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问答》夕阳讲解 048关于 觉性光明.昆达里尼.虹化和大圆满次第的讲解

夕阳老师:《楞严经》:静极光通达 寂照含虚空 却来观世间 犹如梦中事

描述的太形象了

静极光通达,不是有光,也不是禅定的色阴区域 或一种暂时的觉受,那是对无限意识没有经验造成的误解。光,是对明的另一个用词,明对应的是意识的无明,不是有光,是意识的觉醒 清澈 浩瀚。

所以才会寂照含虚空, 然后,很自然的—却来观世间 犹如梦中事了。

所以,大手印说:觉性如无云晴空。禅宗说:万里无云万里天 万里无云万里光。

这就是明,你万里无云了,不可能不明,不可能灰暗,但不是有光,语言上 我不知道有什么更好的形容。

有人说这个明是色阴区域,是一种色相而已,或者是禅定的一种境界,一种会无常的,会消失的觉受体验等等。所以这个其实是对大手印的空明乐里面的明跟乐的一个误解,很大的误解。如果这个明乐的经验只是短暂的,是暂时的,是一种禅定的,类似觉受的经验,它一定是无常的,它不可能被大手印拿出来说是空性的另外两个面向,明跟乐。禅定的明乐经验是暂时的,的确不应该执着,但大手印的明乐,不是禅定觉受。

所以真正大手印或者空性的明跟乐,它没有这种无常的性质在里面,它并不是你禅定有,一会就没有了,或者你现在有,明天就没有了,不是的。一旦有了辽阔的经验,一个人不可能是不明的。他这个明对应于你平时意识比较昏昧的时候,意识比较下降的那种昏暗,这种昏暗当然也不是变黑,比如 所有人都曾感觉到你在忧郁的时候,你在某些低落的时候你是昏暗的,这种昏暗是一种形容词。同样的这个明也是形容词,它不是觉受,它不是一个色相,一个色阴区域的一个有光明的东西,一个境界等等,好像灿烂无比,类似光明的经验。并不是这样。

你的意识一旦辽阔,你就不可能不明,因为你升高了,你在升高辽阔开阔的状态下,你自然是明的。明就是清澈,浩瀚,所以它是这样的明,这个明也不会你今天有,明天就没有了。如果你安住在辽阔当中,你就一直有。

所以楞严经才说,觉明虚静,犹如晴空。这个是程叔彪在《佛法简述》里面,他摘录了很多关于见性悟道的文字的描绘。这个东西我很想找出来,但是20年前的东西,而且是一本很薄很薄的手抄本,我现在有可能是送给人了,还是在什么地方,我已经想不起来了。因为搬了好几次家,东西越搬越掉。程叔彪老先生。他了悟以后,他的了悟是虚云老和尚印证的。他了悟以后,在文革期间他就闭门写了两本书,就是《首楞严经行法释要》《无门直指》两本。

他写完两本书以后,觉得还意犹未尽,他觉得需要把最核心的钻石用最明确的语言写出来,所以他就最后写了一篇文章,叫《佛法简述》。这篇文章我想办法能够从什么人那里找到,能够打到网上就最好了,就会留存下去。非常棒。它里面摘录了所有来自经典或者来自禅宗祖师曾经描绘的悟道的一些场景,它不是逻辑,它是直接的场景描述。就好像其中有一条,我记得就是摘录《楞严经》的觉明虚静,犹如晴空。这句话好像是作为第三条。第三条,为什么呢?

为什么作为第三条?因为是程叔彪老先生他自己开悟时的一个直接经验,就是觉明虚静,犹如晴空。然后他还摘录其他的,其中也包括刚才楞严经那句:静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还摘录了很多禅师,包括圆悟禅师的:“妙圆真心 不与万法为侣,常如十日并照”,等等。他们自己体悟到的一个最直接的描绘。文中第十六和十七项 还特别提到了禅定的广大无边的大空觉受和光明觉受,都不是禅宗开悟指的空性大光明。所以这篇文章非常的赞。以后会找机会发到网上,分享出来。

所以这个明完全是一种来自意识升高的辽阔浩瀚的一个本性的状态。你意识一旦升高,你的意识一旦辽阔,你不可能不明,但是你无法描绘这个明是什么东西,它也不是有光线,它也不是某种禅定的一种临时的经验,他是正常的生活化的经验。你平时在吃饭睡觉,你平时在走路,你在行住坐卧当中,你的意识如果辽阔,它就一直是这样,一直是明的 清澈的。你不是昏昧的,你是敞亮的,所以其实很多人都会有,在你高兴的时候,一种很开阔,很敞亮的经验,这种一瞥的经验,人人都曾经有过。

这就是为什么《楞严经》提到说涅槃大光明,涅槃的境界是大光明的。所以这里的大光明不是色阴区域,或禅定经验。不是。这个大光明不是有光线,也不是禅定,无法形容,没有办法形容,他只是意识的一种觉醒,彻底的觉醒。

所以我觉得这个事,你达到了你自然会知道,内行自然会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不说明的话,会有些对空明乐的误解,认为它是一种觉受而已,的确会误导很多人,会阻碍很多人的修行的道路。

清定上师是我第一个皈依的师父。密宗的师父,他也是佘老的老朋友了,他们非常熟,清定上师是在庙里的藏经阁里面看《大般若经》600卷的时候突然间开悟的。他开悟了以后有一个开悟的诗句,我现在还记得,很简单,而且他一直到他年纪很大,他每次讲法他都提到他这件事,他次次讲法,几乎每次都提到。他说这个经验其实就是万里无云万里天,万里无云万里光。非常清晰明确,我觉得他之所以次次提到,因为这个经验其实对他本人来说已经是如此明确,是如此简单的一件事,所以他恨不得把他全盘托出来告诉你。

但显然听他听过他讲法大概有几十万人,甚至更多的人,大概真正听懂这句话的人没有几个。所以这些古代的禅师,包括近代这些真正开悟的人,他们不吝啬,他们非但不吝啬,而且他们非常的悲心切切,他恨不得用最明了的语言来告诉每一个人这是怎么回事。

还有另外一个问题要讲,关于练习昆达里尼,会增强身识,增强自我意识等等。我在第一节课就已经讲过了,昆达里尼上升,随着能量向内收缩集中,一开始自我中心感会增强,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而当意识一旦随着能量越来越上升,一旦融入顶轮的浩瀚,融入无限,这个自我的苹果,这个已经增强到顶峰的自我苹果就会掉下来。意识一旦融入无限,肉身的自我个体感就自动消融于物理世界了,与世界合一了。这是一个极化的自然现象,人很奇怪,他总是物极必反的。这就是我们课程里就提到的一件事,所以这没有什么奇怪。只是很多人对这点不了解而已。

此外,另一种专修气脉明点的昆达里尼又有另外一种情况。

专修气脉明点的昆达里尼非常类似于禅定。真正的气入中脉的话,你是无法经验到肉身存在的。气入中脉,气住脉停时,气完全进入中脉时,呼吸就自动停止了,你无法感觉到肉身存在,它是一个禅定的经验。也许你有过禅定,当你禅定的时候,你无法感觉到手跟脚存在,好像忘了,它们好像没有了,甚至你有意识的搜索肉身也感觉不到。所以当气入中脉,气住脉停的时候,你无法感觉到肉身存在。

这种专门修气脉明点的修炼是属于密宗的,不是我这条道路 我的方法主要是意识的内化和上升。但是即使密宗的这条道路,它更是在一开始的时候肉身就消失了。气入中脉的时候,肉身处于一个消失的状态,所以不存在增加身识的问题。而气入中脉以后,随着肉身的消失,会显现的是心识的出现,所以冈波巴提到他修昆达里尼的时候,气进入心轮以后,看到各种各样的场景,看到佛的净土,看到各种恐怖的或者吉祥的场景,很多十方世界的佛来到他面前等等,这些都是心识种子的变化显现。

所以他到米拉日巴那去汇报,米拉日巴说,你这个是善的,但也没有好没有坏,如此而已,你不要太迷恋于那些场景,因为这是心识。所以,冈波巴后来在离开米拉日巴后的未来的某一天,他上升到了顶轮 彻底敞开了 超越了头脑,心识就不再起作用了,他终于开悟了。所以随着密宗中脉的修炼,随着气入中脉,随着明点的上升,它实际上自动的会身识增强,身识又消失,心识增强,心识又消失,最后超越了身跟心。所以这套方法其实是很完整的,自带超越的方法。

这就是为什么米拉日巴跟冈波巴他们一生都修行拙火瑜伽,尤其米拉日巴。米拉日巴据说已经达到八地菩萨,他仍然没有放弃他的昆达里尼修炼。他每天还在做。

如果提到会增强自我感的话,那么连佛陀的味伯沙那呼吸观都会增强自我。

你注意某一个点你就会增强,你就会增强自我意识,你在增强你的呼吸,你也会增强你的自我感。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区别。但佛陀为什么要教导味伯沙那,因为呼吸会停止,呼吸会自然地随着深入,随着能量的深入,禅定的深入,呼吸会渐渐的变弱,会停止,他会超越它自身。这个方法本身是自解脱的,是一个巧妙的设计,一个完整的链条。

昆达里尼也一样,昆达里尼携带了本身能够超越它的阶梯,当能量融入中脉,肉身就被遗忘了,身识就被遗忘了。当能量融入顶轮,心识就被遗忘了,它本身携带了自我超越的阶梯。味伯沙那也一样,呼吸观本身携带了让呼吸停止了的阶梯。所以古人才会用它们。所以味伯沙那跟昆达里尼都是两个极为重要的法门,至今为止密宗都非常重视昆达里尼,南传都非常重视味伯沙那,所以 所有的方法在一开始都会在这个方面或者在那个方面增强一些东西,增强身识或者增强心识,增加自我感等等,都会增强。 没有任何一种方法是不携带对立面的,任何方法都携带对立面,事物的本性就是如此,所有事物都携带自身的对立面,没有对立面,就无法存在。也无法超越。所有的方法也只带到真理的门口,而真理是无门可入的。

另外 还有一种说法说密宗虹化也会增强身识,留下业相,不一定解脱,这就好比是村妇不懂微积分,说数学没啥用一样。虹化并不是观想身体放光,主动的观想身体放光,当然会增强自我感,增强身识。能达到虹化的人,都是意识已经融入无限的人,并长久保任多年的人,这样的人,没有自我感,肉身已与世界合一,由于长久的忘我,与万物合一,身体自然的就处在时时刻刻的消融中,消融于世界,这种肉身消融的惯性,在死亡以后会自动的延续,这就是虹化。所以 列子说他御风而行 是因为忘记了身体的存在,他甚至不知道自己在风中漂浮。而不是他观想身体变轻 飘起来在风里走。这个区别 真的是一个天 一个地!

另外,噶千仁波切提到的大圆满的次第,先是显空不二,融入空性以后就发现,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一切都是像梦一样,这就是显不二。但是显空不二,不应满足,所以悟是有深浅的,显空不二它只是最初而已。接下来在显空的基础上,才是乐空不二。在显空不二的阶段,你是超然的,默然的旁观 有点冷漠 有点淡然,但进入乐空不二后, 你对这个如梦的世界不再是冷漠的,而是变得充满慈爱,充满悲心,充满喜乐,这就是乐空不二。随着乐空不二的深入,你的乐自然会携带明,你变得更加的清澈光亮,但是这个清澈光亮并不是刚才提到的什么色阴区域,什么有光线,都不是,无法描绘,它就是意识跟无明对应的这个明 清澈,所以它是超越语言的,叫明空不二。 但有时空明乐会相互的交替出现,有时空多一点,有时明多一点, 有时乐多一点, 不一定。但大方向依然是显空不二到乐空不二到明空不二。 最后 有为的觉知 进化成无为的自然觉知 一丝有为的痕迹都没有了 即使不觉知也觉知 或自觉知 这就是觉空不二。有修进入无修的阶段,证入无为无修瑜伽。

也许有人只达到了第一个显空不二,所以他的语言里面更多的是显空不二的语言。这个世界是如幻的等等,他没有更多的提到乐空不二,悲心的显现,他更没有提到明空不二。大光明的境界,这个极少有人达到,这都是更深的体验。所以,他的弟子可能就觉得只有显空不二,后面没有了。其实不是。

所以密宗大圆满是非常棒的,它把到最终的这些次第都讲得非常清晰,免得你在路中停止。

真理是非常辽阔的,一个人必须谦卑的 诚实的 不断的探索,你不可能停止,因为永远有前面。你到了显空不二,但还有乐空不二,你的经验也许需要几十年,甚至更久的三五十年来深入。这些经验都不是短期内能够圆满的,它需要很长的时间,乐空不二就需要很长的时间,因为它几乎改变了你的人格,你的性格。性格是最难改变的,你看一看顶果的照片就知道你跟他的差距有多么的大,他如此的慈爱!达到这样的慈悲连一生的时间都不一定够。

而且这里面需要摸索的地方非常的细微,只差一点点,你也许就会错过它,很难用语言来详细的描述这些细微处,非常困难。也许只有师生间,问答一些具体的问题,才能渐渐地牵引出一些比较细节的地方,否则让一个人像上课那样,要把所有细节讲出来,几乎不可能。因为 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每个人会达到的细节都是有点差异的,所以这是非常细腻的一件事,需要非常仔细的摸索。

而无论怎样,即使在最初的显空不二的经验里,一定会有一个辽阔。你的心如果没有打开,没有像海洋一般的辽阔,那么,你连最初的那一步都没有达到。所以这个是一个最基本的底色,最基本的背景。所以楞严经才提到觉明虚静,犹如晴空,那是一个万里无云万里天的境界,必须从这个总门先走进去。虽然这依然是最基础的,但也是最根本的。

我觉得大多数人都是有这么一个倾向,因为他们没有深入探索的动力,或者没有初步的融入浩瀚的经验,所以他总觉得需要一个老师来引导。一旦引导老师很少说话了,隐居了等等,他的动力就消失了。他的动力不来自于他自己,来自于老师的推动,老师话少了,他就变得停滞了,他就变得好像在找各种各样其他的东西。而由于他的频率没那么高,他找到的东西都不怎么样,然后渐渐的就开始走弯路,走歪路,都开始兜圈子了。

所以 要保持你意识的高度,同时不要依赖任何人!融入浩瀚,才是真正无尽的动力和源泉。另外,也要多看看一些真正好的 可靠的古人的书。

其实我很主张要看一些真正好的书,它会推动你。这些顶果的书,这些密宗大圆满大手印的书,看了非常会激励到一个人再次起航,再次探索的强烈欲望。而且这些东西是可靠的。

它们经历了千年,它们有一代一代的活着的成道者传递,所以它是很可靠的。

所以密宗的昆达里尼冥想,密宗的大手印大圆满这些次第都是非常可靠的,都是极其珍贵的东西。应该很好的学习。而且几乎除了禅宗以外,密宗是对于心性的描绘最具体的一个宗派了。甚至它的描绘的详细程度超过禅宗。禅宗都没有这么清晰的描绘到几个次第,显空不二,乐空不二,明空不二等禅宗都没有详细的说。即使说到也是很隐晦的说,密宗说得非常的清晰,所以说应该好好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