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菩萨心咒

(图文均来自网络)

弥勒菩萨根本咒
ན་མོ་རཏྣ་ཏྲ་ཡཱ་ཡ། ན་མོ་བྷ་ག་ཝ་ཏེ། ཤཱཀྱ་མུ་ན་ཡེ། ཏ་ཐཱ་ག་ཏཱ་ཡ། ཨརྷ་ཏེ་སམྱཀྶཾ་བུདྡྷཱ་ཡ། ཏདྱ་ཐཱ། ཨོཾ་ཨ་ཛི་ཏེ། ཨ་ཛི་ཏེ། ཨ་པ་རཱ་ཛི་ཏེ། ཨ་ཛི་ཏཉྫ་ཡ། ཧ་ར་ཧ་ར། མཻ་ཏྲི་ཨ་ཝ་ལོ་ཀི་ཏེ། ཀ་ར་ཀ་ར། མ་ཧཱ་ས་མ་ཡ་སིདྡྷི། བྷ་ར་བྷ་ར། མ་ཧཱ་བོ་དྷི་མཎ་ཌ་བཱི་ཛ། སྨ་ར་སྨ་ར། ཨསྨ་ཀཾ་ས་མ་ཡཾ། བོ་དྷི་བོ་དྷི་མ་ཧཱ་བོ་དྷི་སྭཱ་ཧཱ།
namo ratnatrayāya namo bhagavate śākyamunaye tathāgatāya arhate samyaksaṃ-buddhāya tadyathā oṃ ajite ajite aparājite ajitañjaya hara hara maitri-avalokite kara kara mahāsamaya siddhi bhara bhara mahābodhi maṇḍa vīja smara smara asmakaṃ samayaṃ bodhi bodhi mahābodhi svāhā
纳摩 惹纳德ra雅雅 纳摩巴嘎哇dei 夏迦牟呢耶 达塔嘎达雅 阿儿哈dei 桑雅桑波达雅 达低雅塔 om 阿及dei 阿及dei 阿巴ra及dei 阿及单嘉雅 哈ra 哈ra 麦德ri 阿瓦洛给dei 嘎ra嘎ra 玛哈萨玛雅 悉地 巴ra巴ra 玛哈波滴 曼达 vi嘉 斯玛ra 斯玛ra 阿斯玛刚 萨玛央 波滴 波滴玛哈波滴 娑哈

弥勒菩萨心咒
ཨོཾ་མོ་ཧི་མོ་ཧི་མ་ཧཱ་མོ་ཧི་སྭཱ་ཧཱ།
oṃ mohi mohi mahā mohi svāhā
om  莫hi    莫hi   馬哈   莫hi   梭哈

弥勒菩萨近心咒
ཨོཾ་མུ་ནི་མུ་ནི་སྨ་ར་སྭཱ་ཧཱ།
oṃ muni muni  smara svāhā
om  木尼   木尼  斯玛ra   娑哈

弥勒心咒

om maitreya svaha
om   麦德ri亚   梭哈
om      弥勒      成就

弥勒心咒

om  maim maitreya  svaha
om   麦m    麦德ri亚    梭哈
om  种子字   弥勒       成就

弥勒心咒

om buddha maitre maim svaha
om     布达   麦德ri    麦m   梭哈
om     佛陀    弥勒  种子字  成就

弥勒心咒

om buddha maitreya maim svaha
om     布达    麦德ri亚   麦m    梭哈
om     佛陀      弥勒    种子字  成就

弥勒事业咒

om maitre maitre samidi svaha
om  麦德ri   麦德ri  萨米地   梭哈

怙主弥勒

弥勒菩萨(藏语:བྱམས་པ།“强巴”;梵文:मैत्रेय Maitreya;巴利语:Metteyya)。 玄奘法师译成“梅但利耶”,译曰慈氏。名阿逸多,译曰无能胜。是八大菩萨之一,大乘经典中又常称为阿逸多菩萨。他是唯识宗的鼻祖,其庞大思想体系,以《瑜伽师地论》为代表,由无著、世亲菩萨阐释弘扬,深受中国佛教大师道安和玄奘的推崇。据经记载弥勒菩萨具有自性光明,为三界导首,三界眼目,慈心布施不求回报,慈悲、忍辱、宽容等德性。

弥勒的梵文Maitreya是常见婆罗门姓氏,字根源自梵文Maitrī,意为慈爱。唐朝时玄奘到印度求学时,见到梵文原本,所以译为梅呾利耶。

在密教,胎藏界之弥勒,坐于中台八叶院东北方之莲上,金刚界之弥勒在贤劫十六尊中,坐于东方,羯磨会三十七尊中之西方金刚因菩萨,即为此尊之本誓,大轮金刚者,此尊之教令轮身也。密号曰迅疾金刚。

弥勒西元前六世纪人,与释迦牟尼同时。生于印度波罗奈国劫波利村,波婆利大婆罗门家。他生而相好庄严,聪慧异常。按印度的习俗,生了孩子要请相师看相。相师惊异地说:“此儿具足轮王相,长大必然要当转轮圣王”。这话很快传到国王耳里,满朝文武惶恐异常,怕国内要发生政变。急欲觅得此子,加以杀害。其父预感大祸临头,即将其匿藏于母舅家中。及长,舅氏虑其祸终不能免,即令其见佛闻法,从佛出家。弥勒由于从小生活在经济富裕的族氏家中,出家后,依然交游族姓,喜爱穿著。如国王将一件金缕袈裟供佛,佛将它赐给诸比丘,大家看到这般华丽的袈裟,谁都不敢要。唯弥勒受之,并天天穿在身上,到处乞食。引起一些比丘议论,他听了根本不放在心上。弥勒在《楞严经》里说:“忆我往昔,有佛出世,名日月灯明,我从彼佛而得出家,心重名利,好游族姓”,《法华经序品》文殊也说他“心常怀懈怠,贪著于名利,求名利无厌,多游族姓家”,说明他这一习性的养成,并非始于今日,而是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由来已久。

弥勒修学的历史,比释迦牟尼要早得多。但他因喜好交游,爱吃穿,而重视慧学。勇猛精进,不如释迦,结果释迦是后来居上了。在《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里,释迦回忆说:‘弥勒发意先我之前四十二劫,我于其后乃发道意。于此贤劫,以大精进,超越九劫,得无上真正之道,成最正觉’。‘我以十事致最正觉:一者所有无所爱惜,二者妻妇,三者儿子,四者头目,五者手足,六者国土,七者珍宝财物,八者髓脑,九者血肉,十者不惜身命。我以此十疾得佛道’。

在大乘法会上,弥勒都占有重要的席位。如《华严经》弥勒故现楼阁,而令善财入于法界。《般若护国》为波斯匿王酬量希相,法华会上,而与文殊共任流通。《解深密经》释迦以瑜伽了义之教,传与弥勒,九百年后,畅弘于世。

释迦牟尼在他的众多弟子中,对弥勒总是另眼看待的。他选择弥勒作接班人,予以授记,次当作佛。这件事引起一些比丘的非议。如在《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优波离问佛:“此阿逸多具凡夫身,未断诸漏,此人命终当生何处?其人今者虽复出家,不修禅定,不断烦恼,佛说此人成佛无疑,此人命终生何国土?”

佛陀回答:“十二年后,弥勒于波罗奈国,劫波利村,大婆罗门家,本所生处,结跏趺坐,如入灭定。身紫金色,光明显赫,如百千日,上至兜率天,其身舍利,如铸金像,不动不摇。身圆光中,有首楞严三昧般若波罗密,字义炳然。时诸天人,寻即为起众宝妙塔,供养舍利。时兜率天,七宝台内,摩尼殿上,狮子床坐,忽然化生,于莲花上,结跏趺坐,身如阎浮檀金色,长十六由旬,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悉皆具足,与诸天子各坐华座,昼夜六时,不停地转大法轮,度诸天子。”

弥勒经论

《弥勒下生经》,西晋竺法护译。此经记载弥勒出现国土丰乐、弟子多少,迦叶尊者拿金缕衣做证明与弥勒弟子过去如何修行而至弥勒佛所再续修三乘道的因缘,

《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刘宋沮渠京声译。此经记载弥勒菩萨于阎浮提没生兜率天宫因缘,兜率净土十善报应胜妙福处。欲往生兜率者的观念,净业法,修行法,忏悔法

《弥勒大成佛经》,姚秦鸠摩罗什译。此经记载弥勒菩萨名字功德、神力、国土庄严,以何善根?何戒?何施?何定?何慧?何等智力得见弥勒?于何心中修八正路?使众生未来得见弥勒,

以上三部经,合称“弥勒三部经”,若加上同样描述弥勒下生内容的

《弥勒来时经》
《弥勒下生成佛经》(鸠摩罗什译)
《弥勒下生成佛经》(义净译)

则合称“弥勒六部经”。也有观点认为弥勒经典还应加上弥勒的本生谈《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译者不详)、竺法护译《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Maitreyaparipṛcchā)、《楞严经·弥勒菩萨圆通章》等经典。

弥勒五论

瑜伽行唯识学派传说弥勒菩萨作五部论书的“偈颂”,由无著亲受传出,称为“慈氏五论”。

《瑜伽师地论颂》,西藏传说无著造论。
《分别瑜伽论颂》,未译出。
《大乘经庄严论颂》
《辨中边论颂》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论颂》

西藏佛教传说弥勒菩萨的五论为:

《现观庄严论颂》,汉地未传,民初法尊法师汉译有《现观庄严论略释》。
《大乘经庄严论颂》,西藏佛教传说此论为无著菩萨在兜率天接受弥勒菩萨亲传所作。
《辨中边论颂》
《辨法法性论颂》,汉地未传,民初法尊法师由藏译汉。
《大乘最上要义论颂》,此论内容同于《究竟一乘宝性论》,贤首法藏称此论为坚慧(Sāramati)所造。

弥勒五护法

《弥勒上生经》中,记有“弥勒五护法”,为宝幢大神、华德大神、香音大神、喜乐大神、正音声大神。

弥勒菩萨纪念日

生日:正月初一(春节,弥勒菩萨生日)

正月初一也是释迦牟尼佛降伏天魔的日子,华北相传,有一年大千世界大乱,释迦牟尼佛为了人世间的和平,除夕夜升上第六天,在一日一夜之间克服第六天魔王,并将法轮传承给弥勒菩萨。事实上此日原本是原始佛教信徒纪念释迦牟尼佛在波斯匿王宫殿中辩论,降伏六师外道的日子,后人将外道神化为天魔。

飞升日:二月十五

布袋和尚纪念日

成道日:三月初三(布袋和尚的圆寂日,相传布袋和尚是弥勒佛转世,故民间以是日作为弥勒佛成道日)

出家日:六月初六(布袋和尚的出家日)

下凡日:九月初九(其实是布袋和尚的生日,相传布袋和尚是弥勒佛转世,故民间以是日作为弥勒佛下凡日))

早期佛教的弥勒信仰

在佛教史上,弥勒的记载起源甚早,很可能在第一次结集时就已经出现,上座部佛教长部14经和长部26经记载未来人寿八万岁时会有弥勒佛出世,汉译《阿含经》中可见于说一切有部的《中阿含经》,和法藏部的《长阿含经》。“未来久远人寿八万岁时。当有佛。名弥勒如来。这是各个佛教部派皆认可的基本共识,但是在具体细节上则有许多不同的说法。

在上座部佛教《小部·经集》的“彼岸道品”(波罗延品)中,帝须弥勒(Tissa-metteyya)与阿耆多(Ajita,又译为阿逸多)是佛陀的两位弟子。《中阿含经》记载佛陀授记他们两位,一位成佛,一位成为转轮圣王。

在大乘经典中,弥勒是姓,阿耆多是名,与上座部的传说不同,可能是来自大众部的传说。据说弥勒出身于南天竺婆罗门家庭,鸠摩罗什(344-413)翻译的《法华经》说弥勒初名“求名”,经佛陀教化,后“当做佛,号名曰弥勒”。他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常修行菩萨道,现住兜率天-兜率内院修行、说法。根据《杂阿含经》,兜率天的天人寿命是四千岁,相当于人间5.76亿年,这是以万万为亿,如果以千万为亿则有如《弥勒上生经》中五十六亿年这样的记载,等时机成熟后,他将会继承释迦牟尼佛而降生人间,仍在印度尼泊尔一带的鸡翅城(又译翅头城、鸡头城)出家修道,觉悟成佛。并将于龙华菩提树下举行三次传法盛会(又称龙华三会),分别度化九十六、九十四、九十二亿众生,令他们开法眼智,证阿罗汉果,脱离生死轮回。大乘佛教由此发展出人间净土的观念,认为当弥勒菩萨降世,祂会来人间救渡众生脱离痛苦,乃至带给暂时乃至久远,永恒的安乐。

功德利益

在大乘佛教里,弥勒是唯识宗的鼻祖,主张万法唯识,内在和外在的一切都是心意识作用的结果,深入剖析深层心意识层面,非常深奥。故在藏傳,弥勒被归类进增加智慧的本尊系列,并且是心怀大慈的本尊。

经云:

1.若有人念彼心咒,无论口诵心念,或耳闻此咒音者,自释迦佛灭度,至弥勒佛出世,于其中间,若堕三恶道者,菩萨皆悉度出之,不令堕诸恶趣。

2.一切众生,若耳闻此咒音者,不堕地狱、饿鬼、畜生中,其所获福德,成转轮圣王,转生于兜率内院弥勒菩萨前。

3.如生其他善处,无诸障碍,能得一切如愿,寿命财宝,长远丰饶,无不具足。

4.此乃弥勒菩萨于佛前担任之誓,故诵此咒者,必获如上功德利益,真实不虚。

5.有耳闻此咒,或翻阅,或读诵,或闻忆观想者,弥勒菩萨以大菩提与之,于三界内,觅得是人而度脱之。

6.纵落地狱,亦使脱离,示以菩提,乃至一切畜生,闻此咒音,皆示以无上清净道。

7.若有闻此咒音一字者,亦不落三恶道,亦不入胞胎,而生莲花中。其福德一大劫为金轮王,犹不能尽,所获道种功德,无量无边。

未来佛

贤劫第五尊佛是弥勒佛,兜率天是欲界的第四层天,弥勒菩萨现在正于兜率天内院为诸天演说佛法,那里的一天是我们地球上的400年,经四千岁(兜率天的天寿是4000年,即人间五十六亿七千万岁),弥勒菩萨由兜率天内院下生人间,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正觉。那时阎浮提的情况大致如下:

(1)自然条件:国土长十千由旬,广八千由旬。土地平坦如镜,名华软草,遍覆其地。种种树木,华果茂盛,其树悉皆高三十里。

(2)居民:人寿八万四千岁,智慧威德,色力具足,安慰快乐。唯有三病:一者便利,二者饮食,三者衰老。女人年五百岁,尔乃行嫁。

(3)城市:城市次比,鸡飞相及。有一大城,名翅头木,街巷道陌,广十二里,扫洒清净。有明珠柱,皆高十里,其光照耀,昼夜无异,灯烛之明,不复为用。时世安乐,无有怨贼劫窃之患。城邑聚落,无闭门者,亦无哀恼,水火刀兵及诸饥馑毒害之难。人常慈心,恭敬和顺,调伏诸根,语言谦逊。

(4)政治:时有转轮王名叫儴佉,有四种兵,以威武统治四天下,王有七宝,又有四大藏,各有四亿小藏围绕。珍宝涌出,无守护者,众人见之,心无贪著。

弥勒下生后,也如释迦有托生、出家、成道、说法种种示相。

(1)托生:有大婆罗门名曰妙梵,女曰梵摩波提、弥勒托生以为父母。弥勒生后,肤紫金色,身高千尺,胸广三十丈,面长二十丈四尺,具足三十二相,相好端正无比。

(2)出家:弥勒观世五欲,致若甚多众生沉没在生死海,甚可怜愍。如是正念,不乐在家。感王施物,终归毁坏,知一切法,亦皆幻灭,修无常想,出家学道。

(3)成道:弥勒成道,坐于龙华菩提树下,即日成就无上道果,应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地神乃至诸天,各相告曰‘当今弥勒已成佛道’。

(4)说法:时有魔王,名曰大将,率欲界无数诸天至弥勒佛所,请说施论、戒论及生灭之论,乃至诸佛所说,苦集灭道。时座上有八万四千天子,得法眼净。弥勒有三会说法:初会有九十六亿人,得阿罗汉。二会有九十四亿人,得阿罗汉。三会有九十二亿人,得阿罗汉。弥勒说法常赞释迦功德。弥勒寿命八万四千岁,般涅盘后遗教存世一万四千岁。

(5)弟子:儴佉王将八万四千众,往至佛所,求作沙门。大臣长者,亦复如是,各自念言:虽复千亿岁,受五欲乐,不能得免三恶道苦,妻子财产,所不能救,世间无常,命难久保。我等今者,宜于佛法而修梵行,念已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