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道(湿婆经)-夕阳讲解13-内在的无限.深入无限的大知和大能.湿婆给予的一瞥

内在的无限

八十三、不思一物,有限的自我便融入无限。

当你不思一物的时侯,就可以使有限的自我融入无限当中,这个几乎是所有灵性和传统宗教的追求,融入内在的永恒当中、内在的浩瀚当中。
禅宗六祖慧能从五祖弘忍那里获得衣钵以后,五祖连夜把他送到山下,并且亲自摇船渡河让他赶快逃走,因为六祖是一个没有什么地位的人,也没有上过学,如果衣钵传给他肯定有人要加害他的。六祖慧能逃到一座山上,还是被一个叫惠明的人追赶上了,惠明在出家以前做过军队里带兵的人,腿力特别好。

《坛经》里记载,惠明追赶上以后,六祖就把衣钵放在一块大石头上,自己躲到草丛后面。惠明一看衣钵在,就用手去拿,竟然拿不动!这个很神奇(可能当时有护法神的关系),他这样一个五大三粗的人竟然拿不动衣和钵,惠明觉得很难思议,就赶快跪下了说:“我为法来,不为衣来,望行者为我说法!”他说我是为求法而来的,想请慧能为他说法,这话讲的显然并不完全由衷,一开始他确实是要抓六祖慧能的,但因为拿不动衣钵的奇迹让他震撼了,他觉得慧能可能是真有点东西的人才讲了这话。

慧能出来以后就对惠明说:“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让他先静下来。双方沉默了一段时间,等惠明完全安静下来了,慧能又讲:“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让他现在不思善,不思恶,两极通通放下,善和恶的思想通通放下。

把你的思想完全放下,没有任何要去的方向。你现在可以尝试着头脑里完全没有冲击性的思想。所谓冲击性的思想是指每一个思想、无论你在想什么都是有方向的,它朝向某一个目标,无论是外在的目标还是内在的目标,它总是朝向一个方向。思想总是聚焦化的,永远是往一个方向去的,顶多是可以把聚焦的焦点扩大一些。你本来看远方的一棵树,现在可以把焦点扩大,变成看远方的地平线,焦点是变的大了,但仍然是个焦点,这是思想的特点。

你的思想总是以聚焦的方式运动,它没有办法以第二种方式运动,这是它唯一的方法。它要么向外往一个方向去,要么向内。你在想念某一个人、思考某一件事某一个问题,它也是往一个方向去的,而且方向性越明确,思想的专注度就越强。思想往某个方向去意味着要积聚能量,否则这把剑没有动能。

你有没有在某些片刻让你的思想完全松下来,你能不能把所有的动能在一个片刻先撤空,让思想没有动能、没有任何要去的方向?此刻,你可以尝试一下,让你的思想完全静下来,不走向任何方向,此时你的感觉是什么?当你是清醒的,同时思想没有任何方向性的时候,一开始的现象是大多数人会感到头脑一片空白,这个空白的现象并不困难,每一个人都可以经验到,你可以经验到思想的空白。

但是你和惠明的区别在哪里,为什么他在这个空白点豁然而悟?你有没有发现六祖讲了一句非常关键的话:“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这句话有种把问题抛回去的感觉,抛回去的动作是向内抛掷的,当惠明屏息诸缘,思想处于空白、头脑处于一个空白点的时候,六祖突然问:“哪个是你的本来面目?”他就开始向内看了。

你尝试过第二个动作吗?尝试过在头脑完全空白的片刻往里走吗?如果你尝试过,或者你现在就尝试它,一个神奇就会产生——也就是突然你经验到内在的无限,你的有限的自我感此时被放空了,突然你发现可以深深的进入这个空无,深深的进入内在的空、进入本质的无限!

如果此时此刻,你经验到了思想的空白,经验到了内在深处的更深的空,有人有可能在这个片刻的确会经验到一个内在的空无,这个并不困难,是非常有可能的,然后也许你会发现第二个疑问,你的第二个问题一定会产生出来——这个空无有什么用呢?它空空如也显得很深邃,仅此而已,你能感觉到某种内在的深邃,你并不能知道它有什么用?

深入无限的大知和大能

八十四、相信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在。

Shiva在第八十四条经文里面告诉你,如果你深深的深入它,渐渐的将知道它是无所不知的、无所不能的、无所不在的,你不仅仅是相信,你开始亲身体会空性的三个特点。这也是印度教一直在强调的,内在的空性实际上是“大知”,“大知”意味着梵天的知识。

印度教里的罗摩克里希那,可以在冥想状态下亲眼看到卡利女神显现。有一次他请求卡利女神让他知道一点梵天的知识,女神同意了。突然在一瞬间,他就获得了来自潜意识的无限的知识宝库,那个宝库令他极为震惊,它完全超出了他的理解,以至于他后来请求卡利女神再次关上那扇门,不要给他梵天的知识,因为那些知识太浩瀚了,几乎是整个宇宙的知识。

如果你深入那个空,未必会彻底的打开那扇门,但是你极有可能会渐渐的渐渐的,从那扇门的光芒里面获得一些知识,不一定是全部的知识。在历史上曾经获得这些知识的人有很多,类似六祖慧能、莲花生都曾获得过一部分的知识。近代获得这些知识的人,在中国就是王先生,他在内无限的明亮里面安住了三个月以后,竟然知道了前后六万年的事,他并没有撒谎,这是确有其事的。在外国就是第四道的葛杰夫,他也是通过内在的深入,突然获得了某些神秘的东西,葛杰夫是一个真正的、少见的获得梵天知识的人。

你要获得梵天的无限知识,意味着你必须要在空无里走的够深。近代还有一个人凯西,他不是主动获得而是被动获得的。他每次进入深度催眠状态以后,就能和知识宝库相连。他描述说,感觉到在黑暗中有一条光的隧道,他的灵魂沿着光的隧道作无限的飞升,在透明的隧道两旁,他看到一些其他的灵魂(有的灵魂有些恐怖),飞升的过程当中似乎始终有一个力量在带领着他,所以他并没有受到旁边其他灵魂的影响,很快来到了一个充满光明的房间,他把它称作阿卡西图书馆。

每次凯西只能翻阅其中的一本书,并不是全部,每次都会有一个智慧的老人告诉他去看哪一本书,而他翻开的那一页正好是他需要了解的问题的答案。这些都是象征性的画面,阿卡西在以这样的方式回答他的疑问,它并没有潜在于天堂,它潜在于宇宙的深处,潜在于你的里面,或者说它潜在于你内在的空无宇宙的深处。

如果你走的够深,没有携带任何暴力,你就可以打开它。一旦你有丝毫的暴力,这些大门就绝不可能向你敞开。所以禅宗讲一个人达到空无、到达内无限以后,他唯一要做的就是保任,而不是向内挖掘,挖掘意味着主动性的暴力,它有一种暴力倾向在里面。王先生在三个月里并没有试图要获得什么,如果你试图要获得什么你将一无所获。

生命的运作方式是非暴力的,你并不想获得什么,你只是静静的、深深的沉浸在里面等待,你甚至连等待的心都没有,只是静静的在那里,而那个会敞开的一定会在特定的时间、适合的时间向你敞开,你也许会获得大知中的一小部分,你也许会获得另一面,也就是无所不能的能量的一面。你不只会获得大知的一面,也会获得能量的一面,你获得能量的强度和获得大知的程度基本上是对等的,这二者中只获得一个而没有获得另一个是不太可能。

王先生在了知前后六万年的事的时候,他一样也获得了能力和能量。他在三年的守孝期间经常给乡民说病。有的村民有老胃病,有的生不出孩子,有的腿断了,有的头疼脑热等等,得了各种各样怪病的人都来问他。他只要说你可以好就真的可以好,并不是他通过一句话就让你真的好了,而是他通过内在的能力让你好的,他的表达就是承诺。

这点和耶稣很像,耶稣说你起来吧,那个死人就起来了;耶稣说让枯萎的双手复生吧,枯萎的手就开始有血液充满。这些是来自于那个源头中的能量,它无所不在。无所不在意味着达到了最源头的实相,它潜在于整个宇宙,潜在于每一个人里面,当你达到它,你就实现了最内在的潜力,因为这一切都潜在于你。

人们为什么要达到某一个空无、某一个内在呢?这最终的革命、最终的目标无非是实现一个灵魂最大的释放和最大的潜力。内在的灵魂渴望这一点,它知道你还有无限的潜力没有被释放,所以它要追求,它远远不满足于此时此刻、现在的状态。如果你外在的显现开始满足于目前的状态,那将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

如果你内在灵魂在渴望成长,而外在的潜意识没有感知到这一点,那可以非常肯定的说,在不久的将来你一定会出事,社会上有很多人这样。内在的灵魂永远是渴望成长,因为它要释放最终的潜力,但是外在由于教育背景、周围环境、最外层思想吸收的那些信息,他们渐渐的忘记了内在的追求,开始满足于现在的生活,开始满足于吃喝玩乐,这种情况如果在某个人身上发生了,在不久的将来他一定会出事。

我曾经听说过有一个老年人,他大概六十几岁,没有任何信仰,也不看书,也没有其他兴趣爱好,他唯一喜欢的就是跳老年舞,几乎一有空就去跳。他在舞场上跟老头老太太一起跳舞的时候觉得生活很美好。他退休工资很高,子女都已长大成人结婚了,自己身体很好,爱人身体也很好,家里几乎没有任何事情要操心,生活四平八稳非常好。他觉得天天能跳跳舞生活就太美好了,已经没有其他任何可追求的方向了。然后,据说有一天他在跳舞的时候突然就倒下了,没有任何前兆,他再也没有起来,就这样去了。

如果你安于此刻,内在的灵魂是不愿意的,它必须寻找新的挑战和新的成长。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讲过,一个人无论他做什么,他处在什么样的环境,唯一不能中断的就是学习,这是每一个人都不能中断的事。如果人为的通过表面意识中断了它,认为现在的生活很好了,也没有什么要学的,天天吃吃睡睡跳跳舞,内在的某个东西就会开始运作——它会让你再一次的进入新的身体,开始新的探索,它并不是要伤害你,它是为了你好。

那位老先生以这样的方式进入新的轮回,应该来说还是比较幸福的,他没有受什么罪,但是很多人就没有那样幸运了。有很多人到了某一个点,当没有任何外在的力量让他进入学习状态的时候,他的灵魂会促使他这样做——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莫名其妙开始得病了,而且是无法医治的病,那个病促使你不得不离开现在的身体,因为你没有很好的善加利用现在的身体、现在的环境,你没有继续向前迈进,以至于那个力量来了,它迫使你不得不再次向前走,这是每一个人内在的宿命,它必须这样。如果一个人的生活失去了学习和挑战的动力,那他的整个生活几乎就没有任何意义,这就是为什么内在的灵魂会促使你离开,换一个身体重新开始。

在这点上可以说,禅宗非常的令人鼓舞,没有任何一个达到开悟的、达到无限的禅师会停止在原地,那些禅师由于有历代禅师的榜样作为激励,他们知道那里面还可以再深、再深、再深的走进去。当你看到王先生、看到纯印老人,当你看到莲花生、看到葛杰夫,你立刻就知道差距在哪里——你还没有达到禅宗所谓的“体相用”的“用”。

什么叫“体相用”?禅宗把内在本体的三个面叫做“体相用”。第一个叫“体”,也就是你达到的那个空无、内在深处的无限和永恒,这个“体”是你的本体。也许你也达到了一定的“相”,但每个人的这个“相”的高低层次不一样,空无表现出来的相,就是明,意识的明亮,就是无限光。但是你的无限光可能远远没有王先生那样强烈,这也是你和他的差距,你内在的无限光和王先生和纯印比起来差距很大。你更没有达到“体相用”的“用”,也就是从无限的本体产生的力量和作用,这个作用必须在许多年的深入以后,才能展现出来。

南怀瑾曾经提到,四川成都的光厚老和尚一直说,我还要闭关许多年。光厚给南怀瑾的一句口诀就是“疑参破定,执著起用”,你要持着于内在的本体,一直到它产生作用。

大家可以去看罗摩克里希那一些短篇的文章。罗摩有个非常令人钦佩的特点,他可以见到卡利女神显现,他在没有见到女神以前相当的执着,他几乎没上过学,没什么文化,是文盲,但是他对卡利的信仰与日俱增。在一开始的时候,他以一个文盲的方式来追求信仰,我们大多数人没法像他那样如此的单纯,因为他是文盲,所以更加的单纯。

他在卡利女神面前许愿,跪倒在卡利女神的像前痛哭流涕,像小孩子一样耍赖说,你一定要在我面前显现证明你的存在,你不显现我就不起来了,他在卡利女神的神像前哭了好几天而不是哭一晚上,结果几天以后,他在朦胧恍惚当中真的看见了女神的显现!这个显现不得不令他惊讶,因为这与他肉眼看到一个真人完全没有差别,所以她绝对不可能是个幻觉,罗摩以一个文盲的、极为单纯的方式凿通了那扇墙。

如果你现在达到了无限,它对你来说仍然是有面纱的。这个在《愣严经》里也提到,初地菩萨见佛性,和佛陀本人见佛性的差别在于,初地菩萨见佛性就好像隔着一层云在看太阳;而随着阶位的升高、禅定力的升高,那层云渐渐的变的越来越薄,最后到等觉位的时候,他几乎是隔着一层最薄的细纱在看太阳,一直到他证入佛果,他才真正的看到了没有任何障碍物的太阳。

一个人即使达到了某种内在的悟、内在的空无,需要前进的道路仍然非常长、非常久,当然这个久是因你而定的,你如果可以像罗摩那样,也许用不了太久,如果你能痛哭三个月,这个膜就会薄很多。

这些曾经在地球上真真实实行走过的、达到的人,他们确实给人类留下了极为珍贵的榜样和瑰宝。如果他能够达到,你也能!因为你和他并不存在本质上的差别,如果存在基因上的、天生的、先天的差别,你也许觉得无法逾越,但是无论是从内在和外在,从基因和先天上,你和他都没有太大的差别。

唯一的差别是他的坚持,是他对方向如此的坚持和明确,他似乎在内在清楚的知道这是不够的。冥冥中你的内在深处也知道可以实现更伟大的地方,你有那个伟大在里面。你所感觉到的那个伟大在你的里面,但是你还没有抓住它,还没有能够展现出它,每一个人都可以展现出内在的伟大、内在的大知、大能和无所不在。

八十五、就像波与水同在,焰与火同在;宇宙的波焰同样与我们同在。

就像波与水同在、焰与火同在,宇宙的波浪光焰同样与我们同在。整个宇宙的本源物质穿透着每一个人的最深处,它一直和你同在,只是你不愿意和它同在,你从来也没有更深的探索过它,也不愿意花更大的力气去接触它,而它是如此的被动,你不主动去接触它的话,它不会主动来找你。

第八十五条Shiva提醒你、告诉你,那个永恒就在你身边、就在你里面,你需要做的就是深深的向内探索,整个宇宙永恒的波浪一直在你的里面,一直在你的身边。

湿婆给予的一瞥

八十六、四处奔跑,直到精疲力尽仆倒在地。随后全身融入此仆倒之中。

当你筋疲力尽,当你像罗摩克里希那那样痛哭到昏倒(他在痛哭了几天以后据说昏倒了),在这个片刻是你能够超越头脑的最佳片刻。昏倒意味着你已完全放下了身体和头脑,你的身体筋疲力尽了,头脑已经无法工作了,头脑的终止,意味着挡住卡利女神显现的那个思想已经瘫痪了,在这个片刻如果你还保持着最内在的信心,保持着想要见到卡利女神的信心,这个时候卡利就真的能够显现在你的面前,这就是为什么罗摩是在昏倒以后见到卡利女神,他的头脑被彻底的丢到旁边了。

如果你能够全身心的深入内在的空,同时对思想、身体、头脑里产生的所有东西都漠不关心的话,你不需要昏倒也可以进入内在最核心的空。一般情况下,思想很容易打扰你,情绪、感觉很容易打扰你,它们轻而易举的就能够拉住你,让你无法向内走。如果你盘腿的话,膝盖的疼痛立刻就会抓住你,身体某处的冷和热立刻就会抓住你,你的注意力一瞬间就会移到那个痛上去,你就从内在的空里面出来了。

真正的觉知是没有任何思想的,你在觉知一个事物的时候,几乎是一个看不见的看,也就是一个没有焦点的看,你没有真的聚焦在抬手的运动上,你只是顺便的看到、整体的看到,你也没有有意去看身体的某一个动作,更加不可能给这些动作以标名的认同。

八十七、想像你放下气力和知识。并在放下时超越之。

这条和第八十六条是一样的,放下你的头脑、放下你的身体、放下你的气力、放下你头脑里所有的概念然后超越它,保持一个最内在的、没有焦点的觉知,然后超越这一切,这个时候达到是什么,达到的就是第一句话讲的内在的空,当你能够超越身体、思想的话,你达到的就是内在的空。

八十八、谛听这无上的密教:两眼不动。当下即得绝对自在。

或者你可以用另一个方式,两眼不动不瞬。眼睛的移动意味着思想的移动,只要停止眼睛的移动,你可以发现一个规律,思想就无法运作,这是一个对应现象,大家可以试一下。让眼珠子看一个方向完全不动,你发现思想也无法动了,这就是为什么人们要眨眼。你一眨眼一个思想就飘过去,不要眨眼也不要移动你的眼球,这个片刻你发现思想不得不停止,而当思想停止的时候,你将获得内在的永恒、内在的无限、绝对的自在。当然,一开始这个内在的自在并不是那样的绝对,一开始有可能没有那么深,你必须达到无限的大知、大能,才会实现灵魂全部潜力的释放,也就是真正绝对的自在。

八十九、塞住耳朵,收紧肛门,即入空无当中。

从《湿婆经》的开始到最后的第一一二条经文的所有内容, Shiva一直在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告诉你:怎样达到内在的空。

把耳朵塞住、收紧肛门,意味着让你的整个能量向上走、向内走、向上升,你立刻来到一个头部的空无当中,这几乎是生理性的,立刻就来到一个内在没有任何思想的空间。如果你具有探索精神的话,你会发现那个空间没有底。假设进入那个空间后尝试找到它的边际,你会失败,它没有任何的边际,它像一个无底的深井。

九十、在深井边注视它并无限深入,直到妙不可言。

你发现你的头脑里也有一个深井吗?在把耳朵塞住、眼睛闭起来、收紧肛门的时候,你会发现头脑完全是空白的,这个空白不仅仅是一张白纸,这个空白是向内无限深入的空白,这是一个深井的无限深入,直到妙不可言。

现在你尝试一下,如果你随着内在的空不断深入,是不是来到了一个妙不可言的、无限的深处,有一种浩瀚和神圣,有一种无与伦比的源头感,这些经验其实可以在一瞬间实现,这就是为什么禅宗把它叫做顿悟。但是有可能你暂时经验到了,可你抓不住它,第二次又滑落了,这就是为什么瑜伽变的很重要,为什么昆达里尼变的很重要。如果你学过具体的昆达里尼上升后变的能够抓住它,它不再会像是个短暂的高峰经验来了又去。如果你深入昆达里尼的冥想,将能够一次次的主动深入进去,你将成为它的主人,而并不是一个路过的客人。

九十一、当你的心四处奔驰时,无论向内向外,就在此处 。

当心又开始向内向外四处奔驰,你不要随着它奔驰,你突然间停下来,任由你的思想奔驰,突然间你来到了一个停顿的地方,这时这个空间又出来了。Shiva在告诉你一个短暂的技巧,让你回到这个内在的空间,如果你是一个真正的内行、有经验的人,会发现这一点都不难,可以在一瞬间就实现,你突然就停止那个空无当中,很简单。

九十二、经由感官得到觉醒时,保持在这觉醒中。

禅宗的圆悟克勤就是这样开悟的。圆悟克勤在他的师傅法演和尚那里参禅了很多年,法演和尚非常疼爱他,把他要做的杂务全部推掉,庙里的和尚生活很清苦,要做扫地烧饭等各种各样的事,但是法演太喜欢他了,不让他做任何事,就让他在自己身边做一个侍者,连端茶送水的工作都让其他侍者做,只要他站在旁边陪着他,他会客和别人讲禅语的时候,圆悟就在旁边听着,法演和尚对他的疼爱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但是即使这样多年以后,圆悟仍然没有真正开悟,异常聪明的一个人就是不开悟,直到法演去世他都没开悟。

有一天,圆悟走出呆了那么多年的寺院,院门口有一棵非常大的榕树,那天他心情也不太好,但抬头一见大榕树,突然豁然开朗,整个人都亮了!就在他变亮的那一瞬间,他突然间悟入了内在的明亮、内在的觉醒,所以他是在看到一棵大树时开悟的。

这个片刻人人都曾经有过,不仅圆悟,你也有过,每一个人都曾经有过。这就是心理学提到的高峰经验。在早晨推开窗,仰起头呼吸着第一口新鲜空气的时候,你突然感觉到世界都变亮了!这是一个短暂的高峰经验,但是你抓不住它。

Shiva告诉你,当你有一个鲜明的感官经验的片刻,你要试着保持在这个当中,试着留在那个里面,你要在这些片刻尝试着认出它。你认得出来吗?如果你认出来了,你就能不只一个瞬间进入它,下次也能进入它,它是一个悟、一个顿悟,但是这个顿悟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没有那样容易。

圆悟花了十几年的时间,终于在看到榕树的那个片刻觉醒了,你难道只是听一听这些技巧就可以实现吗?如果你是上根利器的话真的会实现,但是大多数人不是,那什么办?古人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方式,昆达里尼的方式、奉爱方式,如果你不能一瞬间进入,那么你需要坚持一个强度,无论这个强度是为了昆达里尼能量上升,还是为了奉爱,你都必须坚持到底,即使像罗摩那样奉爱,也必须坚持三昼夜的痛哭流涕,你必须达到穿破云雾、穿透你内在的强度。

昆达里尼也是一样,你必须达到一个上升到头顶、上升到打弯中脉、上升到内在明光的强度,你必须锻炼。有顿悟的方式,也有渐进的方式。让你在一个片刻抓住那个空白对你来说也许太困难了,即使持续那个空白也不一定能够真的向深处深入,这个向深处深入并不仅仅是持续待在那个空白就可以达到的。

Shiva的这些经典却提供了一次次的瞬间,因为Shiva是一个更倾向于先悟后修的人,他希望你先达到这一瞬间,先能够悟入然后再渐渐的深入。如果你第一次悟入了,以后的深入并不难。Shiva在第九十三条又提供了一个再次瞬间融入的窍门。

九十三、在喷嚏之初、吃惊时、焦躁时、断崖边、逃跑时、极度好奇时、饥饿时,保持超然觉知而不为所动。

在打喷嚏的时候、在惊惧的时候、在焦虑达到顶峰的时候、在悬崖边上的片刻、在崩溃的时候、在恐惧逃跑的时候、在极度好奇的时候、在饥饿达到顶峰的时候(如果只是饿肚子没用,要达到顶峰的时候),保持觉晓而不为所动。

最常见的经验是在打喷嚏的时候,密宗的大手印里面提到,觉醒的片刻在几个瞬间会短暂的显现,其中一个是打喷嚏的片刻,第二个是在性高潮的片刻,还有是在极度惊吓的片刻,这个Shiva也提到了。

在这些片刻,你极有可能来到彻底的空白,而那个空白可能比你现在达到的空白要深的多,这是两个空白不一样的地方。你现在让思想放空也有一个空白,但那个空白不深、比较浅。如果是在极度惊惧、打喷嚏等等空白,这些空白要深的多。

在一个极度惊吓的片刻,比如在半夜伸手不见五指时,走在旷野里、走在完全没有人的深山里,突然有一声嚎叫,你立刻就惊呆了、吓坏了,这个时候你达到的空白显然要比此时此刻放空头脑达到的空白要深很多倍。

一个人坐在屋子里,外面突然有人说地震了、着火了,他吓得从凳子上跳起来要往外逃的时候,这个片刻不是空白的,他有一个着火或地震的强烈念头,但是如果他把这个念头去掉,剩下的就是一个非常深的空白。

你会发现一个空白越深,广度就越大;一个空白越深,就变的越无限化、越没有边际。这个没有边际是符合灵魂的原型的,内在的灵魂是永恒的浩瀚。你第一次看到了灵魂的影而不是本身,因为你没有看到明光,实际上真正内在的空是充满明光的,充满无限的明亮,禅宗里提到那个明亮过于日月,比十日并照都要亮。

仅仅达到一个空是不够的,你没有达到明、没有达到无限光,而这就是为什么渐进的方式显得更有优点,通过昆达里尼、像罗摩那样通过奉爱能够达到强烈的空和明、强烈的光。罗摩在看到卡利女神的那一瞬间,突然看到了无限的、难以描述的光芒。

Shiva提供这些技巧是想让你先尝到一点甜头,好让你保持探索的精神、探索的欲望。如果你在喷嚏的时候、惊惧的时候极度好奇。在饥饿达到顶峰的时候,如果你真的保持了觉知,以至于认知到那个深邃的空无的话,也许你突然会被它迷住,你会觉得离它其实不远了,你开始探索内在的空,这一步就展现出来了。这些技巧是先给你一个甜头、给你一块糖让你先尝一口,当你尝到了就会开始真正探索的道路了。当你开始探索的时候,他才会把真正的方法教给你。

五千年前Shiva是第一个传达昆达里尼瑜伽的圣者,他是印度昆达里尼瑜伽的创始人,整个瑜伽都源自于Shiva。这部《湿婆经》实际上是一块诱惑你的糖,让你尝一尝那一瞥,让你被那一瞥先迷住,当你被迷住了,他就可以带领你走上道路了。Shiva教的真正的瑜伽是保密的、秘密的,它不是给大众的,他给大众的是《湿婆经》。而真正的瑜伽他教给了七个圣人,这七个圣人也以秘密的方式把它传遍了全世界,他们是以真正师承的方式、慎重的传递实修的方法,这个实修的方法并没有被公开。Shiva传递的方法的核心就是昆达里尼,而那个昆达里尼和我们现在市面上看到的昆达里尼是完全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