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禅观》夕阳讲解01-以道为背景.善恶背后的秘密.无为才可以生发.

现在,我们这一周开始讲老子的《道德经》。

但是我们讲这个《道德经》,会跟以往的大家看到的这些《道德经》的讲解有一些差异。

《道德经》在中国实在是太有名了,自古以来讲解的人非常非常多,大家可以从各种渠道看到《道德经》的注解,古人的、今人的。总体来说可能有几个方面,有些人可能把《道德经》解释成哲学化的、思想化的,而有一些人把它解释成跟养生有关的,更加有一类人,古人曾经有人把《道德经》解释为一种谋略术,类似像厚黑学一样,是最高深的厚黑学。大概把《道德经》解释成这三个方面的著作相对来说比较多。

而我这次的讲解,我希望从一个很少有人触及的方面来讲解它,也就是从禅观的角度来讲解道德经。从这个角度来讲解《道德经》的非常少,如果一定要找的话也是有的,比如说明朝末年的憨山禅师曾经注解过一本《道德经》,他的注解有一些禅意,有一些跟禅宗贴近的地方,他的注解我也看过,总体来说还是倾向于理论跟哲学,虽然禅观的方面还是有,但禅观的方面讲的不是特别多,所以我们这一次的讲解几乎可以说完全是从禅观的视角来谈一谈这个《道德经》的一些内容。

另外一点要先说明的是,我们选择的这个版本应该说是最最通俗的,最最流行的一个版本,我们没有选择马王堆出土的古老的《道德经》版本,也许那个版本是更加贴近于《道德经》原文的,但是我们采用的这个版本是,几乎是一个美化性的版本,文字相对来说更加优美一些,而这个版本由于是最通俗的,我们还是采用了一个最通俗的版本。

一开始我们就废话少说了,我们直接从《道德经》的第一章开始。

以道为背景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这篇《道德经》据说是他在离开当时的汉地的时候,西出嘉峪关,出关的时候,被人强迫写下来的。但是即使处在一个被人强迫写下文字的状况下,老子在一开始仍然毫不客气的就上升到了一个几乎最高的高度上。这点完全符合凯西提到的《圣经》的主祷文,我给大家把圣经的这篇主祷文贴出来: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你的名受显扬,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直到永远。阿门。《圣经》的主祷文,它的第一句就是讲: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你的名受显扬。大家觉得可能非常意外吧?竟然讲《道德经》,开篇竟然讲到了圣经的主祷文。但是你意外是正常的,因为这两篇东西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你会发现凯西曾经解释过这篇主祷文,他在《凯西的解读》里面曾经重点解释过这篇主祷文。而他对这篇主祷文的解释非常令人意外,他说这篇主祷文实际上跟你的七个脉轮是相关的。

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而第一句话我们在天上的父并不是第一脉轮,而是第七脉轮,也就是你要首先达到的不是“一”,而是“七”,它有一个提纲挈领的作用。它先让你达到最核心的源头,这也是《道德经》首篇就毫不客气的就讲到了“道”,最高的那个东西,起点特别高,实际上并不是起点高,而是必须这样。

人们总是想,在你开始这条道路以前你应该从第一节开始,第一个台阶开始,然后渐渐的第二、第三、第四,一步步走上去。但其实不是这样,如果你回顾你的灵性的开端,大家可以回顾大家走上灵性道路的这个开端,你会发现这个开端有一个莫名的起因,而这个莫名的起因,永远是发自内在的某种神圣的感应或者神圣的感觉。你的内在虽然没有证悟,虽然没有开悟,但是你冥冥当中知道有这么一个源头的存在,知道有这么一个神圣的存在、知道有这么一个“道”的存在,没有人可以给予你任何的证据说这个“道”是存在的,至今为止都没有,没有任何人可以给你证据说上帝是存在的,真理是存在的,佛性是存在的,都没有,没有人能拿出任何的证据来证明这一点。但是即使没有任何的证据,在你的内心深处你也知道它存在。因为它是你内心的本质,它不需要语言的证明。所以你本以为你是从第一个台阶开始的,但是我告诉你,你错了。你其实在你迈开第一步之前,你首先认知到的已经是这个第七,已经是这个“道”了,你在冥冥当中认知到有这么一个“道”,有这么一个“道”的存在,有这么一个永恒的存在。

无论是什么宗教:道教、天主教、佛教,给它不同的名称,我们在主祷文里看到第一句就是讲我们在天上的父,你可以把这个“父”去掉,你可以讲“我们在天上的道”,意思是完全一样的。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所有的人都尊称这个“道”,而且认为它是神圣的。愿你的国降临,这个“道”的力量、这个永恒的力量注定会降临在这个世界上,而且它已经降临、曾经降临、永恒的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这就是老子在《道德经》里讲的道法自然,天地间唯一在运行的就是“道”。“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印度教里提到,即使是你眨动眼帘,一片树叶从树枝上掉落,都是神的旨意,或者说都是“道”的运行的法则。所以要感谢赐给我们“每日的饮食”,为什么天主教徒每日的吃饭以前都要感谢神,它并不仅仅是一个呆板的仪式性的行为,它实际上背后蕴含着某种理解,它的理解就是:一切都在“道”里面,一切都在这个神圣的法则运作当中,都是在这个神圣的法则推动下整个宇宙才如此奇妙的运行。

有人曾经问爱因斯坦是否相信神的存在,爱因斯坦回答说我相信,为什么?他说当你看到整个宇宙是如此有规律的被创造,如此有规律的被安排,显然那个智能远远超越了人类,注定有一个巨大的智能存在着。你给他什么名称这是次要的,你称呼他是“上帝”、是“神圣”、是“道”都可以,这一切意味着你理解了这背后有一个永恒的力量在推动着。所以当你在饮食以前,你就会说:感谢主、感谢道,随便你。如果你愿意的话,这个主祷文完全可以改成用“道”来替代。

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因为这就是“道”的法则,我们在《道德经》里面也看到老子有非常类似的话。一个没有“道”的人就像一个酷吏一样去追债,他恨不从别人的手里把债务抢夺回来,而一个有“道”的人会免除别人的债,因为这是生命的法则,这是符合“道”的。所以免了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当你免了别人的债,别人也将会免了你的债,或者说不是别人免了你的债,而是那个永恒会免了你的债。

所以我们会慢慢的深入这本《道德经》来探索符合生命运行的法则。这本经跟哲学没有任何的关系,跟思想理论也没有任何的关系,在我看来,这本经就是在讲解你的生活,讲解你生活的最基本、最深挚的法则,人生的法则。

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直到永远,阿门。的确是这样,因为所有的一切都在“道”的里面,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全是“道”的。而且直到永远,阿门

“阿门”这个词有人研究过,它来自于古老的希腊,甚至在古埃及的原始太阳神崇拜里面都曾经用到过这个词。在密宗里面,“阿”被认为是宇宙的创生,是创生的原因。如果你真的了解这些宗教的背景,你将会神奇的发现它们在讲同一件事。

也许我做了一件看似离经叛道的事,竟然在《道德经》的第一章一开始就讲解《圣经》的主祷文,我是有意这样做的,当然这个有意不是事先预备的,我甚至没有预备好要讲解主祷文,它是忽然在我的心里展现出来了。这篇文章还拜托在座的把它贴出来,因为我没有事先准备过。所以当你理解真实的东西,你会发现它们都是相通的。

在《道德经》的第一章,他也提出了最最重要的这个“道”——天父。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能够表达出来的都已经隔开了一层纱,那个“道”、那个“名”,它完全是无名的。永恒的源头没有任何的名字,所有的名字都是人类的游戏,就好像所有的宗教都是成年人的玩具一样。如果你能够跨越宗教的局限,也许你能够更加靠近那个“道”。这就是为什么老子说“名可名,非常名”,你给它任何安上的名字都不属于它,你给它安上“涅槃”、安上“天父”、安上“道”、安上“耶和华”,安上任何一个名字,其实都不属于它,它没有名字。

无名天地始,有名万物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如果你能够站在那个“无”的源头,如果你一开始就能够领会到那个“无”,那个没有名字的“无”,也许你开始能够领会到那个“无”产生的作用。

我不知道大家曾经有没有这样的念头,据说每个人都曾经有过自杀的念头。那个自杀的念头一开始并不是完全负面的。每个人都曾经有过站在山顶往下跳的欲望、冲动,但并不是因为绝望。每个人都有过站在四、五十层高楼上希望跳入云端的冲动,它并不是真的想自杀,而是你的身体、你的灵魂有某种内在的冲动希望你融化,希望你消失在那个空无当中,我相信这种感觉人人都有过。

心理学曾经把它称作是一种自杀的原始本能,但是这种解释并不彻底。这种心理学的诠释没有达到它的更本质的面相,更本质的解释就是你的灵魂希望融入那个空无。因为在你灵魂的深处它直觉的感觉到,只有融入空无才是自由的,自由是最本质的愿望。如果你达到这个“无”,你忽然感觉你自由了,忽然感觉你解脱了所有的桎梏、局限。你可以想象一个人解脱了所有局限以后,将会产生的局面是怎么样。你的局限无论是来自于肉身的,还是来自于思想的,注定将会狭窄化你的视野。你的视野如果在肉身里面,你只能看到一个很小的物理世界的范围。如果你局限在你思想里面、你的记忆里面,你只能够探索到极小的属于记忆空间的那些范围,而当你超越了这些限制,当你彻底的自由了、融入空无了,可想而知,你将拥有多大的视角。

所以故常无,欲以观其妙,你现在能够理解这句话了吗?当你融入无,你真的能够看到妙的东西了,一切的限制现在被打破了。整个宇宙现在展现在你的面前,没有任何的限制。这是生命的美妙,永恒的源泉,这是它的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你忽然发现你看到的所有大大小小,这都可称为“有”,而这些“有”是微妙的,一切都是微妙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奥秘玄妙,这就是“徼”——玄妙、奥秘。所以一个人一旦融入了空无,他跟字面的理解会很不一样。

《金刚经》里提到,人们害怕投入空无,认为投入空无以后你就没有了,你就死了,你就什么也没有了,因为它是个“空”。而老子告诉你不是这样的,当你融入空,你就自由了,你的局限就被打破了,你真的可以观察到所有的徼,所有的微妙,宇宙的宏观、微观,所有的一切的一切。你开始成为了一个真正的观察者,一个没有主体的观察者,你是纯粹的观察。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是不是很玄?这两者是一个手掌的两面,或者这样说都不恰当,这两者就是一个事物的两个名称,它既是“无”又是“有”,当你立足于这一点,你发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是一个总的大门,它是那么的玄奥,那么的充满神秘。

我觉的老子是一个很好的推销员,他在《道德经》的第一篇就吊足了胃口,告诉你这是最玄的地方,这是最深的探索,这是最大的奥秘。这一切如果你能够从你的亲身经验当中感受到那么一点点的味道,你会发现他并没有骗你。它真的是美妙的,真的是深远的,真的是一个宇宙奥秘的总门,那个总门没有别的,就是“无”,就是那个彻底自由的“无”。

在完成了第一篇的广告词,老子接下来立刻放低了高度。你会发现他放低的高度跟那篇主祷文完全一样,主祷文提到我们在天上的父,它第一句就是来到最高的,但是很快它就放低高度——赐给我们每日的饮食。每日的饮食意味着第一个脉轮,免我们的债意味着第三个脉轮,不要被迷惑诱导是第二个脉轮,救我们脱离险恶是第四个脉轮。他告诉你“七”以后,提纲挈领的把“七”拎起来以后立刻放低高度,从第一个脉轮开始,老子也用了同样的技巧。

我们的第二章你可以看到,他立刻放低到土地的高度,立刻降低到大地的高度。

善恶背后的秘密

《老子》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他立刻降低到最普通的生活层次——美之为美,善之为善,那个玄妙的空无啊,那些东西突然间没了,他突然间从最实际的开始跟你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他告诉你如果在实际生活当中你称一个美为美,你就已经错了;你知一个善为善,你也已经错了。为什么?因为有无相生,它们是对立的,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在老子的眼中并没有真的善和恶,这一切的对立面都是陪衬,它们非常完美。

禅宗里面曾经有这么一个公案,有人问马祖道一什么是佛法最最核心的要害,最最核心的要义,也就是那个“道”,什么是那个“道”的最核心。马祖回答他:“道在屎尿边”。你最不喜欢的屎跟尿,一个最超然的、最高贵的“道”竟然在最低的地方,“道在瓦砾边,道在粪尿边”。

对于一个融入永恒的人来说,他并不会分辨这两者孰高孰低,这两者对于他来说是必须完美匹配的,不能缺少任何一个面。你不能缺少“有”,也不能缺少“无”,你不能缺少“难”,也不能缺少“易”,你不能缺少“短”,也不能缺少“长”,所有这一切都必须完美的匹配,没有哪个更好,没有哪个更丑,也没有哪个更善,它们必须以相辅相成的方式,才能存在于这个空间当中,所以“恒也”,这是永恒的法则。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所以真正的圣人他并不计较,他并不分辨,他安处于无为,安处于那个空当中。他看着这一切流过,无论善流过还是恶流过,美流过还是丑流过,他都是超然的、无为的,他并没有判断它,他是默然的、无言的,他没有判断。所以耶稣也经常提到,你不要论断人,因为你的论断永远都是片面的。你论断这个人很好,然后那个是坏人,你觉得很有道理,你觉得这种论断一定是对的,但是当你站在更高的一个角度的时候,你会发现它很可笑。

曾经有这么一个传说,据说有一个人,他因为疾病他的灵魂离开了身体,他的灵魂忽然间到了一个美妙的天堂,花园里,他身边充满了天使。他一看到天使开始很高兴,然后很快回忆起他一生的坎坷,他开始向天使诉说他的悲苦。那些天使静静地听着,非常温和,也没有回答他。

然后天使们带他到一个地方,让他向下看,他忽然看到在地球上,有一个男子酩酊大醉,倒在路旁的阴沟里。那个男子身无分文、非常贫困,而且几乎没有什么性格上的优点或者能力,在世人眼里几乎是个一无是处的人。然而天使在他耳边悄悄的告诉他,其实那个男子是一个美丽的天界灵魂,有意转世到地球上来的。他很吃惊为什么一个如此美丽的天界天使转世到地球会成为一个酒鬼,而且一无是处,半夜醉倒在阴沟里?

然后天使跟他说你不要急,待会儿就会知道那个原因。然后他静静的看着。

半个小时以后,这个酒鬼的旁边走过了一个律师,那个律师仪表堂堂,很有钱,而且事业非常成功。他就住在这个阴沟旁边,不远的前面一条街的一座洋房里。那天晚上他办案以后就路过这条路,看到阴沟里躺着这个人。他路过他身边的时候处于短暂的同情心,把这个阴沟里的人拉了起来。当然这个律师本来一直是上层社会生活的人,他本来很不屑于靠近这些底层的人。但是那天晚上他也许有一丝的善良启发了他,他把那个人拖出了阴沟,并且扶着他,回到了那个男人的家里面,然后两个人就分别了,从此以后这一生当中他们都没有再碰过面。然后那个天使告诉旁边的这个灵魂,说其实醉倒在阴沟里的这个人转世的唯一目的,他从天堂来到地球成为一个醉鬼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唤醒这个律师的一丝善良,而他的目的完成了,所以这个酒鬼很快的就结束了他的生命。

如果你以一个地球人的视角也许根本看不到这么深远的意义。一个美丽的灵魂牺牲自己的福利来到地球上,经受如此的痛苦,仅仅是为了那天晚上碰到他,他知道碰到他以后也许会启发他内心深处唯一的那么一点点的善,他成功了,然后这个灵魂就离开了。

所以当你处于一个更大的视角,当你的灵魂来到了天堂,也许你能够领会你尘世当中曾经受过的那些苦难,你能够领会尘世中间所有被你评判的善和恶,它们并没有决定性的意义,它们的背后都有着一个永恒的善的推动力。所以对于一个圣人而言,他恒处于无为,他知道这一切都是有意义的。一个善的人是有意义的,而一个强盗也是有意义的,不要那么快的论断这一切。

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他从不作为带头人,只是让事物自然的发展。即使事物发展成熟,他也不认为这是他的功劳,他也从不把这些功劳揽在自己的身上。正是因为他从不居功,从不把功劳揽在自己的身上,人们反而会称颂圣人的无为。

如果你能够像一个圣者一样,安处于最高的无为当中,安处于第七个脉轮的纯粹的观察当中,你会发现只有当你是一个彻底的旁观者,事情才能更自然的发生。你的参与几乎是一种打扰,你的参与几乎是一个拔苗助长的行为。而当你是超然的,事情就发生了,这跟我们刚才讲到的故事是一样的。当你是超然的,当你只是碰触了他心灵当中的那么一点点的开关,那个门就自动打开了,你如果有意去打开它,它也许无法被打开。他只是让事物自然的发生。

曾经有一个老禅师,他年老以后,在他临终前准备回乡看一下。他自己预知时至一年以后将要离开人间,所以他提前一年回到他的出生地,故乡。他在故乡里所有的人都欢迎他,然而所有的人都向他抱怨,村里面有一个族辈里的孩子非常的顽固不化,性格非常刁蛮,所有乡亲迎接他的时候,这个顽固的青年也来了,这个顽固的青年竟然还拉了拉这个老和尚的胡子,很不尊敬,摸摸他的光头,显的非常的没礼貌,但这个老僧人什么也没有说。

然后当天晚上,所有人都散去以后,他有意留下了这个年轻人。他留下他并没有叫他做什么事,也没有跟他讲什么大道理,他只是让这个年轻人给他去端一盆洗脚水来。然后老和尚把双脚放进去,对这个年轻人说了一句非常诚恳的话:“孩子,我老了,腰都不能弯了,请你帮我洗脚吧。”忽然这个年轻人的心被某种东西击中了,他几乎是流着眼泪给这个老方丈洗的脚。从此以后他性格大变,后来成为一个非常成功的官员,做了很大的官。我觉得这个禅师很有圣人的风范,他并没有有意去做什么,他离开以后也没有关心过这个年轻人将来的一些动向,都没有,他只是很自然的做了他应该做的。

无为并不意味着你躺在床上什么动作也没有,无为意味着顺势而为。它是非常自然的、没有任何造作的。当你没有造作的,当你只是顺应物自然的发生,自然的成长的时候,你往往能够击中那个要害。所有乡里的人教育这个年轻人已经很多年了,但是他从来都听不进去。唯独这个老禅师,只是跟他说“我老了,腰都不能弯了,请你帮我洗脚吧”,然后就击中了他。这个就是老子讲的、圣人讲的圣人处无为之事,他是以一种无为的方式击中了他的命门。

无为才可以生发

《老子》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他并没有说你要成为“高大全”,你要改掉你的恶习,并没有说你要学某一个圣人、某一个贤者,他什么也没有说。他在他的无为当中反而安抚了那个年轻人的心,那个年轻人肯定有一颗防范抵抗的心,知道你们要来教育他,你们要来扭转他,但是这个禅师一点都没表现出要扭转他的倾向,他让他完全放松下来。所以当你领会了这个要点,你能够面对你的生活完全放松下来,也就是让你生活当中周围的人和事完全的放松下来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一个神秘的事开始发生。

生命非常奇怪,一旦你插手,它就停止了,它就让你来推动运作,一旦你停止它就插手。一旦你停止人为的推动、人为的运作,生命本身的力量就开始推动了,而那个推动往往会成功,你的推动往往会失败。所以去掉那些有棱有角的地方,去掉那些“贤”,去掉那些难得的“货”,使所有的一切都变的平和。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他让你的心没有比较,他让你的心变的扎实,他让你的身体变的强壮。这种理念跟我们现在社会上的理念正好完全相反,我们现在的理念觉得必须竞争,你才能够进步。竞争使一个人变的更加的神经质,更加的敏感。而老子要说不要竞争,你的心应该完全的放平。当你的心开始放平的时候,有一个奇迹开始展现出来。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验,你曾经把自己关在一个房间里,没有任何的打扰,非常舒适的、非常放松的在房间里听你自己的音乐,看你自己的书,很享受其中的快乐、美妙。你是完全放松的,而且你在做着令你感到非常舒适、惬意的事。往往在这些片刻一个人的创造力就展现出来了。

创造力不可能在紧张的时候展现出来,创造力只会在最放松的片刻展现出来。如果你在一个强烈的竞争气氛下,你发挥的永远是记忆的潜力,而不是创造力。原来抱不动一台冰箱,突然间荷尔蒙上升你可以抱起一台冰箱。但那个并不是创造力,创造力只能在最最放松的情况下,在你的心完全是平和的情况下,在你感觉到非常知足的情况下,忽然你的诗意就来了,忽然你内心的歌就流淌出来了,忽然你的绘画就展现出来了,所有这些属于心灵的创造,这个片刻都会自然的迸发出来。

所以当你是一个思想简单的人,当你能够在思想简单的情况下,同时升高你的意识高度的时候,你的创造、你的喜悦就自然的迸发出来。所以这样的方式使一个走技巧的人(他这里的“智者”是指走小智技巧的人)不敢为也。那些小聪明的人无法跟你竞争了,因为你是原创的,你的创造力完全是来自上帝的直觉,它没有任何比较的存在,它也没法跟任何东西相比较。

就好像美国那个画“和平天使”的少女一样,你没法把她的画跟别的什么东西做比较,谁画的好,没法做这样的类比。她是原创的,她拥有她自身的完美,那些走技巧的人就无法跟她比了。所以当你处于这样的无为,这样的创造当中,则无不治,自然一切都会展现出他的潜力。每一个人都有他自身的潜力,只是由于竞争,那些潜力被人为的扼杀掉了。如果人类社会现在不崇尚竞争的话,我相信有更多的人可以展现出他内在的潜力。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他天生的潜力,各方面的,但是人类离这一点其实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除非你的心,达到了源头,除非你开始关注你的灵魂。

西方世界现在开始关注灵魂,东方仍然处在生存的需要当中,东方人还为了一日三餐而奔命。我曾经看到过一个新闻,有一个年轻的女孩,她在工作了两年以后辞职,自己开车游览整个美国。曾经有人问她:你为什么要辞职开车,她的回答是,“我为了灵魂的需要”,她说我并不准备一辈子这样,只是在一年当中为了我灵魂的需要这样做,一年以后我将会再一次回去找工作。她是对的,她并不是出于逃避生活,她只是工作了两年以后,她的灵魂渴望新的东西,渴望新的成长。

所以现在西方的文化,其实更接近于老子提到的这种东西。因为西方已经满足了需要的第一次第,也就是物质的、一日三餐的需要。一个人一旦满足了需要的第一个层次,他的第二个层次、第三个层次就开始展现出来,属于灵魂的需要,属于精神的需要。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科技是非常必要的,因为科技可以轻松的满足人类的第一需要。如果你仍然在为一日三餐在奔波的话,你很难让这样一个人去寻求灵性的高度,寻求灵魂的渴望。他还没有吃饱饭,他最渴望的仍然是物质、金钱,他的渴望还没有上升到灵魂的层面,所以你不能责怪他,他的渴望对于他现阶段的情况来说是合情合理的。

所以对于一个灵性的人来说,不应该反对科学,他应该更多的支持科技的进步,因为这真的能够对灵性有很大的帮助。如果人类的科技能够发展到全世界的人类都用上免费的能源,全人类都能够处在一个衣食无忧的状态下,整个人类的灵性将获得前所未有的推动。

我曾经也听一些朋友说,为了灵性的追求要放弃自己的工作,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觉得工作太无聊了,这些工作都是商业的,没有任何意义的。但是如果你深入灵性、深入那个真理,你就不会这样认为。你忽然发现你的工作是在帮助这个世界,而不是一种无聊,即使你的工作是扫大街,也帮助了这个世界增添了一份纯净和美好。

这一切都在帮助世界完成第一需要,也就是物质的需要,这是很有意义的。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以这样的心态,完成你现在枯燥的工作,世界将变的更美。实际上你这样做也是在推动这个世界灵性的发展,所以不要抱怨你的工作,不要抱怨你在做的事情好像毫无意义,其实它很有意义。你做的那些生意,哪怕是生意场上的尔虞我诈,它仍然富有内在的意义。贸易运动几乎是这个世界上到现在为止,最快速的能量流动的现象,它极大的加快了整个世界的活力,所以它仍然很有意义。一个贸易发达的地方,你自然会发现那个城市拥有很大的活力,你在进入贸易的圈子的时候,实际上也为这个城市增添了一份活力,因为你并不知道你在做什么,你并不知道你做的事情当中其实有很大的意义。

所以你开始学习灵性,如果你开始读懂这本《道德经》,你会发现你的生活变的有色彩了。即使你枯燥的工作,枯燥的生活,甚至枯燥乏味的夫妻关系、儿女关系、家庭关系,突然就变的有意义了。它不是变的有意义,它本来就有意义,而你没有认出那个意义。如果当你认出了那个意义,这将更加推动你的工作和生活,这就是灵性。灵性并不是口头上的一件事,灵性并不是无用的一件事,灵性很有用,灵性几乎是所有有用当中最有用的,它使你认出了生活的颜色,你的整个人生将为之改变。

好的,我们今天《道德经》先讲到这里。

接下来是以太冥想的时间,请大家以一个非常享受的心,来享受这个以太冥想,如果你能够以享受的心,像老子说的这样,以一个非常无为的、自然的、放松的心,来享受这个冥想,也许这个冥想的效果将会好几百倍。真的是这样,你的心态决定了你做事情的品质。就像我们刚才讲的,你对生活、工作的认识的深度,决定了你做这些事情的品质。所以当你在以太冥想的时候,你对它的认知也决定了你做这个冥想会产生的效果。所以我希望你以一个非常享受的心态,而不是练功的心态,以一个极其享受 、放松的心态,来沉浸在以太冥想的音乐里面,来沉浸在以太身的能量运动里面,因为这些运动迟早会带动你意识的上升。你会发现像刚才提到的,你越是享受在一件事情当中,你的创造力就越会迸发出来。一个人只有在房间里静静的听音乐的时候,他的灵感就来了,他的美好就发自内心的展现出来。所以请大家以这样的心,来进入我们接下来的以太冥想,好好的享受一番。好,今天就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