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今释009-脱离感官.空性的转身!不要自负的判断圣者

楞严今释—夕阳讲解

009 脱离感官·空性的转身!·不要自负地判断圣者

错误的评判将彻底关闭你内在的大门

今天从《楞严经》的这段开始。

憍梵钵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有口业。于过去劫轻弄沙门。世世生生有牛呵病。如来示我一味清净心地法门。我得灭心入三摩地。观味之知。非体非物。应念得超世间诸漏。内脱身心。外遗世界。远离三有。如鸟出笼。离垢销尘。法眼清净。成阿罗汉。如来亲印登无学道。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还味旋知。斯为第一。

憍梵钵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并对佛说:我口业比较重,因为在过去世中,曾经戏弄过沙门,这沙门不是一般的沙门,而是一个四果阿罗汉。这个四果阿罗汉由于年老体衰,牙齿脱落了,吃饭很慢,当时憍梵钵提很年轻,他讥讽这个阿罗汉吃东西像牛一样慢慢地嚼。老阿罗汉跟他讲:“你要立刻忏悔,否则你的果报会非常大,因为我已经证入圣位了。”憍梵钵提立刻忏悔。即使他立刻忏悔,依然得到了果报——他生生世世有牛呵病。什么叫牛呵病?就是反刍,他吃下去的东西会从胃里再倒回到口腔里,就好像牛一样。所以,憍梵钵提的嘴一直在嚼啊嚼,就像牛在吃草一样。

佛陀曾经嘱咐憍梵钵提,不要再让人家看见你反刍的这个现象。如果一个凡夫看见你反刍,他一定也会嘲笑你,他并不知道你是圣者。当他嘲笑你的时候,他也会造下极大的恶业,生生世世当中可能会有很惨烈的报应。佛陀嘱咐憍梵钵提上升到天界——他一直在天界生活,并不是完全在人间生活,因为天人知道因果、了解因果,天人是不会嘲笑他的。所以憍梵钵提为了保护人类,就在他肉身的情况下上升到天界了。

在南传的公案里,还有另外类似的公案。据说有个年轻的僧人,看到一个年老的僧人坐在那里,吃东西吃得很急(因为老僧人饿了)。年轻的僧人觉得他太没有礼仪了,吃相太难看,就讥讽老僧人,说:“你怎么可以这样?”等于是在谴责他。老僧人抬起头问:“尊者,你有没有证到圣位?”年轻的僧人回答:“我已证初果。”老僧人就回答他:“那好,你不用再努力精进了,你这一生的果位将停留在初果。”年轻的僧人听了吓一跳:“为什么?”老僧人说:“因为我已证四果,我是四果阿罗汉。”

当你谴责一个四果阿罗汉的时候,意味着你将来的这扇大门就关闭了,你将无法证入四果。当时,这个年轻的初果罗汉立刻跪下来,向四果僧人忏悔,四果僧人原谅了他。由于是这个四果的圣者亲口原谅他了,他的业报总算消掉了,这扇大门再次打开,他这一生如果精进努力的话,还是能够证入四果的。可见,你要很谨慎,有可能你谩骂的这个人、你看不起的这个人、你觉得他没有什么的这个人,他也许是个圣者,而你眼光短浅,你根本就不知道他是圣者,他并没有头顶发光、行走在空中,他表现出的形象非常普通。

密宗里有一个非常伟大的成就者多智钦。多智钦喜欢隐名埋姓,他一生有极长的时间是在四处云游,他衣衫褴褛,走到哪儿都是一个人,像个叫花子一样,没人认得出他,只有真正的少数一些顶尖的喇嘛能够认出多智钦,但他是闻名全藏的伟大的成就者。有一次,他参加一个大法会,有上千人的牧民、喇嘛参加,他是个如此谦卑的人,他做苦工,烧茶、做杂务。他是一个如此伟大成就、地位很高的喇嘛,但他从不宣扬自己,他为众人服务。整个法会期间,没有人认出他是谁,一直到法会的尾声,大喇嘛要给每一个人灌顶——摸一下头,他也恭恭敬敬的排很长的队,等了一天——因为人太多了,有上万人,大家挨个走到大喇嘛面前请求加持摩顶。结果,大喇嘛正要给他摩顶时,突然认出他是谁了。大喇嘛马上从法座上下来,拿了一条哈达向多智钦顶礼,一下子全场哗然。他是一个如此隐名埋姓的人。如果你轻蔑了这样一个圣者,你觉得他没有什么,你觉得他是一个砍柴、烧饭的普通喇嘛,你觉得他丝毫没有什么,如果你有这种心理,你会发现,非常神秘的,你内在的某扇大门就关闭了。

为什么一个辱骂四果圣者的学人,他内在的大门会因此而关闭?无论他再怎么精进,都是浪费时间的,为什么?因为那个圣者,他实际上代表着神圣力量在这个世界的化身,他是永恒源头的一个分身。当你轻视这么一个人的时候,也意味着你在轻视那个永恒的源头本身,在轻视上帝本人,在轻视你内在最珍贵的那个佛性!你并不是在轻视别人,你在轻视你内在的这个永恒的佛性!显然,是你自己对祂说了一个NO,所以你内在的大门就关上了;你对你内在的佛性说了一个NO ,你对祂说:你有什么了不起,你只是一个叫饭花子。所以你内在的那扇大门就关掉了。

这就是在密宗的传统里为什么会反复强调一件事:无论你的上师对你做了什么,你不要给他判断!不要施加评判!因为你的评判有可能是错的,而你错了的评判将会彻底地关上你内在的这扇门,这是非常可悲的一件事。一旦这扇门关闭了,你这一生就完了!没有人能再打开它!除非被你轻视的那个人本人原谅你,那扇门才会被打开!任何一个别人,都无法使你赎清这个罪,只有他本人,只有那个四果罗汉本人,他原谅了你,你的这扇门才会打开。所以密宗讲:“即使你的大师是一个抽烟的人,即使你的上师看上去行为放荡不羁,你也不要对他做出评判!”

密宗有一个很著名的公案:有位上师,他的门徒很少,只有四五个人。这个上师脾气非常暴烈,经常打骂门徒,所以他身边的门徒就一个接一个离开他,最后只剩下一个门徒。这时,这个上师又犯病了,犯了更严重的病,什么病呢?他忽然好像疯癫了,大小便拉在自己的床上。他唯一剩下的这个小门徒是个非常厚道的喇嘛,没有上过学,不识字,他根本没法念经,只会念最简单的六字大明咒,其他什么都不会,因为他学不会,他很笨,但他人很善良。即使这个上师大小便在自己的床上,他也每天帮他清扫,没有怨言,他心里没有升起任何的怀疑——诸如,我这个上师说不定就是一个精神病人,等等,没有,他依然认为他的上师是很伟大的,他全身心的皈依他。

这个喇嘛病越来越重,他非但好像疯疯癫癫,而且身体越来越差,眼看即将圆寂。就在圆寂前,他忽然神智清醒了,把这个徒儿叫到床前,说:“我明天就要走了,而你是我剩下的唯一的一个弟子,我将把我毕生的成就全部赋予你!”说到这儿的时候,他就用手摸着门徒的头顶,就在这一瞬间,这个门徒立刻获得了最崇高的上师瑜伽。密宗最顶尖的一个成就,就是整个上师的成就,在这一瞬间,就像烛火一样传递给弟子。这一瞬间,上师毕生的成就立刻被赋予了他,因为他丝毫不怀疑!这个故事在密宗里面是非常著名的,它在告诉你:你不要对你的上师产生判断!你的判断也许是错的!你的判断也许来自魔鬼的诱惑!

在西方,近代著名的创巴仁波切,你可能看过他的书——《突破修道上的唯物》,他是一个有缺点的人。如果刚才那个公案,你可以反驳说,这个上师只是假装拉屎撒尿在床上,来考验这个门徒的,那么创巴仁波切就不是假装的了。创巴仁波切是一个有缺点的人,我的课里面已经讲过,他真的是一个有缺点的人。他严重的酗酒,酗酒到中风,中风以后走路一瘸一拐;而且他喜欢女人,他还俗娶了一个西方的女子,并且也不消停,很快他跟门徒的妻子、女朋友也发生了关系,所以他是一个有缺点的人。显然他这样的作为引起了极大的非议,在整个密宗的圈子里引起了极大的非议,很多人都认为:这个人怎么会这样?太夸张了!他肆无忌惮的做他想做的任何事!他抽烟,他喝酒,他跳到床上去。而他引领了一大批当时西方的嬉皮士,那些嬉皮士甚至是吸毒的、杂交的,他引领了那些嬉皮士进入了金刚乘。

当整个密宗的团体都对创巴仁波切产生非议的时候,只有一个人讲了不同的话,这个人是谁?伟大的顶果钦哲!据说宗萨仁波切提到一件事,他有一次去看望顶果钦哲,因为顶果是他的根本上师,顶果仁波切正坐在他的法座上,其他的喇嘛开始相互聊天,聊天当中正好讨论到创巴仁波切,很多喇嘛就开始提出非议了,说创巴这个人太过分了,简直给密宗丢脸—— 一个还俗的喇嘛,而且还俗以后也不检点。在法座上的顶果仁波切听到他们这样讲的时候,沉默不语,不参与。等到他们讲完以后,宗萨是个很调皮的人,宗萨说:“上师啊,你听到他们讲什么了吗?”上师说:“噢,是的是的。”然后宗萨问他:“那你有什么看法呢?”顶果仁波切回答他一句话,他说:“他是真正的德童!”德童的意思就是祖古转世,创巴是真正的活佛转世。这就是一个真正的上师!他的眼光跟普通人很不一样。你只看到了一个人的缺点,而他的缺点如此鲜明、显著,而顶果仁波切,看到了创巴的心!他真的看到了他的心,他心中的那个东西!

经过了这么些年,渐渐地,人们开始发现顶果的这句话是对的,因为他们发现创巴仁波切的一生,的确给整个西方世界,尤其给西方世界当时的嬉皮士、年轻人带去了非常珍贵的东西,他几乎引领了一个时代。所以这个人很伟大,虽然他是有缺点的,但他依然做了生命赋予他的使命,他做了一件只有他能做的事——如果他不那么放荡的话,他将无法吸引那些嬉皮士;如果一个像顶果钦哲这样的人走到西方去,他将无法吸引那些年轻人;必须是一个差不多类型的人,才能吸引差不多性格的人。它需要这么一个角色,需要这么一个人物,走入那群人当中。显然他本人是付出代价的:抽烟对他没有帮助,酗酒对他没有帮助,性交对他没有帮助。他人性里的这些弱点和缺点,在他的这一生当中被有意地放大了,为了整体的安排——是整体有意把他的这些缺点放大,以使他能够走入那群嬉皮士。

所以你怎么能够轻易的判断这样一个人。如果你判断他,你甚至表面上看上去是充满理由的,因为他的确有缺点,他的这些行为是不正当的。但顶果看到了创巴背后整体的推动,他不仅仅看到创巴本人,他甚至看到创巴背后的那个推动力,那个推动力来自整体,顶果仁波切是真正有眼光的一个伟大的上师。这就是为什么密宗反复讲:你不要判断别人!你的判断可能是错的!

也许大家都看到过动画片《聪明的一休》。一休,在日本确有其人,他的确是皇室的眷属,皇室的血统,由于战乱他被送入寺庙出家。因为家庭的背景,他的生命随时受到威胁——他是皇族血统,很有可能那些军阀想要把他抓起来,斩草除根。他一直处在相对危险的境地当中,他非常痛苦,痛哭流涕,甚至曾有几次想要跳湖自杀,幸亏他母亲不停的给他写信,写得情真意切,他一次次读了妈妈的信以后,自杀的心就渐渐消退了,轻生的念头渐渐平息下来,他开始认真的禅修。

早年出家的时候,他戒律相当严谨,而且极为勤奋。有一天,他在湖边禅修的时候,一只乌鸦从他头顶飞过,并且发出一声响亮的“嘎——”,乌鸦叫的时候很难听,就在这只乌鸦发出嘎的一声叫的时候,一休大悟,他是听见乌鸦叫开悟的。

而他开悟以后没多少年,突然间行为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他从一个戒律严谨的人,变成一个彻底放荡的人,嬉笑怒骂,生命对他来说仅仅是一个游戏,他完全不在乎,任何的戒律都被抛之脑后。一休晚年差不多有十年的时间,一直跟一个瞎眼的艺妓同居,而且写了很多香艳诗。他每次出门的时候,这个艺妓会跟在他后面,这当然也引起了很多人的非议,但他毫不在乎。皇帝对他也非常器重,任命他为国师。

所以当一个成就者真正获得了大成就以后,他的行为可能出乎你的意料,他开始喝酒了,他开始跟女人同居了,这在你的判断里是绝对不应该的。他如果是个俗人,他这样做也许还是可以容忍的,但他是个僧人,他始终是个僧人。如果你做出这样的判断,你将会阻碍的,不是一休、不是创巴、不是多智钦,你将阻碍的是你本人的这条内在的道路。

有时候真理看上去非常的朦胧,它看上去不是那么鲜明,不是那么完美,不是那么纯洁,它甚至是朦朦胧胧、令人迷惑的。在你还不能完全地认出它以前,请你先不要判断,这是对你自己的一种保护。

 

脱离感官·空性的转身!

 

当你判断憍梵钵提这样一个有反刍症的人,你将会受到业报。憍梵钵提提到他许多世都有牛反刍的毛病,这是一种报应。然后如来就开示他一味清净的心地法门,这是什么法门呢?叫尝味法门,尝滋味。他既然是反刍,但反刍不完全是缺点,反刍也有优点,因为你一直在咀嚼,所以你对味道的感觉显然是比别人更敏锐的。佛陀就传他一个尝味的法门(任何事都有两面),他从尝味的法门里,经验到超脱身心束缚、远离味觉的这么一个证悟。

他最后一句话叫以归味还觉为第一,叫还味旋知。什么意思啊?就是味道是味道,你不是那个味道,你是觉知!你不是那个味道,味道在嘴里,而你不是那个尝的人,你不是主体,你也不是味道这个客体,你是第三者。这第三者是谁?是觉!是觉知!你超越了味道本身,你也超越了这个品尝者本身。所以克里希那穆提说,当观察者和被观察者合一的时候,觉知就产生了,因为觉知是超越这个观察者,也超越了这个被观察者,你成为一个第三者。所以憍梵钵提说,他以归味还觉为第一,这是他的法门。他的法门其实可以连接下一个人的法门,叫毕陵伽婆蹉。

 

毕陵伽婆蹉。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发心从佛入道。数闻如来说诸世间不可乐事。乞食城中。心思法门。不觉路中毒剌伤足。举身疼痛。我念有知。知此深痛。虽觉觉痛。觉清净心。无痛痛觉。我又思惟。如是一身。宁有双觉。摄念未久。身心忽空。三七日中。诸漏虚尽。成阿罗汉。得亲印记。发明无学。佛问圆通。如我所证。纯觉遗身。斯为第一。

 

 

毕陵伽婆蹉即从坐起,他说,我当初发心学佛的时候,有一天在城中乞食化缘,不经意间被路上的一根毒刺刺伤了脚,全身疼痛,因为刺有毒,所以那个疼痛比一般的刺痛要强烈,神经性的。此刻,他用心念感知到疼痛的时候,他忽然发现有一个超越疼痛的本心存在,那时我想:难道我有两个感觉吗?一个感觉是疼痛,一个感觉是旁观者。当他这样想的时候,他的身心突然间融入了一个空。而此后的二十一天,他一直在这个空中,没有掉落,以至于身心的烦恼一一消尽了,他用了二十一天就证到了四果阿罗汉。

这个公案,我要给你另外一个例子了,这个例子是近代的艾克哈特•托尔。

艾克哈特•托尔在三十岁以前一直处于焦虑状态——持续的焦虑状态。有一天早晨,他突然觉得他焦虑得要活不下去了。所以非但疼痛可以让你经验开悟,焦虑也可以。就在他濒临崩溃的那一刻,他的脑子里突然间产生了质疑。他说,如果我受不了了,那必然有两个我,一个是受不了的那个我,另外一个是旁观者。这两个我里面,有一个可能是假的,有一个是真的,对不对?他心里面突然这个疑问就出来了,就在他有这个疑问的时候,突然间心就空了,他这个经验跟《楞严经》里的经验一模一样,突然他的心就完全空了,他进入了一个空的状态,万念俱寂,有一股能量流旋转着震动不已,胸腔里传来一个声音叫他“不要抗拒”,他被吸入一个虚空里,他感觉这个空不在外面而在里面。

当他从这个空的深度状态中出来的时候,他眼睛里看到的一切都出奇的明亮。接下来,他有五个月安住在这个深定里面、这个空性当中。几年以后,他得知这个就是开悟见性的体证。他跟毕陵伽婆蹉的经验几乎完全一样,他在经验强烈焦虑或者强烈疼痛的时候,突然间身心由另外一个觉知进入了空,他好像是旁观者,痛还在,焦虑还在,但你是第三者,你不是焦虑,你也不是痛,你是旁观的那个人。而一个旁观的人,感觉上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空!是彻底的一个空性的状态!

显然毕陵伽婆蹉对空的状态更加深,因为他在空中安住了二十一天以后,任何的烦恼都无法动摇他了,他二十一天以后就直接证到四果阿罗汉了。也就是说,二十一天以后,他发现他的思想、他的感觉、他的疼痛,他思想里面的恐惧等等,但即使有人砍掉他的头,这一切也都再也无法打扰到他最深的这个空的觉知,他始终是这个空的觉知,他再也不会从空的觉知中掉落回思想、掉落回情绪了,他的这种在空性当中的安住已经百分之一百的结晶了,稳定了!

当你能够百分之一百的安住空性的时候,你将证到四果!你超越了所有来自头脑的烦恼!其实讲起来在理论上并不困难,而实际上佛陀的这些弟子证到四果阿罗汉的过程也并不困难。为什么现在的人会这么困难?现在的人甚至连证到空性都那么困难。

所有宗教里面的这些逻辑的分析、理论的分析、灵性里面的这些引导的分析,百分之九十九都不指向空性,虽然他们依然引入空性的名词,但他们却从来都不会指向空性。他们指向别的方向,指向你的想象力,却不指向你的空性。只有一个开悟的人,会指引你进入那个空性的源头,而当他指引你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不难,这是实话。

真正的空性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安住空性虽然更难一点,也没有你想象的如此的难;超越你的烦恼,超越你的惯性,虽然比更难还要更难一点,但它依然能够做到。在你的这一生,我可以向你保证,如果你证入空性的话,超越你的习气是能够做到的,证入圣位是能够做到的。毕陵伽婆蹉就是像艾克哈特•托尔一样,以这样简单而单纯的方式,证入了空性,并且证入了圣位。

还有一个类似的人,就是印度的拉玛那•马哈希,他是在恐惧当中开悟的。有一天,他突然觉得自己要死了,他整个人像死人一样倒在床上,而此刻他突然发现,他有另一个意识状态在看着自己慢慢的死亡。就在这一刻,一切忽然间就突破了,他证入了真正的空性。拉玛那 •马哈希开悟的时候很年轻,十七岁,非常年轻就开悟了。如果艾克哈特•托尔可以,如果拉玛那•马哈希可以,你一定可以,他们并没有比你更加高明的地方,或更加拥有善根特质。证入空性本身并不难!

记得我的上师佘老,有一天我到他们家去的时候,他跟我讲一句话,他说“悟入空性本身不难,但是要彻底的证到,需要下一些功夫。”也就是你要达到四果,达到超越你本人的习气,需要下一些功夫。这个是非常有亲身经验的内行人说的话,行家说的话。毕陵伽婆蹉讲了最后一句话:“以遗身纯觉为第一。”他把身体放下了,疼痛放下了,他进入了这一个纯粹的空性的觉知,就这么简单。现在你听听好像都很简单,一点也不难。

 

须菩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旷劫来。心得无碍。自忆受生如恒河沙。初在母胎。即知空寂。如是乃至十方成空。亦令众生证得空性。蒙如来发性觉真空。空性圆明。得阿罗汉。顿入如来宝明空海。同佛知见。印成无学。解脱性空。我为无上。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诸相入非。非所非尽。旋法归无斯为第一。

 

 

我们来看须菩提。须菩提即从坐起,他对佛说:我从久远劫来意根清净,身心自在,无有挂碍。在母胎当中就知道四大本空,出家以后又宣说一切法空。一直到如来启迪我,我才发现,其实真正的空不在外面,而是在里面。这个觉性才是空。我以前说的这个世界是空啊,什么别的东西是空,还是次要的。真正的空是觉性!觉性才是空!当我证到觉性的时候,我又不住于这个空,所以才得到了无上解脱。这句话很重要。他说我证到空性的时候,我又不住于空。这个在《六祖坛经》里提到,“不住空相”。什么叫“不住空相”?这句话太哲学。

我最近看到一本密宗的书,叫《大成就者之歌》,里面有个伟大的仁波切,他讲了一句话,比“不住空相”这句话要好多得多得多。为什么要好多得多的多呢?因为这句话真正来自切身经验。“不住空相”,太哲学、太飘了、太玄了。而他讲了一句话,他说:“当你证人空性的时候,你千万不要忘了把你的空性和觉知合一啊”这句话一定来自于一个有经验的人。如果你仅仅是空性,而没有使你的空性和觉知合一,那你的空性就是封闭性的——对内封闭的,你必须要使你的空性转过脸来!这是禅宗里头讲的。

禅宗的曹洞宗有一个专业术语——你要懂得翻身什么叫翻身啊?很少有人懂,连禅宗里都很少有人懂。懂得翻身的意思,就是你要懂得在空性里转一个身,叫转身为大。禅宗里说,有一类人啊,他进入空性以后就转不了身,就完全到空性里去了,世界没有了,他转不了身,空性对于这样一个人是没有用的,他融入了神醉,但却无法意识到世界。就像美赫巴巴四十年都在唤醒那些神醉的玛司特一样,他们融入了上帝的空性,他们太神醉了,太美丽了,但他们对世界一无所知,没有任何觉知,他们甚至无法将食物送到自己嘴里,他们要人喂,这些人就是没有转身的人。所以,禅宗讲,你要转身,你才能为真正的大丈夫。转身者为大丈夫。你转不了身,你转不过来,你还不是,还不对,还不彻底,转身才成大丈夫,成为一个佛。

什么叫转身?转身就是一个人证入空性以后,要调一个头,使空性和你的觉知合一!要从空性里看向世界、觉知向世界!这叫转身啊。禅宗里面非常强调这一点,因为很多人都犯了这个毛病,不是一两个人,这里面实际上陷阱非常多。你要知道,空性实际上是最大的陷阱,没有别的陷阱比空性更迷人,即使音乐、美丽的画面、陶醉的场景等等,它们的陶醉与空性相比不值一提,小巫见大巫。空性是最深的陶醉,你会彻底陷入你的空性,出不来。

转身其实很难,非常难!有的情况下,转身需要一个大师的帮助,所以美赫巴巴用了七年,才转身成功。他的第一次转身是在去见乌帕斯尼,据说美赫巴巴在神醉当中,以直觉的方式上了车,又以直觉的方式下了车,因为他对世界没感觉,他并不知道在哪一站下,但直觉让他在那一站自动下来。下来以后,他莫名其妙的像机器人一样走到乌帕斯尼那个庙。乌帕斯尼一眼就认出他,顺手就从地上捡了一颗石子,猛力地掷出去。那颗石子据说不偏不倚的打在了美赫巴巴的第三只眼的正中心,而且出血了,可见打得多狠。这个第三只眼的伤痕一直到美赫巴巴晚年都在,因为不让你出血,根本没法从这个空性里唤醒你,必须打你。

禅宗也有类似的公案。有些人进入空性以后,没有别的办法,必须用打,用肉体的猛掐、猛打、猛摔或猛喊,才能让一个人从空性里稍微退出来一点,然后,他开始变得能从空性里转过身,从空性里开始觉知到世界,否则,世界对他来说不存在,完全遗忘了。所以往往这些大师会用霹雳的手段来唤醒一个玛司特。

这些都是经验啊,一个真正有内在经验的人,他会认出这些行为是多么的神秘、多么的及时、多么的有必要!如果没人唤醒美赫巴巴,也许他几十年都会待在空性里出不来。即使那枚石子打中他的第三只眼,他开始从空性里醒来,他彻底的觉知到世界依然用了七年。他用了七年的时间,才缓缓的从空性里下降,回到正常的意识状态。整整用了七年,可见那个空性是多么深的一个漩涡,没有比那个更深的漩涡,它就好像太阳系里的黑洞一样,深深的把你吸进去,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拔出你,除非大师的力量才能渐渐的把你拔出来。

当你从黑洞的另一端被拔出来的时候,是什么?你就成为一个真正的太阳,每一个转身的大师都成了一颗恒星、一颗照耀世界的太阳,他以他的大知大觉成为世界的光芒。这是非常伟大的一件事——极其伟大!

须菩提说:“我证得空性而不住于空,才获得无上解脱,才真正被称为解空第一。”这都是经验啊,非常美丽的经验。所以,须菩提说:“以空去意根为第一。”安住于空性、解脱于思想为第一!这个成就是非常彻底、非常伟大的。

 

不要自负地判断圣者

 

舍利弗。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旷劫来。心见清净。如是受生如恒河沙。世出世间种种变化。一见则通。获无障碍。我于路中。逢迦叶波兄弟相逐。宣说因缘。悟心无际。从佛出家。见觉明圆。得大无畏。成阿罗汉。为佛长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心见发光。光极知见。斯为第一。

 

 

我们再看舍利弗。舍利弗即从座起,顶礼佛足,他说:我从久远劫以来,心见就得到了清净,所以经历了无数生,都无昏昧迷惑,一切的变化一眼就可以了悟。而当我在路上遇见迦婆叶兄弟在讨论因果、因缘深义的时候,立刻就顿悟了如来藏,立刻就开悟了。他开悟开得非常轻松,他说,我的心变得如此的圆明,了无障碍,得到了大无畏力,成就了阿罗汉果。他成就果位也成就得如此轻松,慧根太深了,所以非常轻松。佛称他为智慧第一。佛陀问他哪个法门是最圆通?他认为,智光达到极点为最圆通。这个几乎无可匹敌,太高级了,他的聪明才智远远超越了常人,太高级了。

太高级的我们也不多说了,但是我要跟你说另外一件事。你在生活里见过如此高级的人吗?我请问大家,你在生活里见过像舍利弗这样高级的人吗?或者不如他高级的、但类似的人吗?北京有一座庙——龙泉寺,据说这个庙里全是博士生,有一个博士后最近也在这个庙里出家了,这个庙里全是搞IT的,都是顶尖人才跑去出家了。

你看过最近在龙泉寺出家的那个博士生吗?他长的样子其实不是很好看,很单薄,很廋。他是一个如此沉默寡言的人,他是学核物理的,很少有人懂的东西,最顶尖的。而你发现没有,一个最顶尖的人,看上去一点都不聪明,看上去很笨拙。你会发现,一个人的智能水平如果越来越高超以后,普通的群众将无法靠近他,像舍利弗这样的人,像霍金这样的人,像须菩提这样的人,他智能的级别如果超过普通大众的水平,一般的人将无法靠近他,你从表面上看,这个人甚至是呆萌的人,很呆,但他却懂核物理。

你如果靠近一个像佛陀这样的人,一个完美的圣者,你甚至会觉得他非常干枯。你有看过《阿含经》吗?如果大家阅读过巴利文的原始佛经《阿含经》,《阿含经》是忠实记录佛陀原话的经典,但你会奇怪的发现,佛陀的那些原话极为枯燥,理性到极致,没有任何情感,相当枯燥。那么一个类似佛陀这样的人,也许在有些普通大众的眼里是个了无情趣的人,傻瓜。如果你是一个惯于评判的人,你一定会认为这个学核物理的人是个傻瓜,从他的照片、从他说话,你都会觉得他很傻。

一个太聪明的人,他反而很呆,他的讲话很简洁,他从来不喜欢QQ聊天。你能指望一个学核物理的人善于QQ聊天吗?恐怕你不能指望他这样。你能够指望一个像佛陀这样的人善于聊天吗?他肯定很不会聊天,他一定没有你会聊天。但是人们却有这样的不恰当的愿望,人们渴望一个达到高级智能的人,能够在跟他相处时,下降到他的层面。就好像一个无赖去见孔子,他希望孔子能跟他划拳,能跟他对酒,能跟他一起吃花生米,你觉得这可能吗?如果不可能,他甚至会责怪孔子这个人很没有情趣,很木纳,很无聊,怎么对生活一点情趣都没有。但孔子对生活其实很有情趣,他的品味跟你不同,他对划拳没有情趣。

我想说的是,有很多人,不止一个人,认为跟夕阳老师QQ聊天时非常无趣。我是一个极其不喜欢QQ聊天的人,我甚至不知道应该说什么,因为我已经讲了对你来说必要的话,我并不想讲太多对我来说浪费时间的话,当你看到这些必要的话,就没有其他的话了。很多人向我反映,夕阳老师你怎么那么没有情趣,你似乎非常的沉默寡言。我在网络世界、在QQ世界绝对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QQ聊天对我来说几乎等于浪费时间。

据说,有一次,有两个人跟老子一块出去散步,一个是第一次来见他的崇拜者,另一个是老子多年的门徒,他们整整散了一个小时的步,在山路上。一开始,这个崇拜者跟老子讲各种各样的话,老子只是听,没有任何回答,连点头都没有,那个老门徒也只是听,连点头都没有。渐渐的,这人就觉得没法讲下去了,很无聊,他开始也渐渐变得沉默。接下来,他们三个人以完全沉默的方式走了一小时。当他们回来的时候,这个人立刻像逃难一样逃走了,他觉得太恐怖了,居然有这样的人,像老子这样的人,一言不发的人,如此沉默的人,那个气氛让他无法忍受,感到快要窒息了。但老子和他的老门徒丝毫不觉得有窒息感,他们一路上都觉得空气非常好,他们享受着宁静。他享受的东西跟你享受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当你靠近一个佛陀的时候,你不一定会觉得快乐。因为佛陀和老子一样是如此的沉默,他只有在讲法的时候会滔滔不绝,他在平时完全没有语言,极为沉默。为什么在佛陀身边的人,有些不能适应,有很多人甚至离佛陀而去,他们觉得太压抑了,受不了,他们并没有觉得佛陀是爱的能量、祥和的能量、包容性的能量、使他得到拯救的能量;他反而觉得在佛陀身边越来越枯燥,越来越有压力感,气氛越来越沉闷。

当你真正靠近一个圣者,你一定觉得他很沉闷,而他享受的层面跟你不同,他并不觉得沉闷,他觉得那个宁静是如此的美好——老子的老门徒也觉得那个宁静非常美丽。为什么要说话?没有必要。但一般人不是这样,一般人觉得,你为什么在QQ聊天里如此精简,他们都说我是讲话最精简的一个人,但那个对于我来说是最简洁的、最准确的、最一针见血的方式,我并不需要讲太多的话。对于我来说,享受QQ聊天远远没有享受宁静来的更快乐,我更享受我的宁静,它令人如此放松。

克里希那穆提提到,人类发明了这么多的娱乐方式,音乐、游戏、电视、打牌,等等,各种各样的方式,这些方式的背后是人类无法享受宁静,他需要以各种游戏的方式让他分心。而你会发现一个圣者极其“无聊”,他不打牌,他不划拳,他不看电视,他甚至连书都很少看,他只是坐着——安静的坐着。所以,对于大多数人类来说,你无法理解他,你认为他是个枯燥的人,他其实不枯燥,内心世界极为丰富,完全不枯燥;你认为他是一个呆的人,他一点都不呆,他非常的智慧。

当一个圣者有意降低他的高度以帮助人类世界的时候,他的帮助只能够在一个公开的场合,一个像佛陀一样演讲的场合,他可以讲他自己的话。但是如果你奢望他在演讲以外的时间,也降低到人类的高度,那你的愿望将无法实现,他在其他的时间必须升上去,回到他的高度上,回到那个顶峰,回到冈仁波齐的山顶,他必须这样做,他不能二十四小时都下降到山底。

我记得一个圣人说:“我每次演讲的时候,我的笑容就没了;当我结束演讲的时候,我就开始笑了。”因为结束演讲的时候,我又回到了高峰;每次我在演讲的时候,我必须下降,下降到你能够听得懂的高度。所以,当你以一种这样的方式来判断一个人,你将关闭你的大门。这不是圣者的错,圣者只能这样做,这是你判断的错误,你无法理解他的世界,而你以自己的世界来判断他。你认为划拳很开心,为什么他不划拳?你认为QQ聊天很开心,非常开心啊,他为什么不喜欢QQ聊天呢?这就是那个差距。

这是我今天最后要讲的话,这话来自生活当中的体验,因为有人向我这样提问,而且不止一个人,最近一个礼拜之内有很多人反映:为什么当我靠近一个像你这样的人,我并不感觉到充满爱意,我反而感觉到沉闷,感觉到压力,为什么?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当我在演讲的时候,我在降低高度释放,也许在演讲时,你可以经验到爱和连接;当我保持单独时,我回到了高峰,当我回到高峰的时候,也许那个高度已经完全不适合你了。当一个人太靠近阳光的时候,他将会被烤焦,而不是感受到温暖,你知道吗?一个圣者就像太阳一样,你可以仰望他,你可以远远地感受他,你可以感受到温暖;但你如果渴望太靠近他,你将会被烤焦,立刻被烤焦;太靠近一个老子,你立刻感觉到压力,空气都快窒息了。

据说克里希那穆提在瑞希山谷办了一所中学,有一个中学生写了一篇相关的回忆性文章,这个中学生没有灵性的倾向,他说,每次克里希那穆提要来学校时,他就觉得空气开始凝固,凝固到他觉得有压力。他是个中学生,一个孩子,他表达的是他个人的直观感觉,很真实,非常客观,的确是这样。所以当像克里希那穆提这样的圣者来到你身边时,你不一定感觉到爱,你感觉到的可能是压力,可能是无限宁静带来的无法忍受的压力,太安静了,这安静超越了你的承受能力。

这就是为什么《时轮金刚密续》里面提到,当六百年后,香巴拉净土统治人类的时候(香巴拉是个高度灵性世界,那个时候整个地球都充满灵性的空气),人类将分成两个状态,小部分人将感受到灵性的大幅度提升,而大部分人将无法忍受灵性的压力,灵性压力将让他们感到崩溃、窒息,甚至开始精神分裂,甚至死亡,这是《时轮金刚密续》里面提到。大多数人对真理的了解还太少了,他们并不知道真理还有这一面。

很多书说,当你靠近上帝,你将感觉到充满爱,感受到爱的氛围,等等,但你从来都不知道还有另一面——

《圣经》里提到,摩西在荆棘堆里看到上帝的光芒,渐渐的,他看见上帝的背影,渐渐的感觉到强烈的震动,然后,他开始请求上帝转过他的身体,他要看看上帝长什么样。上帝有一个声音告诉他:“我不能转过来,如果我转过来,你将立刻死。”你明白了吗?如果上帝转过他的身体,让你看到他的脸,你将立刻死,你顶多看到他远远的背影,那个时候你都差不多要昏倒了,如果正面再让你看,那个能量是你无法承受的。所以上帝说:我不能让你看到我的脸,你将立刻死,顶多让你看到背影——而且是很远的背影,遥远的光芒。当你靠近一个太阳,一秒钟之内,你将化成空气,太阳的温度几千度,你是无法承受的。

所以,不要太天真,不要太自负,不要用你的理解来理解圣者的境界。那个圣者的境界是超越你的范围的,你对这一切完全没有经验,所以你的判断有可能是错的,而那个错误将给你带来业报。请有这样想法的人立刻忏悔,你的忏悔会再一次打开你的门,当你向那个太阳、向那个圣者打开你的大门,你将可以顺利的前进。

这就是今天的课。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