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的受损模式
304.问:前几天读到武志红的一篇文章《孝道是人性的逆袭》,他引用英国心理学家温尼克特的话说:孩子以自己的感觉为中心而构建起来的自我,是真自我,是生动而流动的,放松的,专注的,并天然地富有创造力。相反,孩子以妈妈的感觉为中心而构建起来的自我,是假自我。孝道,就是在鼓励孩子发展假自我,是以父母的感受为中心,成为父母期待中的那个虚假的人。这个感觉他说的不对,看起来还特别有道理,古人恪守孝道都很聪明。尧舜禹、汉文帝、曾国藩、康熙等等,而他却这样否认。老师怎么看呢?
答:我记得中国古人有句话,叫做孝能通天,所以古人非常非常推崇孝道。而从这个引伸的,比如说寡妇贞节的观念,丈夫死后要终身守寡等等,这实际都是从孝道引伸扩展出来的。我之所以提到这两件事,第一件事孝能通天是有其理由的;而第二件所谓的贞洁,丈夫死后要守寡终身,显然是荒唐的。所以并不是古人所有的东西都是百分之百对的,有一些可能是民间的、荒谬的、迷信的。但是古人提到的这个“孝”跟武志红提到的这个“孝”显然是两个时间段的孝。有人给我发了温尼科特的关于孝的一些论点。温尼科特的看法主要是讲一个婴儿的。他认为一个孩子在婴儿期如果受到母亲百分之百的呵护,百分之百的关爱,他将获得一个健康的人格。如果他在婴儿期,也许0-4岁我们可以算是婴儿期,他在婴儿期没有获得一个充分的关爱,那他幼小的心灵上就会有一种潜在的恐惧和伤痕。他会开始长大以后害怕外界、害怕人际;他在人际交往上、在人格上都会有一些显著的缺陷;他无法信任这个世界,因为他在四岁以前他受到过伤害。这种伤害留存在他的潜意识的最深处,以致于影响到他今后所有的人格跟行为。所以他对世界的最初一瞥的印象是带有恐惧的,以致于他成年以后对世界对所有人的印象都有一种恐惧在。所以如果一个孩子在婴儿期没有受到真正的呵护,按照温尼科特的说法他就形成了一个假我,而不是一个天然的完整的自我,他的自我已经有些部分实际上已经残疾了,已经受过伤害了、残废了,所以他把这个残废的自我称作是一个不完整的自我或者假我。他成人以后的方方面面都从这个假我出发,他面对人、面对事都有一份内在的阻挡、提防。因为他潜意识就觉得必须要提防,否则他就要受到伤害。他对父母的这种孝顺,一个婴儿时期自我发展不完整的人、一个假我的人,他对父母的孝顺在潜意识深处实际上是出于一种交易。一个婴儿他会感觉到如果我冲妈妈笑妈妈就会给我好吃的,如果我满足了妈妈的某些要求妈妈就会对我好等等。他的这些心理的背后已经有一种交易的成分,是出于一种恐惧不安的交换模式,出于恐惧他必须要交换,即使是一个婴儿他也学会了做生意,这是生存所迫,他必须要这样。所以你的问题里提到的武志红说的这种孝道,它的出发点是不对的,出发点是交易是假我,出发点是人性深处的一个伤口、一个恐惧。所以他的孝实际上是假面具,伪装的孝道。他仅仅是为了让你不要伤害我,所以我满足你的要求。他内心的恐惧是如果我不满足你的要求你会伤害我,你一定会愤恨我。所以即使一个婴儿都有一个交换意识存在,即使一个很小的孩子他都会这样。但是中国古人的孝却不是这样的,中国古人的孝实际意味着一个健康人格发展出来的慈爱。如果一个孩子在四岁以前获得了完美的呵护,他的内心深处没有留下伤疤,没有留下恐惧的印记,那么在长大后他就会觉得这个世界很美好,这个世界并没有那么深的恐惧和邪恶存在,他看到每个人都有一种天然的自来熟的感觉,每个人在他眼里都很好,他并没有一种堤防你的心理,他的人格就是健康的。这种健康人格非常非常重要,他本人也许都没意识到。所以为什么有人天生性格畏缩,而有人天生性格就是敞开的,很open的,这跟他小时候自我是否完整、是否受到侵害很有关系。所以一个自我健康的人、自我完整的人、他的孝将不仅仅针对父母,他的孝将是面对所有人的。你可以把孝这个词改变一下,因为这个词太中国化,有一种儒家的味道。实际上这个词应该改称爱,它就是一种爱,它不是针对某一个人的爱,它是针对这个世界的、人类、动物、对所有的一切。所以一个拥有安全内在人格的人,他内在没有恐慌、对别人没有抗拒、没有猜测、没有怀疑。他天然的,即使面对一个陌生人的时候,也没有排斥。当你没有排斥的时候,你就有敞开,你就有接受。那个接受实际上就是一种爱,你接受这个世界的时候,你就是在爱它。你并不需要通过用语言说“我爱你”,“这个世界非常美好”,你什么语言都用不着。当你敞开,你就是在爱,这是一个健康的人格。所以武志红的这个说法并没有错,中国古人对于孝的论述也没有错。只不过他们所在的出发点不一样。
一个是在评论有缺陷的人格,他在讨好别人,而你在强化他的这种讨好的心态。你在说你必须孝顺父母,你必须这样那样,他变得更加虚伪、变得更加恐惧、他的人格变得更加扭曲。因为他一直在伪装,戴假面具,他的面具一层加一层,假面具变得越来越多。而中国古人的孝道,却是指那种健康的人格的爱。不需要伪装,也不需要教导。他是天然的,甚至从来都没有人跟他说,你要孝顺,他自己就觉得我妈妈对我特别好,我家人对我特别好,朋友对我特别好,这个世界都很好。所以他天生的,天然的,非常自然的,就爱所有人。所以中国古人有一句话是:“穷山恶水,泼妇刁民”,也可以印证温尼科特的这个论点。也就说你的生存环境,你自小的生存环境如果非常险恶,你将不得不变成一个刁民。你不得不学会欺诈,不得不学会压迫。因为你不这样做,你手里的饭就没有了。你为了满足自己的一些利益,你将不得不做各种各样侵害他人利益的事。这就是温尼科特所说的自小产生人格扭曲的现象。但是,我想引申一下,因为所有的西方心理学都认为你的人格——婴儿时期的人格——是基石,这也是对的。而这个基石在成年以后几乎很难扭转,我觉得这点是不太对的。没有任何东西是不能扭转的。这个世界上还不存在有一个东西是不能扭转的。即使累世的同性恋,一样能够扭转,只是时间的问题。当代心理学也发展出了“回溯疗法”,回溯到你的婴儿期,把那些扭曲发泄出来、吐露出来等等。当然你可以不用发泄,不用吐露。你只要看到它们,忽然,你就看到了一个事实,什么事实?你看到了你最初的那个伤口,你的确可以通过回溯的方式来看到你最初的那个伤口,最初的那个记忆。那个记忆也许深埋在很深的黑暗里,你已经忘了它,但是你渐渐的把它发掘出来了。当你看到它的时候,实际上你并不需要发泄。这点在心理学上可能只是作为一个工具,一个治疗的手段来使用的,你要发泄它,你要痛哭一番等等,其实没有必要。你可以参考克里希那穆提的那句话—-当你看到潜意识深处最深的种子的时候,忽然,你发现,它仅仅只是一个记忆而已。它仅仅只是一个片断的记忆,它是一个念头。你为什么要让你最深处的这个念头左右你呢?任何一个念头都没有优先于你的心灵。你的心灵占据第一位的永远是你的纯意识。而你的纯意识可以看到你心灵深处最深的念头。所以当你照亮你的潜意识,照亮你这些最深处的念头的时候,哪怕你没有发现,它们都已经被看到,并且已经被理解了。一旦一个事物被充分地看到,并且理解、或者原谅,它就获得了释放。也许你的人格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缓慢的变化,因为它就好像骑自行车一样,你要求突然刹车,是不太可能的,那个轮子还会转十来圈。你的个性、你的习惯,还会延续一段时间,但是它已经在转变了。从你看到自己最深处的这个念头开始,你的心已经在变化了。也许你能注意到,自己的人格已经在变化了,也许你没有注意到。也许经过一个月两个月,你发现你有了显著的改变。这就是为什么冥想是有效的,因为整个冥想的过程就在释放你的这些最深处的念头。你并没有痛哭、没有嚎叫、没有用任何对抗疗法、释放疗法,你都没有用;你只是在坐在那儿,冥想。而你已经释放了这些最深处的念头。两个月以后你突然发现,你性格变得平稳多了,你内在的恐惧已经减少了一大部分,而你忽然拥有了某种微笑。你对这个世界忽然有了某种亲切感,某种爱意。你甚至惊讶这种性格的改变是从哪儿来的,就是这样来的。所以在圆觉经里有句话,叫“念起即觉,觉知即无”。当你看到一个思想,你知道它仅仅是一个思想。你对它有觉知了,而你对它有觉知了以后,它就流过去了。觉起即无,它就飘过去了,它的力量就削弱了。它控制你的惯性就在渐渐地削减,当然这个惯性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所以这是我对近代心理学所谓婴儿时期形成性格的不太一样的一个看法。
305.问:我感觉自己总是有错,不管怎么样好像都不对,然后拼命的忏悔,还对他人先道歉,很卑微,可是我细数自己做的事,也没有什么错,让我很矛盾。
答:非常奇怪,你知道吗,生命里的每一件东西都是匹配的。居然两个不相关的人提的问题是前后衔接的,我并没有刻意安排它。这是助理发过来的问题,我根本没有去编排过它。而这个问题,实际上跟上一个问题是完全衔接的。你的假我拼命的要讨好别人,拼命的认错,因为你知道你只有这样做,别人才能原谅你。你在祈求别人的原谅。虽然你细数自己的事,你觉得你没什么错,你好像没有对不起别人的地方,但是在别人的面前,你还是情不自禁的讨好他,情不自禁的向他道歉,情不自禁的低下你的头。你觉得你这样是在孝顺别人,其实你只是在做生意而已,其实只是你的假我在内心颤抖而已,它在恐惧,所以它发明所谓忏悔、道歉的策略,好让别人喜欢你、好让别人原谅你,因为你恐惧。为什么要带假面具呢?如果你觉得你没有做错什么,你没有什么对不起别人的地方,你为什么还要对别人道歉呢?你觉得你这样道歉会有用吗?别人并不会看到你的行为表面的意义,别人会直接的感觉到你内心的状态,即使他不是一个心理学家,即使他只是一个村妇,他一样的感觉到你内心的状态。他立刻会感觉到你的内心在害怕他。他也许会利用你的害怕,更加的要挟你,而不是原谅你。他也许会出于善良,觉得你很可怜,都有可能。但,即使他觉得你很可怜,他也不会一直可怜你。所以,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做。
面对你内心的恐惧,而不是面对别人。你解决的方向是错误的,你总是觉得问题的解决之道是你要处理好别人的关系,正好相反,你要处理好跟自己的关系,你先把自己里面的恐惧拿掉。当你内心没有恐惧的时候,不需要别人教,你就能够非常自然的处理好你和周围人的关系。你既不卑微也不骄傲。当你是一个自然的人,当你是一个正常的、健康的人,你的语言、你的行动里面没有卑微,也没有骄傲,非常自然惬意。你的自然惬意也会让周围的人感到自然惬意。如果一个人一直在跟你道歉,你也许会想离他远点,这样的一个人会让你不太舒服。真正的问题是解决你自己内在的恐惧。它并不是不能转变的,它并不像西方心理学那样不能转变,它能转变。你看到它的时候,它就被释放了。这就是为什么宗教里面说:你内心恐惧可以通过梦来释放。白天你没有能力看到它——因为你没有冥想,你没有深入冥想的能力。有的时候,甚至你内在的恐惧能够自发的以生理的方式在梦境中释放,这都是有可能的。你的身体知道怎么做,它比你更智慧、更聪明。所以仅仅在梦里看到、在梦里释放恐惧的情怀,都能够让你变得健康。
而每一个梦,实际上都是在释放你潜意识当中淤积的压力。所以,当一个人完全没有梦的时候,他很快就会生病。你虽然感觉不到你灵魂深处的压力,但是你身体知道。身体会很快不堪重负,会觉得莫名其妙的疲惫,因为你不做梦。为什么睡眠非常重要?为什么做梦依然是必要的?它在释放,梦境当中,你的身体在帮助你释放压力。
306.问:诚心希望老师解答一下:关于按照八度音阶理论推论的“人类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喂养月球”的观点。
答:你如果看过乌斯宾斯基的书《探索奇迹》就会知道,葛杰夫从小到大做了很多怪事。他跟他的伙伴,一个俄国的贵族,两个人云游到土耳其苏菲教的发源地,在一个村庄里,碰到了一个上百岁的苏菲圣人。这个圣人把他给留下来了,把他的贵族朋友派遣到另外一个村庄。那个老人对他说:你的朋友只剩下一年的寿命,他必须到另一个村庄,接受不一样的教导,那个教导是关于如何面对死亡的。他的朋友就去了,再没有回来,消失了,也许一年以后真的死了。而葛杰夫在老圣人那里学会了八度音阶,学会了苏菲教的一个奇怪的舞蹈,根据八度音阶来创造的舞蹈,叫《神圣律动》。葛杰夫后来把八度音阶也传递到了西方,在八度音阶理论里面,认为太阳系是一个阶梯状的能量传递。太阳系里最高的能量源头是太阳,它阶梯状的传递能量给地球、地球再给月亮。太阳的能量在八度音阶里面也不是最高等级。在八度音阶里面,最高等级的能量几乎是宇宙中心。宇宙中心的能量传递给总星系,总星系再传递给分星系,也许这个分星系是指银河。分星系再传递给像类似太阳系这样单独的星系,单独的结构;太阳系再传递给最后的行星。整个八度音阶是以数学的方式来排列的,它意味着能量逐级的下降。这种说法不仅在葛杰夫的《第四道》里有,在赛斯的理论里也存在。赛斯提到:地球有4个能量中心,这4个能量中心直接联接到比地球高一级的非物质存在,这非物质存在,一直通过这四个能量通道,向地球释放更高一级的灵性能量。如果没有这四个中心,地球将会很快毁坏。所以地球实际上一直在吸收来自更高一级存在的能量输送,同时也通过这种方式,给月球输送养分。如果地球在接受更高一级存在的输送养分的情况下,它也在给比它低一级的行星输送养分,就好像太阳在给地球输送养分一样,银河系的中心也在给太阳输送养分,这一点现代物理学已经发现了。银河系当中有等离子带掠过所有周边的星系,周边星系在穿越这个等离子带的时候,将获得大量能量,也就是周边星系在随时随地的吸收来自银河中心的能量释放。这个能量是一级一级下降的,每一级都在吸收更高一级的能量。而每一级的能量又在释放给下一级的能量、下一级的行星系统。
地球的确也是月亮的能量来源通道。那么可见,地球上所有生命,人类、植物、动物,所有有机的形式都在给月球输送能量。我记得葛杰夫的八度音阶里并不是说:人类的存在是喂养地球的。不是这样的,你少用了一个词。葛杰夫当时的大致意思是:所有地球的有机生命都是为了喂养月球。这一点,实际上从能量管道的意义上来说是对的。整个地球的有机生命,这里的有机生命实际上不仅仅指人类,也有动物、植物甚至矿物。矿物实际上也是一种生命。实际上整个地球都是有机的。所以,地球作为一个有机生命体,它在向月亮输送能量。所以你漏了一个词,不是只有人类是月球的饲料,而是整个地球的有机生命。在这一点上,和葛杰夫的八度音阶理论(和能量输送)是匹配的,是对的。只是他用了一个相对拟人化的词汇,让你觉得有点怪异。好像人类变成喂养月球的食物,听上去特别怪。实际上他不是那个意思,他是指地球的有机生命。
307.请问老师:很多人念《地藏经》会有感应,包括我自己。但是《地藏经》里描写那么多地狱的场景,让本来没有地狱概念的人,心里都有明晰的地狱形象了,心生恐惧。很多人会在人走后念《地藏经》,认为是帮助亡灵,但那些地狱的信息是否会对亡人有不利的影响。怎么正确看待《地藏经》?
答:首先有几件事需要阐明。第一,《地藏经》里面提到的地狱,并不是某一个低于这个物理世界的地狱所在。人们认为地狱存在在地底下、在火焰里、在那些恐怖的场所等,其实不是的。如果你看过美赫巴巴的《淘气的小鸡》就会知道,地狱实际上处于半精界,它的层面实际上比物理层面高一级。也许你觉得非常匪夷所思,一个人下地狱反而去的层面比物理层面高一级。因为当一个人的灵魂脱离肉体以后,他就进入了精界,进入了半精界。半精界意味着是一个能量的领域,它跟物质世界有交叉存在的。所以灵魂都是能量身,它可以瞬间从地球的这一边来到那一边,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障碍,因为它是能量身它没有物质身体。在这一点上,它是优于人类的。因为精界本来就优于浊界,这点没有问题。但灵魂在半精界处于一个受困的状态,他不能自由的离开那个场域。他受到很大的局限,这个局限就是有一个来自幻化的境界。这个境界包括两个极端,一个是天堂一个是地狱。美赫巴巴提到:这是为了准备下一次转世人身以前消耗你过多的善恶业而有意创造的境界,天堂般的境界、地狱般的境界。如果你的善多于恶,这些大量的善将无法使你顺利的再次转世为一个人,那些大量的善必须以天堂经验的方式被消耗掉。所以,天堂和地狱实际上都是圣者的幻化,都是上帝的幻化,或者神圣力量有意创造的一个领域来消耗那些不平衡的业相。据说在半精界的天堂里,你体验到的快乐将是人间体验到快乐的成千上万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快速的消耗你过多的善,它为了快速消耗完。只有当你的善恶差不多平衡的时候,你才能够获得转世的机会。同样的,在地狱,在那个被幻化出来的一个场域里面,你将经历火焰、经历折磨、经历杀戮,而且那个痛苦是人间的千万倍、千百万倍,但它的时间其实很短。你经历了千百万倍的痛苦,而那个时间对于人间来说也许仅仅只有几小时,而你主观的会感觉到在那个痛苦中过了上百年。所以半精界纯粹是一个有意的设置,为了帮助你再一次转世的设置。你可以认为它是一个两次转世当中的一个招待所,一个中转站等等。你在那里面用很短的时间,用几小时、几天的时间经历了类似主观感觉几百年的体验,然后你变得平衡了。当你平衡的时候,就是你离开它的时候。所以地狱并不是永久的。一旦你平衡,你就会离开那个体验,离开半精界。一旦离开半精界,你就会再一次进入转世的历程,也许是一个人类,也许是天界。所以《地藏经》里面描述的地狱实际上是半精界。这就是为什么美赫巴巴说实际上地狱并不真的存在,因为它其实不是一个层面,它仅仅是一个中转站。它不是一个真实的存在,像人类这样一个层面,不是的。第二个要阐明的是,《地藏经》里描绘了很多恐惧的场景等,它有一个提醒的作用,它在提示一个已经死亡的灵魂,告诉他“你已经死了”。因为有很大的可能性,是一个人死后,在很久的时间里都不认为自己已经死了,有很多灵魂这样。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活的很好,非常自由。而《地藏经》的一个作用就是告诉这些人,你已经死了,你已经离开身体了。当一个人明确自己的身份的时候,将有助于他进入下一个他该去的那个道路、旅程或者层面。他不会再耽搁在这个物理层面。一个人耽搁在物理层面实际上是对物理世界的一种执着,对肉身的执着。这种执着有时候会持续几百年,甚至罕见的案例里面会持续上千年,这意味着他在几百年上千年之内,他都无法转世投胎,他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仅仅因为他执着于他的身体、他的墓碑、他建造的房子、他的儿女子孙等等各种各样的事,而这些事实际上跟他没有任何关系了。所以当你念诵《地藏经》的时候,意味着你在告诉他,你现在可以走你的路了,你现在不要执着于这些人间的人和事,人间的是是非非了,完全忘了它。而且在提醒他,当你走自己的路的时候最好能够忆起那些神圣的名字,比如地藏。当一个人在半精界在精界,当他能够忆起圣者名字的时候将会给这个灵魂带来极大的推动力。因为刚才讲到半精界是一个魔术般的世界,当你想到什么,你在天堂里想到美食,那么美食立刻出现,而且比你想的还要好几百倍几千倍。当你想到一个怪物,那个怪物立刻出现,而且比你想的还要恐惧上千万倍。所以半精界是一个魔术般的层面,所以在这个魔术般的层面当你想到地藏菩萨,想到一个正向的力量,立刻他就会显现。显然当你能够在半精界遇见地藏,遇见那些圣者的化身,将对你带来多大的帮助,这是非常大的推动。所以为什么在一个人去世以后要给他念经超度,并不是因为这些经文会怎样怎样,这些经文实际上都在提示他,暗示他,而且这些经文本身是在呼唤那个神圣的力量来帮助他。它不仅仅是提醒这个人想起神圣,想起地藏,而且它也在提醒地藏,让地藏能够注意到这个人,所以它是对双方的一个呼唤,对地藏的呼唤,也是对这个人的呼唤,所以念经超度还是有一些用的。
308.问:进化过程中频率逐渐提高,动物高于植物,人类高于动物。可是为什么说人取食的素食频率高,肉食频率低呢?
答:这种说法不太对,并不是肉食频率低素食频率高。在宗教里面避免肉食的一个原因并不是因为频率的高低,而是因为印象。当你吃什么你将获得那个东西的印象,你吃植物的时候你也将获得植物的印象,但植物的印象没有太多的性、太多的野蛮跟残忍,但动物有。所以当你肉食的时候你将获得那个动物所有的印象,它的性欲、它的愤怒、它的残暴、愚蠢等等。这就是为什么穆斯林禁止吃猪肉,因为猪是很脏的,而且猪充满了性欲,它一直在繁殖,而且猪充满了贪婪。所以默罕默德认为多吃猪肉你就会变成一个贪婪的人,这种讲法有其道理。因为当你吃什么的时候你就会获得它的印象,你也会获得一份属于它的贪,所以印象是个很大的问题。而素食就没有这么严重的印象污染,植物还没有发展出这么发达的情感系统或者是主观的系统,植物更接近于矿物,它的主观系统还没有发展到像动物那么的发达,所以它的印象不多,它的印象没有像动物那么多。但动物已经进化到可以积累个人的印象了,猴子有猴子的印象,猪有猪的印象,马有马的印象,所以当你吃这些动物的肉的时候,你就在吸收它的印象。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尽可能吃那些不要有太多印象的食物。所以凯西曾经提到,你不要吃太多的陆地上的动物。如果你要吃肉你可以吃海里的,吃鱼。因为鱼的进化没有哺乳动物那么高,所以它比较简单,它非常简单,它甚至都不知道生和死。它非常简单,鱼的大脑神经系统只有一点点,它不像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大脑已经发展出很大了,有些甚至比人类大脑还要大,所以它就变得很容易累积印象。而鱼没有,鱼比较单纯,它不知道,虽然它也知道一点,所以当你吃鱼的时候你多多少少还是会获得印象,所以凯西说你可以吃鱼。这就是为什么耶稣是吃鱼的,天主教允许吃鱼,因为鱼比较简单。至少你吃它的时候不会获得太多的污染的印象,哺乳动物的印象就多多了,越高级的生命它的印象越多。这就是为什么你会发现在器官移植的这件事上有非常奇怪的现象发生。据说有一个英国的男子他移植了一个德国人的心脏,移植过去几个月后,他突然发现自己的性格完全变了。他本来是个粗旷的人,他本来对数学完全不感兴趣,他喜欢文艺,突然他变得对数字敏感,他变得非常喜欢数学的东西,而且莫名其妙他很容易的就学会了德语。因为他那个心脏是一个德国人的,是个德国年轻人的,这个年轻人拥有一个非常数学的头脑,所以当这个英国人移植了德国人的心脏,非常神秘的他变得对数学感兴趣,而且很容易学会德语。因为人类是一个比动物更能够吸收印象的存在,所以即使你只是移植他的心脏,你就移植了他所有的过去的性格、习性、思维方式等等都被吸收过来了。有人问牛奶可以喝吗?牛奶可以喝。其实非但牛奶可以喝,鸡蛋也可以吃,如果是未受精的鸡蛋应该是可以吃的。至于辟谷我觉得对于现代人来说也许是有一定的必要,因为现代人的食物已经太污染了,也许每个月有那么一天的禁食是有必要的,不一定是辟谷。凯西曾经推荐一个礼拜有一天的时间苹果餐。一个礼拜一天的时间苹果餐对生理上是有帮助的,至于长期的辟谷我并不建议,长期的辟谷对生理有一定的伤害,除非你是一个脑满肠肥的人,那么你也许可以辟谷好几天,真正的净化一下。如果你不是那么脑满肠肥,那么一个礼拜一天已经足够了,已经完全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