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扩张

你如果不能够聚焦,那么你就干脆扩大,不要聚焦,而是彻底地扩大。

第二种方式是禅宗使用的。如果你不习惯于专注一个焦点,因为有的人不适应专注于一个焦点,这对他来说非常枯燥,很难受,时间长不了。他顶多维持五分钟、十分钟就受不了了,那么有第二种禅宗的方法——

禅宗使用了初关(一心关)的方法,它让一个行者彻底打开他的觉知半径,使他的觉知半径变得越来越广阔:他不仅觉知到个人,甚至觉知到环境;他不仅觉知环境,而且觉知到一个相当广阔的环境!禅宗讲,你的觉知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要达到如地平线一般宽广。也就是地平线以内,整个天地,都要在你的觉知范围之内!

你不能是半吊子,不能像近代有些书里讲的,你要觉知呼吸,然后要觉知周围的环境,这就是半吊子。你仅仅觉知周围的环境那是不够的,你要觉知整个地平线、整个宇宙,你所有能觉知的宽广度都必须囊括在内,尽可能的大!这是禅宗的方式。

禅宗初关的方式,尽可能的大,这叫“一心关”,大到无边无际。但即使无边无际,仍然有一个虚拟的边界、虚拟的范围,一个看不见的地平线依然存在。然而就好像你聚焦一个中心点,这个中心点迟早会崩溃一样,你把你的觉知无限膨胀、无限扩张,这个无限扩张在达到顶点的时候,也会崩溃,这个崩溃就是禅宗讲的“虚空粉碎,大地平沉”。

因为你达到了天边,但是天边依然是个边界,天边依然没有粉碎。但是有那么一个片刻,这个边界都会粉碎掉,天边都会粉碎掉!“虚空粉碎,大地平沉”,整个虚空都碎了,整个大地突然间沉下去了,大地也没了,天空也没了。也就是你的边界、你的外围没了。

当你的外围没有的时候,你的对象就没了,你就没有客体存在了。而这个时候意识就回到它本身!突然你的意识在一秒钟之内就收回来了——从扩张的状态,完全收回到意识本来的无限状态当中、圆融状态当中。

这个圆融不是物理扩张式的,它丝毫不扩张。但又是完全敞开的。你不能描述它,你也无法告诉别人那个状态是怎么样的,它不能够表达出来,表达不出。因为它是客体完全破碎以后的这么一个纯主观的现象,所以它不能表达。这个“虚空粉碎,大地平沉”,在禅宗里被认为是真正的顿悟——破牢关。

刚才第一关只是扩张而已,这个扩张其实不能算是真的开悟,只是个小小的领悟,只有当虚空粉碎掉、地平线被打破,你才真正地回到了意识的源头!

而这个源头,不在内、不在外;不在无限扩张、也不在无限缩小的一点;都不在。在哪儿?你自己会知道!无法表达给你。

这就是走进那个无法表达的全观状态的两条路。要么你就无限缩小,要么你就无限扩张,你千万不要做半吊子,千万不要看一些书上给你讲的——既要注意呼吸,又要注意周围,这就是半吊子。半吊子永远不会成功,因为它是矛盾的,它意味着既要让你聚焦,又要让你扩展,这是相互拉扯的矛盾的力量,既让你往东同时又让你向西。

所以当有人说,你既要注意一个焦点,又要注意周边,那一定是错的,这个方法本质上是错的。只有两个极端:无限的扩张或者无限的收缩,才可以让你超越物理的疆界。

摘自《楞严今释011》,夕阳老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