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络文章汇编
雍正皇帝悟道因缘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祯,清圣祖康熙帝之第四子,是清朝的一位非常有作为的皇帝,1723至1735年在位,年号为雍正,人称雍正皇帝。雍正自幼博览群书,尤好内典,对于有为佛事非常重视,曾有“十年兴国,十年兴教”之愿。但是他开始的时候,多从知解的角度来解读禅宗公案,因此对禅宗颇为轻视,认为“如来正教不应如是”。后因得到章嘉呼土克图的指点,才重视禅宗,并奋力参究,得透三关,终于契入宗门妙旨。
关于雍正皇帝的悟道因缘,《御选语录》卷十七有明确的记载——
康熙五十一年壬辰(1712)正月,雍正邀请禅僧入宫参加禅七。在第三个禅七的最后两天,雍正前来随喜,同坐两日。坐到第五支香的时,雍正忽然洞达本来,始信天地间惟此一真实之理。当时迦陵性音禅师亦在场,听了雍正的汇报,踊跃赞叹,当即便印可雍正已彻元微。然而,雍正自知尚未达于究竟,于是叩问章嘉活佛。章嘉活佛开示道:“若王所见,如针破纸窗,从隙观天,虽云见天,然天体广大,针隙中之见,可谓遍见乎?佛法无边,当勉进步。”
同年二月,雍正复召禅僧于集云堂举办禅七。禅七期间,雍正猛力参究,曾无懈怠。至十四日晚间行香的时候,雍正忽觉桶底脱落,通身汗流,此时方信有重关之理。雍正于是又向章嘉活佛请教。活佛回答道:“王今见处,唯进一步,譬犹出在庭院中观天矣。然天体无尽,究未悉见,法体无量,当更加勇猛精进。事后雍正把章嘉活佛的话转述给性音禅师。性音禅师茫然不解其意,支吾道:“此不过喇嘛教回途功夫之论,更有何事?”然而,雍正却更加相信章嘉活佛的开示,而对性音禅师的妄加印可颇不以为然。因此,他仍然继续精勤参究,念念提撕。
至康熙五十二年癸巳(1713)正月二十一日,雍正复于集云堂中静坐,无意中踏破末后一关,终于通达“三身四智合一之理,物我一如本空之道”,一时身心庆快无比。于是他欢喜踊跃,前往章嘉活佛的住所,展礼致谢。
章嘉活佛望见雍正,远远地便贺喜道:“王得大自在矣!”
雍正进一步问:“更有事也无?”
章嘉活佛微笑着,伸出双手,反问道:“更有何事耶?”然后又挥手云:“不过尚有恁么之理,然易事耳。”
雍正生前力唱三教同原之说,著有《御选语录》、《拣魔辨异录》等著作行世。
雍正三关
圆明居士曰:如来正法眼藏教外别传,实有透三关之理。有志於道之人,必须勤参力究,由一而三。步步皆有着落,非可颟顸含糊,自欺欺人,朕既深明此事,不惜话堕,逐一指明。
夫学人初登解脱之门,乍释业系之苦,觉山河大地,十方虚空,并皆消殒。不为从上古锥舌头之所瞒,识得现在七尺之躯,不过地水火风。自然澈底清净,不挂一丝,是则名为初步破参,前後际断者。
破本参以後,乃知山者山。河者河。大地者大地。十方虚空者十方虚空。地水火风者地水火风。乃至无明者无明。烦恼者烦恼。色声香味触法者色声香味触法。尽是本分,皆是菩提,无一物非我身,无一物是我己,境智融通,色空无碍,获大自在,常住不动。是则名为透重关。大死大活者。
透重关後,家舍即在途中,途中不离家舍,明头也合,暗头也合,寂即是照,照即是寂。行斯住斯。体靳用斯。空斯有斯。古斯今斯。无生故长生。无灭故不灭。如斯惺惺行履。无明执着,自然消落。方能达末後一关。
虽云:透三关,而实无透者。不过,如来如是,我亦如是。从兹方修无修,证无证,妙觉普明,圆照法界。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大中现小,小中现大。坐微尘裏转大法轮,於一毫端现寶王刹。救拔众生,力用无尽。佛佛祖祖皆为此一大事因缘,出现於世。达摩西来,历代接受,古德传灯,无尽光中,大圆镜裏,日往月来,以至於今。虽然广大法门,圣凡并托,华严香海,细巨同归,得骨得髓者固多,如麻如粟者何限?去圣遥远,魔外益繁。不达佛心,妄参祖席。金山泥封,慧日云蔽。约其讹谬,亦有三端:其上者,才见根尘互引,法界相生,意识纷飞,无非梦幻,顿生欢喜,谓是真常,休去歇去,以空为空,不知性海无边,化城无住。果能见性,当下无心。心既见空,即未见性。於是形同槁木,心等死灰,万有到前,一空不敌。纵能立亡坐脱,仍是业识精魂。况乃固执断见,必至变作狂花,谓因果之皆空,恣猖狂而不返。岂非一妄在心,恒沙生灭!能不造生死业,断菩提根耶?其下者,见得个昭昭灵灵,便谓是无位真人,面门出入,扬眉瞬目,竖指擎拳,作识神之活计,张日下之孤灯,宝鱼目为明珠,觅枬檀於粪土,噙着铁丸,口称玉液,到得腊尽岁除时,方知依旧是个茫茫无据!又其下者,从经教语录中,挂取葛藤,从诸方举扬处,拾人涕唾,以狂乱之知见,翳於自心,立幻化之色声,作为实法,向真如境上,鼓动心机,於无脱法中,自生系缚。魔形难揜,遁归圆相之中。解路莫通,躲向藤条之下。情尘积滞,识浪奔催。瞒己瞒人,欺心欺佛。全是为名为利,却来说梦说玄。盲驴牵盲驴,沿磨盘而绕转。痴梦证痴梦,拈漆桶为瓣香。是则循觉路而扑火轮,岂能不由善因而招恶果?如是三者,实繁有徒,宗旨不明,沉沦浩劫矣!
雍正在《语录》中还就参禅的方式方法,根据自己的参悟经验,予以解说。
如关于重关功夫,雍正指出:在初步破参后,虽说大事已明,但脚跟未稳,切忌得少为足,不肯精进。此时需要的是生疑。起疑情,总生大奋志,总有向上一路,而涉重关后,则要不疑而入真实。因此时已悟到万法本空,妄想执着全消,已露智慧德相,所以只管赤条条去即可。佛常将众生的无明妄想喻为迷头认影,而此时既已消除错认颠倒,识得本真,则头影之说可以不论矣。
又如关于回途工夫,本来透重关后,已证得智慧德相,不必管回途不回途,但随遇而安,于一切处出入自在即得。如狮子之搏鹿,自在戏乐,透重关者亦得此三昧,回转往复,独步无畏。如果一年半载后仍觉不洒脱、不妥贴,就说明重关功夫未曾通彻。此时不妨重起妄情,再下一番功夫。古人云功不浪施,即便错用心,也只当写作几篇文字,辨理几件事件,无有大碍。关键是不可执着某一境界,因为着一境界,便是魔境,参禅最紧要的是目下功夫,至于更进一步处,待到功夫到时,自然了彻。这些言论,皆非亲历者不能言。
来果禅师说三关:
祖师关。来果大师曰:根器有大小不同。力大直透三关。力小透二关。力再小透个祖师关,还费了多少曲折,吃了多少辛苦,才进此关。一进关来,谁知无量劫,作善造恶,生死轮回,皆一场迷梦。今醒过来,满面成羞惭,悲喜交集。心之贪嗔痴,为世界种。法界种。六道种。冥界种。要倒树,定拔种。种子者何?我人之心是也。今日进了祖师设的个念佛是谁一道关口。不但进关,在这关外歇歇,也得无穷受用。何以故?身业不净,口业不净,意业不净,何能达到祖师关边际?我所讲者,皆是工夫程序,并非见处,到者自知,无容我讲,我讲成非。(读者:来师此语,曲尽悲心。)
重关。来师又曰:进祖师关之人,见到祖师门下事,识得祖师度世心。虽在门裏,依旧徘徊殿角,未入堂奥者有之。祖师肺腑,关内幽微,尚来窥见者有之。所以悟後重疑,即此意也。古人云:『未悟以前,如丧考妣,大悟以後,更如丧考妣。』此皆破本参後,得起疑情。独求上进。到此,还依初路前进,即最初用功之路,此是大人工夫。若悟後修行,只是修而无修,无修而修,可称保任工夫。此为不住而住之见地。若求真住,必须真行。至更进一重门户,真行不行。真住不住。至此,祖师所设的关键,将难关住。然大悟以後之大疑,更如初学,还加猛烈。不求悟,不求迷,不成佛,不度生,心参,意亦参,识亦参,梦亦参,醒亦参,此名悟後大参。大参即重疑也。有重疑工夫,定必将开重关,虽然生死可了,轮回可停,不肯自弃,当要奋勇猛进,直待深工精密,人法双忘,缓缓直透重关。
牢关。来师又曰:到此重关後,万不可离初步工夫,千万要紧。(读者:意思是必须真疑成片,一直到透顶透底,於焉三界心门洞裂矣。)类如最初用脚行路,非轮船,非火车,用脚行到镇江地头,喻破本参也。力小者住下,盘桓几日,或就此住下,此是过祖师关人行处。力大者审知此处谅非到家消息,即舍前行,途中无荆棘瓦石,平坦大路。喻破本参后毫无阻滞,放手大行,又至南京,范围较广,眼界宽阔,在此想住之人多数。(读者:想住者,私测来师之意是谓:学人自肯,又无师为之印证。斯岂异於自瞒乎!岂不见永嘉参六祖之事乎?)思惟至再,前途有路,尽量进行,此行更胜於前。咦!佛本一乘法,方便而说三,宗本一法悟,方便说三关。因根器优劣故也。假若尽是上根参禅,一齐拥到末後牢关,一时打破,出牢关去,出牢关生涯,直任诸佛一切经教祖师典章,菩萨度生事业,最上无比之法界,虚空界,实际界,真如界,涅槃界,任何一切佛圣境界,一超直上。类如一切诸佛众生,未出虚空一步,牢关正在虚空外!出虚空界,(读者:既见山不是山,又见山还是山。斯谓:出虚空界。)即出牢关。谁个能出此关?只有参禅人,不劳寸步,能出此关!
又曰:参禅人虽过祖师关,根大者为大悟,根小者为小悟。心离尘境,道不虚行,生来死去皆知,念佛是谁能会,生死能伏不能空,业障可以销,亦可不造,爱欲嗔忿,应当空寂。人之觉念稍疏,境遇过重,有时能伏,有时不能伏者,因来断命根故也。(读者:红色丝綫未断,抽牵全藉裏头人。)
破重关者,类如虚空是大关,身是小关,不但出世关,当可出身关。(『来师曰:初学死世*(境空。)再学死身*(根身空。)复学死心*(识空。)死世即是死世之色空。死身即是死身之业习。死心即是死心之惑障。世死则离处。身死则离世。心死则离身。从凡夫地至此,悟来毫无奇特,只是离世之明暗色空,离身之嗔爱取舍,离心之心意识智。身心世三,离清扫净,绝灭无存,无存不存,大活过来,足可震大地,动诸天,足能了生死,成佛祖。劝天下人要为此人,要行此事,要修此因,定感此果。』)世关为当面关,为生死关,为祖师关。今出身关者,为破重关。
重关後之行处者,人忘法忘,心空境空,视生死如水中月,看浮世如岸上花,日无昏妄,夜无梦思,纵睡有觉,如朗月在,存为福慧本,报尽成诸佛身。虽然,佛即因中佛,非妙觉後之果头佛。(乃)为不立语言文字,直指明心见性,立地成佛。(之佛。)此佛至破牢关後,以悟为身,名为法身,悟时同未悟。生後与生前,以理融事,无圣无凡,以事融理,佛生俱显,抢培法身之福,忙修慧命之慧。理事俱辞,自他并利,大步清净毗卢之顶,超出一真法界之门。自此隐而佛体,显而佛用,隐显双非,体用并寂。此最後牢关起修者,见色是色,闻声是声,见山还是山,见水仍是水,行居坐卧,无须这个,有了这个,有了那个。大智如愚,吃饭穿衣忘是我,大才若鲁,屙屎放尿竟忘谁,修悟后之心,培生前之福,集法身之慧。大哉斯人!请看出牢关人修行态度与我异否?若异!好向脚下检插点看!(按各家三关之释,不尽相同,来师所说,比较清楚。特为节录。)
佘雷:『沩仰宗有信位,人位,无位。信位者,如人在灯影裏行,犹有影在。人位者,影子已谢。无位者,高贤自看。』
佘雷:抄到《佛性论》这一段文时,想起了有一次有一位老居士的谈话。现在扼要地记录下来,事关入门方便,由兹能起见道前资加位的正行。
始从乍得正比量理,相当於破本参,教下谓之开大圆解。审知个事。退一万步说,知有悟门。
於焉直入重关,趣斯道也,即曹山祖师所谓:『就体消停得力迟』也。
迨到达念念相应之际,亦即直透重关之时,即天童颂云:『坐断十方犹点额。』净土宗云:『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要透重关,即所谓:破末後牢关。这层关隘,虽是坦途,然犹处在羊肠鸟道中时,煞是崔巍峥嵘。於此,天童颂曰:『密移一步看飞龙。』《洞上古辙》引句:『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此际不可用力而入。须是不用方便权巧,丝毫彩画犹属级细的世间产物,有相的力。但必须声明,真疑,生死切心的真疑,疑不堕尔识,故必须除外,盖此生死切心的真疑,创始初参之日,已非世间之所有也。
本《无门直指》一书中虚云大师及圆明居士都有指。可能此文在三关段中,读者未能详忆了,须者寻之。
护法菩萨在《成唯识实生论》中,於见道前位,巧论此时光景,且以义解,而复以世俗辨体态写述,惜乎文较长,兹不摘录,有缘者当会见到,盖是你心内的护法菩萨。想在心外要捞摸一丝一忽是没有的。……
佘雷:不可起心修道者,因为了此天真自然。所谓:了此天真自然者,即是直透重关之事;於此,须不用力地,不可再事有丝毫提起,然後进入牢关,於焉大用了。若於斯,稍用力,则佛法不现前。
佘雷:『说到开悟,有三关之说,即初关,重关,牢关。但究其实,只是一关,将进重关。从进重关之际,谓之初关。从透重关之时,谓之牢关。教下开大圆解者,才能乍入重关。净宗持名念佛达一心不乱,就是重关。盖重关又名一心关焉。透重关後,始称破末後牢关。所以,禅宗有末後句有也无?!之问。牢关又称大用现前。』
仰山曾对沩山说:『慧寂佛亦不立。』但当沩山对仰山说:『子已入圣位。』时。仰山为什么不说:『慧寂佛亦不立。』而反顶礼接受呢?空不碍有,有不碍空,空即不空,不空即空。『唯有一事,不能随便说空,即最初一悟。』必须真参实悟,不能含糊。
再:此事开悟,本不一定要坐,随时随地,触机都可以发悟,并且悟得比较透彻。若使不能发悟,则必须要坐,先以左足放在右股上,再以右足放在左股上,两手掌差不多平直,右掌仰置在左掌上,两眼微开,如不能这样趺坐,则只以右足膝放在左足膝上,或照普通盘膝坐亦可。全身任何地方,都不可稍有一些用力,或勉强。就这样一念不生,自然自在。勿缘虑,勿期待,勿乱想,勿昏沉,那个精明惺寂的东西,一定会发现,并且觉得非言语所能形容,此时内心感到不同寻常的快乐,好像世间没有一样东西可以使我不快乐,或许与大慧在见圆悟勤以前的快乐情况,大概差不多。若坐时觉乐,起坐即不乐,这种乐是属於轻安一类,不是真乐。
至於所悟本心情况,起初要保任,要巩固,後来就须放弃不要,若不放舍,就是『骑驴不肯下驴。』当然,这个东西是舍不掉的,究竟怎样去舍,舍了怎样,到时自会知道。要使人寻觅,了不可得。
云居膺结庵於三峰,经旬不赴堂,洞山问:『子今日何不赴斋?』居曰:『每日自有天神送食。』山曰:『我将谓汝是个人,犹作这个见解在!汝晚间来。』居晚至。洞山召膺庵主,居应诺,山曰:『不思善,不思恶,是什么?』居回庵,寂然宴坐,天神自此竟寻不见。如是三日,乃绝。这种境况,要不但坐时如此,行住坐卧,都要如此。要『动静不移,忆忘如一。』『要寤寐恒一。』
《宗镜录》载:『诸圣皆用此一念心起,了不可得,是真不思议,别无殊胜。心智路绝,现量情消,根尘既脱,光明顿发。』所以还要用功,还仍要坐,使定功增进,还要增进。可能先会觉得自身及外物,一切都不见,只见一片光明,但不洞彻,这还不是真,不要理他,还要静定再静定,到相当时候,会如『晴空无云。』『洞明廓彻。』『洞然一大光明藏。』『日月未足为明,天地未足为大。』所谓:『灵光独耀,迥脱根尘。』《首楞严经》:亦说:『觉明虚静,犹如晴空。』但这样境界,到者不多。学者如果不见光明,亦不要紧,一样可以熟练根尘之接触,度生之经验,万不可稍有希求见光之念,以致不特更不能见光,反而生出别的毛病,上面所悟所见,都是舍弃世俗妄心妄境,另求真心真性。等到彻见真心真性之後,则『一真一切真。』『妄即是真。』『烦恼即菩提。』『无明即佛性。』『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此种程度,理论到的还尚不少,而实际真能办到即以幻身为法身的,则更少了。达摩祖师确然可以当此。六祖亦可以当此。西藏密宗莲花生大士,系不舍此幻身,即用以永度众生。再说这个本来的东西,究竟是绝言离说,所谓:『离即离非,是即非即。』但只要你努力用功,定会悟到。到了最後,仍是一切皆无,与破初关时一样,什么也没有,不过大小深浅不同。
禅宗初步的悟就是见法身, 能见法身就是破初关, 安住于法身就破了重关, 如果你没在法身里,在法身量里待住了, 你还要前进, 法身向上。
从前唐朝的肃宗皇帝问南阳忠国师: ‘如何是十身调御? ’ , 国师回答说: ‘陛下应当在毗卢遮那佛头顶上走路。 ’
法身向上, 比法身还要超越, 这是禅宗境界,相当于我们的俱生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