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经禅修要诀》02-宇宙法则及五种意识形态

1.4 而我们习惯于认同那些转变。

如果纯粹的意识没有非常稳定地安住在它的本来的状态里,那么意识1.4否则觉醒就会转变为各种意识形态,如果你的觉醒意识没有能够非常稳定的安住于它的本来的话,那么那个意识就会转变为各种其他的意识形态。这里面其实暗示了一个能量的法则,也就是说能量是无法静止的。你不可能让一个能量停留在原地不动,这个是没有办法做到的。即使在能量的源头,佛教中称为涅槃的源头,能量也没有静止,而是处于它最原始的澎湃状态里。这点我觉得近代有很多示例可以说明这件事,如果你的能量在某一个状态里逗留得够久,它迟早会想离开。你如果在某种喜悦的状态里停留得够久,你就会觉得有点腻,然后你的这种喜悦就会渐渐地转成某种悲伤。这种轮转的周期性的现象是不能抵抗的,所以古人讲乐极生悲。你没法在一个状态里停留太久,那个能量会继续向下转动。

整个能量的运动是一个椭圆形的圈。椭圆形的运动是能量的一个基本模式,有点类似于数学中的阿尔法线,会达到一个巅峰,然后很快地降落下来,然后再达到一个谷底,再很快地升起来,所以它并不是一个圆圈,而是一个椭圆形,它会以椭圆形的方式,一次次地回到起点。所以你达到顶峰时,应该知道,下降已经开始了。

我记得大概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日本曾经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心理现象。当时抑郁症患者特别多,结果有人发现抑郁病患者有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如果你不给他任何治疗,任何药物,甚至不给他任何生理、心理的引导,仅仅是让他呆在房间里,完全不给他任何可以分散注意力的方式,比如没有任何电视、书籍、音乐,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和他自己在一起,你让他呆七天,他就会超越自己的抑郁症,后来这个方法变得很有效。也就是说,一个情绪如果被停留在一个地方,它迟早会从那个地方离开的。你如果有足够的耐心,如果你停留在自己的抑郁里,而且你没有任何的逃避,你完全留在那个抑郁的能量里,那个抑郁就可以在达到谷底的时候开始上升,它自己就可以脱离抑郁的状态。所以,这点当时日本的六十年代这个方法被发现后,治愈了好多抑郁症患者。

一个能量无论是在低谷(如抑郁的状态),还是在高峰(如喜悦的状态),它都没有办法停留太久,它必须继续向前,那个椭圆形的运动必须被完成,所以1.4实际上暗示了你的意识能量是不可能停留在原地的。它要么回到源头,如果没有回到源头,它就会再一次释放到各种形态的意识状态里,成为悲伤、快乐……成为一切的一切,而且它会来回地在各种状态之间运动。

你的能量永不静止,而且你会发现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正如刚才所提到的,你的能量的运动轨迹是椭圆形的,显然,它以椭圆形方式运动的话,是存在周期的。我们大多数人的意识周期或能量周期基本上是雷同的,也就是每过七天会有一个意识的周期。从小处开始说,你每过四十五分钟是一个非常小的意识循环,这是最短的一个意识循环,最可经验的一个。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打坐四十五分钟会是一个恰当的时间点,因为正好四十五分钟是一个循环。所以每当坐到四十五分钟,你就想动一动。如果超过那个循环的点,就进入下一个循环。你如果在四十五分钟那个关口,你强迫自己不要动,就会跳过中间的那个空挡,开始进入下一个四十五分钟的循环。

然后人实际上有七天、七年、七十年的循环,七百年的循环,整个人类文明会有二千一百年的大循环。所以每过二千一百年一个文明就衰落了,我说的一个文明,是指整个人类的文明。这些循环都是存在的,每过七百年会有一次文明的顶峰。为什么这些能量的循环会遵循七的规律?为什么我们所有的音符会有Do – Re – Mi – Fa – Sol – La – Si 七个?一个星期会有七天?这里面有非常深奥的,也许知道的人并不是很多的能量法则。

这个能量法则在二战时被葛吉夫披露。他是在高加索出生的圣人,在法国的枫丹白露去世。他从小对玄学十分着迷,花了很长的时间在各地云游,后来在土尔其的某座很不起眼的村庄里,遇到一个苏菲派的秘密团体,非常神秘的秘密团体,非常隐秘地存在于这个土耳其的小村庄里,他们围绕在一个一百多岁的圣人身边,甚至有人说这个圣人已经两百多岁了,他们是古老苏菲的传承者。这个圣人教给他们完全属于苏菲的东西。苏菲是什么?苏菲是伊斯兰教的神秘派别,跟我们印象当中的很不一样。因为我们印象中,伊斯兰教是比较刚猛的宗教,甚至有圣战的倾向。苏菲恰恰相反,苏菲充满了爱,它是伊斯兰教里面一个很神秘的教派,苏菲整个的宗旨就是爱,充满了舞蹈,充满了爱,充满了温柔。

当时土尔其的老圣人教给了葛吉夫很多东西,他们最主要的一个修行是以一种舞蹈的方式实现意识的上升。那个舞蹈,后来葛吉夫把舞蹈传到了西方,葛吉夫的这个方式后来被称为“第四道”,那个舞蹈被称作“律动”。整个舞蹈的形式类似同手同脚,它以打破你平时习惯的方式来跳舞。你很难在抬起左臂的同时,把左脚也抬起来。这个舞蹈会有各种各样让你感到别扭的动作,其目的就是让你在一个非常不习惯的、很不令人协调的运动里面,产生觉知。因为当一个东西变得习惯了,你就变得无意识了。所以它就是要创造各种各样奇怪的动作,让你对整个身体产生持续的觉知力,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网上搜到很多关于“第四道”、“律动”的视频。那些“律动”有的非常好,可以看看。苏菲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舞蹈,就是“旋转舞”,它在旋转当中使你的自我融化,你的个人中心点消失。

葛吉夫除了从老圣人那里学到了“律动”以外,还学到了一个重要的东西,就是能量的8度音阶。所谓能量的8度音阶就是音阶里面的Do – Re – Mi – Fa – Sol – La – Si-Do正好是个循环。整个能量是按照8度音阶来循环的,而且循环的路线正好是个椭圆形。八度音阶提到,当前3个音阶Do – Re – Mi,每个音阶都是相差1个半音。一直到Mi要跳跃到Fa时,这1个半音似乎不够了,它那个跨度比1个半音大,也就是它中间产生的鸿沟比前面3个音阶更深一点。这时需要一个额外的冲击力,使第3个音阶能够跳到第4个音阶上。这实际上意味着能量在打弯。能量在循着Do – Re – Mi 这3个音阶顺序上升时,到第4个音阶打了一个更大的弯。这个更大的弯正好是椭圆形的一个边,然后到第四个音阶Fa – Sol – La这3个音阶又正好是规律的一个半音,很规律,正好是椭圆形的另一个边。Do – Re – Mi是一个长边,Fa打了一个大弯,Fa – Sol – La是另外一个边。Do – Re – Mi – Fa – Sol – La – Si,从Si 到Do,产生的鸿沟比前面的那个大转弯的鸿沟更要大一点,需要更大的额外能量的冲击。在这个地方,从Si到第二个Do时,它打了一个更大的弯。所以我们这里知道能量在它的运动当中会有两个鸿沟,这两个鸿沟正好是椭圆形两个凸出的角。

那么这象征着什么?这非常重要。大家有没有发现,每当你做一件事,充满了信心,充满了信心做一件事,你充满了能量、充满了憧憬、充满了突破一切苦难的信心,一定要冲着那个方向去的时候,一开始总是很好;然后当你跨到一个阶段,就会碰到第一次苦难,而这个困难如果你能够克服、就能够逾越第一道鸿沟,那么接下来的事就会顺利很多。然后在你真正成功以前,你会碰到第二个困难,这第二个困难将比第一个困难更大,也就是从Si到Do的第二个鸿沟。如果你能够毫不气馁、毫不退缩,没有被这第二个困难所吓倒的话,你将取得真正的成功。也就是古人说的:“黎明前是最黑暗的”。那个黎明前就是Do,那个最黑暗的就是Do前面需要跨越的第二个更大的鸿沟。所以实际上没有什么事情是偶然的,你曾经碰到所有的生命当中的所有事情都遵循这个8度音阶的循环。每件事都将有一个小的困难起点和一个大的困难终点。一旦你跨越了这个小的鸿沟,你将能够继续地深入;一旦你能够跨越成功前最大的困难,你将能够取得最终的光明。

这是葛吉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披露的能量运动规律。它正好是一个8度音阶,它正好形成一个椭圆形,它告诉了你生命中的许多秘密。我们可以倒过来讲,当你开始碰到困难时,你实际上是在前进的道路上。当你发现来了一个更大的困难,似乎无法逾越的时候,意味着你离最终的光明,实际上只差最后一步。所以我们能够从能量的角度,来产生内在的力量。

这里提到1.4能量会以某种循环、某种周期的方式,转变为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

1.5 那些转变有五种,分为正向的和负向的

1.6 它们分别是:正见、谬误、幻想、睡眠和记忆。

1.5的五种形态是从这两大类形态中分化出来的。两大类形态分为恶性的和良性的,实际上,我们还可以翻译成“正向的和负向的”。因为能量有两种基本形态,就是一正一负。为什么要这样讲?因为宇宙有一个基本法则,叫平衡法则。你不可能只有一面,还要有另一面,所以必须产生两面。有一面光明的,有一面黑暗的;有一面是正的,有一面是负的。但这个负只是相对意义上的负,并不代表负的是坏的。完全没有必要把负面的理解为是坏的。从平衡的角度来说,负面是绝对必要的,它实际上是对正面的补充和激励。譬如一条河的两岸,如果没有左岸和右岸的张力,没有两岸向中间挤压的力量,这条河就无法继续向前流淌。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它们都起到了向前推动的作用。你碰到的所有帮助你的事、帮助你的人,他们都大大地推动了你;你碰到的所有阻碍你的事、你的人,有时甚至更大地推动了你,使你产生了某种内在的坚毅、忍耐,也就是真正内在的力量。据说那些所有曾经60、70年代到农村锻炼过的人,都觉得那段经验是人生的财富。

所以可以了解能量是两面的,它有动的一面,也有静的一面;有正的一面,有负的一面。然而这两面,实际上在永恒的眼睛里面都是好的,没有哪一面是差的或更好一点。这两面对于永恒本身来说,是平等的。

这种能量的两极现象充分地显示在日常生活当中,整个佛教的因果律也基于能量的平衡。换句话说,当你有一个愤怒的能量从你的身上产生出来,并且离开你的身体,无论这股能量离开你的身体以后是达到了另一个人身上,也就是你冲另一个人发火,或者你仅仅是冲空气,冲墙壁发火,只要这股能量出去了,那么注定有一天它会遵循椭圆形轨道再一次回来,这是不能避免的。它也许以别的方式、别的人或别的能量形态回来,但是它注定会回来。所以印度以前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圣人叫拉玛那·马哈希,马哈希尊者曾经讲过一句话:“无论你们的内在产生了什么,你都要当心。因为它迟早有一天会再一次回来。你做在别人身上的事,最终会回到你自己身上。”

这在佛教中被称作因果,实际上它最内在的原因就是能量的循环。你不可能逃避这个循环,你永远会遇见它。如果你第一次释放的能量是帮助性的、善良的,那么它将以某种善的方式回来。如果你第一次释放的能量是摧毁性的,那么它也会以摧毁性的方式回来。这种能量的平衡,在每一个人身上、每一个事物身上,哪怕是一块石头身上,都遵循同样的平衡法则。没有任何人能够脱离这条基本法则。

能量的两极平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在佛教、印度教里都有非常详细的描述。虽然那些描述更接近于事物化、比喻化,但它们内在的意思是一样的——所有你释放的能量,迟早有一天都会回来。

平衡法则是宇宙的第二法则。为什么说它是第二法则?因为有一个更高的法则——第一法则。第一法则在凯西的文字里,在天主教的文字里,被称为恩典法则。也就是说有一股能量,它没有出处,或者说它出于空,出于无,或者出于那个最终的光明,它没有来处,它并不来自于某个个体,而是来自于整体,来自于神、上帝、源头,这股力量被称作恩典的力量,而这个力量可以打破那个循环。

实际上并不是打破那个循环,而只是打破那个圈,打破那个椭圆形本身要回到你身上的那个能量,它只是使那个能量以其他方式散开了,它们并没有消失,只是分散了。所以为什么天主教和印度教都曾经提到:最终的忏悔来自神的恩典。也就是说如果你要遵守平衡法则的话,那么这个平衡法则将无穷无尽,因为你的往生是无穷无尽的,你往生曾经释放的善与恶也是无穷无尽的。如果它们是无穷无尽的,那么你永远也无法解脱那个循环,你必须永远无穷无尽地循环下去。你曾经释放的那股能量是没有头、没有开始的,那么它也意味着没有尾,永远也没有结束。但是在一个最终源头的恩典下,你却可以跳脱这个循环,这就是所谓“解脱”的含义。在某种恩典的力量下,你的确可以跳出这个平衡。这种跳出有一个非常禅宗化的词,叫做超越。你的意识一旦超越了二元,它将在一秒钟内立刻跳出这个能量循环,你突然就回到某种超越二元的源头。

当然这样讲大家不知道是不是可能觉得有点太玄了?没关系,我们只要了解宇宙的第一法则“恩典法则”和第二法则“平衡法则”,这两个法则就可以了,这是1.5要告诉你的,所有五类的意识形态都从它们最终,它们是更高一级的源头是两类(平衡法则:一个正、一个负)。一个正能量和一个负能量,这两类能量最终会进一步地演化,也就是1.6说的:它们会演化为正见、谬误、幻想、睡眠和记忆。

你会发现这五个概念是循序渐进的。没有一个能量在一开始就寻求谬误,能量在一开始永远是积极的,能量意味着活力,能量意味着非常大的活力,尤其在一开始的时候。所以开始它是一个正见,它是一个拥有活力的正见,但它迟早会达到它的对立面,会产生谬误,即错误的见解,这个对立面是存在的,而且这个对立面是必要的。

对于正见来说,即使是错误的见解也是必要的,而当这两者继续发展,就会变得越来越僵化,能量会变得越来越没有活力,僵化成概念化,僵化成某种幻想。无论是正确的见解还是错误的见解,它们实际上仍然拥有活力。而对于幻想,幻想的能量级别已经降低很多,它变成更概念化、僵化了。

而这僵化达到它的底端的时候,达到谷底的时候,它是什么?就是睡眠,就是昏沉、昏睡。所以它是遵循了能量的椭圆形法则,从最初的拥有活力渐渐地来到它的对立面,再渐渐地变得更加地僵化,更加地缺少能量,到最后来到谷底,也就是完全的昏睡,完全的昏沉,它的能量达到了最低点休眠的状态。

当能量来到了最低点,实际上还可以更低。更低是什么?所有这些能量开始以冰冻的方式储存起来了,也就是记忆。你的记忆使你全部的能量回到了冰点,你昨天的记忆、去年的记忆,出生的记忆,甚至你前世的记忆,所有这些记忆,以能量的方式封存起来。就好像我们冷冻食品一样,让它到零下,保存的时间就可以更长;记忆也是如此,你把能量封存起来,它就能深藏在你的潜意识里。

如果你足够敏感,你会发现在你的膝盖,在你的肩膀,你大的骨骼关节的骨质里面其实潜藏着古老的记忆,而且这些记忆往往是前世的。如果你在禅定中,在打坐中,你足够敏感的话,会发现在骨骼的最深处,潜藏着来自前世的记忆,当然这需要很深的静心。一般人能找到的最多是潜意识的记忆,你会记得十年前一个人借了你的钱没还,这是来自于你的潜意识,它们在你清醒的时候早就忘了,被丢到了黑暗的角落。当你在冥想的时候,你会接受到你的阳光,那个黑暗的角落渐渐地亮了那么一点点,以至于被丢进去的记忆又捡回来了。

在你潜意识里,有可能留存着你非常久远的回忆,如果你打开的够深,潜意识甚至能记起你在母亲子宫里的回忆。如果你没有打扰它,我是说没有打扰回忆的话,那么这个回忆会自动向前回溯,你将会启动你所有骨关节里的记忆。所以它提到能量以从高到低的方式——正见、谬误、幻想、睡眠,最后来到它的冰点,也就是记忆。这些记忆(所谓记忆即经验形成的惯性力量,也就是佛教所说的业力),所有的记忆实际上是从前、过去生和你这一世所有的童年,所有所有的一切经验凝结起来的某种东西,它们是种惯性。你总结了某种力量,变成了某种习惯,以至于这种习惯,在你再次碰到类似的事物时,它会自动地产生活力。

如果在你的记忆里某一个人让你恐惧,哪怕记忆是十年以前的,当你现在你突然看到他一张照片,你这种恐惧仍然会立刻显现。这意味着它是你神经系统里的一种惯性,这种惯性在宗教里称为业力,也就是习惯的回应。所谓业力,是形成习惯的回应力,它来自记忆,不来自觉知。

换句话说,你完全可以超越你的习惯,超越你惯性的回应。你可以像第一次看见那张照片那样,来经验它,完全跳过你的记忆,或者完全不理睬你的记忆产生的惯性力量。只有当一个人处于完全觉知的情况下,他才能超越你的记忆,也就是超越你的业。你的业总是强迫你以某种固有的方式来回应生活中的每件事,如果你能超越你的这种惯性,意味着你将不受业力的牵制,你将以全新的方式生活,你将成为一个全新的人。

那么,如何超越你的业呢?《瑜伽经》里提到超越业力的方式在第二章里非常多,它提到了各种类型的冥想,这些冥想的最终目的就是使你变得有意识,通过各种各样的技巧,使你变得觉知起来。只有当你是觉知的,你才可能超越所有在潜意识深处被埋藏了无数世代的惯性。

1.7 你的知觉、推论以及亲证都是正见。

知觉来自哪里?你亲身经历的第一感觉,你摸到一张桌子,一个热的茶杯,这是你亲身的体验,可以称作最基本的知识。第二个是推论,你以你的亲身经验推论出它是热的,当你摸到一杯热的水,你给它起个名字,叫“热”,“热”这个名词是个推论。本身冷和热是没有词语标签的,你给它起了名字,你称呼它为热,这就是推论。所有这一切,都是你的亲证,你亲自经验到它。这三者是可靠的,可以称为正见。

1.8 错误的知识即是谬误,它们并不由实相而来。

所谓谬误,是错误的见解,来自错误的知识,它们并不由实相而来,你有可能有错误的判断,并不是来自事物的本身,也许来自你的幻想,这是谬见。

1.9 没有对象的字面知识就是幻想。

所谓幻想意味着它是没有对象的,它仅仅是你头脑里想像出来的。字面的知识没有对象,实际上是幻想,它并不存在。

1.10 失去觉醒便产生无意识。

它提到第四个词——睡眠,也就是昏沉、无意识。但它提到,实际上它也是一种存在,即使是无意识没有觉知仍然是一种存在,整个宇宙是一种无意识当中,整个宇宙都是一种睡眠。哪一天你能从睡眠中醒来,就意味着你在亲证上帝。所以在古印度教里有一个非常浪漫的说法:上帝是无意识海洋和有意识海洋的合一。换句话说,它既是彻底的有意识,也是彻底的无意识。这点很难让人理解,如果永恒是一切的话,它不可能排除无意识,无意识也在它的范围之内,但它又是彻底的有意识,它几乎超越了人类的理解,是在理解和字面上都自相矛盾的现象。如果无意识不是上帝的话,那意味着上帝不是全部,这是不可能的。终极的源头来自所有,即使是无意识也是来自源头。所以在古老的印度教,在密宗里都提到:上帝既是光明,也是黑暗;既是无意识的海洋,也是有意识的海洋。即使昏沉,没有觉知,仍然是一种存在,虽然这种存在是无意识的,但它仍然在上帝之内。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没有什么东西是坏的。所有的东西,一切的一切,即使黑暗也是美的。没有必要排斥来自永恒源头的任何东西,你排斥任何东西,意味着你也在排斥永恒的源头。

1.11 那些你所经验过的事物留存下记忆。

这点刚才提到了,你所有的记忆都是你能量达到了冰点,而且以冰点的方式留存在那儿,以冰点的方式储存在你潜意识里,储存在你的骨骼里,储存在你的血液里。最后这五种形式,都可以以止息的方式来打破它们。所以止息可以打破或超越各种意识的形态,但是必须通过修行锻炼和不执着两者来达成。

1.12 通过锻炼和不执着,就能控制以上各种形态。

你以什么方式来控制、超越以上种种形态?通过锻炼和不执着。什么叫不执着?也就是它们产生了,然后你看到了,你仅仅是旁观到了,而且这种旁观不仅仅是同一个层面的旁观,而是某种超越的旁观,你以超越的方式,好像你站在山顶上,你在向下看,你以某种超越的方式,看到这五样东西在你面前流过,但你没有去抓住它们,没有去认同它们,没有去压制它们,你什么也没做,你也没有去谴责它们,你只是让它们存在,然后流过,这就叫不执着。所有的一切都是自然地发生,自然地熄灭,这是能量固有的行动方式,必然会向前行动,你根本不用做任何事。即使是忧郁症,你如果和你的忧郁呆七天,它也会流过去。所以并不要担心所有负面的事,如果你足够地耐心,并且能够足够地超越于它,你就能够与它同在,你可以让它存在,你知道它不会存在多久的,它注定会流过去,因为这是宇宙法则,这是能量的宇宙法则。

所以它说,通过锻炼和不执着,你就能够超越以上各种意识的形态,打破它们,甚至能够控制它们。这点在禅宗里面应用得很好,一般人会立刻被自己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被各种各样的愤怒、喜悦、哀伤带着走,但如果你能够超越地观看,它们就不会太多地影响你。当你如果足够的成熟,甚至可以倒过来利用它们。

在禅宗里有许多的公案,提到那些禅师曾有意地伪装过愤怒,你看他好像真的是怒了,但他里面一点也没有动,他在下一秒钟他的大怒立刻消失的无影无踪了,他完全像是一个演员,他甚至可以利用这些意识形态,这在禅宗里叫游戏三昧。他几乎把它当好玩的事,当成作游戏的事,这个时刻需要愤怒,他就会把愤怒提起来,然而他的里面,完全是超越的,从来就没有愤怒,那只是表面,它只是皮肤的表面,你看上去是非常愤怒的。,他里面永远是宁静的,永远是超越的。如果他的任务完成了,他的下一个片刻,他的愤怒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所以禅师经常会拿着禅杖棒喝,突然从背后、当面,冷不丁地一棒子砸下来,看上去很凶,但其实他没有愤怒。他即使表现出来,但心里面一点都没有。所以当你无执著,你甚至可以控制它们、利用它们。

1.13 持之以恒就是锻炼。

不执著的修行就是持续地安住于禅定中,安住在超越的觉知的禅定中,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这就是锻炼。觉知永远是超越的,如果你看着自己在行动,如果你以这样的方式在看,你的觉知还是处于同一个平面,它并没有超越。这点大多数人并不了解。如果你只是看着自己坐在凳子上,在收听,如果你敏感一点,你会发现你的看和身体坐在这儿的行为,耳朵听着的行为,但实际上这种觉知仍然是处于同一平面、同一层面,它并不是超越性的。

但是真正的觉知是超越性的,那到底什么是超越性的觉知呢?我们举个例子,当你坐在椅子里的同时,你也觉知到前面有台电脑,有桌子,有椅子,有墙壁,你以整体的方式觉知到你和周遭的一切,这时候,你会发现你的觉知不属于这个存在,它在更高的领域里,更高的次元里,它是一个超越的觉知,一个超越的感觉。

当你的觉知是超越的,你就不可能只觉知某个点,如果你只觉知线条化的某个点,只能觉知到对面的东西,觉知到眼睛所及的东西,意味着你和你觉知的对象仍然是处于一个层面。当你能够觉知到整体,也就是说坐在这里的自己和周遭的环境同时被觉知到了,这个觉知就自动地超越了。只有一个整体化的觉知,才是超越的。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在训练觉知的时候不成功的原因。他们的觉知实际上是在聚焦,而不是觉知,你聚集在你的走路上,你聚焦在你的某个动作上,无论你怎么聚集,它产生的力量是“止”的力量。

禅定分为“止”和“观”两个面,你专注在某个点时,你产生的是“止”的力量,停止的“止”,它是一个专注力。你可以产生很强的专注力,你甚至可以看着某个客体,极高的专注力,以至于周围在敲锣打鼓你也听不见,这是有可能的,这是产生了某种专注,这是一种禅定。但这里面没有“观”,没有觉知,你只对专注的东西有意识,你对周围是无意识,这里缺少“观”。而一个超越的觉知,实际上是止观双运的,既有某种专注,又觉知到整体,这点非常重要。真正的觉知永远是整体化的,这种整体化并不意味着你是伸出手去挨个一样样地觉知东西,如果你是挨个觉知这个是茶杯,旁边是桌子,再边上是墙壁……当挨个地觉知时,你仍然是聚焦的,你只是挨个的聚焦。你有没有可能用不着聚焦任何东西,你看像完全没有看;你听,像完全没有听;而只是在一个瞬间,完整地觉知到整体,有没有可能,这个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无法言传的技巧,所以真正的觉知应该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