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此心歸到真如海,不向江河做細流。

图文来自网络

紀念南懷瑾先生辭世十二週年 「農曆八月四日」

農曆八月四日,南老師已經離開我們十二年了,默念恩師,叩拜法身。

《佛心》
三界如畫
如有也如空
佛在當中
遊身三界外
心在三界中
啊……人間天上何處不相逢啊
……佛在心空

~南師填詞

萬古千秋事有愁
窮源一念沒來由
此心歸到真如海
不向江河做細流

乙丑仲夏
南懷瑾
章 (1985)

文殊菩薩留下的三個偈頌

图文来自网络

山西五台山的大孚靈鷲寺,每年初都會舉辦一場不分賢聖道俗、貴賤老幼,平等行財施、法施的無遮會。

相傳,有一年靈鷲寺舉辦無遮會時,大清早有位貧困女子從南方前來赴集,她手抱兩個幼兒,一犬在後。由於身無分文,只好剪髮聊表布施之意。貧女顧不及大眾,對寺院住持說:「可不可以先分給我食用?我還有急事要到別處去。」住持於是命人備辦三份飲食,施於貧女。

接下飲食,貧女邊指著狗說:「也得給牠吃點東西才行!」住持勉強的又給了一些食物,沒想到貧女卻說:「我腹中懷著的小兒,也需要一份食物。」

這時,住持憤然呵斥:「你來寺院乞求僧食,卻毫無厭足。肚裡的小孩又還沒出生,為什麼也需要進食?你根本就是貪心,還不快走。」

貧女被住持這麼一呵斥,便说偈云:‘苦瓠连根苦,甜瓜彻蒂甜,三界无著处,致使阿师嫌。’意思是:我对三界早不执著了,不料今天却被嫌弃。

然後騰至虛空,現出文殊菩薩相,狗變為獅子,兩個孩子變為二侍童。雲光縹緲中,菩薩又說偈曰:“众生学平等,心随万境波,百骸俱舍尽,其如憎爱何!”

所有參加法會的人紛紛跪下祈求:“文殊菩薩!請開示平等法門,我等奉行!”之後,虛空中又出現聲音,偈曰:“持心如大地,亦如水火風;無二無分別,究竟如虛空。”

遂隱身不見,在場僧信二眾無不驚歎連連。從此以後,這位住持視貧富無二、貴賤等觀,更於文殊菩薩乘雲而起的地方,建塔供養菩薩布施之髮,以為警誡與紀念。

 

世尊告言:观自在菩萨,于其眼中而出日月,额中出大自在天。

摘自《圣八吉祥颂》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

索达吉堪布 译

二、大自在天

大自在天也叫乐生天,如《无死宝藏库释·如意牛》中云:“殊胜欢喜之自性,常有乐生故,即扇跋诃(ཤམྦྷུ/shambhu/大自在)乐生。”

布顿大师讲到自在天有四类。《佛说宝带陀罗尼经》中云:“大自在天所作明咒,此悉能断;梵王、帝释、四大天王、欲自在天所作明咒,此悉能断。”

如是讲到有两类自在天。《妙法莲华经》中云:“自在天子、大自在天子,与其眷属三万天子俱。”如是亦讲到两类。

也有见到对于色界自在天称为大自在天,对欲界自在天称为自在天之说。

然而《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中,对于作为邬摩之主的自在天,称为大自在天。与此相同,《句藏注释》中说道:“有自在天和大自在天两类,其中大自在天住于雪山冈底斯,并且成为邬摩之主,自在天则住于东北隅的具自在。”《词藻学智者耳饰》中亦云:“大自在及自在天,大自在天邬摩主,住冈底斯已言毕,自在天护东北方。”

大班智达释迦秋丹的著作集中,香巴噶荣秋吉降措尊者的答复里说道:“《吠陀典》中所说的梵天、大自在天,与娑婆世界主、奥明的自在天子,是否为同一个天尊?

回答:《吠陀典》和《俱舍论》中的说法不同,外道所说的那些天尊绝对只是欲界的所依身,而且颠倒世俗的梵天和大自在天即是喜金刚脚下所压伏的。《俱舍论》中所说的天尊是远离贪欲的色界所依身,净居天的大自在天唯独是圣者。”

然而不能一概定论。色界所依身的大自在天,是对我等导师佛极具信心,并且业愿关系甚深的一位天尊,这从《方广大庄严经》中所说殊胜导师佛诞生之时,摩醯首罗(即大自在)告净居天子,为顶礼转绕、恭敬奉持而前来等的讲述中便可得知。

然而,凡是欲界所依的大自在天皆是颠倒世俗的自性,这也不一定,因为成为欲界所依的也有真实世俗的自性。因此,八护世之一的乐生或大自在天,应该是指欲界的大自在天。《胜伏三世间大证悟续》中,大自在天和金刚手菩萨在世尊佛前对辩之时,金刚手菩萨说道:“所谓‘自在天’即欲界大自在天。”如是所说,诸多佛教显经密续中讲到的“自在天”即欲界大自在天,亦指邬摩天妃之主的说法颇多。不仅如此,从此处“大自在天”或“乐生”名称的释义,以及所持手帜为三叉戟等来推断的话,理解为邬摩之主的依据更多。

关于大自在天的居所,《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中云:“是时复有三十二诸天子,皆来集会,大自在天及那罗延天而为上首,帝释天索诃世界主大梵王天王,日天月天风天水天,如是诸天众等皆来集会。”如是所说多将此欲界大自在天算作三十三天近王中威猛十一天之一的乐生,因此其居所应认定为三十三天。

有些人说,大自在天住在须弥山上东北方头颅堆砌的九层宫殿中,能喜自在天等二十一男眷,以及邬摩天女等二十一女眷周匝围绕。大自在天本身或他的一个化身,居住在瞻部洲冈底斯山的故事,在佛教和外道中都很著名。居住在冈底斯的这尊大自在天,是对我等导师及眷属声闻众极具信心的一位天尊,这从脱准珠杰和德雪达波两兄弟的故事中便可明了。

故事中讲到:他二人长大后,精通一切明处,心想:我们的家人都信奉大自在天,但见到世尊佛的善说最无上,那么理应从此二者中选择一者。据说,大自在天居住在冈底斯,所以去到那里再作决定,如是商量后前往冈底斯。首先,他们见到了大自在天的云白牛王,接着遇见邬摩天女采摘树果,之后见到了上千眷属众围绕的大自在天,心中获得了极大的欢喜。接着,到了诸比丘用斋饭的时间,住在无热海的五百阿罗汉犹如红翅飞鸟一般从空中降临,大自在天及眷属众手捧供养的资具,恭敬地献上了供养,并且从彼等处听闻圣法,之后诸位阿罗汉返回了住处。大自在天对他们二人说:“我知道您二位来此的目的。三世间之师即是无等正觉佛,因此对于佛之诸弟子,吾等亦是欢喜供养,智者不难知道,彼乃应供之处。”如是大自在天断除了二人所有的疑惑。他们回乡后便出家为僧,还为世尊佛撰著了《殊胜赞》和《胜天赞》,如今收录于藏文《丹珠尔》中。

不仅大自在天与天妃对世尊佛具有信心,经典中还讲到世尊佛和观自在菩萨对其慈悲摄受,授菩提记别。授记等的情形,在《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中明显说到:大自在天子敬礼称赞圣观自在菩萨,祈请授无上菩提记别时,世尊告大自在天子曰,善男子,你将于广开世界中成佛,号曰自在。与此相同,圣观自在菩萨也授记邬摩天女于未来雪山右方世界成佛,号曰邬摩自在。

不仅如此,还说到实际上大自在天即是圣观自在菩萨的化身。如《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中云:“世尊告言,观自在菩萨,于其眼中而出日月,额中出大自在天……”以及《观自在赞·珍宝鬘》中说:“为度觉醒外道众,满月容颜喜额间,化现天子大自在,是故天王人王您……”文殊怙主上师所著《战场胜利续义明释·普照元音数术水晶明镜》中也说:“观音度母共同所化前,化现大自在天彼天妃。”

黄念祖:十方同聚會 個個學無為 此是選佛場 心空及第歸

摘自《莖草集》(三)黃念祖居士歷年春節開示

十方同聚會 個個學無為 此是選佛場 心空及第歸

5、不涉階梯,立地成佛

但是見和見就還有不同,我就跟夏老師說,這你看見月亮,今天有雲沒有雲,你是開了個小縫看見的,還是窗戶整個打開看見了?見月是見月了,說雲霧滿天,露出這麼一點小縫,看到迷迷糊糊的一點月光,你在這窗戶留一點縫,這也是見,這悟得淺哪。所謂悟得透,那窗戶洞開,萬里無雲,一輪明月,這差別還是很大,所以悟跟悟也有不同。

古德常常還有個較量,還有個討論,是吧,所以這裏還是有差別,在悟上面還有差別。就是這個見還有種種的情況。還有的見水中的月影,那也是見月,那比那個沒見的人強一萬倍。不是真正看見天上月亮,是看見水中月影,雖然還是月的影子,那也比你毫不知道月亮是什麼樣的人要強。但它跟那個真正看到月亮,又差好些,所以悟和悟也有不同。

悟了之後,還有的一悟再悟,再悟,還進展,當到破重關,那就安住於法身了。安住於法身還得了,等到三關齊破就法身上行走,所以禪宗超法身,這跟那密宗一樣。

咱們顯教以毘盧遮那為最高的佛,而咱們這裏頭阿達爾嘛佛超出了遮那,就在毘盧遮那頂上行走。所以禪宗,毘盧遮那佛是最高的佛,我在毘盧遮那佛的腦袋頂上走路,你這個叫我慢嗎?哈哈哈,這是法身向上事,這都是極殊勝的事情。

黄念祖:玄奘大師承受心經的殊勝因緣

摘自《心聲錄》黄念祖

八、心經略說
以一九八七年在美國維州蓮華精舍錄音為基礎

二、玄奘大師承受本經的殊勝因緣

我們念誦這部經,是玄奘大師蒙一位神僧親授的本子。經過是這樣的:

他和唐太宗李世民很相知,李世民很敬重他。他感覺到有些經典翻譯不夠好,他想再去印度找原本對證一下。但是李世民覺得大師是國寶,不願他冒這麼大的風險,所以不肯放他出國。用現在的話,他就偷越國境,私自出國的。出發時約有三百多人隨從,但因他又沒有得到國家的批准,所以困難重重,回國時跟著的人幾乎死光了。可見是十分困難的。

途中走到一個地方,他正趕路,突然聽到有人呼叫的聲音,他找到一個廟,看到一個人生病了,長了一身癩,正在呻吟。他就給他醫治,本來他要趕路去取經,但有人要死,不救不符合本心,就把自己取經的事暫時擱下,照顧這個病人。這個病是傳染的,他也不管,一直照顧他。他把這個病人照顧好了,病人感謝他,就送他一本梵文的《心經》。玄奘大師就一路念這個經。

念經免難有很具體的實況,一次走到一個河邊上看到很熱鬧,正是外道婆羅門舉行祭祀的時候。婆羅門有九十五種外道,有很高的,也有很低的,有很原始的甚至是很野蠻的。這種外道就是野蠻的,他們相信河神,並且每年拿一個活人扔到河裡,就像中國的河伯娶婦一樣,都是極端迷信。

這時玄奘大師碰到他們,正是他們舉行祭祀,而且已經指定了一個人,要把這個人扔到河裡去。這個人有家眷,他要與家裡人死別。自己也哭,家裡人也哭。正在這極度悲傷的時候,突然看見一個外國人——玄奘大師來了,就決定把這個外國人送到河裡祭祀。家屬都很高興,把玄奘大師用繩子捆起來,要把他往河裡丟。他這個時候看到大眾無理可喻,也就無話可說了,只是有個要求說,我們出家人都要修行,要念經的,你們送我祭神我也沒有辦法,你們讓我念念經好不好?死之前想念念經,大眾說好吧,你念吧。

他拿起《心經》就念,念到第三遍時,天地變色,飛沙走石。這些人害怕了,忙說,這樣的人我們不能得罪。趕快把他放了,並且給他磕頭。於是玄奘大師非常感謝給經的和尚。

等他取經回來,走的原路,不但這個和尚沒有了,就是當初那個廟也找不到了。於是就更感覺當初所遇不是世間的凡人。這是《心經》到玄奘大師手裡的經過。玄奘大師翻的是這部經,我們念的也就是這部經。玄奘大師得到神僧傳授本經,一路消災免難,證明《心經》威力無窮,般若妙力不可思議。更重要的是顯示了經中般若妙義無上尊貴不可思議。

以下步入正文。我還不是正式講經,只是宣說一下我對《心經》的點滴體會。

黄念祖:古人開悟之後,要經過三、四十年才打成一片。

摘自《莖草集》(三)黃念祖居士歷年春節開示

《十方同聚會 個個學無為 此是選佛場 心空及第歸》

4、萬緣放下,一念單提

所以諾那祖師說:「你們修行人就是這個,要永遠不能忘,一個是這一句咒;一個是種子字,兩個不能忘,其中至少有一個不能忘。」所以大家就從小到大,我們這一生就是按這兩句話去努力。

夏老師說:「我這一天要不我就念佛,要不我就觀想,要不我手結印,要不我想一句經文,就是永遠不斷。那麼我跟著客人說話的時候,我手結了個手印。」所以他有這個法子之後,他就「總之我這個都在佛事之中」。這比諾那祖師這個,我們又開闊一點。這多少大德印證了嘛,我們要去學習他們,就是要多知道一些方子,個人看自個兒所需要。

現在這個說是很容易,但就是大家不肯做,所以我們就是要去實踐,去想到這個事,不要安心於被擠掉,從前夏老師說:「你自個兒去創造條件。」要創造條件,觀想一個字,觀想一句咒,再有結手印。這麼許許多多的辦法想出來,或是想一句經文,種種的,所以說是有些辦法的,是有些辦法的。就是一段一段的練習,要成個習慣,也不是說我想這樣就能這樣。說的是容易,實際好難哪,實際好難哪。

古人開悟之後,要經過三、四十年才打成一片,坐破幾個蒲團哪。開悟以後還如此,你根本沒有悟過,哪有那麼容易啊。這個悟,悟這個事,它有各種各色的悟,像大慧禪師,大悟十八次,小悟無數。他一生經過十八次的悟,那他那個第十八次和第一次,當然是大有不同,有天淵之別。

那天我跟人說,某大師兄忽然想到那個《淨修捷要》的話:「境外無心,全他即自。」忽然之間就覺得就是這麼回事。全部接受,信了,覺得心也開了。我說:「這個『開』好啊,開悟也是這麼開啊,其實就是這麼回事兒啊。」到那個時候人就是…,「就這麼回事」這句話也沒有,他這就都屬於這一種,就是他心純淨,而不知不覺,不知不覺之中妄想斷了。

黄念祖:老鼠跟随夏莲居念佛坐化。

摘自《心聲錄》黄念祖

《首楞嚴經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舉要》

一個是佛問的問題是入三摩地,入的是首楞嚴的三摩地。這個境界就等於即身成佛。這是最殊勝的成就,究竟的成就。這就是密宗的即身成就。密教的大圓滿,大手印,中國的禪宗,都與觀音法門完全是一味的。所以文殊大士評為第一。

至於淨土法門,並不以這個世界成佛為主。如果當時佛所提的問題是:讓一切眾生在即生之中就了生死,出輪迴,往生極樂國土而成佛。那文殊大士必然評定大勢至念佛圓通第一。評比的是什麼,這是關鍵。即身成佛什麼最為第一,那就是這個返聞自性,成無上道。

你要問:甚至於五逆十惡,甚至於動物都念佛往生必定成佛,那就是念佛法門。

夏老師閉關念佛的時候,他是坐著念一段,然後經行繞佛念一段。坐下就脫鞋趺坐,起時就穿鞋繞佛。後來他看見一隻老鼠,隨著自己行動。坐下時兩只鞋當中有點空地,老鼠就坐在兩只鞋當中。夏老師起來繞佛,老鼠跟在後頭行走。天天如是。這也真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這都是真事,學佛人不許妄語。

有一天起來了穿上鞋要走之後,老鼠沒動,夏老師以為老鼠忘記了,輕輕地跺跺腳,驚動驚動它。它也不動。再一看,老鼠已經坐化了。

古今這類事例很多。所以說,這個法門連動物都可以救度。要說如何能夠三根普被,即生不再墮入生死苦海輪迴六道之中,那就以淨土法門最為殊勝,最為第一了。我們也不要多分別了。總之佛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荣格:成就

摘自《金花的秘密:“太乙金华宗旨”、“慧命经”》荣格

成就

接触了解东方精神的过程,象征着我们开始接触到对于我们很陌生但在我们心中本有的特质。否定自己的历史就等于对自己斩草除根。只有扎根于自己的土壤,我们才能吸收东方的养分。

对那些不知神秘力量之源泉在何处的人,一位修行人说道:“世人舍本逐末。”东方的智慧来自黄土地,我们也应从我们自己的土壤里寻求。正是这一原因,我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总是被扣上“心理主义”的帽子。如果这顶帽子指的是心理学那倒是过奖了,因为我就是要毫不留情地排除一切秘密教义的玄学主张,放弃与我们的无知相呼应的总是想要获取某种神秘力量的目标。我们应该承认,我们确实怀有这样的目的。我坚决努力把那些玄学的东西晒在从心理学角度可以理解的阳光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防止公众受到邪门歪道的误导。基督教徒们应继承他们的信仰,这也是他们肩负的责任。不信教的人们已经丧失了道义上的力量(也许他们命中注定只能去了解而不是信仰)。在信仰的问题上人不能三心二意,他不可能通过思辨去领会,领会只能是心理的。基于此,如上所述,我总是把事物放在心理学范畴中,同时甩掉超自然外壳的束缚。这样做是为了提取我所能理解的东西并为我所用。不仅如此,我还能学到以前理解不了的藏在面纱背后的各种象征符号所代表的心理状态与心理过程。我所做的一切,目的是要走上通往大道的正路,获取相同的体验。如果最后真的有神界,我也会有机会心领神会。

我同时以同样的真诚欣赏东方的哲学家和他们不敬神的哲学观。我感觉他们是运用象征的心理医师,对他们的话按字面意思照搬是大错特错了。如果他们的本意本来就是一些纯哲学的东西,那对我们就意义不大。但如果他们说的是心理体验,那么我们不但可以理解,还能从中受益,因为这些所谓的纯哲学是在我们可以实际体验的范围之内的。一个超越人类体验的绝对的上帝或神激不起我的兴趣,我和他是井水不犯河水,各走各的路。但如果情况是,我知道上帝是我自己心灵中本有的动力,我会马上关注他。也许听起来毫无新意,但这样的上帝会在实际操作中成为现实的一部分。

对“心理主义”的责备,只适用于那些认为可以完全掌握自己的心灵或灵魂的傻瓜。这样的愚蠢之人还不在少数,尽管他们知道怎样对心灵的东西夸夸其谈,但不过是对这些事物的贬低是典型的西方偏见。如果我使用“心灵自主情结”这一概念,我的读者马上会想到不过是个情结而已。我们怎么能够确定心灵除了情结就没有别的内容呢?我们似乎不知,或经常性地遗忘,生活中我们觉察到的一切只是影像,而且这些影像来自心中。那些认为视上帝为一种心灵力量就是对上帝大不敬的人会受到神经官能症与不可控力的折磨,他们的意志与人生哲学是失败的。这不正是精神阳痿的证明吗?难道当艾哈克说“我们应让上帝在我们的灵魂中一次次再生”时,也会受到犯了心理主义错误的责难吗?只有否定自主情结存在的那类人,才会觉得指责别人是心理主义名正言顺的。他们理智地解释自主情结为某种已知事物的产物,而不是独立自主的存在。这种说法与形而上地声称某神是超出人类任何经验之外的一样,是傲慢无礼的。作为纯哲学解药的心理主义,和纯哲学一样幼稚。我认为心灵世界应与外部世界一样得到认可,并承认前者与后者一样现实。或许仍然有鱼会认为它们包含着大海,而在我看来,自我包含在心灵世界中。要做到用心理学理解形而上的表述,我们就必须丢弃对心灵世界长期以来形成的错觉。像这类形而上理论的表达有“金刚体”,来自金花或方寸的永不败坏的气息之身。

这些理论其实都是象征,代表一种心理状态。因为这些心理状态不夹杂任何主观因素,他们在一开始就被投射到各种主观心理状态中而被拟人化,所以他们经常被冠以果实、胚胎、小孩、生命体等诸如此类的名字。这样的心理事实最好的表达就是“不是我造就这心理,是这心理主宰我”。意识是主宰,这一错觉使我们坚定地认为:我活着。潜意识的存在粉碎了这一梦幻,它是客观的,而自我只是它的一部分。我们对潜意识的态度,就好比原始人认为儿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这种态度表达自己的方式有时非常古怪,比如老黑人愤怒地抱怨他不听话的儿子,吼道:“他有我的身体,可根本不听我指挥。”

内心感受的变化成长与喜得贵子的父亲的感觉一样。使徒保罗也有感到这种变化的证言:“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上帝作为人类的儿子这一象征指的就是一个心灵体验:一个有着人格外衣的更高等的生命,一个灵体,在肉眼看不到的情况下诞生于人的心中。这一灵体是人类心灵未来的住所,用保罗的话说就是给自己穿上了外套。(“你们受洗归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对个人的生命和健康无比重要的那些微妙的感觉,很难用理智的词语来表达。在某种意义上,我想要在此说明的体验是一种被取而代之的感觉,但这种取而代之绝没有被废除的意思。好像是生命中的一切都开始有了一个新的看不见的中心。尼采对此经历的比喻非常合适——“自由的与美丽的必然”。

宗教演讲中充满了表达这种独立、平和与奉献的意象。

在这一伟大体验中,我看到的是一种与意识分离的现象。通过这种分离,主观的“我活着”变为客观的“它通过我活着”。后一种境界要比前一种高,就好像是从神秘参与所带来的压迫与无边的责任中解放出来。这一获得解放的感觉充满于保罗心中,这种作为上帝之子的意识救人们于苦难中。这也是一种与发生的一切取得和谐的感觉,也就是《慧命经》中所说的得道之人的光辉回归至大自然的美丽。

在使徒保罗的基督象征中,东西方最深刻的宗教体验相互碰撞。身负苦难的基督与玉宫中盛开的金花,多么强烈的反差、多少无尽的异议与多么宽广的历史鸿沟!这将促成未来心理学家的巅峰之作。

在所有目前存在的宗教问题中,最主要的问题还没有得到重视,那就是宗教精神的进化问题。说到这一问题我们不得不谈到东西方在对待“珍宝”,也就是核心象征上的不同态度。西方强调的是人的转世重生,是上帝的人性与其历史性,而东方在这一问题上的表述是:“无始无终,无去无来。”按照这种理念,基督徒们把自己附属于一个高等的、神性的人格之下,期待着他的恩典;但东方人知道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要想得救还要靠自己,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西方模仿基督的宗教理念的缺点是:因为是纯粹的模仿,我们长久以来膜拜包含人生终极意义的神,而忘记了实现我们自己的人生意义——自我觉悟。其实人们放弃觉悟自我会是比较舒服的一件事。如果耶稣当年这么做了,他会成为一个成功的木匠,而不是宗教的叛逆。然而发生在耶稣身上的故事,即使今天仍然会在其他人身上重演。

对基督的模仿有着更深一层的涵义,它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责任,是给予人的信仰一种现实意义。具备和耶稣一样的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是一个人的性情最充分的表达。但我们明白不可能每个人都是人类的领袖或伟大的叛逆者,其实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觉悟。这种对自己的诚实才是我们的目标。伟大的变革往往萌芽于最不可能的地方。比如说,现在的人们不再像前人那样对自己的裸体感到那么害羞,这也许是认识自己的开始。

从这一点开始会带来对许多过去是禁忌的事情的认知,因为生活的现实不可能像德尔图良的“给年轻的女人罩上面纱”一样被永远挡在面纱的背后。揭开道德的面纱,只是朝着这一方向又迈进了一步。向前看去,那里站着一个人,他诚实地对待自己,向自己坦白一切。如果他觉得自己所做的努力毫无意义,他就是不明事理的傻瓜,但如果他明白他这么和自己较劲到底是为什么,他将成为超凡之人,无论受多少苦。通过观察我们了解到,任何宗教初始期完全是具象的戒律或仪式,在后期会成为一种内心的感受,或一种精神的象征。随着时间的流逝,外部的事物变成了心中的信念。基于这种现象,同样的情况也很容易在现代人身上发生,尤其是新教徒。存在于外部的历史中的耶稣会有一天成为我们自身的神性。到那时,我们就是以我们欧洲的方式达到了东方意义上的开悟。

以上所讨论的是更高层次的意识向未知的目标前进,而不是一般意义上所谓的形而上学。目前看来这是心理学的,是可以被体验和理解的。感谢上帝,这一过程是真实存在的。一个充满着各种可能性而因此也是活生生的现实。我满足于可以亲身经历的,而拒绝一切玄学的,但并不是说我是一个不可知或怀疑论者,反对信仰和高层次的力量。我的意思和康德的“消极的限定概念”基本相同。避免一切对超自然现象的讨论是为了不去跨越人类大脑的界限,人类的大脑会觉得这些讨论是可笑的推测。当“上帝”或“道”被解释为人类灵魂中的力量或心灵的状态时,我们所说的是可以被了解的,并不涉及任何不可知的东西。因为我们对不可知的东西的一切讨论都是惘然。

荣格:意识与外物的分离

摘自《金花的秘密:“太乙金华宗旨”、“慧命经”》荣格

意识与外物的分离

通过了解潜意识,我们可以摆脱潜意识的控制。这就是这部经典的目的。它教导我们集中注意力在最深的光明中,这样做,我们可以摆脱一切内与外的纠缠。修炼者的生命脉搏被导向一种完全空掉的意识,同时一切又都可以存在其中。《慧命经》在谈到这种分离时说:

一片光辉周法界,双忘寂静最灵虚。
虚空朗澈天心耀,海水澄清潭月溶。
云散碧空山色净,慧归禅定月轮孤。

这些对最后成就的描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精神境界。这种境界就是意识摆脱了外部世界的纠缠,回归到一种超越的之境。意识在此既空也不空,它不再受现象世界之中一切内容的干扰,但意识中的世界依旧完整,不少一分丰富与优美,只是意识对完全不为其所动。世间事物对我们魔法般的影响力结束于此,因为意识与它们已经没有任何瓜葛。没有了对潜意识的投射,神秘参与[65]也就终止了。正如经中非常巧妙地表达的,意识已不再受任何功利的压迫而转为禅定的洞察力。

这种境界是怎么修成的呢?(我们首先认定这部经典的中国作者不是在骗人,其次,他神志清醒,再次,他有极高深的智慧。)要想理解或解释经典中所论述的分离或者说解脱,我们要采取一条迂回的道路。我们没必要模仿东方的敏感,因为没有什么比试图美化这样一种精神境界更幼稚的了。在我的行医过程中,我对这种意识的解脱是熟悉的,这是心理治疗的最高境界。我和我的学生及病人历尽艰辛就是想要达成这样的结果,那就是神秘参与的泯灭。列维·布留耳以其绝对的天才确认神秘参与是原始人的思维方式,是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融合。这种思维在原始土著人中依然强大,一个自命有着自我意识的欧洲人对此一定会感到不可理解。这样的心理状态是:只要意识中没有主客观的对立,人的心灵就会由潜意识统治。在这种情况下潜意识就会被投射到外部事物上,然后这些外部的事物被吸收消化为内心的体验,也就是说被心理化了。这时,动植物与人的界限打破了,人既是人也是动物植物,一切都是活的,神鬼无处不在。

当然,现代文明人认为自己高高在上,早已超越这种简单思维。他们自我身份的认知通常是通过他们的父母,或通过他们的感受与成见。他们在恬不知耻地指责他人时,并不知道自己的潜意识里也有着与原始人同样的东西。总而言之,他也同样深受潜意识与主客观不分的折磨。受潜意识所困,他对周围的人物、事件与环境没有防御能力,别无选择地受外界影响。他与土著人一样,大脑里充满了各种令人不安的内容。他们也使用各种祛邪的魔咒,只不过他们不再用神力包、护身符和动物祭祀,而是用精神类药品、神经官能症以及对“进步”这一概念或者对意志力的膜拜取而代之。

但如果潜意识也能像意识那样,作为可以影响人的能量而得到认可,一个人个性与人格的重心会出现转移。重心会离开意识的中心——自我,来到意识与潜意识之间。这个点可以被称为自性。这样一个变换成功的结果,就是不再需要神秘参与。换句话说,一个在低层次受苦受难的人格成长到了忧喜不侵,从而无忧恐怖的更高层次。

在这部经典中提到的圣果(圣胎)和金刚体指的就是这种更高级人格的创造,这些语汇在心理学上其实是象征一种态度。这种人生态度不在各种情感纠葛范围之内,也因此个体决不会受到巨大的创伤。这些词象征着不为尘世所累的意识状态。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种成长在中年以后才会发生,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对死亡的准备。对心灵来说,死亡与出生一样重要,都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至于解脱了的意识在死亡时去向何方,是我们心理学家不会回答的问题,因为心理医师无论采用何种理论立场都会跨越科学的界限。他只能指出,该经典中关于解脱了的意识的永恒与任何时代的宗教思想及绝大多数人类的想法是一致的。一个对此有不同想法的个体从某方面来说是站在了人类家庭之外,个体心灵的平静很可能被破坏。所以作为一位心理医生,我在行医时只要有可能,就会尽最大努力加强病人永生的信念,尤其是对年岁大一些的病人,对他们来说这是十分关键的问题。正确地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死亡不是结束而是目标,因此鼎盛时期一过倒计时就开始了。

中国修炼的哲学基础正是将死亡作为一个目标,并做出合乎本能的准备。在前半生的目标(如生儿育女)完成之后,就是对长生久存的准备,这也是对解脱了的意识的延续性的保证。这一过程使用生儿育女的象征来表达,指生出一个心灵中的精神体(细身),以保证高一层次意识的延续。细身与自古以来欧洲人都熟悉的灵体类似,欧洲人通过其他的象征、修持、信仰和基督教的生活方式来修成灵体。在这里,我们又一次站在了与东方截然不同的土地之上。

该经典中所说内容好像与我们的基督教苦行的道德体系很接近,但如果我们认为它们是一样的,那就犯了大错。此书的背景是延续千年的根源于原始本能的古老文化。这样的文化对违反本能的武断的道德体系闻所未闻,而武断的道德体系普遍地存在于所谓文明的日耳曼野蛮人之中。中国人没有这种压抑天性的冲动,这种冲动容易使人夸张,对我们的精神生活是毒药。一个释放自己天性的人,也可以用释放其天性同样自然的方式摆脱自己的天性。任何英雄般地战胜自己的想法都与书中的理念格格不入。要是我们机械地追随这部经典的教导,就会导致必然的恶果。

我们不可以忘记我们的历史背景。只是在一千多年以前,我们才在多神教残酷的初始阶段胡打乱撞地碰上了高度发展的东方宗教,我们半野人式的大脑达到了与其精神发展不匹配的高度。要想保持这一高度,我们的天性需要在很大程度上被抑制。因此,宗教修持和道德体系具备了暴力的甚至是恶意的特性。这些被压抑的元素自然得不到发展,而以原始的未开化的形式休眠在潜意识中。我们想要爬到哲学性宗教的高度,但却做不到,我们只能期待我们可以慢慢地成长。德国人的安福塔思的伤口和浮士德的分裂还没有治好,他们的潜意识中还充满了必须先提升到意识层面之后才能解脱出来的内容。

最近我收到一封我以前病人的来信,她用简单而恰当的语言为我描述了这种必须的转变。她写道:“阳光总在风雨后。通过保持安静与专注,去除所有的压抑,接受现实——接受任何事物的本来面目而不是我希望它们成为的那样,我开始有了平时没有的力量和知识。这些新的力量和理解,我以前想都没想过。我以前以为当我们遇到事情时,这些事情会打倒我,我发现这种态度一无是处。我发现我们必须先接受这些事情,才能够形成自己的态度。我现在可以与生活做游戏,发生的事情无论是好是坏,是光明还是阴暗,总在不断地转换,而我对它们都欣然接受。我也同样接受我本性中积极的一面与消极的一面。这样,生活中的一切变得更有活力。我以前真是太傻了,我费了多大的气力逼着事情按照我觉得应该的方向发展呀!”

只有具备了这样的人生态度,才有可能达到更高的意识与文化层次。这样的人生态度不是要放弃基督教价值观,而是凭着它的慈爱与忍耐去接受自己最卑微的那一部分。这一态度在其最本质上是宗教性的,所以也是治疗性的,因为所有的宗教都是对人来自灵魂的伤痛与混乱的治疗。不顾潜意识的抗争而不断壮大的西方理智与意志力,赋予了我们巨大的能力来模仿这样的态度并取得表面上的成功。但是颠覆的力量发展壮大只是时间问题。

模仿只能造就不稳定因素,随时都会被潜意识推翻。只有潜意识里那些天生的东西得到了与意识中的观念想法一样的重视,才夯实了这种人生态度的根基。给予潜意识应得的关注,这与西方尤其是新教对意识的迷信背道而驰。然而,虽然旧势力总是与新事物为敌,但任何一个认真思考的人都会明白,没有我们过去辛苦得来的基督教价值观,新生体系也就与我们无缘。

(注65:人类强烈的自我意识只是近代的产物。“神秘参与”是在强烈的主观意识产生之前的主客观世界界限不清的境界。在原始部落的人身上尤为明显,例如,他们会认为某棵树或石头是神圣的,而此树与石头和他们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区分。——中译者注)

冯唐:其实真正能走得远的,恰恰是老实人。

冯唐:

其实真正能走得远的,恰恰是老实人。

有粉丝说我老是讲一二三,一二三四五,如果想成事,我只能说一点,我会说什么?

我非常坦诚地直接回答你这个问题:如果只有一个原则要遵守,那就是做个老实人。

可能很多人不同意,觉得吃亏的都是老实人。打开各类网站,都是教你不要做老实人。

那我告诉你,我在地球上也活了五十几年,我学商业、做商业,也超过了二十年。我不得不说,真的不是。说到底,在商场还是要靠诚信,可靠的人,时间长了,还是比不可靠的人得的更多、更值。不管他人如何走捷径,其他人通过不老实成功了,你都要做一个老实人,这样你可以走得很长久。

在我参加工作之后的二十多年,见过很多猛人,能干好多事儿,能征服世界,开疆拓土等等等等。这两三年慢慢都歇了,而且是以加速度地都歇菜了。

做人也一样,怎么去做?

第一原则:你需要懂权谋,但你不要用权谋害人。

第二原则:勤奋、谨慎。不容易的,看上去非常普通的,其实是最难做到。

第三原则:有恒,贵在坚持。

老有人问我说,哎,冯老师,你原来学医的,学到医学博士,那为什么有些病人治不好?最大的原因你猜是什么?病人吃药没效果的最大原因,是不遵医嘱,没有恒心,不按时按量吃药,不该停药就停药。

成事人创业失败的最大原因是什么?是没耐心、没有恒心、不尊重商业规律,总认为说,我可以乘风而起,捞一把就走。如果总这么做,你很难长久。

最后的最后,不要说谎。我看我周围的人,看我周围周围的人,能做到的比例之少,令我震惊。

其实就是这么一点儿事儿,希望各位不要因为这点儿事平淡无奇,就不去身体力行。就是这点儿事儿,如果坚持时间长,就会有效果。

“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好书推荐:金花的秘密:中国生命之书(荣格)

图文来自网络

内容簡介:

中國人的生命之書!心理學大師榮格與德國漢學大家衛禮賢品評中國文化,此書風靡西方,成為西方人了解中國的經典之作!

本書是分析心理學宗師榮格評論中國文化的著作。在榮格的理解中,金花的秘密也就是人類心靈的秘密,是人的真正内在生命的秘密。榮格在其評論的結語中說:“我的評論,目的是要建立一種在東方和西方之間進行心理學理解的橋梁。”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中國文化、比較中西差異,除了榮格這樣的如此熱愛中國文化同時又是大師級别者,再難見如此功力深厚而又簡潔精辟的論著了,所以這本書至今無法被取代。如榮格所說,中國用朴素的語言揭示出深刻的真理,帶來了金花的優雅芬芳,使西方人對于生命和道有了新的感受。

作者簡介:

榮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家,對中國文化尤其是中國道教有極深的熱愛和发展,曾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中國文化的特質、比較中西心理差異,本書為此方面代表作。同時,榮格還是精神分析領域的代表,主要著作《無意識心理學》《集體無意識原型》《心理學與文學》《心理學型态》等。其中,集體無意識與原型理論是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的泛性論傾向的糾正。

衛禮賢(Richard Wilhelm,1873-1930),德國著名漢學家,曾翻譯《易經》、《老子》、《列子》等大量中國道家經典,他對東方文化有極深的理解和創造性地发展,很多思想至今仍為具有代表性的經典譯介。

目  錄:

譯者前言

英文初版譯者序

英文新修正版譯者序

德文第二版榮格序

德文第五版序

關于《太乙金華宗旨》/衛禮資

一、本書的來源

二、本書的心理和宇宙論背景

《太乙金華宗旨》的分析心理學評述/榮格

引言

一、一個試圖了解東方的歐洲人所面對的困難

二、現代心理學為我們提供了理解的可能

基本概念

一、道

二、回光和中心

關于道的現象

一、意識的蛻變

二、阿妮瑪斯和阿妮瑪

意識與外物的分離

成就

結論

歐洲曼陀羅的例子

悼念衛禮賢/榮格

《太乙金華宗旨》《慧命經》原文及其英譯

太乙金華宗旨

天心第一

元神識神第二

回光守中第三

回光調息第四

回光差謬第五

回光臉證第六

回光活法第七

逍遙訣第八

慧命經

漏盡圖第一

法輪六候圖第二

任督二脈圖第三

道胎圖第四

出胎圖第五

化身圖第六

面壁圖第七

好书推荐:与内在对话:梦境、积极想象、自我转化(罗伯特、强森)

图文来自网络

(购书请自行搜索淘宝、博客来等各大平台)

內容簡介

我們以為無意識只是虛空,

但其實無意識對我們的影響無所不在。

唯有懂得和無意識對話,

自我轉化和自我療癒才有可能。

無意識,是心靈的內在之地。

當我們做夢,或是驚呼「這不像我!」、「我怎麼辦到的?」、「有個無法掌控的自己席捲了我」,或生活不斷遭遇類似困境時——可能就是無意識來打照面了。

心理學家榮格指出,無意識是創意的泉源,從中發展出意識心智及整體人格。榮格更認為,你我生來注定要成為的完整人類,這過程稱為「個體化」。唯有意識與無意識攜手合作,才能打通個體化的任督二脈,使意識心智成熟,並實現自我內在的潛質。

我們該怎麼主動伸手與無意識合作呢?

本書作者強森為榮格分析師,他認為有兩種「內在工作」可以深入無意識:一是夢境工作,二是積極想像,兩種都是透過象徵、意象與原型來解鎖無意識的大門。

強森在書中提出務實的「夢境工作」的四步驟:聯想、將夢境意象與內在動力連結、解讀、以儀式讓夢境具體化;以及「積極想像」的四步驟:邀請無意識、與無意識對話、加入道德價值、將積極想像透過儀式具體實現。透過淺顯的說明,讀者可以逐步探索無意識,進而更認識並了解深層的自己。

內在工作是進入無意識的直接且強大的方式。透過內在工作,我們可以獲得內在深層意識的覺知,邁向自性的整合,懂得自己內在的富有,不需要成為他人。

「學習與無意識工作的目的,並非只在於解決衝突或是處理精神官能症狀,而是發現更新、成長、力量及智慧的深刻泉源,得以與發展中的特質根源建立連結,與帶出整體自性的歷程相互合作,學習接觸到在內在等著我們的豐沛能量及智慧。」——羅伯特‧強森

本書特色

★ 夢境工作與積極想像步驟具體、容易理解,並附有詳細的例子解說。

★ 認識自我深層的無意識,邁向內外意識整合之旅。

作者簡介

羅伯特.強森 Robert A. Johnson(1921-2018)

美國榮格分析師、作家。生於奧勒岡州的波特蘭市。畢業於奧勒岡大學(University of Oregon)與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他曾求印度籍精神導師克里希那穆提與日本禪師鈴木大拙。1947年接受榮格分析師弗里茨·肯克爾(Fritz Künkel)的分析治療,而後前往瑞士蘇黎世榮格學院,榮格的太太艾瑪‧榮格(Emma Jung)是他的主要分析師。在肯克爾(Künkel)、托尼‧薩斯曼(Tony Sussman)的協助下,他完成分析師訓練,並於五○年代初期與海倫‧盧克(Helen Luke)在洛杉磯開業。六○年代初期結束執業,至密西根州聖格雷戈里修道院的三河修道院(St. Gregory’s Abbey, Three Rivers)待了四年,1976年返回加州重啟心理治療工作。

強森擅長以神話故事演繹人類心理,1974年一場以神話解析男性心理的演講,被謄錄編輯成《他:理解男性的男性心理學》(暫譯,He: Understanding Masculine Psychology)一書,出版後廣受歡迎。強森陸續出版了《她:理解女性的女性心理學》(暫譯,She: Understanding Feminine Psychology)、《戀愛中的人:榮格觀點的愛情心理學》(We: Understanding the Psychology of Romantic Love)、《與內在對話:夢境‧積極想像‧自我轉化》(Inner Work: Using Dreams and Active Imagination for Personal Growth)、《擁抱自身陰影:理解心靈的黑暗面》(暫譯,Owning Your Own Shadow: Understanding the Dark Side of the Psyche)等十餘冊書,暢銷百萬冊。

譯者簡介

徐碧貞 Pi-Chen Hsu, Psy. D.

臺灣諮商心理師、美國加州臨床心理師(PSY29148)、榮格分析師。曾任高中輔導教師,獲取美國加州整合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Integral Studies)臨床心理學博士、美國紐約巿復旦大學(Fordham University)諮商心理學碩士及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士。譯有《與內在對話:夢境.積極想像.自我轉化》、《永恆少年:以榮格觀點探討拒絕長大》、《童話中的陰影與邪惡:從榮格觀點探索童話世界》《解讀童話:從榮格觀點探索童話世界》、《我的榮格人生路:一位心理分析師的生命敘說》。

目錄

I導論:無意識及其語言

│第一章│無意識的覺醒

進入無意識:無論是自願或是非自願

榮格對無意識的觀點

意識的發展

處在無意識當中的自我

無意識與內在生命

個體化的歷程

│第二章│內在工作:探尋無意識

分析與回家作業

在沒有分析師的情況下工作

│第三章│另類真實:夢的世界與想像國度

想像與象徵

積極想像:有意識地使用想像力

│第四章│原型與無意識

│第五章│衝突與合一:我相信獨一(Credo in Unum)

II夢境工作

│第六章│進入夢境工作

│第七章│四步驟模式

│第八章│步驟一:聯想

直接聯想

對於俚語的敏銳度

運用「恍然大悟」法

夢境工作實例:修道院

運用原型擴大法(Archetypal Amplification)

運用個人聯想

│第九章│步驟二:動力

將夢境帶向內在

將意象與具體的特徵連結

看待信念、態度及價值

定位內在人格

確認其他內在真實

夢境工作案例說明:有著閃亮雙眼的女孩

│第十章│步驟三:解讀

在各式選項中選擇

決定能量的深度

依循小線索

從對立面爭辯

驗證解讀的四項原則

│第十一章│步驟四:儀式

帶著意識的行動向夢境致敬

使用身體

再次發現儀式的力量

花朵的儀典

當你想不出任和可為之事時

運用常識

夢境工作實例:四個惡棍

步驟一:聯想

步驟二:將夢境意象套用在自己的特定部分及內在生命的動力中

夢境解讀

結語

III積極想像

│第十二章│定義及進入積極想像

區分積極想像與被動幻想

積極想像的實例:和內在藝術家說話

當你認為自己是在虛構故事時

│第十三章│猶如神祕旅程的積極想像

│第十四章│積極想像的四步驟模式

選擇一個具體的方法記錄你的想像

如何書寫

記錄積極想像的其他方法

具體設置

│第十五章│步驟一:邀請

保持警覺的等待

如何開始

積極想像範例

│第十六章│步驟二:對話

與意象交談

帶著情感參與其中

學習聆聽

學習回應

不操控

│第十七章│步驟三:價值

│第十八章│步驟四:儀式

│第十九章│運用層次

討價還價

懷抱無意識

活出從未好好活過的生命

經驗靈性維度

參考文獻

關於作者

黄念祖:那都是演戏,演戲這就無所謂了。

《莖草集》(三)黃念祖居士

“十方同聚會 個個學無為 此是選佛場 心空及第歸”

底下就說我們希望心空,「心空及第歸」不限於老人,誰都有份。龍女才幾歲就成佛了,畜生女,龍算畜生,畜生女八歲成佛。這不一定老,剛才我說老,老了當然就是更容易,他是比較極專了。現在具體環境之下呢,中年人太忙太苦了,但不只限於老人,這是共同都有份的事情。

我們再把這四句說一遍,「十方同聚會,個個學無為,此是選佛場,心空及第歸。」我們這是一個研究無為法,就是打掃房子那一天,某人提那個問題,我呵斥了他。為什麼呵斥了他?這很明白,咱們這學的是無為法,我說的那個《金剛經》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復(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那個偈子講的都是有為之法,如夢如幻。《金剛經》大家很多用不上,但這四句誰都用得上,是吧。《金剛經》的無住生心,非得菩薩才用得上,但這四句用得上啊。對於有為的事情,你看見了就跟做夢一樣。

我在文化大革命為什麼過得來?那就跟演戲一樣。你叫我噴氣式的,我這是演戲;你那批判我,你也是演戲。像甲某某、乙某某、…,一個一個走馬燈似的,一個一個轉,一台一台唱,你那也在唱戲,演著批判我的場戲。後來批判的人跟我說:「你要知道,我也沒辦法,我後頭有人管著我。」他自個兒來跟我說的,呵呵,就去年,所以這是演戲,演戲這就無所謂了,它是有為法嘛。

但是現在我們是什麼?我們是各個來學無為哪,我們不要忘了我們是學無為。那麼這裏頭某人的問題為什麼會出現?他覺得這還是有為,你這不還是有這個、有那個嗎?這一點之所以今天要講一講,就在這兒。

我该孝顺父母,还是该追求我的理想?(三)

克里希那穆提:

生命永远不会帮助因恐惧而屈服的人

生命是很奇怪的。

一旦你非常清楚自己要做什么,许多事情就会发生。生命会通过一个朋友、亲戚、老师、一位老奶奶或其他人来帮你如愿以偿。

但是如果你害怕尝试,只因为父亲可能把你赶出家门,那么你就迷失了。

生命永远不会帮助那些因为恐惧而屈服于别人要求的人。

但是如果你说“这是我真正想做的事,我要去追求”,那么有些神奇的事情就会发生。在过程中,你也许必须挨饿,挣扎过关,但是你终将是个有价值的人,而不只是个模仿者,这就是它神奇的地方。

我们大多数的人都害怕特立独行,我知道这对年轻人尤其困难,因为印度这个国家不同于美国及欧洲,在这里是没有经济自由的。这个国家人口过剩,所以每个人都容易向现实屈服。

你说:“我如果不听从,我会怎么样?”但是如果你坚持下去,你会碰到一些事或一些人来帮助你。如果你真的敢不同于流俗,你就是独立的人,生命就会如愿。

你知道,在生物学上有个现象叫“变种”,指的是从自己的种类中突然地自发脱轨。

如果你有个花园,种了特殊品种的花,有一天早上,你可能会发现其中竟长出全新品种的花来。这个新长出来的东西就叫“变种”。因为它是新种,所以很突出,园丁对它也特别有兴趣。

生命也是如此。一旦你开始冒险,你的心及你的周遭就会发生变化,生命会以不同的方式来给你助力。

你也许不喜欢它出现的形式,那可能是悲惨、挣扎与饥饿,但是一旦你能迎接生命,事情就会水到渠成。

可是你瞧,我们并不想迎接生命,我们老喜欢玩安全的游戏;然而那些玩安全游戏的人,也死得非常安全,不是吗?

我该孝顺父母,还是该追求我的理想?(二)

图文来自网络

《六祖坛经》:

慧能严父,本贯范阳,左降流于岭南,作新州百姓。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遗,移来南海,艰辛贫乏,于市卖柴。

时有一客买柴,使令送至客店,客收去,慧能得钱,却出门外,见一客诵经。

慧能一闻经语,心即开悟。遂问客诵何经?

客曰:“《金刚经》。”

复问从何所来,持此经典。

客云:“我从蕲州黄梅县东禅寺来,其寺是五祖忍大师在彼主化,门人一千有馀,我到彼中礼拜,听受此经。大师常劝僧俗,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直了成佛。”

慧能闻说,宿昔有缘,乃蒙一客,取银十两与慧能,令充老母衣粮,教便往黄梅参礼五祖。

备注:

取银十两:敦煌本无客赠银两事,而是 “惠能闻说,宿业有缘,便即辞亲”,这有违于传统孝道,从惠昕本开始,就加上了 “客赠银十两安置老母” 的情节。

白话译文:

我父亲祖籍范阳,被贬职流放到岭南,成了新州的老百姓。我很不幸,父亲早早去世,母亲年迈,带着我这个丧父孤儿迁来南海,生活艰辛贫苦匮乏,靠我打柴去市场卖度日。

当时有个客户买柴,让我送到客店去,客户收了柴,我拿了钱,一出门,遇见一个人在念佛经。

我一听他念的经文,心里就感到有所领悟。我就问那个人念的是什么经?

那人回答说:“《金刚经》。”

我又问他从哪儿来,怎么会修持这部经典。

那人回答说:“我从蕲州黄梅县东禅寺来,那个寺院是五祖弘忍大师在主持教化,门人有一千多,我到寺院中敬礼朝拜,听讲领受了这部经典。大师经常劝谕僧俗两众,只要修持《金刚经》,就能够发现自己的佛性,当下成佛。”

我听他这样说,也是前世有缘,就有一个人拿出十两银子给我,让我拿去做老母的衣食赡养费,以便我前往黄梅参拜五祖。

我该孝顺父母,还是该追求我的理想?(一)

摘自《夕阳问答》024 夕阳 著

问:我和我妈的关系一直不是很好,我们互不理解,她不支持我追求灵性和宗教道路,她希望我找一个稳定到死的工作,相亲生孩子,守在她身边过一辈子。这样对我来说和死了没什么区别!我到底是应该实现心里真正的渴望,还是牺牲自己,顺随她的意思呢?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孝?我感觉我不管怎么样,都会有人受伤害。

答:这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如果你看过克里希那穆提的书也许就能找到答案了。记得一个男孩问过克里希那穆提类似的问题,他说我喜欢画画,家境很好,爸爸是大官,他希望我成为一个律师,这样我一辈子就衣食无忧了。因为律师很有钱,而且他已经为我安排了以后所有要走的道路。那我到底是去画画,还是听从他的意见去做一个律师呢?显然,他父母给他安排的是非常稳妥的道路,没有任何痛苦的、很保险的、衣食无忧的一条道路,而他喜欢画画,你知道画画可能养不活你自己和家人。

克里希那穆提回答他说:你现在家境很好,你的家人并不需要你养活。如果你家境不好,你的父母甚至还需要你来养活他们,那你应该怎么追求?这就是个更加现实的问题了,如果你的父母都需要你来照顾他们,你应该怎么办?你是丢掉他们去追求自己的人生志愿,还是为了照顾他们放弃你的渴望?

这里面有一个非常根本的问题,也就是:你活着是为了什么?你是为了你父母活着,还是为了自己活着,亦或是为了你的孩子活着?如果在这一点儿上你的头脑清醒,立刻会获得答案。

没有人是为了别人活着的。如果你的父母这一辈子是为了你活着,那么他们的选择是错的。你将来成为父母,希望你不要为了你的孩子活着,这种选择是一种人生的误会。你之所以会为了孩子活着,是因为你没有实现人生的愿望,所以你希望从孩子身上来实现它。你没有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所以你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以弥补你的遗憾,这其实是一种错位。本来成功是应该由你本人去完成的,而不是别人,所以你的错位变成了恶性循环。你错位了,然后这个错位就延伸到了你孩子的身上,你的孩子将来会延续到他的孩子身上,会一直错位下去。所以根本问题是你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谁?任何一个来到这个世界的人都是为了成为他自己,没有第二个原因。

克里希那穆提回答他,如果你的父母需要你养活他们,在这么紧迫的前提下,你应该做怎样的选择?你身边有人需要你养活他们,他们没有工作能力,甚至一天三顿饭都要依靠你的收入,你应该怎么选择?克里希那穆提给了他一个更尖锐的假设,那个男孩就迷茫了。如果没有人需要我养活,我当然可以叛逆,可以学画画,可以对我爸爸说:我要学画画,我不需要照顾别人。但是克里希那穆提说,假如你现在需要照顾别人,你的父母没有钱,你应该如何选择?那个男孩就更茫然了:如果我不照顾他们,他们会挨饿;如果我照顾他们,就得放弃我的理想。如何选择?这几乎是无解的两难。但是这么一个两难的题目,在克里希那穆提看来,是没有选择的,它甚至不存在选择的余地,他告诉那个男孩:你活着不是为了别人,你活着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完成你自己,哪怕你的母亲在挨饿,你也必须完成你自己。你可以打工挣钱,但是你必须追求你要追求的东西。

这就是近代很多西方人正在做的事。克里希那穆提也举了这个例子,他说西方的教育显然优于东方。为什么?因为它培养了一个独立人格。东方的整个系统都会把你压得喘不过气来,但西方没有,西方培养了你独立的人格。那些西方的孩子会在大学毕业或者技校毕业以后就开始打工。他打工的唯一目的就是赚钱,不是为了别的。并不是说他打一份工要养活自己,要养活老婆孩子,要买房子还贷,不是为了这些琐碎的事,他仅仅是为了给自己准备资本。所以你会发现,他们在打工一年、两年以后就会辞职,开始环游世界,那是他灵魂的需要。

曾经有人问一个环游世界的女孩——这个女孩只有二十多岁,他问:你为什么把这么好的华尔街的工作辞掉,去环游世界一两年?那个女孩的回答非常纯真:这是为了我灵魂的需要。她并没有说是为了玩,为了放松,她没有这么俗,她觉得环游世界是为了灵魂的需要,她在寻找一些灵魂想要的东西。

如果你有家庭成员需要你负担,如果暂时无法追求你的理想,没问题。你是个独立的人,为什么不可以像西方人那样去工作,打工一两年攒钱,直到攒够一定的资本。他们并没有用那个资本来首付买房,或者用它们来做其他的事情,他们用这些攒的钱作为追求内心志向的一个起步资金,这个很重要。记得马云好像说过,他说,当人们都在买房子的时候,他没有买,他用买房的钱投资他的淘宝网站,他的这种理念很西方化。

作为一个传统中国人,可能最重要的是先买房子,先把房子稳定下来,把家人安顿好等等。克里希那穆提给出的选择是,如果真的有人要照顾,他们没有你无法存活,没有饭吃,要挨饿,你也可以照顾他们,可以去打工,但是你可以用打工挣的钱攒下第一笔原始资金,去追求个人想要追求的东西,这是可行的,不是一个童话,这是那么多西方青年人都在走的一条路,但是东方人似乎很畏手畏脚,很恐惧,非常害怕。

我们回到这个问题,你是该听从你的妈妈,还是该追求你的理想?这点已经非常清楚了。她不能代替你生活,代替你过完剩下的五六十年,你也不能代替她过完她剩下的岁月,你们是两个分开的、独立的个体,你应该做你自己,应该完成你的志向,免得留下遗憾,再把这个遗憾甩到你孩子的身上。你应该做自己真正要做的事,而且你应该像西方青年那样具备完全独立的人格。除非一个人独立,否则他不可能做任何事,这点非常重要,除非一个人有了独立的能力,否则他不可能做任何事。他的独立使他有勇气努力前进,即使道路是艰难的,充满风雨,但他的努力和才华,终会使他成功。

如果你的妈妈伤心了,她伤心的只是你没有按照她的选择来做,她伤心的仅仅是没有让你成为她塑造当中的那个人,而你却塑造了你自己。当你塑造自己变得成功的时候,她就不会那么伤心了。所以让她现在去伤心,没有关系。当你真正把自己塑造成功的时候,相信不但她不会再伤心了,而且全世界都会为此而感到庆幸,所有的人都会为此而感到庆幸。你成为了你自己,而且你完成了你真正的样子。在这一点儿上,现代西方教育是非常好的,它培养了青少年的独立人格。东方教育应该大力再向前跨一步,培养孩子产生真正独立的人格,这是教育真正要做的事。

克里希那穆提:我没有任何信仰(五)

克里希那穆提:

印度人有非常沉重的传统——抛弃这个俗世,然后试着变得神圣。

希望达到无欲的境界只是心智的诡计罢了。因为看到欲望所造成的不幸,所以我们想从中逃脱,于是我们的心就投射出无欲的境界,然后自问:“我如何才能达到那种境界?”接着又怎么样呢?为了达到无欲的境界,你就压抑自己的欲望,不是吗?你扼杀自己的欲望,以为自己已经达到无欲的境界,然而这都是假的。

欲望是一种活力,如果你扼杀自己的活力,你就使自己变得乏味而没有生命力。此乃发生在印度的现象。那些所谓的宗教人士都扼杀了自己的欲望,只有少数人是懂得思考的,并且是自由的。所以重点不在扼杀欲望,而是去了解活力,并且把活力用在正确的方向。

在你年轻时,你有无限的活力,那种想要穿过高山、摘下星星的活力。然后社会就开始插手进来告诉你,要你把活力留在监牢的围墙内,因为这是人人尊敬的行为。透过教育及各种形式的管辖和控制,你的活力就渐渐消失了。但是你需要“更多”的活力,而不是更少,因为缺少了巨大的活力,你永远不能发现真理或真相。

许多人都没有很大的活力,他们原有的一点活力,也很快在他们所属的社会以及所谓的教育的控制、威胁及禁忌下,被吞噬并且毁坏了。然后他们就变成善于模仿的、没有活力的人。

你是否注意过你身边大部分的人都没有什么活力,包括你的父母及老师们都是如此。他们在慢慢地死亡中,即使他们的身体还不老。他们已经被社会所降服了。

也许你已经注意到另一个有趣而又简单的事实,当你真的想做一件事的时候,你就会有足够的活力去做它。如果你热衷于一个游戏,你立刻就会有活力,而这份活力就自动会控制它自己,所以你根本不需要外界加给你任何规范。在寻找真理的过程中,能量会创造它自己的规范。一个寻找真理的人,他自动就会成为好公民,而不需要依据任何特定的社会或政府的模式。

把这份无比的活力抒发出来,借以追寻真理。在追寻真理之中,自然会产生规范,然后你就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而不再局限于特定的社会及文化背景。如果学校不消减学生的活力,反而去帮助他们,唤醒他们追求真理的活力,那么规范就有完全不同的意义了。

所以依我来看,教育的功用就是使个人释放出追求真理的活力,这份活力自然会使他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因为你欠缺觉察和思考,你的心已经进入睡眠状态,所以即使有人告诉你十几次不要摘花朵,你依然故我。——只告诉你不要犯错又有什么用?你的敏感度已经被破坏了,因为从你出生到死亡的那一刻,你一直都被指使着去做这做那。你的老师、父母、社会、宗教、传教士以及你自己的野心、贪婪、嫉妒,都在对你说“做”或“不做”。你必须非常用心,你才能不受这些“做”与“不做”的限制,才能保持敏感,然后才能自然地不去伤害别人、不乱丢纸屑,也才会把路上的石块移开。如果教育者能指导你如何用心,如何真的有觉察力,如何怀着愉悦的心情观察树木、鸟儿、河流以及大地的丰美,那么你只需要少许的提示就能领悟良多,因为你已经变成一个里外都敏感而充满活力的生命。

留心河上的船儿,看看经过的火车、肩负重物的乡下人,观察有钱人的自大,那些传道士、大人物和自以为是的万事通的骄傲。只要观察他们,不要批评。一旦开始批判,就失去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在自己与他们之间筑起了障碍;如果只是观察,你就和其他人及其他事物产生直接的关系。如果你能机警地、敏锐地观察,而不加以评断,不做结论,你会发现自己的思想变得惊人的敏锐,然后你就能一直不断地学习。

不论你是佛教徒、印度教徒或基督徒,如果你能看透整个社会的结构,看透这个称为文明的集体意志的文化模式;如果你能了解这一切并从中突破,突破你所属的社会的牢墙,你就会得到不被傲慢污染的天真,这就是天真的信心。

它就像是一个孩子的信心,孩子是完全天真的,他会试验任何事情,这份天真的信心就会带来新的文明。但如果你停留在社会的模式中,你是不会得到这份天真的信心的。
教育的目的不是让你适应社会模式,相反,它是要帮助你完全地、深入地、充分地了解所有事物,然后从社会模式中突破,如此你就不会成为一个傲慢的人;但因为你是真正天真的,所以你具有信心。

你一旦更新自己的心念,不再制造新的模式与习惯,不再落入模仿的窠臼时,你的心就会保持清新、年轻与天真,如此它才能拥有无穷的理解。

一个追求永恒的心很快就呆滞了,就像河岸边的小水池,它很快就充满了腐败的糟粕。只有那种没有围墙、没有立足点、没有障碍、没有住留、完全和生命互动、不受时间限制而向前推进、探索、充满爆发力的心智才可能快乐,才可能永远保持清新,因为它的本身就是充满创造力的。

生命是要亲自去发现的东西,如果你没有失落感,如果你不把自己已经找到的东西放下,你是不可能发现生命的。实验一下把你的哲学、宗教、习俗、种族禁忌及其他一切都放下,因为它们都不是真正的生命。如果你被这些东西捆绑,你就永远无法发现生命的真相,教育的功用是在任何时刻都帮助你发现生命的真相。

世上最难的事之一,就是单纯地去看一件事。我们的心智太过于复杂,早已失去了单纯的特质。我所指的单纯是那种毫无恐惧、直截了当地看一件事的单纯,毫不扭曲地看自己的真相:譬如,我们说谎时,就承认自己在说谎,既不掩饰,也不逃避。当所有的自欺欺人都停止以后,谦卑就出现了。

我们需要相当程度的谦卑才能认识自己。如果一开始就说“我了解自己”,自我学习便到此为止;或者说“没什么可学了”,这是在停止认识自己。只要你有完成的心,便失去了那份纯朴及谦卑的气质。一旦下了结论或用知识来评断,你就正在以老旧的历史来诠释每件活生生的事物。如果你没有立足点,不坚持某种定论,也没有想要完成什么的心,你才能拥有去看、去完成的自由。以自由的心去看,一切都是新的。一个过于自信的人,已经和死人无异。

人们出于恐惧把自己定形,他的心会逐渐腐败,变得支离破碎。你的心被权威、传统、恐惧所阻碍,腐败及退化就发生了。只要有恐惧,就只有依循。

也就是说,你的心不能被特定的信仰、恐惧阻塞,只有这样的心智才有能力做真正的思考、探索及发现真相。只要你陷在恐惧中,被权威所挟持,你就无法找到它。一旦权威与恐惧升起,文明就衰落。

克里希那穆提:我没有任何信仰(四)

克里希那穆提:

一个小男孩问有钱人为何骄傲。你是否真的注意到有钱人是骄傲的,难道穷人就没有他们的傲气吗。我们每个人都以不同的方式表现我们特有的傲慢,不论是有钱人、穷人、成功的人,或者他是一个可以做某些事的某某人物。但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他不想变成任何人物,他只是做他自己,并且真的了解自己,这种人就是摆脱傲慢和自大的人。
你有各种各样的社会加诸于你的或是你自己制造的理想,你知道你为什么会有这些理想吗?因为你害怕接纳你自己。 简而言之,你害怕接纳你自己,因为你对自己没有信心,这就是你为何顺应社会、父母以及宗教的原因。

你为何害怕接纳你自己呢,你为何不能从接纳自己开始,而不去担心自己必须怎么样。如果不能了解自己,而只是一味地想改造自己,是毫无意义的。把所有的理想去除,从接纳自己开始。

接触新观念及你不熟悉的事物是非常重要的。看见美好的事物是很好的,但是你也必须观察生命中丑陋的事,你必须对万事万物都觉察。 了解并消除内心依赖的人,才明白爱是什么,才能得到自由。

人一旦真的感到不满时,一定会开始探索、质疑。只有从真正的不满之中,才有创新的才能。只有当你心中存有很深的不满时,你才会采取主动,从主动中再产生创造的才能。不要害怕不满足,你要滋养它,直到火星变成火焰,然后你就能永远对所有的事都不满——对你的工作、家庭、追求金钱、地位、权力等传统感到不满足,然后你才会真正开始思考、醒悟。

自有历史以来,人由于知道生命短暂,充满了意外、悲伤,而且一定会死,所以就一直在构筑观念。他知道生命转瞬即逝,所以想体验一种神圣的事物,体验一种不是由感情或心聚合的事物。他想体验或摸索着走入一个完全不一样,超越这个人世,超越一切悲惨与折磨的世界。

如果感到生命粗浅、空虚、折磨,没什么意义,我们就想发明一个意义,给它一个意义。整个历史上,人一直在说有一种实相不是知识或感情的发明,我们必须为这个实相做准备;你必须做某些事,训练自己,抗拒某些诱惑,克制自己,克制性欲,符合宗教权威、圣人等定的模式;你必须否定这个世界,进入僧院、洞穴静心,保持孤独不受诱惑。

在东方有种种教派、体系、法门。它们说我们的心只要运用一种方法、体系,符合某一传统模式,就可以发现那个实相。这种事很荒唐。方法意味着一致、重复。方法意味着一个有某种悟的人在说这样做不要那样做。而我们这些渴望看见那个实相的人就日复一日,好像机器一样,顺从、符合、练习他们告诉我们的那些东西。一个迟钝的心,一个不是很明智的心才能不断的实践一种方法,然后越来越迟钝。我们的心必须免除一切精神传统和裁示,否则就极度缺乏一种最高智慧。如果不打算跟随任何导师,你会感到孤独,那么就让自己孤独吧。注视着它,不要逃避,一旦你想逃避,恐惧就趁虚而入了。
我们总认为真理是不变的,但如果它是,那么它就落入时间的范畴了。我们说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这句话意味着这样东西是持续不断的,持续不断的东西就不是真理。真理美就美在我们必须每一刻都自发地觉察它,而不是延续旧有的记忆。一样被记住的真理其实是死的东西。真理必须在每一刹那中被察觉,因为它是活的东西,它永远是不一样的,然而每一次你察觉真理时,它总是一样的。真理是活生生的,它不是静止的,一颗想发现真理的心也必须是活生生的,不被偏见或经验拖累。只有在这种自在的状态中,真理才能展现。

别人告诉你某些真理有人知道而你不知道,知道的人会来教你,使你悟道。这个真理就蕴含着权威、师父、拯救者、教主等。他们说他们知道而你不知道,照这个方法、这个传统做,每天练习,最后你就会到达“那里”。其实这一切表示你整天都在和自己打架,想让自己符合某一模式、系统。你压抑自己的欲望、胃口、嫉妒、野心。这表示你是如何和应该如何的模式之间有冲突。有冲突表示你在用力。一个用力的心不可能平静。因为用力,所以心不可能完全安静。

你们一直习惯让别人来验证你们修得的果位,这真是幼稚极了,你的内心美丑与否,只有你自己知道,除了你之外,怎么可能有别人知道你内心的真相,你们对这类事太不严肃了。

心念的止息是没有任何方法、任何训练、任何戒律可以达到的,也不能坐在一个角落努力集中意念来达到。只有在你彻底明白自心的活动时,寂灭就来到了。

“我如何把欲望消除?”这种想把欲望消除的冲动,本身就是欲望的一部分,不是吗?它其实是被恐惧所驱动的。你真正想要的不是脱离欲望,而是脱离欲望所引起的担忧、焦灼和痛苦。你想从欲望的苦果中解脱,而不是脱离欲望本身,这是必须了解的重点。

克里希那穆提:我没有任何信仰(三)

克里希那穆提:

许多人在世界上是独立的,但很少人是自由的。自由包藏着极大的智慧。得到自由就是得到智慧——你必须了解你的整个环境,也就是社会、宗教、父母及传统不断加给你的影响,你才开始有智慧,要了解以上这些,并得到自由,需要极深的洞察力,但你通常都会向他们屈服,因为在内心里,你是恐惧的。

如果一个人依循着一定的模式思考,必定是出于追求安全感的心态,这就是为什么人总是喜欢追随宗教、模范或上师。另一个造成心智迟钝的原因就是模仿。传统将你造成一个只会模仿的人,而历史的压力则驱使你顺服。遵守规矩和顺服使你的心感觉安全无虑。他们希望得到平安,一种类似死亡的平安。真正的平安是完全不同的一种东西。追寻安全感与永恒的心,只能导致黑暗及腐败。一旦在小池中安身立命,它就会惧怕向外冒险、追寻与探索真理与实相。

当你年轻时,生活在一个没有恐惧的环境里是非常重要的。大部分的人在年纪渐长时,都变得有所恐惧。你的父母及社会要你过得安全,你自己也想过得安全。安全的生活通常代表的是模仿,所以是活在恐惧中。

服从社会、父母及老师的教导是很容易的,那是安全又容易的生存之道,不过那并不是生活,因为在其中存有恐惧、腐败及死亡。活着就是去探索什么是真相,只有在自由中才能做得到,或是当你的内心拥有永不停歇的革新时。

把所有的习惯、所有从模仿得来的美德以及因寻求安全而依赖的事物摆脱,我们的心就不会被自己的思想所局限。那些灵敏、锐利、具有革命性的人,因为他们会粉碎旧有的一切,这就是为什么你们所谓的教育总是鼓励你们去模仿、跟随与顺服,希望你的思想合乎它的模式。

那些一心想了解、想探索无始无终永恒的人,就会真的手携手勇猛精进,他们也必定会激励那些生活在幻象中的人。他们将全神贯注燃烧出灿烂的火焰,因为他们已经有了领悟。这样的团体才是我们要创造的,只有在如此深厚的情谊之上,人们才可能互助合作。这种合作之中既没有权威,也没有任何动机,更不是为了赎罪,只因为他们已经领悟。这件事比任何享乐或牺牲都要伟大得多。

当你年轻时不要被限制,不要被父母、社会的恐惧所挟持,那么在你的心中,才会有永不停息的追求真理的活动。只有寻找真理和神的人,才能创造新的文明、新的文化;那不是服从的或只在旧环境的牢笼中反叛的人所能做到的。

我们大部分人都害怕无法谋生,我们说:“如果我不听从父母,不适应社会,我不知道将来会怎么样。”因为恐惧,所以我们总是做别人要我们做的事,在这种情况下,是没有爱、只有冲突的,这种内在的冲突就是导致具有破坏性野心的原因之一。

一旦你依赖某个人或某个观念,你必定会产生恐惧。真正的自由是一种精神状态,其中没有恐惧或勉强,没有求取安全感的冲动。你的心如果不再追求任何形式的安全保障,不再被恐惧所捆绑,你就能够清楚、简单而直接地思考了。

人们是如此渴望安全感,这种渴望控制着人心;它愿意适应任何一种模式,来得到这种安全感。但是安全感这件事根本不存在;一个人若是了解了这一点,截然不同的事就会发生;它会创造自己的人生。这样的人生是无法思议或模仿的;我们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了解并且觉察想要得到安全感的各种手段。然后才能得到解脱。

真正的教育是教导你“如何”去思考,而不是教你去思考些“什么”。

如果你知道如何思考,如果你真的有那种能力,你就是一个自由的人。如果你接受某个权威人士的指示,那么你只是一个侍从,一个盲目追随理念或制度的仆人。大部分的人心都是在睡眠状态,他们被知识、经典及别人的话语所麻醉。他们跟随某种哲学思想,遵守某种戒律,因此他们的心变得狭窄、迟钝而又疲倦,失去了本来应有的能量。追寻某种特定成果的心,并不是真正活跃的心,也许它在表面上很活跃、很积极,但是实际上,这颗心因为恐惧而沉重。

你努力想变得有德性、高贵而神圣的所谓“灵性世界”,一旦你想成为某某人物,你就不再自由。 你想变得像他们一样,这就是人心腐化的原因之一,因为你的心已经落入模式之中。

教育的意义是要帮助你从孩提时代开始就不要去模仿任何人,永远都做你自己。不论你是丑或是美、羡慕别人或嫉妒别人,永远都要做你自己,并且真的去了解这一切。做你自己是非常困难的事,因为你总认为自己是卑微的,如果你能把自己变得神圣一定很棒。但是它永远不会发生。如果你认清真正的自己并且了解它,那么在这份深入的了解之中,你就开始蜕变了。因此,自由并不在那些想把自己变成不同的人身上,也不存在于做你碰巧想做的事,更不是跟随传统、父母或上师,而是在每一个刹那了解你自己是什么。

克里希那穆提:我没有任何信仰(二)

克里希那穆提:

我们常听人说,所有的道路都通向真理,走印度教的路,走基督教的路,最后都会相遇于同一座门前。仔细观察一下,这种说法是不合理的。真理是无路可循的,而它的美也就在于此,因为它是活生生的。一个死的东西才是有路可循的,因为它是静止不动的。
真理是无路可循的。没有基督教的道路、印度教的道路、佛教的道路、你的道路、我的道路。一个人要找到真理必须摆脱所有这些道路。所谓的宗教世界里,不论是印度教、佛教、犹太教、天主教,整个的宗教,是通过思维建立的,这是人发明的。是人心创造了石雕的偶像供人膜拜,是人心创造了有组织的宗教及数不清的信仰;要想弄清楚什么是真相,你就必须超越心智所创造的东西。

全世界的人类,不论属于哪一个宗教及哲学派别,都对心智加以规范,这意味着控制、抵抗、调整、压抑等等。

如果你的心是扭曲的,你就永远无法诚实地看事情;如果你的心是有限的,你就不能觉察到无限。心就是觉察的工具,为了要如实地觉察,就必须有直觉心,它必须去除所有的限制和恐惧。它也必须从知识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因为知识把人心导入了不同的方向,并且把事物扭曲。

如果你以印度教徒、佛教徒、基督教徒的立场来反应,你的反应就受到限制,因此根本就不算是反应。如果你以印度教徒、天主教徒、佛教徒等立场来思考事情,你的心智就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已经腐败了。

学习和自由是在一起的。人除非自由地不落入任何形态、公式、概念的观察,否则无从学习。这种观察,这种认知,没有任何雷同、模仿、压制、控制,其中还有非凡的美。

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了知识,我们就无法开车,无法做许多事情。但是当知识变成一种传统时,它就变成了障碍,变成了领导人类心智、心理和内在的信仰,它把人的思想塑造成某种模式,这种模式不但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分歧,并且造成彼此的敌意,同时也阻碍了我们向内心深处去探索什么是真相。

我们加入各种宗教,坚守着某些哲学,但是这一切都不能解决人性的问题,它们是完全没有用的。相反,它们带来了更大的不幸与悲惨。我们需要的不是哲学或理论,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够自由探索、发现及创造的心。

你是否注意到世界上的人如何把自己划入不同的圈内,他们称自己为印度教徒、佛教徒、基督教徒等。是什么东西造成了他们的分歧?使他们分歧的就是传统,传统的信念把他们的心智局限在特定的方向。

他们停止发问,因为他们的心已经被既有的知识和别人的意见塞满,他们接受了传统,然后就陷入传统中。只要你不停地发问,你就是在突破,但是当你开始接受时,你的心理上就已经僵死了。所以在你的一生中,不需要接受任何一件事,你必须探索与研究,然后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心真是不可思议的东西,它根本没有止境,这种心是不会死的。
我们必须摒弃自己内心的权威,那些由自己的经验所累积的意见、知识、观念及理想。昨天的经验教你一些事情,他就成了新的权威;昨天才建立的权威和流传千年的传统是同样具有破坏性的。要了解我们自己,不需要任何昨日的、成千年以前的权威,因为我们是活生生的生命,是永远在变动、流动而永不止息的。如果我们透过昨天已死的经验来看自己,我们就看不见那活生生的进展,以及那些活动的美和本质。

只有从内在以及外在的所有权威中解脱,你的心才能时时年轻、新鲜、天真无邪、充满热情活力。只有处在这种心境中,人才能观察和学习。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极大的觉察力,对自己内心活动的觉察力。只是觉察不去纠正,也不指示它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因为你一纠正它,便树立了另一个权威及督察。

宗教强调如果人心对宗教的东西有信心,这个东西就会带给人心力量。很显然,人用心智创造了这东西,然后又从自己的创造中要回力量。这就是人心不停在做的一件事,制造一个东西,然后从中取回力量、快乐与利益。也正因为如此,人心永远是空虚的、贫乏的。

文明愈古老,传统压制你的力量就愈重,它老是告诉你应该或不应该做什么,你自己的力量就被压了下去,在心理上就像被压路机碾平了一般。这就是发生在印度的现象,传统的力量是这么大,所有创造的才能都被破坏了,你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个人,你只是社会机器的一部分,而你却心满意足了,你明白吗?

你不反抗、不抗争、不抽离。你的父母不要你反抗,你的老师不要你抽离,因此你的教育目标就是使你顺服于既有的制度。于是你就不再是一个完整的人,因为恐惧啮噬着你的心,只要有恐惧,就没有喜乐,没有创造力。

你的心中必须没有恐惧,如果你的心中有恐惧,你就不能探索、观察、学习,不能深入地察觉。所以,教育的意义是消除外在及内在破坏人类思想、关系及爱的那份恐惧。如果你有恐惧,你永远也不可能有智慧。

智慧是一种无限的包容力,允许你自由地思想,没有恐惧,没有公式,然后你才能发现什么是真实的、正确的事物。使我们接受种种制约的就是恐惧。

当你给智慧下结论时,你就不再有智慧了。这就是大部分年长的人所做的事,他们给一切事情下了结论,然后他们就不再有智慧了。因此你立刻觉察到一件事,那就是:有智慧的心是会永不停止学习、永远不下结论的。一个满意于诠释的心是很浅薄的,所以是不具有智慧的。

智慧不是你能获取的东西,它不像学习;它是在巨大的革新之中升起的,也就是当你没有恐惧的时候,这其实意味着当你有爱的时候,智慧升起了。因为没有恐惧,就有爱。

克里希那穆提:我没有任何信仰(一)

克里希那穆提:

我没有任何信仰,我不愿意属于任何宗教组织,请你们务必谅解这点。我坚持主张没有任何宗教组织能引领人们见到真理,如果为了这个目的而成立人为组织,必定造成人们的依赖、软弱和束缚,既阻碍他们的成长,也使他们残缺不全。个人特色一被抹杀,便无法见到那无限的真理了。

我主张真理是无路可循的。你不能透过任何宗教或法门而达到它。既然真理是无限的,没有任何束缚而又无路可循,也就不需要人为组织。如果你这么做,真理就变成了僵死的教条,同时也变成那些懦弱的人和暂时无法得到满足的人的玩物。

我真正关心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如何使人类得到解脱。我要把他们从所有的牢笼和恐惧之中解放出来,因此不再建立任何新的宗教、教会、理论或新的哲学。我希望那些想了解我的人能获得自由,而不是追随我,把我关在笼子里,变成一个新的教主。

我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使人类都能得到解脱,帮助他们挣脱所有的局限,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得到永恒的快乐。他们应该解脱所有的恐惧,包括宗教的恐惧、赎罪的恐惧、得不到爱的恐惧、死亡的恐惧以及存在的恐惧。绝对真理就是生命本身,我要每一个人都像晴空中的飞鸟一样快乐,无拘无束,独立自主,充满自由的至乐。

我不想要任何追随者,无论在天上或地上我都没有门徒,我不需要任何追随者。一旦追随某个人,你就不再追随真理。我不是老师。如果我是老师,你就是学生。如果你是学生,你就毁了自己。

我不是任何权威,否则你就仍然在模仿、顺从与接受,在自己的内心树立另一个权威。这个权威和你之间会再发生冲突:你独特的自我,会不断与你认为应该服从的那套理论冲突。如果你向权威臣服了,你就不得不压抑自己。摆脱权威才能从恐惧中解脱出来。

一个受制于权威的人,他所学到的知识只会阻碍心中的自由,使他无法真的有所领悟。
你虽然得到了知识,但是你的心是不自由的,所以你变成了现今制度下的奴隶。这就是说,你是一个没有创造力的人。你的心中必须先要有允许创造力存在的自由,你才能用你的知识去表达那份创造力。很不幸,我们大部分的人都不了解这份创造力,因为我们的心已经被知识、传统、记忆、经典、佛陀及其他人所说的话拖累了。

所有的权威,尤其是思想及领悟方面的权威,可能是最具毁灭性、最邪恶的。领导者会糟蹋了追随者,追随者也会毁了领导者。你应该成为自己的导师和自己的徒弟。凡是人们视为必然而重要的事,你都该提出质疑。

你们已经习惯于听从权威的话,你们以为依赖某个权威,就能得到心灵的解脱,因此你们所有的人生观都奠基在这个权威的身上。你们一旦臣服于某个权威,一定想在这个权威之上建立一个组织,于是就落在牢笼中了。

你取悦权威,是因为你惧怕什么。你们大都是在恐惧的心情下对别人表示尊敬的,只有那些不快乐、充满恐惧的人才崇拜。你崇拜是因为你惧怕什么。这种尊敬是假的,因为它的背后藏有恐惧。你的宗教就是你的恐惧,你的教主就是你的恐惧。庙宇是根据人类的恐惧而建造的,它奠基在求取安全的欲望上或是宗派的分别上。如果一个人寻求的是真理,他会避开庙宇,因为庙宇使人类分裂。

我即使一无所有也不会成立任何组织。真理不在任何人为组织中,一旦落入组织,人心就开始僵化、定形、软弱、残缺。当你抛弃整个宗教结构和任何形式的心灵权威,你就自由了。自由里没有权威。它永远不知权威所在。这不是对权威的反对,而是根本不存在权威。哪里没有自由,哪里便一定会有权威,而任何形式的权威都是邪恶的。不论是佛陀、基督、教皇、里根告诉我做什么,对不起,我不接受。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具有非常卓绝的stand alone的能力。

你们要打字的时候,便使用打字机,你们绝不会在这个时候把打字机供在神坛上,但是当你们一心想成立宗教组织时,你们却在这么做。

在你将自己投身永恒权威、精神或神圣秩序的那一刻,你就被限制了,你窒息了你那想获得充实和自由的生命。只要有限制,就有束缚和痛苦。现在的世界就是被束缚的生命的表现。在我看来,信仰、宗教、教义,与生命无关,与真理无关。

如果你不属于任何类型,你就不必通过任何观念或信仰的门户之见来评断,而是在你和你的观察之间做最直接的接触。即使你是第一次观察某些事物,你已经自动依据自己的偏见来诠释你所看到的事。如果你没有偏见、没有歧视,如果你是完全开放的,那么所有环绕你的事物都会变得非常有趣、非常活拨。如果拘泥于一种信仰,如果局限于一种观念,那么你终生无法自由的看事物。将种种信仰完全放在一边,才能够没有任何恐惧。

如果你不再隶属于任何家族、国家、文化或特定的一洲,你就会有一种局外人的超脱感。如果一个人能如此彻底独处,就能产生赤子之心,也只有赤子之心才能使人从悲伤中解脱。

黄念祖:真用功的人,世界萬物一切一切都在往好方向變,變得更適合於你。

《心聲錄》
黃念祖居士著

六、蓮宗妙諦 ─ 淨語三則
以一九八八年於北京居士林念佛七道場錄音為基礎

(二)深妙禪偈
有大福德始念佛 發菩提心修十善
佛說無上深妙禪 淺人當作淺法看
四儀莊嚴三業淨 堅守重戒勿少犯
打破人我是非關 放下生平閒知見
談玄說妙不相干 三字真傳老實念
只此即是長夜燈 苦海慈航斬魔劍
要拔多劫生死根 直拼此身作獃漢
五宗八教一句收 切莫念外覓方便
過緩過急同是病 強想一心心愈亂
志堅如鋼氣如綿 不間不雜自成片
因心果佛互感應 根身器界潛轉換
煩惱未伏念不一 習氣不除佛不現
千萬句如一句時 何愁不見彌陀面
此事非易亦非難 三昧全憑信行願

「因心果佛互感應,根身器界潛轉換。」咱們念佛是在因地中修行,我們現在念佛的這個心,就是我們因地的心,叫做因心。我們念的是阿彌陀佛,是已經得了果覺,叫做果佛。我們念佛時,我們的因心就與阿彌陀果佛互相感應。我們心裏就包括阿彌陀佛的萬德。還有,佛的心遍滿一切處,我在念佛,是在佛心裏頭念,如來悉知悉見,沒有一點可以弄虛作假的。再者,我們的心跟佛心是一樣的遍滿一切處。所以佛也是在我心中。為什麼我們能念佛呢?正因為佛在念我呀,佛在攝受我呀。佛不攝受,我們就被煩惱牽纏,念不了佛。我念佛時即佛念我時。

因心果佛互感互念,感應道交不可思議。於是使得內而根身(眼耳鼻舌身意)外而器界,在不知不覺之中潛移默化,暗自在轉化變換,所以說:「根身器界潛轉換。」器界是一切東西,大地山河,桌椅板凳,大到世界,小到微塵,這些東西在我們念佛的時候不知不覺暗暗地就轉變了。這就比自己身心隨著自心與他佛的互感而起變化難懂得多。

應知自心與外物也是不二。《華嚴經》說:「知一切法皆是自心。」《起信論》說:「三界虛偽,唯心所作。」《唯識樞要》云:「諸境無體,隨執而生,因自心生,還與心為相」。這都是說明心物不二,物我一如的道理。

古禪師說:「盡大地是沙門一只眼」。就是說,整個地球是和尚的一只眼。茫茫大地只是自身一只眼睛,念佛時是因心與果佛相感的時候,因心中所包括的日月星辰男女老少焉能不受感化。

所以真用功的人,世界萬物一切一切都在往好方向變,變得更適合於你,更適合於你的修持。假如別人和你是怨憎會,你念來念去那人就變得不再可怨可憎了。我們要知道,一個地方有人用功,這一方都得益。我們千萬不要以為念佛只是消極自了。一個念佛用功的人造福一方;不但造福一方,他造福地球啊;不但造福地球,他造福法界呀。這一切沒有不可轉換的。

所以大家有什麼煩心的事,就歸到好好念這一句就對了。那為什麼他老跟你作對呀?因為你用功不得力,你要得力了,他就不跟你作對了。自身他身,世界一切都會潛移默運發生變化。所以古代參訪的人到一個地方,怎麼能知道這個地方有沒有大德,就看這個地方的山水樹木。如果有得道之人這一切都不一樣了。

仁珍千寶仁波切:時輪金剛除了六支修法外,還有延壽法、命算、天象等等非常廣大的內容

仁珍千寶仁波切:

時輪金剛可以當作一個醫書。裡面有很多醫學的道理,我們的靈魂從母親肚子裡入胎到誕生、成長、最後生老病死的道理都在時輪金剛裡面;

時輪金剛可以是養生的法。裡面有一些長生不老的法門,希望美麗青春、身體健康、長壽無病的都可以修持,裡面有很多藥方和養生法;

時輪金剛也是命理學。一個人的運氣、興衰,或者是財、事業,全部都可以算;

時輪金剛可以當作一個天象學。西藏的天象學是由三個傳承合在一起,第一個是印度來的時輪金剛,金剛四座續,聲音應成續等等,很多密續裡面都有講到天象學;第二個是唐朝來的,漢地叫黃曆; 第三個是西藏本地的苯教傳來的一些天象學。時輪金剛當作天象學去學的話,太陽系、月亮系、或者是星星,或者日蝕月蝕等等,全部用時輪金剛的曆法可以算得出來。從時輪金剛傳入西藏到現在,很多人就把時輪金剛作一個天象學去研究;

時輪金剛也可以當作一個兵法。像《孫子兵法》一樣,裡面有好多戰術,包括如何打仗、如何製作武器等等;

時輪金剛可以當作轉運法,它可以轉變地理、風水,西藏很多地方為了改變地理風水都用時輪金剛十相大自在圖。

時輪金剛對整個人體都有描述,它能改變人體。通過內時輪金剛裡面講的氣脈明點的練習,可以轉變一個人的身體。我們內心中有痛苦的時候,外面就會有很多逆緣;內心中有正念、有快樂的時候,外面就有很多順緣。

神通抵不過業力-離越尊者十二年牢狱之灾

摘自佛典故事《雜寶藏經》卷四

神通抵不過業力

從前,罽賓國有一位阿羅漢,離越尊者。一日,城中有人遺失一頭牛,他循著蹤跡找著、找著,就來到山裡尊者的住處。此時,尊者正在煮草染衣,突然間,衣變成了牛皮,染汁變成了血,所煮的草變成了牛肉,而他所持的缽竟也變成了牛頭。牛的主人一來,正好看見,以為鍋中煮的就是自己的牛,二話不說捉了尊者,送交國王審判。結果,尊者被關進了牢獄,這一關,竟是十二年。離越尊者的弟子中,有五百位已證得阿羅漢果位,但他們即使運用神通也遍尋不著自己的師父。

直到尊者業報將盡時,一名弟子終於看到他在罽賓國的監獄裡。於是,這位弟子便將尊者入獄之事稟告國王,國王隨即派人到獄中視察。果然,找到一位很有威德,但相貌憔悴、鬚髮極長的比丘,在監獄中養馬、除糞。尊者的弟子請求國王赦免獄中所有的比丘,仁慈的國王立即下令,讓所有的修道人出獄。這時,獄中的離越尊者鬚髮自然掉落,袈裟自然著身,並且,一躍而起,至空中做了十八種神通變化。國王見狀,大歎稀有難得,立即恭敬地俯身頂禮,向尊者致誠懺悔。

但是,大家也感到疑惑,是什麼因緣讓尊者在牢獄中受這麼多年的苦呢?尊者娓娓說道:「過去有一世,我遺失了一頭牛,便依著蹤跡找到山裡去,正好看到一位修行人在靜坐,此人是已證辟支佛果的聖人,而我不明就裡的誣謗謾罵他一番。由於造了這個惡業,我曾墮入三塗惡道受苦,但餘報未盡,所以,今生雖證得阿羅漢果,還是無法逃過這場劫難!」

南怀瑾:世上的肉身菩薩

南懷瑾:

什麼道理呢?得道的人,自然有一股道相,那個道相不是在這個形象上見的。譬如我經常告訴年輕的朋友們,當年在大陸的時候,看見過幾位有成就的老師,有成就的和尚。有個師父,人家都曉得他是肉身菩薩,有人叫他肉身羅漢;那個樣子難看到極點,兩個眼睛比銅鈴還要大,露光的,他還戴起近視眼鏡,怪裡怪氣;鼻子有大蒜那麼大,兩個大眼睛,配了個大蒜鼻,嘴吧快彎到耳朵邊了,牙齒細得像玉米,小小的。

反正啊,五官分析起來一無是處,可是長在他臉上,愈看愈可愛,愈看愈莊嚴。走路搖搖擺擺的,但是覺得很莊嚴。他的衣服幾十年也不換洗,一身都是蝨子,癢起來就那麼抓,有徒弟看到蝨子爬出來了,他還說不可以殺生,就是這麼一個怪人。

還有一個和尚,幾十年不洗澡不洗臉,不洗腳的,他睡覺的地方有一個帳子,大概也幾十年沒有洗了,連眼洞都沒有了,只有灰塵。他睡覺也在裡頭,打坐也在裡頭。有一天我要離開了,向他告辭,他正在帳子里打坐。他說:我也懶得出來送你,你過來我有話給你說。這下要我的命!非要把頭伸進他帳子里去不可,我也是個有潔癖愛乾淨的人,可是師父之命,只好硬著頭皮把頭伸進去。結果發現這個帳子里清香,是什麼花香,也講不出來,一股清香,頭伸進去就不想出來了,心裡有個感受,有道的人確實不同。

另外我當年在西藏看到一個活佛喇嘛,他喜歡喝我們中國茶,漢人賣到邊疆的茶,都是最粗的茶,加上牛油、酥油叫做酥油茶,一半油一半茶,喝慣了的很好喝,你們沒有喝慣的,一定第一口就吐掉了。他只有一個鉢盂,吃飯喝茶都是這一個,招待客人也是這一個,幾十年也不洗,奇髒無比。有時候我們去看他,因為他有神通,他覺得與你有緣,看得起你,他就把自己喝的那個茶盂,給你喝一口。

有些人是怕髒,有些人是恭敬,不敢喝。你怕髒也好,恭敬也好,他都知道。你恭敬的,叫你勉強喝一口,據說喝了這一口,消滅了好多的罪業。有些人怕髒,他就罵了,你的嘴也是肉做的,我的嘴也是肉做的,你為什麼不用我這個碗啊?這一類的人,仔細一看他,非常莊嚴,那個莊嚴不在鼻子上,不在眼睛上,五官上看不出來,他有一股道氣,也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說,真正成佛的人,不應該以具足色身見;在他的身體上找他的道,那是找不到的。當然,一個得了道的人,氣質一定起了變化,肉身一定也起了變化,自有道氣,色相莊嚴。但是「即非具足色身」,你不要著相,這個肉體的身還是有生滅的,「是名具足色身」,所以叫做具足色身。這個具足色身,要注意,就是肉體之身。

黄念祖:志堅如鋼氣如綿,不間不雜自成片。

《心聲錄》
黃念祖居士著

六、蓮宗妙諦 ─ 淨語三則
以一九八八年於北京居士林念佛七道場錄音為基礎

(二)深妙禪偈
有大福德始念佛 發菩提心修十善
佛說無上深妙禪 淺人當作淺法看
四儀莊嚴三業淨 堅守重戒勿少犯
打破人我是非關 放下生平閒知見
談玄說妙不相干 三字真傳老實念
只此即是長夜燈 苦海慈航斬魔劍
要拔多劫生死根 直拼此身作獃漢
五宗八教一句收 切莫念外覓方便
過緩過急同是病 強想一心心愈亂
志堅如鋼氣如綿 不間不雜自成片
因心果佛互感應 根身器界潛轉換
煩惱未伏念不一 習氣不除佛不現
千萬句如一句時 何愁不見彌陀面
此事非易亦非難 三昧全憑信行願

「志堅如鋼氣如綿,不間不雜自成片。」誓願應堅定,如鋼似鐵,彌陀因地中發願說:

「縱使身止諸苦中,如是願心永不退。」這就是給我們示範的「志堅如鋼」。志要鋼,而心欲虛。若固執己見,則成為剛強難化之人,禍莫大焉。

《大乘無量壽經》中,極樂國人「身心柔軟」。「氣如綿」正表柔軟。心意柔和,自然易受教化。

在念佛時,不要間斷與散亂,「不間不雜」自然容易念佛成片。若達一心不亂,則得念佛寶王三昧。

麥彭仁波切的开悟

摘自《次第花開》希阿榮博堪布

還有一則故事是關於麥彭仁波切的。

他去求見蔣陽欽哲旺波,被傲慢的侍衛擋在門外。 麥彭仁波切奮力把門衛推到一邊,強行闖進院內。

一進去看見蔣陽欽哲旺波用斗篷蒙面坐著,他嚇得大氣不敢出,低頭乖乖跪在上師面前。

突然間,

蔣陽欽哲旺波從斗篷裡伸出頭來,一巴掌重重拍到麥彭仁波切頭上,大喝:“你是誰?”

麥彭仁波切顯現上當下便開悟了。

黃念祖:介紹高峰禪師02

莖草集(二)黃念祖居士
漫談篇四(1991年北京蓮舍開示)

(編按:1991年9月中旬,恩師在北京對我們自美國來訪的弟子做了數日的開示,此篇是根據恩師當時開示的錄音所整理的。)

介紹高峰禪師02

蓮池大師就得高峰的力,所以蓮池大師後頭得法以後,就印了他的語錄,並且說︰「可惜啊,大藏裏頭沒有。」這麼大一個禪師,編藏經的人把他給漏了,所以夏老師就囑咐我說:「後世你們要印藏經的時候,一定把他收進來。」所以淨空法師不是印《藏經》嗎,我就說提醒他一定要把他收進來。後來大概已經入了,《高峰語錄》,現在也有單行本,這個很殊勝。

高峰這苦行的事情,他是整天不睡覺的,站著修的,只有在吃飯的時候坐一坐,上蒲團,其餘時候都在行跟站著之中修。為了怕昏沉,他就跑到山崖的邊上去站著。你要摔下去就是死,你還打盹不打盹?你看已經兩次開悟了還這麼用功。

那麼有一天還是打盹掉下去了,半空中有一個人托住他,把他托上來了,他就問:「您是哪位啊?」「我韋陀。」他心想噢這韋陀都在護我的法,看來我是不錯。韋陀就說:「你啊,動了我慢的念,五百劫不護你的法。」他的一念,韋陀就知道了,「你在我慢」。韋陀護衛法,就覺得他自高自大。「啊這壞了!」大懺悔,「怎麼起這我慢的心哪,自己滿足。」接著修吧,經常就還是站著,有一天又掉下去了,又有一個人把他接起來了,把他托上來了。他問:「你是誰啊?」「韋陀。」「唉呀,菩薩你不是說五百劫不護我的法了嗎?」「你真實懺悔就超過五百劫嘛,五百劫就已經過了。」

他的弟子就是中峰,他是元朝的國師,多少人都來求法,而且中峰是提倡淨土宗的,高峰就沒有很明顯,但是中峰很明顯。他裏頭的許多開示,一個《三時繫念》,臺灣有吧?可以唱的,那就是中峰的書。他是禪,中間的「中」,山峰的「峰」,中峰,《三時繫念》,是禪和念佛結合的。

他那個《闢義解》,你那些個理解,他都給予否定。這「一法不立」,禪宗是一法不立,你立了一法,「一句合頭語」,就「萬劫繫驢橛。」你這一句話精彩,我要記住它,始終擱在腦子裏不要忘,念玆在玆。和你對了頭了,這一句話就是一萬劫拴驢的那個木頭橛,把你那個驢就拴住了。所以不是把它當作一個教條,當作一個規律,在這兒死記死背,老提醒自己老什麼什麼。一般說起來這已經很難得了,但是在求無上法來說,這個還是嫌執著,所以禪宗他這個很高上,他連法身都還要過。

黃念祖:介紹高峰禪師01

莖草集(二)黃念祖居士
漫談篇四(1991年北京蓮舍開示)

(編按:1991年9月中旬,恩師在北京對我們自美國來訪的弟子做了數日的開示,此篇是根據恩師當時開示的錄音所整理的。)

介紹高峰禪師01

高峰的故事。他可能還不到二十歲,年輕就出家了,立了一個誓願三年之內要開悟,當然不是這麼容易。就在這兒參,後來有人告訴他說:「塔那邊有個老和尚很關心你,他跟我們問到你。你去求求法嘛。」他拿了香就去了,到了那兒就給老法師頂禮,結果老法師拿著棍子就打,給打出來了,他當時就哭著回來了。雖哭著回來,可是第二天還去。

這都是考驗,一打就退了,那你就算了,退了就退了吧。打了之後還不退,那就是你真正有向道之心。連夏老師也是這樣,見了省元法師,省元法師大罵一頓,連侍者都看不過,說:「師父你也慈悲慈悲。」他說:「這就是慈悲!」哈哈哈…。第二天夏老師去了,就招待,談得兩人非常投機。就是罵不退、打不退的。現在施主到廟裏,那都是財神爺來了,供在頭上,呵呵呵,所以他聞法很難哪,你沒有這種千錘百鍊成鋼,沒有鍛鍊,成功很難。非得要燒、要打,舒舒服服不能成佛。

後來老和尚就告訴高峰:「你來了之後,我們就談用功的情況。」後來就告訴他應該怎麼用功,他就去做,做了之後果然很上路、很得力。這麼做了一段時期後,老和尚就不談用功了,就問高峰:「誰叫你拖這個死屍來?」是誰讓你把這死屍拖來的?他雖然是個活人,老和尚說你拖著個死屍來。他剛要回答,就打。就這樣每天去每天問:「誰叫你拖這個死屍來?」剛要答就打,打出來了。就這麼過了幾個月,天天去、天天問、天天打。結果這個師父別的一個很遠的廟請他去,高峰還要跟去,就是說,這成天打他的師父,他還要跟去,所以他是根器不凡啊。

他就回家辭別一下父母後,又要去找師父。他父母親就等他睡著的時候,偷偷的把他衣缽偷走了,受戒的戒牒,跟他那個缽。和尚沒有戒牒,廟裏不收。廟裏要收,你必須要有戒牒、證件。這他哪兒也去不了了,就只好在附近的廟待著。還不到二十歲就亂跑,他父母親捨不得,答應他出家已經很不錯了。於是他就在另外一個廟裏待著。

這個時候他自己就是參那個「萬法歸一,一歸何處?」,參來參去起了疑情了。他心中沒有別的,就是這個,所以起了疑情。「開悟是在入了無心三昧以後的事情」,這也是高峰的話。就只有這一句話頭,腦子裡什麼都沒有,就這麼如醉如痴的樣子。

那麼廟裏頭很多和尚,大家要做佛事。一般他們隊伍轉到祖師堂上頭都要唸一唸,轉一轉這個殿、那個殿。這些和尚隊伍轉到祖師堂時,他看見了就跟到後頭。因為本來沒有排他參加這個的,他在那兒參他的禪,參他的話頭「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他就跟著隊伍走到祖師堂,走到祖師殿,後來看見很多祖師像,他就跟那兒待著,一下看見五祖演的像。五祖演當時是宋朝的大德,他門下有「三佛」。他的像贊題了「百年三萬六千朝,反復原來是這漢。」一百年不就是三萬六千天嗎,這三萬六千天,原來反反復復的還就是這個漢子,題了這二句話。他突然間就想到他原來那個師父的「誰叫你拖了這個死屍來?」把這個公案打破了!當時正在參「萬法歸一,一歸何處?」已經就到了這種無心的境界,就是這樣,這個時候看見這個像,看見這個話:「百年三萬六千日朝,反復原來是這漢。」一下子想「誰叫你拖這個死屍來?」「反復原來是這漢。」這一下子沒有這些思想,一下子就把他這個打破了,開悟了。正好他發願三年,這就三年。師父也給他證明了,後來他就到他師父那兒去了,師父叫他還跟著師父在那兒一塊修。

一天他師父問他:「你白天這麼很忙忙亂亂,你都能作主嗎?」「弟子能夠作主。」「你晚上夜裏頭睡夢,你睡夢中能作主嗎?」「能作主。」很不簡單了。他說:「你夜裏睡著了,沒夢的時候,你主人翁在哪裏?」睡著了沒作夢,你的主人翁在什麼地方?答不出。師父說:「好,我也不要你什麼什麼,搞這搞那,你就是回答我這問題去吧!」他下了決心,我拼著當一輩子呆漢,專致這個問題。

大概經過了七年,所以大家不要以為一開悟就沒事了,悟後他這個問題還是答不出嘛,所以還有這個話,高峰的話:一開悟之後,你沒有資格說話,你大法未明。一般以為開悟就不得了了,你就是佛了、就是什麼,你就…。這還都是體會的很淺。你真正見了法身,大法還未明,你不能說法為人哪。

旁邊一個人睡覺,他枕頭掉了,叭噠!就叭噠一聲,開悟了,這第二度的開悟。宋朝的大慧,最有名的禪師,他一生大悟十八次,小悟無數,所以禪宗這個悟是很殊勝的事情。(高峰)悟了之後,他入死關不出來。在天目山入死關,在山上用木頭,整個鳥籠子似的,搭上幾根;自個兒就一件衣裳,找了一個破的缸的底下半截,那就他的鍋;一天自個兒煮一頓吃的,就拿那個鍋,用柴火點著了,煮一頓,吃這一頓。春夏秋冬就這一身衣裳,也是常年不洗澡,那地方哪兒洗澡去?哪兒去弄水?在那山上裏。閉死關就是不出關的,而且他那個地方,上那個山,他說中間得搭上兩根木頭,才能爬到這兒來。他要是給抽掉一根木頭,誰也過不來了。

就這麼在那兒修,後來還是很多人找上來了。之後就又在附近搭上廟,人多嘛,就請他到廟裏去說法,這就是高峰。(待續)

卡塔仁波切:摩利支天(光明佛母)的觀想

图文均来自网络

堪布卡塔仁波切:

雖然(觀想)摩利支天佛母用針線,把製造違緣的盜匪、小人的眼睛及嘴巴,全部縫起來了,但並不是希望他們從此嘴不能說、眼無法看。

事實上,這樣的觀想,對盜匪仇敵完全不會造成任何傷害。之所以將他們的眼、口縫起來,是為了要把他們內心的憤怒、嫉妒及嗔恨的煩惱,及看到東西就想偷,見到人就想搬弄是非的種種習氣,清淨去除掉,讓這些惡念不會生起。

使他們內心邪惡的想法、散布謠言、盜取財物的習性,自然而然的消失不見。當他們不再對行者心存惡念,進而造作惡業時,行者就不會再受到搶匪、小人的傷害,能得到保護。

《大忿怒續》中云:
一切菩薩當中,文殊菩薩的加持最大。
所有佛母當中,具光佛母的加持最快。
................
遍地香塗鮮妙雜花敷,須彌四洲日月頂莊嚴,
以此所緣諸佛佛土獻,願諸眾生清懈佛剎行。

祈禱之後,觀想從阿闍黎,和對生本尊心放射咒幔,從自身口中進入,並環繞於心間。接著跟著念誦:

ཨོཾ་ མ་ རི་ ཙྱཻ་ སྭཱ་ ཧཱ
嗡 瑪熱茲 梭哈

ཨོཾ་ མ་ རི་ ཙྱཻ་ མུཾ་ སྭཱ་ ཧཱ
嗡 瑪熱茲 曼 梭哈

ཨོཾ་ མ་ རི་ ཙྱཻ་ མུཾ་ ཧཱུྃ་ ཧཱུྃ་ ཕཊ་ ཕཊ་ སྭཱ་ ཧཱ
嗡 瑪熱茲 曼 吽吽 呸呸 梭哈

ཨོཾ་ མ་ རི་ ཙྱཻ་ མུཾ་ ཧཱུྃ་ ཧཱུྃ་ ཧཱུྃ་ ཕཊ་ ཕཊ་ ཕཊ་ སྭཱ་ ཧཱ
嗡 瑪熱茲 曼 吽吽吽 梭哈

空性之中蓮月上,茫(མུཾ)化無憂具光母,
金色右手賜勝印,左手執持無憂樹,
綢寶嚴飾皆圓滿,雙足半趺蓮月坐,
心月茫(མུཾ)字咒圍繞,放光寂護業盡成。

於您讚頌祈禱力,我等無論於何處,
貧疾螢鬥悉消散,正法吉祥祈增盛。

Page 2 of 33
1 2 3 4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