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思惑-斩断百万年的自我惯性

这五十五位里面,乾慧地是最初的一级,他还不能算是圣者,他只是一个凡夫。之所以他不能算是一个圣者,是因为,即使你破三关证悟了,你了悟了空性,你证到了无生法忍,证到了那个语言无法表达的这么一个状态,但你的习气未尽,在禅宗里提到叫“余习未尽,其力未充”,你的各种各样的习气还在,你只是领悟上达到了,领悟上达到并不代表你行为上达到。所以宗门里提到,他就好像一个人隔着云雾看到了太阳的升起,他的确看到了太阳的升起,但是隔着很厚的云雾。那个云雾是什么?那个云雾就是他的思想、他的观念、他的各种各样的习气,这就是厚厚的云雾。他的这面镜子还不够干净,非常得脏,他虽然看到了太阳,他的镜子当中影射到了太阳,但镜子依然非常的肮脏。所以乾慧地被称为凡位——凡夫位。

一直到七信——第七个信,十信里面的第七个信,才真正进入了圣位,第七信就相当于四果,见思惑断尽——见惑和思惑断尽了。什么叫见惑?见惑就是你用肉眼看见一个东西,立刻被它迷惑,立刻被它吸引。

人的感官都是向外敞开的,而在感官的背后有一个意识的状态,有一个意识的中心,这个意识的中心在凡夫的角度上它是个体化的,你会觉得你的意识中心是你本人,你不会觉得你的意识中心是别人,对不对?它是一个个体化的感觉,它是主观的。而当你的意识中心被感觉成是个体化的、是个人化的、是主观的,它就会有一个自我感的倾向,就认为这个中心是“我”,这很好理解,对不对?认为这个中心是我本人,有一种自我感的倾向就出现了。 

随着自我感倾向的出现,就立刻出现一个效应,什么效应?一种自我保护的倾向,他害怕消失,他害怕自我的毁灭,这很正常,他有一种自我保护的倾向就立刻出现了。所以这种自我保护的倾向,以及这种要延续自我感的倾向就引发了一连串的效应——什么效应呢?你的感官都是向外的,凡是感官感觉到能够滋养自我的,滋养这种自我感的,它就会伸手抓进来;凡是你的感官感觉到一个现象是对自我的威胁,它就会伸出手去挡住它。所以这是两个动作,要么是侵略、占有,要么是排斥、拒绝;一个是占有——往里抓,一个是排斥——往外推。这是它出于自我保护的一个天然反应,所以你不能怪它。这就是见惑的起源。你看见一个东西你就想要抓,或者看见一个东西你想要排斥,对于外在物理世界的反应,自我的反应就是这样的,要么吸收,要么排除,它是出于自我保护的倾向,它是意识个体化带来的一个天然的回应。 

而一个人,他破三关证悟以后,他的个体化意识的倾向出现了一个本质的转变,他忽然意识到他的意识中心融入了一个海洋般的状态,不再是个体化的。他似乎有一个意识,而且这个意识是海洋般的,但其中却没有一个人,在这个海洋般的意识中间却没有一个可以称作自我的一个独立个体,这就是破三关达到的一个体验和经验。 

一旦他的意识破除了自我感的这个中心点,他对外的反应就会有所不同。但以往的惯性依然存在,以往的这种抓取和排斥的惯性依然存在,所以即使他破了三关,他经验到这个海洋的意识状态,当他看到一个事物,看到一个蛋糕,他依然会有某种吸引,依然有某种惯性,依然是往回拉、往回抓的。看到一个蟑螂,他依然有一个惯性是往外排斥的,这种惯性依然存在。他这个聚焦的意识倾向依然存在,但这种倾向已经没有基础和背景了,已经没有支撑它存在的后面的这个种子了,因为他的意识是海洋般的,不存在需要维持自我感的这么一个动力。他现在的意识变得浩瀚而没有焦点,所以他看到的一切实际上是无焦点的状态,他看到的一切都是一个平衡的状态。虽然惯性依然存在,来自感官的这种惯性依然存在,但渐渐的这个惯性将被慢慢的清洗干净,慢慢的放下。也就是你会发现一个人,他见惑一旦尽了以后,外在的事物将无法再刺激他,无法再强烈的刺激他。他不会对一个事物强烈的抓取,也不会对一个事物强烈的排斥,他只是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来看它,他变得客观了,他变得更加的平衡了——这叫破见惑。 

但是见惑还是不够的,因为这一切背后的动力来自思想,你所有的行为背后的动力来自思想。而思想也存在着千百万年的惯性,你的思想持久以来——百万年以来,都是以自我感为中心,来求得生存的,所以这个惯性相当的深。而一个人一旦破三关,一旦达到了乾慧地,一旦他的意识的中心感、自我感消失,他会看到那个惯性的思想又来了,你看到一块蛋糕,那个惯性的思想又来了,那种习惯的想要占有的思想又来了,但是渐渐的你将会放下它。

这种放下也许要经历很久,它不是一天两天能够那么顺利的放下的,它也许要经过几年,对于一个了悟的人来说,他依然要经过许多年,所以禅宗讲“相续也大难”。香严禅师四十年始成一片,他用了四十年的时间才打成一片,他这个水才渐渐的平静下来,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影响他的湖面。四十年,不是一天两天,不是一个月、两个月,他用了整整四十年的时间,超越你思想的惯性。你思想中各种各样的气味,思想里面各种各样的习气,各种各样的倾向,习惯性的倾向,对于一个已经破三关了悟的禅师来说,他依然用了四十年。

记得禅宗里很少有禅师承认自己达到了某某果位,很少有,非常少有。记载当中只有好像青原行思还是石头希迁,名字忘了,反正这两个里面的一个,他曾经承认,他说我这一生达到铜轮位。铜轮位是什么?初住,也就是见思惑断尽,他已经不受思想惯性的牵制了,他用了一生的时间,所以可见这条道路是多么的漫长——非常的漫长。

这是合理的,你知道吗?这是非常合理。因为你思想的惯性不是一生两生,你思想的惯性已经不知道多少生了。那个惯性不仅仅是人类的惯性,甚至包括动物的惯性都在内。比如说你的性欲,你的性欲是来自动物,你曾经做动物的时候,做哺乳动物,做海洋动物,做动物的时候,这些性的惯性就已经累计起来的。当一个人的灵魂还是植物的时候,这些性的惯性还不那么强烈,但是它进化到动物的时候,开始变得鲜明了,所以你性的惯性,其实已经累计了上百万年,如此深的惯性,你可想而知它会多么深——它不仅在思想里,它在你的每一个细胞里,你的每一个细胞里都含有这种惯性——性的惯性。而你要在破三关证悟以后,一生的时间——40年,去抹掉百万年的惯性和印记,这已经是火箭般的速度了,飞速的,这已经可以说是非常非常快了。

摘自《楞严今释029》夕阳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