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自网络
问:成事系列还有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将西方管理科学和东方管理智慧进行了探索融合。而在东方管理智慧中,您对曾国藩的思考和实践非常推崇。
“资质之陋,众所指视。”这是曾国藩对自己的评价。
在大多数人印象中,曾国藩是以极其平庸、近乎愚钝的资质,经过后天屡败屡战的努力,实现“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成为了“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可谓是以勤奋弥补天资的典范。
在成事的过程中,天才的部分和努力各自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您怎么看待二者的关系?
冯唐:我们来从几个层面看这个问题。
第一,这个世界上有些事情并不是靠天才驱动的,比如所谓的“一命二运三风水”,那些是靠命运驱动的。哪怕历史上不世出的天才,在命运面前其实都非常渺小。
第二,这世界上有没有天才?有,但这跟努力和修炼毫不冲突。
我在华润干过5年,其中有个别两三个人,他们没读过MBA,没有在通用电气工作过,也没有进过麦肯锡,但他们的一些直觉和经典做法、正确的做法一点差别都没有。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人差别很大,未经训练的做事方法跟常规南辕北辙,差得很远。
我想说的是,天才就是天才,你的这部分能力不会因为你不好好修炼就没了。反而,你可能要把自己想象成非天才,按照非天才的方式去修炼,才能如虎添翼。
更清晰地来表述这个逻辑,就是不管你是不是天才,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错误来自于你把自己看成天才,而太多的好事来源于你不把自己看成天才。
最后,我想说的是摆正心态。
就好比很多人看我,说这个人怎么弄怎么有,干什么成什么,好像是一个天才型选手。其实我有没有看到自己特别闪烁,带有一些天才色彩的地方呢?我觉得在写文章的时候有,管理的时候我也有。可让我收益最大的不是这些,而是扎扎实实做事。
有一点很神奇,不管承不承认,其实很多人是不爱听别人讲扎实做事这些的,很多人宁愿相信别人的成功是因为天才。
比如我早期号称自己有天才,大家不信,说你吹什么牛。到了现在,大家却宁可相信我有天才,好处是什么?好处是可以让自己心安,好像很多事情没做到是因为自己没有天才。
如果回看我的成长路径:
第一个是学医。我每天7点起,1点睡,几乎没有星期天,没有休息,念了8年拿到医学博士。
第二个是做咨询。我上了两年MBA之后进了麦肯锡,在麦肯锡一共9年,花不到6年时间做到了全球合伙人。
加上之后在华润和中信的经历,从2000年到2020年,这20年我平均下来3天去一趟机场,一星期干80到100个小时。很少有低过80个小时的,超过100个小时也很少。
我想说如果这都不算努力,那什么算努力呢?
掘井及泉,对那些认为我只是凭了运气的人,我想说协和的医学博士和麦肯锡的合伙人这两个都不是凭运气可以拿到的。一个人就算再好运,再聪明,再有天赋,不好好干,绝无可能。
其实一直以来我念及自己的苦功都要多于展示自己那点所谓的天才的元素,我不忌讳说有些人就是不够努力,我也不认为我应该给他们一个心里舒服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