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湖上

《秋日湖上》

唐·薛莹

落日五湖游,

烟波处处愁。

浮沉千古事,

谁与问东流。

千百年不断发生的事都有随着太湖上的水面浮浮沉沉,

都随着湖水向东流去。

名利争夺、打打杀杀都随着历史的车轮销为匿迹。

唯一不变的,只是那一道江水。

泰戈尔:生命的佳酿

《生命的佳酿》

泰戈尔

如果你侧耳倾听,

就会静静的感觉到时光之河的流淌。

日落时分,

林间的鸟鸣轻柔婉转,如乐曲般悠长,

把我的心引向那充满欢乐的五光十色的生命之园。

它们同在当下,

并且拒绝回到过去。

它们只有一句话深深打动我的心~活着是奇妙的!

像在河边打水的姑娘似的,

我从鸟儿们空灵的啼声里,汲取生命的佳酿,

来滋润我干涸的身心。

请给我更多一些时间吧,

因为我的思绪即将张开临空翱翔的翅膀。

卡尔萨根:暗淡蓝点

《暗淡蓝点》、《苍蓝小点》或是译为《淡蓝小点》(英语:Pale Blue Dot),是一张由旅行者1号拍摄的著名地球照片之一,显示了地球悬浮在太阳系漆黑的背景中。美国天文学家卡尔·萨根因而得到灵感,写成了《暗淡蓝点:展望人类的太空家园》。

在1990年2月14日,当时旅行者1号太空船刚完成其首要任务,即将飞出太阳系。卡尔·萨根说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让控制中心发出指令,指示太空船向后看,以拍摄它所探访过的行星。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最终从这个动作中编译出60帧照片,辑成了一幅太阳系全家福。当中一张照片刚好把地球摄于镜内。地球在这张从40亿英里外(64亿公里外)拍摄的照片中,只是在粒状照片里的一个渺小“暗淡蓝点”。

卡尔萨根在其1994年所著的《暗淡蓝点》中记录了他得到的启示:

再来看一眼这个小点。就在这里。这就是家。这就是我们。在这个小点上,每一个你爱的人,每一个你认识的人,每一个你听说过的人,每一个人,无论是谁,都在此度过一生。我们所有的快乐和挣扎,数以千万自傲的宗教信仰、思想体系观念意识,以及经济学原理教义,每一个猎人或征服者,每一位勇士或懦夫,每一个文明的缔造者或摧毁者,每一位君王或农夫,每一对陷入爱河的年轻伴侣,每一位为人父母者,所有充满希望的小孩、发明家或探险者,每一位灵魂导师,每一个腐败的政客,每一个所谓的‘超级巨星’,每一个所谓的‘至高领袖’,每一位我们人类史上的圣人或罪人……我们的一切一切,全部都存在于这样一粒悬浮在一束阳光中的尘埃上。

地球,只是浩瀚宇宙竞技场上一个小小的舞台。想想那些帝王将相扬起的腥风血雨,只为在荣耀和胜利中,短暂享受主宰著一个小点上一小部分的滋味。想想有些永无止境的残暴,竟然就发生在这个小点上某个角落里的一群人、与几乎分不出任何区别的同样这一个小点上的另一个角落的另一群人之间。他们之间的误解能有多频繁,他们之间想灭掉对方的愿望能有多迫切,他们之间互相的仇恨能有多炽烈。

我们的装腔作势与妄自尊大,我们以为自己在宇宙中享有特权的幻想,都被这颗发着微弱蓝光的小点所挑战。我们的这颗星球,是一粒孤孤单单的微尘,被包裹在宇宙浩瀚的黑暗中。在我们有限的认知里,在这一片浩瀚之中,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救助会从别处而来帮助我们救赎自己。

目前为止,地球是我们唯一所知有生命居住的世界。没有其他地方——至少是在不远的未来里,可供我们这一物种移民。我们能够造访,但尚不能常驻。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目前为止只有地球是我们的立足之地。

有人说,天文学是一门令人谦卑的、同时也是塑造性情的学问。也许没有什么能比从遥远太空拍摄到的我们微小世界的这张照片,更能展示人类的自负有多愚蠢。对我而言,这也是在提醒我们的责任所在:更和善地对待彼此,并维护和珍惜这颗暗蓝色的小点——这个我们目前所知唯一的家园。

定风波 苏轼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保持喜悦是一种需要培养的能力!

(图文均来自网络)

1. “我感觉到我的肺部膨胀,以及洪流的风景~空气、 山、树木、人。我想, 这就是幸福。”

2. “对那些害怕、孤独或不快乐的人来说, 最好的补救办法是出去, 在那里他们可以单独与天堂, 自然和上帝在一起。只要这一切都在, 那么每一个悲伤, 无论情况如何, 都会有安慰。” 安妮·弗兰克

3. “决心保持快乐, 你的喜悦将形成无敌的力量, 以克服困难。” 海伦·凯勒

4. “现在的时刻充满了喜悦和快乐。如果你是细心的, 你会看到它。” Thich 禅师

5. “每一分钟你生气, 你就失去六十秒的幸福。” 爱默生

6. “幸福是把某人抱在怀里, 知道你拥有整个世界。” 奥尔罕·帕慕克

7. “乐观是幸福的磁铁。如果你保持积极, 好的事情和好的人将吸引到来。” 玛丽娄玛丽·卢·雷顿

罗翔:不悲伤,不犹豫、彷徨,但求理解。

罗翔:

非常欣赏斯宾诺莎的一句话,

他说不悲伤,不犹豫、彷徨,但求理解。

同学们,今后会碰到许许多多让你悲伤的事情,

你会碰到许许多多黑暗的事情,

但是不悲伤、不犹豫、不彷徨,但求理解。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去寻找光明,

只是非常遗憾的是写这句话的诗人,最后把他老婆给杀了。

黑暗,最终还是把它带向了毁灭。

所以,这个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知道和做到。

卜算子·不是爱风尘~南宋 严蕊的故事

(图文均来自网络)

卜算子·不是爱风尘

南宋 严蕊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卜算子·不是爱风尘》是南宋词人严蕊创作的一首词。词人在上篇申诉自己无罪,希望新任官员秉公定夺,予以释放。下篇则承上不能自主命运之意,抒发词人对幸福自由的渴望。全词笔墨轻灵、浑成,才气不凡。

故事发生在南宋时期,朱熹是当时的儒学大家,他与二程兄弟开辟的程朱理学,对后世影响深远。但在朱熹在世的时候,他的学说只是宋代诸多学派中的其中一派,推崇的人很多,骂的人也不少。当时由朱熹代表的理学派和唐仲友所属的永康学派,这两派之间存在着学术争论。而在这个激烈的背景下,理学大师朱熹与台州太守唐仲友之间的恩怨就结下了。

一次,朱熹奉命去浙东赈灾,一路上,浙东灾情让朱熹触目惊心,地方官员的失职更是让他忍无可忍,他将炮火对准了台州知州唐仲友。

次年,朱熹趁唐仲友外任期间,联络地方官员,向孝宗连上六道奏折,弹劾唐仲友一系列不法行为,称唐仲友”交游放逸,颇有迂阔”,其中包括他与台州官妓严蕊的不正当关系。称唐仲友”交结歌妓”,意指严蕊。

严蕊本是官宦人家之女,其父在理宗时期曾任尚书右丞,理宗驾崩后,其父被后继者诬陷入狱,不久遭到杀害,严蕊本人也受牵连,被迫沦为妓女,她虽出身低微,仍坚持自身品格,通过自己的才华得以在妓院成为头牌歌妓。她精通音律,能吟咏唱和,常受官员文人的赏识,唐仲友即为其中一位,二人关系密切,然皆以雅士交友自居。然而朱熹却因学术之见不同而与唐仲友互生芥蒂。

1182年,朱熹带人到严蕊的住所,将她带走投入大狱,狱卒扒掉了她的衣服,强迫她趴在冰冷的地砖上,用藤条反复抽打身体,朱熹逼严蕊承认与唐仲友有染,但严蕊却表示,”身为贱妓,我死不足惜,岂能平白诬陷良人呢?”。这更激起朱熹的愤怒,并施以更为残酷的刑罚,试图打垮她的意志。

两个月后,严蕊已是重伤,然其态度从未有丝毫松动,朱熹自此更是痛恨其”悖逆”,对她实施火刑,企图用火烧折磨她,然而严蕊语带哀伤而坚定地重复:”吾与公(唐仲友)清白无罪……”朱熹见无法动摇她,愈发恼羞成怒,几欲置其于死地。

此时朝野已因朱熹的所作所为哗然,许多大臣连续上书弹劾,严词痛斥他滥用酷刑、妄自诬陷,宰相王淮不得不出面调停,迫使朱熹让出此案,王淮亦深知朱熹的性格,此案并无太大罪证,实系朱熹与唐仲友就理论问题之争端所致,最终宋孝宗下旨,由岳霖接手审理严蕊案。

岳霖(岳飞第三子)为官清正,重新调查此案,岳霖见到严蕊时,严蕊已被拷打得不成人样,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愿,严蕊作了一首《卜算子》的词。

拿到《卜算子》后,岳霖也不禁为严蕊的才气所折服,严蕊的卜算子不仅写出了自己的冤屈。还委婉的表达了自己如果能够安然离开,愿意成为山野间的普通人,不再过问凡尘世间的愿望。

好在岳霖是个正直之人,不受任何派系斗争的影响,最后以证据不足为由释放了严蕊。岳霖还帮助她摘除妓女籍贯,恢复自由之身。

严蕊本想回家,但忧虑朱熹再次陷害,且自己已名声扫地,所以,离开故土,嫁给了一位赵氏皇族的后裔为妾,虽是小妾,但她的丈夫却十分宠爱她,终得以过上安稳的生活。

朝廷那边,后来为了避免朱熹与唐仲友的矛盾加深,朝廷对唐仲友从宽处理,也将朱熹调离,让他换个地方当官。

真是应了那句:“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为读书人”啊。

《百年孤獨》金句摘录

(图文均来自网络)

作者馬爾克斯憑借《百年孤獨》拿下諾貝爾文學獎。《紐約時報》稱《百年孤獨》是繼《創世記》之后,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

很多我們熟悉的作家,余華、莫言等等,也都非常崇拜這本書。

很多人都說:《百年孤獨》是一生至少要讀一次的書。

1、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歸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無法復原,即使最狂熱最堅貞的愛情,歸根結底也不過是一種瞬息即逝的現實,唯有孤獨永恒。

2·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麼,而是你記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銘記的。

3·一個幸福晚年的秘决不是别的,而是與孤寂簽訂一個體面的協定。

4·我們笑著說再見,卻深知再見遙遙無期。

5·重新合好的一分鐘,比一生的友好還寶貴。

6·一個人不是在該死的時候死,而是在能死的時候死。

7·生命中曾經有過的所有燦爛,原來終究都需要用寂寞來償還。

8·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無論是我們出生、我們成長、我們相愛,還是我們成功失敗,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獨猶如影子一檬存在于生命一隅。

9·所有人都顯得很寂寞,用自己的方式想盡辦法排遣寂寞,事實上仍是延續自己的寂寞。寂寞是造化對群居者的詛咒,孤獨才是寂寞的唯一出口。

10·别錯過機會,人生比你想象中的要短。

《百年孤獨》里有太多精彩發亮的句子和篇章。據說,馬爾克斯寫作時進入了一種非常特殊的状態,以至于寫出來的所有句子都閃著光芒。

書中說,生命中所有燦爛終將需要寂寞來償還,人生終將是一場單人的旅行,孤獨前是迷茫,孤獨后是成長。

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

《格言联璧·存养类》

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

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老人言:

性子越急,智慧越低,

性子越稳,智慧越深。

脾气越大,身体越差,

脾气越温,福报越深。

声音越大,修行越差,

声音越柔,德行越厚。

子女越孝,父母越安,

父母越慈,子孙越贤。

泰戈尔:用生命影响生命

用生命影响生命

泰戈尔

把自己活成一道光,

因为你不知道,

谁会借着你的光,走出了黑暗。

请保持心中的善良,

因为你不知道,

谁会借着你的善良,走出了绝望。

请保持你心中的信仰,

因为你不知道,

谁会借着你的信仰,走出了迷茫。

请相信自己的力量,

因为你不知道,

谁会因为相信你,开始相信了自己……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活成一束光,

绽放着所有的美好!

冯唐:珍惜每一个不舒服和很难受。

摘自《成事心法》冯唐

……

第二个我不去这些“身心灵”课的原因,就是我还认为,在现实中修行还是管用的,所以我还没有一定要到大海边、小树林去修行身心灵。

如何在现实中修行身心灵?

简单地说,珍惜每一个不舒服和很难受。

在每一个不舒服、很难受的时候,跳出自我,把你自己的肉身和灵魂,当成人类的一个,当成另一个他人。你看一看,想一想,观察一下,这货到底怎么了?这个称为“我”的这个东西,他感受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不舒服,他为什么很难受?

我们改变不了我们的基因和后天至今为止的原生家庭、境遇、教育、遭遇,但是我们可以从任何一刻开始觉察,觉察什么?觉察“我”这个货到底怎么了。

不要把我舒服当成天经地义,不要把难受当成一个你马上要甩掉的东西。珍惜这些不舒服、难受,不要把自己都当成对的,静静地看看它,说,哎,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觉能生慧,察觉,才能产生智慧,让我们更好的和自己的肉身和灵魂相处,更好的运用自己的肉身和灵魂。

道理只有一个,没有三点,今天只是这一个道理。

墨梅

墨梅
王冕〔元代〕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白话译文

洗砚池边生长的一棵梅花,朵朵梅花都似乎是洗笔后淡墨留下的痕迹。
不需要别人去夸许它的颜色,是把清淡的香气充满天地之间。

「默擯」:成熟人格的大智慧!

(图文均来自网络)

默擯

釋迦牟尼佛將入涅槃的時候,阿難尊者問佛陀:

「佛陀住世的時候,兇惡的人有佛陀調伏,佛陀涅槃以後,兇惡的人如何去調伏呢?」

釋迦牟尼佛回答:

「你問我涅槃以後,惡人如何調伏,應『默擯』置之。」

默是「沉默」。
擯是「排除」。

羅翔:

“ 當你厭惡你身邊的人,

你表達厭惡最好的方式不是和他們爭吵,

而是自己勤快點兒,

加把勁,離開他們,

那樣,他們就永遠從你的生活中消失了,

和死了差不多。”

「默擯」是一种大智慧!

默擯的意思是碰到浑身负能量的人,就不要理睬他。无论是親戚、朋友、鄰居,或其他跟我們交往的人,如果跟他纠缠,他更是沒完沒了,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理睬他,远离他。

每个人最终要成就的是人格的真正独立。这种独立意味着尊重他人,同时也尊重自己。你不会侵犯他人的空间,同时也不会让他人侵犯到你的空间。所以,「默擯」是一个成熟人格在必要时做出的最好选择。

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你走你的,我走我的,我不干涉你,你也不要来干涉我,万物各自生长,才是生命的常态。

你因为野蛮暴力,最后自食其果,也是你的选择,并不需要救你。因为“后果”本身就是来自生活的启示,你接受了启示,就可以重新开始。你不接受启示,就会有更多的“后果”等着你,生活才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管好你自己,不要急着去度别人。「默擯」有时不失为一种大智慧。因为,生活会慢慢教育他的,要相信整体的巧妙和智慧远远超越个人。正如有句谚语说的:“做好你自己的事,不要插手上帝的事,上帝的事让上帝来做。”

杨绛:钱买不到的东西

「文化再高,高不過善良;

容貌再美,美不過良心;

才華再好,好不過品德。」

人這一輩子,最開心的一件事,就是用真誠和善良賺到了陌生人的信任,

久而久之成為朋友。

並且一直信任你、支持你、選擇你,

這是用錢都買不到的人格魅力。

你對我好,我會對你更好,人心換人心,你重我就沉!

別嫌棄一直陪你的人,別陪一直嫌棄你的人。

朝著太陽生長,做一個溫暖的人"。

成年人应有的清醒

(图文均来自网络)

成年人最大的清醒,就是管好自己,不渡他人,克制自己纠正他人的欲望。

很多事情就算你是对的,也无需证明别人是错的。

位置不同,少言为贵。

认知不等,不争不辩。

三观不合,浪费口舌。

面对他人时,管住嘴,不随意评价,才是最高级的修养。

不轻易评价,不随意指点,不过度干涉。

莫渡他人,给他人留空间,也是在给自己留体面。

冯唐:少数人可以看到未来,但多数人不会相信。

冯唐:

少数人有预知未来的能力

我想跟大家强调的就是有些少数的人,他能在事情还没完全发生之前,非常笃定地判断有些事儿会发生。所谓“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什么意思?就是这些少数人能看到一些未来的可能性,未来的可能性在现在似乎很小,但是这些细微的征兆往往预示了未来的大机会或者大灾难。见微知著,从现在细小的征兆可以看到并判断未来重大的变化,这种能力是不是有人有?是有人有。这种能力是不是有很多人有?不是,这种能力只有很少数人有,并且当他们这么说的时候,周围人往往不信。

大多数人有路径依赖

绝大多数人类是有路径依赖的,是有侥幸心理的,认为即使有征兆,但未来还没来,所以没有任何人可以百分之百确定未来一定是这样。哪怕有人百分之百确定未来是这样,听他的人也不见得百分之百信他。未来还没发生,我还是不想改变,我还是心存侥幸心理。你看很多大灾难发生之前,好多所谓的普通人、所谓的俗人都不认为大灾难一定会发生,都心存侥幸心理,都有路径依赖。我不逃,我不跑,我就在这儿等,谁说大灾难一定来?他说一定来就真的来吗?结果大灾难真的来了。大好事也是一样,有些极少数人判断一件大好事马上会出现,告诉别人,别人也不会信。这个世界就是这个样子,虽然少数人可以看到未来,但是多数人不会相信他们。

Page 3 of 9
1 2 3 4 5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