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公上人事迹

文章来自网络。

老和尚于逊清光绪十八年十月二十六日,诞生于福建省惠安县黄姓家中。因家境清寒,其兄无钱娶妻,师四岁,父母将其卖至晋江县城南门外李家作养子,父李树,母林菜。师自幼即体弱多病,惟宿其慧根,随母奉佛茹素。稍长,养父母相继去世,所遗田地,近亲觊觎之。师深感世事无常,顿萌出家之念,遂将田地分送近亲,投泉州承天寺出家。

承天寺之方丈上转下尘老和尚,命师皈依修苦行之上瑞下芳法师。瑞公即命师作外坡职事,如种菜除草等。其后由于特殊因缘,曾往南洋有年,迨返承天寺,年已三十有三,方在上瑞下芳法师座下披剃,法名照敬,字广钦。师出家之后,专志苦修,食人所不食,为人所不为,常坐不卧,一心念佛。

民国二十二年,师谒莆田县囊山慈寿禅寺妙义老和尚求戒,时年四十二。具戒归来,师决志进一步潜修。遂请得上转下尘老和尚之应允,携带简单衣物及十余斤米,前往泉州城北清源山,觅得半山岩壁石洞为安身之处。师在深山洞中坐禅念佛,米尽粮绝,即以树薯、野果充饥,山中多猴虎,久之,人兽相处了无畏惧,遂有猿猴献果、猛虎皈依之事,‘伏虎师’之雅号乃不胫而走。

(广钦老和尚入定珍贵照片)

师常入定,曾一定数月,不食不动,甚或鼻息全无,众人误谓师已圆寂,屡请方丈准备火化。时律宗高僧弘一大师,卓锡永春普济寺,闻之,赶至承天寺,即同方丈上转下尘老和尚等数人上山探之,方晓师在定中,甚为赞叹,乃弹指三下,请师出定。

凡兹岁月,已历一十三载,民国三十四年(乙酉)师下山返承天寺,次年秋挂搭于厦门南普陀,住后山石洞礼佛。民国三十六年(丁亥)师年五十有六,于农历六月十五日由厦门乘英航号轮船渡海来台,十六日午抵基隆,先在极乐寺、灵泉寺、最胜寺等处挂搭,七月初,复往台北芝山岩,中秋后再往新店吊桥南岸半山上之日式空屋,是时亦常往返于台北法华寺,于该寺有夜度日本鬼魂之事。

民国三十七年(戊子)春,师于新店街后山壁间凿石洞,命名广明岩(今之广明寺),四十年再于右后方上侧大石壁雕‘阿弥陀佛’大石像,左下凿石洞(现广照寺内天君殿);大佛龛总高二丈六尺,宽一丈九尺,深九尺,佛身高二丈一尺,莲座宽八尺,深六尺,高三尺,是乃开台湾凿石佛风气之先。

四十年(辛卯)十一月,师闻土城三峡交界处成福山上有一天然古洞,即率徒四人,攀藤而上,果获一大石洞,高两丈余,长数丈,深可两丈。师是夜独住洞中,洞口朝东,日月甫升,光霞入洞,故师以‘日月洞’三字名之。洞顶有泉,而泉水清澈,饮之甘美可口,神清气朗。自此师复过隐居之生活,四十一年五月始盖洞外木屋三间,中奉‘地藏菩萨’圣像。师留山三年,并于洞顶另盖茅棚接引弟子同修。四十二年二月师又上山顶大石前搭一小棚自住。

四十四年(乙未)三月,板桥信众在北县土城火山购地供师,即今承天寺所在,该地原系一片竹林,人迹罕到。师等由小径入林,砍竹约三尺见方,并将砍下之竹编为床榻,上敷细草,趺坐其上,谓随众曰:‘坐此甚好,汝等可返。’五月间,辟地搭盖瓦屋一间,供奉佛像。次年再回新店广照寺。

四十七年(戊戌)年底,师复返火山。次年(己亥)又添茅棚数间。四十九年(庚子)四月,兴建大雄宝殿,为纪念祖庭,命名‘承天禅寺’,火山则称‘清源山’。五十一年再建三圣殿。

五十二年(癸卯),是年师七十二岁,曾应善信之请,往花莲天祥住数月,协建祥德寺,(今天峰塔即师当时茅亭禅坐之位),旋应中部弟子请至台中龙井山上之南寮,创建广龙寺。五十三年(甲辰),师再返土城承天寺,年底建山门,并将茅棚改建钢筋水泥之方丈室,相继于五十四年九月建斋堂及厨房,承天寺的初步建设,于是完成。

承天禅寺初期之砖瓦房,系匆促建成。时日既久,地基陷落,墙壁龟裂,故于民国六十五年春,开始重建。首先将三圣殿前之女众寮房,改建成两层钢筋水泥楼房。次年秋,开山整地,拆除旧有之三圣殿、斋堂、厨房、大雄宝殿、男众寮房及方丈室等。六十七年春,于大雄宝殿原址上,建三圣殿与两层寮房,再依山坡地形,建祖师堂;于斋堂原址,复建两层斋堂及厨房。六十八年启建新大殿。七十二年大悲楼于新大殿右侧山坡下奠基,今大悲楼结构体已近竣工。

民国五十八年,师又于土城乡公所右后方,创建广承岩。六十七年,该岩复建华藏塔,其后大雄宝殿、两厢禅房、地下室、藏经阁、罗汉殿、讲堂及上下楼禅房,亦陆续建成,后又翻盖地藏殿等,完成现今之新貌。广承岩之建筑,由传斌法师主其事。

七十一年(壬戌)九月,师又派随侍左右十多年之弟子传闻法师至高雄县六龟乡宝来村,创建‘妙通寺’。迄今大雄宝殿、五观堂、念佛堂、女众寮房均已落成,行将供师灵骨之‘灵山宝塔’亦正兴建中。

七十三年七月,师移锡该寺,并于七十四年十月传授三坛大戒,求戒之四众弟子,多达数千,并启建水陆大法会,广度众生,盛况空前。

师起居简朴,平易谦和,纵年近百龄,行不用拄杖,不用人搀,身轻体健,动作敏捷,住则常坐不卧,并时坐于室外,或露天、或廊檐下。食则自七十八岁,改以流质。

七十四年岁末,师以看承天禅寺之大悲楼建筑为名,急欲返北,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由传悔法师南下,二十六日迎师回承天寺,北部四众闻讯莫不蜂拥以至,次年正月初一清晨,师召集各分院负重任之弟子及承天寺大众,一一嘱咐,并言圆寂后火化,灵骨分别供于承天寺、广承岩、妙通寺三处。早斋后即示意欲返妙通寺,众以师意既坚,不敢强留,即送师南下。

师抵妙通寺后,日以继夜念佛,有时自己亲打木鱼并嘱弟子一起念佛。初五,师瞻视清澈,定静安详,毫无异样。午后二时左右,忽告众曰‘无来亦无去,没有事’之语,并向徒众颔首莞尔,安坐闭目。少顷,众见师不动,趋前细察,乃知师已于念佛声中,安然圆寂。

(广钦老和尚舍利)

综师一生,贫苦孤露,坚毅笃朴,宿慧萌芽,潜修百苦,卒致彻悟。渡海来台,冥阳两度,禽兽驯归,更以禅悦代替火食,历半生岁月,其昭示修行之典范,践履头陀苦行之正则,诚堪与古德共赞。惜以众生福薄,遽尔示寂。惟愿不舍悲智,再驾慈航,广度群迷,导归净土,共成无上菩提,不胜馨香祷祝者也。

师驻锡承天禅寺,自民国四十四年三月起,至七十三年七月,移锡妙通寺止,前后共计三十余年。民国七十三年春,妙通寺初建,农历二月大悲法会后,师即去妙通寺,去前示意,每月大悲法会时,即会返山,如是每月台北高雄,两地奔波。至五月份大悲法会,师虽回山,适逢北部有名的‘六三’水灾,承天路口的积水,深及腰际,车辆不能通过,参加大悲法会的信众,只有六七个人,从此以后,承天禅寺的大悲法会,老人即不再返山了。

是年农历七月,承天寺启建地藏法会时,老人再返清源。可是没有等到法会圆满,在当月中旬,就去妙通寺了。及至十月,老人九十晋三华诞时,又回承天禅寺庆祝,在祝寿佛七中,老人向四众弟子宣布了来年传戒地点,改在妙通寺。(编者补述)

广钦老和尚圆寂赞颂委员会

中华民国七十五年二月二十八日

佛顶尊胜佛母陀罗尼

佛顶尊胜佛母陀罗尼
Ushnishavijaya Dharani

om namo(礼敬)bhagavate(世尊) sarva(一切) trailokya(三界)prati-vi-shishtaya(最殊胜)|
三界之中无可超越者
om 拿摩            巴嘎瓦dei            萨儿瓦         德ra依 楼ki呀   bra地-wi-shi思达呀

buddhaya(觉者) te(向您) nama(顶礼): |
我向佛陀顶礼
布达呀               dei         拿麻

tadyatha(即说咒曰) |
即说咒曰:
达地牙它

om bhrum(种子字) bhrum (种子字) bhrum (种子字)shodhaya(净化) shodhaya (净化) |
om(种子字)(种子字),净化,净化
om 布如母             布如母               布如母              sho大呀              sho大呀

Vishodhaya(清净) Vishodhaya(清净) |
全然净化,全然净化
wi sho大呀                  wi sho大呀

Asama(平等) samanta-avabhasa(普遍照耀) spharana(舒遍) gati(六种) |
您无所畏惧,无可比拟,是一切光的来源
阿萨麻                 萨曼大   阿瓦巴萨                        丝帕ra拿                嘎地

Gagana(如虚空) svabhava(自性) vishuddhe(清净) |
您全然清净,犹如天空体性
嘎嘎拿                     斯瓦巴瓦                  wi shu dei

abhishincantu mam (灌顶我)|
对我,请赐灌顶
阿比 师音 江杜  芒m

Sarva(一切) tathagata(如来): |sugata(善逝) pravacana(教法)
一切如来和诸佛之语
萨儿瓦              大踏嘎达              宿嘎大                bra瓦加拿

Amrita(甘露)-abhishekaih(灌顶) |
以此无死甘露,请赐我(们)灌顶
阿m ri大         阿比些嘎伊

mahamudra(大手印) mantra(真言) padaih(句子): |
以此大手印无可超越的字语
马哈木德ra                     曼特ra                 帕达伊

Ahara(惟愿摄受) Ahara(惟愿摄受) |
积聚,积聚法界一切精要
阿哈ra                      阿哈ra

mama(我的) Ayus(寿命) samdharani |
我生命之持有者
麻麻                 阿优sei             桑m达ra尼

Shodhaya(净化) Shodhaya(净化) |
净化,净化
sho大呀                   sho大呀

Vishodhaya(清净) Vishodhaya(清净) |
全然净化,全然净化
wi sho大呀                 wi sho大呀

gagana(如虚空) svabhava(自性) vishuddhe(清净) |
纯净、天空体性的那位女子
嘎嘎拿                    斯瓦巴瓦                     wi shu dei

ushnisha(佛顶) vijaya(最胜) parishuddhe(皆清净) |
一切诸佛顶髻化身的那位女子,胜利者,清净者
乌诗尼沙               wi架呀                帕ri shu dei

sahasra-rashmi(千光明) sanchodite(惊觉) |
放射千道光芒的那位女子
萨哈斯ra-ra师米                    桑久地dei

Sarva(一切) tathagata(如来)-avalokini(观之女)|
(生来)遍知、具真如的那位女子
萨儿瓦               大踏嘎大               阿瓦罗ki尼

shatparamita(六波罗蜜) paripurani(皆圆满) |
成就六波罗密的那位女子
沙特帕ra米达                      帕ri普ra尼

Sarva(一切) tathagata(如来) mate (母)
一切如来之母
萨儿瓦              大踏嘎大                马dei

dasha bhumi(地) pratishthite(安住者) |
安住十地的那位女子
大夏     布米        bra提师替dei

sarva(一切) tathagata(如来) hridaya(心) adhishthana(加持)-adhishthite(加持) |
受到诸佛心髓加持的那位女子
萨儿瓦          大踏嘎大          赫ri大呀       阿底师塔那           阿底师替dei

Mudre(手印) mudre(手印) mahamudre(大手印) |
大手印,大手印,非常大手印
母德rei         母德rei            马哈母德rei

vajrakaya(金刚身) samhatana(锁身) parishuddhe(皆清净) |
您具有金刚不坏之身
瓦吉ra卡呀             桑m哈大那            帕ri shu dei

sarva(一切) karma(业)-avarana(障碍) vishuddhe(清净) |
您是一切业障的清净者
萨儿瓦         嘎儿麻      阿瓦ra那           wi shu dei

Pratinivartaya(归还) mama(我的) Ayur(生命) vishuddhe(清净)
再度积聚清净我的生命力
bra提尼哇儿大呀        麻麻           阿优儿        wi shu dei

sarva(一切) tathagata(如来) Samaya(誓愿)-adhishthana(加持)-adhishthite(加持) |
您受到诸佛誓愿的加持
萨儿瓦         大踏嘎大            萨麻呀            阿底师塔那            阿底师替dei

om muni muni(智者) mahamuni |
您是能者,能者,大能者
om 母尼  母尼           马哈母尼

Vimuni vimuni mahavimuni|
非常能者,非常能者,具有非常大能者
wi母尼   wi母尼   马哈wi母尼

mati mati mahamati |
智者,智者,具有大智慧者
马地 马地 马哈马地

mamati(遍知) sumati(悲智) tathata(真如) |
您具有了知真如的智慧,您圆满一切
马马地            宿马地         大它达

bhuta koti(实际) parishuddhe(皆清净) |
清净一切诸边(极端)
布大  够滴          帕ri shu dei

visphuta(开启) buddhi(智慧) shuddhe(清净) |
您是增益清净智慧者
wi斯普大           布地               shu dei

He(语助词) he(语助词) jaya(胜) jaya(胜) | vijaya vijaya |
(呼唤声两次)胜利,胜利,大胜者,大胜者
嘿               嘿              贾呀       贾呀        wi贾呀 wi贾呀

Smara(忆念) smara(忆念) | sphara(增益) sphara(增益) |
观照力,观照力,增益,增益
丝麻ra           丝麻ra             丝帕ra           丝帕ra

spharaya(增益者) spharaya(增益者) |
再次祈请增益(观照力)
丝帕ra呀               丝帕ra呀

Sarva(一切) buddha(佛)-adhishthana(加持)-adhishthite(所加持) |
您受到诸佛的加持
萨儿哇          布达            阿底师塔那            阿底师替dei

shuddhe(清净) shuddhe(清净) | buddhe(令觉者) buddhe(令觉者) |
清净者,清净者,令人觉醒者,令人觉醒者
shu dei                 shu dei                布dei                布dei

Vajre vajre(金刚) mahavajre(大金刚) |
无可摧毁,无可摧毁,殊胜无可摧毁
瓦吉rei  瓦吉rei   马哈瓦吉rei

suvajre(善金刚) vajra garbhe(金刚藏)
您是无可摧毁的诸佛心髓
宿瓦吉rei          瓦吉ra 嘎贝

jayagarbhe(胜利藏) vijaya garbhe(全然胜利藏)
您具有胜利的精髓
贾呀 嘎贝                wi贾呀 嘎贝

vajra(金刚) jvala(火) garbhe(精髓) |
您是炽盛金刚的精髓
瓦吉ra      几哇拉      嘎贝

vajrodbhave(金刚升起处) | vajra sambhave(源自金刚) |vajre vajrini(金刚体性者) |
您是金刚之源,源自金刚者,具有金刚体性者
瓦吉ro地巴位                      瓦吉ra 桑母巴位                 瓦吉rei 瓦吉ri尼

vajram bhavatu(作于) mama(我的) shariram(色身) |
令我的身体化为(不坏)金刚
瓦吉ra母 巴瓦杜          麻麻             夏ri让m

sarva(一切) sattvanan ca kaya(身体) parishuddhir(皆清净) bhavatu(作于)
愿一切众生身体亦得净化
萨儿哇          萨特哇南 加 卡呀            帕ri shu地儿                 巴瓦杜

me sada sarva(一切) gati(六道) parishuddhishca(皆清净) |
愿我的一切概念亦得净化
美   萨达 萨儿瓦        嘎地           帕ri shu地师加

sarva(一切) tathagatashca(如来) mam(我) samashvasayantu(安慰) |
愿诸佛确认(安慰)我的内在证悟
萨儿瓦           大踏嘎达师加          芒m          萨麻师 瓦萨央杜

Buddhya buddhya(觉悟者) | siddhya siddhya(成就者) |
觉醒他人者,觉醒他人者,成就者,成就者
布地呀      布地呀                  悉地呀    悉地呀

Bodhaya(令能觉悟) bodhaya(令能觉悟) | vibodhaya(令能全然觉悟) vibodhaya(令能全然觉悟) |
令了悟可能者,令我的概念觉醒
伯大呀                       伯大呀                     wi伯大呀                            wi伯大呀

mocaya mocaya(解脱) | vimocaya vimocaya(全然解脱) |
解脱,解脱,非常解脱,非常解脱
莫加呀   莫加呀               wi莫加呀 wi莫加呀

Shodhaya(净化) shodhaya (净化)| vishodhaya(清净) vishodhaya(清净) |
净化,净化, 非常净化,非常净化
sho大呀              sho大呀               wi sho大呀           wi sho大呀

samantan(遍) mocaya(解脱) mocaya(解脱) |
令遍(我们)解脱,一切解脱
萨曼丹           莫加呀             莫加呀

Samanta(普遍) rashmi(光明) parishuddhe(皆清净) |
您是一切时的光明产生者
萨曼它               ra师咪           帕ri shu dei

sarva(一切) tathagata(如来) hridaya(心) adhishthana(加持)-adhishthite(加持) |
您受诸佛心髓的加持
萨儿瓦         大踏嘎大          河ri大呀        阿底师塔那            阿底师替dei

mudre(手印) mudre(手印) mahamudre(大手印) |
大手印,大手印,非常大手印
母德rei          母德rei          馬哈母德rei

mahamudra(大手印) mantra(真言) padai(句)svaha(圆满成就) |
以此真言之深奥字语,令一切封印
馬哈木德ra               曼特ra              帕帶           斯瓦哈

(尊胜佛母心咒)

om   bhrum  svaha   om   amrta    ayurdade   svaha 
om  布喝rum   梭哈    om  阿m里达  阿yuo达dei   梭哈
om  净一切障  圆满    om     甘露      寿命 赐予     圆满

克里希那穆提日记(17)

摘自《克里希那穆提日记》

1973年10月2日

意识是其内容;内容就是意识。如果意识的内容被打破,所有的行动就不完整了。这个行动引发冲突,痛苦和混淆;如此悲愁便不可避免。

在那么高的空中,你可以看得见绿色的田野,分布着形状各异,大小和颜色不同的田块。一条河流与大海汇合;远处是山脉,覆盖厚厚的雪。整个大地,散落着大城镇和村庄;山坡上,建有城堡,教堂和房舍,再远去就是广袤的沙漠,呈现棕色,金色和白色。过了沙漠又见蔚蓝的大海和更多茂密的森林。整个大地非常丰饶,美丽。

他走到那边,希望见到那头老虎,还真让他见到了。村民已跑来告诉他的主人,一只老虎前些天夜里咬死了一头幼小的母牛,它还会在那个夜晚再回来捕杀。他们会喜欢去观看吗?树上会搭起一个观看的平台,在那里人可以看见那头具大的猛兽,与此同时村民们还会在树上系一只山羊以确保老虎的到来。他说过,他不想看见那只山羊为满足他的快乐而遭杀害。所以这个主意就此作罢。但是在傍晚时分,当太阳落到连绵起伏的山峦后,他的主人想开车兜风,希望他们运气好的话可以看到那头杀死牛犊的老虎。他们驱车几英哩进入那片树林;天变得漆黑起来,他们打着车前灯转道回去。回去的路上,他们差不多放弃了还能见到老虎的希望。但是就在他们转过弯的当口,它出现了,蹲着后腿坐在道路当中,体形巨大,有斑纹,在车灯的照见下,有着非常明亮的眼睛。车停了下来,老虎咆哮着走向他们,吼叫声震动着车子,它的体形出乎意料地庞大,长长的尾巴,尾梢是黑色的,慢悠悠地从一边甩向另一边。它很恼怒。车窗开着,在它吼叫平息后,他伸出手去抚摸着这只森林之王,但是他的主人慌忙地将他的手夺了回去,然后对他说,老虎会将他的手撕咬掉的。这真是一只壮观的动物,充满威严和力量。

这在这个地球上,有拒绝人身自由的专制统制者,有塑造人的心智的理论思想家,有好几个世纪传统的用信仰束缚人的神职人员;有不断地承诺带来腐败和分裂的政治家们。在那儿,人被无止境地纠缠于冲突和悲愁中,享受灯红酒绿的快乐中。痛苦,劳动,哲学家的说词,一切都那么的毫无意义。死亡,忧愁和艰难,人整人。

这种在快乐与痛苦的模式内调整变化而合成的种种,就是人类意识的内容,受人类教育文化,宗教和经济压力的塑造和制约。自由不局限于这样一个意识的范畴里。人所接受的自由实际上就是一座人造的牢狱,通过技术的进步它多少有些适合于居住。在这个牢狱内,有战争,科学和利益会带来更大的破坏。自由并不在于牢狱的变化,也不在于古鲁的变化,用他们荒谬的权威。权威并不带来心智的秩序。相反地,它只会导致失序,没有秩序的土壤滋长着权威。自由不存在于分裂当中。一个非分裂化的心智,一个完整的心智是在自由之中。自由自己不知道这就是自由,知道的自由是在时间的范畴内,是过去经现在到将来。一切运动都是时间,而时间不是自由的一个因素。选择的自由否定了自由;选择只存在于有混乱的地方。清澈的认知和洞察,可免除选择的痛苦。完整的秩序是自由之光。这个秩序不是思想之子,因为所有的思想活动都是培养分裂的。爱不是思想的片断,爱也不是喜乐的片断。喜乐的知觉是智力上的。爱与智力是分不开的,而从爱中流溢而出的行动不会带来痛苦。秩序是爱的基础。

蒂帕嬷弟子的故事

摘自《佛陀的女儿》

🌸老妇人玛胡里.拉塔(Madhuri Lata)

Jack Engler 讲述

我在加尔各答做调研的时候,蒂帕嬷带了她的一位邻居来见我,是位名叫玛胡里.拉塔(Madhuri Lata)的六十五岁老妇人。她的孩子们都已长大成人离开了家。和大多数印度家庭不一样的是,她只和她的丈夫住在一起,家里没有其他成员。她丈夫对她说:“你现在无事可干了,你不是有位‘姑妈’蒂帕嬷教禅修么?你为什么不去和她谈谈,也许有点事干。”

玛胡里智力上有点迟钝,但是她去见了蒂帕嬷,蒂帕嬷教了她基本的修习(将注意力放在腹部由于呼吸导致的起伏上),观照”升起,落下,升起,落下”。玛胡里说 “行”,便起身回家了,她要下四层楼梯,穿过一个巷子才能回到家。可是她才下了一半楼梯就想不起来蒂帕嬷的的指导了,她只好回去。

她问蒂帕嬷:“我该干什么来着?“

蒂帕嬷说“升起,落下”

“哦,对对”

一共四次,玛胡里忘了指导而不得不回去,蒂帕嬷对她很耐心。玛胡里用了几乎一年的时间才明白基本的教导。但是一旦她理解了,她就如同老虎一样(勇猛)。在她开始修行之前,玛胡里有关节炎,风湿病和肠病,她的腰几乎弯到九十度。但是在我遇到她时,那是在她证悟之后,她可以腰背挺直地走路,肠病也消失了。她是一位极其朴实和蔼的妇人。

在向我描述了她的证悟的经历后,她说“我一直以来想告诉别人这件发生在我身上的奇妙的事情,但是以前我无法和别人分享这个,这是我一生中最珍贵的。”

🌸只要两三天

Daw Than Myint 讲述

每天晚上我都带我母亲去寺院,有一天我遇到一位缅甸女士告诉我她带着年幼的孩子在家里修行。白天她要干活,晚上孩子睡了后她就禅修。两个月内她就证到了初果。

所以我全职教书和同时进修硕士课程的时候就以此为榜样。我早晨四点起床,禅坐到五点半,去学校待到下午三点半,接着我带我母亲去寺院,然后做作业直到晚上九点。之后我带着我的狗做行禅一小时,再坐禅一小时直到十一点上床就寝。

同时,在坐公车时,在课堂上,无论何处,我都修习标名作观(心中对每一个感官经验都标识),两到三周之后,慕宁达(Munindra)让我休假去禅修。我告诉他根本不可能从学校请假,他说:“那好,两三天也行。”。于是我就在周四到周日去那儿。由于时间不多,我决定周四整晚不睡,一直禅坐到周五。

周五晚上一点左右,我发现有件事“不对劲”。早晨我告诉了母亲和蒂帕嬷所发生的奇怪事情。她们笑了起来,笑个不停。接着她们告诉我这就是初果,她们非常为我高兴。

译自 ”Mother ofLight: The Inspiring Story of Dipa Ma” by Amy Schmidt and Sara Jenkins

🌸你开悟了么?

匿名讲述

“蒂帕嬷到我的学校来教三周课。课程结束时,我们和她一起做一周的密集禅修。禅修开始前一天,她对我说:‘你将有个‘领悟经验’’,我迷惑地想:“这是什么意思?”。

那天晚上,我禅修了一会儿就起身了,因为我觉得瞌睡。回到自己房间里时,有点什么东西变了,我意识到我需要回去继续禅修。所以我就回去禅坐,我的注意力变得非常集中。我只是简单地观着我的呼吸。我注意到升起落下的每一个细微步骤,而且我能看到念头的升起。这就像一个水泡破裂一样,念头出现,然后消失,接着是宁静,然后有一个念头要升起,又像水泡一样破裂,这样循环往复。

这不像是我在做,因为我绝对没能力达到那种层次的定力。我觉得这是蒂帕嬷的恩典。在念头之间,什么都不发生时,有着无比的寂静和巨大的空间,然后在知觉上突然有个巨变,就像是我“出离”到某个注意力反转的地方。没有身体了,只有事物的升起和消逝。我完全被震住了。

第二天,蒂帕嬷问我:“怎么样,你昨天开悟了么?”

后来因为禅修对我是全新的东西,我对这个体验的背景和意涵毫无了解,我非常的恐惧。先是那个不可思议的内观体验,接着当我看到每一样东西都是时时刻刻消亡,我开始害怕。我心里非常迷惑,而我却没有能力去观这个迷惑。过了很久,这个体验才在我内心成熟。三年之后我才想再次禅修。”

开悟对于蒂帕嬷的印度弟子却是相当正常的。杰克英格勒(Jack Engler)回忆说他们多半在家里和日常生活中禅修。“当蒂帕嬷意识到他们有一定的修为后,她会说:‘把你的家事安排一下,来和我住一起,全身心投入修十天或十四天’。这就是他们证悟的时候。这是他们仅有的密集禅修。即时这样,有些人还是不得不中断,回去照料家事。”

译自 ”Mother ofLight: The Inspiring Story of Dipa Ma” by Amy Schmidt and Sara Jenkins

🌸越南比丘科帕帕诺(Khippa-Panno)

越南比丘科帕帕诺(Khippa-Panno)曾经遭遇严重的情绪上的困难,但是在蒂帕嬷的鼓励下最终能够在内观上有所成就。1969年,他在一次闭关禅修中,连续五天无法停止大笑大哭。他的老师认为他疯了,让他中止禅修回家去。蒂帕嬷听说后,请科帕帕诺来和她一起修。

“整整一个月,我在她家里修习。她建议我:‘你会克服这个障碍的,如果你能对每件事都标名作观(note),你所有的情绪困难会消失。当你感到高兴时,不要参与到快乐里去,感到悲伤时,也不要参与进去。不管什么出现,都不要担心,只是觉知它。’

后来在一次闭关中,我感到那种疯狂又要来了,我想起了她的话。当时我感到应对这情绪障碍是如此困难以至于我想退出闭关,但是我记起了她对我的信心,‘你的修行不错,只要觉知一切,你会克服困难的’。由于知道她对我有信心,我的定力加强了。

不 久我认识到所有的情绪来源于思想,并没有其他什么东西。我发觉一旦我能观察到引发情绪的念头,我就可以克服它们。接着我认识到所有的念头都是来源于过去或 未来,所以我开始活在当下,我的正念正知越来越强。。。我可以一段时间没有任何念头,只有正念,然后我所有的情绪问题都消失了。就那么简单!然后我经历了一个体验。我不能确认那是什么,它只是很短促的一刹那, 但是当时没人可以帮我确认。从此以后我的情绪问题再也没有出现。

后来在1984年,我在美国遇到蒂帕嬷,她把我叫到一边询问我禅修的情况。我告诉她发生的事,她告诉我那就是初果。她就像一个母亲和孩子讲话那样告诉了我。”

译自 ”Mother ofLight: The Inspiring Story of Dipa Ma” by Amy Schmidt and Sara Jenkins

🌸老虎来了

Jyotishmoyee Barua 讲述

我第一天见她的时候,蒂帕嬷给了我禅修指导,并告诉我:“你可以在家修习。” 我当天下午回到家,立刻开始了十二天的禅修。

在这十二天里,我感觉像在发高烧,好像有个烧红的铁条刺穿着我的身体。接着我看到四周都是蛇,接着老虎向我扑来。我把这些报告给蒂帕嬷,她说“别担心,不用吃药。你在发烧,但这不是病,会自己好的。只要正念于它就行。感受它,觉知它。当蛇和老虎出现时,不要担心,只是觉知:‘啊,一只老虎来了’,那就是你要做的。”
接下来,我开始看到非常清楚的的尸体的影象。我看到在一处不毛之地,有很多很多尸体,而且我不得不在尸体上行走。我吓坏了。蒂帕嬷说:“不要担心,只要在心里注意‘看见’。这些景像是从我们的前生来的的。我们在前世做的事禅修时常常会在心里出现。”。遵循她的教导,我只是标名作观(note),“看见一具尸体”, 或者“在死尸上行走”, 我也一直注意 “我心里看到了”。

不久就只有觉知,其他一切都停止了。我的心变得明晰和平静,接着证悟来到了。我的所有痛苦都消失了。我终于明白什么是我的身,什么是我的心,也知道了禅修之道是什么。再也不会退转了,十二天之后,我下座,走入了世界。

译自 ”Mother of Light: The Inspiring Story of Dipa Ma” by Amy Schmidt and Sara Jenkins

🌸如何安排时间,随时随地地修行

Bob Ray讲述

当蒂帕嬷问我修行的情况时,我告诉她我每天早晚都打坐,剩下的时间我要工作。她问道:“那你周末干什么?”

我不记得我是怎么回答的,但是她的反应是:“有两天的时间,你应该周六周日都全天修行。”然后她就如何优化安排时间给我严格地上了一课。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课:我应该时时刻刻都在修行。

🌸你有足够的时间

Pritimoyee Barua 讲述

“如果你是家庭主妇,那你有足够的时间,”蒂帕嬷曾告诉我,“早晨你可以安排两个小时来禅修,晚上你可以再打坐两个小时。学会只需要四小时睡眠。没有必要睡超过四个小时。”

从那天开始,我减少了我的睡眠时间。我有时一直禅修到半夜,或者凌晨两三点的时候就起身禅坐。嬷告诉我们必须身体健康才能继续修行。她说每天持五戒可以让我们保持健康。

译自 ”Mother of Light: The Inspiring Story of Dipa Ma” by Amy Schmidt and Sara Jenkins

克里希那穆提日记(16)

摘自《克里希那穆提日记》

1973年9月30日

一条土黄色的长蛇在穿越一棵棵菩提树下的路。他看到蛇时,是在回去的路上,他散步有一会了。他跟着它,近距离地上了一个土坡;蛇仔细地查看每一个洞口,完全没有察觉到他,虽然他几乎跑到了蛇的上方。这是一条肥壮的蛇;蛇的中间凸起很大的一块。回村的村民们停下了说话,注视着它;其中的一位告诉他,这是一条眼睛蛇,要他最好防着点。眼睛蛇消失在一个洞穴,他继续散步。他执意要在次日,再回到现场看看这条眼睛蛇。回到那里时,已没有蛇的影子,但村民已在洞口放了一浅壶牛奶,一些金盏草和一块上面有灰烬的大石头,还有一些花。那个地方变得神圣起来,每天都放有鲜花;全村的人都知道,那块地方开始神圣起来。几个月后他重回那里,仍可见新鲜的牛奶,鲜花,而那块石头已被重新装饰过了。而那棵菩提树又老了一些。

神庙俯视蓝色的地中海,已是废墟,只有那些大理石柱还残存着。神庙毁于一场战火,但是它仍然是一个圣地。有个傍晚,金色的阳光照射在大理石上,你感受到了神圣的气氛;你独自一人,没有其他游客,也没有他们没完没了的说话声。石柱呈纯金色,脚下边的大海显得格外的蓝。那儿的女神像,放起来了,还上了锁,你仅可以在某个时间里看到她,她正在失去她神圣的美。而蓝色的大海依然如故。

这是村里一间漂亮的宅子,草地已被平整,剪修过,一年要这样的刈草好几次。看得出整个地方受到精心地照料,欣欣向荣,心情舒畅;宅子的后面有一小块菜园;这是一个可爱的地方,菜园旁有一条平静的小溪,几乎没有一点响声。门是开着的,用一个佛像撑抵着,佛像是被踢到这边的。主人完全没有意识到他在做什么;对他而言佛像就是一个门掣。你怀疑他是否还会同样地将他收藏的雕像用于门掣,因为他是个基督徒。你排斥其它神圣的东西,但却保留你自己神圣的东西;你把别人的信仰看成是迷信,但是你自己的信仰却看成理性的,真实的。什么是神圣的呢?

他拾起来的,他说,是在一个海滩上;这是一块被海水冲洗了的木头,是硬木做成的,形状酷似一个人头,历经海水冲涮成型,经历了好多季节的洗礼。他把它带回家中,放置在壁炉架上;他时时注视它,很满意自己做的这件事。一天,他在木头旁边摆放一些鲜花,从此再不曾间断;如果鲜花一天不换,他就会感到不舒服,逐渐地那块有形体的木头在他的生命中变得非常的重要。除他之外,他不容许别人去触摸它;他们会亵渎它的;他触摸它之前都要洗净手。它变得很神圣,很庄严,他独自一人成了它最高的司祭;他象征着它;它说给他一些他自己永远不明白的事情。他的生命因它而充实,他说,露出无法言喻的快乐。

什么是神圣?神圣不是什么东西可用心或手或海制造的。象征的东西永远不是真实的;文字的草并不是田里草;文字的神并不是神。文字永远无法包含完整,无论文字如何巧妙的描述。 神圣这个字本身没有意义;只有在它与什么事情产生关系,不论是幻觉或是实在,它才变得神圣。实在不是心里的文字;实在是思想无法触及的客观存在,是真理。只要感知者在,就不会有真理。思想者和他的思想必须完结,真理才会到来。只有这样,那洒着金色光芒的古代大理石柱子,那条蛇和那里的村民,才称得上是神圣的。没有爱的地方,便不会有神圣。爱是整体性的,有了爱,便不会有分裂。

克里希那穆提:你能眼睛一动不动的观察吗?

摘自《克里希那穆提英文集》

And in enquiring can you observe without any movement of the eye? Because the eye has an effect on the brain. You can observe it for yourself. When you keep your eyeballs completely still observation becomes very clear because the brain is quietened. You can experiment with this. This is not a trick for something further. It is like going to a guru and learning a few tricks.—BROCKWOOD PARK 4TH PUBLIC TALK 4TH SEPTEMBER 1977

在探索时,你能眼睛一动不动的观察吗?因为眼睛对头脑有影响。你可以自己观察一下。当你保持眼球完全静止不动,观察就变得非常清晰,因为头脑安静下来了。你可以试验一下这个。这不是为了进一步得到什么东西的一个伎俩。那伎俩就像找一个上师学几手花招一样。

When you go to bed at night, and when you walk, watch your thought. Just watch thought, do not correct it, and then you will learn the beginning of meditation. Now sit very quietly. Shut your eyes and see that the eyeballs do not move at all. Then watch your thoughts so that you learn. Once you begin to learn there is no end to learning.—KRISHNAMURTI ON EDUCATION TALK TO STUDENTS CHAPTER 1 ‘ON EDUCATION’

你晚上上床睡觉的时候,你走路的时候,观察你的思想。只是看着念头,别纠正它,然后你就开始学习冥想了。现在非常安静地坐着。闭上你的眼睛,保持眼球完全不动。然后看着你的念头,这样你就开始学习了。一旦你开始了学习,学习就是没有止境的。

You have finished looking at the things outside, and now with your eyes closed you can look at what is happening inside. Watch what is happening inside you, do not think, but just watch, do not move your eyeballs, just keep them very, very quiet, because there is nothing to see now, you have seen all the things around you, now you are seeing what is happening inside your mind, and to see what is happening inside your mind, you have to be very quiet inside. And when you do this, do you know what happens to you? You become very sensitive, you become very alert to things outside and inside. Then you find out that the outside is the inside, then you find out that the observer is the observed.—KRISHNAMURTI ON EDUCATION TALK TO STUDENTS CHAPTER 3 ‘ON KNOWLEDGE AND INTELLIGENCE’

你已经看完了外面的东西,现在你闭上眼睛来看看自己内在发生着什么。观察你的内在发生着什么,不要想,只是看,不要移动眼球,只是保持眼球非常,非常安静,因为现在没什么东西要看了,周围的东西你都看过了,现在你看着你的头脑里发生着什么,要看到你的头脑里发生着什么,你的内在得非常安静。当你这么做的时候,你知道自己发生了什么事吗?对内在外在的事情,你都变得非常敏感,变得非常警觉。然后你会发现外在就是内在,然后你会发现观者即所观。

In enquiring, can one observe without any movement of the eye? Because the eye has an effect on the brain. When one keeps the eyeballs completely still observation becomes very clear because the brain is quietened. So, can one observe without any movement of thought interfering with one’s observation? It is only possible when the observer realizes that he and that which he is observing are one – the observer is the observed. Anger is not different from me – I am anger, I am jealousy.—THE WHOLENESS OF LIFE PART II CHAPTER 14 4TH PUBLIC TALK BROCKWOOD PARK 4TH SEPTEMBER 1977 ‘THAT EMPTINESS IS THE SUMMATION OF ALL ENERGY’

在探索时,你能眼睛一动不动的观察吗?因为眼睛对头脑有影响。当你保持眼球完全静止不动,观察就变得非常清晰,因为头脑安静下来了。所以,你能观察时没有任何思想运动干涉你的观察吗?只有当观察者意识到他和他所观察的是一体的——观者即所观时,这才可能发生。愤怒与我并无不同——我就是愤怒,我就是嫉妒。

佛陀往世诽谤无胜罗汉的果报

摘自《经律异相》(原文来自《兴起行经》卷下)

佛告诉舍利弗:从前有一佛,号名尽胜。

有两位比丘,一名无胜,一名常欢。无胜比丘具足六通;常欢比丘未除结使。有一个长者名叫太爱,妻子叫善幻,容貌十分美丽。这两位比丘都以他家为施主。善幻供养无胜很丰厚,供养常欢很微薄。常欢忌恨,便造谣说:「无胜比丘和善幻私通,以恩爱的关系,享受厚供。」

佛告诉舍利弗,你知道常欢是谁?便是我的前身。妇女善幻,便是婆罗门女梅沙。那时,因为诽谤无胜罗汉,经过无数千年都在地狱里。今天我虽然成佛,仍受余留的灾殃。

这造谎言的童女,身带盆子,腹部隆起,来到我面前说:「沙门,你为什么不说家务事,只讲别的事呢?你今天很快乐,哪知道我的痛苦。你以前和我私通,怀了孕,快要临产。需要酥油,喂养婴儿,应该全都给我!」

那时,会上的大众都埋头不语。释提桓因站在背后为佛打扇,变成一只老鼠,钻进她的衣服里面,咬断绳索,盆子落地。

一时四部弟子以及六师等,高声称快,大笑起来,都责骂道:「你罪该万死,公然诽谤无上世尊!这大地无知,竟载着这种坏东西。」

地面当即裂开,涌出烈火,这女人便堕入大地狱中,众人尽都看见。国王阿阇世吓得毛发竖起,站起来问:「这女人现在哪里?」

佛说:「大王,这女人所堕入的叫阿鼻地狱。」

国王又问:「这女人不杀不盗,只犯妄语,便堕阿鼻吗?」

佛告诉国王:「我所说的法,有上、中、下三种不同的身、口、意业。」

国王又问佛:「哪种较重,哪种中等,哪种较轻呢?」

佛告诉国王阿阁世说:「意业最重,口业中等,身业较轻。」

心流

摘自维基百科

心流(英语:Flow),或译神驰或沉浸等,描述了一种完全沉浸(专注)和完全投入于活动本身的心智状态和令人振奋的感觉。

奇克森特米哈伊·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被认为是心流理论的创造者,他透过观察生活的各个领域而得出该理论。

在不知所措(恐惧)和缺乏挑战(无聊)之间控制复杂、快节奏的事件时,可能会出现心流。心流的出现和经验是各自不同的。

米哈里教授在 1970 年代时发现:多数人工作一天之后筋疲力尽,但是,有些人会工作一整天之后,竟然还精神抖擞。你应该会疑惑:这些人不是在工作吗?应该会消耗能量才对啊?精神能量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于是他开始研究特别有「创造力」的人,例如顶尖运动员、音乐家、学者⋯⋯每个人都会提到自己有时候会有那些精神抖擞的状态,当时,米哈里教授访问了一位著名的钢琴作曲家,作曲家描述了他在创作时候的心情:

我会进入到狂喜的状态,在那个时候,我感觉不到自己,我好像根本就不存在 ,我的手好像跟我的意志无关,我坐在那里,带着崇敬和平静的心情,音乐就这样自然而然地从我手中流泻而出。It “flows” from my hand.

在适当的条件下,心流状态可以变成催眠或欣喜若狂的恍惚状态。一些科学家已将心流本身理解为一种神醉。

心流的发生

1975 年,米哈里教授首次发表了他对于这个神秘现象的研究,并给它一个很传神的名字 「心流」( flow ) 。

什么是心流?它是特殊的精神状态,当你在极度专注时,完全沈浸其中,效率和创造力提高,让你忘记时间、忘记饥饿、甚至忘记所有不相干的身体讯号。

一旦你从这个状态出来,你可能会觉得口渴、肚子饿,但精神依旧很好,心情也很愉快;换句话说,虽然肉体消耗了能量,心灵反而补充了能量, 不只是在创作、运动领域,甚至在职场上,「心流」也有可能发生。

研究发现,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重复且规律地进入「心流」状态,也能够提升你整体的幸福感(well-being)、生活质量,令你更快乐,生活更积极;如今,心流是「积极心理学」中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 要如何进入心流状态,目前研究归纳出以下几个特征:

我们倾向去从事的活动。
我们会专注一致的活动。
注意力投入在当前活动。
动作与意识的合并。
反省自我意识的丧失。
有清楚目标的活动。
有立即回馈的活动。
我们对环境与动作有主控感–挑战与技能之间达成平衡。
在从事活动时我们的忧虑感消失。
主观的时间感改变–例如可以从事很长的时间而不感觉时间的消逝。

以上项目不必同时全部存在才能使心流产生。但米哈里·契克森也提出一些方式使得一群人可以在一起工作,使得每个个体都能达到心流的状态。这种工作群体的特点包括了:

创意的空间排列。
游戏场的设计。
平行而有组织的聚焦。
目标群组聚焦。
现存某项工作的改善(原型化)。
以视觉化增进效能。
参与者的差别是随机的。

心流状态的特征

当人们处于心流状态,可能会出现四个特征:

自动运转:事情做起来顺手不需多加思考,身体自动发挥。
时间流逝:处于心流状态中,不会在意时间的流逝,直到回到正常状态后,才会注意到已经过了多长时间。
不觉他物:专注投入事物之中,导致不易察觉像是饥饿、手机震动等感觉与刺激。
感到愉悦:在事情完成后,感受到愉悦、满足、成就感等正向情绪。

机制

任意给定时刻,每个人能注意的讯息是有限的。米哈里·契克森在2004年的TED大会上分享的讯息大约是110比特/秒。人们用英语谈话时的交流讯息大约是60比特/秒。这也是人们在谈话时难以注意到其他事物的原因。

人能够决定是否关注大部分知觉(除了天生的体内感觉如饥饿、痛觉等)。但在心流状态,人完全沉浸在手头的任务上,不会有意识决定如此,因而失去了对其他事物的感知:时间、人、分心的事、甚至基本身体需要。这是因为在心流状态人的全部注意力在手头任务,没有可分配的注意力。

米哈里·契克森称心流状态为“最佳体验”,因为人从中感到极高的满足。

其它相关领域

米哈里·契克森是第一个将心流的概念提出并以科学方法加以探讨的西方科学家,不过他并非第一个注意到心流现象或发展出心流技法的人。

超过二千五百年的时间里,东方精神传统,如道家和佛家,运用心流技法,为其发展精神力的重要技法,比如:深度禅定时的禅悦法喜状态。日本禅宗使用心流状态时的自发创造力来展现和表达,比如,自发的绘画、插花、茶道、忍术等等。在佛教中,心流早已是一个被广泛认知的状态。在灵性领域,印度精神导师克里希纳穆体的全观、全神贯注,狂喜的意识,也正是一种心流的状态。同时,许多现代运动员也在运动中经历心流,他们称此经验为“在心流区”中。

心流的概念已广为东西科学家、精神大师及运动员所共同认识,米哈里·契克森将心流的概念应用到改善西方文化构成(如游戏场设计)的领域中。而东方精神实践家则发展出一套完整的心流技法来促成精神力及内在发展与自我提升。

克里希那穆提日记(15)

摘自《克里希那穆提日记》

1973年9月29日

雨几乎停了,地平线上流动着厚密的云层,有白色的也有金色的;它们在蓝绿色的天空上漂浮。每棵灌木的叶子被冲洗的干干净净,在清晨的阳光里,光彩熠熠。这是一个愉快的早晨,大地吐露出喜悦,连空气中都弥漫着祈祷的气氛。从那个房间的高处,你可看到蓝色的大海,有条河通向大海,还有那棕榈树和芒果树。你屏住呼吸,惊愕这大地的气象和天空那巨大云块的形体。时间还早,显得非常安静,白天的吵闹声还没有开始;穿过大桥,几乎不见什么车辆,只有装满干草的牛车排成一线。几年后,公交车会进来,带来污染和喧闹。这个可爱的早晨,充满了歌声和祝福。

兄弟俩坐上车去附近的村子看望父亲,他们差不多有十五年或更长时间多没看望了。他们需步行一段坑坑洼洼路。他们来到一个储水池,四周都有石阶通往干净的水池。水池的一头有一小庙,庙内建有一座小型的方塔,顶端十分尖突;周围绕着许多石像。寺庙的的游廊上,一些人伫立着眺望那个大水池,他们非常的安静,就像塔上的那些石像,陷入了沉思。水池那边,就在那几间屋子的背后,是他们父亲居住的房子。兄弟俩接近时,父亲已在门外迎候,然后兄弟俩向父亲行全跪礼,触摸父亲的脚。他们有点害羞,等待着父亲开口,这是当地的习惯。在他开始说话之前,先要回到屋子洗脚,因为脚已被孩子们刚才触摸过。他是个非常正统的婆罗门,除非是相同的婆罗门,没有人可以触摸他。他的二个儿子与非婆罗门的人来往,吃他们的食物,因而已被污染了。所以他要把脚洗净,坐在地上,和已污染的儿子们保持一定的距离。他们说着有一会了,开饭的时候要到了。他送他们出门,因为他不可以和他们同桌吃饭;他们已不在是婆罗门了。他一定对他们很慈爱,毕竟他们是他的儿子,有许多年没见面了。要是他们的母亲还在人世,她或许会给予他们食物,但她一定也不会和他们同桌用餐。他们对自己的孩子一定怀有深情,但是正统的婆罗门和传统禁止和他们有任何的身体上的接触。传统势力非常强盛,远胜过爱。战争的传统远强胜于爱;为了食物而宰杀及杀戮所谓敌人,这种传统否定了人类之间亲和和感情;超负荷工作的传统带来高消耗的折磨;传统婚姻不久就成为一种枷锁;传统的富人和穷人仍然水火不容;各行各业各具传统,其精英引起相互的嫉妒和敌意。全世界各处膜拜场所的传统典礼和仪式,已经将人和人之间互相分离,文字和手势毫无任何意义。一千个昨日,无论多么丰富和美丽,都否定爱。

你穿过一座摇摇晃晃的桥走到一条狭窄又泥泞的河的另一端,这条河流向那条宽广的大江;你来到一个泥泞的,用太阳晒干的土砖建起的小山塞,一大群孩子,在玩耍着,戏闹着;大人们有的在田地干活,有的在捕鱼,也有的在附近镇上干活。在一个阴暗的小屋,墙上开了一个口就是窗户,没有苍蝇会飞进这样漆黑的房间。里面很凉快。在这样狭小的空间里,还有一个织布工在操作着一台大大的纺布机;他不识字,但他用自己的方式接受教育,很有教养,全神贯注在他手中的工作。他织的是有金银图案的精美的布。无论是什么颜色的布,或是丝绸,他都可以织出最精细的,最好看的传统图案。他生于那种传统里;身材矮小,性情温和,渴望展示其高超无比的才能。你看着他,用柔软光滑的线生产出最好的布来,你心里感受到惊讶和爱意。这是块极美的编织物,它来自于传统。

《无门直指》:晴空无云

摘自《无门直指》程叔彪(解脱长者)

第二十一节 晴空无云

《首楞严经》:佛言:『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想阴尽者,是人平常梦想销灭,寤寐恒一。觉明虚静,犹如晴空,无复粗重前尘影事。观诸世间大地山河,如镜鉴明。来无所粘,过无踪迹。虚受照应,了罔陈习,唯一真精。生灭根元,从此披露。』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行阴尽者,诸世间性幽清扰动,同分生机,倏然堕裂,沉细纲纽,补特伽罗酬业深脉,感应悬绝,於涅槃天,将大明悟,如鸡后鸣,瞻顾东方,已有精色。六根虚静,后复驰逸,内外湛明,入无所入,深达十方十二种类受命元由,观由执元,诸类不召,于十方界,已获其同,精色不沉,发现幽秘。此则名为识阴区宇。若於群召,已获同中,销磨六门,合开成就,见闻通邻,互用清净,十方世界,及与身心,如吠琉璃,内外明彻。名识阴尽。』

(解脱长者:藏密根桑泽程呼图克图曰:『上根利智,无修无证,如如而住。自见自性,自然而成者,名为「且却」。汉译为「真性」。上根利智,具大精进,得见自心之後,勤修猛进,随修随现法报化三身,空五蕴而成光明之身者,名为「妥噶」。汉译为「顶上顶」。』)

根师《大圆胜慧内》又曰:『自心光明,而无光明之相。心量普徧,亦非妄想驰散之普徧。本来自在,本来清净。

《金翅鸟飞空经》云:『真心无边中,无表裏,无方所。若以执着妄念而觅自性之真面,无异雁群之飞寻天际,终不可得。不可得者,自性仍无变无增,如是而已。如此真心,一切众生,无量劫来,本来刹那未离。特众生不自认知耳。一刹那间,认知此理,即如是住。勿动着,勿外驰,亦勿分别,自然而住。

《普成经》云:『过去诸如来,皆为得见此自性而成佛。别无法可修,亦别无所得。』

无垢光尊者云:『是法深妙,若能明了进修,刹那彻悟。自然见性成佛。无上捷径,舍此无他道也。』或谓:成佛必须六度万行,经三大阿僧祇劫,方能成佛,今不经次第,亦得成佛麽?则答曰:此等功德,自性中本来圆满具足。无待苦行,(苦行等,原是有为缘之所现。而本性恰始终是清净。所以为苦行而苦行,则非第一义谛,但本性亦非离无缘之缘以现。)而後成就。此乃佛说。

《特别经》(《特别经》是菩萨特别问释迦佛所说的经。)云:『自性无贪,即行布施。自性无犯,即行持戒。自性无嗔,即行忍辱。自性无间,即行精进。自心不动,即行禅定。自心明彻,即行智慧。』由此可知,六度万行自心本具。无须苦行。有此大圆胜慧,上根利智,一见即知,一行即成,下根得之,亦得开悟。

……定於极清净之空中,有极清净之蓝色光明显现。本法云:『德』有内外二种。外为清净天空。内为光明。以莲花生大士口诀明之云:『外清净天,有认为肉眼所见色尘之天空者,非也。天无心,今说内外,是就自性而言。乃由内德而现为外面之清空。谓为蓝色天空,非指俗眼所见之天空也。由内而外,现於空中,故名天空。原未显明,今乃明现清楚。因此分别,故名内外。谓:内为我之内。外为外面之外,则非也。』(意谓:内在身内,外在身外。)

这里所引根师的话,正与禅宗『彻见自心,即是佛。』『六度万行体中圆。』的说法一模一样。

(西藏密典不许公开,现在病叟把最高密法搬到此地。为的是『觉明虚静,犹如晴空。』这一点极为重要。而大家无论宗门教下,都没有注意。至於所说:破五蕴渐成光明之身,亦正可为经文“十方世界,及於身心,如吠琉璃,内外明彻”的注解。唯望大家,不要得少为足。尤其是宗门下人,若连本参亦未破掉,或竟仅仅明得扬眉瞬目,就认为已经见性者,倘能藉此而知菩提尚速,努力上进,则不虚我担此罪过了也。万一对此疑惑不信,则请置之可也。万勿毁谤,至恳至祷。)

大慧曰:『此事如青天白日,皎然清净。』

元朝志彻大师曰:『有时得力,如青天白日,无一点云翳相似。』

研究证明适度的高强度运动对身体更有益

《英国医学杂志》(BMJ)一项研究表明,高强度运动对身体更有益。

挪威研究团队邀请了1567位70-77岁老人参与研究, 并将参与者随机分为三组。

第一组每周进行两次高强度4×4间歇法运动,即4分钟高强度运动,短暂休息一会儿,再做4分钟高强度运动,共做四组,运动时最大心率达到90%。

第二组每周进行两次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运动时最大心率达到70%。

第三组按照常规建议自行锻炼,没有强制要求,只需定期检查身体。

研究持续了5年,结果表明高强度运动的人,身体和精神状态都明显优于另外两组。

另外,高强度运动组5年后的死亡人数是3%左右,而中等强度组则是6%左右。

JAMA期刊也发表了一篇关于运动和死亡风险的研究。研究人员对403681成年人进行了10年的随访,研究表明,高强度运动占比越高,死亡风险反而越低。

其中,高强度运动占运动总量的50%-75%以上,死亡率降低17%。

每周进行150-299分钟中强度运动和每周进行150分钟左右高强度运动,死亡率下降36%。

高强度运动对心肺功能有明显的锻炼效果。随着心肺功能的增强,组织器官的含氧量也增强,人会更有精神和活力。

但要注意的是,有研究表明,过量的运动也会加速老化。

过度的运动,体内会产生过量的自由基,攻击自身细胞,导致组织器官的氧化、退化和功能下降。

过度疲劳也会让心肌压力增大,器官和皮肤都会出现缺氧的状态,加速身体老化。

所以,适量的高强度运动才是对身体健康真正有益的,不要不运动,也不要过度运动。

克里希那穆提:如何停止被同事激怒

摘自 《你就是世界:克里希那穆提90篇经典对话录 The World Within: You are The StoryOf Humanity》

E前来问我如何克服愤怒,因为他特别容易受到同事的激怒,对同事的行为举止感到恼火。

经过进一步的交谈之后,我点出了一件事:

愤怒情绪之所以生起,是因为E想要让他的同事遵守一种E所拥有的行为模式,这滋长了他的不宽容态度,而不宽容就是欠缺思考(thoughtlessness)的表现。

如果他离开目前的岗位,另觅新工作,也会出现同样的问题,因为他才是问题的根源,而非他的同事。

E必须了解整个情况,而非只想改变它们。

如果他想依赖环境让自己摆脱愤怒,他就成为环境的奴隶。

如果他依赖环境,那么他会变成欠缺思考。

这种情况就像是那些不断在自己的关系当中寻求改变的人──因为对一个人或一个团体幻灭或感到厌倦,转而从另一个人或团体寻求友谊或爱。

由于他们并未充分理解关系是什么,单单是改变环境只会再度制造出同样的冲突与幻灭,以及不同形式却同样的厌倦感。

因此,E必须觉察到自己的欠缺思考及其根源。

药师佛十二大愿

摘自《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

佛言。东方过此十恒沙等佛土之外。有世界。名净琉璃。彼土有佛。名药师琉璃光如来。本行菩萨仁时。发十二大愿。

第一大愿:愿我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自身光明炽然,照耀无量无数无边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形,庄严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无异。

第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网庄严过于日月;幽冥众生,悉蒙开晓,随意所趣,作诸事业。

第三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以无量无边智慧方便,令诸有情,皆得无尽所受用物,莫令众生有所乏少

第四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若行声闻、独觉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第五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无量无边有情,于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设有毁犯,闻我名已,还得清净,不堕恶趣。

第六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其身下劣,诸根不具,丑陋顽愚,盲聋喑哑,挛躄背偻,白癞癫狂,种种病苦。闻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诸根完具,无诸疾苦。

第七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众病逼切,无救无归,无医无药,无亲无家,贫穷多苦。我之名号一经其耳,众病悉除,身心安乐,家属、资具悉皆丰足,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第八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女人,为女百恶之所逼恼,极生厌离,愿舍女身。闻我名已,一切皆得转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第九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令诸有情,出魔罥网,解脱一切外道缠缚。若堕种种恶见稠林,皆当引摄置于正见,渐令修习诸菩萨行,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第十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王法所录,绳缚鞭挞,系闭牢狱,或当刑戮,及余无量灾难凌辱,悲愁煎逼,身心受苦。若闻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脱一切忧苦。

第十一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饥渴所恼,为求食故,造诸恶业。得闻我名,专念受持,我当先以上妙饮食饱足其身,后以法味毕竟安乐而建立之。

第十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贫无衣服,蚊虻寒热,昼夜逼恼。若闻我名,专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种种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宝庄严具、华鬘、涂香、鼓乐、众伎,随心所玩,皆令满足。

稻盛和夫:吃苦的真正意义

文字来自网络

稻盛和夫先生说:

大多数人对吃苦的含义,可能理解的太肤浅。

穷,并不是吃苦。

穷就是穷,吃苦不是忍受贫穷的能力。

吃苦的本质,是长时间为了某个目标而聚焦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放弃娱乐生活,放弃无效社交,放弃无意义的消费,以及在过程中不被理解的孤独。它本质是种自控力、自制力,坚持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从很大程度上来说,靠自己成功的富人,往往能比穷人更能吃苦耐劳,否则他不可能白手起家。你会看到他富有之后,还是比普通人勤奋,比普通人能忍受孤独,还更有理想。 这才是“吃苦”。

一个嗔恨的念头换来的果报

摘自《佛典故事》

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告诉目犍连(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说:「你的债主快到了!」

目犍连回答:「我有神通,可以超越须弥山。如果我的债主从东来,我就向西;如果他从北方来,我就向南,他怎么能找到我呢?」

佛告诉目犍连:「罪报和福报是不可躲避的!」

目犍连运用神足通,不断的飞行,却仍掉落在山中,掉在一位老公公的面前。那位老公公以修理车轮为业,忽然看见目犍连从上边 掉了下来,形状怪怪的,老公公以为是不吉祥的东西,拿起车轮便打,目犍连被打的骨折。目犍连虽然疼痛,但始终坚持正信,一心向佛。佛怜悯他,教授他威神 力,目犍连静下心来,恢复了本来的样子。

佛告诉目犍连:「那位老公公前世曾经是你的父亲,你跟他争吵。你心里想:『我多么希望这位老家伙被打得骨折!』(你现在) 因为这个恶念而造罪遭殃。记住在任何时候都要善待他人、善待众生,包括言行和心念。」

目犍连了悟因果,摒除各种妄念,潜心修行并善化众生,后来得了善果。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图文均来自网络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根本咒

Namaḥ sarva tathāgatānāṃ 
那马哈  萨尔瓦 达他嘎达南
敬礼       一切      如来众

Oṃ vipula garbhe maṇi prabhe tathagatā 
om  vi普拉  嘎尔呗  马尼   pra呗   达他嘎达
om   广博      藏        宝     光明       如来       

nidarśane maṇi maṇi suprabhe vimale sāgara gambhīre 
尼达尔夏内 马尼  马尼   苏pra呗    vi马列  萨嘎ra    刚比rei
显现             宝      宝      妙光明       无垢     海          甚深

hūṃ hūṃ  
吽      吽
吽      吽      

jvala    jvala buddha vilokite  guhya adhiṣṭhita garbhe svāhā
吉瓦拉 吉瓦拉  布达   vi罗kidei  古h雅 阿地室体达 嘎尔呗   梭哈
光焰     光艳      佛         观察      秘密       加持          藏       圆满

心陀罗尼

Oṃ maṇi  vajre hūṃ 
om  马尼  瓦吉rei  吽
om  宝珠   金刚    吽

随心陀罗尼

Om mani dhare hum phat
om   嘛尼  达rei    吽     啪
om   宝珠    持       催破

此咒亦是大随求陀罗尼之随心陀罗尼

诵此咒时,观想自身心月轮上,有一金色梵文“拔”字,放光普照一切众生。触斯光者,皆得解脱。

功德利益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

1、诵随心陀罗尼满一万遍。所有诸鬼神作障难者。悉来接足礼拜白言。持明者救护我等勿断我命。所使我者决定得了。我皆成就。

2、若诵二万一千遍者。即得一切天龙敬伏为天中主。所出言辞天皆奉行。

3、若诵三万遍。一切鬼神药叉等咸悉顺伏

4、若诵四万遍。意欲钩召随意即成

5、若诵五万遍。所欲钩召追摄。若天若龙若药叉若檗噜拏。若紧那罗阿苏啰摩护啰及仙人婇女沙门婆罗门。刹利国王王后宰相群臣。及余种种人等皆得随意。烧安悉香和白芥子。

6、若诵六万遍。得无垢三摩地

7、若诵七万遍。得作持明仙中转轮王。

8、若诵八万遍。执金刚手菩萨及与眷属来现其前

9、若诵九万遍。得诸菩萨施与无畏

10、若诵十万遍。得见一切如来。彼等如来作是言。善男子汝欲所往诸佛刹土。皆得随意无有障碍。通达一切真言通达经论。一切如来加持。于三藐三菩提不退转。及得种种世间出世间法。心所乐求皆得成就。诸佛如来皆悉印可。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摘录:

序品第一

尔时佛告金刚手秘密主菩萨。有陀罗尼名大么尼广博楼阁善住秘密。由此陀罗尼威德力故。能令三千大千世界变成金刚。一切魔军所有器仗咸变为华。由此陀罗尼威神力故。降诸魔众,及化俱胝余类有情,悉令调伏。由此陀罗尼威神力。于四衢道涌出莲华。复告金刚手言。我若不因此陀罗尼。不能成等正觉。不能降伏俱胝魔众。不能枯竭烦恼大海。不能然大法炬。金刚手我于无量俱胝百千劫来。虽难行苦行犹故不能成菩提果。由才闻此大陀罗尼加行相应故。得成正觉。金刚手此陀罗尼。有大威力有大殊胜。是一切如来真实法性。令诸如来圆证法身。金刚手由称此陀罗尼名号。则为已称十方诸佛如来名号。若能才念。则为礼拜供养一切如来。……

….此陀罗尼,能灭一切罪。是诸如来秘密之藏

尔时世尊复告金刚手菩萨言。善男子今为汝说。从此世界东方过无量恒河沙数俱胝那庾多佛世界。彼有世界名宝灯。….由此陀罗尼威神力故。出生如是殊胜功德。彼佛世尊为一切有情。演说此陀罗尼法。彼诸有情由闻此陀罗尼故。常获安乐。彼一切有情,离诸地狱傍生及焰魔界阿修罗身。皆得解脱。诸恶趣门,悉皆关闭。开诸天门,及开诸善趣。彼世界有情悉皆安住无上菩提。彼一切有情悉住慈心如水乳合。彼佛世尊往昔久远行菩萨道时。修此陀罗尼法作如是愿。一切有情生我刹土者。彼皆决定不退转无上正等菩提。若有众生闻此陀罗尼。受持读诵精勤修习。忆念不舍求大成就。乃至闻名或复手触。或佩身上或才眼视。或书经卷或书帛素。或书墙壁。一切众生若有见者。五逆四重诽谤正法诽谤圣人。捕猎屠儿魁脍。喃婆。布羯娑。盲者聋者瞎者伛者。人所恶者痖者癞者。贫穷下劣不定业者。魔网缚者,堕邪见者。毗那夜迦触者,恶星陵逼者。七曜害者。彼等诸人,闻此陀罗尼。决定当证无上正觉。乃至傍生鹿鸟蚊虻飞蛾蝼蚁。及余类胎生化生湿生等诸众生。闻此陀罗尼名者。当决定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应疑惑。

…是时大地六种震动。所谓动摇震吼涌没之相。诸天宫殿光明照触。光所到处皆悉觉悟。四大天王持明仙等亦复如是。一切魔宫,炽然焰起。一切障者毗那夜迦皆大惊怖。驰走十方,大声号哭

尔时世尊从眉间毫相放大光明。其光普照警觉十方一切佛刹中诸佛。既警觉已其光复收却入佛顶。…若有人得闻此陀罗尼者。乃至名字及手触者。彼人决定得不退转证无上正觉。

…尔时一切如来并诸菩萨大众。皆共供养宝楼阁窣堵波中三如来。…彼三如来于此会中。当具说此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并曼荼罗成就明法。

尔时十方同来诸佛咸作是言。惟愿释迦牟尼如来应正等觉。为诸大众开此窣堵波门。令诸大会见三如来。所谓摩尼宝华幢王如来。种种摩尼如来。金刚超涌王如来应正等觉。

…才闻此陀罗尼者。当于无上菩提不退转。一切佛法当得现。证得一切三摩地。一切陀罗尼法悉皆现前。善能降伏一切魔军。然大法炬。一切善根当得现前。满足六波罗蜜。能解一切地狱饿鬼傍生焰魔界阿苏啰众及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永得解脱。当于后世时。于此赡部洲有情不孝父母。不敬沙门婆罗门。不敬耆旧。诽谤正法毁谤圣人。应堕地狱。诽谤诸佛菩萨杀阿罗汉作五无间罪。杀婆罗门及杀牛者。抄劫窃盗妄语者不与取者。欲邪行者离间和合者。杂染语者轻秤小斗者。强夺财物者匿他财物者。妄言背信者先世恶业所持者。彼一切有情类。由此陀罗尼威力。若读若诵受持。若佩身上若书衣中。若置幢上。若书经卷若书素氎及墙壁牌板。乃至闻声手触及影其身。及转触余人。决定当得不退转无上菩提。能于现世,获无量百千功德。远离诸罪,成就一切善根,摧伏诸魔。于诸世间,皆得敬爱。于一切处,皆得供养。一切国王王子宰官后宫。并诸眷属,皆得欢喜。一切沙门婆罗门,亦皆欢喜。言音威肃,人所乐闻。手脚柔软,声相和雅。离于贫穷,不受世苦毒药刀杖水火等难。诸恶兽怖,不能为害。无诸贼怖,无劫盗怖。无旃陀罗怖,无喃摩怖。行大小路悉皆无怖。无鬼神怖,无罗刹比舍遮怖。无拏吉你怖,无毒蛇怖。乃至一日二日三日四日。寒疟常虐一切虐病,悉不着身。眼病耳病鼻病舌病。齿病唇病,喉病项病。诸支分病,手病背病腰病脐病痔病淋病。痢病瘘疮病髀病胫脚痛病。丁病肿病瘰疬斑病。肚痛疥病,疱跛癞癣。无如是等病。无头痛,不盲不瞎不伛。无横灾死。不聋不痖,不被轻欺。如是等类,现世不受。得无碍辩,临命终时,心不散动。一切诸佛现前安慰。亦不为厌祷蛊毒咒诅着。身卧安觉安。于其梦中见百千佛刹。及见诸佛并诸菩萨围绕。由此秘密陀罗尼威力故。获如是殊胜功德。

此陀罗尼是一切如来秘密。是一切如来母。是一切如来心秘密陀罗尼。是一切如来转法轮秘密陀罗尼。是一切如来往诣菩提道场秘密陀罗尼。是一切如来诣金刚师子座秘密陀罗尼。是一切如来神通游戏秘密陀罗尼。是一切如来波罗蜜圆满秘密陀罗尼。是一切如来般若波罗蜜摄受秘密陀罗尼。是一切如来真言秘密陀罗尼。是一切如来曼荼罗秘密陀罗尼。是一切如来坚持印秘密陀罗尼。是一切如来放俱胝光秘密陀罗尼。是一切如来实际秘密陀罗尼。是一切如来三摩地神变加持秘密陀罗尼。是一切菩萨菩提心庄严秘密陀罗尼。是一切菩萨安立如来地秘密陀罗尼。是一切三摩地通达秘密陀罗尼。是摧一切障秘密陀罗尼。汝今说耶。尔时释迦牟尼如来应正等觉。住正念智观察一切如来出大梵音。复放百千万俱胝那庾多种种光明。所谓青黄赤白紫。普遍十方诸佛世界。照曜已。警觉一切如来。其光复收绕佛三匝。没于佛顶光既没已。

尔时世尊以净妙梵音。于大众中即说警觉陀罗尼曰。

唵萨嚩怛他孽多(一) 摩抳舍多你跛底(二合)(引)(二) 入嚩(二合)攞入嚩(二合) 攞(三) 达么驮睹孽鞞(四) 么抳么抳(五) 摩诃么抳(六) 怛他孽多纥哩(二合)怛野么抳娑嚩(二合)(引)诃(引)(七)

说此警觉大明陀罗尼已。山林大地六种震动。一切如来同声赞言。善哉善哉释迦牟尼如来。善说此最胜秘密陀罗尼。于虚空中现赡部金云。遍满十方。于其云中下七宝雨。复雨龙坚栴檀末。复雨优昙钵华。而以供养。及余种种妙华。复雨莲华拘勿头华芬陀利华。苏巘地迦华。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卢遮华摩诃卢遮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苏摩那华末利师华瞻卜华而供养佛。一切魔宫炽然火起。一切魔众愁忧萎悴皆大惊怖。一切障者毗那夜迦惊惧。身皆流污恶气臭秽十方驰走。

根本陀罗尼品第二

尔时世尊告诸大众。我今说此陀罗尼教王。此陀罗尼能成就无上菩提。若有受持能除一切罪业。身得清净。即说根本陀罗尼曰。

曩莫萨嚩怛他(引)孽多(去声)南(引)(一) 唵(二) 尾补攞孽陛(三) 么抳钵啰(二合)陛(四) 怛他多(五) 你捺舍宁(六) 摩抳摩抳(七) 苏(上声)钵啰(二合)陛(八) 尾么黎(九) 娑(引)孽啰(十) 俨鼻㘑(十一) 吽(十二) 吽(十三) 入嚩(二合)攞入嚩(二合)攞(十四) 没驮尾卢枳帝(十五) 麌呬夜(二合)地瑟耻(二合)多(上声) 孽陛(十六) 娑嚩(二合)(引)诃(引)(十七)

…能令一切善法皆悉成就证得十地。是时十方诸如来同声赞叹释迦牟尼如来言。善哉释迦牟尼如来。乃能说此入菩提道场陀罗尼。若才闻此陀罗尼。除灭一切恶趣。才忆念此陀罗尼者。则为以诸微妙香华涂香末香。供养十方一切诸佛。若能才诵,即得不退转无上正觉。乃至百劫千劫百千劫。一切如来不能赞叹尽其功能。此陀罗尼有大威力。一切诸魔,终不能作其障碍。一切冤家恶友鬼神药叉罗刹人非人等,不得其便。增长无量善根。若才念此陀罗尼者。获福无量,何况久能诵持。其福不可校量。

心及随心陀罗尼品第三

尔时世尊复说心陀罗尼曰。

唵(一) 么抳嚩日哩(二合)(二) 吽。

尔时世尊复说随心陀罗尼曰。

唵(一) 么抳(尼轸切)驮(上声) 哩(二) 吽泮咤(半音)

若诵持根本陀罗尼者。不假简择时日宿曜。不限斋戒。但诵满一万遍已。然后佛前或舍利塔前。于白月十五日。洁净洗浴着鲜净衣。随力供养然四盏灯散诸香华。受持陀罗尼者。食三白食旋绕制底一百八匝。诵陀罗尼一百八遍。便于当处寝息。天欲晓时如来即现其身。执金刚手菩萨亦现于前。所有愿者,皆得如意。若造五无间罪者。作如是法次第三遍。方得感现勿生疑惑。常于清旦诵一百八遍。所求之事皆得成就。蛊毒诸毒不能为害。水不能漂。火不能烧。贼不能劫,病不能侵。无他冤怖,常无重病。亦无眼病耳病鼻病舌病口病齿病唇病头痛支节痛。一日疟二日三日四日疟。悉不着身。诸恶毒蛇虎狼禽兽,不能为害。厌祷咒诅,亦不着身。此陀罗尼威力如是。能息一切怖畏能灭一切恶障。能生一切功德能成就六波罗蜜。能成就如来境界。才诵此陀罗尼者。皆能成办一切事业。若有人登大高山顶诵此陀罗尼。尽眼所见处,所有众生,灭一切罪业。亦离一切地狱业得免傍生身。若入天庙中诵此陀罗尼者。使诸天神皆悉奉教。若入龙池中诵此陀罗尼者。一切龙众皆来归命。若于日前诵此陀罗尼者。日天子即来现其人前。所求意愿,皆能与之。若有人于执金刚手菩萨前诵此陀罗尼者。金刚手菩萨现于其前。所求愿者,亦得随意。若有人取菖蒲根诵此陀罗尼。一千八遍口中含之。入于王宫所有演说。妃后婇女欢喜净信。若加持胡椒含于口中。共他人语所出言辞皆悉信受当生欢喜。若加持白芥子一千八遍掷于虚空。一切恶风雷雹皆得消散。若加持盐一百八遍。与净行婆罗门皆来敬爱。食此盐者皆得欢喜。若欲令刹利敬爱者。取白芥子护摩一千八遍即得敬爱。若加持安息香一千八遍。于一切鬼魅病人前烧。随其所类皆自下语。彼病即差。若亢旱时先以瞿摩夷涂地。作四肘方坛。中心画一水池。方二肘作青色。于池中取瞿摩夷和土为泥捏作一龙。腰已上为菩萨身。作菩萨面。于其头上出三蛇头。腰已下为蛇身。于池中盘屈。其龙遍身以黄丹涂令作赤色。以金薄贴龙心上。绕坛四边。以白粉画作莲华。于坛四角插四只箭。以五色线缠绕于箭。周围其坛。又于线上悬五色小旛。四角安四水瓶。四门安香炉。又用四个小瓶。一瓶盛乳。一瓶盛酪。一瓶盛乳麋一瓶盛酥。及沙糖。然四盏灯烧四种香。所谓安息熏陆白檀苏合。于坛上散七种谷子(大麦小麦稻谷菉豆油麻芥子白芥子)供养五色食饮并诸华果念诵人面向东坐。白芥子先诵陀罗尼。加持一千八遍已。然后取白芥子一颗。诵陀罗尼一遍打龙头上。满一千八遍。其龙即降雨。一切龙皆降伏。若欲止雨加持白芥子一百八遍。掷龙池中其雨即止。若有恶风雹雨。取佉陀罗木作橛。钉龙池边即得雹不下,恶风即止。若欲缚毗那夜迦。取白芥子加持一百八遍。安毗那夜迦头上。便不能作其障碍。以乳洗毗那夜迦,即得解脱。所作事业皆得成就。其持诵者常须清洁着鲜净衣。此是根本陀罗尼法。

成就心陀罗尼法品第四

凡成就心陀罗尼事业者,诵十万遍即见一切如来。诵二十万遍,得见一切佛土。若诵三十万遍,得成入一切曼荼罗。一切真言法悉得成就。诵四十万遍,得持明仙中转轮王。诵五十万遍,一切阿苏啰。及诸仙窟,龙宫窟,门自开,悉皆得入。若诵六十万遍,得见一切伏藏。若诵七十万遍,即忆知过去无量生宿命事。若诵八十万遍,即得宝印三摩地。若诵九十万遍,得一切菩萨游戏神通加持。若诵一百万遍,得一切如来灌顶。与一切如来同会。福慧如是倍增,而获无量殊胜功德。若造五无间罪。诽谤圣人,诽谤正法。应入阿鼻地狱者。由诵此陀罗尼十万遍。一切业障悉皆消灭。得不退转获宿命智。一切如来护念摄受。得眼清净,耳清净,鼻清净。舌清净,身清净。增胜无量殊胜功德。转更增胜身业清净。兼获世间种种事业,随意成就。

复次说雄黄法。取好雄黄置熟铜器中。从白月十三日。清净洗浴着鲜净衣。吃三白食所谓奶酪粳米。于佛前加持十万遍。至十五日夜。所加持雄黄现三种成就相。若暖若烟若光焰即得成就。若暖将用点额。即得安怛但那成就。入阿苏罗窟及一切神仙龙宫。得持明转轮王位。意乐所作皆得成就。若烟出用点眼中。当见一切菩萨宫殿住处。又见一切金刚族类菩萨。一切诸恶魔不能障碍。获得一切法藏。随所去处皆得通达。若现光焰即腾虚空。证得然炬陀罗尼三摩地。得作三十三天中主宰。所须皆得。若于山顶上诵一万遍得一切众生尊重。所求皆得一切赡部人咸来恭敬。若入水池中诵一千八遍。一切诸龙皆悉降伏。取白芥子加持一千八遍。散掷虚空应时注雨降伏诸龙。若常日日诵持获大吉祥。若患一切病。取水一瓶以因陀罗呵悉多药(白及药也)及钵罗奢药(赤及也)白芥子并郁金白檀香等各一分。内着瓶中加持一万遍。取此香水淋灌于顶。一切大重病人皆得除差。及灭一切罪障。所有符书厌祷皆悉消灭。获得一切殊胜吉祥。若患癞病。澡浴灌顶亦得除差。若患白癜风。以水灌顶亦得除差。若有女人意欲求男。以水灌顶即便生男。若有人久持诵无灵验悉地不现前者。作此灌顶法,速得悉地。如是等世间出世间。所求一切愿皆得成就。

成就随心陀罗尼法品第五

诵随心陀罗尼满一万遍。所有诸鬼神作障难者。悉来接足,礼拜白言。持明者救护我等勿断我命。所使我者,决定得了。我皆成就。若诵二万一千遍者。即得一切天龙敬伏为天中主。所出言辞,天皆奉行。若诵三万遍。一切鬼神药叉等,咸悉顺伏。若诵四万遍。意欲钩召,随意即成。若诵五万遍。所欲钩召追摄。若天若龙,若药叉若孽噜拏。若紧那啰阿苏啰摩护啰誐,及仙人婇女沙门婆罗门。刹利国王王后宰相群臣。及余种种人等皆得随意。烧安息香和白芥子。若诵六万遍,得无垢三摩地。若诵七万遍,得作持明仙中转轮王。若诵八万遍,执金刚手菩萨及与眷属来现其前。若诵九万遍,得诸菩萨施与无畏。若诵十万遍,得见一切如来。彼等如来作是言。善男子,汝欲所往诸佛刹土。皆得随意,无有障碍。通达一切真言,通达经论。一切如来加持。于三藐三菩提不退转。及得种种世间出世间法。心所乐求,皆得成就。诸佛如来皆悉印可。

护摩品第九

尔时如来复为诸大众。说护摩法。先须清净身心然后作法。一一法速令成就。起广大利益。为诸有情发如是心。应作护摩如法供养。护摩真言曰。

唵(引)(一) 娑嚩(二合)诃钵底(二) 部啰(二合)部嚩(入声)(二) 吽吽泮咤(半音)娑嚩(二合)(引)诃(引)(四)

以此真言加持油麻白芥子。和酥一遍一烧满一百八遍。能令一切真言法速得成就。除遣一切障者毗那夜迦。一切罪一切烦恼一切冤家恶友皆得摧伏禁止。令其迷惑。一切恶梦灾怪不祥之事自然消散。

又以安息香白芥子和酥。诵真言一遍一投火中烧之满一千八遍。一切鬼魅头自破裂。一切病患诸疟速得除愈。一切鬼神变怪皆得远离。

又以酥和白芥子。一诵真言一投火中。满一千八遍,获得一色主。

又以白芥子和酥护摩一千八遍。一切诸恐怖,冤家他敌,悉皆除灭。

又以天木(杉木是)和酥护摩一千八遍。得啰若并内官眷属,欢喜敬爱,所求皆遂。

若以白胶香和酥。及白芥子。于山峰上护摩如前遍数。一切诸宫窟门,自然而开。即得入中,为持明仙中王。

又以香胶和芥子油。于龙池边护摩一千八遍。一切诸龙,皆得敬爱。所敕皆作之。依时降雨,不损苗稼。

又以饮食护摩一千八遍。供养如来,即得五谷丰饶。

又以盐护摩一千八遍。一切药叉女皆来礼足。作是言,大家勿断我命。任意驱使,皆得成办。

又以酥和粳米。护摩一千八遍,获大吉祥。

又以胡椒对日。护摩一千八遍。常得诸天拥护,获大吉祥

又于大吉祥天女前。以油麻和白芥子护摩。得大财丰饶

又以遏迦木护摩一千八遍。即成警觉诸佛菩萨悉知是人。离一切罪。于一切世间出世间真言王。悉皆现前。除一切病。于诸冤敌,而得最胜。一切生死苦,不能凌逼。由此真言力故。诸有善业,皆果成就。一切恶梦不祥之事,皆得消散。一切厌祷,一切系缚,一切烦恼,不能侵扰。如是等护摩事业。能作息灾,能获安乐,获得财利。设有堕诸恶见众生,令得正见。

尔时婆伽梵告金刚手菩萨。此教王有大威德。是一切如来心。是诸如来母。是诸如来转大法轮。是诸如来,往诣菩提。是诸如来,建大法幢。是诸如来,吹大法蠡。是诸如来,坐金刚座。是诸如来,降伏魔军。是诸如来,最胜秘密。是诸如来,极大秘密。金刚手,此陀罗尼。于赡部洲,息一切有情烦恼。能除一切有情罪。能竭赡部洲有情地狱饿鬼傍生之业。能除有情生老病死,愁叹苦忧,及诸热恼。尔时世尊复告金刚手菩萨。我以天眼观诸如来。不能说此陀罗尼所生功德聚。此陀罗尼有如上最胜殊妙。如是广大如是甚深。如是等胜最胜。上最上大神通。如是大宝广博楼阁教王。薄福少德众生。必不闻此陀罗尼名字。况复得见。受持读诵。若有闻见此陀罗尼名者。是人已曾亲近恒沙诸佛菩萨。金刚手此陀罗尼是如来心。难解难入。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百千万劫。供养八十俱胝那庾多百千恒河沙诸佛菩萨。饮食衣服,房舍卧具,百种汤药,旛盖香华,涂香末香。复以七宝满三千大千世界。日日中奉施诸佛。金刚手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金刚手菩萨白佛言。世尊此人功德无量无边,不可称数。若有诵此陀罗尼一遍者。此人功德,胜前功德。诸佛如来,说不能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时顷作意思惟此陀罗尼。称量比前供养如一切如来饮食衣服香华七宝功德。倍胜于前。即成供养一切如来。

……

克里希那穆提日记(14)

摘自《克里希那穆提日记》

1973年9月28日

那只大黑狗刚咬死了一只山羊,被处以严厉的惩罚,还被捆绑起来,正在哀呜着,狂叫着。这所房子有高墙围着,不知道为什么那只山羊会走错地方,被狗捕捉并被它咬死。房子的主人赔礼道歉,还支付了银子。这是一所大宅,房屋的四周种满了树,草坪还没有完全的转绿,虽然水浇灌得很充分。太阳十分的酷热,所有的花卉和灌木每天不得不浇水二次;土壤贫瘠,白天的热浪几乎使草木都枯黄了。但树木都生长的高大,给予大地舒坦的遮蔽,清晨当太阳还挂在树的后梢上方,你都可以坐在树下。要是你想安静地坐一会或是专心于打坐,这儿是块好地方,但如果你仅仅是想做白日梦,或是沉缅于某种快乐的幻想里,那这里就不是什么好地方了。整块的树荫处,如是要用于静谧的打坐,这样的条件是很的苛刻的,是非常艰难的。你可以沉湎于自己温馨的幻想里,但你很快会发现,那块地方并不吸引诱思绪里的映像。

他坐在那里,头上套着块布,垂着泪;他的妻子刚刚过世。他不想在孩子们面前落泪;他们也在哭,还不太明白行将面临发生。孩子们的母亲身体一直不好,近来病情加重;父亲坐在她的病榻旁。他似乎不打算出门,有一天,一些仪式过后,母亲被抬走了。房子不可思议地变得空荡荡的,没有了昔日母亲活着时喷洒的香水,悲愁笼罩着整个屋子,再也回复不到从前的气氛。父亲很清楚;孩子们永久地失去了亲人,但他们此时还不明白悲愁的含意。

悲愁总在那,你无法刻意地去忘掉它,你无法通过一些娱乐的方式,通过宗教或别的什么来掩盖。你可以逃避它,但悲愁还会在那和你相遇。你可以将自己沉迷于某种膜拜,祈祷,或是某种令你安慰的信念上,但是悲愁还会不期而至。悲愁开出的花是苦涩的,是愤世嫉俗的,或是行为上神经质的。你的举止也许会变得好斗,充满暴力以及令人生厌,但是悲愁无处不在。你也许掌握权力,拥有地位,享受金钱带来的快乐,但悲愁会在你心里,等待着,准备着。不管你用何种方法,你无法逃避它。唯有,你本性具有的爱,可以将悲愁终止;悲愁就是时间,悲愁就是思想。

树被吹伐下来,你流了一滳泪;动物因为你的口味遭宰杀;地球因为你的享乐在遭受破坏;你被教导去杀戮,去破坏,去自相残杀。新技术和机器正在取代人类的劳动,但是,经由思想撮合起来的的东西,你也许还无法结束悲愁。爱不是享乐。

她陷于绝望的悲愁里,她说,倾诉其所经验的那些无意义的事情:死亡,孩子们的幼稚,他们的政治,他们的离婚,他们的挫折,辛酸以及极其无趣的一生。她已不再年青;年青时候她光图自己享受,对政治有过短暂的兴趣,有经济学的学位,过着或多或少别人向往的生活。丈夫最近去世,所有的悲愁似乎一下子降临于她。我们交谈时,她变得很平静。

任何思想的运动都会加深悲愁。思想加上其记忆,加上其快乐和悲痛的映像,加上其孤独和泪水,加上其自怜和自责,是悲愁的原因。倾听你正在所的。就这样听,不要带着过去的痕迹,克服悲愁或如何从悲愁中解脱出来那样听,而是用你的心来听,用你整个身心来听你此时所听见的。你的依赖和依附已为你的悲愁准备好了土壤。你疏于自省,疏于自省所带来的美,这样就滋生了你的悲愁;所有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导致了你的悲愁。就这么听你所听见的溶:溶于其中,不要走神。任何思想的运动只会加强悲愁。思想不是爱。爱没有悲愁。

研究证明拉筋降血压效果比快走更佳,可舒张血管,降低血流阻力

瑜伽拜日式

文章来自网络

不少高血压患者担心无法负荷剧烈运动,其实只要做对运动就可以降血压。最近一项研究显示,与快步走相比,伸展拉筋运动在降低血压方面有显著效果,两个月可减6至7mmHg。

该研究已刊于《体育活动与健康》(Journal of Physical Activity & Health),研究人员招募了40名平均年龄61岁,处于高血压一期(140/90 mmHg~159/99 mmHg)的患者。参加者被随机分为两组,进行为期8周的研究。

其中一组参加者一周5天进行30分钟的全身伸展运动,另一组则快步走。研究结果显示,伸展运动组在不同情况下测量的血压都有较大幅度降低,以坐着量度的血压相比,拉筋组的血压由146降至140mmHg,竞步组由139增至142mmHg;躺卧时度量的血压方面,拉筋组的血压由85降至78mmHg,竞步组由81增至82mmHg。

伸展拉筋动作要缓慢而持久。拉伸充分时,维持30-45秒左右的停顿。

该研究共同作者、萨斯喀彻温大学运动机能学教授Phil Chilibeck解释:「所有人都认为拉筋只是伸展肌肉,但当你伸展肌肉时,也同时在伸展血管,包括所有的动脉。如果通过拉伸锻炼,动脉延展性得到锻炼,硬度降低,血液流动的阻力自然会减小,从而降低血压。」

但Phil Chilibeck教授亦提醒大家,这次研究不代表做有氧运动不好,研究发现竞步组能够减掉更多腰部脂肪,「透过竞步走来降低血压的人应该继续保持,但也应该增加一些伸展运动。我不希望人们因我们的研究而认为他们不应该做有氧运动。像竞步、骑自行车或滑雪等运动都能积极改善身体脂肪、胆固醇和血糖。」

佛陀:当生命结束,善业会上浮,恶业会下沉,不是靠人的加持就可以往生好的境界

文章来自网络

佛陀率领僧团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位年轻人时常来听佛陀讲经说法。

有一天,年轻人愁容满面,看见佛陀就不停掉眼泪。

佛陀问:「怎么了?发生什么事吗?」

年轻人说:「我父亲生病过世了,我很难过!他是个很好的人,为什么无法活得长久?」

「你不是常来听经吗?」佛陀慈祥的问。

「是啊!只要您在这里讲经,我都会来。」

「既然如此,你应该听我说过生老病死、人生无常的道理。」

「这些我都知道!可是我并不觉得父亲已经年老了啊!」年轻人哭得更厉害了。

佛陀解释:「生命的长短不是以岁数而定,而是他在人间的缘有多长,生命就有多长。」

「父亲舍身后是上天堂或下地狱?请您一定要为父亲加持,让他能够往生天堂,否则为人子的我会很不安!」

这时,佛陀了解说再多道理也没用,因为烦恼已占满年轻人的心。

佛陀说:「难得你这么孝顺,我答应为你父亲加持,但是你必须依照我说的方法去做。」

年轻人很高兴的答应了。

佛陀请他拿两个壶过来,其中一个壶灌满油,另一个壶则放一些石头:

「来!现在我们去河边,你赶快叫你的亲人及邻居一起去。」

年轻人很高兴的召集亲友一起来到河边,依佛陀指示,将两个壶放进河里,然后将壶打破。放石头的壶被打破后,石头随着壶的碎片沈下去;而放油的壶,虽然碎片下沈,油却浮上水面。

佛陀请年轻人和周围的人用虔诚的心来祈祷——让油下沈,石头上升。

大家听了都觉得很奇怪,因为不论如何虔诚祈祷,也不可能让石头浮上水面或让油沈下去。

见大家议论纷纷,佛陀微笑说:

「行善就像把油放在壶里,造恶就像在壶里放石头。当生命结束,善业会往上浮升,恶业则向下沈沦,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不是靠人加持就可以往生好的境界,如同石头无法靠着祈祷而浮上水面。」

人往生后何去何从,完全决定于自己生前的所作所为。所以我们要以正确的心态面对世间万物,起心动念和言行举止都要从善去恶。

百岁日本佛学大师–松原泰道的精神养生法

文字来自网络

松原泰道说:我的人生是从50岁开始的。以我的经验来说,五六十岁是人生的转折点,由此人生可分为二:

50岁前,是打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我们往往为立足社会、养家糊口而疲于奔命,基本上是为别人活着;

50岁以后,经济基础已经奠定,职责也已完成,这才到了实现自我、创造自我的最有价值的阶段。

65岁那年,他发表《般若心经入门》,因说法精妙。一举成名。

从此四方讲学,还年年推出新作品,迄今著述超过130部,成为日本佛学界的一个奇迹。

松原泰道致力于推广一种佛教生活哲学,把一般人难以理解的佛学经典与智慧写成易于理解的著作,也把佛教的理念活学活用,成为一套经世致用、充满智慧的人生。

有人问他:你的长寿秘诀是什么?

他爽朗地笑起来:“哪有秘诀?我从来不知道自己能活这么久。”

他的长寿并没有遗传因素,母亲在他3岁时病逝,父亲在他30岁那年也因脑溢血辞世。

他自幼到成年都是体弱多病,身体差到连参军入伍的标准都达不到。大学时,他还得了一场病,差点命赴黄泉。

松原泰道的长寿显得不可思议。也许,只能从精神层面寻找长寿依据。

果然,他说,他一向看重精神养生法。

亲身经历的三个故事

大学那年,他得了肾病,奄奄一息,却遇到了一位好医生。

医生诚恳地对他说:”孩子,你太忧郁了,你的病很大程度上是心理因素导致的。

我们能不能来个分工合作: 外面的病由我来治,心里的病由你来治。”

这番温暖人心的话鼓舞了他,他开始树立信心,积极乐观地配合治疗,肾病很快就好了。

这次康复给了他深刻的启示:心态健康最重要!

他常去外地讲学,午间到一家餐厅吃了一个便当,便当里有一个装筷子、牙签的纸袋,上面印了一阙歌词:

“见也难,别也难;有哭泣,有欢笑;时光像秋风匆匆吹过,一生只见了这一回”。

当时,有三个艺伎在表演这阙短歌,优美而感伤。

第二年,他再去这个地方,但已经见不到这三个人了,就像歌词里说的那样。

他意识到:一切稍纵即逝,对人对物都要用心珍惜。

1954年,北海道有一所寺庙请他去讲经。临出发前,天气预报说台风即将登陆,对方来电话通知他不要上船。于是他退了票。

没想到,原定的那一班船被台风袭击,整个船沉没,死了大约1200人。

听说船上有一个美国牧师,自己有救生圈,当看到一个女人怀抱着孩子却没有救生圈时,

他把自己的救生圈给了女人,女人和孩子获救了,而他却被淹死在怒海中了。

这场悲剧震撼了松原泰道的灵魂。

从那时起,松原泰道觉得,他的生命是别人给的,他要学着多舍少取,回馈他人,

要“用忏悔和布施之心创造万物共生的世界”。

他的精神养生法就这样形成了。

三不原则

精神养生法还有个三不原则:不勉强,不浪费,不懒惰。

1.不勉强,指的是不好高骛远,做脱离常规的事。

2.不浪费,指的是珍惜时间、珍惜身边的事物、珍惜他人的善意。

3.不懒惰,指的是自己的事不能让别人去做;也不管年龄多大,都要鼓足热情继续学习。

中国有位名叫百丈的和尚提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松原泰道认为说得很有道理。

终生学习

有一位曾探访松原泰道的人说:

原以为,一位百岁老人会枯萎得如同核桃壳一般,没想到松原泰道的面容如此润泽、明朗。

他的笑容如冬日阳光般温暖,话语间有一种与万物共生其荣的欣喜和感激。

近日,松原泰道在写一本书《学习死亡》。

他说:

死亡像不停行走的钟,

每一秒都存在,

也许这是一本写不完的书。

但写不完有什么关系呢?

人生总是半途终结的。

我们每天只需尽力做好能做的事,

力所不及的事,就交给苍天吧。

他的座右铭是:终生学习,至死方休 !

学习是保持年轻的最佳方法之一。

生活习惯

每晚七八点睡觉,第二天凌晨3点起床,起床后对着佛像,盘腿念经一个小时。

凌晨4点开始写作,到7点吃早餐,早餐一般就是一汤一菜一碗粥。早餐之后稍事休息,然后继续读书、写作。

中午12点是午餐时间,吃一碗乌冬面,然后继续书斋生活。

傍晚5点晚饭,晚饭是一天最讲究的一餐,有鱼有肉有青菜,再喝一杯日本清酒,或者喝一小罐啤酒,偶尔会喝中国的绍兴酒(非常喜爱)。

晚上7点临睡前,再喝一小杯葡萄酒。

缘起咒

缘起咒图

缘起咒

om ye dharmā hetu prabhavā,
om  耶  达尔玛  嘿度  巴ra巴瓦,
om 那些   法      因缘       生  ,

hetun teṣāṃ tathāgato hya vadat,
嘿敦    跌商    达塔噶多   h雅  瓦达,
因缘     那些      如来        故     说,

teṣāṃ cayo nirodha,
跌商    加尤    尼ro达,
那些    合和     坏灭,

evaṃ vādī mahā śramaṇaḥ。
哎旺   瓦迪  玛哈  师ra麻那哈。
如是     说     大        沙门。

汉译:
诸法因缘起,如来说是因。 彼法因缘灭,沙门如是说。

释迦牟尼佛所宣讲的八万四千法门,都可以包括在缘起咒中。因为,此“缘起性空”是佛陀教言的最重要核心,是无死的甘露, 是摧毁黑暗的明灯,是断除分别和执着的宝剑, 是医治烦恼和痛苦的妙药。

“缘起偈”,又叫“法身偈”,流行的汉译先后有几种,译句出入略有不同。

此“缘起偈”在大乘佛教兴起后,更加广为流传。因其显示了佛法核心的缘起性空思想,被视作佛陀的法身体现,故称为“法身偈”。常写于经书、佛像、塔院等处。

功德利益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其所著的《净除业障百咒》中说:
缘起咒是一切善逝的法身,谁见缘起即见善逝。
哪怕是将它放在油柑子大的小塔当中,今生中也能生起梵天福德。
持诵一遍此咒能清净一切罪业,平息,遣除一切违缘。
如果观想任何事物而诵,相当于造佛像或佛塔。
若观想任何供品而诵,则等于供养遍满世间界的供品。
如果恒时念诵,则圆满一切心愿,任何损害也不能侵害,完整受持一切正法。
如果诵十万遍,那么将如愿实现一切所求之事。在它的各种事业仪轨中也有宣说。
大圆满系解脱咒中说,缘起咒也是能获得化生安住相续解脱的心咒。
总之,缘起咒即一切如来手印,犹如诸法的生命一般,功德不可思议。

一切都是缘起。缘起咒可以转变不好的缘起。如果念诵经文、仪轨、咒语时,有不好的缘起,就不会有成就和效果。念诵缘起咒以后,所有不好的缘起都能转变,一切都会吉祥、圆满。

在密法中,用缘起咒加持舌根,能令所诵真言如实成就。

佛陀非常赞叹缘起咒,《缘起经》中说: 哪怕建一个非常小的佛塔,塔里面没有任何其他装藏的东西,只有一个缘起咒装在里面,这个塔也能变成非常殊胜的积累福报的依处和福田。无论是佛像、佛塔、佛经,只要念诵七遍缘起偈或缘起咒,就会变成殊胜的福田,就可以算是一种简单的开光。

世尊在教法中,一再浓墨重彩的称赞证悟缘起。《稻杆经》中曾讲过一个公案: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在农田里看见一根稻秆,然后对眷属们说:“众比丘,若见因缘,彼即见法。若见于法,即能见佛。”

闻缘起偈 见解脱义

在北传和南传佛教文献中,都有舍利弗、目犍连闻偈悟道,成为佛陀上首二大弟子,即“如来双胜”的故事。南传律藏犍度《大品》(Mahavagga)中的记述:

当僧伽已扩大到千人以上时,佛陀率领大比丘众来到了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与频毗沙罗王会面,并接受了国王供养的竹林精舍。

当时在王舍城有散惹夷(Sasjaya)及其二百五十弟子,舍利弗和目犍连也在其门下,并且是会众之首。二人约定,无论谁先得到“不死”,即解脱,就应立即告诉另一个人。

一天,舍利弗遇到佛陀的大弟子、最初五比丘之一的马胜(Assaji)尊者,被尊者行乞时安祥、庄严的神态所吸引,趋前请问。当得知尊者是大沙门乔答摩的弟子时,他十分渴切地想要了解佛陀的教法,因此请求尊者无论如何也要告诉他一些佛陀教义的心要。于是马胜尊者便对舍利弗说了一个偈颂:

“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 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

舍利弗听后,当即证得清净无垢法眼——“一切观待因缘而生者,亦必观待因缘而灭。”并对马胜尊者说:“如果这就是法,那么你一定已经证得了往昔多无数劫所未曾见的,一切苦的寂灭!”

舍利弗回去将此偈转告了目犍连,目犍连也当即证得了清净无垢法眼。他们二人劝说其他二百五十弟子离开了散惹夷,一同去皈依佛陀,而散惹夷本人则拒绝接受劝告。当他们远远的向着竹林精舍走来时,佛陀预告众比丘说:“这两个正在到来的人,将成为我最殊胜的弟子。”

八十八佛忏悔文(五十三佛+三十五佛)

八十八佛

文章来自网络

《八十八佛忏悔文》八十八佛是五十三佛加三十五佛。五十三佛名见《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是娑婆世界的过去佛。三十五佛,出自《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大宝积经优波离会第二十四》和《佛说决定毗尼经》。是现在十方世界的佛。这八十八佛都可以为众生作忏悔主,向诸佛祈祷,悔改自己的过恶,以求诸佛加持。

五十三佛功德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云: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及馀一切众生。得闻是五十三佛名者。是人於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不堕恶道
若复有人能称是五十三佛名者。生生之处常得值遇十方诸佛。
若复有人能至心敬礼五十三佛者。除灭四重五逆及谤方等皆悉清净。以是诸佛本誓愿故。於念念中即得除灭如上诸罪。
尸弃如来毘舍浮如来。拘留孙如来拘那含牟尼如来迦叶如来。亦赞是五十三佛名。亦复赞叹善男子善女人。能闻是五十三佛名者。能称名者能敬礼者。除灭罪障如上所说。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大众言。我曾往昔无数劫时。於妙光佛末法之中出家学道。闻是五十三佛名。闻已合掌心生欢喜。复教他人令得闻持。他人闻已展转相教。乃至三千人。此三千人异口同音。称诸佛名一心敬礼。以是敬礼诸佛因缘功德力故。即得超越无数亿劫生死之罪

其千人者花光佛为首。下至毘舍浮佛。於庄严劫得成为佛过去千佛是也。此中千佛者。拘留孙佛为首。下至楼至如来(楼至佛)。於贤劫中次第成佛。后千佛者。日光如来为首。下至须弥相佛。於星宿劫中当得成佛。
佛告宝积。十方现在诸佛善德如来等。亦曾得闻是五十三佛名故。於十方面各皆成佛。

三十五佛

宗喀巴大师 修忏如法 三十五佛现全身

宗喀巴大师闭关专修时,在一块石板上,以大礼拜礼三十五佛。

修三十五佛忏,是一边礼拜,一边诵三十五佛名。因大师礼佛修忏不畏艰苦,一味精进,以致手足俱裂,整个手掌、膝盖都磨烂了。并在石板上留下手脚膜拜的凹痕,和头额的印纹。

大师礼拜三十五佛时,常感三十五佛现身加持。然而他每次所见到的三十五佛,却全部没有头部。他觉得很奇怪,因此就此事请问本尊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回答说:

“因为你所称念的佛号不具全,忆念佛的功德不圆满,所以无法见到诸佛之圆满相。以后你必须在佛号前面,加诵‘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如此方能见到全身的佛相。”

大师自此以后,每次修忏时,都遵照文殊菩萨所教,如法念诵,果然每次都可看到三十五佛的圆满相,尊尊光明相好,庄严无比。于是大师依此,造三十五佛忏的修观仪轨。

帕绷喀仁波切在《掌中解脱》中解释,宗喀巴大师之所以能够带给有情浩如虚空的利益,是得力于他在三十五佛除障法门上,下过非常深的功夫。

宗喀巴大师每天睡觉前都持三十五遍的三十五佛名。宗喀巴大师往往说:“睡觉前持诵三十五佛名三十五遍,我这个比丘就会以舒坦、安乐的心上床睡觉。”

三十五佛功德

索达吉堪布《入行论释·善说海》:

…《优波离经》中还讲了:“倘若依靠《三十五佛忏悔文》,昼夜励力地忏悔,即使造了五无间罪等,也能得以清净。”

菩提道次第中举出六种除障技巧,持诵三十五佛是其中一种。除障的法门之一是持诵佛名,特别是念三十五佛,这是威力十分强力的法门。三十五佛的每一尊佛均示现来去除某一种我们通常会违犯的恶业,使我们的心净化。持每一尊佛名,都会净除好几劫的恶业,这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威力强大的法门。

持这些佛中的一尊佛名会净除好几劫的特定恶业,持一尊佛名一次就可以疗除所有四百零四种疾病的肇因,无疑地,这个除障法太宝贵了。仅仅持一次佛名所净除的恶业,便是所有疾病、困境的肇因。持一次佛名就可以净除所有我可能必须生生世世,百千世不断经历的疾病、困难,以及修行的障碍。所净除的不仅是一个恶业,而是好几劫的恶业!……

三十五佛观想

索达吉堪布《入行论释·善说海》:

修持三十五佛礼忏法,须观想面前虚空有一皈依境,主尊为本师释迦牟尼佛,佛陀的宝座由大白象所擎举的宝座(与修持别法,佛陀的宝座由狮子所擎举,有所不同),其上有莲花与月轮,周围有缀满珍珠的宝幔庄严,佛陀具足三十二种妙相,八十种随好,全身散发如同十万个太阳般的光芒,如是具足一切威仪,端坐于宝座上。此处观想佛陀的宝座,由大白象而非狮子所擎举的原因,在于修持本法的目的,乃是为了净除业障,而大白象具足极大的力量,以此为修持本法,能净除一切业障的缘起。珍珠宝幔象征行者能将心续中的恶业净除的缘起。

三十四尊佛,前三十尊佛,分别于释迦牟尼佛的十方(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围绕三周,每一周有十尊佛;最后四尊佛,于围绕佛陀第四周的东、西、南、北四方安住。诸佛安住的位置与持诵佛号的功德利益,简列于下:

持诵诸佛佛号的功德利益,系以阿底峡尊者的传承为依归;三十五佛的形相,系以宗喀巴大师于「阿喀」地方,闭关修持时,亲见三十五佛,遂将三十五佛的形相记录下来。大师此举,并非为炫耀自己能亲见三十五佛,而是为利益后世众生,方行此事。

…宗喀巴大师所记录三十五佛的形相与所传的口诀,完全与经典相符,没有丝毫违背之处。

一、「南无薄伽梵如来应供正遍知释迦牟尼佛」,身金色,右手触地印,左手定印,身穿比丘三衣,现梵行出家相,具足三十二种妙相、八十种随好,金刚珈趺座于莲花月轮宝座上。持诵佛陀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一万劫的罪业。若行者除口念佛号外,身能行大礼拜,心能忆念佛陀的功德,所消除的罪业,当远超过此。

二、第一周:

1.「南无金刚不坏佛」位于佛陀的上方,其身黄色,双手结说法印,身穿比丘三衣,现梵行出家相,具足三十二种妙相、八十种随好,端坐于莲花月轮宝座上,(诸佛的身相除颜色与手印不同,余均与释迦牟尼佛相同)。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一万劫的罪业。

2.「南无宝光佛」位于佛陀的东方,东方即佛陀的前方,其身红色,双手结定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三万劫的罪业。

3.「南无龙尊王佛」位于佛陀的东南方,面颈白色,身臂蓝色,双手结说法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八劫的罪业。

4.「南无精进军佛」位于佛陀的南方,其身黄色,右手施护印,左手于胸前作说法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一切口业。

5.「南无精进喜佛」位于佛陀的西南方,其身黄色,双手结说法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一切意业。

6.「南无宝火佛」位于佛陀的西方,其身红色,右手触地印,左手定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盗取三宝物的罪业。

7.「南无宝月光佛」位于佛陀的西北方,其身白色,右手触地印,左手定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一劫的罪业。

8.「南无现无愚佛」位于佛陀的北方,其身绿色,右手于胸前,作无畏印,左手定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宣说四圣众过失的罪业。

9.「南无宝月佛」位于佛陀的东北方,其身白色,双手结说法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弒母(五无间罪之一)的罪业。

10.「南无无垢佛」位于佛陀的下方,其身蓝色,双手结定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弒父(五无间罪之一)的罪业。

三、第二周:

1.「南无勇施佛」位于佛陀的上方,其身黄色,双手上下结说法印,持诵佛号

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弒阿罗汉(五无间罪之一)的罪业。

2.「南无清净佛」位于佛陀的东方,其身黄色,右手触地印,左手定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破和合僧(五无间罪之一)的罪业。

3.「南无清净施佛」位于佛陀的东南方,其身红黄色,双手结说法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出佛身血(五无间罪之一)的罪业。

4.「南无娑留那佛」位于佛陀的南方,其身白色,双手结定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摈弃、驱逐阿罗汉的罪业。

5.「南无水天佛」位于佛陀的西南方,其身白色,双手结说法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弒菩萨的罪业。

6.「南无坚德佛」位于佛陀的西方,其身黄色,右手施护印,左手说法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弒阿阇梨或师长的罪业。

7.「南无旃檀功德佛」位于佛陀的西北方,其身蓝色,右手触地印,左手定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阻止斋僧的罪业。

8.「南无无量掬光佛」位于佛陀的北方,其身红色,双手结说法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毁坏塔寺的罪业。

9.「南无光德佛」位于佛陀的东北方,其身蓝色,双手上下结说法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一切瞋业。

10.「南无无忧德佛」位于佛陀的下方,其身浅红色,双手结定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一切贪业。

四、第三周

1.「南无那罗延佛」位于佛陀的上方,其身黄色,双手上下结说法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一万劫的罪业。

2.「南无功德华佛」位于佛陀的东方,其身黄色,右手拇指与食指相捻,置于右膝,左手作说法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十万劫的罪业。

3.「南无清净光游戏神通佛」位于佛陀的东南方,其身黄色,右手触地印,左手定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一千劫的罪业。

4.「南无莲华光游戏神通佛」位于佛陀的南方,其身红色,右手触地印,左手定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七劫的罪业。

5.「南无财功德佛」位于佛陀的西南方,其身蓝色,双手结定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由烦恼习气所造作的罪业。

6.「南无德念佛」位于佛陀的西方,其身黄色,双手结定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一切身业。

7.「南无善名称功德佛」位于佛陀的西北方,其身白色,右手于胸前作说法印,左手定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对于佛出世不欢喜所造作的罪业。

8.「南无红焰幢王佛」位于佛陀的北方,其身蓝色,右手持宝幢置于左肩,左手定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由嫉妒心所做的罪业。

9.「南无善游步功德佛」位于佛陀的东北方,其身蓝色,右手持剑当胸,左手定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教唆他人造作恶业的罪业。

10.「南无斗战胜佛」位于佛陀的下方,其身蓝色,双手持盔甲置于胸前,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由傲慢所造作的罪业。

五、第四周:

1.「南无善游步佛」位于佛陀的东方,其身蓝色,右手触地印,左手定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由两舌(挑拨离间)所造作的罪业。

2.「南无周匝庄严功德佛」位于佛陀的南方,其身红黄色,右手施护印,左手说法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随喜他人不善的罪业。

3.「南无宝华游步佛」位于佛陀的西方,其身红黄色,右手施护印,左手说法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毁谤佛法的罪业。

4.「南无薄伽梵如来应供正遍知宝莲华善住娑罗树王佛」位于佛陀的北方,其身黄色,双手结定印,上托「妙高山」(须弥山),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毁谤上师与违犯三昧耶戒(誓愿)的罪业。

以上为三十五佛的形相与持诵佛号的功德,持诵诸佛佛号的功德,与所能消除的罪业,看似有所不同;然此,并非诸佛的证量与功德有所差别,而是由于诸佛往昔的愿力,与对应众生的根器与因缘,而有所差异。

行者修持本法,除了念诵三十五佛的佛号之外,亦可再继续念诵「药师七佛」的佛号(南无善名称吉祥王佛,南无威音王佛,南无金色无垢佛,南无无忧最胜吉祥佛,南无法海雷音佛,南无法海胜慧游戏神通佛,南无药师琉璃光王佛)。此因,药师七佛的愿行,对于五浊恶世的众生,具有特别殊胜的加持力。

八十八佛忏悔文

大慈大悲愍众生,大喜大舍济含识。
相好光明以自严,众等至心皈命礼。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诸佛。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尊法。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贤圣僧。

南无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过去五十三佛)
“南无普光佛、南无普明佛、南无普净佛、南无多摩罗跋栴檀香佛、
南无栴檀光佛、南无摩尼幢佛、南无欢喜藏摩尼宝积佛、南无一切世间乐见上大精进佛、
南无摩尼幢灯光佛、南无慧炬照佛、南无海德光明佛、南无金刚牢强普散金光佛、
南无大强精进勇猛佛、南无大悲光佛、南无慈力王佛、南无慈藏佛、
南无栴檀窟庄严胜佛、南无贤善首佛、南无善意佛、南无广庄严王佛、
南无金华光佛、南无宝盖照空自在力王佛、南无虚空宝华光佛、南无琉璃庄严王佛、
南无普现色身光佛、南无不动智光佛、南无降伏众魔王佛、南无才光明佛、
南无智慧胜佛、南无弥勒仙光佛、南无善寂月音妙尊智王佛、南无世净光佛、
南无龙种上尊王佛、南无日月光佛、南无日月珠光佛、南无慧幢胜王佛、
南无狮子吼自在力王佛、南无妙音胜佛、南无常光幢佛、南无观世灯佛、
南无慧威灯王佛、南无法胜王佛、南无须弥光佛、南无须曼那华光佛、
南无优坛钵罗华殊胜王佛、南无大慧力王佛、南无阿閦毗欢喜光佛、南无无量音声王佛、
南无才光佛、南无金海光佛、南无山海慧自在通王佛、南无大通光佛、
南无一切法常满王佛、”

(现在三十五佛)
“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金刚不坏佛、南无宝光佛、
南无龙尊王佛、南无精进军佛、南无精进喜佛、南无宝火佛、
南无宝月光佛、南无现无愚佛、南无宝月佛、南无无垢佛、
南无离垢佛、南无勇施佛、南无清净佛、南无清净施佛、
南无娑留那佛、南无水天佛、南无坚德佛、南无栴檀功德佛、
南无无量掬光佛、南无光德佛、南无无忧德佛、南无那罗延佛、
南无功德华佛、南无莲华光游戏神通佛、南无财功德佛、南无德念佛、
南无善名称功德佛、南无红燄帝幢王佛、南无善游步功德佛、南无斗战胜佛、
南无善游步佛、南无周匝庄严功德佛、南无宝华游步佛、南无宝莲华善住娑罗树王佛、”

南无法界藏身阿弥陀佛 。

(药师七佛)
“南无善名称吉祥王如来、南无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南无金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南无无忧最胜吉祥如来、南无法海雷音如来、南无法海胜慧游戏神通如来、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普贤行愿回向文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南无大行普贤菩萨(三称)

克里希那穆提:当你下结论时,就不再有智慧了

当你给智慧下结论时,你就不再有智慧了。

这就是大部分年长的人所做的事,他们给一切事情下了结论;然后他们就不再有智慧了。

因此你立刻觉察到一件事,那就是:

有智慧的心是永不停止学习,永远不下结论的!

什么是智慧?

大部分人都很满意自己所下的定义。

他们也许会说:那是个很好的诠释;

或许他们更喜欢自己所做的诠释?

但是一个满意于诠释的心是很浅薄的;所以是不具有智慧的。

五百释迦族子弟见佛身皆是一片灰黑

摘自《法苑珠林》卷十三

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身真金色光明无量。然而佛在世时,有五百释迦族子弟,因过去罪障业缘,眼中所见佛身皆是一片灰黑.

此五百释子见此景象,皆伏地痛哭,为不能得见如来金色身而悲恸万分。世尊劝慰众释子,并为其开示得此业报的因缘。

过去毘婆尸佛入涅盘后,有一长者名为日月德,生有五百儿子,个个聪明多智,世间一切学问无不通达。日月德信敬三宝,常为儿子说佛法义,然而儿子们却始终不信佛法。不久,这五百子同时身患重病,命不久长。

父亲来到孩子面前,垂泪说道:「孩子们,你们过去因邪见而不明因果、不信佛法,今日受到无常之苦,有如刀割其身,又有什么可以依靠?现在你们就至心称念毘婆尸佛的名号吧。」众子听了父亲苦口婆心的劝告,便同声称念南无佛。

五百子命终之后,由于称念佛名之功德,往生四天王天,待天上寿尽,又因过去邪见还堕地狱。在狱中受极苦时,忆起父亲曾教他们称念佛号之因缘,于是至心恭念佛名,得出地狱,生于人道,贫穷下贱。

后来值遇尸弃佛出世,只能听闻佛名,不得见佛。之后生生世世虽能值遇迦叶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也都只能听闻佛名,无法见佛。

五百子因闻过去六佛名故,今世得与同生释种,却不能见佛庄严身相。

佛陀告诉五百释子:「我身端严如阎浮金,你们所见形象却是灰黑瘦弱的婆罗门,这都是过去不舍邪见的缘故。你们现在可称过去佛名、父亲名字,亦称我名及弥勒佛。」

五百释子遵从佛陀教诲,称念佛名而后五体投地作礼,至诚恳切地向大德僧众发露忏悔往昔邪见之罪,忏悔后,即见佛身金色晃耀如须弥山,放无量光明。

亲见佛身金色端严相好的五百释子,感动不已,当下即得须陀洹果,并求佛出家,证阿罗汉,得三明六通,具八解脱。

佛陀告诉比丘们:「我灭度后,若称我名,及诸佛名号,所获福德无量无边。」

杨绛经典语录30句

文字来自网络

她是最贤的妻,她是最才的女,她是最好的朋友,她是最慈的母亲……她不仅扮演好了生活给她的所有角色,而且,还活出了自己的精彩。她是当之无愧的“女神”,是最值得当代女性学习的典范。因为她的存在,我们对“女神”的认知才不至于那么的浅薄。

她就是杨绛,一位有着旷世才情的传奇女性。

作家黎戈评论说:“杨绛让我看到了‘过去的品质’,这是一种哑光却不暗哑,低调却不哽咽,醇香却不刺鼻的品质,它像北极光:明亮、坚韧、耐寒,在人格的高纬度闪闪发光。”

看她的书,能让我们对生活生出信心来,无论外界发生什么,希望我们也可以像她一样选择淡然、坚韧地去面对。

01

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得到金钱,拥有金钱未必拥有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如愿以偿。

02

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少?

03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04

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虑。

05

一个人二十不狂没志气,三十犹狂是无识妄人。

06

我们无论在多么艰苦的境地,从不停顿的是读书和工作,因为这也是我们的乐趣。

07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08

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

09

故人笑比中庭树,一日秋风一日疏。

10

世态人情,比明月清风更饶有滋味;可作书读,可当戏看。书上的描摹,戏里的扮演,即使栩栩如生,究竟只是文艺作品;人情世态,都是天真自然的流露,往往超出情理之外,新奇得令人震惊,令人骇怪,给人以更深刻的效益,更奇妙的娱乐。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而不是面对观众的艺术表演。

11

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12

世态人情,可作书读,可当戏看。

13

创作的一个重要成分是想象,经验好比黑暗里点上的火,想象是这个火所发的光;没有火就没有光,但光照所及,远远超过火光点儿的大小。

14

世间也有隐身衣,只是世人非但不以为宝,还唯恐穿在身上。因为这种隐身衣的料子是卑微,身处卑微,人家就视而不见,见而无睹。

15

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

16

有修养的人,能喜怒不形于色。但不形于色,未必喜怒不影响他的判断选择。要等感情得到了相当的满足或发泄,平静下来,智力才不受感情的驱使。

17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18

我们如果反思一生的经历,都是当时处境使然,不由自主。但是关键时刻,做主的还是自己。算命的把“命造”比作船,把“运途”比作河,船只能在河里走。但“命造”里,还有“命主”呢?如果船要搁浅或倾覆的时候,船里还有个“我”在做主,也可说是这人的个性做主。这就是所谓个性决定命运了。

19

西方人说,任由七大罪恶:骄傲,贪婪,淫邪,愤怒,贪食,嫉妒,懒惰。这七种罪恶,也包含了佛家所谓贪,嗔,痴。这种种罪恶,都植根于人的血肉之躯。

20

灵性,是识别是非、善恶、美丑等道德标准的本能;良心,是鼓动并督促为人行事都遵守上述道德标准的道德心。“食色性也”是人的本性,属于肉;灵性良心也是人的本性,属于灵;这两重本性是矛盾的,不相容的;灵与肉是不和谐的。

21

人情好逸恶劳,斗来斗去,疲倦了,就想歇歇了。

22

人有两部分,看得见的身体和看不见的灵魂。灵魂的美恶,不体现在肉体上。

23

我热爱大自然,其次是艺术。我不与谁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双手炙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24

孔子常常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我还要进一步说,患不自知也。

25

人虽然渺小,人生虽然短促,但是人能学,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贵在人自身。

26

希望的事,迟早会实现,但实现的希望,总是变了味的。

27

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

28

爱情是不由自主的,得来容易就看得容易,没得到的,或者得不到的,才觉得稀罕珍贵。

29

人生一世,无非是认识自己,洗练自己,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除非甘心与禽兽无异,但这又谈何容易呢!

30

我只怕人不如书好对付。他们会看不起你,欺负你,或者就嫉妒你,或者又欺负又嫉妒。

克里希那穆提日记(13)

摘自《克里希那穆提日记》

1973年9月27日

这是神殿的遗物,长长的回廊已没了屋顶,门前的石像已然披风,长满了杂草。这里是鸟类,猴子,鹦鹉和鸽子的避难所。驴的石像,依旧不减其壮美,具有一种于无声处的尊贵。自己已经够出乎意料的干净了,你可以坐在那里,望着眼前的猴子和那些地上的叽叽喳喳的鸟儿。宫殿想必是灯香火鼎的地方,吸引着数以千计的花环锦簇,香雾腅绕,摩肩背的香客。祈愿,以及他们虔诚的气氛还在。因天气热起来的尾巴,现在已不见猴子的踪迹,但鹦鹉和鸽子却在高高的石墙的洞内和石缝里筑巢这个。悠久的。破残的此渊远距离,没有进一步的人为破坏。

宗教已变成迷信和偶像相,形成了信仰和宗教。它已失去了真理的美,香火已经消灭了实。是人类地球的化身。地面是杂技场相当无聊。这就是要说真相,教堂或建筑中无法被发现的任何地方,无论它们的外表如何华丽。我想真理的美和石头的美是两种不同的东西。所以会向无限,通向自由;而后来人类自砌的牢笼,地狱泡沫的樊篱。

浪漫和感伤都贬低宗教的本质,宗教不讲玩偶。 行动范围中,所知识起的作用从本质上讲是必须的,实时上讲是,但知识不是人类的;知识是思想的结构,而思想是迟钝;经典的说法,如何借鉴,思想就是已知的重复。

那条长长的安静的蛇地带着手指干燥的田埂上,在清晨的阳光下,反射出欢快的绿色和光质。被输往了欧洲人民口中的佳美。那是条长的土黄色的蛇,很安静地,看起来好像是和土地一样的颜色,难分辩解,但不是黑色的眼睛里反射着日光。在是着吐它吐出的黑色的声音。而动蛇的人是不太会去注意到这个的。的呜咽声,那具用布裹着的尸体被抬走了;三只风筝在追赶三只鸟;动物在被屠宰;你听到他们痛苦的叫声。风雨可见,悲愁也是。

真理的美和其奥妙,不存在于信仰和教条中,没有可寻的途径通向真理的美;它不是固定的一个点,不是一个避风港,所以人类无法找到发现真理的地方真理。的纤弱性,真理的爱它不能被测量,你也无法拥有,经历过它。事实上它没有市场使用价值,也没有保存价值,当心和大脑静空由思想而起的,真理便来到了。僧人或穷人并不接近真理,富人也一样;知识分子如此无法存在自己的真理,天才也。说知道真理的人,是不接触真理的。真理于远离,世界又世界。

黎明时分,罗望子树附近的鹦鹉在尖声叫着,拍打着翅膀;他们早便便开始不安的活动,飞飞去。他们长有明亮的绿色条纹,弯弯的红颜色的它们会飞到阳台的护栏杆;这样你就有机会去观察它们,但它们会从不直线飞行,总是以Z字形,飞边叫着着。不是那样;它们马上又会飞走,被它们自己刺耳的叫声。它们唯一的敌人可能是人。人将它们关在笼子里。

Page 25 of 26
1 23 24 25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