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问答》夕阳讲解 033 神圣的远古化身·军荼利明王

神圣的远古化身·军荼利明王

315.问:五行和五大是不是一一对应的,金行是不是对应空大?阿弥陀佛、药师佛在其他宗教里有化身,不空成就佛和宝生佛在其他宗教有化身吗?

答:五行跟五大不是一一对应的。金、木、水、火、土跟地、水、火、风、空,是从两个视角在观察我们这个世界的成份,并不能完全对应,最好不要把所有东西都对应起来。比如说,天台宗关于次第的一些说法: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等妙二觉等等,这些说法跟密宗的次第的说法、十地的说法有差别,跟南传四果的说法也有差别。很多东西都是在某一个视角上自成体系的,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系统——地、水、火、风、空,在另一个视角上形成了金、木、水、火、土的系统。所以这两个系统并不能完全对应,也许有些相似的地方,有可能两个圆有一些交错的地方,但它们不是完全相等的,不能完全对应。

净土宗的阿弥陀佛是梵文的译音,在梵文里类似于阿弥达。阿弥达在梵文中有好几个含义,最重要的实际上是无量光,无量光类似于阿弥陀佛的法身现象;第二个是无量寿(无量庄严),无量寿类似于阿弥陀佛报身佛的含义。阿弥陀佛——阿弥达这个词,相当于佛的一个化身的名词。这个词早在古埃及的时候就有被提到过。古埃及那个时代并没有佛教,但这个词也被提到过,所以你可以认为这些神圣源头的名词在世界各地的文明当中都曾经提到过。曾经有人在南美洲的岛屿上,一个土著文明的石雕里,居然发现了六字大明咒的雕刻,而且这个石雕是他们祖先传下来的,而他们也确实会念六字大明咒,发音也差不多。那个时候根本就没有所谓的佛教,因为这个文明的历史比短短的2500年的历史要长很多。这些源头的力量,很显然超越了宗教,它们在更古老的时代、更古老的时期就已经有了。

我讲一些东西,也许你会觉得匪夷所思,你可以把它当成神话来听。大家都知道佛教中的弥勒。弥勒这个词在梵文当中是Maitreya,我们翻译成汉语叫弥勒。在佛教的经典当中,弥勒是佛陀的一个弟子,在佛陀在世的时候,他是不怎么修定、也不着急断除烦恼的一个门徒。他不像佛陀的其他弟子拼命修定,要断贪嗔痴,证到二果、三果、四果,到四果阿罗汉时,所有的烦恼断尽,而唯独弥勒,他既不修禅定,又不断烦恼。

有一天,佛陀当着所有弟子的面向弥勒授记,说他在未来将是接佛位的人,是第二个成佛的人,这些弟子们大为惊讶。因为在其他阿罗汉的眼中,这个人是连禅定都不去认真修的人,更别说断烦恼了,好像这个人没有特别深的境界,怎么在未来会继承佛位,成为释迦牟尼佛之后,接下来降生在这个世界上成为另外一个佛,大家非常惊讶。而佛陀提到,弥勒这一生不是你们看到的样子,他在久远劫以前,早就在这条道路上了。他走的不是小乘的路,走的是大乘的道路——菩萨道。对于小乘罗汉来说,他非常着急在一世、两世乃至七世里面,迅速断除个人的烦恼,想要迅速的融入永恒当中。而对于一个菩萨道的人来说,他不着急断除个人的烦恼。《华严经》里讲,那些菩萨人为的拖延自己断烦恼的时间,非但不着急断,还要人为的拖着不断,他们故意的留有“余惑”,给自己留下一点没有断干净的地方。因为留下一点没有断干净的地方,意味着他们还会回来。如果彻底的像阿罗汉一样断干净了,那就没办法再回来了。这个世界,一旦你没有缺点了,将无法转世,来的人都有缺点,必须有缺点。所以在佛经里提到,菩萨有意的留有余惑,留那么一点点小尾巴,他不着急断,成心留着这个小尾巴,他好一次次的再来。而弥勒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表面上他并不修禅定,也不断烦恼,但旷世以来,也就是很多很多世以来,他行走在这个世界上,已经不知道有多少次了,他接触的人已经不知道有多少了。

据说梁武帝时候的傅大士,就是弥勒的一个化身。大家熟知的布袋和尚,胖胖的,寺院庙门口坐的那个布袋和尚,他也是弥勒亲自的显现。据说,布袋和尚圆寂的时候说:弥勒真弥勒,化身百千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意思是弥勒有化身百千亿,一天到晚来到这个世界上,只是世人认不出他而已。弥勒就是这样一个留惑润生的人,他留有一定的惑,然后反复的回来。因为他必须遵循这个世界的物理法则:一旦你完美了,你就回不来了。所以,他必须保留一定的缺点,保留一定的惑,以使他能够再回来。对于他个人来说,他个人是否实现完美已经不重要了,他更加珍视回来的机会。这与我们常人的态度完全不一样,我们恨不得立刻往生西方净土,永远不要再回来。这个世界这么苦,这个世界充满了烦恼: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工作、奋斗、养活一家人啊等等,都好像那么的辛苦,整个一生充满了数不尽的烦恼,常人恨不得立刻走,别再回来了。而弥勒却不舍得走,他恨不得一次次的回来,化身百千亿,时时示世人。他每一次回来都跟你结下很深的因缘。

美赫巴巴曾经说过,他每过七百年,至少七百年,会回来一次。而他的这一生,办过许多次大型的达善(Darshan)活动(达善就是面见圣人的意思)。他的达善与我们西藏的不同,西藏的达善叫摩顶,就是上师的手放在你的头上,而美赫巴巴似乎觉得手放在你的头上还不够。你如果看过美赫巴巴的传记片,你会发现他在达善活动上要拥抱每一个人,从早上一直持续到晚上九十点钟。他一天时间要连续不停的拥抱上万人,那是个巨大的体力劳动,到后来浑身都湿透了。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的用意其实和弥勒完全一样。他为了以身体接触的方式接触到更多的人,那些跟他拥抱过的人,那一瞬间,注定会种下与他连接的种子——他不舍得你。所以,他必须回来。如果他不回来,你根本没法接触到他、没法看到他、没法听到他、没法碰触到他。即使一个如此微小的因缘,你只是看到了他、听到了他,或者像美赫巴巴那样——你拥抱过他,这么微小的因缘,也会注定在某一天开花、结果、成熟;注定在某一天,你一定会再次回到他那儿,一定会在他的手心里面完全开出花来——最终的彻悟、最终的成道。因为你在久远以前,与他拥抱过,这粒种子会一直在。这些也许会因为转世、各种业力,被你的灵魂遗忘,但这粒种子在美赫巴巴的心里却永远不会遗忘。即使你忘了,他也不会忘记。所以你有没有忘记其实没有太大的关系,而另一端,作为一个成道者、一个大师、一个像弥勒这样的人,他永远不会忘记,他的记忆如此清晰。

一个像弥勒这样的人,他能清晰的回忆起在迦叶佛的时候,曾经和释迦牟尼是师兄弟,当年与释迦牟尼一起在迦叶佛的佛像前顶礼、礼拜。他和释迦牟尼的因缘,是从那一刻种下的,现在他会成为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是从那一刻开始的。他们一起礼拜,一起发愿,从那一刻开始,在迦叶佛面前发愿要一起修行。而据说后来,释迦牟尼每一次转世都选择以苦行的方式来前进,所以佛陀前进的速度比较快,非常快。而弥勒历代以智慧为向导,以后的转世,每一次都是以智能为向导的,他不是以苦行为方向,所以,他并不那么着急修禅定、断烦恼,他与释迦牟尼不一样。释迦牟尼一旦以苦行为前提,意味着他非常愿意在自己身上下刀子、下功夫,他个人的前进速度就显得会比较快,所以,佛陀先于弥勒成佛,尽管他们初发心是同一时间。虽然佛陀先于弥勒成佛,但他成佛的世界却是娑婆世界——我们这个充满局限、充满苦难的世界,佛陀在这个世界成佛,这与他历代以来苦行的形象匹配。当然,这并不是说,苦行会让你未来成佛的净土是一个像娑婆世界这样的环境,并不是。而是他历代以来以戒律为先导,他更多的倾向于苦行的那一面、禅定的那一面,他不是以慧为先导,他以定为先导。所以佛陀定力非常深,在他成佛以前,就证到了非想非非想定,他定力非常的深——来自前世。而弥勒不一样,弥勒多生以来是以智慧为先导,他不那么着急于修禅定、断烦恼。你知道一个人一旦以慧为先导,他的世界就变的丰富了。因为智慧像一个孩子,所以智慧的化身文殊,叫文殊童子,他是一个孩子。一旦以智能为先导,你就会像一个孩子一样天真浪漫,他不太会闭上眼睛坐在那儿打坐禅定,他更倾向于体验万紫千红的世界,他更倾向于体验千千万万种奇妙的东西,这是以智能为先导的人。

印度有一个以智能为先导的人,克里希那(Krishna)。他在了悟以后,很不满足,他觉得难道这就是了悟吗?难道这就是空性吗?如果空性是这样,他觉得还不那么过瘾,很不过瘾。经典里提到,克里希那在了悟以后,重新开始尝试上百种、上千种别的方法:香味的方法、音乐的方法、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方法,他尝遍了所有能够学习的各种各样奇怪的方法,然后他从每一条道路、每一种方法,最后都达到了空性。因为他是一个调皮的孩子,他不甘心,他一定要尝尝别的道路是什么滋味,所以他几乎尝了每一条道路。所以你看,在印度教里面,克里希那是个吹笛子的少年,他从来没有衰老过,从来没有苍老过。当然真实的历史里面他一定会苍老,但在雕塑上面,他永远是一个吹笛子的少年,一辈子都是孩子,吹着笛子。他并不是像释迦牟尼佛那样,闭眼、手结定印,坐在那儿禅定。没有,克里希那是一直吹笛子的。

据说有一次,克里希那觉得做一个男人成道不过瘾,他要做一个女人来成道,然后他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冥想自己是一个女人。三个月以后,他忽然发现他的胸变大了,他的肛门里面开始流出血液,就像女孩子来月经一样,他开始流血了。当然,这个是印度教经典里记载的。如果一个男人真的把自己冥想成为一个女人,也许真的会开始有女性的倾向。现在社会上也有同性恋,如果在内心里面觉得自己是个女人,男人真的会发展出一些女性的特征出来。所以几个月以后,他发现自己的胸部变大了,他开始体尝做一个女人是什么感觉,因为他是一个调皮的孩子,太调皮了。最后他终于成功了,作为一个女人,他最后也证到了空性,然后他说够了。你会发现那些特别聪明的人,他们换方向的速度特别快,一旦某个东西探索清楚,他立刻就换到别的方向上去了,他觉得这件事我已经搞清楚了,没意思了,他又换了。几个月以后,当他彻底的尝够了做女人是什么样以后,再次回到做男人,然后这些女性特征又渐渐的消失了,他再次变成一个男人。这是经典里记载的关于他的一些非常匪夷所思的事情。

克里希那非但体验女人,而且他做男人的时候,也相当的尽情尽志。据说他有像牛群一样多的妻子,他的妻子实在是太多了。他每到一个地方,就会有牧牛女爱上他,他会跟牧牛女一起吹笛子,他会跟她们相爱。也许你无法相信的是,在印度教里面记载,克里希那的妻子至少有一万六千个,当然也许这仅仅只是个神话,有八千个就已经够多了,他的妻子的数量是上万的。所以他充分的经验了一个男人,也充分的经验了一个女人。

他还做过很多各种各样的事情。据说克里希那也是战神,他渴望成为一个像战神一样的灵魂。有一次,而且是在他很小的时候,他以战神的方式战胜了很多别的神灵。但是对于做战神来说,似乎太威风了,然后,他在做战神的间隙期间,他渴望做一个贼。而他是一个特别擅长于偷东西的贼,他几乎把村里面所有妇女家里面做的黄油都偷过来了,成天去偷人家的黄油吃,那些妇女都到他妈妈那里去告状,你儿子又偷了我家的黄油。所以他体验了各种各样的方式。但是在他的传记里唯独看不到的是,克里希那像佛陀那样一本正经的坐在山洞里打坐几个月。据说,佛陀在雪山里一共打坐了六七年的时间,在深山无人的地方,吃一麻一麦,瘦的皮包骨头,入禅定,那是佛陀。克里希那从来不会像佛陀那样,他根本坐不住,他一直在爬树,你在地面上找不到他,但是你会在树梢上找到他;你会在别人家的厨房里找到他,因为他很贪吃;你会在河边找到他,因为他喜欢游泳,因为他喜欢牧牛女,经常跟她们一起在河里嬉戏。

所以如果你认为只有佛陀的这种形象是一个修道人的样子,那也许你真的会上当。你真的会像佛陀的弟子无法理解弥勒那样。据说弥勒非常的闲散,佛陀的门徒每天都很认真的禅定,坐在那儿,一坐几个钟头。唯独弥勒非常的闲散,你很难看到他一本正经在那儿打坐入定,他总是笑嘻嘻的一会儿去到这儿串门,一会儿又进城去托钵,他喜欢到处闲逛,这就是一个智能倾向的人。弥勒,佛经里说他已经在这个世界上行走了那么多次。

弥勒本人最真实的化身,早在亚特兰蒂斯以前,就曾经来到这个世界上了,那个时候根本就没有佛教。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这些圣者已经超越了宗教,在非常非常古老的年代,他们就已经来了。所以你会在其它文明里看到类似“阿弥达”这样的发音,类似于“弥赛亚”这样的发音。弥赛亚在《旧约圣经》里早就预言过,未来的那个主叫弥赛亚,而这就是弥勒。你会在南美洲的土著居民里,找到类似于大明咒的发音。这些古老的神圣,他们几乎在每一种的宗教里。比如药师佛,在萨满的传统里,在古老的印加文明里,都有他的影子。你提到的不空成就佛、宝生佛,都有。只是他的名字不一样,名字非常不一样。在印度教有一个灵伽,据说灵伽的力量象征着宇宙的创造力。你可以认为这个创造力就是不空成就,因为不空成就就是指不停的创造,是创造源头的力量,也是一种宝生的力量——财宝生长的力量。所以这些原始的象征,它们都蕴含着同一个力量,蕴含着相同的力量。

316.老师前不久发了军荼利的修法,感觉是一个为中脉冥想量身定做的本尊,但是网上找到的资料都太少了,能不能细讲一下?

我念大白伞盖佛母心咒的时候,老是会联想起我妈妈,可以把妈妈代替佛母的像吗?

答:军荼利这个本尊,他本人的成就是来自于拙火跟甘露,所以军荼利明王的咒语里,有和昆达里尼完全一样的词,也有和甘露一样的词——阿弥达。刚才讲到的阿弥陀佛,非但是无量光、无量寿,也有一个意思叫“无量甘露”。阿弥达在梵文里面也有甘露的含义。所以,军荼利事业咒里有“阿弥达”这个词。

而甘露意味着什么?在密宗里,甘露意味着无量的生命。所以密教里提到,如果一个人修甘露法修的好,他将永寿,他的肉身将会越来越年轻,寿命越来越长,甘露有这个作用。所以当一个人念“阿密达”的时候,意味着将会长寿,会引发他内心的甘露。

阿弥达这个词实际上有非常丰富、巨大的含义,随着这个含义而来的就是非常巨大的作用。它完全不是你想象的仅仅是净土宗阿弥陀佛,念佛求生净土这么简单,它有非常神奇的力量。如果你了解阿弥陀佛梵文的这些含义,你会发现它有许多的神奇力量——甘露的力量、长寿的力量、无量光的力量。而无量光就意味着意识的源头,无限的力量。而甘露只是一个大的名词,它有很多支分的力量。所有的这些力量,都在军荼利明王身上被很好的展现了。因为军荼利明王就是通过修昆达里尼,并且成功降下甘露的人,他就是修这个法获得圆通的,它意味着绝对的纯净。如果你只是拥有昆达里尼,而没有甘露,那你是不纯净的,你是火焰,你是火爆的,你是战神,你是巨大的摧毁。而军荼利明王不仅拥有昆达里尼,而且拥有巨大的甘露,它意味着一个平衡跟纯净,所以军荼利明王事业咒有很大的净化作用。

在密教里提到,如果你心中默念军荼利明王心咒,看着一碗饭,你甚至不需要去吹气,不用去摸它,这碗饭就会得到彻底的净化,没有任何邪恶的力量能够附着在这个饭上面。所以,军荼利明王心咒有巨大净化力量,它的净化力量无人能及,非常强大的净化力量。

他的事业咒是这样念的:Om vajra amrita kundalihanahana hum phat

嗡 哇之啦 阿米里哒 困打利 哈那哈那 吽 呸

其咒的梵文意思大概是:Vajra=金刚不坏,Amrita=甘露不死,Kundali=漩,Hana=杀。这意味着一个人一旦升起了昆达里尼,并且降下了甘露,他就拥有了一个强大的净化力。所以当你念诵军荼利明王咒的时候,你也在升起你的昆达里尼,你也在降下你的甘露。而在这个咒语里,它把甘露放在昆达里尼的前面,这是有含义的。

因为我们一般人,修习印度的昆达里尼瑜伽的时候,通常先升起昆达里尼,然后才有甘露,这样有一个副作用,也就是你很有可能升起了昆达里尼,却没有成功的实现甘露,那就是一个危险。为什么印度教讲昆达里尼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你升起昆达里尼也许并不困难,但是产生甘露却非常困难,所以你极有可能只成功一半,一旦昆达里尼升起来了,你要让它不升起来就变的非常困难。大家如果有这个经验的话,你会发现,一旦起来了,不让它起来反而很难。但甘露其实更难,你升起昆达里尼很容易,但是你要产生甘露却不那么容易,甘露不是随意可以产生的。所以在军荼利事业咒里面,先是甘露,后是昆达里尼。一旦你先有了甘露,就不用担心有没有昆达里尼了。先有了甘露,昆达里尼注定会有,而这个时候你又不会失衡。你不会因为只有昆达里尼而没有甘露失去平衡,你会是一个两者平衡的现象。

而当你先有甘露,后有昆达里尼,会产生一个效应:如果一个人一直有甘露下降的话,他的梦境将变的清澈,因为甘露关系到你的脑垂体,它是一个脑垂体的现象。大家知道脑垂体跟性中心是非常密切相关的,所以当甘露下降,你不会有性欲,你性欲会降低,性的思想将会纯净。一旦性的思想变的纯净,那么其他的思想将不得不纯净,因为性欲、性的想法是一个人思想当中最深的枷锁。一旦连性的思想都被净化了,你其它的思想就会随之净化,它们显得脆弱无力。当一个人顺利的实现持久的甘露下降,他的梦境将会变的清澈。也就是他在梦中是非常清晰的、纯净的,而不是混杂的。我们很多人的梦都是杂的、混沌的,或者各种各样乱梦,一夜起来很累。而当你念诵军荼利明王心咒入睡以后,你会发现整个晚上的梦境开始变的清晰纯净,有条有理,不那么杂了。大家可以试一下,你如果念诵军荼利明王咒,念几天以后,每天都这样念,渐渐会发现,你的梦境开始清澈纯净、清晰简单,而且梦中不会有太多的令人恐惧的现象,不会有令人难受的梦境。梦会变的干净,业力也可以同样以干净的方式来释放,你的潜意识有办法在干净的情况下依然释放它的业力,头脑有这个能力。

所以一个念诵军荼利明王咒超过三个月的人,会发现他的睡眠开始缩短,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这样。你的睡眠之所以有八个小时,是因为你的睡眠是波段状的,有深睡、有浅睡。在浅睡的时候,你拼命做梦,这些梦在拼命释放,而军荼利有净化作用,所以当你念军荼利明王的时候,那些深层的需要释放的业在这个咒语中就被净化了,以至于不需要通过复杂的梦境来宣泄,所以梦可能会变的少。当你梦变的少,你深睡的时间就加长,以至于总体需要的睡眠量就缩短。你不需要那么长的时间来经历一个浅睡深睡、浅睡深睡的循环了,你深睡时间变长了,无梦的时间段变的多了,你更能够进入高质量的睡眠。一个人进入高质量睡眠以后,睡眠时间自动缩短。所以念军荼利明王几个月以后,你开始睡眠缩短,而且睡眠品质就变的比原来好了。因为它是净化的,它非但净化这个物理世界,它也会净化你的潜意识、你的业力、你的梦境、梦中的世界,它都有净化作用。所以念军荼利明王非但睡眠会缩短,而且你不会有鬼压床,类似这样的现象。它有如此强大的净化力,所以在你睡着以后没有别的负面力量能够靠近你。军荼利明王有巨大的净化力量,它对你会有帮助。

大白伞盖分心咒跟长咒。也许大家知道大白伞盖心咒,叫:吽玛玛吽尼梭哈。

这个咒很短,“吽玛玛吽尼梭哈”,所以你会联想起来念的是你妈妈。是否可以用你的妈妈来代替佛母呢?不行。你必须用佛母来代替妈妈,而不是相反。你用什么象征,就会连接什么人,当你用妈妈来念的话,你有可能连接上的真的是你的妈妈。所以我建议你不要用妈妈来代替大白伞盖佛母,你要把这个咒语里面的妈妈这两个字想象成佛母,而不是你的妈妈。所以当你念“吽玛玛吽尼梭哈”的时候,祂是宇宙的佛母,你要这样想象。你想象祂是宇宙佛母的时候,那么宇宙佛母的力量将会贯穿你。想象本来是对事实的一个模拟而已,所以想象不完全是幻觉,不完全是假的,所以这个咒是有作用的。

大白伞盖除了心咒,还有长咒,长咒分两个,一个是释迦牟尼在人间传的,一个是释迦牟尼在天界传的。人间传的大白伞盖长咒是什么呢?就是《楞严经》的楞严咒,有人已经比较过了。我们汉传的楞严咒就是藏传经典里的大白伞盖长咒,而大白伞盖长咒在藏传经典里,是佛陀在天界传的,它的缘起不一样。而《楞严经》这个咒是佛陀在人间传的。所以大白伞盖长咒实际上就是楞严咒,两个咒比对了以后,发现咒文几乎一模一样。你只要念心咒就可以了,其实念心咒跟念长咒没有任何区别,所以你只要念“吽玛玛吽尼梭哈”,就可以了。这个咒的作用跟楞严咒是完全一样的,也就是保护性的。大白伞盖,祂手里有一把伞,意味着祂有回遮的力量,有外在力量祂可以弹回去,有回遮力量,也是巨大降魔的力量,驱魔的力量。

这两个咒:军荼利明王跟大白伞盖,你都可以念。军荼利偏重于净化,而大白伞盖偏重于回遮,有回遮性,弹回去。如果有人诅咒你,有人指着你鼻子怎么怎么,你心中默念大白伞盖,指着你鼻子的这个力量就会回到他自己身上,一般都是这样的。

最后再念一遍军荼利明王的事业咒:嗡 哇之啦 阿米里哒 困打利 哈那哈那 吽 呸。

大家可以尝试着念念这些咒。其实每一个咒语都有一定的倾向性,比如说这个咒是净化的,那个咒是回遮的,这些倾向性在带动你内在灵魂的没有被发挥的特长,你要这样理解。就好像一个孩子在小学的时候,要学很多很多的科目,地理、数学、语文、英语、绘画、体育,为什么要学那么多呢?有些东西长大以后,甚至毕业以后,就立刻忘了。也许你是大学毕业,但可能初中的数学、物理题你已经不会做了,也许都看不懂了,那些公式以前都背过,现在那些公式代表什么意思你都忘了,那你为什么要学呢?因为在一个人是孩子的时候,你最好通过一些方式来尝试着敲这扇门,然后敲另一扇门,再敲一扇门,你敲的门越多越好。这就是克里希那穆提讲的,上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忆,是为了找到什么是你的最爱。你如果根本就没有尝试过铁匠,没有尝试过缝纫,没有尝试过烹饪,你怎么知道你最喜欢哪个呢?所以在你还没有确定,还没有找到你最喜欢的以前,你最好什么都尝一尝,什么都做一做。

咒语也是一样。面对咒语,不要太严肃。也许我的说法跟你以前听到的很不一样,也许宗教里告诉你念咒语要很严肃,但是我不认为这样。面对所有这些东西,尤其对一个初学者来说,你应该尽可能多的尝试,也许这个咒语或者这个方法正好跟你匹配。或许别人念这个咒语没什么感觉,他在智能的这一方面不突出,所以他念文殊咒觉得没意思,没任何感应。而你在智能方面很突出,你一念文殊咒就感应了,所以你实际上是在找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测量你自己的心,你看看哪扇门是最容易打开的。一旦知道你心里哪扇门是最容易打开的,就不要再到处换门了,就不要再到处换咒了,就抓住一个最容易感应的咒语,走进去。因为一通百通,一扇门一旦彻底的走到底,所有的大门都会打开。所以并不存在哪一个咒最灵验,或者哪一个佛号最灵验,哪个菩萨最灵验,不存在这样。这就是为什么印度有几千个神,有牛神、猴神、象鼻子神,各种各样的神。因为有几千种人,每一个人其实都需要一个跟他特别对应的一个神、一个咒语或者一种方法。但一开始没人知道你对应谁,你必须自己寻找。当你找到了,就不要经常换,找到了你就从一个咒语深下去,或者两个咒语深下去。也许你的大门不是一扇,正好是两扇或者三扇也可以,并不是说一个人最后只能够忠于一个,有的情况是一个人可能有两到三扇门,这是有可能的。所以你要找到属于你的特别钟爱的那两扇门。我的经验是,一般来说,任何一个人都会至少有两种倾向。所以你的本尊不会只有一个,一般来说至少有两个。如果一个人只有一个本尊的话,这个人是超级偏科的,他的性格很不平衡,这样一个人他的人格实际上不太健康,所以大多数人都至少有两个本尊,你有两扇门,所以你至少要找到你的两扇门,也许一个是文殊,另外一个是吗哈嘎啦或者其他。所以你要多尝试,至少找到属于你的两个本尊,那是你的方向,那是你需要学习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