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騎龍觀音像》的真實來歷:原田直次郎及迷幻的背景故事

图文均来自网络

實際上,《騎龍觀音像(日語:騎龍観音)》的真身是由日本近代畫家「原田直次郎」於1890年(明治23年)所繪製的麻布油畫作品。原田實際上是將西方藝術技法帶入日本的先驅畫家之一,他曾在德國慕尼黑留學以學習油畫,因此在畫中具有著具有強烈敘事性的寫實風格。

當他回國後則密切參與洋畫作品的教程,甚至還培養後輩學生,以湊成明治美術會的創立。《騎龍觀音像》則是他在回國後知名的代表作品。

在作品中,原田採用了「觀世音菩薩」站在一頭三爪龍身上作為畫作主題,觀世音在波濤洶湧、矇矓的黑暗大海上顯得格外醒目,以寧靜的身影面對著前方。其左手拿著淨瓶,右手執著柳枝,絲毫不受周圍事物的影響。

儘管《騎龍觀音像》是原田匯集了借鑒的歐洲現實主義和傳統繪畫研究的成果,然而當展覽後,該作畫在日本引起了巨大的反響,並因其引入「西方題材」和「傳統佛教繪畫」題材運用的理念,令概念具有想像性空間的觀音像騎在龍背上的不協調感,也從而讓該畫陷入了一定的爭議,在當時甚至還曾被批評過:「就像在馬戲團裡走鋼絲」一樣的負面評價。

不過在作品完成後,原田在1891年將《騎龍觀音像》交由位於東京都的真言宗豐山派寺院「護國寺」所收藏。

至於台灣開始流行《騎龍觀音像》這點就很迷惑了,但主要的背景故事還是要牽扯到在1959年8月7日至8月9日期間,臺灣中南部因颱風艾倫的藤原效應影響,造成空前的「八七水災」。

當時該災難嚴重的程度甚至於美國空軍派出直升機前往受災,恰好也與「騎龍觀音」傳說的誕生緣故重疊:

根據畫作旁的附制式說明,《騎龍觀音像》的誕生緣故包括:

「在彰化大肚溪上空,觀世音菩薩在空中顯相,適有人發現雲彩奇異而拍攝下來。」

同時也包括:

「1973年6月19日美國飛行員駕駛戰機(或「U2偵察機」)於臺灣基隆上空看見奇異的黑雲,經相片沖洗後,發現觀音菩薩的蹤影」

或是「1944、1945年臺北大空襲美軍所攝的照片」

無論眾說紛紜的結果如何,至少確定是在1959年後開始,原本以黑白攝影技術拍攝《騎龍觀音像》原畫的照片,就這樣另以「觀世音顯像」的名義,開始在臺灣民間傳統的信仰廣為流傳,時常引用於佛、道、儒、齋等民間信仰膜拜的對象使用。

甚至到後期還被大量製成佛道教書籍及平安符等各種印刷品供人祈福及平安,而且看了一下迴響,似乎是每家家戶戶都差不多有一份的狀態。

1984年,曾有人委託臺灣畫家蔡仲勳臨摹該畫作,因而讓《騎龍觀音像》的彩色版本更加廣為流傳,但也是因為在當時著作權法在尚未推行的因素,因此蔡仲勳版本《騎龍觀音像》也自然被各地區的寺廟和團體翻印,印製成佛書發行。

更因這點導致蔡仲勳對此氣憤進行控告,但也因為最初原創的作品均來自原田,外加該圖像的來源是未署名者,以黑白攝影技術所翻製的素材,因此最後就被最高法院駁回判決了。

至於原件的《騎龍觀音像》到底跑到哪裡去了,實際上在1979年,收藏畫作的寺廟已將該畫作已經轉交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收藏。並在2007年6月8日由日本政府指定為重要文化財產,當前也被視為原田重要作品的一部分,不定時在館內展覽。

護國寺那邊仍保存了這張油畫的原寸照片,並放置在廟宇正殿,只是因為沖洗的時間太長,照片現在已經變紅了。

無論如何,《騎龍觀音像》在日本雖是作為東西方宗教及藝術技法索融合的一大名作。

但卻在臺灣掀起一陣傳奇般的宗教色彩,這對於近代東亞的藝術史而言,某方面也算是一件很獨特且迷幻的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