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传统文化
央视《人物》先生——南怀瑾(上)
知足常乐 高高兴兴 快快乐乐的过这一辈子比什么都强.
免费帮助别人,就是在培养仇人。等价交换才是社会交际的长久之道
倪海厦 如何化险为夷,人处于低谷期要多学习。
曾仕强:我对宗教研究的结果只有两句话。
他銷毀上古孤本,誅殺知名學者。
他是大唐最耀眼的天才,即兴写下震惊后世1300年的文章。
做个普通人,比什么都好。
笔者从十六岁进入宗教,到现在彻底摆脱宗教,实在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纵观全世界所有类型的宗教,你会发现它们无一例外的,都有着浓重的、大量的、系统性的主观臆造和深深的思想局限。
对于一个渴望真理的人来说,宗教顶多是旅途中的一道人造风景,它们不是自然风光,它们也远远无法和自然风光的华美壮丽相媲美。
人造风景总是短暂的、蹩脚的,只有在刚造好的那一刻新一点,很快就会因为年久失修,而变得残破不堪,久了甚至变得像牢笼一样,里面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腐朽、迷思、控制和欺骗,实在是触目惊心。
什么是真实的自然风光?
胸怀澄明,看破一切,从所有类型的思想局限中突破出来,你依然可以学习古圣先贤的智慧,但不必成为教徒。不要被定义为任何类型的人,不再属于任何宗教,不再有任何属性。做一个普普通通的自然人,清醒的活在真实中~~真实的现实、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人生。
人生是非常壮丽的,变幻莫测的壮丽,人生也是非常神秘的,充满惊喜的神秘。永远可以从生活中学习,从自然中学习,从书本中学习,未知的领域几乎无穷无尽,不妨敞开胸怀,接纳和探索一切。古书、圣贤和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有着灿烂的瑰宝。如果你有足够的爱心、耐心和智力,那就做个普普通通的人吧,一路看看山看看水,放下包袱,清明自在。松弛从容,豁达前行,比什么都好。
附录:
克里希那穆提:我没有任何信仰,我不愿意属于任何宗教组织,请你们务必谅解这点。我坚持主张没有任何宗教组织能引领人们见到真理,如果为了这个目的而成立人为组织,必定造成人们的依赖、软弱和束缚,既阻碍他们的成长,也使他们残缺不全。个人的特色一被抹杀,便无法见到那无限的真理了。
我主张真理是无路可循的。你不能透过任何宗教或法门而达到它。既然真理是无限的,没有任何束缚而又无路可循,也就不需要人为组织。如果你这么做,真理就变成了僵死的教条,同时也变成那些懦弱的人和暂时无法得到满足的人的玩物。
……真理不在任何人为组织中,一旦落入组织,人心就开始僵化、定形、软弱、残缺。当你抛弃整个宗教结构和任何形式的心灵权威,你就自由了。自由里没有权威。它永远不知权威所在。这不是对权威的反对,而是根本不存在权威。哪里没有自由,哪里便一定会有权威,而任何形式的权威都是邪恶的。不论是佛陀、基督、教皇、里根告诉我做什么,对不起,我不接受。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具有非常卓绝的独立的能力。
孽缘~这个只能面对,逃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金惟纯:人生只有一件事,但大部分人都活颠倒了。
一口气看完明朝六边形战士,阳明心学开创者王阳明的一生。
不要牺牲自己的人生,承担他人的命运。
南懷瑾:一個真正有道的人,做人做事絕不草率,凡事慎重考慮。
图文来自网络
南懷瑾:
⭕ 我們知道,儒道兩家的思想,在秦漢以前並不分家。大家都知道,老莊道家的思想講“無為而治”,有些講道家“無為而治”思想的人,都解釋為在上面領導的人,什麼都不管,就是“無為而治”。這完全搞錯了,道家沒有這個說法,是“無為無不為”。所謂“無為而治”是制其機先,看起來是沒有事。譬如說,一個領導的人,一個主持的人,對任何一個方法,一開始你就要先透析它的流弊,毛病出在哪裡,先找到病源,把它疏通了,再不會出毛病,然後才能無為而無所不為。
⭕ 一個真正有道的人,做人做事絕不草率,凡事都先慎重考慮。“豫”,有所預備,也就是古人所說:“凡事豫立而不勞”。一件事情,不經過大腦去研究,貿然就下決定,冒冒失失去做、去說,那是一般人的習性。“凡事都從忙裡錯,誰人知向靜中修。”學道的人,因應萬事,要有非常從容的態度。做人做事要修養到從容豫逸,“無為而無不為”。
“無為”,表面看來似沒有所作所為,實際上,卻是智慧高超,反應迅速,舉手投足之間,早已考慮周詳,事先早已下了最適當的決定。看他好像一點都不緊張,其實比誰都審慎周詳,只因為智慧高,轉動得太快,別人看不出來而已。並且,平時待人接物,樣樣心裡都清清楚楚,一舉一動毫不含糊。這種修養的態度,便是“豫立而不勞”的形相。這也正是中國文化的千古名言,也是顛撲不破、人人當學的格言。
⭕ 所謂“佚道”,就是看不出來有所作為,很安詳,就是老子說的無為之道,無為而無不為。一般所謂很能幹的人,他有作為,別人看起來,他很忙,指揮這人往東,又命令那人往西,大家也就跟著他團團轉,忙得很。如果是一個真正懂得“佚道”的人,作一個領袖或領導一個公司,看來好像大家沒有事,其實人和事什麼都安排好了。以現代的名詞來說,就是最高明的科學管理、企業管理、人事管理;在政治上是平靜,社會沒有事,經常很太平。
乾隆皇帝的错误
图文视频来自网络
关于乾隆皇帝的前世,存在多种说法和传说。
一种说法是,乾隆皇帝被认为是文殊菩萨转世。这种说法源于乾隆的父亲雍正帝的一个梦境。据传,雍正帝在一次打猎时看到一个骑狮子的孩子,回到家中后得知妻子生了一个儿子,认为这个孩子就是文殊菩萨转世,并对这个儿子格外疼爱,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弘历。乾隆皇帝晚年也多次提到自己是文殊菩萨转世,并记录在《清高宗实录》中。
另一种说法是,乾隆皇帝被认为是一位名叫嘉木样协巴的大师的化身之一。据《安多政教史》记载,嘉木样协巴有三位化身,其中一位是国王,即乾隆皇帝。
这些说法多为传说和记载,并未得到历史学界的普遍认可,但它们为乾隆皇帝增添了神秘色彩。
即使是大活佛转世也会犯下严重错误,乾隆因为智慧不足,眼界狭隘,拒绝先进科技,安于小农经济,导致中华文明落后于世界至少百年以上。
倪海厦:只要有戒心,再大的灾都可以去掉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南怀瑾: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
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南师还有两句略作改编)
佛为心,道为骨,大度看世界。
彻于智,用于悲,从容过生活。
曾仕强:中国这一次复兴将盛世再现!
郭德纲 小年说灶王爷
南怀瑾:此心歸到真如海,不向江河做細流。
图文来自网络
紀念南懷瑾先生辭世十二週年 「農曆八月四日」
農曆八月四日,南老師已經離開我們十二年了,默念恩師,叩拜法身。
《佛心》
三界如畫
如有也如空
佛在當中
遊身三界外
心在三界中
啊……人間天上何處不相逢啊
……佛在心空
~南師填詞
萬古千秋事有愁
窮源一念沒來由
此心歸到真如海
不向江河做細流
乙丑仲夏
南懷瑾
章 (1985)
墨家的真相~失传了2000多年的墨家黑科技,究竟有多牛?
墨子的学说(二)
墨子的学说
墨子的学说(一)
墨子的学说
王东岳:老子对孔子的评价
老子对孔子的评价
孔子对老子的评价
南懷瑾:我勸青年人凡事慢慢來。
“其進銳者,其退速。”進步得太快,退下來一定也很快。就教育而言,有些父母,如果自己的子女聰明過度,不能再把他當作聰明去培養,不能使他做超越年齡的進步;寧可培養他的厚重,讓他在知識上的進步慢一點,向下紮根基深厚一點,培養健壯的身體。否則的話,把他當“天才”去教育,到最後會把孩子弄到岔路上,這就是進步得太快,退步得更快。
做事業如此,做學問如此,做工夫談修養也是如此,不要求急進,太快了不是好事。急進容易落於僥倖,僥倖得來的,就不能長遠保存,一定要工夫到了才行。凡事要慢慢來,這就要記住孟子這兩句名言“其進銳者,其退速”。
現代青年,往往犯了“喜歡快速成就”的毛病,結果基礎不穩固。就像寫毛筆書法,只求快意,草書不像草書,簡直是鬼畫桃符,他自己卻說是創新的書法。假如古代有草聖之譽的米南宮(米芾)見到,恐怕也要跪下來投降了。
——《孟子與盡心篇》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一個人太懂得有所作為,反而會失敗。為什麼呢?孟子也講過“揠苗助長”的故事,說宋國有一個人種田,種下以後,天天去看,感覺不到禾苗在長,心裡很急,乾脆幫忙把禾苗拔高一點。被他這樣一拔,結果稻子都死掉了,這是說有所作為反而失敗的道理。
必須要慢慢地等待,成功不是偶然的,有時要分秒必爭,有時則是分秒不可爭。必爭者是我們人自己分秒都要努力;不可爭者,因為時光是有隧道的,要分秒都到了才可以。不要早晨起來就希望天黑,這是不可能的,太陽的躔度是一點一滴慢慢來的。
我經常以自己的經驗以及年輕時的感受,替青年們著想,所以勸青年人凡事慢慢來,大概要等十年以後再看如何。當我二十歲左右的時候,有人告訴我:你這樣子大概三十歲或許會有成功的希望。聽了這話很灰心,好洩氣,以為還要十年的時間,哪能等那麼久!誰知道一回頭,現在都已過了幾十年了,這是沒有辦法的事,只有自己去體會,急是急不來的。
孟子也說過:“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鎡基不如待時。”時空兩個因素是無法忽略的,儘管急切,卻一點辦法也沒有。如果忽略時間與空間的因素,非要立刻做到某種程度不可,結果只有“失之”了。這是因為有為而失敗,不是“為無為”,所以是“執者失之”。
——《老子他說(初續合集)》
儒、釋、道三大家歸納起來,儒家標榜“存心養性”,佛家主張“明心見性”,道家提倡“修心煉性”,都是“心”啊、“性”啊,在“心”、“性”兩個字上面換來換去,雖然表達方法不同,實際上目的是一個,都是養心的工夫。
總之,要怎麼樣去修?只有“養”,這是急不來的事,急進不行,用功太多也不行,會成為揠苗助長的結果。無論儒家、佛家、道家,入世、出世,心性之學也好,氣脈之學也好,都是如此。
即使是個人的學問、事業,也是如此,都需要慢慢地培養,那是急不來的。
——《孟子與公孫醜》
杨绛先生:坚强挺住,熬过去
杨绛先生:
不要碰到一点压力,就把自己变成不堪重负的样子,
不要碰到一点不确定性,就觉得自己前途黯淡无光,
不要碰到一点挫折,就搞得自己一蹶不振。
人这一辈子啊,
你该走的弯路,该吃的苦,该撞的南墙,该掉的陷阱,一个都少不了,
坚强挺住,熬过去,跨过去,好运自然来。
颛顼
(图文均来自网络)
帝颛顼号高阳,是轩辕黄帝的孙子,昌意的儿子。
一天,昌意来到河边,碰到一条黑龙驮着黑色的玉雕成的图谶之书。
当时有一位老人对昌意说:“你将来生子一定契合水德并称王。”
过了十年,颛顼出生,他的手上有像龙一样的花纹,也出现了玉图书的神异之象。这天夜里昌意仰望天空,看见北极星飘落下来,化成一位老人。
等到颛顼登上王位,各种奇异的祥征福兆,全部都聚集在一起。颛顼登基颁布新的历法时没有报到的各国诸侯这时也都翻山越海前来归顺称臣。颛顼于是向四方之神拱手作礼,各国诸侯手拿玉理顶礼朝拜,他们按照爵次排列,秩序井然。
接受礼乐教化的人,颛顼赏赐给他们钟磬,接受武道的人,颛顼则赐给他们兵器。有用轻质金属制成的钟,沉实明亮的磬。用羽毛抚弄钟磬,钟磬发出的声音就会响彻百里。
有一种石头漂浮在水面上,像浮萍和水草般轻盈,取这种石头制作磬,不用增加凿磨的工序。
到各国诸侯来朝拜的时候,就演奏乐曲《含英》,这首乐曲的曲调清越细密。悠扬的乐声使得飞禽自天而落,巨大的鲸鱼浮游腾跃,波涛翻滚的海水也平息了波澜。
有一把曳影之剑,能腾空而飞,如果天下有战事,这把剑就会飞起来直指战争的方向,攻无不克;不用的时候,也常在剑鞘中发出如龙吟虎啸般的声音。
溟海的北面,有一个勃鞮国。那里的人都穿羽毛制作的衣服,他们没有翅膀却能够飞翔,在太阳下面也没有影子,寿命可达千岁。
勃鞮国的人把黑河里的水藻当作食物,用阴山里桂树的汁液作为饮料。他们能借风飞翔,踏浪而至。
中原地区气候炎热,羽衣上的羽毛逐渐脱落。颛顼就让他们换上具有纹理的豹皮衣服。勃鞮国进献了黑色的玉环,其色泽如黑漆一样纯正,还进贡了一千匹黑色的良马。颛项用这些黑色的良马驾驶用铁铸造成车轮的车子,到殊乡绝域巡行慰劳。勃鞮国的人也借着风泛舟黑河回到了他们的国家。
闇河的北面,紫色的桂树茂密成林,桂树结的果实像枣子,众仙人了桂树林服食果实。仙人韩终在闇河北面采药时做的四言诗说:“闇河之桂,实大如枣。得而食之,后天而老。”
【原文】
帝颛顼高阳氏,黄帝孙,昌意之子。昌意出河滨,遇黑龙负玄玉图。时有一老叟谓昌意云:“生子必叶水德而王。”至十年,颛顼生,手有文如龙,亦有玉图之像。其夜昌意仰视天,北辰下,化为老叟。及颛顼居位,奇祥众祉,莫不总集,不禀正朔者,越山航海而皆至也。帝乃揖四方之灵,群后执珪以礼,百辟各有班序。
受文德者,锡以钟磬;受武德者,锡以干戈。有浮金之钟,沉明之磬,以羽毛拂之,则声振百里。石浮于水上,如萍藻之轻,取以为磬,不加磨琢。及朝万国之时,及奏含英之乐,其音清密,落云间之羽,鲸鲵游涌,海水恬波。有曳影之剑,腾空而舒,若四方有兵,此剑则飞起指其方,则克伐;未用之时,常于匣里如龙虎之吟。
溟海之北,有勃鞮之国。人皆衣羽毛,无翼而飞,日中无影,寿千岁。食以黑河水藻,饮以阴山桂脂。凭风而翔,乘波而至。中国气暄,羽毛之衣,稍稍自落。帝乃更以文豹为饰。献黑玉之环,色如淳漆。贡玄驹千匹。帝以驾铁轮,骋劳殊乡绝域。其人依风泛黑河以旋其国也。
闇河之北,有紫桂成林,其实如枣,群仙饵焉。韩终采药四言诗曰:“闇河之桂,实大如枣。得而食之,后天而老。”
–节选自《拾遗记》
神农炎帝
(图文均来自网络)
炎帝开始指导人民制作耒耜,他亲临田间,辛勤劳作,各种谷物生长的都很繁盛,在炎帝至高无上道德的感化之下,万物无不感受到他的圣德。灵芝显现出了神异的色彩,仙草长出了美丽的谷穗,陆地上生长的红色芙蕖,对生的荷叶丰茂如车伞,带着香味的露珠一滴滴自叶上落下,流积成了水塘,于是炎帝就把水塘作为养龙的地方。
红色的瑞草滋生蔓延在四通八达的道路上,彩云弥漫在丛生的草木间。炎帝修筑圆形的高坛来祭祀早晨的太阳,装饰玉砌的台阶祭拜月光。乐队演奏仙界的和谐乐曲,人们安居乐业,天下清平。
不同材料制成八种乐器能够和谐的演奏音乐,炎帝的圣德使得树木山石滋润。这个时候,有漂浮的云彩洒落水珠,这就是所谓的霞浆,喝了霞浆的人就能够得道成仙,长生不死。有一种发光的玉石叫夜明,如果在黑暗的夜晚将它投到水中,玉石就会浮在水面上并发出光亮。
这个时候,炎帝逐渐改变了庖牺氏时期原始质朴的生活,辨明了礼乐制度的用途,当时有一只红色的雀衔来九穗禾,九穗禾落到地上,炎帝捡起来并把它种植在田里,吃了九穗禾的人就会长生不死。
人们开采峻锾山的铜制成器物,峻锾是山名,山下有一口金井,白色的云气环绕在井口之上,人登上金井,如同疾雷般的声音在井下发出巨大的声响,井中的黄金柔软可以用来做金绳。
萧绮录语说:谨按《周易》说:伏羲治理上古社会,仰观天文,俯察地理,探求天地变化的规律,筹划治理国家内外的一切事务。伏羲的圣德在天地未形成的混沌状态就已经完备了,他的神奇的教化传递于精微细密之间。因此,图册书籍中著录着他的事迹,《河图》《洛书》里记载了他的美德。
伏羲改变了太素时期的物质世界和这一时期先民愚昧质朴的习俗,天地人三才的地位确立起来,礼义廉耻四种道德准则的含义铺张开来。礼乐制度,从此开始实行,并一直流传下来,这些社会规则一代代的传递变化承袭。
《八索》记载着他悠远的法度,《九丘》书写着他敦厚的教化,伏羲的圣德完全显扬于古书图篆,编列于史籍。后人考辨前代的经典,审查往昔的文书,把所有的事迹编列于木板竹简,征引各种典籍,广采百家之言,加以详细的推求,来证实其中的真伪。
再说炎帝时代,按《山海经》说:“堂庭山出产能浮在水面的水晶,巫闾之地的树木都有很多纹理。”如果不是符合道德的真谛和纯朴的习俗,领会了其中深邃的旨意,与一年四季的变化完全契合,万物本原的精灵之气与炎帝的圣德相调和,那么吉祥的征兆怎么能够自己到来呢?
所以这些功绩使得炎帝的圣德感动天地,诚意显著,幽冥中的地神也不会隐藏自己的宝物,只想全心的剪除祸患,少数民族的人民一定也能够顺服,就“降露成池,蓄龙为圃”来说,一直到夏朝,世代延绵不断,当时还有豢龙之官,考证古代的典籍,神农之世就可以确立。
【原文】
炎帝始教民耒耜,躬勤畎亩之事,百谷滋阜。圣德所感,无不着焉。神芝发其异色,灵苗擢其嘉颖,陆地丹蕖,骈生如盖,香露滴沥,下流成池,因为豢龙之圃。朱草蔓衍于街衢,卿云蔚蔼于丛薄,筑圆丘以祀朝日,饰瑶阶以揖夜光。奏九天之和乐,百兽率舞,八音克谐,木石润泽。时有流云洒液,是谓“霞浆”,服之得道,后天而老。有石璘之玉,号曰“夜明”,以暗投水,浮而不灭。
当斯之时,渐革庖牺之朴,辨文物之用。时有丹雀衔九穗禾,其坠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采峻锾之铜以为器。峻锾,山名也。下有金井,白气冠其上。人升于其间,雷霆之声,在于地下。井中之金柔弱,可以缄縢也。
录曰:
谨按《周易》云:伏羲为上古,观文于天,察理于地,俯仰二仪,经纶万象,至德备于冥昧,神化通于精粹。是以图书着其迹,河洛表其文。变太素之质,改淳远之化,三才之位既立,四维之义乃张。礼乐文物,自兹而始。降于下代,渐相移袭。《八索》载其遐轨,《九丘》纪其淳化,备昭籍菉,编列柱史。考验先经,刊详往诰,事列方典,取征群籍,博采百家,求详可证。
按《山海经》云:“棠帝之山,出浮水玉。巫闾之地,其木多文。”自非道真俗朴,理会冥旨,与四时齐其契,精灵协其德,祯祥之异,胡可致哉!故使迹感诚着,幽只不藏其宝,只心剪害,殊性之类必驯也。以降露成池,蓄龙为圃。及乎夏代,世载绵绝,时有豢龙之官。考诸遐籍,由斯立矣。
–节选自《拾遗记》
春皇庖牺
(图文均来自网络)
春皇是庖牺的别号,在他居住的地方,含有华胥氏之地。庖牺的母亲常在这里游玩。
一天,有一缕青虹萦绕着她,很长时间才逐渐消散,她就怀孕了,经过十二年才生庖牺。
庖牺初生时,就有异像.大大的头很长的眼睛,龟的牙齿龙的嘴唇,眉上有长而尖细的白毛,长长的胡须垂落到地上。
有的人说:“木星十二年运行一周,现在庖牺的出生刚好和这个契合。”
况且听说圣人生下来都有吉祥的征兆,上古时期的人皇长着蛇样的身体,九个头。自开天辟地始。日、月光轮晖映,山色明,海面静。从此以后,经历了世代沧桑,难以计算。
及至庖牺,威德施展海内,圣明又超过了以前的人皇。
礼仪、文化、物质文明从这时开始兴起,离开树上筑集、山里挖洞的居住环境,改变茹毛饮血的生活习惯。
创立礼仪教化来倡导文治,制造兵器来增强军事实力。
用丝弦和桑木制造瑟琴,用转轮磨研土坯做成陶乐器,礼乐从此兴起了。
调和八方之风,绘制八卦之图,分清君、臣、父、子、夫、妻的关系,摆正水、火、风、雷、山、泽六神的享位。
在这时还没有文字,庖牺按着天形制造圆规,画出园形图,按着地形制造矩尺,画出方形图。观察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图形,划分日昙记时的刻度。
让部落首领进行众多的祭祀活动,巡视地形来确定山川、河流的名称,并开始有男娶女嫁用以整治人类道德。
庖就是包括的意思,说的是包罗万象,用牲畜祭献神灵,百姓钦服他的圣明,所以称他庖牺。也称作伏羲。
他改变了蒙昧无知的原始状态,实行了尊卑有序的周密的礼仪教化,所以也称他密牺。
他还在天下施行最美好的德政,平民百姓,没有不崇敬他的。
庖牺以木德称王。所以也叫他春皇。
他的明睿照耀于天下,这也就是太昊的意思。昊是明亮的意思,庖牺位居东方,太阳哺育万物,使草木萌生,与木德相契合。庖牺的声音符合五音中的角音,所以也称他‘木皇’。
【原文】
春皇者,庖牺之别号。所都之国,有华胥之洲。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绕神母,久而方灭,即觉有娠,历十二年而生庖牺。长头修目,龟齿龙唇,眉有白毫,须垂委地。或人曰:岁星十二年一周天,今叶以天时。且闻圣人生皆有祥瑞。昔者人皇蛇身九首,肇自开辟。于时日月重轮,山明海静。自尔以来,为陵成谷,世历推移,难可计算。比于圣德,有逾前皇。礼义文物,于兹始作。去巢穴之居,变茹腥之食,立礼教以导文,造干戈以饰武。丝桑为瑟,均土为埙。礼乐于是兴矣。调和八风,以画八卦,分六位以正六宗。于时未有书契,规天为图,矩地取法,视五星之文,分晷景之度,使鬼神以致群祠,审地势以定川岳,始嫁娶以修人道。庖者,包也,言包含万象。以牺牲登荐于百神,民服其圣,故曰庖牺,亦谓伏羲。变混沌之质,文宓其教,故曰宓牺。布至德于天下,元元之类,莫不尊焉。以木德称王,故曰春皇。其明睿照于八区,是谓太昊。昊者,明也。位居东方,以含养蠢化,叶于木德,其音附角,号曰“木皇”。
–节选自《拾遗记》
楊絳先生:女人應該有的樣子
楊絳先生:
女人應該有的樣子是,
十分的安靜,
九分的氣質,
八分的資產,
七分的現實,
三分的姿色,
兩分的糊塗,
一分的自知之明。
無論什麼時候都要像下紮根,向上開花,
不負生活,不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