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千仁波切:区别阿赖耶与觉性

讲授上师:第八世 噶千仁波切

藏译中:张昆晟

这个问题是我们如何去区别现在的禅修是安住在阿赖耶的状态或者是认识觉性呢?

其实如果是陷入阿赖耶的境界当中的话,他会有一种类似缺乏正念,然后有的时候有觉知,有的时候缺乏觉知,或者是仅仅对于「受」有体验的这种片面性,就像是〈普贤王如来祈愿文〉里面所讲的:「本来有俱生无明,再加上遍计无明,所以我们产生了自我的观念,就落入了无明的窠臼当中」。

这样子的情况就比较像是偏向阿赖耶的那个部份,他缺乏明性或者说他缺乏体验、缺乏感受,有时候能够体验觉,有时候不能够体验觉;有时候能够了解妄念的面目,有时候又不能够了解;有时候能够了解粗大的妄念,而不能够去体会细致的妄念的层面,这个就是就是安住在阿赖耶的状态。

那么如果你不断的去串习、觉知心识,或者觉知分别念的那个「觉」上面的话,明的力量会越来越强大,它会越来越锐利,而且呢对于觉知,不管是粗分的觉知还是细微的觉知,它的觉察力会越来越敏锐的。

但这不是一蹴可及的事情,它需要花非常长久的时间去熏修才会了知这两者之间的差异,也就是说要得到对觉性的掌握,是要花费比较久的时间的。

那么我们现在能够做的主要是当念头、当识的作用生起的时候,去观看它的本来的面目,那当烦恼生起的时候知道烦恼,用慈心跟悲心去对待、去应对它,这是我们现阶段所能够做的,也是我们现在主要应该修的。

有一句话讲到说「阿赖耶是犹如水面波涛与浮冰」,就是说在水面上的浮冰,有的时候你如果波浪大的时候,你看似是没有浮冰的,但是当这个波浪又下去的时候呢,你又会看到浮冰出现,它的觉是属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

那么实际上我们的分别念它的细微层面是接续不断的,但是你如果无法觉察它的话,它会不断的就像一个小的波浪最终会变成一个巨浪一样,它会不断的累积,因为你一直无法觉察这个念头的生起的缘故,所以如果说是现在有时明、有时候不明的状态的话呢,就像是在水上的浮冰或者像这个在波浪当中的这个水面,就是有波涛翻涌的水面一样,它是不稳定的一个状态,这个就是比较趋向禅修时陷入阿赖耶的状态。那我们再等一下英文的翻译。

如果禅修陷入阿赖耶的状态的话会有什么样子的过失有什么样的弊病呢?

就是你容易受烦恼制约,没办法从烦恼当中解脱出来。

觉性跟阿赖耶识的差别为何?

觉性跟阿赖耶识的差别在,觉性是有自主性的,它是有自在的,它不受烦恼而转,它不受外力而转。

而陷入于阿赖耶识境界当中的禅修,它是会被烦恼被外力所转,它是不自主、不自在的,这个是两者的区别。

阿赖耶它有另外一个称呼叫做:藏识或者是含藏或者是普基,也就是共同的基础,那指的就是众生跟佛是本来同一因或同一基础,但是因为不能够认识本性,不能够认识基的缘故,所以不能够成佛。

因为不能够认识本基的缘故,所以随烦恼转,这样子的随烦恼转就是属于阿赖耶的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