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是神经系统的一个梦
“阿难,汝今欲知奢摩他路,愿出生死,今复问汝。”
即时,如来举金色臂,屈五轮指,语阿难言:“汝今见不?”
阿难言:“见。”
佛言:“汝何所见?”
阿难言:“我见如来举臂屈指,为光明拳,曜我心目。”
佛言:“汝将谁见?”
阿难言:“我与大众同将眼见。”
佛告阿难:“汝今答我,如来屈指为光明拳,曜汝心目,汝目可见,以何为心当我拳曜?”
阿难言:“如来现今征心所在,而我以心推穷寻逐,即能推者,我将为心。”
佛陀对阿难说: “汝今欲知奢摩他路,愿出生死,今复问汝。”你既然想知道真正奢摩他路——也就是止观的道路,想要超出生死,那么,我今天问你。
佛陀举金色臂问阿难: “ 汝今见不? ”你看见了吗?
阿难说:“看见了。”
佛陀说: “ 汝何所见? ”你用什么来看见呢?
阿难回答: “ 我与大众同将眼见 。”用眼睛来看见。
佛陀再问: “ 汝目可见,以何为心? ”你眼睛虽然看见,但是眼睛背后的这个心是什么呢?
阿难回答: “ 即能推者,我将为心。 ”我把这个能够推导的东西称作为心。
佛言:“咄!阿难,此非汝心。”
佛陀就回答: “ 咄!阿难,此非汝心。”这里面,佛陀最后讲了一句两千年以来,一直非常有名的话——
佛告阿难:“此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无始至于今生,认贼为子,失汝元常,故受轮转。 ”什么意思呢?这句话在禅宗里、在教下、显教都一直被反复提到,你那个能推导的心,其实不是你的真心,而是一种虚妄想象。你把它当作你的心,你就认贼为父了,所以你才会有轮回,才会有转世,因为那不是你的心。用现代语言来说,那是你的思想,你的思想在判断、在辨认、在分别。弥勒菩萨有一句话,叫“分别为识、无分别为智”。一旦有分别的倾向,有判断、有比较的倾向,这都是识心分别,也就是说它是一种思想的功能,它是一种对比的功能,它在对比,它在分别,它并不是对比后面的那个更基本的东西。佛陀要让你达到的是对比后面更基本的。
尔时,世尊开示阿难及诸大众,欲令心入无生法忍,于师子座摩阿难顶,而告之言:“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阿难,若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叶缕结,诘其根元咸有体性,纵令虚空亦有名貌,何况清净妙净明心,性一切心而自无体?
“若汝执吝分别觉观所了知性必为心者,此心即应离诸一切色、香、味、触诸尘事业别有全性,如汝今者承听我法,此则因声而有分别,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我非敕汝执为非心,但汝于心微细揣摩:若离前尘有分别性,即真汝心;若分别性离尘无体,斯则前尘分别影事。——尘非常住,若变灭时,此心则同龟毛兔角,则汝法身同于断灭,其谁修证无生法忍?”
这一段是佛陀进一步解释:你的思想是什么?里面又出现了非常著名的一句话,叫做: “ 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 ”
3000年前(2500年的说法不太准确,应该是3000年了),佛陀讲这句话的时候,也许当时的人类还不能完全理解。我觉得随着科技发展到现在,现今的人类将有能力更理性地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为什么说 “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也就是你眼前看到的所有东西都是唯心所现的。
这个也许是佛教里面最令人无法理解的一句话。千百年来,人们都无法理解为什么万法唯心造?为什么你眼前的这一切明明是实有的,但是佛陀却说它是虚幻的,它是 唯心所现的,为什么?你用手摸这张桌子,它明明是实有的,它怎么可能是虚幻的呢?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宗教里的这种说法简直太匪夷所思了。但是,当科技发展到现在,当脑神经学发展到现在,你将会渐渐理解这一点。
你的眼睛通过光学的反映将外界物理的光线折射进入后脑,并且在那里再一次成像。比如说你前面看到一个茶杯,这个茶杯折射的光线进入你的眼神经,你的眼神经有许多感光的细胞,这些细胞在感光以后,把这些光线再投射到后脑的神经上。在你后脑的神经上,你看到的茶杯实际上是倒过来的——一个反向的茶杯。这个茶杯,实际上已经不是真的了,而是经过一层滤镜展现在你脑神经里面一个影像而已,也就是说眼睛看到的所有东西,你的视觉看到的所有东西,都是你脑子里的影像,没有一个片段是真的,都是影像。
这就是为什么人类看到的画面是五彩的,而在苍蝇的世界里,它看到的画面是黑白的,因为苍蝇的视神经没有感知五彩的神经,它的眼前整个世界是黑白色的——不同深浅的黑白色,而人类可以看到很多的颜色。这就是为什么佛经里讲到,一个鬼道的众生,他看到的河水是火焰;一个地狱道的众生,他看到的河水有可能是坚冰,坚硬的冰块;而人类却看到的是水面。
同样的事物,它一旦进入了人的大脑,就进入了一个滤镜的系统。这个滤镜,根据它本身的特质,再次的诠释你看到的那些东西。你看到的所有东西都是脑神经细胞的重组、再结合。你看到的茶杯、你看到的所有画面,是一个重组的画面,它们只存在于你的大脑里。你看到的五颜六色,实际上只存在于你的大脑里。也就是说你看到的这所有的一切,实际上是 唯心所现的。
那么有人说,你摸到的呢?你尝到的呢?你闻到的呢?也是一样的。你摸到的、触到的、冷和热的感觉是不真实的。有一个很简单的实验,这个实验在《楞严经》里也提到了。佛陀讲过:你把你的双手,一只放在冷水里,一只放在热水里,两分钟以后拿出来,摸到同一个事物——放在冷水里的那只手,会觉得这个事物是热的;而放在热水里的那只手摸到则会觉得它是冷的。
所以,你的感官、触觉一样是神经系统的再翻译,你的味觉也是这样,你所有对外的感官都是经过脑神经这个巨大的翻译器来再次翻译成像的。你看到的、听到的、尝到的、闻到的这一切都在哪里?都在你的脑子里,都是 唯心所现的。
所以佛陀讲: 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 。你看到的这个世界,乃至于最微小的一个灰尘,都是因为你的脑子、你的心而成为一个形状的, 因心成体。这里的心,并不是指最原本的心,而是指你的分别的心——也就是能思维、能思考的那个心。
佛陀在这里讲: 此则因声而有分别 ,因为有了分别,你才看到这些 法尘分别影事。佛陀把你看到的所有的这些东西叫做 法尘,它是类似于一个梦幻的境界、一个影像的世界,叫 影事 。所以,它是一个梦。
佛告阿难:“世间一切诸修学人,现前虽成九次第定,不得漏尽成阿罗汉,皆由执此生死妄想,误为真实。”
所以即使你证到了很深的禅定,但是你依然摆脱不了你头脑的创造力,你头脑创造各种各样的幻觉,而你总是把这些幻觉当成是真的, 误为真实 ,所以不成圣果。你大大低估了你脑子创造影像的功能,你的脑神经可以创造最灿烂的、最真实的影像。
我给大家讲一件事。大约25年前,那个时候,我在上海,跟我爷爷住在一起,我还很小,上中学,我爷爷已经九十岁了。当时我们住在一个很小的房间里,一个上下铺的床,我睡在上铺的床上,我爷爷睡在下铺的床上。当时我爷爷已经不能够下床了,他的大小便全部是拉在床上的,他每天的大小便基本上都是我帮他去弄的,擦干净,他当时的情况已经是濒临死亡。每天早晨,家里的亲戚都要来看看他是不是还活着。我爷爷每天半夜里(往往是一、二点的时候)会喊我,要喝一些水、吃一些药,晚上听到他喊,我就会爬起来,给他喂一些水、喂一些药。由于每天晚上他不定时地会喊我,所以,基本上我们一个通宵,台灯都是开着的。
有一天晚上,大概是一点多的时候,我朦朦胧胧当中,又听到我爷爷喊我的声音,但我仔细听,他不是在喊我,他是在讲别的话。他经常讲一些临终的人会讲的那种胡言乱语的梦呓,但他显然不是梦呓,他讲的什么呢?他突然间说:“啊,医生,你来了。”因为我爷爷瘫痪,卧病在床两年了,所以家里请了一个每个星期会来一次的上门服务的医生,量一量血压什么的,其实也没有太大的用,就是来看看。那天半夜里,我就听到我爷爷叫:“医生,你来了。”因为台灯是开着的,房间里实际上是亮的,所以我就朦朦胧胧地侧过脸来,看到我那个亭子间的房门真的打开了,而我看到走进来的并不是医生,而是住在三楼的我爷爷的大儿子,也就是我的大伯,他拿了一瓶鲜奶,来到我床前,而且跟我说了一句话,说:“今天订的牛奶已经送来了。”我说:“好的,那你放在台子上吧。”我还回答了他,然后他就放在台子上走了。
等到他关门的那个瞬间,我忽然意识到不对啊!现在是半夜一点钟,他怎么会拿一瓶鲜奶进到我房间?而我明明听到我爷爷说的是:“医生,你来了。”当时我脑袋嗡地一下,我就清醒过来了。
当我清醒过来的时候,我再一看,房门是关着的,没有任何人走进来过,而我爷爷当时还在继续说胡话,他继续在说:医生啊,怎么怎么……,他好像在跟医生对话。大家不要害怕啊,这个没有什么的。
这是什么呢?我现在告诉你,这是什么?一个临终的人,一个将要离开世界的人,由于他的气脉在自动的收缩,这一点在密宗里提到过,一个临终的人,他的气脉会自动的向中脉收缩。一旦一个人的气脉向中脉收缩的时候,他就有能力看到我们常人看不到的其他的存在的层面。那么显然当天晚上的确有一些灵体,这些灵体非常受临终的人吸引,一个人一旦临终,那些飘荡的灵魂就会试图靠近他。所以,你经常会听到临终的人开始讲胡话,会说:某某已经过世的亲戚来了,某某一个看不见的人来了,别人会以为他完全是做梦,但实际上对他来说,他是真的看见,只是由于他的能量融入了气脉,所以他看见了一些非物质的灵体,这些灵体往往会以他熟知的朋友、亲戚、眷属的面貌显现。
那么,当天晚上,他看到的是他熟知的那个医生的画面,所以,他说:“医生,你来了。”而对于我来说,我看到的是大伯,拿了一瓶牛奶的大伯进来了,而且他跟我说话的时候,他的脸距离我只有一个手掌的距离,大概十公分,他的脸我看得很清楚。那个灵体在我的脑神经的翻译下,我看到的不是医生,而是大伯——一个拿着牛奶的大伯。当然,当我清醒过来的时候,桌子上并没有牛奶,门也没有开着。
所以你将知道,我跟我爷爷看到的实际上是同一个东西,但为什么我看到的是大伯,非常清晰的大伯,一点都不模糊,非常清晰,拿着一瓶牛奶,而且我们之间有对话。我不是做梦,并不是做梦,因为我爷爷叫我的时候,我听得非常清楚,只不过有点半梦半醒的感觉,而爷爷看到的是一个医生来看他?
可见,你的心处在怎么样一个频率,你将会看到怎么样一个频率的场景。这也就是为什么同样的天空,一个忧郁症的人,他看到的世界是灰白的,整个世界充满了绝望,而一个孩子,一个初生的孩子,看到的世界是那么的灿烂、五彩斑斓—— 那都是你的神经根据神经系统当时的能量状况在转译它看到的场景,你的神经系统在翻译、在转译同样的天空。
如来于是从轮掌中飞一宝光在阿难右,即时阿难回首右盼;又放一光在阿难左,阿难又则回首左盼。
佛告阿难:“汝头今日因何摇动?”
阿难言:“我见如来出妙宝光来我左右,故左右观,头自摇动。”
“阿难,汝盼佛光左右动头,为汝头动?为复见动?”
“世尊,我头自动,而我见性尚无有止,谁为摇动?”
佛言:“如是。”
于是,如来普告大众:“若复众生,以摇动者名之为‘尘’,以不住者名之为‘客’。汝观阿难头自动摇,见无所动;又汝观我手自开合,见无舒卷。云何汝今以动为身,以动为境,从始洎终念念生灭,遗失真性,颠倒行事,性心失真,认物为己,轮回是中,自取流转?!”
我们来看,下面佛陀其实讲到过类似的一个例证。佛陀放光到阿难的左边,又到阿难的右边,阿难就把头向左转、向右转。佛陀问他:“你是头动呢,还是见动?”阿难回答:“我的头动,但是我的见没有动。我只是头在动,我的看见没有动。”
这是一个非常粗略的概念,对不对?那么把它引申到我们的神经系统,你会发现,你的神经系统在动,你神经系统背后的那个看见其实没有动,你能理解吗?你的神经系统在转译、在翻译,在翻译它看到的这个世界,是灰白的,是彩色的,是一个医生或者是一个大伯,等等,它都是你神经系统在翻译,但是你那个“看见”有动吗?你看见大伯,看见医生,看见灰色的天、彩色的天,后面那个看见都是同一个看见。
所以,波斯匿王也跟佛陀讲,我六十多年来,看见恒河都没有变化,我的年纪却一天天变老,我的人一天天地衰老,我的手变得渐渐的有皱纹,但是我的看见,这六十年来没有任何变化,我还是依然地看见,我的看并没有变化,只是我的皮肤变化了,开始有皱纹了,我开始老态龙钟了。
佛告阿难:“且汝见我,见精明元,此见虽非妙精明心,如第二月非是月影。汝应谛听,今当示汝无所还地。
“阿难,此大讲堂,洞开东方,日轮升天,则有明耀;中夜黑月,云雾晦暝,则复昏暗;户牖之隙,则复见通;墙宇之间,则复观壅;分别之处,则复见缘;顽虚之中,遍是空性;郁 垺 之象,则纡昏尘;澄霁敛氛,又观清净。
所以能改变的,都不是你的心。佛陀反复地举例,是告诉你什么呢?那些会改变的,都不是你的心;那些不会改变的、不动摇的,才是你的心。这就是佛陀反驳阿难一开始说“我能够辨别的是我的心”,其实佛陀讲,不是,你能够辨别的才不是你的心呢。你那个能够辨别的东西实际上是千变万化的,根据能量的等级不同,它会千变万化地改变,所以它根本就不会是你的心,它太无常了。而最后,你的思想背后的那个东西叫 见精 。佛陀这里面讲到 见精明元,见精明元可以近乎于说是你的心,但是也不是本质的心,佛陀讲到这个 见精明元是第二月。
佛陀在这里划分得非常精细, 且汝见我,见精明元。也就是说,有人讲,这个思想既然是靠外面那一层,思想是分别的,并不是你的本心,那么思想背后那个见呢?那个见就是佛陀这里面讲的 见精明元,思想背后的那个,佛陀讲思想背后的这个还不是最终的,它只是第二月。你的思想是月影,你的思想是最外围的,它是会时常改变的那个影子——月亮的影子。而你的思想背后那个见——那个看见,它也不是完全的本心,它是第二月。这里面就很微妙了,非常微妙。
佛告阿难:“吾今问汝。今汝未得无漏清净,承佛神力,见于初禅,得无障碍;而阿那律见阎浮提,如观掌中庵摩罗果;诸菩萨等见百千界十方如来,穷尽微尘清净国土,无所不瞩;众生洞视不过分寸。阿难,且吾与汝观四天王所住宫殿,中间遍览水陆空行,虽有昏明种种形像,无非前尘分别留碍,汝应于此分别自他。今吾将汝择于见中,谁是我体?谁为物象?
“阿难,若复欲令入无方圆,但除器方,空体无方,不应说言,更除虚空方相所在。若如汝问,入室之时,缩见令小,仰观日时,汝岂挽见齐于日面?若筑墙宇能夹见断,穿为小窦,宁无续迹?是义不然。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故于是中观大观小;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
佛告阿难:“吾今问汝。今汝未得无漏清净,承佛神力,见于初禅,得无障碍;而阿那律见阎浮提,如观掌中庵摩罗果;诸菩萨等见百千界十方如来,穷尽微尘清净国土,无所不瞩;众生洞视不过分寸。”
你只能看见你眼前的这个茶杯、桌子。而一个菩萨在定中能够看见十方净土,一个阿那律陀能够看见整个阎浮提世界的山山水水,像看一个手掌里的东西一样清晰。为什么你们的看见会有如此大的差别?他们可以看见广阔的天地,而一个凡夫只能看见方寸。那个菩萨或者那个阿那律陀在定中看见的广阔的世界、广阔的天地存在于哪儿?
他在定中看见的那个如此浩瀚的净土世界存在于他的定中,存在于他内在的那个见中。
当你闭上眼睛的时候,你有一个内在的见,你切断了外在感官世界的看见,并且敞开了这个内在的视觉——一个内在的见。这个内在的见, 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这个内在的见不受空间的限制,于中观小观大,它可以看小也可以看大,这个内在的见没有时空的局限,这是佛陀讲了关于这个内在的见的一些境界。
这个内在的见是什么呢?它没有时空的局限,但它是不是你的真性呢?你即使能看到广阔的场景——以内在的方式,用内在的见看到如此浩瀚的净土,但它们依然是你的神经系统以非物质的方式看见的,你的神经系统在转译它接受到的非物质能量。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在迷迷糊糊当中会看到一个大伯,显然我的神经也接受到了一些看不见的能量,而这些能量在我神经内转译成我熟悉的一个人的画面,它不太可能转译成我不熟悉的画面,它转译成我熟悉的一个画面、一个人。所以它依然是你神经系统接受了非物质能量以后转译出来的画面。
也就是说,你的神经系统可以接受物质层面的能量,并且进行一个转译。你睁眼看到一个茶杯,看到一张桌子,看到笔记本;当你闭上眼进入禅定,你的神经系统依然可以转译它接受到的非物质的更精微层面的能量,并且把它转译成广阔的净土、辽阔的娑婆世界、山山水水,在闭着眼睛的内视觉里就能看到。
可见当你在禅定当中看到的这一切,依然是一个梦。所以无论你睁眼看到的现实,还是闭眼看到的净土,它们无一例外都是 唯心所现。
佛告阿难:“今汝所言见在汝前,是义非实。若实汝前,汝实见者,则此见精,既有方所,非无指示。且今与汝坐 祇 陀林,遍观林渠及与殿堂,上至日月,前对恒河,汝今于我师子座前,举手指陈是种种相,阴者是林,明者是日,碍者是壁,通者是空,如是乃至草树纤毫,大小虽殊,但可有形无不指著。若必有见现在汝前,汝应以手确实指陈,何者是见?
“阿难,当知若空是见,既已成见,何者是空?若物是见,既已是见,何者为物?汝可微细披剥万象,析出精明净妙见元,指陈示我,同彼诸物分明无惑。”
我们再看下面,佛陀用了很多对比的方式跟阿难谈到,无论你看见什么,无论你看见物理世界,还是闭眼看见禅定世界,在你看见的背后,是不是同样有一个更深的背景存在?没有这个背景,你看见什么都不可能,必须有这个背景存在。
“云何名为别业妄见?阿难,如世间人目有赤眚,夜见灯光,别有圆影,五色重叠。于意云何?此夜灯明所现圆光,为是灯色?为当见色?阿难,此若灯色,则非眚人何不同见,而此圆影唯眚之观?若是见色,见已成色,则彼眚人见圆影者,名为何等?复次,阿难,若此圆影离灯别有,则合傍观屏帐几筵有圆影出;离见别有,应非眼瞩,云何眚人目见圆影?是故当知,色实在灯,见病为影,影见俱眚,见眚非病,终不应言‘是灯是见’,于是中有‘非灯非见’。如第二月,非体非影。何以故?第二之观,捏所成故。诸有智者不应说言,此捏根元是形、非形、离见、非见。此亦如是,目眚所成,今欲名谁‘是灯是见’?何况分别‘非灯非见 ’?
这里面佛陀讲到:“ 阿难,如世间人目有赤眚,夜见灯光,别有圆影,五色重叠 。 ”就好像一个人眼睛有老花眼、有白内障。比如说,如果你散光很严重(大家有散光的人可以尝试),你把眼镜摘掉,你看见灯光的时候,这个灯光外围是有一圈一圈的圆光的,眼睛好的人就没有这个圆光,而散光严重的人这个圆光是非常明显的。同样的灯,但是有散光的人却看到灯外面有好几圈。所以佛陀提到,并不是那个灯有差别,你们看到的是同一盏灯,而是你的眼睛有差别。
“云何名为同分妄见?阿难,此阎浮提除大海水,中间平陆有三千洲,正中大洲东西括量,大国凡有二千三百,其余小洲在诸海中,其间或有三两百国,或一或二,至于三十、四十、五十。阿难,若复此中有一小洲,只有两国,唯一国人同感恶缘,则彼小洲当土众生,睹诸一切不祥境界,或见二日,或见两月,其中乃至晕蚀佩 玦 、彗孛飞流、负耳虹霓,种种恶相但此国见,彼国众生本所不见,亦复不闻。
“阿难,吾今为汝以此二事,进退合明。
“阿难,如彼众生别业妄见,瞩灯光中所现圆影,虽似前境,终彼见者目眚所成。眚即见劳,非色所造,然见眚者终无见咎。例汝今日以目观见山河国土及诸众生,皆是无始见病所成,见与见缘似现前境。元我觉明,见所缘眚,觉见即眚;本觉明心,觉缘非眚,觉所觉眚,觉非眚中,此实见见,云何复名觉闻知见?是故,汝今见我及汝,并诸世间十类众生,皆即见眚,非见眚者。彼见真精,性非眚者,故不名见。
“阿难,如彼众生同分妄见,例彼妄见别业一人,一病目人同彼一国,彼见圆影眚妄所生,此众同分所现不祥,同见业中瘴恶所起,俱是无始见妄所生。例阎浮提三千洲中兼四大海、娑婆世界,并洎十方诸有漏国及诸众生,同是觉明无漏妙心,见闻觉知虚妄病缘,和合妄生,和合妄死。若能远离诸和合缘及不和合,则复灭除诸生死因,圆满菩提不生灭性,清净本心,本觉常住。
那么推而广之,佛陀讲到,就好像此阎浮提有三千洲。有一个小洲,上面有两个国家,这两个国家相互打仗、相互交恶,他们看见天上有两个月亮、有两个太阳、开始有流星飞过,有各种邪恶的征兆在天空中显现,而这些邪恶的征兆唯独只有这两个国家的人民能看见,因为这两个国家处在战争的状态。所以,古人往往会看到有星象不好,有扫帚星从天边飞过了,认为将会有灾难发生。而同样的扫帚星,在地球的另一端却看不见,或者同样的扫帚星,在地球的另一端看见的形式是不一样的,佛陀提到,这就叫众生的 同分妄见。
什么叫 同分妄见?也就是不只一个人看见,而是一群人看见,一群人他们有相同的业力,有相同的业力会看见相同的灾难的征兆,这叫 同分妄见。这也就是为什么经典里提到,恶鬼他们会同时看到河水是火焰,所有的地狱道的恶鬼,他们看到水都会感觉是火焰,因为他们处于 同分妄见的层面。
那么,这里面会不会有极少数人看不见呢?有的,里面会偶然有那么一两个人,他就是看不见,因为他的业跟整个周围的人有可能有一些差异,所以即使周围所有的人都看见天上的扫帚星飞过,但他就偏偏没看见。他也许当时正好低着头,也许他当时正好在房间里没有打开窗户,他就会偏偏在那个时刻看不见,错过。
所以在某些情况下,会有那么一群人,他们的神经系统受着相同频率的引导。比如我们举例子,我们现在生为人身,有肉体存在,共同活在这个地球的层面,这意味着,我们所有的人都有一个相同的业力因素,否则,我们不可能都活在这个地球的层面,我们有相同的业力因素,我们才会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
共同的业力会对所有的人造成一个大幅度的推动,就好像是一条河流,它在推动着每一朵浪花,很难有一朵浪花能够摆脱这个河流的推动,一个浪花的力量是那么的薄弱,整个大河的推动你能够抵抗它吗?很难,极难。但是如果你不抵抗,如果你不脱颖而出,你将会随着这条大河奔腾向海,流入海洋。你没有回头路,你没有别的选择。因为共业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你很难摆脱那个推动力的影响。
一旦一个人开始灵修了,开始自我成长了,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他这朵浪花,在试图往反方向运动,整个河流在向东流去,它却试图往反方向运动。可想而知,它的阻力是多么大。这就是为什么每一个试图灵魂上升的人、试图内在成长的人,都需要克服来自整个环境的压力。你如果一点都不想成长,很好,你的压力会小很多,你可以随波逐流,没有问题,没有人逼你,你可以随波逐流,你可以去赚钱,你可以去发怒,你可以生老病死,等等等等,你只要愿意。当然这里面并不会完全快乐,依然会痛苦,但即使痛苦,也是随波逐流的痛苦。
但是一旦一个人要走上内在成长的道路,那就更难了。他非但要放下日常生活当中的痛苦,而且要开始抵御额外的痛苦,也就是那个来自共业的推动,你在抵抗来自整个存在的推动力。这就是为什么一个想要上升的人,一个想要内在上升的人,必须是一个勇者、一个战士,他必须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他必须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上升的道路是艰难的,并不像人们想象的。比如新时代告诉你,你越上升,你就越快乐,你充满喜乐,你从痛苦里解脱出来了。但他没有告诉你另一半:一个人上升,一个人向永恒探索,的确有来自探索本身的某种兴奋感、某种成就感、某种喜悦感,但是依然会有来自探索的无尽的痛苦。
那个痛苦对于一个探索当中的人不足为奇,就好像你在做一件特别感兴趣的事,你就不在乎你是不是饿肚子了。即使你饿肚子,即使你熬夜,你都觉得你要把这件事干完,因为你特别特别感兴趣,特别特别想知道它的结果是什么,以至于你探索的冲动远远大于那些所谓的表面的痛苦。所以一个在共业当中的人,要试图成长,要做好极大的心理准备、巨大的准备,并且要拥有一颗真正的探索的心,否则你一定会被打垮。
“阿难,譬如有人以清净目观晴明空,唯一晴虚,迥无所有。其人无故不动目睛,瞪以发劳,则于虚空别见狂华,复有一切狂乱非相,色阴当知亦复如是。阿难,是诸狂华非从空来,非从目出。如是,阿难,若空来者,既从空来,还从空入,若有出入,即非虚空。空若非空,自不容其华相起灭,如阿难体不容阿难。若目出者,既从目出,还从目入,即此华性从目出故,当合有见,若有见者,去既华空,旋合见眼;若无见者,出既翳空,旋当翳眼,又见华时,目应无翳,云何晴空?号清明眼?是故当知,色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是故当知,眼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是故当知,耳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是故当知,鼻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是故当知,舌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是故当知,身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是故当知,意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我们再来看,佛陀跟阿难讲解的关于五个感官的作用。
“阿难,譬如有人以清净目观晴明空” ,当你用眼睛看天的时候,你看到的东西在宗教里、在佛教里讲,叫 色阴 。因为它们都是有颜色的,叫 色阴 。这个 色阴既不是从空中来,也并不是从眼睛出来的,它们并不是从天空中落到你的眼睛里去,没有。当你用手摸周围冷热的时候,这种冷热的感觉,并不是从里面出来的,也不是从外面进去的。当你尝一颗酸梅,你的味觉感觉到很酸很酸的时候,这种酸的感觉,并不是从里面发生的,也不是从外面进来的。当你思想在流动,或者当你耳朵听到远方的声音的时候,所有这一切,都既不是从里面发生的,也不是从外面进入的,而是什么呢——
而是你的思想“吸此成像”,你的思想吸收了外界的刺激——眼耳鼻舌身意,你的思想吸收了来自外界的这些信息、这些能量,叫“吸此成像”。他用了一个词,实际上蛮形象的,“吸”,吸收了这些外尘——六尘的能量、信息,吸收了成像以后转变出来的内在感知而已。
实际上,佛陀在《楞严经》里已经表达了我们现代脑神经科学所表达的同样的含义,它们是你的神经吸收了外在的刺激后,而再次以转译的方式、以内在成像的方式展现给你的,所以 是故当知,眼入虚妄。你眼睛看到的东西实际上不是真的, 本非因缘,非自然性。它并不是因缘和合,因为它是你脑子里面自己形成的。
耳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你听到的东西其实也是假的,你听到的东西,也是你脑子合成的声音,不是外界真正的声音。
鼻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你闻到的那个香味,也是你的鼻子接受外界刺激以后,由脑神经转译的,香啊臭啊,这都是脑神经转译的。所以,古人有一句话,叫“入兰芝之室,久而不觉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嗅”,你闻久了就闻不出香臭味了,因为脑神经麻木了,被那个味道熏染得太多了,它开始闻不出香味和臭味。
舌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你尝到的,依然是脑神经转译的,
身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意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也就是所有经过转译的东西,都不是真的,非常简单。
佛陀跟阿难讲了这么多东西,眼耳鼻舌身意,每一个感官,佛陀都否认了它们的真实性。你的所有感官,你眼睛看到,耳朵听到,鼻子闻到,舌头尝到,身体触到,每一个感官,都是经过你的神经系统转译的,所以你感觉到的颜色,听到的声音,闻到的香味,尝到的味觉,身体触到的冷热、触觉,都是你神经系统的梦,没有一个是真的。因为你的感觉跟别人的感觉其实完全不一样,跟一个饿鬼的感觉完全不一样,跟一个苍蝇的感觉完全不一样,跟一个临终的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临终的人看到医生,而你看到的却是大伯;一个鬼看到的是火焰,你看到的却是水。所以,每一个神经频率看到的东西、听到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依你的神经当时的频率而定。
是故当知,见与色空俱无处所,即色与见二处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所以佛陀在这里讲, 色与见二处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也就是你看到的这些东西,所有看到的本身,能看到的跟所看到的,都是一个梦。
我们刚才讲到的是所看到的,比如说你看到的颜色啊、声音啊、味觉啊。那么能看到的是什么呢?
能看到的就是佛陀刚才讲到的那个第二月,它不是真的月,而是第二月。你认为你看到了,比如说,你现在看到的是笔记本,你看到的这个笔记本,实际上是通过你脑神经转译的脑子里的画面,这是一个幻觉,这点理性上你可以理解,它的确是幻觉了。
但是还有另外一面,也就是你有一个感觉——是“我”看到了它,除了笔记本的存在,你还有一个“我”的存在,一个能看到的存在。
这个“我”不一定是指坐在这儿的身体,因为坐在这儿的身体依然是你眼睛看到的,这个我是指内在的某种自我的感觉。比如说,你内在有一个莫名的自我中心感,你有一个自我的中心,你觉得这个自我中心在看到这个笔记本,这个叫能看到。所看到,就是这个笔记本是被你看到的客体;能看到,就是这个看着笔记本的这么一个自我的中心感觉、自我感。佛陀讲这个能看到的自我感也是一个幻觉(对,第六识,也就是自我感)。
因为每一个人都会有这么一个从中心点向外看的倾向,你觉得你是从中心点向外看的,你看到的所有东西都是围绕这个中心的,这种中心点就是佛陀讲的第二月、第六识。这种中心点的感觉其实也是一个幻觉,如果没有周围的对比,你的中心将不能存在,你中心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你周围堆满了一些东西——看到的东西、听到的东西等等。当你进入睡眠,当你在无梦的睡眠里,这种自我感就没了,你感觉不到自我存在了,因为周围感官关闭了。当你感官一旦关闭,周围没有东西的时候,这个主体就没了,对不对?
是故当知,听与音声俱无处所,即听与声二处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是故当知,香鼻与闻俱无处所,即嗅与香二处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是故当知,味舌与尝俱无处所,即尝与味二俱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是故当知,觉触与身俱无处所,即身与触二俱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这是佛陀提到的:听与声,也是虚妄的;尝与味,你尝到的跟你能尝到的这个味觉也是虚妄的;身与触也是虚妄的,你的触觉跟你能触觉的这个身体自我感也是虚妄的;意与法,也就是你脑子里的这些念头,跟你能思考的这个主体也是虚妄的。都是幻觉!所有的对立面都是幻觉!这个非常深奥啊!大家可能不一定听得懂,这个非常深奥。
那么,当主体都是幻觉的话,那意味着没有什么东西是真的了,几乎所有的一切都是幻觉,你看到的跟你能看到的,所有的都是幻觉,都是你脑子里面自我创造的一个梦境。这个梦境在你无梦的睡眠里面,它们都立刻不存在了、立刻消灭了。你有感觉到你在进入无梦的睡眠里有自我感吗?没有吧。你在无梦的睡眠里有世界感吗?也没有吧。所以一旦你进入了无梦的睡眠,所有的对立面,所有的自我中心,都突然间没有了,它们都突然间没有了。
自古以来都认为《楞严经》非常深奥,为什么?它几乎破除了一个人所有能够认知的这些真实的东西,你所有认为真实的东西在《楞严经》里面全部破除干净了,你看到的客体,包括你现在感觉到的主体,它都告诉你是假的,主体都是假的。
阿难如汝所明,眼色为缘,生于眼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些识是什么呢,就是第六识,也就是自我中心。自我中心分六个方面,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加起来就是自我感。这些识就是第二月,它们好像感觉上是接近月亮,实际上还不是真的月亮,它们是第二月,这第二月也是一个幻觉——自我创造的幻觉。
这第二月,佛陀提到,比如说,鼻识是以鼻香为缘,如果没有香味,这个鼻识就自动湮灭了,它是以外界为缘的;而舌识是以味道为缘的。也就是说,这些意识的存在必须是以外界的某个条件才能存在,没有外界的条件,这些意识将立刻消灭,它不存在。也就是当相应的对立面存在的时候,它才会存在;当相应的对立面不存在的时候,它无法存在,这些意识状态无法存在。
我记得印度有个伟大的圣人,叫拉玛那·马哈希,拉玛那曾经讲过一句非常著名的话,他说:“在无梦的睡眠里不存在的东西都不是真的。”无梦的睡眠里,显然世界也不存在,自我也不存在,什么都不存在了,那么当你睁开眼睛再看见这个世界,再看见这个自我,就意味着它们都是假的。美赫巴巴也讲过一句话,他说:“上帝不是别的,上帝就是那个你进入无梦睡眠以后的那个。”
一个证悟者跟你的区别是,他醒着进入无梦的睡眠,而你是睡着了落入无梦的睡眠,这就是一个证悟者跟一个凡夫的区别。一个凡夫每天晚上都回到源头,但是他不觉知,他无法在源头里保持醒着;而一个成道者每天都醒着回到上帝、回到源头。
美赫巴巴提到,那个源头离你并不遥远,那个源头你每天晚上都回去,但是你每天晚上都认不出来,你一回到那儿,你就感知不到一切东西了,既没有世界,也没有自我,这就是那个困难。你一从源头出来,你的梦又开始继续了,你看到的世界是一个梦,你的自我感是一个梦;你一旦回到源头,又变得无意识了,这就是一个两难的情况,非常两难。这就是为什么证悟是一件最简单的事,又是一件最难的事。它很简单,简单到你每天晚上都会回去,你每天晚上不需要追求你都会回去,你从没有离祂很远,但最难就是你每次回去都是无意识的。
大师的水龙卷
“阿难,如汝所言,四大和合发明世间种种变化。阿难,若彼大性体非和合,则不能与诸大杂和,犹如虚空不和诸色;若和合者,同于变化,始终相成,生灭相续,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未有休息。阿难,如水成冰,冰还成水。
佛告阿难, 四大和合发明世间种种变化。地水火风,四大,地水火风交叉地运作,然后你的梦就来了,各种各样的梦,来自世界的梦,永恒的梦,无数变化的梦。你知道,你的梦从来都没有重复,你活到现在,没有一个晚上的梦是重复的,你每天晚上的梦都是不一样的。
这跟你睁着的眼睛看到的世界是一样的,这个世界、这个宇宙从来没有重复,即使它已经反反复复毁灭、创造了无数次,但每一次它都不重复,它像一个万花筒一样不停的变化,无穷无尽的变化,没有一秒钟是重复的,你其实可以永无止境的在这个世界里玩下去,只要你愿意。但是一个人能看着万花筒看多久呢?迟早有一天你会觉得腻,即使它们从不重复,你万花筒里的花样从不重复,但是你也会有腻的一天,它们是类同的,虽然每朵花都不一样,但它们背后的形式是类同的。
这就是为什么美赫巴巴讲,在我们现在存在的这个地球的同样的位置,曾经存在过五个地球,在太阳系已经存在以来,同一个位置,那五个地球、五个文明已经毁灭了,然后新的地球又产生了,文明再一次重新开始,而每一次开始的文明又跟以前的文明都不一样。
你如果有长远的记忆,你一定会感觉到腻,这就是为什么上帝不让你有太长的记忆。虽然每一生的经历都不一样,但它其实都差不多,你每一生会遇到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事,颠沛流离等等等等,但总体上都差不多。然后你迟早会在你的厌倦当中开始想要超越,因为似乎你现在在做一个类似一只宠物鼠踩水车的工作,它不停的踩水车,轮子拼命的旋转,但总是在原地。有一天,你就会觉得很腻,有什么大意思呢?然后你希望从水平的层面开始超越,向垂直的层面超越,你希望从那个顺流的共业里面产生一些逆流,然后,突然你觉得逆流很刺激,有点意思。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即使共业的顺流是那么的强大,他们反而觉得逆流更加的兴奋。
你有没有看见过,河流里面有的时候会有一些特殊的逆流存在?有的时候会有一些特别的漩涡存在,很奇怪。总有那么一些强大的灵魂,开始在共业里面产生漩涡,他不愿意顺流而下,他至少可以产生一个漩涡,可以停在那个位置,甚至慢慢地,你会发现那个漩涡开始逆流而上了。你有看到过吗?你会发现河水里出现一些漩涡,它们开始逆流而上。
每一个寻求上升的灵魂都是河流中的一个漩涡,他开始产生逆流而上的力量。当那个漩涡足够的强大,他开始吸收更多的旁边的水花,所以当一个逆流而上的灵魂变得足够的强大的时候,他的周围永远会吸引一批同样的灵魂。
一个圣人,他的周围渐渐的会变成一所大学,即使他身处深山,即使他在远方的森林里,渐渐那个森林里面会变成一所大学,他会变成一个逆流的中心,他周围会聚集一大批想要逆流的水花,那些水花开始远离人群,远离骚动的共业的人群,开始团结力量向上、向那个源头而去。
而当那个漩涡变得越来越庞大的时候,它甚至可以跃出水面!你看见过水龙卷吗?那个水龙卷开始跟天地相连,它有巨大的能量可以回到源头!所以这就是一个强大的灵魂,一个极其拥有内在力量的强大的灵魂,他开始渐渐从顺流的水里面创造自己的龙卷风,并且带动一大批的浪花,从那个水面跃起,跃入天空。这也意味着,如果有更多的人团结在一起,那个力量将会更大。
所以你将知道,印度教为什么告诫每一个成道的灵魂:即使你已经是成道的灵魂,当你没有找到自己的圈子、内圈的门徒的时候,你什么也不要说。印度教有这样的话,即使一个伟大的成道者,当你还没有找到你内圈的门徒的时候,请你三缄其口。而有人不信邪,美赫巴巴的一位上师——他最亲密的上师,叫巴巴简,一个老太太,一百二十多岁。她很早时候就已经成道了,她在印度流浪时,曾经宣布“我创造了一切!我是世界万物的创造者!”然后立刻有一群士兵说她是疯子,你这个疯老太婆!还挖了个坑,把她活埋了。巴巴简曾被人活埋,因为她没有门徒保护她,她没有形成自己的龙卷风,虽然她已经完全超越了这个河流。
所以当你完全超越这个河流的时候,如果你身边没有内圈的门徒的话,你最好保持沉默。当然巴巴简被活埋也没有死,十年以后她又出现在印度浦那的一棵树下。而奇妙的是,当年活埋她的士兵当中的一个正好路过那棵树,看见了她,都被震惊了,他立刻拜倒在巴巴简的足下,成为她最最忠实的门徒。就从那个时候开始,巴巴简的周围开始越来越多地聚集更多的门徒。
一个成道者会带来他的内圈,而这个内圈往往是12个人,所以为什么耶稣会有12个门徒。内圈还附加有两个女子,他们共同组成完整的至师圈子。内圈的外面会有9个外圈,这外圈一般是108个人,108个外圈的门徒。内圈加外圈,一共加起来是122个门徒的圈子,这个门徒的圈子会形成一个龙卷风,保护漩涡中心的那个成道者,漩涡中心的成道者也会带领着这122个人离开共业的潮流。
当然,会有更大的外圈存在。像佛陀这样的人,他不仅是122个门徒,你在经典里看到,佛陀身边有一千二百五十个人,甚至更多,他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水龙卷。他一个人还是不行的,的确是不行,他一个人立刻会被摩耶的力量、会被存在的力量活埋——即使几个士兵都可以轻松的将之活埋。这就是为什么每一个成道者,他都会在他的一生当中渐渐、渐渐形成自己的圈子,因为只有形成圈子才能够更好地带领这些浪花脱离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