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道(湿婆经)-夕阳讲解10-解脱就是彻底放松.在融入放松中认出意识光明.死亡中的意识明光

解脱就是彻底放松

五十四、用一种舒服的姿势,慢慢扩展两腋成一大清静。

大家可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你敞开胸部,把两个肩膀向后微妙地敞开的时候,会感觉到一种放松和敞开,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总是喜欢张开双臂。当你张开双臂也意味着把胸口、两腋张开了,在张开当中,突然间就能感受到某种轻松,某种向整个存在三百六十度打开的经验。

一旦你向世界打开了,突然间就会觉得融入了。无论你融入了什么东西,哪怕是在沐浴的时候融入了浴缸里的温水、或者躺在草坪上融入了蓝天,无论在怎样的场景下,体验到这种敞开和融入,你一定会在那个片刻感受到彻底的放松。实际上,最彻底的放松是忘我,当放松达到最彻底的时候,你突然间忘了身体的存在,因为身体现在太舒服了,没有任何疼痛会把你牵回来,身体完全处于协调的状态。如果这个时候身体哪个地方有微妙的疼痛或刺痛,你的意识立刻会被吸引回来。

当你全身心地敞开胸怀,完全处于一个忘我的放松当中,此时此刻,自我的中心感突然就没了。身体当然仍然存在,但你没有过多地注意它。或者此时此刻,在你的眼里身体仅仅是一个别人躺在那儿。在陶醉当中,你甚至没有注意到身体的存在。

这种情况往往会出现在特别享受的片刻:在蓝天下、在音乐的陶醉声音中、在最温柔的阳光下、在喝一杯热咖啡的时候,等等,凡是这些让你感到安逸的片刻,都会自动地产生放松和彻底敞开的经验,而那个经验会在瞬间让你体会到某种意识的灿烂,突然世界变得如此美好。

在这个瞬间,你眼里的世界变得美好了,一切都那么和谐、那么美。如果你曾经留心过的话,在这个片刻,甚至整个周围的环境都显得更明亮了,明亮中充满了细腻温柔的爱,每一张脸看上去好像都是微笑的、温和的、善意的,你看到的每一朵花、每一棵树都好像变得更加的美。但是,一旦离开那个场景、一旦有突发事件来到身边,你就会从那个经验里再次滑落。

你怎么才能始终安住于这个经验当中呢?每个人都想随时随地、能够永恒地留在那个美好的经验中,但它总是在某一个片刻消失了。如果你回忆这个经验,如果你试图抓住这个经验的某些要点的话,你会发现最重要的一个要点就是:放松。

在密宗的传统里,对开悟、涅槃曾经有非常形象化的描述。密宗的大圆满里面曾经提到,所谓的“解脱”就是让你学会彻底放松,它是一个松的状态;而所谓的“轮回”就是一个紧的状态,即使没有人捆绑你,你自身也莫名其妙地处于某种紧的状态,你把自己给捆绑住了。而解脱就是让自己松绑,你完全松开了,如果是彻底地松开,没有可能再回到紧张的状态,那么它就是一个真正的解脱。

许多年以前,密宗一个伟大的成就者蒋扬钦哲仁波切(他实在是太美了),离开西藏去印度,临行前他的大弟子顶果钦哲仁波切送他,他对顶果最后的教言是:无论你遇到什么,记住要放松,放松,放松。听上去他并没有讲高深的东西,但他讲的东西其实是最高深的、最终的口诀、最终的秘密。

你能够做到在任何片刻,哪怕是在一个恶劣的环境当中、一个很不舒适的环境当中,也回到那个放松、回到没有任何抵抗的敞开中吗?人们抵抗是因为害怕受到伤害(恐惧),你需要做到像蒋扬钦哲仁波切那样,无论在怎样一个易受伤害的环境下,仍然保持彻底的放松和敞开。这个是一个真功夫,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在融入放松中认出意识光明

五十五、就像生命中第一次看着一位漂亮的人或东西。

第一个要诀就是完全的放松,第二个要诀是什么?你有没有记得,在两腋完全张开进入彻底忘我和放松时,第二个升起的现象,也就是正好成为自发产生的第二个现象是:突然你的意识在那个片刻变得如此的清醒、清晰、明亮。

每当躺在蓝天下,看到一望无际的天空的时候,你突然变得明亮了,你内在的意识状态神秘地变得明亮了。也许,你原来是灰暗的、沮丧的、忧伤的,但这个片刻这些东西完全没了。在这个片刻,突然间你感受到非常的敞亮,你的意识中心突然上升到一个明亮的高度!这是第二个现象。
这个现象往往会出现在第一次观看一个漂亮的人或者东西时,但只是第一次看到时。人们总是在第一次看东西的时候充满好奇、充满全意识,因为它对你来说是新鲜的、鲜活的。每个人的内在深处都会对第一次看到的东西充满了探索的欲望,所以当他看到一个完全新鲜、完全陌生的东西时,会自发地产生全意识,非常好奇地、全神贯注地看着它。如果它正好又是一个漂亮的人物、又是一个吸引注意力的事物,这个时候你的意识状态就会被调动到最高状态。

就好像当你看见一个刚出生的孩子,每个人都喜欢孩子的脸,尤其是小婴儿的脸,当看到一个初生的、非常可爱的孩子,我相信任何一个人都会情不自禁地看着他。因为每一个初生的孩子都是上帝的化身,他充满了阳光、充满了明媚、充满了爱,你一定会被他的脸、他整个的形态、被他的眼睛吸引住而惊呆了。在这个片刻,实际上引发了你高峰意识的状态,在这个片刻,你的意识一瞬间来到一个明亮的边缘,由一个孩子的脸、由一个童真的眼神突然触发了你。

你能不能记住第一次观看漂亮孩子的脸、或一个漂亮的水晶球,或者任何一个漂亮的、吸引住你的东西的那个片刻的意识状态和经验吗?你能够记住那个意识的经验吗?你能够再一次主动地回到这样一个令人向往的经验中吗?这也许需要一次次地尝试,但是很显然,类似这样的经验极其珍贵,它在你的生活中一再一再地呈现。在你没有看《湿婆经》这两段话以前,你是一次次地错过了。祂来了,一个瞬间你经验到祂了,然而过后你就把祂忘了。

实际上,真正的钻石、真正的真理无数次在你的生活中闪烁,但你从没有敏感地注意过祂,现在Shiva告诉你,你其实可以注意到那些闪现在生活当中的片刻,那些真理的片刻其实离你很近、非常近。

印度教曾经提到过,《楞严经》也曾经提到过同样的话,叫三摩钵底,实际上三摩钵底经常会在你的生活当中闪现。三摩钵底在印度的翻译,是说暂时的三摩地的经验、神醉的经验。这种三摩地的经验、神醉的经验并不是稀罕的事,它经常会在你的生活中闪现出来。

在这里,《湿婆经》实际上是在提示,你要足够有意识地警觉、发现这些上帝向你展现的微妙片刻,这些真理的火花向你展现的微妙片刻。实际上,这些片刻并不需要花钱,这些片刻完全是免费的,而且是纯真的、天然的,没有任何造作的。

禅宗有很多伟大的禅师,比如非常著名的圆悟克勤,他师父活着的时候无数次地提醒他、点拨他,奇怪的是,他一直做师父的贴身侍者,一直在师父旁边参禅、领悟,拼命往里钻,有一些小悟,但就是没有大悟。一直到他师父圆寂以后,有一次他走出寺庙,看见庙门口一棵非常高大的杨树,一瞬间他就真正证悟了!那棵杨树他曾经看过无数次,他在那个寺庙住了许多年,为什么是那一次、在那个片刻、在那个清晨,当他这一次抬头看见微风中的杨树的时候?因为他突然间抓住那个片刻,如第一次看那棵树一样,看到了那个精髓,他抓住了那个第一次看的经验。

禅宗还有另一则公案,这则公案是一个成语的出处,这个成语叫“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个典故出自哪里呢?出自禅宗里面有一位禅师,他行脚三十年,穿破了无数双草鞋,坐破了几十个蒲团,可见他行脚行得很厉害,坐禅坐得也相当的用功,但三十年以后仍然没有开悟。他走遍了全国,最后非常灰心,于是就离开了寺院,到了一个没有人的山洞里,他想:我已经参访了三十年,一无所获,至今未悟,干脆我也不要参访了,该去的都去过了,该问的人、该拜的人我都问过、拜过了,那么我现在就在这个山洞里自己打坐到死,如果能悟那最好,如果不悟我就死在这儿。然后他又闭关坐了几个月,仍然没有任何进展。

有一天,他坐在那心情烦闷,心想就算了吧,再坐下去也无非如此,我去透透气吧。在他揭开山洞口的竹帘的那一瞬间,突然看到从高山上望下去的风景异常的美丽——层峦叠嶂,云雾缭绕……他几个月当中,从来也没有揭开过这个洞帘,一直在黑暗中闭关,就在他揭开洞帘的那一瞬间,他突然间大悟!之后他作了一首开悟偈,在开悟偈里面就有这两句:“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就是这个成语的出处。

往往在你第一次看到一个美丽场景的时候,如果你足够的有意识,突然你就能抓住那个关键点、那个要点。也许行脚了三十年、看了无数的经典,但却总是找不到那个钻石、那个真正的点,而那个点其实一直在生活当中反复地出现,只是你没有抓住它。

密宗的大手印里面提到:其实在你每打一个喷嚏的时候,它都会显现一次。也许你听了这会很惊讶,从小到大你打过无数个喷嚏了,但是从来都没有发现过在打喷嚏当中都显现了那个空性。所以在任何一个片刻,如果你是全然的、有意识的,并且另一个要点是,你在这个片刻是完全放松的、是没有自我感的,你极有可能在那个片刻穿透!它真的是一个穿透,所以禅宗把它叫做悟,一个开悟。

五十六、微微张开嘴,将心置于舌中央。或者感觉气息轻轻进入时的 “呵呵”之声。

Shiva提供了很多让你达到这个片刻的技巧。

微张着嘴,感觉心在中央。这个时候,请问大家会有什么感觉?这张孩子的照片,你有没有看见他的嘴是微张的?你如果微张着嘴,而且把心放在舌中央,忽然会感觉你也像这个孩子一样回到了童年,而且是回到一个茫然无知的状态,那是非常纯真的、无知的、无念的、完全放松的状态。在这个状态当中,甚至会微妙地感觉到气在从舌头上吸进来,轻微地张开嘴,让气息从舌头上流过的时候,你将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放松,它是一个小小的放松技巧。

五十七、躺在床上或坐在凳子上,让自己变得没有重量,超越心识。

Shiva提供了各种各样能够让你松弛下来的方式。现在,你正坐在凳子上,此时此刻,感知到身体坐在凳子上是有重量的,看看你能不能在一个瞬间,突然感觉你的人空了,空到连皮肤都没有,连形状都没有,一下子空了。

大家可以试一下,现在你坐在凳子上,突然感觉到身体完全没有了,像空气一样消失了,就在那个瞬间,你突然会经验到某种甜蜜。因为身体没有了,哪怕一瞬间以后它又回来了,它只有一两秒钟。在一两秒钟内,你可以感知到身体消失的一瞬间,产生了某种无法言喻的快乐,你甚至不能称它是一种快乐,无法形容。

现在你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一瞬间让身体没有,突然间会觉得有种说不出来的快乐,难以形容,虽然注定在一秒钟以后身体就会回来,但是一秒钟够了。就好像圆悟克勤大师,在看到高大的杨树的那一秒钟就顿悟了,一秒钟够了,一秒钟足以让你进入穿透。但是,我相信大多数人一秒钟以后又错过了,又回来了。你是会回来,但你是否带着一个一秒钟以前的那个空的状态回来呢?你如果能够带着那个一秒钟前空的状态回来,你就成功了,哪怕身体回来了,但是,你的意识带着那个空一起回来,如果能一起回来你就成功了!大多数人回来以后那个空也没了,那个意识的明亮、意识的明灿也没有了。那么有没有一个持续的让你感受到身体消失的片刻呢?

五十八、在行进的车中,规律的摇摆并感受。或在静止的车中让自己摇摆——以悠缓的圆圈。

Shiva真的很聪明,我觉得Shiva实际上是绞尽脑汁想要帮助你,他提供了一个持续地让你感到空的方式,在前进的车中规律地摇摆。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会喜欢开快车、飙车?你也许没有飙车的经验,但是你肯定坐过那些开得非常快的车,即使没有达到飙车的程度,你在一个飞快的车里面也会感受到快感。为什么?为什么在一个非常快速前进的车里面,你会感受到快感?

你有没有发现,在飞快前进的时候,你的自我感在降低,因为你来不及自我,它的速度太快了,以至于你来不及感受到身体存在。实际上,你的身体被不断地抛向后方,因为向前的动能、势能在拼命地冲,你的身体赶不上那个速度,身体实际上是被向后抛的。在飙车的过程当中,你对自身的感知在降低,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飙车,或者喜欢坐过山车。

大家小时候有没有坐过山车从高空坠落的经验,还有蹦极,类似这些片刻,为什么能够让你感受到无限的极乐、离心的快感?因为那些片刻都把你的身体抛开了,它以物理惯性的方式把身体抛开,你无法感知到身体。一旦自我感被短暂地抛开,你一定会经验到快感、极乐感,这也就是为什么性生活让人着迷的原因,因为在性生活里,在一秒钟的最终的片刻,你将感受到无我。

但这些令人着迷的片刻都依赖于外界。凡是依赖于外界的东西,都会让你产生上瘾的倾向。为什么毒品会让人上瘾,因为在吸毒的那个片刻,也会感受到某种高峰经验、一个忘我的经验。但是它有很强的依赖性,离开毒品、离开过山车、离开飙车,你的经验就回不来了。

为什么飙车也会上瘾?有些人冒着犯法的危险也要去飙车,因为那个是一个物理性的毒品。有的人吸食化学的毒品——海洛因,有的人在吸食生理的毒品——性生活,有的人在吸食物理的毒品——飙车、蹦极,如果你对这些东西上瘾,它真的会很吸引你,让你很上瘾。

以前在电视上看到过,那些喜欢极限运动的人几乎无法克制自己的冲动,呆在房间里过了一个月,就觉得受不了,必须去蹦极,否则他实在是受不了了,人都要炸了。因为他再次渴望那个无我的片刻,那是灵魂最深处的渴望。

生活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给你一瞥的经验,在飙车当中、在性的顶峰当中、在咖啡当中、在任何一个生活场景当中,给你一瞥的经验。但是,一瞥是为了让你受到启发,不是为了让你上瘾,一瞥是为了给你一个暗示、一个提醒,并不是为了让你迷恋在其中,它给你的是一个探索的欲望。
所以当你在前进的车中,即使没有飙车,也可以尝试这种摇摆的经验,随着车子摇摆的经验,你也会有微妙的忘我;或者在静止的车中,你主动地摇摆,以缓慢的、几乎不可目睹的、微妙的圆圈摆动,几乎是以身体内部的方式在摆动(外面都看不出来),如果你现在坐在凳子上,也可以尝试微妙地摆动身体做圆周运动,而且是有一定幅度的摆动。

大家可以试一下,有一定幅度的、圆周状、顺时针地摇动身体,这个摇动要渐渐微弱到几乎看不出来,在里面摇动,当你摇动的时候,似乎有一种沉迷的感觉,沉醉感,你似乎在微妙的摇动当中感受到陶醉了。你也许很惊讶,没有音乐、没有任何别的帮助,仅仅是从内在圆周状地运动身体,你就产生了陶醉感。

为什么会陶醉?因为你在运动身体,尤其以更微妙的方式运动身体的时候,实际上意味着不单是运动身体,而且是运动了身体内部的能量循环,你在使你身体内部产生能量循环,你的能量在做圆周运动。而你身体内部的能量在做圆周运动的时候,它注定会沿着脊椎上升,因为脊椎内的能量运动注定是圆周的。

实际上,没有任何一个能量是笔直运动的,大家要弄清楚,没有任何一个能量是直线运动的。看上去是直线运动的能量,它其实是圆周运动,只不过圆周运动的速度极快,你看不出来。当你微妙地绕个圈,幅度小到甚至都看不出来,这意味着,你在运动内在的身体、内在的能量,你在绕圈内在的能量,这个时候你的脊椎的能量都被触发了,脊椎骨的能量都在绕圈运动,脊椎的能量随着绕圈一定会上升、螺旋上升。

《当下的力量》的作者艾克哈特·托尔,在那本书里提到最初开悟的那个场景时,他的身体能量突然间自发呈现旋转运动,而且是旋转上升。非常奇怪,他身体的能量开始呈现旋转上升的运动,最后这个能量似乎来到了头部,他开始经验到一个内在的、深深的、空灵的感觉,而且有一种无法言喻的、至福的感觉,无法言喻的幸福感。

为什么轻摇你的身体,你将会经验到内在能量的上升,并且同时经验到某种神醉?因为能量上升时,你一定会随着能量在脊椎骨的上升开始感受到神醉,神醉是因为能量来到了头部,甚至来到了第七个中心,能量来到了第七个中心,你一定会感受到神醉。

实际上,这个方法不止《湿婆经》讲到,道家也用到类似的方法。吕洞宾就曾经讲过,以圆周的运动旋转身体(也是微弱的)。我们发现古老的人类其实是相通的,那些古老的智慧几乎在方式上都是雷同。你完全无法说这个方法是道教,这个方法是印度教,这个方法是佛教。突然间,你的心敞开了,你知道这些天南地北所有的人,他们悟到的、领会到的是同样的真理,甚至是通过同样的方式,这个方式来自于物理的身体,所以迟早你会发现这件事。并不只是印度人发现身体的摇动会带来昆达里尼的上升,中国人一样会发现。

古代的有些宗教里说:老子后来去了西方,教化了印度的很多人。这个是附会,印度人并不需要老子去才会发现这些真理,印度人、甚至整个人类,在远古以前,就有无数的人发现了同样的真理。所以我们看到人类在某些地方显得很幼稚、愚蠢,非要把这些功劳都归到自己的祖师爷身上,这其实是一个幼稚的表现。

五十九、超越云层观看蓝天,一片虚明。

在看蓝天的时候,你经验到了肉身的融化、忘我,而且尤其是在看蓝天的时候,这与前面在车里摇摆相比,会有一个不同的倾向。如果在摇动身体,你更倾向于放松和融化,而第五十九条、第六十条、第六十一条这三条却倾向于另一个极点,倾向于什么?明亮。

现在你回忆一下,躺在草坪上看蓝天,尤其是蓝天一片云都没有的时候,此时你不但感受到忘我、身体的融化,而且比忘我更加明显的一点被展现出来——也就是意识的清明、虚明。这个翻译也许并不符合Shiva原来的意思,这里的虚明显得太中国化了,我们也无法考究虚明这个词在原文(梵文)里原意到底是什么,大概意思应该还是相似的,你在看超越云层的蓝天的时候,将会更明显地感知到意识的明亮。

六十、夏克蒂,看整个苍穹如已集中在你心的光明之中。

夏克蒂是Shiva的太太,Shiva现在告诉你要点了。

当你躺在蓝天下,感受到意识变得明亮的片刻,请你不要注意蓝天,而要注意明亮。你要开始往回走。看那个苍穹,开始集中于自心的明亮中。如果你能够做到,回头这一瞬间将会是你证悟的瞬间。

为什么大多数人无数次地看到蓝天,也经验到明亮,但他们就是没有证悟呢?从小到大你无数次地在音乐里陶醉,在山顶上看到群山环绕时的敞开,你曾无数次地经验过那些片刻,为什么没有证悟呢?你缺的就是当看到苍穹的时候,回头来到自己的光明当中。

你能够回头吗?能够来到意识的中心、那个明亮的中心吗?这些外在的蓝天、咖啡、美丽的场景,或者外在的任何香味、音乐等等,它们仅仅是为了引发你内在最中心的意识明亮。如果你被外在吸引去了,像那些痴迷于极限经验的人、蹦极的人、飙车的人一样,以为只有那个飙车、那个蹦极才能让他们经验到那个极乐状态,这说明他们找错了方向。他们只要回头,一旦回头你就会发现,即使不去蹦极,只是坐在凳子里,或者像现在这样仅仅坐在电脑前,都可以经验到同样的极乐和明亮。

其实你内在意识中心的极乐和明亮,丝毫都不需要依赖外界的物理场景。当抓住这一点,你就真正证悟了,你不再需要依赖外界的任何东西,你的快乐将不再需要依赖任何人,而且你的快乐将是恒长的、稳定的,它具有永恒的品质。为什么说它具有永恒的品质?因为它就是意识的源头,意识源头本身就有这样的品质,它恒久不变,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甚至在你没有出生以前它就是这样。

极乐潜在于你,光明潜在于你,永恒潜在于你,你唯一需要做的,仅仅是回头,在那个片刻,尤其是在那个片刻回头,找到你的光的中心。

死亡中的意识明光

六十一、醒时、睡时、梦时,知道你如光。

如果你找到了,那么你将可以在醒时、睡时、梦时都进入光,当然这是更深的功夫,在这里,Shiva一点点地在往深里讲,这更深的功夫也是密宗提到的梦瑜伽的功夫。

梦瑜伽提到过,首先要在进入梦的当口,也就是从清醒移入梦乡的这一瞬间的中间,你必须首先在这一瞬间的中间认出意识的明光,一旦认出了,你将有能力带着这个明光进入梦中,这个时候你的梦将不再是灰暗的,而将是明亮的、彩色的,将是能够控制甚至掌握的。

你将能够在梦里尝试出现任何希望的场景,你希望出现一棵树,就会立刻有一棵树出来;你希望出现一个想看到的人,就会立刻有那个人出来。因为它是一个梦,你开始创造它,你开始在梦里变得有那么一分的意识。

大多数人进入梦就是无意识,所以只能随着梦走,是梦在带领你。当在梦中变得有一分意识的明亮,你开始能够引领方向。当你有这个能力,意味着死亡在你面前变得如梦一般,因为死亡是一个更深的梦,死亡其实也是一个梦。如果能够在活着的时候、在梦中安住在光明中,在梦中保持一分的意识状态,那么你将有能力在死亡当中也保持意识状态、保持你的光明。其实死亡的仅仅是身体,连大脑都不是完全死亡。

密宗也曾经提到过,实际上,你的思想是一种微妙的物质形式,它不完全是非物质,更倾向于物质,任何一个人死后,他的思想是散发到周围空间里的,以非物质的方式、以能量的方式散发到周围的空间里,所以思想仍然是一种微妙的物质。

这就是为什么当一个愤怒的人离开房间以后,如果你走进去,仍然会感受到整个房间的气氛当中有某种愤怒,虽然你并不知道前一分钟有这么一个人存在着。或者一个忧伤的人住过的房间,当他死了以后,如果你在短时间内走进那个房间,在那个房间睡一晚上的话,你也会感受到前主人留下的某种深深的忧伤,你会被那个感觉影响,甚至都会感觉到自己变得忧伤了,这是因为他的思想、意识停留在那个房间里了。

实际上你的思想是一种物质,你的梦也是一种物质,而真正的非物质是那个光,你的意识中心的光。死亡的时候,如果能够住在那个光中的话,你将超越所有的物质,包括这个世界的物质、个人思想的物质,甚至更深层的能量的物质,它们都是物质,而你将超越所有这一切的物质。当你能够超越所有一切的物质,意味着你的意识将在一个瞬间融入真正的非物质源头,也就是永恒的源头、上帝。

密宗提到,在《中阴救度法》里面有一个即生成佛的方法。就是在活着的时候,没有能够证悟上帝、没有能够证悟佛性、没有能够证悟永恒的话,在你死亡的片刻,仍会有一个巨大的机会之门向你打开。密宗在《中阴救度法》里面提到:在死亡的片刻,尤其是在死亡的第一个片刻即断气的片刻,如果你能够维持住一分意识的话,将极有可能在那个片刻一瞬间融入永恒,也就是一瞬间成佛!这是密宗的术语,所谓的成佛就是融入这意识最终的源头,不必再回来投胎。

但是,这一瞬间据说极其短暂、转瞬即逝。接着,那些物质、那些梦境会再一次卷土重来,它会在你死亡后展现各种各样的层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所以在中阴里面,如果能在第一个瞬间抓住那个片刻,你将超越所有的一切。而它需要你在活着的时候,就至少能够认出那个充满光的瞬间,否则你死后就更难认得出,因为它太短暂了,短暂得就像你看到超越云层的蓝天时经验到的虚明,一个瞬间以后那个虚明就没有了,你很难抓住它。所以古人讲真理其实非常容易,但真理又是最难的。

以前禅宗有个祖师叫庞蕴,六祖慧能曾经预言过他。六祖曾说:“吾去七十年,有二菩萨从东方来。一出家,一在家。同时兴化,建立吾宗,缔缉伽蓝,昌隆法嗣。”他说,以后会出现两个大菩萨,一个出家一个在家,出家的就是指马祖道一,在家的就是指庞蕴。庞蕴是有老婆孩子的,他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非常了不起的是,他一家四口全部开悟,这个历史上都很少有的。有一天,一家人在茅庐里坐着,说到“悟”这件事,庞蕴说:“难!难!难!十斛芝麻树上摊!”意思是修道是非常困难的,就像这十斛的芝麻要全部摊在树上不落下来,难成这样一个程度。

庞婆听了不以为然,接着说:“易!易!易!如下眠床脚踏地!”也就是像下床脚踏地一样轻松平常,没有什么神奇。

最后,他的女儿庞灵照说:“不难也不易,百草头上祖师意。”她的看法是,修行既不像父亲说的那么难,也不像母亲说的那么容易。百草花木,其实都有祖师意在上面,只是你抓不住,你一看到那个花开了,其实它也在向你显示那个永恒的真理,一朵花在向你开放,那个草在你面前随着微风摇摆,这都是在向你显示出祖师意,向你显示出那个真理,旷野里的一棵树伫立在那,它也是在跟你显示出那个真理,所以就是那么容易。所以这件事,说难特别难,说易又特别易。

庞蕴知道自己要圆寂了,就跟他女儿说:“我可能今天下午就要走了。”他女儿说:“啊!不不不,你怎么可以下午就走了!你先等一会啊。”他女儿就到房间里门一关,腿一盘,自己先走了。她的功夫已经到了这么好的程度,为了能够先于父亲离开,有意开这个玩笑。庞蕴进房间看到女儿后,拍拍她的背,笑了笑,说:“好吧,那我就下午走。”这些大祖师啊,已经生死自在到这种程度!

下午,庞蕴坐在床上准备走的时候,正好有个老朋友来看他,看到这个老朋友,他就说:“来来来,一起喝茶。”他下午就要死了,但并没有把这当回事放在心上。喝茶的时候,庞蕴躺在老朋友的大腿上,说:“我累了,我要歇会。”他躺在这个老朋友的腿上讲了最后一句话,这句话在禅宗里面非常出名,叫“但愿空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意思是但愿把所有的一切都空了,千万不要把没有的东西当成有。讲完这句话,他就好像睡着了一样,躺在他的朋友的大腿上,就没气息了。他朋友还以为他真的睡着了,过了会儿再一摸,人已经走了。

庞蕴跟他的女儿都圆寂以后,村里人就去喊他的儿子,他儿子正在农田里干活,村里人就喊他:“哎呀!你快回家吧,你爸爸跟妹妹都去了。”结果他儿子就拿个锄头往田地里一竖说:“啊,他们走的这么快啊!好吧,我也走!”站在那就走了。

跑去喊他的村里人非常惊讶,再跑去喊庞蕴的太太,说:“庞蕴太太,你一家三口都没了,太令人惊讶了!”庞蕴太太一点都不悲伤,给一家三口全部办好后事火化以后,自己背着个布囊,消失在深山里面。她走的时候说:“我要到没有人的地方去圆寂。”她不要别人看见,省得给别人添麻烦。

实际上,庞蕴一直是当朝为官的,他做的很大的官。在禅宗公案里面,庞蕴在辞官回家以后,曾经把万两黄金扔到河道里,有人劝他说:“你不要扔,你可以捐给寺院,捐给那些僧人。”他说没有必要,他说所有的这一切都是空的,他就把万两黄金整个扔到河里面去,身无分文地回到老家,做一个种田的农民。多年以后,这一家四口全部自在解脱。所以,为什么连西天的祖师都会预言到庞蕴这个人?因为这个人确实是极不简单。在禅宗的这么长时间的历史里面,能够像庞蕴禅师这样洒脱的人数不出几个,很少有,因为悟仍然有深浅,有的人虽然悟了,但是他内在的功力达不到这么来去自如的程度。

禅宗里面据说还有一个五祖忍大禅师,就是圆悟克勤的师父,他圆寂以后投胎做了苏东坡,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他圆寂以后仍然敌不过业力,他仍然随业而转,再一次投胎了。所以能够达到庞蕴这样生死自在的人其实是很罕见的。

如果你能够达到Shiva讲的:在醒时、睡时、梦时都能够在光中,你才有能力达到像庞蕴这样的生死自由,这个是完完全全的真功夫。虽然第六十一条只用了这么短的一句话来形容这件事,但是这句话自古以来达到的人却很少,只有可以数得出的几个人,像莲花生、六祖慧能。

六祖慧能圆寂的时候很潇洒,他提前一个月说:“我一个月以后某天要走。”这是一般人达不到的。还有洞山禅师,洞山更是潇洒,他说:“我要走了,你们不要哭啊。”说完他就走了。走了以后,他身边所有的和尚大哭,尤其他的侍者,一边哭还一边摇,摇他的身体,摇了一会儿以后,他又睁眼了,睁开眼就骂在旁边哭的人:“你们真是愚痴啊!”他就办了七天愚痴斋,请他们吃愚痴斋。七天以后洞山说:“我真的要走了。”回到房间,把方丈门一关,不许任何人进来,圆寂了。洞山已经可以达到死过去以后再活过来,在历史上像这样的人很少,在禅宗里面都很少。

Shiva这里讲的,在醒时、睡时、梦时,如果你真的能够完全在光里,你才有能力达到这样一个深度,这是非常深的。《六祖坛经》里提到,你真正要达到如此的深度,几乎需要一生的时间,真正的安住在这个意识的光明当中,它才会渐渐地加深,以至于深到你的睡时、梦时都在明光里面,这个是真功夫。

你可以尝试在做以太冥想的时候,像Shiva讲到的那样“摇摆你的身体”,如果能感觉身体的中空的经验后,产生微弱的摇摆,能量的运动会加强。你可以做第五十八条的冥想,微弱地摇摆你的身体,你的脊椎骨很快就会发热,当脊椎能量上升了,一定会感觉到沉醉,感觉到真正的生命力,并且感知到能量来到了某个莫名的意识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