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经禅修要诀》13-内在上升的八个阶段.培养内心强大.性格温和.关于吸引力法则

2.28 通过修行瑜伽,杂染会被本性的光芒消除,超越欲望。

2.27提到智能的七个层面,就是上一次讲到过的,你的内在存在七个层面。在讲到2.28时,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它。如果一件事情,对你来说是没有任何喜悦,没有任何享受的成份在内的,你就很难一直去做它。对于这些灵性的追求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那七个层面的上升,没有给你带来更大的喜悦,没有给你带来更大的精神上的沉醉的话,你也很难继续去追求它。

这个里面实际上意味着一件事,也就是某种对比产生了。大多数人追求所谓身心上的愉悦,这是可以理解的,人们追求感官的快感和刺激,追求某种外在事物的安慰,或其他任何的东西。只要是他想要追求的,当他抓到的那一片刻,他感受到了某种安全,某种喜悦,某种满足。

而当你随着内在的上升,你将感受到更能够让你满意的东西。当你感受到更能让你满意的东西时,前面那些本来吸引你的事物,就自动的脱落了。实际上一个人内在的灵魂从不停止,无论是你内在的欲望,还是内在某种探索的倾向,这两者都不可能停止在原地。所以2.28告诉你,通过瑜伽的锻炼,那些杂染便会被去除,以至于你开始觉得你现在经验到的那些已经无足轻重了。一个人很难通过压制的方式来超越你身心的任何东西,你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压制的形式,各种各样戒律的形式,来除掉你身心内外各种各样的杂染,但是那样的方式恐怕不太长久,那样的方式迟早会让你感到疲惫。

而当你在某一个片刻、某一个瞬间,你下意识的、无意识的,经验到了某种令人满意的东西:你在某一个听音乐的瞬间感受到的音乐高潮;在某一个清晨推开窗的片刻,你突然间感觉到某种无法预料的、突然来到你身边的清晰和明亮——你突然间有了那个本性的光芒,虽然仅仅只是一瞬间,但是这一瞬间,这短暂的一瞥,就能够让你尝到某种更高的喜悦,更高的清澈,更高的明亮。这个时候你回过头来,你突然就发现你原来想抓住的那些身心上的快感,原来想抓住的各种各样其他的东西,在这种对比中,一下子就觉得它们实际上没有那么重要了。

所以要理解一件事:在瑜伽的修行当中,仅仅因为别人跟你说有这么个更好的东西,而你从来就没有尝到过,哪怕只是一瞥都没有;你仅仅只是因为出于信任,出于对古人信任,对身边人的信任,然后你说如果他们做这个东西非常好,那么我也要去做,我也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去实现它,你开始用戒律,各种各样强制的方式,用许多约束自已身心的方法,向前推进,如果你有足够的信心向前推进,那么也是件好事。但是在你真的尝到这一瞥之前,你的信心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太坚定。

只有你真的尝到本性的光芒,哪怕只是一瞬间,突然那个对比就产生了,这个时候你会自动的发现你真正要奔向的那个终点。你突然间发现你用不着太费力,就可以超越原先捆绑住你的那些欲望。

所以这就是瑜伽修行的两个方向:一个是完全出于爱,出于信任;一个是出于智能的方向。而整个瑜伽的修行更倾向智能的方向,你要先尝到那一瞥。在你尝到那一瞥以后,你更容易向前迈进。如果你只是出于纯粹的爱的修行,出于纯粹的信任,出于对前辈对古人的信任也可以,如果你有一颗极其单纯的心,一颗完全信任的心,也可以,你通过那个信任的心也可以打开那个通道,迟早有一天你也可以尝到那一瞥。从这两者走进去都可以。当你走进去了以后,你就会发现除了这一瞥是真正珍贵的,其他的都变得无足轻重了,这个时候你会非常自愿的,非常情愿的开始2.29的生活——

2.29 瑜伽修行的八个阶段是:持戒、精进、调身、调息、摄心、凝神、入定、三摩地。

2.30 持戒有五个方面:非暴力、诚实、不盗取、不淫欲、不贪婪。

瑜伽的八支是瑜伽修行的八个阶段。我们先来看持戒,其余七支在后面会详细讲到。

所谓持戒,2.30提到包括五个方面:非暴力、诚实、不盗取、不淫欲、不贪婪。帕坦伽利的《瑜伽经》在持戒的方面给了大家很好的保护作用。在瑜伽的第一个阶段,持戒方面最大的效应,就是对你自身产生保护,它看上去好像是你避免了向外攻击,向外的暴力——对他人的说谎、偷盗,都是向外的,包括纵欲淫乱,都是向外的,都是某种对于自身以外世界的侵犯,你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以暴力的方式,以说谎的方式,以偷盗的方式,以贪婪的方式,纵欲淫乱实际上就是以暴力或贪婪面对他人身体的方式。

这五个方面,都意味着你在向外伸,你在向外施展你的暴力,无论是语言的暴力,还是行动的暴力,或者仅仅只是思想的暴力。也许你还没有语言和行动,但是你已经产生了贪婪的念头,当你产生向外的暴力,无论是言行方面,还是思想方面,任何方面的暴力,都意味着那个平衡的作用就会再一次回到你身上。

而那个平衡永远是先从你的行为开始的,这就是为什么在持戒里面第一个被列出来的是非暴力,它是一个彻底的行动。最后列出的是你贪婪的思想行为,你思想的行为仅仅只是潜在的回应,它还没那么快,它还没有确定下来,你有可能产生一个反方向的思想。你突然间产生一个想侵犯他人的思想,但第二个念头突然觉得很不应该,你再次把这个思想收回。所以一个思想,一个贪婪的思想仍然不确定,还没有确定到从你的身上发展出来;但是当一个思想成为语言,从你嘴巴说出来以后,能量已经以某种方式冲出来了;当它甚至成为物理身体的行为,那么意味着你已经确确实实的种下了一个种子。一旦一件事以行为的方式、以语言的方式,离开了你的身体,就好像一个弓箭离开了那个弦一样,它就无法收回了。

那就意味着,你在未来必然会收到来自语言和行为的回应,那个回应必然再一次回到你的身上,这就是平衡效应。在持戒的方面一个人最最要谨慎的是那些你付出行动的事,这些事你一旦行动后就后悔莫及了,它们一定会回来。所以佛教里讲种豆就必然得豆,你这个因种下去了,你要未来没有果出来那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可能是这个果是大还是小。

所以2.30提到持戒最最重要的五个方面的时候,它着重讲到的是行动,一个人实际上要很谨慎他的行为,很谨慎他的言语,那些东西一旦离开你的身体就一定有回应。所以你应该谨慎你的思想,因为这些行为、言语背后起的动因都是你的思想,而当你很好的控制了你的思想,你就很好的限制了你蠢蠢欲动的言语和那些暴力的行为,而最后实际上最大的受益者将是你本人,你很好的为你的未来创造了一个受保护的环境。一个人的命运取决于你曾经说过的,和你曾经做过的,那些回过来的力量你很难避免。所以持戒的这五个方面是最好的自我保护的方式,为了你的未来,为了你接下去修行的道路能够更加的顺畅,更加的少一些莫明其妙出现的阻碍,所以这五个方面非常非常重要。

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例子。唐宋以前,有个著名的禅师,他是一个修行非常好的人,已经彻悟了。但他有一天突然跟门徒告别,他说我的生命可能只剩下一个星期了,我必须去完成一些事,他的门徒非常的诧异,因为禅师的身体很好,没有任何的问题,生活一向平静,没有什么冤家、仇人。禅师离开寺庙后,来到了一个非常热闹的集市,正走在一个挑扁担的人后面,那个人挑着很重的货物,突然间扁但就断了,正好打到了禅师的头上,禅师当时就死了。死了以后,当时的县官抓住了挑扁担的人,但发现禅师衣袖里有张纸条,纸条明确的写着:我知道今天将死于此地,我也知道挑扁担的人的叫什么,希望县官不要治他的罪,因为我前世也曾经误伤过他,所以现在来偿还。这个禅师就是因为达到了某种内在的深度,他实际上通过禅定的经验可能感知到那个力量已经在路上,已经必然在一个星期内实现,所以他并没有选择回避而是主动写好条子放在身上,主动与门徒告别。

因此当你曾经的行为里已经做了什么,你就很难避免它。这个我们以前曾经讲过耶稣的事情, 2000年前,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大家可以参考美国的通灵家凯西关于耶稣的一些谈论,凯西在自我催眠以后,突然间有某种宇宙的力量通过他来说话。(为什么耶稣在被钉在十字架的前夜,一个人前往山上祷告时,希望上帝免了他这世上的业,得到的回答是:他必须承受。)有人问被催眠中的凯西,耶稣为什么会被钉上十字架,那个内在的原因是什么?在催眠中,凯西给出了答案。他说耶稣的往世,也有一世是个伟大的悟道者,而且那一世在《圣经》里记载过。那一世他在悟道以后,曾领导当地的人民起义并且抓住了当时的国王,然后耶稣下令将那个国王砍头——就是这个原因耶稣在这一世必须走上十字架。

其实你做的那些特别严重的事,你很难回避它们的回应,除非有恩典法则。就像我们在第二讲里提到的,比平衡法则更高一级的法则是恩典法则,也就是一个更高的源头、一个更高的圣者,他也许能够恩典你、也许能够免除你的债。但那个恩典并不是平白无故的使你的业消失了,它仅仅是转移了你的业,所以那些恩典你的人意味着他为你承担了业。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美赫巴巴和他的五个大师里面的一个——叫乌帕斯尼·马哈拉吉,他们生前都有意的把自己关进笼子。我记得乌帕斯尼把自己关进笼子里大约有6个月——时间应该说很长。那是一个露天的笼子,非常矮小,我看过一张照片,乌帕斯尼在笼子里只能够坐着,没法站起来。6个月,可想而知他受的痛苦。乌帕斯尼的门徒都在笼子外面哭泣,希望他能够从笼子里面出来不要受那个罪,因为他已经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乌帕斯尼说:我并不是为了我自己,我是为了你们,如果我受这个折磨,我主动承担这个业。这个业实际上并不是他个人的,他实际上是为他的门徒、崇拜者承担他们身上的业。美赫巴巴也曾经把自己关在笼子里很长时间,这些行为对普通人来说可能太另类了,匪夷所思。

但是如果你真的在内在层面了知一些事——所以它是有一个前提的,你必须首先在你的内在层面了知一些事,并且你有能力移动那个业的方向你才可以这样做,它并不是随便哪一个人说我要承担我父母的业,我要把自己关在笼子里一个星期不吃饭,你即使这样做也没有办法轻易的移动那个业的方向,因为你没有这个能力。所以只有那些有这个能力的人、有这个权柄的人才可以这样做。我在这里讲这个故事并不是叫大家都去这样做,你完全没有这个必要,你也没有这个能力,即使这样做你也没有办法移动你亲戚朋友身上的业,你仅仅是白受罪而已。

所以在2.30中最最需要当心的就是你的言语和行为,一旦它们离开你的身体你将不得不承受回应,因此为了你自己未来的道路,你应该更谨慎的面对你的行为。阿迦曼尊者生前曾经讲过:实际上佛陀已经给予了人类所有能创造福祉的方法。有人问他那个方法到底是什么?他说:就是五戒,佛教的五个最基本的戒律: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乱,不妄语,不喝酒。虽然跟《瑜伽经》这五个方面并不完全一样,但大概意思是相同的:你一定要谨慎你的言语跟行为。

2.31 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任何阶层,都不能打破。

所以2.31就提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任何阶层,这五大戒律都是不能打破的誓言,都是不能违犯的禁令,否则它将给你自身带来麻烦。我觉得现在的文明实际上有一个很大的漏洞,就是人们不知道这些平衡的法则,不知道也不太相信这些因果的定律。

当然可以理解,人们怀疑这些因果的定律,因为它们跨越的时间是如此的长久,以至于人们已经无法找到那个起因到底是什么,他们也没有足够的内在力量去找到那个起因,所以他们就觉得一个人做了很多坏事好像还是命运很好嘛,还是福气很大嘛。他们也许只能够看到五年、十年的时间跨度,而无法看到更长,以至于对因果的定律产生了怀疑。所以这个里面如果能够了解的更深入一点,你应该知道因果背后的平衡法则——它更本质的东西。因为平衡法则并不需要五年、十年的时间,平衡法则有时候会非常快,一两天就来了。如果你是一个内在能量上升的人,那个深刻的平衡效应将会来得更加快。

所以宗教的这个因果定律也许应该以更深的方式来理解了。

2.32 内外纯净、自足、主动净化身体和感官,探索灵性、臣服于神,都是精进。

2.32提到在持戒以后更进一步的体验,也就是精进。当你已经避免了所有身体上的粗糙行为,语言上的粗糙行为,这个时候你就变的更加的干净、纯净了。那么,自然的你就开始进入了2.32――净化身体、知足、热情、好学、时刻向着觉醒趋近的信念,一旦一个人做好了身体上的准备,做好了行为上的准备,你突然间会发现你的整个人格变的更明亮。

你有没有发现一个愤怒的人,一个语言行为很糟糕的人,他整个人都是浑浊的,甚至他自己都会觉得某种浑浊,某种沉重,某种浑浑噩噩,好像他周围的生命都是灰色的。而当你排除了这些身体粗糙的行为,突然间你会发现整个人都变的干净了,有一种发自内在的清澈,很自然的就显现出来了,你变的更加的轻松了。这个时候你会更加情愿的开始主动净化你的身体,因为你已经尝到了一点点的甜头。

在精进的这一条里,它提到的第一个要素是内外洁净,那么这首先要讲到饮食的净化跟行为的净化。也许你这个时候更倾向于吃干净的食物,因为那些比较粗重的食物会让你感觉到心情的烦躁。你有没有发现你吃了太多的肉以后,突然间觉得会有一种莫名的骚动,有一种莫名的烦躁?如果你足够敏感的话,你也许会感觉得到。所以那些在语言和行为上纯净的人,他的身体也自动的开始纯净,他会更加喜欢吃清净、干净的食物。当身体更加的轻盈,你的思想也会自动的变的轻盈。因为身体和思想实际上是一体的一个现象,肉身是整个身体最粗重的一面,而思想则是整个身体最细腻的一面。

所以当物质身体的那一面变的轻盈了,你的思想也会连带的受到影响,也会开始变的轻了,变的清澈。这一系列的现象实际上都是相关的。你开始喜欢吃干净的食物,喜欢吃更加偏向于素食化的食物。因此瑜伽非常强调一个人要素食。但是强制的素食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目的,而是当一个人变的更加的纯粹了,他的身体自然就会倾向于素食,它是一种自然的发生,并非某种人为的强制。而当你身体越来越素食化,意味着你的能量就越来越向上升。因为,肉类食物的能量频率是比较缓慢的,它更倾向于向下掉,向下沉。而素食的能量频率是比较快的,它更倾向于向上升。所以一个非常素食化、非常好的身体,他反而会觉得整个精神面貌很轻盈、充满能量。

这时候第二个要素就开始出现了——知足。你有没有发现一个特别清澈的人他是很知足的,他的能量自内而外自然就是充满的。这些现象都是一个自然的良性循环。就好像你过多的做错误的事情会产生恶性循环一样,现在你开始走上一个良性循环的道路。一旦身体被净化了,某种内在的满足感就油然而生,你甚至都没想到。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有茶文化的道理——茶道。因为茶是非常能够净化身体的东西,一个经常喝茶的人很自然的就会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净化。你会发现那些经常喝茶的人会神情怡然,喝茶这个行为本身会让你心旷神怡。当你长时间的喝茶,你内在的能量就会变的清澈,自然的就会有某种满足,就会神情怡然。而当你是满足的,你才真的有热情迸发出来。一个人是匮乏的,一个人连自己的身体都没有满足的话,你很难让他再产生其他的热情,他第一个是先保证身体的需要。所以需要是有次第的,你不能够叫一个还在挨饿的人学习灵性,学习神,他首先要的是吃饱肚子。

当你有了热情,你就开始有了好奇心,有了探索世界的愿望,然后好学就产生了。而所有的好学、所有的探索,最后都会指向那个源头——觉醒的源头。因为没有什么能够真正满足你,除了最终的源头。所以《瑜伽经》的这一个系列都是良性循环的递增。

在此基础上我们也要理解另一个倾向,即恶性循环。我记得在群里面看到,有人说自己心情非常不好,非常郁闷,很想哭,似乎没有什么能够把他从那个灾难里拯救出来。他越来越深的陷进了某种向下的循环、某种黑暗的循环。而当你陷入了这个向下的漩涡,你也会越陷越深,很难从里面跳脱出来。那么你应该怎么办?如果你有足够的力量,也许你早就从那个漩涡里跳出来了。而当你没有足够的力量,你应该从哪儿开始呢?

《瑜伽经》在这点上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阶梯、很好的开始。也就是从最初的持戒开始。一个人深陷泥潭的人,对他最好的帮助就是从持戒开始。先谨慎你的言语和行为。当你有一个好的开始以后,渐渐的,那些后面的事情就会自然的、一步步的发生在你身上。所以别担心,如果你正深陷泥潭,那么《瑜伽经》的五条戒律是非常适合你的,你应该从这里开始。你千万不要小看,认为它仅仅是一个行为的规范,仅仅是一些戒律。如果你能够看到足够远,你就发现它们是一个很强大的连锁效应。即使微小的行为,也能够在不久的未来产生很好的回应。这点上要理解《瑜伽经》所提供的线索,从持戒一直到精进,你渐渐的越来越向上升了。

2.33 净化思想,成为外表温和内在强大的人。

这句话实在是讲得太好了。也就是我们在持戒的时候,在持守五戒、在净化身体、在对经典求知好学的时候,我们应该以一个怎样的心态来做这一切呢?它告诉你:要做一个内在强大,但是性格却温和的人。你的内在要凝聚,而你的外在要柔和。这实际上是你整个人生都应该追求的一个东西:使你的内在越来越凝聚。当一个人内在越来越凝聚,他的外在会越来越柔和。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所有的力量都向内走了,以至于向外的抵抗被撤除了。

你有没有发现那些外在强大的人实际上是自我膨胀的人?他的能量在向外抵抗,他在抵抗所有来到他身边的东西。而他越抵抗,越意味着他是空虚的,他的内在是脆弱的。因为他内在的能量都被消耗了,都被用于向外抵抗了。所以你要做一件相反的事,你不要抵抗任何东西,不要浪费你的能量,而要让那些能量向内收缩。

这也是整个意识内化正在做的事,让所有的能量都向内收缩,这就是为什么叫做“意识内化”。使你的意识状态、你的能量状态向内融化。你越向内,会发现你的内心就越强大,而你的外表反而会越温和。怎样看出一个人是否真的强大?只有那些温和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那些温和的人节省了所有的能量,并没有指向别人,而是使用全部的能量来净化、清除自己的私心杂念,他们没有浪费能量。当你没有浪费能量,你将更有能力看到你的思想。你现在没有向外看,如果你开始向内看,你会发现所有外在事物成功或者失败的起因,其实都在你的里面。

我记得美国有一个非常有钱的商人,他曾经对儿子做过一个试验。他在把所有的财产写在儿子的名下之前,给了儿子一个考验:他让儿子先去赌场赌博,并且告诉他,你一定要在输掉一半的时候出来。但是他儿子总是失败,总是输得精光才出来。半年后,他儿子渐渐的可以只输一半就出来。后来他儿子可以只输10%就立刻出来。再到后来,他儿子变的可以赢一些钱了。但是商人发现,当儿子能够赢钱的时候,他出不来了,他想赢更多。经过一年以后,商人发现儿子可以赢10%就出来。到这个时候,这个富翁才说:你可以继承我的财产了。因为其实输赢并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你开始能够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了,即使再大的诱惑都无法动摇你。

所以一个人成功与否,实际上取决于他内心的力量。只有一个达成了彻底自我控制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人。而这样的人,往往外在是温和的。

2.34 负面的思想带来毁灭。不论是自己去做,去引生,或是认同。如果被贪婪、愤怒、迷惑牵引,不论是程度如何,都会带来痛苦和愚痴,所以要发展出相反的。

负面的思想和情绪会带来无穷的苦难和无明,因此你要发展出相反的。这其实就是刚才讲的那个小故事所暗示的东西。你总是被你的思想牵着走,你还未拥有能够控制思想,超越思想的能力。只有当你开始培养内在的强大、培养性格的温和,这时候你才能拥有内心的能量,只有这个能量可以超越你的思想,超越各种强烈的诱惑,即使在你完全赢钱的情况下,你也不会被那个情绪所牵引,一样会在赢了10%的时候就决然的出来。所以整个灵性的训练、整个瑜伽的训练,都是要培养你某种内在的力量,这个决定了一切。

讲到这儿,我想顺便提一下另外一件事。有人问我关于“吸引力法则”的问题。我曾经讲过:吸引力法则只是事情的一半,它并不是全部。其实你应该了解一件事,也就是前面《瑜伽经》提到的:当你曾经往世有既定的、确定的、明确的行为已经产生的时候,你就很难避免那个回应。这是吸引力法则没有提到的一点:有更大的背景在你的身后,即使你再想吸引什么,如果那个更大的背景必须回应的话,你是不能避免的。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吸引力法则没有提到但2.34提到的是:你的成功并不取决于你的欲望、你想要什么,恰恰相反,你的成功取决于能否超越你的欲望。也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很难理解。而吸引力法则实际上是在教你如何强化你的欲望、强化你的信念。它不是完全的错误,但它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如果你能够超越你的欲望,那么意味着你将拥有更强大的力量,比那个信念本身更强大的力量。佛教有一句话讲:人到无求品自高。你可以有一个强烈的信念和追求,这很好,但是它的实现是有背景的,也就是你往世的业力。你仍然不能超越你往世的业力。然后,当你变的无所求了,当你超越了你所有的追求,你将变的更加的强大。当你内心丝毫没有欲望,你突然间就开始认识到你灵魂的倾向了。

你内在的欲望实际上遮挡了你真正的倾向。比如说,现在所有人都希望发财,变的很有钱。整个吸引力法则一个最大的追求就是让你变的富有,而那个欲望本身实际上遮挡了你内在真正的灵魂的渴望。也许你灵魂的渴望实际上并不是这样。你如果追求表面的思想欲望的话,你可能会走错方向。而当你走错方向的时候,你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成功,即使你有再大的欲望。

你内在灵魂深处那个欲望,可能是表达你某种潜力的。如果你有一个歌唱的潜力,如果你有一个彻底的创造美的潜力,如果你有一个非常充满爱的服务他人的潜力,如果你能够发现你内在灵魂深处来自你往世的这些潜力,你才有可能真正的成功。如果你仅仅是追求金钱,而违背了你灵魂深处的潜力,你注定将失败。而这是吸引力法则没有提到的。

有一个很好的现实的例子。凯西曾经在催眠中可以看到石油的矿脉,有富商就给他很多钱,让他在催眠中帮他们发现石油。他在第一、二次催眠中,成功的找到了一些小的石油矿脉。但是再往下,他突然间发现他的这种能力在丧失当中,到最后他甚至无法催眠了。这给了他很大的震撼。他开始反省自己的行为,认识到这并不是他应该做的事。因为他真正要利用催眠去做的并不是发现石油,并不是变成很有钱的人。真正通过这种催眠要表达的是某种内在的知识,某种更深的东西,这才是他灵魂深处想要做的事。

如果你违背了你灵魂深处的渴望,你永远不可能成功。你内在的灵魂才拥有真正的主导权,所以它关闭了那扇可以催眠的大门。在往后的一年当中,凯西每天读圣经,非常虔诚的忏悔他过去的错误行为。一年以后,他发现那个力量又回来了,他又可以进入催眠了。当你悔改,当你再一次回到正确的方向上,那扇大门就又打开了。所以不要财迷心窍,不要用吸引力法则吸引那些不应该的事,你一定会失败。即使你拥有再强大的信念,如果吸引了那些不应该的事,你一样会失败。你即使拼命想吸引那些巨大的财富,如果那不符合你灵魂的成长,你也一定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