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灵性
前世今生轮回文字资料集
特斯拉对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驳斥
湛蓝小孩,艾奇恩·卡玛瑞克(Akiane Kramarik)
爱因斯坦《我的信仰》192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演讲辞
一平方英寸的寂静
本文转载自网络,作者不详。
三十年来,Gordon Hempton环绕了地球三次,为的是收集世界各地的自然声音。与其他环境议题一样,Gordon Hempton发现自然界的寂静正在不断被人类入侵,为了保存声音领域的纯洁,他发起「一平方英寸的寂静」计划,希望世人能把「寂静」重现,因为「寂静不是令东西消失,而是让所有东西呈现」,只要我们静下来,便会听到大自然的奏乐,那是影响我们身心灵的谐和音乐。
27岁才尝到真正聆听
Gordon Hempton原想成为植物病理学家,1980年在由西雅图开车前往麦迪逊的研究所途中,他选择停于一片玉米田上休息,想不到这小小的决定影响了他一生。他躺在玉米田上,正要休息之际,却忽然听到一阵蟋蟀的叫声,就像多重合奏般美妙,他感觉到空气里带着潮湿的味道,显示暴风雨即将来临。在雨落下之前,雷声率先响起,轰隆隆地自远方翻滚而来,回响不绝,磅礡、深沉,灵魂为之震撼。Gordon
Hempton不禁心想:我已经27岁,为甚么从来没有真正聆听过?其后他不惜退学,当信差打工,为的只是“become a better listener”。
后来Gordon Hempton成为了声音生态学家,从事生态声音录制30年,iTunes上也能找到他的「音乐」。在这过程中,他渐渐发觉地球上的寂静之境正在迅速消失。以美国为例,能够让人至少享受到15分钟大自然宁静的地点,现在只余下12个。原本是避世天堂的国家公园亦深受其害,日间平均不到5分钟便会出现一次人为声音骚扰。为此,Gordon Hempton于2005年开始了一项保护寂静计划,他在美国奥林匹克国家公园里放置了一块小红石,并命名它为「一平方英寸的寂静」。他定期到那里监测可能入侵的噪音,记录时间、噪音入侵的程度以及噪音的来源等各项数据。然后,他会主动联络制造相关噪音的人,向对方解释保护仅存自然寂静的重要性,并附上一张纪录大自然被噪音入侵前后状况的CD,请求对方自我约束。
大阳能点唱机
寂静对我们来说有何重要?Gordon Hempton以大阳能点唱机比喻这个地球,吸收最多阳光的地方,声音愈是多元丰富。他在TED的一次讲座里,顺序播放在亚马逊、中美洲的Belize、邻近俄罗斯的Georgia,最后是华盛顿所录到的声音,大家能明显听出亚马逊是最具生命力的地方,其后随着地方转变,声音的活力不断递减;而声音一转,在设有巨形厂库的城市里,我们听到的是低频率的持续机械声,它们不像打桩般吵耳,却一直存藏于耳膜之间,这声音影响附近超过1,000平方英里的环境,淹没大自然的歌声。那是一种近乎绝望的枯燥声音。
Gordon Hempton表示,单凭声音,我们能够判断一个地方的生命力,环境的健康状态,但今天我们却失去了这个「聆听」的权利。于城市里,要求「寂静」是不可能的任务;但最起码,我们还可以为保存国家公园里的「寂静」而努力。只有真正处于静谧状态,我们才会发现地球是如此热闹雀跃,内心才有被大自然抚顺平静的机会。
集中营内的蝴蝶和参透生死的罗斯医生
本文转载自网络,作者不详。
对不少从事临终照顾的人士来说,伊莉萨白.库伯勒.罗斯医 (Elisabeth Kübler-Ross)是位重要人物。这位生于瑞士的心理医生对死亡的研究,把西方医学对濒死病患者的处理从阴暗冰冷中带回阳光之下。她透过文字和行为,把关怀一词变成给濒死病人的处方药物,也把同理心加入了照料他们的医学程序。
在六十年代,罗斯医生借着对两百多位绝症病人的心理分析,归纳了他们在面对生命中最大的坏消息后的五个阶段: 否认(Denial)、愤怒(Anger)、讨价还价(Bargaining)、抑郁(Depression)和接受(Acceptance)。
罗斯医生的著作《On Death and Dying(中译死亡与濒死》在一九六九年出版,为医学界带来震撼。这本文献和她之后的多本着作,探讨了由濒死时魂魄出窍到死而复生的现象。在怎样面对死亡这一大难题上,替我们开拓了宗教以外的一片天空,也构成现代生死学的基础。
罗斯医生认为死亡是自然现象,本身并不可怕。反之现代西方文化对死亡加上虚伪的掩饰和造作,反而令大众失去自然地面对死亡的机会。她举例说墨西哥就有着对死亡处之泰然的特质,他们只要兴之所至,就会带同食物到亲人坟前,像处身家中般和死者闲话家常。罗斯医生对童年在瑞士时一位邻居的守灵仪式印象深刻。罗斯医生的父亲和其他亲友一般,可以随意触踫死者和跟他说话,整个仪式完全没有现代丧礼要为死者穿上丝质丧服、躺进用绸缎软垫覆盖的棺木和面上涂上胭脂等的人工造作。这些细节,从罗斯医生的角度,是加深现代人对死亡的隔阂的主因。
从多年和死亡交往的经验,罗斯医生察觉,只要病人在生时依照自己的意向而活,日子充实,事事尽力而为,没有留下悔疚,多会安详的离开世界。反之,背负着未能完成别人对你期望而离开的病人,往往显得十分痛苦和哀伤。
怎样面对病重的亲人?罗斯医生认为诚实和爱,是处理的两大基石。不要回避病者的问题,但不要为他们未问的先行作答。千万不要自作诚实好人,把自以为的真相公开令他们希望幻灭。病人未提出的原因可能是未能接受答案。而希望,正正是我们生存下去的最大动力。在最后阶段时,在病人周围组成一个用爱织成的支持网,尽量答应他们的要求。无论是选择在家中离世、转到宁养医院,甚至喝一杯咖啡、抽一根烟,在可能情况下,应尽量配合。
罗斯医生除了学术研究外,也创办了「和平之家」(Shanti Nilaya, Home of Peace),一所为濒死病人设立的疗养设施。一九八五年,她也计划在美国维珍尼亚州设立专为艾滋病童而设的宁养医院,但遭到当地居民的反对而告吹。一九九四年,她的住所更被纵火而烧毁。
伊莉萨白.库伯勒.罗斯生长于瑞士一个信奉基督教的小康之家,母亲在一九二六年诞下包括她姊姊和妹妹的三胞胎。
罗斯五岁时患上小儿麻痹症,当时医生觉得她生存的机会渺汒,虽然后来罗斯奇迹的康复,但医院阴暗、冷漠的环境,在她心内留下不能磨灭的阴影。十三岁时,妹妹也患上同一症状,令罗斯立志要当一位医生,但父亲却极力反对,要她将来留在家族生意工作。
在二次世界大战后参加了「国际和平志愿工作团」。由于瑞士在大战期间维持中立,罗斯未曾目睹战争的可怕。波兰的迈坦尼克集中营(Majdanek
Concentration Camp)的一段经历,是罗斯医生人生的转折点。
在一次访问中,罗斯医生向美国脊医权威Daniel Redwood,说出这个改变一生,令她投身心理学的经历:
我知道纳綷在迈坦尼克的毒气室中屠杀了成千上万的儿童,但我在营房的墙上,见到的却是他们留下一张又一张的蝴蝶图画。我清楚这些画是小孩在知道再也见不到父母、亲人后画下的,这个境象给我很大的震撼,同时也带来很大的疑惑。
我当年只是一个在无风无浪的瑞士成长的一个年轻女孩,对人性的丑恶认识不深,迈坦尼克和饱受战火摧残的欧洲,对我来说,非常陌生和无法理解。
杀死千万儿童的凶手,本身也是普通人,也会为自己孩子的健康担忧,然而却可以日复日的作出杀人的冷血行为?
当日在我旁边的是一位在集中营当义工的犹太女孩歌妲,她的父母、祖父母、兄弟和姊妹都被送进毒气室。到她被安排进入毒气室的那天,却因为当天被安排的人数已经超出负荷,临时把她从队伍中抽出来。但因为她的编号已被列入死者名单,一直未有再被送回毒气室,奇迹地逃过一劫。
歌妲在集中营渡过余下的日子,她立誓要尽余生之力把目睹的恶行公诸于世。
当盟军解放迈坦尼克时,歌妲却对自己说:
“若我在以后的日子都花在形容丑恶上,我和希特拉就会无甚分别。从我口中出来的,全部都是仇恨和恶毒的种子。”
歌妲告诉我她向上帝保证,如果一天未能宽恕希特拉,她一天都会留在营中。当她离开迈坦尼克时,要带着营中岁月给她的教训。
临别时,她再和我说:
“妳可能还未清楚,在所有人当中,存在着一个希特拉!”
她的意思是,我们必需先承认心中存在着邪恶,然后才能把它驱除,做一个真正的善人。
听毕她的说话,我却在想:
“她肯定有点不正常,我的心里怎会藏着一个希特拉。”
几天后,因为我染上风寒病,我要离开迈坦尼克。在不断需要转乘便车的旅途中,因为病情加剧和三天未曾进食,我最后无法回到瑞士,被发现昏迷在德国的一处森林中。在医院里,我突然醒觉,在那三天的行程中,若身边经过一位带着面包的儿童,我必定会把面包夺走。
在剎那的顿悟后我对自己说:
“我完全明白歌妲的意思,我心中的确住着一位希特拉。” 随着处境的逆转,生出邪恶的念头是自然的事。
这就是一切的开始,回到瑞士后我和自己说要进入医学院,我要清楚了解是什么把纯真儿童变成纳綷恶魔的原因。
迈坦尼克的蝴蝶代表什么?在罗斯医生的晚年她得到了答案:
就像蝴蝶破茧而出,死亡令人类的精神蜕变。怎样从转化中悟出道理而变得关爱别人,就是我们的工作。
一九九五年,罗斯医生因为一连串的中风令她左半身瘫痪,九年前的今天,参透生死的她在阿里桑那州的家中安详离世。
罗斯医生生前曾说她清楚自己死后的去向,但在到达最后归宿之前,她会先在银河上唱歌跳舞。
美国脑科学家亲历见证佛陀的“开悟”的秘密
真的有天堂(Heaven Is For Real)Colton Burpo的濒死经验
抛开恐惧.永恒的自己–《死过一次才学会爱》
问答集—《死过一次才学会爱》
《天堂教我的七堂课》丹尼.白克雷的濒死体验
拙火经验案例汇集
《拙火经验》摘录
美国预言家珍妮-狄克逊三次看到东方圣人诞生的异象
《海奥华预言》、《阿米星星的孩子》精选语录
《我有死亡经验》又名《灵魂出窍4hr》
福从天降的试验
特斯拉的神秘经验
乌克兰深山出现惊人的“布罗肯幻象”
玛尼克亚玛—仰赖上帝维生的神秘瑜伽行者
麦田圈里的顶轮图
十二个脉轮——节选自《地球生命图书馆》
美国天才女预言家珍妮.狄克逊—人类的希望在东方
凝视太阳—人类的福祉?!
Akiane Kramarik画梦的孩子
文章来自网络,作者不详。
湛蓝小孩Akiane是一位15岁的绘画神童,绘画灵感都是来自上界,她的画充满了灵性与情感,Akiane六岁时拿起画笔作画,而她从四岁即开始从上帝领受许多异象。Akiane开始向母亲仔细地描述她在天堂看到的景象,她说在那裡有千百种颜色是我们还不知道的。一个15岁小女孩,画出如此惊人的作品,真是让人赞不绝口、叹为观止,在当今国际绘画界,这是一个活着的见证,也是一个神迹。
湛蓝小孩Akiane简介:
1994年7月的一天,Akiane出生在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蒙特摩尔市家中的浴池里,是水下分娩的。水池的温水,就像胎胞里的羊水一样,离开母体的新生儿睁开眼睛,一双像天空一样蓝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这外面的世界,父亲的手轻轻地托着她。她细小的手指偶尔会抓住那微微搏动着的脐带,她的长发漂浮在水里,清澈的水因她手脚的挥动而荡漾着。父母笑了,给她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Akiane(艾奇斯),一个俄语词,意思是“海洋”。
Akiane还不满月的时候,家里接到了一个奇怪的电话,从欧洲打来的,说在亚美尼亚有一位名叫维多利亚(Victoria)的妇女告诉许多人,一个叫Akiane的女孩子将来会很有出息的。隔了一会儿,那位叫维多利亚的妇人自己也打来了电话,俄语口音可真重,她颇为费劲却又热烈地描述了Akiane将要经历的激动人心的事。Akiane的母亲礼貌性地表示了谢意,全家与这位小亚细亚高加索山区的妇女素不相识,维多利亚说自己是基督徒,而Akiane的父母亲都不信神,大家转身就把她的话忘了。
Akiane渐渐长大。她的天性像阳光一样灿烂,她爱格格地笑。但她也很感性,敏锐,怕羞,说话不多,更多的时候只是在观察。学步的时候,Akiane就经常带些石头、贝壳、树叶、花朵回家。她爱抚摸衣物的质地,碰触皮肤的肌理。她爱喂养小动物,为它们的生命现象而着迷。她对周围的人有着惊人的直觉,她能透过厚厚的笑的面具看见他们的本相。对童话、幻想之类不真实的东西,她从来也不喜欢。
Akiane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前面有两个哥哥,在她之后,又有了两个弟弟。家境并不富裕,几乎没有社交,小孩子们自娱自乐。母亲在北欧波罗的海上的立陶宛长大,受的是前苏联的教育,不知道神。母亲尽心地操持着这个家。父亲是美国人,是个职业厨师。家里不看电视,不谈论宗教,不祷告,也不上教会,连“上帝”这个词也没有用过。
但四岁的时候,有一天早晨,Akiane悄声地告诉妈妈:“今天,我遇见了上帝。”这是Akiane初次遇见主耶稣。她永远记得祂对她说的话:“你必须去做,我会帮你,你就可以帮助别人。“主的声音是何等的慈爱、安静和美丽!她回应道:“是的,我做!”她体验了与上帝同在的生命是多么美好。那时候,做母亲的并不理解个中的况味,但渐渐地,母亲体会到,女儿分享的那些梦和异象,对她确是实在的经历。就在那一年,阿琪雅纳的全家都信了主。虽然家境还是贫寒,这个家庭初尝了难以言说的喜乐、和谐与平安。
梦中的异象显露的时候,Akiane开始热衷于画画。墙壁、窗户、家具、书页,凡她手能及的地方,甚至她的腿上和手上,都画满了数以百计的肖像和图形。有时候,她闭着眼画;有时候,用牙齿咬着或用脚趾夹着铅笔画;有时候,用炉中的炭画;有时候,从菜园里摘来水果、蔬菜,把它们涂抹在墙上。遭到呵斥的时候,她似乎稍微安分了一些,但后来发现,她是把画画在桌子的背面了。四岁多的孩子,最爱画肖像,画不到维妙维肖,画不到神情毕现,她是不肯罢休的。她告诉妈妈,“在上帝那里,祂教我画画。”她还画了光的居所,光圈套着光圈,无穷无尽的圆,上帝住的地方。她说:“在那儿,我走路说话的时候,植物也移动也歌唱,好像它们会思想。在那里真好,我听,凡在那里的都听,上帝在那里。”
六岁的时候,Akiane开始用油彩棒画画,家里人这才意识到她确有独特的天赋。七岁,Akiane开始直接用油彩画画。若是画整个人物,她最爱用丙烯酸树脂,画人物肖像,她就用油画颜料。每天早晨四点,她就起床,一周工作五、六天,先在画室作画,然后写诗和格言,她的诗常常是整首孕育的。每天工作四到五个小时。在画油彩画之前,她时常画许多草图,直到满意了,才着油彩。她专心画每一幅画,一次只画一幅,直到定稿。平均每幅油画或丙烯画,都要花上她一百至二百个小时,此后她一直保持了每年八到二十幅画的出产量。
四岁的时候,她曾用铅笔勾勒过一幅女孩子的像,给她的妈妈看:“这是她--我的守护天使。她的牙齿雪白,她的眼睛会说话。”十岁,她再画天使,这次是用丙烯酸树脂,画的还是她的守护天使,身穿雪白的长袍,从头及脚,覆盖着圣洁权能的轻纱。她的翅翼是人的眼目看不见的,她的双臂向前平伸着,托住她奉差来看顾的。(《天使》)十一岁,Akiane又画了同一位天使的坐姿,同样的装束,她倾着身子,凝神向上瞻望着。Akiane描述道:”她的头发金黄,面容纯美,英姿勃发,她所注目的是具有永恒意味的东西。永恒是什么,并没有向我显明。”(《天使的爱》)
Akiane的画作中,最宝贵、最著名的就是那两幅耶稣基督的油画。复活的主耶稣的慈容多次显现在她的梦中和异象之中,让Akiane难以忘怀。她说:“我总是思想着主耶稣,总是言说着主耶稣。”她起意要画主耶稣。有近二年的时间,她站在超级市场、商场、停车场、城市大街,看成千上万的面孔经过,想要找一个像梦中所见的耶稣面容的模特儿,就是找不到。最后,Akiane请全家为这件事情祷告,求神把最合适的人送来。Akiane还求了印证,就是让他从前门进来。
第二天下午,前门的门铃响了,Akiane看见门口站着一位身量高大的年轻人。他有着一种暖暖的笑容,一双有力的手。举止谦卑而又泰然自若。蓄着微微卷曲的头发,还有轮廓鲜明的浅浅的胡须。这与她在梦中所见的主耶稣的容貌颇为相仿。他走进来,说他是一位木匠。他的声音低沉而平和。木匠!主耶稣出来传道之前的职业!她悄声对妈妈说:“就是他!模特儿!”
Akiane一刻也不肯耽延。她马上跑回自己的房间,画了几十张各种角度的草图。她发觉,主耶稣的眼睛从各个角度看着她,在充满着苦楚的人世,有天国的光垂照下来。一股伟大的力在她的血管中旋流着。她倾注了极大的喜乐和爱,描绘着早已在胸臆间呼之欲出的复活基督的形象。她从来都是一丝不苟的,为了能够画好眼睫毛,她甚至剪了一撮自己的头发,做成一只细毛笔。短短四十个小时,创作就完成了,这就是油画《和平之子》(八岁)。接着,Akiane又创作了另一幅基督画像《父啊,赦免他们!》(九岁),也是梦中异象的记录。
Akiane
曾如此向大家解释这幅“和平之子”的含义:“他脸上有光的这边代表天国,暗的那边代表地上的痛苦。在黑暗中他光明的眼睛显明,在我们一切的困难中,他与我们同在,当我们需要他的时候,他就是我们的光。”很神奇的是,无论人站在那里,耶稣的眼睛都跟随着每一个观赏者。这幅油画让人想起圣经[约翰一书]一章5节:“神就是光,在祂毫无黑暗!”
和[以赛亚书]四十一章10节:“不要害怕,因为我与你同在!”
六岁时,Akiane画了自画像《成长》:一副决绝而坚定的神情,她的胸前佩戴一朵有金灿灿的花蕊和蓝花瓣的奇葩,背景是湛蓝的夜空下十字架形状的星星,积雪的山顶,和淡蓝色的水。后来,她为这幅画配了一首意味深长的小诗《许多孤独的小路》:“希望的白玫瑰/在青春的果园相会。/笔直的小径逃离蜿蜒的小路,/为了真理我离开了家园。/……/不知道多少次我活过来,/多少次盐和泪水相遇,/每当眼帘遮蔽安谧的瞳睛,/不记得珍珠怎样滑落。/上帝之爱成全了时间,/十字寒星在岸边濯洗,/当祂呼唤我归来,/高古的天鹅在我的门边颤栗。”令我们感慨的是,当那些与Akiane年龄相仿的孩子们刚刚步入学堂的时候,对真理的探索就已成为Akiane的人生目的了。
一年后,Akiane又画了一幅自画像,起名为《我的视线已经等不及》。她的表情显得成熟多了,那一双凝望的眼睛,多了许多的沉思。她写了一首同名诗歌来配画,诗中自豪地表白:“照上帝的脚踪,跟从祂的步履,/未曾有人听见我所看见的。”她的眼目微微向上仰望着,画的背景是殷红色的天宇,层层叠叠的洁白星云翻涌而出。
Akiane最得意的自画像是《创造的同工》。是她刚满十一岁时画的。她站在黝黑的星空之中,她的身姿与浩瀚的星空溶为一体,左手握着几柄画笔,右手举着一枝画笔去点一颗熠熠生辉的星星。Akiane说:“我要表达创造的同工之乐与对上帝的大爱和智慧的敬畏。我的调色板是宇宙,我的画笔从繁星上蘸取颜色。”看Akiane,只看到她的技巧与才华是不够的,因为她的画作和诗歌中有一些更有意义、更加宝贵的东西。或许,说Akiane的自画像是与上帝相遇的心路历程的记录,反而更准确些吧!
11岁
人是不可能自行与上帝相遇的,只能是上帝主动与人相遇,只能是上帝在祂真理的大道之中与人相遇。在这个道中,上帝对人说话,唯有置身于其中的人才能听得见上帝的话语,也唯有他们才能够对神的圣言作出庄严的回应。我倾听,他们就来了
Akiane数年如一日地作画、写诗,每一个作品都是全身心的投入,但对她而言,这绝不是全部的,甚至也不是主要的动因。她渐渐体会到,作者之于作品并不是主宰,那些好的作品,即使是在创作之前,就已经有了自己的个性、生命,作品的成败在于有没有尊重这种生命。真正的作品就是一种恩赐。九岁时,Akiane这样描述了自己的体验:“我教导,他们就走开;我倾听,他们就来了;我的力量在于我的缄默。”
油画《光照之下》是Akiane九岁时创作的一幅寓言式的作品。画面上是一条由深远之处流出,且直面幽谷的巨溪,其上有五组散点透视布置的熊,一只或两只为一组,大光分别笼罩着它们。来采访的摄影师看到这幅刚刚完成的画,就问:“你画这些熊要表明什么呢?”那时候画作的标题还没有取定。光着脚丫,坐在油彩斑斑的椅子上歇一歇的Akiane回答道:“这组熊表明了五种人对上帝不同的反应。上帝的光临视着它们,只有三组感受到了光:一只熊想逃离光,一脚踏进了幽暗。另一只被光激怒了,仰天长啸。第三组(位于右上角的)是一对母子熊,它们仰起头,满是敬畏、渴慕、喜乐。五组熊中,这对母子熊是唯一在溪水中有倒影的。(Akiane以此表达的意思是,只有认识上帝的人才能真正认识自己。)剩下的两组根本没有意识到光的存在:它们是角斗士或打拼者,为了一己私利而与同类搏斗,或者忙于各自获取身外之物。画作的寓意是:不要逃离光,不要恨光,不要为私欲而战斗或者只顾自己,这样行的人必定会完全迷失真道。仰望真理而活,你将找到平安喜乐。”
《光照之下》
这幅画,Akiane先后签了两次名:第一次是签在画作的右下角,在画作完成之时;过后,Akiane不小心割破了手指,她灵机一动,就蘸着手指上渗出的鲜血,在那条被熊叼在口中的鳟鱼身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这是一个九岁女孩对光的爱慕,对人类现状的观察,而且她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小小的受难者了。
在十岁时的画作《沙漏》中,Akiane又画了光,是以海底之光来表现过往与将来的永恒。
Akiane总是先祷告,然后创作,她对祷告有深刻的体验。十岁时,Akiane画了一幅题为《祷告的能力》的油画,献给一切虔诚的祷告者。画面上,群禽翻飞于生命河的上空,有的专注于目标,有的无忧无虑地盘桓,有的注意力分散了,有的则徒然返回。Akiane说:“祷告的能力在于方向、谦卑、真诚和信心。祷告如一只翱翔的鸟,只有聆听着上帝的微声来追寻上帝。最快捷、最专一的祷告是能够融化山峰积雪的。祷告越多,能力也越大。”
Akiane渴慕上帝的道,追寻神圣的真理,她说:“钻石来自深深的矿道,凭着闪光它们才被认出。”
在《母爱》(十一岁)这幅画中,Akiane画了怀抱着婴孩耶稣的圣母玛丽亚。以她特有的温柔的爱,这个拥抱的姿态,环绕在救主耶稣基督身上,自初生的圣婴,十字架上受难的王,到复活的主,是一以贯之的。所以Akiane把玛丽亚下面的手画在阴影以见证十字架上的受难,上面的手画在明光之中以见证主的降生与复活。
Akiane说:“愿我的艺术引导人们注目于上帝,愿我的诗歌守护着人们对上帝的注目。”
七岁画的题为“My
sight cannot wait for me”的油画前
這幅畫在表達對施與和接受「祝褔」的感謝…
巨大的花瓣代表我們人生紀事裏的歲月與事件;露珠代表有活力的祝褔;年輕小孩代表生命本身,而光則代表生命的創造者。有些花瓣似乎比其它花瓣接受較少的祝褔,但只有在整個花開時才顯露出生命的意義。當我們感到悲傷時,我們必須做的就是去数算我們的祝褔,即使我們只能注意到極少的花瓣,我們都該為這些被施與的祝褔心存感謝。悲傷即將消逝,而我們將因祝褔別人而得到啟發,並作為回報。
Akiane部分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