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经经验过的“大能”

在佛教的唯识宗里面有这样一个说法,虚云老和尚晚年曾经在禅定当中上升到兜率陀天,见到弥勒。弥勒给了他一首诗,这首诗是对未来的预言,同时也是对修证境界的一些预言。这首诗其中有两句:“分别是识,无分别是智,识智难分”。一个人的意识状态和一个人的智慧状态,这两个状态几乎是手心手背的感觉,你很难区分它。那么弥勒给他的一个指引是:当你产生了分别,这就是识心的作用;当你处于一个无分别的状态,这就是智慧的作用。

为什么要提到这一点?你会发现所谓识心的作用是指它聚焦了,他在分别。他的意识中心在从一个物体移向另一个物体,但是无论他移向哪一个物体,他都是聚焦的面对这个物体在看。这个就是意识的心,也就是大多数人最正常的一种意识经验。你总是要么看着茶杯、要么看着电脑、要么看着书、要么看着某一个人,你的意识心总是片段的,它总是朝向某一个焦点的。而所谓的“智”,它没有焦点,完全是被动的。

那么,刚才我们提到每一个人都曾经经验过这个“大能”背景。你在什么时候经验过这个背景?当你运动了一整天,比如说你在学校里打篮球,或者你在干体力活,或者你从外面走了两个小时的路回来。你在这一瞬间觉得很累,回到家突然间往床上一倒,在你的头部碰到枕头的那个片刻,你忽然觉得全身的肌肉都放松了,或者在你倒在草坪上的那个片刻,你突然发现全身都融化了,一种无法言喻的松弛、享受、舒适。

在那个片刻你不是睡着的,因为你刚刚倒下来,你完全是清醒的。这个片刻你会发现你的意识状态是没有焦点的,它同时是完全敞开的,这就是你经验到那个背景的片刻,一个没有焦点的意识源头的片刻,也就是你内心深处智慧的片刻。

这个片刻你会觉得天地如此美好,在你眼中似乎整个世界在那个片刻如此美好,无法形容,太舒服、太放松了。所以当你融入这个无分别的“智”的状态时,一切都显得如此完美,你在这一瞬间达到的是一个意识高峰的经验。你无法把它形容成是一个低谷,只有睡着了才是低谷。而这个片刻是一个高峰,喜悦的高峰,明晰的高峰,非常清澈的高峰。你几乎可以用完美这个词来形容,这就是你经验到的这么一个玄牝的状态,一个天地根的、无分别意识,绵绵若存的状态,这就是克里希那穆提提到的那个没有背景的浩瀚状态。

虽然你对那个状态、那个片刻,没有像克里希那穆提那样,如此清晰的体认它,但你至少经验过,而在这个状态里你会发现有几个特点:你是彻底有意识的,完全清晰明亮的,这是其一;其二,你是完全敞开的,这也就意味着你处于一个完整敞开的状态。这种敞开是不是意味着你打开了大门,你没有任何拒绝,反而是邀请整个存在?往往在这个片刻你觉得天更加蓝了,草地更加绿了,一切是如此完美,因为你邀请它们,你在从你打开的大门朝它们看,而且是没有焦点地看。

当你没有焦点地看向世界的时候,世界突然变得那么美,这就是古人同样认知到的那个源头。这个源头潜在于你,也潜在于所有的存在。整个存在的每一个地方都是这个大门,当然,它也潜在于你的深处。那么这里面我们要讲一个非常具体的事物,刚才提到,当你处在这个无分别的彻底敞开的状态,世界的美好就进入了你,你甚至不需要邀请,它们就来了,你已经主观地感受到了这个完美、这个喜乐。你在这个高峰经验中,这种喜乐是无法被抑制的。你一定会经验到的,非常的快乐,世界以某种方式在恩典你,在祝福你。

摘自《道德经禅观》夕阳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