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均来自网络)
五月将尽
连日强光普照
一路一路树荫
呆滞到傍晚
红胸鸟在电线上啭鸣
天色舒齐地暗下来
那是慢慢地,很慢
绿叶藂间的白屋
夕阳射亮玻璃
草坪湿透,还在洒
蓝紫鸢尾花一味梦幻
都相约暗下,暗下
清晰,和蔼,委婉
不知原谅什么
诚觉世事尽可原谅
────木心
➊木心
1
富家子弟行文素净,是不祥之兆
木心,本名孙璞。
1927年出生于浙江乌镇。
孙家乃望族,既是书香门第,也是工商世家。
小时候家里的佣人清洁厅堂,
换下了条案上的宋瓷,临时摆上明代的官窑。
女主人看见了,呵斥说:
“明代的东西都拿出来了,快给收回去。”
1937年末,乌镇沦陷。当时木心10岁,
唯一能做出的抵抗行动是,
不上日本宪兵队控制的学校。
所以家里聘了两位教师,凡亲戚世交的学龄子弟都来上课。
➊ 自左至右: 父亲、木心、小姐姐、母亲、大姐姐
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少年木心口出狂言,
“写诗么,至少要像杜甫那样才好说写诗”,
惹得长辈们哄堂大笑。有的只当是童言无忌,
有的说他是“四金刚腾云,悬空八只脚”。
后来书读多了,便尝试着创作。
起初是模仿古人的风格,
“神闲气定,俨然居高不下”,
家人看了他的诗商讨:“弟弟年纪这样轻,
写得这样素净,不知好不好?”
木心后来道:“我知道他们的忧虑。
大抵富家子弟行文素净是不祥之兆,会出家做和尚的。”
➊木心
2
动荡的时代,安逸仿佛是原罪
锦衣玉食的生活,
并不能让这个少年满足,
尤其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安逸仿佛是原罪。
19岁时,他借口养病,
独自上莫干山,雇人挑了两大箱书,
其中有他钟爱的福楼拜和尼采。
白昼一窗天光,入夜燃矿烛一支。
一个人住在家族废弃的大房子里,读书写文章。
➊木心(后左二)
那时候有个乡下姑娘定时给木心送饭。
一开始顿顿有米粉蒸肉,颇得少年欢心。
“此物与炒青菜、萝卜汤之类同食,堪爱吃一辈子。”
到了后来,肉块变肉片,肉片变薄,至于不见,
木心调侃,由散文成了五言绝句。
某夜山上老虎来挠门,临行时扑杀羊一只,
未及叼走便被乡人的锣鼓声吓退。
第二天一早,木心嘱咐送饭的姑娘买回一只羊腿。
切块,放姜蒜红烧,佐以葱花和青椒炒毛豆,
“筷头像雨点,眼睛像豁闪(闪电)”,与姑娘家人大快朵颐了一顿。
➊木心画作
3
年轻人,从不缺一腔热血
1947年,年轻的木心一腔热血,
参与了反饥饿反内战的学生运动。
他走上街头,演讲,发传单,大卡车上跳上跳下。
“白天闹革命,晚上点上一支蜡烛弹肖邦。”
第二年,木心投奔新四军,绘制马恩列毛的画像。
后因此事被当时的上海市长下令开除学籍,又被国民党通缉。
木心避走台湾,直到1949年才返回大陆。
➊浦东月色➋清筠凉川
小时候他被关在家里,天天祷告,
他不知该向上帝还是释迦,放我出去吧,
流浪,打工,打仗,都可以。
冰心到过美国,高尔基嘛到处流浪,
鲁迅去过日本,可是我在家里……
“人家出洋留学,法兰西、地中海、太平洋,
我只见过平静的湖。
人家打过仗、流过浪、做过苦工、坐过监牢,
我从小娇生惯养锦衣玉食,
长到十多岁尚无上街买东西的经验。”
一路经历到“文革”,他对上帝说:够了!
➊木心
4
诚觉世事尽可原谅,但不知去原谅谁
文革时期,陈伯达在会上嘲笑海涅。
木心看不过,就嚷嚷:他也配对海涅乱叫。
就这一句话“犯了罪”,他被关进积水的防空洞,
他的家被抄查三次,挖地三尺,数箱画作被抄走。
全家人被日夜监视,姐姐被批斗身亡,
姐夫被关在学校的“牛棚”里,一个侄子被五花大绑在学校里批斗。
➊刚出狱的木心
劳动期间,
木心需要扫地、刷厕所。
他曾绝望投海,被追兵捞起后投进监狱。
他自杀过一次,想通了。“平常日子我会想自杀,
‘文革’以来,决不死,回家把自己养得好好的”
是艺术让他熬过最艰难的岁月。
平时只知艺术使人柔情如水,
浩劫临头,才知道艺术也使人有金刚不坏之心。
➊狱中笔记
有人让他写检查,
他却将写检查的纸张偷偷省下来,
写满了他的小说和散文。
他前后写下65万字,
层层叠叠的蝇头小楷几乎无法辨认,
夜晚的时候还在纸上画出黑色的琴键,
用这无声的键盘来弹奏莫扎特和肖邦。
连他自己也说:“我白天是奴隶,晚上是王子”。
文学是他的信仰,“一字一字地救出自己”。
晚年他说“诚觉世事尽可原谅”,
想了想又加上一句,“但不知去原谅谁”。
➊木心
坚强的木心靠着文学挺过了“文革”,
他说:“‘文革’后,我不仅没有呻吟,我还笑着。”
他在国内住了一段时间后便申请出国去了纽约,
往后的日子里,“文革”成了他的禁忌。
对在大陆过往的经验,永远采取高高在上的姿态,
不是不顾,而是不肯流于轻率的诉苦和责难”。
固然说着原谅,但实在难以原谅。
木心临终前陷入了昏迷状态,
他抓着陈丹青的手不住地说:
“你转告他们,不要抓我……
把一个人单独囚禁,剥夺他的自由,非常痛苦的……”
他用了半个世纪的光阴,也未能走出当年的那场噩梦。
➊木心
5
怎样骄傲的灵魂!这老头儿真坏。
木心自己评价自己说:“我是一个诗人。”
他带着他的《诗经演》,谦虚地说:“我最擅长写诗。”
他的诗自然写得极好,
一首《从前慢》已使无数路人转粉。
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➊木心手稿➋木心与陈丹青
木心爱诗,
他说中国缺的不是国学大师,而是诗人。
他看了陈丹青的画后,
叹息说:“丹青啊,你缺乏诗意。”
陈丹青不解,连忙请教他什么叫“缺乏诗意”?
他严肃地摇摇头说:“不可以问的!这就是没诗意呀。”
他的诗意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➊旅美艺术家➋木心(右)在纽约给陈丹青等晚辈讲解世界文学史
木心孤傲了一辈子,
飘零海外时,偶尔念及的温暖记忆。
自然有人非议,有人冷嘲。
他笑嘻嘻地要学生替他作证:
木心不是妖怪,是个普通健康的老头子。
他对旅美的艺术家圈子保持距离,冷眼旁观,
“来美国11年半,我眼睁睁看了许多人跌下去,
就是不肯牺牲世俗的虚荣心,和生活的实利心。
既虚荣入骨,又实利成癖,算盘打得太精。
高雅、低俗两不误,生活没有这么便宜的。”
陈丹青还记下了他一句粗话:
“古代,群山重重,你怎么超越,
有人对我说,洞庭湖出一书家,超过王羲之。
我说:“操他妈。”
➊木心在纽约
6
你死了,我们不能袖手旁观
2006年9月,
在外飘零20多年后,
陈丹青把木心从美国悄然接回乌镇。
乔伊斯说:“流亡是我的美学。”
木心自称不如乔伊斯阔气,
只敢说:“美学是我的流亡。”
那个乌镇的翩翩少年,向世界出发,流亡,
千山万水,天涯海角,一直流亡到祖国、故乡。
➊木心➋木心山水画
2010年,美国纪录片导演
Tim Sternberg和Francisco Bello,
赴乌镇为木心拍摄他生前唯一一部纪录片,
纪录片由文革的背景开始,
在木心的“塔中之塔”系列山水画中结束。
其实对于能感受到木心最后的模样和谈吐,
在被问到之前的际遇时,片中的木心时而沉默,
时而些许无奈地回答“能不能换一个话题啊”,
然后垂下眼,表情像个孩子。
➊木心➋木心遗物
而讨论艺术时,木心眼中发光,
希望他的作品能被严肃看待。
他不是流亡的人,更不是受害者。
他是散步者,散久了,一不小心就到了纽约。
片中的那次雪中散步,是木心最后一次散步。
周围皑皑一片,木心拄着拐杖缓缓而行,
细雨般的雪落下,真是幅动人的画面。
而之后,木心再没能起身散步了。
➊书桌➋木心
2011年12月21日,
纪录片拍摄后的一年零十天,木心去世。
淡淡雾霭笼罩着桐乡,乌镇还未醒来,
当有人问起“木心在最后时光有没有外出”时,
周围的邻居们一脸茫然:“木心是谁?”
他们不知道,就在这个凌晨,
一位传奇的老人孑然离开,为中国文化界留下了永远的哀伤。
➊木心与陈丹青➋木心在乌镇
少年时的富家子弟,青年时的热血男儿,
壮年时的饱经磨难,中年时的颠沛流离。
像木心说的“我爱兵法,完全没有用武之地。
人生,我家破人亡,断子绝孙。
爱情上,柳暗花明,却无一村。
说来说去,全靠艺术活下来。”
难得有一位渺小的伟人,
在肮脏的世界上,干净地活了几十年。
那个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就这样归去了。
一辈子的不合时宜,一辈子的干净清醒。
彼逝我临,并不迟。对于爱木心的人,
他会一直在看得见的远方,和我们看不见的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