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弦的震动
323.问:请老师详细解答一下《心经》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话的详细含义。我们无限中的空性与之如何对应起来?
答:《心经》是非常有名的,这句话在《心经》里是更加出名,“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据说《心经》有强大的回遮的能力。什么叫回遮的能力?比如说有人诅咒你,有人在心里骂你,有人念咒语或者用一些其他的方式要害你,你什么都不用做,只要念《心经》,一切阻挡你的力量,试图影响你的这些负面力量,都会被挡回去,或者会消散于无形当中,这叫回遮的力量。而之所以《心经》会有回遮的力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里面的这句话: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这句话对于两千五百年以前的人来说,理解起来还是有非常大的困难的,除非你是一个了悟的人,除非你达到了本源,也就是你亲身经验到了那个最初的振动,否则你很难理解为什么色是空的,为什么空又是色的。
“色”的意思是指所有有形的物质,所有外在的事物都可以用色来形容。你现在周围的笔记本、手机、墙壁、桌子、椅子、凳子这些都属于色法的内容。紧接着后面的“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受”就是感受,感觉到。你摸到一杯热水的时候有热的感觉,这就是受;你吃到杨梅的时候感觉到酸,这也是受。感受到,五官对于外界的所有这些感知能力都叫受。“想”,思想,脑海里的念头都属于想。而这些念头在最初运行的时候,你还无法感知到它的运行情况。比如说,你无法感知到神经系统对于血液的一些指令,对于心跳的指令。你神经系统每天都在发出无数的信号,控制全身的运动,这些微妙的信号你无法感觉到,但它存在,它是比想更加精微的,更底层的、更加潜意识的一些运动,你可以把它称作为“行”。而“识”,是那个运动的背景。所有思想,包括表层的,包括深层的潜意识的,所有这一切的背景是有意识状态的,作为最根本的主人的,这个主人你可以把它称作为“识”。这一切的来源,这一切思想、这一切受想行识的来源,你可以把它称作为识,它们是最背后的那个。而《心经》的这句话提到,无论外在的色,还是内在的受想行识,它们都是空的。而这一切的空,又似乎充满了色,你眼前充满了物质世界,充满了感觉,充满了思想,充满了形形色色的东西,简直像万花筒一样丰富多彩的东西,所以空亦是色。对于古人来说,要理解这样的话实在是太深奥了,几乎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但对于现代人来说理解它已经不那么困难了。
尤其近代物理学、量子力学等等,甚至在量子力学出现以前,爱因斯坦也讲过这样的话,他说所有的物质都是能量的组合。当然你可以相信这句话是对的,你也可以怀疑它。而当你怀疑它的时候,量子力学就来了。因为量子力学怀疑这句话是否百分之百正确,所以它开始解剖所有的物质,而当它解剖到最深层的时候,它发现所有物质的基本粒子——最深的最基本的粒子,它没有质量,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惊奇的事实。如果你眼前的这块石头,它是由分子、原子等等一切汇合起来的,那当量子力学把它们开始解剖开,解剖到最深处,发现最小的那个粒子——原子、分子、夸克甚至更小的粒子,没有质量。不是它无法称量那个质量,而是它根本没有质量。为什么没有质量呢?这是一件令人奇怪的事。而对于量子力学来说,这并不奇怪,因为它根本就不是粒子,它只是振动而已。它不是一个一个颗粒,不是一个有形的颗粒,它只是一种振动。也就是当一个事物分析到最微细的环节,你会发现它根本就不是一个物质,它只是一个弦,在物理学里面把它称作一个弦,就像一个震动的弦,它只是能量的来回震动,里面没有什么,那也意味着你眼前看到的这块石头其实是所有的弦的震动组合起来的,根本就没有实体,没有物体,它只是能量震动浓缩的一个现象。
这意味着你眼前的这个世界,你现在睁着眼睛看到的电脑、看到的桌面、看到的茶杯、看到所有的这一切,所有的这一切其实本质上不存在实体,这个在近代物理学已经是一个事实了,已经是一个可以理解的物理学上的事实了。也就是《心经》的那句话,所有的色根本就是空的。只是你看上去、摸上去感觉上它们好像是实体,其实不是实体,它们只是震动——震动的高度浓缩。
但这里面有一个问题,你如果觉得这一切都是震动的高度浓缩,你会觉得失望,你会觉得有点沮丧,你似乎会觉得生命没有意义,这一切难道都是一个梦吗?它的品质和你的梦的品质几乎只是量级上的差别。难道真如佛陀所讲的:这一切都是火焰的熄灭吗?当你看到整个世界都是一个梦,如梦般的存在,那么真的要变成火焰熄灭吗?真的要什么都不存在吗?
如果什么都不存在,那还有什么意义呢?那还有什么喜悦呢?那还有什么味道呢?似乎少了一点什么东西。忽然《心经》告诉你第二句话: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只是事情的一半,这一半是对本质的一个表达,是对宇宙本质的表达,它相当于禅宗里的体,本体是这样的,你的本体是弦的震动,这个世界所有的物理现象、所有的物质现象、可见的现象本质上它们都是震动而已,它们都是能量的震动,它们根本不存在,从本体上讲是这样的。但如果你只是觉得了解了本体就足够了,那你就错了。本体不需要你理解,它也存在,即使你完全无法理解,你像2500年前的人一样完全无法理解“色即是空”这句话,也没有关系,一点关系都没有,它依然存在。
只理解那个本体是不够的,永远不够的。甚至比本体更加活跃的那个现象是“空即是色”。本体实际上不够活跃,它不够活跃,它倾向于涅槃,它倾向于空,它倾向于什么也没有,它倾向于火焰的熄灭,不够活跃,它是一个退回到寂静当中的一个现象。而空即是色,它从那个寂静当中,从那个涅槃当中、那个空无当中又回来了,那个现象更活跃,那个现象表达为喜悦,那个现象表达为狂喜的爆炸。
那个“空”开始震动,空是所有能量的本质。空并不是什么都没有,空是充满了能量,而这个能量开始震动,开始以弦的方式震动。当它充满震动的时候,宇宙当中就充满了万物。而它的震动从未曾停止过,虽然它的震动有周期,有生发的周期,有回潮的周期,但它从未曾停止过。而总是这样的,在一个宇宙生发的时候,另一个宇宙在回潮;当一个宇宙正在膨胀的时候,另一个宇宙正在收缩。你无法看到所有的宇宙都在膨胀或者所有的宇宙都在收缩,不会这样。它总是让一部分在膨胀,一部分在收缩,因为它不甘寂寞,它不希望所有的一切都是收缩状态。甚至两个同等级的宇宙之间都存在着某种微妙的平衡,一边是膨胀,一边就一定是收缩,此消彼长。这是上帝的舞蹈,这是上帝的狂舞。当它倒向这一边的时候,那一边就会起来;当它倒向那一边的时候,这一边就会起来。而你现在看到眼前的这个物理世界,正是空即是色的表现,这种表达在本质上携带着巨大的喜悦,一切都在组合,你会发现一切都在组合,每一样东西都在创造,再组合。所以除非你理解空即是色,否则你的宇宙会非常的无聊,否则你只理解真理的一半都不到,因为创造似乎占了很大的一半,而寂静只占了很小的部分。而且当你理解这件事,当你完整的理解“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也就是色和空这两者一定是同时进行的,它不会完全是空,它也不会完全是色,它们同时存在,在每一个有形的色里都存在着本质的空的震动。
如果你能感知到,你手里捏着一块石头或者一块玉,你会发现这块石头是有心跳的,是有震动的,那块玉有微妙的震动在里面。这个震动实际上是它最本质内在那个空在表达,它在向你表达我是一个生命,即使我是一块石头,我也是一个生命。你可以尝试一下,当你捏着一块石头,你会发现它震动的时候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它能向你传达很多的东西,甚至能向你传达百年千年的记忆。因为石头的寿命很长,它存在了一百年、两百年、三百年,所有这几百年的记忆都在它的震动里面被记录下来。这就是为什么古人会跟你讲,如果你带玉的话,你最好戴的是一块新玉,不要戴古玉,你千万不要戴血玉。因为这个玉记载了古老的记忆,记载了那个家族的衰落,记载了血光的刀光剑影,它记载了那些残忍,也许它也记载了那些阳光的事、正面的事。但如果这块玉是一块非常老的玉,而且辗转了很多人的手,它有极大的可能携带了很多这些家族曾经拥有它的这些主人的沧桑——沧桑的记忆。所以古人讲,如果你戴玉,不要戴老玉,戴老玉你会受到它的影响,它的那些记忆会透过这块玉和你的皮肤接触影响到你,你会吸收那些画面,你会吸收那些残忍的回忆,这是非常有可能的。你在梦中甚至能够梦见那个家族的一些过往曾经发生的重大事件,这非常有可能。当然也有可能正面大于负面,但是谁知道呢?为了防止负面大于正面,你最好不要戴老玉,太老的玉不要戴。
但如果你像庄子,藏天下于天下。你并不是手握着一块玉,而是手握着天下,手握着苍天,手握着大地。当你的手变得宽广,当你的视角变得宽广,当你没有只聚焦于一个像玉这样狭隘的事物的时候,当你变得广大,你忽然发现整体的基调永远是欢心的,那个山脉在歌唱,天地在欢腾。因为整个宇宙本质的震动都是喜悦,没有别的方式,没有别的可能。整个本质的震动都是创造,而创造的根本就是喜悦。所以当你感知整个存在,那个基调是一样的。即使存在的某一个区域有杀戮,即使存在的某个区域有负面,没有关系。整体上那个存在依然是巨大的创造力,携带着喜悦的巨大的创造力,这就是“空不异色,色不异空”, 它们相辅相成的存在,而且永恒的震动着。
而这是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为什么它是非常重要的事?如果它仅仅是对这个宇宙的一个深挚的理解,如果它仅仅是对一个物理现象的深挚的理解,那也许还比较表面,太表面了,但它不是这样的。实际上“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句话,它潜在的在引导你人生的方向。如果你的人生或者如果你的修行是指向那个涅槃的,如果它仅仅是指向涅槃的,指向火焰的熄灭的,你迟早会感觉到没有太大的意思。如果一切都熄灭了,那会有什么意思?你难道追求的就是回到那个寂静的空无当中吗?什么都没有的空无当中吗?那有什么意思?但事实不是这样的。事实是紧接着“空即是色”,甚至连紧接着都没有,它补充了一句“空不异色”,也就是连前后脚这样的差别都没有,连一秒钟的差别都没有,它根本不存在你先进入空——完全的空,然后再创造一个色,这种差别都没有。空本身就是无限的震动跟色,而色本身就是无限的空,这两者之间没有时间上的先后,也就是那个涅槃本身从未停止过创造。
那么涅槃本身从未曾有一秒钟,那怕是零点一秒钟的只是一个空,从没有这样。因为涅槃本身连一秒钟都没有停歇过,它每一秒钟都有无限的创造。从开始,从无限的开始到无限的将来都是这样,从α到ω都是这样。所以没有人能够回到一个彻底的空里面去,因为那个彻底的空就是彻底的色,它回到的不是寂静,不是一个空空如也,它回到的是一个无限喜悦。
其实每一个人内在的追求都是喜悦。如果你扪心自问的话,没有人实际上对涅槃有太大的兴趣,对一个空空寂静的、空空的什么也没有的涅槃你会有太大兴趣吗,不会的。但如果这个涅槃是无限的创造和喜悦,你一定会非常有兴趣。而这个创造和喜悦,它会如何创造、如何喜悦,连它本人都不知道,因为这个创造从不停止,它会一再一再的再创造,所以再创造这本身都是一个未知数。对上帝来说,它会再创造出什么连它都不知道。所以上帝本身是巨大的已知和巨大的未知的结合,所有的已知都在它里边,曾经的过去和曾经的现在都在它里边,没有一秒钟的遗漏;而所有的未来,无限的未知也在它里边,连它都不知道未知是什么。只有未知存在,才会有无限的兴趣,才会有巨大的可能性,才会有无穷的探索的冲动。如果你只是回到一个像死水一样的涅槃里,这有什么意思。但不是这样的,涅槃绝对和死水没有任何的关系,涅槃是巨大的活力和未知的领域,它充满了活力——难以想象的活力。
所以他说如果你经验到无限当中的空性,你会如何与之对应起来。当你第一次经验到这个无限的时候,你会倾向于一个空的状态,你会倾向于体验它空的状态。并不是说它一开始就是空的状态,不是的,一开始它就是空和有两者的合一。有和无两者从来都没有分开过,并非无先存在,有是后来的,并不是这样的,而是有和无从未曾分开过。但是对于一个第一次经验到无限的人,他倾向于体验无的那一面。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佛陀也提到涅槃,火焰的熄灭,并不是一开始只有火焰的熄灭,一开始也有万物的创造,但他在体验上倾向于体验那个空的那一面。但随着你的深入,随着你的敏锐,你立刻会发现,除了“空”的一面,它还有“有”的那一面,它还有巨大创造的那一面存在,那一面并不是后来的,那一面一直在,只是你晚了一步发现它而已。
所以当一个人经验到无限的时候,紧接着他就会经验到光明。而这个光明是什么?这个用词非常宗教化,非常哲学化。这个光明不是别的,这个光明就是量子力学里边提到的那个弦的震动。一旦震动出现,就有光芒,就有光华,那个震动本身就是光华。你忽然发现,这个“空”、这个“无”在自发的震动,而这个震动散发着光芒,整个空都在散发着光芒。忽然你发现,这个光芒不是冷冰冰的,不是机械的,不是灯泡的光芒,这个光芒有一种人格,充满了喜悦的光辉,它有人格在里边,它是携带着风格的,它携带着某种喜悦的味道,喜悦的风格在里边,忽然你的整个世界都亮了。当你第一次融入空无当中,这个空无变得有光,所以《圣经》里说要有光,忽然这个空无变得有光,忽然这个光芒当中携带着喜悦,携带着某种态度,也就是喜悦的态度,这个喜悦的态度就是创造的本质。
所以密宗形容这个境界叫空明乐三要素,它是无限的空,它是光明,它是喜乐。这三者一定是同时存在的,并没有说它们有先后,先有空,再有明,再有乐。语言上我们只能这样依次表达它,但本质上它们三者是一个东西,它是同一个东西的三个面—空明乐。禅宗把它形容为体相用,本体是空,它的外相是光明,它的用就是狂喜、快乐。所以除非你理解本质的三个面,否则你的修行或者你的冥想一定会走错路,一定会走上一个偏空的道路,你一定会变得厌世,然后有一天非但厌世,你还会变得厌烦真理,因为你觉得真理有什么意思,它就是完全的空,你忽然发现你对真理都没有兴趣了。并不是真理是错的,而是你是错的,你误会了真理,你误会了上帝的创造,你误会了那个空性。最终的本质永远是充满快乐的,那个空片刻都不能够离开那个色,否则那个空根本就无法尊称它为空,你只能说它是偏空,它不是真的空,它是假的空。真的空里面一定充满了色,一定充满了震动,充满了光明,充满了狂喜,充满了创造,这才是真的空。
只有一个假的空才像死水一样,连鱼都没有办法在里面活,没有人愿意跳到那个死水塘里去,因为跳进去意味着真正的死亡,你除了变成一具僵尸以外没有别的可能。所以这就是 《心经》的这句话“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讲到这儿,我突然想起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如果你真的完整的理解色空不二这个现象,或者明空不二,或者空明乐三者不二,如果你真的理解这一点,你就忽然理解什么叫上师了。为什么这么说,这意味着你忽然有一个向往的方向,你忽然有一个追寻的方向,而且你对这个方向是明确的,你几乎用你的双眼看到了路的尽头,你在那儿看到了光芒,而你看到的光芒不仅是空,而且是色,而且是充满光明、充满喜悦和创造,你用你的双眼看到了它,你亲身看到了它,你忽然对它有一种向往。除非一个东西是完美的,否则你不可能对它充满百分之百的向往。
而除非一个东西是不具有有形的形象的,否则它不可能完美。所有有形的物质,在这个物理世界上有形的物质都不可能完美,包括一个人。色不可能完美,你理解吗?你见到的所有的色、所有的形象,虽然它们来自创造的源头,来自于狂喜的创造,但它们不可能完美。一个茶杯不可能是百分之一百完美,它总是有点缺陷;天上一个云朵也不可能完美;你看到的一个人他也不可能完美,即使他是一个圣人,我的重点来了,即使他是一个圣人,他也不可能完美。你明白吗?即使他是佛陀,即使佛陀复活了又来了,即使他是耶稣,他复活了又来了,他来到你面前,也不可能完美。他如果来的方式是一个肉体的方式,一个有形的方式,他来了,他就不可能完美,除非他是以非肉体的方式,那么他的完美度也许会增高,但也不可能百分之一百完美。如果耶稣以奇迹的方式出现了,以非肉体的,以奇迹的方式出现了,他的完美度可能比较高,但也不是百分之百。如果耶稣是以肉体的方式出现了,那他的完美度比以奇迹的方式要降低很多,也许只有百分之七十,他总是有缺点的。
即使佛陀也有缺点。佛陀三十年背痛,在你的印象里,佛陀是伟大的、万能的,但他本人三十年背痛,而且是非常严重的背痛,有一次严重到不能够打坐,必须躺着,他的门徒去给他化缘,要了一些黑蜂蜜,用黑蜂蜜搓背,搓了很长时间,还放了一些草药,佛陀的背痛才缓解。而他去世的时候是吃了一个毒蘑菇,严重的痢疾,非常严重。所以作为一个有肉身的人来说,他不可能完美。佛陀早年的弟子当中,他的亲生儿子服侍了他十年,结果后来反对他,认为佛陀根本没什么。他的亲生儿子善星比丘说的,“我十年服侍他,我觉得他就是一个普通人。如果他说他是阿罗汉,那么我也是,我和他没有区别,我觉得我和他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后来经典里说,地面裂开,善星比丘直接堕入地狱。地面裂开的可能性是有的,你看到现在很多地面突然间出现一个圆形的洞,很深很深。罗喉罗是他的另一个儿子,善星比丘是佛陀的大儿子,他根本不相信自己这个亲爹,他们太熟了。你知道吗,所以马祖说“悟道不还乡,还乡道不香”。你身边的人和你靠的太近,他就觉得你没什么。他看到你也要吃饭,也要上厕所,也要大小便,也要背痛,他觉得你就是一个普通人,你没什么,所以佛陀的这个大儿子善星比丘,后来完全反对佛陀,他觉得佛陀根本就是一个普通人,没有任何超越常人的地方。提婆达多,佛陀的一个堂兄,一辈子都在辱骂佛陀,而且一辈子都用各种各样的奸计要害死他,从山上推一块大石头下来准备砸死他啊,到国王那儿去说一些佛陀的坏话啊等等。所以,如果佛陀真的再来——以肉身的方式再来,坐在你旁边,你忽然对他伟大的想像破灭了,你觉得他看上去就是一个普通人,你丝毫也认不出他的伟大到底在哪里。
然而,在《密续》的传统里,在印度的传统里,在许多古老的传统里面都告诉你,你要依赖一个活着的上师。如果你信任一个活着的上师,这是你达到成就的最好的方式。也许对一个比较倾向于奉爱的人来说,这一点是能做到的。但是由于现代人越来越倾向于智能了,对一个智能发达的人来说,这一点做到非常困难,要做到这点非常困难,因为你很容易看出一个人的缺点。如果靠的他够近,你很容易看出他的缺点,他睡觉打呼噜,你就觉得一个佛、一个圣人他睡觉怎么打呼噜呢?你知道美赫巴巴睡觉也打呼噜、也很香。但是美赫巴巴说我睡觉一直是清醒的,然后你就觉得怀疑,他不是清醒的吗?圣人睡觉都是清醒的,他为什么会打呼噜呢?一个头脑的人、一个智慧倾向的人、一个理智倾向的人,会很快的找到一百零一个缺点,他会在一个圣人身上找到一百零一个缺点。一个爱的人也许什么缺点都找不到,在爱的人的眼里他什么都是好的,他的缺点都是好的,但你也不能指望这样一个人能保持太久,即使他现在充满爱,在情人的眼里他没有缺点,完美无缺,但他的爱能保持多久呢?他没有缺点,完美无缺,但他的爱能保持多久呢?当他的爱渐渐的褪去,缺点就出来了。所以这一点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个巨大的困难,你很容易看到一个人的缺点,哪怕他是个圣人,哪怕他是非常伟大的圣人,哪怕他是佛陀。你根本没法做到像《密续》里说的,把你的上师当成佛陀来看,你可以这样做,但是你不可能做到全心全意;你可以假装,但是你的心里肯定是有怀疑的。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上师佘老。我认识佘老的时候,他已经年纪很大了,八十六、八十七岁了,他是一个普通人。他有严重的便秘,他经常要靠开塞路来上厕所。他的眼睛有非常严重的老年性白内障,他到后来几乎失明,看不清什么东西。有一次我在佘老家吃午饭,他因为视力不好,端一碗面的时候,整个一碗面掉落在地上,碗碎了,撒了一地的面。师母很生气,在帮他收拾衣服,因为衣服裤子上撒的都是汤,换衣服,换裤子,擦地,擦桌子,弄了好长时间。师母也已经是八十岁的人,所以也很辛苦。所以你会发现佘老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普通人,一个行动都不太方便的老人。但在我的眼里,我从未曾因为他的这些普通人的状态,让我感觉到他有什么缺点或者是有什么缺憾,从来没有。即使现在回想起来,如果佘老出现在我的面前,我会立刻跪下来给他顶礼,这点毫无疑问。哪怕我现在回忆起这些往事的时候,那些画面都是如此的真切。他穿着老棉袄、老棉裤、老棉鞋,头上戴着一顶像西瓜瓢一样的帽子,坐在床边,我会立刻走过去给他顶礼,这点毫无疑问。
我知道他是一个有肉身的人类,我知道他有各种各样的疾病,他胃出血,他白内障,他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丝毫没有妨碍在我的心里认为他是一个本质源头的传递者。每次当佘老的手放在我头上的时候,我会立刻意识到那是来自本体的加持。佘老是一个桥梁,来自那个完美的本体通过佘老的手在加持我。如果你这样理解,你突然发现眼前的这个老人正是上帝在这个世界上的化身,上帝以这样不完美的形象化现在你的面前,所以他的不完美是完全无关的,你理解吗?他完全可以不完美,你甚至不需要他完美。如果他太完美了,我甚至会怀疑,一个有肉身的人类怎么可能太完美。如果突然出现一个特别完美的人,我一定会怀疑他。如果出现一个像佘老这样的人,我不会怀疑,因为他是一个人类。
宗喀巴在禅定当中能够亲见文殊师利,他有一次在亲见文殊的时候就问文殊菩萨,他说有没有什么最快的方式证入金刚持,也就是证入佛果,有没有这样的方法?文殊回答他倒是有的。什么方法呢?他说你应该把你的上师观想成你的道命——你修道的本质,也就是把你的上师观想成那个最本来的源头。但是你不能够随便找一个上师,而是你必须找一个真正了悟的上师。但显然一个有肉身的了悟的上师不可能完美,他一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没关系,只要他了悟了。只要他了悟,当他把他的手放在你的头上的时候,那个力量就是来自源头的,他是源头和你之间的桥梁。而你对这个桥梁,你对这个上帝——显现在你眼前这个不完美的化身充满了爱意,这种爱几乎类似于一个亲人的爱,它不太像是对一个上师、对一个老师的爱,它更倾向于几乎是对一个爸爸或者妈妈的爱。只有那种对于爸爸或者妈妈的爱是不在乎缺点的,一个孩子从来就不在乎他妈妈有什么缺点,无论他妈妈有什么缺点,在他心中他妈妈都是最美的、最好的。
所以文殊跟宗喀巴讲,你选择一个了悟的大师作为你皈依的对象,但同时,你要在你的观想境中观想胜乐、密集和大威德三本尊的合一。为什么?也就是在这个了悟大师的背后,那股力量必须是圆满的。这个大师可能是不圆满的,他是有人类身体的,但他背后那个象征的力量必须是圆满的。胜乐代表着无限的喜悦,密集代表着智慧、知识,大威德代表着力量,力量、知识和喜乐,那是源头的三个面向,也就是在他背后的那个力量必须是彻底圆满的,只有这样,这个力量才会透过这个不完美的大师传递给你。他肉身的不完美现在变得无足轻重。在智能上,你不会对这样一个情况有任何的挑剔,因为你不是只连接这个肉身而已,你真正连接的是那个背后的完美,在智能上这一点也满足了你的需要。而忽然,你对这个中间人,对这个传递者,充满了爱,即使他是不完美的。因为他的不完美丝毫也无法阻挡那个完美的力量透过他来传递给你,所以这点毋庸置疑,没有任何问题,他不完美的身体、不完美的性格也无法阻挡他背后那个知识、喜乐和力量,那个完美的三个面向完整的传递给你,所以这就是上师瑜伽。我觉得对于现代人来说,上师瑜伽应该这样来理解。这样来理解上师瑜伽更加的智慧,更加的深入。而如果你这样理解上师瑜伽的话,你将走的够深,你不会被你头脑的怀疑挡住,因为你毕竟是一个活人,你一定会怀疑。你即使嘴上说我要百分之一百信任,但是你心里面依然会怀疑,这种怀疑只是因为你的智能还不够深入。如果你再深入,你忽然发现这是可行的,这完全是可以的。
当你还没有一个肉体的大师的时候,你也可以直接来到那个空性的喜乐当中,这没有区别。你也可以来到书本当中提到的所有曾经存在过的那些伟大的灵魂面前,比如说文殊师利,比如说观世音,比如说任何曾经在这个地球上行走过的伟大的灵魂都可以。就像宗喀巴那样,如果你的心足够的至诚和恳切,即使文殊都会来,文殊都会来到你的面前。
但是有一个要求,就是不要祈祷任何低于三界的力量。任何低于上帝的力量对你来说都将是一个伤害,即使这个力量是天界的,即使这个力量是伟大的神灵,对你都会是一个伤害,所以不要祈祷任何低于上帝的力量。你可以祈祷佛陀,你可以祈祷文殊,你可以祈祷观音,但不要祈祷任何低于他们层面的东西。因为你的大师可以是肉身的,也可以是非肉身的,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在禅宗的传统里,以及在古印度的这些传统里,都曾经有过肉身大师的点化,也有过非肉身大师的点化,都有,他们的比例当然肉身大师的点化可能会更高一点,毕竟更方便。你找到一个肉身的人来说并不是特别困难,但是你要连接上一个非肉身的大师将会难度增大,但并不是没有可能。
所以当你还没有找到一个肉身的大师的时候,你可以向观音祈祷,你可以向文殊祈祷,你可以向宗喀巴祈祷,他们会在你的业力渐渐渐渐变淡的时候,越来越深的连接上你。这和你业的强度有很大的关系,你祈祷的本身就在消耗你的业,就在磨你的镜子。你祈祷的越深,你这面镜子就磨的越来越干净,以至于最后那面镜子将有能力照出那张美丽的脸——那张观音的脸、那张文殊的脸。
上个礼拜一直有人问我应该如何修行、应该如何前进等等等等,我觉得似乎他们卡在了一个瓶颈当中。包括刚刚都有人在问我应该怎么办,怎么继续向前走?好像似乎所有的人,很多的人都到了一个前进当中的瓶颈。他们似乎在寻找新的东西、新的方式、新的方向、新的书或者新的人。你可以寻找,你也可以探索,这都没有问题,但这证明你似乎忘了一件最重要的事,就是与那个本质的连接——与文殊的连接、与观音的连接。如果你无法完全与本质的空性和祂的灿烂相连接,你就必须与祂的中间人连接——也就是文殊、观音,与祂的中间人连接。无论你与本质连接或者与那个中间人连接,当你连接的越深,你内在镜子当中的灰尘就会被擦的更干净,这是最本质的。所有其他的寻找无非是再找到一个人或者再找到一本书,跟你讲同样的话,你找到的那个人或那本书,他最终会跟你讲的话也是这句话,你必须连接那个本质或者必须连接那个中间人,没有别的。或者,你可以本质和中间人两者同时连接,这样更好。你在你的祈祷当中,你在对佛陀的祈祷当中,在对观音的祈祷当中,你感受到那个灿烂,感受到那个浩瀚和空性,感受到那个喜悦,这是最深的消除业力的方式,这是最快的前进的道路,没有别的道路比这个更快,这是冈波巴讲的。
曾经有人问他“我已经证到了流水相续三昧”,也就是证到了随时随地能够像流水一样和本质相连,“还有没有什么方法使之增长”,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这个三昧变得增长更快?冈波巴回答“无”,只有一个字“无”。没有别的方便能使这个三昧变得更快,因为它是最快的了,它是所有三昧中王。你脆弱的个性在欺骗你,它再一次蠢蠢欲动了,它再一次从里面爬出来了,它试图欺骗你,试图把你拉向别的方向,试图让你再一次走弯路,走到别的方向上去,走到奇怪的各种各样畸形古怪的方向上去,没有必要,你完全可以走这条直路。
所以诺那活佛曾经讲过,他说“其实你们汉地有最伟大的密宗”。什么密宗?净土宗。当你祈祷佛陀的时候那是密中密,没有比这个更秘密,没有比这个更快,没有比这个更加能够以最强力的方式来深入这个核心的方法。所以真正的净土宗实际上就是直接连接这个中间人和那个本质,它本质和中间人都合一了,因为本质是非人格的,没有形象的,而中间人是有一个形象的,他连接了这个有形的和无形的合一。所以当你每次念诵文殊心咒,念诵六字大明咒,念诵准提咒,念诵各种各样的心咒,大威德心咒,等等,当你念诵它们的时候,你在呼唤那个中间人,而这个中间人不是旁人,不是普通人,他是一个达到本质的圣者,所以你顺带着就连接了那个本质——最终的本质。
当你念诵六字大明咒的时候,“嗡”就代表着本质——宇宙的本质;“嘛呢”代表着宇宙的创造,“嘛呢”的意思是如意珠,它意味着宇宙有极大的力量,像如意珠那样创造出所有所有的一切。在《密续》里面如意珠代表着一切创造的源头、一切财富的源头、一切智能的源头、一切喜悦的源头、一切知识的源头,所以如意珠代表宇宙所有创造力的一个象征物,“嘛呢”——如意珠。所以当你念如意珠的时候,念“嘛呢”的时候,你就开始创造。所以当你念诵“嘛呢”的时候,你任何的愿望都会实现——所有的愿望。如果你足够的相信毫无怀疑,你所有的愿望都会实现。“呗咪”的意思是莲花,那意味着无限的纯净、无限的清澈,它像莲花一样从淤泥里伸出来却没有任何的污染,它意味着你有能力超越所有的艰难险阻,依然变得纯净。所以当你念诵“呗咪”的时候,你将变得纯净如莲花,你将变得不受任何负面力量的影响。如果有人要诅咒你、要骂你,当你念诵“呗咪”的时候,他的诅咒将回去,他的诅咒将无法影响到你。这个莲花清净的力量也象征着意识的无限纯净,它是意识内无限本质的象征,纯净的意识,光明的莲花。“嘛呢”是意识的创造,是色;莲花代表意识的本质是空,是光明。“吽”的意思就是狂喜、爆炸,它意味着整个宇宙的创造狂喜的爆炸了,那个狂喜完全散开了。“嗡嘛呢呗咪吽”,整个宇宙都在运动。当你念诵“吽”的时候,整个宇宙都在强烈的震动、启动,这意味着你在启动宇宙,你在催动祂,你在催动空性的心弦,你在催动整个宇宙的心弦。“嗡嘛呢呗咪吽”,你在告诉宇宙,让你的如意珠展现,如意珠的创造力展现吧,让你纯净的清净的力量展现吧,让你像狂喜的炸弹一样炸开吧。当你念诵“嗡嘛呢呗咪吽”的时候,整个宇宙都充满了喜悦,而且完全的炸开了,这意味着你在重建整个宇宙的结构,你在重建你的生活。所以当你念六字大明咒的时候,你将有能力重建你的生活,重建你周围的环境,你周围的环境渐渐的将会完全的彻底的改变,它在催动它,它就像量子力学那个弦一样,这句咒语就是催动弦的力量。它在催动所有周围环境当中的弦,让它们重新开始排列,你知道你是有能力让能量重新排列的。负面的能量和正面的能量本质上是同一个能量,当你催动它,那个负面的能量就开始重新排列,变成正面能量。
所以当你念“嗡嘛呢呗咪吽”的时候,宇宙再重新排列。你要理解这一点,如果你对它理解,意味着你将能够更深的催动它,因为你不理解,所以那个力量就减半,大打折扣。而当你知道你在做什么的时候,你的行动将变得更有力,就是这样。当你不知道你在做什么的时候,你的行动力量就大打折扣,就弱很多。当你知道你在做什么,那个力量就会强很多,所以你必须理解这个咒语。你一旦理解它,理解它是催动宇宙的力量,催动宇宙弦的震动,它的威力将会增大——百倍千倍的增大,这意味着你有信心了,你理解它了。就好像原始人,他不理解那个电灯为什么按下去就会亮,他只能尝试着按。但是如果你已经完全理解电的原理,你就非常清楚它为什么会亮,而且你可以肯定它一定会亮。所以当你理解这句咒语是如何运作的,是如何工作的,当你念的时候,你就不会怀疑它是否会成真,因为它的原理就在那儿,你完全理解了,你清楚的知道它就是这样工作的原理,那么它一定会成真,没有任何怀疑,你的怀疑变得余地都没有。这就是六字大明咒,没有别的,没有别的比它更好,没有别的方式比这条道路更快,所以这就是真正突破瓶颈的方式。并不是找一个别人或者找本书,当然你可以找。但是如果你找的人是对的,你找的书是对的,他要告诉你的将是这同一件事,也就是更深的理解可以消灭你内心的怀疑,可以消灭你内心那些又浮起来的小九九、那些个性、那些思想、那些疑问。
所以我更主张一个人以钻研的方式来面对你的困境,而不是以寻找依赖的方式。你可以去寻找一个圣人,你觉得你找到了一个伟大的圣人,然后拜在他的脚下,一个月以后你的怀疑就会再回来。甚至不需要一个月,两个礼拜以后,你的怀疑就会再回来。因为你渐渐了解了这个圣人,你突然发现他有缺点,这是肯定会发生的事,如果你靠的他够近,你很快会发现他有缺点,毫无疑问,你的怀疑就回来了。所以我不主张以依赖的方式来向前走,我主张以智能的方式向前走,你必须像文殊那样,你手里必须有把剑,你必须尝试着研究它,研究你自己,研究这条你已经走到死胡同的这条道路,它是不是还有一条缝,你也可以研究一下你面对的这个圣人。这就是孔子讲的“格物”。凡是你面临瓶颈的时候正是你格物的时候,你要研究一下,钻研一下。除非你在智能上通过了,否则没有一个圣人能够帮助你,他的帮助永远是临时的、短暂的,顶多撑一个月。所以在我看来,智慧是永恒的先导,一个没有智能的爱只会走向迂腐和迷信。如果一个爱当中完全是爱,一点智能也没有,迂腐和迷信是它的结果,没有别的可能。所以你可以爱,但是你必须要有智能。
好,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公开课,今天讲了一个半钟头,今天时间比较长,我们今天就先到这里。希望大家认真的祈祷观音或者祈祷文殊,你可以用音乐,有很多好听的音乐,大家可以去下载。音乐是智慧和爱的结晶,你可以通过音乐祈祷文殊、祈祷观音,念诵六字大明咒或者念诵任何一个你喜欢的咒语,但是千万不要念诵低于这个级别的别的东西。念诵它,你会发现,你的瓶颈渐渐被打破,你的道路再次变得清晰明亮起来。
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公开课。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