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图文均来自网络

背后爱八卦,是什么心理?

有两种心理:

一、背后说人闲话是一种变相的给自己找平衡的心理,潜意识中觉得自己过得不如别人,不希望别人过得比自己好,就在背后八卦,希望别人倒霉,以寻找优越感。这是一种潜在的嫉妒心理,他们往往80%说的人,都是比自己强的人。

二、日本科学家研究显示,议论他人、说人闲话,是人类一种非常重要的需求,排序仅次于吃饭、喝水,高居性欲之前。

有些人倾向于第一种,有些人倾向于第二种。

闲来无事,道人短长,说多了说惯了说溜了嘴,过于热衷,甚至痴迷于道听途说、飞短流长,很难抑制那些消极的负面的东西的生长。心理学有所谓“干涉癖”一说,指热爱打听、传播、干预他人隐私的倾向。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消息源,还是小道消息源,以消息灵通为荣,以窥人私隐为快,成天窃窃私语,交换情报,作欲言又止,神神秘秘状,说些似是而非,以“有人说”、“你别管是谁说的”、“千万别说出去”之类作前缀或后缀的话,传人闲话不仅是她们日常的、习惯性的、自觉自愿的劳动,简直还成了她们的第一需求,主动、义务、坚持不懈、不求回报,只要有闲话传就兴奋,没有闲话创作闲话也要传,就从闲话变异为了八卦。

比如,看见别人夫妻恩爱,一种是“出于嫉妒”。或者第二种“纯粹因为八卦”。就开始有意无意的进入八卦模式了,而且总是从”我听说“开始的:

“我听说,是他身边的朋友告诉我的,其实他们马上要离婚了,他们的关系其实早就不好了,恩爱都是假的……”

你看,这些小道消息往往都是从二手三手,甚至七八手的地方”听说的“,没有一句是靠谱的。

甚至有些八卦谣言仅仅来自于遐想,而且是来自于对蛛丝马迹、甚至完全不相关的事情的遐想。可以无中生有、自由发挥,她们传播的事情,永远是经过改编,加入想象剪辑,二度创作的。

比如,朋友圈发了一首悲情诗,因其欣赏诗词的文采和深度,八卦达人们就会立刻解读成:”你看!要离婚了“。

发了一则警世格言,感叹哲人的智慧,达人们就解读成:”你看!思想已经悲观成这样了,估计是因为婚姻很不快乐“。

总之,全部都是捕风捉影、添油加醋的遐想和狗血剧情。

她们无法理解,一个生活幸福的诗人,为什么要写那些伤春悲秋的文字。

哲学家苏格拉底常常针砭时弊,揭露人性和爱情虚伪的一面,但他和妻子的生活很美满亲密。

她们无法理解一个诗人和哲人的思考深度。他们根本就不在一个维度上!

对于那些喜欢说闲话的人,敬而远之就好了。

那些闲话,聪明人一听就知道不靠谱,听信这些闲话,等于拉低了自己的智商。

曾经有个叫茜茜的女孩说自己特别反感家里的亲戚。

只要逢上有她在的场合,都免不了对她的现状品头论足。

不光是在有茜茜的场合说,平日里只要捕风捉影到了茜茜的消息,她也会添油加醋大肆渲染一番。

茜茜说,有次她去相亲,和男方聊不来,回家没多久,就听见二姨到处散播闲话,说她眼光高,说她满身傲气,说她瞧不起那家人。

茜茜在市里工作很忙,在公司附近整租了一套房子,这位二姨又开始了,非说她在外面不务正业,靠抱男人大腿养活自己。

总之,只要是茜茜的事传到了这位二姨耳朵里,都会被添油加醋渲染一番,讲给周围人听。

就这样,闲话说了一箩筐,别人倒是过得越来越好,反倒是这位二姨,日子不光没起色,还越来越招人烦。

平日里家里的聚会,能避开她就避开她,实在避不开,只要逢上有她在的场合,一家人就默契的谁也不说话。

想来也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图的就是一个舒服。

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人,只能尽量远离。

因为她今天跟你讲别人的闲话,明天,她也会将你的事情添油加醋讲给其他人听。

我们常说: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做人要理性诚实,捕风捉影的话不要说,免得给人留下此人不靠谱的印象。

这不光是一个人的修养,也是为人处事的重要素质之一。

你说什么话,决定了你是什么样的人,也决定了你的身边有什么样的人相伴。

一个人的素质,往往藏于她的唇齿之间。

没人会信任一个满嘴跑火车的人,人们总是喜欢和诚实守信的人来往。

心理学认为,传闲话、议论人的原始动力,是一种补偿式需求,是无意识下所欲求的,满足自己不能被满足的愿望。

喜欢推测谁谁被重用升职的,其实是渴望轮到自己;特爱拿人家男女关系说事儿的,是潜意识里很想有这种关系,却偏生没这机会;非发掘别人生活有多苦闷的,可能恰恰心存艳羡……

人生有那么多不能满足的遗憾,八卦一下可以理解。推荐口号:适度八卦,力戒遐想。

陌上花开

文章来自网络

钱武肃王目不知书,然其寄夫人书云:“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不过数言,而姿致无限,虽复文人操笔,无以过之。

东坡演之为“陌上花三绝句”云:“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还歌缓缓归!”——王士祯【香祖笔记】

吴越王钱镠(liú)的原配夫人戴氏王妃,是横溪郎碧村的一个农家姑娘。戴氏是乡里出了名的贤淑之女,嫁给钱镠之后,跟随钱镠南征北战,担惊受怕了半辈子,后来成了一国之母。虽是年纪轻轻就离乡背井的,却还是解不开乡土情节,丢不开父母乡亲,年年春天都要回娘家住上一段时间,看望并侍奉双亲。

钱镠也是一个性情中人,最是念这个糟糠结发之妻。戴氏回家住得久了,便要带信给她:或是思念、或是问候,其中也有催促之意。过去临安到郎碧要翻一座岭,一边是陡峭的山峰,一边是湍急的苕溪溪流。钱镠怕戴氏夫人轿舆不安全,行走也不方便,就专门拨出银子,派人前去铺石修路,路旁边还加设栏杆。后来这座山岭就改名为”栏杆岭”了。

那一年,戴妃又去了郎碧娘家。钱镠在杭州料理政事,一日走出宫门,却见凤凰山脚,西湖堤岸已是桃红柳绿,万紫千红,想到与戴氏夫人已是多日不见,不免又生出几分思念。回到宫中,便提笔写上一封书信,虽则寥寥数语,但却情真意切,细腻入微,其中有这么一句: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九个字,平实温馨,情愫尤重,让戴妃当即落下两行珠泪。此事传开去,一时成为佳话。清代学者王士祯曾说:”‘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二语艳称千古。”后来还被里人编成山歌,就名《陌上花》,在家乡民间广为传唱。

到北宋熙宁年间,苏东坡任杭州通判。英雄相惜,对钱镠敬佩有加,曾书《表忠观记》碑文,高度评价钱镠之功绩。苏公喜欢走动,也常来临安,听到里人之歌后,颇有感触,便写下了三首《陌上花》诗,其引曰:”游九仙山,闻里中儿歌《陌上花》。父老云,吴越王妃每岁春必归临安,王以书遗妃曰:‘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吴人用其语为歌,含思宛转,听之凄然,而其词鄙野,为之云。”

三首诗云:

(一)
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似昔人非。
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

(二)
陌上山花无数开,路人争看翠辇来。
若为留得堂堂在,且更从教缓缓归。

(三)
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
已作迟迟君去鲁,犹教缓缓妾还家。

苏东坡在诗里表达了对吴越兴亡的凭吊,后来,苏东坡的学生晁补之又和了三陌上花:

其一
荆王梦罢已春归,陌上花随暮雨飞。
却唤江船人不识,杜秋红泪满罗衣。

其二
归安城廓半楼台,曾是香尘扑面来。
不见当时翠辇女,今朝陌上又花开。

其三
云母蛮笺作信来,佳人陌上看花回。
妾行不似东风急,为报花须缓缓开。

木心:诚觉世事尽可原谅

木心:

五月将尽

连日强光普照

一路一路树荫

呆滞到傍晚

红胸鸟在电线上啭鸣

天色舒齐地暗下来

那是慢慢地,很慢

绿叶藂间的白屋

夕阳射亮玻璃

草坪湿透,还在洒

蓝紫鸢尾花一味梦幻

都相约暗下,暗下

清晰,和蔼,委婉

不知原谅什么

诚觉世事尽可原谅

木心先生说:一个人能否成大器。

木心先生说:一个人能否成大器,最重要也最容易被人忽略的是信心和信念。

信心,信念。

一般凭空想,一半凭行动

天才幼年,只有信心,没有计划。

天才的第一特征是信心。

信心从哪里来,信心就是忠诚。

立志容易,忠诚其志,太难。

许多人立志,随立随悔,不如不立。

艺术、爱情、政治、商业都要忠诚。

求道,坚定、忠诚无疑 。

虽蹈海,也要走下去。

信心来自天性的纯真朴厚。

磨炼

(图文均来自网络)

独来独往的日子,可以更清醒的认识世界,

去看清身边的人和事,

那些曾经能击垮你的东西,现在变得微不足道,

穿过暴风雨,你和从前早就判若俩人,

山高路远,看世界找自己。

做個內心光明的人

图文均来自网络

光由心造,命由己造。

心是身上的燈,心若光明,世界就光明。心若昏暗,世界就昏暗。心中有光,自予光芒。

心理學家馬斯洛曾說:「心態若改變,態度跟著改變;態度改變,習慣跟著改變;習慣改變,性格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人生就跟著改變。」

人生的道路都是由心來描繪的。我們所追求的幸福,並不完全依赖於外在因素,而是以我們對外界的態度為轉移。

一切的和諧、平衡、健康,成功與幸福,都是由樂觀向上的心态產生的。

佛陀说:「成为自己的光!」,「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人之境遇起始於心的状态。

《老子》中说:「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事物都有陰陽和正反两面。客观的看待事物的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是很重要的。

人腦是很神奇的,積極的心態,會讓你第一時間注意到好的一面,以平衡坏的一面带来的精神压力和负面影响力。你不会再陷入负面情绪而造成一连串的恶性循环。

而心態決定了你投入生活的精神狀態,以不同的精神狀態對待生活,會產生非常不同的生活現實。

秀才的故事

一位秀才進京趕考,在考試前幾天他做了三個夢。
第一個夢夢到自己在牆上種白菜,
第二個夢夢到自己下雨天戴了鬥笠還打傘。
第三個夢則是夢到自己跟心愛的姑娘背靠背躺在一起。

秀才找算命的解答,算命的一聽說「你還是回家吧。牆上種白菜那是白費勁,戴著鬥笠打雨傘是多此一舉,跟姑娘背靠背不是沒戲嗎?」

秀才一聽,心灰意冷,收拾包袱準備回家。住店老闆聽說後,對秀才說「我也會解夢。
我覺得你這次一定能成功,你想,牆上種白菜,說明你要高中;戴鬥笠打傘說明你這次有備無患;背靠背躺著不正是說明你翻身的時候要到了嗎?」

秀才一聽,覺得有道理。他精神百倍的參加考試,果然高中。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王陽明说:「此心光明,亦復何言」,這句話大抵是对其一生最準確的總結。一顆充盈而光明的心,足以照亮來路。

王陽明一日與友人同游,友人指著岩中花樹問:「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於我心亦何相關?」

王陽明回答說:「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既來看此花,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哪怕洪水滔天,我心安然,哪裡都是桃花源;
哪怕暗夜無邊,我心光明,哪裡都是雲水間。

做個內心光明的人

心裡的光,不是神偷偷賜下的禮物,而是一種智慧的修煉,一種本真的保持。

好心態是一種智慧,就像《菜根譚》中說的「性躁心粗者,一事無成;心和氣平者,百福自集。」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当我們無法控制和改變自己的遭遇时,一個聰明人卻可以通過轉變自己的心態,達到改變生活的目的。保持內心阳光是一种需要长久修炼的高等智能。

內心之光是柔和的,是對自己思想和情緒的控制。用微笑代替生氣,用行动代替抱怨,需要很深的理解。

木心在文革期间,曾被多次下狱,被关在地下室里,受过许多冤屈,但他却偷偷写下了65多万字的地下室笔记,里面全是哲学、美学、和乐谱,没有一句话的控诉,他甚至在纸上画钢琴琴键,在纸上弹,还写了不少简谱。他回忆说:“白天我是奴隶,晚上我是王子”,“美学就是我的流亡。”

生活就像一席毯子,不僅有蝨子,還有褶子。不要只看到自己正在經歷的波折,你正在經歷的,可能是別人已經或將要經歷的磨练。

王陽明的一生也並不順遂,25歲時,參加會試落選;34歲時,觸怒劉瑾,杖責入獄,被貶蛮荒之地的龍場;44歲時,又入賊寇四起之地。

任憑雨注,總有天晴。王阳明一生經歷過无数風浪,奔波流離,他没有抱怨生活,也没有苛責自己,反而练就了一盞心燈,此心从此光明异常。

成熟後的豁達

一個內心光明的人,是溫暖平静的。是對他人的寬容。寬容不是窩囊,而是成熟後的豁達。退讓一步不是愚昧,而是遇事後的远见達觀。

儒家有忠恕二字,原諒別人其实也是放过自己。事事斤斤計較,專挑別人的短處看,別人不痛快,自己也不痛快,两败俱伤。

正德十四年,王陽明擒獲寧王后,招致群奸嫉恨。張忠、許泰率領的京邊官軍進駐南昌後,對王陽明進行百般漫罵,故意尋釁鬧事,但王陽明毫不為所動。

他說:「忿怒之類的偏頗情緒,人心之中怎麼會沒有呢?只是不應當有而已。平常人在動怒時,控制不住感情,便會怒得過了度,就不是廓然大公的本體了。」

純真的人

一個內心光明的人,一定是個純真的人。內心的光是乾淨的,是對得失的坦然。

風力掀天浪打頭,只須一笑不須愁。世事紛亂,本心不变。

王陽明對名利並不看重,他曾說,人為了生存,難免要追求一些能使自己感到安全的東西,諸如金錢、名利、地位等等。

不過,追求這些身外之物,要在「良知」的指導下進行,倘若為此失去了本心與良知,就如同大壩上豁開了一道口子,容易釀成大患。

王阳明身在名利场中,却不为名利所困,收放自如。心里容得下萬物,却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纏於物,纯真自在。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徐志摩:认识你真好!

徐志摩:

一个人真正的魅力,不是你给对方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象;

而是对方认识你多年后,仍喜欢和你在一起。

也不是你瞬间吸引了对方的目光;

而是对方熟悉你以后,依然欣赏你。

更不是初次见面后,就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而是历尽沧桑后,能由衷倾诉说: 认识你真好!

米兰昆德拉:懂得了要用诙谐的方式,过正经的人生

我已经过了喜欢炫耀和喧闹的年龄了,

遇到喜欢的事情,就努力的去做,

不再期待周围人的回应和鼓励,

也不再在乎他人的褒贬和说辞,

不会因为兴奋,而四处叫嚣,

也不会因为低沉,而祈求他人的理解和宽慰,

好的坏的都学会了不去渲染,不去吆喝,

懂得了要用诙谐的方式,过正经的人生。

—米兰昆德拉

冯唐:有个笃定的核,才能不被风吹散

文章来自网络

问:无论学医,在麦肯锡做咨询,还是在华润、中信,每一段经历您都深耕了挺久,反观现在很多年轻人经常跳槽,换轨道。当面临重大选择时,您的决策模式是什么?以及支撑您在不同领域跨界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冯唐:特别简单。别人说我自恋也好,吹牛也好,其实我内心是一个很容易没自信的人。为什么每个阶段都学了那么久,两个原因:

第一,我没自信说自己该学会的已经学了七七八八。为什么离开麦肯锡?我觉得学习曲线太平了,我在做一个重复性的工作而且年龄又不是太大,想迎接新的挑战。反正人生来一趟,我又不想当卧底,我想耍一耍。

第二,我喜欢吹牛。为了吹牛,你要找一个最牛的地方。当年高考,保送去北医,我去了协和。麦肯锡又是做咨询最好的地方,华润在国企里面也是数一数二。去最好的机构,你的代价就是得撅着屁股使劲干才能往上走。

培养好的见识,为了顶级的智慧,才在一个地方待的时间很长。一旦我发现学习的空间特别小或者做事的空间没有了,有可能认真考虑换一换。

至于如何在跨界中走得通,有两个东西很重要:一是笃定的核,二是对一套通用工具的熟练应用。

一个人有了笃定的核之后就像是一座山,山上有四季轮回,但山还是山。

很多人以为跨界就是去左拼右杀,不停转换核心。但奇怪的是,真正能在跨界中不被吹散的人,内心必须有非常笃定,能够以不变应万变的东西。

这样进入到一个新的环境中,就算很多人懂的东西我不懂,我也不慌,因为我懂的东西足够用在很多地方了。

第二,除了内心有一个笃定的核之外,人还是要有一套通用管理方法的工具模板,并且对这些工具、方法、模板熟练掌握和应用。

为什么我强调麦肯锡的通用管理?为什么我强调东方以《资治通鉴》为代表的管理智慧?正因为他们讲的都是通才教育。也就是说当你对麦肯锡这一套或者东方这一套很熟之后,你会发现自己搁到不少岗位都能胜任。

举个例子。世界500强大公司的一把手中,麦肯锡背景的人最多,很多都是在麦肯锡干过两年、三年、四年、五年,甚至十年的。为什么?答案就是麦肯锡教了人很多通才技术、通才手段。

像我自己在麦肯锡9年多,除了博彩业没做过,其它行业我差不多都沾过了。那我是不是每个行业的专家呢?不是。我的优势在于我是通用问题的解决专家,我知道好多问题怎么解决。

再说以《资治通鉴》为代表的东方管理学培养出来的那些人,就比如曾国藩,他是个文官,难道他打仗就打不赢吗?不是的,他打仗也能打赢。

很多人认为自己有舒适圈,觉得自己出了舒适圈就不行了。其实反过来看,我可能比较无情和坦率地说,你那个舒适圈也是假的,是靠不住的。

很多人其实在舒适圈做得也不好,所以才不敢出来,甚至他们的舒适圈都不是通过自己的能力获得的。我见过有人卡住一个位置坐了10年、20年,他们只是经验多一点而已。
如果不掌握一套能够剥离舒适圈、走出舒适圈的通用管理技巧,那这个舒适就是假舒适,是经不起风雨的,别人说换你就换你。

冯唐:资治通鉴

冯唐:

《资治通鉴》共294卷,一言以蔽之:狗改不了吃屎,人实在是不长记性。你能深刻地体会到轮回,就是在这万般苦之间转来转去,就是跳不出来。

如果你能通读《资治通鉴》,掌握其中60%的人类智慧,你就已经超过了大多数人,可能一辈子都比别人走得更顺、更祥和、更幸福。

所以,读《资治通鉴》可以少犯傻,摆脱“轮回”,掌握人类智慧。如果能用追逐自身美貌、身材的决心和动力,去追逐一点智慧的进步,这个世界会更美好一点。

司马光跟一般写书的腐儒不一样,他老成持重,是个骨子里能干、有胆有识的人。

《资治通鉴》原文300多万字,加上胡三省的注释,接近600万字,充满了高质量智慧和案例教学。中国历史和西方历史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我们重视人和事的例子。《资治通鉴》从头到尾贯彻了案例法的运用,用事来告诉你怎么做事,用案例来教育你什么是常识。

如果你真想做大企业家,想做大官,想带大团队,你不得不读《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帮你完成“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最好的一部书。如果你是中等资质之人,你学通《资治通鉴》,很有可能将来是个大企业家,甚至可能是个大官。对于一些只是想养活自己,轻轻松松过日子,只想有点风骨,别老跪着去挣钱的这种人,请跟着冯唐学《资治通鉴》,站着把钱赚。

冯唐:生活不存在宽窄

生活不存在宽窄,想象力永无边界

总有一些人老说,你的生活很狭窄,所以你当不了小说家,这个是一个特别典型的误读和误解。

生活不存在宽窄,如果你有足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哪怕在一间屋子,哪怕你在监狱里,你都很有可能生活得非常丰富;

如果你不会观察,就算你一天飞三个地方,一年换10个工作,你依旧是苍白的,是没有养料的,是写不出东西来的。

所以生活面的宽窄跟一个作家有没有宽阔的视野,有没有能力把“表达在当下,理解在高处”做好,那完完全全是两回事。

冯唐:“看脚下,不断行,莫存顺逆”

文章来自网络

问:您有九字真言“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脸”,指的是一个人对待时间、结果和别人评价的态度,不乏洒脱。

可随着近几年宏观环境的变化,各种突发事件带来的影响已经让人们应接不暇,当现实情况面临挣扎的时候,焦虑更多来自生存,这种情况下个体和企业该如何处之呢?

冯唐:“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脸”,这是对于顺境而言。在顺境中,我们在大方向上、大势上,已经走过了二十年。忽然来了百年不遇的变局,我还有一个十字箴言:“看脚下,不断行,莫存顺逆。”

第一,看脚下 。

疫情来了,逆境来了,大困难来了,首先不要惊慌失措,自己先把自己吓着。过去有个统计:大地震中,三分之一的死亡都是自己从楼上跳下去摔死的。

怎么“看脚下”?最重要的就是改善现金状况,你要看看手上还有多少现钱。

英文有个词叫burning rate,烧的速率,翻译成中文就是“基本消耗”。也就是一年、一个月,甚至一天,从大到小,你的组织、你的家庭、你个人,要消耗多少钱?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字。

如果你的现金能够支撑六个月,甚至十二个月,就有可能活下来,因为先破产的人的生意就有可能是你的了。比如一条街上有三个煎饼店,一个煎饼店两个月后关门了,另一个煎饼店四个月后倒闭了,但是你手上还有两三个月的现金,那这条街上的煎饼生意可能就都归你了。

第二,不断行。

把自己稳定之后,不要停止努力,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工作上。

尤其需要避免的心智上最常见的陷阱,就是责怪——怪天、怪地、怪他人。你在手机上骂人、骂社会、骂国外……都没有用的,于事无补。另外,不要花大量时间去跟踪各种新闻。

实话讲,这些信息跟你有关系又没关系。如果你想得太多了,对你的生活工作有影响,而对于事情是没有补益的。

所以,该干吗就干吗,不要停止行动,不断行。逆境期间,能干吗,让干吗,就干吗。

第三,莫存顺逆。

不要两分地看所谓的逆境,不要认为“它是逆境”或“它是顺境”。无论顺逆,都是生活的一部分,都是生命的一部分,我们的生命总有起起伏伏,就像一年总有春夏秋冬。

日日是好日,你一生中没有一天是坏日子,都是正常的日子,就把它当成正常看,用一个简单的平常心去看。

Page 5 of 9
1 3 4 5 6 7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