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蕴居士

文章来自网络,整理汇编。

居士,不出家,不剃度,可以结婚,也可以有万贯的家私。佛经中《维摩话经》,就是维摩诘居士和文殊菩萨的对话记录。维摩居士是吠舍离城的首富,妻妾成群。他在与文殊的对话中强调,真正的佛法,不一定过严格的出家修行生活,关键还看主观修养,看心境是否清净。有资产却恒观无常,有妻妾而常远离五欲淤泥,这才是真正的“菩萨行”,在这一点上维摩诘与禅宗的大旨,是一致的。

居士中,早期最著名的就算傅翕 傅大士了。他与梁武帝同时,曾作《心王铭》,中有“慕道真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即心即佛,即佛即心”,对禅宗有很大的影响。傅大士最有名的还是下边这首偈子: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
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这也成为后世禅和子们经常参究的话头。

六祖慧能大师的预言

六祖大师在圆寂前一个月,即唐睿宗元年延和七月八日,对座下徒众说:“等我圆寂七十年之后,有二位菩萨从东方来,一是出家菩萨,一是在家菩萨,同时兴化。”(《六祖坛经付嘱品第十》)。

六祖所说的出家菩萨就是江西马祖道一禅师,而在家菩萨是指有“东土维摩”之称的庞蕴,他全家人都开悟,且都在同一时期入涅槃往生。

生平

庞蕴(?-808年),字道玄,湖南衡阳人,是唐代著名的在家禅者,马祖道一禅师之法嗣,悟境甚高,世人称他“庞居士”、“庞翁”、“襄阳庞大士”,被誉称为达摩东来开立禅宗之后,白衣居士的第一人。庞居士主要活动于唐德宗贞元(785—804)至唐宪宗元和(806—820)年间, 其传奇性的“大隐于市”的禅修生活,不断地为后代灯史所记录和增添。

他曾在马祖道一、石头希迁座下习禅,与丹霞天然、药山惟俨、百灵、大梅法常、洛浦、仰山慧寂等当代知名禅师频相往来,悟境甚高,后世誉称他为中国的维摩诘,与傅大士并称于世。

其祖上世代以儒为业。庞居士少年时,即悟尘劳苦空,遂发心探求解脱之真谛。

唐贞元年间,庞居士前往南岳,参谒石头希迁禅师。

庞居士问:“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么人?”

石头禅师连忙用手掩住庞居士的嘴。庞居士豁然有省。于是留在石头座下参学,并与丹霞禅师成为好朋友。

有一天,石头禅师问道:“子见老僧以来,日用事作么生(你自从见老僧以来,在日常事务中,如何用心)?”

庞居士回答说“若问日用事,即无开口处。”说完,遂呈上自己写的悟道偈子:

“日用事无别,唯吾自偶谐。

头头非取舍,处处没张乖。

朱紫谁为号,北山绝点埃。

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

石头禅师看了他的偈子,点头表示肯定,并希望他出家,问道:“子以缁邪,素邪(你是打算出家还是当居士)?”

庞居士道:“愿从所慕。”

因此,他选择了居士生活,而没有落发出家。

庞居士在石头座下参学了一段时间之后,又前往江西洪州,参礼马祖。

初见马祖,他又抛出了那个老问题:“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么人?”

马祖道:“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庞居士于言下顿领玄旨,从前所残留的疑情一扫而光。

开悟后,庞居士继续留在马祖座下参学,时间长达两年。通过这两年的朝夕参承,他的修证日趋高峻,机辩迅捷,为诸方之所仰慕。

离开马祖后,庞居士便过起了云游的生活。庞居士所到之处,禅门老宿都争相往复问酬。庞居士皆随机应响,为人解粘去缚。其机锋言辩,皆超出常规,令人难以捉摸。

有一天,庞居士来到一处讲肆,随喜听某位座主讲《金刚经》。当座主讲到“无我相无人相”的时候,庞居士问道:“座主!既无我无人,是谁讲谁听?”座主被问得无言以对。庞居士道:“某甲虽是俗人,粗知信向(消息)”。座主问“只如居士意作么生(依居士之见,如何回答)?”庞居士于是作偈答曰:

“无我复无人,作么有疏亲。

劝君休历座,不似直求真。

金刚般若性,外绝一纤尘。

我闻并信受,总是假名陈。”

座主闻偈,心意豁然,欢欣踊跃,归仰赞叹。

元和年间,庞居士向北游方,来到襄汉一带。于是在那儿定居下来。他有个女儿叫灵照,没有出嫁,日常就跟着庞居士制作竹漉篱(滤水用的竹器)。竹漉篱做好后,她就拿到集上去卖。他们一家人就靠这个来维持生计。虽然他们的生活清苦,但是,一家人却很自在,过着一种大隐隐于市的生活。庞居士有一首偈子,描述了这种生活场景:

“有男不婚,有女不嫁。父子共团圆,共说无生话。”

庞居士另有一首偈子,表达了他对即世而出世的在家修行的理解:

“心如境亦如,无实亦无虚。有亦不管,无亦不拘。不是贤圣,了事凡夫。易复易,即此五蕴有真智。十方世界一乘同,无相法身岂有二?若舍烦恼入菩提,不知何方有佛地。护生须是杀,杀尽始安居。会得个中意,铁船水上浮。”

庞蕴居士未习禅之前,之所以名满湖湘,一方面是由于他的名士风范,另一方面因了他的乐善好施。

老父给庞蕴遗留下万贯家资,他不管什么人,只要你找上门问他求助,他都不会让你空手而归。天长日久,穷亲友们摸清了他的性情,就有心窍灵活者动起了贪念,隔三间五寻找各种借口上门来,或讨几贯现钱,或要几斗米粮。

咳,反正他家有的是钱财,也不在乎这仨瓜俩枣的。再说,你不要白不要,你不要他人也会要,与其让别人要去了,不如自己先弄到手……

—位住在乡下的八竿子打不着的远亲就是这样—个人。这天,他又来了,又说揭不开锅了。庞蕴说,你一趟又一趟的跑来跑去不容易,这次就多弄—些粮食回去。他说太多了背不动。庞蕴就让管家借给了他一头驴,帮着驮回去。

也许是贪心不足,装的粮食太多了,压得驴子迈不动脚步,出城不过十里,这驴死活不走了。远亲只好暂时卸下驮垛,让驴休息片刻。他将驴拴在树上,自己也在树荫下闭目养神。恍惚间,不知是做梦或是幻觉,那头驴忽然变成了他一个死去几年的老表叔。表叔对他说,自己活着的时候与他现在一样,经常以各种借口到庞蕴父亲那里沾光蹭油。于是,他死后就转成了庞家的一头驴来回报人家……驴子变成的表叔还告诉他,说自己生前借过他一双草鞋未还,所以帮他驮粮十里。

远亲惊出—身冷汗,急忙将粮食送回了庞府,并说以后再也不来揩油了。远亲走后,庞蕴一家也陷入了沉沉的思索。并且由此萌生了出尘之志。第二天,庞蕴一家将金银财宝、巨万家产尽数抛入了湘江。

有人阻止他说:“你不要钱,你可以用做功德,布施给人,总比倒入海里去好些呀?”可是他的答复说:“世人多重金,我爱刹那静。金多乱人心,静见真如性。” 于是,他把银子全部倒下江去。

庞居士的女儿灵照,修行也非常好。父女俩还经常一起斗机锋。

有一天,庞居士问灵照:“古人道,明明百草头,明明祖师意,如何会?”

灵照回答说:“老老大大,作这个语话!”

庞居士问:“你作么生?”

灵照道:“明明百草头,明明祖师意。”

庞居士一听,莞尔一笑,知道女儿大事已毕。

还有一次,庞居士上街卖漉篱,下桥的时候,腿脚不便,跌了一交。走在后面的灵照一见,赶忙上前。她没有去扶她的父亲,而是在父亲的旁边倒下。

庞居士问:“你作甚么?”

灵照曰:“见爷倒时,某甲相扶。”

庞居士临入寂的时候,与女儿灵照合演了一曲极精彩的剧幕:

有一天早晨,庞居士告诉灵照说:“视日早晚,及午以报(注意一下太阳的高低,到了正午的时候,告诉我一声)。”

灵照出去了,过了一会儿,她匆忙跑进来,报告庞居士道:“日已中矣,而有蚀也(太阳已经到了正中,但是有日蚀)。”

庞居士一听,便走出户外观看。

哪里有什么日蚀!庞居士知道上当了,连忙进屋,却发现女儿灵照已登上自己的禅座,合掌坐化了。

庞居士笑道:“我女锋捷矣(我女儿动作真快啊)!”

于是,庞居士决定再逗留七天,以便安排女儿的后事。

庞居士临终前,他的好友州牧于公頔(di)前来问疾。

庞居士告诉他说“但愿空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好住,世间皆如影响。”说完,便枕着于公頔的膝盖奄然而化。

庞婆听到丈夫和女儿都去死,也没有给她知道,很不高兴。他的儿子还在田里锄地,庞婆去告诉他说:“你的爸爸已经死去了。”他听到爸爸死了,就站在田里,手扶着锄头也死去了。他们三人中,灵照坐着死,庞公卧着死,儿子站着死。最后还有庞婆更奇怪,她看一家人都去了,她说:‘他们虽死得好,我要死得更奇特。”因此她就说了四句偈:

坐卧立化未为奇,不及庞婆撒手归;

双手拨开无缝石,不留踪迹与人知。

说完,与各位乡亲告别后,直向鹿门绝壁,震威一喝,山壁谺然中开,遂投壁,与身俱隐。(《传灯录》庞居士集)。

庞居士一家入灭的故事在佛教界广为传颂。坐脱立化、生死自在,在历代佛教高僧记载中较为多见,但庞蕴一家,以居士身份,如此洒脱谢世,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堪为鹿门千古佳话。

庞居士入寂后,他的朋友根据他的遗命,将他的尸体焚化后洒入江湖。僧俗信众无不哀掉。大家都说他就是当年的维摩诘居士。

评价庞居士的一生,如《圆悟佛果禅师语录》所述:“庞老子补处应身。不住兜率陀。弃却珍宝。汉江织笊篱。与大宗师击扬与夺。” 明朱时恩《居士分灯录》中也称庞居士乃释迦佛补处应身,可见庞居士在禅门崇高的地位。

庞居士为后人留下《庞居士语录》一部,有关他的公案,多见于禅家开示拈中。

庞居士生前有诗偈三百余篇流传于世,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禅诗,记录了他禅修心得,如:“一念心清净,处处莲花开。一华一净土,一土一如来。”

北宋丞相张商英写诗称赞他:“宁可饥寒死路边,不劳土地强哀怜。满船家计沉湘水,岂羡芒绳十百钱。”

庞公石

产于甘肃省清水,因庞居士而名扬天下。相传,庞居士在上邽(今清水县)小华山,结庐隐居,耕作时挖出一个“聚宝盆”,后将“聚宝盆”扔进了山谷。只见金银珠宝落地后,顿时变成了五彩斑斓的石头,这石头就是“庞公石”。“庞公石”深绿密致,温润如玉,坚而不脆,硬而不滑,又有红、黄、白等绚丽多彩的自然纹理构成千奇百怪的形态。千百年来,当地民间把“庞公石”看作吉祥的象征,被奇石收藏界誉为“中国一绝”。明清时代,庞公石曾被征为皇家御用贡品。为纪念庞居士的恩德,当地百姓在牛头河红堡小华山路边矗起一座“庞公仙境”的牌坊,在山上修建了“庞公庵”寺院,每年都吸引着大量游客来这里探幽访古。

宜城庞居洞

庞居洞位于宜城的东北边,属王集镇庞居村,离王集镇街道仅3公里。洞在一个小山坡上,背枕霸王、鹿门两山,西离汉水仅1公里之遥。庞蕴居士元和年间在此修行,明代时候,宜城人氏梁京曾在洞的南边修庙,名“庞居寺”,清代又加以扩建。五十年代末被毁。洞不大,二十平方左右,从前厅分左右两支,庙没拆的时候,香火非常旺盛,前来烧香拜佛的人们或徒步,或驾马车,绵延十来里地,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目前,洞口有清光绪年间翰林院编修碑记,悬有号称“襄阳才子”的王万芳书写的对联:“山中日月闲来往,洞口烟霞自古今。”横额“隐士居”。洞内,供奉着庞蕴夫妇塑像。 相传庞居洞本来很深,北侧的一支能通往鹿门寺,只是后来被填了起来。

夹江“庞坡洞”

在四川省夹江县木城镇的新农村“猫儿岗”,有一石洞名“庞坡洞”,相传为庞居士潜修处,故以其姓为洞命名。张凤羾(音洪)有一篇铭文《庞坡洞记》,对庞居士有专门记载。据说以前庞坡洞内有僧人所镌刻的庞蕴及其女儿庞灵照的的画像。

庞居士山、庞居士湖和居士岩

据清光绪年《襄阳郡志》记载,此三处以纪念庞蕴或是居士留踪的地方。在襄阳鹿门山一带,可见民国以前庞居士在襄阳已是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

庞蕴居士诗文欣赏:

日轮渐渐短,光阴一何促;

身如水上沫,命似当风烛。

常须慎四蛇,持心舍三毒;

相见论修道,更莫著淫欲;

淫欲暂时情,长劫入地狱,

从命得出来,异形人不识。

或时成四足,或时总无足;

可惜好人身,变做丑头畜,

今日预报知,行行须努力。

“世人重珍宝,我则不如然。名闻即知足,富贵心不缘。唯乐箪瓢饮,无求澡镜铨。饥食西山稻,渴饮本源泉。寒披无相服,热来松下眠。知身无究竟,任运了残年。”

“余家久住山,早巳离城市。草屋有三间,一间长丈二。一间安葛五,一间尘六四。余家自内房,终日闲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