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自内心体验活生生的宇宙
《老子》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三十四章从字面上讲,也许很好理解。它只是在说,万物似乎在依循着这个道,这个道养育了万物,但却不自以为是主宰,因为祂没有欲望,虽然养育万物,但没有私人的欲望,所以祂显得很渺小。而万物都归附于祂,所以,祂又是很伟大的现象。但这个道从不认为自己是伟大的,而当祂不认为自己是伟大的时候,祂就真正成为了伟大的背景,这个是这一段字面上的理解。我们为什么非要说,强调它仅仅是字面上的理解呢?因为,你也许可以从哲学,可以从思考,可以从这些文字的方式来理解这些东西,你的理解也是正确的。但似乎,你有没有感觉到,即使你这样完美的理解了三十四章,但是,你有没有一种直觉,这个直觉会让你感觉到——你似乎遗漏了某个最实质的东西。你抓住了表面,你理解了文字,你甚至理解了文字所表达的含义。但是却有某一样最重要的东西被你遗漏了,以至于,当你遗漏了这个最重要的东西的时候,你会觉得这文字看上去仅仅是文字,这个理解感觉上仅仅是头脑的理解,它似乎无法触及到你的心灵,你在你的心里没有钟响,似乎那句话没有打击到你的里面,它甚至没有力量触及到你的里面,因为你遗漏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而这个东西无法以字面的方式来理解。
那么,我们要以怎样的方式来理解呢?我们要以怎样的方式来找到这个东西?我们要找到一个更好的方式,让你能够走进这三十四章。
你曾经回忆起过,你年幼的时候,在你很小的时候——十来岁、一二十岁,甚至更年幼的时候,当你爸爸妈妈带你到公园去的时候,当你躺在草坪上,看见蓝天和白云的时候,当你仰望星空、从窗户上仰望夜晚的星空,看见繁星点点的时候……在这些时候,你幼小的心灵当中,会不会泛起一个问号?我记得,很多农村的孩子会很好奇的问爸爸妈妈,“在山的那边是什么”?爸爸会回答他,“在山的那边还是山”。然后他会接着问:“在那个山的后面是什么”?“在那个山的后面还是山,在更远的地方也许有城市,有非常美丽的城市”。然后,那个孩子就开始渴望这个非常美丽的大城市。
每当一个孩子在仰望星空的时候,在看到地平线的另一端的时候,在他的心里,会情不自禁地感觉到有某种答案。你一定会在你的心里,感觉到——在你头顶上方的星空下,在整个宇宙间,似乎有一个生命,有一个生灵,你看不到祂,但你却在你的心的深处,你肯定这个宇宙是活的。没有一个孩子会认为这个宇宙是死的,即使看上去都是星星和月亮,但他总会直觉的跟大人说,他在跟天上的星星说话,在跟月亮讲故事。因为,在一个孩子的心里,他直觉地知道这个宇宙是活的,他直觉地知道整个地平线、望不到边的世界也是活的,似乎有一个活体,似乎整体是一个东西、一条生命、一个存在。在每一个幼小的心灵里,每一个孩子都会有这种直觉,他会感觉到生命、整个宇宙是活的。
据说爱因斯坦在晚年的时候,在他已经发表了《相对论》以后,曾经有记者采访他,那个原话我忘了,但是大致的含义是,爱因斯坦回答说:我相信这个宇宙间一定有某种背后的力量,有一个巨大背景的力量。而他相信这个背景的力量是充满智能的,为什么?他给了一个理由。他说,当你成为科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的时候,你一定会惊叹于整个宇宙的秩序是那么的巧妙,一切都被安排得那么的完美,没有人能做到如此完美。即使你仅仅观察它,你都会感觉到这个安排、这个能量的运作实在太完美了。宇宙怎么会被安排得如此的巧妙?所以,他说,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背后有一个智能——巨大的智能,在运作着这一切。而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不需要研究物理学、天文学,当他仰望星空的时候,他的心灵、他内在的深处就直觉地感知到这一点——那个天空是活的,那个天空的里面有巨大的力量在引导着一切。所以老子讲,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你看不到那个背后的智能是什么,它从不显现。
大家读过泰戈尔的诗吗?他那个获得诺贝尔奖的诗集——《吉檀迦利》(Gitanjali),他在写这本诗集的时候,还不是一个悟道者,开悟者,是一个寻道者。在这本诗集里面,他反复地谈到类似的话。他说:神啊,为什么你总是跟我捉迷藏?你总是躲着我,我那么热血沸腾的要寻找你,但你却每一次在我快要抓到你的时候,你从我的手里悄悄地溜走了。我忘了他那个原话,你们可以去翻那本《吉檀迦利》的诗集,他几乎在整部诗集里面,都在谈论——他快要抓到那个神了,但祂每一次都成功地逃走。
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在他的童年,他跟泰戈尔的遭遇,我相信是完全一样的。他每一次都觉得,他的小手——伸向天空的小手,都快要触及到那个生命了。我相信,在你的童年,你有类似的感觉,当你伸出手去,似乎要抓天上的星星和月亮的时候,你的直觉当中,你几乎都要够到它们,你的感觉告诉你——你马上就要够到它,你真的是这种感觉。你的感觉也的确没有骗你,这种直觉富有深深的诗意和灵魂的象征在里面。它意味着那个永恒的力量离你并不远,你似乎能从感觉上觉得你能够够到祂,但是你又抓不住祂,祂每次都巧妙的从你的手心里逃走了。
所以老子讲,功成而不有,祂并不是居在高位的一个人,你找不到这个源头在哪儿,但是你能感知到祂在。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祂创造了整个星空、整个梵天,但你却找不到祂在哪儿,那个皇帝的宝座上是空的,可名于小,所以,祂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但所有的万物都在它的运作下,从来都没有超出祂的运作范围之外,甚至在此时此刻,你在你身边的空气里都能闻到祂——如果你敏感。如果你此刻正在音乐中,大家听到我们上课以前放的那些轻音乐吗?那些音乐都能够引导你到一个上升的、神醉的高处,你能够在那些音乐里感受到某种心灵的触动、某种心灵的感动。而当那个感动发生的时候,你甚至能在你周围的空气里闻到祂,感觉到那个空气是活的,是富有能量的,甚至是富有人格的。就好像一个孩子仰望星空的时候,他感觉到那个星空是有人格的,他直觉地知道,他来自那个星空、那个天空,他直觉地知道,那个天空正在看着他。所以,每一个孩子都会说,月亮正在跟我说话,那些星星都在跟我说话。为什么?他是感觉到的,他不是在撒谎。他真的觉得,天上的星星在跟他说话,他认为它们是活的。一个孩子甚至认为一棵树都在跟他说话,在他的眼里,万物都是活的。
为什么当你是孩子的时候,万物都是活的,而现在,当你长大,这一切都变成死的了呢?你失去了某种重要的东西,是不是?你有没有感觉到,你失去了某种非常重要的东西——那个能感知到万物活生生的那个东西,在你成年以后丧失了。所以,当你找回你的童年,当你找回你童年内心的敏感,你将会真的理解这三十四章,理解老子说的大道泛兮,其可左右。祂真的在左右,祂就在你旁边、在左右。这就是为什么,印度教、天主教、基督教都在说:上帝并不遥远,上帝就在你边上。其实,上帝——那个神就在你隔壁。这句话,我记得也出现在泰戈尔的诗里面,他用过几乎完全一样的话。他说,上帝——那个神就在你隔壁,但是你不懂得怎么去敲门。这个话听上去太感性,感性色彩非常重。而一个佛陀、一个像老子这样的人,他们从不谈关于神、关于上帝的词语,但他们会用道、会用空性。佛陀讲了一辈子的空性、涅槃,那个空性就在你周围,那个道就在你周围。你用什么词并不是关键,关键是你是否能感觉到祂。你即使用了一个人格化的词——神或者是上帝,但是你无法感觉到祂,这有什么用呢?祂离你十万八千里,它在天边,在天上坐着。而当你用了一个非人格的词,类似像老子这里提到的道,你深深地感知到了祂,你在你周围的空气里就感知到祂了,那么那个道就活了。那个道,现在不是冷冰冰的,那个道甚至也具有了人格。
所以,哲学也许能够喂饱你的头脑,但它无法滋养你的心灵,如果你真的想深入老子的心里、老子的《道德经》里,你必须抛开你的头脑,你必须以你的心去感受这些话。
我记得,在解放前的时候,记载了这么一个人,他是个文盲,他开了一家五金店,专门卖一些钉子呀、榔头呀、锤子呀……但他没念过书,文盲。但他是一个相当单纯的人,由于他没有任何文化。有一次,他听到邻居讲,说你命很苦啊,你要念念佛,看看经书。他说我从不识字,邻居说没关系,我给你一本经,你一个字、一个字地识,你总有一天可以读下来。结果这个邻居居然给他的是一本《楞严经》,一本特别厚的经,不是很薄的经,可能也是他有缘的关系。如果大家是佛教徒的话,你知道《楞严经》是佛教里面最最深奥的一本经,一般人几乎都无法看得懂,它太深奥了。而那个邻居不知道为什么,给了他一本最最深奥的《楞严经》,给一个文盲。然后,这个人如获至宝,他也不知道它是什么经,但是他知道它是一本很好的经,他只知道这本经真的很好,据说这本经非常非常好,他听说了。然后,他就叫他的朋友,每一个字每一个字地教他念,一个字一个字地念。据说,用了五年的时间,他能够把整部经背下来,一个文盲。你也许会感到极度惊讶——这本经是很长的,而他一个字的意思都不知道,他只会念,他并不理解任何的含义,他花了五年的时间,把一本《楞严经》给背下来了。这是解放前的事。
五年以后,他一直在背这个经,他也不知道这本经里面在说些什么,他完全不懂。有一天,有一个他们镇里的人,突然找到他,说:我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里有一个老先生跟她说,因为她家里婆婆刚刚死了,说你婆婆死了,你要找这个人,就在你们镇上,他在什么地方、开了一家店、长什么样子。他说:你要叫这个人,让他为你念一部经,你的婆婆就能超度了。然后她真的找到了这个地方,找到了这个人说:我梦里梦到了,他一定要我来。她说:只有你可以。当然,他听了也很惊讶,他觉得我根本就是个文盲,我只不过会念这部经而已,既然人家求他,他就念。他说:好。我晚上回去以后,认认真真地念一遍。当他晚上回去以后,在念这部《楞严经》的时候,他冥冥中感觉到,在他的正前方似乎有一些东西飘过,而且是往上飘过。渐渐地,他发现一些他没有注意过的地方。原来,他在念经的时候,的确有些什么东西、有些异样的东西在他眼前向上飘上去。第二天的时候,那个人说:我昨天晚上又做梦了,我的婆婆来谢谢你,说她的确得到了超度,很好,功德非常大。而且,她婆婆说,当时被超度的不止她一个人,她说有几百个人,因为那个力量极为强大,她说你念经的力量极为强大。
他是个文盲,他完全不知道那些经是什么意思,但这件事给了他一个触动,他就更加有信心天天念了。他基本上每天念一遍《楞严经》,他信心变得更加强大了。
一两年以后,他发现一个异样,他开始发现,他每天晚上做完生意回到家,夜深人静,在临睡前念经的时候,忽然间,整个房间——他念经的那个屋子,变得越来越亮了。因为他会背了,他就关了灯,一个人坐在床上背,他背着背着,觉得房间开始亮了,这让他感觉到非常诧异,他甚至开始情不自禁地睁开眼看看,好像也没觉得特别亮,但闭上眼他就觉得特别亮。渐渐地,他甚至开始看到有一些人物开始在他的亮光里向上飘去,有一些陌生的人,有一些不认识的人,那些人在向他作揖拱手,似乎很感谢他的样子。他开始明白,他的诵经似乎帮助了一些人。再慢慢的过了一年,他发觉他的诵经里面,不仅仅出现一些常见的人物,甚至出现了一些经文里提到的类似于菩萨样子的人物,他并不知道他们是谁,但他在他的光芒里看到了,穿的好像古人的盔甲一样,而且复杂,一些菩萨形状的样子。
又过了五年,他诚心的每天晚上念诵一遍《楞严经》。十年以后,总共十年以后,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开始,他忽然地领会了全部的经文,他开始能够讲《楞严经》了,一个文盲、一个从不识字的人。他开始给他的朋友讲解《楞严经》的含义,而且讲得非常的好,似乎他十年的念诵打开了他的智慧,打开了他的心灵,似乎他已经跟那些文字感应道交了,即使他是一个文盲。他开始感知到那些文字的含义,不仅仅是文字的力量。因为五年以后,他已经有了一些文字的力量,可以超度别人,可以看到文字当中显现的光芒,甚至护法的形象。但那个含义还没有打开,他只是感受到力量。十年以后,甚至那个含义都打开了。他从来也没有试图理解过那些文字到底是什么含义,但他只是用了十年的时间,去融入这个《楞严经》。他那么的幸运,毫无怀疑,因为他是文盲,他没有怀疑的心。他花了十年的时间去融入这个经文,十年以后,他甚至会讲这个经文了,但他没讲多久。
又过了两年的时间,他并没有在大庭广众之下讲那些经文,他只是跟他身边的朋友讲。而两年以后,他身边的朋友也开始念诵这部《楞严经》,因为他讲的太好了。而两年以后,他有一次跟他的朋友再一次讲《楞严经》的时候,散会以前,他的朋友也只有四五个,不是很多,他跟朋友们讲,他说:我是今天最后一次给你们讲《楞严经》,我很快就要走了。然后,他真的很快的就往生了,在没有任何疾病的情况下。
当你读任何东西,哪怕是一个咒语、一个佛号,或者你读《楞严经》、《道德经》,你用你的全部的身心读进去,你并不需要刻意的去理解它,当你用你的心在读它的时候,它一定会在某一个片刻打开你的心,你内在的心灵一定会在某一个片刻与那些文字相互感应、相互贯通,它的含义会流入你的心里。对于一个文盲来说,这样的方式并不难,他仅仅用了十年。而据说那些佛教徒或者那些其他宗教的天主教徒,他们即使三十年都没有这样的感应,而一个文盲只用了十年。从五年以后,他就已经开始有明确的感应了。对于一个有知识的人来说,不是文盲,你的知识也许是一个障碍。文盲没有这样的障碍,但是你有。同样的障碍也可以成为垫脚石,你的理解、你的心智完全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切入这些经验。如果你试图以字面的角度切进去,你始终会碰壁。而你现在可以变的更聪明一点,你有没有想过,以心灵的角度来切进去?因为你是聪明人,你不是文盲,你够聪明,那么你能不能用你的聪明,从心灵的角度来切入呢?
鲁迅的这句话很好:人生识字糊涂始。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是珍贵的。第一种人,是一个文盲。一个文盲是极其珍贵的,他的心比较纯粹、干净。一个文盲,如果他真的信任了,他的信任是不能摧毁的,他百分之百地信任,他会很快地切入,很快地证悟到真理。而第二种人,就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一个绝顶聪明的人,他也会很快地切入。他会领悟到自己的小聪明在某一个方面是个阻碍,他会绕开自己的聪明。你的聪明能不能战胜你自己,这是重要的,人怕就怕在有一点聪明,但是却不能战胜你自己的聪明。你要么笨到底,要么聪明到顶,以至于你能够战胜你自己的聪明,你不会被你的小聪明耽误事。你能够聪明到用你的心去感应那个灵魂吗?用你的心去感应这个文字背后要表达的真实吗?你能够聪明到把这些文字扔掉,直接看向天空吗?你能够聪明到这一点吗?你可以尝试,我相信你能,因为你小的时候就能了。当你是一个七岁的孩子,你就能了,为什么你现在不能了?因为你现在比那个时候聪明了,你比一个七岁的孩子更加聪明,然而那个聪明阻碍了你。那么,你不需要退回到智商为零的程度,而是要更加净化到智能充分的程度,你要净化你的聪明,而不是压低你的聪明。你能够净化到再一次抬头仰望星空,领会那个活生生的感觉吗?不难,这真的不难,只要你愿意。
你也许尝试一次、两次、三次或者更多次,你就开始能够找回你童年的这种感受了,而这个感受极其重要,它意味着你在尝试打开你的心灵。你不需要去上什么课了——什么灵性的课、哲学的课,你只需要有一片天空——纯净的天空。当然,这个可能现在有点难度,大城市雾霾很严重,但是,你总可以找到那么一小片天空——还有星星、月亮存在的天空。在这一小片天空里,在夏日农田的田埂边,你有尝试过吗?在夏日农田的田埂边,你试试到农村去看看,晚上吃完晚饭以后,天已经黑了,你身上最好抹一点防蚊的花露水,然后到田边。你忽然发现,那个农田里是那么的充满活力。我们有人放假的时候到农村去,晚上吃完晚饭以后到农田里——哇,他发现这个农田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虫灵,不仅青蛙叫,还有各种各样说不出名字的虫叫,太好听了,比交响曲还要好听。他甚至忍不住用手机把整个农田里的声音录了很长一段,放给我们听,真的非常好听。你忽然发现,整个生命都是活的,不仅天空是活的,大地也是活的,只是你遗忘了那个活生生,你现在再一次捡回它。从你的房间里出去,来到田埂边,你立刻能够接触到那个活力,如此美妙。据说有人测量过,农村夜间的蛙鸣虫叫的频率非常符合阿尔法波,也就是你听到这个虫叫的时候,你突然有一种身心被浸透的感觉。它并不是噪音,你不会感觉到它是个噪音,虽然它很嘈杂,但那个声音似乎是和谐的,它有一种潜在的和谐感,而那个和谐似乎是阿尔法波,它对你的心灵有一种净化的作用。很奇怪,一个人一旦听到这些农田边虫鸣的时候,你整个的心突然间沉静了,说不出的一种洗涤感,它把你整个心都洗刷了一遍。所以,为什么克里希那穆提讲,大自然是最充满灵性的。不仅仅是天空、大地,还有树木、森林、鸟儿、鱼儿。当你回到大自然当中,你忽然发现你久违的宁静和敞开感又回来了。你忽然发现,那个感觉——甚至正如经年打坐才会经验到的某种舒适感觉。现在你不需要闭眼、打坐,它就立刻回来了,这是来自自然的启发。
自然是什么?自然不是别人,整个大自然的整体就是那个道、就是那个神、就是那个活体,它是活的。如果你走进自然,绝对不会有任何一个人说它是死的,它是那么的活生生,具有无与伦比的启发性,比任何的药物都有治疗的作用。所以你能够领会老子的三十四章了吗?现在,如果我念同样的话,你的感觉可能完全不一样了。请听好,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这就是道,这就是大自然,这就是万物。你发现没有,文字多么的苍白,即使老子写的文字,在此刻,你都会觉得苍白,你立刻会感觉到它没有你走到田边那么显得活生生,那么能够真的让你体验到。这就是因为你的心已经打开了,现在文字不能满足你了,文字只能满足头脑,文字从来都不能满足一个人的心。只有真正的自然能够满足一个人的心,因为自然不是自然,自然就是整体的道,就是那个神。只有一个真实的神,才能满足一个真实的心灵。
你现在真的理解老子是多么勉强,当关尹子在关口等到他向他请教的时候,他是多么勉强地写下了五千言,因为他知道文字是苍白的,根本不足以描绘那个道,他极为勉强地、勉为其难地写下了五千个字,然后头也不回地就消失了。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儿,没有人知道他在哪儿死的,他就这样没了。他以他的消失在告诉你另一件事,他在告诉你:这些文字不值一文,他这个人——老子这个人、这个肉身、活生生的人也不值一提。而他消失在什么地方呢?他消失在山里面,他消失在世界上。当他消失于世界的时候,整个世界再一次回到你的眼前。他用他的消失告诉你,你真正要注意的,仍然是你眼前的这个活生生的存在。任何一个人都不是重点,重点的仍然是整个存在,是这个道。你能领会这个道吗?祂从不消失,圣人们会一代接一代地消失,但是道从来不会,道在圣人以前就存在,在圣人以后依然存在。祂的活力从不因为圣人的有无而降低,祂任何时候都是充满活力的。任何时候,你仰望星空的时候,祂都是那么的活生生;任何时候你走出房间,来到田边的时候,一切都依然充满了活力,你能领会祂吗?你必须领会祂,因为除此以外,别无二路;除此以外,你只剩下封闭了。迟早有一天,你必须从你的封闭里出来;迟早有一天,你内在的灵魂会破门而出,因为这是它的渴望,没有人能阻拦它。
祂离你不远
《老子》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言,淡乎其无味。
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圣者达到的内在境界,你无法知道,而那个道,那个内在的永恒是那么的具有创造力,整个世界都在祂的运作之下,那个道是一切力量的背景。是巨大的运动,却安静无声;祂是永不止息,却看似寂静;祂就在你眼前,却感觉远在天边,无法捉摸;祂充满慈爱,却显得冷静异常;人们似乎无法靠近祂,而祂却一直在你身边,祂以各种方式提示你祂的存在。你只是宇宙的过客,而祂是永恒的主人,祂总是乐于招待你。乐与饵,过客止。祂甚至通过欲望的方式来提示你,华严经说,菩萨度众生,“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禅宗也有句话叫“黄叶止儿啼”,祂总是透过你喜欢的方式来靠近你,只有这样才能真的靠近你。一杯纯香的绿茶,悠悠的檀香,美妙的古琴,这些就足以让你留步。你将在那淡而无味,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用而不既的地方发现祂。在那一缕幽香飘散的边缘,发现无限悠远。在琴声的尾音,深入浩瀚。在茶汤温润流入心间的片刻,达到忘我。
神奇的生克法则
《老子》第三十六章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这就是为什么,老子讲将欲取之,必故与之。要让你先变得饥渴,你才会变得渴望。让你强烈的饥渴,这也正是生命的方式。生命每一次都开始让你变得强烈的饥渴,祂有意不给你,让你变得饥渴,让你的心变得越来越有渴望,否则你怎么够得到那个天空呢?那个天空对于你来说是高远的。如果你没有强烈的渴望,就没有强烈的上升欲望。短暂的上升怎么够得到呢?所以,必须让你先产生强烈的饥渴。我记得,美赫巴巴曾经讲过一句话,这句话听上去你可能会觉得非常惊讶,他说:其实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是上帝的意愿。因为人类不经过洗刷、不经过灾难,他无法产生对永恒的渴望。你必须打击他,你必须先让他失去自由,他才开始渴望自由,他才开始真正了解自由的价值。这也许听上去很残酷,但生命往往是以这样的方式在运行。而运行这样的方式,实际上是根据你的关闭度来决定的。当你的昏睡足够深,那么那个打击将会足够强烈。因为如果打击弱,叫不醒你。当你不是那么昏睡得很深,也就没有必要经历过大的刺激,只要小的刺激就足够唤醒你了。它适用于生活,什么意思?这个时候,你要仔细地分辨你的生活方式,仔细地分辨你生活当中碰到的点点滴滴。因为永恒从未曾离开过你,它的引导也从未曾降低。每一个人,即使你不是宗教徒,即使你没有任何宗教信仰,没有任何灵性信仰,你完全是一个唯物主义者,都一样,生命依然在引导你。祂以怎样的方式?祂就是以这样的方式。你要观察你的生活,你是否在生活当中碰到了一些冲克、碰到了一些阻碍?每当你面临阻碍、抑制、压抑、冲克的时候,请你先不要埋怨任何事或任何人,请你先思考这件事来到你面前背后的动力是什么?而那个动力总是为你好,无一例外。即使它为了打击你而来的,它真正背后的动力是为了提醒你,是为了提示你。如果你敏感,你甚至会在早晨出门,遇到红灯的时候,就开始警觉。有人也许会说,这听上去太笑话了,红灯是自然的,我经常碰到,这应该没有什么暗示性吧?那你错了,生活里面你碰到的每一件事,都存在着极为精确的对应效果,都存在着暗示性。并不是有一个人在左右这个红灯,成心要暗示你,不是的,而是你身体的能量决定了你将遇见怎样的人和事。如果你是个低沉的人,忧郁、抑郁、压抑,心里不高兴,你可以回忆一下,你会发现在你的生活当中,你很难碰见高兴的事。如果你现在很忧郁、很低沉、能量很低,你会发现你老是碰到不如意的事,而且你的不如意的事会越来越多,它几乎变成了一个自然的恶性循环,因为是你吸引来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你吸引来的。而当你开始改变你自己,你的环境会莫名地改变,你周围的人也会莫名地改变。所以,宇宙的一切都是精确的能量法则,并不是有人在操纵,并不是有人在等着要暗示你,上帝没有那么空,上帝也很忙,而是这一切来自于你本人的能量法则。
但是,我要提醒你的是,我讲的这个能量法则、平衡法则,并不是你曾经一直听到过的吸引力法则,不是的。并不是说,你在心里想:我要发财、我要发财,然后就会有财富来,不是的。当你的心充满了高能量,当你的心是非常阳光的、敞开的、乐观的,你的生活渐渐会充满阳光,渐渐会充满乐观,渐渐会充满各种各样的礼物,当然包括财富。但并不是说,你在有意吸引那个财富,不是的。你有意想去吸引财富,意味着你没有,你在告诉宇宙:你没有,所以你将吸引来的是一个没有,而不是财富。你并不需要去人工地吸引什么,没有这个必要。你只需要提高你个人的真正的内在的素质,这个素质不仅仅包括心灵的素质、人品的素质,而且包括能量的素质。你要提升你自己,而且是完整性地提升。
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上课以前,有个学员也在问,身体有多大的重要性?请听好:你也许提升了你的心灵,你的心灵提升得非常好,你充满了爱,你充满了意识的上升,意识上升得很好,但是,你没有提升你的身体的话,我们举一个例子,就好比有一个人,你的脚站在大地上,你的头已经碰到了天花板。你使你的心灵升高了很高,的确碰触到了那个天花板,但是你没有升高你的脚,你的脚还在地上。这脚是什么?就是你的身体。显然,当你的脚还在大地上的时候,你的头是不可能飞到天上去的,你必须一起带领你的全身向上升,否则你飞不上去,你的身体会成为一个重量、累赘,这就是为什么修心必须也要修身的关系。要让你的身体足够的协调、健康,你必须学会怎样爱护你的身体,怎样锻炼你的身体。你必须每天站桩,培养身体内在的元气,你无法脱开它。那么,有的人说,我死了以后呢?死了以后身体就没了。但是,我告诉你,即使你离开了这个物质的世界,你仍然有一个身体,只不过是非物质的身体。身、心、灵这三者从来都是一体的,它们不可能减缩为只有心和灵、没有身体,不可能。即使离开了物理世界,你到其他高层的世界,你依然会有身体,只不过是另一个类型的身体,你的身体是永远存在的。这三者必须协调发展,否则你会被它拖后腿。所以,建议大家每天都要站桩,站桩是一个非常好的对身体的协调方式,培养元气的方式。
老子讲,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如果你了解生命的这种对立面的平衡,是谓微明,你就是明智的人了,你知道适可而止,你也知道如何激发别人。所以,当你的事业、当你的人生来到一个顶峰的时候,你自然会选择后退,因为你知道,如果你再前进,你就会摔下去。你开始越来越多地了解这个宇宙平衡效应了,你开始变得智慧了、明智了。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富翁、那些大企业家都要开始捐款——慈善捐款,因为他来到了财富的顶峰。如果你这个时候不向后退,你这个时候不拿出一部分的钱来做慈善,你就会掉下去。掉下去当然有很多种方式,不仅仅是你的事业可能会走下坡路,你的身体有可能突然间出现问题。
大家知道,有些成功的企业家很年轻的时候,甚至三十几岁,就患癌症去世了。如果他们早点知道这个平衡的道理、这个宇宙轮转的道理,也许他们不会受到生命的如此强烈的克制,他们显然受到了来自生命力量的克制。他们一直在向前冲,没有停下来看一看,没有把创造的财富再一次回馈到这个世界上,这意味着某种失衡。他们从整个社会里凝聚财富的力量,到他们的企业里面。但他们忘记了再把赚到的财富回馈给社会,回馈给这个世界。如果他们这样做了,这个平衡就有了。但他们没有这样做,或者没有彻底清醒地认识到应该这样做,这个平衡就变得必须回到他本人的身上。
当你了解宇宙的平衡法则,当你了解老子在这里说的将欲弱之,必故强之,这一切都必须以平衡的方式来运作的时候,你就会更加明智地选择你的生活方式,你就会更加聪明地知道该怎么做了,不要做到极端,因为你会摔下去。老子在后面也讲了,要功成而身退。当你成功了,你应该退下。你不退,老天爷会让你退的。这其实由不得你,这是能量法则。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你要逞强,你要向别人炫耀你的强大,你把国之利器炫耀出来,你很厉害,很强大,你一定有一天会死得很惨,这都是你走到极端上了。一条鱼,如果从池塘里跃水面而出,那么它离它的死期也不远了,鸟会看上它。
老子的哲学里,一个人应该变得尽可能的柔弱如水,不要出头,尽可能地柔弱胜刚强。不要以为刚强是第一名的,刚强恰恰相反,你的第一很快就要粉碎了。一个人越是第一,意味着他粉碎得越快。你越是在刚强的那一面,意味着你很快就要破了,这些都要注意。老子在教导你,在告诉你,那些聪明人才能领会到的智慧奥秘。
大家要以你的心来感受老子的这些话。即使三十六章,它仍然需要你的心来感觉它,而不是在文字上理解,“噢,这是平衡法则啊,这些事不要做过头啊……”这些还不行,你只是在文字上理解这个平衡效应,仍然是不行的,你要从你的生活上来理解。
我建议大家,从今天回去开始,仔细地观察你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生克效应,这是我建议今天大家回去做的事。你一定要回去这样做,否则你的文字理解无效,完全无效。除非你在生活当中真的理解了,真的体会到了。所以,建议大家从今天开始,真真实实地观察你的生活,观察你生活当中碰到的每一件事,它是不是跟你的思想对应了,跟你的人格对应了,跟你身体的能量对应了。当你变得自我封闭,一定会有事情来打击你。因为封闭意味着需要打开你的大门,就有力量来打开你。当你变得骄傲、变得扩张,就一定会有人来压制你。因为扩张意味着你变得高大、变得膨胀,那么,就有力量要把你压缩回来。当你变得顽固、自我、坚硬,那么就一定有力量要把你磨碎,把你的自我磨下去,让你变得柔软。当然,来自外在的这种冲克,一定是不舒服的,除非你自我平衡。你可以自我平衡,你可以发现,你自己太自我了、太膨胀了,你立刻收回来。外在的这个压制,你突然发现,它本身要来,嘿,半路又回去了,你会有这样的现象的。一旦收敛,本来要来的那些事,眼看要来,它又回去了。你突然发现,其实生命的能量如此的快速神秘,一对一的效应,点对点的效应。在这个时候,你才能理解生命能量实际上拥有智能。只要你一收回,它就收回去了;只要你一膨胀,它马上就来了。
大家回去仔细观察,在你生活中人人都存在这个现象:只要你膨胀了,你立刻会有事情上来;只要你收缩,上来的事情也会退掉,这个是从负面上讲。正面上讲,怎么样呢?当你变得开始爱别人、变得分享、变得阳光,你在向世界撒出礼物,世界也会向你撒礼物。你突然发现有人对你好了,你突然发现你身边的好事莫名其妙来了。因为什么?因为,你首先把你的阳光撒向世界了,你付出了。
这件事很奇怪,你不能要求,这个世界为什么没有爱我?这个世界为什么没有把好事分给我?因为你没有把你的好事分给世界,所以世界凭什么要分给你呢?你要先分给世界,你总有东西可以分给世界。用你的阳光撒向世界,用你的爱撒向他人,这就是你给世界的礼物。忽然,你发现世界开始回应了。当你向外界撒出一分的时候,世界会一百分撒回你。因为宇宙的效应是山谷效应,你明白吗?当你在山谷里喊“喂”的时候,会有十个“喂”回来。宇宙比你大得多,祂总是给你超过你给牠的东西。你给祂一分,祂给你十分,宇宙就是这样的。
所以,为什么人们说,上帝的爱总是多过你,这是真的。因为,祂的回应是以无限级的方式回应的,祂的回应比你大得多。所以,大家可以回去对应这两个效应,一个是负面的,你克制自己的负面,然后,发现生活的负面也会降低。一个是正面的,你散发你的爱,散发你的喜悦,你周围的正面礼物就莫名其妙的多了。这两个效应比你理解老子的干巴巴的这些话要来得好得多,它需要你理解,而不是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