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读书会026-禅定的奥秘.文火打坐和武火打坐.全观的产生.能量的自发上升

进入禅定的两种方式错误的禅定引导

站桩是为了培养你身体的能量,你的身体需要物理性的锻炼,需要一些张力,以使身体产生内在的能量。而当你每天坚持站桩,坚持超过三个月,也就是一百天以上,你的身体将越来越拥有内在的能量,即我们通常所谓的身体的磁场变强了,内在外在的磁场都变强了。这种磁场甚至是你周围的人都能感受到的。一个站桩有成效的人,他身体的磁场,以前我们听说过那些练武的人,你靠近他就会感觉到他身体有一股气场,如果你站桩超过一百天,你的气场也会形成。你也可以把它称作磁场,实际上是你内在身体积累了足够的能量,以至于这个能量都开始扩散出皮肤的范围。那么当你的这股能量累积到足够饱满,足够深厚,它将被用于更深层的事情。如果它没有被用于更深入的事情,它也可以被用于外在。所以那些站桩产生能量的人,他可以内气外发,可以帮助别人,用他的这个磁场这个气,帮助别人驱赶身上的一些寒气、寒湿,但他这样做的时候,对自身的能量是一定的消耗。当然他可以这样做,但如果仅仅这样做,那真是大材小用了,因为你身体累积的这股由站桩产生的能量,它属于物理能量里面比较低层面的,不是高级能量,它完全产生于肌肉和组织的运动。所以这一股能量必须被进一步的提炼,进一步的浓缩。

怎么浓缩呢?有两种方式。如果你在站桩中,进入了能量饱满的状态,那么紧接着,在三个月以后,你就可以具备资格,进入更深层的能量运动。这个和我们每天晚上做的以太身冥想,程序是一样的。你在以太冥想当中,是以静坐的形式,在累积这个能量,当然站桩效果会更快。当能量在三个月后达到饱和,要么你选择进入闭眼的站桩,要么选择进入盘腿的禅定打坐。因为这两种方式都能够暗示你的能量向更内在的深处运动,否则站桩的能量实际上更倾向于向外运动。你站了四十五分钟,整个能量就会超出皮肤并包围整个身体,站桩的能量是有外化倾向的。而静坐的能量,或站桩的时候当你闭起眼睛的时候,你就在暗示你的能量向内走。这两种方式都可以采用。因此道家里面到后来,他们的站桩也是闭眼的,变成了禅定,实际上是站着禅定。无论你站着禅定,坐着禅定,躺着禅定,都可以,它是促使能量向内走的一个暗示。

但这两件事一个是容易的,一个是难的。站桩是容易的,我们通过一节课的讲解,就已经把站桩大致的方式原理讲的很清楚,人人都可以做,站桩更通俗,适合所有类型的人。但是禅定,尤其是闭起眼睛的禅定很难,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跌倒了。当然这种跌倒有很多种原因,有个人的原因,从现在的情况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接受了外在错误的引导或教导。你没有找到真正正确的方式,古人的方式已经太久远了,而现代人对于那些古老经典的解释,里面几乎错的占百分之九十以上,因为注解的人,他们本人并没有亲身经验,只凭着自己的理解在解释他从来也没有经验过的禅定现象,这无一例外的会产生错误。

道家吕洞宾曾经提到有一个禅定的方式:关注你的呼吸,这个佛陀也提到过。呼吸被作为进入禅定的最常用的敲门砖,关注你的出息和入息。之所以用呼吸作为进入禅定的敲门砖是有原因的,因为首先呼吸不需要人为的操作,不需要你去做,你只要活着,你的呼吸会自发运行,它是一个自发运动。第二,随着你宁静的加深,你的呼吸会自动的变的更加微妙,以至于最后会终止,当然不是完全终止,它是一个会渐渐消失的过程。佛陀选择了以呼吸作为禅定的把柄,是经过精心的考虑的。那个考虑就是因为呼吸的过程会渐渐的消失掉,而它比你注意身体其它过程的优点就是它会消失掉,其它身体的过程有些是人为的,有些并不会完全自然的消失掉,有可能会再一次生起。但是呼吸这个运动却非常自然,佛陀提到当你关注呼吸的时候,请你不要对它做任何事,你只是一个旁观者,它是深是浅,是长是短,都随它。

还有另外一个方法,就是念佛。你可以重复念一个名词:佛陀,耶稣,罗摩,克里希那,任何一个你喜欢的神圣的名字都可以念,当你反复念反复念的时候,会发生一个自然的效应,如果念过佛的人会有这样一个体验:到最后你发现不是你在念,而是身体自己在念,你甚至都没有发出声音,是你的心里在重复这个声音:Buddha(哺答),阿弥陀佛。你的心里有一个流动的声音已经形成了惯性,它自己在重复。而当它在重复的时候,你不需要费任何的力,你只要旁观,只要看着。如果你看着它重复,它又会发生一个更深入的现象。

什么现象?那个重复会渐渐的变的缓慢。比如说你念“阿弥陀佛”,念着念着,当这个重复变的自动化,而你变成一个旁观者,就有一个神奇的现象发生了——那个重复的轮子会变的越转越慢,那个声音会变的越拖越长,变成“阿——弥——陀——佛——”,那个声音越来越精细,越来越缓慢,而这种缓慢是令你享受的,如果你有这样的经验,你会发现它变的缓慢而更加有一种享受的成分。它似乎是携带着某种韵律在缓慢的唱诵,无论你念的是什么,只要它自动化,一定会渐渐的变的缓慢。而这个效果,其实和你观察呼吸的效果完全一致。

当你观察呼吸,一开始你会忍不住去协调你的呼气、吸气,你几乎无法控制去协调它这种主动性的行为,你如果现在观察呼吸,就会觉得呼吸很不自然了,因为你的思想会忍不住伸手,插手到里面想要协调它。渐渐的,这种思想插手的行为会淡化,你的呼吸就变的柔顺平缓,而当你更加深入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呼吸变的更细长缓慢了,以至于最后你几乎无法感知到呼气和吸气。它变的如此的微弱如此的慢,慢到几乎无法感知的程度。也就是被你感知的这个客体,自动的消失了。

这个就是他设计巧妙的所在,他用一个专注的方法,让你首先停留在一个点上,而巧妙在于,这个点会渐渐的离你远去,渐渐的消失掉。消失掉以后,你的专注就变的不再聚焦了。原来你聚焦在一个呼吸上,或一个佛号上,但是这一切都会渐渐的越来越远离你,像风里的烟一样,渐渐的就消散在空气里。这个时候你的觉知并没有因此消散,由于你觉知呼吸变的越来越细腻,实际上你的觉知反而变的更敏锐,更清晰,更细腻了。呼吸在慢慢变淡变淡变淡,你的觉知反而在变的更加敏锐敏锐敏锐,当最后呼吸或佛号消失的时候,你的觉知实际上达到了最敏锐而且宁静的高峰。在这一点上,由于专注的焦点没有了,这个时候你的觉知实际上是无焦点的。所以这就是佛陀设计的从呼吸进入的方式之巧妙。它从一个聚焦的焦点,达到一个没有焦点的全知,最终要实现的实际上是一个全知的效果。

全观的产生

我们要理解禅定需要你达到的一个真正的效果是怎么样的。给大家看一篇极其重要的真正实现禅定的克里希那穆提的文章。这段话尤其重要,它几乎就是禅定的一个核心。

冥想之中那没有觉知者的觉知,就是与无限神交。这份觉知和只看到客体而没有观察者是截然不同的,因为在冥想中的全知根本没有客体,因此也没有经验。

在这样的冥想之中,你的眼睛是睁开的,而周围充满着各种客体。然而这些客体没有一点重要性。你照样看到这些客体,但是没有辨识的活动,换言之,根本没有经验的存在。

他说当你在冥想当中,你是一个没有觉知者的纯然的觉知,什么叫“没有觉知者的纯然的觉知”?呆会我用实际例子来告诉大家,现在我们先理解后面一部分。当你是一个没有觉知者的纯然的觉知的时候,就是与无限神交。而在这种觉知当中,你虽然看到客体,却对客体没有任何的经验,也就是你看到,却好像完全没有看到。你的眼睛是睁开的,周围充满了各种客体,而这些客体没有任何重要性。你虽然看到这些客体,但没有任何辨识的活动。

什么叫辨别?就是分别识。你现在看到的状态是全观的无分别的,无分别意味着它不可能有焦点。当你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点上,这就是分别。你现在集中在电脑屏幕上,你把你的注意力、你的能量全部集中、投射在这个屏幕上,这就是你的注意力的焦点。当你注意到电脑屏幕的时候,意味着你对周围——你旁边的桌子,杯子,凳子的注意力是下降的,你百分之九十的注意力在屏幕上。而周围只获得了百分之十的注意力。这种叫专注,而不叫禅定。

直到有一个片刻,如果你对某一个事物,比如说重复呼吸,重复佛陀,你对它一再的重复感觉到习惯,当你变的习惯,你的注意力就会向内抽回,因为不必要过多的注意了,你的神经系统有一个自我防御的机制在里面——当一个事物是新鲜的,你就会全神贯注的注意它。当一个事物一再重复,你对它的注意力就会渐渐抽出来。因为没有必要注意它了,它就是这样。它一直在重复同样的动作,一个老的佛号,一个同样的呼吸运动,这时候你的注意力就会抽回来。而当你抽回的时候,意味着你对旁边的注意——你对电脑屏幕的注意,和旁边桌子椅子,旁边环境的注意就变的平等了,无分别了。你的注意力就不再是聚焦化的。

这个时候,当你不聚焦于周边的任何事物,克里希那穆提讲,当你虽然睁开眼,但你对周边的事物没有任何辨识的活动,没有任何聚焦的活动,换言之,就根本没有经验存在。你对周围的一切事物,虽然看到,但没有任何经验存在。这个时候,意味着你的意识已经与全体、整体合一了。它是一个与无限神交的经验。你的意识现在没有专注于看任何一个具体的事物,却看到了整体,它自然的看到了整体,但它对整体又没有任何的聚焦。

文火打坐能量的自发上升

这话听上去很理论性,你也许感觉仍然摸不着头脑,所以我现在要教你一个非常容易的切入方式,让你知道什么是没有觉知者的觉知,纯然的觉知。

大家现在坐好哦,请你自然放松的坐好,把你左手放在丹田或肚脐的前方,右手放在左手上面,两只手完全放在大腿上面,右手在左手上面重叠,坐正你的后背,双脚自然的垂腿,脚底板轻松的放在地面上,两脚的宽度比你脖子的宽度稍宽一点点。放正你的头部,让你的头部轻松自然;转动一下你的后背,让它轻松自然;不要靠背,坐正你的后背;如果你是打坐也可以。当你整个姿势完全妥当,放松镇定的时候,先安静下来十秒钟。你可以闭起双眼,这个时候,在你闭起双眼的时候,你是否仍然可以意识到你的全身正坐在那儿,就好像看到一样?并不是看到,而是非常轻松的意识到你整个身体正安详的坐在这儿,很放松。你手和脚很放松,而且整个人自然坐正,完全放松,放松肩膀,放松后背,完全放松,闭上双眼。

好,我教给大家一个很小的技巧,大家听仔细啊。现在感觉你两个重叠的双手,是粘住的,它们开始相互融合,变成一个物体,不是分开的双手,而是粘住的、融合的,变成了一个圈。而你的双脚,接触地面的双脚,也好像和地面完全粘住了。而你的臀部,现在和凳子也是粘住的,任何接触到凳子的地方,如大腿的下侧,臀部,都和凳子粘住了。现在你的双手、双脚、臀部,都粘住了,好像冰淇淋融合一样,完全粘住了。当你感受到你的手脚、臀部都粘住的时候,会有一种更加镇定感,稳定感。

这时候会有一个非常奇妙的现象发生。什么现象?你闭着的双眼,开始感觉到坐在凳子里的人,好像不是你。他是粘在凳子上的另一个人。对不对?这个现象很自然吧?你突然觉得他像是粘在凳子上的另一个人,他好像并不是你本人。一旦你的身体是粘在凳子上的,粘在地面上的,你就会自然的感觉到,他好像是别人,他好像更属于这个地球了,而不属于你。他更属于这个房间,他和房间似乎是一体化了,他和房间和周围的环境都一体化了,而不属于你了。你的这个肉身似乎回到了大地,他和大地相连了,和房间相连了,和凳子相连了,唯独分开的,就是你的觉知。你的觉知和身体分开了。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验,是不是很神奇?

这个经验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佛教里的一个词:放下。你放下了什么?此时此刻你完全放下了你的肉身,你把你的肉身还给了这个世界,还给了大地,还给了这个房间。而你本来就该把你的肉身,还给创造出他的这个世界。

这是禅定的一个入口。为什么说这是一个禅定的入口?因为这意味着你将你的身体完全放下,而你的意识却高高的升起来了。

当大家在这样做的时候,请你不要睁开眼睛。对,有一种把身体放在那儿的感觉。当你这样做的时候,我们要进行下一步。

当你完全把身体粘在这个凳子上,脚粘住地面上,你感觉你把你的肉身完全放在了这个房间里,和房间合一了,整体了。我刚才告诉大家你闭着的双眼意识到身体坐在这儿,而当你把双脚粘在地面上,身体粘在这个房间里,那么第二个现象就自发产生了——

什么现象呢?一开始我告诉你,你只要注意你的身体,你情不自禁的不仅意识到你的身体,你也意识到了身体周边的凳子、地面、周边的环境或者空气。你的意识忽然间从一个聚焦在身体上的状态,变成意识到了周围的大概整体的一个环境。是不是这样,你的聚焦突然间丧失了。

因为一旦你把这个肉身还给这个世界,你就不可能再聚焦在肉身上。你注定会自然的实现一个全知,全观。

这就是为什么佛陀在《大念住经》告诉他的弟子:你在觉知的时候,你要觉知你的脚底踩在地面上的感觉。但是从来就没有人注意到佛陀这句话。因为他们没有这种把身体整个放下的经验,没有这种感觉。他们是把身体当作一个身体,腾空在经验里。如果你彻底关注你的身体,它反而会产生一个和周围环境的分离感。而以这种脱离聚焦在身体上的冥想方式,实际上有一定的错误。

但佛陀并没有教你以这种抽离的方式来解脱。佛陀反而在《大念住经》告诉你:你的脚底板踩在地面上的时候,你要觉知到那个皮肤接触地面的感觉。这意味着他不仅仅觉知到肉身,而且觉知到肉身回到这个大地的整体性的感觉。这虽然只差了一点点,但是你现在知道这一点点的差距是多么的大——

一个是聚焦的,一个是不聚焦的。

大家现在有没有经验到你闭着的双眼开始整体性的觉知到周围?它是一个不聚焦的经验,完全没有焦点。而当你产生了不聚焦的经验,那么意味着一件事——意味着你的觉知已经彻底从你的身体以及环境抽离了。它是一个对立面的经验,当你身体融入环境里,你的觉知反而更加与身心分开了,它变成一个超然的觉知。这个超然的觉知没有过分的注意身体,也没有过分的注意环境,它是平等的在觉知这一切,因为它没有焦点。而当你平等的觉知一切的时候,第三个现象就会自发的产生——

什么现象?刚才我们讲过,你如果重复的看一个事物,或重复的念一个佛号,或重复的看呼吸在进出,当你的意识觉知到这个事物一直在走老路,一直在无聊的圆周运动的时候,就会抽回它的注意力。而当你现在是以不聚焦的方式在看着整体的时候,这个整体是不是也一直在重复?也就是你现在是一个当下的状态,没有焦点,而你周围的环境,当你不聚焦的看它,当你的注意力发生第三件事——向内收缩,它开始更倾向于向这个超然的觉知的源头收缩的经验。

好,这点听上去可能有点抽象,请大家保持你的闭眼状态,并且保持你的这种不聚焦的、对于环境和身体平等觉知的状态,让身体更加的粘住、更加的放下。当你整体觉知的时候,你是不是对肉身的感觉更加降低了?当你整体觉知的时候,你甚至对整体的感觉都在降低。因为你的意识在往某一个高处收缩,它在向更高处收缩,以至于你开始产生忘我的经验。这种忘我,是真正打开禅定的大门。身体存在着,周围的环境存在着,但你对它们没有过多的专注。你极大一部分的注意力,现在在上升的过程当中。你的觉知在情不自禁的上升。环境与身体合一了,你不必对它们产生过多的觉知力,所以你的觉知会自动的上升。而你的整个身体,由于觉知的上升,能量会随之上升,你的脊椎开始发热。

当你升起来,你的内在能量也会向上升。你的身体会变的温热,它不是虚弱的禅定,它是充满能量的禅定。

当你内在的能量升起,就意味着你在使用站桩产生的能量。那个能量开始在禅定当中,在打坐当中,沿着脊椎骨升起来了。

当你的能量,当你的意识,往更高的意识升起来,你的觉知将变的更加的细腻,更加的敏锐,而且更加的整体化。你的觉知越上升,它的整体化的程度就越高。那个整体化甚至渐渐的开始包括其它的层面。因为其它的层面,仍然是一种微妙的物质,仍然是低于你觉知的层面。所以随着你觉知的整体化的升高,频率的升高,甚至其它的层面都会变成你觉知的范围。而你对其它层面的觉知,依然会是整体化的、不聚焦的。

所以禅定来自于神醉,像克里希那穆提讲的,你了知一切,但对一切又没有辨识活动,无分别,而你的意识却开始融入了无限的经验,与无限神交了。那种与无限神交的状态是令人神醉的,你开始发现一个内在的浩瀚。如果你上过意识内化课的话,我们第六课上,将会经验到一个内无限,内在的浩瀚。但是这个内在的浩瀚,你经验到的时候,并不会失去对物理世界的觉知。它仍然是一个整体觉知,对物理世界的整体觉知仍然存在。你的觉知变的更加的整体化了,而且开始经验到内在无限的浩瀚。也就是内在的大门向你打开了,你在内无限里开始变的神醉。这个时候,时间将会消失。

爱因斯坦说,你在快乐的状态里,会感觉时间变短;而在一个痛苦的状态里,会感觉时间变长。所以当你在内无限的神醉里,即使很久的时间,也会感觉很短。你也许坐了一个钟头,但是你自我的感觉只过了几分钟。禅定就是这样自然的来到了。你完全没有陷入昏沉,没有陷入无意识,你完全是清醒的,而且变成更加的清晰,更加的整体性的觉知,但却是神醉的。时间感在这种状态下变的消失了,一个钟头显得像五分钟一样。在这个经验里,你自我肉身的感觉,大幅度的降低了,它被彻底的放下,它被还给了这个物理世界。

刚才讲到的这三个步骤:让你的身体放下;回到物理世界;让你的意识从物理世界抽离,变成一个全然的觉知,而且这种抽离会越来越大,以至于你的觉知来到一个它本应有的浩瀚无限。

这仅仅是来到禅定的大门口。这是一个总的大门,你的禅定将从这里开始变的深入。

大家现在可以睁开眼,你会发现,你在刚才的经验里,是那么的陶醉,在刚才的经验里,你也并没有失去对物理世界的感知力。你似乎都感知到了,但却没有任何的焦点。也就是你对所有的客体都是无所谓了,仅仅是觉知到而已。

这个神醉的点,非常的重要,你可以通过两个渠道,来达到这个禅定的大门口。第一个就是佛陀讲的,以专注的方式,并且渐渐脱离这个专注的点,以这样的方式,来到整体的神醉里,这是第一种方式,智慧的方式。第二种方式,就是天主教的方式,奉爱的方式。你可以先向上融入,融入上帝,融入至爱,用你的爱心向上融入,这种向上融入也会使你产生分离的觉知。所以这是手掌的两面。

内无限,内在的浩瀚,内在觉知达到的这个光明的源头,我不知道刚才大家向上融入的时候,有没有变的更加明亮?你如果参加过意识内化课程,你将理解这个明亮,你将真正能够掌握这个明亮。你现在也许还不能那么熟练的掌握这个明亮,但是如果你真的使你的内在能量沿着脊椎上升,并且达到第七个中心,你将有能力主动的融入这个明亮,在这个明亮当中就是彻底的全知,一个没有焦点的觉知状态。

所以要理解所有觉知的方法,无论它是从爱的那个方向进去,还是从专注的方向进去,最后它要达到的都是无焦点的觉知。如果你学习的仅仅是专注、有焦点的觉知,你达到的仅仅是专注的强度,你永远达不到一个觉知的高度。所以这是两回事。

在南传里,佛陀也提到有止和观。止,意味着专注,不停的专注,以达到停止。而观则意味着达到停止以后,你必须达到一个抽离的觉知,再也没有焦点的觉知。所以它用观,来弥补了止的缺陷。或者说,它用观,最后把止踢开了。

当你止观双运的时候,它既非止,也非观,你很难形容这个状态。大家刚才其实就是这个止观双运的状态,它既不是完全的关注,因为它没有焦点;它也并不是有意识的观,因为它的观是完全敞开的,它是一个全观。这个状态是那么的微妙,以至于无法用清晰的语言来描绘它,除非你亲身经验到它。真正的禅定无法传递,那个困难就在于它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而且真正的禅定一定是光明的,一定是神醉的,一定是清晰全观的。

道家用了一个非常勉强的词语,叫:守而非守。他说你要守,但这个守又好像完全没有守。我们现在的很多禅法,它们只达到前面第一个字:守。强力的守了,认真的守了,很用功的守了,但他们却没有达到后面两个字:非守。非守超出了他的经验范围,他不知道什么是守而非守。离开这个守,你才有觉知力,否则你只有专注力。

武火打坐

刚才谈的是从止观的方式走进禅定,我们现在要讲另外一条通道,也能够达到高点——就是从能量上升的方向。

前面讲的那种打坐方式,可以称作是文火打坐。因为它是先实现一个意识的升高,再带动能量的升高,这个是文火。

还有一种方式,对立面的方式,叫武火打坐,就是先能量升高,再产生意识升高。这就是昆达里尼所采用的方式。

因为先让你觉知升高,对于一般人来说,无法掌握那个微妙感。那么先让你掌握能量,因为能量还是粗的,容易掌握住的。那怎么做呢?现在告诉大家一个武火打坐的方式。

这个武火打坐,在密宗大手印里被广泛采用。解放前,西藏有个大活佛叫诺那,他也很主张这个大手印的武火打坐的方式。在大手印打坐里,要求你不许闭眼,必须睁眼,因为闭眼,你采取的方式是觉知力的方向,更倾向于觉知力的通道。而睁眼就是能量上升的方式,完全坐正你的身体,而且这种坐正,在密宗大手印里,甚至要求你把肩膀耸起来,这个大家可能没有听说过,虽然这令人匪夷所思,我们普通的打坐要尽可能的放松,但是大手印的打坐,要求你把肩膀上耸,左右两手放在大腿的根部,掌心向上,而且把你的两个肘关节要挺直,你肘关节挺直,肩膀是不是就抬上去、顶上去了?!这个打坐方式只有密宗里有,是大手印特有的禅定方式,同时要睁眼。这时候意味着它在人为的创造一个动力,你的脊椎骨一定是向上挺立的。如果你有以太冥想的基础,这个动作一做出来,你的脊椎立刻会感知到有能量在自发向上走。因为它是强迫性的,强迫你的能量向上升。你以这样的打坐方式很难会睡着,因为它绝对是一个吊精神的方式。

但随着脊椎能量的上升,你的自我感实际上在增强,而不是减弱。你的自我中心感反而更强了。当脊椎的能量上升到头部,如果你知道头部中脉如何规划,如何运转的话,你的脊椎能量将会上升到头部中脉的顶端,融入光明。在这个光明状态下,你会自发的产生全观,产生一种全意识。所以它是先促发能量上升,再带动意识的超越。大家平时禅定中,不一定要把手做的这么吃力,你仍然可以以刚才的方式,以放松的方式做,但是怎样实现这个武火升起呢?你就必须挺直你的后背,在专注中,先使能量从脊椎升起来。这个时候你的全身都会发热,当你的能量来到脊椎的高点,第七个中心的时候,意识就会进入光明。在这个光明当中安住下来,自然就是全观,以及向内的神醉,都会自发的以平衡的方式产生。

而你的重点,将放在那个意识融入光明的神醉当中,这个是重点。因为物理世界不是重点,物理世界不需要你关心,它也仍然会照常存在,你要关心的是你的意识是否融入了源头。全观是内无限与外无限的平衡,不完全是内无限,它必须实现一个内无限和外无限的自然平衡。

大家在武火打坐当中有没有感受到脊椎后背都发热了?这是一个前提,你的脊椎骨能量发热,是一个真正重要的前提,你如果打坐越坐越冷,就说明这股脊椎的能量没有升上来,所以你要学会升起这股能量。这股能量的升起,会伴随着意识的上升。当你的意识来到内在无限,就是来到你禅定的大门。

我们意识内化的学员对内无限很有经验,但内无限仍然是极其深奥的。我刚才提到,你的内无限不能完全向内,如果你的内无限完全向内,仍然是一种失衡,你的内无限必须携带着全观。也就是说,内无限是世界的一极,而向外的全观是另一极,它必须实现两极的平衡。

所以禅定必须有亲身的经验,否则你很难会找到正确的方向。你非常容易会掉到一极上去,你就失衡了。古人说:禅悦法喜,仍然是一种障碍。你现在知道为什么了吗?你在那个陶醉里,以至于全观就丧失了。你喝醉了酒,醒不过来了,这种全意识状态就没有了,只剩下内无限,而全观没有了,那么你就失衡了。所以一个人不应该太沉醉于内无限,仍然应该取得全观的平衡。这个时候,意味着你在使用你内在的浩瀚,看着这个外在的整体,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循环。这时候你会自然的欣喜,非常的欣喜,莫名的欣喜。所以真正禅定坐的好,一定会有喜悦,坐的越深越喜悦。禅定不应该是枯燥的,像木头人坐在那里的一个状态。

无论你通过文火打坐,还是武火打坐,选择哪种方式都可以,根据你的需要。你先让两手粘住,身体和椅子粘住(这种粘住实际上是你人为想象粘住,但真正的粘住不需要想象,你如果做的放松,会发现这个粘住自发的就来了。你如果盘腿,会觉得两条腿都粘住了,臀部和下面自动的粘住了,这种粘住会自动的来,你如果有真正禅定的经验,这些经验都回来,它是一个生理现象),让身体彻底放下,产生意识的超越,再产生能量的上升,这是第一种。第二种就是先产生大手印的武火瑜伽,用这种方式先让能量升起来,再产生意识的超越。

当你熟练了,你就可以开始以最自然的方式打坐,轻松随意的产生这种脱离,轻松随意的产生能量的升起,全身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