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无法亲近他,也无法疏远他,无法诱惑他。

向外扩张的特征是人的一种最常见的天性。自我总是觉得太渺小,希望自己伟大一些,希望自己比别人高,希望自己显得更加非凡一点、出类拔萃一点,更加鹤立鸡群一点。只有这样他觉得自己才是存在的,只有这样他觉得自己才是出众的,这是一个自我最常见的倾向。

但是老子在第五十六章里却告诉你,你要“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你要把所有向外露的锋芒全部收回来、全部去掉。他告诉你,真正知道的人是不说的,真正知道的人并不夸夸其谈,而夸夸其谈的人是不知道的人。当你完全收回来,你才会真正的跟你内在某个玄妙的东西合一了。

“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一个人一旦安住在这个内在的道、内在的玄上面,你会发现你无法亲近他,也无法疏远他;无法诱惑他,也无法迫害他;无法让他感觉到尊贵,也无法让他感觉到卑贱。他是一个不能够动摇的人。

这个很奇怪,一个越是达到源头的人,他理应来说越是拥有爱意和慈悲,因为现在他就是爱、就是喜悦、就是阳光、就是明媚。但是你会发现你靠近他,却无法贴到他身上。你能贴到一个像佛陀这样的人身上去吗?贴不到。你能贴到一个像老子这样的人身上去吗?贴不到。为什么?因为他完全不需要你。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有亲昵的需求,内在的起因是因为渴望,你渴望从另一个人那里得到温暖,对不对?你渴望从另一个人那里得到安慰。这意味着你自己的内在没有温暖、没有安慰,所以你希望向外寻找。大多数人都有那种渴望在别人那里获得爱的倾向。而一个达到内在满足的人没有这种需要,他本人非常满足。他不会寻求另一个人的亲昵,他也不会让另一个人亲昵到他身上来。

一个真正达到心灵高度的圣者,一个真正达到所谓“爱”的人,他反而看上去比较平淡,不会一天到晚都是“亲爱的”。如果一个人一天到晚嘴上都是“亲爱的”,他可能没有爱,他可能是一个在寻找爱的人,是一个渴望别人能够爱他的人。否则,他为什么老要说“亲爱的”呢?他在诱惑你。他在试探这句“亲爱的”是否能够勾起周围某一个人的回应,他在用这样的词语试探对方。一个真正达到爱的人不会有这样的倾向。

摘自《道德经禅观》夕阳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