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什麼是「現代人」?

图文来自网络

摘自《榮格論現代人的心靈問題》(Seelenprobleme der Gegenwart)

溫澤元、林宏濤譯。p.376-378。

Carl Gustav Jung 榮格:

……我們所說的現代人、生活在當下的人,其實是佇立在世界的巔峰或是邊緣的:他的頭上是穹廬,腳下是整個人類及其煙沒在太初的濃霧當中的歷史,眼前則是一切未來的深淵。現代人,或者說是生活在當下的人,其實是屈指可數的,因為他們的意識必須是極為廓然明白的,那是既深且廣的意識,其中沒有任何纖介的無意識,因為唯有完全意識到自己身而為人的存在,才可以說是活在當下。當然,活在當下的人並不就是一個現代人──否則每個現在活著的人都是現代人了──只有完全意識到當下的人,他才是現代人。

任何意識到當下的人,他必定是孤單的。任何時代裡的「現代」人都是孤單的,因為他的意識越是既廣且深,就越加遠離和群眾的那種原始而動物性的「神秘的分受」,他們只沉浸在一個共同的無意識裡。每往前跨一步,就意味著脫離太初的無意識這個涵攝一切的母胎,大多數民族的人們都沉湎於其中。就算是文明的民族,其中底層的人們對於他們的生活渾渾噩噩而無意識,和原始民族無甚差別。再上一層的人們,他們對於其生活的意識層次基本上相當於初民社會,而最高層的人們,他們的意識就很接近上一個世紀的意識。

唯有在我們的意義下的現代人,才是真正活在當下的,因為只有他才會意識到當下。只有在他眼裡,以前的意識階段的世界才會消褪,那些世界的價值和渴望,在他眼裡只具有歷史觀點下的興趣。於是,他成了最深層的意義下的「無視於歷史」(unhistorisch)的人,也和只知道生活在傳統的觀念下的群眾漸行漸遠。是的,當他走到世界的邊緣,把被他揚棄的、超越的東西拋在腦後,眼前只有足以孕育萬物的一片空無,他才是真正現代的人。

……現代性的自白意味著主動宣告破產,在一個新的意義下,則是神貧和貞潔的聖願,甚至是更痛苦的放棄聖人的光環,那一直是一種歷史的懲罰。「無視於歷史的存在」是個普羅米修斯的罪。在這個意義下,現代人是有罪的。所以說,意識的提升是有罪的。但是如前所述,唯有超越以前的種種意識階段,才有辦法意識到當下,換言之,他首先必須履踐這個世界賦予他的任務。他必須是個才德兼備的人,既要跟得上別人,或者是超越他人,如此,他才得以攀上更高的下一個意識階段。

荣格积极想象的具体步骤(十四)

摘自《与内在对话:梦境、积极想象、自我转化》 罗伯特、强森

圣海伦火山〈 Mount Saint Helens )上的精灵人

我想要谈谈多年前所经历的异象经验。当时我还很年轻,还不是很了解这类经验。那个内在异象需要得到我的关注,不请自来,在我离开美国西北岸多年后,一天,当时的我脑中满是世俗事物。

有天晚上,我在圣海伦火山旁升起了营火,在火山爆发之前,童年时期的我在那儿有许多年的暑假愉快回忆。

黄昏时分,我蹲跪在营火边,入神看着营火。时至今日我还清楚记得那天的晚霞光彩及当时心中的感动:橘红色的营火、深蓝色的天际晚霞,以及泛着紫灰余光的山峦起伏。我感到愉悦、美丽、平静,同时带着期待。

一个年轻人,大约是我的年纪,走上前来站在营火另一边。我蹲跪在营火边,他安静地站着,我们就这样望着彼此很长一段时间。我依旧沉浸在随着营火光泽带来的喜悦之中。

接着,我大感惊讶地发现火焰开始移动到精灵湖( spiritLake ),就在远处的山底,火焰在靛青色湖水中燃烧转变成微小的橘红火光。接着,燃烧的火焰再度回到我眼前,这个年轻的男子上前一步,走进火焰当中。他把火焰吸纳进入血流,如此一来,血管中所循环的是火焰而非血液。我们就这样站着好些时候,我心怀敬畏地看着眼前所发生的一切,接着他说:「过来这里,我要带你看看世界是如何诞生。」

我们前往遥远的地方,直到地球甚至是太阳系都变成远方的一小把火光。他让我看见螺旋旋转的星云,那是一大团不带生命力的无形物质,能量远甚于物质,缓慢的旋转……如此缓慢地旋转,彷佛有着永恒无垠的时刻让它旋转演化。它在我眼前慢慢地旋转合,聚合、灭量、收纳,直到巨大的星云形成一颗钻石。这颗钻石巨大、多面,中心有束光源,散发出光腺及色彩,直到如今我都还能清楚记得。

在注视的当下,这个年轻人把我的眼光导向钻石。钻石的北端喷爆能量流,流向南端再吸纳进入,因而散发出循环流动的光束,从上头沸腾而出,再通过底部重新吸收。光线的色泽得到强化,光线所散发的刻面加深。接下来,出现了物理上不可能出现的情况:中间部位开始分裂,当整个系统如同星球一般持续旋转,分裂的两半开始从相反方向旋转,同时仍相互碰触,投射出光束及色彩。

当时,我所站的位置与精灵人隔着一段距离,我做了一件事,即便是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尴尬。我转身拉扯他的衣袖,没有礼貌地说:「很好,但是有什么用呢?」我当时正看着重要的事物,但是身为务实的美国人,我必须找到功能或是实用性来证明事物的正当性。我再次扯了扯他的衣袖,说:「这有什么用呢?精灵人带着厌恶的表情望着我:「什么用处都没有,看就对了!」我无语。

我们看着眼前所发生的,我感觉那色泽、那光、那无垠的能量及体积聚合成钻石般的密度与亮度,永远刻画在我的记忆当中,几乎进人我身体的物质细胞。

接着,他将我带回,我再度蹲跪在营火前,他再次站在火焰当中。接着,他向后退,让火焰从他的动脉中流回地面上的那堆营火。火焰再度向下回到精灵湖底部,继续燃烧。接着,火焰再度返回。

这个年轻男子不发一语,转身回到原先出现的那层暮色光影,这个异象就结束了,我发现自己也回到「正常」的世俗的有形世界。

很难明白对于这样的异象,我们到底该做些什么。我认为答案就在于经验本身:什么都别做。不要试图转换成某种「务实的」事物,或是自我心智觉得有道理的事物。只要观看、经验,在那儿。部分的我想问:「但是这不是应该改变些什么?成就些什么?或是有些实际运用?」我们并不需要从任何务实层次来评论异象经验。

但是,既然生命的每个面向最终都会流回唯一的现实,我们终究会学习到它们自身的务实、对人类的影响。一旦它的整体力量返回,进入我们的生命,它们的确会改变我们,在每个深入部位形塑我们的性格,决定我们在这个经验的五年、十年或二十年之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接下来,这份巨大的力量就会转换成微小事物、日复一日的行为、态度,以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每个选择。

荣格相信上帝需要人类作为中介,作为造物的肉体化身。正如托玛斯·曼( Thomas Mann )在《约瑟夫和他的兄弟们》一书中所观察的,上帝需要雅各( Jacob )梦境中的梯子,以作为前往天堂与人间的通道。人类的异象创造出这样的梯子,并将讯息传入人类的集体无意识。除此之外,任何「实用性」都是不需要的。

(全文完)

荣格积极想象的具体步骤(十三)

摘自《与内在对话:梦境、积极想象、自我转化》 罗伯特、强森

经验灵性维度

积极想象的第三个层次非常近似人们所称的异象(VISION)
要讨论这个层次是困难的,假使我们过于心理、分析的,就会错过这种经验的真正力量及其意义。但是,一旦我们使用那些用来表述的诗意及宗教语言时,又会把它与普遍认知的「异象」假设及心灵经验混淆一起。

所谓的异象经验,是中世纪时代神秘学家所称的联合( unitive )异象爆发进入一个人的意识。可能是一个画面或是一组事件,透过想象力估据了人,这样的力量让我们真正知道且经验自性的真实联合。我们会经历短暂的看见,一瞥真正合一、美丽及生命的意义。

当这些经验出现时,通常会带出强大的影响力。在经验的隔天,或许我们就会失去显像的强度,或许又回到与他人的争吵、陷入生活中的芝麻小事。但是,这些异象经验会以某种形式在深层次的无意识态度上工作。迟早有一天会带出先前所没有的信念,先前不存在的对于生命意义的知识。

这样的经验不应该是主动找寻来的:假使你把它看作是某件对于成就的追求,就会倾向于制造出「灵性的」经验以扩张自我。你可能会被拉入神秘主义,从意识中被带开,为了兴奋或是新鲜而去找寻这样的经验。

最好的方式就是心怀谦逊做内在工作。当你做足了,在无意识中投人足够且适宜的能量,异象经验就会不请自来。如果它没有出现,表示你并不需要它,这不是一场攸关高级「荣誉」的竞赛。不过,因为这样的经验通常会找上那些规律从事内在工作的人,对此有些觉察是好的,也能够在发生的时候知道如何面对。

这个层次的积极想象所表现出来的真实样貌,会在我们最不预期的时候出现。可能是你走在再寻常不过的马路上,突然间你发现这条街道、这些建筑物以及周围的人们都转变成自发出现的异象。在异象中,你可能看见「生命的街道」,全部人类种族、上帝的创造物等都化显为生命的永恒之流。人行道及建筑物本身并没有实际的改变,但是积极想象在意识层次爆发,生成一个含括外在物理环境的异象。它们成为某种超越、永恒的事物表征。

我曾经有个个案,某天早上开车上高速公路去工作。早晨的阳光从东方天际升起,突然间,这些经验找上了他。太阳成为一道日轮,带着向外散发的辐射光,生命的无数形式及人类所关切的各式活动就此诞生。他全神贯注在前方的日轮,以至于必须把车子开往路旁,停下车直到积极想象结束,再度回到外在有形世界。

看着日轮的当下他明白,生命中所有的聚合离散及生活周遭的混乱,都是出自也会流回那唯一的根源。在那一刻,他明白了世上唯有合一。万事万物也只能是合一的。

假如你谈论这些事物,听起来就像无意义的陈腔滥调、多愁善感、老生常谈,但是当这样的真实从无意识深处自发出现时,一个人视为从内而生的意象,就能够感受其真实性。我们不再需要从别人那儿听到或是试图对任何人证明其真实性。从这一刻到另一刻,你从自身的经验中就能明白。

这或许就是异象经验的本质意义,因为这正是积极想象的核心:从你自身的经验学习生命深刻真实的方式,无法透过文字从一人传输到另一人身上,只能透过个体自身与集体无意识连结时才能真诚知晓。就这个意义而言,我们只能学习那些在无意识层次已知的事物。

当齐克果( kerkegaard )说没有人可以把信念交给另一人时,他要表达的就是这个原则。他的意思是,没有任何教导、没有任何文字,无论是格言或是何等甜美的文辞或何等理性的论点,都不能表述信念藴育的经验。

有种知识及信念只能从经验而来的。我们必须深人检视内在深层才能发现它们,因为它们不能从别人的二手经验得到。每个人都需要直接进入源头。当异象不是被经验为内在的想象事件,而是发生在外在有形世界的事件时,就可能产生误解。

这是原始人类的普世经验,也是过去数世纪以来人们对于「异象」的传统理解。人们相信是外在的神灵或是生物出现在他们面前,他们把这些意象经验成彷佛是自身之外的准物质存有。

事实上,异象经验是一种想象经验的形式,是无意识所涌现的另一种意象。这些意象不仅投射在内在心智,也因为如此强烈,以至于向外投射显现成直接发生在「外」。

在你进行积极想象一段时间之后,假使你经历到这样的异象,你会明白它与积极想象及梦境的相似处,因此结论认为这是积极想象的经验,在这个经验中意象显然是以客观的方式表现在你面前。

另外一种形式的异象经验可以称作感知朝内的异象。一个人会经历相同鲜明且强大的意象经验,但是清楚知道这是朝内发生的,是在想象的层次上。你清楚知道自己是以「心智之眼」看见,在自己内在看见。这当中没有一丁点的疑惑,因为你没有幻影或幻觉,认为自己是在看外在的有形事件。

其中一个例子就是,在梦境之后出现的我先前经验的内在狮子的积极想象。最终,想象的行动在它们的力量中成为异象。

然而,我清楚明白这一切都发生在我的内在。但是它所呈现的立即性,这个生物的存在以及意象的力量是如此强大,几乎就和那头狮子一样像是有形的存有。

(未完待续)

荣格积极想象的具体步骤(十二)

摘自《与内在对话:梦境、积极想象、自我转化》 罗伯特、强森

洗衣妇与瓜达露佩圣母( Lady of Guadalupe )

针对活出未活过的生命这一点,我要说一个来自墨西哥的传说。这是瓜达露佩圣母显像的故事之一,墨西哥最受尊崇的圣母显像。你或许觉得这故事是编造的,但是如果你把它当作寓言,它就是带着象征的讯息。故事是这样的:

许多年以前,有个年轻的女子成为修女,住在修道院。修道院又小又简陋,规矩也不够严厉:不知怎的,一个俊美的年轻男子想方设法在大门闲晃,透过栅栏吸引了这个修女的注意。隔天晚上,当她在修道院内祷告时,她望向另一边的栅栏,年轻男子再度出现,带着爱意及崇拜的眼神望着她,她因此停下了祷告。她试着专心祷告,但是就是无法继续在那之后,她满脑子想的就是那个年轻的男子:他的脸庞、他的发丝、他的双眼。隔天,她不小心但有意地发现自己就站在大门口,他偷偷地递给她一张纸条:「子夜时分,走到你的窗前,我会去找你。」她无法抗拒。尽管带着满身的罪恶,对于自己所做感到极度恐惧,害怕激怒上帝,但她坠人爱河,被他迷住了。因此,她在窗边等候,走下梯子,走入了禁忌的世界。有好一段时间,她都活在浪漫、爱恋及情欲的天堂。但是,美梦最后变成了一场噩梦。她的爱人长相俊俏、迷人且热情,但是不负责任的。他并未照顾她,让她怀孕,最后还抛弃了她。随着时间流逝,她的生活日益悲惨。她饱受病痛之苦,孩子死了,最后沦为妓女,既孤单又悲惨。她渴望回到修道院的纯真时光,那永远失去的生活。

多年之后,她又病又老,感觉死亡即将来到,心中唯一想要的就是回到深爱的修道院度过有罪生命中不足取的最后时日。但是该怎么做呢?她无法告诉修女们自己是谁!最后,她找到修道院院长,获得女清洁工的工作。因为饱受时光及病痛的蹂躏,修道院中没有人认出她。每天,她刷洗小房间及小教堂的地板。让她惊讶的是:不知为何没有新的修女搬进她的房间,那里就和她多年前离开时一模一样。为什么?她心想,但是不敢问任何人。在辛苦工作多日之后,对她来说就像是忏悔,她发现自己身在小教堂的地板上,在刷洗磁砖的同时,她在心中检视自己的生命片段。她抬头望向瓜达露佩圣母像,圣母披着宛如夜晚星空的蓝色披风,上头闪烁着星光。让她感到惊讶且惊恐的是,雕像就在她眼前活过来,她看见活生生的圣母。圣母从祭坛上走下,站在跪着的清洁妇面前,她等待着接受谴责以及永不被救赎的命运。然后,圣母说话了:「你难道不知道这些年来,我一直在修道院接替你的位置,等你回来?我每天替你站在唱诗班、每天用餐时就坐在你的位子上,帮你完成你的工作。除了我之外,没有任何人知道你离开了。你从来就没有停止作为一个修女,现在你会从你原先离开的那个位置重新开始你的生活。现在回去吧,回到我帮你保留的你的位置。她照做了。

假使我们把这个传说视作象征,它表现了一个絶佳的原则。无论我们在生理上过着什么样的生活,牧师或是修女、商人或是职业女性、丈夫或是妻子、母亲或是父亲、穿着西装打着领带的专业人士或是各种劳动工作的人,我们每个人内在都有许多生命可能性等待着我们,等着活出来,有意识的得到敬重。

假使你是个修女,你可以恰如其分地进人积极想象、进人内在世界,活出你内在未活出的一切潜能。你可以走下梯子,看看世俗世界的样貌,尊重它本来的样子。因为无论你在那儿经历多少次的内在时光循环,圣母都会代替你站在唱诗班的位子上。当你回到你的小房问,没有人会知道你曾经离开,上帝相当能理解这些事。

假若你是个牧师,需要离开,需要进人内在私密与妻子及孩子在意大利村庄生活,经历那一切喜悦、悲哀以及责任感,那么那些都能透过积极想象而对你开放。

反之,假使你是过着全然世俗生活的人,结婚、养育孩子、忙于生意,你可能会发现有个牧师或是修女秘密地活在你心中,份潜藏、延迟的重要能量。你可能会在积极想象中进人内在的修道院,找出方法活出灵魂的那一面。假若那里住着伟大的英雄或是女英雄,需要前往文艺复兴时代的王国,为了拯救皇后而挣扎受苦,你也会找到那部分的自己,以及需要活出一段时日的神话之地,在积极想象当中活出这一切。

无论我们是谁,我们的自我生命都只是部分的系统,我们的内在藏着大量积累的未曾活出的生命。无论你成就过什么、无论你去过哪里或是经历过什么,总有更多的生命可能性。

(未完待续)

荣格积极想象的具体步骤(十一)

摘自《与内在对话:梦境、积极想象、自我转化》 罗伯特、强森

活出未好好活过的生命

积极想象的最高级使用方式之一就是达到某个层次,让我们得以经验未好好活过的那些部分。

我们都是原型、能量及潜能的丰富混合体。对我们而言,因为内在有些可能性看起来「不好的」或是低劣的,因而从来没有活出来。我们的自我倾向于把那些无法理解的事物都归为「不好的」,自然而然的,我们会避开检视那些让我们感到不舒服的内在事物。但是,假若我们能找到自己的方式,绕过自我的偏见,我们会惊讶地发现许多未好好活过或是被压抑的特质,最后都会成为我们拥有的最优势力量。我们之所以有如此多的「未好好活过的生命」,主要原因在于人类生命没有足够时间让我们经历内在潜藏的一切可能性格、天赋、职业及关系我们在人生路途的某一刻都会做出选择。

一个男人可能觉得自己有钢琴演奏家的天赋,但是也颇有商业头脑,他顺着企业晋升的阶梯攀爬向上、循着商业世界的规则来形塑生活,供应家人所需,但是由于内在的艺术家仍没有时间活出外在生命,依旧会以潜能形式存在。

相同的,一个选择成为商业人士的女子可能在多年之后,某天醒来时发觉部分的自己渴望当个家庭主妇在家照顾孩子,或是发现部分的自己想要选择宗教生活,当修女或是过隐居静修的生活。

在积极想象中,我们可以进入这些未好好活过的部分,有意义地经验它们。相较于我们外在活出大多数的生命,从象征层次活出是有可能的,而且能让那些未好好活过的部分感到满意。上帝及自然似乎不介意我们是如何活出内在的潜能。假若我们是朝外活出它们,很好,只要是带着意识的经验都好。

假若我们朝内活出它们,在象征经验的层次上,它通常会更深入、更强烈,也能带出更多的意识。即便是十辈子也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与我们深爱过的每个人结婚、追寻我们喜爱的各种职业及兴趣,或是完全活出内在潜藏的人格个性。

但是,一旦我们忽视这些未好好活过的可能性,它们就会变得酸楚,可能会以拙劣的方式为自己发声。我们可能会呆坐着多愁善感地想「可能会是如何如何」,或是心生怨恨,责怪运气不佳或是他人从中作梗,否定了我们成为英雄、富豪及名人的机会。无论其他的生命选项是什么,你都能狗活出它,只要你愿意以从内在经验的方式来活出它。

在梦境及想象中,你可以进入未好好活过的生命,发掘当你依循那条路,而不是你选择的这条路时,那会是什么样的感觉。你可以在积极想象中经验其正面及负面,很可能会发现它并不比现在的生活来得美好,重要的是你经验它,因为整体自性内在所有的关键能量必须以有意识的方法活出来。

我认识一个男子,有着强烈的宗教志向。虽然他从未正式成为教会的牧师,从实际生活的各面向而言,他活得就像僧人一般。他维持单身,过着隐居生活,每日专注在内在世界祷告、沉思及静修中。在此同时,他在自己的拉丁大家庭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功能,让宗教存在于家人间,也是家人需要内在世界的智慧时会前去寻求帮忙的心理咨商师。

几年前,男子身上发生了一件相当惊人的事情。有个晚上,他梦见自己身处意大利,他和丰腴性感的意大利妻子、孩子们住在村庄悝。这个梦境本身并不让人惊讶,但是在接下来的每个晚上持续出现,周复一周,持续了好几个月。

每晚,他在梦中回到相同的村庄,回到妻子及家人那儿,过着扮演丈夫及父亲的完整生活。他深爱妻子,和她并肩照顾孩子,努力工作养家。他出门工作,肩上顶着大袋的食物回家喂养饥肠辘辘的孩子们。他经验每个父亲都会经历的喜悦及感伤,和一个女子共同生活共同养育孩子。夜复一夜,长达一年之久。二十年的家庭生活全都压缩在那一年的梦境中!

白天的时候,这个男子是个安静沉默的单身汉,在加州过着退隐生活。夜晚时分,他活在意大利村庄,说着意大利语,教训孩子、为账单操烦、在庭院植花、与妻子交欢、与她口角、和邻居吵架、和家人一起望弥撒、带家人出游。每天早上,他都会带着居家男人在经历艰苦生活之后的疲惫感而起床。

这个男子渐渐习惯做为一个父亲的生活,满心期待每天晚上看见他的孩子,经历新的冒险。接着,突然间,某天晚上的梦境中,他的意大利村庄生活来到了终点:

我再次努力工作,照顾我的家人。我正在清理某栋老旧建筑物的碎石瓦砾,或许是一间房舍或是年代久远的垣,在好几世纪之后已然坍塌。

那是已经坍塌了的古老石块或泥土建物,可追溯到远古时期我在工作中发现碎石块底下一株老玫瑰,被压在坍塌的石块下多年之久,看起来就像是死了一般,甚至已经化成石头了。

我知道这棵老玫瑰在这片土地上很久了,甚至在村庄形成之前,就己经在这儿了。它带着生命的力量、生命的承诺,以及代代延续的家庭及村落生命。

不知怎的,我感觉它仍未死去,依然活着。我虔敬地拾起这株老玫瑰,带回我家花园。庭院中的花园有着完美方形的外型,房舍墙垣围绕在四周,是西班牙风的摩尔式建筑( Moorish style )。我在花园正中心空出一块地,给这株玫瑰。所有的人,包括我的妻子及孩子们都嘲笑我,说我又变成了满脑子幻想的唐吉轲德。他们说被压在砾石堆中数百年之久的玫瑰是无法重新活过来的,但是我很确定它活着,坚持要将它种下。我细心地备土,把玫瑰放在它所属的位置,覆盖上土壤后为它浇水。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这株玫瑰就在我的眼前活过来了,绿叶伸展,接着一朵完美的红玫瑰出现在眼前。

这个美丽的结局让我们得以看见,当这个男子在意大利村庄过着未活过的生活时,一路上有什么是岌岌可危的:自性,他存在的整体感。玫瑰是原型自性的最佳象征,在拉丁教会中,玫瑰与圣母及圣子是联想在一起的。自性是在个人生命中心绽放的古老玫瑰。这个男子透过活在古老村庄,活出古老的居家男人角色,把自己内在截然不同的部分结合在一起,这个原初的内在合一状态在他个人的灵魂里绽放。如你所见,这个男子的内在流着两股非常强大的能量,其一是成为隐士的驱力,奉献于对上帝的沉思;另一则是成为精力充沛的热血男性,和妻子及孩子一起经历生活中的种种。白天,他在清醒的世界活出本性中的一面,夜间,他在梦境的国度完整地活出另一面。最终梦境的那株玫瑰,让他看见身为居家男人的夜晚生活启示了另一种沉思上帝的方式,另一条前往最高意识的道途。

我们同样可以透过积极想象,完整完美地活出那未好好活过的生命。我曾经住在可以远眺大海的崖边屋舍,有阶梯可以往下走到海滩。每天早上,我会穿上外套系上领结,开车前去位在圣地亚哥的办公室。我有份独立自主的工作,个案们排队等候见我、有栋舒适的房子及一群好朋友。我应该要对此感到心满意足,或者我以为自己是心满意足的。

但是在某个时刻,幻想从我的意识边缘悄悄溜人心中。我会站在房子外头,看见某个「冲浪懒鬼」走过,那些家伙整天带着冲浪板待在海滩,整个晚上和「冲浪女郎」坐在营火前。他们喝啤酒抽大麻,就我眼所能及,他们从来没有穿过西装外套打领结,没工作过,从来不需要担心账单要付或是其他的事物。

我突然幻想着,从无意识不请自来:「假若我在专业上有点轻率,我就可以被赶出教会、被逐出心理学家的专业位置,变成不负责的开心懒鬼,就像那些整天在海滩上的家伙。」我把那些幻想从心中甩开:那太愚蠢了、太傻了,也太糟糕,不值得认真考虑。但是,不同版本的幻想持续不断回到心中,最后我认定无意识试图要我看见某些部分,所以我把这个幻想当作积极想象的一部分。我探取了两个方式:一部分是和内在那个「海滩懒鬼」对话,一部分是我真的去了那儿,到海滩上和那群年轻男女开聊,加入他们的营火、派对、冲浪、游泳,以及那阳光普照的日子,除了嬉戏之外,就没啥事可做。我和我内在「海滩懒鬼」的对话如下:

海滩懒鬼:看吧,你过着穿西装打领带的生活,你功成名就,你演讲授课、受到尊敬。你拥有财富,你有栋在海边悬崖上的漂亮房子,但是你不像我一样开心!
罗伯特:嗯,也许吧。
海滩懒鬼:现在,看看那些整天待在海滩上的男男女女,你心里忌妒他们,他们晒得黝黑,过着完全感官、物质的生活,不需要担心收支平衡。他们是开心的,他们是真正开心的一群人。
就在这一刻,我心里评价的那些受人尊敬的专业世界,还有我的西装领带开始崩解了。对话继续,愈来愈糟:

海滩懒鬼:看吧,只要你使用大麻被逮,不缴纳房贷分期付款,就会被赶出那间豪华房子,你可以到这里和我们一起住在海滩上。你可以在海滩上夜夜笙歌,白吃白住,我会教你怎么从毒品赚钱,你可以和我们一样开心。你现在应该明白为什么我们通常不喜欢面对这些内在的可能性了吧!这时,我回应:
罗伯特:可是我喜欢我在悬崖上的房子,我也喜欢前来的访客。他们早晨起床时可以听见海浪的拍打声,很美,我不想放弃它。我也喜欢我的工作:喜欢当人们认真看待分析时在那人身上发生的一切,以及他们在意识层次真正的改变。我喜欢当人们觉醒于内在世界时所感受到的兴奋激动。因此,虽然我的专业有时候可能无聊,但那是经验某种高贵美丽事物的一种方式。
海滩懒鬼:但是你不是对个案感到心烦又厌倦吗?你不是对责任感到心烦又厌倦吗?你不是对于倾听他人的抱怨感到厌倦吗?
罗伯特:有时候是的。但是,也有一些真实、有价值的事物,我不应该就这样摧毁掉。同时,我也喜欢靠正当的收入过生活。我喜欢银行里有些存款,能够在朋友有困难的时候帮上忙,或是就只是知道我不需要日日担心下一餐要打哪儿来。我想要依靠我自己,我不想白吃白住依赖他人或是到处寻找食物或栖身之处。

我想历史学家汤恩比( Arnold J. Toynbee )可能会说,这里显现出西方欧洲的两个伟大原型,再一次在我个人灵魂的原初层次一决胜负:一方是安定的地主与都市居民,打下根基、追寻安全感、在安稳的小区过生活;另一方则是游牧民族,在加州索拉纳海滩( solana Beach )漫,虽然不是在蒙古的大草原,依然是居无定所的,在营火堆前过活,拒絶受困在固定处所、固定工作或是责任上。我碰触到内在相当深层的事物,部分的我想要获取穿西装打领带的世界之外更多的事物。在这个内在的海滩懒鬼面前,我满身大汗,我不自在地扭动身体,我感到害怕,觉得自己真的能变成那个心中想要成为的「懒鬼」!这就是所谓的真正的积极想象。

当你与内在的真实部分接触时,你会感到威胁、恐吓,你的两腿发抖,满身大汗又颤抖不已。但是,你是安全的,因为这一切是在积极想象的控制实验室中进行,你可以冒平常不敢冒的险,面质那些原本可能已死去的事物。

这次积极想象的最后结果是,我与「海滩懒鬼」的自己和解。我不需要以身试法,让自己被踢出受人尊敬的社会;我不需要污辱「体制」,那只会让我失去房子的赎回权或是与朋友疏离。但是,我的确需要正视我内在潜藏的未活过的「生命」,等待在某些适宜的层次活出来。

首先,「适宜的层次」就是积极想象的层次,但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发现了能够与外在具体生活相结合的其他层次。我发现休假去朋友在博雷戈沙漠( Borrego D esert )的小木屋时,内在的那个海滩懒鬼就会异常开心。我喜欢在阳光下、在仙人掌丛、在土狼出没的地方荡,我发现自己身处酒神戴奥尼索斯的国度,远比海滩民所能找到的更真实、更开心的国度。当我前往印度的时候,我内在这个戴奥尼索斯、感官及游牧民族的特质得到的滋养是如此愉悦。在那儿时,我活在实体的世界,由阳光、景象、声音及我深爱的人的部族连系所组成:和多年前在积极想象历程中进入的内在「海滩懒鬼」相比较,我所触及的是更进化也更完整的潜在可能性。

假若你前往内在的「海滩懒鬼」或是内在的「流浪汉」,让他们有机会存活,你最终会发现这个懒鬼实际上是个僧侣( sunyasin ),一个走四方的托罉僧人所伪装。原先如同游牧民族般的四处历也就成了一趟朝圣之旅。

(未完待续)

荣格积极想象的具体步骤(十)

摘自《与内在对话:梦境、积极想象、自我转化》 罗伯特、强森

耶利哥城墙

这个所谓的「耶利哥城樯」法背后的原则,我们在下述的古老故事当中可以得到象征性的说明:

耶和华晓谕约书亚:「看哪,我已经把耶利哥……,都交你手中。

在你们的一切兵丁要围绕这城,一天围绕一次,六日都要这样行;七个祭司要拿着七个羊角走在约柜前。到第七日,你们要绕城七次,祭司也要吹角。

他们吹的角声拖长,你们听见角声,百姓要大声呼喊,城墙就必塌陷,各人要往前直上

这个故事指称的事件必然是发生在基督生前一千五百年到两千年,透过口述而传递至今。假若我们从象征的层次而言,当中包含着绝佳的原型原则,是接近我们内在看似不可能的冲突的一种方式。

在这个出色的传说中,人们群起对抗那几乎是坚不可摧的屏障,面对的是当时的部落技术无法突破或是攀越的城墙。但是他们有解决的方案:进行单纯的仪式,每天围绕着耶利哥城行走。他们没有直接攻击,因为没有任何直接的攻击能够成功。最终,在持续不断的仪式性绕行之后,角声响起,人大声呼喊,事情发生:城塌陷了。

我们的内在生命总是让人感觉从一个耶利哥到另一个耶利哥的旅程。我们持续不断地遭逢内在的障碍,就像是堡垒一样,外有坚不可摧的城墙屏障。

有时候,我们将之称作自主的情结。因为它们完全处在意识心智的知识及影响力之外。我们只能透过它们在生活及情绪上所造成的破坏而得知它们的存在。多数的我们在生命中的某个时刻会经历内在冲突,这些冲突将我们撕裂,看似无解,我们找不到前行之道、立足之地,以及可能解决的方案。

内在的问题看似如此困难,以至于我们不知道该从何着手,这就是内在耶利哥的例子。它就像是无意识内部那个被城墙包围的城市,是意识心智无法穿透的空白区块,是个人无法理解的部分,遑论要去处理。可能是你无助爱上某个不可得之人,或者可能是某些无法打破的惯性行为模式,对你的健康、工作及人际持续造成伤害。问题就在我们的身上,但是我们无法了解、无法掌握,无法找到任何方式与之直球对决。

在这样的情况下,耶利哥城脑的故事就是这个心理历程的象征性解方。尽可能认知这项冲突是什么、你的探究焦点为何,接着绕着那个自主的情结,从每个角度检视,透过仪式性的内在工作来引出心理能量,就像是耶利哥故事中的绕行仪式,直到最后城墙坍塌。我们有各式方式绕行耶利哥,只要你把能量聚焦在城墙围绕的内在城市,进行仪式。透过将心中的意象带出而把内在冲突拟人化,与他们对话。邀请他们走出城墙,发掘他们是谁、为何与你作对。

针对这个绕行耶利哥城的技术,积极想象特别有帮助,不过这个技术实际上是个合成的技术:主旨在于将各种形式的内在工作、各种内在剧本带入想象戏剧中。一个人会使用各式可能运用的技术,那些能够将能量聚焦在自主情结的技术,持续直到最终穿透情结与意识心智之间的屏障。

我们撷取心中的幻想,藉以处理问题,把他们视为深层内在象征而加以分析。假若有适合的梦境,就做梦境的工作;接着把梦境延伸至积极想象,看看它会带你到哪儿。

举个例子,假设你发现自己已经好几天都郁郁寡欢。你不了解,不清楚这忧郁是打哪儿来,也发现周遭无辜的人们因此而遭殃。这忧郁就是你的内在耶利哥。那你该如何因应?

首先,将忧郁感拟人化。进入你的想象,找寻能够代表忧郁的人物,也就是意象。现在开始耶利哥城墙的绕行,和你的忧郁说话。绕行忧郁,从每个角度检视。和积极想象中出现的人物说话,找出它们能告诉你关于忧郁的什么,那忧郁是什么?从哪儿来?通常忧郁是要平衡膨胀,但是它要平衡的是什么膨胀?针对这一点,他们知道些什么?或许他们其中一个会承认它就是你内在那个感到忧郁的,可以详细告诉你到底他或她对什么感到忧郁。

除了进行积极想象之外,我们也会关注幻想及梦境。我们把每个梦境意象、幻想意象,以及每个在我们脑中出现看似与内在耶利哥有关的想法都记录下来,最重要的是,我们持续进入内在角色,日复一日,和他们说话。带出你的感受、要求信息和指引,愿意牺牲那些由忧郁所补偿的膨胀、自负或是其他超乎现实的想法。

诚如传说中的约舒亚,你要每日绕行内在城樯,一天进行积极想象,或许当天不会有戏剧性结果出现,但是你已仪式性绕行,你已经在情结中投入意识能量。

隔天,针对那个主题可能会有强烈的幻想浮现,你可以秉持对待梦境相同的态度去记录并分析,运用象征去了解无意识深处发生的事。

隔天早上,你可能会做梦,因为你已朝内在耶利哥投入相当多的能量,可以假定你的梦境是因应这个主题而生,因此那一天,你透过梦境工作所组成的素材绕行耶利哥城墙,或许梦境会出乎意料让你知道耶利哥到底是什么。

每一天,透过某种形式,持续绕行这个自主情结的城墙。最终,城墙会倒塌,你开始了解城墙那儿有些什么,以及针对那个情结该做些什么。此处发生作用就是积累能量的其中一项原则。一个人持续投注能量,将意识能量倒入这个内在情结,直到最后这个情结必须打破。戈尔迪死结( Gordian knot )解体了,那看似坚不可摧的城脑倒塌了,情结最终变成可为意识穿透的。一个人走入城墙围绕着的城市,发现是内在的哪个部分活在那个城市,以及为什么那部分会对自己宣战。

这项神奇历程的前提是我们不期待出现立即的结果。有时候,的确会有惊人的结果迅速出现,但是请记得你所处理的是内在全然封住的部分,是意识所无法穿透的部分,也许已经过数年封锁,我们必须给予这个历程一些时间,坚持继续下去。

在古老的圣经故事中,上帝指导约舒亚绕行城墙整整七天。数字七象征着内在时刻的完整循环,是意识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内在时间。你的耶利哥经验会需要七个内在单位的时间,这是你展开对内在耶利哥的真诚意识过程中所需要的。从外在观点而言,可能是七天、七周、七个月或是七年。

可以确定的是:一旦你开始了,每日绕行城墙,终会找到解决方案。你不需要被动的受苦,可以有些作为。你可以请求内在力量的帮助,开始绕行。神奇的是,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绕行。你只需要投人能量、施行仪式,结果就会出现,无论你觉得这有多愚蠢,无论你在面对内在情结时觉得有多虚弱或是无能,你绕行、绕行、再绕行,城墙就会倒塌。

通常会比你预期的更快发生。我亲眼见过好些人,带着英雄的勇气开始这项高度集中的技术,打定主意,甚至与之纠缠二十年,为的就是克服这个无解的问题,最后发现,不到三、四天的深度努力之后,问题就解决了!

但是,其他的耶利哥可能比较困难,都是深刻埋藏在无意识的问题。某方面而言,它们可说是与我们多年同在的「人生问题」实际上也是我们成长所需要的。它们让我们受苦,但是也回馈我们成熟和个别性。针对这些「人生问题」,绕行耶利哥城就是确切的解方。

假若你把生命中那些最折磨你的事物加以拟人化,让它成为你的「耶利哥」,在积极想象中绕行那个耶利哥,你就能让问题发展为意识及成长的根源。你会学习到问题及困境才是我们真正的朋友,我们所受的伤将转化为疗愈的泉源。

(未完待续)

荣格积极想象的具体步骤(九)

摘自《与内在对话:梦境、积极想象、自我转化》 罗伯特、强森

运用层次

一旦你开始把积极想象运用在生活中,你会惊讶地发现积极想象可以满足广泛的需求。它可能在某个时刻帮助你解决每日的烦恼,像是要把孩子送到哪个学校就读,或是如何运用钱财等。

在另一时刻,你可能活出你深藏于内在的神秘旅程。而在运用光谱的最远程,积极想象变成神秘的宗教体验。

我发现积极想象的运用可落在三个基本层次,端看使用目的而定:
1. 讨价还价。2 ,怀抱无意识。3 ,经验灵性维度。

讨价还价,如其所名,是最实际的个人层次运用,这是当你需要与内在人格进行协商时所使用的想象,交换、妥协,有时候则是持续实际生活功能所必须的。假若将积极想象运用在「讨价还价」会让你感觉不是那么体面? undignified ,这是因为它或多或少不是那么光彩的活动:它是与个人内在部分露骨的讨价还价,藉此达成协议,让生活得以继续向前。

所谓的怀抱无意识,则是我们积极试图从无意识带出还未探索的部分,好让我们将之整合进入意识功能中。这个层次的运用在于熟悉我们内在未知的部分。我们到目前为止所提供的范例都是从这个层次着眼,这是积极想象的主要功能,也是多数人一开始进行心中抱持的目标。

经验灵性维度则是当伟大原型的深刻经验占据一个人的运用层次。积极想象犹如意象的经验,同时带出宗教洞见。这是相当罕见的积极想象运用形式,不过有许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经验,对此有所察觉是好的。

讨价还价

讨价还价是针对积极想象最实际、最务实的运用方式。首先要认知到自己是由许多不同的部分所组成,每个部分的你都有其需求、都要活出生命,也要参与你的意识生命。当你真的明白这一点,就能开始理解那些在每日生活中让你恼怒的、看似「无解的」的冲突,实际上反应的是你内在那些不同部分之间的简单争论,这些部分对事物的看法并不相同。

有时候,当你无法让内在相互争论的两个部分达成整合时,当你无法超越冲突时,它就会变成内部的协商,你势必要做出某种妥协。人们有时候会因为这样的积极想象运用形式而退避三舍。用这项高等艺术在想要把工作做完的你,和想要夜夜笙歌的你之间找到妥协,这感觉太卑鄙或平庸了。

但是现实就是如此,有时候唯一能让你维持正常功能运作的方式就是适宜且诚实地讨价还价,至少,这让你内在那些未曾对话的部分得以沟通,最终整合。

我最初成为分析心理学家时,常需要在夜间工作,因为许多个案白天要工作,只能在夜间或是假日前来分析。这个工作行程并不是不好,因为白天可以空下来,不过由于某些原因,我对这样的日程表感到满满的怨恨,毕竟我的内在某部分早已习惯把夜晚时段留给自己,留给访友、社交、音乐以及个人生活。

我内在孩子气的部分对此感到愤怒,而无意识、非理性的怨恨也找到管道进人我的现实生活,我对个案感到恼怒,几乎忘了约谈的时间。

当无意识的某个内在人物全然反对自我的安排时,就会发生这样的事。我把这个问题带入积极想象,检视内在对于工作行程感到气愤的部分,心中浮现的意象是个被宠坏的青少年,他说:「不!我不要在夜间工作。那是属于情感的时段,是享乐的时段,是属于人的时段,不是工作的时段,就这样!」

因此,我和他有一段很长时间的对话,我解释了又解释:「你想想,我们需要过日子,需要赚钱,否则会挨饿流露街头,因为我们才刚开始进入这个专业,这个时候我们能够接的都是那些在夜间或是假日才能来的个案。这是现实,势必要如此。」

起初,他不愿意让步。我说:「你看,我们需要付房租。」他说:「我才不管房租,我只想要找乐子,那就是我要的。」我说:「但是我在乎房租。」他说:「还真为难啊,那你就去担心吧。」我说:「假使你要破坏一切,让我情绪起伏、忿恨不满,我就没办法工作,没办法赚钱过日子,这些都会影响我的个案、我记不住事情、把约谈的时段搞混。」

这一切都是真的,当时的我基本上是一团乱,因为内在很大一部分都在反对我的工作。最后我得掐住这家伙的脖子,当然是在想象中,把他推向墙边,说:「你必须听我说,不然我们就有大麻烦了。现在,我们该如何妥协、达成协议?」

因此,接下来的讨价还价得以成交:只要我每天晚上十点开车到公路餐厅好好吃一顿饭,一周几次,在个案离开后带他去看场电影,他就同意在其他工作时间不烦我,让我能够平静地与个案工作。

接下来有好几个月就这样过去了,只要我让他到外头吃顿饭,偶尔看场电影,他就觉得开心,也能让我好好工作。可是一旦某个晚上错过在外头吃饭,隔天这个少年就会烦躁不安,让我对工作忿恨不满、健忘。

对我而言,这个家伙竟然对我的心情及生活功能有这么巨大的影响力,真是不可思议,但是他就是如此有影响力。

一直到多年以后,我才承认自己是被迫与内在的任性孩童做出这个肮脏的后台交易,感觉就像是浮士德与魔鬼的约定。但是事后回想,我能够尊重这样的对话、这样的协商,以及与派系征战的妥协。

就某方面而言,相较于和诸神及大天使的高调对话,他们更有人味。他们让人类生活架构得以维持完好,有时候他们会引领朝向最深刻的意识,因为那是符合人性、脚踏实地又直接的。

怀抱无意识

多数积极想象的运用模式是与无意识达成妥协,主要是透过把意象带上表面、减低其自动化力量的负面效果、使它们意识化、与它们和平相处。我们先前已经谈过好些这类的运用方法,主要包括:清空自我心智、与自发出现的无意识内容对话、透过积极想象延伸梦境、在想象中与梦境人物对话、将幻想转化为想象,以及将心情、感受及信念系统拟人化,在积极想象中活出神秘旅程。

在接下来的段落中,我会聚焦在积极想象的第二运用层次提供的两项絶佳目的。第一个目的称作「在棕树城耶利哥 (Jericho )城墙边绕行」,第二个目的则是「活出未好好活过的生命」。

(未完待续)

荣格积极想象的具体步骤(八)

摘自《与内在对话:梦境、积极想象、自我转化》 罗伯特、强森

步骤四:仪式

所谓体现你的积极想象,意味着赋予它有形特质,把它从抽象、纯粹的层级带开,与你的身体、你的世俗生命连结。

积极想象的第四步骤相当接近于梦境工作的第四步骤。这并非巧合,常见的通则是,无论何时你执行任何形式的内在工作,让内在工作带出洞见或是解决方案,做些什么好让它更具体,具体的仪式或是某些事,只要是适合的,做点什么整合到你的每日实际生活架构。我们在先前梦境工作的章节中已经讨论过这个步骤,此处不再详述细节,你可以阅读前面谈到仪式的篇章,复习那个范例,套用在积极想象中。

关于第四步骤,一个重要事项说明:絶对不能行动外化( actout )。在心理学的术语中,行动外化意味着,本质上将我们内在、主观的冲突及冲动带出,试图朝外且直接表现之。

在极端的临床情况中,行动外化可能会表现在针对自己或是针对他人的暴力形式。不过,我们多数人的日常生活都有些许程度的行动外化,只是没有觉察到。

举例来说,有个男子因为无法忍受自己某个决定而陷人与自己的可怕冲突,因而对妻子爆发,还试图以大吵一架来解决冲突。

积极想象会唤起诸多的幻想素材,因此提供了一个机会。如果这个男子不小心,当他在积极想象的过程中与阿尼玛争论后,他会立刻与妻子爆发争执,他会试图从外在活出这个想象。

第四步骤所谓的体现想象,并不是字面上的意义,你真的将你的幻想化为行动,而是把你在想象中所提炼出来的精华,也就是你从经验中所得到的意义、洞察或是基本原则,透过具体的仪式体现出来,或是整合到你的实际生活里。

假若你无法区别,就会陷入麻烦、造成伤害。你絶不能在没有消化的情况下,单以字面形式来理解积极想象的第四步骤,当成将幻想行动外化的许可。

当我们以极端的形式来呈现这个通则,真实性立见。举例来说,假设我正在积极想象,我看见自己身处古代,手中拿着剑与敌人战斗。对我而言,这场比剑可能是我内在想做的事,但是显然的,我不能让这个想象成真,也就是拿把剑挥向让我生气的人。

假使积极想象的主题与每日情境愈是接近,要看见当中的区别就会愈困难,同时,要将幻想行动外化的诱惑力也会愈强烈。

因此,我特别强调不该把外在真实人物的意象用在积极想象。你不应该在心中呼叫配偶、朋友或是工作上的同事等意象,也不应该在你想象中与那个真实人物对话。

假使你这么做,再见到那个人时,你会因为受到极端的无意识压力,实际做出这个积极想象的行为。你在不由自主的状况下,把想象的层次与外在现实层次混淆在一起,开始做出或是说出对他人来说不合理的事物:毕竟,他们没有事先读过脚本。

当某个你认识的人出现在想象中,你该做的事是停下来,将该意象的形貌加以改变,你甚至可以把这个转变化为对话的一部分,你可以说:「听着,我不知道为什么,但是你看起来就跟办公室里让我感到气愤的那个家伙一模一样。既然我知道你是我内在的能量系统,请你改变你的外貌,我不要把我内在与外在的人物混淆。」

假使你这么做,内在人物几乎都会配合,改变他或她的外貌,接着就可以明确地进入对话,知道是在和自己的某个部分说话,而不是和一个外在的人类说话。

还有另一个原因可以说明,为什么使用外在世界熟识人物的意象进行积极想象是个糟糕的主意,那就是以前的人常会说的「法术」。

我们的经验清楚告诉我们,凡是在无意识层次的所做所为都会传输到周遭人们的无意识,对他们带来非自主的影响。即便我们实际上并不在他们身边,我们在幻想及想象中所做的一切都会透过集体无意识而振动,其他人在各自的无意识都能感受到。

因此,如果你睬取了积极想象这样拥有强大力量的工具,将无意识的全盘能量聚焦在某个特定人物意象,它就会开始影响那个人。即便你的意图是好的,结果是操控他人,同时也是不可控制的:你无法精准预测可能的影响。对方可能会感到模糊的无意识压力,在不明就里的状况下,用不同的方式对待你。

同理可证,允许自己对某人产生很多幻想也是错误,除了被动幻想一样没有作用之外,也会给对方、你自己,以及你们的关系带来不好的影响。

假若我们不由自主地陷入关于外在人物重复出现的激烈幻想,我们可能会因此感到生气,幻想要去斥责他或她。我们可能会在一一说出让对方羞愧的所有嘲讽话语时获得极大满足,或是我们可能坠人爱河,心中满满幻想,想象如何向心爱的人献殷勤、两人将如何的进展、从今以后将如何活在如梦一般的兴奋热情中。

首先,诚如积极想象,当你在心中持续不断幻想关于外在人物时,无可避免的会透过无意识而影响对方。其次,沉迷在幻想当中对你也会带来坏的影响,因为你被锁在与对方的特殊模式之下。你被制约了,透过持续重复的幻想,以特定的方式看待对方,自动化的以特定的方式反应。这个自动制约反应,从客观外在情境而言可能是完全不适当的。

因此,假使你内在对于一个外在的人强烈感受到什么,无论是正面或是负面的,最好是从内在工作开始,发现自己内心主观上怎么了。

接着,假若有任何需要跟对方说明的事物,最好是直接说明,让常识及礼貌指引你,不要沉迷于使用那个人的意象进人积极想象或是幻想流。

最重要的是,不要从字面意义来将想象行动外化。积极想象的第四步骤是把双刃剑,是必要的,但也不能误用,否则弊大于利。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运用内在所能发现的一切智慧及常识,我们必须实际做些事,但是不能行动外化,投射到外在人物或是对他人表现粗鲁及苛刻

最后,第四步骤是无法独立于第三步骤的,也就是要加入伦理元素,因为正是你的伦理感设下限制,成为你行止的指引。

(未完待续)

荣格积极想象的具体步骤(七)

摘自《与内在对话:梦境、积极想象、自我转化》 罗伯特、强森

步骤三:价值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审视过如何邀请无意识的人物、如何与他们对话,但是还不够,我们需要持守伦理立场,身为有意识的人类,我们的工作是将伦理元素引介入内。

当想象历程展开,当原始的本能力量受邀而浮上台面、被听见时,我们必须设下一些限制。正是我们的意识自我,必须在伦理的引导下设下限制,目的是保护想象历程不受非人性、破坏性或是极端等因素影响。

荣格探纳了一个大胆的观点,他认为人性在创造过程中有其角色:从至高的观点而言,对意识行动及道德观有所贡献。我们身处于教人惊叹的美丽的宇宙,但是宇宙的力量表现与道德无关。宇宙并不像我们一样关心专属于人类的价值,例如正义、公平、保护无防卫能力的人、为世人服务,以及保持完整无缺的现实生活架构。我们需要将这些价值引进周遭的世界。通常就实际面而言,在积极想象中出现的存有是非人类自然力量的拟人化表现,因此我们需要将伦理、人性及实务等元素带入积极想象中。

荣格观察到,从人类的角度而言,如果没有伦理价值的冲突,就不会有意识的发展。意识总是涉及到面质伦理:我们对于冲突的价值观、态度及在眼前开展的行为表现能有所觉察,同时必须做出道德选择。所有这些原则都会在积极想象中出现。当内在人物出场时,当不同的态度及可能性浮上台面,为了在相互冲突的价值观中调和、有所折衷,我们不可避免必须探取伦理立场

认为对这些意象己获得某种理解而浅尝即止,也是严重的错误。对它们的洞察必须转变成伦理职责。若不这样做便会沦为权力原则的牺牲品,导致种种危险的后果,不但对其他人具有毁灭性,对自己也是。无意识的意象把重大责任放到一个人的肩上’;无法理解它们或逃避伦理责任便会使一个人失去完整性、生活痛苦且四分五裂

—荣格,《荣格自传:回忆,梦.省思》繁中文版,页 253 ]。

荣格曾经谈到一个年轻男子梦见女友滑人冰湖,溺死水底。荣格说,事实上,那个男子无法只是坐着让命运的冷酷力量除去内在阴性。他建议这个男子进入积极想象,找个东西把女友从水中拉出、替她生火、为她找些干衣服换上,救她一命,这是伦理的、道德的,同时符合人性的事。这就是自我该负的责任,把这份责任感带入内在世界的创造,就如同我们在外在世界中关注他人的福利、我们自身的健康及内在自性正处于利害攸关之处。

我记得曾经有个案例,案例的内在原型人物对这个女子的生命要求絶对控制,代价是她的阴性本质。这个女子接受我的分析,在她的积极想象中所浮现的大多是关于某个强大且有智能的阳性人物。他为她提供丰富信息与极佳洞察力,但是他也试图除去她身为一个女性的基本本能。他试图接手她的生命,牺牲掉她的本质特征。

有一天,当她在进行积极想象时,他突然对她说:「把你的钱包和钥匙给我。从现在开始,由我来保管。」在她的想象中,她依照他所说的去做,把钱包及钥匙都交出去。

当她把这个情境告诉我时,我猛地一惊:「你絶对不能把钱包和钥匙给他!那象征着你所有的资源以及对于生命的全盘掌握,如果你这么做,等于是放弃了你的正当性,把你全部的意识只交托给你自己的一部分。你不能这么做,无论他如何有智慧或是看起来是何等正确。只有你可以主导自己的生命;你不能把那个角色交给任何人。」

「现在,你必须再做一次积极想象:回去告诉他,你要把钱包及钥匙拿回来。告诉他你会听他说的、尊重他,考虑他所说的,但是你不能把全盘人生都交给他。告诉他你需要为自己设想,也要自己做决定。」

在我的激烈反应之后,这个女子依照我建议的去做。她再次回到积极想象,对这个强大的阳性人物解释。他理解这个原则,同意立刻将钱包及钥匙还给她。

不幸的是,大概一年左右,在她停止分析之后,这个女子把自己完全交付给她的权力驱力。她让这个强大的阳性存有完全接手她的内在世界,走上自我膨胀之路,后来变成一个自以为无所不知的人,对所有的人说教,试图支配一切事物。

这个例子说明了,当你允许自己步上自我膨胀之路,着魔于原型力量,失去自我的独立性时会发生的事。

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是伦理问题?举凡你让部分的你接管一切,同时让其他的本能及价值都屈服时,这就是具有破坏性的。无可避免的,你的行为举止以及你对他人的应对会因此而乱了套。

伦理一词,以及我们对伦理行为的概念,来自希腊文所谓的「合宜举止」这个字,本能地对应到希腊文的 ethos ,意思是一个人或人们的「本质特征或精神」。因此,从最深刻的观点而言,伦理道德意味着个人举止的标准,这是对应于个体的真实内在性格伦理是统一体与一致性的原则。

当人们表现出伦理的行为举止,就是真诚努力,好让自身的行为与价值观一致。假若某人的举止与其本质特征大相径庭,通常反应出人格的破碎性。

正如荣格所说:「逃避伦理责任便会使一个人失去完整性、生活痛苦且四分五目前为止,从我们讨论的内容可以归纳出三点特殊元素来维持积极想象的伦理面向:

首先,坚持那些符合你自身性格及深层价值观的立场与举止,据此加入伦理元素。

其次,维持伦理平衡需要的是,不让某个原型或是某部分的自己在牺牲其他部分的情况下接管一切。我们不能为了追求某个狭隘的欲望或是目标而牺牲核心价值。

第三,我们必须滋养、保存那些服务人类生命的特定价值,这些价值让每日实务生活能够持续,也让我们的人类关系得以存续。

集体无意识的力量如此强大,我们的意识心智可能会突然受到原始洪荒之力所席卷,这份力量会冲向本能目标,完全不关注它对人类日常生活或是你周遭的人可能造成的影响。

无可避免的,强大的人物会出现在你的积极想象中,激发这个原始的权力驱力。它可能会强势建议你放下横互在你意欲所得之前的一切顾忌,丢下「拖累你」的承诺及责任。这些想法往往会产生伸张自我意志的戏剧性幻想、对于一切作为的控制、面对家人或朋友时自行其是、无论如何都要他人听从你的指挥。

当这样的幻想兴起,你相信自己可以处理所有的冲突、搞定一切,所有的事不过就是小事一桩,只要对周围的人发号施令、斥责那些挡路者或是反对者,坚持做你想做的事就成了。

这些极端的状况之所以如此具有吸引力,是因为有些很真实,即使只有部分真实。在不能表明我们的立场,无论是对自己或是对周遭人们的时候,我们会经验到无力的状态。

假若我们的意志薄弱,假若我们因为自身的冲动而被耍得团团转,或是因为生活中常见的矛盾而停滞不前,不要太惊讶接收到从无意识而来的号角声,把我们召唤到极端的对立面。我们被幻想紧紧抓住,以为单凭纯粹、明确的权力和意志的行动就可以解决一切。

但是,假使我们只是从字面上来理解这些讯息,试图以原始、未经演化的形式来行动,就会跟匈奴王阿提拉( Attila the Hun )一样莽撞,在我们身后留下惨遭破坏的景致。

在这样的时刻,你的反应方程式中必须纳入伦理价值观,否则你会落入毁灭深渊,更极端的情况是自我毁灭。你的人生犹如荒凉沙漠,再也没有人性价值或人类关系。此时自我的关键任务就是反问,为公平与承诺等人性价值发声。自我必须反问:「这个超越世俗的极端主义会对我的每一天带来什么影响?」

无意识中有着令人无法招架,有时候也是非人性的本质,自我必须找到方法,让这些非人性的无意识力量变得温和、人性化。假使从无意识中呼啸而出的态度会破坏你的实际生存、伤害你与家人的关系、让你在工作上惹出麻烦,或是让你陷入权力之争,那么你有责任有权利反问,提出其他的伦理选项。你可以说:「注意,有一些人性价值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不会放弃,也不会放弃我和家人、朋友之间的感情或是关系。我不要因为追求某些理想化目标而排除其他的人事物。」

我们清楚这必须是平等的对话,这意味着我们不仅仅需要对积极想象中与我们说话的原型表达敬意,从道德的角度而言,也要认知到自己与他们是平等的,因此我们能够坚守伦理立场去回应、取得地位,让它成为真诚的对话。

我们不应该寻求主导,也不应该允许自己被支配。在自我的层次中,对于伦理的核心需求是来自无意识本身的天性。我们会感觉无意识是非道德的,因为它所关注的是,活出的同时表现出心灵宇宙那强大、超脱个人的中心思想。

集体无意识中的每个原型、每个力量都是道德中立的,如同自然的其他力量一样。它无法对于所为或是所要求的一切设下道德或是伦理的限制,只有人类的意识才能考虑到需要保存的价值,必须在这个内在要求或是内在声音之上设下限制,如此一来才能达到平衡,才能为生命所用而非削灭生命。

原型带着原始丛林中压抑已久的本能力量突然冲入意识,宛如大自然中的野生动物,不在意人类的公平、正义等观念,或是道德。它们服务的是本能领域:关注的是大自然的供应、演化开展,让所有原型主题都能体现于人类生命之中。

但是如何发生?可能造成多少伤害?过程中有哪些价值可能遭到践踏?关于这一切,那原始原初的原型并不清楚如何关注。

原初的原型可以比拟为丛林中的狮群:当我们从狮子的野性观点来看,它们宛如贵族般行止。但是,弛们也是自然的非人性力量,有自己的法则,遵循大自然中非人性及非道德的律法,

如果拿人类对于怜悯、仁慈、对受害者、爱与接纳,或是公平的认同等考虑来看待们就是不适当的。许多构成全人类性格的原型会展现为纯粹、原始本能,像是狩猎、生存、侵略以及估据领域等。

假若这些本能是处在人性价值、关爱以及道德责任感的限制之下,就会是絶佳的优势。但是假若它们是在没有那些人性情感的情况下支配我们,就会把我们降格为野兽。

在积极想象历程中来到我们面前的人物都有一些真实及智能。通常每个人物都会带出符合我们特殊需求的智能,以平衡自我的偏颇,以及我们看待生命的惯性模式,但是一旦内在人格愈是全然认同某个纯粹的原型,它会愈肯定采取二分的观点,呈现出一种超出普通人性及常识界限的极端作为。

因此,在我们将无意识的「盖子掀开」时,每个人的关键任务在于独立且条理分明的思考,我们必须仔细倾听真相,也就是隐藏在夸大、诱人且戏剧化的内在声音驱力之后的真相。你必须把那个真相提炼成更文明、更人性、更能承接的事物,在不需要烧成灰烬的状况下,就能整合进入普通人类生命。我们必须面对那个真相,找到属于自己的伦理立场。

(未完待续)

荣格积极想象的具体步骤(六)

摘自《与内在对话:梦境、积极想象、自我转化》 罗伯特、强森

学习倾听

最重要的一点,积极想象是一个倾听的历程。并不是所有与内在人物的对话或是互动都会透过文字表现。在有些积极想象的时段中,全盘的经验都是透过行动、所见及所为而发生,这依然是个对话,不过是没有文字的对话。然而,更常见的状况是口语的对话形式。无论是哪一种状况,我们都需要学习倾听。

通常,我们只经历过自己的这些部分,现在,在我们的想象中如意象般呈现出来的这些部分就像是敌人,视之为怠惰抵制、精神官能症、不具生产力的恶习以及不成熟的。这些都是它们在自我的角度之下所呈现的样貌。但是,现在假使我们想设置一个代替品来交换我们习惯与之对抗的这场终身战争,我们必须开始倾听。历经多年忽视这些属于我们的内在部分,多年来将它们视作人格中的劣势特质,当我们开始倾听时,就会发现它们想要告诉我们好些令人极为不愉快的事物。

不出所料,有些内在人物告诉我在过去这些年我是何等专横、又是如何把自我的态度强行灌入无意识。我们必须愿意去问:「你是谁?你有什么要说的?我会听你说。如果你想要的话,这一整个小时都是你的时间,你可以使用任何你想要使用的语言来表达,我会在这里听你说。」这需要针对我们多数人所持有的态度重新剧烈调整。

假若有些内在事物在你看来是项缺点、是个缺陷、是对有生产力生活的可怕阻碍,就算是这样,你必须停止将那部分的自己视为「坏人」来打交道。就这么一次,在积极想象中,你必须试图倾听那个「劣势者」,把他或她当成智慧的声音。假若我们的抑郁或是缺点以拟人化的方式来到我们面前,我们必须尊重那些特质,视为整体自性的一部分。把你觉得劣势的感受、罪恶或是悔恨等属于你的部分放入证人席中,并说:「你值得拥有每项特权,你见证了我所不知道也不了解的,你可以说任何你想说的,无论多久时间都可以,你会受到尊重及敬意,你所说的会被记録下来。」正是如此,积极想象的力量得以出现。我们学习倾听那些一直以来保持在静音状态的事物,我们学习向那些一直以来被视为不名誉的内容表达敬意。

学习响应

当我们学习倾听之时,也必须学习响应,提出我们的讯息、观点以及价值所在。当人们一开始学习对无意识的声音表达敬意,同时严肃对待,通常会出现的倾向就是做得太过,因而决定「这个自我什么都不懂」。

人们会倾向于把内在人物所说的一切当作最终裁定,这就和先前的自我中心模式一样愚蠢及偏颇。正如同自我必须藉由进入无意识而平衡其观点,同样的,无意识也需要透过意识心智的态度而得到平衡。切记荣格的观察:他说自我与巨大的无意识之间的关系就如同浮在大海的小软木塞。我们常常会有那样的感觉,觉得自己就像是被抛在生命海洋中的软木塞,全然受制于牵动着我们的波浪及风暴所摆布。对于生命的一切,我们似乎少有控制的力量。

让人感到吃惊的是,荣格接续说明他的比喻:然而,这个软木塞从道德的角度来看,是等同于海洋的,因为它拥有意识的力量!虽然自我渺小,但它拥有一个特别的,我们称之为意识的觉察力量,因为这个特别的集中力量,让它得到一个位置,相较于那看似永恒丰富的无意识,它是同样必要、同样强大的,而且同样有价值的。这个小软木塞可以反驳海洋,同时拥有可以贡献的观点,如果没有它的话,意识的演化就无法有所进展。自我可以反驳,就是这一点让对话平等展开。自我的意识能力赋予了力量、权利,甚至是责任,在平等的基础上和伟大的无意识搏斗,也找出整合的价值。

不操控

在积极想象第二步骤的重要法则之一,就是你絶不能带着准备好的脚本来进行。在事情发生之前,你并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你可能知道自己对某事物可能会有的感受,你可能知道自己对内在人物要说些什么,你可能知道当自己进入想象时要找寻什么人,但是你并不知道对方会说什么,直到他或她说出来之前,你不知道内在的人物要做什么,直到他们行动。你有权利呼叫你的阿尼玛、阿尼姆斯或是阴影人物,但是你没有权利事先规划他们该说什么,也没有权利在他们出现之后主导过程。

在最佳的状况下,积极想象就是充满惊奇的生活,是一份把自己交托给非预期的生活。我们不事先计划或是写脚本,就是单纯开始,接着让一切自然发生。从无意识自发流出的一切、不带操控、不带指导或是控制,这就是积极想象的材料。

我们需要清楚明白这一点,因为当今有太多相关的内在工作系统被误认为是积极想象,但是它们是完全不同的。最主要的差异在于,那些系统都是以准备好的脚本来运作;一切都是事前决定的。这些系统称作「引导式心像法」( guided imagery )、「创意式心像法」( creative imagery )或是其他名称,共同点在于一切都是预设的,你事先决定在想象中会发生什么,自我决定让什么从无意识出现,同时准备好本。其想法是给予无意识一组「编码指令」,如此一来,它就会做出自我要它做的事。其中一个系统公开宣示,使用意象的完全目的在于得到你想要得到的。你闭上双眼,想象有台新车、新工作或是你想要的那栋乡间房舍,你使用视觉想象的力量来得到这些事物。

在另一个系统中,你试图透过自我心像来得到看待自己的正面态度。你把自己想象成你想要成为的样貌:苗条的、迷人、有影响力、有才能的或是其他。藉由使用自我心像,我们试图成为一个理想化的人,也就是由自我决定希望成为的样子。

这些心像法的问题在于它们都是由自我决定一切,无意识反而是某种欠缺自身观点的愚蠢动物,毫无可贡献的智慧。而这些交流的重点在于训练无意识做出自我想要的,自我的决定可能看起来是个好决定,问题在于决定的过程中并未咨询无意识。

积极想象则是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观点看待无意识。我们确信无意识有其智慧、有其观点,就像自我心智一样,平衡且实在。积极想象的目的不在于给无意识「编码指令」,而是倾听无意识。如果你真的倾听,无意识也会回过头来倾听你。

假若你决定要完成某些大计划,但是发现无意识对这项大计划有所抗拒,你的反应不应该是试图给无意识「编码指令」,好让无意识同意你的想法。相反的,你应该进人无意识,找到那个让你动弹不得的、抗拒的或是沮丧的部分,找出为什么。

假若你这么做,通常会惊讶地发现无意识有极佳的理由不同意你的计划或是目标。或许你正即将进人胸怀壮阔或是沉迷心绪,试图完成某件实际上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你的无意识很有可能因此有所抗拒,试图把你带回理智状态,好让你将计划缩小到在你的资源及能力范围之内。

又或者你的计划可能会对家庭生活、婚姻、人际关系或友谊等造成永久伤害,无意识可能让你生理状况出现征兆、感觉忧郁或是麻庳不仁,为的是防止你过于偏执,而毁了你人生中重要的事物。

积极想象开始于对无意识尊敬的这项原则,同时理解到无意识当中有着极具价值的事物可贡献;因此,对话必须是在双方才智平等且互敬的状态下进行,不能出现由其中一方下「编码指令」给另一方的状况。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积极想象中是没有脚本的。你并不是遵循一个计划好的进程,你不会替你遇见的人说话,也不是预先决定目标。你不会事先设定好一个目的,试图操控无意识以对之表示赞同。

针对引导心像法的使用,历史上可以找到好些正当且优良的例子,其中一个就是耶稣会会祖圣依纳爵·罗耀拉的《神操》,这是对基督生命的系列冥想,每天使用制定好的意象来引导冥想。

荣格多年前在瑞士有一系列演讲,当时他借用《神操》来呈现积极想象与引导式心像之间的差别。举例来说,在这个引导式心像法中,你会前往耶稣被钉上十字架的苦路。这是耶稣被钉上十字架的那天,而你就在那儿,在你的想象中同在。你可以闻到尘埃、汗水及血液的味道,你听到群众的嘲笑声,你看见荆棘冠、十字架及血流。你感受到脚底下的尖锐石块,在你跟随群众前往受难地( Golgotha )的道路上,太阳火辣的照在你身上。

在这样的方式下,对于那些采用罗耀拉冥想的人们而言,基督的生命事件鲜明呈现,无论是味道、感受、触感及痛感,它们变成实际直接的经验。假使这种引导式心像法能满足你的宗教目的,就是好的,主要是把你与中世纪的心理连接上,但那样的心理仍有许多部分活在我们心中,我们也能对之表示敬意。

但是,荣格说过比较好的做法是,假若我们能进人积极想象,走上属于自己的苦路,发掘我们内在有什么。这不是任何人或任何事预先决定的,除了那些原本就活在我们内在现实之外的事物;它也不会是由权威或是传统所规定的。你可能发现自己行走在古老的石板路上,就如同罗耀拉一样,或是你可能发现自己走在游艇甲板上,假若那是你的内在道途所指引的方向。你可以确定的是:最终每条路都是苦路,因为它带领我们进入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问题及冲突,有时候痛苦,带着英雄般的精神,有时候则是牺牲奉献,为的是启引我们到意识领域。

假若你有现代人的心理,就必须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走你自己的路让人害怕却又让人振奋。没有人可以告诉你这条路,因为没有一条事先规划好的路,而是只有一条路,你的路,只要你能诚实地活出它,它就和其他道路一样令人信服。

生活中的许多虚伪、孤单会因此消散,假若你明白你的道路就是一条路,是在许多条路当中的一条路,却是独特且不同于他人的那条路,是源自于你自身本性的那条路,是天生的一条路,不是人为的,因为最终我们都要孤单行走在那条路上,没有人可以告诉我们最终前往哪里,也没有人可以代替我们走这条路。假若你想以这样的方式行走人生,积极想象就是最适切的那条路。

(未完待续)

荣格积极想象的具体步骤(五)

罗伯特、强森

摘自《与内在对话:梦境、积极想象、自我转化》 罗伯特、强森

步骤二:对话

你已经邀请了无意识,意象浮现进人想象历程,现在你准备好要开始对话。所谓的对话,很大一部分是把自己交给想象,让想象流泻。我们有各种原则可遵循,但是能够让经验前进的最重要因素,就是让内在人物拥有属于自己的生命。务实的做法是,说出或做出任何进入心中的事物,只要是让你感觉合适、符合道德的。假使想象时有个角色出现了,但似乎一开始时没有什么可说的,可以透过询问他或她是谁让对话进行。问这个人要什么、想要讨论什么、想要做什么。最好是问问题,而不是说教或是做出声明,因为你要展现的基本态度是愿意聆听。假使内在的人物做了什么,写下来,接着响应,不管你的反应是什么,就做出来或是说出来。

通常内在人物会试图把你拉入某些活动,带你去某个地方,引领你走上某条道路或旅程,假使你觉得是正确的,那就去做,记录路途中发生的一切。假使你觉得跟随这个人是个错误,或是不喜欢内在人物建议的活动或是参与,你有权利说不。你有权利拒絶,说明理由。

通常接下来会引发激烈的讨论,讨论这个内在人物和你认为想要或是不想要,或是不赞同,又或者是害怕等等的冲突。这些都是积极想象的絶佳素材:对话已然开始,自性的不同部分正从彼此身上学习。

假若你发现内在的角色不想说话,这时「给些刺激」是正确的。你可以主动提出条件交换,就好像你正处在与一个害羞且不善沟通的客人互动的情境,你可以问问题或是表达你的感受。假若你对于出现的人物感到害怕,就表现出害怕。假若这个人让你想起过去曾经有过的经验或是做过的梦,或是想起外在世界认识的某个人,就对这个人说出你想起的一切。

或许没有任何事物会如同表达感受一样,让对话进行得如此快速或深人。当你让感受浮现,并邀请内在人物也这样做时,通常可以激发非常直接的交流互动,这是因为情感所关注的大多是价值:我们爱谁或欣赏什么、我们害怕什么、有什么是让我们感到不忠实或是不正当的、我们对自己以及对他人的渴望。同时,我们也发现价值是人类生命的主要泉源。

非常重要的是,如实记录每件发生的事物以及说出的内容。书写可以确保你不会因为失神而进人被动幻想。幻想常会从心思边缘偷偷溜入,书写会帮助你更专注、更深刻的体验。实际上,书写可以让经验更鲜明的刻写在意识心智上。

与意象交谈

为了做出想象的真实行动,我们需要留在开始的那个意象,留在那个情境,直到解决方案出现。一旦与某个持定的意象相遇或是开始一段对话,重要的是从那里继续下去,不要让自己被那些跃上心头、与积极想象相互竞争的其他意象或是幻想素材分了心。

假若你让心思从一个意象跳过另一个意象,从一个情境飞过另一个情境,你只会让自己经历一连串无意义的开始及停止,它们不会把你带往任何地方。假若你的自我真心想进人内在角色,与他们交流,就会与这些原初的角色有连续性的一致经验。千万不要被动坐着,让你的心思从一个意象跳过另一个意象,从一段影片换到另一段影片。

积极想象是完整的经验,一个有开始、中间过程及结束的经验。就如同梦境一样,通常会生成对于问题的陈述、与问题的交流,以及对于议题的各式观点,最后则是解决了冲突或事件。这可能会发生在单一的想象时段,也有可能需要持续数日或甚至是数年的系列想象时段。

从我们先前提供的范例中,你会理解这一点。首先是女子与她内在的日本艺术家之间的对话,在那段对话中,我们可以轻易辨识出提出问题的那一刻,也就是一开始的时候。接续则是一段长长的对话,可能的解决方案得到清楚说明。最后,在对话的尾声,问题解决了。这并非她与日本艺术家的最后对话,但是在这个想象时段中,我们找到了根本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对的,我们想象那个被带往神秘旅程的男子,意图帮助那位苦恼的皇后。在这段积极想象里,问题已经很清楚:国土上,邪恶势力正猖獗,人们受到伤害,这一切都指向是无辜的皇后的错。当男子与他的向导一起踏上旅程,他尽可能透过治疗小女孩来疗愈这片土地。但是,他的旅程才刚开始,还有更多的工作需要做。事实上,这个特别的积极想象持续了好几年,现在也还在进行中。

带着情感参与其中

积极想象的本质是全面参与。我们曾提过积极想象与被动幻想之间的差别,这一点在这个阶段特别重要。关键的是,在交流的过程中,以全然的伙伴关系加入其中。一个人可以建议、主动邀请、问问题、争论、反对,所有在平等交流中会做的一切都可以做。

这一点的关键在于维持情感的当下觉知,带着你的情感参与其中。你必须感受到这是真实的,也就是说这是真实正在发生的,即便是发生在内在而非外在。如果你从中抽离,或是觉得那不过就是你在安全距离以外看到的幻想罢了,就不会是真实的经验。如果你不是真的带着情感参与其中,那就不是真正的积极想象。

处在感受当下的好例子是范例中的女子,她梦见两个像是她丈夫和兄弟的两个男性角色忽视了她。当她在积极想象中和那两位男性人物会面时,她有什么感觉?气愤、受伤、愤怒,实际上她全都感觉到。她的感觉和情绪在与这两个内在人物互动时显现出来。最后,他们响应了她的情感。

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情感反应来分辨他是否真的在进行积极想象。假若在想象的情境中,正常人的反应是生气、害怕或是极度喜乐,但是当下并没有出现前述任何感受,那么我就知道这个人把自己从事件中抽离,只是在远处观看,不是真的参与其中,也不是认真看待积极想象。

我们必须全然参与。然而,有条界腺是不该逾越,我们不能从参与区移动偏离到控制区。在积极想象中,我们不能控制内在人物或是正在发生的事件,我们必须让想象流向它会流向之处,让经验开展,不能试图事先决定即将发生什么、即将说出什么、完成什么。有时候,要明白全然参与试图控制两者之间的差巽是有困难的,你和外在世界人物的对话是个适切的比喻。当你与某人对话,礼貌及尊重让你允许对方有「对等的时间」。我们试图不去主导对话,不会以一长串个人的意见来淹没对方,只为了打断他或她表达想法的机会。

相同的礼貌、节制及尊重等规则,也适用于当我们与内在世界的人物对话时。有时候,你的内在人物所说的内容听起来让人感觉很愚蠢、原始或是荒谬,或是因为完全不符合常理而让人感到生气。你仍然要允许这些内容表达出来,试着就这么一次放下控制;停止试图让内在人物按照你的自我标准而说出听起来是聪明的或是合理的内容,让他们成为他们自己,无论是谁、是什么。

放下控制意味着放弃你对于什么该发生、什么该说出来,以及从这一切当中应该出现什么讯息,或是对于意义的个人偏见。事实上,在这个阶段,你完全都不该去想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因为那会引导你试图指挥这份经验,以呈现出正确的「讯息」。

我们需要克制自己将自我期待强加在想象事件上,我们需要放下应该是的心态;相反的,要让它如其所是的流动,让那些台面下真实存在内心的情感、冲突及人格,自然流动。

(未完待续)

荣格积极想象的具体步骤(四)

摘自《与内在对话:梦境、积极想象、自我转化》 罗伯特、强森

年轻女子的经验

本章的最后范例是个年轻女子的经验,她做了个简短的梦,一个关于她的丈夫及兄弟的梦。因为这个梦可以说是「让她悬在那儿」,她决定藉由积极想象前去与梦中的人物会面,看看是否能够把问题解泱。

这个例子的好处在于,我们能狗看见她在想象过程的实际对话逐字稿。

你应该认得这个梦,因为这是我们第一个检视的梦。我们先前已经看到这个做梦者是如何透过梦境工作来得到梦境的意义,现在我们要看看她如何使用梦境开始积极想象。

梦境:我在找车钥匙,后来我想起钥匙在老公那。接着,我又记起我哥哥把车子开走了,还没有还车。我看见他们两人,紧接着叫住他们,他们似乎没有听到我。接着,一个蓬头垢面的年轻男子,像是个叛徒,上了我的车,把车开走了。我感到极度的沮丧、无助。

做梦者的笔记:我决定开始积极想象,因为梦境中的问题并没有解决,而我始终觉得这是出自无意识的清楚邀请,要我透过想象做功课。我觉得这个梦显示出我与内在阳性面的关系不佳,没有任何交流。我的集体方式一一车子一一被开走了,但是问题并没有解决。我设定了与梦中三个男人对话,但是让他们变了形,这样他们看起来就完全不像我的兄弟与丈夫,如此一来,我的想象就不会宛如「魔法」一般作用在外在世界的丈夫及兄弟身上。我与这个原型、通用的「丈夫」和「兄弟」对话。

我:你为什么要这样对我?(对夫与兄)你们都不守信用。
夫与兄:(两人都沉默不语,没有说话。叛徒转身背对着我,还别过头去。)
我:拜托,你们为什么不跟我说话?拜托你们说说话。在梦中,你为什么把我的车开走?你为什么把我丢下?发生了什么事?
夫与兄:(他们相望对看,我看见那个「丈夫」手裎有把钥匙。)
我:你不理我,可是又明显做了一些事来得到我的注意力,你到底要什么?
(很长的一段沉默)
我:拜托不要忽视我。这很伤人,我必须和你说话。
丈夫:你一直都不理我们。更何况你也不需要钥匙
我:没有钥匙,我就没办法开车。
兄弟:你不需要车子。
我:我不懂。
丈夫:(把钥匙抛给兄弟,并说:)假使你总是要表现得像个女超人一样,你为什么不直接飞到你需要去的地方?
我:(现在我觉得非常受伤,我开始明白他的意思。我过度忙碌、试图做得过多,自我膨胀。我感觉悲伤,更适切的说法应该是感到空虚,在这一切的努力尝试之下,我是何等的空虚。)
丈夫:你表现得就像你不需要我们,好像你什么都不需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跟你的距离这么远。
我:我现在明白自己是多么疏离,难怪我最近会变得如此紧张不安,我很抱歉,我让工作淹没了我,而且竟然完全没有叛徒我叛徒我意识到。
(现在我大概知道「叛徒」是谁,他的脸也转向我。)
(对叛徒说:)你是我内在那股逃跑的能量,你接下那些看似是合理、有产能以及值得做的工作,从任性的标准来说,它们或许是如此。但是,这些并不是我想要的。我现在明白了:你是那个进入车子,和我一起开走的人。你设定了所有前进的动作。

但是那不是我想要的,对我来说也是不合宜的。当我重新检视我所做的这一切,我明白我的写作计划可以等等,而且我也不想教延续的课程,其他的课程还好,如果能少上一堂课,生活就能再度属于我自己。

叛徒:写作计划其实是个好计划,对其他人而言可能也是重要的。除此之外,你说过自己对写作有兴趣
我:我并没有承诺,你让等待彷佛就像一场灾难,事实上并非如此。叛徒:可是,取消课程会让学生们失望,他们特别要求要上这堂课,这对实习安排是有帮助的。你如果取消的话,可是会失去信用……
我:许多人都依赖我,但不是非我不可,其他人也可以教这堂课,学生们反而可以因此学到不同的观点。
(我感觉逐渐增加的平衡感,更像自己了。我不喜欢因为拒絶要求而产生的焦虑感,可是显然这些要求已经远远超过我所能负荷的。我更不喜欢「太超过」的感受,无意识的作为,让我感觉失去连结,而且变得自动化。)

我:你看,我喜欢我的工作,可是一旦当我允许你指使我,工作时就愈来愈感受不到喜悦。我忘了关注什么是实际的、什么是有意义的,我忘了这两者的区别。我并不是退缩,而是清醒了,我在做出选择。
(我听见窗外相思树上的欧椋鸟儿,那声音听起来独特又清新。我先前都没有注意到,我怎么会错过它们?我掉入静谧感受,对于欧椋鸟所唤起的注意力满怀感谢。一会儿之后,我注意到眼前的三个人都变了。其中有个男人,是先前梦境中我所喜爱的那个人。我们安静的在一起,就这样好一段时间。)

这个范例显示出如何延展积极想象来转化一个简短但未解决的梦境情境,做梦者是如何迅速且直接发现梦境的应用所在!透过与三个梦境人物会面,提出要求与他们对话,她有效地在梦未尽处重新开展,因为她有意识地参与,梦因此呈现出新的元素。相对于只是被动观看梦境,她进人梦境当中,在其中扮演有意识的角色。即使她的优势是清楚说话的对象是谁,她仍然在邀请的那一刻感到困难:起初,这些梦境的角色并不想说话,但是,透过持续坚持,让他们知道她准备好要倾听,她让他们远离怨怼,让对话得以进行。请让这些范例鼓舞你进人自己的梦境,也以此为起点,邀请无意识大驾光临。你可以使用这个方法让梦境持续,直到有所进展,获取属于你自己的意识。

编注:本段引自 Jung, MDR, pp. 182 一 83 。

(未完待续)

荣格积极想象的具体步骤(三)

摘自《与内在对话:梦境、积极想象、自我转化》 罗伯特、强森

积极想象范例

进人第二步骤之前,我先提出三个实例,说明如何以积极想象来延伸梦境经验,或是如何运用梦境人物来进行对话。

荣格的例子

第一个例子来自于荣格本人,这是他针对积极想象所提出的最初案例之一。费尔蒙( philemon )最早是出现在荣格的梦中,荣格因为进入这位内在人物,与他进行积极想象,因而种下了他的理论中针对心灵本质最重要且最深远的洞察。

这个幻想出现不久之后,另一个形象又从无意识中冒出来。他是从伊莱贾 (Elijah) 的形象发展出来,我把他命名为费尔蒙( Philemon )。费尔蒙是个异教徒,他有一种含有诺斯替教色彩、埃及与希腊合一的气氛。他的形象最初出现在下面这个梦:

“梦中出现像大海边蔚蓝的的天空,天上飘浮着的不是云彩,而是平平的棕色土块。土块像是正在散裂,人们可以在这些土块之间看见蔚蓝的海水。海水便是蓝天。突然间,一个有翅膀、长着牛角的老人从右方横飞过天空。他系着串成一串的四把钥匙,紧握其中一把,像要打开一把锁。他长着翠鸟的羽翼,颜色也跟翠鸟一样……”

费尔蒙及其他形象使我恍然顿悟:存在精神之中的种种事物,不是由我制造出来,而是自己产生并拥有生命。费尔蒙代表的并不是我自己的力量。在幻想中,我和他交谈,他则说些我没有想到的东西。我清楚地看出说话的是他不是我。他说我对待思想的方式就像这些思想是我自己产生的;但在他看来,思想却像是森林里的动物……是他教我要具有精神的客观性,即精神的现实性。透过他,我自己和我心智的客区别变得一清二楚……

就心理学来看,费尔蒙代表的是更高层次的洞察力。对我来,他是个神秘的形象,有时,他显得很真实,像个有生命力的人,我和他在花园里散步,他在我心中就是印度人所谓的宗教导师。

《荣格自传:回忆·梦境.省思》,繁体中文版,页 242 · 2431 。

如果你进入积极想象中与梦境人物会面,似乎可以和他们建立各式无止尽的关系,你也可以在自身的经验中确认你开始朝内的改变来响应你与这些内在人物的对话与经验。假若你在梦境中与一个人物发生了可怕的冲突,你可以多次进人积极想象,处理与这个人物的冲突,直到相互理解。

假若你和荣格一样在梦中发现一位睿智、先知先觉的老人或女人,你可以定期造访那个梦中人物,寻求智慧及忠告。

一只狮子

很久以前,我曾经梦到自己正襟危坐地坐在书房悝,做着一般人在书房里会做的事。突然间,一只狮子走进来,把我吓坏了。为了让那只狮子离开书房,所有能做的事我全都做了,我把他推开、我下命令、我要求、我发出巨大的声响,没吓到狮子,反倒把自己吓得半死;我甚至扭拧它的尾巴,不过到这里梦境就结束了。我仍然感到恐惧,但是狮子也不想离开。如你所见,这样的梦境结局是完全无法让人满意的,针对问题完全没有解决方案。

因此,我把这个梦带入积极想象。在我的想象中,我从梦境未尽之处开始。我马上再度感到恐惧,后颈的寒毛都立了起来,感觉一阵凉意流过背脊,这些反应都意味着我正处在栩栩如生的积极想象中,我完全置身当下的感受。我感觉彷佛书房里真的有只狮子,我的脑袋可能随时都会被一口咬掉。我的心怦怦跳,全身颤抖,冷汗直流。

针对那个梦,我做了四次的积极想象,直到我突然明白那只狮子并不会伤害我!我们对于内在的一切是如此愚昧无知,任何旁观者在不到三十秒内都会说:「看清楚,狮子没有要伤害你,你为什么要拧它的尾巴?或许有些话想说,或许是你需要接受的重要部分。」但是,我进行了四次想象,致力于摆脱这只生物,直到我终于明白它或许是属于我的一部分,我需要把它整合进人我的生命。

当时的想象是如此强烈以至于我无法中断。每当我进人书房工作,想象就会再度开散,狮子会在书房四周徘徊。每次当我试图坐在桌前工作,它就会上前舔我、对着我的打字机闻了又闻,或是对着窗子咆哮,让我分心无法工作。

我开始和说话:「你是谁?你来这里做什么?看看你对我所做的,你在一旁盯着我,让我什么事都无法完成。不管怎样,你把我吓坏了,即便你只是一只梦中的狮子。你为什么不到外头去找其他狮子或其他有的没的?狮子不属于这间房间,也不属于我高尚文明的每日生活作息。」我渐渐习惯了它的存在,不过仍花了我好几个星期的时间和那个由狮子所表现的内在事物达成协议。它是强大的,甚至是让人害怕的,是属于我的一部分,因此当我愈清楚那是谁,是我的哪个部分,对于所藴含的意义就更加惶恐,我下了很多功夫才能正视。

最后,在经过许多、许多次的积极想象之后,有一天,这只狮子走到书房中某个特定位置,弓背坐下,变成了一座铜像,在伸向前方的右前爪下有一本书,我在那本书里读到惊讶不已的内容。

从那时候开始,它就一直待在那儿。有时候,我会在想象中再度回到我内在的书房,看看它是否仍在原地。一直都在,书也在,打开的页面始终揭示重要的讯息。

(未完待续)

荣格积极想象的具体步骤(二)

摘自《与内在对话:梦境、积极想象、自我转化》 罗伯特、强森

步骤一: 邀请

在我们生命旅程的中途
我发现我正穿越一座黑森林,
越过森林的正途已然消失
要谈那片野蛮的森林是件何等困难的事啊
一但丁,《神曲》

积极想象的第一个步骤就是邀请无意识的存有浮出台面,与我们接触。我们邀请内在人物并开始对话。我们该如何邀请?透过将心思从四周的外在世界带离,聚焦在想象。我们将内在之眼导向内在,然后,等待看看有谁会出现。从上述但丁《神曲》中引用的几行文字,我们明白他是如何邀请。他进入想象,马上发现自己置身黑森林。所有的集体路径都遭到根除:「越过森林的正途已然消失。」他必须挣扎走过纠结的树丛,找寻属于自己的发现之道。在文学作品中,有好些积极想象的伟大例子,《神曲》就是其中一个。游走于黑森林,但丁从地面上的一个洞口跌落,发现自己身处内在世界,置身冥王黑帝斯( Hades) 的疆界。他遇见诗人弗吉尔( Virgil ),后来发现是美丽的碧雅翠丝( Beatrice )差使他前来。弗吉尔指引他,在两人走过各层地狱时和他对谈。这是个经典的例子,说明如何开始积极想象。我们前往某处,尽可能鲜明且详尽地描述该地,让自己定锚,接着看看你会遇见谁。在但丁的例子中,当他与弗吉尔搭上且开始旅程,他遇见各式各样的人们,有些是历史人物,有些是他熟识的亡者。他和每个人交换意见或是经历价值观的冲撞。

在某一刻,弗吉尔躬身退场,告知但丁有个更伟大的人将在接续的旅程为他向导。接着出现的就是碧雅翠丝,西方文学中阿尼玛的伟大象征之一,她带领但丁前往炼狱与天堂。《神曲》是真正的积极想象,但丁以第一人称方式说他的故事。他的自我活出这整体经验、反应、参与事件、与想象中遇见的内在人格对话。那是但丁内在无意识的自发流露,透过他的想象,间接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他所处理的伟大原型主题包括忠诚与背叛、美德与邪恶、天堂与地狱、生与死,这些都是集体无意识中浮现的内容。这些元素是我们共通的,但那是专属于但丁的原型主题版本、他对于普世核心思想的自身经验,他以个人的方式活出我们必然会经历的发展。你并不需要写出伟大的文学作品。事实上,假若你是因为他人的眼光而开始写作,反而会分心,无法诚实活出内在冒险。但是,你的确需要将这个人类生命普世共存的《神曲》谱出属于你自己的情节、属于你自己的章节。为了做到这一点,你不能复制但丁的或是其他人的版本,你必须把从你的集体无意识角落自发流泻的内容记录下来。对许多人而言,第一步骤的邀请,开始的时候会有些困难。他们会坐在打字机前或是手中拿着笔,接着就发现一片空白。假若是这样,或许你需要的就只是耐心。只要等候,持续让心思专注在想象中,过不了多久,意象就会浮现。假使意象依然没有出现,那么你需要使用接下来说明的特定技巧。有时候,要让事物发生是有困难的。我们可能多次把内在人物拒于门外,以至于最终有时间开门时,他们不会跑出来迎接我们。

假若他们真的前来迎接,也很可能是气愤地说:「看吧,你老是忽略我,而且多次把我拒于门外,现在我终于得到你的注意了,我有些话要对你说!」不过,一旦你提出了邀请,就必须接受随之而来的一切。邀请并不意味着管理。开始尝试这项艺术的人,通常都会有许多先入为主的想法,关于谁应该在那儿、这些内在人物应该说些什么的想法。人们期待立即听见由大母神所发表的高尚演说,或是得到内在宗师的深度智慧。这些事物通常都会发生,但是就如同我们常发现的,我们也会看见自己拒絶面对的忧郁感受,那些孤单、空虚,或是我们最常逃开的自卑感。假若这是当你邀请时发生的情况,接受它。这些负面的素材是你整体真实的另一面。无论是当下或是稍后,你都必须与之对话。

荣格说过,感到最害怕及最痛苦的时候,才是你个人成长的最好机会。带着这些基本原则,我们现在来看发出邀请的特定方法。保持警觉的等待或许最纯粹的积极想象就是单纯把心思清空,进入想象,同时等待看看谁会出现,这就是冯·法兰兹所说的「清空自我心智」的方法。我们把心中所有关于外在世界的想法都清空,单纯的等待,带着警觉且专心的态度看看有谁或是有什么会出现。这个方法有时候需要极大的耐心以及专注力,有时候可能什么都不会出现。即便出现了,也可能是看似不重要,或是对自我心智而言是没有价值的,因此你马上就抛开。假使你能专注心思较长一段时间,通常会发现有些意象是随手可及的,早已准备好登上舞台,抓住你的注意力。当这样的人物真的出现时,你不应该骤下判断、屈服于自己的偏见或是立刻拒絶;

最好的方法就是假定它有些关键事物要表达。前一晚梦境中的人物可能会出现,而你发现这个意象试图接续梦中停驻之处,或是有个你从未见过的意象出现了,你或许会想这到底是谁、为什么他或她会出现在你的想象中。因此,最简单的邀请就是问:「你是谁?你想要什么?你有什么要说的?」你的对话就此展开。前面说过,这或许是积极想象最「单纯的」形式,因为自我并未选择对话的对象或是到底有什么会从想象中浮现。无论是什么出现,你都表现出全然接纳的态度,不带任何前提或是期待。如何开始许多人并不适合使用纯粹接纳或是清空自我心智的方法,他们发现要专注心思、等待想象的开启就已经相当困难,很可能的结果就是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后,仍然是一片空白。我相信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未雨绸缪」是正确的作法,也就是说,做出一些特定且刻意的事物来让想象流动。接下来,我们要检视好些如此行动的正确方式。首先,要预防一件事:一旦你找到意象、开始内在对话时,你必须放下控制。一旦发出邀请,意象也出现了,你不能支配你的想像焦点,也不能把想象推向任何特定的方向。

1 .运用你的幻想力

所谓的驾驭幻想就是将被动的幻想转为积极想象的方法。最简单的形式就是检视今天流经心中的幻想,同时选择一个意象、一个内在人物或是情境。然后进入那个地方与那个人,将其作为积极想象的起始地。透过参与幻想、与人物对话、记录当中所做的及所说的一切,因而将这个被动幻想转为真诚的积极想象,当一个人有过多的幻想素材时,这个积极想象的方式特别有帮助。积极想象可以从底层释放压力以减少幻想的数量及强度。当你的脑海中有着日日重复出现的幻想,表示有些内在的问题需要处理。当大量的幻想占满心思,通常意味着你没有给予无意识足够的注意力。它藉由泛滥的幻想来补偿你失衡的偏向外在世界,强迫你进入不由自主的内在生命。

荣格曾说过,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可以撷取幻想的主题,与其意象开始一场意识的对话。取代被动观看着幻想在心中一再重复,你把素材带人积极想象中,你在内在相关的不同部分建立一场对话,同时把冲突带出来,解决它,你把幻想转为意识。请记得,幻想就是最佳的测水杆。假若今天有个幻想在心思背后流过,你可以确信它是以象征的形式来表达当中的主要动力、冲突或是你内心集中的心灵能量。假若你进人那个幻想,同时把它当作积极想象的起始点,你就会自动聚焦在直接、相关以及重要的内在议题上。

因此,透过学习驾驭被动幻想并转为积极想象的过程,你得以成就两件重要的事:

首先,它会帮助你在「干涸」的时刻发出邀请当没有意象浮现,当你心中一片空白,似乎无法让想象开展的时候;

其次,当你发现幻想流让你无法招架时,正是絶佳方法让你专注在幻想上,把它带上台面,透过积极想象有意识地「活出幻想」。避免让幻想流因为不断的自我重复或是试图向外表现而浪费掉,你让它得以在它所属的层次上意识化,也就是在想象的层次上意识化。

2 .造访象征地点

发出邀请的一个简单方法就是在想象中前往某地,开始探索你在那儿会遇见谁。通常这么做时,你的想象会把你带往需要前往的内在地点,把你和你需要遇见的内在人物连结起来。

许多人会不自觉地落入习惯回到想象中的某个特殊地点。还记得那个与文艺复兴的骑士一起踏上冒险之路的男子吗?我们注意到他有个习惯,总是回到想象中的同一座桥,那个文艺复兴的男子总是前来那座桥接他前往内在世界。

对我个人而言,海岸是我梦中常出现的魔幻地点。当我不知道该如何开始积极想象时,常会往心中的海岸前去,开始行走,不可免的都会有事发生或是有人出现,而想象就此开展。有几天,我走了又走,几乎什么都没发生;有时候则走得疲倦。但是一般而言假若你进人内在之地找寻,你会发现某人在那儿等着你。

数年前,我有个个案在开始积极想象的过程中面临很大的困难。他的外在生活几乎不曾发生任何事情,这种千篇一律的枯燥也进人他的想象中,一片空白。因此,我要他去海滩走走,就像我所做的那样,走路、环顾四周,看看会遇见谁。

隔天他回来后说:「是的,我在海滩上走了又走,但是没有人想要跟我说话,什么都没发生。」我有些心烦地说:「注意!一定有事发生的。你如果在海滩上走得够久,脚会起水泡,你就必须去医院。接着,你会爱上护士,然后和她结婚。会有事情发生的。现在,行动!」

隔天他又回来,用他那絶对严肃且不动声色的表情看着我,说:「那个护士没有任何优点,我没有和她结婚。」不过,至少他开始了。

你的内在地点可能是丛林里的小树林、世外桃源般的草原中躲着牧神潘恩( pan )或是修道院悝的小房间。你可以找寻个人能量所在的内在地点,学习找出如何再次回到那儿的方法。进人你的内在地点就成为你邀请内在世界的方式。

3 ,运用拟人化

让我们把思绪带回那个满脑子都是粉刷房子的女子。你可能还记得她是透过把萦绕心中的感受拟人化而发出邀请,她寻找某个意象来代表内在着魔的那部分。她透过与缠住心思的那个意象对话而开始这个历程。

起初,彷佛是对着四周的空气说话,接着,她听见想象中的声音,后来就变成她能够看见的意象:

现在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被无意识的力量控制了。眼前的色彩轰炸让我无法入睡。你在做什么?你要什么?你是谁?(声音)(在我的想象当中,那听起来像是个女性的声音。)

这些颜色都好漂亮,看看这交会处、看看它们是如何唤起大自然的各个面向。最特别的是,这些颜色与书架的木头色调真搭。请问……

这个例子提供了另一个预作准备的方法。如果你有一些亦步亦趋紧随的情感,一些你摆脱不了的情绪,这就强烈暗示你该前往何处开始与无意识的对话,前往你内在那个被缠住的、忧郁的或是其他的情绪。进入你的想象,并说:「为什么我的内在今天感到忧郁?你在哪悝?你长什么样子?请你显示成我眼睛能看见的形象,请你出现,和我说话。我要知道你是谁、你要什么。」

4 ,与梦境人物对话

荣格发现积极想象的最早用法是成为延伸梦境的一种方式。假若某个梦境没有处理,或是你持续梦见相同的重复的梦境,可以透过想象将梦境延伸,同时带出解决方案。这是想象的正当使用,因为梦境及想象都是出于无意识的相同源头。

这也提供了另一个邀请的方式。你在想象中回到梦境,同时进入梦境与当中的人物对话,或是选择梦境中需要与之说话的特定人物,与特定单一的梦境角色说话;或是回到梦中情境,从梦未尽之处继续完整的不期而遇。你可以有效地继续梦境,同时藉由积极想像的延伸与之互动在这样的方式之下,积极想象成为梦境工作的附加价值,允许你进入梦中悬而未决之处,回到尚未处理完善的情境,发展梦所呈现的内在情境。它允许你「接续这个故事」,透过梦的带领前往下一步,并让整体事件获得解决。

因此,当你发现进入积极想象时,处在似乎无法开始或是无法找到起始点的状况,那就进人最近的梦中。它不仅能帮你让积极想象开始流动,也会转化你与梦境的关系,以及你与内在人物的关系,因为你把你的意识参与带入梦中。

(未完待续)

荣格积极想象的具体步骤(一)

摘自《与内在对话:梦境、积极想象、自我转化》 罗伯特、强森

作者简介

罗伯特.强森 Robert A. Johnson(1921-2018)

美国荣格分析师、作家。生于奥勒冈州的波特兰市。毕业于奥勒冈大学(University of Oregon)与史丹佛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童年起便经历神秘经验,引导他先后求教印度籍精神导师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与日本禅师铃木大拙。1947年接受荣格分析师弗里茨.肯克尔(Fritz Künkel)的分析治疗,而后前往瑞士苏黎世荣格学院进修,荣格的太太埃玛‧荣格(Emma Jung)是他的主要分析师,在肯特尔(Künkel)、托尼.萨斯曼(Tony Sussman)的协助下完成分析师训练。

五零年代初与海伦.卢克(Helen Luke)在洛杉矶建立分析机构。六零年代初期结束执业,至密执安州圣格雷戈里修道院的三河修道院(St. Gregory’s Abbey, Three Rivers)待了四年,1967年返回加州重启心理治疗的旧业。曾于圣地亚哥的圣保禄教堂(St. Paul’s Cathedral)讲课,并与身兼美国圣公会牧师与荣格分析师约翰.桑福德(John A. Sanford)有密切的合作关系。

强森着迷于神话,擅长以神话故事演绎人类心灵,他尤其喜欢十二世纪的神话,认为那是西方现代心灵的源头。1974年一场于圣地亚哥圣保禄教堂以十二世纪的解析男性心理的演讲,被誊录、编辑成《他:理解男性的心理学》(He: Understanding Masculine Psychology)一书出版,开启了强森百万畅销书作者的生涯,他陆续出版了《她:理解女性的心理学》(She: Understanding Feminine Psychology)、《恋爱中的人:荣格观点的爱情心理学》(We: Understanding the Psychology of Romantic Love)、《与内在对话:梦‧积极想象‧自我转化》(Inner Work: Using Dreams and Active Imagination for Personal Growth)、《拥抱自身阴影:理解心灵的黑暗面》(Owning Your Own Shadow: Understanding the Dark Side of the Psyche)等十余册书。而他的传记性作品《平衡天堂与人间:关于幻境、梦境与现实的回忆录》(Balancing Heaven and Earth: A Memoir of Visions, Dreams, and Realizations)则揭露他迷人而神秘的个人生活,让人看见他从11岁濒死经验起的毕生灵性旅程,如何酝酿他强大而丰富的心灵世界。

内容简介

我们以为无意识只是虚空,
但其实无意识对我们的影响无所不在。
唯有懂得和无意识对话,
自我转化和自我疗愈才有可能。

无意识,是心灵的内在之地。

当我们做梦,或是惊呼「这不像我!」、「我怎么办到的?」、「有个无法掌控的自己席卷了我」,或生活不断遭遇类似困境时——可能就是无意识来打照面了。

心理学家荣格指出,无意识是创意的泉源,从中发展出意识心智及整体人格。荣格更认为,你我生来注定要成为的完整人类,这过程称为「个体化」。唯有意识与无意识携手合作,才能打通个体化的任督二脉,使意识心智成熟,并实现自我内在的潜质。

我们该怎么主动伸手与无意识合作呢?

本书作者强森为荣格分析师,他认为有两种「内在工作」可以深入无意识:一是梦境工作,二是积极想象,两种都是透过象征、意象与原型来解锁无意识的大门。

强森在书中提出务实的「梦境工作」的四步骤:联想、将梦境意象与内在动力连结、解读、以仪式让梦境具体化;以及「积极想象」的四步骤:邀请无意识、与无意识对话、加入道德价值、将积极想象透过仪式具体实现。透过浅显的说明,读者可以逐步探索无意识,进而更认识并了解深层的自己。

内在工作是进入无意识的直接且强大的方式。透过内在工作,我们可以获得内在深层意识的觉知,迈向自性的整合,懂得自己内在的富有,不需要成为他人。

「学习与无意识工作的目的,并非只在于解决冲突或是处理精神官能症状,而是发现更新、成长、力量及智慧的深刻泉源,得以与发展中的特质根源建立连结,与带出整体自性的历程相互合作,学习接触到在内在等着我们的丰沛能量及智慧。」——罗伯特‧强森

积极想象的四步骤:

1.邀请无意识。  2.对话与经验。 3.加入道德价值。 4.具体的仪式。

(未完待续)

哈佛專家: 短视频短而密集的影片會刺激大腦不斷分泌多巴胺,导致专注力下降,有害身心。

图文来自网络

短视频上癮,尤其是抖音上癮的學生說:「短视频会上癮,看久了,唸不下書。」

《拯救儿童大脑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一文中,哈佛大學腦科學家給出重要的說明。書中探討皮質醇和分心的问题,推論出多工處理對孩子的潛在影響:

導致「抖音腦」:

資料指出,TikTok 短而密集的影片會刺激大腦不斷分泌多巴胺,讓學生習慣於這種「精神糖果」的刺激。這會導致學生在面對傳統課堂時,難以集中注意力,因為課堂內容相對來說不那麼刺激。

養成「半注意力」的坏習慣:

習慣於 TikTok 快速變化的內容會讓大腦難以適應步調較慢的非數位活動。學生習慣於在 TikTok 上每隔幾秒就切換一次任務,這導致他們難以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在一項學習任務上。

研究發現,即使是心智較為成熟的大學生,在上網時平均每 19 秒就會切換一次任務。

長時間處於這種「半注意力」狀態會讓大腦重新連線,降低衝動控制能力,最終難以專注。

多工處理與皮質醇:

當人們同時處理多項任務時,大腦會不斷在不同任務之間切換,這種頻繁的切換會導致大腦釋放皮質醇,也就是壓力荷爾蒙。

長期處於多工處理的狀態下,過高的皮質醇會對孩子的學習、記憶、情緒和身心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加劇了分心的問題。孩子們可能一邊寫作業,一邊回覆訊息、瀏覽社群媒體或觀看影片,這種頻繁的注意力分散會導致學習效率降低、資訊處理能力下降。

不利於深度學習:

TikTok 短暫、快速變化的影像與需要注意力、深思熟慮和專注力的學習方式背道而馳。

雖然有些人認為學生只是在「多工處理」,但研究顯示,「多工處理」只是一個迷思,人類大腦並不能真正同時處理多項任務。

當我們嘗試多工處理時,其實是在快速地切換注意力,而不是同時進行。 這種切換會消耗大腦的能量,導致效率下降和錯誤率上升。頻繁使用手機實際上會導致分心、錯誤增加、壓力增加、認知能力下降和生產力降低。

专注力和社交能力下降

研究顯示,即使只是讓手機處於視線範圍內,學生的學習表現也會下降 20%。 長時間使用手機的學生,無論性別或原本的學習成績如何,成績都會下降。

疫情期間,學生花在電子產品上的時間大幅增加,這加劇了注意力下降的問題。 學生在疫情後回到學校時,社交能力下降,許多人難以集中注意力、遵循指示,甚至難以與他人相處。

解決方法

1.限制 TikTok 與手機使用時間:

過度使用 TikTok 和手機是導致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主要原因之一,限制使用時間或頻率是改善的第一步。

2.鼓勵參與非數位活動:

長時間接觸數位內容讓大腦難以適應非數位活動。

鼓勵學生參與閱讀、運動、戶外活動等,能訓練注意力並從數位環境中抽離。

3.重建社交能力與心理健康:

疫情讓學生的注意力問題加劇,線上學習和隔離影響社交能力和心理健康。

應重視學生的心理輔導,並促進面對面互動以建立健康的社交關係。

4.培養媒體素養:

TikTok 上有許多未經證實的資訊,容易产生誤導。培養媒體素養,辨別資訊真偽和批判性思考,至關重要。

《超越性功能》荣格(三)

《超越性功能》卡尔·荣格(Carl Gustav Jung)(三)

如果不能够自由地产生幻想,我们就只能够寻求人工的帮助了。一般来说,之所以求助于这种帮助,是因为存在着一种被抑制或被扰乱的心灵状态,但却找不到导致这种状态的充分原因。当然,病人能给出一些合理的原因,比如坏天气。但是,如果把它们当作一种解释的话,它们之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能令人满意。因为对这些状态做因果的解释通常只是满足了外人,因此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令人满意。对于外人来说,只要他的因果要求得到了一定的满足,他就会感到满足。对他来说,只要知道事情是从哪里来的就足够了。他感觉不到对病人来说蕴涵在压抑里的挑战。病人想要知道这些都为了什么,并想知道怎样才能获得解脱。在情感混乱的紧张中蕴涵着强度值,蕴涵着能量,为了改善适应力的降低,他应该拥有这些能量、这些强度值。抑制这种状态或者是理性地贬低它都是不行的。

因此,为了能够得到那些错误地处在别的地方的能量,患者必须使情感状态成为过程的基础或起始点。他必须尽可能地意识到自己的情绪状态,使自己毫无保留地沉浸在其中,并在纸上记下所有的幻觉及出现的其他联想。幻觉必须获得最大的自由,但不是以这样一种方式,即通过引起一种“连锁反应的”联想过程,离开其对象(情感)的轨迹。这个“自由联想”,就像弗洛伊德所说的那样,从对象走向各种情结。人们永远不能肯定这些情结是与情感相关的,而不是代替情结的移情。从这种对对象的全神贯注产生了多少是情绪的表达,而这种情绪表达以某种方式,或正确或象征性的,重新引起沮丧的内容。由于这种沮丧不是由意识心灵制造的,而是无意识不受欢迎的入侵,因此,情绪的酝酿和形成就是一幅图画,无意识的内容和倾向沮丧地混杂在一起的图画。整个过程是情感丰富和澄清的过程,而情感及其内容被带到了更接近意识的地方,同时变得更易理解也更让人印象深刻。这种工作具有有益的及赋予活力的影响。总的来说,它创造了一种新的情况,因为在意识心灵的帮助和合作下,之前没有联系的情感变成了多少有些清晰的和有关联的观念。这是超越性功能的开始,即意识和无意识材料之间合作的开始。

人们还可以以另外的方式解决情感错乱的问题。不是通过理智地澄清它,而是给予它可见的形状。有一定绘画天赋的病人可以通过图画来表达他们的情绪。他们的画在技术上或者美学上是否令人满意并不重要,只要这些画能够自由地表现他们的幻想并且是尽可能自由地表现就可以了。原则上这种方法与前面所述的方法是一致的。在此,有一种东西出现了,它同时受意识和无意识的影响,并体现着无意识对光明的期待,意识对实体的期待。

然而,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一些情况,人们并没有明确的沮丧情绪,而只有一种一般的、隐隐的不满,一种对所有事物的抵抗,一种烦乱或者模糊的厌恶,难以名状却又极其令人痛苦的空虚。在这些情况里,没有明确的起点,因此首先必须制造一个起点。在这里一定存在一种特殊的力比多内倾,这种内倾也许由有利的外部情况所支持,例如,完全的放松,尤其是晚上力比多总是有一种内倾倾向的时候。(“现在是夜晚:所有喷泉的声音更大了。我的灵魂也是一汪冒泡的喷泉。” )

在此,必须要消除批判性的注意力。视觉类的注意应该集中在内部意象将会产生的期待之上。通常,会出现幻想图画,也许在似醒非醒的瞌睡状态中出现,应该仔细地观察并记录它们。声音类的注意通常会听到内部的声音,它们也许只是明显没有意义的一些只言片语,然而,这也需要记下来。在这种情况之下,其他人都听到他们的“其他的”声音。确实,有很多人都清晰地意识到他们身中有一个内在评判者或者法官,会对他们的所言所为进行即时的评价。发疯的人以幻听的形式直接听见这个声音。不过,普通的人,如果他们的内心世界正常发展的话,就能够毫无困难地重新产生这种声音,尽管它非常令人心烦并难以控制,所以几乎总是被压抑。这种人能毫无困难地获得无意识材料,因此奠定了超越性功能的基础。

同样,存在这样一些人,他们在内心里既没有听见任何东西也没有看见任何东西。但是他们的双手却会表达出无意识的内容。这样的人能够很好地处理可塑的材料。能够通过身体的运动来表达无意识的人是凤毛麟角的。运动不容易在心灵中固定这个缺点必须通过之后的详细描绘来补偿,这样它们就不会消失在记忆中。不论是直接的或是借助占卜板进行的自动写作都很有价值的,虽然这种写作仍然还很少。这也产生有用的结果。

我们现在就面临下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处理通过以上描述方式所获得的材料?对这个问题还没有任何合适的答案;只有当意识心灵面对无意识的产物时,才会产生一种临时的反应,这种临时的反应决定之后的过程。现实的经验自己就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些线索。根据我的经验,有两种主要的倾向,其一是创造性地表达,另一是理解。

当创造性表达原则占优势的时候,材料会不断地变化并增长,直到产生一种浓缩,这是各种主题向多少有些固定的象征浓缩。这些主题会刺激创造性幻想,并主要作为美学主题而存在。这种倾向导致了艺术表达的美学问题。174     另一方面,当理解原则占主导地位的时候,美学方面受到的关注相对地少了,甚至偶尔还会被看成是一种障碍。取而代之的是极其努力地去理解无意识产物的意义。

当美学的表达试图集中在主题的形式方面时,直觉的理解则常常试图从材料中几乎不充分的线索里发现主题的意义,而不考虑那些在更加仔细的表达中会显现出来的因素。

这两种倾向都不能通过意志武断的活动产生出来,它们也远不是个人性格的特殊构造的结果。它们都有自己特有的危险,而且也许会使人误入歧途。美学倾向的危险在于过高地估计幻觉产物的形式或艺术价值。力比多被从超越性功能真正的目标移开并转入艺术表达的纯美学问题。试图理解意义的危险在于过高地估计了内容的价值,而内容是要接受理智的分析和解释的,因此,幻觉产物本质上的象征特点就变没有了。为了满足美学或者理智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人们还是要走这些道路的,不论在个体情况中哪一种倾向占主导地位。但是应该注意这两条道路上的危险,因为,在某一个心理发展完成之后,人们会过高地估计无意识产物的价值,而这恰恰是因为之前它们的价值被大大地低估了。对表达无意识材料来说,这种低估是最严重的障碍。它揭示出了一种集体的标准,任何个人的东西都要依据它而得到评价:只要是不符合集体标准的东西,都不是好的或美的,尽管当代艺术正在此方面做补偿性努力。这里所缺少的不是集体对个人产物的承认,而是主观上的欣赏,是对它的意义和价值的理解。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觉得自己的产物是低级的。有的时候我们发现恰恰相反的情况:当最初认为自己的产物是低级的感觉消失后,就会出现幼稚的和非批判性的高估,以及对集体认可的要求。反之,最初的高估很容易变成蔑视的怀疑。这些错误判断是由个人的无意识以及缺乏自立而引起的:或者他只能根据集体的标准进行判断,或者由于自大,他完全丧失了判断的能力。

一种倾向看起来像是另一种倾向的约束原则,两个合在一起,形成一种互补的关系。经验证明了这一说法。由于能够在这个层次上做更普遍的总结,因此,我们能够说,美学表达需要对意义的理解,而理解也需要美学的表达。这种相互补充共同形成了超越性功能。

两条道路的最初几步都遵循同样的原则:意识的表达媒介受到无意识内容的支配。为了不产生不适当的影响,最初就只能做这些。在给内容以形式的时候,必须尽可能地远离引导,从而让无意识有机会将各种观念和联想显现出来。从意识的观点来看,这自然是一种退步,人们因此会感到很痛苦。当我们记得无意识内容通常是怎么呈现它们自己的时候,这些就不难理解了:无意识的内容显现为本质上非常微弱的,不能越过阈限的东西,或者显现为由于各种原因而被压抑的不可相容的成分。通常它是不受欢迎的、没被期待的、非理性的内容,对它的忽视以及压抑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从集体的角度或主观的角度来看,只有很少一部分具有不一般的价值。但是,从主观角度或者集体角度看没有价值的内容从个人角度来看却可能非常有价值。这一事实通过它们的情感状态表达自己,无论主体感觉它是肯定性的还是否定性的。社会在接受扰乱它们的情绪的新的、未知的观念的时候,同样也分化了。起初过程的目的是发现以情感为基础的内容,因为在这些情况下我们所处理的总是这样一些情况,在这些情况中,意识的片面性遇到了本能领域的抵抗。

这两条道路直到下面的情况出现之后才开始分开:美学问题对一些人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理智问题则对另一些人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理想的情况是这两条道路并列共存,或有节奏地交替出现,也就是说,创造与理解交替出现。一种不能离开另一种而单独存在,尽管有的时候现实中有这种情况:创造性冲动以牺牲内容意义的代价抓住对象,或者是理解的欲望忽视了给内容以形式的必要性。无意识内容首先需要的是能够被认清并得到评价,要被认清只有通过给予它以形式才能实现,要被评价只有它们必定要说的所有东西都切实可感的时候才能实现。就是由于这个原因,弗洛伊德在开始解梦之前,让梦内容以“自由联想”的方式表达它们自己。

在任何情况下只阐述梦内容概念上的背景都不足够。澄清比较模糊的梦内容常常必须通过给予它一个可见的形式来实现。这可以通过绘画或建模的方式得以实现。有时候手能解开心智难以解开的谜。通过给予一个梦一形状,人们就可以在醒着的状态下继续这个梦,而那些最初难以理解的、孤立的事件被整合到了个人的领域,尽管开始的时候主体对之还没有意识。美学的表达只停留在那种状态,且不试图去发现意义。有时,这会使病人认为自己是艺术家,当然,是被误解的艺术家。如果理解的欲望可以不要细致的表达,那么它就会始于偶然性观念或联想,因此缺乏充分的基础。如果它从被表达的东西开始的话,成功的前景会更加乐观。初始材料被塑形得越少,发展得越不充分,理解不被经验事实所控制而是被理论上或者道德上的考虑所控制的可能性就越大。现阶段我们所关注的理解,是要对似乎内在于原始偶然观念中的意义进行重建。

很明显,这种过程如果要合法地发生,就必须有足够的发生动机。同样,只有当无意识具有引导的意愿时,引导才能够被弃置于无意识之中。自然,这只有在意识心灵发现自己处在关键的时刻之时,才会发生。当无意识内容获得了一定的形式,表达的意义得到了理解,自我如何与这种状况产生关系以及自我如何与无意识达成一致这样的问题就会产生。这是这个过程的第二个,也是更重要的阶段。它将对立的双方联结在一起从而产生第三阶段:超越性。在这个阶段,起主导作用的不是无意识,而是自我。

在这里我们不对个体自我进行定义,而是沿用比较老套的说法:它是意识持续的中心,自从孩童年代就能够感受到它的存在。它对立于一种心理产物,这种心理产物主要依靠无意识过程而存在,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与自我以及其倾向相对立。

这种观点本质上是与无意识的妥协。我们必须坚持这样一种看法:这种自我的状态与对立的无意识状态具有同等的强度值,反之亦然。这就产生了一种我们必须要警惕的东西:就像文明人的意识心灵对无意识有约束影响那样,被重新发现的无意识通常会对自我产生真正的威胁。与之前自我压抑无意识一样,被解放了的无意识可以将自我推到一边并压制自我。可以说,存在着自我恍然不知所措的危险,从而导致他不能抵抗情感因素的压力。精神分裂症早期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它与无意识的争吵能够以某种方式消除无意识的动力的影响的话,这种危险就不会存在,或者不会这么严重。这也是自我的对立状态被理智化或艺术化时实际发生的情况。但是与无意识的对立一定是多面性的,因为超越性功能不是一个在有限制条件下运行的局部过程。它是一个整体的和总体的过程,所有方面都,或者应该包括在内。因此情感必须得到完全的释放。艺术化和理智化是对付危险情感的有力武器。但我们只能在有巨大威胁的时候才能使用,而不能为了躲避必要的工作而使用它。

由于弗洛伊德的重要洞察,我们知道在治疗神经衰弱的时候必须全面考虑情感因素,必须重视人格的整体。这既可应用于病人,也可应用于分析师。后者在理论的保护下隐藏得多深,仍然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需要他自己做出判断。在所有的情况下,对神经衰弱的治疗都不是一种心理水疗,而是生命的所有方面和所有领域的中的人格的重生。与对立状态达成协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有时候非常多的东西都依赖于它。重视另一面是此过程中重要的先决条件,因为只有这样,约束性因素才能对我们的行为施加影响。重视它意味着要信任无意识,以便它有机会与意识进行合作,而不是自动地干扰意识。

因此,在与无意识妥协的过程中,不仅自我的观点得到证实,无意识也得到了同样的权威。自我取得了引导权,但无意识也必须有发言的权利。这是说要倾听其他的声音。

在“其他的声音”可以或多或少地被清楚地听见的情况下,自我与无意识的这种关系最容易实现。对能听到“其他声音”的人来说,从技术上很容易写下“其他”的声音并从自我的角度回答这些声音。这非常像两个拥有相同权利的人之间的对话,他们两个都相信对方的论点有效,并认为有必要通过透彻地比较和讨论对方的观点,或者清晰地区分对方的观点,从而修改冲突的观点。由于达成一致的道路很少是开着的,因此大多情况下,会有要求双方都作出牺牲的长期冲突。在病人和分析师之间可以产生这种和睦关系,而后者则很容易扮演魔鬼的角色。

目前的状况极其清楚地表明,想使一个人承认他人论断的有效性是多么的困难,尽管对任何人类社会来说,这种承认都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任何一个想与自己达成妥协的人都必须认真地对待这个基础的问题。因为,如果不承认他人的有效性,他也就否认了他本身之内的“他者”存在的权利,反之亦然。内心对话的能力是外部客观性的试金石。

在内心对话中达成妥协是很简单的,但在只有视觉产物的情况里,达成妥协毫无疑问会复杂得多,比如一种语言,对那些理解它的人来说是有足够表达力的,而对那些不理解它的人来说就像是聋哑的语言。面对着这样的产物,自我必须采取主动并询问:“我是如何被这个符号所影响?” [89] 这种浮士德式的问题能够带来启发性回答。回答越是直接自然,它就越有价值,因为直接与自然大体上保证了反应的完整性。我们并不是绝对必须意识到对立过程的所有细节。通常一个完整的反应并不拥有那些能使理解更加清楚的理论的假定、观点、概念。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个人必须满足于无言的,但却是启发性的感觉。这种感觉取代了理论的假定、观点、概念,并且比聪明的谈话更有价值。

争论与影响循环往复的过程表现了对立的超越性功能。两种状态的对立产生了一种充满能量的张力,并创造了一个有生命的、第三种的存在——不是“没有第三种可能性”原理下的逻辑死胎,而是对立双方停止对立而产生的运动,是一个有生命的生产,这种生产导致了存在的新层次,导致了新的情况。超越性功能将自己显示为对立双方的结合。只要二者仍处于分离状态——为了避免冲突自然会处在分离状态——它们就不能发挥作用而处于惰性状态。

无论对立在个体之中以何种形式出现,实际上这总是意识面对本能整体的和自由的形象,而丧失自身并顽固地坚持片面性。这就呈现出了一幅类人猿和原始人的图像。一方面人们假定他有本能不受约束的世界,另一方面又常常误解他的精神观念世界。他从黑暗中浮现出并向我们显示,我们是如何以及在哪里背离了基本的类型,并从心理上削弱了自己,从而弥补并修正我们的片面性。

我在这里必须要满足于描述超越性功能的外部形式及可能性。另一个更重要的任务是描述它的内容。关于此问题我们已经拥有大量的材料,但对其进行解释还有很多困难。在概念化的基础建立之前还需要一些预备的研究。有了这种概念我们就能更清楚地解释超越性功能的内容。我很不幸有过下面这样的经历:科学大众并不总是相信纯粹心理学的论断,因为他们要么过多地从个人角度理解这些论断,要么就是被哲学或理智的偏见所毒害。这就使对心理因素的任何正面评价都变得不可能。如果人们个人化地理解它,那么,他们的判断就总是主观的,他们就会将所有不符合他们的东西或者他们不愿承认的东西都说成是不可能的。他们根本不能认识到,对他们来说有效的东西对具有其他心理状态的人来说有可能是完全无效的。我们远没有获得解释所有情况的普遍有效的手段。

理解心理所面对的最大障碍之一就是,强烈地想知道所例引的心理因素是否是“真实的”或者“正确的”。如果对它的描述不是错误的或者说是假的,那么这个因素本身就是有效的,并通过它的存在而证明自己的有效性。人们无妨可以问,与鸭子相似的鸭嘴兽是否是造物者意愿的创造?神话的各种想象在人们的心理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否定这一点是幼稚的偏见。人们说,这些想象不是“真实的”,因而在科学解释中没有任何地位。但是神化主题的确存在,尽管它们的断言与我们的“真实”观念不一致。

由于与对立状态达成妥协的过程是一个总体的过程,所有没有任何东西被排除掉。所有的东西都参与到了讨论的过程中,即使只有片段被意识到。意识通过面对原先的无意识内容而不断地扩张,或更确切地说,如果意识不怕麻烦而去整合无意识的话,就能得到扩张。当然不总是这样的。尽管一个人可能有足够的智力来理解这个过程,但仍然可能会由于缺少勇气和自信,或者精神上和道德上都太懒,或者是太胆小,而没有作出理解的努力。但是当必然的前提存在的时候,超越性功能不仅对心理治疗具有辅助的价值,而且还使病人拥有了难以估计的优势,能利用自己的资源来辅助分析师,并摆脱通常被认为是令人羞耻的依赖。这是一种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自由并找到自立勇气的方法。

(全文完)

《超越性功能》荣格(二)

《超越性功能》卡尔·荣格(Carl Gustav Jung)(二)

建构性地对待无意识,即对待意义和目的的问题,为病人意识到我称之为超越性功能的过程铺平了道路。

从这个角度来说,对经常会听到的一种看法,即认为建构性的方法只是“暗示”稍微多说两句不会多余。这种方法是建立在对象征(梦意象或者幻想)的评判之上的,不是符号学地将象征评判为基本本能过程的符号,而是真正象征性地将象征评判为情结的最可能表达,这种情结还没被意识清楚地理解。通过对这个表达进行还原分析得不到别的,只会对最初构成这一表达的成分有更清楚的认识。虽然我不否认不断地理解这些成分有其优点,然而它却错失了目标。因此,在分析的这一阶段,象征的消失是一种错误。然而,首先,寻找象征所暗含的情结意义同还原分析中使用的方法是相同的。这可以得到病人的联想。但这些联想通常都很多,足以使用综合方法对之进行分析。这里,它们再次受象征性的评判,而不是符号性的评判。我们必须问的一个问题是:当与显梦的内容联系起来看的时候,A,B,C联想指向何种意义呢?

一个未婚的女病人梦见有人送给她一把从古墓里挖出来的、非常漂亮的、装饰华丽的古剑(解析,见下页)。

在这个例子中,分析师不需要任何辅助的类推。病人的联想提供了所有必需的东西。有人可能会反对说,这种释梦的方法中有暗示。但是它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如果没有内在的接受意愿,暗示是绝对不会被接受的,即使是经过激烈的抵抗之后被接受了,它也会即刻再次消失。一种暗示不论被接受多长时间,都假定了明确的心理接受的愿望,而这愿望只是由于所谓的暗示的推动才开始发挥作用。因此,这种反对意见没有价值,它给予暗示一种它绝对没有的魔力。否则的话,暗示疗法就会有很好的效果,并使分析过程成为非常多余的。但事情远非如此。此外,对暗示进行指责没有考虑到这样一个事实,病人的联想指向了这把剑的文化意义。

在这些离题话之后,让我们回到超越性功能问题之上。我们发现,在某种意义上,超越性功能是治疗过程中的一种“人工”产物,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分析师支持的。但是,如果病人想自立的话,他必须不要永恒地依靠外部的帮助。对梦进行解析是综合意识与无意识材料的一种理想方法,但是在实践中,解析自己的梦所面临的困难还是过于大了。

梦的解析 (见第149段)

联想 :
她父亲的匕首,他父亲曾经在阳光下用这把匕首来反光。这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父亲在任何方面都是一个精力充沛、意志坚强的人,具有冲动的性格,在爱情方面喜欢冒险。一把凯尔特人的铜剑:病人以自己的凯尔特血统为荣。凯尔特人都是精力充沛、冲动热情并富有激情的人。古剑的装饰很神秘。古代传统、神秘的文字、古代智慧的符号、古代的文明、人类的遗产都从古墓中重见天日。

分析性解释:
病人有明显的父亲情结,并对小时候就失去的父亲有很多性幻想。她总是把自己放在母亲的位置上,尽管对父亲有着强烈的抵触。她从来没有接受像父亲那样的男人,因此她违背自己的意愿选择孱弱的、神经质的男人。在分析过程中对医师-父亲也激烈抵抗。梦发现了她对父亲“武器”的渴望。其他的就明显了。理论上,这会直接指向对男性生殖器的幻想。

建构性解释:
似乎病人需要这么一种武器,她父亲有这种武器。他精力充沛,并过着精力充沛的生活,他接受性情中所固有的困难。因此,尽管过着激情洋溢的生活,但并没有精神错乱。这个武器是人类的非常古老的遗产。这种遗产深埋在病人体内并通过挖掘(分析)重见天日。武器与见识、智慧有关。它是袭击或者防守的一种手段。她父亲的武器是有激情的、不屈的意志,他通过自己的意志在生命中开拓自己的路。直到现在病人在各个方面都过着与此相反的生活。她刚刚意识到人也可以期待一些事而不是像她以往所相信的那样只能被动地被驱使。这种意愿是建立在对生活的认识及洞察之上,这种洞察是人类古老的遗产,这遗产同样处在她体内,只是一直被埋藏着,在这方面,她是父亲的女儿。但是她直到现在才意识到这一点,因为她一直都是不断地抱怨,是被纵容、宠坏的孩子。她是极其的被动并完全陷于性幻想中。

我们必须弄清楚产生超越性功能需要什么。首先,我们需要无意识材料。表达无意识过程的东西中,最容易接近的毫无疑问是梦。可以说,梦是纯粹无意识的产物。在走向意识的过程中,梦所经历的交替,尽管不可否认,仍可以被认作是不相关的,因为它们同样也来自无意识的,而不是有意的变形。原初梦意象可能的改变来自无意识中较浅的层面,因此也包含很有价值的材料。它们是梦的总趋向中走得更远一些的幻觉产物。常常出现于瞌睡时和自然苏醒时的各种观念和表象也是这样的。由于梦发生在睡觉的时候,它就具有“心智水平低”(珍妮特),或能量紧张低的所有特点,即逻辑不连贯,片段,类比,语言、声音或视觉的表面联系,浓缩,非理性的表达,混乱等等。随着能量紧张的增加,梦具有较有序的特点,它们变得奇怪的平静,并揭示各种清楚的感觉联系,而联想的价值也随之增加了。

由于梦里的能量紧张通常都很低,因此,与意识材料相比,梦是无意识内容不充分的表达,很难从建构性的角度来理解,但是从还原的角度就很容易了。总的来说,在发展超验性功能的时候,梦很难被利用,而且也不能被利用,因为它向主体要求得太多。

因此我们必须到其他地方寻找无意识材料。例如,在醒着的时候无意识也会进行干扰,从而出现“出乎意料”的想法、口误、记忆错误、病态性行为等等。总的来说,这种材料对还原性方法比对建构性方法更有用。它太不完整,并且缺少有意义的综合所必不可少的连续性。

另一个来源是自发幻想。这些幻想通常更加有组织,更加连贯,并包含很多明显重要的东西。有的病人任何时候都能产生幻想。他们只是通过消除临界注意就让幻想自由地产生。尽管这特殊的能力不是很常见,但这种幻想仍可被我们利用。而且,能够自由产生幻想的能力可以通过实践得以发展。锻炼首先包括系统地练习消除临界注意,从而在意识中产生一个真空。这就鼓励任何已经处在准备中的幻想涌现出来。当然,其先决条件是,具有很高力比多能势的幻想已经准备好了。当然不总是如此。在不满足这个前提的情况下就需要有特殊的手段了。

在开始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之前,我必须承认我有这样一种不舒服的感觉,它告诉我读者可能会怀疑地问,这种讨论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一定要将无意识内容显现出来?它们不时地自己出现,并使自己令人不舒服还不够吗?我们必须将无意识拽到表面上来吗?分析应该做的难道不是相反,消除无意识幻想,并以此方式使之成为无效的吗?

也许应该详细地考虑这些怀疑,因为将无意识带到意识之中的方法或许会令使读者很吃惊。他们会认为这是小说,是不正常的或许甚至是奇怪的。因此我们必须首先讨论一下这些自然的异议。这样它们才不会在我们论证各种有争议的方法时阻抗我们。

就像我们看到的那样,我们需要无意识内容来补充意识态度。如果意识态度只在很小的程度上是有方向的,无意识就能够自主地流动。这是那些意识紧张水平低的人,例如原始人中实际发生的。在原始人之中,不需要什么特殊的手段将无意识呈现出来。实际上,任何地方都不需要特殊的手段,因为那些最没注意到其无意识的人恰恰是那些最受其影响的人。但是他们对正在发生的事情没有意识。无意识的秘密参与到处都有,不用我们去寻找。但是由于它仍然停留在无意识状态,我们并不真正知道正在发生什么或者应该期待什么。我们所寻求的是把那些会影响我们行为的内容变成是意识的内容。这样无意识的秘密干涉及其不舒服的后果就可以避免了。

毫无疑问读者会问:为什么不让无意识自生自灭呢?在这方面没有多少不幸经验的人当然不会理解控制无意识的原因。但是任何一个有足够不幸经验的人都会热情地欢迎这么做。定向性是意识过程所必需的,但是,就像我们看到的,它也隐含了不可避免的片面性。就像身体是自我调节的系统那样,心理也是一个自我调节的系统,因此,对调节的反抗总是在无意识中发展。如果意识没有指向的功能的话,无意识的相反的影响就会不受任何约束。正是指向性排除了这些影响。当然,这不能够抑制反抗,反抗还是会进行的。然而,它的调节性的影响却被临界注意以及指向意志所排除,因为这样的反抗似乎与意识不相容。在这个程度上,文明人的心理就不再是自我调节的系统而可以被比作是一台机器,它的调节如此迟钝,以至于机器会一直运行到自我伤害的地步。在另一方面,它又服从于片面意志专横的控制。

心理功能有这样一种特性:当无意识的反抗受到压制的时候,心理功能就失去它的调节性影响。它接着就会提高并加强对意识过程的影响。这就像是反抗失去了它的调节性影响,因此也失去了它的能量。一种情况随即发生,在这种情况里,不仅没有对反抗进行任何抑制,而且看上去反抗的能量还将自己添加到意识的方向上了。首先,这自然有利于意识意向的执行,但是,由于意识意向是未受限制的,它们就很容易以整体为代价来断定自己。例如,当一个人作出一个大胆的断言并压制反抗,比如压制很恰当的怀疑时,他就会更加坚持自己的论断,以至于使自己受到伤害。

自在安静状态是反抗被消除了的状态,它与心理的可独立程度成比例,并导致本能的丧失。这是文明人的特点,对他们来说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本能最初的力量会使适应社会变得几乎不可能。这不是本能真正的萎缩,大多情况下,它仅仅是相对长期教育的结果。它如果与个人的兴趣不相符,就不会达到这么深的地步。

除了实践中所遇见的日常情况之外,在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书中也有无意识压制调节影响的例子。“高尚”的人和“丑陋”的人的发现,表达了调节的影响,因为“高尚”的人想要将查拉图斯特拉降为他那样平均的人,而“丑陋”的人则是反抗的拟人化。但是查拉图斯特拉狂怒的信念之狮迫使所有的情感,尤其是怜悯感,回到无意识的深渊之中。因此调节的影响就被压抑了,但这不是秘密的无意识的反抗。在尼采的著作中无意识的反抗变得非常明显。他首先在瓦格纳那里寻找对手,他不能原谅瓦格纳的《帕西法尔》,但是不久他的愤怒转向了基督教,特别是转向了在某种程度上与尼采有类似痛苦命运的圣保罗。就像人们所知道的那样,精神错乱的尼采首先将自己认同为“十字架上的基督”,接着认同为被碎尸的狄俄尼索斯。通过这个灾难,反抗最终突破到表面上来。

另外一个例子是《但以理书》第四章里中的自大狂的例子。尼布甲尼撒王在其权力的鼎盛时期做了一个梦,梦预言说如果他不谦逊的话就会有大的灾难。但以理很巧妙地解释了这个梦,但是没有人听他的说法。之后的事情表明他的解释是正确的,因为尼布甲尼撒王,在压制无意识调节的影响之后,得了精神错乱,这种错乱恰恰包含着他想摆脱的反抗:他,世间之王,被降为一只动物。

我的一个熟人非常喜欢到山里进行探险,有一次他告诉我说,他梦见自己从山顶踏空了。我向他解释了无意识的影响,并警告他不要再探险了。但是他对这样的想法一笑而过。几个月后,当他在爬山的时候真的踏空了,并因此而死了。

任何一个人,如果看见类似的事情一遍又一遍地以戏剧性的形式发生的话,都一定会对之深思的。他会意识到人们是多么容易忽视调节的影响,且意识到人们应尽量关注无意识调节,它们对我们心灵和身体的健康都是必须的。因此他就会通过自我观察和自我批评来帮助自己。但是仅仅是自我观察和自我分析还远不能与无意识建立联系。尽管任何人都不可避免有不幸的经历,但每个人在面临这种经历的时候仍然会退缩,特别是他们看到有可能躲开这些不幸的经历的时候。关于无意识的调节影响的知识恰恰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性,并且实际上也使许多不幸的经历成为非必然的。我们能够避免很多弯路,这些弯路并没有什么特殊吸引力,而仅仅是无聊的冲突。在未知的、未开发的领域走弯路犯错误是很严重的,但是在有人居住的地区,迷失在宽广的高速公路上仅仅令人愤怒而已。那么,我们有什么手段去获得关于调节因素的知识呢?

《超越性功能》荣格(一)

《超越性功能》卡尔·荣格(Carl Gustav Jung)

前言

这篇文章写于1916年。最近被苏黎世荣格学会的学生发现,并临时先出版了一个非公开的英文译本。为了能够出版它,在保留它的思想脉络和不可避免的视界局限的同时,我对手稿做了极大的调整。四十二年之后,它提出的问题,仍是时下人们感兴趣的问题,尽管,任何知道这方面材料的人都可以看出来,它的表达还有很大改进的余地。因此,这篇文章及其他所有的不完美,能够作为历史资料而存在。它可以让读者理解这样的观点:在分析治疗时,首先需要尝试综合性地看待心理过程。由于它的基础观点至今仍然有效,因此有可能刺激读者对问题做更深更广的理解。这个问题相当于这样一个普遍问题:在临床上,人们如何顺从无意识?这个问题是由印度哲学提出的,尤其是由佛教及禅宗所提出。在实践中,它还间接地是所有宗教和哲学的一个基础问题。无意识不是这个东西或那个东西,它是直接影响我们的一种未知的东西。

下面所描绘的“积极想象”的方法是产生无意识内容的极其重要的辅助方法。无意识直接位于意识阈限之下,当它变得强烈的时候,很容易自发地进入意识心灵中。因此,这种方法不是没有危险的,在没有专家指导的情况下,最好不要采用。另外一个小一点的危险是,这个过程有可能不产生任何积极的结果,因为它很容易变成弗洛伊德的“自由联想”,在这种情况下,病人陷于其情结贫瘠的领域中。进一步的危险是,虽然可能产生一些可信的内容,但病人对它们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并因而完全陷入幻觉之中,以致还是一无所获。尽管这一危险本身并没有什么害处。只有这些幻想与人格融合为一个整体,其意义和价值才能显现出来,也就是说,人们不仅面对它们的意义,而且还面对它们的道德要求。

最后一个危险在某些情况下会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它是说,在潜意识内容已经拥有一个很高的能势时,当积极想象给它提供出路的时候,它们有可能占领意识心灵,并控制人格。这就产生一种不容易与精神分裂症相区分的情况,至少暂时是这样。它们甚至还会引起一种真正的“精神病间歇”。因此,积极想象的方法,不是小孩的玩具。对无意识的普遍低估给这种方法增添了大量的危险。尽管如此,毫无疑问,它仍然是一种极有价值的心理治疗的辅助方法。

C.G.荣格
库斯纳特市,1958年7月/1959年9月

“超越性功能”这个术语不包含神秘的或形而上的东西。它意味着一种心理功能。这种功能与数学中的实数及虚数的功能(函数)有些相似。心理学的“超越性功能”产生于意识和无意识内容的联结。

分析心理学的经验清楚地表明,意识和无意识在内容和倾向上很少能一致起来。这种对应的缺失并不只是偶然的或者无目的的,而是由于无意识是作为意识的补充或者补偿而行为的。我们可以反过来说,意识是作为无意识的补充或补偿而行为的。产生这种关系的原因是:

1.意识有一个其内容必须达到的强度阈限,那些太弱的、达不到这个阈限的成分就留在无意识之中。
2.意识由于其功能是直接,因而对所有不相容的东西进行压制(弗洛伊德称之为稽查),结果使这些东西沉入无意识之中。
3.意识构成了暂时的适应过程,而无意识不仅包含被忘记的个体过去的材料,还包括构成心灵结构的所有遗传的行为痕迹。
4.无意识包含所有还没有到达阈限强度的幻觉组合,这些幻觉组合经历一段时间之后,在合适的情况下会变成意识。

这就很容易地解释了无意识对意识的互补状态。

意识心灵的确定性与意向性是在历史中获得的性质,而且还是较晚获得的,因而基本不存在于当今的原始人中。这些性质在神经症病人那里常常受到损伤。病人与常人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的意识阈限更容易改变,也就是说,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区分更容易改变。另一方面,精神病患者受无意识的直接影响。

意识心灵的确定性与意向性是人类做出很大牺牲之后才得到的极其重要的性质,反过来,它们也为人类提供了最高级别的服务。没有它们的话,科学、技术、文明将不可能,因为这些都以意识过程的连续性和意向性是真实的为前提。对于政治家、医生、工程师,或者普通的劳工,这些性质都是绝对必须的。我们大体上可以说,这些性质被无意识损伤的程度和社会无价值程度是一致的。当然,伟大的艺术家和那些具有卓越创造才能的人是例外。这些人所享受的优势恰恰在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这种可变动性。但是,对于那些需要持续性与可靠性的行业和社会活动来说,这些具有特殊才能的通常都没有什么用处。

因此,每个人的心理过程应尽可能地稳定和确定,这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是必须的,因为生命要求这样。但是,这就具有某种缺陷:意向性压制或排斥那些看起来是,或真正是与之不相容的心理成分,也就是易于走向预期的目的,以顺应生命的要求,从而导致不想要的结果。但是,我们如何能知道同时存在的心理材料是“难以相容”的呢?我们是通过判断行为得知的,这个判断行为决定了被选择、被期望的道路的方向。判断是不全面的,并且是有偏见的,因为它是牺牲了所有其他可能性而选择了其中的一种。判断本身总是以经验为基础的,也就是说,建立在真正已知的东西之上。它从不建立在新的、未知的,或是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会使意向过程得到极大加强的东西之上。由于无意识内容被排除在了意识之外,因此,很明显它不能建立在这些东西之上。

通过这种判断行为,有意向的过程必然变成片面性的,尽管理性的判断看起来很全面并且没有偏见。判断的理性可能恰恰是最严重的偏见,因为我们总是把我们看着是理性的才叫理性的。因此,我们看着是非理性的东西必定由于其非理性的性质而被排除掉。它或许真的是非理性的,但也有可能只是看起来是非理性的,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并不是这样。

片面性是有意向过程不可避免的和必然的特点,因为方向就隐含了片面性。这既是优点又是缺点。尽管似乎没有外部可见的缺点会呈现出来,但在无意识里总有一个同样确定的对立状况,除非恰好是理想的情况,所有的心理成分都朝向同一个方向。
这种可能性在理论上是没有什么争议的,但是在现实中它极少发生。无意识里的对立状况只要没有很高的能量值就没有危险。但是如果由于过于片面而导致了紧张的上升,对立的倾向就突进到意识中,这通常是在最需要保持意识方向的时候发生。因此,说话者会在最不想出差错的时候发生口误。这个时刻非常重要,因为它拥有很高的能量紧张。这时无意识已经被补充了能量,因此能量紧张会很容易“发出火星”并释放无意识的内容。

现在文明生活需要集中的、有意向的意识功能,这就存在脱离无意识的危险。我们越能通过有意向的功能,使自己远离无意识,就越容易在无意识之中形成一个对立状况,当它爆发的时候就会带来令人不愉快的结果。

分析使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意识到无意识影响的重要性,我们也从中学到了很多对现实生活有用的东西,即期待在治疗完成之后能消除无意识或者使无意识停滞不动是不明智的。很多病人,模糊地意识到事情的这种状态,因而难以做出放弃分析的决定,尽管他和分析师都发现依赖的感觉很令人讨厌。通常他们都害怕自立,因为他们通过经验知道,无意识将会通过烦扰,并以明显难以预料的方式一次又一次地干扰他们的生活。

这是预设了,当病人获得足够的自我知识,能理解他们的梦之后,马上就能应付正常的生活。然而,经验表明,被认为掌握了解梦艺术的职业分析师都会在自己的梦面前投降,而必须寻求同行的帮助,声称自己是专家的人都难以令人满意地解释自己的梦,我们还能对病人有多大的期待呢?弗洛伊德希望能够“穷尽”所有的无意识,但这种愿望没有实现。梦样的生活以及无意识的侵袭一直没有受到阻碍地持续着。

有这么一种广泛流传的偏见,它认为分析就像是一种“治疗”,一个人接受一段的治疗后就痊愈了。这是从心理分析早些时候流传下来的外行人的错误。分析疗法可以被描述为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重新调整心理状态。自然而然,这个新的状态更能够适应内部和外部的情况,能够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很少有单独一种“治疗”能够永久成功的例子。确实,医学乐观主义从来不吝啬进行宣传,并且一直说有明确的治愈方法。然而,我们不能让自己被从业者这种太人性的态度所欺骗,而要记住,无意识的生命一直活动着,并且不断地产生麻烦。没有必要悲观,我们知道很多工作因运气及勤恳已取得了富有成效的结果。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应避免把分析当成是一种一劳永逸的“治疗”。最初,它不过是一种彻底的重新调整。没有什么变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无条件地有效的。生命总是要重新开始。当然,存在着非常持久的、能解决典型冲突的集体状态。集体状态使个人能没有困难地适应社会,因为它像其他生命状态一样作用于个人。但是病人的困难主要在于他的个人问题不能够与集体的准则没有矛盾地得到解决。如果他的完整人格还要存在下去的话,就必须解决个人的冲突。没有理性的解决方法能完成这项任务,也没有任何集体的规则能没有任何损失地代替个人的解决方法。

在分析过程中获得的新态度或早或晚都会变为不充分的,并且这是必然的,因为生命持续的流动不断地要求新的适应。适应从来不能够一次彻底完成。人们也许肯定会要求,分析能够使病人在以后生活中不太困难地获得新的方向。经验表明,在一定程度上这是正确的。我们经常会发现进行了彻底分析的病人在以后的生活里再进行调整的时候困难会少一些。不过,这些困难被证明经常出现,在某些时候还会很麻烦。这就是为什么有一些进行过彻底分析的病人在后来的生活里还经常会寻求他们以前的分析师的帮助。从医学实践角度来看,这没有什么特别的不正常,但是,这却确实与治疗师某些不恰当的热情及那种认为分析构成了唯一的“治疗”方法的看法相矛盾。最后,不可能有一种能摆脱所有困难的治疗方法。人需要困难,它们对健康来说是有必要的。我们在此担心的只是过度的困难。

对治疗师来说,最基本的问题不是如何摆脱暂时的困难,而是如何成功地对抗将来的困难。最基本的问题是:必须有什么样的心理和精神态度才能应付无意识的干扰,并且如何把这些告诉病人。

答案明显在于消除掉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分离。这不能通过单方面地说无意识内容是无用的来实现,相反应该通过认识到其在补偿意识片面性中的重要性,并对其进行充分考虑而实现。意识倾向和无意识倾向共同构成了超越性功能。称它为“超越性”是因为它在不损失无意识的前提下,使从一种状态向另外一种的转化成为可能。构建性及综合性的治疗方法假定在病人那里至少潜存着一些理解力,而且这种理解力能成为有意识的能力。如果分析师一点也不了解这些潜能,他就不能够帮助病人发展它。除非分析师和病人都只让科学对之进行研究,然而这是不可能的。

因此,在实际的实践中,合格的分析师为病人调节超越性功能,也就是说,帮助病人将意识和无意识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一种新的态度。移情的重要意义之一就存在于分析师的角色里。病人借助移情而依靠那个看起来可以给他一个崭新状态的人,他通过移情寻求这种变化,而这种变化对他来说又是极其重要的,尽管他可能没有意识到是自己在这样做。因此,对于病人来说,分析师具有这样一种形象,它是生命所必需的东西。不论这种依赖看起来多么幼稚,它都表达了一种极其重要的要求,这种要求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变成对分析师的仇恨。因此,了解这个隐藏在移情之下的要求的真正目的是非常重要的。存在着只从还原角度来理解它的倾向,只将它理解为幼儿的色情幻想。但这就意味着从字面上理解这一幻想——它通常与父母有关,就好像病人,或更恰当地说,他的无意识仍然具有儿童曾经对父母有的那种期待。从外部看,这仍然是与孩子期待父母的帮助和保护相同的期待,但是当一个孩子长大成为大人后,对孩子来说是正常的东西对他来说不再是合适的了。它变成了在危机中没有意识到的对帮助的需求隐喻的表达。历史地看,以幼儿性本能来解释移情的色情特点是正确的。但这样移情的意义和目的没有得到理解,而将其解释为幼儿的性幻想也远离了真正的问题。对移情的理解不能从它的历史先例中寻求,而要在它的目的里。片面的、还原的解释最终成为无意义的,尤其是只有病人的抵触在增加,而完全没有别的新的东西出现的时候。接下来分析中出现的厌倦感就只是观念单调的、贫乏的表现。这不是像常常认为的那样,是无意识的单调和贫乏,而是分析师的单调和贫乏,他们不知道这些幻想不能仅在具体-还原的意义上得到理解,而是应该在建构的意义上得到理解。当这一点被意识到的时候,停滞不前通常都会很容易解决。

荣格的积极想象,与无意识对话。

图文来自网络

作者: 齐亚玲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Carl G. Jung)发明的“积极想像”(Active Imagination)技术,亦译作“主动想象”,是分析心理学流派最主要的治疗技术之一。这一技术的完善,受到道、禅的影响。大约在1935年,荣格开始正式使用“积极想象”这一术语,并且称之为“一种睁着眼睛做梦的过程”。

荣格对积极想象技术的阐述:

1935年,荣格在泰维斯托克演讲时,对积极想象技术做了详细的公开介绍,还用自己的童年经历来解释积极想象是怎样自然发生的。他回忆,在他的姑妈家里,有他爷爷的一幅像:作为主教的爷爷,配戴着徽章,走出房门,站在台阶上。荣格说,他常常跪在一把椅子上凝视着这幅画像,直到觉得爷爷走下了台阶。荣格在泰维斯托克演讲时,说:“我知道我看见他走了下来……那幅画像开始动起来了。而以同样的方法,当你全神贯注于头脑中的一幅图景的时候,它就会开始晃动起来,各种细节的涌现使意象不断丰富,它运动并不断展开自身……我们完全依赖于我们潜意识的慷慨合作……于是,当我们专注于一幅内心里的图画,并小心地不去扰乱事件的自然之流时,我们的潜意识将会产生出一系列的完整故事的意象。”

荣格总结说:“想象是积极的、有目的的创造……积极想象则意味着意象有自身固有的生命,各种象征性事件的发展按照其固有的逻辑而发展——当然,这即是说,如果你的自觉的理性不干预的话。” 通过积极想象这种方式,我们可以与这些有生命的意象进行直接的沟通,变化和治愈常常就在这种不干预的情况下悄悄发生。

除过在泰维斯托克演讲中讲了两个积极想象的例子之外,荣格在《超越性功能》一文中系统地论述了积极想象技术的风险、理论基础、发生的三个阶段等,这篇文章的最后一句说:“这是一种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自由并找到自立勇气的方法。”(《心理结构与心理动力学》第65页,卡尔•古斯塔夫•荣格著,关群德译,国际文化出版社,2011年)。此言不虚。

积极想象技术的核心:保持无为,充分体会、感受。

正因为意象有自身固有的生命和固有的发展逻辑,所以荣格认为:“我们从无意识中什么也不会被矫正。” 运用积极想象技术时,要放下“矫正、修改潜意识”的企图、期待,全然地拥抱当下发生的一切,相对被动地等待来访者的内心缓慢地发生变化。所以,这是一种看起来很被动、实则主动治疗的技术。

运用积极想象技术的过程中,当来访者允许内心的意象逐渐浮现出来、特别是面对内心深处的情结和阴影时,可能需要忍受非常强烈的羞耻感,罪恶感,愧疚感,愤怒感,空虚感,无价值感,绝望感,恐惧感,伤痛感,无力感……这种种强烈的情绪,可能会导致来访者无意识地逃避、抗拒所呈现的一切,各种防御和阻抗都有可能出现。此时,咨询师帮助来访者做到不逃避、不评判、不攻击,只是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共情当时的自己(包括共情心里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客体),只是充分体验和感受。

这种对体验、感受采取全然接纳的态度,与佛、道的修行有非常相似的地方。佛教中的禅修讲究 “如实观照”、不需要通过任何解释的纯然体验,即:充分觉知当下的一切,如其所如,了了分明,即使有念头升起,也不迎、不拒、不追,只是安住于当下。这与道家所讲的“无为而无不为”、“涤除玄览”、“不将不迎”、“应而不藏”,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积极想象使来访者有机会与自己的潜意识做充分的接触和沟通,一般来说,坚持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不过,在积极想象结束前后,要注意让来访者回到意识层次上来,回到现实中来。无意识所呈现的所有内容,意识自我要借着与之充分面对、交流的机会,尽可能获得比较充分的觉知、省悟,并把它统一、整合到人格当中去,最终让我们的家庭、生活、工作、社会等等变得更为美好一些。否则,若只有体会、感受深层无意识,而没有意识自我的深入觉知、参与,有可能会让个体迷恋和玩弄意象、沉浸在情结的自恋中不可自拔而自己浑然不觉,反而让自己的生活及周围的人变得更为糟糕;或者,被阴影吞噬、占据,而变得不可一世。

积极想象技术的不适宜人群:

荣格说:“我并不把积极想象技术作为‘包医百病’的万应灵药。这一方法是否适合于某一个体,必须有明确的指示。” 相比较而言,那些有一定的自我省察能力、勇于探索内心自我、能承受心理分析“阵痛”的来访者,从积极想象技术中的获益会更大些。

由于积极想象技术有可能会释放出潜意识中的巨大能量,我认为下列三种人群是不适宜于采用积极想象技术的:

1、精神病人
2、重度人格障碍者
3、内心没有做好深度探索自我的人

运用积极想象技术时注意两个极端:迷恋所谓“好”意象、排斥所谓“坏”意象。

如果无意识呈现或梦见了佛、菩萨、上帝、天使、金龙、凤凰、麒麟、大鹏、黄金、莲花、珍珠、宝石……种种美好的意象,或许是代表人性中美好的一面,或许是意味着自性成长有了阶段性的提升,或许是有其他象征、寓意……但是同时不要忘记,超我、自我同样也会参与潜意识的构建,这使无意识呈现的意象有时未必就是真实的心理世界。即使确实出现,也不必过分迷恋,过分执著,甚至还把出现或梦见这些意象当作达到某个境界、层次的标志,这很可能是幼稚浅薄的,只怕阻断了成长的道路,离真自性反而越来越远,因为哪怕是自性原型,也有其阴影面。

藏传佛教噶举派米拉日巴大师,经过长期异常艰苦的修行,一天晚上梦见了虎、狮、鹏、鹰分别雄据于天地的东、南、西、北的四个方位,他的老师玛尔巴上师据此认定他为噶举派传人。然而米拉日巴本人却对此类美梦保持清醒的头脑,说:“梦是幻影,凡夫尚且不执着,何况我们佛教徒!”

在索甲仁波切所著的《西藏生死之书》中,他回忆,“有一天,当我正在跟他学法和修行时,我有了最惊人的经验:过去我学到的一切教法,似乎都发生在我的身上,周遭的一切物质现象全消失了。我非常兴奋,喃喃地说:‘仁波切……仁波切……发生了!’他弯下身来,充满慈悲的脸庞令我终生难忘,他安慰我说:‘没有关系……没有关系。不要太兴奋。它终究既不是好也不是坏……’惊奇和喜悦让我浑然忘我,但敦珠仁波切知道,虽然美好的经验是禅修过程中很有用的里程碑,但如果有任何执著,它们就会变成陷阱。你必须超越它们,进入比较深层而稳定的根基:他充满智慧的话语,就将我带到那个根基。”

另一个极端是非常排斥所谓“坏”意象,压抑、攻击、急于修改“糟糕”的意象,有些个体此时显得比接受积极想象治疗前心情更加痛苦、情绪更加剧烈,情况似乎更为糟糕。这些意象,往往与情结、阴影相关,只要继续真正尊重潜意识、同时保持觉察,坚持一段时间,自会发现,出现这种意象和现象,恰恰象征着潜意识开始有勇气、有能力面对真实自我,这些意象蕴藏着很多能量和机遇,是转化的正常现象。但是如果由于意识自我的不接受而排斥所谓“坏”意象,真正的问题就会被掩盖了,更可惜的是失去了面对真实自我、整合自我的宝贵机会。

以上所说的这两个极端实则是一体两面的分裂。说到底,意象本身并无好环之分,它只是反映出人的内心世界而已,一视同仁才是最客观的态度。

荣格派认为:当一个人忽视阴影的存在,对阴影产生误解之时,阴影就会变得充满敌意。套用过来可以说:当我们对潜意识充满善意时,潜意识也会对我们充满善意,并会给我们的成长送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厚礼。

不断提高修为和心灵的包容度,充分尊重人,充分尊重潜意识中呈现的意象,就更能理解和运用好积极想象技术;积极想象技术中潜意识所呈现的意象固然很重要,然而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与意象的深层沟通,修通、改善我们内心与重要亲人的关系及其他种种客体关系,不断整合意识和潜意识,走自性化之路,生活得更好。

荣格语录(三)

图文来自网络

荣格:

41.我当时没有考虑到,我的灵魂不可能是我的判断和知识的存有、更大程度上我的判断和知识才是我的灵魂的存有。因此深层精神逼我,要我将自己的灵魂视为独立存在的生命,呼唤它、与它对话。我必须明白,我已失去灵魂。

42.在这些日子里,你们看到了深层精神隐藏了什么。你们以前不相信,但如果求教过你们的恐惧,你们就会知道去。

43.在这路上没有人追在我身后,而我也没有走在别人的路上。我孤独,但我用生命填满了孤独。我自己就已经足够,我是人,是声音、对话、安慰、帮助。我就这样漫步到远东去,我并不知道我这遥远的目标会是什么。

44.把大师们的绘画胡乱地堆在博物馆里是一种灾难;一百个杰出的才智之士凑在一起会产生一个白痴。

45.当爱支配一切时,权力就不存在了;当权力主宰一切时,爱就消失了。两者互为对方的影子。

46.而我甚至相信,没有思考也就不可能有所谓经验,因为“经验”乃是一个吸收和同化的过程,没有这一过程,就不可能有理解。

47.健康的人不会折磨他人,往往是那些曾受折磨的人转而成为折磨他人者。

48.可惜,灵魂并不具备一个精致的躯体。因此医学对任何心理性质的东西产生了强烈的厌恶——要么躯体有病,要么根本没有任何病。《精神分析与灵魂治疗》

49.每个人都有两次生命。第一次是活给别人看的,第二次是活给自己的。第二次生命,常常从四十岁开始。

50.你生命的前半辈子或许属于别人,活在别人的认为里。那把后半辈子还给你自己,去追随你内在的声音。

51.你的理由没集中在事物的善良之上,而是集中到了虚荣上。你不受人性所雇佣,而是受到你自身的利益所支配,你不为事情的完成而奋斗,而是去争取普遍认可和如何保存自己的优势。《红书》

52.人的任务,就是意识到从潜意识中努力向上涌出的内容。

53.人类的所有成就都源于创造性幻想。那么我们没有权利轻视想象力。

54.如果目的是摧毁、瓦解或削弱,批评会卓有成效。但是如果目的是建设,批评只会造成伤害。

55.神瞎了一只眼,聋了一只耳,秩序乱作一团。你们要对这残废的世界保持耐性,也别高估了自己的完美。《红书》

56.思想的动摇并非正确与错误之间左右不定,而是一种理智与非理智之间徘徊。

57.我的自我,你是个蛮人。我要与你同住,所以我会把你带进整个中世纪的地狱,直到你准备好。让生活可以忍受你。那试金石就是与自己独处。这就是道路。《红书》

58.我们拒绝承认,一切更美好的东西都是以某种更大的代价而换来。《荣格自传:回忆?梦?思考》(那时候她还年轻,不知道生命给予的所有馈赠都标好了价格)

59.一个从未说出的字, 一道从未照耀的光, 一片无可比拟的乱, 还有一条没有尽头的街道。《红书》

60.遗忘是一种常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人注意力的转向,某些思想观念便失去它们特有的能量。《潜意识与心灵成长》

61.这个时代的思维只知道实用和价值。我也以为是这样的,我一直理解这种想法。

荣格语录(二)

图文来自网络

荣格:

21.人的任务,就是意识到从潜意识中努力向上涌出的内容。

22.适用于一切的生活处方并不存在。我们拒绝承认,一切更美好的东西都是以某种更大的代价而换来。

23.只有撇开对外物的追求,才能达到灵魂的所在。若他找不到灵魂,他将陷入空虚的恐惧,而这恐惧将挥舞长鞭,驱使他绝望盲目地追求空洞的世事。他将受无尽的渴求愚弄,在心灵之路上迷失自己,再也找不着灵魂。

24.确实,天才的天赋和他的人类品质有时会差异如此巨大,人们不得不怀疑天赋平庸点也许是件好事。

25.人类的所有成就都源于创造性幻想。那么我们没有权利轻视想象力。

26.你的理由没集中在事物的善良之上,而是集中到了虚荣上。你不受人性所雇佣,而是受到你自身的利益所支配,你不为事情的完成而奋斗,而是去争取普遍认可和如何保存自己的优势。

27.如果没有悲伤与之平衡,“快乐”这个词将失去意义。

28.你想去找别人来抱怨,而且是那个曾对你做过不公之事的人,那个不理解你的、误解了你的、伤害过你的感情、忽视过你、不认可你、而且污蔑过你的人吗?对了,他还对你做过些什么坏事呢?在这中间,你没有看到你自己的虚荣吗,你那无止境的荒谬的虚荣?

29.人类对自己的了解,宛如暗夜行路,要了解自己,就需要他人的力量。

30.统一的规则和教育把人逼向孤独,他们才可以逃离群体无意的压迫。孤独却使人变得敌意、恶毒。要给人气度,让他独处,他才会自己找到群体并喜爱它。暴力对抗暴力,轻视应对轻视,爱回应爱。给人类气度,要相信,生命会找到更美好的路。

31.恐惧与可怖都隐藏在表层底下,在我们心灵的深处。你们碰到深层精神,就会感到那冷酷,并为那痛苦叫嚷。深层精神与钢铁、火焰结合去。你们害怕深层也是对的,因为他确实充满恐惧。

32.我的自我,你是个蛮人。我要与你同住,所以我会把你带进整个中世纪的地狱,直到你准备好。让生活可以忍受你。那试金石就是与自己独处。这就是道路。

33.我倦了,我的灵魂流浪得太久,在自己以外找寻自己。不管你是谁,你掉下,我愿陪你掉下。一种是勇敢,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另一种是笃定,就算掉落又有何妨。《红书》

34.你在愤怒中消耗着自己,你用舌头讲话,却伸出一把冷剑,讨论你的复仇之梦。

35.我们的自由不在我们之外,而在我们之内。人会受外在的约束,因为他能打破内在的枷锁,他还是能感到自由。人也许能以猛烈的行为得到在外的自由,可是内在的自由只能得自符号。符号是从口中而出、不是由人说出的言语,而是从自我深层的力量和需要上升、不期然置于舌尖的言辞。

36.没有人能免于等待,而大多数人都不能承受这等待,他们带着贪婪,转而投向事、人和思维,成了它们的奴隶。因为这样就会证明,这人无力抵抗事、人和思维,它们成了他的主人,而他是受愚弄的傻瓜,因为他不能欠缺这些,不能等到灵魂成为果实累累之地的那一刻,那灵魂是座花园的人,也需要事、人和思维,但他是它们的朋友,不是它们的奴隶。

37.渴求自己吧,这就是道路。

38.谁要是学会了跟他的无力并存,那人就获益良多。

39.心理治疗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使病人进入一种不可能的幸福状态,而是帮助他们树立一种面对苦难,哲学式的耐心和坚定。

40.一个从未说出的字,一道从未照耀的光,一片无可比拟的乱,还有一条没有尽头的街道。

荣格语录(一)

图文来自网络

荣格:

1.孤独并不是来自身边无人。感到孤独的真正原因是一个人无法与他人交流对其最要紧的感受。

2.理解自身的阴暗,是对付他人阴暗面的最好方法。

3.往外张望的人在做梦,向内审视的人才是清醒的。

4.思想的动摇并非正确与错误之间左右不定,而是一种理智与非理智之间徘徊。

5.最可怕的事情就是全然地接受自己。

6.与其做好人,我宁愿做一个完整的人。

7.你未觉察到的潜意识决定着你的人生,你却将其称之为“命运”。

8.你连想改变别人的念头都不要有。要学习太阳一样,只是发出光和热,每个人接收阳光的反应有所不同,有人觉得刺眼,有人觉得温暖,有人甚至躲开阳光。种子破土发芽前没有任何的迹象,是因为没到那个时间点,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拯救者。

9.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

10.创造不是来自智力,而是来自源于内在需要的游戏本能。创造性头脑与它所钟爱的对象玩耍。

11.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如何,决定着一切。

12.若你理解黑暗,它就会抓住你。它降临到你头上,就像夜晚有蓝色的影子和闪烁的无数星星。当你开始理解黑暗,沉默与和平就会来到你头上。只有那不理解黑暗的人才会恐惧夜晚。通过理解你内在的黑暗、夜晚、玄秘,你会变得简单。你准备像其他人一样入睡千年。你睡进千年的怀抱里,你的墙壁回荡着古寺里的圣歌。因为这是简单的,这从来都是。当你在坟墓里做着那几千年的梦时,寂静和蓝色的夜晚正在你面前展开。

13.你越是聪明,你的单纯就越愚笨。最聪明的也是在单纯处最愚笨的。想要拯救自身免于时代精神的聪明,我们不能靠增加自己的聪明,反而要接受那竭力反对这聪明智慧的,也就是单纯。但我们也不能沉溺于单纯,故意让自己变成傻子,而是要成为聪明的傻子。……聪明征服世界,单纯却征服灵魂。事情都是相对的,亦是有度的。

14.在生命中,最微不足道但有意义的事物,也比最伟大但无意义的事物更有价值。

15.父母死气沉沉的生活对周围人特别是自己孩子的影响,是无与伦比的。

16.每件促使我们注意到他人的事,都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

17.一个人感觉合脚的鞋却会夹痛另一个人的脚。

18.人类存在的唯一目的,是在纯粹的自在的黑暗中点亮一盏灯!

19.梦无所遮蔽,我们只是不理解它的语言罢了。梦给我们展示的是未加修饰的自然的真理,梦是无意识心灵自发的和没有扭曲的产物,梦是启迪,是人潜意识在努力使整个心灵更趋于和谐、合理。大多数危机都有一个很长的潜伏期,只是意识觉察不到而已。梦能够泄露这一秘密。

20.对于普通人来说,一生最重要的功课就是学会接受自己。

观无量寿经中的观想方法

图文来自网络

摘自 观无量寿经白话译文

……

佛告诉韦提希说:“你和众生都应当专心致志,系念于一处,集中想念,时时不离西方净土。什么叫做‘想’?凡能够思想的一切众生,凡不是生下来就先天瞎眼的众生,都能见到太阳落山区一现象。见这一现象时,应当生起‘想’的念头。面向西方正襟危坐,仔细地观想于太阳将沉落之处,让心思集中,专一而不散乱,看到那太阳将落,样子好似悬挂在空中的鼓。观想了落日形象后,不管是闭着眼或睁开眼,都能明白地见到这落日形象,这就是‘落日想’,我们把它称之为‘初观’。

“其次便应当作‘水想’,专想水的澄清洁净,也要观想到如‘落日想’一样,闭眼睁眼都清楚明澈,入定的意念始终不分散。达到了这一程度后,就应当修炼‘琉璃想’。

‘琉璃想’观想成就后,看璃琉的大地都内外映彻,琉璃地下有金刚七宝的金幢作为支撑。这金幢八方八楞,第一个细部,都是多种宝珠缀成,每一颗宝珠,都放射千种光明;每一种光明,都有八万四千种颜色。这些金幢上的宝珠光明如同亿千颗太阳,映照在琉璃地上,光芒耀眼,使你不能全部领纳其中美妙。琉璃地上的道路,用黄金绳来交错装点,都用七种宝物来镶嵌装饰,因此齐齐整整、井然有序。每一种宝中,都放射出五百种色彩的光芒,这光芒好似鲜花,又像如星月,悬挂在虚空之中,合成一座光明的楼台。有百宝合成的千万座楼阁在此楼台之上,楼台的两边,各有百亿个花幢和无数的乐器作为装饰。八种清风从光明楼台中吹拂而出,演奏那无数的乐器,演奏出的音乐,是在宣说苦、空、无常、无我的佛法,这就是‘水想’,我们也称之为‘第二观’。

“水想,修行成就时,一一去观想上述景物,都能清晰明白,不管是闭着眼还是睁开眼,都能以定聚之力不让这些形象散失,除了睡觉之外,其它时间却意念于此,作这样的观想是正观,别的方法只是邪观。如此的观想,叫做粗见极乐园地。如果在入定的状态中看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国土历历分明,但却不能够详细地描述,这种状态便就是‘地想’,在观想法门中称之为‘第三观’。”

……

释迦牟尼佛告诉阿难和韦提希:“修行成就这一观想后,接下来应当观想无量寿佛身相的光明。阿难,你应当知道,无量寿佛身为百千万亿夜摩天浮檀金色,佛身高达六十万亿那由他,为恒河之沙粒一样数不清的那么多由旬一样高大,双眉中间的白毫光,向右宛然转旋,如同五座须弥山高大。佛眼如同四大海的海水一样深广,青是青、白是白,分分明明。身上的毛孔都放射出光明,如须弥山的光芒一样。阿弥陀佛顶上的圆光,如百亿三千大千世界那样大,在圆光芒之中,有百万亿那由他,象恒河之沙粒一样数不清的化身佛。每一尊化身佛,同样也有众多无数的化身菩萨作为他们的侍者。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种殊胜美好的相貌,每一种美好相中又有八万四千种较小吉瑞特征,每一种吉瑞特征中又有八万四千种光明,每一种光明都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的众生,以摄护他们往生于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的光明以及形象特征,以及他的化身佛的光明和形象特征,都无法详尽地加以描述。但当修行者忆持观想之时,可以由‘心眼’全部见到。能见到这一事相的人,便能见到十方一切世界的诸佛。因能见到诸佛的缘故,所以叫‘念佛三昧’。修行得到此观想的,叫做‘观一切佛身想’,因观想佛身的缘故,也可见以佛心。佛心是什么?佛心便是大慈悲。佛心便是以无差别的平等的慈悲去济渡众生。

“修行得到此观想的人,在阳寿尽后,得往生到阿弥陀佛座前。证无生无灭之理体,获见中道实相。因此,聪明人都应当专心致志,仔细地观想无量寿佛。观想无量寿佛的方法是从佛的个形象特征入手。如只观想眉间的白毫光,把眉间白毫光观想了,再观想其它部位。能够观想得见眉间白毫的修行者,八万四千种佛的相貌特征也自然能全部观想到。能观想到无量寿佛的修行者, 自然也能观想到十方无数的诸佛。因能观想到无数诸佛的缘故,诸佛都将现身于其人面前,替他授记为未来佛。这便是‘遍观一切色身相想’,在观想法门中列为‘第九观,。依照我教授之法修行此观想的,是为正确的观想法,若用其它的观想法,便是不正确的邪观。”

佛对阿难和韦提希说:“修行观想无量寿佛到了了分明的程度后,接下来应观想观世音菩萨。此菩萨身高八十万亿那由他由旬,身呈紫金颜色。头顶上有肉髻,脖项上有圆光,面宽百千由旬。其圆光之中,有五百尊化身佛,都像释迦牟尼一样。每一尊化身佛有五百个化身菩萨和无数的诸天神人作为侍者,举身于圆光之中。五道众生的一切色相,也皆全从圆光中显现。该菩萨头顶上有毗楞伽摩尼宝做成的天冠,其天冠之中,有一尊伫立的化身佛,高二十五由旬。观世音菩萨脸色如净浮檀金色,眉间的白毫相,具备七宝的颜色,流现出八万四千种光明。每一种光明中有无量无数的百千化身佛,第一尊化身佛有无数的化身菩萨作为侍者。这些光明之中的化身佛和化身菩萨自由自在地变幻隐现,遍布于十方诸佛世界。观世音菩萨的手臂为红莲花色,有八十亿微妙的光明作为冠冕璎珞,其璎珞中,显现一切种类的庄严佛事。观世音菩萨的手掌如同五百亿彩色的莲花,十个指端有八万四千种图画,犹如指纹印契。每一幅指画有八万四千种颜色,每一种颜色含八万四千缕光。其光柔软,普照一切,观世音菩萨便用此宝手接引众生。菩萨举足行走时,足下有千辐轮相,自然化成五百亿光明台。落下足时,有金刚摩尼花散布,其花弥漫一切世间。观世音菩萨其余的身相,也都具足各种相好,这与佛是一样的。唯有头顶上的肉髻相不及佛。这便是‘观想观世音菩萨真实色身相’。是观想法门中的第十观。”

释迦牟尼继续对阿难说:“若想得见观世音菩萨者,都应修行此观。修行成就此观的人,可得不遇诸灾祸、消除业障、除去无数时劫生死之罪的福德。像观世音这样的大菩萨,只听闻其名号便可获得无量的福德,何况认真仔细地去观想他。若有想修观想观世音菩萨的人,应先观想他顶上的肉髻,接着观想天冠,其余的各相,也应顺秩序一一观想到。直到全都明了,如同看手掌中物一样清楚。依照此方法修行此观的,是正确的观想法,若用其它方法观想的,便是不正确的‘邪观’。

“接下来观想大势至菩萨。大势至菩萨身量的大小,也同观世音菩萨一样。圆光和脸面各一百二十五由旬,照二百五十由旬。通体上下光明无量,照耀十方世界都成为紫金色。有缘的众生都能得见到。只见此菩萨一毛孔放射的光,即得见十方无量诸佛的净妙光明,所以,称此菩萨为‘无边光菩萨’。此菩萨还用智慧之光普照一切世间,让有缘众生得离三途恶道,得无上法力。所以,又称此菩萨为‘大势至菩萨’。此菩萨的天冠,有五百朵宝花;每一朵宝花,有五百座宝台;每一座宝台中,十方诸佛国净妙国土宽广的形状都于其中显现。大势至菩萨头顶上的肉髻如同钵头摩花。在肉髻上有一个宝瓶,宝瓶中装着诸种光明,光明中普现各种佛事。大势至菩萨其余的身相与观世音菩萨一样,没有什么差别。此菩萨行走时,十方世界一切的山水大地发生震动,在地动之处,有五百亿朵宝花出现。每一朵宝花的庄严之相,高洁显赫如同极乐世界中的花朵。此菩萨坐下来时,极乐世界的七宝国土因此而动摇。

从下方世界的金光佛国到上方世界的光明王佛国,在此上下之间,如尘埃一样无尽多的诸佛世界里分身的无量寿佛,分身的观世音,分身的大势至,都云集于极乐世界,他们走来遍满虚空,坐在莲花座上,演说奇妙佛法,济度苦海之中的众生。修行得此观想的,叫做‘观见大势至菩萨想,也就是‘观大势至菩萨色身相想’。在观想法门中为第十一观。修行得观见大势至菩萨的人,可免除无数时劫无数生死之罪。修行此观想者,得下投生于胞胎,得常游走于十方世界的诸佛国土。此观想成功后,就叫做‘具足观想观世音、大势至’。

“修行得观想到此事相后,当观想自心生于西方极乐世界,在莲花中结跏跌坐,作莲花合想,作莲花开想。莲花开时,有五百种色和五百种光来照此观想者的身想,该观想者顿得眼目开想,见到佛与菩萨布满在虚空之中,水、鸟、树、林以及诸佛所发出的声音,都在演说佛法。其所演之法与大乘诸经一样。若观想者出了禅定状态,对所见之相仍能记忆受持而不散失,此种观想就叫‘见无量寿佛极乐世界想’。这一观想与前面所述的只观想个别事相的别观想不同,是一种总观全景的‘普观想,。在观想法门中,称为‘第十二观’。无量寿佛以及无量寿佛的无数化身佛,还有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经常来此修行人的住所向他慰问。”

宗喀巴:本尊瑜伽观想法

摘自《宗喀巴大师的那罗巴六瑜伽》

生起道次第瑜伽观想法

首先是生起道次第瑜伽观想法,有些西藏传承,对此法的观点谬误,认为生起道次第瑜伽,只有在完成世俗成就,如全神贯注观想、超能力与神力等时才需要,而完成出世间的崇高成就,如已证悟智慧时,就不需要。

但是,那罗巴六瑜伽之四种主要传承,有三种来自玛尔巴喇嘛,分别是:梅敦村波索南坚赞传承、楚敦邦俄传承、翱敦秋古多杰传承,总是在教授圆满道次第瑜伽之前,先教导生起道次第瑜伽。

……

他继续写道:

‘玛尔巴带领四大主要弟子,先做生起道次第修行,之后才是圆满道次第。原因是,生起道次第过程,可以使修行者心性成熟,先行准备好圆满道次第瑜伽修行,将要带来的证悟。再者,修本尊瑜伽观想,在生起道次第,会了知一般生、死与中阴身,并且,指出这三种情况的心性,如何转变成证悟之道,直到这三者被带到有结果的法报应三身,臻至证悟状态为止。’

在生起道次第,透过禅修圆满完整的曼荼罗,我们以观想的力量,完成坚定的三摩地之时,才可以使用画面单纯的曼荼罗本尊。接著于圆满道次第,使用画面复杂的乐空双运本尊时,比较不会发生危险。然而,若未修过画面圆满完整的曼荼罗,一开始,就使用简单的曼荼罗,并不是密宗传法的主要意图。

我们应该如何禅修生起道次第瑜伽呢?……

从生起道次第瑜伽,引起想要体验的方法,得先培养全面性的禅修观想,自各种心理桎梏中,解放出来为开始。主要的曼荼罗本尊,若有很多脸与手臂的话,在开始时,我们不要太在乎多馀的脸与手臂等细节,而专心致力于主要的脸、主要的两只手臂上(编注:即主面与主臂。主面为一面,主臂为左右二臂),全心投入这方面的观想。

于此,有两方面的修行:认识“放光”,以及认识“本尊”的修行。

我们要修行上述第一项时,必须学习认知:如何将灵热之灵力,从身体最顶端(意指头顶梵穴)向下移,然后,如何再从双脚往上移。藉著观想法,使灵力在身体脉络中游移,可以酝酿出曼荼罗本尊的大概形象。最后,我们就能够确实感觉到,本尊整个完整形体的法相。

我们坚定却温和地掌握住形体,并专注于灵力脉络的流通。刚开始时,主尊法相不会出现太清楚,甚至其他非主要观想的其他法相,迫使观想中的主尊形象消失。当我们发现这个情形发生时,要把观想力凝聚在心智上。若形象变得不清楚,就回复到最初的观想,并继续不断静虑禅修,自修行起跑点再度出发,那么,形体“放光”的样子,就会渐渐加强。

我们要培养观想放光形体。思绪慢慢停止生起,观想境变得更明亮,比任何肉眼所能见到的形体还要鲜活。禅修期间,我们必须把心放在观想曼荼罗放光的样子,不受迟滞与焦躁,两种阻碍中的任何一种影响到。

照这样子做,我们可以成功地,去观想简单的罗二臂本尊之形体,然后,继续培养观想二臂之外的其他手臂、饰物等,直到能够观想起整个曼荼罗本尊的完整形体(法相)为止。

这些,都是使用全面与专注的观想法。

就像那样子,我们继续修行,直到最后完成一项道次第。这道次第中,所有供养与被供养、粗糙与微细曼荼罗,都可以在很短时间内,使本尊在心中生起,而且,我们还能够维持一段长时间,继续观想。

培养本尊自性的修行法,重点在于产生强烈思想,把自身当做曼荼罗本尊,而且,把心放在那样的信念中。无论何时,要像之前那样,从头开始,观想曼荼罗本尊之自性,并把重心放在那里。

刚开始,这禅修是属于心理玄想的性质。最后它会趋向稳定,而且,我们会达到拥有禅性的感受,“我与本尊不二”的意识,自然而然充斥在心智里。

两次正式禅修之间的空档,也应该从事轻度修行。

从生起道次第瑜伽最开始的时候,应该将这两方面的修行——神性本尊,以及曼荼罗放光的样子——培养成辅助修行成就的助力。我们对被供养的曼荼罗本尊,以及放光显现曼荼罗的心识,会产生不可思议的感觉,这是在一般现象里,不能够产生的。这个方法,可以净化心中庸俗的无明。同样地,如果我们可以产生强烈感觉,毫不做作的神性本尊,就像先前所解释的,将有力量净化,以及改变内心一如往常的思考习惯。

我们从正式禅修中,著手改善日常生活思维,把世界持成曼荼罗,把芸芸众生看成是曼荼罗本尊。这就是三摩地,将世界与众生,转换成最不平凡的景象。这也就是“生起道次第瑜伽净化日常现象与感觉”,要表达的意思。如“胜乐尊檀陀罗之生起”提到:

混沌时空原本具三界
非曼荼罗难入观想境
于此寰宇宿居诸众生
本性悉为曼荼罗本尊

此外,印度上师提婆说过:‘如果你证悟到:这个世界与一切有情众生,都是曼荼罗与本尊的话,哦,你的心识哪有可能受到迷惑呢?’

这原则同样适用于密宗修行的生起与圆满两种道次第。金刚乘修行的两种道次第里,所有出现的一切,都被带到曼荼罗轮回中。所有经验,都像大喜乐感受一样。所有凡夫思想,都像未开化与未出现般被封住了。

这是生起道次第过程的现象。生起道次第,并不是真正大喜乐的道次第,而是在圆满道次第中,藉由把生命能量带往中脉,才生起的大喜乐。要懂得这一点,当禅修者达到禅定时,才能够把性结合中的父性与母性,观想成他自己或她自己,就好像它是真的一样,在那一点上,方便与智慧,进入平衡的结合状态。接著,就出现种子字“呸”。每日禅定,一方面防止佛心从体内散逸离去,另一方面,引导各层次大喜乐产生;这是生起道次第的大喜乐。

此为藉由生起道次第,使心性成熟到足够修行圆满道次第瑜伽的主要方法。

大智者必謙和,大善者必寬容。

图文来自网络

大智者必謙和,大善者必寬容,
真正優雅的人,
必定有包容萬物、
寬待眾生的胸懷;
真正高貴的人,
面對強於己者不卑不亢,
面對弱於己者平等視之。
唯有小智者才咄咄逼人,
小善者才斤斤計較。
有大氣象者,不講排場;
講大排場者,露小氣象。
大才樸實無華,小才華而不實;
大成者謙遜平和,小成者不可一世。

虛雲老和尚調整寺院风水格局的故事

图文来自网络

一九三四年,虛雲老和尚住持南華寺,第一件事就是整治風水環境,首先進行風水環境現狀勘察,發現南華寺的風水格局犯了五忌:

寺後橫山是象牙,乃本寺之主靠山。自憨山挑培以後(明朝萬曆年間南華寺住持,重興南華未果),歷次修繕者,不審山脈,削去靠山,使飛錫橋水直衝寺後,形成洗背水,此一忌也;龍潭之右小岡,形似象鼻,系寺內之白虎山,挖斷數處,包圍不密,缺乏遮蔽,此二忌也;外往曹溪路之山坳,破缺多處,正當北風,又無叢林掩護,此三忌也;寺之前後靠向不正,頭進山門,中有深坑,墓地丘陵起伏,穢積亂葬,坎坷寓目,幽明不安,此四忌也;雲海樓下之井,名羅漢井,井右有一高坡,逶迤達天王殿門口,成為白虎捶胸格,此五忌也。寺後大山,雖號雙峰,其實太弱,更因寺之坐靠不依正主,以凹窪為背,是以日漸衰弱。

虛雲老和尚在充分瞭解南華寺風水缺陷後,毅然因地制宜,大力整改風水環境:

(一)更改河流,改變反弓格水形,以避凶煞。一夜雷雨大作,水漲平堤,衝開新河,舊河已被泥土淤塞,砂石湧起,形成寺前之一字案,此為天意促成。

(二)改門向:舊日山門在樟樹西邊,越過深坑乃得出入,不成門面。山門外雜亂無章,野葬縱橫。因此先遷葬亂墳,挑平土石,即以土石築成左右護衛山,高有數丈,以其基地改為曹溪正門。外辟廣場,栽種樹木,緣蔭翳天,白雲覆地,望之儼然一清淨道場。

(三)培山主和平衡左右護砂:南華寺寺所枕山,形像似象。後人將方丈後之靠山,分段鏟去,使寺後落空無主。寺坐象口,其左右系象之下頷,夷成平地,陰陽不分。其右系象鼻,應當高聳,分節起伏,又被人在毗盧井處切斷,一路挖平,直到山門,成大空缺,又無樹木擁護,遠望孤寺無依,近察鼻節已陷,殊痛恨也。

虛雲老和尚指揮眾人拆平舊殿堂及丹墀時,所有土石悉歸三處。右高於左,形象鼻也,稍曲而東,形鼻之卷也。中鑿蓮池,象鼻之吸水處也。培高後山,依倚固也。三處皆栽風水林,藏風聚氣。

虛雲老和尚,對佛教祖庭一往情深。他中興雲門寺也是風水大手筆。雲門寺由五代時期的文偃禪師開創於後唐莊宗同光元年,歷史悠久,是雲門宗(佛教五大禪宗之一)發祥地。

歷史進入民國年間,雲門寺已逐漸衰廢。當時住持南華寺的虛雲目睹雲門祖庭淪落,就連雲門祖師——文偃大師的肉身也兀坐於危殿之中,痛心的淒然淚下,發願重修。1943年在李濟深、李漢魂、鄒洪等諸大居士的護持下,虛雲移錫雲門,像整理南華寺風水環境一樣,他首先觀察山川形勢,為舊寺把脈,查出風水癥結:

「寺坐西北向東南,乾山巽向,大殿三門,正對雷公嶺,於風水格局均屬不利。左側背受山沙溪流之衝煞,右前方遭白虎山之威脅,左前方不現青龍嶺,於整個堂局不相稱合……」

然後虛雲大師對症下藥:「改正山向,仍坐西北向東南,取辛山乙向,置大殿三門,正對觀音嶺,如此有四利焉:

一者,全寺靠正主山,不形偏倚,且避免左側背山氣之衝煞;二者,青龍嶺高於白虎山,免除右前方之威脅;三者,正對觀音嶺,案山佳勝,諸峰羅列,並有大小旗山,形成貴人拱衛之象;四者,全寺梵宇,稱合整個天然局勢,後座穩靠,前面開展,左右擁護,凶煞盡避,吉向全收。」

另在大殿左側沙溪衝煞處人工堆築擋煞砂。

由上述事例,虛雲老和尚所主持的寺院,都注重形法上的山水平衡。所調整的寺院格局無不體現四神象的美學理念。

四神相應指的是「東方青龍,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符合四神相應的地形都是最佳的地形。在過去懂風水的工匠營建陰陽宅,都是按這樣一個風水理想模式來定向和施工。

慈誠羅珠堪布:证悟所需要的禅定基础

慈誠羅珠堪布:

「第四禪的狀態,比一禪、二禪、三禪細微,又比無色界的八定粗大,加之也有意識的活動,所以在四禪的基礎上,可以修很多禪定:可以修他心通,也可以預知未來、回憶前世。大乘佛教的見道,就是在第四禪的基礎上證悟的。

在四禪上面,即是無色界的禪定。無色界的禪定當中,不會有任何神通,因為它太細微了,基本上沒有意識的波動,所以在此上面也不能證悟。

就像大乘有見道一樣,小乘也有見道。多數小乘行人的見道,是在第一禪到第四禪的基礎上證悟的。

另外,盡管在欲界一境心上面也可以證悟,但這種證悟不會有神通。從證悟的角度,斷除煩惱的角度而言,欲界一境心上證悟的阿羅漢和其他的阿羅漢完全一樣,但卻跟普通人一樣沒有神通。比如,有些阿羅漢會在森林當中迷路,有些阿羅漢托缽化緣的時候,會不小心踩到毒蛇,這些情況,都是禪定功夫不到家的表現。

當然,要達到第四禪,並不是輕而易舉的事,主要取決於自己的功夫。但即使沒有修到四禪也沒問題,大乘佛法從不會講沒有修到四禪就不能證悟。即使野蠻粗暴的欲界眾生,也能夠證悟。

大圓滿、大手印等密宗修法,就更沒有太多對禪定的要求,如果其他條件具備,根基比較成熟,即使沒有禪定基礎,也可以證悟。若能證悟,之後就修寂止和勝觀結合的止觀雙運,這樣就成為非常完整的解脫道了。」

阿姜曼:“请不要放逸,那么就配的上说出生为人。 ”

图文来自网络

阿姜曼(Luang Pu Mun)的教导,在身体瓦解的前一天。

在1949的年尾,阿姜曼当时是80岁,病得很严重,在11月10号(圆寂的前一天),弟子打开师父的屋子,就看到百多个村民在守护着长老,长老就跟村民开示:

你们很多信徒来这里,来看老师父生病,看到脸色多么没有精神,这是这样啦!信徒们啊!无论是师父或者在家人,师父也是来自在家人,一样有血肉,人会生病,师父也会生病,最终就死亡。

看到这一切,大家就一起思维,人生下来后,终究会老病死。

但是在死之前,还没有布施,就赶快去布施,还没有持守戒律,就持守吧!

还没有禅修,就尽量禅修。

在这一生遇到佛教了,就不要失去一个学习的机会,

请不要放逸,那么就配的上说出生为人。

Page 1 of 102
1 2 3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