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希那穆提日记(20)

摘自《克里希那穆提日记》

1973年10月6日

这片翠绿的田野上,突兀地长着一棵大树,它占据着整块地方;这是棵古树,山上所长的其它树都对它表示崇高的敬意。在它独处的时候,俯视着欢腾的溪流,山丘以及小木桥对面的农舍。你经过这里时,心里怀有对它的赞美之情,而当你回来再见它,是带着一种更从容的心情。它的树干很粗大,深深地扎根在地上,显得坚实和不可摧毁;它的分枝很长,深褐色,弯弯曲曲;给地面投下充足的遮蔽。夜晚,它回到其独处的本色,不太愿意别人靠近,但在白天的时光里,它却是开放着,欢迎你的到来。这是一棵完整的大树,没有经受过斧和锯的伤害。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坐在树下,你会感受到令你肃然起敬的它所走过的岁月,又因为你独自地和它在一起,所以你意识到它生命的深度和美。

那个年迈的村民疲惫地从你身边走过时,你正坐在木桥上眺望着黄昏的落日;他几乎又双目失眠,跛着脚,一手提着一捆东西,另一只手撑着一把拐杖。那一个傍晚,夕阳的光彩普照在每一块岩石,每一棵树木和每处的灌木上;草地和田野的色彩似乎是自己发出来的光。太阳已落下一座圆型的山后,在这些缤纷灿烂的晚霞里,晚星出现了。那个村民在你面前停了下来,注视着这奇异的色彩,然后望了望你。你们互相望着对方,没说一句话他迈着沉重的步子向前走去。这是种友好的,亲切的,怀有敬意的交流,不是那种无聊的敬意,而是很虔诚的。那一瞬间,时间和思想都不复存在。你和他处在一种完完全全的虔诚里,不为信仰,偶像所玷污,亦不为言语或贫困所玷污。那条石丛间的山路上,你不时地与对迎面走来的人擦身而过,每次当你抬头彼此相望,露出发自内心的喜悦。

他和他的夫人,正从对面的寺庙走来。彼此默默无语,被唱诵的经文和礼拜所深深打动。你刚巧走在他们的后面,被他们的敬意,他们决定要过一种宗教生活的力量所触动。但是,当他们的孩子跑向他们,他们被引向对孩子的责任时,这一切便很快会消失。他有某种职业,也许他很能干,因为他有一个大宅子。生活的重担会压垮他,虽然他常常会去寺庙,可是冲突还会继续。

文字不是事物,偶像,符号不是真正的实体,实体不是文字。将实体变成文字再将它擦除,错觉便发生了。智力也许排斥意识形态、信仰的整个结构,以及伴随它们的所有装饰和力量,但是理性会辩析所有的信仰和概念化。理性是思想的秩序,而思想是外在的反应。因为思想是外在的,思想将内在整合起来。没有人可以只存在于外在,而内在成为一种需要。这个分离是产生“我”和“非我”的基础。外在是宗教和意识形态的神;内在试图与那些意像相符合,冲突便开始了。

其实无所谓的“内在”和“外在”,只有整体。经验者就是被经验的。分裂就是错乱。整体性不仅仅是文字的表达;当“外在”和“内在”的分离完全地消失后,整体便存在了。
忽然,当你独自走着,没有一丝的思绪,只有去掉观察者的观察,你开始意识到某种神圣,

某种思想永远无法构思出来的神圣。你停下脚步,你观察树,观察鸟,观察走过的人;它再也不是幻觉或是思想欺骗自己的什么。它就在你眼中,就在你整个生命中。蝴蝶的色彩就是蝴蝶。

夕阳产生的色彩在褪去,夜尚未完全降临,在夕阳还没有完全落下山后,羞怯的新月已露了出来。

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同时是撰写散曲的高手,是元代散曲大家,今存散曲约130多首,他的写景作如《秋思》,如诗如画,余韵无穷。

这是马致远著名的小曲,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这支曲以断肠人触景生情,意蕴深远,结构精巧,平仄起伏,顿挫有致,音韵铿锵,直贯灵心。其四射的艺术魅力,倾倒古今多少文士雅客,骚人才子。曲中意味,既”深得唐人绝句妙景”(《人间词话》),又兼具宋词清隽疏朗之自然,历来被推崇为描写自然的佳作,堪称”秋思之祖”(《中原音韵》)。

《一剪梅》李清照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赏析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攝大乘論》說求財不得的原因

大菩薩對於財富和地位,是可以隨心所欲的出現的,為什麼現在那麼多人缺乏財位?無著菩薩用五個理由來解釋這個问题。

第一個,「見彼有情於諸財位有重業障故」,菩薩看到這個有情,他對於財富地位有重大的業障。這個重大業障有二個解釋:

一是,他本身福報不夠,承當不起,你沒有那個福報,菩薩施給你也沒有用。比如:目犍連尊者拿飯菜給他母親吃,他母親因為沒有福報,她看到的飯菜是猛火,根本没法吃。所以你本身沒有福報,就算菩薩賜給你,你也看不到或无法受用。

二是,你內心有種種的遮障,你有那個福報,但是你有障礙。比如:你看到別人享受安樂,你生起嫉妒,或者去破壞別人的安樂。那么,当你将来得到財富地位的時候,就会有遮障使你无法获得,你要先懺悔改过你的这种嫉妒心态才行。

第二個「見彼有情,若施財位,障生善法故」。是說你有這個福報,你也沒有遮障,但是菩薩看到你得到財富地位,會障礙你修學善法,財富会使你放逸,你若貧窮一點,你還會努力、去佈施、持戒,積集資糧;你財富現前,你就会被财富所轉,所以富貴求道難,所以菩薩不佈施你财富,免得害了你。

第三個,「見彼有情,若乏財位,厭離現前故」。菩薩看到眾生生命當中,帶一點點缺乏、帶一點點痛苦,你容易厭離眼前的生死,而發起出世的道心,你會有道心去修行,你不會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

第四個,「見彼有情,若施財位,即為積集不善法因故」。是說一個人要得到財富、地位,你就產生了驕奢之心,憍慢、奢侈,就廣造殺盜淫妄的罪業。

第五個,「見彼有情,若施財位,即便作餘無量有情損惱因故」。若你的地位很高,掌握了權勢、財富,你就會做出對广大眾生有伤害的事。「是故現見有諸有情,匱乏財位。」所以菩薩看到眾生沒有斷惡修善的因緣,就不佈施財位。

所以有時候我們向佛菩薩祈禱,有時候會靈驗、有時候不靈驗,就是這樣子。菩薩只有讓你有斷惡、修善、度眾生的因緣,才會靈驗。

莲花生大士:你無法了解別人,所以不要批評別人。

摘自《空行法教》蓮花生大士

蓮師云:

你無法了解別人,除非你已證得般若,所以不要批評別人。

一般而言,所有眾生的本性皆是任運圓滿的佛,眾生皆具佛性。

所以不要檢驗別人的過錯或迷妄。

不要檢驗別人的可能限度,而是檢視自己能改變多少。

不要檢驗別人的缺點,而是檢視自身的缺點。

廣欽老和尚:修行人不能怕魔障 !

廣欽老和尚:

修行人就是要在這色、聲、香、味、觸、法的業識順逆中求解脫。

無魔不成道,成佛哪有那麼便宜之事,不經苦行,不經魔障,如何去歷練無明煩惱?

修行人就是在修魔障,唯有冲破魔境中的無明煩惱,方能得到解脫,

也唯有捨下色聲香味觸法,心無罣礙,才能得到清淨解脫,才能顯出菩提心來。

所以,修行人不能怕魔障,不能貪圖安定順境,那樣是不會進步的。

黄念祖:一個活佛轉世的實例

莖草集(二)黃念祖居士

漫談篇一(1987年美國維州開示)

一個活佛轉世的實例

有一個見了面的活佛,他的轉世很特殊。他的前生是很殊勝的大德。他圓寂的時候就告訴弟子,也是廟裏的人,他說:「我死了以後,你們不要去找那個轉世的人,用不著你們去找。」他就拿一個大鵬鳥的模型給大家看,說:「你們看見這個沒有?我下世轉世的人,他會自己拿這個來找你們的,不用你們去找。」他後來圓寂了。那麼大家就等了,師父既然說我們不用去找,就等他來了。

有一戶人家,一個媽媽生了個孩子。這個孩子現在他翻成中國的姓,姓楊。四五歲的時候媽媽帶他到廟裏去,這孩子看見一塊石頭,就說:「我要這石頭。」媽媽說:「這石頭有什麼用?」「我要。」媽媽也犟不過他,抱著石頭就帶回家了。這孩子很淘氣,就砸這石頭,砸來砸去砸出一個大鵬鳥來。就是他把那大鵬鳥發現了,證明他是那個轉世的。

你說他那前一代的大鵬鳥怎麼跑到石頭裏去了?這都是不可思議嘛,而且這個轉世的,你說他去要這個的時候,就把它抓出來了嘛。這樣的轉世,那就是可信,的確是那個人轉世的。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这是一首拟古之作,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借用班婕妤被弃以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通过“秋扇”、“骊山语”、“雨霖铃”、“比翼连枝”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幽怨、凄楚、悲凉的意境

法慶禪師:生死自在

摘自《佛典故事》

法慶禪師的侍者讀了《洞山錄》這本禪書以後,感慨地說道:“古人在生死中那麼任性,實在好奇怪!”

法慶禪師因而答道:“我坐化時,你可用話喚醒我,若叫得回來,亦即生死自在之士。奇怪,也不奇怪。”

侍者看看禪師,禪師作預言頌雲:

“今年五月初五,四大將離本主;白骨當風揚卻,免占檀那地土。”

時光迅速,到了五月初五,禪師就將所有的衣物交給侍者供僧結緣,剛聽到初夜的鐘聲,就趺坐圓寂,脈搏停止,呼吸全無。侍者記取當時的談話,就喚道:“禪師!禪師!”

許久,法慶睜開眼睛,問道:“做什麼?”

侍者:“禪師為什麼不將衣帽鞋襪穿好而去?”

法慶:“當初來時,我根本就不曾帶什麼呀!”

侍者一定要將衣服給法慶禪師穿上。

法慶:“一點都不肯留給後人。”

侍者:“正恁麼時如何?”

法慶:“也只恁麼。”並又寫了一偈──“七十三年如掣電,臨行為君通一線;鐵牛跳過新羅,撞破虛空七八片。”

說完儼然而化。

黄念祖:怎麽能够成就快?

莖草集(二)
貳、漫談篇
漫談篇一(1987年美國維州開示)
禪淨密三宗一味論

密宗確實是這樣,它是很殊勝。但是因爲殊勝,所以魔就破壞,這是必然之理,而且這魔很可以冒充。剛才我說你要是天臺宗,你要作止觀、打坐,你腿一盤,你盤三個鐘頭,五個鐘頭,十個鐘頭,這就有了一定的功力。一般人就坐不住,兩個鐘頭腿就酸得不得了了,所以你冒充不了。你要是講經說法,研究教下,不管法相什麼,自個兒這一宗的你總能談出一些東西出來。要看過很多書,你要打坐什麼什麼,都要知道很多東西。

唯有禪宗是很可以冒充,他可以隨便答,完全可以答沒有意思的文句。譬如古人問:「什麽什麼是…?」或者有人答:「橋流水不流」,傅大士的這些,橋在那兒流,水不流,那麼要編這個話還不容易啊?真正無意會下,你問我:「什麽是魔?」「月亮從北邊出來。」那你這不吹口就來,這樣的話一萬句也容易嘛,你無意味嘛,這他可以冒充。他說他開悟了,你怎麽能知道他沒開悟?一般你沒法知。你要不開悟,怎麽能知道對方是悟還是不悟,只有開悟的人才能明白對方悟不悟。因爲世界上開悟的人太少了,所以能够肯定他是假的人就很少,他可以用這個方式冒充。這是一個。密宗也很可以冒充,他不守戒律,可以亂搞,可以喝酒,可以什麼什麼。現在就有人拿這麽一個手印,他就說一切一切都有了,他就冒充啊。所以這兩個最容易冒充。

蓮華精舍是跟別的很不一樣的,不但跟冒充的不一樣,就是有些正規的,我們也有許多很突出之處。紅教是舊派,舊派蓮華生大士就是彌陀的化身。所以蓮華生大士特別强調大家要成就的快,要成就的穩妥,要生西方極樂世界。諾那祖師也這樣開示,這都是一致的,紅教這一派,無論如何不要忘記阿彌陀佛,很尊重淨土宗,而且大家都應當很依止。所以蓮華精舍的願文就要同生極樂世界,這個在正派的密教團體裏頭,這麽發願的很少。

而且我們這裏頭很重視讀誦中國原有的大乘經典,王上師就指出十幾部必讀的,十幾部參考的經典,不是說都是從西藏找。中國古代的這些東西,有人問諾那祖師:「什麽是密宗境界?」「那《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密宗境界不可說不可說。」如果你一定要找些文字,那《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鳩摩羅什翻譯的,咱們現在有的嘛,這不是大家很省事嗎。你研究密宗,是什麽境界?那麼你就連活佛都不用問了,你把《金剛經》看一看,這多省事。《金剛經》確實甚深甚深,金剛般若,一切都具足了。這有些特點。

再有,也是有人問諾那祖師:「怎麽能够成就快?」「那就是《彌陀大法》,再有明心見性。」所以我們跟禪宗也是非常近。不是就我們密宗是唯一的,別的都否定,說顯教都低。很多密教的團體,正派的也是這個說法,這個說法很不正確。很多學密的人對於中國原有的東西沒有研究,所以就說了很多錯話。王師父就說:「達摩祖師的法,禪宗,就是直趨大手印的法。」不需經過前頭這些次第,上根利智直接就進入大手印了。就好像天才的小孩,一來就進研究院了。利根的,他就說這樣的法,那就一致了,禪宗就成爲我們一個類型了。再有,就是貢嘎上師說:「達摩的口訣全是大圓滿大手印的口訣。」所以這就是跟禪宗、跟淨土宗(一味的)。其實真正如果說修持要成就,就是這三宗。其他的,像唯識你怎麽修?它有一個唯識觀,那個你觀不成。真正有理論、有方法的就是禪宗、淨土宗、密宗,而這三宗實際上是很可以圓融的。

他們想讓我多住些日子,我說我得早點回去,我還有好多雖說發過願,但還沒有完成的,我想寫《禪淨密三宗一味論》,是三宗,但它是一味的。既然稱爲三宗,它有每宗的特殊性,但它是一味的,有共同性。本體只是一個。就得找機會來實現,來還這些願,就是這樣子。

《大寶積經》:佛陀開示十因果法

第一、想得到端正的身體,要做到:
一、對惡友不起嗔心,二、安住於大慈悲,三、歡喜修學正法,四、造佛形像。

第二、如何得到富貴,要做到:
一、應時佈施,二、不起輕慢的心,三、帶著歡喜的心情給人,四、不希求果報。

第三、眷屬免除多病和死亡
一、不說離間的語言,二、度脫邪見眾人於正信,三、護持正法,四、教諸有情成佛菩提。

第四、如何不受父母肉身而得佛應身
一、如來塔廟供奉華果,二、不妄自損害他人,三、鑄造佛像,四、對佛菩薩深生淨信。

第五、怎樣有神通
一、見他修善不為障惱,二、他說法時未嘗留礙;三、燃燈供養如來,四、於諸禪定常勤修習。

第六、如何沒有怨家仇敵
一、以無諂心親近善友,二、於他勝法無嫉妒心,三、他獲名譽心常歡喜,四、於菩薩行無輕毀心。

第七、說話如何令人起信
一、言行一致,二、於善友處不覆諸惡,三、聞法不求過失,四、於說法者不生噁心。

第八、宣揚佛法如何離諸障礙
一、持三律儀戒,二、聞甚深經不生譭謗,三、見初發心者生一切智心,四、對諸有情大慈平等。

第九、如何降伏煩惱魔障
一、了知法性平等,二、常行精進,三、常勤念佛,四、一切善根皆悉迴向。

第十、臨命終時諸佛現前
一、滿他所求,二、於諸善法深生信解,三、於諸菩薩施莊嚴具,四、於三寶所勤修供養。

廣欽老和尚:你不要說,你想說什麼我都知道!

慧律法師

記得我還在讀大學的時候,有一次和同學組團去參訪廣欽老和尚。在進去之前,有一位同學一心想要和廣欽老和尚「辯」。

一進門,尚未開口,廣欽老和尚就對他說:「你不要說,先聽我說,你想說什麼我都知道,辯論不好!」

這位同學一聽,嚇得不敢出聲,他心想:「我在想什麼,廣欽老和尚怎麼會知道呢?」

老和尚接著說:「辯論是不能解決事情的,要實實在在的修行。」

這位同學馬上跪下去,向老和尚頂禮,請求老和尚開示。

老和尚說:「你的我慢、自大、貢高,是你所有煩惱的開始。」

這位同學就問老和尚:「要怎樣才能得到快樂呢?」

老和尚慈悲地說:「這個很簡單。你要發願,把自己當作世界上最沒有用的人,就像地下的泥土,任偌人在它身上大、小便、吐痰,它都沒關係,因為它是在最底層,都沒有優點。別人毀謗我,就當作消業障,只要這麼想,就沒有什麼煩惱了。」

我們今天之所以會感到痛苦,就是優越感太過於強烈,我們都覺得自己很有才幹,別人勸諫的話,一句也聽不進去。

我剛出家的時候,由於深度近視加上散光,所以,如果有人在比較遠一點的地方向我打招呼,因視力不佳沒有看到,就走過去了,往往因此招致不少言語上的毀謗。這個時候,我就告誡自己,要像廣欽老和尚說,要做一個最沒有用的人;念頭這麼一轉,整個心舒暢無比,就不再罣礙了。

南怀瑾:我照拜不誤。

摘自《圓覺經略講》南懷瑾

有些人皈依了佛法,其他神就不拜了。

不過,我照拜不誤。

這是對有德者一種純乎自然的尊敬。

為什麼呢?聰明正直死而為神,這可不容易。

宋代大才子黃庭堅的前世今生

(图文均来自网络)

江西《修水縣志》記載:黃庭堅,字山谷,江西省修水縣人,其詩書畫號稱「三絕」,與當時蘇東坡齊名,人稱「蘇黃」,黃山谷不止有文名,秉性也至孝,他常親自為母洗滌溺器,就是後來做了官,也不改其孝行。

黃山谷在中進士後,被朝廷任命為蕪湖地方的知州,就任時他才二十六歲。

有一天,當他正在午寐時,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走出州衙大門,直來到某處村莊,看見一個老婆婆站在其門外的供案前,手持清香,口中喃喃自語,類似呼喊某人的姓名,黃山谷趨前一看,看見供桌上擺著一碗煮好的芹菜麵,香味飄溢,黃山谷不自覺的端起來便吃,吃完後就走回衙府,等一覺醒來,夢境仍甚為清晰,尤其奇怪的是,嘴裡還留有芹菜的香味,他心中雖然納悶,但並不以為意,只覺得是做了一場夢。

等到次日午寐時,夢境又和昨日完全相似,而且齒頰還留有芹菜的香味,黃山谷不禁甚感訝異,於是他遂起身步出衙門,循著夢中記憶的道路行去,令他詫異的是,一路行來,道路的景緻竟然和夢中的情景完全一樣,最後終於來到一處人家門前,但門扉緊閉,黃山谷便前去叩門,一位白髮的老婆婆出來應門,黃山谷問她,這兩天是否有人在門外喊人吃麵之事。

老婆婆回答說:「昨天是我女兒的忌日,因為她生前非常喜歡吃芹菜麵,所以每年在她忌日時,我都會供奉一碗芹菜麵,呼喊她來食用!」

黃山谷問:「妳女兒去世多久了?」

老婆婆回答說:「已經二十六年了!」黃山谷心想,自己不也正是二十六歲嗎?而昨天也正好是自己的生辰,於是更進一步問這婆婆,有關她女兒在生時的種種情形。

老婆婆說,她只有這麼一個女兒,女兒在生時非常喜歡讀書,而且信佛茹素,非常孝順,但就是不肯嫁人,後來在二十六歲時,生了一場病死了,當死的時候,還告訴她說一定會回來看她!

等黃山谷進到屋裡,老婆婆指著一個大木櫃告訴他說,她女兒平生所看的書全鎖在裡頭,只是不知鎖匙放到那裡去了,所以一直無法打開。

奇怪的是,黃山谷那時突然記起了放鎖匙的位置,依記憶果然找出鎖匙,等打開木櫃,在裡面發現了許多文稿,黃山谷細閱之下,大吃一驚,原來他每次參加考試所寫的文章,竟然全在這些文稿裡,而且一字不差。

至此,黃山谷心中已完全明瞭,這老婆婆就是他前生的母親,於是將老婆婆迎回州衙,奉養餘年。

後來黃山谷在州衙後園,建造一座亭園,亭中有他自己的刻像,並且自題石碑像贊曰:「似僧有髮,似俗脫塵,做夢中夢,悟身外身。」

文學家袁枚,在聽聞這個故事後,不禁發出:「書到今生讀已遲」的感嘆。意思是說像黃山谷這樣的大文學家,詩書畫三絕的人,並不是今生才開始讀書的﹐前世已讀了很多書了。

黃山谷體會了轉世的道理,晚年參禪吃素,曾寫過一首戒殺詩:

我肉眾生肉,名殊體不殊;
元同一種性,只是別形軀。
苦惱從他受,肥甘為我須;
莫教閻老斷,自揣看何如?

阿難七夢經的預示

阿難(釋迦牟尼佛大弟子之一,在釋迦牟尼佛身邊做了二十七年的侍者)在捨衛城時,做了七個異樣的惡夢:

(一)夢見廣闊的水面都被烈火燃燒起來,而且火焰直衝天上。
(二)夢見太陽將沉沒,娑婆世界呈現一片黑暗,天上沒有任何一顆星星。
(三)夢見出家僧尼墮落於大坑中,在家人踏在他們的頭上。
(四)夢見茂密的森林,有很多的山豬,挖掘著旃檀大樹的樹根。
(五)夢見自己頭頂須彌山,而不覺得重。
(六)夢見大象厭棄小像。
(七)夢見百獸之王的獅子死去,名花灑在頭上,禽獸仍然恐怖遠離,但不久其身內生蟲,還食獅子肉。

阿難不解,來問於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佛對阿難說:“你的第一個夢夢見廣闊的水面都被烈火燃燒起來,而且火焰直衝天上。這是象徵著未來僧團中的比丘,惡向膽邊生,缺乏善心,為貪供養彼此鬥爭,這就如同澄清的海水變成了火海一般。

第二個夢夢見太陽將沉沒,娑婆世界呈現一片黑暗,天上沒有任何一顆星星。這個夢表示著佛陀不久就要涅槃了,諸大弟子也都會涅槃,這預示人天的眼睛將入滅。

第三個夢夢見出家僧尼墮落於大坑中,在家人踏在他們的頭上。這是預示著未來比丘們互相嫉妒、譭謗、不畏因果,捨棄戒律、貪圖享樂、終於墮落,死後下地獄,這些出家僧尼反而不如白衣們(在家居士),居士們卻比他們精進,死後昇天。

第四個夢夢見茂密的森林,有很多的山豬,挖掘著旃檀大樹的樹根。這是說未來的比丘只為生活打算,販賣佛、出賣經典為生。

第五個夢夢見自己頭頂須彌山,而不覺得重。這是說佛陀將入涅槃,往後諸大比丘人民,需要靠你承教啟經、結集法典!

第六個夢夢見大象厭棄小像。這是說未來邪見流行,壞我佛法。有德之人,都隱而不現。

第七個夢夢見百獸之王的獅子死去,名花灑在頭上,禽獸仍然恐怖遠離,但不久其身內生蟲,還食獅子肉。這是說沒有外道能破壞佛陀正法,能破壞佛陀正法,還是我的在家、出家弟子自壞佛法。”

阿難的七個夢,是預言佛教未來的命運。除了第五個夢外,全部都是說佛教裡的佛法未來會壞滅,尤其是第七個夢“獅子身上蟲,還食獅子肉”,這是預言末法時期的佛教弟子,不依佛法修行,捨棄戒律、貪求名利,逐漸的從內部破壞了佛教中的佛法,表面上還有佛教的外形在,可是實質上都被內部壞法的人“蛀”空了,再也沒有度人的力量了。

《阿難七夢經》原文
東晉天竺三藏竺曇無蘭譯

阿難在捨衛國。有七種夢。來問於佛。
一者 陂池火炎滔天。
二者 夢日月沒星宿亦沒。
三者 夢出家比丘。轉在於不淨坑塹之中。在家白衣。登頭而出。
四者 夢群豬來抵突栴檀林怪之。
五者 夢頭戴須彌山。不以為重。
六者 夢大象棄小像。
七者 夢師子王名華撒頭上。有七毫毛。在地而死。一切禽獸。見故怖畏。後見身中蟲出。然後食之。以此惡夢。來問於佛。
佛時在捨衛國普會講堂上。與波斯匿王。說法苦習滅得道。為樂見阿難憂色愁苦叵言。
佛告阿難。汝於夢者。皆為當來五濁惡世。不損汝也。何為憂色。
第一夢 陂池火炎滔天者。當來比丘。善心轉少。惡逆熾盛。共相殺害。不可稱計。
第二夢 者日月沒星宿亦沒。佛泥洹後。一切聲聞。隨佛泥洹不在世。眾生眼滅。
第三夢 出家比丘。轉在於不淨坑塹之中。在家白衣。登頭出者。當來比丘懷毒嫉妒。至相殺害。道士斬頭。白衣視之。諫訶不從。死入地獄。白衣精進。死生天上。
第四夢 群豬來抵突栴檀林怪之者。當來白衣。來入塔寺。誹謗眾僧。求其長短。破塔害僧。
第五夢 頭戴須彌山。不以為重者。佛泥洹後。阿難當為千阿羅漢。出經之師。一句不忘。受悟亦多。不以為重。
第六夢 大象棄小像。將來邪見熾盛。壞我佛法。有德之人。皆隱不現。
第七夢 師子死者。佛泥洹後。一千四百七十歲。我諸弟子修德之心。一切惡魔不得嬈亂。七毫者七百歲後事。

南怀瑾:「虛室生白,吉祥止止。」

摘自《南懷瑾講演錄2004-2006》南懷瑾

「虛室生白,吉祥止止。」

「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有些學佛修道的,做起工夫來,修養到了,內在外在放出光明來。

莊子就有句話很難懂了,「虛室生白,吉祥止止」。

《千字文》也引用這句話,叫做「虛堂習聽」。

你坐在一個空的房間裡,電燈都關了,黑暗的,修養到高明處,一下亮了,內外光明什麼都看見了,叫「虛室生白,吉祥止止」。

修養的工夫到了這一步,大吉大利。並不是到家哦!是很吉祥了。

「止止」,真正的寧定的寧定,真正得了一種寧定的修養,

這就是孟子在這裡講的「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

黃念祖:禪宗三關

莖草集(二)黃念祖居士
貳、漫談篇
漫談篇二 (1989年北京蓮舍開示)

5. 禪宗三關
這末後句,禪宗講三關。某老先生的一本書,我翻了一翻,他這個三關講得不十分透徹。本來這個言語很難表達,但是另外一個說法比他談的那個,能够懂得親切一些,親一些。說話有親一些,有疏一些,也都平等,這個聽起來親近一些,有的聽了還很疏遠,所以親疏是有分別的。這個說起來主要是我們能够親一些,禪宗這三關。

破初關,他的語言說到法身邊,到了法身的邊邊上了。法身哪裡有邊,是不是?到法身邊就是見一見法身。這個「見」字也就是用我們的語言來說的,它不好表達,但沒有另外別的字了。所以要懂得這個「見」字,是「了了見,無可見」,清清楚楚的看見了,但是沒有可看見的東西;「無可見」,沒有可看見的東西,可是你是「了了見」,你是清清楚楚的看了。這很不好琢磨!

所以見法身之見是這樣的見。你說見到什麽了?你無所見。那為什麽說是見法身?了了見,清清楚楚明明了了的見了。我們衆生總是在一邊,要不就看見這個桌子凳子了,要不就沒看見,就是沒有,我也沒有見,或者你擋著我看不見。了了見而無所見,就見法身之初關。

安住於法身,這叫做重關。開悟之後,坐破多少蒲團,不躊躇了,打成一片了,安住在法身境界,這個就是禪宗的第二關。

禪宗很高,還有第三關,還有法身向上的事情,有比法身還高的事情。唐朝的皇帝他向國師問法。國師就回答:「陛下,你應當在毗盧頂上行履。」你應該在毗盧遮那佛的頂頭上走路,毗盧遮那佛是法身佛,這就指出法身向上,不是就沒在法身量裏頭,停止在這兒。所以禪宗說「有佛處不得住」,有佛的地方你不能待;「無佛處急走過」,快快走過去,這是禪宗的境界,很高很高。這些事情依常情都是不可解,但是如果能够跟它相契,這些話非常親,指示的非常親切。

所以到了法身向上,就不是沒在法身量中,從這個裏頭還要跳出去,這稱爲法身向上。不是說真正造了一個毗盧遮那佛像,我站到像的頂上去,把我的像做在他的頭上,這叫法身向上,那不是不是。它的含義是說,心裏不在任何一個地方上被束縛住了。所謂「一句合頭語,萬劫繫驢橛。」合頭是對頭,這句話跟我很對頭了,我就很什麼什麼,我就死記著不忘。這個就是萬劫拴驢的一個木頭橛子,就把這條驢拴在這兒了。所以有一些話也不能死於句下,譬如現在聽了很多很合適的話,我們按照這個話去做,這還是應當的,但總之在修持過程之中要逐漸逐漸轉入轉深。

我們用上梯子這個比方就最好,我常常打這個比方。像爬梯子,我們修行就是登高一步就接近目的一步,而且看得也更高更遠,這步了。這一步是怎麽上去的?你是一格一格的上,第二格上第三格,而你得離開第二格才能上第三格。要再往上爬,你的兩隻脚得離開第三格才能上第四格。所以今日你所站之處,就是來日你所要離的地方。未來是什麽?未來是比這個更高。所以我們修行的過程就是這麽轉換,不斷不斷的取得變化。

中國人說「日新又新」,你今天新,明天還要新。怎麽會新?又改變了,丟掉了舊的。被一個東西捆住,像要上房但死抱住在第三格這兒不放,就上不去了。所以說沒有梯子就不能上房,扛著梯子也不能上房;你抱住梯子,哪一層到的時候再不肯前進了,也不能上房。真正上了房,梯子可以不要。但是在沒上房之前,那就千萬不能離開梯子,離開梯子上不了房。

這還是牽涉一點漸教的譬喻,真正頓教講究一個箭步就上房,就「迷是衆生,悟就是佛」,所以禪宗不可思議。這個末後句為什麽把它列爲相當於禪宗的末後句?禪宗也就是指明一切都是法身,一切都是佛。末後句就是給指出你已經破初關,破重關,最後一句,末後一句始到牢關,才破三關。你修修修,修到最後一句,大功告成了,問題都解決了,上了房了。不一定必須死有一句什麽話叫做末後一句,總之說就你把一切執著、什麼種種分別都給去掉了。這「一切皆成佛」裏頭就是一個大平等,也是大圓滿,沒有別的再需要什麽言句去補充了,所以我們說它相當於禪宗的末後句。

刘震云:凡有松弛感的人,一定有强大的心理建设。

刘震云:

凡有松弛感的人,一定有强大的心理建设。这个松弛感,一定有多少紧张的积累,才能到达松弛。

从松弛到松弛,这个松弛,一定是装的。

松弛之前,一定有不知多少的努力,有紧张的工作,然后才有松弛的生活。

你有经历了特别多的事,你才知道什么叫松弛。

只有害怕,他才能够勇敢,没有害怕,他就没有勇敢。大的勇敢,一定是从大的害怕里出来的。

黃念祖:居士问“看來我的往生只有碰運氣了”

莖草集(二)黃念祖居士漫談篇

漫談篇一(1987年美國維州開示)

淨土宗的基本精神及一些修持方法

有一個老修行,也是我老師的弟子,有一天他來信跟我說:「看來我的往生只有碰運氣了,臨終我也不知道是個什麼樣子,要是不亂,我就往生了;亂了我就往生不了了,這碰運氣嘛。」這都是對於持名念佛這個法門的精華沒有了解。

這是個他力法門,蕅益大師說:「往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不管你一心亂還是不亂,所以蕅益大師,印光大師就給他肯定了,這個是我們可以放膽信的事。

印光大師是近代大師,他給肯定說:蕅益大師的註解,釋迦牟尼佛自己來註解,也不能超過。蕅益大師的肯定,再印光大師這麼證明,這咱們就放心了嘛。

蕅益大師告訴我們的,往生與否全憑你的信願有沒有,你不要擔心我念得好不好,亂還是不亂,能不能(一心)也不要管,這是第二個問題。

頭一個問題,能不能往生就看你信願是不是具足,你信跟願不具足,那你就不好說了。你修了半天淨土,你並不很信;你也不要往生,你也不十分願意去,那阿彌陀佛拿你沒辦法嘛,阿彌陀佛從來不強迫人,是不是。

信願是最重要的了,有了信願之後,也就沒有不念一點了,所以信願行就具足了。信願具足了,信願行就具足了。這個行呢,可能賽跑你得冠軍,也可能是最末了一個,那不是問題,信願行你都有了,主要是看信願,不看你賽跑的成績記錄。

廣欽老和尚教打坐方法

打坐時先要身心清淨,然後上坐。初步練習不一定就要雙盤。要坐下去舒適自然。眼簾下垂(約留三分),舌尖翹起,以眼觀鼻,以鼻觀心,要觀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把它安排好,不貪著於一切,不為外緣所惑,不受外境所動,更要禪淨雙修,以禪為主,以淨為輔。因為凡夫身,各人有各人的業障,輕、重、厚、薄,各有不同而已。

你坐下去時,要使身心安定,一念不生,但是業力之大,在無形中會使你幻化出很多的意想和雜念,使你身心煩燥,不能安坐。

這時候,你就不要硬坐下去(硬坐常會出毛病)。須即起坐,多用念佛,藉佛力以消寃業,仗佛音忘卻他念。俟身心平息清淨了再坐。

到了泰然自在,萬念俱寂,有觀無觀,有念無念,有坐無坐,無有分別時,那可說是初步,可以自由了,但是你還是在這房子裡面。

再進一步,你會象是開了門,走出了房子,更可自由行動了,可是只有三步而已。要到了無進無出,無去無來,無里無外,四維上下,所有世界,一切虛空,都是一樣。

我所說的只是大概,一切境界,須要用功人自去體會。

一个积累灌顶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

我们今天讲一下关于灌顶的一些事,发现有很多人实际上非常着迷于灌顶,他们几乎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在跑灌顶,参加全世界各个地方的灌顶,无论是网络的、现实当中的,各种各样的灌顶。普巴金刚的、观音的、时轮金刚的、大威德的等等等等。

密宗有千百个本尊,而密宗又是一个特别善于营销的宗教,每一个本尊都被说的有各种各样的功能,那是一个巨大的诱惑。他们开始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参加灌顶,这非常荒唐,这在我看来非常的荒唐,这基本上就是一个向外追求的方式,很多华人,甚至很多西方人,他们都有类似这种向外追求的心态。

这种心态实际上就意味着你希望获得一个外在力量的祝福跟加持,他觉得他平时的修行没有获得感应,所以他希望参加灌顶,参加各种各样的法会,消灾法会、祈福法会、超度法会等等,无论是藏传的、汉传的,各种各样法会的形式,来获得祝福跟加持,这基本上是一个普通人的心态,可以理解。人总是希望消灾祈福的,宗教也的确利用了人们这样的心态。

因为命运是未知的,命运是无法掌控的,所以他希望获得一些神秘力量的加被,神秘力量的灌顶,来使他获得祝福。

当然这种加持和灌顶到底有没有祝福,我们待会儿讲。

对于一个平时从不冥想,从不修行,从不念诵,从不打坐,从不行禅,从不阅读,从不思考的人来说,甚至他从不在家里待,他在家里待久了,待一整天他就觉得受不了,他一定要出去,对于这样的人来说,积累灌顶,积累各种各样的法会,积累各种各样的读书会,各种各样的灵修班,也许是一个帮助,起码聊胜于无,起码你在法会里一整天跟这个宗教,跟这个本尊,跟这个任波切,起码是结了一个缘。

但是对于一个真正在平日里冥想、修持、阅读和思考的人来说,这些场所基本上就是一个干扰,完全没有必要,几乎类同于浪费生命。

我记得克里希纳穆提曾经出于实验,他尝试去参加一个静坐的一个团体,好像也是藏传佛教的团体,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个团体很简单,只是大家在一起,一起静坐。按理来说应该很好、很安静,但是他去了一天就逃回来了,他说这简直是荒唐,简直是一种干扰,空气里有大量的杂念,来自别人的、他人的。你为什么不自己在家里静坐呢?为什么要跑去跟一群人静坐呢?所以他一天就逃回来了。

所以这就是一个老修行跟一个初学者的区别,一个初学者会渴望参加各种各样的法会、佛事、灵修班、读书会。当然,这无可厚非,这可以理解,他处于学习阶段,他需要多接触一些资讯,这完全可以。我并不反对一个初学者去参加这样的法会,或者各种各样的课程。

但是作为一个…你已经入门很多年了,五年了,超过五年以上,你居然还热衷于积累各种各样的法会,积累各种各样的灌顶,那就是你的问题!

说明你平时根本没有在修持,说明你的心还是在渴望获得外在力量的加持,何况这个加持是不确定的。

你在向外追求,你可以累积三十年,而且确实有人连续三四十年,据我所知…连续三四十年的佛教徒,一直在累积各种各样的灌顶,他已经灌过几百个几千个顶,他累积了三十年,但他依然是老样子,他的性格、他的习气、不会有任何变化,他的命运也不会有任何变化。

人们总以为,我要是多参加这种灌顶啊、法会啊,得到的祝福多,我就会有好运,我就会…命运会有变化,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除非你改变你的频率,除非你提升你的频率,你的生活才会有真正本质的变化,你的命运才会有本质的改变。否则你不会有任何变化,你参加了三十年的灌顶,你如果还是老样子,你不会有任何提升,你不会。你的命运也不会有任何改变。

人非常容易活在迷信跟幻想当中,而且人非常容易依赖外在的力量。如果你是成年人,你其实应该知道,即使亲爹亲妈都没法帮你。如果你是成年人,你应该有来自生活的经验告诉你,一切最终还是要靠你自己才行,这个是真理,这个是人生经验,而且是非常朴实的人生经验。

即使在灵修的领域,在玄学的领域,这条经验依然适用,没有任何神佛的力量能够救渡你。

阿难在佛陀身边听了佛陀亲口讲法,每天下午佛陀会开始演讲,听了佛陀三十多年的讲法,他依然没有开悟,他依然会被摩登且女的美貌诱惑,差点跳到床上去。

所以有哪个法会,有哪个灌顶,是能够超过佛陀本人三十年的讲法的?没有。

可见最终还是要靠你自己才行,你不可能靠任何外在力量来拯救你。如果有任何外在力量可以来拯救你的话,现在世界上应该没有人,上帝或者佛陀早就把每一个人都超度了,早就让每一个人都开悟了。但这不可能。

如果有神秘力量可以救渡你的话,这个神秘力量为什么没有加持你,让你脱离苦海?因为这不可能。它没有这个能力来让你脱离苦海。

你只有靠自己,靠自己的学习,靠自己的努力,靠自己的提升,你才会脱离“你的苦海”。

这基本上…我觉得这是一个成年人的常识,你不可能靠任何人。你不努力的话老天拿你是无能为力的。

你积累再多的灌顶,你把灌顶当成修行,那你真的是非常可悲。

如果你诚实的、理性的思考,你就会发现你积极的参加各种法会跟灌顶,但你从来没有积极的坚持每天在固定时间念诵跟冥想,你有吗?我相信你没有。

你有坚持每天四十五分钟到一个小时的念诵,或者禅定,或者行禅,或者打太极拳也可以,你有吗?我估计你没有。

你有每天哪怕半小时的阅读的习惯吗?我估计你也没有。

所以,你到底在干什么?这真的非常荒唐,他们无法自律,他们无法保持一个人在家安静的做功课,每天在固定时间安静的做功课,他们这点自律都没有。

他们却能够不辞辛劳的到处参加灌顶,参加法会,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

我觉得这基本上就是一个求祝福的活动,一个成年人的party。

无论是灌顶、法会、等等等等,这基本上是一个求外在力量祝福的活动,这跟他们到庙里去烧香拜拜没有区别,他只是想获得一个外在力量的祝福,这是一个初学者的行为。

也许这不能算错,也许这对他们来说是必要的,因为他们如果连这个都没有了,他们就一点修行的气氛都没有了,他们在平日里没有任何阅读、冥想和修行的习惯,这是他们唯一所剩的跟修行能沾边的一点点的入门的行为。

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你已经信仰了,你已经修行了,你已经自称是某个宗教徒、佛教徒、密宗教徒、天主教徒等等,已经五年十年了,你还是这样,你应该感到惭愧,没有哪个老修行会一直去参加灌顶,没有哪个老修行会一直参加集体活动,这是不可能的,这几乎是一个打扰。

何况,我认为这些法会,这些灌顶在大概率上,它只是结缘而已,你跟这个本尊,跟这个佛,跟这个宗教,跟这个上师或者仁波切结了一个缘,仅此而已。

在那个主法者没有了悟的前提下,他谈不上跟神圣力量的连接,那个主法者本人跟神圣都没有连接,他连空性都没有融入,谈何连接?

或者退而求其次,他传的这个本尊,他这个法,他自己连三年或者几百万的心咒的修持都没有完成,所以他根本谈不上连结。他只是在用一整天的时间,用你听不懂的语言,藏文或者什么文,念了一整天的经,一个出家人念了一整天经,你听着一个出家人念了一整天的经,你跟这个本尊结了一些缘,至于有多大的加持力不好说。

即使有再大的加持力,也无法改变你这个人,能改变你的只有你自己的提升,你自己的修为。

你可以观察一下,在客观生活,在客观现实当中,那些灌了无数顶的人,他们十年以后,二十年以后,三十年以后,他们依然是老样子,他们这三十年干了什么?

我是一个实用主义者,所有没用的东西都会被我抛开,如果一件事情没有太大的效用,我不会在它上面花费太多的时间跟精力,我一定去做那个真正产生效用的事情。这基本上是一个理性的人应有的态度。

所以请你保持头脑的清醒,以理性的态度来观察这些事,它到底有没有用,或者它的作用到底有多大,或者你经过五年十年的观察,它对你到底产生了怎样的作用,或者你觉得,你是自己冥想、修行、阅读、思考产生的转变更显著,还是你一天到晚参加各种法会产生的转变更显著。

我不否认有人会产生一些转变,也许初学者确实得到了一些启发跟感应。如果主法者他是一个真正了悟空性的人,如果他是一个修持了十几年同一个本尊,同一个心咒的人,也许他真的有一些咒力或者真的有一些跟神圣力量的感应连接,也许你真的可以向他学习。

但是有一点你要明白,你依然不能依靠这个力量来转变你,所有外在的力量都无法使你产生本质的转变,这个是一个事实,除非你自己转变,除非你通过你自己的修持改变你的习气,改变了你的情绪的控制,你才有可能转变,否则你怎么可能转变?

你的禅定的深浅,你禅定的力量是能够通过外在力量、神秘力量的加持而产生的吗?根本不可能。除非你修禅定,而且连续五年十年的修禅定,你的禅定才会有所增长。

除非你自己念诵圣号,观音圣号,弥陀圣号,或者任何的心咒,你念诵百万遍,也许你会变得有所深入,而有人甚至念了百万遍都没有任何深入,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所以你要指望一个外在力量,指望天天参加法会,参加灌顶,你会被提升,这完全是一种妄想。这完全是一种…用禅宗的话说,这是一种偷心、懒惰,你不想自己思考,你不想自己每天自律的修行,然后你只剩下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就是不停地参加各种各样的法会。

你不会安静下来的,你永远也不会达到像克里希那穆提那样,有一个清晰明确而镇定的头脑。

所以我觉得那些积攒灌顶的人,即使他积攒三十年,他也不会有任何成就。那些寻求在法会中获得祝福的人,他们只是结缘而已,跟这个本尊结了缘,跟这个宗教结了缘,跟这个仁波切结了缘,仅此而已。

那个结缘也无法转变他的命运,没有什么是能够通过外在力量使你提升的。如果有,人类…所有的人类早就被提升了。

所以我觉得最好保持清醒,认真的,安静的开始冥想跟修行,不要再试图走捷径,不要再试图靠外在力量,某一个本尊,某一个大师,某一个仁波切来拯救你了。没有任何人能拯救你,除了你自己。

这是一个成年人应该有的、最普通的常识。

莲师度母合一息灾咒(取自唐东嘉波伏藏防地震咒轮)

(图文均来自网络)

莲师度母合一息灾咒

Om ah hum vajra guru padma thotrengtsal vajra samaya jah
om   啊  吽  瓦吉ra 古如  巴德马     托任杂      瓦吉ra  萨马雅  加
om   啊  吽    金刚  上师    莲花       颅鬘力        金刚    誓言     来   

arya   tare  dukha shantim kuru hoh
阿ri亚 达rei   度卡     山丁     库如    霍
圣      度母    痛苦     息灭      令    喜悦

此咒来自唐东嘉波伏藏防地震咒轮

唐東嘉波抗地震如意咒輪

唐東嘉波防地震如意咒輪Mantra Chakra For Avert Earthquake 源於德格印經院木刻版畫,可以防止地震帶來的災害。同时有轉化風水,恢複原先土地之種種精要,消除天災、水災、疾病、戰爭,並可使人們避免遭受由地、水、火、風、空障引起的各種天然災害的危險,不僅如此,由於唐東嘉波本身長壽持明成就的緣起、以及尊者在醫藥方面的成就緣起、以及公益事業善巧成就的緣起,如理如法供奉此咒輪聖像者還可獲得長壽、祛邪防疫、事業福報增上的善緣。

༄༅།།ཨོཾ་ཨཱཿཧཱུྃ་བཛྲ་གུ་རུ་པདྨ་སིདྡྷི་ཧཱུྃ།།
嗡啊吽 班雜咕嚕 唄瑪 悉地 吽
ས་ཆུ་མེ་རླུང་འབྱུང་བའི་བར་ཆད་ཀྱིས༔
薩且美龍炯沃瓦恰基
地水火風災障起
སྒྱུ་ལུས་ཉེན་ཅིང་འཇིག་པའི་དུས་བྱུང་ཚེ༔
傑利碾匠結波迪雄才
幻軀受害瀕危時
ཡིད་གཉིས་ཐེ་ཚོམ་མེད་པར་གསོལ་བ་འདེབས༔
宜尼泰聰美巴所瓦得
意無疑慮誠祈禱
ཨོ་རྒྱན་འབྱུང་བ་བཞི་ཡི་ལྷ་མོར་བཅས༔
哦堅炯瓦耶宜拉姆吉
蓮師四大天女俱
འབྱུང་བ་རང་སར་ཞི་བར་ཐེ་ཚོམ་མེད༔
炯瓦讓薩耶瓦泰聰美
大種當下調無疑
ཨོ་རྒྱན་པདྨ་འབྱུང་གནས་ལ་གསོལ་བ་འདེབས༔
哦堅巴瑪炯內拉所瓦得
祈禱鄔金蓮花生
བསམ་པ་ལྷུན་གྱིས་འགྲུབ་པར་བྱིན་གྱིས་རློབས༔
三巴楞基哲巴辛基洛
加持意願任運成

唐东嘉波,又名华智白旺秀尊,第六绕迥之金牛年(一三六一年,元至正二十年)生于后藏地区的沃迦拉孜。中国藏戏祖师、桥梁设计者、创造者。其父多杰坚赞,母亲嘉塔拉姆。约与宗喀巴是同时人,属香巴噶举派僧人。

唐东嘉波

小时侯家境贫寒,父母送他到香觉寺尼玛僧格处出家学习写读,由于他刻苦钻研,几年间就掌握了藏文。后在多朵嘉拉寺从宦觉喜饶受近圆戒,取名尊哲桑波;又在昂囊寺拜洛桑多杰和官却达勒闻习经论三藏。不久去萨迦辩经,别的答辩者十分自矜,而他非常谦逊,唐东嘉波尊哲涅巴之名由此而来。

他来到岗布勒,从达玛华哇勒曲噶图、拉东巴索南却、衮邦、仁琴坚赞、仁达哇·循努洛哲、夏普哇等闻习新旧密咒。其后长期静修于温尔。唐东嘉波在塘卡萨那桑觉地居住时,有人这样说:在辽阔的空性界,钻研空性之瑜伽师、犹如无畏王,此乃名为唐东嘉波。从此人们誉称他为智白旺秀唐东嘉波,意为成就自在唐东王。

藏戏祖师、修建桥梁

后来,唐东嘉波云游印度、内地及康藏各地。看到人们过河艰难,开始以演戏筹资建桥,修建了许多桥梁和寺庙。他将贝纳家的七姐妹动员起来,两人扮演王子,两人扮演猎人,两人扮演天女,一人击乐器,他自己击鼓指挥,创建了藏族历史上的第一个七人剧团,名叫雅龙扎西雪巴剧团。编写以歌舞剧形式演唱历史故事的藏戏剧本多种,后人尊他为藏戏的创始人。每当雅龙扎西雪巴团、香巴团、觉摩隆团的演员演出时,舞台上就有唐东嘉波的形象。

主要成就

在医药方面,唐东嘉波发明了能治内科百病之白丸和能治流行瘟疫之红丸等医方诀窍。
《唐东嘉波传》的神话色彩较浓,对他一生的某些描述失去了真实性,但唐东嘉波一生治水建桥(据说共建铁索桥50座,木桥六十座),创建戏团,招徒学经,广传佛法(拉萨贾波日的药王庙就是他创建的)的事迹,在藏区家喻户晓,得到后人崇敬。卒于康区类乌齐地方,相传享年125岁。

对于他的生卒年代众说不一,《唐东嘉波传》中记载的生年为公元1361年,卒年为1485年。生卒年的又一说是1385——1509年,还有一说是1385——1464年。

 

一切的力量都来自专注力

专注力是成就的核心要素,

一切的力量都来自专注力,

即使你是一只笨鸟,

只要你能够专注在感兴趣的事情上十年、二十年,

你就会出类拔萃!

即使你专注的是扫地这么一件微不足道的事,

只要你专注的够深,

你就会像周利槃陀伽一样,

在扫地中开悟证果!

黄念祖:念佛的人鬼都跟你頂禮。你有光明,鬼都怕你,躲得好遠好遠。

TC居士問:那我們如果想鬼就有鬼了?

黄念祖:

所以就是內魔不生,外魔不起,你要老想鬼,鬼就來找你了,哈哈哈………。

鬼也平等嘛,鬼也本來是佛嘛。現在他是虛妄的,現出了鬼的像。

還有,多少人修行不得力,他死了之後就變成鬼了。就好像你下了台,到後台衣服一脫,你就不是台上的演員了,你就穿我這個衣裳了,那個漂亮的衣服都脫下來了。人一死之後,就不是人身了,一般就變成鬼了。

鬼很苦,剛才我們說為什麼要施水(註:指蓮華精舍的《供水法》),就是因為沒有鬼不餓的。所以稱為三惡道,我們人是三善道,所以鬼盼望著變成人,就好像現在我們盼得諾貝爾獎金這樣,好不容易。

TC居士問:所以鬼是不是就會侵害人,希望能夠……

黄念祖:

他是因為有冤仇。再有,有惡鬼,就好像咱們社會上有這些流氓要害人的,鬼道也有這個。

我剛才不是說過嗎,念佛的人鬼都跟你頂禮。你有光明,鬼都怕你,躲得好遠好遠。

所以我們念佛的人,你不要怕,不但護法在護持你,還有很多鬼也會護持你,鬼神都護持你。

黄念祖:虛老與夏老的見面

莖草集(二)黃念祖居士

漫談篇一(1987年美國維州開示)

虛老與夏老的見面

王上師把我們的願文,都寫「求生極樂」,他跟夏老師,跟這些人都是一味的。佛教有些人就互相吵架,這看不起那,那看不起這。我這幾個老師之中,這幾個第一流的人,彼此互相相見,沒有不互相尊重的。王上師見到夏老師,一見如故,後來擔保王上師解除勞改的就是夏老師。他一個密宗,一個淨土宗,就是見幾面,他肯幫這麼大忙,一見如故。

虛老看見夏老師,他就說:「佛法在南不在北,這北方找一個正知正見的人都很難,我沒想到在北方能遇見夏老。」就指著跟夏老的大眾,說:「你們這些人今生能遇見夏老,如果修持還不成功,那是你們的問題,你們的罪業啊。」兩個人一見面,他就有如此的認識。

還有貢嘎上師讓我跟夏老師說,只要夏老師肯皈依,那就請夏老師代替貢嘎上師傳法。我去傳達了,夏老師說:「我專信淨土宗了,我再學密宗,那其餘的人信淨土宗不了了,這個就不行。」我回去告訴貢嘎上師,他笑,他沒有不愉快,他笑得很開心,這也就同意。他是主動叫我的。這南梅北夏,後來北夏遠遠超過南梅,南梅是我舅父。

貢嘎上師對夏老師是送貨上門,「只要你皈依,我一切法都傳給你,你就可以替代我當法王。」一見面就這樣子。夏老師對於貢嘎上師也是極稱讚。夏老師各個方面的學問都是超凡,他的文學、詞章、考鑑,他到過日本,日本人稱他為神人,他有時候超乎常情,一張字畫拉出一半,就知道這是什麼時代的,很多都請他先看。

张至顺:光回祖窍万神安

张至顺真人讲解《炁體源流》:

那么“但故一回光,周身之气皆上朝。”

只要你这个光一回,“光回祖窍万神安”,

只要我们的这个光回到原来的这个祖窍,周身三百六十神,阴神全部都归。

你不要乱跑,那么只要一回光,全身的气全部往上跑。

黃念祖:禪淨密三宗一味

莖草集(二)黃念祖居士漫談篇
貳、漫談篇
漫談篇一(1987年美國維州開示)
禪淨密三宗一味論

密宗有很多很多方便。這《大乘莊嚴寶王經》是釋迦牟尼佛說的,宋朝翻譯的,是專門讚歎觀世音菩薩的功德,專門讚歎六字大明咒的功德。那裏頭說起來大家也很難信,說六字大明咒就是觀世音菩薩的心老在這個咒上,我們老念這個咒,我們的心也老在這個咒上,那我們這個心和觀世音菩薩的心就感通。就好像觀世音是個電臺,你是一個收音機,你這調對了就諧振,那你就接收了。你接收之後,那個發射台所有的信號就在你這兒全出現了,也就說觀世音菩薩的功德都在你心中全出現了,打比方就跟那電臺發射台一樣。這樣就是你如何能通,從這兒就通了。

說到它的功德,大家就很難信。最初就是說,一個四天下,四天下至少等於一個太陽系,可能比太陽系還要大,咱們就把它說小一點,保守一下。一個四天下所有的動物,包括很微小的動物都在內,所有動物一起都成七地菩薩。拿所有這些七地菩薩功德的總和加在一起,這不成了一個數嗎,這是等號的一邊,和行者念一遍六字大明咒的功德正正相等。它所以稱之爲密,就是在此。

所以慧明法師,夏老師的師父,他說這就是觀世音菩薩的心哪,你念了這個咒,你就跟觀世音菩薩的心,心心相印,所以它直接呀,你的心跟觀世音菩薩的心相同。老相同,不就成了嗎,成功了嘛。但是現在大家還是做的功課不够,諾那祖師要求學密的人,一個種子字、一個咒,永遠什麽時候都不能忘記,至少要記住一個,而且要隨時隨地都有。說到我們念佛,如果你隨時隨地都有這句佛號,你決定往生啊,那還有什麽話說。你已經發菩提心,你隨時隨地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老有,不中斷。人家來買汽車,你「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那你不往生等什麽,這是一樣的,佛法就是如此。

說參禪殊勝,即生就開悟。有人參禪,說:「你們多慢,我們參禪才快,我們就在這個世界開悟了,你們要往生之後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給你說法,你才開悟,你多慢哪。」其實這都是一回事。我們要是照著參禪開悟那個樣子,去念咒念佛的話,那不都是非得在往生之後才開悟。活著的時候就證無生法忍的有啊,但參禪要什麽時候才能開悟?什麽都忘了,就這一句。他有的時候就是上洗手間出來之後,忘記繫衣服,腦子什麽都沒有了,世間這些事情都沒有了,就是這個話頭:「什麽是我本來面目、什麽是我本來面目、什麽是我本來面目……。」咱們念佛的人要像參禪的這麽參,不是說一般參禪,就能開悟的那個人那麽參,那也保險哪,你就是現世已得一心不亂了。一心不亂,到了理一心,那還是很厲害了,你就破無明了,到了理一心破無明就證法身了,那比禪宗初開悟的還高。

咱們念佛不是說都要一心不亂才能往生,這是絕對要說的。可是念佛你能够念到事一心、理一心,這又必須得說,不是只有念送死之法,只有死了之後才能起作用,你活的時候就可以到事一心、理一心。到了事一心,你就等於阿羅漢;到了理一心,你就是菩薩,肉身的菩薩,你這破無明證見法身了。

晋朝有一個窮人,他生活很苦,後來知道念佛,就說:「我念佛吧,我這活著沒意思。」他就都放下了,念了七天,就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給他說法,說完他證無生法忍。他破無明,就證無生法忍。後來他往生了,可是他活的時候,世界上的人並不知道,不瞭解。他中間來了七次,有的是作種種示現,也沒人瞭解。一直到清初,彭二林扶乩。不過他扶乩的因緣很特別,其中來的都是很特殊的。這個菩薩降壇,說他前生的很多事情。他這些開示叫做《西方確指》,《西方確指》就是這麽來的。裏頭有些話很好,「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就是晋朝這個窮人,他當時念佛七天,阿彌陀佛給他說法,就悟無生法忍。

MM居士:這個偈好像是一個菩薩傳他的,菩薩降壇。

是菩薩降壇,他的前生就是這麽成的菩薩,我說的是這個菩薩的根,是他降壇,一點也不錯,不是冒充的。有很多降壇是冒充的,降壇這個事百分之八十是冒充的,什麼李純陽、什麼濟公活佛。濟公活佛根本就是欠通,這說老實話,現在都是很多很多附會,很多很多歪曲在裏面。道濟是一個高僧,確有其人,在杭州,但附會成神神怪怪的這麼一個…。都是假託的,實際都是些靈鬼,他騙香煙,騙些供,來作作詩。他當然也能前知,鬼他能前知,他知道一些事,說些未來什麼什麼這樣子。這都是冒充的。

Page 8 of 31
1 6 7 8 9 10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