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回忆录》
木心:
对生命,对人类,
过分的悲观,和过分的乐观,
都是不诚实的。
看清世界的荒谬,是一个智者的基本水准。
看清了,
不是感到恶心,
而是会心一笑。
《文学回忆录》
木心:
对生命,对人类,
过分的悲观,和过分的乐观,
都是不诚实的。
看清世界的荒谬,是一个智者的基本水准。
看清了,
不是感到恶心,
而是会心一笑。
羅祥:
” 其實沒什麼好後悔的,
很多事情就算時間能重來一遍,
以當時的心智和閱歷,還是會做同樣的選擇,避免不了同樣的結果。
人本來就是在失敗中學乖的,
與其抱著過去,後悔,不如擦擦眼淚向前走吧。”
稻盛和夫:
凡是你借出去的錢,不還給你的人,都會替你生病擋災。
他的運氣和福報,也會因為對你的虧欠,而轉移到你的身上。
這不是詛咒,而是因果。
(图文均来自网络)
作者馬爾克斯憑借《百年孤獨》拿下諾貝爾文學獎。《紐約時報》稱《百年孤獨》是繼《創世記》之后,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
很多我們熟悉的作家,余華、莫言等等,也都非常崇拜這本書。
很多人都說:《百年孤獨》是一生至少要讀一次的書。
1、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歸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無法復原,即使最狂熱最堅貞的愛情,歸根結底也不過是一種瞬息即逝的現實,唯有孤獨永恒。
2·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麼,而是你記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銘記的。
3·一個幸福晚年的秘决不是别的,而是與孤寂簽訂一個體面的協定。
4·我們笑著說再見,卻深知再見遙遙無期。
5·重新合好的一分鐘,比一生的友好還寶貴。
6·一個人不是在該死的時候死,而是在能死的時候死。
7·生命中曾經有過的所有燦爛,原來終究都需要用寂寞來償還。
8·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無論是我們出生、我們成長、我們相愛,還是我們成功失敗,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獨猶如影子一檬存在于生命一隅。
9·所有人都顯得很寂寞,用自己的方式想盡辦法排遣寂寞,事實上仍是延續自己的寂寞。寂寞是造化對群居者的詛咒,孤獨才是寂寞的唯一出口。
10·别錯過機會,人生比你想象中的要短。
《百年孤獨》里有太多精彩發亮的句子和篇章。據說,馬爾克斯寫作時進入了一種非常特殊的状態,以至于寫出來的所有句子都閃著光芒。
書中說,生命中所有燦爛終將需要寂寞來償還,人生終將是一場單人的旅行,孤獨前是迷茫,孤獨后是成長。
《格言联璧·存养类》
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
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老人言:
性子越急,智慧越低,
性子越稳,智慧越深。
脾气越大,身体越差,
脾气越温,福报越深。
声音越大,修行越差,
声音越柔,德行越厚。
子女越孝,父母越安,
父母越慈,子孙越贤。
(图文均来自网络)
我始終相信,
在因果輪迴里,
你給别人带來的痛苦、難過、沮喪、困擾、和負面情緒,
最终會通過另一個人,或其他方式,還給你自己。
用生命影响生命
泰戈尔
把自己活成一道光,
因为你不知道,
谁会借着你的光,走出了黑暗。
请保持心中的善良,
因为你不知道,
谁会借着你的善良,走出了绝望。
请保持你心中的信仰,
因为你不知道,
谁会借着你的信仰,走出了迷茫。
请相信自己的力量,
因为你不知道,
谁会因为相信你,开始相信了自己……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活成一束光,
绽放着所有的美好!
摘自《成事心法》冯唐
……
第二个我不去这些“身心灵”课的原因,就是我还认为,在现实中修行还是管用的,所以我还没有一定要到大海边、小树林去修行身心灵。
如何在现实中修行身心灵?
简单地说,珍惜每一个不舒服和很难受。
在每一个不舒服、很难受的时候,跳出自我,把你自己的肉身和灵魂,当成人类的一个,当成另一个他人。你看一看,想一想,观察一下,这货到底怎么了?这个称为“我”的这个东西,他感受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不舒服,他为什么很难受?
我们改变不了我们的基因和后天至今为止的原生家庭、境遇、教育、遭遇,但是我们可以从任何一刻开始觉察,觉察什么?觉察“我”这个货到底怎么了。
不要把我舒服当成天经地义,不要把难受当成一个你马上要甩掉的东西。珍惜这些不舒服、难受,不要把自己都当成对的,静静地看看它,说,哎,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觉能生慧,察觉,才能产生智慧,让我们更好的和自己的肉身和灵魂相处,更好的运用自己的肉身和灵魂。
道理只有一个,没有三点,今天只是这一个道理。
墨梅
王冕〔元代〕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白话译文
洗砚池边生长的一棵梅花,朵朵梅花都似乎是洗笔后淡墨留下的痕迹。
不需要别人去夸许它的颜色,是把清淡的香气充满天地之间。
(图文均来自网络)
默擯
釋迦牟尼佛將入涅槃的時候,阿難尊者問佛陀:
「佛陀住世的時候,兇惡的人有佛陀調伏,佛陀涅槃以後,兇惡的人如何去調伏呢?」
釋迦牟尼佛回答:
「你問我涅槃以後,惡人如何調伏,應『默擯』置之。」
默是「沉默」。
擯是「排除」。
羅翔:
“ 當你厭惡你身邊的人,
你表達厭惡最好的方式不是和他們爭吵,
而是自己勤快點兒,
加把勁,離開他們,
那樣,他們就永遠從你的生活中消失了,
和死了差不多。”
「默擯」是一种大智慧!
默擯的意思是碰到浑身负能量的人,就不要理睬他。无论是親戚、朋友、鄰居,或其他跟我們交往的人,如果跟他纠缠,他更是沒完沒了,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理睬他,远离他。
每个人最终要成就的是人格的真正独立。这种独立意味着尊重他人,同时也尊重自己。你不会侵犯他人的空间,同时也不会让他人侵犯到你的空间。所以,「默擯」是一个成熟人格在必要时做出的最好选择。
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你走你的,我走我的,我不干涉你,你也不要来干涉我,万物各自生长,才是生命的常态。
你因为野蛮暴力,最后自食其果,也是你的选择,并不需要救你。因为“后果”本身就是来自生活的启示,你接受了启示,就可以重新开始。你不接受启示,就会有更多的“后果”等着你,生活才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管好你自己,不要急着去度别人。「默擯」有时不失为一种大智慧。因为,生活会慢慢教育他的,要相信整体的巧妙和智慧远远超越个人。正如有句谚语说的:“做好你自己的事,不要插手上帝的事,上帝的事让上帝来做。”
「文化再高,高不過善良;
容貌再美,美不過良心;
才華再好,好不過品德。」
人這一輩子,最開心的一件事,就是用真誠和善良賺到了陌生人的信任,
久而久之成為朋友。
並且一直信任你、支持你、選擇你,
這是用錢都買不到的人格魅力。
你對我好,我會對你更好,人心換人心,你重我就沉!
別嫌棄一直陪你的人,別陪一直嫌棄你的人。
朝著太陽生長,做一個溫暖的人"。
(图文均来自网络)
成年人最大的清醒,就是管好自己,不渡他人,克制自己纠正他人的欲望。
很多事情就算你是对的,也无需证明别人是错的。
位置不同,少言为贵。
认知不等,不争不辩。
三观不合,浪费口舌。
面对他人时,管住嘴,不随意评价,才是最高级的修养。
不轻易评价,不随意指点,不过度干涉。
莫渡他人,给他人留空间,也是在给自己留体面。
冯唐:
少数人有预知未来的能力
我想跟大家强调的就是有些少数的人,他能在事情还没完全发生之前,非常笃定地判断有些事儿会发生。所谓“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什么意思?就是这些少数人能看到一些未来的可能性,未来的可能性在现在似乎很小,但是这些细微的征兆往往预示了未来的大机会或者大灾难。见微知著,从现在细小的征兆可以看到并判断未来重大的变化,这种能力是不是有人有?是有人有。这种能力是不是有很多人有?不是,这种能力只有很少数人有,并且当他们这么说的时候,周围人往往不信。
大多数人有路径依赖
绝大多数人类是有路径依赖的,是有侥幸心理的,认为即使有征兆,但未来还没来,所以没有任何人可以百分之百确定未来一定是这样。哪怕有人百分之百确定未来是这样,听他的人也不见得百分之百信他。未来还没发生,我还是不想改变,我还是心存侥幸心理。你看很多大灾难发生之前,好多所谓的普通人、所谓的俗人都不认为大灾难一定会发生,都心存侥幸心理,都有路径依赖。我不逃,我不跑,我就在这儿等,谁说大灾难一定来?他说一定来就真的来吗?结果大灾难真的来了。大好事也是一样,有些极少数人判断一件大好事马上会出现,告诉别人,别人也不会信。这个世界就是这个样子,虽然少数人可以看到未来,但是多数人不会相信他们。
淡看人间三千事,
闲来轻笑两三声,
愿做世间逍遥客,
从此江湖无故人。
(图文均来自网络)
木心:
你相信的太多,是因为你知道的太少。
人类社会的黑暗,普通人哪怕窥知一二,
也会被震惊的瞠目结舌。
(图文均来自网络)
在生活中,遇到小人,
見面還是要打招呼,
但少說不重要的話,
不需主動來往,也不拒絕來往。
不進入,小人的圈子,
也不讓小人,進入你的圈子,
防人之心不可無。
人多行不義,
終究,是會被人看穿的,
不用在意他人背後怎麼看你、說你,
別人的話,是改變不了事實的,
只會攪亂你的心,讓你心神不寧。
能理解你的人,你不需解釋,
不能理解你的人,就讓時間來證明吧,
日久一定見人心。
真正懂你的人,
不會因為空穴來風的話,而否定你,
太在意別人的話,會很累。
所以,做人處事,
要心安理得、無愧於心,
就不用太在意別人的评价了。
人,要對得起良心!
因為「人在做,天在看」,
人要照天理而行,天才會照应你,
多做別人的貴人,不做别人的小人。
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
清·纳兰性德
残雪凝辉冷画屏,
落梅横笛已三更,
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
知君何事泪纵横,
断肠声里忆平生。
某个残雪之夜,纳兰容若独自徘徊,感慨人生孤独惆怅不已,写下此词。最后一句“断肠声里忆平生”更是点睛之笔,短短七字,不禁令人潸然泪下。
冯唐:
你要保持学和思之间、人与我之间、外部的信息输入和内部的信息消化之间的平衡。
学和思两手都要抓,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要一直在书本中、环境中、老师身上、做事中学,
边学、边想、边做,然后继续学,
这样才是真知灼见。
楊絳先生:
如果別人說你兩句,
你就受不了,
被兩句話干擾得吃不好、睡不好,
你想想你得有多脆弱啊!
何必計較呢,
在烏鴉的世界裡,
天鵝也有罪,
思想不在一個高度,尊重就好,
三觀不在一個層次,微笑就好!
發自己的光,不必在意別人的流言蜚語。
不要和重要的人,計較不重要的事,
不要和不重要的人,計較重要的事,
記住,
你的人品是你最好的運氣,
你的心態是你最好的風水。
心態好了,整個環境都會境隨心轉,越來越好;
心態不好,在任何環境裡,都是命運的囚徒。
簡單點,善良點,平和點,努力點,
歲月的驚喜就會更多一點。
生活中所有的不期而遇,
都是我們認真、努力、真誠後的驚喜。
願你能做閃閃發光的自己,
收穫屬於你的驚喜!
冯唐:
我时常感慨,
人为了一口吃的,
男人为了一个女的,
女的为了一个男的,
干过的蠢事之多,
真是人类的文字都不够用啊!
(图文均来自网络)
別太在意别人在背後怎麼說你。
因為那些比你強的人,根本沒時間議論你。
只有弱者才會忙著去詆毁別人抬高自已。
要知道,诋毁本身就是一种仰望 …
外在的聲音如果能夠影響你,主要是因為你內心还沒有自己的定見。
因此,要看透事物本质,拥有定见。
那时和不同的聲音共存,就游刃有余了。
在一次講經即將結束時,
大家抬頭看着他,
頂果欽哲仁波切停了下來,凝視着遠方:
我現在七十八歲了,
一生看過這麼多的滄海桑田,
這麼多年輕人去世了,
這麼多與我同年紀的人去世了;
這麼多老人也去世了;
這麼多高高在上的人垮下來了;
這麼多卑微的人爬起來了;
這麼多的國家變動,
這麼多的紛擾悲劇,
這麼多的戰爭與瘟疫,
這麼多恐怖事件遍佈着整個世界。
然而,
這些改變都只不過是南柯一夢!
當你深深觀照的時候,
就可以發現沒有哪樣東西是常的,
一切都是無常的,
即使是最微細的毛髮也在改變。
這不是理論,而是可以切身知道,
甚至親眼看到的事。
除了死亡,
我們的生命沒有其他的結局,
如同海洋是河流唯一的歸處;
在死亡的時刻,
修行是我們唯一的依賴,
一生所行之善業
是我們唯一的朋友。
與其去追求難以捉摸的夢,
你應該讓自己的心
安住於寧靜無擾的禪思,
離於煩亂散漫,
直到對空性的了悟成爲你的覺受,
不可或缺的一份。
(图文均来自网络)
離得太遠,關係就淡了;
靠得太近,恩怨就來了。
山水,遠觀,朦朧恢宏,近则土石粗糙。
花草,遠观,绿意葱葱,近则杂乱无章。
与人相处,有一定距离,才能相處不累。
人生如尺,要有度,不遠不近是最好的距离。
人和人相處,一定要把握度,要有边界,不能越界。
走的太近,相互越界,必將是一場災難。
(图文均来自网络)
雖然幼兒就會“喜歡”或“不喜歡”,
但“愛”可能比“喜歡”來得更早。
前幾天讀到The Philosophical Review上的一篇論文,
那哲學家說“愛”不是對任何東西的“喜歡”,而是“對關係的珍重”。
忽然理解了自己為何在“喜不喜歡”的辨別機制形成前,就「喜歡」某些人。
愛是對關係的珍重,這所謂關係不须是某種血緣、社會、利益或約定關係。
而是,例如,珍藏在一段灰暗歲月中的燦爛笑靨。
楊絳先生:幸福是養自己的心,不是養別人的眼。
別曬幸福,別曬甜蜜,別曬發達,也別曬成功。
物理學常識告訴我們,曬總會失去水分,藏才是保鮮的最好方式。
是啊,漸漸的你會明白,生活是自己的,與其他人無關。
高層次的人都在收斂鋒芒,低層次的人才會炫耀。
如果你的快樂分享錯了人,那就成了顯擺,招人嫉妒。
如果你的感慨分享錯了人,就成為了小情。
如果你的難過分享錯了人,就成為了笑話。
叔本华:
“人,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睿智的人会从痛苦不安中,争取自由和闲暇,追求安宁、简朴、尽可能不被打扰的生活。
所以,一旦对人或人性有了认识与了解,他就会回归质朴;
倘若他是一个具有大智慧的人,甚至会选择离群索居。
因为一个人自身拥有越多,想从他人身上获取的东西就越少,他人对他而言几乎没有意义。
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个具有高度智力的人,通常是孤僻的。”
《紅樓夢》裡有句話:“月滿則虧,水滿則溢。”
為人處事過猶不及。
凡事太過,反而容易得不償失。
好的人生,都是“三七”開。
三分精明,七分厚道
鄭板橋說:“試看世間會打算的,何曾打算得別人一點,真是算儘自家耳!”
與人相處,精明不如厚道。
寬厚之人或許會吃點虧,但恰恰是這肯吃虧的態度,讓別人樂於與之交往。
看似傻,其實是聰明之舉。
曾國藩是晚清有名的重臣,也是為人厚道的典範。
曾國藩為官,從不巧取豪奪屬下的利益,而是主動讓利給他人。
1860年,曾國藩聯合湘軍統帥胡林翼,打敗了太平天國的軍隊,攻下安慶城。
這本是一個加功進爵的大好機會,然而曾國藩不曾向朝廷為自己邀功,反而把功勞讓給了胡林翼。
胡林翼因此被任命為湖北巡撫。
沈葆楨曾是一名不知名的小官,因曾國藩的舉薦成為江西巡撫。
然而沈葆楨因剋扣軍餉,又為難曾國藩,將士們都不滿,要求彈劾這個忘恩負義的人。
曾國藩卻顯得很淡定,他勸告湘軍將領,誰也不要為難沈葆楨。
曾國藩的大度令沈葆楨十分感動,因此他更加勤政為民,才成為後來的晚清重臣。
曾國藩不居功和善待他人的做法,為他贏得了眾多尊重和榮譽。
追隨他的能人異士也越來越多。
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句話:“與其帶著聰明去計較,不如在聰明里留點厚道,為他人著想,才是人生大智慧。”
精明算計可以讓人獲利一時,厚道卻可以讓人安享一世。
俗話說:“精明不如厚道,計較不如坦誠。”
精明的最高境界,就是厚道。
(图文均来自网络)
亚里士多德:
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
谈论别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
不知自己过失是最大的病痛。
因而,在一切使人格堕落的不道德的行为之中,
最大的仇敌莫过于自己的情欲。
(图文均来自网络)
文:苏墨
《中國文化報》有這樣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如此崇敬楊絳先生?
有個網友的回答最令人印象深刻:
我們敬重楊絳先生,不僅因為她的文學造詣,更因為她淡泊豁達的處世大智。
她,歷經一個世紀的沉浮滄桑,卻始終以輕盈的姿態來承擔生命的沉重,以不爭的品格從容自處。
人生之慧,在於眉目舒展、通透自然,在於舉重若輕、淡看浮華。
看淡身外之物,無欲則心輕。
18世紀,法國哲學家狄德羅,因為偶然得到一件華貴的睡袍,而發覺家裡的舊家具與之不配。
於是,他決定把舊物一件件換新。
然而,隨著一件件新物的搬入,呆在奢華家裡的他,卻驀然發現:他一點都不開心,反而因此荒廢了主業。
他居然被一件睡袍而“綁架”了。
這就是著名的“狄德羅效應”。
故事中的狄德羅,是不是像極了生活中的我們,明明擁有了更多更好的,卻仍然感到不幸福。
無止境的慾望,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只有懂得淡看身外之物,方能通往心境的平和自足。
楊絳,就是一個物質極簡的人。
曾經去楊絳家拜訪過的黃裳,在回憶中感嘆:
他從來沒有想過一對清華教授的家竟如此樸素。
牆是白灰粉刷的,地是水泥抹平的,整個客廳幾乎沒有任何家具,牆角里供人做的椅子只不過是兩隻豎擺著的木箱子。
唯一顯眼的就是中央的一張長桌,一人一頭,上面擺滿的書籍估計就是這間屋子最昂貴的裝飾吧。
即使後來,面對上級的屢次提出改善條件,她總是笑言:在這樣的環境,已經非常舒適。
就這樣,一位學術泰斗,在如此簡陋的環境,卻怡然自得,不改其樂,寫出了一部部震驚文壇的文學巨著。
不僅對物質淡泊,對名利她亦是如此。
她曾因翻譯《堂吉訶德》而榮獲西班牙政府的嘉賞,被盛邀出訪。
然而淡看名利的她數次婉拒,直到三次之後,實在“賴不掉了”才答應。
楊絳常說:
“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正是因為她對物質的淡泊,對慾望的節制,讓她能夠在浮躁的當下,不僅活得恬靜自在,而且能夠潛心治學,屢攀文學高峰。
正所謂,少欲則心靜,心簡則事明。
唯有學會給生活做減法,幸福才會做加法。
看淡逆境,挫折變存摺。
巴爾扎克說:
“苦難對於智者是一塊墊腳石,對能幹的人是一筆財富,對弱者則是萬丈深淵。”
楊絳的一生坎坷崎嶇,她前半生歷經戰亂,飽受顛沛流離之苦,後半生又經歷了女兒、丈夫先後逝去的錐心之痛。
放在任何一個人身上,都是難以忍受的,然而,她始終坦然以對,用智慧的心態化解一切。
上海淪為“孤島”的時候,生活日益艱難,為了生計,楊絳一人兼了好幾分工,代課、家教,寫話劇……每天早出晚歸,多個地方奔波,勞累至極。
然而,她卻欣慰地說:
“不論多麼勞瘁辛苦,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是至幸。”
並且,她把所見所聞都糅進了作品,讓那些困苦變成了素材,成就了她人生中第一部話劇《稱心如意》。
文革運動中,她被學生誣陷,在師生面前出糗、被眾人當瘟疫一般躲開的時候,她泰然道:
“知道我的人反正知道,不知道的,隨她們怎麼想,人生在世,冤屈總是難免的,雖是一番屈辱,卻是好一番錘煉。”
結果,下學期選她課的學生更多,因為被她的從容氣度所折服。
尤其,在那段動蕩的歲月裡,她淡然的品質更是讓人刮目相看。
當胸掛大字牌的時候,她跟丈夫戲稱“愛麗絲夢遊奇境”,相互大笑。
當被罰去清掃廁所時,她幽默地說:正好可以享受到自由,不必看見不喜歡的人。
當在田間辛苦勞作的時候,她感嘆道:意外增進了對農民的感情,增強了勞動之美的認知。
……
就這樣,面對一次次困境,她一次次抱著樂觀的心態,結果所有的磨難都變成了禮物。
正如她說:
“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
困境淬煉心境,磨難啟迪心智。
當你換個角度看待逆境,所有的絆腳石都變成了墊腳石。
看淡他人目光,則人生處處自在。
2005年,中譯本中發行量最大的、由楊絳翻譯的《堂吉訶德》引起爭議。
在此起彼伏的非議中,譯者董燕生直接在媒體前稱:楊絳翻譯的版本簡直就是反面教材!
他還批評道,她太自信了,該查字典的地方沒去查字典,很多譯法都是錯誤的。
尤其指責楊絳的譯本比他的少了11萬字,肯定刪減了章節。
此言一出,輿論嘩然。
隨著質疑的持續發酵,楊絳卻置若罔聞,“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台”。
最終連資深出版人李景端也忍受不了,致電楊絳替她鳴不平的時候,楊絳卻開心地打趣道:
“你怎麼還像個毛頭小子愛管閒事!對於那種批評,我一點不生氣,不想去理他,隨他怎麼說吧。”
突然想起村上春樹的那句話:
“別人怎麼說與你無關,儘管按自己的意願去生活。只要你清楚自己在尋求什麼,我的人生是我的,你的人生是你的。”
真正生活的高手,不去評價他人,更不會被別人的評價所影響。
現實中,我們的行為舉止不可避免會遭到他人的關注,甚至不被理解,如果你總是太在乎他人的看法,那麼你將如生活在煉獄,患得患失。
生活是自己的,不是活給別人看的。
正如楊絳在《一百歲感言》中所說:
“我們曾如此渴望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故事的結尾便是,直到很久之後,大家才得知,原來楊絳運用了《文史通義》中著名的“點煩”翻譯法,語意更突出,情節更緊湊。
大家對楊絳淡定氣度的欽佩更上一層樓。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懂你的不必解釋,不懂你的解釋也沒用。
人生短暫,無需在意他人看法,做好自己的事,時間會證明一切。
楊絳說: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當你擁有一顆淡泊之心,即便行到水窮處,依能坐看雲起時。
最後,願你我修得一份豁達與超脫,淡定處世,淡然為人,從容一生。
杨绛:
人到中年,最好的日子不是驚艷,不是繁華,而是遠離喧囂:
一半清醒做好自己,一半努力包容別人!
最好的生活狀態就是,低配你的生活,高配你的靈魂,
年齡只是符號,把生活調成自己喜歡的頻道,
一地雞毛,不需人知,歲月靜好,且自從容!
人字有兩筆,一撇寫前半生,一捺寫後半生,
前半生寫執著,後半生寫釋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