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无学和六种阿罗汉

九无学

于声闻之第四阿罗汉果分为九种。有关九无学之名称及次第,诸经论所举不一,依中阿含之《福田经甘露味论》卷上:

(一)退法:谓得四果阿罗汉后,若遭疾病等缘,即起修惑,退失所得之果,而降为不还果(三果阿那含)、一来果(二果斯陀含)、或预流果(初果须陀洹)等。乃阿罗汉中最钝根者。

(二)思法:因害怕退失所得之法,乃欲自杀,希求早日结束生命,而入于无余涅槃,以保所得,名为思法阿罗汉。

(三)护法:于所得之阿罗汉果防护不退,但若怠于防护,仍有退失之忧。

(四)安住法:若无殊胜之退缘则不退,但若无殊胜之加行,亦不会上进至较优之次第。

(五)堪达法:堪能于修行之事,速达不动种姓。

(六)不动法:谓一旦证得阿罗汉果后,不再为烦恼所动,无论遭遇什么事情,也不会有所退转。

(七)不退法:不动法、不退法此二者,乃最利根,能断尽一切烦恼,得尽智及无生智;其中以修练为因而得者,称为不动,依本来种姓者,称为不退;亦即前者不坏所得三昧之种种因缘,后者不退失所得之功德。

(八)慧解脱:了断慧障之烦恼,于慧得自由。但于定力尚不足。

(九)俱解脱:了断定障、慧障,断染污无知,得灭尽定,于定、慧能自在。

其中,前七者,依根之利钝而分,后二者,依所离之障而分。

《成实论》卷一分别贤圣品:退相、死相、守相、住相、可进相、不坏相、不退相、慧解脱相、俱解脱相。

《俱舍论》卷二十五:思法乃至不退法之七种阿罗汉,再加上独觉、佛而成九无学。此乃依根之上中下,而分为下下乃至上上等九种。(《大毗婆沙论》卷六十二、《杂阿毗昙心论》卷五)p147

《大乘义章》卷七:九无学加有学位之十八种,称为二十七贤圣,乃南传圣者分类之一种。

时解脱阿罗汉

六种罗汉当中,前五种性,因恒时爱护自己所证得的果法,所以名为时爱。因心解脱一切的烦恼系缚,所以名为解脱。或简单的说为时解脱,因为要等待时机,方能入定得解脱。

所谓待时,略有六:一、得好食时,二、得好衣时,三、得好卧具时,四、得好处所时,五、得好说法时,六、得好同学时。

“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就是从这里来的。指时解脱阿罗汉于得好衣、好食、好卧具、好处所、好说法、好同学之时(六时),可入定得解脱,法喜充满。

为什么要待这些胜时?

因前五种阿罗汉,属于钝根性,若没有这些殊胜的时缘,不能证得阿罗汉妙果。

不时解脱阿罗汉

六种阿罗汉中,最后不动种性阿罗汉,因为属利根的关系,无需等待以上所说的好时机,随时随地都有解脱见修二惑的可能,所以名为不时解脱。又因为不为烦恼之所退动,及心解脱于烦恼系缚,所以,亦名不动心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