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髻佛母本尊心咒

(图文均来自网络)

一髻佛母本尊心咒

Om   ekajati  hum svaha
om   哎嘎佳提   吽    梭哈

一髻佛母本尊四字心咒

Hrim   strim  hum phat
嘿rim 斯特rim  吽     啪

一髻佛母本尊四字心咒

om  Hrim   strim  hum phat
om  嘿rim 斯特rim   吽    啪

一髻佛母本尊(四字心咒)

在藏传中,一髻佛母本尊主增长智慧和财富。修一髻佛母本尊可得文殊菩萨的智慧。此尊亦称作“大震旦度母” Mahā-cīna-Tara。另有稱為UgraTara。

一髻佛母护法神和一髻佛母本尊,不是同一尊。

一髻佛母护法神

藏传宁玛派有一髻佛母护法神,藏名:阿仲玛或阿松妈(意即密咒护持母),她是守护大圆满教法的出世间护法神。

一髻佛母本尊,也称作一髻佛母,梵名:Ekajati。“Ekajati”这个词,来自于梵文的两个词根,eka表示“一”,Jati表示“辫子”,即一髮髻之意。

一髻佛母护法神和一髻佛母本尊,并不是同一尊。

一髻佛母护法,是普贤王如来佛母之化现,一面二臂,身青黑色或褐红色,仅有一目,位于额头中央,一齿尖锐,状如普巴杵,牙尖向下,一髻撑天,头戴五骷髅冠,一乳位胸正中,右手高举人尸,左手执魔心与豺狼,身披人皮衣,下着虎皮裙,项挂五十鲜血人头,隆乳蜂腰圆腹,右足曲,左足伸,站立于日莲尸座上。此一髻、一目、一齿、一乳等,表法身一体。

一髻佛母本尊,是观世音菩萨之化现,住于胎藏界曼陀罗第一苏悉地院之忿怒尊。有大火炎髻,身色青黑,四臂。属忿怒度母。

关于一髻佛母护法神,在顶果钦哲法王传记中,有一则故事:

顶果仁波切是不丹国师。一天晚上,在巴罗,仁波切突然叫他的一位僧侣坐两个小时的车到首都天普,带一尊一髻佛母的小佛像给年轻的不丹国王,并传话,请国王第二天把此像带在身上。

第二天早上,国王驾车前往印度边境,他的吉普车在路上失控坠下山崖,并弹了好几次,坠落在山谷里,除了国王,所有人都丧生。因为国王在车子坠落前被弹出车外,所以没有受伤。

感应故事

著名印度学者Benoytosh Bhattacharyya 博士,當年決定研究密宗前,做了个念咒試驗,他首先選擇了綠度母咒。專唸了三周後,忽然見到度母現身,在一片綠光中,度母只有一寸高左右,异常美丽!從沒有見過這麼美丽的東西。

後來他又選擇了忿怒度母Ugra tärä 的咒語:HRIM STRIM HUM PHAT,這次他只唸了一個禮拜,忽然在一天晚上,他見到忿怒度母頭頂著天花板,上豎的頭髮伸延到整個天花板,她身上的髑髏互相摩擦,发出刺耳的聲音…

「她的臉看起來很可怕,三隻突出的充血的眼睛和裸露的尖牙充滿了憤怒。她手裡拿著充滿血腥的兇猛的 Kartri(鉞刀)和 Kapala(骷髏杯)。她的胸前裝飾著一圈骷髏頭,它們互相撞擊時發出刺耳而可怕的聲音…」—「Benoytosh Bhattacharyya-Introduction to Buddhist Esoterism-Chowkhamba Sanskrit Series Office (1964)」

凯西:不包容及苛责他人带来的精神疾病与业障。

摘自 凯西中国之系列丛书《人的解读》,编辑参考繁体版《灵魂转生的奥秘》

作者丨Gina Germinara

凯西解读中有许多案例是由精神上的罪行导致的严重心理问题。其中有几例较为突出的心理失调个案,其起因是对他人失于包容。

第一个案例的前世,是在路易十四时代法国修道院的一个修女,她严厉、冷漠无情,不宽容他人的弱点。她对宗教经典完全按照字义来理解,因此,她经常批评那些违犯法则字义的人。

刻薄性情的报应起初体现在今生的腺体分泌障碍上,她这一世的整个青春期都受体内腺体失调之苦。过多的月经,使她不能正常上学,每个月中几乎有半个月的时间被限制于床褥上,她因此变得害羞、隐居,不与同年人来往,这些因素影响了她人格的各个方面。

这段失调症最终结束了。长大后,这女孩拥有了美好的身材,成为纽约的专业模特儿,后来结婚了。但她的终身伴侣却是个不幸的选择。他们几乎没有共同之处,她的伴侣冷酷而缺乏情感,而她迫切地渴求关爱。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她的丈夫去了海外,她陷入强烈的孤独。这种痛苦实在难以忍受,她离家去了度假胜地,沉溺于酗酒和纵欲。她发现,只需要一两杯酒就可以从压迫她的社交障碍下解脱。

一旦开始,她就无力停止;这种醉酒狂欢持续的时间越来越长。有时她夜以继日的不停豪饮,持续三个星期,同时与看上眼的任何士兵、水手、飞行员,海军鬼混。

喝醉的时候她对于衣着没有任何的礼节顾忌。她会随便穿件未系好的衣物,到后院去倒垃圾,或者一丝不挂地踏入寄宿公寓的会客室——除非被人制止。

最后她的健康由于酒精饱和的压力而开始恶化。她的手开始颤抖以致于无法在她丈夫寄给她的支票上签字。

在理智清醒的片刻,她决定离开这个旅游胜地,回到她出生的城镇。后来她给凯西总部的来信显示,她在担任一个秘书的要职。从其他方面来的几个消息表明,她仍或多或少地饮酒。她与丈夫离了婚。

看起来很明显,她的堕落主要是由性格障碍引起的,而性格问题最初是由腺体失常造成的。

凯西报告常指出,腺体是业障表现的焦点。这种功能失调,是她苛刻对待别人所获得的直接业障果报。

她所无情鄙视的他人的弱点成了她自己的弱点。通过这种方式,使她明白犯错的内在必然性,体会到了推动人走上歧途的欲求动机,以及在软弱和孤独下被迫通过满足感官欲望求取安慰的状态。

和那些嘲弄别人的人一样,严责别人的人,也必亲身经历受人严责。

另一个案例是一位女士,傲慢与偏见的典型,凯西解读给出了她的两个前世。

二世中的前一世,她在耶稣时代居于巴勒斯坦,是一位犹太教士的妻子,由于她的社会地位,她对于不同寻常的耶稣所造成的宗教圈内的骚动非常不满,很不能容忍且蔑视他。

她的优越感,并未因时间而消逝,亦未因习俗而变调。在其后一世中,她转生到马萨诸塞州的塞伦市,其个性仍是排斥,严责别人的那副德性,事实上,她看起来比前世更冷酷无情。

凯西解读报告说:

这灵魂是那种凶悍刻薄,很会质问、很会谴责人的人…为自己制造了很多苦难。当有人被浸入水中,她总是在场且赞同施刑的人。当有人惨遭鞭打时,是她提供证据且点头示可。因此,在此生中,她总是受困于意识障碍,在她乳糜管以及第一与第二颈骨处,常受损伤,是因为交感神经系统与脑脊髓系统不协调而造成的压力所致。如此又带来周期性的生理反应。

凯西解读报告提到的生理反应是一种精神崩溃(Nervous Breakdown),是在这位女士39岁时发生的,此后14年之久,她有间歇性精神抑郁病。

她终身未婚,她的高级住所和没有工作的事实似乎显示出她是一位能够经济自给的女性。她身上无疑存在着典型的内科或精神上的综合病症,赋闲无事可能是她抑郁的重要因素。

但是,就如前面指出的,这些因素仅仅是表面上,近期的病因,并非终极根源。她的性格核心里有一种对他人的不能容忍,对他们的追求和苦难抱着冷漠的态度。

她的这种不宽容,在其前生中,造成了许多人的绝望无助,而她自己今生也体会到了无望,这只能说是非常公平的。

与不宽容同属一类的另一个性格倾向是好批评,吹毛求疵。一位27岁的军队中尉,常为个人能力不足感到异常苦恼。我们无法探索这种个性问题的表面成因。也许他的一位至亲过于挑剔和不讲情理,又或者他的外貌特征曾使他成为学校里同伴们的嘲笑对象。凯西催眠报告曾说:

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必将是什么。你非难了别人,就要知道自己也必将被人非难

凯西报告透露了这位青年人在过去世曾是文学评论家,其习惯是谁不对他的胃口,他就无情刻薄地以文字批评。

往世,他使别人常常自我怀疑,今生,可看到他自己所受的自我怀疑之苦。

这里我们看到了业力法则无穷多样中的一面,这一面是如此重要,其道德含义值得深思。

评论家作为一种职业,只需要少数人的参与,但是在此刻的地球上,目前约有二十五亿非专业水准的评论者。(注:本书作者著此书时,约在1950年,那时全世界人口约25亿)

也许没有任何其他职业能拥有这么多的业余参与者了,从第一次学会说话起,到死亡将嘴巴合上,都贯穿始终,矢志不渝的追求这一业余爱好。

就金钱上来说,这不是一种昂贵的追求。它在世界范围内比饮食还要供给充足。和其他消遣形式不同,它可以在室内,室外全年进行,除了两条舌头之外无需任何装备。只要让两三个人聚在一起,就可以开批评会了。

尽管苛评非难在金钱上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但就其来日所需偿付的心灵代价而言,却是非常昂贵的消遣。

凯西的“资源”(凯西常如此称呼他自己的超视能力),以其从长期而有利的观点来看因果关系,常常给那些在这方面错误显著之人以强烈明确的忠告。

下面是数百个类似个案中突出的一例警告:

我们发现这灵魂被激怒时,易倾向于对别人做出严苛的批评。他应该缓和下来,因为一个人对他人的评语,往往会通过某种方式,也成为他自己的处境。

这一直白的关于心灵之因造成实质处境之果的说明,突然使我们联想起《圣经》中某些神秘难懂的字句。耶稣说:

我又告诉你们,凡人所说的闲话,当审判的日子,必要句句供出来,因为要凭你的话定你为义,也要凭你的话,定你有罪。”(新约马太福音第十二章三十六、三十七节)
把这里所提的审判日,当做业报偿付的日子,看来是合乎逻辑的,

耶稣又说:“入口的不能污秽人,出口的乃能污秽人。”(新约马太福音第十五章十一节)

以及:“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新约马太福音第七章一、二节)

这些语录,根据我们己见的业报结果,突然显明了其强而有力、严格精确,且明智合理的含义,这些不容我们误解、轻忽。

必须注意的一点是,在此处以及其他各处,动机和意图才是主导因素。文艺批评的职业本身并未导致年轻中尉的责罚,而是他在轻率从事职业的过程中抱有的态度给他人造成的自信丧失。

从始至终,

重要的都不是法律条文,而是执行精神;

不是形式,而是实质;

不是行为,而是动机。

帝洛巴榨麻出油

(图文均来自网络)

瑜伽自在的帝洛巴曾經花了十二年的時間,將自己的腳用鐵鍊鎖住,在西方索馬布日地方的寺院中修行,最後得到了共通的成就─親見本尊,並能夠自在控制表層的地、水、火、風四大元素。

此後,他決定要遁世修行,但該寺的上師與住持們不答應他的要求、他也不希望違逆他們的意思,所以展現了「將魚的靈魂引出身體,飛向空中」的神通,讓大家意識到他已經得到了成就,因而接受他的決定,讓他離開。

帝洛巴前往印度南方打算尋找龍樹上師,當時在南印度有一座名為「恐怖笑」的墳場,場中有個濕婆神像。許多佛教與非佛教的女巫們,都會在吉祥日聚集於此處進行宴會,宴會的主持是持守禁戒並住在草叢中的瑪當吉上師。

帝洛巴前往拜見他並詢問了龍樹上師的行蹤,他回答:「龍樹上師已經去向樂神—乾闥婆王說法了!他指定我來度化你。」

一聽到這句話,帝洛巴毫不懷疑地立刻獻上了曼達並拜他為上師。 他傳授了《密集金剛》的灌頂給帝洛巴,並為他指出了心的本質,又吩咐他:「要持續維持住心的本質,不要放逸!」

另外,他為了摧毀帝洛巴的種姓優越感,親自產生體悟,而授與他專屬的修行方式並給予預言:「你要前往東方孟加拉的邊地,到一個名叫『哈日吉拉』的城市,這是一個曾經受到『鄔瑪吉瑪拉國王』所祝福的地方,所以環境自然能讓該地的修行者快速得到成就。

這座城市的中心,有一個販賣各式商品的『五錢市場』,市場裡有個擁有很多僕人的妓女。你應該去當她的僕人,這樣就能圓滿你的體悟、不久能得到大手印的卓越成就,更能度化許多眾生。」

帝洛巴依循上師的教誨,晚上為該妓女拉客、早上則為她搗芝麻。他某天突然就親現了真實的體悟,得到大手印的卓越成就。當時,城中的人們都看到了各種不同的景象:有人看到他變成一個周圍圍繞著十四座油燈的大火,有人看到他變成坐在光團中手結定印的僧侶,有人則看到他變成一位受到許多女子頂禮、轉繞,身穿骨飾的巫師。

那位妓女聽到這個消息後趕到該地,看到帝洛巴以大王的舞姿坐在空中的光團中,右手仍握住搗木搗著芝麻。妓女感到非常懊悔,她禮拜、轉繞帝洛巴並向他獻上曼達,頂戴他的雙腳後說:「尊者!我不知道您是位聖人!所以請您包容我之前所造下的許多罪業,從今以後也要接納我!」

尊者回答:「妳並不是在知道我是修行者的情況下還刻意使喚我的,所以妳沒有犯錯!我更因為這些過程,而圓滿了修行。因此,希望我心中此刻出生的自然、無生、天生的本智之體悟,能進入妳的心中!」

說完之後,尊者將一朵花放在她的頭上,使她立刻解脫,成為一位因祝福而開悟的聖人。 當地的國王聽說有一位瑜伽師度化了一個妓女後,就騎上了大象並帶著許多隨從前往拜謁。到當地時,他看到尊者與妓女都浮在市集十字路口正上方,離地七棵棕櫚樹高的天空中。 接著,尊者以《大梵妙音高吼之調》唱出金剛之歌:

愚人雖知芝麻中含有油脂,若不懂得榨油技術就無法榨出油來。
我們與生俱來也蘊藏著智慧,若無上師指導便無法知曉。
此天生的智慧啊,就如芝麻中蘊藏的油脂一般。
要將麻油榨出來,就必須透過研磨與過濾。
同理,上師為我們展示真理後,我們所有的顯像將融為一體。
啊!我長期求解的難題,其答案此刻竟是如此清晰!

尊者說:「雖然終極上來看,心的修行與心的污濁兩者、煩惱與智慧兩者都並無差異,也毫無果位上的斷德與證德可言。但世俗上,一切存在的活動都取決於因果。以芝蔴與蔴油為例:如果不經過手錘和搗木的壓榨與敲擊,就無法磨出蔴油,為什麼呢?因為任何事物的出現,都不會只受到單一的因或緣所決定,而必須要有大量的因緣聚集,才能構成作用。

同理,一切生命雖然都具備法身,但是如果沒有得到上師的明示、又不透過修行所產生的智慧之淨化,那就無法有所成就。可見,世俗上的一切存在都受因緣活動的影響。」
帝洛巴如此以搗芝蔴為喻,形容體悟到真如本智的方式。據說,當時僅僅是聽到「真理」一詞,現場的大眾們就都徹底擺脫了煩惱的束縛、親見真如本智並騰空飛去,令該國變得空無一人。

愛”不是對任何東西的“喜歡”

(图文均来自网络)

雖然幼兒就會“喜歡”或“不喜歡”,

但“愛”可能比“喜歡”來得更早。

前幾天讀到The Philosophical Review上的一篇論文,

那哲學家說“愛”不是對任何東西的“喜歡”,而是“對關係的珍重”。

忽然理解了自己為何在“喜不喜歡”的辨別機制形成前,就「喜歡」某些人。

愛是對關係的珍重,這所謂關係不须是某種血緣、社會、利益或約定關係。

而是,例如,珍藏在一段灰暗歲月中的燦爛笑靨。

聖安法師與虛雲老和尚一段神奇经历

我俗名李榮,法號聖安,屬牛。十五歲時跟隨虛雲和尚,三步一磕頭,歷盡艱辛,前往五台山朝拜還願。半個世紀過去了,虛雲老和尚也已經過世三十多年了。每當想起跟隨虛雲老和尚身邊的日子,心中總有一種無限的思念和敬仰。虛雲老和尚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時時浮現在我眼前,就好像我仍然在他老人家身邊。

虛雲老和尚德高望眾,修行深,博學多才。尤其在修建廟宇方面,在中國近代歷史上當屬首屈一指。每建好一處寺廟,他從不自己享用,總是交給當地常住,便又起程上路了。在講經說道方面,虛雲老和尚的威望就更不用說了。因為我是個武僧,粗人,沒有多少文化,雖在虛雲老和尚身邊,但對他老人家那種高深的境界無法用語言表達出來,只覺得他老人家可親,可敬,就像自己的老父。

跟隨虛雲老和尚去五台山的這一路上確實發生了好幾件奇蹟。也許你們不相信,但這些事都是我親身經歷過的。

有一次在川北的雁翅山上,遇到一群猴子。不知他們是出於善心還是出於好奇心,幾個猴子從樹上摘下果子往下扔,還朝我們叫。我們拾起果子,就看一隻大猴子一邊叫一邊用手比劃著。

師父說:「你看,它讓咱們撐袍子呢!」

我們趕緊把袍子撐起來接,樹上的猴子連果帶葉地往下扔。它們找的果子都是好吃的,看我們吃著果子,他們在樹上一個勁兒地叫,好像是高興地說個不停。老和尚說:「慈悲咱們了。」

這還不算是什麼奇蹟,後來遇到的幾件事就更神奇了。

有一天,我們在永峰山上迷了路。前邊是一個大山澗,往下看一眼望不到底,離山對面有十多米,沒辦法過去。這時,天漸漸黑了下來。沒辦法,我們只好就地打坐,開始做功課,準備在這裡過夜了。就在這時,刮起一陣風。風塵過後,山那邊出現了一條大蟒蛇,有三十多公分粗,就像個臉盆口似的。老和尚對我說:「聖安,咱們可以過去了。」

這時候就看那條大蟒蛇瞇著眼,吐著芯子,頭向我們一點一點的,就像要吃了我們。我回頭對師父說:

「您真會開玩笑,它還不得吃了咱們?」

師父說:「別害怕,這是菩薩派它接咱們來了。」

師父見我害怕,就讓我閉上眼睛,他老人家拉著我的手,我瞇著眼看見那條大蟒把頭伸到山澗這邊,老和尚先踩上去,我也跟著踩了上去,就像踩在樹皮上的感覺,有點彈性。我們一步一步走到了對面,看見那條大蟒確實非常長,到底也沒有看見尾巴在什麼地方。

過去以後,老和尚趕快打坐,誦經。一陣風刮起,等我們睜開眼睛,大蟒已經不見了。從那兒走了兩里路,來到一個村,叫西哨村,八十來戶人家。我們在那裡住了三天。
又有一次,走在一片原始森林的邊上,這座山叫虎丘山。

忽然變天了,風沙很大,眼看天色越來越暗。這裡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只聽見呼呼的風聲。一會兒,下起雨來,暴雨夾著冰雹下了好一陣子才停下來。大雨過後,到處都是濕的,路很滑,天越走越黑,於是就決定就地打坐了。我去取了山水,找了點兒柴,點火燒水。我們身上穿的單薄,又是大雨剛過,渾身發冷。

我一邊燒水一邊烤火,忽然聽見有老虎的吼聲。只能聽見聲音,看不見老虎。吼聲有應有和,肯定不是一隻老虎。師父見我臉色都變了,就說:「又膽怯了吧!咱們有命就活著,沒命就是虎口之食,過來靠著我,你就不害怕了。」我們過午不食,喝了熱水,就背靠背地坐著。我當時小,路途又勞累,一會兒就睡著了。到了半夜,覺得越睡越暖。睜眼一看,嘿,幾隻老虎圍在我們周圍,老和尚還用一隻手撫摸著大老虎的前爪。我晃晃腦袋,覺得自己莫不是在做夢?我莫非是看見伏虎羅漢了!我三次要站起來,師父都沒讓我起來,叫我趕快念經。過了一會兒,我又睡著了。天亮醒來,師父笑著對我說:

「昨晚害怕了吧?是山神來了!」

走到距五台山一百多里地的時候,文殊普薩來迎接我們。

這事說起來可能沒人相信,那時要是有個照像機就好了,一個黑白照像機就行。在五台山有這麼一句老話,菩薩對有緣的人「遠接八百,走送一千。」五台周圍八百里地沒有土匪。這天,我們正在休息,坐在那裡聊天,虛雲老和尚給我講廟裡的故事。還說:「一處不到一處迷,處處不到處處迷。咱們那回遇到的不是蟒,是龍;在山裡遇到的不是虎,是山貓。你看,到了五台山,就有人來接咱們。」

那天有霧,虛雲老和尚有點頭暈。我們休息了一會兒就往山上爬。爬到半山腰,忽然眼前發亮,就像閃電一樣,老和尚趕緊讓我跪下行禮。這時,山坡上出現了文殊菩薩,手裡揮動著拂塵,好像要說話的樣子,足足有五分鐘。文殊菩薩真的來迎接我們,我們渾身增添了很多力氣。中午沒吃飯也不覺得餓,一天走了將近九十里地。晚上來到下峰寺,在這裡住了兩天。

最後這一次是在離五台山不遠大約有三十里的地方。山坡上忽然亮起了佛光,一位老太太從山坡上走下來,老遠就問:「累不累呀?」當時已經是秋天了,老太太從籃子裡拿出幾個杏,就是咱們吃的大白杏,給我們一人四個。她還說:「吃了第一個杏不餓,吃了第二個杏不渴,吃了第三個不累,吃了第四個全身輕鬆,心情舒暢。」我接過杏,再看老太太已經不見了。這時我們才醒悟過來,這一定是菩薩來幫助我們了。因為那時是秋天,秋天哪有杏呢?可我們手裡的確實是杏。這杏吃了以後,幾天不覺得渴,也不覺得餓,精神特別好。

到五台山以後,虛雲老和尚要在那裡住些日子。他對我說:「你有什麼事就去辦吧,跟我一路上勞累了。大願已了,找個地方休息休息。」幾天後,我離開了虛雲老和尚。回想起來,在跟隨他老人家二年多的時間裡,除了刮風下雨,或者生病無法走路以外,一天不停地走,天天與他老人家在一起,深深感到他內心裡要弘揚中國佛教,一心希望國泰民安的宏圖大願。

現在每年陰曆九月十二日,虛雲老和尚圓寂的日子,海內外的弟子都要朝拜他。我至今隨身帶著他老人家送給我的小金佛。這裡有我對他老人家的深深思念和無限敬仰,有我對他老人家的一片心。

一九九二年三月 北京
王曉南 整理

密宗辟穀,攝取精華法བཅུད་ལེན(居連)

(图文均来自网络)

宗薩欽哲仁波切:密續中有無量的、不可思議的開啟智慧的方法。(中略)…還有一個方法是,巧妙地摘取杜松子而不破壞枝葉,然後除了杜松子的精華之外禁絕其它所有飲食,通過禁食,一個人可以放下咀嚼、吃飽和消化的習慣; 放下這些習慣後,智慧和能量就顯露出來,氣和脈就得以平衡。我的外祖父喇嘛索南桑波因這個“秋練”修行(chulan practice;意為“攝取精華”)而出名,他有最為穩健的雙手。我記得他在快90歲時,近乎炫耀性地,用一個由兩根頭髮做成的刷子在一粒米上寫一個種子字。

出自:http://mugwortborn.wpengine.com/…/episode-four-hidden…/

【(秋練)攝取精華法】索達吉堪布開示

在四川丹巴的巴底村有一座吉祥寺,此寺附近的山坡上有一個蓮師洞,尊者雲遊前做會供的山洞就是這裏。那裏風光恬靜、自然,流水潺潺,青山常在,鳥語花香,幾無車馬之喧,天然就是一個極具加持力的修行道場。記得八九年的夏天,我曾朝拜過這個山洞,當時洞中住著一位曾按德欽朗巴尊者的伏藏法在此閉過關的修行人。他叫益西繞傑,是一位格魯巴的僧人。八七年在洞中苦行時,有六個月的時間他每天只吃七顆比米粒稍大一點的藥丸子,除此之外,再不進食任何食物。而他本人的感覺卻非常舒服,沒有一絲一毫的饑餓及不適感。

之所以能夠這樣,原因全在於他當時日日都在修持伏藏大師可以讓人省去飯食之累的取精法。當地民眾全都知曉這件事,在跟他做過長談後,我也最終確認了此事的合理性、真實性。

出自:蓮師刹土雲遊記

直貢噶舉大瑜伽士 堪布昆秋扎西仁波切 開示

2019年1月 香港大手印精要閉關禪修

在給大眾介紹禪修觀修中如何攝入四大之淨分時,堪仁波切提到自己在閉關第六年的時候,就有攝生術成就(辟穀)的現象發生,不用再吃東西了。食物和水都不需要了,連想要的念頭都沒有。身體看起來反而更健康、容光煥發。這,是辟穀成功的徵兆。

於是堪仁波切將此覺受稟告具德成就上師竹旺仁波切。上師竹旺仁波切說,像你這樣,一個眾生都利益不到。故,不准不吃飯。如果你閉關時有人供養,受用之,供養的人就因此結下福緣。所以不准不吃,免得斷除他人的福緣。

因此,堪仁波切就定時吃點東西,但是不接受金錢供養。

上師竹旺仁波切又說,不准不收供養金。因為人家供養你,你用錢供養寺廟,供養的人得到雙倍的功德。所以,一定要收,然後供寺廟。因為世間人賺錢,使用起來很少因此積累善業。如果這些錢用來供養,你來祈願,並供三寶,便成為真正的福田之事。

出自:欽哲光明壇城KHYENTSE ENLIGHTENMENT MANDALA

(註解:攝取精華法的修行方式,先是配合吃特殊配方、修法而製成的精華丸,配合禪定觀想修持,而後漸漸連精華丸也不需食用,很多傳承都有這個法門,總之要詢問自己的上師,不是只是不吃飯,還有很多竅訣。)

米旁仁波切親手繪製、供奉的格薩爾王法相

寧瑪派大師全知米旁仁波切親手繪製的格薩爾王唐卡。

米旁仁波切曾開示:「格薩護法的體性就是文殊菩薩,曾經化現為蓮師,現在是護法,未來將是香巴拉的國王。」

仁波切對格薩有許多談論,他曾講到:「 我們是格薩的屬民,在來世,格薩是我們的上師。此外,如果能夠如法地修供天馬,並且做給薩煙供,你想要做的事情都一定能夠成功 。」

麥彭仁波切說他敢擔保,這是沒有欺誑的。 他還說,如果可以按照格薩上師相應法中的祈請文祈請七天,一定會有徵兆顯現出來。

德欽玉珍所翻譯之米旁仁波切所寫關於格薩爾王法類的目錄:

格薩爾王上師瑜伽、奧妙傳記密意寶鏡、降服霍爾魔軍祈請文勇士傲笑、酬供意樂速成、如何修的筆記、大祈請文忿怒事業之舞、馬鞭如意寶成就儀軌、修財如意寶增、招財輪涅精華收服之寶、酬補如意大雲、深密耳傳捲紙、煙供普明寶鏡、吉兆風馬、吉祥風馬、增盛風馬儀軌具善意滴、萬法自然標題之儀軌、增廣風馬儀軌、降服魔敵儀軌、最勝供養財富大雲、降魔如意寶心滴、戰神入身、事業祈請文金剛傲笑、風馬圖文及寫畫方法、煙供意樂速成、招財竅訣、命輪、密修仙女、懷攝、戰神長仙煙供、自心域境、君子神糾錯、財馕編制、風馬旗、風馬、甘露樹、供養祈禱文事業任運成就、簡略祈請文、日修儀軌意樂任運成就、箭卦占卜、占卜論大寶鏡、普明戰神、箭卦占卜補充、現有明鏡、箭卦論述金鑰匙、供養事業速成、本巴嘉擦夏嘎(格薩爾王的哥哥)事業金剛風力、噶德(格薩爾王的30大將中的護身大將,瑪哈嘎拉的化身、武器石彈)略修儀軌魔障眾滅等等,以上儀軌為麥彭仁波切所寫。

木心:文学会帮助你爱、帮助你恨。

摘自《文学回忆录》

“文学是可爱的。”

不要讲文学是崇高伟大的。文学可爱。大家课后不要放弃文学。文学是人学。至少,每天要看书。我是烧菜、吃饭、洗澡时,都会看书。汤显祖,鸡棚牛棚里也挂着书,临时有句,就写下来。

电视尽量少看。

西方人称电视是白痴灯笼。最有教养的人,家里没有电视。最多给小孩子看看。电视屏幕越来越大,脑子越来越小。

理解事情,不可以把一个意思推向极端:我也看电视。尼采,克制不住地手淫:这样他才是尼采。

鸦片、酒,都好。不要做鸦片鬼、酒鬼。什么事,都不要大惊小怪,不要推向极端。

读书,开始是有所选择。后来,是开卷有益。开始,往往好高骛远。黄秋虹来电话说在看庄老,在看《文心雕龙》。我听了,吓坏了。一个小孩,还没长牙,咬起核桃来了。

开始读书,要浅。浅到刚开始就可以居高临下。

一上来听勃拉姆斯第一交响乐,你会淹死。一开始听《圣母颂》、《军队进行曲》,很好。我小时候听这些,后来到杭州听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居然完全不懂。

对西方,一开始从基督教着手。要从完全看得懂的书着手。还得有选择。至少到六十岁以后,才能什么书拉起来看,因为触动你去思考,磨砺你的辨别力,成立你自己的体系性(非体系),你们现在还不到这个境界。

认真说,你们还不是读书人。不相信,你拿一本书,我来提问,怎么样?要能读后评得中肯,评得自成一家,评得听者眉飞色舞,这才是读者。

頂果欽哲法王:能掌握已見,就能掌控一切現象。

沒有任何形式的個體是真實永久的存在。輪回和涅槃的一切現象—即使是看得到本尊形象,聽到的咒語音聲—都是心的投射。

如果追尋這個心的本性,你將發現如同《般若經》上所說的:“心,心不存在,其相為明。”

我們一般所稱的心,是染汙的心,是被貪、瞋、癡激起的狂亂思緒。此心不是證悟的明覺,總是被一個接一個的妄念帶著跑。當我們與敵、友不期而遇時,瞋或貪的念頭被這些情境觸動,馬上毫無預警地生起。除非馬上用適當方法加以對治,不然它們就會很快生根茁壯,增強心中瞋、貪的習氣,孳生愈來愈多的業力。

但不論這些念頭多麼強烈,它們只是念頭,終會融入空性。一旦你得心之本性,這些看起來忽隱忽現的念頭就再也不能愚弄你了。如同雲一般,出現一會兒,複又消散在虛空中;同樣地,妄念生起後,持續了一會兒,又消失在心的空性中。在實相中,根本不曾有事發生。

當陽光照在水晶上,會現出許多顏色的彩光,但並沒有任何實体可以抓取。同樣地,各式各樣的念頭—虔誠心、悲心、惡意、欲望—完全沒有實體,這就是觀世音菩薩的心。沒有一個念頭不是空性。

如果在念頭生起的刹那,能了知念頭的空性,念頭就會消失。愛執及怨恨永遠不能擾亂你的心,煩惱會自行崩解,惡業不會累積,也就沒有隨後的痛苦。這就是四種事業中的第一個—“息災”的最高成就。

如果你修行身、語、意的瑜伽,不受念頭所縛,此時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和你本具的佛性便開始接合,而融為一體。禪定的覺受將伴隨著虔誠和悲心而增長,如同陽光透過放大鏡聚焦而增加力量。這就是第二个—“增益”的最高成就。

一旦你明白輪回和涅槃的一切現象都只是心的造作,心的本性是空性時,那麼要把不淨觀轉化為淨觀就不成問題—所有現象本具清淨地揭顯。一般而言,這種了悟可以使你隨意控制一切現象,特別是聖者的十自在—控制物質的能力、控制生命的能力、控制業的能力等。俗話說:“能掌握已見,就能掌控一切現象。”你一旦從妄念的勢力中解脫出來,就能隨心所欲地轉化五大,支配無竭的虛空寶藏。

杨绛先生:曬總會失去水分,藏才是保鮮的最好方式

楊絳先生:幸福是養自己的心,不是養別人的眼。

別曬幸福,別曬甜蜜,別曬發達,也別曬成功。

物理學常識告訴我們,曬總會失去水分,藏才是保鮮的最好方式。

是啊,漸漸的你會明白,生活是自己的,與其他人無關。

高層次的人都在收斂鋒芒,低層次的人才會炫耀。

如果你的快樂分享錯了人,那就成了顯擺,招人嫉妒。

如果你的感慨分享錯了人,就成為了小情。

如果你的難過分享錯了人,就成為了笑話。

廣欽老和尚的故事:年少出家

廣欽老和尚,現代台灣之著名苦行僧。大家贊譽他是「佛教界的國寶」。他老人家九十五歲往生前兩天所拍的照片,目光依然炯炯有神!他於一九四七年來到台灣,弘法四十年,是台灣家喻戶曉的高僧。在台灣,早年間人稱他「水果師」,可是他年輕時代在泉州清源山修苦行時,當地人稱他「伏虎師」。這些稱號是由何而來的呢?這要從他幼年的生活及出家的經過說起。

老和尚俗家姓黃,福建省惠安縣人,清光緒十八年(一八九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出生。幼年家貧如洗,四歲那年,他父母為給長子娶妻無錢,就把他賣給晉江縣南門外的李姓人家做養子。他的養父李樹,在山坡地種水果為生,日子勉強過得去。養母林菜,信佛茹素,以中年無子,才買一個養子。

廣欽自幼體弱多病,到李家後,養母待他如同親生;為求平安,依當時習俗,養母帶他到觀音亭許願,把他送給觀音菩薩做契子。廣欽七歲起隨著養母茹素,終生不改。不幸九歲那年養母棄世,又過了兩年,養父李樹也病故,廣欽至此孤苦伶仃。後來經遠房親戚的安排,由鄉人帶他到南洋謀生。十一歲的廣欽,在南洋的福建同鄉商店裡做學徒,事實上是煮飯、掃地、打雜,混口飯吃而已。

過了數年,年齡漸長,體力增加,與人結隊上山,墾林伐木,工作雖然辛苦,但賺錢較多,生活也較自由。一日散工,工人準備搭乘輕便推車下山,廣欽忽有預感,覺得台車不安全,警告同事不要搭這班台車;別人不信,這班車果然途中翻覆。過後同事中有人說:「你自幼吃素,又能料事如神,何不出家修行去?」別人是順口而說,但在廣欽聽來,「一言提醒夢中人」,想起自幼孤苦,養父母早逝,人生無常,說死就死,人生終要走這條路,自己何必再繞圈子呢?於是他決計返回家鄉,出家修行。

關於假冒传承和噶瑪林巴死因的紀錄


🛑《色拉康卓自傳》:

「在至尊上師的遺體如意寶進行茶毗期間,至尊的甚深伏藏《蓮師修法》的灌頂與傳承,以前只囑咐我來受持護持,交付了支分的所有伏藏紙,傳承沒有公開。

至尊的親傳弟子諸大智者商量說:“趁上師的遺體如意寶還在,我們可以接受《蓮師修法》的灌頂。只要我們自己堪能,就能得到傳承。”

我心想:“明明我還在,上師的甚深伏藏法根本不需要只靠堪能來得受,尤其是《蓮師修法》的伏藏紙都在我手裡。”

但因為這甚深伏藏實在是太甚深了,這次我不得不放棄緣起。而且,至尊完整的甚深伏藏所有結尾伏藏也僅此而已了。

當時,至尊甚深伏藏的記錄者慈誠多吉來到我的住處,說:“他們那些了不起的弟子們,說要在上師遺體前自受灌頂,那我該如何是好?”

我心想:“看來現在沒有撰寫弘揚至尊甚深伏藏的機會了,但我還有受持護持的緣分。”

於是便對他說:“雖然似乎沒必要束手無策,但這次就依他們的想法做吧,以後也不必後悔。再說,從以前上師伏藏大師仁波切(一世敦珠法王)在世到現在,他們家族從未中斷過伏藏傳承。而且,如果我還能住世幾年,想必也不用那麼做。但這次很難說上話,就只能這樣了。”

儘管出現了許多諸如此類不中意的事,但恐繁不述。」

🛑《寧瑪派源流》關於噶瑪林巴的紀錄:

「其死因,在薩龍的《伏藏源流》中說:他的近侍尼達和他的妻子形成勢力,他們向伏藏師進食後伏藏師患了病,伏藏師對其父親尼達桑傑說:“世間的藥物都無法醫治我的病,我使用奪舍法,前往須彌山北部,取起死回生的藥,三日就回來。這期間請父親看護好我的屍體。”

過了三日的那天早晨,近侍和伏藏師的妻子,瞞著伏藏師的父親悄悄火化伏藏師的屍體。當時,從天空飛來嘴裡銜著紫色果子的奇異豔麗的鳥,嘴對著屍體的嘴。當鳥即將融入屍體裡面時,伏藏師的那個近侍用棍子趕走了鳥,把果子扔到火裡。於是,伏藏師桑布紮西就沒能使靈識返回到肉體裡,實施奪舍法慘遭失敗。

伏藏師去世後,其父親尼達桑傑和近侍尼達兩人把經書和佛像等遺物一分為二,各自去利益眾生。但是,近侍傳承成為毀壞誓言者,故沒有發展起來。」

 如來共同咒 (如來总心咒)

༄༅།།དེ་བཞིན་གཤེགས་པ་སྤྱིའི་སྙིང་པོ།།
如來共同咒 (如來总心咒)

ནམསྶརྦ་ཏ་ཐཱ་ག་ཏ་ཧྲི་ད་ཡ། ཨ་ནུ་ག་ཏེ། ཨོཾ་ཀུ་རུཾ་གི་ནི་སྭཱ་ཧཱ།།
Nama sarva tathagata hri-dhaya anu ga-te om kurum-gini svaha
那摩  萨尔瓦  达他嘎达  赫ri  达亚  阿努  嘎迭 om  酷如m  gi尼  梭哈

འདི་ལན་གཅིག་བརྗོད་པས་བསྐལ་བ་པ་འབུམ་ཕྲག་བརྒྱད་སྟོང་དུ་བསགས་པའི་སྡིག་པ་འདག་གོ།
唸誦此咒一遍,百億劫中累積之罪障亦當竭盡。

覺囊派的「智慧尊降臨」徵兆

仁珍千寶仁波切:

覺囊派中,上師要灌時輪金剛的一定要閉過三年關,其他教派,只要兩三個月基本咒數圓滿就可以。

多羅那他大師曾提到一個最嚴格的標準,時輪金剛圓滿次第的六支加行第一個要得到成就,沒有達到這個標準的話,灌頂時沒有「智慧遷移」到弟子心續的能力,沒有達到這境界是做不到量的。

覺囊祖師,女尼瑪姬久本,在灌頂時,每個弟子都會出現「智慧尊降臨」的徵兆,這樣的故事非常多。

之前有一次…其實好幾次發生這樣的事,整屋的人都出現「智慧尊降臨」的徵兆,也是覺囊派寺廟好幾次發生這樣的事。只有時輪金剛六支加行閉關圓滿的人比較容易。這是個人的能力…就算上師沒有能力也可以降臨智慧(仁波切笑),他們弟子有能力。

智慧降臨的故事很多,我們認識的覺囊喇嘛們自己說這個經驗就是「完全沒有自己的意識,進入了不同的狀態」,這種的,很多飛起來、飛升的也有。之前在金剛大塔旁邊,一個小喇嘛飛升,我們的老喇嘛羅珠在旁邊有看到,當時都搞不清楚發生什麼,旁邊的人一直說「飛上去了、飛上去了」。這小喇嘛五分鐘、三分鐘的時間停留在空中,這個叫「智慧尊降臨」。很多都是金剛跏趺坐姿然後騰空飛升。

印光大師:念佛宜小聲念,默念。

文鈔原文:

念佛宜小聲念,默念,不可一味大聲著力念。否則必致受病。當靜心淨念,勿著急念。慾火消眼明,即是消火明眼之妙法。汝皈依佛法僧三寶,欲為父母求壽,當志誠念佛,或念佛經。何得求灶王,念灶王經。

灶王乃神,去玉皇尚遠得很。玉皇去羅漢尚遠得很。羅漢去佛尚遠得很。汝真真是糊塗蟲,不念佛號為父母求壽,念灶王經,施灶王經。灶王經,乃俗流之人所偽造之經。以佛弟子念此種偽造經,即是邪見。然汝以誠心,亦不能說無功德,乃露水一樣。

念佛功德,則如大江大海。汝不知念佛,亦可憐可憫也。光老矣,目力精神均不給,以後永不許來信,來決不復,祈慧察。一函遍復,當詳觀依行,則功德大矣。

——《印光法師文鈔》• 復玉長居士書

白話譯文:

念佛,適宜小聲念,默念,不可一味的大聲用力念。否則必然導致受病。應當靜心清淨地念,不要著急地念。慾火消除,眼睛明亮,就是消火明眼的妙法。你皈依佛法僧三寶,想為父母求長壽,應當志誠念佛,或者念佛經。怎麼能夠去求灶王,念《灶王經》呢。

灶王是神,距離玉皇大帝還遠得很。玉皇大帝距離羅漢,還遠得很。羅漢距離佛陀,還遠得很。你真是糊塗蟲,不念佛號為父母求壽,而念《灶王經》,佈施《灶王經》。《灶王經》,是流俗之人所偽造的經。身為佛弟子念這種偽造的經,就是邪見。然而你因為是誠心,也不能說沒有功德,不過就像露水一樣。

念佛功德,就如同大江大海。你不知道念佛,也真是可憐可憫。我老了,視力精神都不濟,以後永遠不許來信,來了決定不回復,請慧察。《一函遍復》,應當詳看,依照而行,那麼功德就很大了。

——如誠法師譯

叔本华: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叔本华:

“人,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睿智的人会从痛苦不安中,争取自由和闲暇,追求安宁、简朴、尽可能不被打扰的生活。

所以,一旦对人或人性有了认识与了解,他就会回归质朴;

倘若他是一个具有大智慧的人,甚至会选择离群索居。

因为一个人自身拥有越多,想从他人身上获取的东西就越少,他人对他而言几乎没有意义。

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个具有高度智力的人,通常是孤僻的。”

宗萨钦哲仁波切:修的就是这颗心!

宗萨钦哲仁波切:

顶果法王曾经对我说:

“你必须记得,无论何时,有人不喜欢你,或认为你很疯狂,也会有一百个人将会喜欢你。

相似的,无论何时,当你知道有人喜欢你,也不用对此太过兴奋,因为也会有一百个人不支持你。”

所以,被喜欢与被厌恶,完全不重要。修的就是这颗心!

頂果仁波切:我出生之時就見到人身化現的文殊菩薩(麥彭仁波切)

以下摘自《明月》頂果欽哲仁波切自述:

當我母親懷我時,我的家人去見麥彭[Mipham]仁波切。 他劈頭就問我母親是否懷孕了,我父親回說是的。 父母接著問是男是女。 麥彭仁波切說:“是個男孩。重要的是,在他出生那一刻,要讓我知道”。 他給了我母親一條金剛繩和一些文殊甘露丸。

1910年金狗年三月,我誕生在山腳下的頂果祖屋。 那是個非常吉祥的星期一,當月的初三,麥彭仁波切捎來一個訊息,告訴我父母要將我命名為扎西帕久[Tashi Paljor],並要將一顆文殊甘露丸化在液體 裡,只要我一出生,甚至還未喝母奶前,就得馬上沾在我的舌頭上。 在我出生那一刻,他們就用麥彭仁波切的甘露丸,在我舌頭上寫下文殊種子字帝[DHI]。

我出生後不久,雙親帶我去見麥彭仁波切。 因為我出生時頭髮很長,父親說長發或許會影響我的眼睛,問可否剪去。 麥彭仁波切說:不要剪他的頭髮,要綁成像文殊菩薩一樣的五絡。 他給我一個文殊灌頂,並說:你的所有來世,我都會照顧你。 就在他圓寂前,特地用他修持所依物的佛像,給了我智慧本尊文殊的身、語、意加持。 每當我傳法或修學時,總覺得之所以能獲得些許了解,全歸功於麥彭仁波切的仁慈,他是文殊的化身,我絕對肯定這點。

“至心頂禮文殊尊,仁慈引生吾善念;亦向善知識頂禮,仁慈使吾漸增上”。 就像寂天菩薩的這些話,我一出生,就馬上見到人身的文殊菩薩,他未經請求即仁慈地攝受我,這應當就是我生平故事的核心所在。

以下摘自《明月》宗薩欽哲仁波切所作前言:

我必須坦誠,直到如今,我還不太清楚對頂果欽哲仁波切的情感,是真正的虔誠心還是某種執著心,因為真正的虔誠心,如密續上所說,是超越世俗概念 的。 我想我所能做的,就是祈願能具有真正的虔誠心,即便是我祈願的這種能力,也是完全受到仁波切的影響所致,他對他上師的崇敬與虔誠心,是 如斯令人感懷。

有一回更是特別,是頂果欽哲仁波切和我們一群人在東藏旅行時。 歷經一段艱辛旅程後,我們抵達了德格更慶寺,有數千人聚集,只為一睹仁波切。 某一刻,有位看似無賴的年輕人靠近他,手裡拿著一堆看似臟破布的東西。 當時有太多事情了,讓我沒留意到這位年輕人笨拙地揭開破布、露出一尊文殊菩薩像來,還邊咕嚕著一些我沒聽清楚的話。 但祖古貝瑪旺賈聽到了,彎下腰來對仁波切耳語了幾句。

幾乎在當下我盯著仁波切看,他大出我意料地像個嬰孩般失控地啜泣起來,彷彿心碎了一般。 我們全都嚇了一跳,之前我們甚少見到他哭泣,我們每個人都覺得時光彷彿停止了般。

後來,我才知道是什麼事讓仁波切如此感動:那位年輕人所獻上的佛像倖存物,曾屬於他最敬愛的上師之一麥彭仁波切個人的修法所依物。

敦珠傳承 ·供水儀軌


དག་སྣང་ལས༔ ཡོན་ཆབ་འབུལ་བའི་ཚིག་རྐང་དངོས་གྲུབ་རྒྱ་མཚོ་བཞུགས་སོ༔
【敦珠傳承 · 供水儀軌 · 悉地大海】
ཧཱུྂ༔

ཡན་ལག་བརྒྱད་ལྡན་བདུད་རྩིའི་རྫིང་བུ་འདི༔
以此具足八支甘露池
བཅོམ་ལྡན་འཁོར་དང་བཅས་ལ་འབུལ་བར་བགྱི༔
奉獻薄伽梵及眷屬眾
བཞེས་ནས་བདག་དང་སེམས་ཅན་ཐམས་ཅད་ཀྱི༔
受已吾與一切有情等
ཚོགས་རྫོགས་སྒྲིབ་དག་འཁོར་བ་དོང་སྤྲུགས་ཤོག༔
摧毀輪回足資障永淨
ཨོཾ་སརྦ་ཏ་ཐཱ་ག་ཏ་ས་པ་རི་ཝཱ་ར་ཨརྒྷཾ་པྲ་ཏིཙྪ་པུ་ཛ་མེ་གྷ་ས་མུ་དྲ་སྥ་ར་ཎ་ས་མ་ཡ་ཨ་ཧཱུྂ༔
嗡 薩瓦達塔嘎達 薩巴熱哇ra 阿港 扎帝剎布雜麥嘎薩蒙匝 薩帕ra那 薩瑪雅 阿 吽

ནུབ་གཅིག་གི་རྨི་ལམ་ན་མཁའ་འགྲོ་མ་སུ་ཁ་སིདྡྷི་ཡིན་ཟེར་བའི་བུད་མེད་དཀར་མོ་ཞིག་གིས་ཡོན་ཆབ་འབུལ་ཚིག་འགྲོ་དོན་སྨོན་ལམ་དང་བཅས་ཚང་ཟེར་བའི་འཁྲུལ་སྣང་ཤར་བ་སྤྲང་བདུད་འཇོམས་རྡོ་རྗེས་བླ་མ་ཚུལ་ཁྲིམས་རྡོ་རྗེའི་ངོར་བྲིས་པས་ཡི་གེའི་མཐུན་རྐྱེན་ཕུན་ཚོགས་བཀྲ་ཤིས་སོ།། དགེའོ།།
一夜,有空行母前來,自謂是色卡悉地,說此供水詞句具足利生之願詞云云。現此迷亂景象時,因喇嘛慈誠多吉勸請,由乞人敦炯多吉(第一敦珠法王)說之,彭措札西為作筆錄之順緣也,善哉!

《法王晉美彭措傳》:黑山羊的故事

索達吉堪布 著

法王不僅以正法饒益了無數的人類,而且經常在身邊的小狗、旱獺、鴿子、山兔耳畔宣說法要,使牠們獲得解脫。

有一隻黑色的羊羔降生後,就形影不離跟著法王,對主人俯首貼耳,十分溫順,晚上一直臥在枕邊過夜。暑往寒來,牠長成一隻大山羊,始終忠心耿耿,無論法王去哪裡,都心甘情願地馱運物資。

法王對牠十分慈愛,經常為牠傳一些顯密法要,哪怕是密法中最深奧的《四心滴》、《七寶藏》,也給牠完整地念了傳承。山羊跟隨他十六年之久後,安詳離世了。之後,法王多次念及,不知牠轉生到了哪裡。

1989 年(土蛇年)1 月24 日凌晨5 點左右,法王起床靜坐,眼前突然出現五彩繽紛的光芒,光中一位頭挽髮髻、身著白衣、伶俐可愛的童子輕捷地來到面前,恭敬禮拜,隨即口中誦道:
無畏講辯著之語自在,圓滿一切三學勝智慧,
無邊利樂之源如意寶,無等具德師前吾頂禮。

念完三遍之後說:“您認識我嗎?我就是您以前的那隻黑山羊啊!昔日您時常在我耳邊傳講顯密甚深法要,加上您大慈大悲的加持力,我死後就轉生到了香巴拉剎土,變成了十分聰明、通曉兩種語言的鸚鵡,並且能夠聽懂法王瑪嘎巴傳講的所有教言。在一個月之前,我已往生到了東方現喜剎土,在救畏菩薩座下,他就是麥彭仁波切。我這次前來拜見您,願您長久住世,事業遍滿十方。”說罷化作一團光消失了。

法王生起了極大的信心與歡喜心,唯恐日久會淡忘,於是立即執筆寫下頌文:
今聞東方現喜剎,無等大恩麥彭尊,
已成怙主救畏身,無量淨眷菩薩中,
開示深廣之教法。然吾沉於輪迴城,
業劣異生所化中,恆受病魔禍違緣,
一心思維此理時,心生悲喜交加情,
內心深處常向往。唯有利眾弘佛法,
務必成辦利眾生,尊豈不知我無力?
如今雪山此處境,雖有眾多講修法,
實則唯行世八法,修正法者如晨星,
一思此事發心疾。地上所住諸有情,
難忍苦擔所壓伏,尚恆行於痛苦因,
具悲怙主豈堪忍?與吾結緣諸有情,
祈求引導淨剎土,五濁極盛此顯現,
願轉昔時圓滿劫。今起生生世世中,
父汝歡喜攝受吾,適合有情之意樂,
願設深法之喜宴。

為使眾弟子對聽聞佛法產生強烈興趣和信心,法王在大眾中敘說了此事經過。

南懷瑾先生:兒時不知艱苦,終將害其畢生——回憶我的父親

南怀瑾:

你看我們那個時候的人格教育,家裡書房裡貼了一張紙,畫了線條,有一百個框框,有些是三十個框框,一張一張放在上面,叫什麼?“功過格”。每天自己讀完書了,爸爸坐在後面說:想一想,有沒有錯?自己想想:有,拿起黑筆來在框框裡點個黑點。有什麼好事嗎?有,某某人沒有橘子吃,我送一個橘子給他,在框裡點個紅點,算一件好事。每天的思想行為,好的點紅的,壞的點黑的,給自己看,這個叫功過格,我們是這樣來的。
——《漫談中國文化》

記得小的時候十一二歲,像我們家庭的教育,把《朱子治家格言》擺在桌上,而且要會背。早晚要向父親背,背完了照著做,“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

我在家是獨子,沒有兄弟姐妹,雖不算大富大貴人家,也是很不錯的家庭,家裡很多傭人,可是大雪天,一大早,父親把我叫起來掃院子,我母親當然心疼,何必呢?家裡有傭人啊!不行,非要他自己出來掃不可,不然長大了沒得出息,不知道人事的艱苦;傭人固然有,為什麼他該享受啊?!

我那個手凍得啊都腫起來了,像螃蟹一樣,還不准我帶手套,拿個掃把在掃雪。夜裡關了門以後,點個燈到處看看門閂好沒有。我說我們當年是受的這種教育。
——《孟子與離婁》

師之尊人(編按:南師的父親),少有大志,中年趨於淡泊,讀書一生,不求榮顯。師以獨子,而課讀之嚴,從不姑息。故師自雲:十二歲時,即圈點通鑒史書等一遍。太老師常于天未明時,即喚其起讀,且在旁常誦:“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立志時。”之古句以勉之。寒冬晨起,亦命先事掃雪,然後誦書。常告太師母雲:兒時不知艱苦,終將害其畢生。十三四歲時,雖逢寒假,亦不稍假,即命其獨赴山寺攻讀,不必回家過年。其家教之嚴,有如此者。師雲:今時薄知學問,亦皆得力于太老師昔年教導之力焉。
——《金粟軒詩話八講》

我們的孝道文化有幾千年歷史,同其他民族文化不同。這孝道文化從那裡來?從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宗族社會來,古代維繫這大家庭社會的中心力量就是孝道。孔子的學生曾子還因此著了一部重要的書籍,叫做《孝經》,作為孝道的典範。這本書現在大家很少看,像我們老一輩的,在小時候便已經讀得很熟了。

記得民國三十六年我回到家裡,父親聽說我研究佛學,研究得還不錯,要我講一點佛經給鄉人聽,他也要參加,我說千萬不要,因為我們家孩子,長到幾十歲,從外面回家,看到父母親都會趕緊跪下來磕頭。父母親坐在旁邊時,孩子不敢隨便坐。我父親講話很威嚴,我聽他講話有時還會畏懼,畏懼並不是害怕,而是一種很自然誠懇的恭敬而已。
平常家裡的客人不少,因為我那時有點小名聲,常常有人來找我談話。每當我父親走過來,我一定馬上站起來聽父頰吩咐。他老人家看了便說,你長大了,以後不必這樣守禮,馬虎一點可以,可是我一直不敢。這是因為自小受了老式文化教育很深影響的關係。我父親要我講佛經,他也要聽,我說您不能來,您來了我就講不出來。最後不得已,我對父親說,您真要來,那我講《孝經》好了,父親覺得很奇怪,為什麼要講這玩意兒?我說現在的青年不得了,家鄉的子弟們先要懂一點《孝經》,不然學個什麼佛?!我父親想想,也認為有道理,因此我在家鄉曾經講過一次《孝經》。《孝經》是中國文化幾千年來的基礎,現代人千萬不要忽視了它。

那麼,究竟怎樣才算是孝子呢?真正的大孝子,不只孝順自己的父母,還要能孝順天下人的父母。所以我常常跟一般老年同學和青年同學說,你不要把自己的兒女看得那麼重,天下人的兒女都是你的兒女,天下人的父母都是你的父母,為什麼不能將自己的心量放大呢?如果將心量放大了,以天下人的父母為自己父母,以天下人的兒女為自己兒女,那該多好!
——《佛教的孝道思想》

索達吉堪布:猶如美麗的海島,不需要發出喧囂來邀請,海鷗就會自然聚集

《藏密佛教史》中的秋吉旺修,是位了不起的伏藏大師,他的兒子也是個伏藏大師。

但他的兒子為了提高名聲、鞏固事業,著力希求一些猛咒。

後來,秋吉旺修告訴他:“只要你有利益他眾之心,不用念一些咒語,護法天尊也會自然降臨。因為他們都曾承諾過:哪裡有利益眾生的人,必定會去幫助他。”

上師如意寶也曾講過:“一個人的行為若非常圓滿,縱然沒有天天求護法,他們也會恒時賜予保護。”

猶如美麗的海島,不需要發出喧囂來邀請,海鷗就會自然聚集;

或如芬芳的鮮花,無論盛開於何處,蜜蜂都會紛然而至。

同樣,只要我們身心清淨如法,護法一定會鼎力相助!

奔達堪仁波切傳

🌈《大圓滿傳承源流-藍寶石》保列堪仁波切傳記:他在前往晁木多科里寺時,有一個誰都不知道其來歷,只知道其名字叫做阿旺其美的瘋子,向保列堪仁波切磕了三個頭,這使得保列原來只如清晨破曉般的體驗,進步為如日中天般的證悟。

🌈祖古烏金仁波切:「我接下來一次到不丹旅行,主要是為了去見一位名叫邦塔堪布(Bomta Khenpo,保列堪)的不可思議大師,並領受他的教授。 我深切渴望與他結緣已有好一長一段時間,也擔憂這個渴望永遠無法實現。 我曾經在距離首都兩天行程的隱修處紮西岡(Tashi Gang)遇見他一次,雖然我們只相處了一個小時,但他的言談卻讓我深受震撼。 我有個強烈的感覺,如果我能與他再多相處一會兒,我就能得到些微的領悟,主要就是因為那一小時的相處,讓我執意要去不丹拜訪他,最後也真的成行了。」

奔達堪仁波切傳(邦塔堪布)

朗欽杰布仁波切述
弟子劉國威敬譯

原文出處:台北市岡波巴金剛乘佛學會

  
  譯者前言:
  
  朗欽仁波切對其上師奔達堪仁波切的生平事蹟並不是非常清楚,因為他們是到印度之後才認識的。奔達堪仁波切圓寂後,不丹於一九七0年十二月廿五日的報紙上刊載了一篇記述其生平大要及圓寂經過的報導。朗欽仁波切囑我先譯此文,他再補述報導中未提及的事蹟。
  
  一九七0年十二月廿五日週五
  
  
  博學精進,具足諸聖功德之大士乃德格波力寺(spo.Li.dGon.)之堪布,名為圖登貢噶嘉參(Thug.bsTan.Kun.dGa.rGyal.mDshan.)一般人稱堪喇仁波切多傑(mKhan.Bla.Ma.Rin.Po.Che.rDo.rJe.多傑乃其法名)。年輕時乃米龐仁波切(註1)近侍弟子德格大堪布蔣揚欽意(Jam.dByang.mKhyen.Rab.)之頂尖弟子,學習共通之風水堪輿學問及不共之經論教授,於學思甚為增長,眾人皆稱尊者學問頂尖。後又從白玉寺竹汪貝瑪諾布(註2).宗薩欽哲秋吉羅卓(註3)等頂尖智者行者學習甚多金剛乘之續、論、口訣。眾人皆稱其為真正之金剛阿闍梨。隨後,特別又從貝瑪拉密札(Vimalamitra)化身(註4)噶陀寺堪布阿吉汪波(註5)處如瓶瓶交灌般,習得大圓滿傳承及深義口訣,獲得此甚深法深義之傳承。年歲稍長,至衛藏桑耶等,慶普、洛札、大共等聖地朝禮及修行,獲得許多現量秘密成就。
  
  中共進入西藏後,仁波切逃至印度成為難民。在此期間毫無厭倦的教導許多學生學習論,疏,風水等學問。
  
  不久前,仁波切於火馬年(1966)至不丹之普塘地方朝聖,不丹國之皇太后迎請仁波切暫住彼處教導許多甚深教法及口訣,特別教導許多「龍欽七藏」(註6)的其深教授。
  
  仁波切七十四歲時,心中略生「有為無常」之念,不丹皇太后等近侍弟子均特別祈請其常住於世也。頂果欽哲仁波切(註7)亦鄭重請求其常住世,但仁波切並未明確答應。
  
  鐵狗年(1970)九月十八日仁波切在毫無病痛的情況下突然氣喘。九月二十三日上午不丹皇太后至仁波切尊前詢問病況。仁波切交代近侍弟子:「準備些穀物。」並吩咐皇太后用穀物向上師做曼達供養手印。當維那師領眾誦完供養文後,仁波切向皇大后說:「今天我將大圓滿的所有教授做最後半小時的總集講解,至今我仍非常感激您對我的供養,我雖不能常住於世,但我對您的恩德不會忘記,我會為您迴向祈願。」
  
  下午兩點,仁波切向近侍弟子不塘比丘謝若佳參(Shes.Rab.rGyal.mTshan.)說:「心性無有,唯入光明。現在,死,死,如是,阿、、、。」禪定姿勢進入涅槃,眼視虛空,心入法界。
  
  那時附近地區均感到些微地震,以及天空有震耳聲音。七日間仁波切的尊容一直維持禪定之姿,並且更顯光彩。眾人均可聞到香味,顯出仁波切平常不為人所知之戒體。九月三十日其聖意離開遺體,於是為其沐浴更衣,全身塗以純金。種種供養不可思議,成百僧眾為仁波切日以繼夜的誦念供養。
  
  仁波切生前遺言交代他過世後要請敦珠仁波切(註8)為其主持後事。敦珠仁波切遂於其駐鍚寺院噴措林(Phun.Tshogs.Gling.)舉行荼毘大典。藏曆十月五日,敦珠仁波切及宗薩欽哲仁波切主持「金剛薩埵」及「文武百尊」等兩座修法。在荼毘前,天空出現清澈白色的圓形虹幕,許多人都親眼見到。茶毘之後,其舍利有五歲孩童一握的數量,各色均具、、、,亦有如白玉般之舍利。荼毘時,其頭骨(嘎巴拉)由荼毘塔東門迸出,絲毫未損。仁波切之紀念舍利塔分三座,由敦珠仁波切,不丹皇太后,及仁波切之近侍侄子貢噶慶列(Kun.dGa.Phrin.Las.)建造。
  
  具信不肖弟子比丘南卓桑波(rNam.Grol.bZang.Po.)等敬獻。
  
  以上為不丹報紙之記載。
  
  奔達堪仁波切的生平事蹟我知道的並不多,但是我從他那裏習得許多不共的大圓滿口訣教法。那時候因為我沒有護照,所以不能常常親近。
  
  奔達堪仁波切年輕時是德格地方薩迦派波力寺的堪布,對佛法上的薩迦十三論及世法的流日、命相、風水、醫術都甚精通。
  
  關於流日、命相,仁波切曾和我說:「以前中共入侵西藏時,我事先都能算知他從哪裏來,但沒有用,我只能知道從哪裏逃。」關於他的醫術,他也說過,「這些道理以前我非常清楚,但太多人來問這些事,太累,修行的時間都浪費了。」所以在德格的時候,他將其醫術傳給四位弟子,向他們說:「我將所有法門傳給你們,以後我再也不替人看病了。」
  
  奔達堪仁波切說;「現在學大圓滿的人不多,所以我要精修此一法門。」所以後來向阿嘎堪布學習大圓滿。後來他的大圓滿成就連敦珠仁波切都向他頂禮,稱許他是寧瑪遍智堪布。
  
  以後仁波切去拉薩,桑耶寺等地。那時有─奔達(sPom.mDa)家族的商人在拉薩做生意,他對仁波切很尊敬,供養房子讓他修行,所以以後很多人都叫他奔達堪仁波切。奔達堪仁波切的佛法教授非常精妙,口才妙絕,慢慢引導學生瞭解教法。他的辯才也是頂尖,近代有他這樣一般智慧的人是很少的。
  
  他平常一向都是正襟危坐,連椅背都絲毫不靠一下,別人勸他靠一下無妨,他說:「不行,今天靠一下,明天靠一下,久了就會懶散,我還是這樣比較好。」
  
  
  他滿喜歡喝酒,但他說:「我是出家人,別人看到不好。」有時我私下買酒請他喝,他說:「我們現在修大圓滿,酒和水是一樣的。」尤其他喝完以後,講的話全是佛法,而且是甚深不共口訣,一點廢話都不說。我從奔達堪仁波切那習得許多大圓滿法門,他並且將自已的一部「普賢無上心要」註疏筆記(註9)及另部他從紐虛仁波切那裡學大圓滿的筆記送給我,我一直保存在身邊。奔達堪仁波切的侄子管家貢噶慶列和我說:「仁波切很重視你,他圓寂前,囑咐我說,「我的舍利子不要給太多人。他給了我一些名單,上面特別提到你。」所以我一直保有仁波切有的舍利。貢噶慶列還曾說過:「荼毘大典時,不丹皇太后因為悲傷仁波切圓寂,就將銀飾投入荼毘塔中,開塔後,從塔中找出銀質的奔達堪仁波切像。」我從小到大有四位主要的上師,幼時是甘瓊仁波切,長大後是雍吉瑞津仁波切,奔達堪仁波切,以及根本上師昆努仁波切。我一直感激他們對我教導的恩德。
  
附录: 
  
  註1米龐仁波切(Mi.Pham.Rin.Po.Che.)人稱局米龐,全名米龐,蔣楊南杰佳措(1846-1912),生於四川石渠縣,乃十九世紀寧瑪派學問修持兼具之成就者。著有關於聲明,因明,醫藥,曆算,顯密佛教,詩歌,議論,儀軌等著述三十二卷。
  
  註2竹汪貝瑪諾布(Grub.dBang.Pad.Ma.Nor.Bu.)。指寧瑪派白玉寺,第九任寺主第二世貝瑪諾布仁波切(1887-1932),法名貝瑪棍桑天津諾布(Pad.Ma.Kun.bZang.bsTan.Tzin.Nor.Bu)。
  
  註3宗薩蔣揚欽哲秋吉羅卓(rTsong.gSar.Jam.dByang.mKyen.brDze.Chos.Kyi.Blo.Gros.1896-1956)乃蔣揚欽哲汪波(Jam.dByang.mKyen.brDze.dBang.Po.1820-1892)之第二世轉世,乃本世紀最著名西藏成就者之一,持有一切傳承教5法,乃「利美」(Rig.Med.意指無派別)運動之中心領導人物。其弟子索佳仁波切曾補述其懿行,「他是位領導人物,在他所做的一切事業中,他總是推動和平及統一,在寺院有困難時幫助他們;發掘不為人知的偉大行者;鼓勵勢微之傳承持有者,幫助他們以便為眾人所認識。他就像塊大磁鐵般,本身就是個活生生的修行中心。無論有任何計劃要推動,他都能請到最好的專家及工匠來執行。從國王到貧民,他都給予最無私的人格陶冶。任何人在見過他之後都不會沒有一段有關仁波切的故事的。」
  
  註4貝瑪拉密扎為大圓滿早期傳承之祖師。曾預言自己每隔百年將化身於西藏,以振興大圓滿教法。
  
  註5阿吉汪波(Ngag.Gi.dBang.Po.)。普稱珂嘎堪布,亦為本世紀初期寧瑪派成就者,為米龐仁波切及紐虛龍多(十八世紀成就者巴初仁波切密行第一之弟子)之弟子,遵師命一生居於噶陀寺教導弟子,近代許多成就者均出自其門下。
  
  註6龍欽七藏。十四世紀寧瑪派成就者龍欽饒將所著七論-宗義藏、妙乘藏、如意藏、口訣藏、法界藏、理路藏、詞義藏。
  
  註7頂果欽哲仁波切(Dil.Go.mKhyen.brDzre.l910-1991)是蔣揚欽哲汪波之意化身,今世寧瑪派大圓滿傳承之重要行者,亦是寧瑪派之領袖,並且是包括達賴喇嘛在內等著名行者之上師。一九九一年九月廿七日圓寂於不丹聽普(Thimphu)。
  
  註8敦珠仁波切(bDud.Joms.Rin.Po.Chel904-1987),為十八世紀寧瑪派取伏藏者(gTer.sTon)敦珠林巴(bDud.Joms.Gling.Pa.)之轉世。除其修行成就外,並為今世著名之西藏史學家,詩人、書法家。前一任寧瑪派領袖。
  
  註9普賢無上心要(Kun.bZang.Bla.Med.Shal.Lung)。為十九世紀寧瑪派成就者巴初仁波切(dPal.sPrul.Rin.Po.Che.)所著之佛法論著,為近代重要之西藏史籍。民初劉立干漢譯為「大圓滿廣大無上心要」,郭元興譯為「大圓滿龍欽心髓前行引導文」,台北密乘出版社均有翻印版本

曾國藩:精明不如厚道,計較不如坦誠

《紅樓夢》裡有句話:“月滿則虧,水滿則溢。”

為人處事過猶不及。

凡事太過,反而容易得不償失。

好的人生,都是“三七”開。

三分精明,七分厚道

鄭板橋說:“試看世間會打算的,何曾打算得別人一點,真是算儘自家耳!”

與人相處,精明不如厚道。

寬厚之人或許會吃點虧,但恰恰是這肯吃虧的態度,讓別人樂於與之交往。

看似傻,其實是聰明之舉。

曾國藩是晚清有名的重臣,也是為人厚道的典範。

曾國藩為官,從不巧取豪奪屬下的利益,而是主動讓利給他人。

1860年,曾國藩聯合湘軍統帥胡林翼,打敗了太平天國的軍隊,攻下安慶城。

這本是一個加功進爵的大好機會,然而曾國藩不曾向朝廷為自己邀功,反而把功勞讓給了胡林翼。

胡林翼因此被任命為湖北巡撫。

沈葆楨曾是一名不知名的小官,因曾國藩的舉薦成為江西巡撫。

然而沈葆楨因剋扣軍餉,又為難曾國藩,將士們都不滿,要求彈劾這個忘恩負義的人。

曾國藩卻顯得很淡定,他勸告湘軍將領,誰也不要為難沈葆楨。

曾國藩的大度令沈葆楨十分感動,因此他更加勤政為民,才成為後來的晚清重臣。

曾國藩不居功和善待他人的做法,為他贏得了眾多尊重和榮譽。

追隨他的能人異士也越來越多。

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句話:“與其帶著聰明去計較,不如在聰明里留點厚道,為他人著想,才是人生大智慧。”

精明算計可以讓人獲利一時,厚道卻可以讓人安享一世。

俗話說:“精明不如厚道,計較不如坦誠。”

精明的最高境界,就是厚道。

(图文均来自网络)

丹津·葩默:「它是給你的。」

摘自《雪洞》

比丘尼丹津·葩默是近代最早到印度參學的西方人之一,2008年由竹巴法王陞座,在《雪洞》一書,有她回憶16世大寶法王的片段,略摘:

她說:「那段時光非常美好。當時,如果你是一位對佛法有興趣的西方人,每個人都覺得很驚訝與愉快,所有的門都為你打開了。」

她回憶著說:「我記得第一次見到噶瑪巴,我覺得非常害怕,因為他看來非常威嚴,有點像是拿破崙。我一走進去,就不停地對他做大禮拜,接著我聽見一陣音調很高的咯咯笑聲。我抬起頭來,看見噶瑪巴坐在那裡,兩頰笑出大酒窩,他用一隻手指著我:「這是什麼人?這是什麼人?」當時,我們真是十分受到禮遇的,與今天的情況不一樣。(應是那時求見的人少)」

(中略,黑寶冠法會),大寶法王將黑寶冠舉在空中,放置在自己的頭頂上面。同時,他念誦著觀音菩薩真言咒語「嗡瑪尼貝美吽」,並在自己的意念中塑造出真正的黑寶冠。丹津.葩默坐在大寶法王的足下,忽然間,她被徹底地征服了。

她說:「我的情緒部分已經完全得到了平息,此時,衷心奉獻的眼淚從我的臉上開始流下來。當儀式結束時,所有人都起身到前面接受加持,而我卻無法移動自己的身體。我整個人都空掉了。人們離開了,我仍然坐在那裡。大寶法王將他的手伸給我,我起身走向他。他把兩手放在我的頭頂上,為我加持。」

第二天,她探訪老倫圖克寺院,這所寺院曾經屬於大寶法王,如今已經廢棄了。其中一個房間的磚塊上有一個洞,她產生一股衝動,將自己的手伸入洞裡。她拉出一個骨製物品,由片片美麗的雕刻組成,串連如網,很像是金剛瑜伽母的衣裝。由於她發誓「不可拿非他人贈予的東西」(不予取),她將它放回洞裡。

後來,她將這事告訴了康祖法王,他說她應保存這個東西,他說:「它是給你的。」

敦珠仁波切的了悟過程

摘錄自二世敦珠傳記《無畏金剛智光》:

偉大的康巴伏藏師司能南開多吉授予怙主(即第二世敦珠仁波切)自己的長壽伏藏《無死命力壽修》,以及他所有的其他伏藏。他為怙主指出心性。怙主21歲,一直住在中藏的鄔金敏珠林寺。他親口說(這段往事):

…我出於一時的衝動前去見司能南開多吉,他面容愉悅的接見我。一段時間後,他說:“我已老了,不知道自己還要活多久。但是一見到你,我就知道我能把所持的法藏傳給適合的繼承人。”

他對未來之事做了預言,並且給我詳盡的建議。他說:“我的伏藏教法有關於你的預示,也預示到你將大大利益寧瑪教派。”

然後我請示說:“可否請您從所發掘的黃紙捲中繕寫下金剛橛教法的事業部分?”

他回答說:“我們再看看。不過,請明白,現在我已經將我的伏藏教法轉移給你,請你來決定要如何使用它們。”

然後他授予我蔣貢康楚的多傑卓洛忿怒蓮師的秘密灌頂。他瞪大眼睛看著我,大喊“帕德”的那一瞬間,我的身體、覺知、心意都變得無有障礙,一切對於堅實的概念盡皆消失。
“那是究竟的智慧灌頂。娑婆惹諦噓嗒耶娑哈(此處為梵語,漢意為:願此了悟與你穩固同在)!”

說完後,他朝天拋擲青稞穀粒(代表灑花、吉祥祝願)。從那時起,我的心就一直保持在鬆坦開闊的境界。我覺得無需以經年累月的長期閉關來自誇,或是在禪修中強行維持專注,也不必執著於修行的進度表。我知道傳承對究竟實相的了悟已被轉移給我。這位具緣的偉大上師與蓮師無有差別。

🌈二世敦珠仁波切傳記《無畏金剛智光》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52221

廣欽老和尚的故事:幽默風趣中透出禪機

廣欽老和尚幼年未曾讀書,所以不識字;終其一生,不曾高樹法幢,登壇講經。但他一生的行持就是經典,就是說法。有一次,佛學家藍吉富教授,帶著佛光山中國佛教研究院的學生去參拜他,其中一位依嚴法師,首先問老和尚曰:

「請問老法師,修苦行是指做甚麼事情,才算修苦行呢?」

老和尚答:「一切都不計較,日常生活不起分別心,就是修苦行。」

慧根法師接著問:「請問老法師,對研究教理有何看法?」

老和尚答:「沒有甚麼看法,我覺得很自然,你們以研究教理弘法,我以修行弘法,一樣弘法。」

不錯,老和尚是以修行弘法,他的行持就是在講經說法,為世人樹立修行的榜樣,所以他對參訪者說:「我覺得一個新出家的人,應修一段苦行,也就是要粗衣淡飯,勤勞作務,不管是揀柴火、挑水、種菜、煮飯等,你都要做,多做苦工,智慧就易開。一個初入門的人,要把心安住,最好的辦法是一心念阿彌陀佛。」老和尚承擔宗門家業,卻一生念佛,也一生勸人念佛。藍吉富教授嘗請問他:「您是否走禪宗路子?」

老和尚答:「不是,我偏淨土,念南無阿彌陀佛。」

慧根師問他:「弘揚佛法,在現代這個時代,以何種方式較為中肯?」

老和尚答:「唉!我剛剛講過了,你們是以讀書弘法,我是以念佛弘法,都需要。」

老和尚也有其幽默風趣的一面,而他的幽默風趣皆含禪機。某日,有一位教授,自認禪定功高,一大早撞進老和尚禪堂,一語不發,自個兒坐將起來,老和尚亦默默無言以對。過了很久,那位教授說話了:「老和尚,您看我這是第幾禪?」

老和尚說:「我看不出來。」

教授說:「聽說您的禪定工夫很高,我已到了第四禪,您怎麼看不出來?」

老和尚說:「我三餐吃飽沒事乾?」

隨手拿一張衛生紙,嘴巴動幾下,轉頭問教授:

「衛生紙跟我講話,你聽到沒有?」

那教授猶如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默然而退。

某日,一位清修法師來訪,對老和尚說:

「我修某某三昧數十年,今來台覓地修行,請老和尚開示。」

老和尚說:「您修某某三昧數十年,應該由您與我開示。我沒修過甚麼三昧,無法與您言說。」

某法師又說:「我想閉關,大約要幾十坪地,外面弄個小花園,您老看如何?」

老和尚說:「我們閉關,到底是心要閉關,還是身要閉關?若是心要閉關,我們這個四大假合之身已經夠大了。若是身要享受,五大也不夠。閉關是關六根,修心是不入地獄。」

虚云老和尚和戒尘法师的故事

我們也借著機緣問了虚云老和尚在終南山住茅蓬的事跡。

當年,他老人家六十七歲,在終南山住茅蓬。戒塵法師,是一位講大部經的法師,聽說老和尚在高旻寺開了悟,便到終南山茅蓬找老和尚辯論禪宗的機鋒語。

老和尚聽他把話說得很大,便對他說:

「你的機鋒辯論雖然很好,但這個不是你自己真正工夫,在生死根本上作不了主,閻王老子不會放過你的。不要再多辯了,咱們倆坐坐看吧。」

於是他們兩人就在茅蓬里打坐。老和尚一坐,就是七日七夜,如如不動。而戒塵法師只坐了半天,雙腿已痛得不得了,心裡的妄想更是煩躁不安。

戒塵法師每天都繞著老和尚走幾圈,好不容易才等到第七天,老和尚終於出定了。他問老和尚:「您在定中,是有覺知,還是沒有覺知呢?若是有覺知的話,就不名為入定;如果沒有覺知的話,那豈不是枯定,不就是所謂的死水不藏龍嗎?」

老和尚說:「要知道禪宗這一法,原不以定為究竟,只求明心見性。若是真疑現前,其心自然清淨。由於疑情不斷,所以不是無知;也因沒有妄想,所以不是有知。雖然沒有妄想之知,但就是一支針掉在地上,也能聽得清清楚楚;你每天繞著我走幾圈,我都知道,只因疑情之力,不起分別而已。雖然不起分別,因為有疑情在,功用不斷,所以不是枯定。雖然不是枯定,這亦只不過是功用路途中事,並非就是究竟的。所以過去這七天,我只是覺得好像一彈指間就過去了,如果我一生分別心,便會出定了。參禪辦道的人,必須將此疑情,疑至極處,一旦因緣時至,打破疑團,摩著自家鼻孔,才是真正的道契無生啊!」

自此以後,戒塵法師就一直跟隨著老和尚,對他老人家非常信服和尊敬了。

後來,有一次,老和尚入定十八天;山上其它人知道了,都來參拜他。他感到厭煩,於是他們倆便背著背架子朝峨嵋山去了。

一天晚上,他們倆在一個沒有人住的小破廟過夜。老和尚說睡到半夜時,戒塵法師有跳蚤在他身上咬,他就把跳蚤放在地下,跳蚤摔倒地上,把腿摔掉了,老和尚在定中聽到那跳蚤叫得很慘。

翌日,老和尚就將此事查問戒塵法師,他聽後感到很驚訝,心想:「竟然連我放一隻跳蚤在地上他都知道,而且還聽到跳蚤的喊叫聲,定中的功夫真是了不起啊!」可知身心清淨的境界真是不可思議。

後來他們倆一起到雲南去開辦道場。當時五七年,雲居山有一些八十多歲的老師父都知道這些事情的。他們說那位戒塵老法師也很了不起,後來是預知時至,先行向大眾告過假後,坐著往生的。

▲戒塵法師(圖:中)生於一八七八年,又號滌吾,自署「念佛僧」,俗家姓邱,湖北孝感人。光緒二十三年十九歲時在武漢歸元寺出家為僧。光緒二十八年隨虛雲法師於終南山結廬修持。

光緒三十年,戒塵隨虛雲法師到雲南雞足山掩關靜修三年。民國二年赴杭州,入月霞法師創辦之華嚴大學功研華嚴宗。後又在江蘇常熟佛垣寺掩關三年靜修淨土宗。民國十年回到昆明參加虛雲法師在華亭寺主壇的傳戒法會,並擔任「授經阿闍黎」。

民國十八年,戒塵法師到昆明弘揚淨土宗,雲南四眾佛教總會設立淨業社,推其為社長。次年一月,四眾佛教總會改組為雲南省佛教會,戒塵法師當選為監察委員,同時在佛教會講習所講授佛學。民國二十年五月,雲南佛教居士林成立,特聘戒塵法師為名譽指導。民國二十四年參加定安和尚主持的華亭寺傳戒法會,任「羯摩阿闍黎」。民國二十九年,戒塵法師接任筇竹寺方丈。將淨業社改為「戒塵蓮社」,移駐位於今天翠湖西路的筇竹寺下院大生庵內。

民國三十七年五月二十一日,戒塵法師圓寂,享年七十一歲,僧臘五十三歲。雲南僧俗信眾隆重哀悼。虛雲法師聞訊親撰祭文祭奠。

戒塵法師一生性行篤實,修行戒律精嚴,潛心研修佛學、諳熟經典,致力振興雲南佛教,皈依信徒數萬,尤其在弘揚淨土宗方面更是功績卓著。平生著有《關中寐語》、《華嚴一滴》、《蓮社明訓》、《淨宗要語》、《華嚴五週四分七處九會圖》等佛學書籍。為雲南近代著名高僧大德之一。

Page 10 of 96
1 8 9 10 11 12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