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瑜伽及十地分法–热罗大师

 

–摘自《大威德之光–密宗大師熱羅多吉紮奇異一生》

 

燃灯大师有预言,末法时代享盛名,文殊师利真化身,恩师请受我一拜。

  修证怖畏金刚法,须知四瑜伽五道。

  一心无为无分别,非思议境四瑜伽,

  积资加行与见真,修与无修共五道。

  初修一心瑜伽时,心绪犹如流水涌,

  心思散乱难入定。中期犹如恒河潮,

  时起时伏无定时。末期犹如静湖水,

  平静无浪息散乱。第二无为瑜伽时,

  习性体验与觉悟,心境生住与息灭,

  均不着意任自然,便是悟得无为义,

  意中一切空无相,心境心性与法性,

  融为一体是觉悟。第三无分别瑜伽,

  又分初中后三期。初期身境意三者,

  有时与心合为一,有时各自相分离,

  产生心境对立见。中期对立已消失,

  身境与意三合一,偶尔习心生分别,

  末期分别心全无。第四非思议瑜伽,

  作意二见均断灭,获得自然自在位,

  昼夜永照光明慧,犹如幻化自在脱。

  若与五道相结合,一心瑜伽在初期,

  便是福慧资粮道,中期加行生温道,

  末期中行能忍道。无为瑜伽是见道,

  无分别境是修道,非思议境无修道。

  破障纠偏法须知,资粮道中生八欲

  (八欲是:欲得利,不欲失利;欲得美名,不欲得臭名;

  欲闻称赞,不欲问辱骂之言;欲享乐,不欲受苦。)

  破除要修厌世观,加行道中生虚无;

  破除要断二边根,见道之时生疑心;

  需学经论增见识,修道之时易停步;

  需要坚持精进行,无修之时易松懈,

  勿忘利众责任感。再说扶正激励法,

  第—一心瑜伽时,以体验感激体验;

  第二无为喻伽时,以体验去发悟心;

  第三无分别瑜伽,以悟心去发悟心;

  第四无修瑜伽时,事事不离利众行。

  按此程序去修炼,十地功德自圆满。

  定境明快乐融融,便是第一欢喜地;

  烦恼修断无余垢,便是第二无垢地;

  定中心发明亮光,便是第三发光地;

  无生无灭性纯净,便是第四焰光地;

  破除难破诸习性,便是第五难破地;

  无为境界现眼前,便是第六显现地;

  动念之心已远离,便是第七远离地;

  境心对立念不生,便是第八不动地;

  善德智慧俱圆满,便是第九善慧地;

  无意自然降法雨,便是第十法云地。

  空明无执生成法,成就相好色形身,

  圆满修成精气脉,达到法身终极点,

        如此修炼在此生,四身果位事圆满。”

(注一:八欲是:欲得利,不欲失利;欲得美名,不欲得臭名;欲聞稱讚,不欲問辱駡之言;欲享樂,不欲受苦。)
===================================

 

“尊敬敬禮諸上師,加持消滅倒錯見。
精通百家大學士,問到修煉精氣脈,
能起什麼大作用?這個作用可不小,
眾靈之首人體中,脈有七萬二千條,
行氣兩萬一千次,精分內外密三種,
脈分陰陽智三類。陽脈中藏月亮精,
稱做薑瑪在左邊。陰脈中藏太陽血,
稱做若瑪在右邊。智慧之脈稱中脈,
長在體內正中間。頂喉心臍之中心,
生就四個經脈輪,稱做大樂與享用,
法-輪以及生化輪。頭頂大樂形如輪,
共有三十二條脈,其中生藏大樂精,
因而稱做大樂輪。喉間脈輪似蓮花,
共有一十六條脈,作用吞咽飲食類,
因而被稱享用輪。心輪之脈有八條,
狀如交叉金剛形,分別諸法識所依,
因而被稱做法-輪。臍中六十四條脈,
形如樹立之寶瓶,生化育養靠此輪,
因而被稱生化輪。從中所生分支脈,
上部共有三千五,下部也有三千五,
形如蘑菇莖中絲,血肉意識所依附,
因而稱做所依脈。氣分持命與下行,
同住上行與遍佈。命氣白色在胸心,
維持生命是功能。下行氣黃在下竅,
其功能是主排泄。上行氣紅在喉間,
功能吞咽與發聲。同住淡綠在臍中,
主生樂火化飲食。遍佈氣青遍全身,
肢體運動是功能。從其衍生之支氣,
兩萬一千六百息。土氣二百二十五,
水氣二百二十五,火氣二百二十五,
風氣二百二十五,每一晝夜四種氣,
共行二十四週期。還有五種派生氣:
運行遍行必行氣,疾行氣與正行氣,
色分紅青黃白綠。煩惱智慧俱運作,
因而稱做運作氣。精點總共有兩種,
一是虛幻一真實。虛幻是指紅白精,
真實果位之精點,是指不壞元氣神,
生化不變諸快樂,因稱生化菩提心。
經脈練到火候足,可以防止墮常邊;
精點練到火候足,可以防止墮斷邊;
諸氣練到火候足,可以防止墮四邊。
精氣脈全練成熟,就會悟出法身義,
就會實現享用身,就會成就應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