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达摩

文章来自网络

菩提达摩(梵语:बोधिधर्म,罗马化:Bodhidharma,,382年-536年),又作菩提达磨,简称达摩,为南天竺人或波斯人,将禅宗带入中国,为禅宗之开创者,被尊称为达摩祖师、“东土初祖”,并与宝志禅师、傅大士合称三大士。

达摩的身世,后世传说甚多。弟子昙琳指出达摩原是南天竺国国王的第三个儿子,后出家为僧。但北魏人杨衒之所作《洛阳伽蓝记》则记载他是西域波斯国人。

达摩是天竺佛教禅宗的第二十八代祖师,同时是中土禅宗的初祖。传说达摩曾问师父得到其真谛之后该去何处传教,师傅吩咐他去中国,但告诉他不要去南方,因为南方君主好大喜功,无法领悟佛教真谛。

达摩在南北朝刘宋(公元470年-478年)年间,乘船来到中国南越地方(今广州)。根据《楞伽师资记》,达摩至中国后成为求那跋陀罗的弟子,属于南天竺一乘宗(又称楞伽师)。求那跋陀罗 (Gunabhadra),意译为功德贤,中天竺人。刘宋元嘉二十年(公元443年)译出《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后菩提达摩以此四卷本《楞伽经》传授徒众。除《楞伽经》之外,达摩也相当重视《般若经》、《维摩诘经》。

一苇渡江

在《历代法宝记》与《碧岩录》皆有记载了:菩提达摩受梁武帝之应请,双方在金陵和武帝的对话:梁武帝虔诚笃信佛教,即位以后从事于建寺、抄写经文、供养僧人无数、造像甚多,因而请示达摩︰“我做了这些事有多少功德?”达摩却说︰“并无功德。”武帝又问︰“何以并无功德?”达摩说︰“此是有为之事,属人天乘果,不是实在的功德。”武帝接着问:“如何是真功德?”达摩回答:“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不过《续高僧传》和《楞伽师资记》等文献中均无菩提达摩会晤梁武帝的记载,达摩来华最迟在刘宋灭亡(479年)以前,此时梁朝还未建立。

之后,达摩毅然决定渡江北上,天色渐晚,浩翰的江面不见来往的舟船,达摩面对西方双手合十,喃喃说道:我之西来,深有密意,法若无生,我愿沉江,法若得兴,天助我也。

接着,菩提达摩摘了一根芦苇抛投于江流之中,自即撩起了僧袍,站立于芦苇之上,直向于江心驶去,一身飘然过江。

达摩于渡江后来至洛阳,入嵩山少林寺,面壁打坐长达九年,期间,教授禅法。他所传授的禅法,在当时受到很大的争议,主要的门徒只有道育、慧可、昙林等人。

达摩在少林寺传法慧可之后,即到熊耳山下的定林寺传法5年。

著作

《少室六门集》常被认为是达摩著作,其中四篇《二种入》(即二入四行论)、《血脉论》、《破相论》、《悟性论》等更被并称为少室四论。不过根据近世考证,四论中仅《二入四行论》为达摩亲传。

涅槃

据清朝和民国的《陕州志》记载,佛教于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传入陕州时,就修建了空相寺,距今已1900多年,是与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同一时期的佛门圣地。空相寺是禅宗初祖菩提达摩的葬地,它以达摩大师开创禅宗而闻名天下。

梁武帝大同二年?(公元536年?)十二月,达摩祖师圆寂,终年一百五十岁。

众僧徒悲痛之极,依佛礼将初祖大师葬于定林寺内,并修建了达摩灵塔和达摩殿。梁武帝萧衍亲自撰写了“南朝菩提达摩大师颂并序”的碑文,以示对达摩大师创立禅宗的纪念。

后来东魏使臣于元象元年自西域取经返回途中,遇见达摩大师杖挑只履西归,立即报于皇帝。

皇帝闻之,命人挖开达摩墓葬,只见只履空棺,方知大师已脱化而去,遂将定林寺更名为“空相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