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念祖:必须有所选择,若確實值得我見,我再見。

我的外公我的恩師我的人生導師(三)
作者:華真

十三、淡泊名利的宗師

隨著弘法利生工作的展開,外公的名望日益提升,每天求見外公的人,絡繹不絕。

網紅他們是把名轉化為利,而外公不僅利不要,名也不要。外公常說,我不希望自己多有名。我沒名時,來找我問法求法的人一般都是真心的,有名之後,還要辨別哪些人是真心的,哪些人是有其它目的的。

有不少人,到處攀緣,見了一下某位大德,就像撈了稻草,到處招搖,說我是某某的弟子了,他傳給我什麼法了,甚至他印證我什麼了,然後就自封上師法王,收弟子收供養斂財。外公說這樣的人就是堅決不能見,不能給他提供到外面招搖撞騙的機會。

有好幾次,某個佛教團體來見外公,外公通過短暫的觀察,就會發現哪些人的發心是不正的,送客時就會特意囑咐他們的領隊,哪幾個人下次就不要來了。有的人來求見,更是連見一面的機會都不能給他。後來發生了很多事情,都證明了外公當初這麼做是非常有遠見的。

外公曾私下裡跟我說:「人怕出名豬怕壯,不是撿到籃子裡的就是菜,必須有所選擇。有的人就是魔,不能沾,就像是一坨屎,你能碰嗎?沾在手上,洗了好幾遍,感覺還有味。何苦呢?不碰!」

「我的時間很寶貴,見一見談一談的人,應該是值得我這樣做的人。以後我做一個抽籤箱好不好?把你們幾個人的名子做成籤兒,再有新來的人來問法,先抽籤兒,看看跟你們哪位有緣,你們也是先替我把第一道關,若確實值得我見,我再見。總不能對方一拱兵就直接見老帥吧。」

確實是這樣,自稱學佛的人中,有正有邪,水平也是有高有低。

黃念祖:佛牙舍利

莖草集(二)黃念祖居士
漫談篇三(1990年北京蓮舍開示)

談佛牙舍利

佛牙舍利各人看的顏色不一樣,有人看的是綠的,有人看的是紫的,有的人看的是咖啡色的。那一次我看的先也是咖啡色,然後我就在那磕大頭,我磕了很多頭,後來大家都走開了,沒有人在,那兒有個凳子,我搬個凳子上去了,可以很清淨的看。它不是一個長方的嗎,一個斜面的槽在前,那中間就出來一條雪白的中分線,這是剛看時沒有出現的。第二次我去看整個就變成白顏色的了,所以這個顏色不是很固定的。第三次看的呢,也很有意思,正好跟第一次看的相反。頭一次看是咖啡色有一條白線,第三次看是白色的,而過去看是白線的地方變成一條淺黃的線。你說這個事,你眼睛的誤差不會到這個地方,三次都不一樣。

八國聯軍時,拿那個塔當炮的靶子打,把那個塔打倒了。大家在撿殘磚爛瓦,撿出一個很講究的盒子,也不重視,就擱在大殿。解放以後,這些東西都清理到廣濟寺,廣濟寺也堆在那兒沒人管。一天斯里蘭卡的人來參觀,他把這盒子的文字一看,說裏頭是佛牙呀。就打開,才知道是佛牙,這驚動了。在世界上,這地球上只有兩個,一個在斯里蘭卡,一個在中國,很寶貴。

再一個,法門寺有佛的手指舍利。而(佛牙塔)這個是沒有燒過的牙。記載是這樣,那個夜叉在佛要火化以前請出來幾顆,這幾顆沒有經過火燒,有的還在天宮。這一顆很可能是道宣律師的,中國不知道。過去打仗我們漢是在南邊,這北邊北京什麼都是番邦,這個是在北國,他那文獻什麼記載不詳。

這個記載是關於道宣的,道宣是律宗的祖師,他不能胡說。一天他忽然間走到臺階,一下子摔下來,一個人就把他扶住了。本來要摔得很重,那人把他扶住了,當然他很感謝:「居士,你是哪一位?」他說:「我是天王的四太子。」「唉呀,貧僧怎麼敢勞太子。」「我們很敬仰法師的道德,我一直都在護持你。法師你有什麼需要的嗎?你覺得我們天宮你有什麼需要的,我可以給你找到。」道宣腦子一動,「我聽說天宮中有佛牙,你能夠找到嗎?」他說:「是有,本來我們這也是很寶貴的,既然法師說出來了,那我們就拿來供養。」就送給道宣了。這早有這個記載,這個佛牙可能就是這樣來的,不然別的沒有來源,只有這一個記載。

當然現在大家不大採用這個,說這個太神了,太神了。天王的太子供養道宣的,當時是夜叉盜了佛的牙,從口裏頭請走幾顆,沒有被火燒過,天宮上有。斯里蘭卡也是,這說是從天宮中來的,也是其中之一,看一看就很殊勝,你就知道那時候人之大,所以到減劫什麼都減嘛,慢慢變成矮,彌勒的時候人是八萬尺高,有時候不可想像。

黄念祖:“不聞不睹”,真是去魔之良方。

黃念祖:

今秋我在廣化寺念佛七講阿彌陀經宗要,末後引用印光老法師開示,謂念佛未得到一心者,不可急求見佛,若有此躁妄求見之心,則為自家的冤對提供機會,他們必借機干擾報復,破壞行人。

講完後,有一年老之女居士,前來問話。該人心情激動,神暗氣急,顏色憔悴,形容枯槁,連聲問曰:“您所講的,正是我的病,我的病已兩年多。因念觀音,就想見觀音,誰知見到觀音後,從此見種種相,擾亂不息。於是白天黑天,開眼合眼都見。或見善相,或見惡形,心驚意怖,苦惱無窮。夜不能睡,晝不能休,精神疲頓,神經緊張,無法可醫。縱滿室坐滿了人,仍見滿室都是惡相,遂致精神恍惚,身心俱疲,苦惱萬分,命在旦夕。”

末後並問是否應念大悲咒來除魔?我對答曰:“您不必修法去壓制,若去壓制,即是在作對,則這個結子,拉得更緊,更不易解開了。”

於是我告以一法:“古有大德,在深山中,結一茅蓬,率眾共修。但該處山精野鬼,時來干擾,或現佛菩薩相,或現虎豹惡形。大眾驚擾,不能清修,力勸大德遷移,但大德不為所動。三年後,野鬼俱寂,諸相皆無。大德曰:‘野鬼伎倆千般有盡,老僧之不聞不睹無窮。’

可見不聞不睹,不去管它,則魔惱自息。古雲‘見怪不怪,其怪自敗’,正此意也。” 她當時要求小女寫下來交給她。本月初一日,我在居士林講《淨修捷要》。講畢,該女居士換若兩人,體態安詳,容光煥發,精神奕奕,特來道謝。蓋小女所寫之字條送到後,諸相俱隱,干擾全清,大患頓除矣。可見“不聞不睹”,真是去魔之良方。

黄念祖:乩壇

莖草集(二)黃念祖居士

漫談篇二 (1989年北京蓮舍開示)

乩壇

這個乩壇要分成兩類,也可以分成三類吧。有一種完全是假的,就是騙術,這是最不好的。有一種呢,來的這個人自稱是誰誰誰,確實不是人在那兒操縱他,確實是另外有一種力量使得這個人寫出文字來,但他自稱是誰誰誰,他所稱的這個名稱是冒名來的,這種又是一類。你這是介乎真假之間,實際並不是人在那兒造假,這種往往屬於靈鬼,鬼之中有靈性的,因此他也會作詩、作文,也會回答很多問題,有時候他也可以前知一點,鬼也有一點前知的通。同時另外一方面,人世要有什麼災劫,或者有什麼大的變動,鬼神他也先造了冊了,他如果從那冊子上,也可以知道未來,他就可以告訴什麼什麼一切。再一種呢,那就是真的,真有一種或者什麼仙、或者某人、或者什麼什麼來。在三種之中,真的是少數,不是很多,確確實實是有真的。

諦閑法師那個時候就出現這樣一件事,諦閑法師是咱們中國近百年中的三大高僧的首位。他是自個兒寫了偈子,自個兒走到龕裏頭去,自個兒坐化的,三大高僧中最高的一位。再兩位嘛,一位大概就是印光法師,一位是虛雲法師,我的師父。諦老是:我今念佛,西方現前,真實不虛,願各勉旃(註:我今念佛,凈土現前,真實受用,願各勉旃)。這個文字可能稍微有一點出入,實際說,我因為念佛,西方現前,真實是這樣,大家努力,就這樣。寫了之後走到龕,龕早做好了,就坐到龕裏頭,這個臨終的情況也是很稀有的。

他在北京講經的時候,一個乩壇好久請不到來(降壇),後來來的這個人是個姓白的,他是管北京的城隍,叫白宮,就問他:「怎麼白宮這個日子不來?」他說:「不是,是因為現在多少大菩薩什麼都在北京,我們進不來啊。」因為鬼神跟鬼神可以通,他說:「關帝想請諦閑老法師到乩壇這兒來,他要問問題。」他稱關公為關帝,因為後來皇帝晉封關公為帝。他本來在漢朝是侯,漢壽亭侯,後來逐漸逐漸追加,最後追封為帝,是武聖人。

諦閑老法師真來了,關公真問了問題,他又請求說:「我的朋友周倉,他自從遇難以後,一直到這個時候,每天在他被殺頭的時候,他每天還要殺一回。」(弟子問: 被殺一次?) 啊,所以這橫死的,有人自殺,這絕對不是鬧著玩的。這個臥軌的人,每天這班車到這兒的時候,他就還死一回。因為印象太深了,他不能抹滅,所以這個印象就重演,啊車來了,怎麼恐怖到家,怎麼痛苦怎麼死了,過去怎麼樣第二天還要怎麼來。「周倉他人這麼聰明正直,他還要受這個痛苦?」就請諦閑法師給他說法,在這以後他才解除這個痛苦,所以佛法不可思議啊。這個乩壇就可以肯定,這是一個例子。當然白宮也說有很多是假的,像這樣的乩壇是少的,真是一個城隍來,有的是冒名的,多半是靈鬼。(待續)

《百年孤獨》:不要對別人心存太多期待。

《百年孤獨》:

“ 人生的本質,就是一個人活著。

不要對別人心存太多期待,

我們總是想要找到能為自己分擔痛苦和悲傷的人,

可大多時候,我們那些驚天動地的傷痛,

在別人眼裡,不過是隨手拂過的塵埃。

或許,

成年人的孤獨,就是悲喜自渡,

而這也正是我們難得的自由。”

黄念祖:死盡偷心

《莖草集》黄念祖

漫談篇二 (1989年北京蓮舍開示)

死盡偷心

有的人就總是想有一個什麼法,我要得了那個法,那我就好了。這是偷心!哪個法都一樣,主要是含的這些密法的精義。你從這些法把它體會深了,一切法都是一樣的,也沒什麼叫做竅門,不像道教告訴你玄關一竅,我跟你指出來你當下就…。那它確實有這個現象,在玄關這兒給你一點,有時候你就看見光。覺得神祕的不得了,其實這都是偷心,互相的偷心。因為他相信到這,信心就能夠出生一切,這本來嘛,佛就是這兒放白毫光的,一個很重要的地位,所以這個地方放光沒什麼奇怪。

中國的古人叫做「虛室生白」,虛室,空的房子裏頭生出白。「常觀鼻尖一點白」,常常看我鼻子頭的一點白,這個白是什麼?光。就是讀孔夫子書的人,他們坐坐也會遍屋子都是光,就是「虛室生白」,鼻前也會放光。「常觀鼻尖一點白」,就是放光之後就更好攝心了,老看這一點光也不想別的了。這個都是本有的,不一定必須別人點,他就是自己安安心心坐那兒,自然就生白了。而且就是有這些瑞相也不說明你什麼業障都消除了。

我一個親戚也很用功,他有兩個特點,一個特點就是觀音跟他感應,有求必應,所以他也就很相信,他說:「你看看觀世音菩薩就是保佑我,不然你們將來看看,我就是好,我就是沒有問題。」他這裏就出了邪見了。觀音確實是有求必應,比方他要祈求讓兒子晚去鄉間勞動,因為要再回北京是很難的事情,他求都能達到。比方他這兒念起佛,上房那兒樓上鬧不安靜,他一祈禱一會兒樓上就安靜了,有求必應!還有他曾經看見,一進屋滿屋子都是光,他不相信就退出去,再進來還是滿屋子都是光。這個人呢,最後讓火車撞死了。

我們不要對於這個去解釋,我們不是心外求法,所以這一切都不足重視。還是你自心,就諾那祖師的話,你今年比以前多明白一點了,慈悲一點了,這是最實際的。智悲雙運,明白一點是智慧,慈悲一點是悲心。你智悲雙運中,慈悲長了一點,智慧長了一點,不是好嗎。

正法還不止於這些觀點,而且偷心也是人人都有的,就像癌細胞一樣,人皆有之,但是我們要慢慢的,逐漸逐漸的…。

開悟有好多例子,比方說像萬里尋親,找自個兒的爸爸,萬里找找找,忽然在十字街頭一眼看見親爹,哦就在這兒,這是悲喜交集啊,沒想到就在這兒,這是一個譬喻。再一個譬喻像賊入空室,這個賊由門撬鎖,好不容易把門撬開進來了,這高興得…,一看,是空屋子!你偷什麼也偷不著,所以就「死盡偷心」。你這偷的心全沒了,無可偷,但屋子你進來了。見親爹的那個好像還有什麼,形容正開悟時候的那個,形容的很逼真。當年我在天津,大笑不能自止,同時大哭也同時不能自止,那眼淚就如雨,大笑如狂。後來我的愛人和我們的孩子回來了,我說幸虧你們不在家,你們要在家就以為我瘋了,哈哈哈哈哈………。所以形容像賊入空室,他就安心了。

現在好多人都還在偷心之中,總想找個師父給我多傳一個什麼法,我有了這個法一來,我就成就。這都是騙人的,沒有什麼叫密訣。你要說密訣,那《金剛經》就是密訣,這諾那祖師的話,密宗境界就是《金剛經》,有什麼密啊?所謂密訣,就是你理解不到,因為它不可言說,現在通過語言大家能夠感覺一些,這個就都是佛力的加被,這是個極不容易的事情。說教比較容易,講經比較容易,把這個話給你講明白是什麼道理,你真正要的是能對於這個悟心啊,自個兒能什麼…。

黃念祖:关于四禅

《心聲錄》黃念祖居士著

(四)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

定:使心堅定在一個境上,不叫它散亂,就是定。三學中是禪定,也稱定學,指從修行中所得的禪定。梵名三摩提,翻譯為正定,等持。在三界中這是超過欲界,在色界與無色界中心地的作用,須勤苦修行才能得到。其中「四禪」是眾所周知的。這是佛教與外道都可修習的法,須要伏欲界的迷惑,上升色界天,所以這是天乘,修成功了也不能出六道輪迴。

初禪:端坐,調和氣息,安攝自心,使之清淨平穩,專注一緣,沒有移動,這是粗住。再繼續修下去,其心愈來愈靜,這叫細住。此後相續一二日,或兩月,忽然自心開明一分(這只是自心極初步的開動,與開悟完全是兩件事),此時自身如同雲影,空無實質,但猶存身相之相,這是欲界定。在此基礎上,身心又一轉,以前定中所獨見之身體衣服床鋪,到此皆同虛空一樣,這是未到定,未入初禪。在此定中,身心更加空寂,內不見身,外不見物,如是相續一日,乃至一月或更多,定心不壞,就會在定中發現八觸功德(動、癢、輕、重、冷、煖、澀、滑),這是從欲界的四大(地、水、火、風)轉變為色界四大之相,此時正入初禪。

呵棄初禪的覺受入二禪。呵棄二禪之喜受入三禪。呵棄三禪之樂受(三禪非常樂,俗說菩薩怕三禪,怕留戀三禪的禪樂)入四禪。四禪心如清水。以上為色界四禪定,再加無色界四空定: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能觀所觀皆無所有),非想非非想處定(極為寂靜,心想雖有如無)共為八定,是即眾所周知的四禪八定。可見前五度,若無般若,則不是波羅密,上述之非想非非想定,最高只能生無色界最上之天,不能到彼岸。

慈誠羅珠堪布:寂靜光明如虛空。

慈誠羅珠堪布:「口耳相傳的竅訣竅,往往就是幾個字,再說就是多餘的了!」
.
「寂靜如虛空」:如來藏的本性寂靜得猶如虛空一般,「寂靜」並不是萬籟俱寂、悄無聲息的意思,而是指平等一體,沒有任何清淨與不清淨的現象。
.
也許有人會說:你一會兒又說沒有任何清淨不清淨的現象,一會兒又說有光明的現象,這該怎麼理解呢?
.
其實二者是一回事,所謂光明,就是沒有任何「相」──遠離一切清淨與不清淨諸相,沒有時間與空間,所以叫做寂靜。
.
“如虛空”,我們常常提到這個比喻——寂靜光明的境界猶如藏地秋天的虛空。
.
因為藏地冬天常常刮風,天空中雖然沒有很多烏雲,但還是會有一些灰塵,看起來不是很乾淨;春天的時候又因為地面升溫,故而時常有氣流,會影響虛空的純淨度。
.
而夏天常常下雨,天上隨時會烏雲密布,所以虛空看起來也不是那麼澄淨。秋日的虛空尤其純淨,不存在什麼雜質、污垢,所以顯得特別地清淨、通透、澄然、明澈。
.
如果前行基礎修得很紮實,任何證悟的條件都齊備了,則僅僅聽到這麼一句話,都會當下開悟,通達心的本性。
.
一想想清淨如虛空的感覺,立刻就會恍如大悟。以前的禪宗祖師,與藏地脩大圓滿、大手印的上師們口耳相傳的竅訣,往往就是幾個字,再說就是多餘的了。
.
但大多數人的條件都不成熟,故而感覺不到這些字面的真正意義。如果前行、信心等條件不成熟,即使熟讀千經萬論,最終也只是字面上的理解而已,其他一無所證。
.
能不能證悟還是靠自己,前行修了,出離心、菩提心足夠了,透過金剛薩垛修法,把粗大的煩惱、罪業消除了,修曼札羅積累的資糧也差不多了。
.
修上師瑜伽修法,也對上師有了足夠的信心,這樣就可以不聽很多法,僅僅到靜處反反复復地思維、體會「寂靜如虛空」這五個字,都會證悟的。

凯西:冥想时出现的类似光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摘自 凯西中国

问:在我冥想结束时出现的类似光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答:那就是将自己调谐到爱、生命和喜悦的高频震动中,这也会带来疗愈,以及在所有人中存在的平安。(凯西解读5749-10)

卡拉喜欢听安德鲁关于冥想的讲座。他经常会在演讲结束后花时间坐下来和人们聊这个话题。她注意到当他说的时候,他会告诉人们寻找一道白色的光。她不理解他的意思。

有一天晚上在睡觉前在床上她反复地问自己:“我们寻找的光是什么?”

清晨,她突然醒了。她做了一个强有力的梦。

她看到了一点光。光的周围是一系列的同心圆。偶尔像闪电一样的线条从中心点出来并向外脉动。它是如此的强有力,以至于把她叫醒了。

对卡拉来说这光是力量,是被称为造物主的能量或是创造力。

人们在寻找的就是这个能量。那个时候光太强烈她受不了,所以她醒了。

但是,是这个光一直在召唤她,所以她继续朝向光的旅程前行。

南懷瑾:我勸青年人凡事慢慢來。

“其進銳者,其退速。”進步得太快,退下來一定也很快。就教育而言,有些父母,如果自己的子女聰明過度,不能再把他當作聰明去培養,不能使他做超越年齡的進步;寧可培養他的厚重,讓他在知識上的進步慢一點,向下紮根基深厚一點,培養健壯的身體。否則的話,把他當“天才”去教育,到最後會把孩子弄到岔路上,這就是進步得太快,退步得更快。

做事業如此,做學問如此,做工夫談修養也是如此,不要求急進,太快了不是好事。急進容易落於僥倖,僥倖得來的,就不能長遠保存,一定要工夫到了才行。凡事要慢慢來,這就要記住孟子這兩句名言“其進銳者,其退速”。

現代青年,往往犯了“喜歡快速成就”的毛病,結果基礎不穩固。就像寫毛筆書法,只求快意,草書不像草書,簡直是鬼畫桃符,他自己卻說是創新的書法。假如古代有草聖之譽的米南宮(米芾)見到,恐怕也要跪下來投降了。

——《孟子與盡心篇》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一個人太懂得有所作為,反而會失敗。為什麼呢?孟子也講過“揠苗助長”的故事,說宋國有一個人種田,種下以後,天天去看,感覺不到禾苗在長,心裡很急,乾脆幫忙把禾苗拔高一點。被他這樣一拔,結果稻子都死掉了,這是說有所作為反而失敗的道理。

必須要慢慢地等待,成功不是偶然的,有時要分秒必爭,有時則是分秒不可爭。必爭者是我們人自己分秒都要努力;不可爭者,因為時光是有隧道的,要分秒都到了才可以。不要早晨起來就希望天黑,這是不可能的,太陽的躔度是一點一滴慢慢來的。

我經常以自己的經驗以及年輕時的感受,替青年們著想,所以勸青年人凡事慢慢來,大概要等十年以後再看如何。當我二十歲左右的時候,有人告訴我:你這樣子大概三十歲或許會有成功的希望。聽了這話很灰心,好洩氣,以為還要十年的時間,哪能等那麼久!誰知道一回頭,現在都已過了幾十年了,這是沒有辦法的事,只有自己去體會,急是急不來的。

孟子也說過:“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鎡基不如待時。”時空兩個因素是無法忽略的,儘管急切,卻一點辦法也沒有。如果忽略時間與空間的因素,非要立刻做到某種程度不可,結果只有“失之”了。這是因為有為而失敗,不是“為無為”,所以是“執者失之”。

——《老子他說(初續合集)》

儒、釋、道三大家歸納起來,儒家標榜“存心養性”,佛家主張“明心見性”,道家提倡“修心煉性”,都是“心”啊、“性”啊,在“心”、“性”兩個字上面換來換去,雖然表達方法不同,實際上目的是一個,都是養心的工夫。

總之,要怎麼樣去修?只有“養”,這是急不來的事,急進不行,用功太多也不行,會成為揠苗助長的結果。無論儒家、佛家、道家,入世、出世,心性之學也好,氣脈之學也好,都是如此。

即使是個人的學問、事業,也是如此,都需要慢慢地培養,那是急不來的。

——《孟子與公孫醜》

黃念祖:悟後你要不就持咒,要不就念佛是最好了。

莖草集(二)黃念祖居士漫談篇

漫談篇二 (1989年北京蓮舍開示)

念佛功德唯佛與佛乃能究竟

念佛有四十里光明,這都是初步的說,實際你持咒、結印這些功德是遍滿虛空,遍滿法界,是不可窮盡的,不是在因地的菩薩所能夠推測,所能猜得到,所能了解的。這些功德是「唯佛與佛乃能究竟」,只有佛跟佛才能徹底了解。不要說我們凡夫不能,就是在因地的菩薩(還沒成佛,稱為因地),也不能徹知,也不能徹底。十地菩薩尚且須要用咒來保護,十地菩薩也不離念佛,這都說明這些功德。所以淨土宗是密教顯說,都是一樣的。

憨山大師說禪宗開悟了都持咒,為什麼不說呢?怕別人執著所以不講。那麼講的有俱胝,俱胝只念三行咒,不是念個長咒,只有三行,古大木板字,三行這很短啊,「便能功超一切人」,就超過一切了。俱胝是開悟的祖師,他就念三行咒。這是公開的人知道,實際憨山大師說,都是這樣,都持咒,所以悟後你要不就持咒,要不就念佛是最好了,可以免魔障。

大家讀《楞嚴》就知道,有種種的魔。尤其是破五蘊,在每破一蘊裏頭都有好多好多魔障,當然我們都在五蘊之中,還談不到破蘊,所以有時進步之後,常常還遭遇魔。有的人修得好好的後來著了魔,他覺得是很進步了很什麼的,實際有的是入魔了。這些地方就是說,有許多法門很險哪。淨土法門也是這樣,跟密宗一樣,密宗唸真言免得魔擾,念佛也是如此。你要念佛的話,阿彌陀佛派極樂世界的二十五個菩薩隨時隨地來護持你,你們記住這個事。

所以那些看風水什麼的,不理他,這不是他們所能了解的,他們做夢也想不到。要請他們看,他說的他們所看的那個境界,比實際的情形要低得不知多少。他看不到。我一個郵電學院的學生,現在也做教授了,他家傳的氣功是從強盜那兒學的,他的祖父在兒孫中就只傳他一個人。這個人前兩天來找我,他知道我有點病,他說黃老師我給你看看病好不好?我說用不著了。後來就談,談完後他跟我說,我雖然沒有約請他,他還是要試一試。他說剛才我試了試。他們試著用他們的光、氣到我的身體來,替我排除什麼東西。他說我沒辦法,我們的進不來。哈哈哈…。他能進來之後,他就把你的氣趕出來,有時候會覺得兩條腿都是冷的。我是很明顯的,從氣功入門的概不接待,你就不是一張白紙了。

顶果仁波切:心的真相

心的真相

心将经验分为主体和客体。心先认同主体“我”,然后认同“我的”这个概念,然后开始执着“我的身体”、“我的心”,以及“我的名字”。当我们对这三种概念的执着愈来愈强烈,我们愈来愈只会全心关注自己的福祗。我们对于舒适的追寻,我们无法忍受生命中令人厌烦的状况,我们全神贯注在享乐和痛苦、财富和贫困、名气和平凡、称赞和指责,全部都是因为“我”这个概念。

我们执着于自己的程度,让我们几乎从来不去想他人的福祗――事实上,我们对他人的兴趣不比老虎对吃草的兴趣大。这和菩萨的观点完全相反。自我事实上不过是一个意念的塑造,当我们了解到,所执着的对象,以及能执着的心,都是空的,我们很容易就可以看到他人和我们自己没有什么两样。我们通常照顾自己所费的心思,就是菩萨照顾他人所费的心思。菩萨如果认为投身地狱的火海可以帮助众生,他就会毫无犹豫的这么去做,就像是天鹅飞入凉爽的湖泊一样。

任何时候,我们都应一而再地为所有众生的利益,许下广大的愿望。
当我们睡觉的时候,我们应该想:“愿一切众生达到究竟之境。”
当我们醒来的时候,我们应该想:“愿一切众生醒觉于证悟之境。”
当我们起床的时候,我们应该想:“愿一切众生均得佛身。”
当我们穿衣服的时候,我们应该想:“愿一切众生都知耻而谦虚。”
当我们点火的时候,我们应该想:“愿所有众生烧尽妄念之薪柴。”
当我们吃饭的时候,我们应该想:“愿一切众生食用禅定之粮。”
当我们开一扇门的时候,我们应该想:“愿一切众生打开通往解脱城之门。”
当我们关一扇门的时候。让我们想:“愿一切众生关上通往下三道之门。”
当我们走到外面的时候,让我们想:“愿我们能步上让一切众生解脱之道路。”
当我们上坡的时候,让我们想:“愿我能带领众生走向上三道。”
当我们下坡的时候,让我们想:“愿我能去下三道解放众生。”
当我们看到快乐的时候,让我们想:“愿一切众生达到成佛至乐。”
当我们看到痛苦的时候,让我们想:“愿所有众生之痛苦平息。”

慧遠大師

摘自《歷代淨土聖賢傳》智圓法師 譯白

晉朝慧遠大師(蓮宗初祖),雁門樓煩人,小時候非常好學,對儒家六經都有廣博的通達,尤其擅長《莊子》《老子》。當時的高僧道安法師在太行恒山建立寶刹,慧遠就去歸投他。當他聽到道安法師講述《般若經》時,豁然開悟。因此出家依止道安法師學習。求學時,對佛法非常精心地思維諷誦,從早到晚不間斷。道安法師感歎地說:“使道法流傳東土的人就在慧遠了!”

晉朝太元六年,慧遠大師經過九江,見廬山空曠安閒,可以安居,就在那裡建立精舍,稱為“龍泉寺”。當時慧遠大師的同門師弟慧永已經在廬山建立西林寺,想邀慧遠大師一起共住。但慧遠大師學生很多,西林寺地方小,刺史桓伊就為大師在廬山東邊再建一座寺院,稱為“東林寺”。 慧遠大師於是率領大眾行道,開鑿水池,種上蓮花,水上立了十二葉蓮花,隨水波旋轉,分刻晝夜,作為行道的時節。後來四方的清信之士聞風而來,共有123人。慧遠大師說:“諸君來此地,能對淨土不用心嗎?”因此造立西方三聖像,建立淨業社,讓劉遺民寫發願文,刻在石碑上。

慧遠大師住在廬山30年,從未入過世俗紅塵。居山時,專心淨土,靜心觀想,曾三次見到西方聖相,但他沉默不說。義熙十二年七月底的夜晚,在般若台東龕,正從定中起來,見阿彌陀佛的色身遍滿虛空,佛身所放的圓光中有無數化佛,觀音、勢至菩薩侍立在佛的左右;又見到淨土水流光明,分成十四支,淨土的水是旋轉流注,水能往上、往下流,水中演說苦、空、無常、無我的法音。佛對慧遠說:“我以本願力的緣故,來安慰你。你七天之後,當生我的國土。” 又見到蓮社中以前往生的人,佛陀耶舍、慧持、慧永、劉遺民等諸賢,都在佛身邊。見到慧遠大師,都向前作揖說:“師父早就發心,怎麼來得這麼晚呢?”

慧遠對弟子法淨、惠寶說:“我從住山之後,十一年中,三次目睹聖相,今天是再次見到,我決定往生淨土。”之後留下遺囑。到八月初六,端坐入於涅槃,時年83歲。當時有位慧持法師,是慧遠同母的弟弟,和慧遠一起承事道安法師。慧持也是遍學諸經,有很高的修行。隆安年間,他辭別兄長到了四川。平生也以西方為歸,住在郫縣龍淵寺,大弘佛法。義熙八年圓寂,當時76歲。在他圓寂時,囑咐諸弟子務必嚴持戒律、專心淨業。

顶果钦哲仁波切对心性的教导

不生,不灭——第二世顶果钦哲仁波切对心性的教导

缘起

十一世纪,伟大的印度瑜伽士帕当巴•桑杰三到西藏传法,在西藏的厅日村庄,他为村民讲述了“忠告百偈”。对于这些偈语,法国僧人和翻译家,马修•李查德启请他的上师顶果钦哲仁波切解说这些深邃的偈子,于是1987年,在西钦寺,上师顶果钦哲仁波切作了注释。马修翻译了这些顶果钦哲仁波切的注释。我们摘录这些偈子的51到59,它们都是为了详细说明无限的心性的。

A
在空性之中,旋转明觉之矛;
厅日人啊,“见地”就是:
究竟的解脱于“从任何事物中所获取的知见”。

顶果钦哲仁波切:我们的认识,我们的见地,应如天空般宽广,一旦发觉明觉在空性的中心生起,纷扰的情绪不再昏暗,反而成为其美妙的装饰。

不变的定见,是没有生、住、灭的,它伴随着觉智,这觉智观察着思想的起伏,犹如一个安详的老人,看孩子玩耍。困惑的思想无法影响明觉,不过是挥舞刀剑去刺天空而已。

帕达儿朋女士问米拉日巴:
当我安禅于海洋,
我心舒适真徜徉,
当我安禅于波浪,
我心动乱真悲伤,
教我吧,如何安住于波浪?
伟大的瑜伽士回答:
波浪本是海起伏,
任彼自安于广阔!

顶果钦哲仁波切:思想乃是明觉的游戏,生于明觉,返回于明觉。认识明觉是思想的根源,就等于是认识了思想根本就不存在生、住、灭。尔时,思想再也无法侵扰我们的心灵。

一旦我们追逐心念,我们就好象狗咬木棍,每次我们丢木棍出去,狗就穷追。假如我们替之以觉悟之智而观察,心之根源,我们会看到每个念头生起和消融在本觉的空间之中,从而不引发后续的念头,就好象狮子,他不追逐棍子,而是面向投棍子的人,对着狮子,你只能投一次棍子。

征服心性的本基,我们必须回到和认识念头的根源,否则,一个念头变成两个,然后三个,等等等等,我们不懈的猛击过去的记忆、预测未来,然后丢失了明觉和当下。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修行人正在将供养在佛坛上的大米分发给鸽子吃,此刻他突然回忆起在他修行前的众多敌人,这时他产生了一个邪念:“如果我拥有像门前这么多鸽子数量的士兵,我会轻而易举的战胜我的敌人。”这个思想困扰了他以至于他无法自拔,于是就离开寺院招募了一队人马去攻打他的敌人,然后造下了无比的罪恶。而这一切,仅仅肇始乎一念之差!

假如你认识我们思想之敌而不是强化他们,那么每个思想的起伏则均为明晰,且助益于我们怔悟空性。

B
在无念的状态,也不曾因散乱而抛弃观察,
厅日人啊,“禅修”超越于无记以及散掉。

顶果钦哲仁波切:倘若我们的心安住于明觉,不思考过去、未来,不攀缘外物,不陷于心思,安住于本然的安逸,在此状态,不需要铁腕或力防来停止我们的思想,“菩提”是指——心灵单纯的本然。一旦认识这“纯然”,我们应不费力的心之当下来维护它,然后我们会了解内在的解脱——无需阻念或畏惧念头破坏我们的禅修。

C
安住于本然天成,“修持”解脱一切执取,
厅日人啊,“行为”上不排斥,也不拒绝。

顶果钦哲仁波切:任运这单纯的当下,倘若你获得喜悦、成功、富裕、赞赏,观彼为如梦似幻吧。不要执着它们;假如我们被疾病、谣言、压迫、囚禁、审问所攻击,警醒而无须气馁,点燃你的大悲,愿为一切有情承担并消解苦痛!既无所得意,也不作悲哀,无论外境如何,安住解脱于安详自在。

顶果亲哲仁波切:每日的大圆满修持

每日的大圆满修持

作者:顶果亲哲仁波切

翻译:隐身乞丐图巴嘉措邓珠

一、大圆满的每日修持,不过就是发展一种完全“无忧”的“安忍”,一种对一切景况没有“局限”的“开放”。

我们应该把“开放”当成是我们情绪的运动场,同时没有任何矫柔造作与谋划地去待人处世。

我们应该全然的体验生命中的每一件事情,不要把自己封闭成一只地洞中的土鼠。这种修持将释放极大的能量,一种通常因束缚在某个“参考点”而被压制的能量。在某刻也许会触发恐惧,但是用完全的“开放”来欢迎恐惧感,我们就会切断日常习气带来的此种障碍。

当我们从事于“探索空界”的修持时,我们应该发展对全宇宙的“开放感”。我们应用绝对的质朴和赤裸之心来开放我们自己。这就是强大却又平凡的“修持”——剥下自我保护的面具。

注释:“参考点”:

蒋扬宗萨亲哲仁波切也经常会提到这个单词——“参考点”。当我们专著并被束缚在某个“参考点”,或是某个“见”之上,我们和我们所专注的东西之间,自然展现了一种主客对立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在明觉之心中是不存在的,在隆钦大圆满中,吉美林巴也用看山的比喻来解释这一点。

二、我们应把“禅修”与“感知及其感知区域”区分开来,我们不应变成死盯耗子的猫,我们应该了解禅修的目的不是“深深进入我们内边”或“从世界超脱”,修持应该是“自由”和“没有概念”,不为“专注”和“反省”所束缚。

巨大无遮的“自明智慧界”是一切事物的本基,是混乱的先初与终结。本初状态的明觉是对“开悟”与“不开悟”均无所偏党。众所周知的本净原始心,即一切之本基,她是一切现象产生的根源。她就是伟大之母,是一切事物初生与消融于“自然完美”与“根本俱生”的——大能之胎宫。

所有的显现都是完全的明亮与清晰,整个宇宙是开放和无阻,任何事物互即互入。

三、把任何事物都看成是赤裸的,明晰的,超脱于无明的,没有什么要达到或是被证悟。现象的本质自然的显现,自然的安住于超越三时之智的当下,每件事物均自然的完美——正如同它们自是。

一切现象显现于它们不断迁流变化的同一模式之中,此模式是意味着刹那变异的律动;然而,去超越诸法自身的刹那变异,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是五大元素之舞蹈,于此,一切“事物”不过是“能量”的表征,“能量”不过是“空”的表征,而我们是自己觉悟之心的表征。无论如何也没有勤修,解脱与证悟早已经在这里了。

注释:超越三时之智的当下隆钦巴在著作中说这是超越过去、现在、未来的秘密第四种时间。是安住于明觉智而超越时间的一种分位,被叫做当下,即所谓的俱四非三之智慧。

四、每日的大圆满修持不过是每天的生活本身而已,因为未成熟的状态并不存在,无需特殊的方式的行为,或试图达成一些超越真实的你的一些事情,不需要奋斗感去达到某些“奇妙的目标”或“高等的状态”。去为这样的“状态”去奋斗,不过是一种神经病,它局限我们,并且阻碍思想之流的自由。我们应该避免把自己当成是一无是处的人——我们是自然解脱的和无局限的。我们本来就明悟并且无所缺乏。

沉思录:一个人的感情越接近于平静,就越接近于力量。

《沉思录》

马可·奥勒留

人与人之间,既相互鄙视,又相互奉承;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高人一等,又匍匐在别人面前。

一个人的感情越接近于平静,就越接近于力量。

内心的痛苦是一个人软弱的特征,而易怒之情绪也是。

因为,容易被愤怒控制的人与容易陷入内心痛苦的人一样,

都会受到自身的伤害,

并都是屈服的一种表现。

易中天:“不要因为个体微小,就是可以牺牲的。没有一个人是可以无辜牺牲的。”

@shihlunglam

「一毛不拔」真的是自私吝嗇嗎?聽聽易中天教授的講解 #一毛不拔#楊朱#易中天#中華文明

♬ 原聲 – Shihlung Lam – Shihlung Lam

易中天:一毛不拔错了吗?

先秦诸子中,杨朱最受误解。

已经没人知道杨朱的生平,我们只能推测他应该生活在墨子之后、孟子之前,影响力则跟墨子一样大。 当时的思想界,不是赞成杨朱,就是赞同墨子,完全没孔子什么事。这可真是好生了得!

那么,杨朱的主张又是什么?

一毛不拔。

什么叫“一毛不拔”?就是“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一毛不拔的成语,就从这里来。

这确实一语惊人,更难让墨家接受。

是啊!墨子是为了天下,恨不得把腿上的粗毛细毛都磨光的; 杨朱却即便有利于天下,也不肯拔一根毫毛。 墨子一毛不留,杨朱一毛不拔;墨子毫不利己,杨朱毫不利人,当然针锋相对,百家争鸣也就由此而起。

挑战杨朱的,是墨子的学生禽滑釐。

这位学生,我们在上一章已经认识了。他就是带领三百个同学驻守在宋城的墨家大弟子。

禽滑釐问:拔先生一根毫毛,来拯救天下,干吗?

杨朱说:世道不是一根毫毛就能拯救的。

禽滑釐说:如果能,愿意吗?

杨朱不理睬他。

禽滑釐出门,把这事告诉了杨朱的学生孟孙阳。

孟孙阳说:你们是不懂先生的用心啊!还是让我来替先生说吧!请问,如果有人提出,痛打你一顿,给你一笔巨款,你干吗?

禽滑釐说:干!

孟孙阳又问:砍你一条腿,给你一个国家,干吗?

禽滑釐不说话。

于是孟孙阳说:与肌肤相比,毫毛微不足道;与肢体相比,肌肤又微不足道。这道理谁都懂。但,没有毫毛就没有肌肤,没有肌肤就没有肢体。那么请问,难道因为毫毛微小,就可以不当回事吗?

禽滑釐表示无话可说。

事实上,当孟孙阳问他拿一条腿换一个国家愿不愿意时,禽滑釐就已经清楚,后面等着他的问题必定是:砍掉你的脑袋,给你整个天下,干不干?

那也能同意吗?

好嘛!脑袋不能砍,腿就能剁吗?腿不能剁,肉就能挖吗?肉不能挖,皮就能撕吗?皮不能撕,毛就能拔吗?要能就都能,不能都不能。

这就是逻辑。

墨家是讲逻辑的,所以禽滑釐无话可说。

孟孙阳的话,却意义重大。

没错,整体利益确实大于局部利益。就连孟孙阳,也说“一毛微于肌肤,肌肤微于一节”。但这绝不意味着局部就是可以随便牺牲的,因为整体不过是局部之和。你不把局部利益当回事,今天牺牲一个,明天牺牲一个,请问那整体利益最后还有吗?

所以,不要说什么“大河不满小河干”。事实是:大江大河都由涓涓细流汇集而成。如果所有的泉水、溪流、小河都干了,还会有长江、黄河吗?

同样,如果所有的个人利益都牺牲了,请问,还有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天下大利吗?

因此,别把小民不当人。

或者说,不要动不动就以国家天下的名义,任意侵犯和剥夺个人的权利。

没错,相对于国家和天下,个人或许有如毫毛。然而毫毛也是命,小民也是人。谁要把我等小民不当回事,随随便便就拔了,对不起,不干!

这就是一毛不拔的意义。

但,如果拔一根毫毛就能拯救天下,也不干吗?

当然干。

只不过,得问清楚三个问题。

首先,拔一毛真能救天下吗?好像不能,因为“世固非一毛之所济”。既然不能,为什么要拔?

其次,谁来拔?如果是自己,那叫自我牺牲,无私奉献,应该尊敬。如果是别人,是集体,是国家,是公权力部门,那就要问他们凭什么?

这个问题不能不问。要知道,国家权力是全体公民让渡的。公民让渡权利之总和,即国家权力。那么请问,我们让渡了生命权吗?没有。除去法定必须缴纳的税款,让渡了其他财产权吗?也没有。

那么请问,凭什么拔我们的毛?

当然,军人、刑警、消防队员等等,是让渡了生命权的。参军入伍,即是签订让渡协议。但他们没有让渡财产权。他们的生命,也不是用来挥霍的。

这就必须问第三个问题:拔下毫毛干什么?

在当时的情况下,也只能用于满足大小统治者的骄奢淫逸。这是一种剥削,甚至掠夺。只不过,这种剥削和掠夺打着“大公无私,利国利民”的旗号。所谓“拔一毛而利天下”,则不过圈套和陷阱:先哄骗我们献出毫毛,再哄骗我们献出肢体,最后哄骗我们献出生命。

因此,对付的办法,就是干脆把话说到底:别说要我的命,就算只要一根毫毛,也不给!

也许,这就是杨朱他们寥寥数语背后的思想逻辑。

这样看,一毛不拔有错吗?

没错。

于是杨朱的思想,便成了中国历史上,甚至世界历史上的第一份人权宣言。

六祖慧能大师“無相懺悔”法:凡夫愚迷,只知懺其前愆,不知悔其後過。以不悔故,前愆不滅,後過又生。

(图文均来自网络)

《六祖坛经》:

時大師見廣韶洎四方士庶駢集山中聽法,於是陞座,告眾曰:「來,諸善知識!此事須從自性中起。於一切時,念念自淨其心,自修自行,見自己法身,見自心佛,自度自戒,始得不假到此。既從遠來,一會於此,皆共有緣。今可各各胡跪,先為傳自性五分法身香,次授無相懺悔。」眾胡跪。

師曰:「一、戒香,即自心中無非無惡、無嫉妒、無貪瞋、無劫害,名戒香。二、定香,即睹諸善惡境相,自心不亂,名定香。三、慧香,自心無礙,常以智慧觀照自性,不造諸惡,雖修眾善,心不執著,敬上念下,矜恤孤貧,名慧香。四、解脫香,即自心無所攀緣,不思善,不思惡,自在無礙,名解脫香。五、解脫知見香,自心既無所攀緣善惡,不可沉空守寂,即須廣學多聞,識自本心,達諸佛理,和光接物,無我無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脫知見香

善知識!此香各自內熏,莫向外覓。今與汝等授無相懺悔,滅三世罪,令得三業清淨。善知識!各隨我語,一時道:『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愚迷染,從前所有惡業愚迷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銷滅,永不復起。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憍誑染,從前所有惡業憍誑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銷滅,永不復起。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嫉妒染,從前所有惡業嫉妒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銷滅,永不復起。』

善知識!以上是為無相懺悔。云何名懺?云何名悔?懺者,懺其前愆,從前所有惡業、愚迷、憍誑、嫉妒等罪,悉皆盡懺,永不復起,是名為懺。悔者,悔其後過,從今以後,所有惡業、愚迷、憍誑、嫉妒等罪,今已覺悟,悉皆永斷,更不復作,是名為悔。故稱懺悔。凡夫愚迷,只知懺其前愆,不知悔其後過。以不悔故,前愆不滅,後過又生。前愆既不滅,後過復又生,何名懺悔?善知識!既懺悔已,與善知識發四弘誓願,各須用心正聽:

自心眾生無邊誓願度,自心煩惱無盡誓願斷,自性法門無量誓願學,自性佛道無上誓願成。

●譯文

那個時候,惠能大師看到廣州、韶州以及四方的學者、庶民都雲集到山中來聽聞佛法,於是登上法座,告訴大眾說:「來,各位善知識!有關修行成佛的大事,必須要從自性的覺悟中做起。在任何時候,念念都能清淨自心,修正自己的身行;見到自己的法身、佛性,自己救度,自己持戒,這樣才算不虛來此曹溪一回。大家既然都是遠道而來,能夠共同在此聚會,都是大家有緣。現在請各位就地胡跪,我要先為你們傳授『自性五分法身香』,接著再傳授『無相懺悔』。」大眾依言,各自胡跪。

惠能大師說:「第一是戒香,就是自己心中沒有過失、罪惡,沒有嫉賢妒能的心理,沒有慳貪瞋忿的念頭,沒有劫掠殺害的意圖,這就叫做戒香。第二是定香,就是看到一切善惡境相的時候,自心不會散亂,這就叫做定香。第三是慧香,就是自心沒有障礙,時常以智慧觀照自己的真如自性,不造作惡業,雖是修行種種善事,但心中不執著所做的善行。尊敬長上,體念下人,憐憫孤苦,救濟貧窮,這就叫做慧香。第四是解脫香,就是心不攀緣外境,不去思量分別善惡,身心自在,無所掛礙,這就叫做解脫香。第五是解脫知見香,就是自心既於善惡都無所攀緣,但也不可以死守空寂,而應多方參學,聽經聞法,以認識自心,通達佛法義理;待人要謙虛和善,不妄自分別人我,從初發心一直到圓滿菩提時,真如自性毫不變易,這就叫做解脫知見香。

善知識!這『自性五分法身香』,主要是用來薰修自心,千萬不能離心而向外尋求。現在我再為你們傳授『無相懺悔』,滅除三世罪業,使身口意三業得到究竟清淨。善知識!大家一起隨我念道:『弟子等,從前念、現念,一直到後念,念念都不被愚迷所汙染,以前所造作的一切惡業以及愚迷等罪,現在完全以至誠的心懺悔,誓願都能同時消除滅盡,今後永遠不再生起。弟子等,從前念、現念,一直到後念,念念都不被憍狂所汙染,以前所造作的一切惡業以及憍狂等罪,現在完全以至誠的心懺悔,誓願都能同時消除滅盡,今後永遠不再生起。弟子等,從前念、現念,一直到後念,念念不被嫉妒所汙染,以前所造作的一切惡業以及嫉妒等罪,現在完全以至誠的心懺悔,誓願都能同時消除滅盡,今後永遠不再生起。』

善知識!以上所宣說的就叫做無相懺悔。什麼叫做懺?什麼叫做悔?所謂懺,就是懺除以前所犯的過失,從前所造的一切惡業、愚迷、憍狂、嫉妒等罪,完全懺除盡淨,今後永不再起,這就叫做懺。所謂悔,就是悔改自己以後再犯的過失,從今以後,所有的一切惡業、愚迷、憍狂、嫉妒等罪,現在已經覺悟,完全永遠斷除,更不再造作,這就叫做悔。所以稱為懺悔。

凡夫愚迷,只知道懺除自己以前所犯的罪業,而不知道悔改以後的過失。因為不知悔改的原故,所以從前的罪業未能滅除,往後的過失又頻頻生起。既然以前的罪業不能滅除,後來的過失又再生起,如何能稱為懺悔呢?
善知識!現在已經懺悔清淨,再與大家一起發四弘誓願,大家都應用心諦聽:

自心的眾生無邊,我誓願度盡;自心的煩惱無邊,我誓願斷盡;自性裡的法門無量,我誓願修學;自性的佛道無上,我誓願成就。

顶果仁波切:阿底瑜伽的核心

摘自《大圆满教示集》顶果钦哲仁波切

阿底瑜伽的核心教导我们:应该揭露心的本质,心的本质是流动的自然。认识心的本质就是认识唯一的佛,除此之外一切都意义不大。

阿底瑜伽认为凡夫心就好象一个在海边堆沙子的孩子,他不断的堆沙子,但不断的被大海冲垮。大海比喻无常,而我们的心总是不断的在抓取,一旦我们抓取的被摧毁,我们立即换下一个,但是还是被摧毁,虽然我们会有短暂的娱乐,但是它们会被冲垮,最终我们会感到很累,很痛苦。

就好象水遇到一个坎,然后在那里发生旋涡,但是绝对不能将那个旋涡认为是整条溪流的本质,那个旋涡不过是一个纠结,不是所有的水。

同样,我们心的本质是自然的流动,但是一遇到内在和外在的事物,它就开始抓取,然后发生旋涡,它认为自己是那个旋涡,忘记自己是整条小溪流。

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就纠结在那里,不肯出来,我们认为自己是轮回中的一员,是问题中的一分子,但我们不懂得在问题中放松我们的心,这样我们永远被我们是旋涡的假象给迷惑。

紧张的心就好象遇到冬天的水,它因为寒冷而结冰,同样,我们的心因为遇到某些问题而开始凝结,开始抓取,本来自然流动的心被冻结成一个点,是恐惧,是焦虑,是谋划,总之它离开了当下,它被冻结在一个孤独的地方,也就是说,整个心的活力无法释放,但是,你可以释放它。

当我们遇到任何问题时,或是没有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根本不用思维很多,不必企图改造什么,而是简单的放松在问题,或是非问题上,我们只要放松,一切就会淡化,退却,然后我们的概念会模糊,我们会开始发现自己无法承认和思考某些事情,在放松之中,一切思维和计划都自然的消失,但这是自然的过程,而不是逻辑推理。当一切都不知去向,你在没有边际和中央的,没有立足点和参考点的空间,这时的心仅仅是明晰的一种力量,这种充满力量的空间宁静的流动,没有任何事物能凝结它,那就是本觉,心的本质。旋涡的本质是溪流,冰的本质是水。只要你释放冻结,就没有轮回的冰,或是旋涡,然后只有广大的空间,和清新的光明。

阿底瑜伽的“见”是认识“本觉”。我们制造了轮回,因为我们把水制造成冰,然后把冰当成唯一的本质,但是我们一旦释放冰,水的本质就出现了,我们释放抓取、释放问题、释放我们的造作,我们的心就回到了本觉。本觉对任何事物都不留痕迹,它不停留在某个事物上,不为其而冻结,它好象广大的空间,但空间是死寂的,它却充满自觉的光明。

低层次的阿底瑜伽,他们分析一切都是心的影象,然后寻找心,心无法找到,于是在空之中,他们认识明朗的觉察,觉性在空间中感受自由的喜悦。但这种基于推理分析的“见”,被称为是比较造作的低等“见”。

中等层次的阿底瑜伽,他们停止思维,直接感受事物的鲜明,将一切视为明光,一切都本来解脱而无所谓造作。但是他们停止思维,还是一种造作的
“见”。

最高层次的阿底瑜伽,他们超越任何努力,在自然的放松之中,心性自然的显露,这是最直接的车却修持,属于最高的部。

但这三种最终都会达到一个效果,就是空与明的不二。

先从加行中试图发现心的根源,也就是观察每个念头的生、灭、住,但是,你将一无斩获,一切都消失了,只有明晰于空无。通过这个加行,你和念头的本质越来越熟识,你发现念头如幻,认识到他们空明的根源,同时经常安住在空明的当下,这是修止,很多人在这里开悟,但大多数人用它来熟悉自心,然后修空明之止,却不一定是大圆满的境界。

放松自己的身心,不要用思维来改变和扭曲自己,在放松之中,一切会自然的发生,一切“见”都会消失,你的“自性”会现量的体会到这一切——先是粗的,然后是细微的分别,它们都消失了,这不是意味着你在心里嘀咕,哦,他们消失了——不是这样,而是逐渐你放松了那个“冻结”的心,它不在抓取任何事物来作参考,它的本性就是“空”,然后却不失明晰,但只有你作,你就会日益的体验到这一切,由粗到细,有一段故事进入每个闪念,你将发现其背后无与伦比的巨大光明空间。从开始,你就应该坚持这样的修持,直到某次你留泪或是微笑,你见到如此美丽的心灵本质,它光辉的超越了任何轮回和生死的局限。

黄念祖:谈佛像

莖草集(二)

漫談篇二 (1989年北京蓮舍開示)

13. 談佛像

雍和宮裏面有一尊會說話的釋迦牟尼佛像,只有這麼高。有兩個,一個是假的,一個是真的,很難辨別。乾隆皇帝聽說西藏有,派個使者去,就把這個會說話的佛像請來,結果請到北京後,是個假的,乾隆皇帝就把這個使者殺了。又派了個人去,說你請不回來,還是要殺你。去了之後別人就告訴他:「我也沒法子給你說哪個是,總之傳你一個咒,你就是徹夜的在這個地方念這個咒,圍著這些佛像轉(有一百多個佛像)。你就是轉著,等聽見了哪尊佛像有聲音,就抱住它不要動,等天亮。」這個使者因為請不回來就要殺頭的嘛,那麼就照這個話做了,徹夜誠懇極了,期望能請到,繞繞繞…,念念念…,後來果然他聽見一個在說話,就抱住它,就請回來,就真的了。現供在雍和宮。兩個擺在一塊兒還是能看得出分別,一模一樣,但它神采不一樣,但好像就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翻砂翻出來的,大小、形狀、面貌都一樣,都是鎏金的佛像。那個小像雖然小,但跟大的宗喀巴像擺在一起,一點也不嫌小。

但是請來之後就沒有再說話,它確實是會說話的。這是雍和宮一個特殊有的,供過,現在是不是在供,不知道,這是它一個特別的。

還有,就是有一個佛像,它老是熱的,你要用手去摸。它是一種玉做的。有人說這個沒有什麼奇怪,因為摸的人多了。他們給蓋了一點棉花什麼的,因此它的溫度會高一些。我跟我妹都去摸過,是有一定的溫度,那究竟是什麼原因,現在不能做結論。

達摩祖師:白衣有妻子,淫欲不除,憑何得成佛?

摘自《達摩大師血脈論》

問曰:白衣有妻子,淫欲不除,憑何得成佛?

答曰:只言見性不言淫欲。只為不見性;但得見性,淫欲本來空寂,自爾斷除,亦不樂著,縱有餘習,不能為害。

何以故?

性本清淨故。雖處在五蘊色身中,其性本來清淨,染污不得。

法身本來無受,無飢渴,無寒熱,無病,無恩爰,無眷屬,無苦樂,無好惡,無短長,無強弱,本來無有一物可得,只緣執有此色身,因即有飢渴寒熱瘴病等相,若不執,即一任作。

若於生死中得自在,轉一切法,與聖人神通自在無礙,無處不安。

若心有疑,決定透一切境界不過。

不作最好,作了不免輪迴生死。若見性,旃陀羅亦得成佛。

高敏感人格的究极形态

天涯神贴~高敏感人格的究极形态

原作:九哥

洞察力是高敏人群独有的强大天赋,但在未建立本自具足的内在系统和正确认之前,只会导致讨好型人格或过度感知危险,而特别缺乏安全感。但如果通过修炼开发了此天赋,高敏人不仅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还能高度觉知他人情绪,且不受影响并引导他人情绪。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将敏感视为一个缺点。你这个人啊什么都好,就是太敏感了,甚至会把敏感和玻璃心混为一谈。其实那些成大事的人大多都是敏感和极端的。平和与随和,其实是一种凡人的情绪共识,而我们的传统校园教育,就是要把大多数人都培养成平凡人,易管理的人。

因为很多看似与共识价值观相反的事物,反而是正确的。比如很多人信奉读书无用论,因为他们看到很多人即便读完了硕士和博士,依然找不到好的工作,依然赚的不多。而那些达官显贵,是绝对不会让自己的孩子不读书的,因为他们知道一些只有他们自己家族认可,大多数人不认可的东西。

不知发现了没,很多官员和企业家,骨子里都是高敏之人。他们会比常人更容易发现一些细节,更容易听懂一些弦外之声。跟他们相处是非常心累的,你能说他们小心眼玻璃心吗?显然不是,因为小肚鸡肠之人,往往是不可能做到非富即贵的。

讲到这里,相信你就明白了,高敏感和小心眼是两码事。高敏感之人不一定会因敏感之事而生气,但他们拥有这样一份天赋,可以比常人,更迅速地察觉到一些常人不懂的事情。这样就很容易先人一步,发现机会,抓住机会,发现危机,避开危机。

这个世界上只有20%左右的人,带有与生俱来的高敏感。这些人拥有一种特殊的神经处理系统,他们的耳朵可以听到更广的频率,他们的味蕾可以尝出更丰富的味道,他们的鼻子可以更细致的辨别香水的成分。他们也有更强的共情力,在一个大电影院里,情节动人处,有些人一边吃着爆米花,一边面无表情,而有些人哭得稀里哗啦,一包纸巾都不够用。见你流泪,我一悲伤,这真不是矫情,这是高敏感。

但自小我们所接受的教育里,就是教我们压抑这种天赋,扔掉这种天赋,然后变成一个普通人。这个时代流行了一个新词叫钝感力,很多人会将其视为正面褒义的性格词汇。经常有人说,不要太敏感,不要想太多,不要玻璃心,要控制,要宽容,要忍耐。然后敏感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贬义词。

你看过漫画《龙珠》吗?你看过电影《触不可及》吗?里面的主角都是钝感力十足的人。这类人已经成为主流价值观、主流审美里受人欢迎的性格。高敏感不是一种病,更不是一种性格缺陷。高敏和身弱往往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不是外形是否强壮,而是内在力,要么气血弱,要么精神弱,敏感而已疲劳。

所以觉醒的高敏人往往都是气血管理的高手。敏感不代表冲动,能瞬间接收到一些信息,不一定瞬间就会反映出来。他们似乎更懂得“智者耻,与善者不言,看透不说透还是好朋友”嘛。但其实大多数人或者信奉钝感力的人,通常没有这种敏锐的观察力。

现实生活中,不知你是否听过一种声音,长辈们,他们告诉你,“太敏感,太注重细节,成不了大事”。你听到过类似的话吗?如果听到过,你可以回想一下,说这话的人是一个成功的人吗?是一个成了大事的人吗?大概率不是。真正成了大事的人,往往是不喜欢说教的,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成功秘籍,你拿钱都买不走,他们本身也不缺钱,怎么可能随随便便就交给你。

好为人师是人类的本性,但高明之人通常是人群中最沉默的那个人。他们善于观察,但不愿意表达。当然这并不代表他们没有表达能力,相反它们通常具有超人的表达能力,因为他们的大脑所接收的信息要多于钝感力强的人。

因此看到这里你要明白以后,不管别人怎么说,你就坚信“没心没肺”不是褒义词。能够破局的高明者,就是从修罗炼狱杀出来的神灵。不同于身强者天生的性格与身体催生的意志,高敏人由于会在前期大量感受不同的痛苦,被动进行脱敏训练,这将赐予高明者一种纯粹的意志力。这种强大的心理是不需要他物支撑而存在的,又称“黑色生命力”。

“黑色生命力”这个词,源自美国心理学家艾美维尔纳的研究。他在数10年的走访中,见过数以千计的问题家庭。他专门寻找那些处在糟糕的处境中,看起来有很大概率成为问题少年,但实际却成长的异常优秀的孩子。他想知道是什么力量,让这些孩子走出原生环境的束缚,变得光芒四射。

艾美维尔纳在上世纪80年代,对夏威夷某小岛上的698个孩子,进行追踪研究。那个贫穷的小岛上面,许多参与调查的孩子们的身后,或因此染上精神疾病的父母。按照大众的认知,在这种家庭环境长大的孩子,人生基本算完了。然而出乎维尔纳意料,有2/3的孩子确实重蹈覆辙了,附带的悲剧。可还有1/3的孩子成长为自信能干,关怀他人的优秀成年人,在学业、家庭和事业上都获得了成功。

维尔纳认为,这1/3的孩子有能力摆脱糟糕环境影响,他把这种能力称为修复力,后来也被称之为“黑色生命力”。生活远比小说要精彩,每个人的人生寒暑都不可能是一根直线,而是一条不断震荡的曲线。真正强大的人都曾独自穿越过一片黑暗森林,如同种子在土壤里独自扎根。在这段至暗时光,需要忍受各种委屈、辛苦不被认可、隐忍不被理解、真心不被接纳、付出没有结果。

凡是最终穿过这片黑暗沼泽地的人,才能真正看穿人形,看透人间冷暖,才能百炼成钢。几乎每一个人都无可避免的有过,至少一段剧烈滑落的低谷期。那就是每个人都必然会经历的至暗时光,强大的人就诞生于此。因为在这段剧烈滑落的波谷中,有人爬了上来,有人却再也没有他的自信与勇气。在被至暗时光彻底击碎后,就再也没能回来。

在这里他需要经历的远比他尚未成熟的心灵想象的更多,比如世界观的重构、三观的崩坏、不公平的碾压、自我怀疑的低谷。但如果熬过去了,就会得到一种全新的力量。黑色生命力就像是从地狱回来的人。因此各位至暗时刻低谷期不要焦虑,不要绝望,甚至不要祈祷他快点结束。好好利用他们反思人生,马上就会迎来命运的转机。

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没有机会,而是站在机会前面,没看见或者没准备好。而大多数人推崇的钝感力,大概率会让你错过机会的。我们这个社会从来都是歌颂平庸,排斥不凡的。因为优秀的人注定是孤独的,注定是与众不同的。高明之人,因为从幼年开始就比同龄人接受更多的信息,因此他们往往比普通人更有耐心,更有专注力。

你真的以为人与人的差别不大?其实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差别巨大。你想过没有,为什么有的人有耐心看完一本书、一篇超长的文章,并且乐此不疲,而有的人超过100字看着就头晕?他们只喜欢看类似于微博那样的一句话,概括一个新闻、一个话题、一个故事。短期内,这两种习惯,只因天赋的相差所产生的差距并不大。但久而久之,极有可能会塑造出完全不同的两类人。

人与人的智商差距确实不大,但这里少了一个时间状语,那就是刚出生或小时候成年后的人生。天赋的惯性会促使你走向不同的人生,且越走越远。你有耐心看长的内容吗?高敏感人群通常具有三个层面的能力:第一是情绪管理能力;第二是对复杂的认知和理解能力;第三是一种应对世事变迁的人生哲学,又被心理学家称为智慧。他们对风险的忍受能力会变得很高,人往往经历过逆境和重大遭遇后,对人性有了更深层的理解,破三观树新生,创立新的认知系统,学会换一个角度看世界,学会正式接纳,用不一样的方法得到不同解。

也正因为如此,相较而言,在这些拥有高敏感性格的人生中,也有更多机会可能发生一些不寻常的事。我们该如何做才能守住自己的高敏感天赋,或者培养出一种高敏感的性格?

一、提高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深刻地了解和评估自己的思维方式、情绪方式和行为方式,不过度在意自己的过错,提高对内心真实想法的在意程度,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明确和了解自己和自己的目标。

二、接纳自己的一切,包括负面情绪。越抗拒越浓烈,正如海灵格在诗中所说,“所有的事情都是因缘和合而来,一切的发生都是必然。若我觉得应该是另外一种可能,伤害的只有我自己。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允许”。

三、不害怕孤独,学会做减法,看淡一切的别离和变迁,学会在逆境中自我救赎和提升,关注自己有限的精力,不急于可以胡乱所为的事和人,注意力不在无意义的事上过度消耗自己。

四、为自己的生活设定界限,区分什么让你舒适,什么让你不适,然后勇敢做出选择。呜呜呜,如果有完美主义倾向,那就适当降低自我要求,不要害怕别人的否定。

五、打破非黑即白的世界观。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而是存在大量的灰色地带。没必要让自己绷得太紧,有意识地给生活留白,放松注意力,阻断信息输入,整理一天的情绪,帮助自己恢复能量。

最后让我们记住一点,低敏感度的人往往精力充沛,爱好广泛,人生更有广度;而高敏感的人,因为内心世界更丰富,人生往往更有深度。最后一定要记住,高敏感是一种天赋,如果你具备了这种能力,那么请好好珍惜他。

阿企佛母心咒

阿企佛母心咒&祈請文(藏传念誦版)
ཨོཾ་མ་མ་ཙཀྲ་སྭཱཧཱ།ཡར་འདུས་སརྦ་འདུས་ར་ཛ་ར་ཛ་འདུས།མ་མ་འདུས་ཧཱུྃ་ཕཊ་སྭཱ་ཧཱ།

攝服三界救護諸眾生,守護賢劫千佛之教法;
༄༅ ། །སྲིད་གསུམ་དབང་བསྡུད་འགྲོ་བ་མ་ལུས་སྐྱོང་། ། །སངས་རྒྱས་སྟོང་གི་བསྟན་པ་བསྲུང་བར་མཛད།
眾生意樂如法得成就,如意成就阿企恭敬禮。
༄༅ །།འགྲོ་བའི་བསམ་པ་ཇི་བཞིན་བསྒྲུབ་མཛད་མ། ། ཡིད་བཞིན་བསམ་འགྲུབ་ཨ་ཕྱིར་ཕྱག་འཚལ་བསྟོད། །

阿企佛母心咒

Om Mama Chakra Svaha
om   妈妈   查克ra    梭哈
om   我的      轮        圆满

阿企佛母心咒

ཨོཾ་མ་མ་ཙཀྲ་སྭཱཧཱ།ཡར་འདུས་སརྦ་འདུས་ར་ཛ་ར་ཛ་འདུས།མ་མ་འདུས་ཧཱུྃ་ཕཊ་སྭཱ་ཧཱ།

Om Mama Chakra Svaha Yar Duu Sarva Du raja raja Du Mama Du Hum Phat Svaha
om   妈妈   查克ra    梭哈    雅儿 度  萨儿瓦 度  ra加 ra加 度  妈妈   度     吽     啪  梭哈
om   我的      轮        圆满  和平 行动 一切 行动  王   王 行动  于我 行动  消除障碍  圆满

阿企佛母心咒

om dharma tare svaha
om  达尔马  达rei  梭哈
om     法      度母   圆满

阿企佛母心咒

om sarva buddha dakini hri mama chakra svaha  
om 萨儿瓦   布达    达ki尼 赫ri  妈妈   查克ra   梭哈
om   一切      佛      空行母        我的      轮       圆满

直貢噶舉不共護法——阿企佛母傳

阿企秋吉卓瑪是佛陀教法的大護法。她是金剛瑜珈女,亦即諸佛智慧和事業的化現。她是諸佛之聖母,五方佛部空行們的慈悲身顯現。為利益一切輪迴中的眾生,她在不同時間和不同次元的空間無量地示現。

阿企佛母也是藥神女,如有健康的問題也非常適合修持。阿企佛母也是出世間的本尊護法,過往直貢派的攝政法王第6世赤札仁波切曾親見阿企佛母,取出以阿企為本尊的伏藏法,阿企佛母占卜法,也包含圓光鏡卜之事業法。

在金刚乘的源出圣地乌金剎土,金刚瑜珈女以金刚空行的形相示现,并誓言保护佛陀的教法。她也让五部智慧空行们同持此誓。

后来,当第八世纪上师莲花生大士应邀到西藏去传扬佛法时,莲师加持了西藏的许多地方,并且在许多洞穴中禅修过,其中一处名叫“提卓”(Ti-Dor)。这个位于止贡地区的洞穴,莲师曾在那禅修七年。是他在西藏任何一个地方中,所待最久的。

在这段期间,金刚瑜珈女以事业空行之首的身形化现,并且誓言保护金刚乘教法。

藉这些智慧身(Jnanakaya)的化现,她利益了珍贵的教法和一切有情众生。

依据《上乐金刚本续》的预言中所说,事业空行母之首将会来到止贡的提卓洞穴地区。并以金刚瑜珈女的化身来示现。

大约十一世纪的索托(Shotoe)——中部西藏的止贡地区,有个无法得子的家庭。为了求子,他们到尼泊尔的苏威普(Swayambhu)做了一次朝圣之旅。他们热切地祈求得子,并在某一晚上,妈妈得瑞莎·德任(Driza Darzam)得了一梦,梦见一个明亮闪耀的太阳在东方现出,放光照射十方,然后太阳融入她的子宫中,放光充满整个宇宙,特别是照耀着她的出生地。同一个晚上,她的先生——那南秋巴(Nanam Chowopal),则梦见从东方佛土化现出一条有着清晰白光的念珠,并且进入了他太太的子宫。早上他俩讨论着梦境,丈夫说:“我们将生出一个特别的儿子,所以应该多加小心直到这个小孩出生为止。”他们举行了一个荟供,强烈地祈求满愿后,便返回了在止贡的故土。

出生的时间终于来到,一个不凡的女儿生在一处称为“奇渣塘”(Kyetrag Thang)的地方。当时有许多殊胜的征兆,而小女婴的身体则是纯白而且放射出光芒。当她还是小女婴时,她便总是持着度母咒,三岁时便会把咒语教给别人。她很快长大并且难以形容的美。她的双亲在她相当年青时就过世了,因此她和叔叔住在一起。有许多人都想娶她,但都被她一概拒绝,她说:“我将到东部西藏的康地去,那儿住有一位库拉(Kyura)种姓的贵族后裔之伟大瑜珈士。我将嫁给这位瑜珈士,而我们的儿孙和后代都将是极为杰出的人,他们将藉由传扬佛陀教法之精髓,而利益一切有情众生。”后来她果与一位商人结伴而旅行到西藏。她们到了一个叫做电托措诺(Dentod Tso-ngur)的地方时,她告诉同伴说:“这是我必须待下的地方。”和同伴分手后,她去面见了伟大的圣者——安楚群嘉索(Ame Tsultrim Gyatso),并告诉他:“虽然我对世俗的生活毫无执着,但如果我们结合在一起,我们的后代将有许多人证悟,他们将对佛陀的教法做出大的利益。”

在他们结婚的当天,安楚群嘉索没有任何财产可以为婚礼安排什么。卓玛说:“不要担心,我会处理。”说的同时,她奇迹似地从右边的皮包中得到一个手鼓,并从她的左边得到了一个颅器。然后敲打着手鼓并将噶巴拉拿在手上,跳了一支神奇的舞蹈,凝视天空。剎那间房子便充斥着上好的食物和饮料,并以最豪华的衣服穿在他们身上,如此地给予所有的宾客极大的满足和快乐。

他们住在一起,不久她便生了四个儿子:南可旺秋(Narmkhe Wangchuk)、北卡旺就(Pekar Wangyul)、索南巴(Sonam Pal)和噶当楚西(Kathung Trushi)。这几个儿子都聪明绝顶,并成为世出世法双全的大学者。后来,卓玛说:“我已知道,在轮回中转世是为了要圆满我护持佛陀教法的愿望,以及造福一切有情众生。因此,我将赐予我的追随者共与不共的成就。”于是她带着她的追随者到一个叫做“听仁”(Ting-ring)的巨大洞窟去。那个洞窟十分神圣,在洞窟内部的岩石上,内含许多珍贵的岩藏,以及众多自生的佛、菩萨、本尊、空行和护法像。有一个人的尸首被带去,并由她转化那个尸体成为大荟供品。凡是能够吃到那荟供品的人,都获得了共与不共诸成就。接着她作了一个有她自己的成就法的仪轨,并且誓言看护一般的佛陀教法,及保护将来未来出现的伟大精髓佛陀教法。

她在誓言后说道:“我藉此人身的事业已尽”,随即骑上她的蓝马,與她的馬和小狗一起離開這個世界,不舍肉身前往空行淨土,並沒留下肉身。

阿企佛母已證得虹光身,她、馬及小狗在岩石上留下腳印,就在西藏康區的「久惹札」,至今仍然可見。許多年老的上師皆知道虹光身洞,那是阿企佛母最終離開的洞穴。

她的四个儿子里,北卡旺就亦有四子,分别是:堪布达玛(Khenpo Darma),恭秋仁钦(Konchok Rinchen),春帕巴(Tsunpa Bar)以及那就多杰(Naljor Dorje),在这四子中,那就多杰是龙树菩萨的转世再来人——伟大的止页巴——拉那师利吉天颂恭之父。

有一次当吉天颂恭待在止贡德(Drikung-thel),强秋林正觉寺(Chang chu bling)一地时,听到了一阵伴随着美好天乐的手鼓声。而竹托康巴格嘎瓦(格嘎瓦一地之瑜珈士康巴,Khambagyagarwa——一位伟大瑜珈士的弟子亦正在那里,故请示吉天颂恭有关那美好音乐之事。吉天颂恭答说:“这无与伦比的声音是来自阿企秋吉卓玛——我的曾祖母,她是一位智慧空行母。”

接着,卓梭康巴立刻请求他,给予一个如何修持阿企秋吉卓玛的方法,吉天颂恭亦因此而写作了一部内容十页的成就法,该法被含于《阿企佩邦》(Achi Pe-bum)之中。

在《密千巴瓦密续》中佛陀说:“在无量劫后的一个名为贝玛千(Pema-chan)的世界中,她将成为圆满的正觉如来。”

这是伟大阿企秋吉卓玛的生平,她是无匹的慈悲护法,她自己誓愿为佛陀教法和利益一切有情众生而努力。她向伟大的止贡巴——吉天颂恭拉那师利保证,必护卫由他所光大并且由止贡噶举传承所承传之佛陀精髓教法。因止誓愿,只要能以十足的虔信心修持阿企秋吉卓玛的成就法,必将自一切此生不理想的环境与障碍,以及修法上的障碍中解脱。凡是能以完全的信心和虔敬持续地修持此法者,必终将能成就圆满地觉悟境界佛果。

统领三界护众尽无余,
守护贤劫千佛之法教,
随众生愿悉赐予丰足,
藉汝大力圆满诸愿求,
阿企秋吉卓玛我祈请,
赐降汝之加持之荣耀。

願我迅速以此善,成就阿企法度母;
盡諸眾生一無餘,悉皆安置彼之地。

註:藏文“阿企”即曾祖母之意。

索达吉堪布:临终时的隐没次第

(图文均来自网络)

临终时的三种隐没次第

所谓死相,就是人在接近死亡时所出现的相,也叫隐没次第。本来隐没次第多种多样,但从浅显易懂的角度来讲,包括五根、四大、明增得这三种隐没次第。这些隐没次第是一定要知道的。否则,缺乏了解的话,到时候或许就来不及了。当然,如果是横死,就不会出现这种次第,神识在瞬间就要离开,那时候最好用刹那往生法。还有种情况是,有些老人发觉不到死相,因为他是在睡梦中死的,或是边念经,边吃饭,人就死了……我家乡的居士林就有这样的。这种死法,虽说没有任何死亡的痛苦,也算吉祥,但有一个问题是,他可能没有观想的准备,就在和平常一样当中死去了。而如果是生了病,倒是一种提醒,人也会考虑这个,甚至常常留意是否有死相,这样的话,反倒容易把握了。

五根隐没次第

五根隐没次第:按藏地的习惯,人如果实在不行了,就可以请僧人来念经了。当有人在枕边念经时,只是听到一片嗡嗡的声音,而听不清字字句句;或者,虽然没有那样,但别人的交谈等对他来说,也好像是从远处传来的声音一样,仅仅能听到声音,却听不清楚说的是什么,这时表明耳识已经灭尽了(如果只是病得久了,一时听不清楚,这还不一定是死相,别搞错了)。同样,眼睛看色法时,也只是模模糊糊,看不清究竟为何物,说明此时眼识已经灭尽了。以此类推,鼻根嗅香气、舌根品味道、身体接触到所触时,没有丝毫的感觉,那这就是最后的隐没次第了(如果是感冒或有其他疾病,感觉不敏锐,这个不必担心,应该不是。明显的隐没,像这里讲的这种,自己会发现的)。

这时候,旁边有善知识的话,可以请求为自己做个千佛灌顶。或者,如果得过大圆满灌顶,也修持过,甚至对本来清净有一些认识,只是此时自己观不起来,可以请上师或誓言清净的道友,为自己直指心性的本来面目。就像《上师心滴》讲的那样:就在你现在所认识的光明当中,不要退转,受持坚地。这样再三直指以后,我们就一定会记住的。好比国王吩咐下人,下人一定会聚精会神地聆听,并记住国王的话,同样,要离开世间的这个人,对旁边上师或道友为他提醒的观想次第,会仔细听受,并清晰记忆。即使不能做这些,旁边的人也可以看看,这个人的外气接近要断了,人也动不了了,这时就可以为他念颇瓦或助念,因为这也是超度的最佳时刻。

以上是五根隐没次第。在座的不妨想想,现在各位执著的根识受用,终有一天也会如此隐没的。

四大隐没次第

四大隐没次第:在五根隐没之后,首先是肉界融入地大。按《俱舍论》,人身上的肉、骨等坚硬部分称地大。当融入之时,身体会出现如堕坑中或被山所压一样的沉重感,在这种下堕、下滑的感觉中,有些临终的人口里就会喊“向上拽我”、“把我的枕头垫高”等等。普通人这时会害怕的,但修行人不同,因为他提前有准备。如米拉日巴曾在道歌中唱道:当初我因为畏惧死亡而入山修行,反反复复观修无常及死期不定,而现在我已获得无死坚地,早已远离死的畏惧。

尊者的确是我们修行人的典范。你们中的有些人也很不错,虽然很年轻,在家时工作、待遇也很优越,但一学佛法,心就被点醒了:待遇再好、容貌再美,终究抵不过死亡阎罗卒,与其在平淡琐碎中过一生,不如趁现在身心还健康时,到寂静地方修无常、求解脱,这样当我离开的时候,一定会自由自在、逍遥洒脱。我想很多人的修行、出家,的确是基于这样的思索。有了这样的思索,再加上精进的修行,到了那个时候,一定是不害怕,也不痛苦的。

肉界融入地大之后,是血界融入水大。融入时,会无法控制地流出口水或鼻涕等。接着是暖界融入火大。此时,口鼻全然干燥,体温从边缘向内收,这时有些人从头顶突突地冒出蒸气。最后是气界融入风大。按密宗的教言,人的身上有这五种风:上行风住于上身,起到呼吸的作用;下行风住于下身,起到排泄等作用;平住风住于中间,起到受持体温、分辨饮食等作用;遍行风主运动,身体上上下下的活动,全部由遍行风操作;持命风,就是执持生命的风,这些就是通常讲的外五风。还有内五风、密五风等很多风,《心性休息》、《句义宝藏论》等都有宣说。那么,当气界融入风大中时,上行风、下行风、平住风、遍行风全部收在持命风当中,以至于吸气困难,气息从肺部经过黑白咽喉而剧烈地向外呼出。

此时体内的所有血液收集在命脉中,心间依次流出三滴血,于是长长地呼出三口气,“哈、哈、哈”(有些只有一口气。有些病人病得很严重,长时间死不了,最后呼吸一次就死了),外气骤然中断。

到此为止,人就死了。在一般的医学里,不论中医、西医,他们对死亡也有描述,不过都是局限在身体方面,并认为人的整个生命过程就是如此。但佛教不仅讲到了这些,而且对此后神识如何离开、如何经过中阴,乃至如何投胎或往生等,更有细致的分析。这种分析是不共的,也可以说,是世间的文学作品、乃至其他宗教教义中所罕见的。因此,我们遇到佛教,不说别的,能有机缘对这种知识获得准确的了解,已经是非常庆幸了。

明增得隐没次第

外气中断时,出现明、增、得隐没次第。

明相:在当时,从顶部来自于父亲的白明点快速下降(时间很短),外相就好似月光普照朗朗晴空一般出现白光,也如同白色的闪电;内相出现明、乐、无念中明的觉受,并且灭尽了三十三种嗔心分别念,这就是所谓的明相。此时,五根识融入意识。

增相:明相结束以后,从脐部来自于母亲的红明点快速上升,外相如同日光普照朗朗晴空一般出现红光,也如同红色的闪电;内相产生了大乐觉受,灭尽了四十种贪心分别念,这是所谓的增相。此时,意识融入于染污意识(第七识)。

得相:接着,白红二种明点在心间相遇(刚才是白明点向下来,现白光,具明受;红明点向上来,现红光,具乐受,此时二者于心间相合),神识进入到它们的中间,外相犹如黑暗遍布清净虚空一般出现黑光;内相生起无分别念的觉受,灭尽了七种痴心分别念,然后漆黑一片,突然间昏迷过去,这是所谓的得相。此时,染污意识融入阿赖耶识。其实这是每个众生都有的,只不过我们没学过,不知道而已。

后来稍微苏醒过来,出现了犹如远离云、雾、尘三垢的清净虚空般的基位光明,按《上师心滴》等教言,这叫近得(共有四相:明、增、得、近得)。此时,阿赖耶融入法界光明。这个地方很重要。刚才说,在心识入于两个明点之间时,人会昏厥一会儿。这个时间很短。之后就醒过来了,但此时的醒和平时不同,平时昏厥后醒过来,你可以站起来,但现在你的四大等已经融入,站不起来了,不过出现了基光明。就在这个时候,按照大圆满的说法,如果你以前修得非常好,就可以认识自性本面而入定,于法身位解脱;或者于报身位解脱;或者将心识观成“德”、“吽”等种子字,于化身界自由幻化,度化众生。这些都是不经中阴,直接成佛或往生。

如果是一个造了五无间罪、业力深重的人,虽然这个光明也会出现,但你不认识的话,以五无间罪业力的牵引,就会直接堕入无间地狱。或者,此时也会出现极乐世界的相。这种阿弥陀佛的接引,在隐没次第开始到昏厥之间,是有一些,但一般来讲,就在这个时候——你昏厥后醒过来了,以你善愿力的感召,阿弥陀佛会现前。如果不能在法身、报身中解脱,此时可以直接往生极乐世界。这是以前上师如意宝讲《空行心滴》时说过的。其实上师如意宝讲过很多窍诀,都是特别殊胜的窍诀。不过,也是自己业力深重,说好听一点是法务繁忙,说难听一点是琐事缠绕,因此一直没有修行。依止、亲近了如佛般的善知识,却不好好修行,这是我一生最遗憾的地方。虽然我也不是像恶人一样,无恶不作,但没有修行的人生,确实令人懊悔。

刚才基位光明过后,会依次出现法性中阴与转世中阴,这些是正行的支分,所以华智仁波切没有讲。稍微说一点对我们应该是有利的,可能尊者舍不得吧,说这是正行,就不讲了。不过,《六中阴》已经讲了五、六年了,不知道你们修了没有?有些知识还是要了解:临死中阴出现时怎么做,法性中阴出现时怎么做,转世中阴出现时怎么做……修行人在这方面有些准备,是有必要的。除了《六中阴》,在《上师心滴》、《杰珍大圆满》中,也都对中阴或闻解脱法要讲得特别细致。

以上讲述了五根、四大、明增得三种隐没次第。

Page 2 of 101
1 2 3 4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