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帝洛巴尊者传》
第一部分 帝洛巴依上师指导进行精神修持 依照当时风俗,波拉雅夏和卡西也请了一些先知、算命先生,来预卜孩子未来的命运。帝洛巴出生时,曾发生许多异象,所以他俩也很想知道,在那么多虔诚的祈祷及种种瑞相显现下,这个独生子到底将面临个什么样的未来。 充满智慧的婆罗门众,仔细端详孩子身体的每一部分,在观察他对种种测试的反应后,肯定这婴儿的资赋极高。但是,却对小孩确实的本性感到困惑?到底是天神、龙、乾(门达)婆、转轮圣王,还是佛陀的转世呢?答案虽不知道,但在场的每一位先知都深信,不论这孩子来历为何,都将成为非常伟大的人物。他们一致认为:“一位非常伟大的圣人降生了!若能善加教育,避开恶缘染污,那么未来这小孩将会有非常好的成就!”自此,帝洛巴的双亲就非常细心地守护着,让他实实在在地接受一切优良的婆罗门教育。 有天,当父亲外出做生意、母亲在料理家务时,赫然发现面前墙上有个影子,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位驼背拄着拐杖的老妇人。卡西非常害怕,不知怎的竟直觉猜想这老太婆可能是妖怪,想来伤害帝洛巴。卡西吓得要命,一想到爱子可能会被这怪婆杀害或弄生病,心里就不由地发毛。她立刻冲到孩子旁想保护他,但老妇人洞悉她的心意就阻止她,说: “就算你尽最大的努力呵护他, “让他照顾水牛, “你的双亲是谁? 老空行母便说: 【受戒】 【萨尔雅巴及马汤吉上师】 “在这块土地上有片墓地,名叫萨拉贝拉哈, 【老空行的教导】 在此之前,帝洛巴对佛法哲理的知识以及金刚乘的实修方面,并不能做有效的联结;由于老空行的阐释,无意中揭示此直观之力,刹那间使这两部分在他的生命中结合成清晰的单一焦点,空行所言恰如一块敲门砖,使帝洛巴的了悟如日出黎明。 她说: [补述说明] 概念能透过才智聪明发展出来,各种概念相涉而产生一种心灵语言,此语言能直接反映及解释一切的相对体验。然而,不论概念的相对用途多么神奇,在学习及沟通上,这种复杂的指射过程有它的极限。语言文字无法对真实义产生直接了解,心的真实要点,不依靠任何事物的胜义谛,是无法透过语言文字来明白的。形成相对真理的文字、格式的确能理清许多事物,但以推理方式取代种种紊乱的想法,却永远不可能超越相对面而捕捉到绝对。在这方面,语言文字就如同水:水在洗净污垢尘埃上的用途,可说是十分广泛,但却永远无法洗净“潮湿”,即水无法将水本身洗干净。 瑜伽士可分为三大类:低层次、中层次和高层次。 三层次瑜伽行者的差别,可在下面例子中,透过对同一本经典的名字,所能了解到的深度层次,看出其差异程度有多少。 古代大师造论,为论著定名时总是非常用心,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希望让有天赋的人,一眼就明白作品从头到尾的寓意。不过时至于今,许多作者在为自己新书定名时,只想故意设计一些引人入胜的字眼,这种动机和从前来比,真是大相径庭。 般若巴扎正如空行所述,乃是一位资质超胜的瑜伽士,才华横溢,对他而言,扬弃解脱道上的种种外相束缚的时机已经成熟了。解脱道上的别解脱戒,包括比丘、比丘尼、沙弥、居士所受的戒,这类戒有一条条律文,使依戒行者免去对自己及他人有害的身体或语言方面的行为,由于规范了合宜的生活状况,而使受戒行者得到某个程度的解脱。 空行让般若巴扎了解到,现在是超越别解脱戒种种限制性善恶成见的时刻了。这种对于黑业白业的定义,是用来引导不成熟众生的方便法,它清楚地划分开道德及非道德的外在举动。般若巴扎的心灵成熟度及内在道德洞察力,已足够判别种种状况,并且已能善巧使用比别解脱戒所允许的范围更大效果更强的行为来影响一切。虽然这可能超出一般传统佛教行为,但却没有伤害性;相反地,这样做将会带来无量的利益。 此刻,是他坚守更为深奥金刚乘内解脱戒的时刻,因为能善持金刚乘三昧耶戒的人,自然就拥有三乘誓约的精华(别解脱戒、菩萨戒和金刚乘戒)。空行的这番话,启发帝洛巴行为上的新境界,此刻他必须完全将时间献于大手印的修持,这是离于思维禅修的最高境界。大手印见地,由一些善巧方便而催化成熟,将“照耀于心”的“至高方便”,是指成就的四传承法,这是大手印的辅修法,则每一法都必须修到圆满才行。 (补述毕) 在此之前,他是个模范比丘,行布施、具爱心、善于开导,因此花在学生身上的时间愈来愈多,学生依赖帝洛巴的指导,尊敬并服侍他。空行了解,般若巴扎必须暂时除去这种责任所带来的负担,如此,才能有更优裕的时间做密集修行。她告诉他,隔天爬到寺顶上,做些疯狂的举动,大喊大叫,再把般若三千颂丢到河里,他不用担心!对经典不会有任何伤害,河水既不会冲走也不会毁坏经典,她会将经典取走,放在合宜的地方,所以这一切并不会造下任何恶业。 于是出乎寺中众人意料地,真的在隔天,般若巴扎这位优秀比丘,到寺顶上做出一些很疯狂的事,狂乱地大叫,并将神圣的经典丢入河中。 人们说道:“好可怜的比丘喔!他以前那么有爱心又可靠,现在这付模样。各位亲爱的同修,般若巴扎已丧失心智了!”因此帝洛巴被解除一切在寺院中担负的责任,得到自由,为自己完全而圆满的证悟展开旅程。 【噶举四种成绩传承法】 噶举的“噶”是“噶帕力”的简称,意思是“四种成就法的传递”。“力”是指“四”,“噶帕”的意思是知识、技巧、见解及教导方法的传递,但指的是一种特别的传递,由上师非常完整地传递给弟子,使弟子完全具备和上师一样的能力。当一个对某领域具有特殊性向,已具足资质的人,寻获在那领域最精通的老师,而能向他们学习一切所噶举传承须之事,就会发生这种传递,此处隐含的意义,就是当一位学生对某种道理有自然感受时,便会产生自发的了解及快速的吸收。 四种噶举传承法是指: 倘若四法中,任何一法不能成为全体法要的一部分,那么,拙火就只是产生暖热的技巧,人体也仅成为一个人体烤箱而已,光明成为如火光一样亮的东西。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拙火及光明是非常深奥的修持,其中富涵了大手印见、真言及观想等内容,每一个法门都非常完整,也都是相同法要中极重要的部分。 这四法,包括了对心的内密明知、三种善巧,融合而成为完整的大手印,从帝洛巴时期到今天,由具德大师和优秀弟子一代代传下来,成为现今噶举派的传统。 【受人驱逐及独自禅修】 帝洛巴接受了四传承法,并精进地实修,他很满意于自己在禅境及洞察力方面的卓越进展。但是,同修们愈来愈不认同他的所作所为,特别是难以接受他所修的事业手印法。 同修们认定他已违反寺院清规,所以,气愤地联名抵制他,将他逐出寺院。 有一天,老空行母又现身给他更进一步的指引: 【帕芮玛和潘索那】 由于大家都知道他早上在做捣芝麻的活儿,所以最初便是以“帝洛巴”-芝麻工人来称呼。“帝拉”是梵语“芝麻”的意思,“帝拉毗达”则指“捣芝麻的人”,这名字用当时潘索那的孟加拉话念,可能听起来就比较像,如果转用西藏话念就有点像“帝洛巴”的音。 在帝洛巴自性流露出的金刚歌中,明白显示自那时起,他生命中任一刹那都不曾再因散乱而虚掷浪费,籍由其卓越的心灵洞察力,他将余生日日夜夜、分分秒秒都致力于行善,禅修的证悟功德亦不断升华,证悟之境但越来越稳定,也益发专一,不仅体验更广,也更新、更深入。 我们必须了解,帝洛巴晚上侍侯的这个女人-帕芮玛,既非寻常的女子,更不是外相上看来的不幸妓女,实际上她是个层次非常高、具威势力的智慧空行菩萨。在当地,帕芮玛以特别的方式接引此地的众生,因为这些人本身就具有非常特殊的因缘,促使他们来到帕芮玛所处之地相会,这是智慧本体(或法界实相)因缘中极为罕见的时空际会,林林总总这些条件聚集,足以开显众人内在的殊胜证悟,这也正是为什么老空行要帝洛巴来此的原因。 有些书里写到,帝洛巴花了四年的时间服侍帕芮玛,有的则说六年。若以帝洛巴传记中的描述和其它大成就者的传记相比对,则六年一说似乎较为可信。无论如何,留居此地的时光,潘索那镇上的人对帝洛巴都起了不同的观感,有些人感觉他是个很强势的人,但有的则觉得这人很亲切、谦虚,有时会看到帝洛巴像光一样,有时则令人觉得好象炽烈的火焰般,种种神妙的感受不一而足。 随时间流逝,大部分镇民都认为帝洛巴的确是个不凡的人,众人心中都不禁因诸多成就征兆而尊敬他。 当地国王一听到这消息立刻赶来,随众人般向空中的帝洛巴祷告,国王并代表所有人向他忏悔,因为竟都无人看出帝洛巴的殊胜,仅把他看作为贫困的捣芝麻工人。此时帝洛巴以含两部分、三偈的金刚歌向大众开示: “纵使傻子也知道芝麻油的确存于芝麻中, 如果没有经过具格上师关于法义心髓的揭示,任谁也无法契入领会。师父并无法赐给那个弟子觉证。 没有准备好的弟子无法具此遍存一切的清净见,不管他们的上师做了什么,都如此。弟子要成熟到能具此清净见的地步,就必须一步步接受上师所给的教导。透过净障碍、集资粮这些修行,弟子就能见到由佛性所现契合自身状况的化身佛相,不经引导及没将引导拿来实修,那不论这个人多想成就,也于事无补。 一个人希望的际遇和真正遇到的状况,两者间是有差异的,这可由我们每天对快乐的追求上看得到,当然人都喜欢快乐不想要痛苦,但却对因果律如此无知,不能分别造成未来快乐与痛苦的原因何在,以致于常盲目地追求一些眼前短暂的快乐,而造下未来受苦的种种初因。 例如,钓鱼的人,为了垂钓之乐及尝一口美味的鱼类烹调,伤害许多鱼的生命而造下未来诸多痛苦的因。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四无量心的修法中,不只是祈祷每个人都能快乐,并且还希望能种下未来快乐的善因,一切众生不只能远离痛苦,还能远离停止造下种种苦因。上师将佛陀的教法传下,让我们了解因果的道理,有系统地将自己的生活型态转成和佛法一致,就能获得心中所想要的快乐。这是筑基于见地上所带的巨大、永恒之乐。 人们将芝麻去壳、挤压,而得到芝麻的精华—芝麻油。磨芝麻的工人也必须要组织他的工作,利用正确工具,才能得到芝麻油。同理,上师能开显心的本质,透过其种种善巧方便而达到此结果,这本质有许多名称,像“如是”、“法界”、“空性”等等。 目前大多数人都像是乍看之下的芝麻一样干干的!但很幸运地,这种干燥的状态,能透过积集资粮及净化染污而除去,并能使潜在真正的特质(好比油的流动性及光泽性)渐渐开展出来。 但实际上是如何达到的呢?集资净障能让心灵造作主客二元对立的串习逐渐消失,主观的“我”、“他”、“自己”、“别人”等对立心会逐渐浅释,当这些很僵硬的立足点消失时,所有随后发生的僵化模式也都会跟着不见。了悟主客体不可分割的一致性,就开显了事物的本质,“大结合”是鲜活而不受拘束的。 帝洛巴讲最后两句的时候,点醒了在场人们的“开显心性的体验”,揭示精邃难懂的妙意,这种无所限制、无量无边的意义,非常深奥,但却几乎不可能以概念化的智能去触及,因为这是无法去思考、难以用语言表达的。般若经典、大手印、及许多较高深的教法,都在介绍这种无法描述的,非常真实的意旨,如何及为何超越了智力的范畴,教法中很清楚地表示出,究竟义谛必须直接体会,任何概念化的模式都无法述及,因为所有模式,都仅是种种不同经验残留的纪念品而已。 第三世Gmb让炯多杰在所著的大手印祈愿文中曾描述: 以上是帝洛巴对他们所开示的一切真理中最重要的一项,佛性在双重清净中的存在: 移除诸垢染后所显的清净:修持解脱法门时,由于有系统地去除了障碍及暂时蒙蔽清净本性的惑业,而使清净本性显现出来。 他们所证得的见地犹如虚空,没有中心也没有边际,证悟的本质,所谓的如来藏,是遍一切处的,因此,经由其内在的明知力,就能知悉一切,没有远近,既无法远离能知的主体,也无法向能知的饿主体接近。觉心并不像一极聪明而快速的中心点,必须快速移动才能明白处于周围的知识。因为每件事物都已经是觉心的一部分,范围的广大对于立即、俱生智慧展现,并无丝毫障碍。 帝洛巴更进一步给予完整的开示,来补充前面特殊见地的教法,这更进一步的开示带来另一层面的成果,像是增进受法者对过去及未来的了解力等。后来的佛学大师以一首简明的偈颂,总结帝洛巴的教法: “此`芝麻油`是众生的最极心性, 第二部分 帝洛巴由空行处接受甚深教授并展现其了悟之境 (补述毕) 冈多拉是非常神圣的空行净地。在此处,有金刚瑜伽母身口意庄严的种种示现,是个加持力量很强大的地方,一般凡夫根本无法到达此处,但对有能力到达的人而言,却是极为奇妙之境。这里是属于一位主要空行的国度,她身旁随时都有无量的五部空行(指金刚部、佛部、莲花部、宝生部和事业部),五部又各有众多世间空行围绕。 世间空行的精神进展要比出世间的五部空行姐妹低。世间空行所进行的事业模式,可能会让人感到难以想像地激烈。但他们却具有觉醒的菩提心,坚贞虔诚地守护着誓约,行种种事业,为利益一切众生而成佛果。 帝洛巴到达冈多拉时,首先遇到的便是这类世间空行。这些世间空行制造种种幻相来吓他,像是地球似乎要爆炸了、虚空满盛种种物体等,来展现她们对影像及声音的控制力,一般说来世间空行用此特别能力及忿怒相,来帮助具器弟子去除心灵上的一些问题,有时则可帮助邪见者去除谬见。 帝洛巴不需要经历这些,于是他说: “我们试图调伏您。却反被您所调伏, (补述毕) 他毫不动容说道: 他是已脱离妄念、希望与恐惧的瑜伽士,具有真实的了解和体悟,因此没有必要接受空行所传递的特殊教法与传承心脉,也没必要再去寻找更多的教法。然而,因为将来会有具器弟子来接受并持续他传承的教法,许多和他背景非常不同的人,可能会需要各种支持,为了利益这些弟子,他接受比自己原先从上师那儿得到的相似修法,还要直接的传承加持与法脉,是非常重要的。 (补述毕) 他的旅程至此已非常明朗,也就是可以直接参访主要的般若智慧空行。 “盲人张眼去看,却看不到形相; 这几句话触动了他的心弦,更增益了他的佛慢,以及由真正了悟产生的坚固信心。“佛慢”常被误解滥用,以为是指“我比较好,我知道得比较多,我知道一切”,或是因为某种信念之力所产生的无畏感,然而说穿了只不过是立基于染污的某些固定概念所产生的凡俗傲慢,实际上,佛慢(也有人称此为信心)乃是由心灵成熟所产生的自然无染之果。 进一步说,可以举个例子,这例子虽然不只是和金刚乘有关,但也能显示所谓能真正生起信心的环境是什么? 专注于禅修时会有许多体验,行者要能安忍这一切。精通了“忍”,行者就能控制所谓其“完全展现的专注”,由此自然会生起健康而明智的信心,在此领域的信心是由行者所得的一切知识与体验而产生的确定信心。面对空行的挑战,帝洛巴说: “没有要看的东西!盲人的眼睛, 这些外显客体的究竟实相,就是根本没有可以被执取而“看到”的东西。全知的见地是指真正了悟一切事物的本性,而没有主客体的谬见,帝洛巴以诗歌的方式表示,就是指“盲人的视力”,既没有看的人,也没有被看的东西。 声音的本性同样是相对而相互依存的,因为声音若不能被听到就不能算是声音,有听音的人,“声音”才有意义,没有任何独立的声音存在,因此能知道声音没有自存的真实性。若在听的同时能有这种智慧自然生起,那就如同聋子的听力一样,在听者和被听者之间已没有明确的分别。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中提到一切事物、众生的本性: (补述毕) “善哉!现在,尊贵的法子, 【四如意教法】 帝洛巴在短暂刹那中,仅见到这些象征物,就了解隐喻于中的内涵,除此之外,也同时获得“无文字传承”及智慧空行传承,并得到他必须由空行那里得到教法清净见。这些教法包括金刚乘身、口、意三门的如意宝教法,以及三种教法的总集,即第四种如意宝。 之所以被称为如意宝,乃因它们非常稀有、特殊,是冈多拉空行母独特的教导及传承的加持。此外,如意宝立即能提供忆念者心中所想要的东西。帝洛巴见到象征物的刹那就获得了全部的教法,这也同时圆满先前老空行预言的引导:帝洛巴将得到不用语言文字的教法。 随后帝洛巴正式请示所得教法的细节,说道: (补述毕) 空行说: 【三昧耶如意宝】 为了能正确地持守三昧耶戒,行者必须要有充满清净、强烈信心的柔软心灵。柔软性及信心是应该出现的持久特质,当行者持续地从上师那儿获得实修技巧传授时,便可自然发生,没有师承而来的一切,修持者要不就是无法成熟到可以接受三昧耶戒的教法,要不就是无法善巧地维持三昧耶戒,如空行母所说:“如意宝就无法开显”。 第二种如意宝的教法,至今仍然存在且保存得很完整,但行者必须要从源自佛陀时代即不间断的传承处才能得到。 有个很滑稽的故事,可用来说明信心的力量:从前个国王,养了一只力大无比、精于剑术的猩猩,作为贴身侍卫。有一晚,国王睡着了,猩猩随侍在侧,一只苍蝇停到国王的鼻子上,忠心却愚笨的猩猩看到后,迅速又纯熟地举起剑来刺向那只苍蝇。 幸好国王命大,在场的另一位仆人看到后,立刻奔向前去保护,即使猩猩力量很大,还是被他给阻拦住,也才救了国王一命。这故事虽不能算是很好的例子,但多少说明毫不犹豫的信心和纯由誓约而起的信心差异何在。 【真实本性如意宝】 要获得第三种宝藏,行者需要一把钥匙,此处是指本觉的钥匙,这是般若正觉最精微之相。 打从一开始就应该要发展的般若正觉,就是觉醒自心了知事物本来面目的正念。觉醒的过程就是“道”,唯有依道而行,结果才会显现出来。在修行的过程中,行者首先会认清经验的各种特质,而终能发展出对经验内在本性的明觉,了解到经验内在的本性法尔如是。此刻般若正觉成为本觉,具有鉴识力的觉性成为本质的觉性。 进入本觉就称为“了悟”,使自心真实本性变为清晰明显,更进一步说明,其实所谓的真实本性,也就是了悟本身,这是一种在过程中达到圆满智慧所认识的智慧。 (补述毕) 三段偈颂同时具有潜隐的内在涵义,这和如来三身有关。 第二种是报身,报身所给予的教导是伴随着成就的传递。报身饶富深意的庄严,给予精深无上的法门,这是三昧耶如意宝的钥匙,三昧耶如意宝,主要是和声音有关。 第三种是法身,法身微妙的本性,是深妙觉性及无上了悟,这些成为真实本性如意宝的钥匙,真实本性如意宝,主要和心灵有关。 “空行所用不连续的词汇、开导心性的教法, (补述毕) 帝洛巴从开始迄今,一直接受修行以及维持种种完整无垢的三昧耶戒,并在金刚乘训练中不断成长,持受三昧耶戒的功德也逐渐开显出来。透过如此纯净而完整地遵守三昧耶戒,帝洛巴圆满地证得法身。这种觉性本身就是最高层次的三昧耶戒,本自解脱自在,并不是趋向解脱、朝向解脱。所以,被成为“自我解脱的三昧耶”。 持守金刚乘誓约(三昧耶戒)的道理,在于每个人有如如本性,善持三昧耶戒终将激起众生对如如之理的觉证,见到自心本来面目。受持三昧耶戒必然有所成就,也绝对不会发生错谬,即使行者在途中绕了许多圈子、耽搁很多时间,也一定会出现持戒的成果。 例如有个人持守三昧耶戒一段时间后,造下五无间罪,这种罪会使造罪的人死后直堕无间地狱,即使在如此情况下,受业者在下三道待过难以估计的时间,然而原先踏入金刚乘持守三昧耶戒的力量仍将出现,并引发某些因缘而使他通往了悟之境。 要入如如之境,唯有一法,就是透过如如本身。所以,了悟如如法身就是一切誓约中最高的誓约,它是自我解脱的,并非经过什么才终究获得解脱。帝洛巴已经具备“自我解脱三昧耶的钥匙”。 (补述毕) (补述毕) 在帝洛巴接受完一切法露后,智慧空行母就给他最后一偈法语: 同理,若希望成就圆满沟通力,属于报身的究竟语,那么就要先修持真言。真言是语言的最高形式,充满传承的加持,是报身的究竟本质。 无有变异、最极圣妙的自心本性,即是法身的本觉。心性无形无相、离于勤勇,自然生起非概念化的身口意事业。为了达到心的清明,行者必须勤修大手印。 从几句偈语中,帝洛巴了悟许多道理,这对噶举派未来传承中的学生特别有用。虽然理想的修行结合了物质、声音及心灵的修法,但有时候弟子可能仅想在某一领域专修,智慧空行母的建议,让帝洛巴明白自己该怎么做。 最后一句偈语中,显示大班智达那洛巴将成为帝洛巴的法子,及帝洛巴的法教和佛行事业,所造成的影响将会极为深远。 这些大师的教化,是如此地清净而有力量,因此今天我们仍能有这种难以置信的好运,来接受无异于由帝洛巴亲受、亲予的教法。各种可靠的预言都向人们保证,这个传承将持续地带给娑婆世界暂时及究竟的利益。 (补述毕) 【无相空行的九种教法】 “在成熟和解脱方面,切断自心的纠结; [补述说明] 【三昧耶】 从初地到十地的菩萨都恒常享受空性,他们不断地增益在禅空上的专注及提升,但其中仍有许多更微细的分别,因为行者体验到能观之心和所观之境上分离的,故必须超越二边,直到实相完全而自然的显现为止。 诠释第二句偈子的另一种较为简单的方式,就是说明为了能更了解自心,必须对心先作观察,如此便能以最好的方式改善自己,并引善除恶。 噶举派的行者有时在禅修期间,摆一堆黑石子和一堆白石子在身边。由于觉察到自心的活动,他们学会清楚辨别原本潜藏于心的种种心念,有浮现出正向或也有较弱的负向念头。正向的像是对佛法僧的强烈信心或是坚固的正知见(例如被人下重毒—-无明等毒,一定会很快死去),负向念头又称为“贼念”或称“偷心”,这一类的心念将原本的正念加注怀疑的阴影,而减弱对正念的确定性,就像“三宝真的纯净吗?”或“可能我还会活下去”之类的,就是负向念头。 当心中生起一个正念,他们就会拿起一颗白石子放入白石子堆,起了一个负面的念头,就拿起一颗黑石子放入黑石子堆。刚开始时,黑石子堆通常都比白石子堆大,但随着逐渐熟悉自心并能改变习惯时,白石子堆就会比黑石子堆大了。要点在于行者必须很坦诚地观察念头,这是造成真正改变的第一步。 总之,关于三昧耶戒这方面,行者必须先明白如何观心,再来要学习增进正念及觉性,接着要修学善巧持戒,最后要通达信心,并了解看向自心真实本性的这个“看”。 看向镜子,所见纯为影像的反射,若能看到真正面目岂不更好? 瑜伽教导我们依照外在世界,要如何来使用内在的微细身。关于此,有许多不同种类的瑜伽练习法,例如“那洛六法”教导如何清净负面的气,修整脉,六瑜伽中也包含了激励气脉的练习,令行者学习如何适当地感觉一切,让气转成正面而非负向的。 【大乐】 【明智】 空行的教导是看那个光明的智慧,怎么做呢?用智慧的光明性,本觉之灯,这些关于光明的教授包括了修明光和迁识,迁识是修行死时迁转神识到净土的方法。 【自然解脱】 绳子的纠结需要人来解开,蛇身的纠结却能自然平滑敏捷地解开,目前,众生受缚于二元见以及种种二元见所造作的纠结中,当了悟到二元对立和我们本身根本没有差别,就会发现心和蛇是一样的,具有自行解脱的能力,到底要如何修持呢?这在大手印的教法中有清楚的介绍。 【高贵物质】 在此情况下,一切物质最高贵、万物无造作、无混杂的精义,就是最高程度的了悟。这非常重要,好比太阳浴能使人溶入日光中,补充人体维生素;同理,沐浴在了悟者的艳阳下,也会使人更接近了悟的状态,并补充所缺失的一切。行者是非常需要圣物的。 【行为】 禅修时,瑜伽士必须体认他所经历的一切,本质均是无生,不应怀有希望或恐惧、期待或焦虑,在日常生活中,修习大手印的瑜伽士,应该准备好接受各种事物,在必要的时候,一下子成为国王,下一刻又成为全世界最穷的人。 瑜伽士有父母、亲戚及相识的人,他不应该对有缘的人或所属的社会感到嫌恶,而应该照顾他们,用各种可能的方法进行,但却不带丝毫执着与期望。当一切有缘者死去,瑜伽士既不会哀伤地哭泣,也不会离于实相观,他会做一切功德,为亡者的心灵带来最大的利益。 真正的大手印成就者,能够处理各种发生的事情。如前所述,他能够在某天成为受人尊敬的亿万富翁,隔天又变得一无所有。在此自然力量成就之前,行者需要坦诚地欣赏所受的境况,而行事要尽可能避免任何模仿成就者的行为,他必须觉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作所为,对他人所造成的影响。不具善巧的自信(非源自于悲心的),会造成许多不必要的误解,而且很容易诶自己及佛教带来毁谤。 【相似】 例如,有三个人同时在某个花园中,第一个人很正常,第二个则容易沮丧,最后一人容易嫉妒。正常的那个人欣赏花园风景,对园中的春花感到非常喜悦,并且到游泳池游泳;沮丧的人则觉得眼前的一切都很悲惨沉重;嫉妒的人心里很不痛快,想着:“我没有像这样漂亮的百合花池塘。”同一个花园却造成三种主观世界。 无相空行第九句偈子的意思,就是当一个人达到圆满的了悟,不论是痛苦的轮回或是超越了痛苦的涅磐,其经验的特质都一样,藏文称此为“罗纽”,即“一味”。无论何者,其本质都是另一种的本质,非二元的,没有要接受或被拒绝的东西。行者注意外相的镜子,见到内在如如所映射的游戏,并依此修持。 上述教法带来的结果,就是行者能将任何事物都转为禅修的对象。 (补述毕) 第三部分 帝洛巴由金刚持如来处接受各种法脉传承 帝洛巴所亲受的五种法脉传承中,外、内、密三者在某个范围内是可以加以描述的。 此处悟境的直接妙用,向帝洛巴揭示了五重教法。 金刚持的意思就是“持金刚的那位”。 一切修行者,如同逐渐长大的法身孩子。 我们可由上师、成就者和空行等处,接受教法和引导以完成这件事。 “我,帝洛巴,没有人间的上师, 但此刻帝洛巴已经圆满证悟,成就金刚三摩地。他全然接受金刚持如来的激励,而具有究竟确定的力量,获得殊胜的金刚持直接传承。 第四部分 帝洛巴安住法性尽地而引导弟子 【调伏瑜伽士】 例如,有个瑜伽士某天在离佛堂约三公尺远的地方静坐,心中突然生起一种感觉:要是自己的手臂一伸,手指就可以碰到佛堂。于是便伸出手来试试,果然,一伸手就碰到了墙,但这能力只维持了几天就消失,因为他的禅定力量驾御物质之力,只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强到可产生特殊效果而已。 有这种体验,或一般来说,有了任何不完整的明知力,常常会发生一种问题,那就是行者很容易对一点小小成就深感骄傲,而僵住在原地,不再求取进步。这十分可惜,帝洛巴调伏此类瑜伽士时,会先折服他们的骄傲,帮其做更深的突破,直入法尔实相。 印度南方,有个显赫的国王深爱其母亲,他尽一切心力带给母亲精神及世俗的快乐。 于是国王派使者到全国各地广寻圣者,逐渐人数增到好几千人。 众人觉得她的话有道理,于是心中开始想:“我们之中谁最适合来做这工作呢?” 帝洛巴便在此因缘下参加此盛会。 帝洛巴同时也展现神通,闪耀着智慧威光的神变,使得那群人的幻术相形见拙,那些幻术就好象是小孩在玩的把戏一般,毫无神奇可言。很快地,大家就了解帝洛巴是极为非凡的成就者,于是便转而欢迎他来领导众人。 担当引导群众的圣者帝洛巴,由身上每一个毛孔示现出坛城。当现此稀有相时(同样的经历也发生在密勒日巴和惹琼巴牛角的故事中)坛城既没有变小,他的身体也没有变大,在场的人都看到他全身毛孔中,均有一个极为精细生动的坛城。由于帝洛巴散发出的威势智光摧折了众人的我慢,使他们能见到如此神变,而原先修持所付出的努力也展现出成果。帝洛巴说道: “克耶玛! “没有希望和恐惧的瑜伽士, 太阳恒常绽放光芒,地球因为自转而有日夜更替的现象,乌云或是日蚀也会影响照到地球上的阳光。地球生活是持续的由光到暗、由暗到光;但在天道,太阳并不像人间所看的一样,有种种相对变化,它永远发出灿烂的光芒。当瑜伽士观察事物的时候,见地必须住于超越自心短暂妄念的光明心性中,这样的见地,此处以太阳的宝珠作比喻。 帝洛巴是已经了悟胜义妙谛的瑜伽士,因此离于任何刻意造作。他的一席话向班智达、瑜伽士及空行,显示出自身已证得究竟成就。 【调伏德笛卡】 这经常是指误解了究竟真理的人,他们对于有和无仍具边执之见,无论其理论架构再怎么高、再怎样精妙复杂,缺乏绝对真理仍然会垮的。有人想,若在圣母峰上盖摩天楼,那一定是最高的地方,但从卫星或其他的行星看,这却仍然很低。 帝洛巴当时,印度中央的那烂陀大学办学非常兴盛,吸引了各派极睿智的佛学宗师。除此,印度半岛也有许多势力很大的印度教徒和各派思想家,有些极擅于证明自己信仰的正确。各种异教徒均长于诡辩,有时会到佛教团体中找佛学大师辩论,胜方可以得到败方全部的徒众。(这种辩论常常成为当地盛事,连国王都会出席,国王不只是集会于裁决的最高首长,同时也要监督裁决结果的执行。 不同信仰间的比赛,不是辩论赛的唯一型态。新的佛学著作、注释也必须在公开竞赛中被评认正确,才能为人接受,作者在辩论会中要为所写作品的每个细节注解,并和已公认为佛学权威的对手们展开唇枪舌战。若作品内容和释迦牟尼佛所说教法一致,就会成为被人接受的准则,若是错谬的,作品立刻就会当众烧毁,若作者仍坚持推广自己的想法,就会遭到王法处分,执法是国王的责任及所应扮演的角色,作法看来有点残酷,但也由于有这样一个系统,佛教才能历经这么久仍维持其清净面貌。 当时,有个“德笛卡”是非常有天赋的成就者,身具种种神通,其中一种神通非常独特,最好透过下面的传说来了解:据说曾有一个很邪恶的成就者,只要脚部碰到地面,那么任何武器都杀不了他,为了征服这个恶魔,有个修道人就变成四臂狮面相,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庞大力量,同时带着又长又有力的爪子。当找到这邪恶的成就者时,四臂狮相就把他举离地面撕裂身子,把心掏出来吃了。本故事中的德笛卡具有和此修道人一样的能力,也非常有名,人们相当敬畏他。 此人将前往那烂陀,以辩论的方式挑战佛教学者的消息传开了,吸引很多人的注意,人们在路上排成一直线,当他经过时向他敬礼,沿途的群众都这么做,只有帝洛巴例外,直直地站着不动,把这位大师不当一回事看待似的。德笛卡对帝洛巴的无礼感到震惊而问:“你这么有自信地认为对我无礼还能活得下去吗?” “喔!的确是的!”帝洛巴答。 首先是比辩论,德笛卡输了。这是意料中的事,因为佛教因明是一种完全自然的推理,其中包含七部分正见的阐述,能很原始地反映出事物本来的状况,帝洛巴又对因明相当精通,况且存于宇宙间的真理本也就是这样,任何因幻相及谬解所生的世俗聪明,都无法和正法相较量的。 接着再比赛双方的神通力。 帝洛巴战胜了德笛卡的每一项神变。 他很“渴”,渴于心不知足,需要去驾驭别人、转化别人,永远都是德笛卡大师向佛教徒挑战,从没有佛教徒向德笛卡们挑战的事。若一个人有如此强烈的渴求,那么不断致力于怀有妒意的辩论,远不如学习去饮取幻影之水来得好,也就是他应该去发掘这种满足,在“明智”之中,显现和空性是不可分割的。海市蜃楼中显现出的水是个好例子,说明看来像是客体的东西,结果却根本没有“存在”所具备的特质,乍看下所显之物的特质似乎一应俱全,实际结果却空空如也。 刚开始,德笛卡因为嫉妒,想和帝洛巴一争长短,现在却因无力而感到沮丧,注意力完全分散,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该怎么办?所以帝洛巴劝他“将瓶子充满空气”,即将他内在的脉以智慧气充满,如此就能了悟实相,和帝洛巴一样离于恐惧,因为认识了究竟实相就等于驱除恐惧与嫉妒之恨。 (补述毕) 这群人虽然都成为佛教徒,但有些仍无法立刻掌握佛教所谓的“如是”。对他们,帝洛巴就教以相对及绝对菩提心。其中有许多获证了深奥的悟境,甚至部分还得到殊胜成就,据说这些大成就者由于掌握了生命之钥,时至今日还在世间,其中的领袖即著名的大成就者那普嘎瓦,住在拉吉基尔附近的西瓦察圣地,在那儿他成为佛教弟子的支柱力量。 【调伏幻师】 有天国王见到空行母现身告诉他,她有一位亲戚能帮国王的忙,只要这个人答应,国度的安全就保证绝对没有问题。因此国王派人去找这位“亲戚”—-帝洛巴。此刻,魔幻兵团的四大军正向前扫荡国王剩下的部队。帝洛巴得到消息后立刻回应,放出数以百万的奇兵,将每一个魔兵都歼灭掉。失去幻术的幻师看到整个幻影兵团瓦解,自己也变得跟凡人一样,就责怪帝洛巴,说:“你这个佛教的瑜伽士竟杀了数以千计的士兵!” 帝洛巴以金刚偈回答: 帝洛巴没有必要生气,他已超越了执着或投入,没有做作与做出的想法,所进行的唯一目的,就是杀死造成伤害的幻人。同理,禅修空时,不带接受或拒绝地圆成禅修,不起反应就如同尸体一样。用钻石盖着尸体,尸体也不会兴奋地发抖,纵使将钻石丢到垃圾筒,尸体也不会感到沮丧。 在前面的空行教导中,帝洛巴的教授就和哑巴的语言类似,没有实质并离于说话的人及语言等概念,具备这一切特质的帝洛巴已赢得了法界之国(宇宙的本质),所作所为均透过究竟智慧和大悲佛行而成,并不是透过恶意才来摧毁魔幻军团。 现在来看这些话如何应用在幻师身上。若幻师真擅于作战杀敌并制造士兵,那么与其和国王之兵作战,不如和存于他心中的幻化众生作战(即贪嗔痴慢嫉五毒),五毒就像幻术所变现的一切一样,虽是由心所生,但却非实存于其本性之中,也不是可以分离出来的实体,向这种众生开战是最高贵的圣战。 魔术师和幻士们要学很多东西:炼丹、持咒、禅修,甚至要呈现他们的成果、维持其幻相。禅定力对他们而言极为重要,若真的想禅修,幻师应该像尸体一般地修持,也就是修持时的注意力不应该牵扯向外在世界,行持上必须用如幻物、持如幻咒,进入如幻专注之境,并同时了悟修的人本性何在,这对幻师来说,是最好的禅修法,比他徒自悲叹丧失掉幻化而成的东西要好得多。 若他想说话,也就是具备操纵喉轮(梦幻要轮)之力,那么就必须学习以哑巴之语来讲话。幻师对于如何激发喉轮的能力已知道很多,但所知偏颇。因此他虽能迷惑别人,却无法改变自己,若能了解一切现象都如同梦幻,就能“像哑巴”一般,使用其喉轮及沟通之力,亦即离于二元对立之境,他需要将喉轮的潜能完全开发出来,而不只是开发一部分而已。 若幻师能做到上述的事,就会赢得自性国度的胜利。因为就算打败了国王,新国度也只能持续到他死亡为止;他所订的规则及幻术,最长也只有三十或四十年的维持期,而且在这段时间中,更必须付出很多精力来作维持。权势及政事是非常耗人精力的,真人不比幻兵那么好控制,世间无常的王国若要维持其价值,就需要付出许多思虑和工夫。所以帝洛巴劝他:与其努力经营令人烦恼的王国,不如经营究竟真理的国度(自性王国),因为这才是超越竞争威胁的万法究竟王国。了解到一切现象最极本性并非真实独立地存在,这是幻师能获得的最高知识,魔法所能带来的最佳教诲,就是一切显现并无实存本性。要一个睡着的幻师学会认出梦境,相对来讲较为容易,而他证得睡梦瑜伽也会成就得较快。 (补述毕) “说真实话的人”住在哈哈勾帕墓地,此地是一处离菩提伽耶很远的特别境域,现在人们已可以去参观,以前可是个十分危险的地方。 【教导卖酒的人】 朋友建议她向帝洛巴祈祷以寻求帮助。因此,她怀着孤注一掷的专注及深度的虔诚祈祷,寻访帝洛巴,并在找到他后将一切困境告诉帝洛巴,请他帮忙。当回到店里后,竟发现所有瓶瓶罐罐不但完好如初,甚至里面的酒还满到酒盖边缘。她知道是帝洛巴刹那间以专注力将一切恢复正常,于是又回到帝洛巴的住处,谦卑地请求帝洛巴收她作弟子。帝洛巴答应并以一首关于酒的金刚歌教导她,此歌有双重含义: “口渴的时候,饮下沸腾的毒酒; 欲望的转化可以往成佛、成菩萨发展,可以渴求一切美德善行,可以对内在五毒感到万分生气,而不是对别人及外在情况生气。当行为产生的结果带来一些不愉快的经验时,心中就有了烦恼—-生气。经典上有时会提到,此时将有六十种负面情绪发生,从无明一直到贪欲和侵略性,这些念头基本上就像是猿猴、像是掠夺者一样。 若因往昔恶业成熟之故,而必须经历一定的痛苦,那最好是能从磨难中得到一些利益,像籍此忏悔过去所造的恶业,如此就能消去部分恶业的果,比再起烦恼、又造下新恶业来说,是好得太多了。 具力且至心的忏悔,能揭露自身个性上的缺点,并有助于不再重蹈覆辙,完全的忏悔,也可除去将来再犯同一过错的可能性。我们需要努力发展正面的态度,像正确的忏悔等,否则很容易几陷入自怜自艾的境地。 五毒是五智本净心性表相的扭曲现象,心的本性是佛性,是超越能所对立的智慧。但认不出心的本性,反误认为有个“自我”,这是无明,无明暗垢只不过是不认识五智,因而生起五毒和我执。将上面情况颠倒,认识五毒内在的本质,就是所谓的“饮用五毒”。不稳定的念头和情绪,是摧毁我们这种神奇饮用行为的猿猴。 在卖酒的妇人这件事中,顽皮的猴子为什么对她如此残忍?她又为何如此沮丧呢?发生的意外不是猴子的过错,而是她的过错,“米的种子才能长出米来”,现在的痛苦只是从前恶业成熟的果报。卖酒妇人的遭遇,不过是她过去的业成熟了而已。而所以从前行为潜藏的业种、业果会对她那么有力量,主要和卖酒妇人当时的念头有关,她没能控制念头,反被念头所控制。因此她不应该对猫和猴子生气,而该对自己无明造作出的念头生气,念头才是祸首,应该将恶念的生起过程给杀死。 谷粒有变为酒精的潜力,葡萄也能够成为酒,但必须在特殊的机缘下,这些内在的潜能才会真正显现出来。一切现象的本质就是“空”、“法性”,这种内在的证悟潜力和其外在的实相同时生起,藏文称做“朗切”,可翻作“俱生”或“同时”,“法性”遍一切事物,处于任何环境下都不会改变,真实一味不假造作。帝洛巴告诉卖酒妇人,若她能杀死“猴子”,饮用“毒液”,那么她的罐子中将会装满如是俱生的妙味。 “了知—-即了知一切。 (补述毕) 卖酒女最后成为索萨林地方的伟大瑜伽母。 【教导歌唱家】 当时印度有个非常擅于歌唱的人,这人不只声音美妙,更由于精于声音之道,甚至能用声音完全左右人们的情绪,即使是很难过的人(像正蒙丧亲之痛)听到,也会觉得心情轻松喜悦。听他的歌,病人会忘去疼痛,但当唱到悲伤之调时,快乐的人也会充满忧情及乡愁,若在寒地唱烈焰之歌,人们就会感到温暖,若唱寒冽之歌,又能使被烈日灼伤的人感到清凉。有些音乐家甚至能改变物体的外形,在贝那勒斯(瓦拉那西的旧称)博物馆有一个半烧毁的西塔琴,据说是曾经有人在这石上表演火的音乐,竟生出火焰来,而奏出虚空之音时,那琴竟消失不见了。 有天,这位歌唱家坐在一个美丽的花园中弹琴唱歌,有些人正入神地听着他的演出。帝洛巴从那里经过,不经意地哼出曲子,虽是无心的哼唱着,曲调却比歌唱家所唱的好上不知多少倍,因此每个人的注意力都转向帝洛巴。歌唱家终于不得不停下来,问帝洛巴:“你为什么要打扰我的演出?是不是想和我比赛呢?”帝洛巴说:“不是,但若你想比赛的话,我也没意见。” 于是一场比赛就这样敲定。比赛持续了好几个礼拜,歌唱家把所擅长的全套歌谱都搬了出来,其中富含各种情绪的曲调。帝洛巴自在流露出的歌曲永远比他好听,而且唱着唱着似乎永远也没有终止的时候,心灰意冷的音乐艺术家说:“我的歌声能够吸引梵天天神!” 帝洛巴唱了一首金刚歌,一方面回答对方,同时也给予开示: 新死的人也被分类在乾(门达)婆的范围内,新亡者的心仍有贪心、嗔恨、骄傲等,所以纵使已没有坚固的肉身,却依然会感到饥饿,他们和乾(门达)婆很像,闻到香气就能觉得饱足。喇嘛们烧香及烧食物等,将升起的烟作供养,就能让他们享受到种种可口、悦意的妙味。 乾(门达)婆会被好的音乐家所吸引,特别是歌唱家,他们会帮助并激励这些人的艺术成就。帝洛巴说:“以乾(门达)婆的美妙曲调回答”,会使人认为他是指:要歌唱家唱得更美妙点、更多些灵感,但事实上话的含意更为精微。 当人们供一些香味的时候,乾(门达)婆享受到美妙的滋味,但这和人们所供实物的气味其实并不相同。乾(门达)婆的体验并没有实质的立基存在。这有趣的现象在此可籍以说明绝对的体验中,行为和受到行为的人其间并无分别,所发生的一切既非实存也非不存在。帝洛巴的偈中,提到的就是要用绝对的音乐回答,而不以与音乐分离的身体奏出音乐。 “一切声音皆如回响”有两个意义。第一个意义指声音的特质,它是和合因缘造作下的过后产物,我们所听到的声音并非是声音原貌,像手指拨弄琴弦,弦就会振动,再透过耳朵,人就能听到特别的音调,将气和喉舌动作结合发出声音,然后别人便听得到,声音看似一样东西,其实是一连串的因缘结合,听的人永远听到第二手的事实。另一个意义就是声音和空性非二元的本性。帝洛巴知道声音是种体验,但本身并无独立的真实性存在,声空不二。他将一切显空皆视如回音一般,于音乐的善巧已达到了登峰造极。 帝洛巴了知究竟义谛,能持音乐之本,自然成就音声瑜伽。他能造出无限、神奇的声空结合之音,因此没有任何人能和他相比。 【转化屠夫】 当屠夫回来时,一打开盖子想看看锅里的菜煮得怎样,映入眼帘的竟是自己儿子的肉炖在里头,刹那整个人崩溃得昏了过去。醒来的时候,他想起曾听人说过自作自受的道理,回顾这一生,他对那些曾经被自己所杀的动物深感悔意,茫茫然不知该如何是好,整个人陷入绝望的深渊。日子一天天过去,他一点胃口也没有,变得形色枯槁,就好象快要死去一样。 帝洛巴来到他面前,问他发生了什么事。屠夫将前后故事讲给帝洛巴听,谈到自己所作的一切恶行时,眼泪不住地流下。帝洛巴问道:“你还会想杀任何东西吗?” “不!”他回答。 动物死后,内脏会被取出,神识自然会离开身体。若必须要清除些什么,那么最好将心气无分的神识由中脉出口清除到净土去。帝洛巴随后给他迁识的教法(颇瓦法)。 若必须烘烤什么,最好用拙火烧尽一切物质的不净,正如世界末日的大火一样,那时太阳将比现在的强度强上七倍,会将一切都熔化了。帝洛巴教予他拙火教授。 若要喂食,就应该以任一刹那的自明智慧、自然当下的甘露,来滋养证悟之子、内在的佛性,他应用此“鲜嫩的肉”来真正滋养,直到各方面都发展完全为止。屠夫接受了关于超越“毁坏的行为”和“被毁坏的事物”及许多教法,后来成为斯里兰卡的一位成就者。 【使一位不信因果的人生起正信】 简言之,永恒论者对一切事物真实的内在状况相当无知。真正的究竟是无二元的觉性,超越了知见和持知见的人。永恒论者将主、客观的经验,归于外界有力量而且永恒的神,而非自心的对立造作,他们的想法倾向于“真实的”“坚固的”。 断灭论的追寻者有许多种,包括唯物论者、怀疑论者和无神论者等,他们认为事物的发生纯粹是物质上的原因,不相信因果律所谓长时间、心物相关的理论。在他们眼中没有一件事物是因其他的事物而发生的,每件事都是如此自行生灭。 有位断灭论的老师久闻帝洛巴大名,因为帝洛巴是当时最伟大的佛教导师,这人对帝洛巴的名声感到嫉妒,他开始想:“如果我能击败他,就跟击败所有佛教徒一样。帝洛巴的所有弟子就都成为我的弟子。很快地,每个人都会来找我,听我叙述我是如何达到比帝洛巴更锋利的智慧境界,那多光荣啊!”因为这份野心,终于趋使他邀请帝洛巴来讨论佛教教义。 帝洛巴如愿应邀前来。 帝洛巴还来不及讲话便爆笑出来,笑得非常狂野、非常大声,显示他对这段话感到有多荒谬。 “经由造作恶行, 我们可以将业力造成的苦和乐,根据发生时间的不同分为四类: 并没有外在的谁在做判断,施予处罚。心本身内在的作用,既能生出果报也能因合适的对治法而修改。当然,潜意识不是我们能直接看清楚,像是目录那样的东西,什么业已消去了、什么业还存在,并不永远那么明显。 行善能得到出生高贵、体验天道快乐的果报,当业力不足以产生如此奢华享受的生活时(像是没有投生天道的正因等),那么要投生到天道就根本不可能,不论这个人有多想要,也不论他知道天道有多快乐或对天道有多执着,都不可能。光凭愿望是不足以创造出一个结果的。 若认为天堂是非常好的地方而真的想生在那里,就必须培养生天的因,否则就会一直处于较差的轮回道中,如同病人没有医生又没有药物,虽然心里想痊愈,但由于缺乏必须的药品,只好被迫继续生病下去,很明显地,对那些想得到某些结果却不知道如何着手的人而言,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一个能指引迷津的人,然后实际上去做才行。 我们所经历的业果,是过去行为设定了自心所表现出来的结果,就像镜中影像即为镜前物体反射所造成的自然结果,若脸很丑,则不论心里是多么希望在镜中能看到美丽的容貌,也必然只能见到一张丑脸,不在镜前的物体是绝对没有办法在镜中反应出影像的。关于业力,恶业若未能及时对治,就必然要承受其苦果;若能正确地对治,那么就能修改原来本应亲历的苦果。 哲学家说日出和尖长花刺并非谁所创,这点没错。没有一个创世主(像上帝、龙王或其他等)创造一切,万物会发生,都是由于特定的因缘状况配合才能达到,以主观经验的角度来说,是我们创造了这些,也是我们体验这些。 (补述毕) “地狱的痛苦并非永恒, 哲学家的智慧非常浅薄不定,他的看法在几分钟内就戏剧化地改变了。由于胸中的一些短视见解,令他骤下结论,而这些结论只部分地反应出真理,刚开始他相信没有因果存在,所以自负地想击败帝洛巴,现在因恐惧反而祈求帝洛巴帮忙制造快乐之因,他执着于天道的果报又对地狱深感害怕。 若贪执生起就应到坟场去,在那里思维尸体的由来及其生平故事以及造成此生结果的因,如此能直接且认真地了解业力。贪欲会带来令人不想接受的果报,若因而陷入沮丧,对痛苦非常怖畏,那就必须对因果生起信心及勇气,了解痛苦并无法永远持续,痛苦一结束就是快乐了,他必须要高举决定信心的胜利旗帜。 为了帮他举起胜利之旗,帝洛巴给予苦乐交换(藏语“洞连”)的教导,行者要学习欣赏痛苦,将痛苦视为发展悲心与强化心灵的珍贵机会,这种非常有力量的修行方法,能将一丁点的痛苦转为非常喜悦之因,小的东西也能够变得很有力量,就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可烧灭毒药、可杀灭敌军。 帝洛巴既没有解释也没有显示什么,到目前为止,他还不需要教导或点出什么东西,生平第一次哲学家用自己的眼睛,看到其他世间的生活状况,若能更进一步了解这些新景象之根本为何,换句话说,即了解看的人和被看之物两者的体性,那么就能拥有法身国度,他曾想占有帝洛巴的名声和弟子等,但若了解众生同具的法身本性,就能真正得到帝洛巴的一切。 (补述毕) 经此教化后的哲学家,成为孟买附近高贵山地区的大成就者,名为达拉菩提(高贵山正是埋龙树菩萨头和身体的地方),据说业力清净的人仍能在那里遇到长生的达拉菩提,龙树菩萨的故事有很多层的含义,以下的叙述只略为加以阐明。龙树菩萨时代,有个人为了一己私利想谋杀龙树菩萨,但试了很多方法都失败了,因为龙树是非常清净的大成就者,几乎无法被杀死,龙树非常清楚这件事,就解释道:我的杀业几乎已经都清净了,唯独还有一样,也就是在很久以前,当割草时曾不慎割断一只小虫的头,这个业至今尚未清净,正因如此,要杀我的唯一方法,就是拿一叶大片的草来砍我的头,那个人一心想着能杀死龙树,知道了这件事他非常开心,就设计谋杀计划,成功的将龙树的头切了下来,再把头和身体分别埋在相距好几公里的二座山上,但龙树的声音传了出来,说:当两座山合而为一时,他会回来利益娑婆世界的众生,而印度的地形学家说,这两座山正在缓慢地接近中。 【调伏巫术师】 物质力量:从下毒药到操纵地、水、火、风四大的均衡都有。 有些人具有语言的力量,当他们说话时所有人都很喜欢听,但说话力量不足的人,可能说了一些很有意义的话却没有人想听,或者一说话别人就感到不舒服。 心灵力量(善恶念头):就是和环境产生关连的能力,大部分的人认为拥有金钱和仆人是非常好的事,但很富有的人并不见得快乐,反倒是有非常穷的人心境很快乐的,其间快乐与否显示其心灵力量的强还是弱。 这三种力量的本质,究竟来说当然就是佛性,即心性那超越二元对立的俱生清明本性;在相对世界中,这三种力量的显现,不是正面就是负面的,不是光明就是黑暗的。 巫术师使用黑暗力量来伤害人,他们会: 或是 或者 当会面时,巫师立刻用尽一切方法减损帝洛巴的功德而增加其恶的取向,想逼他发疯、瘫痪或生病等,巫师用息增怀诛的黑暗力量,努力想息灭帝洛巴的力量,增益忿怒的幻相及痛苦,累积种种困逆之境,但这一切都没有用的,帝洛巴毫发未损。 帝洛巴只是看着他,巫师及他的眷属就全都变成木头似的,像树一般。帝洛巴走近他,问他现在是否答应永远不再修习巫术,巫师鼓起一点微薄的气息拒绝接受,并说:“你的力量真是非常残酷,比一千个屠夫还可怕!你怎么可以如此折磨我的太太和家眷!”帝洛巴同意他的告白,并唱了首金刚歌: “你有这个结果,你的眷属在这儿, 若能以这种悲光刹现之心对待别人,就是最好的一件事。因此,你不用将好的物质环境转成坏的,只要转变自己对一切显现的概念即可,了解一切都如同梦一样,不用咒语毁灭别人,而应将一切声音视为回响,不要恶意集中心力夺走他人快乐,应将遮蔽自心的嗔怒与贪执之纱褪去,直视其赤裸的体性。 由于事物并非独立真实地存在,而是空的且须依存于心,所以魔法才能产生作用,改变一些状况,使人发疯。若非如此,事物就只会照原样下去,非常坚固,无法单单被心灵力量所影响。要控制现象界的关键因素,就在于了解到心和外显世界并非是不同的东西,要获得一切令人想要的结果,就必须精通心和现象的真实面目。 若能做到这点,他就能成为最伟大的巫师,拥有天神般的力量,事业也会超越一切竞争,别人绝无法与之匹敌,帝洛巴必须要让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他过去伤害了那么多人,和那么多巫师比赛,根本原因就是出于恐惧,他并非特别喜欢害人,但由于害怕受苦,所以设法消除一切可能伤害他的人事物,但这样做的结果却为自己的将来,种下更多苦因。 例如,假设真用魔法杀了帝洛巴,那他就会在以后受到一切杀死圣人的恶果,若除了杀死圣人之外,还对这个恶行感到喜悦的话,果报就会增加到甚至一千倍之重。他所想要的和所创造出来的结果是完全相反。但只要能了悟自心高贵的体性,那么肤浅而邪恶的心灵制约就有可能一刹那便消失掉,像一个泥巴球溶散于大海中,这才是伟大的成就,他所想的和实际所做的也才会一致。 (补述毕) 这位特别的学生在印度的基美矽利卡之地修行,成为大成就者,其名“日月”。以上结束瑜伽士之师--帝洛巴尊者传记的第四部分,文中记叙他如何住于究竟成就的圣境中教法弟子。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