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达拉哇与莲师关于生死涅槃的对话

 

摘自《莲花生传》

有一天,在沙河尔王宫中著名的预言宫里,曼达拉哇公主向莲华生大士献上最珍贵的曼陀罗,并致以最恭敬的礼拜,然后双手合十,一心祈请莲华生大士道:“具足一切智慧的佛子——莲华生大士!请您赐予我,佛法的甚深抉择,让我能总持了悟一切佛法的要义。”

莲华生大士十分欢喜地说:“公主!我是具足一切法的法主,你有任何教法的疑义,请你启问吧!我会给你最圆满的答复。”

 

于是曼达拉哇公主就双手合十地请问道:“在一切乘的佛法当中,我们如何分别显宗和密宗?”

  

 “显密二宗的差别,就宛如陶器所形成的器物一般,它们的体质是完全相同的。但一个是已烧制完成的陶器,立即可以盛装清水;而另一个则是要依正确的知见,慢慢地寻找正确的陶泥,来塑成陶器,然后烧制成陶而已。所以说两者的分别,最主要的是一个为因乘;一个为果乘,显宗是因乘,而密宗则是果乘,这是二者最主要的差别。在显教中,有的人是从发心修行解脱,最后成就了解脱道的小乘;而有些人则是发起无上的菩提心,修学菩萨道的大乘,这些都是从因位次第,慢慢的修行,到最后的圆满成佛。而密乘却是以如来果地的成就,直接方便加持,使密乘行人在迅速之间,能够得到圆满的成就,甚至在当生即能成证佛果。”

 

  “那如何是了义、不了义,及了不了义呢?在佛法中,其间的差别又在何处呢?”

  

   
“了义与不了义的差别,最主要是如来教化众生的时候,所应用的方便不同而已。因为有些众生发心不大、根器较钝,没有办法直接趋入甚深的佛法,所以佛陀要‘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道’,先施以种种世间方便,使他趣入佛法,而后再引导解脱,这就是不了义的佛法。所以由于众生的根基有差别的缘故,佛法的顿渐方便也有所不同,他们的发心不等的缘故,所以接受的解脱因缘也不同。诸佛方便摄教,随机来示导众生,因此对于根基浅薄的众生,先授以五乘的佛法,就是从人天乘当中,渐次的导引。然后对解脱根缘成熟的众生,示以声闻缘觉二乘,使他们安住于解脱的教法当中,这只是一种方便的示化,是不了义的幻化之城的小乘教法。

 

  “而对于能够修行成就的众生,则令他们发起广大心,如同诸佛一般,发起甚深大愿而修证成佛,那么这就是示以了义的大乘教法。如果发心不定所成就的则是了不了义。”

  

   
“那么在佛法中,俗谛与真谛到底有何差异?”

  

   
“俗谛是世间的无常众相,是在生灭当中,不断地轮回流转,所以到最后,总是会无常毁坏的。而究竟真谛是无生无灭的,它不受生,所以亦即不灭,能够在法界之中现前如实,是永不随因缘毁坏的实相真谛;这两者的差别就在这里。”

  

   
“如何区分方便与般若的差别?”

 

  “所谓的方便与般若,其实就宛如真空与妙有一般,在根本上没有任何的差别,但在缘起的示化上却有所不同。我们现前的存有即是真空的实相,但由于众生不能了知,就随境而转,跟着众缘受到了染污轮回;而一个修证成就的圣者,现观法界的一切,即是不变的法性,而随缘教化。这两者在体性上并无不同,只是众生无智,所以不能够了悟;而一个修行的圣者,能以般若为体,方便为用,救度一切众生;而众生却将二者分别,妄执众相,不能了悟般若现空的实相。”

 

  “什么是生死与涅盘,这两者之间有何不同?”

 

  “生死与涅盘这二者,其实根本没有任何不同,但是对众生而言,却是截然相异的两件事情。而其间的差别,就在于你是一个觉悟者或是无明的众生。对于一个觉悟者而言,他现见生死涅盘等同如一,不厌生死,不弃涅盘;而菩萨行者却是为一切众生故,不入涅盘。但一切众生,不能了解生死即涅盘的真义,所以反而在轮回当中,不能够成证实相涅盘的境界。所以依此而言,生死即无明,涅盘即觉悟,但体性却是一如的。”

   
公主这时有一点腼腆地问道:“请问上师,我过去的宿命为何?而我到底已经经过了多少次的生死轮回?”

  

   
莲华生大士就笑着说:“公主啊!所有的生生死死都是经由无量无边轮转不息而来的,这些生死的境界如果用白骨来计算的话,我们以一次生死算一堆的白骨,那么自我们生死轮回以来,这白骨早已填满了三千大千世界。所以说,生死轮回的次数是说也说不清,数也数不完的!你应当安住在现前的境界当中,努力修行才是最重要的。”

   
公主听完之后,感觉十分的羞赧,但是仍然忍不住的又问道:“那我父王的过去又是如何呢?”

 

  莲华生大士双眼安祥地注视着公主,叹了一口气,然后回答说:“众生总是十分好奇,很希望了解这些事情的,虽然不一定有特别的利益,我还是满你的愿吧!公主!你父王的过去世,是在苏拉柏国嘎林嘎城中,他出生为一位婆罗门的王子。当时,他到婆罗捺耶佛陀的僧团中出家,成为一位比丘。”

 

  “那父王当时能够安心的修行吗?”

  “啊!可惜没有,因为当时,有一位外道婆罗门星友,变乱盗国,拥兵自立都于华氏城,自称为星友王(Pusyamitra)。

  

   
“鸡园寺是一座什么样的寺院?”

  “鸡园寺(Kurkutarama)位于中印度摩揭陀国华氏城的东南,又称为鸡林精舍、鸡雀精舍或鸡寺。该寺自古即已存在,而在无忧王时代,曾将旧寺加以修茸装饰,并召集千位僧人居此,成为朝廷保护的大寺。

 

  “无忧王晚年曾发誓愿,拟赠与鸡园寺十万亿金。然而临终之时,仍未足数但是已无财可施。这时大王不得已,只能布施半颗阿摩勒果而卒。其后,由王子补赠四亿,始得圆满无忧王的誓愿。此寺之后建有阿摩落迦大塔,其中仍藏有无忧王最后供养之半颗阿摩勒果的果核,就是纪念这个因缘。”

 

  “这座寺院有多重要呢?”

  “当时这座寺院极为广大,可说是佛法的中心。有五十栋的精舍,常住有一百零八位大学者班智达。中央是大佛殿,其侧有一百零八座圣庙,共有百八座的佛殿。其中央有二门,而寺院周围则有四座大门。这时外道的军队,派了守卫,随时巡逻这四座大门,使寺中的僧伽不能够逃出。”

 

   
“那父王怎么办呢?”

  “有一天,你父王的前身,就偷偷地用网罩套住了外道的士兵,希望能够逃出寺院。但是,这位外道的士兵却挣扎逃脱了。于是这位出家为僧的婆罗门王子就追出寺门,手持着大刀和长矛,趁着黑夜,杀死了外道士兵。婆罗门王子僧人在当时,为了保卫寺院,所以累积了功德;但是他因为杀死外道士兵的缘故,却又造了罪孽。而他的功德与罪业,两者如影随形一般,经常纠缠在一起。”

 

   
“此世之后,他又是如何呢?”

 

   
“此后他又在生死大海中轮回了许多次,而他的前一世与我极为有缘,是出生在印度嘎吾先的地方。当时该国的国王阿尔达王的爱妃死去后,发愿以天葬来供养众生。由于她的发心与因缘的关系,我就化身为天葬剖尸者在天葬场上为她剖开尸体,将一片一片的身肉布施给食尸的鹫鸟。当时她已怀孕时满,尸身里面有一个活婴,我救度了这个婴儿,而当因缘时至,这个婴儿又转生为你的父亲。其实所有因缘果报的现象,我们都不应执着的。许多人听闻一些宿世因缘之后就十分执着,反而害了此生,而产生极为不好的因缘;生死是如幻如化的,连现前这个肉身都是虚幻的,何况过去世乃至未来世,都没有任何值得骄傲与悔恨的理由啊!
所以这件事情你了解就好,不要执着也不必让人知道。”

   
曼达拉哇公主了解了父亲的前世之后,十分地怜悯同情,立即痛哭失声,她是那么深切地关心她的父王,所以又急切地向莲华生大士问道:“那我的父王,以后是要转生到哪里去呢?他到底还要再转生轮回多少次呢?”

 

  莲华生大士寂静地回答说:“他将来要投胎到雪域之中,到那传说为观世音菩萨与猴子所传衍后裔的吐蕃西藏地区去了,他将来的名字叫做阿嘎尔马德舍拉。之后,他又会在乌达拉国,出生为乌达拉王若瑕日巴之女,即是曼德桑姆公主。而后,他又会往生阿修罗界,在莲花胜利的刹土听闻佛法;随后又投生在尼泊尔国,成为两个修道人的儿子,名叫阿嘎尔赞礼;随即再前往普陀山之中,听闻观世音菩萨宣讲佛法。

 

  “从此之后,他已能够飞行自在,前往诸佛国土,随学、供养于诸佛。之后,他又到边远的地方转世,出生为贵族种姓,由于佛法的信心不退,所以又成为佛子拉吉。再过了二十世之后,会再转生到沙河尔国,由于宿缘所致,所以他有时会投胎入于畜生道中,有时又会成为高贵的国王,有时又会出生为智慧的大学者,当然更会示现为普通人,而这些因缘你都了知,我告诉你这些事情,是要让你了知因果的众相,使你一心的修行,并非要你知晓你父王的转生现象而已;希望你能体悟,不要随便对人宣说。”

 

  曼达拉哇公主听了之后,心中惊悟,并十分惊叹地说:“大士啊!那我父亲的生生世世,岂不是宛如六道轮回的真实表征一般,随生于六道之中吗?那么请问大士,他何时不再轮回呢?”

 

  莲华生大士就笑着对曼达拉哇公主说:“公主啊!你不要以为你的父亲的转生,是像无明的众生一般,轮回转世不得自主啊!当他修行成就之后,又在众生界当中投胎转世,完全是因为大悲菩提的缘故。他为了教化众生,所以要随缘受生,以修习成就大菩提道。所以你的父王不断地投胎转世,是为了使轮回的众生能够圆满成佛,所以才不断地投胎受生的,千万不可误解。

 

  “其实一切的诸佛,随顺因缘恒常化生于法界的一切处所,以广度一切众生。而依据你父王所发的大愿来说,他必须等到一切众生都圆满成佛之后,他才不会再转生。或许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吧!你父亲所发的大愿,宛如要等沙子能够榨出油来的时候,河水变成了火焰,他就不再转世了,这真是伟大的愿力啊!

 

  “为了使一切众生得到圆满的解脱,你的父亲当然要不断地转世投胎来教化有缘众生。一个真正的大乘佛教徒,一个真正的菩萨行者,绝不是在外貌上装着像一位菩萨的样子,说要发心发愿,但是实际上却抛弃所有的众生,不再去投胎救度他们。众生在黑暗当中,永远需要指路的明灯,而你的父王,发起了大愿,正需要去降伏这些众生,要去救度这些众生,才能圆满菩提。所以他会不断地再转世投胎,公主啊!你要记住,千万不可以成为他的障碍,阻碍他的大愿啊!

 

  “愚昧的众生界,正缺少导引依怙之主,所以一位实践大菩提道的修行人,应该当仁不让地来导引众生成就圆满。而你父王在六道中的转世,就是为了要度尽一切众生的胜行。所以千万记住,绝对不要成为他的障碍,障碍了大乘佛教的实践啊!”

 

  听到莲华生大士严正的指示,公主双手合十,十分敬畏地说道:“大士!我永远不会成为佛法的障碍者,我要发愿护持我的父王。但是,大士!我还是有所疑问,我的父王会不断在六道中转世,是不是还是宛如在轮回当中不能得到解脱?这样的修行是不是不够圆满呢?”

 

  莲华生大士微笑地回答说:“公主啊!你不要有这种邪见啊!一个具足菩提行的菩萨,哪里能够将投胎乃至轮回转生之事视作恶事,而将在法界中不断的转生度众的事业抛弃掉呢!

 

  “成就者的体性是如如不动自在随缘的,所以对于生死涅盘都是平等齐视,圆同一如。因此他当然不会有弃绝转生、轮回而趋入涅盘的戏论啊!”

 

  “一个真正的菩提道行者,他不就轮回、不弃涅盘,亦不就涅盘、不弃轮回。他根本不会将转生、轮回当作恶事,也不会将涅盘寂静当作善事;他只是不断的以性空如幻的正见,安住在大悲中救度众生,而没有救度众生的执着。这就是‘如是灭度一切众生,而实无一众生得灭度’的至理。一个抛弃掉轮回救度众生而不再转世示现的人,能够安然成佛吗?这是没有道理的。所以你的心,也应该安住在寂静的法性之中,发起大悲菩提,不变随缘地救度众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