无边无际的宇宙,万物与你一体,你获得的是大自由,大自在,大解脱!

(9)返本还源

返本还源已费功 争如直下若盲聋

庵中不见庵前物 水自茫茫花自红
九、返本还源—-水绿山者
坐观成败
<

《十牛图》之九为返本还源,即真空无相的境地。这样诠释,人们容易把禅误解为一种不求实际的虚无主义。事实并非如此,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另一面。正如柳自然绿,花自然红一样,真空无相本来就是真空妙有,它有无穷的功用。佛法高妙的人,看起来跟不知佛不懂法的凡人一样。即悟了同未悟,因为众生的自性本来就是清净,不染一尘的。但得道之人在本质上仍不同于混璞未分的凡人。水绿山青,都是本来清净的真实存在,没有任何造作;身居世间万物的荣枯流转之中,而能超然物外,冷眼观之,便不会流于世俗,居无为中而有为,做真正的主人翁!

返本还源已费功,争如直下若盲聋?

庵中不见庵前物,水自茫茫花自红。

著语:本来清净,不受一尘;观有相之荣枯,处无为之凝寂。不同幻化,岂假修治?水绿山青,坐观成败。

大意为:要说返本还源,还不如当下直观,如盲似聋,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反费许多功夫。这样在凝寂的无为中,冷眼观察水绿山青的本来面目,便可以有异于变幻败坏之物;一切依照自然的本色去视听观察,便能与自然融为一体,获得永恒的生命,实现真正的价值!

(10)入尘垂手<

露胸跣足入尘来 抹土涂灰笑满腮

不用神仙真秘诀 直教枯木放花开
十、入廛垂手—-酒肆鱼行
化令成佛
<

《十牛图》的最后一图为入廛垂手。即进入市街上的酒屋鱼肆中,谦逊地为众生说法,使他们趋向于善,成就佛道。这才是真正的作为,即真空妙有。禅的绝对意义也就在于此,它的宗教意义也完全体现在这里。从整体来看,《十牛图》的八、九、十体现了真正的人的事体、实相与作用。本性即空,实相即一切真实,作用即不仅利己而且要利人。利人是禅者孜孜以求的最高目标。一切的学问、修行都要为人。为他人着想,为整个人类谋求更自由、更纯善、更有创造力的生活,这就是禅生生不息的源泉所在。

露胸跣足入廛来,抹上涂灰笑满腮。

不用神仙真秘诀,直教枯木放花开。

著语:柴门独掩,千圣不知;理自己之风光,负前贤之途辙。提瓢入市,策杖还家;酒肆鱼行,化令成佛!

大意为禅者在柴门里修行千日,以致衣冠不整,面带灰色,是为了继承先祖大业;修行圆满后,则步入广大的尘世中,到一切众生集聚的地方去讲经论道,把生命的真相真理告诉众人,把禅的自由、创造、求善播撒到广大的世界中去,让枯木开花,整个的世界充满欢乐与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