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网络,作者不详
拙火定
密宗六种成就法之基本修法,也是修气脉最主要之瑜伽。拙火(梵Kundalini、Canda^li),又译忿怒母、丹田火、灵热,音译军荼利或真大力;指入定时脐下四指许中所生暖热之气。观修拙火生起而入定,称为拙火定。
无上瑜伽诸派一般都透过修宝瓶气、金刚诵引发拙火,此外也有观明点、观火焰等多种发起拙火之法。在《大乘要道密集》〈拙火定〉中也载有五种‘风息归真法’。西藏噶举派之密勒日巴,即为修习拙火定而有大成就者。
拙火燃起后,先观想它遍满脐轮,渐渐上升至全身,继观其火如电光灼照,从毛孔中外放,涤净自身中脉、气、明点的不净垢障,并照触宇宙,令一切众生皆得利乐,复收回于脐下。若进而以宝瓶气鼓动拙火,令其循中脉上升,熔化顶轮白菩提,从顶、喉、心依次降下至于脐轮,能生逆顺‘四喜’,身心享受到极大安乐,在抵达最后‘俱生喜’之境界时,则能得‘俱生智’(一种了达心光明的智慧)。
蒋扬贡噶〈拙火五相〉
拙火五相,即拙火定中所现烟雾、阳焰、萤火、灯焰、无云青天相。
(1)烟雾相︰由拙火定中,融化地气进入中脉,出现烟雾。犹如海市蜃楼,在热天沙漠出现水光闪耀的湖泊幻象。身内支持身体与地大之气,皆融化于中脉中。
(2)阳焰相︰由拙火定中,融化水气进入中脉,出现阳焰。犹如一小缕蓝色的烟,慢慢旋转于薄雾里,而漂流于空气之中,而后逐渐冒出大股浓烟。
(3)萤火相︰由拙火定中,融化火气进入中脉,出现萤火相。萤火有如夜晚所见之一大堆上跃的火星,而消融火大之气。
(4)灯焰相︰由拙火定中,融化风大之气进入中脉,出现灯焰相。犹如在空房间中将尽的油灯,其焰直立固定不动。
(5)无云青天相︰由拙火定中,融化空大之气进入中脉,出现无云青天相。有如秋天清朗天空,满月净光遍满虚空。
蒋扬贡噶〈拙火八功德〉
拙火八功德,指行者修习拙火所得之八种功德相。即︰
(1)牢精︰由拙火定力坚固,地气入于中脉,牢精不失,身体充实。
(2)润泽︰由拙火定力坚固,水气入于中脉,身体润泽,洁净光软。
(3)暖盛︰由拙火定力坚固,火气入于中脉,生出暖气,寒不能侵,病不能染。
(4)轻安︰由拙火定力坚固,风气入于中脉,身体轻安,行步亦疾。
(5)不显︰由拙火定力坚固,空气入于中脉,身体化空,不显形状。
(6)洁净︰由拙火定力坚固,白菩提增益,而使身体有光明。
(7)不见︰由拙火定力坚固,红菩提增长,人及非人不能见身。
(8)无碍︰拙火成就,能穿山透壁,于一切处无有挂碍,而能自在游戏。
《大乘要道密集》八思巴大师〈拙火定-生乐〉(摘录)
乐,不归真则不起无分别智,则不获大手印成就。欲要风息归身故,有五种拙火︰一者观三道脉短哑字入拙火定,二者观三道脉乱迸火星入拙火,三者观三道脉发炎碎火入拙火,四者观三道脉迸粗火入拙火,五者观三道脉迸细火入拙火。此五种内随修一种,(中略)风息必定归于身也。然要风息定归心定故,亦有五种拙火︰一者观焰流注入拙火,二者观将欲滴明点入拙火,三者观明点降火焰入拙火,四者观穿透明点入拙火,五者观注如蜘蛛丝菩提心入拙火。此五种随修一种,(中略)风息定归于心也。
然要风息而有十种于拙火外,别有三师要剂门︰一者上根之人风息归真师要剂门,其修习人于寂静处软稳毡上端身而坐,结三昧印,两眼张开,鼻引清气而徐咽之,紧闭谷道,息诸妄念,不思不虑,凝然安住。若气促时,于鼻窍内徐徐放之,如是周而复始,闭气用心,则风息必归于真,速起无分别智也。二者中根之人风息归真师要剂门者,同前紧闭谷道,心不外缘,专观自心。若气促时,如前等也。三者下根之人风息归真师要剂门,全同中根,所不同者闭于两目。
然风息归心于拙火外,亦别有三种师要剂门︰一者观眉间明点风息归心剂门,所谓其修习人于寂静处软稳毡上端坐其身,结三昧印,眼观鼻尖,舌拄上■,不摇不动,俨然而住。自己眉间三角骨内想一豆,量风息与心识相应为一光明灿然白色明点,专心观彼明点,若觉疲倦心散乱时,则止息一晌。止息既已,复观明点,如是周而复始,眉间三角骨内入明点定。经七昼夜,其彼明点分分明明,定心坚固之时,其彼明点而令上升至于净梵窍内。如依前例,专观明点分分明明,定心坚固之时,其彼明点由如流星而降入阿斡帝脉中,出大鸣响至于脐下流出杵中,必生大乐,如是周而复始,入定风息归心觉生大乐,是名观眉间明点风息归心剂门。
二者观杵尖明点风息归心剂门者,其修习人于寂静宫内软稳毡上端身而坐,结三昧印,眼视鼻尖,舌拄上■,不动不摇,俨然而住。自己杵头上想一豆,量风息心识相融为一光明灿烂白色明点,专心观彼,若觉疲倦心散乱则止息一晌。既止息已,复观明点,如是周而复始,杵尖上明点定,经七昼夜,其彼明点分分明明,定心坚固之时,其彼明点而令上升至于眉间三角骨内,其眉间三角骨内依如前例,专观明点分分明明,定心坚固之时,其彼明点而令上升至净梵窍,入阿斡帝脉中,而令下降至于脐下流出杵中,如是周而复始,上升下降
,入定七次,必生大乐者,是名观杵尖明点风息归心剂门。
三者观帝明点风息归心剂门者,所谓其修习人于寂静处软稳毡上端身而坐,结三昧印,眼视鼻尖,舌拄上齶,不动不摇,俨然而住。自己顶上净梵窍内想一豆,量风息与心识相融为一光明灿烂白色明点,专心观彼明点,若觉疲倦心散乱则止息一晌,既止息已,复观明点,如是周而复始,净梵窍内入明点定分分明明,定心坚固之时,从顶至脐下阿斡帝脉想如饥羊肠,即便吹胀,其彼净梵窍内明点与鸣响声入于阿斡帝脉中,鸣鸣响响而令下降至于脐下流出杵中,如是周而复始,阿斡帝脉鸣鸣响响下降明点者,是名观帝明点风息归心剂门。
此三种内人随修一种,不过多日,风息归心,觉受大乐,所闻所见皆觉大乐。若出定之时不觉大乐,则于眉间或脑后,或鼻尖上,或喉中想一豆,量风息与心识相融为一光明灿烂白色明点,即便发生大乐,或观阿斡帝脉亦发大乐,如是入定出定一切时中觉受大乐,是名风息归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