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修
218.问:我的问题是,心到底在哪里?
答:这个问题正好是我们去年开始讲解的《楞严经》的核心问题,整部《楞严经》就源自于阿难想要找寻他的心到底在哪里。如果你希望真正了解你的心到底在哪里,那么你可以在以后的时间内认真的听一听《楞严经》。我们下次《楞严经》的讲解,正好是讲到佛陀提示阿难心所在的地方的关键性经文。
另外,这个问题是人类恒古以来的问题,它几乎是所有宗教的核心、所有灵魂的核心。人们总是希望知道你到底是谁?也就是禅宗的话头——我是谁?这也是所有瑜伽的核心。瑜伽这个词在梵文里的意思是“合一”。与什么合一?就是和你的源头或者和你的心、和你灵魂的中心合一。
那么,问题就来了:你的源头在哪里?你的核心在哪里?你的意识的中心在哪里?
你会发现,每一个宗教都发明了属于它们的专业术语。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也许“心”这个词非常适合你,人们总想知道心在哪里?但是对于道家的古人来说,他们的用词是:玄关。对于禅宗来讲,那个用词是:牢关,意味着,这个关口是最最难以打破的,它那么的牢固、难以突破。无论是道家,还是禅宗,都提到:你要打破这一关,你才能和你的源头合一、才能和你的心合一。
当道家说:我要突破玄关;或者禅宗说:我要破牢关,这个时候,意味着,他必须要打开那扇门。那扇门并不存在于你身体上的任何一个点,也不存在于你精神上的任何一个点,它只是一个形容词、一个象征,象征某种心灵的彻底的觉悟、彻底的打开!它类似于佛陀2500年前在菩提树下的那个早晨,看到北斗七星升起时候的豁然而悟,这就是玄关,这就是破牢关,大彻大悟。他悟的到底是什么——他悟到了心到底在哪儿!
所以,当你问我心到底在哪里的时候,这完全没有办法用语言来回答,它是一个真正的领悟。你必须把这个问题放在你心灵的最深处,只有这样,你的整个生命才变的有意义,你在追求着,这意味着你的每一天都不会是空过的,你开始变的充实起来,因为你知道你有一个追求,你知道这是终极的追求。
当你心中有一个追求的时候,该怎么做?第二个问题正好谈到了。
219.问:我读了很多灵性的书,上了很多工作坊的课,可是面对现实中的事情,还是和以前一样无奈甚至抓狂。怎样更好的把灵性理论的学习和实践实修结合起来呢?
答:首先你要知道一件事:所有灵性的理论都不是答案。
如果你上了很多工作坊、看了很多书,然后你以为已经知道了答案,那么你就错了。如果你上了很多工作坊、读了很多书,你变的更加困惑了、更加充满探索的欲求了,那么证明你没有白上。所有书本里告诉你的东西其实都不是答案,没有任何一句话是答案。如果你把它当作答案来读,你就彻底错过了。它一定不是答案,它只是勾起了你的欲望,它只是给了你一线曙光,它只是禅宗提到的“黄叶止儿啼”,就好像拿一片树叶逗逗小孩子一样,它在逗逗你。上帝实际上拿了很多糖,撒在你的面前,你看到这个很喜欢,抓一块;看到那个很喜欢,抓一块,而这些都勾起了你的探索的欲望。
所以千万不要把你学到、读到的东西当成是一个答案,它们不可能是答案。只有当你在心灵的深处越来越产生强烈的渴望——一个寻找答案的渴望的时候,实修才开始了。
实修并不是要铺上瑜伽垫子,把你的腿举到头顶上。实修真正的含义,意味着你开始了探索的旅程。你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开始探索,也许是瑜伽的方式——哈达瑜伽,也许是冥想的方式,也许是在书海里探索,也许仅仅是通过念诵一个咒语等等。你在尝试各种方式,在尝试的过程当中,你发现你不可能太固定。任何一个在前进道路上的人都会发现这一点,他希望尝试更多的,而不是固定在一个上面。当一个事物无法给他更多的灵感和启发的时候,他就渴望新的东西,这并没有什么错,这是内在灵魂探索的欲望。当一个人强烈的固定在一个方法上的时候,意味着,他在那个方法上获得了一次一次新的启迪。方法还是同样的,但是他在同样的方法上获得了美妙的启发,每一次启发都不一样。当你有了这个基本的认知前提后,你的实修就真正开始了,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你必须从你的心灵出发,找到一个可以相结合的实际行动的事物。这个事物并不注定需要维持一生,我刚才提到,它也许可以是一个多变的事物,因为你仍然是在探索的道路上,你的探索不能仅仅只是头脑的思考,它注定要引发一些实际的东西。这个实际的东西,可以是瑜伽,可以是书本,可以是任何别的事物,可以是任何你身边碰触到的最靠近你的东西——也许是一个人。如果你足够聪明的话,你甚至不需要通过瑜伽,不需要通过咒语,不需要通过任何有形的方式,你只需要仔细的观察你身边的人,这是一个最好的方式,这是克里希那穆提用了一生的方式。你从来没有看见过克里希那穆提把腿举到头顶上,他从不做那些事,他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完美的觉察——他在观察。
如果你学会怎么样观察,你将成为最聪明的人。当你观察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当你观察一个人和你互动时你的言行举止,当你观察这一切的时候,你忽然发现,这是多么的奇妙——任何一个人都是一个未知的谜,而这个谜最终会落到你自己的身上,因为你会发现,你本人甚至是一个更大的谜——你所有思想的模式、你回应他人的模式是一个更大的谜,这正是克里希那穆提一生都在教导别人的实修方式——觉察!
当然,这种方式几乎是最高级的方式,也许它对你来说,充满了挑战。也许你需要一些过渡性的跳板,那么,跳板就来了,古人提供了你许许多多的过渡性的跳板。
比如说瑜伽,你在拉伸筋骨的时候,你在缓慢有节奏的呼吸的时候,你将不得不觉知到你本人!你将不得不觉知到你的动作!因为那个动作是那么的夸张,那个动作是那么的有张力,它势必引起你的注意力,势必引起你的觉察,这些方式,都在培养你的觉知力。
如果你不是一个形体倾向的人,你是一个头脑倾向的人,你喜欢读一本书,然后在那个书的海洋里,你开始变的敏锐,这是一样的效果。
所以,无论在身边找到怎样的方式,请你在那个方式里变得享受,同时拥有一颗探索的心。当你是以享受的方式、以好奇的方式在探索的时候,任何事物都将成为你的实修,哪怕只是在马路上行走。
南传禅修里面就有一个行禅,它只是来来回回的走路。当你有一颗探索的心,那么,仅仅是走路都将成为你的实修,你不需要形式,你不需要说你走路的时候,两个手是放在前面还是背在后面,这些形式完全是次要的,真正主要的,是你对它好奇吗?
你对这个事物是不是好奇?或者,这个事物是否适合你,有一个前提,就是它能否引起你的好奇心。如果一个事物能够百分之百的、能够很大程度上引起你的好奇心,那么,请你千万不要错过它。好奇是灵魂的动力,好奇是成长的风帆!它是吹动你向前的那股风。所以,无论是什么,请你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心!无论是什么,它不一定和表面的灵性相关,它也许看上去和宗教、灵性完全无关,但是只要你活在世界上,只要是展现在你面前的任何事物,都将促使你进入一个探索的旅程,所以它们都是实修——任何事物。
《庄子》里面讲到,有个人很善于弹琴,但是,当他的琴弹到至高境界的时候,他就把琴给扔了,他觉得没有必要再弹那几根弦了——整个山河大地都是旋律,我为什么还要弹呢?我只需要倾听好了,来自山河大地的旋律更令人动容,那么的千变万化。他通过弹琴这种形式,开始领悟到整个生命都是一个觉察。如果你能够通过弹琴、通过瑜伽、通过读书、通过任何方式,激发起了你的觉察,激发起了你对世界的好奇,那么形式就不那么重要了,你可以扔掉那个琴、放下你的书,你可以走到大自然当中,那么现在每时每刻,都将是你实修的片刻,都将是你觉察的片刻。
220.问:我正在读夕阳老师的新书《瑜伽经禅修要诀》,怎么理解书的内容简介中说的“自古以来,有很多方法引导人们达到源头。本书简洁、精练的把达到源头的过程都描述出来了”?读了这本书,就可以开悟吗?
答:如果你了解开悟这个词,你会发现,读任何一本书都会开悟。如果你看过禅宗的公案,你会发现,甚至有禅师在围观两个妇女对骂的时候,开悟了。有两个泼妇,在市场上相互揪着头发对骂,其中一个泼妇揪住另一个的头发,狠狠的指着她的脸,骂道:“你这个臭不要脸的!”然后这个禅师豁然大悟了!所以整个的生活都是一本书——打开的书,它比《瑜伽经禅修要诀》丰富的多。而任何一本书,包括《瑜伽经禅修要诀》,都只是生命呈现在你面前的一个缩影。
生命太辽阔,而你的觉察又太粗心了,你从来没有注意到早晨窗前布谷鸟的叫声,那么,你将必须读这本《瑜伽经禅修要诀》。因为在《瑜伽经禅修要诀》里,我提示了你这一点,我提示了你各种各样、各方面你应当注意到的地方。你可以认为,这本书是一个对于整个生活的引子,它在引导你重新面对你的生活,它在引导你无数次忽略的那个钟声,这就是《瑜伽经》,这就是《瑜伽经禅修要诀》要做的事。
通过那些文字,它将打开你的心。也许那些文字,在那个瞬间并不能真的让你开悟,但是那些文字会种下一个种子。有一天,也许当你走在大街上;有一天,你正在读着另一本书,忽然那个种子的力量就发芽了!忽然,你也许因为听到一声鸟鸣,忽然你因为看到另一本书的某一句话,引发了你的一个巨大的启发,这都是有可能的。所以不要错过任何一本书,不要错过来到你面前的任何一样东西。
221.问:玄关到底在哪里?
答:这是道家的问题,刚才已经回答过了,玄关就是一个领悟,它不在任何地方,它就是一个顿悟!
222.问:老师,达到什么阶段会闭关?闭关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其他杂染的能量对身体的冲击,请问,有没有其他的、更好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答:在禅宗里面,闭关是有先决条件的。禅宗曾经提到:不破初关不闭关,不入重关不住山。什么意思呢?你必须打开第一道大门,你才有资格闭关;你必须打开第二道大门,你才有资格住山;你必须打开第三道大门,你才有资格接众——接待众生,也就是成为一个引导大家的人。第一道大门、第二道大门、第三道大门,这就是禅宗的三关:初关、重关和牢关。
一个打开初关的人,他发现,他的心是辽阔的,而他对这个辽阔的心是直接的认知,不来自于知识,不来自于猜测,几乎是一个面对面的认知。所以,当一个人有初关的经验的时候,没有任何人能够再让他产生怀疑。哪怕全世界的人都说“开悟不存在,纯粹是谎言”都无法动摇他,因为他现在亲身看到他的心是如此辽阔!
而他知道这个辽阔只是第一步而已,所以他开始闭关了,他开始真正的走上这条道路了,现在他知道道路的方向在哪里,所以叫“不破初关不闭关”。破了初关,没有人能够动摇你的信心了,所以,初关又叫信心关,他开始能够全身心的进入探索了。
这个闭关并不指闭到房间里,注意,禅宗的这个闭关并不是指关到房间里。初关的闭关是指你开始一个不可动摇的探索的旅程,你可以云游,没有问题,你可以云游四海,到处去参访那些真正开悟的禅师,这也叫闭关,这叫闭身关,你只要闭在你的身体里就可以了,你不需要闭在一个房间里。
真正的闭关并不是闭到一个房间里,而是你百分之百建立了信心,走上了探索的道路,这就叫闭关,这是闭关最正确的定义。你毫不动摇的走上了这条探索的道路,才叫真正的闭关。所以这个闭关是一辈子的,而不是几个月、几年,这个闭关是一生,你的这一生都走上了永恒探索的旅程,这叫闭关。
那么,你的后半个问题,实际上是另外一种闭关。禅宗的闭关可以是一个大的定义——闭关最根本的一个定义。后半个问题,为了减少污染能量对你的冲击,你要关到一个房间里,避免外在的污染,这种闭关在密宗里存在。
密宗里说,你要闭三年三个月零三天的关。因为三年三个月零三天意味着一个身体腺体的完美循环周期——你所有的气脉循环一周。根据时轮金刚的解释,完美的气脉循环一周的时间是三年三个月零三天。当你闭三年三个月零三天的关的时候,意味着,这三年三个月零三天里面,你将闭在一个纯净的环境和空间里面,不受任何污染。那么经过三年三个月零三天,你的身体将焕然一新。这里有个前提是,给你送饭的人也必须是一个清静的人,不是一个杂染的人;为你做食物的人,也必须是一个戒律清静的人,不是一个杂染的人。
所以真正闭关,在物理上的条件其实还是比较困难的,要有一个护关的干净的人,要有给你供应食物的干净的人,要有一个干净的房间、纯净的环境。我觉得在汉地,这样的环境几乎很难找到。也许只有西藏,在高原上,真的有这样的环境,有一个非常纯粹的环境。而且一般来说,闭关要找到的关房必须是圣地,也就是有大师曾经在那里闭关过,那么,那个能量将留在那儿,那个大师的能量将净化那个山洞、将净化那个房间。
你不能随便到一个荒山僻岭里去闭关。因为越是荒山僻岭,阴性能量越强,有许多看不见的存在,它们会影响你。实际上,真正严格的闭关,要找到这么一个外在的条件,不那么容易。
对于这点来说,禅宗更加实际,禅宗闭身关,不需要外在的这些条件。你达到了内在的信心,比什么外在的条件都要更关键。古人也讲:大隐隐于市。你有了这个不可动摇的信心以后,即使在市场上你也一样可以闭关,没有人可以动摇你,生活的挑战反而成为你最好的磨炼。
刚才提到,当你观察一个人的时候,你会无比的好奇,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思想?他为什么会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里?等等等等。所以你并不需要关进一个四面都是墙壁的房间,你在生活里一样可以完美的探索。
223.问:夕阳老师好,我对了生死的理解是每一刻即生即灭,每一刻都是新生,这样的理解对吗?
答:这样的理解是对的。
每一刻都是未知数!新生这个词还不能够完全的诠释生命。每一刻都是神秘!也许神秘这个词能够更好的诠释生命的现象。
如果你能够把来到你眼前的每一刻都当作是神秘,那么你的成长将极为迅速,你内在的成长将极为迅速,它甚至不需要通过瑜伽,不需要通过咒语,不需要通过任何的方式。所以真正的最好的方式是拥有一颗探索的心,拥有一颗如孩子一般的好奇的心,把每一刻都当作是神秘,都当作是新生的事物,去体验它。这就是一个真正灵修者的态度,这也可以说是一个真正拥有宗教情怀的人的态度。
宗教情怀并不是拥有某一个特定的宗教信仰,你不需要有任何特定的宗教信仰。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讲过,宗教情怀就像你眼前的这个河流一样,它是那么的活生生,从不停歇,从不止息,勇往直前,奔流向前,它总是在渴望着未知的东西,它从不眷恋已经逝去的东西。那个河流从不会往回流,从不,它笔直的向前流,而且带着某种欢快、带着某种欢笑向前流,没有一条河是沉闷的、死气沉沉的向前流。每一条河,哪怕是表面平静的河,它在暗处都是带着某种涌动、某种内在的欢欣,在向前流动。这就是一个真正的宗教情怀。
224.问:有的灵性课程说,“七道神圣的火焰是曾存在于古代列穆里亚大陆神庙的火焰,在大陆下沉时火焰被转移至地心及其他地方。这些火焰,可用于燃烧身体、以太体、情绪体等各个方面,获得身心灵的提升,提升生命品质,帮助了悟智慧。”请问老师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答:你读过《圣经》的启示录吗?你读过凯西对这个启示录的解读吗?我建议你去读一读,尤其是凯西对于启示录的解读。
启示录里提到七盏灯,提到邪恶的神兽,提到上帝的宝座,你知道,古人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在暗示你一些什么。为什么它们正好是七?为什么它们并不是六?五?或者别的?它们正好是七,七道神圣的火焰,七盏灯等等。为什么它正好是七呢?因为七象征着七个层面,七象征着七个脉轮,七象征着七个意识的层次。
所以当有人告诉你,有七个火焰存在于亚特兰蒂斯大陆,并且沉没于海底,那么它将是一个隐喻。如果你把它当成是一个新闻事件,你就完全错过了。它不是一个新闻事件,它是一个象征,它就好像启示录的象征一样,它在象征你的七个脉轮,象征你意识的七个层面,它象征你灵性的七个上升的阶段,等等。所以你不要把它当成一个新闻事件来看。
225.问:老师我有个疑问,为什么克里希那穆提的意识出离会带来身体的疾病,贝赞特夫人还坚持要有三个信任的人来照顾克氏的身体。还有凯西的预知带来身体提前衰老,美赫巴巴的例子,他身体的年龄并不长。是不是可以说:灵魂的出离给身体带来负担?
答:并不是灵魂出离会给身体带来负担,而是,当你的以太体离开你的肉身的时候,只要有一次离开,一次,那么意味着,它和身体的连接就松动了。你明白吗?当以太体有出体的经验以后,它和身体的连接就变的不那么巩固了。有一次出体经验的人,他会发现第二次、第三次更容易,几十次以后,他变的很轻松的就可以出体了,因为他的连接变的越来越薄弱。而当你的以太体和肉身的连接越来越薄弱的时候,肉身将会变的虚弱。
你的肉身不仅仅通过食物来吸收能量,实际上,食物提供肉身的营养很有限,肉身有更大的能量来源、能量渠道。实际上,整个灵性的身体——以太体、精体、心体、涅槃体,一层高一层的身体,从最高的那一层身体——涅槃体开始,能量就以逐级下降的方式,灌输到下一级的身体里。如果没有来自源头的能量,人类的身体将立刻毁灭,立刻进入死亡。所以你的肉身能存在,除了食物提供的养分以外,有一个很大的能量渠道,就是来自高层面身体的能量灌注。
那么可想而知,如果以太体与肉身的衔接变的松动,这个能量灌注将减弱,这就是为什么肉身会变的虚弱。所有以太出体的人身体都是非常敏感脆弱的,很容易昏倒(一个很常见的例子,凡是以太出体的人都很容易昏倒),但这种昏倒并不会时间很长。因为我们肉身看上去是昏倒,实际上不是,实际上就是他的以太体在那一片刻离开了,他的肉身一瞬间失去知觉了,因为他一秒钟就离开了。他用不着睡着以后才离开,他醒着的时候就离开了。他醒着离开的时候,肉身看上去就昏倒了。
所以,对于一个禅修者来说,并不主张出体的经验,出体的经验并不是必须的,因为他可能造成肉身的虚弱和寿命的缩短。对于冥想禅修的人来说,你并不需要经过出体,你也可以获得成长,这是一样的。
226.问:老师可否开具一些具有进阶性质的灵性书籍的推荐书目?
答:我觉得,我在课程里面已经推荐了很多的东西。如果你需要文字化的推荐,我最推荐我的网站,因为意识内化网站里面几乎搜罗了所有经典的东西,藏传、汉传、南传、凯西、美赫巴巴、克里希那穆提、、耶稣、基督、道家、国学、中医等等,分了很多的栏目。你看这些网站的文章,将会为你省去大量的阅读时间。为什么?因为我几乎把一本书里最经典最精华的都摘出来了,所以等于省去了你阅读一本书的时间。
建议大家很好的看我网站的内容。我网站的内容已经实在是太多了,非常的多,足够你看了,也许你几个月都看不完,大家可以慢慢的看。所有好的、最最精华的东西都摘录在里面了,当然还有一些遗漏,我不可能把每一样东西都摘录过来。当有一些遗漏的时候,我建议你看什么呢?我建议你看古人的东西,比如说中国古人的或印度古人的一些东西为主,那些东西更靠的住。我唯一担心的是你看了太多的近代的东西,近代通灵的东西,里面有很多假的,你有可能被那些东西完全误导到别的方向上去,所以更建议你看一些古人的东西,而不是近代的。
227问:“灵魂出体会给肉体带来疾病”,这是假的吧?应该还要看出阴神还是阳神吧?感觉出体就一个风险,被夺舍。
答:“灵魂出体会给肉体带来疾病”,这是假的吧?不完全是假的。
出体被夺舍的可能性并不大。为什么?因为你会发现,所有出体的人,他的肚脐会有一根金色的线和肉体的肚脐相连接,无论你走多远,这根金色的连线将始终存在。如果这根金色的连线被割断,你将无法再回来,也就是你会进入死亡。
但这根金色的连线不会被割断,为什么?因为存在里面有许多你不知道的保护性力量一直在暗中保护着你,你看不见他们,但他们却依然在保护着你。这种保护性力量取决于一些因素。什么因素?取决于你的纯净的程度。你越是纯净,你将吸引到的保护性力量越是高级,也越是纯净;你越是不纯净,你的戒律不清净,你的心地不干净,你也将吸引到一些别的力量。
当一个人不那么纯净的时候,我建议你,不要做任何通灵和出体的尝试,你将会面临危险。因为一旦你做这样的尝试,你身边久已存在的、希望钻空子的那些低频的灵魂就有空子可钻了,他们会开始以通灵的方式借用你的身体,他们会冒充是神圣力量,他们会和你说我是某一个佛,等等等等,自古以来这样的事都很多,跳大神的、东北大仙都很多,这是要避免的。在佛教里面,在天主教里面,都反对一个人通灵,反对一个人出体,因为这的确有一定风险。对大多数人来说,你的心不那么干净、不那么纯净,所以当你和肉体的连接降低以后,注定就会有一些不干净的东西试图占据你的身体。
出体一般在道家里属于阴神,不属于阳神,阳神就不叫出体了,阳神和出体并不是一码事。
228.问:我还想问,觉悟者只有1个,还是有好多个?菩萨不是觉悟者,那么他们是神仙吗?菩萨是否=神仙?
答:这个问题肯定是来自于一个对宗教不那么了解的人,但是,这个问题还是有一定意义。
世界上存在着上千种宗教,只有佛教把一个觉悟者称做菩萨;道教并不称作菩萨,道教把一个觉悟者叫做仙或者天仙;萨满教里把一个觉悟者叫做萨满。有上千种宗教,每种宗教都有自己的术语,你不可能了解每一种宗教的术语。
所以,我建议你干脆把这些词都扔掉,你没有必要了解这些词,没有必要比对这些词的相对定义,你可以更简单化,以你了解的词汇来领悟真实,也就是,你直接可以像近代西方人做的那样,以觉悟、领悟这样通俗的词汇来表达。
你的问题是觉悟者只有一个还是好多个?觉悟者一直以来都有无数个,自古以来,自有始以来,都有无数个觉悟者。你会发现这些觉悟者并不是零散的,所有的觉悟者似乎都有一个系统。这就是为什么密宗说,那些觉悟者是有传承的,但并不是只是密宗里面有传承,其实所有的宗教都有传承。
这就是为什么美赫巴巴提到过,他说后代的每一个觉悟者都必须和第一个觉悟者协调。宇宙里面有一个第一个觉悟者,在他之前只有原始,只有源头,有一个创生的觉悟者。而这个创生的觉悟者之后,出现了无数的紧跟着的觉悟者,每一个后代的觉悟者都必须和先代的觉悟者协调,任何宗教都是。因为它业已存在,你不能漠视它的存在。在你觉悟以前,有比你更早的佛陀存在,有比你更早的圣者存在,你将注定继承它,你将注定踩在他们的肩膀上。
所以当一个人觉悟以后,融入涅槃以后,每一个融入涅槃的大师,都把他自己完整的贡献给了宇宙,也就是,当这个世界有越来越多的觉悟者的时候,这个宇宙就变的越来越丰富。而每一个融入涅槃的大师,他都将完整的吸收来自先代觉悟者的奉献。你明白么?当你融入涅槃的那一刻,你将完美的吸收从创生源头的那个觉悟者到你之前的所有觉悟者奉献给宇宙的所有的花朵,而每一个片刻宇宙当中都有人在觉悟,这也意味着,每一个片刻宇宙都变的更加的美好、更加的完美。
有一句话“上帝也在学习”,这句话是对的。因为随着每一个觉悟者融入空无、融入整体,宇宙变的更丰富了,上帝变的更丰富了,祂非但开出了红的、黄的、绿的花儿,还开出了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花儿。每一个觉悟者就好像一朵花儿,所以对于整体来说,祂变的越来越丰富多彩。
而当你看到现代的一些灵性的文字、灵性的经典的时候,显然你会有一个发现,它们比两千年以前古老的佛经似乎涵盖的内容更丰富。而当你翻看古老的佛经的时候、《大藏经》的时候,你忽然发现很惊讶,因为《大藏经》里面几乎涵盖了方方面面的东西,你甚至会看到佛陀本人讲,他讲到的这段话是来自古佛(在经文里面,你会看到佛陀讲过这样的话,原话),他会告诉你:我现在告诉你的这个方法,实际上来自于多少多少恒河沙以前的一个古佛,这个古佛曾经教导过他的门徒这个方法,而我今天再把这个方法传给你。所以可想而知,即使佛陀本人也吸收了无数古佛的智慧。
你现在最耳熟能详的六字大明咒“唵(ōng )嘛(m ā)呢(n ī )啪(pa)美(miē,发“咩”音)吽(hòng)”,你如果看过藏传的经典,你会发现,这句咒最早的来源是五十劫以前的一个古代的佛。据说当时没有人知道这个咒语,一个伟大的菩萨寻找了无数的世代,终于找到了这个佛的面前,并且祈祷他,让他传出这个咒语,这个佛陀终于传给这个菩萨六字大明咒。六字大明咒代代相传,它的传承是无比久远的。而在佛经里记载,整个宇宙里面的咒语用恒河沙都无法记载完,太多了!可想而知,整个宇宙曾经开过多少朵花儿,有无数朵花儿,有无数个咒语,有数也数不清的方法,而你现在能看到的仅仅是沧海一粟,一点点儿。
当你了解这一点,你突然发现生命其实非常丰富,几乎是你要什么就会有什么,几乎是可以点对点的和你匹配,你一定能找到和你特别匹配的一个咒语、和你特别匹配的一个方法、和你特别匹配的一种瑜伽,一定会有,因为实在是太多了。所以当一个人知道这一点的时候,他会变的非常的欢欣,他会变的更加的好奇、更加的渴望探索一下。找一找你没有遇到过的那些新鲜的事物,它们一定存在,它们久已存在,只是你没有碰见它们。
希望大家去买这本《瑜伽经禅修要诀》,因为里面提供了无数种方式,这本书几乎是以一个包罗万象的方式解说了整部瑜伽,包括世界上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宗教和方法,这本书里全都提到了。也许这本书可以打开你的视野,它有极大的可能,会帮助打开你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