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轮金刚证分六支法要不共口诀

时轮金刚证分六支法要不共口诀

第一支 别摄支八法口诀
㈠ 眼、心、气三,向顶髻前面空中修定。

心识提于虚空,正行专一法(三虚空相合印诀)。

㈢ 过去心不住,未来心不住,唯定于当前无住之心。

㈣ 下午、黎明凝视休息,此松坦之法

㈤ 如一至四法时紧、时松,住于本体。

㈥ 白瑜伽,上午住西,下午东,有风、房内,无风、房外。专注虚空,心与虚空无二

㈦ 以上六法纯熟,则加气功。趾内钩,手用力支跨,腹一鼓一收。

㈧夜瑜伽:狮子卧,右指塞右鼻孔,左指塞肛门,眼闭,睛上翻,心上缘,可持睡光。如不能现,则用收摄法,心与虚空合

第二支 静虑支四法口诀:
㈠ 别摄八法修已。心注虚空,必有空色出生,即是十相:烟、阳焰、虚空、灯光,夜四相;火、日、月、杵、黑点、圆圈,日六相。专注虚空,不随空色动摇。

㈡ 前心住虚空。今专修,心住空色。

㈢ 眼引导空色往下方,与目平行。此后引至下方黑石上。次现黑山。次现城池。
(附注:引空色入体内法。爵朗派,时轮正分中,引空色入体之法,即于行者座前,十六指距地位,安一黑石引空色至石上,入定。初见黑石与空色相等,久之,但见空色,不见黑石。然后闭目内观拙火位,想此空色,已入拙火位,直至真实得见。又利用睡眠定,存心时间空色,久久自能引空色入体内任何一处。)

睡时持睡光,引空色至自心。其后空色,随心而住,遍于大空,能现(空色)五佛神通等。

第三支 中善支 引气入中脉口诀
㈠ 修金刚诵,入、住、出为第一所缘。白、红、蓝为第二所缘。嗡、阿、吽为第三所缘。

㈡ 以上三缘分修,以后三缘合修。

㈢ 修柔和气,持气于脐片刻。

㈣ 心缘身中之空色,专注一处。

㈤ 压气于密处。

㈥ 上下气持压于脐,稍提,为瓶气。

㈦ 左孔出气时看左,气向内快吸、张腹。

㈧ 令上气入中脉,左右互换出入。下气不可上提,或令出。

㈨ 下门一收一放,收为嗡,放为吽。收后与上气在密处和合,此令下气入中脉也。

㈩ 外出与显相合;内入与心相合;内住与空色合。

(十一)按颈脉,除散乱。

(十二)宝瓶气,观于脐等各轮空色。

(十三)从鼻尖至十六指上空,看彼空色;渐次引下,至鼻孔间;又安住鼻端,成办事业。

右第㈧法「令上气入中脉」,该译本原文为「舍命气入中脉」,本人改正之。理由在:命气常住中脉心轮,死时方行动;平时安住则无病;不在心轮安住,则必成疯狂;故并无引命气入中脉之必要。且观其后第㈨法,则有令下气入中脉法,而无令上气入中脉法,故知当时主译者误说,笔受者亦不加思索,而有错误也。

第四支 认持支 修五轮宝瓶气,专重认持口诀。
㈠缘脐上空色,多行宝瓶气。
㈡宝瓶气集于喉轮,从口吸气。
㈢空色、宝瓶气集中于心轮。
㈣宝瓶气从口挤上顶髻。
㈤气集中顶髻。
㈥气集中密处。
㈦脐上多修则不上提;少修,然后修密轮而上提。
㈧ 行拳法。
㈨ 各轮观各色嗡字,以增长之。

第五支 随念支 拳法及事业手印(参考前章甚深引导法)。
㈠身前身后,扼上下气各拳法。
㈡提气念字拳法。
㈢哈气拳法。
㈣提气各种拳法,用力修。
㈤兼观空色,多修瓶气。
㈥兼在安乐处,多修瓶气。
㈦观本尊及其智印抽掷于四轮,各修拳法,认识四喜智。
㈧修自身手印。
修事业手印,必与空色相合
㈩ 观各轮细脉伞状等,明点流及五轮。
(十一)观明点拙火上下,内身遍满光明

第六支 三摩地支 双运一法(参考前章甚深引导法:其提净观想者,面前虚空莲、日、月上,上师无量寿佛父母双运间,降流红白甘露,充满自顶与鼻孔,趋入一切身脉界内。母明点能提已,其相已详前。此中三昧耶者,当离能所)。
㈠观四喜四空于定中。有所缘、空色,无所缘、空乐;平等而住于三摩地中。
别法:
㈡梦中知梦观。
㈢梦中修空色。
㈣死有口诀。
㈤认持死光明。
㈥往生口诀。
㈦中阴口诀。
㈧修根本定、后得定和合;大、中、小三种;黑房、白日合修。
最后清净异熟身,得无二智慧身。异熟身入于法身,成办无二双运身。

三摩地者,谓由随爱欲所得不变妙乐,心离能所取,故曰三摩地。发生此支要依随念支。由随念时猛厉火力溶菩提心。从顶降于摩尼中,引生四喜。其第四喜《俱生喜》即是不变妙乐三摩地。于尔时即现无观察空色之佛。生如上随念,要由执持其风于中脉。然此左右脉气入于中脉,必赖别摄、静虑二支修治中脉。故时轮金刚圆满次第决定是六支。

以上依陈上师谕:从《事业手印教授抉微》补入本集。
香巴噶居派主要之法,以树喻之:下面之根本为大手印;全树正干为勒古六法:上有三大枝,为上师相应法、本尊修法、幻身修法;左有白花,表白空行,为特别迁识法;右有红花,表红空行,即金刚亥母:其最上方有一大果,即是无死瑜伽法。蒙香巴派加缕仁波切将全部金法,完全传授。因别无钞本,故特公开钞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