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则益西多吉密传(11)

钦则益西多吉密传
索达吉堪布 译

一零一、如同氆氇一般的小刀

尊者在青海湖心玛哈得瓦居住,索波在一旁挤山羊奶,淘气的小山羊不停地在尊者身上蹦来蹦去。

尊者艴然失色,抽出小刀,刺向羊羔。小羊被吓得惊惶失措,咩咩乱叫。

正当危急关头,只见小刀如同氆氇一般地卷了起来。

一零二、给紫玛护法神带信

一天,弟子热杂托美向尊者请示:“我准备到印度、尼泊尔以下等地去呆凶地(修行人在规定时间内,住于尸托林等凶险地方,以验证自己的修行境界是否稳固),希望您能准假。”

“你这个百无聊赖的人,恐怕在凶地呆不住吧!”尊者面带睥睨地说。

“我一定会呆下去的!”热杂托美的回答斩钉截铁。

“既然如此,那我给紫玛护法神写封信,你下来后去到桑耶。若等三年是你活该,若等一个月算你走运。不仅要亲自将信交给紫玛护法神,还要将这根护身结亲手带在他的脖子上,如果请人代劳则不太合情合理。”

“遵命!”

热杂托美向尊者告辞后,前往印度、尼泊尔境内的各大凶地,勇猛精进地修持。

返程时去到桑耶白哈王府库。幸运的是,仅仅等候了半个月,就有一群拉萨的贵族莅临,在白哈王府库迎请紫玛护法神降临。

事先,热杂托美前去观察,见紫玛护法神被众贵族与高僧大德环绕,凶神恶煞一般面露凶光,令人不敢向迩。

热杂托美六神无主地站在人群的外围,因害怕而浑身颤栗。正当无计可施之际,脑海中浮现出尊者说“你恐怕在凶地呆不住吧!”的样子,立即信心大增。

他将信件和护身结放在怀里,高呼三声尊者的名号,安住于降伏等持,吹了三遍胫骨号角,便扬鞭急弛于人群中自然闪开的一条道路,贵族们也恭敬地纷纷退让。

热杂托美此时已毫无畏惧,紫玛护法神也收敛起凶恶残暴的模样,安详的端坐于法座。热杂托美鼓足勇气说道:“这是钦则上师给您的信,他说要您回函。这根护身结也要我亲自给您带在颈上。”紫玛护法神听完热杂托美的陈词,低下头让热杂托美带上了护身结。看完信后,修书一封交与热杂托美带回。

热杂托美心高气满地回到了寓所,寓所里的人都倾巢出动,尚未回来。过了一会儿,大家回来了,由于目睹了他的英勇行为,都对他格外钦佩,恭敬承事更不同于以往。

贵族们也供养他大量布匹、财物,他在佛像前供养后,回到了尊者身前,神气活现地说:“你给紫玛护法神的信我已呈交与他,这是他的回信。”说着就将信呈与尊者,“您说我在凶地呆不住,但从头至尾没有一丝呆不住的迹象出现。”

尊者揶揄地说:“哎!别吹牛了!你见到紫玛护法神的紧要关头为何要呼唤我呢?若不是我暗中鼎力相助,你以为你能大功告成吗?”

一零三、去不去莲师刹土

尊者在塔公的觉沃前会供,对弟子阿左热说:“你是去铜色吉祥山,还是呆在这里呢?” 阿左热谦卑地说:“这一切全由上师您做主了。”

尊者入定一会儿后说:“你还是暂且不去为宜,在这里住三年,精进地念一亿遍莲师心咒吧。”

一零四、整治监狱

尊者在康定居住时,加拉国王的监狱阴暗异常,没有一丝光线。成群的老鼠时常噬咬犯人的耳朵等器官,大家苦不堪言。

国王得知此事,令人在监狱凿出窗牖,送进一缕阳光,并就鼠害之患求助于尊者。

尊者抛洒青稞敬神后,终于降伏了恶劣成性的老鼠,让他们迁单外逃。

国王说:“监狱中不应为非作歹,不知您有何高招?”

尊者于是派了一个独脚鬼把守城中的监狱,保证监狱平安无事。

一零五、傲睨万物的僧人

尊者一次前往亚嘎,众僧徒正偷闲互相玩耍嬉戏时,一位僧人忽然说:“我还是死吧!”说着,就不断做出三种坐势、三种看势,并不住地问:“这样好吗?”“这样怎么样?”大家都说:“不好。”

最后,他身体呈毗卢七法而坐,问道:“这样死怎么样?”大家一致称赞:“这样死很好!”谁知他猛喝一声“啪得”,就断了气。

在座诸众看到眼前的情景,一个个都诚惶诚恐、五内如焚。一时不敢向尊者禀报,情知隐瞒不住,将实情告知尊者时,尊者竟置若罔闻,再三请示,仍无动于衷。

过了很长时间,尊者才说了句:“我们去吧!”来到尸体旁边,指着尸体破口大骂:“你活着时傲睨万物,死的时候也目空一切。你做出起尸的模样吓唬谁?”说着就将拳头狠狠地挥在尸体的脸颊上,同时猛厉地发出一声“啪得”,尸体颓然倒地。

“明天你们将尸体焚烧了!”尊者冷若冰霜地说完这句话,就转身离去了。

大家都深感诧异,在一般情况下,若有僧眷死去,会为他念往生法、《解脱引导文》,持续四十九天念经。今天尊者对任何人连念诵一句观音心咒的嘱咐也没有。

一零六、治疗王妃的恐慌症

尊者在加拉国居住时,对弟子热杂托美说:“你去把加拉国王妃阿贝带走,从加东桥上扔进河里。”

“遵命!” 热杂托美接到命令,迅速将沉睡的王妃从寝宫里带出,从加东桥上扔进了河里。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王妃不但没出意外,连一滴水也没沾,就平安地回到了岸边,余悸尤存地说:“我一辈子也没有遇到过如此令人惊心动魄的事。”

王妃以前一直被恐慌症所困,做了大量佛事也不奏效,尊者有时以痛斥的方法,有时以暴打的手段加持,也只能维持几个月的好转。自从尊者令人作出此举后,王妃的恐慌症居然痊愈了。

一零七、我可不是凡夫

尊者与加拉国王、王妃和太子一行前往瓦勒首府,国王供养了尊者大量的达切酒。
一到瓦勒,尊者就吩咐侍者:“给我拿达切酒来!”就这样一再索要,很快就将酒洗劫一空。

当他再次无有餍足地命令“再拿酒来”时,侍者无计可施,只得求助于国王。国王大惊失色:“你们可坏事了,一下子喝这么多达切酒身体会烧坏的,我去劝劝他!”

听了国王的劝告,尊者不以为然:“唉,你把我当成一般的凡夫了,如果我连这点能力都没有,岂不成了酒囊饭袋?”他一边说着,一边将酒力未失的琼浆从十指尖降下,房中顿时酒香扑鼻,醉人的芬芳甚至溢满了整个首府。

国王、大臣们都纷纷传扬,以此为奇谈。

一零八、赐予加拉国王子嗣

加拉国王先后娶了两位王妃,却一直无有子嗣,国王因此而求助于尊者。

在缘起成熟的一个吉日良辰,尊者将国王、两个王妃、大臣和侍者们都召集起来,对一名弟子说:“国王的两位王妃都无有子嗣,今天你与王妃卓玛交合。”

大弟子按旨行事后,令缘起十分吉祥。尊者在一根哈达上打了七个结,带在了王妃阿加卓玛的脖子上。授记道:“金刚手化身的国王与度母化身的王妃会生四个儿子、三个女儿,一共七个后代。”

事情后来发生的结果果然如尊者授记一般。

一零九、持光明心滴法的居士

尊者在阿特拉噶家时,阿特空行母有两个儿子,对尊者殷勤地供养承事后,希望尊者能赐予授记。

尊者授记道:“你们如果能无偏地成为各宗派的施主,对今后会有无穷的利益。看来我们这次相聚,一开始就有很好的缘起,你们家族全部会依次成为执持光明心滴法门传承的居士和持明者。尤其是如果你们供养我一件质量上乘的豹皮大氅,将会有深远的意义。”

正如尊者所说,空行母的儿子达阔又名亚阔从此趋入了光明心滴法门,观想和修持全部依照光明心滴派的传承。表面上是合格的在家居士,实际上却是大持明者。对菩萨的广大行为具有无比信心,公认的大德们都交口称赞他为:“显现为人形的菩萨!”他的子孙们也都象他一般争气。这一切都是尊者的加持力所致。

如果该家族某一代不当居士,而选择出家的道路,该殊胜种姓的缘起就会阻断。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当时能供养豹皮大氅的话,该家族无论世出世间都会获得无与伦比的财力和名声。因为此事未遂,所以稍有遗憾。

这个故事是我从持明者居士以及其他人口中听到的。

一一零、取出文殊宝剑

在一个缘起吉祥的日子,位于果洛的宁波叶则山的诸神,应尊者之邀翩然降临。
尊者当场取出了白铜质的文殊菩萨智能宝剑伏藏。

我该孝顺父母,还是该追求我的理想?(二)

图文来自网络

《六祖坛经》:

慧能严父,本贯范阳,左降流于岭南,作新州百姓。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遗,移来南海,艰辛贫乏,于市卖柴。

时有一客买柴,使令送至客店,客收去,慧能得钱,却出门外,见一客诵经。

慧能一闻经语,心即开悟。遂问客诵何经?

客曰:“《金刚经》。”

复问从何所来,持此经典。

客云:“我从蕲州黄梅县东禅寺来,其寺是五祖忍大师在彼主化,门人一千有馀,我到彼中礼拜,听受此经。大师常劝僧俗,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直了成佛。”

慧能闻说,宿昔有缘,乃蒙一客,取银十两与慧能,令充老母衣粮,教便往黄梅参礼五祖。

备注:

取银十两:敦煌本无客赠银两事,而是 “惠能闻说,宿业有缘,便即辞亲”,这有违于传统孝道,从惠昕本开始,就加上了 “客赠银十两安置老母” 的情节。

白话译文:

我父亲祖籍范阳,被贬职流放到岭南,成了新州的老百姓。我很不幸,父亲早早去世,母亲年迈,带着我这个丧父孤儿迁来南海,生活艰辛贫苦匮乏,靠我打柴去市场卖度日。

当时有个客户买柴,让我送到客店去,客户收了柴,我拿了钱,一出门,遇见一个人在念佛经。

我一听他念的经文,心里就感到有所领悟。我就问那个人念的是什么经?

那人回答说:“《金刚经》。”

我又问他从哪儿来,怎么会修持这部经典。

那人回答说:“我从蕲州黄梅县东禅寺来,那个寺院是五祖弘忍大师在主持教化,门人有一千多,我到寺院中敬礼朝拜,听讲领受了这部经典。大师经常劝谕僧俗两众,只要修持《金刚经》,就能够发现自己的佛性,当下成佛。”

我听他这样说,也是前世有缘,就有一个人拿出十两银子给我,让我拿去做老母的衣食赡养费,以便我前往黄梅参拜五祖。

神通抵不過業力-離越尊者十二年牢狱之灾

摘自佛典故事《雜寶藏經》卷四

神通抵不過業力

從前,罽賓國有一位阿羅漢,離越尊者。一日,城中有人遺失一頭牛,他循著蹤跡找著、找著,就來到山裡尊者的住處。此時,尊者正在煮草染衣,突然間,衣變成了牛皮,染汁變成了血,所煮的草變成了牛肉,而他所持的缽竟也變成了牛頭。牛的主人一來,正好看見,以為鍋中煮的就是自己的牛,二話不說捉了尊者,送交國王審判。結果,尊者被關進了牢獄,這一關,竟是十二年。離越尊者的弟子中,有五百位已證得阿羅漢果位,但他們即使運用神通也遍尋不著自己的師父。

直到尊者業報將盡時,一名弟子終於看到他在罽賓國的監獄裡。於是,這位弟子便將尊者入獄之事稟告國王,國王隨即派人到獄中視察。果然,找到一位很有威德,但相貌憔悴、鬚髮極長的比丘,在監獄中養馬、除糞。尊者的弟子請求國王赦免獄中所有的比丘,仁慈的國王立即下令,讓所有的修道人出獄。這時,獄中的離越尊者鬚髮自然掉落,袈裟自然著身,並且,一躍而起,至空中做了十八種神通變化。國王見狀,大歎稀有難得,立即恭敬地俯身頂禮,向尊者致誠懺悔。

但是,大家也感到疑惑,是什麼因緣讓尊者在牢獄中受這麼多年的苦呢?尊者娓娓說道:「過去有一世,我遺失了一頭牛,便依著蹤跡找到山裡去,正好看到一位修行人在靜坐,此人是已證辟支佛果的聖人,而我不明就裡的誣謗謾罵他一番。由於造了這個惡業,我曾墮入三塗惡道受苦,但餘報未盡,所以,今生雖證得阿羅漢果,還是無法逃過這場劫難!」

慧遠大師

摘自《歷代淨土聖賢傳》智圓法師 譯白

晉朝慧遠大師(蓮宗初祖),雁門樓煩人,小時候非常好學,對儒家六經都有廣博的通達,尤其擅長《莊子》《老子》。當時的高僧道安法師在太行恒山建立寶刹,慧遠就去歸投他。當他聽到道安法師講述《般若經》時,豁然開悟。因此出家依止道安法師學習。求學時,對佛法非常精心地思維諷誦,從早到晚不間斷。道安法師感歎地說:“使道法流傳東土的人就在慧遠了!”

晉朝太元六年,慧遠大師經過九江,見廬山空曠安閒,可以安居,就在那裡建立精舍,稱為“龍泉寺”。當時慧遠大師的同門師弟慧永已經在廬山建立西林寺,想邀慧遠大師一起共住。但慧遠大師學生很多,西林寺地方小,刺史桓伊就為大師在廬山東邊再建一座寺院,稱為“東林寺”。 慧遠大師於是率領大眾行道,開鑿水池,種上蓮花,水上立了十二葉蓮花,隨水波旋轉,分刻晝夜,作為行道的時節。後來四方的清信之士聞風而來,共有123人。慧遠大師說:“諸君來此地,能對淨土不用心嗎?”因此造立西方三聖像,建立淨業社,讓劉遺民寫發願文,刻在石碑上。

慧遠大師住在廬山30年,從未入過世俗紅塵。居山時,專心淨土,靜心觀想,曾三次見到西方聖相,但他沉默不說。義熙十二年七月底的夜晚,在般若台東龕,正從定中起來,見阿彌陀佛的色身遍滿虛空,佛身所放的圓光中有無數化佛,觀音、勢至菩薩侍立在佛的左右;又見到淨土水流光明,分成十四支,淨土的水是旋轉流注,水能往上、往下流,水中演說苦、空、無常、無我的法音。佛對慧遠說:“我以本願力的緣故,來安慰你。你七天之後,當生我的國土。” 又見到蓮社中以前往生的人,佛陀耶舍、慧持、慧永、劉遺民等諸賢,都在佛身邊。見到慧遠大師,都向前作揖說:“師父早就發心,怎麼來得這麼晚呢?”

慧遠對弟子法淨、惠寶說:“我從住山之後,十一年中,三次目睹聖相,今天是再次見到,我決定往生淨土。”之後留下遺囑。到八月初六,端坐入於涅槃,時年83歲。當時有位慧持法師,是慧遠同母的弟弟,和慧遠一起承事道安法師。慧持也是遍學諸經,有很高的修行。隆安年間,他辭別兄長到了四川。平生也以西方為歸,住在郫縣龍淵寺,大弘佛法。義熙八年圓寂,當時76歲。在他圓寂時,囑咐諸弟子務必嚴持戒律、專心淨業。

舍利弗涅槃的故事

摘自《佛陀圣弟子传》

一、沙利子(舍利弗)

回到出生房间入灭

沙利子在比库们的陪伴下踏进家门,并进入他的出生房间。

坐定之后,他请比库们各自回房间去。他们才刚离开,长老便患了严重的下痢,他感到剧烈疼痛。当一个桶子提进房去,另一个就被提出来。身为母亲的婆罗门女心想:“我儿子的情况似乎不是很好。”而斜倚地站在自己的房门边。

诸天的探望

然后事情就发生了,经文告诉我们,此时四大天王自忖:“‘佛法大将’现在住在哪里呢?”

他们以天眼照见他在那罗卡村,在他出生的房间里,躺在病床上等着入灭。他们说:“让我们去见他最后一面吧!”

当他们抵达这出生的房间时,他们礼敬长老,并恭立一旁。

“你们是谁?”长老问。

“尊者,我们是大天王。”

“你们为何前来?”

“我们想在你生病期间照顾你。”

“随它去!”沙利子说。“这里有侍者,你们可以走了。”

他们离开之后,诸天之王的沙咖天帝(Sakka)也来到,在他之后,是大梵天王(Mahabrahma),但长老都同样请他们回去。

波罗门女看见这些天神来来去去,心中自忖:“那些来礼敬我儿子然后离开的人是谁?”然后她走到长老房门口,向准达尊者探询长老的情况。准达将她的疑惑转达给长老,并告诉他:“大近事女(upasika)来了。”

沙利子问她:“你怎么在这个时候来呢?”

“我来看你,亲爱的,”他回答:“请告诉我,最早来的那些人是谁?”

“四大天王,近事女(upasika)。”

“那么你比他们更伟大吗?”她问。

“他们就象寺院的护法,”长老说:“从世尊一出世,他们就手持宝剑守护着他。”

“亲爱的!他们离开之后,接着来的人是谁?”

“是诸天之王的沙咖天帝。”

“那么你比诸天之王更伟大吗,亲爱的?”

“他就像帮比库携带东西的沙马内拉(samanera),”沙利子回答:“当我们的大师从三十三天(Tavatimsa)回来时,帝释拿着佛陀的衣与钵,和他一起回到人间。”

“帝释离开后,接着来的那个光明遍满房间的人是谁?”

“近事女,那是你的上主与导师——大梵天。”

“那么,我儿,你比我的上主——大梵天,更伟大吗?”

“是的,近事女!在我们大师出生那天,据说四大梵天手持金网迎接这位伟人。”

回报母亲养育之恩

听闻此言,婆罗门女心想:“如果连我儿子的力量都如此之大,那么他的导师与上主的威力岂不更大?”当她想到这里时,内心顿时生出喜悦,遍满全身。

长老心想:“我的母校心中已生起喜悦,现在是对她说法的时候了。”于是他说:“近事女,你在想什么呢?”

“我在想,”她回答,“如果我的儿子有如此的功德,那么他老师的功德岂不更大?”

沙利子回答:“在我老师出生、出家、觉悟与初转法轮时,八万四千个世界都发生大震动。他在戒、定、慧、解脱与解脱知见上是无与伦比的。”

然后,他向她详细解释皈敬文:“如此即世尊……(Iti pi so Bhagava…)。”他就这样在佛陀功德的基础上,为她解说佛法。

当她的爱子结束说法时,这婆罗门女已证得入流果。她说:“啊,我亲爱的优波提舍!你为何如此?为什么这些年来,都不赐予我这个不死的甘露智呢?”

长老心想:“现在我已经回报母亲——鲁芭舍利(Rūpa-Sari)婆罗门女的养育之恩,这样应该足够了。“于是他请她离开,说:“近事女(upasika),现在你可以走了。”

当她离开以后,他问“准达,现在是什么时候?”

“尊者,是清晨了。”

长老说:“请集合比库们。”

当比库们聚集时,他对准达说:“准达,请扶我坐起来。”

准达照做了。

然后长老对比库们说:“我的朋友,我和你们共住、同行四十四年。若我有任何言行曾令你们不悦,请原谅我,朋友。”

他们回答:“尊者,虽然我们形影不离地跟着您,但您从未曾触恼我们,反倒是希望尊者能原谅我们。”

之后,长老以大衣包裹着身体,覆盖在脸上,右胁而卧。然后,就如世尊般涅槃所做的一样,他依序地进出九次第定,然后再从初禅进入第四禅。在他进入第四禅的霎那,就如旭日初升,他完全地进入了无余涅槃界。

神僧普庵祖师记

(图文均来自网络)

许多人都知道一个驱蚊特别有效但不敢随意持的咒,叫“普庵咒”,这个咒不是佛说的,而是一位土生土长的中国僧人说的,这位僧人就是普庵祖师。梦参老和尚言,“普庵咒”是很凶猛的,古来一般的出家人用这个咒来降魔降鬼。要是恼害众生的魔鬼,普庵祖师一念这个咒,可以让魔鬼头裂八瓣。一般人很少持这个咒,因为这个咒相当厉害。楞严经云,证到八地菩萨以上才可自说咒语。那么,这位普庵禅师为何如此了得,他到底是个什么人? 自东汉明帝永平10年(公元67年)西竺佛教经像传入中国后,中国寺院供奉的便是四大天王、十二圆觉、二十诸天、十八乃至五百罗汉之类的西天佛像。宋时称为“活佛”的济公有“降龙罗汉”的美名,当他前往罗汉堂中报到时,毕竟比西天罗汉迟来一步。在江南的一些寺院中,他只好站在过道旁,而在北京碧云寺里,他连立足之地都没有,只能蹲在屋梁上。

然而,却有一位土生土长的中国僧人,为自己在佛殿中找到了一个位置。一般佛寺大殿正中法坛,供奉释迦牟尼,佛坛背后,通常塑一堂“海岛观音图”。其中就有一尊称为“普庵祖师”的中国僧人,这位普庵祖师,乃是土生土长的江西宜春人。

普庵(1115-1169),南宋僧,属临济法系,乃江西省宜春人,俗家姓余,名印肃,号普庵,世居宜春县石里乡太平里,即今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余坊村。唐时,精通风水的司马头陀和尚,曾到此地,并留下铃记云:南山有个七星嶂,亥脉宜丙向,面前峰秀似悬幡,佛祖不为难。果然,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11月27日辰时,余坊村一户余姓人家室内祥光烛天,隐现莲花,普庵出世了。据说师生时,莲花生于他家稻田的阡陌上。六岁时,忽梦有一梵僧,用指点他的胸曰:“你他日将自悟取。”,并指示日后当阐扬佛法。第二天醒后看,但见胸前有点大如樱桃,被点之处成了朱砂色。知非凡物,父母以天命不可违,遂允其出家为僧。在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之八月,拜慈化寺正贤和尚为师。十一年四月落发,次年五月受戒,祖师之容貌魁奇,天性巧慧,贤公深为器重。曾经劝他读《法华经》,但是祖师深深地感悟到:诸佛之原旨,贵在了悟于心,何能以笔墨来写出哉!于是他辞师而游湖湘。曾经谒礼过「大沩庵禅师」问法,后来再返护业院。绍兴二十三年(1153)受众请而住慈化寺,禅定之余,即阅《华严经》与《华严疏钞》

普庵祖师出家入寿隆院,二十七岁落发、二十八岁受戒,后离院云游湖乡,拜谒大沩牧庵忠公,在宋高宗绍兴23年(1153年)嗣后驻锡慈化寺,但他并不常住寺内,往往藜权芒履,励精行道,四方来投者,随机诱引,得其心传而成正果者无数。日夜禅定,亲契华严经,一日大悟,述云:「描不成?拨不开,何须南岳又天台,六根门首无人会,惹得胡僧特地来。」

宋孝宗干道二年(1166年),普庵以原寺所处“地气索莫”难成气候,决定另择新址重建梵宇,一日来到南泉山,忽见一人身高八尺,红发披肩,苍髯掩口,普庵问:“尔何方神祗?”那人道:“小神奉玉帝之旨,守护此地,候普庵僧五百年矣。”普庵笑道:“贫僧正是普庵。”于是普庵在南泉山开基兴工建寺,两年后寺成,今日慈化寺址便是800余年前之旧址。

普庵善神术,屡屡为民禳灾去病,救旱抗洪。南宋嘉熙元年,因祈雨封“寂感禅师”;淳佑10年,因救旱加封“妙济禅师”;因禳疫加封“真觉禅师”。咸淳四年,又封“昭赐禅师”,大德四年,加“大德禅师”,皇庆元年加封“慧庆禅师”。乾道五年(1169年)七月二十日,聚集诸徒众,普庵祖师谓‘诸佛不出世亦无有涅盘,入吾室者必能玄契矣,善自护持无令退失也。’随即沐浴更衣,结跏趺坐而涅槃也。在世之寿为五十五,僧腊为二十八年,谥号为「普庵寂感妙济正觉昭贶禅师」,后在元代大德四年(1300年)重谥「大德慧庆」。到了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永乐皇帝评说普庵祖师:“万行圆融,六通具足,端严自在,变化无方,哲学悟于群迷,普利益于庶类,如溥甘霖于六合,膏泽均沾,犹现满月于千江,光辉旁烛。”加谥‘普庵至善弘仁圆通智慧寂感妙应慈济真觉昭贶慧庆护国宣教大德菩萨’。师生前除灾除病之灵验颇多。元仁宗延佑初年(1314~1320)吴郡姑苏城西有慧庆寺,其寺后即造有普光明殿供奉普庵。此外,禅林多于佛殿背后安置师之肖像。

普庵不仅神术高超,其佛学功底亦不比寻常,一册《普庵语录》,明成祖朱棣叹为“其精深也,非想象之可求;其神妙也,非虚空之可似”。明进士邹元标读之,认为其“直接如来正宗”。

普庵禅师恩师是牧庵法忠禅师。正所谓师父引进门,修行在个人,普庵并非一受具足戒就开悟的,其除了养成戒行、品德、禅修方法之精进用功外,更熟读“华严经”、“华严合论”等经论。随后的十二年丛林道场禅修生活中,更加珍惜光阴而勇猛精进到不曾懈怠卧草席而眠。于其三十九岁时,因阅“华严合论”至“达本情忘,知心体合”处,此时明心见性资粮渐成熟,故豁然大悟,遍体汗流,震撼不己,久久不能言语,过没多久华严海会佛菩萨刹那间加持与灌顶,普庵禅师悲涕欢喜,踊跃无量,大似死中得活,如梦忽醒。过了许久云:“不可说,不可说又不可说。”,须臾后又云:“我今亲契华严法界矣!”并自述道;金刚经云:“信心清净即生实相,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随即普庵禅师心能转物,上天堂下地狱无所不能,并得弥勒菩萨之传承,自此弘法利生,开化人天。

禅宗另一成就者,明朝末年的憨山大师,其十二岁起于佛寺中听闻佛法,十九岁受具足戒,且诵读与契入“华严经”,并亲证“海印三昧”,而后近三十年中修持耳根圆通观音法,并有数次承蒙文殊菩萨带其往兜率天,亲自领受弥勒菩萨之指导与传法,故憨山大师也算是弥勒之传承弟子。

祖师此后则常治病救人,降伏妖魔外道。有一次他在修寺时,来了九位秀才,对祖师曰:师今年修大殿,但是今年值「九良星」在寺院,怎么敢修啊?祖师心知此九位是九良星之所化,乃戏曰:九良星是九位,何不将我添入,而成十良星?!彼九人欲退,却被祖师用神力定住,祖师曰:今**等必须皈依三宝作佛弟子,否则我不放汝等。彼九人即皈依了祖师也。

祖师收了九良星后,匠人都病了,弟子报知,祖师即写了一个纸条贴于房柱,上写:“普庵非想会阴阳,修造无心动九良;勿谓吉凶无祸福,十人却令九人亡。我性我心常寂静,莫令含识入锅汤;奉劝来归于此者,身心浊秽总成当。”又书:“工匠若不病,天上无九良,工匠若不愈,地上无佛法。”次日,工匠皆愈。

有一次祖师在修寺院时,需要砖瓦,乃请瓦匠烧制,但是烧窑时,火烟不从烟筒出,有弟子告知祖师,说此处有一巫师作法,一定是他捣的鬼。祖师笑曰:你们将我的旧法衣拿去,围在烟筒上。弟子将祖师之袈裟围于烟筒上,烧窑的火焰顿时入窑,烟从烟筒而出,但是其烟不散,直入巫师家。当巫师前来求忏悔时,
师斥:以后不许你用邪法害人。但若今后用法给人治病不验时,可以祈请我,我则会帮助你。后来法官们为人治病时,则祈请祖师以求得加被也。

祖师在修庙时,附近有一个贼人,偷工匠的被子。匠人告诉祖师,祖师命用修庙之钱,为匠工赔偿。但是此贼得寸进尺,变本加厉,众乃怒告祖师曰:修庙之钱,乃施主所舍,岂能如此浪费,若不惩治,则徒添我等罪业。祖师即书一纸条,贴之于柱曰:“贼人入院作窃,讽经念咒剖决;勿令时间到来,须叫七孔流血。”次日,贼忽七窍出血而死。妻前来求忏悔,祖师乃曰:晚了哩!

为修殿堂令人抬一大梁,在歇气时,来一道士,在梁上坐了一下,其木梁则抬不动了,居士前来告知祖师,祖师乃用纸包一竹篦,并叫用此篦打去,此道士则忽然不见了。后来弟子问祖师,其人是谁,祖师曰:“千年守尸鬼,飞过洞庭湖。”众乃知其人乃是道教之吕洞宾,他是在戏耍哩!

一次,有家娶亲,但到下轿时新人却不见了,于是两家都告了官,哪一位官也断不下来。婆家姓章的主妇对她丈夫说:为这事见官,家产消耗了很多,听说普庵祖师乃得道的神僧,你不妨备礼去求祖师。其夫即往求祖师,祖师如入定状,片时则曰:噢,我知道了!乃写一纸条,用香花供养七日,其词曰:“佛身遍满,哪容妖邪?若不顺吾,天雷辟汝!”命来人贴于自家中堂,供养七日便有分晓。其人奉命而行,但是过了七日,殊无感应,将纸条拿来授师,祖师在此偈每一句下添了两字,其词曰:“佛身遍满法界,哪容妖邪鬼魅?若不顺吾道心,天雷辟汝粉碎!”命六名僧人弟子去到他家,将此偈贴于其人家之门外大樟树上,围树念「楞严神咒」,念至第三会时,忽闻一声巨响,其树被雷辟开,从树中走出两位姑娘。一位是其家之新妇,另一位是已经失踪了的一家的大姑娘哩。

一次祖师在用功时,正值修庙,四方打夯,乃默祷,他之教法应在何处兴起,即闻东南方之打夯声最显,果然师之教法广兴于东南方,尤其「普庵咒」,在早课中大多诵之以为常课。百姓也在修建时多请僧人先到家念普庵咒以驱除土煞,而保得家人平安。

有一次,天久旱无雨,众善信往求普庵祖师施法降雨。祖师曰:汝等往去某寺有一和尚,他袈裟边补着一点红布,他的黑雨很大啊!众乃往焉,果有一僧在此,众乃求其师,祖师即推脱,众礼拜苦求,祖师乃以石砚上一点水予之,众将此水迎到家后,大雨忽至,其雨色黑,田井皆满。后来众备礼谢普庵祖师,又问其降雨之师为何人?祖师乃曰:彼师乃龙树医王菩萨也。

有个虔诚的妇人常去听普庵祖师说法,其夫乃一屠户,闻庵祖大名后,求妻子引荐往见祖师。祖师见曰:你放得下吗?屠曰:放得下。祖师曰:你往你后面看。屠回顾,见他所杀之牲畜尽在身后,心生大惧,祖师曰:汝放得下吗?屠夫点头。祖师令屠回顾,则无一物矣。屠欲出家,祖师曰:汝乃在家菩萨,不可出家。并传法给他。后来其屠与妻乃常素念佛,并且成了善知识哩!

祖师用符箓法水常为人治病,因此他在盖庙时,则福者出钱,贫者出力,皆乐于帮助。祖师曾在山岩下盖了一寺,众乃曰:此处危岩绝壁,恐怕供养太少,不能持久。祖师乃曰:我有很好之膏药良方,可作此寺之用。因而此寺后来治病救人,自成了家风也。

祖师住慈化寺时,有本乡之信女张氏,造了一担纸钱,来寺求祖师,为代还「寿生债」,祖师即以钱作泥浆而泥寺壁,命弟子为她念了《金刚经》一卷,祖师曰:“你之寿生债已还。”女曰:“道坊未作,纸钱未化,那如何叫还寿生债啊!”祖师曰:“尔不信,可去「寿生院」看一看!”女曰:“凡人在世,如何能去寿生院呢?”祖师则令女闭目,她忽然犹如做梦,见一人穿锦袍,好像是靖王,引她入冥司之寿生院,见一大树,金光晃耀,军兵手持弓箭,有曾还寿生债者,用箭射之则中树,未还者却不然,闻念「寿生牒」曰:“神弓箭发,一枝夙庆人天之会,为是故也,官库宝物无限。”有一官人高声唤曰:“善女人遇佛出世,还了寿生,功德无比,有《金刚经》一卷,八大金刚护卫,库中神光恒赫。”复赞曰:“汝生生得好受用者。”女醒后不知身在何处,良久才拜谢祖师曰:“感谢师傅,得到了好因果也。”祖师乃示众曰:“世人愚昧,专以烧纸钱为急务,彼蔡伦未造纸时,阴司用什么钱,佛只说经典,而没说叫化纸钱,只言转念大乘经典,却未说焚经当钱。”至今惟诵《金刚经》以酬受生,盖遵师之教命也。

普庵禅师是一位具大神通力的禅者,虽出身自禅宗,但却活用一切上乘密法,故有禅宗的莲花生大士之称。在绍兴二十六年(约公元1156年),于七月办法会,因平时受益的信众太多,所以香火鼎盛,而有些人却心怀嫉妒,故向官府密报,诬祖师为妖僧,于是官府指派巡司带领数百官差去捉拿祖师。在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出发前往佛寺的路途中,于寺外约数里处,忽然下了小雨,须臾檐前有滴水声,天井中不觉水涨,忽然间波涛汹涌,此时忽见一条巨龙长越数里,头角峥嵘、神光显赫而在云层中翻滚。前来捉祖师的官差见了此像皆惊恐不已,带头的巡检官即跪地而哀求忏悔,于是龙潜而雨止,随即撤兵回府衙,回即禀报:普庵禅师非妖僧实圣僧也。

有一次信众陈员外出钱举办一次水陆大斋法会,并恭请普庵禅师及佛寺中的比丘为其祖先诵经超度。而普庵师父领为陈家诵了一部金刚经,陈员外心中滴滴咕咕的很不满意的说:“怎么只诵一遍金刚经呢?太少了吧!”。普庵曰:“尔既不满意,再为尔还。”又集众诵金刚经一遍,可是陈天章回家后心中还是很不满意。忽有一天陈员外暴毙而亡,三日后又复苏,陈员外自言道:“我死后魂就被带到地府幽冥,而地府判官很不客气的告诉我说:‘汝在生时不信因果,不识生佛,施财入大慈化寺建雨中水陆,负一中经债。合与铁枷治罪。’这时陈员外在地府中向冥官深深忏悔,而幽冥便放他回阳。”所以三日后又活过来了。随后陈员外带全家子子孙孙与五百两银钱,来到大慈化寺准备向普庵师父请罪,而普庵问曰:“昔作善因如何?”陈员外恭敬礼拜说:“凡眼不识生佛,起不信心。望慈悲赦罪。”后来,陈天章又拿了一大笔香油钱捐给普庵禅师,而普庵禅师在陈天章背部写上「施财功据」四个字。令人啧啧称道的是,陈天章过世之后,一户甘姓人家的新生儿,背上竟然也出现了「施财功据」四字的痕迹。此后,祖师即隐居,因人言之可畏也。

普庵祖师最后隐居之处,乃是「裴公洞」(即后来之「至相寺」),《庵祖灵验记》上说:祖师移住深山,当时无人知晓,后因有二位居士,一名丁骥,一名陈汝明,见到深山有白光,则预料祖师隐其处,乃寻当地人,往而寻祖师,则见祖师处有龙吟虎啸也。

普庵祖师之母亲进山寻师时,因为口渴,祖师之虎为创泉而饮,至祖师所居之洞处,因嫌风大,祖师乃作法,吸来一块巨石以挡风口也。祖师后来出山,在修一寺时,为大殿上大梁,匠工多人牵绳拉引,呼喊声震,适逢祖师冬天烤火,乃用一火箸挑着另一火箸且曰:“上上”。弟子问是何意,祖师曰:我帮他们上梁啊!此时上梁之主绳忽断,但大梁却悬空未落,众人紧急救之其梁乃上也。因为底下人很多,假若梁掉下来的话,则后果不堪设想也。

祖师一次在方丈中坐时,忽然奔来一只水牛,见祖师后即跪地哀鸣,祖师曰:你被打了吗?乃命侍者牵去别处,移时,追牛之人至,问祖师曾见牛否?祖师曰:何故?其人曰:我乃屠夫,因买一牛欲杀,我先用锤敲牛头令昏。殊不知此牛力大,乃挣脱而逃来山上,故寻牛至此。祖师曰:此牛宰后,能赚多少银两?其人曰:能赚五两银子。祖师乃命侍者取了五两银子交予其人,买下了这一头牛。祖师命侍者牵牛至而对牛说道:我用施主的银子买下了你,你饿了可以吃草,但不能吃庄家蔬菜,你可以去烧砖瓦的窑上踩泥,以消灭罪业。后此牛如通人性,从来不食庄家蔬菜,在踩泥时,也如通人性,婉转而踩;普庵祖师曾骑着它吹着铁笛绕了寺三匝哩!人见其如此可爱,故以后再也没人打过它。后来此牛乃蹲距而死。祖师在埋牛时作说法偈,其偈中有:“放出沩山水牯牛,牧童吩咐普庵收。南泉体用皆周遍,虎啸还家得自由。水牯牛,水牯牛,汝若不遇普庵,几乎落于虎口。此身幸脱这包了,逍遥物外任优悠。微笑一朝风月满,个中无事且了休。个因心负债,果报为牛,拖犁拽耙,无数春秋。冬则受寒天剑树,夏虫蚊食且无饶。只得从缘如南窑,泥热功多瓦遍周。不待来春重费力,不如悟觉应山坵。寄语伺鞭诸长幼,入他栏圈早回头。万劫千烹无解脱,不如还了永无忧,下土!”师又云:“大包角豁不露头,不露角,千手大悲也难扑索,八臂哪吒休来问着,凡人不识这工夫,一任将土来盖却。”葬后墓上生白莲数朵。

乾道二年(1166)建梵宇。一天忽然有名「道存」之僧人,冒雪而至,二人交相问答,或笑或喝。道存曰:师乃再来之人,不久将大兴吾教也。道即指雪书颂而去。此后,慕向普庵祖师者一日多似一日,祖师随宜为说法,或书偈与之;有病患者,折草为药与之即病愈;或有疫毒(传染病),则与之颂,则病愈。至于祷久旱或大雨、砍伐怪木、毁邪祠等,灵验非同一般。一日忽然集诸弟子曰:“诸佛不出世,也没有涅槃,若有入吾室者,必能去契矣。”

祖师生前除灾除病之灵验颇多。在元代仁宗延佑初年(1314-1320)吴郡姑苏城西有慧庆寺,其寺后即造有普光明殿,里面供奉着普庵祖师像。此外,禅林多于佛殿背后安置祖师之肖像。

普庵祖师在世时,曾造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三卷行世。所付法之弟子有圆通、圆融、圆成、圆信、应世等人,此外师所传之咒,在后世禅宗寺院及民间颇为流传,除了课诵以外,亦被人谱成了古琴曲和琵琶曲。普庵祖师能精通梵文,以梵文拼音为咒,人称之为普庵咒。

普庵禅师圆寂之前,曾花5年功夫,刺血泥金,书写了一部《金刚经》。这部供奉在慈化寺的血书《金刚经》与珍藏在临江慧力寺的苏东坡手书《金刚经》碑,都是江西境内极负盛名的佛寺镇寺之宝。

普庵祖师是显密双修有大神通的著名高僧,为世人所敬仰。现在教内通行之普庵神咒就是普庵祖师所留。

普庵咒有极大的降魔作用,所以有“普安十方,安定丛林”之语。故南方之一些丛林每逢初一或十五必集体诵一遍。在明代万历年间(约1600年)株宏禅师将它编入《诸经日课》之中。清代道光时刻印《禅门日诵》中也刻有此咒,现代四川一带的寺院,大都早晚课都诵此咒一或三遍。

普庵祖师戒杀文

堪叹诸人不较量,却将造罪当烧香。

处处神坛社庙,尽是作业之场。

个个烧鹅煮鸭,每每宰杀猪羊。

巧者持刀出血,拙者便去烧汤。

向前起来下手,推毛破肚搜肠。

煮得半生半熟,诸人斗割分张。

一似夜叉罗刹,犹如虎豹豺狼。

祭赛邪神野鬼,正神岂肯来尝。

鬼又何曾饱满,反遭触犯天堂。

猫儿无人杀吃,收拾被下安藏。

猪羊广有人杀,只见成队成行。

禽畜时时遭戮,杀者定去承当。

因此三荒雨旱,为人岂不思量。

若要报答天地,除非斋戒贤良。

诸仁者:杀他一命还他杀,一念回光免祸殃。

偈曰:畜生本是人来做,人畜轮回古到今。

不要披毛并戴角,劝君休使畜生心。

颛顼

(图文均来自网络)

帝颛顼号高阳,是轩辕黄帝的孙子,昌意的儿子。

一天,昌意来到河边,碰到一条黑龙驮着黑色的玉雕成的图谶之书。

当时有一位老人对昌意说:“你将来生子一定契合水德并称王。”

过了十年,颛顼出生,他的手上有像龙一样的花纹,也出现了玉图书的神异之象。这天夜里昌意仰望天空,看见北极星飘落下来,化成一位老人。

等到颛顼登上王位,各种奇异的祥征福兆,全部都聚集在一起。颛顼登基颁布新的历法时没有报到的各国诸侯这时也都翻山越海前来归顺称臣。颛顼于是向四方之神拱手作礼,各国诸侯手拿玉理顶礼朝拜,他们按照爵次排列,秩序井然。

接受礼乐教化的人,颛顼赏赐给他们钟磬,接受武道的人,颛顼则赐给他们兵器。有用轻质金属制成的钟,沉实明亮的磬。用羽毛抚弄钟磬,钟磬发出的声音就会响彻百里。

有一种石头漂浮在水面上,像浮萍和水草般轻盈,取这种石头制作磬,不用增加凿磨的工序。

到各国诸侯来朝拜的时候,就演奏乐曲《含英》,这首乐曲的曲调清越细密。悠扬的乐声使得飞禽自天而落,巨大的鲸鱼浮游腾跃,波涛翻滚的海水也平息了波澜。

有一把曳影之剑,能腾空而飞,如果天下有战事,这把剑就会飞起来直指战争的方向,攻无不克;不用的时候,也常在剑鞘中发出如龙吟虎啸般的声音。

溟海的北面,有一个勃鞮国。那里的人都穿羽毛制作的衣服,他们没有翅膀却能够飞翔,在太阳下面也没有影子,寿命可达千岁。

勃鞮国的人把黑河里的水藻当作食物,用阴山里桂树的汁液作为饮料。他们能借风飞翔,踏浪而至。

中原地区气候炎热,羽衣上的羽毛逐渐脱落。颛顼就让他们换上具有纹理的豹皮衣服。勃鞮国进献了黑色的玉环,其色泽如黑漆一样纯正,还进贡了一千匹黑色的良马。颛项用这些黑色的良马驾驶用铁铸造成车轮的车子,到殊乡绝域巡行慰劳。勃鞮国的人也借着风泛舟黑河回到了他们的国家。

闇河的北面,紫色的桂树茂密成林,桂树结的果实像枣子,众仙人了桂树林服食果实。仙人韩终在闇河北面采药时做的四言诗说:“闇河之桂,实大如枣。得而食之,后天而老。”

【原文】

帝颛顼高阳氏,黄帝孙,昌意之子。昌意出河滨,遇黑龙负玄玉图。时有一老叟谓昌意云:“生子必叶水德而王。”至十年,颛顼生,手有文如龙,亦有玉图之像。其夜昌意仰视天,北辰下,化为老叟。及颛顼居位,奇祥众祉,莫不总集,不禀正朔者,越山航海而皆至也。帝乃揖四方之灵,群后执珪以礼,百辟各有班序。

受文德者,锡以钟磬;受武德者,锡以干戈。有浮金之钟,沉明之磬,以羽毛拂之,则声振百里。石浮于水上,如萍藻之轻,取以为磬,不加磨琢。及朝万国之时,及奏含英之乐,其音清密,落云间之羽,鲸鲵游涌,海水恬波。有曳影之剑,腾空而舒,若四方有兵,此剑则飞起指其方,则克伐;未用之时,常于匣里如龙虎之吟。

溟海之北,有勃鞮之国。人皆衣羽毛,无翼而飞,日中无影,寿千岁。食以黑河水藻,饮以阴山桂脂。凭风而翔,乘波而至。中国气暄,羽毛之衣,稍稍自落。帝乃更以文豹为饰。献黑玉之环,色如淳漆。贡玄驹千匹。帝以驾铁轮,骋劳殊乡绝域。其人依风泛黑河以旋其国也。

闇河之北,有紫桂成林,其实如枣,群仙饵焉。韩终采药四言诗曰:“闇河之桂,实大如枣。得而食之,后天而老。”

–节选自《拾遗记》

神农炎帝

(图文均来自网络)

炎帝开始指导人民制作耒耜,他亲临田间,辛勤劳作,各种谷物生长的都很繁盛,在炎帝至高无上道德的感化之下,万物无不感受到他的圣德。灵芝显现出了神异的色彩,仙草长出了美丽的谷穗,陆地上生长的红色芙蕖,对生的荷叶丰茂如车伞,带着香味的露珠一滴滴自叶上落下,流积成了水塘,于是炎帝就把水塘作为养龙的地方。

红色的瑞草滋生蔓延在四通八达的道路上,彩云弥漫在丛生的草木间。炎帝修筑圆形的高坛来祭祀早晨的太阳,装饰玉砌的台阶祭拜月光。乐队演奏仙界的和谐乐曲,人们安居乐业,天下清平。

不同材料制成八种乐器能够和谐的演奏音乐,炎帝的圣德使得树木山石滋润。这个时候,有漂浮的云彩洒落水珠,这就是所谓的霞浆,喝了霞浆的人就能够得道成仙,长生不死。有一种发光的玉石叫夜明,如果在黑暗的夜晚将它投到水中,玉石就会浮在水面上并发出光亮。

这个时候,炎帝逐渐改变了庖牺氏时期原始质朴的生活,辨明了礼乐制度的用途,当时有一只红色的雀衔来九穗禾,九穗禾落到地上,炎帝捡起来并把它种植在田里,吃了九穗禾的人就会长生不死。

人们开采峻锾山的铜制成器物,峻锾是山名,山下有一口金井,白色的云气环绕在井口之上,人登上金井,如同疾雷般的声音在井下发出巨大的声响,井中的黄金柔软可以用来做金绳。

萧绮录语说:谨按《周易》说:伏羲治理上古社会,仰观天文,俯察地理,探求天地变化的规律,筹划治理国家内外的一切事务。伏羲的圣德在天地未形成的混沌状态就已经完备了,他的神奇的教化传递于精微细密之间。因此,图册书籍中著录着他的事迹,《河图》《洛书》里记载了他的美德。

伏羲改变了太素时期的物质世界和这一时期先民愚昧质朴的习俗,天地人三才的地位确立起来,礼义廉耻四种道德准则的含义铺张开来。礼乐制度,从此开始实行,并一直流传下来,这些社会规则一代代的传递变化承袭。

《八索》记载着他悠远的法度,《九丘》书写着他敦厚的教化,伏羲的圣德完全显扬于古书图篆,编列于史籍。后人考辨前代的经典,审查往昔的文书,把所有的事迹编列于木板竹简,征引各种典籍,广采百家之言,加以详细的推求,来证实其中的真伪。

再说炎帝时代,按《山海经》说:“堂庭山出产能浮在水面的水晶,巫闾之地的树木都有很多纹理。”如果不是符合道德的真谛和纯朴的习俗,领会了其中深邃的旨意,与一年四季的变化完全契合,万物本原的精灵之气与炎帝的圣德相调和,那么吉祥的征兆怎么能够自己到来呢?

所以这些功绩使得炎帝的圣德感动天地,诚意显著,幽冥中的地神也不会隐藏自己的宝物,只想全心的剪除祸患,少数民族的人民一定也能够顺服,就“降露成池,蓄龙为圃”来说,一直到夏朝,世代延绵不断,当时还有豢龙之官,考证古代的典籍,神农之世就可以确立。

【原文】

炎帝始教民耒耜,躬勤畎亩之事,百谷滋阜。圣德所感,无不着焉。神芝发其异色,灵苗擢其嘉颖,陆地丹蕖,骈生如盖,香露滴沥,下流成池,因为豢龙之圃。朱草蔓衍于街衢,卿云蔚蔼于丛薄,筑圆丘以祀朝日,饰瑶阶以揖夜光。奏九天之和乐,百兽率舞,八音克谐,木石润泽。时有流云洒液,是谓“霞浆”,服之得道,后天而老。有石璘之玉,号曰“夜明”,以暗投水,浮而不灭。
当斯之时,渐革庖牺之朴,辨文物之用。时有丹雀衔九穗禾,其坠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采峻锾之铜以为器。峻锾,山名也。下有金井,白气冠其上。人升于其间,雷霆之声,在于地下。井中之金柔弱,可以缄縢也。

录曰:

谨按《周易》云:伏羲为上古,观文于天,察理于地,俯仰二仪,经纶万象,至德备于冥昧,神化通于精粹。是以图书着其迹,河洛表其文。变太素之质,改淳远之化,三才之位既立,四维之义乃张。礼乐文物,自兹而始。降于下代,渐相移袭。《八索》载其遐轨,《九丘》纪其淳化,备昭籍菉,编列柱史。考验先经,刊详往诰,事列方典,取征群籍,博采百家,求详可证。

按《山海经》云:“棠帝之山,出浮水玉。巫闾之地,其木多文。”自非道真俗朴,理会冥旨,与四时齐其契,精灵协其德,祯祥之异,胡可致哉!故使迹感诚着,幽只不藏其宝,只心剪害,殊性之类必驯也。以降露成池,蓄龙为圃。及乎夏代,世载绵绝,时有豢龙之官。考诸遐籍,由斯立矣。

–节选自《拾遗记》

释迦牟尼佛选择开悟成道地的故事

(图文均来自网络)

大唐高僧玄奘法师在他写的《大唐西域记》中,记载了一个关于释迦牟尼佛选择开悟地点的故事。

释迦牟尼佛在森林中经过了非常艰苦的一段修炼过程之后,决心放弃一味的极端苦行并寻求真正的觉悟与解脱。就这样,释迦牟尼佛来到了钵罗笈菩提山,他看到此山非常幽静,于是便决定在此处入定直至证得正觉。他先登上了东北岗,刚刚到了山顶,大地就微微震动,山体也轻轻摇晃起来。这时,山神惶惧不安的对释迦牟尼佛说:此山非您成就正觉之福地,您若在此处入定开悟的话,这儿的一方土地将就会被震的陷下去,就连这座大山也将会倾覆。

听到山神所说的话后,释迦牟尼佛就从东北山头走了下来,在来到西南山半崖时,他看见那儿有间大石室。于是释迦牟尼佛就走進去开始打坐。谁知他刚一坐下,地与山又象他在山顶时那样震动摇晃起来。这时天空中传来神的声音说:此非如来成正觉处,自此西南十四、五里,离您苦行处不远的地方有颗菩提树。去那颗菩提树下打坐开悟最为好。

释迦牟尼佛听到此言就起身,在诸护法天人的前导来到了菩提树下,并最终经过四十九天的入定而开悟。

附:《西域记》八卷中解释金刚座:

菩提树垣正中有金刚座。昔贤劫初成,与大地俱起;据三千大千世界中。下极金轮,上侵地际。金刚所成。周百余步。贤劫千佛,坐之而入金刚定,故曰金刚座焉。证圣道所,亦曰道场。大地震动,独无倾摇。是故如来将证正觉也,历此四隅,地皆倾动。后至此处,安静不倾。自入末劫,正法浸微。沙土弥覆,无复得见。佛涅槃后,诸国君王,传闻佛说金刚座量。遂以两躯观自在菩萨像,南北标界,东面而坐。闻诸耆旧曰:此菩萨像,身没不见,佛法当尽。今南隅菩萨没过胸臆矣。

金刚座被一位哲学家喻为“地球之脐”,意思是世界的中心。以此来赞美指引众生降伏无明、离苦得乐的佛教。金刚座在佛陀成道的菩提树下安置。佛陀曾在此树下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转载]释迦牟尼佛选择开悟地点的故事

[转载]释迦牟尼佛选择开悟地点的故事

[转载]释迦牟尼佛选择开悟地点的故事

[转载]释迦牟尼佛选择开悟地点的故事

[转载]释迦牟尼佛选择开悟地点的故事

[转载]释迦牟尼佛选择开悟地点的故事

[转载]释迦牟尼佛选择开悟地点的故事

春皇庖牺

(图文均来自网络)

春皇是庖牺的别号,在他居住的地方,含有华胥氏之地。庖牺的母亲常在这里游玩。

一天,有一缕青虹萦绕着她,很长时间才逐渐消散,她就怀孕了,经过十二年才生庖牺。

庖牺初生时,就有异像.大大的头很长的眼睛,龟的牙齿龙的嘴唇,眉上有长而尖细的白毛,长长的胡须垂落到地上。

有的人说:“木星十二年运行一周,现在庖牺的出生刚好和这个契合。”

况且听说圣人生下来都有吉祥的征兆,上古时期的人皇长着蛇样的身体,九个头。自开天辟地始。日、月光轮晖映,山色明,海面静。从此以后,经历了世代沧桑,难以计算。

及至庖牺,威德施展海内,圣明又超过了以前的人皇。

礼仪、文化、物质文明从这时开始兴起,离开树上筑集、山里挖洞的居住环境,改变茹毛饮血的生活习惯。

创立礼仪教化来倡导文治,制造兵器来增强军事实力。

用丝弦和桑木制造瑟琴,用转轮磨研土坯做成陶乐器,礼乐从此兴起了。

调和八方之风,绘制八卦之图,分清君、臣、父、子、夫、妻的关系,摆正水、火、风、雷、山、泽六神的享位。

在这时还没有文字,庖牺按着天形制造圆规,画出园形图,按着地形制造矩尺,画出方形图。观察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图形,划分日昙记时的刻度。

让部落首领进行众多的祭祀活动,巡视地形来确定山川、河流的名称,并开始有男娶女嫁用以整治人类道德。

庖就是包括的意思,说的是包罗万象,用牲畜祭献神灵,百姓钦服他的圣明,所以称他庖牺。也称作伏羲。

他改变了蒙昧无知的原始状态,实行了尊卑有序的周密的礼仪教化,所以也称他密牺。

他还在天下施行最美好的德政,平民百姓,没有不崇敬他的。

庖牺以木德称王。所以也叫他春皇。

他的明睿照耀于天下,这也就是太昊的意思。昊是明亮的意思,庖牺位居东方,太阳哺育万物,使草木萌生,与木德相契合。庖牺的声音符合五音中的角音,所以也称他‘木皇’。

【原文】

春皇者,庖牺之别号。所都之国,有华胥之洲。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绕神母,久而方灭,即觉有娠,历十二年而生庖牺。长头修目,龟齿龙唇,眉有白毫,须垂委地。或人曰:岁星十二年一周天,今叶以天时。且闻圣人生皆有祥瑞。昔者人皇蛇身九首,肇自开辟。于时日月重轮,山明海静。自尔以来,为陵成谷,世历推移,难可计算。比于圣德,有逾前皇。礼义文物,于兹始作。去巢穴之居,变茹腥之食,立礼教以导文,造干戈以饰武。丝桑为瑟,均土为埙。礼乐于是兴矣。调和八风,以画八卦,分六位以正六宗。于时未有书契,规天为图,矩地取法,视五星之文,分晷景之度,使鬼神以致群祠,审地势以定川岳,始嫁娶以修人道。庖者,包也,言包含万象。以牺牲登荐于百神,民服其圣,故曰庖牺,亦谓伏羲。变混沌之质,文宓其教,故曰宓牺。布至德于天下,元元之类,莫不尊焉。以木德称王,故曰春皇。其明睿照于八区,是谓太昊。昊者,明也。位居东方,以含养蠢化,叶于木德,其音附角,号曰“木皇”。

–节选自《拾遗记》

黄念祖:一個活佛轉世的實例

莖草集(二)黃念祖居士

漫談篇一(1987年美國維州開示)

一個活佛轉世的實例

有一個見了面的活佛,他的轉世很特殊。他的前生是很殊勝的大德。他圓寂的時候就告訴弟子,也是廟裏的人,他說:「我死了以後,你們不要去找那個轉世的人,用不著你們去找。」他就拿一個大鵬鳥的模型給大家看,說:「你們看見這個沒有?我下世轉世的人,他會自己拿這個來找你們的,不用你們去找。」他後來圓寂了。那麼大家就等了,師父既然說我們不用去找,就等他來了。

有一戶人家,一個媽媽生了個孩子。這個孩子現在他翻成中國的姓,姓楊。四五歲的時候媽媽帶他到廟裏去,這孩子看見一塊石頭,就說:「我要這石頭。」媽媽說:「這石頭有什麼用?」「我要。」媽媽也犟不過他,抱著石頭就帶回家了。這孩子很淘氣,就砸這石頭,砸來砸去砸出一個大鵬鳥來。就是他把那大鵬鳥發現了,證明他是那個轉世的。

你說他那前一代的大鵬鳥怎麼跑到石頭裏去了?這都是不可思議嘛,而且這個轉世的,你說他去要這個的時候,就把它抓出來了嘛。這樣的轉世,那就是可信,的確是那個人轉世的。

宋代大才子黃庭堅的前世今生

(图文均来自网络)

江西《修水縣志》記載:黃庭堅,字山谷,江西省修水縣人,其詩書畫號稱「三絕」,與當時蘇東坡齊名,人稱「蘇黃」,黃山谷不止有文名,秉性也至孝,他常親自為母洗滌溺器,就是後來做了官,也不改其孝行。

黃山谷在中進士後,被朝廷任命為蕪湖地方的知州,就任時他才二十六歲。

有一天,當他正在午寐時,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走出州衙大門,直來到某處村莊,看見一個老婆婆站在其門外的供案前,手持清香,口中喃喃自語,類似呼喊某人的姓名,黃山谷趨前一看,看見供桌上擺著一碗煮好的芹菜麵,香味飄溢,黃山谷不自覺的端起來便吃,吃完後就走回衙府,等一覺醒來,夢境仍甚為清晰,尤其奇怪的是,嘴裡還留有芹菜的香味,他心中雖然納悶,但並不以為意,只覺得是做了一場夢。

等到次日午寐時,夢境又和昨日完全相似,而且齒頰還留有芹菜的香味,黃山谷不禁甚感訝異,於是他遂起身步出衙門,循著夢中記憶的道路行去,令他詫異的是,一路行來,道路的景緻竟然和夢中的情景完全一樣,最後終於來到一處人家門前,但門扉緊閉,黃山谷便前去叩門,一位白髮的老婆婆出來應門,黃山谷問她,這兩天是否有人在門外喊人吃麵之事。

老婆婆回答說:「昨天是我女兒的忌日,因為她生前非常喜歡吃芹菜麵,所以每年在她忌日時,我都會供奉一碗芹菜麵,呼喊她來食用!」

黃山谷問:「妳女兒去世多久了?」

老婆婆回答說:「已經二十六年了!」黃山谷心想,自己不也正是二十六歲嗎?而昨天也正好是自己的生辰,於是更進一步問這婆婆,有關她女兒在生時的種種情形。

老婆婆說,她只有這麼一個女兒,女兒在生時非常喜歡讀書,而且信佛茹素,非常孝順,但就是不肯嫁人,後來在二十六歲時,生了一場病死了,當死的時候,還告訴她說一定會回來看她!

等黃山谷進到屋裡,老婆婆指著一個大木櫃告訴他說,她女兒平生所看的書全鎖在裡頭,只是不知鎖匙放到那裡去了,所以一直無法打開。

奇怪的是,黃山谷那時突然記起了放鎖匙的位置,依記憶果然找出鎖匙,等打開木櫃,在裡面發現了許多文稿,黃山谷細閱之下,大吃一驚,原來他每次參加考試所寫的文章,竟然全在這些文稿裡,而且一字不差。

至此,黃山谷心中已完全明瞭,這老婆婆就是他前生的母親,於是將老婆婆迎回州衙,奉養餘年。

後來黃山谷在州衙後園,建造一座亭園,亭中有他自己的刻像,並且自題石碑像贊曰:「似僧有髮,似俗脫塵,做夢中夢,悟身外身。」

文學家袁枚,在聽聞這個故事後,不禁發出:「書到今生讀已遲」的感嘆。意思是說像黃山谷這樣的大文學家,詩書畫三絕的人,並不是今生才開始讀書的﹐前世已讀了很多書了。

黃山谷體會了轉世的道理,晚年參禪吃素,曾寫過一首戒殺詩:

我肉眾生肉,名殊體不殊;
元同一種性,只是別形軀。
苦惱從他受,肥甘為我須;
莫教閻老斷,自揣看何如?

緣德禪師:不知道

(图文均来自网络)

宋朝有一將軍曹翰,在討伐南方的賊寇之後,路經廬山的圓通寺,寺僧因知曹翰的軍隊風紀不好,大家就嚇得四散逃逸,只有住持緣德禪師端坐法堂不動。

曹翰叫他,他也不理不睬,甚至連瞧一眼都不肯,曹翰英雄式的自尊心受到傷害,非常生氣的說道:「我的軍隊路過此間,只想借宿貴寺,讓士兵們休息一下,為什麼你連一聲招呼都沒有?你竟敢如此無理,難道你不知道面前站著一個殺人不眨眼的將軍嗎?」
禪師聽後,平靜的睜開雙眼,回答道:「一個軍人站在佛前咆哮,如此無禮,難道你不怕因果報應嗎?」

曹翰更是大吼道:「什麼因果報應不報應,難道你不怕死嗎?」

緣德禪師也提高了聲音說道:「難道你不知道面前坐著一個不怕死的禪僧嗎?」

曹翰非常訝異於禪師膽量,同時也被禪師如此的定力折服,問道:「這麼大的一座寺廟只剩下你一個人,其它人呢?」

緣德禪師道:「只要一打鼓,他們就會聞聲回來。」

曹翰就猛力敲鼓,敲了好久,但卻沒有出現任何人。

曹翰不悅道:「已經打鼓了,怎麼還沒有人回來?」

緣德禪師從容道:「因為你打鼓的時候,殺氣太重,請念一句『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然後敲一下!」

因此,曹翰念佛打鼓,打鼓念佛,不久藏起來的寺僧都跑回來了。

曹翰此時非常有禮的合掌問道:「請問禪師上下?」

禪師平靜的回答道:「我是緣德。」

曹翰驚嘆不已,隨即跪下來祈求道:「原來是德高望重的緣德禪師!禪師,請指示我,如何才能在戰爭中致勝?」

緣德禪師漠然的應道:「不知道!」

自古以來,社會每有戰亂,總有一些大德護衛道場,願與寺廟共存亡,像緣德禪師,勇敢、慈悲、智能之人也。兵難不離是勇,叫人念佛是慈,隨興回話是智。尤以問戰爭取勝之道,回以「不知道」,真智仁勇之大德也,此豈非禪心之功用也歟。

佛说骨节烦疼因缘

《兴起行经-又名严诚宿缘经》佛说骨节烦疼因缘经 第四

佛对舍利弗说:

从前非常遥远的时代,有一位长者儿子,患了急性疾病,十分危难。

长者的儿子召唤医生说:请为我把病治好,我将给您很多的财宝。

医生就治疗了,长者儿子的病就得到痊愈了。后来却不报答医生。

长者的儿子,后来又患病,又叫医生治疗他。痊愈了但却没酬劳给医生。

像这样有了三次,都不给医生酬劳。

后来又得病了,继续请医生治疗他。医生心里想:前面已经治好三次,而不回报。

长者儿子说:您前后三次治好我的病,没有获得相对回报。今天您好好医治好我的病,痊愈了必当一起报答。

医生心里想:被他这样欺骗有三次了,我今天治疗他,应当对他做出重大了断。就给他不正确的药,病就更厉害,就导致他死了。

佛对舍利弗说:你知道那时的医生就是我的前身。那时生病的长者儿子,就是今天的提婆达多。

佛对舍利弗说:我那时给个长者儿子不正确的药,导致长者儿子死亡。

因为这个因缘,数千年来受到地狱的焚烧烹煮以及畜生、饿鬼的报应。

由于这个残存的因缘,今天虽然得以成佛,还有骨头关节各种各样疼痛的疾病产生。

佛对舍利弗说:你看如来,所有的恶已经断除,所有的善都具备,尚且有这样的因缘。更何况那些愚昧,冥顽的没有得道的众生。

佛说木枪刺脚因缘

(图文均来自网络)

摘自《佛说兴起行经·卷上》佛说木枪刺脚因缘经 第六

释迦牟尼佛住王舍城北的竹林精舍时,有一天,与五百比丘入城托钵。在乞食途中,见到一些破刚木,有一木片,长一尺二,散失一边,正竖立佛前。

佛想:「此乃宿缘,我应示现偿还宿缘,让大家深信因果,不敢造恶。

佛纵身一跃,跳到虚空,这木片像枪一样,追着佛跑。佛站到石头上,木枪穿石而出,立在佛前。

佛化大水,又化大火,立于其上,木枪仍然穿过水、火,竖在佛前。

佛化一股旋风,立在风上,木枪就从侧面斜至,到佛前挺立。

众人见了,无不惊愕万分。

佛与比丘们步出王舍城,木枪随之在后,众人亦尾随出城,欲探究竟。

佛命众人回家,等候消息。

回到竹林精舍,亦命比丘各自回房,阿难也不例外。

佛告诉阿难:「若众人见我偿还宿缘的状况,一定会难过得昏厥倒地。」

佛在房里,折好大衣,端坐本座,伸展右脚,让木枪从脚背刺穿脚掌,再穿入地板,渐次穿过深六万八千由延的地轮、深六万八千由延的水轮,再至高六万八千由延的火轮,木枪此时才被火轮之火烧烂。

这个时候,大地六种震动,阿难及诸比丘,皆知木枪已刺了佛脚。

阿阇世王听到佛脚被刺,立刻带着耆婆、诸臣,到竹林精舍来。

阿阇世王向佛顶礼,问候佛陀后说:「我从如来得知,佛身如金刚,不可毁坏,今为何被木枪所刺?」

佛说:「万法皆因缘,我身如金刚,非木枪能坏,乃宿缘所坏。」

阿阇世王便命神医耆婆,以最好的生肌妙药,替佛疗伤。

【多劫前的余报】

事后佛告诉舍利弗:

「无数阿僧祇劫以前,在波罗奈国有两个商团,他们各有五百人,为了度海寻宝,各自集资备船。两条船同时抵达一个丰饶的岛屿,有众多民生用品,还有美丽的彩女、各种杂宝。

七天后岛屿淹水了,乙船主便带领部属上船,不料甲船主却来夺船,为了护船,乙船主跟他格斗,以矛刺入他的脚,由于穿过脚掌,甲船主伤重而亡。

甲船主乃今生的提婆达多,乙船主即是我,五百部属,今生各自成了我们的五百弟子。

从前我当船主,贪财度海,与人争船,用矛刺死对方。以此因缘,长久堕地狱受苦,被矛刺过无数次;又长久在畜生道中,被人射杀;再长久当饿鬼,上铁锥树。

如今虽已成佛,因愍念众生,示现被木枪所刺,欲人明白成佛尚且如此,何况未得道的愚冥众生!

警惕大家务必守护身口意,善恶到头终有报,勿任意为非作歹。

南泉道者~死而复活,始知積德修福。

(圖文均來自網絡)

南泉普願禪師有一次在打坐時,突然大吼一聲,把侍者嚇了一跳,趕緊走到南泉禪師的身旁,南泉禪師道:「你去涅槃堂看看,是不是有人逝世了?」

侍者走到半路上,碰巧遇到涅槃堂的堂主,於是相偕一同去報告南泉禪師:「剛才有一位雲水參學的禪僧圓寂了。」

侍者和堂主話剛說完,卻見一知客僧匆匆地跑來,向南泉禪師道:「剛才圓寂的禪僧又復活了。」

南泉禪師問道:「那位逝世的禪僧既已活轉過來,現在怎麼樣啦?」

知客僧道:「他很想見見老師,但那是一個不知修福,不肯結緣的人。」

於是南泉禪師就到涅槃堂見生病的禪僧,並問道:「方才你到哪裡里去」

病僧回答道:「我到陰間去了!」

南泉禪師道:「陰間的情形如何?」

病僧道:「我大約走了一百里路的時候,就手腳疼痛得走不動,尤其是喉嚨乾渴得很,忽然有人要把我叫進大樓台閣中,因我實在很累,很想進去休息,才一上樓便見一位老僧,對我怒吼,不許我上去,嚇得我抽身就往後倒下,所以現在才能再見到老師。」

南泉禪師申斥說:「那是一所多麼富麗堂皇的大樓閣呀!但沒有積聚福德,怎能進去?假如你不是遇見老僧,恐怕早已鑽進地獄受苦了。」

從此以後,這位病僧便日夜不停地積德修福,活到七十多歲才安然坐化,所以人們便稱他為「南泉道者」。

冥吏論福報和懺悔

(圖文均來自網絡)

摘自《閱微草堂筆記》

冥吏論佛

我家鄉有個姓張的老婦人,自稱做過走無常,現在已經不再從事這個行當了。

她說自己曾在地府問冥吏,信佛拜佛到底有沒有好處。

冥吏說:佛只是勸人為善,善人自會有福報,而非佛降的福報。倘若用供品求佛降福,廉潔的官吏尚且不會接受賄賂,佛難道會嗎?

她又問犯下惡行後懺悔是否有用?

冥吏答道:懺悔必須要真心實意,用今後的行動彌補以前所犯下的過錯,現在的人懺悔,只是為求免除罪過,又能有甚麼用呢?

這話不像是她一個鄉下婦人所能講出來的,我懷疑真是冥吏教給她的。

佛陀:不見愚人,不與共事。

摘自《 增壹阿含經.卷十三 》

過去,佛陀曾在羅閱城迦蘭陀竹園弘法。

一天,佛陀領著弟子們進入羅閱城中乞食托缽,正巧惡比丘提婆達多也到羅閱城中乞食。就在佛陀將進入某個巷子的時候,從遠遠的地方看到提婆達多也將進入同個巷子,佛陀便自然地轉身,準備繞道而去。

這時,隨侍在一旁的阿難非常不解地請示佛陀:

「世尊啊!您為什麼要避開這個巷子呢?」

佛陀說:「阿難啊!提婆達多即將到達這個巷子,所以我要避開。」

阿難更疑惑了,問佛陀說:「世尊啊!您難道害怕提婆達多嗎?」

佛陀回答:「我不是害怕提婆達多,而是不應與作惡之人相見。」

阿難於是說:「好的,世尊!但我們是不是應該將提婆達多驅逐到其他地方呢?」

佛陀回答:「阿難啊!我從來沒有想過、也不需要特別將提婆達多驅逐至他處。他所做的一切惡行,因果都要由他自己來承擔。我們的因地不同,所以果報自然不同,既然果報不同,就等於是他已經在其他地方了。」

阿難又說:「但是提婆達多在世尊的僧團當中造諸惡業,我們應當如何對待呢?」

佛陀說:「他是愚癡之人啊!愚癡的人不應該和他見面,不要和他共事,也不需要和他談論,和愚癡的人往來只是在造惡業、生是非而已。」

阿難訝異地問:「世尊,愚癡之人為何有如此大的能耐和過失,使得和他往來的人,也有這麼大的過患呢?」

佛陀告訴阿難:「愚癡人的行為都是不如法的,他們總是違背正見、常規,讓邪見日益增長。所以,阿難,你要記得不要和惡知識共事。如果和愚癡人共事,不僅沒有信用、沒有戒行,無法聽聞正法,又沒有智慧;而與善知識共事,則能增益諸功德,成就戒行。阿難,當如是學!」

阿難聽聞開示,歡喜奉行。

卜算子·不是爱风尘~南宋 严蕊的故事

(图文均来自网络)

卜算子·不是爱风尘

南宋 严蕊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卜算子·不是爱风尘》是南宋词人严蕊创作的一首词。词人在上篇申诉自己无罪,希望新任官员秉公定夺,予以释放。下篇则承上不能自主命运之意,抒发词人对幸福自由的渴望。全词笔墨轻灵、浑成,才气不凡。

故事发生在南宋时期,朱熹是当时的儒学大家,他与二程兄弟开辟的程朱理学,对后世影响深远。但在朱熹在世的时候,他的学说只是宋代诸多学派中的其中一派,推崇的人很多,骂的人也不少。当时由朱熹代表的理学派和唐仲友所属的永康学派,这两派之间存在着学术争论。而在这个激烈的背景下,理学大师朱熹与台州太守唐仲友之间的恩怨就结下了。

一次,朱熹奉命去浙东赈灾,一路上,浙东灾情让朱熹触目惊心,地方官员的失职更是让他忍无可忍,他将炮火对准了台州知州唐仲友。

次年,朱熹趁唐仲友外任期间,联络地方官员,向孝宗连上六道奏折,弹劾唐仲友一系列不法行为,称唐仲友”交游放逸,颇有迂阔”,其中包括他与台州官妓严蕊的不正当关系。称唐仲友”交结歌妓”,意指严蕊。

严蕊本是官宦人家之女,其父在理宗时期曾任尚书右丞,理宗驾崩后,其父被后继者诬陷入狱,不久遭到杀害,严蕊本人也受牵连,被迫沦为妓女,她虽出身低微,仍坚持自身品格,通过自己的才华得以在妓院成为头牌歌妓。她精通音律,能吟咏唱和,常受官员文人的赏识,唐仲友即为其中一位,二人关系密切,然皆以雅士交友自居。然而朱熹却因学术之见不同而与唐仲友互生芥蒂。

1182年,朱熹带人到严蕊的住所,将她带走投入大狱,狱卒扒掉了她的衣服,强迫她趴在冰冷的地砖上,用藤条反复抽打身体,朱熹逼严蕊承认与唐仲友有染,但严蕊却表示,”身为贱妓,我死不足惜,岂能平白诬陷良人呢?”。这更激起朱熹的愤怒,并施以更为残酷的刑罚,试图打垮她的意志。

两个月后,严蕊已是重伤,然其态度从未有丝毫松动,朱熹自此更是痛恨其”悖逆”,对她实施火刑,企图用火烧折磨她,然而严蕊语带哀伤而坚定地重复:”吾与公(唐仲友)清白无罪……”朱熹见无法动摇她,愈发恼羞成怒,几欲置其于死地。

此时朝野已因朱熹的所作所为哗然,许多大臣连续上书弹劾,严词痛斥他滥用酷刑、妄自诬陷,宰相王淮不得不出面调停,迫使朱熹让出此案,王淮亦深知朱熹的性格,此案并无太大罪证,实系朱熹与唐仲友就理论问题之争端所致,最终宋孝宗下旨,由岳霖接手审理严蕊案。

岳霖(岳飞第三子)为官清正,重新调查此案,岳霖见到严蕊时,严蕊已被拷打得不成人样,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愿,严蕊作了一首《卜算子》的词。

拿到《卜算子》后,岳霖也不禁为严蕊的才气所折服,严蕊的卜算子不仅写出了自己的冤屈。还委婉的表达了自己如果能够安然离开,愿意成为山野间的普通人,不再过问凡尘世间的愿望。

好在岳霖是个正直之人,不受任何派系斗争的影响,最后以证据不足为由释放了严蕊。岳霖还帮助她摘除妓女籍贯,恢复自由之身。

严蕊本想回家,但忧虑朱熹再次陷害,且自己已名声扫地,所以,离开故土,嫁给了一位赵氏皇族的后裔为妾,虽是小妾,但她的丈夫却十分宠爱她,终得以过上安稳的生活。

朝廷那边,后来为了避免朱熹与唐仲友的矛盾加深,朝廷对唐仲友从宽处理,也将朱熹调离,让他换个地方当官。

真是应了那句:“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为读书人”啊。

黃州伏虎和尚

(图文均来自网络)

南宋宰相范成大一生致力於研究老虎,他撰寫的《虎說》里記載了這樣一件事:

黃州有個和尚整天口念「阿彌陀佛」,晝夜不絕,只要是他看到的,都稱為「阿彌陀佛」,比如看到姓張的人,就稱「張阿彌陀佛」,看到姓李的人,就稱「李阿彌陀佛」,看到雞,就稱「尖嘴阿彌陀佛」,看到老虎,就稱「大嘴阿彌陀佛」。

一天,這個和尚在山裡遇到一個獵人,那個獵人活捉了一頭大老虎,正要運到城裡去賣。黃州和尚見了,便上前攔住獵人,表示願意給他錢,讓他把老虎放生。獵人說:「一頭活老虎是很值錢的,我冒著生命危險,在山裡蹲了幾個月才捉到了它,如果你出錢讓我放生的話,必須給我三十兩銀子才行。」​可是和尚只有四兩銀子,卻堅持要獵人放生。獵人說:「你一定要我放生也行,你要是能抓著老虎的耳朵,牽著它走三圈,老虎不吃你,我就把老虎給你。」和尚當即答應了,他先上前給老虎「授記」 ,接著,和尚把老虎鬆綁,抓著老虎的耳朵,牽著它走了三圈,老虎乖乖地,毫不發威。

獵人本想為難和尚,讓他知難而退,可見了眼前的景象,卻震撼不已,覺得這和尚有神通,獵人不敢再堅持,馬上就把老虎放了。

這天夜裡,老虎就皈依了,與和尚一起住在黃麻山金剛洞內。黃州和尚伏虎的事傳開後,有個叫盧九德的人經過黃州,慕名去拜訪和尚,他想見見老虎。和尚叫老虎出來,可是老虎只是探出了頭,盧九德想看老虎全身,於是和尚又叫了一次,老虎大吼一聲跳了出來,盧九德一見,心靈深受觸動,也皈依了。

廣欽老和尚的故事:年少出家

廣欽老和尚,現代台灣之著名苦行僧。大家贊譽他是「佛教界的國寶」。他老人家九十五歲往生前兩天所拍的照片,目光依然炯炯有神!他於一九四七年來到台灣,弘法四十年,是台灣家喻戶曉的高僧。在台灣,早年間人稱他「水果師」,可是他年輕時代在泉州清源山修苦行時,當地人稱他「伏虎師」。這些稱號是由何而來的呢?這要從他幼年的生活及出家的經過說起。

老和尚俗家姓黃,福建省惠安縣人,清光緒十八年(一八九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出生。幼年家貧如洗,四歲那年,他父母為給長子娶妻無錢,就把他賣給晉江縣南門外的李姓人家做養子。他的養父李樹,在山坡地種水果為生,日子勉強過得去。養母林菜,信佛茹素,以中年無子,才買一個養子。

廣欽自幼體弱多病,到李家後,養母待他如同親生;為求平安,依當時習俗,養母帶他到觀音亭許願,把他送給觀音菩薩做契子。廣欽七歲起隨著養母茹素,終生不改。不幸九歲那年養母棄世,又過了兩年,養父李樹也病故,廣欽至此孤苦伶仃。後來經遠房親戚的安排,由鄉人帶他到南洋謀生。十一歲的廣欽,在南洋的福建同鄉商店裡做學徒,事實上是煮飯、掃地、打雜,混口飯吃而已。

過了數年,年齡漸長,體力增加,與人結隊上山,墾林伐木,工作雖然辛苦,但賺錢較多,生活也較自由。一日散工,工人準備搭乘輕便推車下山,廣欽忽有預感,覺得台車不安全,警告同事不要搭這班台車;別人不信,這班車果然途中翻覆。過後同事中有人說:「你自幼吃素,又能料事如神,何不出家修行去?」別人是順口而說,但在廣欽聽來,「一言提醒夢中人」,想起自幼孤苦,養父母早逝,人生無常,說死就死,人生終要走這條路,自己何必再繞圈子呢?於是他決計返回家鄉,出家修行。

廣欽老和尚的故事:入定四月,險遭火化。

廣欽和尚在洞中潛修,經常入定,傳說往往一定經旬。

有一陣子,入山打柴的樵夫,因久不見這位「伏虎師」的蹤跡,就找到洞中探視,見他跏跌而坐,狀甚安然,不敢打擾,悄悄地離開了。

過些時日,又不見師父行蹤,再拐進去瞧瞧,見依然故我,摸摸看沒有呼吸,也沒有脈搏和心跳。這樣幾次後,心中不免懷疑;於是跑去承天禪寺,稟告轉塵老和尚。轉塵老和尚告訴他們這是‘入定’,柴夫似知不知,也就不以為奇。

可是日子一久,這群柴夫也就甚覺納悶,雖說他們是鄉野無識,可是,誰能相信,人可以不吃不動,坐這麼久?於是再入山洞中,試著去叫廣欽和尚,見無言以對,摸摸鼻孔,也沒呼吸進出,他們料定廣欽和尚是必死無疑。又有人往承天禪寺通報,以人死入土為安,應早料理,不可任棄荒郊。

轉塵老和尚是廣欽和尚的師公,就是師父的師父。轉塵老和尚心想,死了就要拿去埋,或火燒也好,就跟這些樵夫說:「你們去準備柴火,我們準備把他火化好了。」但是又覺得不能太莽撞,於是速與佛門大師——弘一大師捎信去,請他老來鑒定生死。當時,弘一大師正在福建永春弘法,獲函,即托人來訊阻止,千萬不可魯莽從事,候其來視再作決定。

弘一大師前來承天禪寺後,遂與轉塵老和尚,還有一些樵夫走到清源山——廣欽和尚入定的地方,果然見他坐在那裡,沒有呼吸,也沒有脈搏,心臟也停止跳動。

弘一大師知道是入定的現象,輕輕地在廣欽和尚的耳邊三彈指,廣欽和尚就從定中出來。當他出定的時候,弘一大師贊嘆說:「像這樣甚深的禪定,在古來大德也是非常難得稀有。」這一次的入定,長達四個月之久。

虛雲老和尚侍者澄淨歿後,猶耿耿為公。

另一位侍者叫澄淨,四川桐川人。清宣統二年,來祝聖寺求戒,根性慧利,參學兼進。民國三年春的戒期中,請他當引贊。

當時的沙彌頭叫真淨,請上堂設齋,借常住銀四十八元,受戒後回去,竟然置之度外,向他索要也沒有回應。忽然一天來函說:「祝聖寺某師來取款,已償付。」並附寄來收據,而且蓋有常住的章。澄淨見了之後,心生懷疑,細察圖章,果然是偽造的,誑騙常住。

澄淨非常憤怒,想要追究此事,我勸阻了他。

第二年,病疫大作,山下的村裡人,死者過了一半,全寺僧眾都傳染了此病,並死了幾個人。澄淨也染病而亡,遍身染污,我取來新的藍布褂褲一套,派人為其沐浴更衣,荼毗後安放海會塔。

民國五年,祝聖寺春天戒期,真淨忽然回來,我也沒有追究過往的事,而且請他當第八引禮。

是日,淨比丘壇之後我回丈室不久,照客來彙報說:「八引禮師忽然暴死了。」
我前去看望,見他臥地,口吐白沫,大眾在為他念佛。

沒過多久,忽然大呼曰:「快拿錢來還常住!」

我說:「真淨,什麼事?」

真淨說:「 澄淨引贊師向我要錢。」

我問:「幾個人。」

真淨說:「一個老師父,穿著破衲衣。」(據詳敘其狀是上客堂某師)

我問:「何以為憑。」

真淨說: 「引贊師身穿新藍布衣褲。」

我於是勸澄淨說: 「你放下來,各人因果各人當。」

真淨慢慢稍加清醒,只是瘋癲失常,病沒能醫好。

一日,為其表堂曰:「某病因果不明,澄淨好心討帳,反累常住不安,今當眾發露,了結一重公案。」

當時真淨忽病癒,起單而去。澄淨歿後,猶耿耿為公,因果分明,亦可嘉嘆矣!

廣欽老和尚的故事:修不倒單

廣欽老和尚默默地修苦行,做了十多年的外坡及雜役,後來改委為香燈,早起晚睡。香燈就是寺廟中管理燒香、添油、香花、水果、上供、清理佛殿、敲鐘、打板等等工作的人。在一個冬夜,他睡過了頭,晚了五分鐘起來打鐘,結果全寺的和尚都跟著他一起多睡了五分鐘。他醒來以後大吃一驚,趕快去敲鐘,寺廟里的師父才起來做早課。

廣欽和尚心中慚愧,覺得這所有的罪過都是他的。在佛教裡面常常說:「寧動千江水,不動道人心。」是不可以讓這些修道人誤了修行的時間的。於是他就跪在大雄寶殿前面向這幾百個同修謝罪,向他們一個一個頂禮謝罪,並且發誓從此不上床睡覺。所以廣欽老和尚從三十五歲開始夜「不倒單」,就是晚上不睡覺,坐在椅子上,不倒下來。整整六十年,他都沒有躺下來睡覺,真的非常了不起。

有很多人在剛開始修行的時候,很嚮往這樣的境界,希望也來「不倒單」。有一次廣欽老和尚跟他的弟子說:「你們不一定要‘不倒單’,因為‘不倒單’很不簡單。」一個修行人要有非常大的願力,然後要有非常好的修行才可能做得到。

虛雲老和尚侍者崇法,死後暗中护师。

我(虛雲老和尚)住雞足山祝聖寺的時候,有一個侍者叫崇法,為人極其誠實。民國元年(1911年),李協統根源率兵闖入雞足山,毀壞寺院,驅逐僧人,全山僧眾,命在旦夕。

唯獨見崇法聰明可喜,他被下命引導官兵各處巡看,官兵絮絮詢問山上事務。崇法極力申訴大眾冤枉,李根源便相信了他的話,於是全山遂獲安穩,大眾都很感恩崇敬崇法。

崇法披剃於鎮南州南山寺,有田數十畝,卻被官家沒收。李根源詢問得知此事後,下令縣官歸還其田,而且命崇法為南山寺住持,崇法不願意,堅持留在我身邊做侍者。

那時我為佛教會的事,到省裡奔走,崇法負病隨行,在途中病情加重,竟不能再起(往生)。過了三日,面容如生前一樣。我非常痛心懷念他,荼毗後將骨灰送往筇竹寺普同塔。

忽忽數年過去了,幾乎忘了他。民國六年,由緬甸運玉佛回雞足山,途經金牛台的時候,有悍匪盤踞於此,四出擄掠。匪首叫張結巴,殺人無厭,人們都不敢經過這邊。我們此行,騾馬數十匹,馱銀票數十萬多,到了這邊真是進退兩難。無奈之下,冒險趕往鎮裡,借宿在旅店中,行李騾馬都放在門外。

我於是靜坐在床上守候著,忽見崇法進門,儼然如生前的時候,他搭衣,展大具禮拜,對我說曰:「和尚不要擔憂,弟子一路隨侍左右,今晚匪徒不會來了。」

我知道他是鬼,迅速給了他一巴掌,說:「你死了,現在是鬼,還來騙我。」 隨後霍然而醒,鬼也隨即消失。

當天晚上,果然安謐無事,免於劫難,唯獨痛憐崇法,冥冥中猶依戀不捨,一掌之下,或頓醒乎?

廣欽老和尚的故事:水果師的由來

廣欽老和尚證得念佛三昧後,他到福建省莆田縣慈壽禪寺,從妙義老和尚受具足戒。這時他的剃度師瑞芳已經圓寂,他受戒歸來,決意入山潛修,得到轉塵老和尚的應允,攜帶幾套簡單的衣服,外加十多斤米,到泉州城北的清源山,覓得一個岩壁上的山洞為安身之所,開始了十餘年的潛修生活。

泉州城北的清源山,是一座茅草叢生的荒山,山如堆木,一層比一層高,而後山則叢林密布,時常有鄉人入山打柴。廣欽禪師進山後,往高處攀登,找到一個寬五六尺、高一人許的山洞,恰可供他一人安住。於是他就在洞中坐禪念佛。十多斤米很快就吃完了,以後就以樹薯野果充飢。

日久成為習慣,他就斷了人間煙火,成為一個專吃蔬果的自然人。後來他到了台灣,也一直以水果為食,因此信眾就稱他為「水果師」。到八十歲以後,因為牙齒全脫,始漸用流質的果汁牛乳為食。

其實,他能靠野果飽腹,離不開一群靈性十足的猴子!廣欽老和尚遠離凡塵,經常沒有東西吃,他只能靠山中野果飽腹,一天,他看到遠處樹上有一堆猴子玩耍,它們時不時摘下樹上的果子,吃的熱火朝天!他心想:「當下的我,這副德性,與樹上的猴子,又有什麼差別呢?它能吃,為什麼我不能吃呢?」於是,他走到猴子們身邊,撿起地上的果子吃了起來,猴子們驚呆了!居然有人類加入它們的盛宴,它們交頭接耳,不知道在說些什麼。

一會,廣欽老和尚吃完了地上掉落的果子,猴子們看到以後,竟然從樹上又拋下幾顆新鮮果子,廣欽老和尚心頭一喜,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自此,猴子們經常摘下樹上果實,送到廣欽老和尚修行的洞口,供養他!真是一群充滿靈性的猴護法!

廣欽老和尚的故事:苦行僧

就在宣統三年辛亥,他二十歲時,回到福建,投入泉州承天寺,向住持轉塵老和尚請求出家。轉塵命修苦行的瑞芳師為他剃度,承天寺是以「佛喜轉瑞,廣傳道法」八字傳承法脈,所以他派名廣欽,法名照敬,後來以廣欽行世。初出家,做外坡職事,每日種菜除草,簡直和做伐木工人差不多。並且由於叢林人多,供眾不易,飲食粗糲,湯湯水水的沒有營養。

一日出坡工作,近午收工回寺,聞得午齋雲板響時,眾人紛紛趕往齋堂,廣欽也隨眾走向齋堂,轉塵老和尚卻叫住他,要他把出坡的工具各歸原位。廣欽這時餓得頭昏眼花的,收拾著工具,忽然間一念嗔心生起,心想做這麼重的活,吃這麼差的飯,何苦來哉?一怒之下,丟下工具,走出寺門,心想和尚不乾了。

沒有走多遠,心中又自忖道:「我原是為了生死大事,才出家修行的。如今吃了這一點苦,就灰心轉意,這不是有違初衷嗎?」想到這裡,立刻返回寺內,收拾好工具,向轉塵老和尚覆命。老和尚一切看在眼裡,說:「吃人所不吃,做人所不做,以後你就知道。」

經此一番教誨,更刻苦自勵,不敢再有退轉之念。他自思自己不曾讀書,不認識字,既不能講經說法,又不會敲打唱念,唯有吃人不吃,做人不做,才能植福報恩。於是除了出坡的工作外,每天為大眾盛飯,等大眾吃飽,他吃殘飯,甚至於把桌上地上散落的飯粒收拾起來吃。寺院中砍柴煮飯、搬磚運瓦的粗活賤役,都搶在別人前面做,從無怨言。

紹雲老和尚:虛雲老和尚一百多歲時,他老人家的「血型」,就像十三歲以下孩童一樣

紹雲老和尚講述
一九九年七月

當時,雲居山的生活非常清苦,工作勞動量很大,很緊張。除了耕種、蓋廟、建房子,以及日常的坐香、上殿外,師父們每天還要划定很大面積的荒地來開墾,.如果白天不能完成,天黑了還得繼續幹,直至把目標完成為止。

有時有東西要運上山,在有月亮的晚上,坐完養息香及四支香後,還要到山下三十里路去擔。回來休息不到兩個小時,又要上早殿了。

早殿、早堂過後,早板香只坐半個小時,又要打板出坡了。所以那時的生活是很緊張、很忙碌的,但是師父們的道心都非常堅定。

此外,晚上還要每兩個人一班,每班兩個小時來輪流看守著稻田,防止野豬來犯。因為那時山上的野豬、老虎很多。當穀子開花後,快成熟時,野豬就聯群結隊的來了。

只要有一隻野豬叫,其他幾十隻野豬就聞聲而至,大肆吞噬稻田裡的穀子支桿,如是一大片稻田一下子就沒有了。

老和尚年紀雖然那麼大了,還是堅持要參加我們晚上看守稻田的輪班工作。當時海燈法師在山上當住持,他看到老和尚都這樣辛苦,於是也來參與大眾輪班看野豬的工作了。

老和尚在雲居山,不但時常上堂為大眾師父講開示,更在種種生活細節中以實際行動來以身作則,教育大眾。現在我們回想起來,真是感到慚愧萬分。所以說善知識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是我們後人的榜樣。

他老人家在雲門事件中,骨頭被打斷了好幾處。在五六年至五八年間,經常生病發燒,身上的舊患、骨折的地方疼痛不已時,他便躺在床上呻吟。

可是聽說有人來見他,馬上又坐起來,盤起腿子,精神好得很,可以一談三、四個小時,一點也看不出他有病。我們有時催促客人走,想讓他休息一下。

他反而不高興,罵我們說:「人家有事才來找我,等人家把事情說完了才能走嘛。」可是客人一走,他又躺下來呻吟了。

我們問他:「剛才人來,你精神那麼好;人才走,為何又這麼痛苦呀!」

他說:「這是業障呀!閻王老子也管不了我,我要起來就起來,要不起來就不起來。」實際上我們也感到很驚奇。

一九五七年正月,他老人家病得很厲害,永修縣和省政府的幹部都來探望他,並派了車子想接他到南昌省立醫院去看病。本來他不願去,但是省政府的領導一再勸說和催促,才勉強答應。

到了醫院,接受檢查,化驗血型時,那些醫務人員都感到十分驚奇。

他們說:「聽說這位老人家已一百多歲了,但是他的血型,就像一個十三歲以下孩童的血型一樣,我們從來沒有見過,像這麼大年紀的人有這樣的血型。」

而老和尚只在醫院住了四天就回山了。他老人家的血型,直至現在仍是個謎。

他老人家中午休息時,有時也打昏沈,頭向前俯,甚至打鼻鼾。有一次,我們聽到他在打鼻鼾,便偷偷地離開,拿著房裡的果品到外面邊吃邊玩。當他醒後, 就逐件事來罵我們。

我們問:「剛才您老人家不是睡著了打鼻鼾嗎?你怎麼會知道呢?」

他說:「你心裡面打幾個妄想我都知道,你拿東西到外面吃,我會不知道嗎?」

自此以後,我們才相信悟道了生死的人,已經破了五蘊。見他是睡著了,其心思卻是明明瞭了,清清楚楚的。

目犍連的故事:一个念頭換來的果報

图文均来自网络

摘自《佛典故事》

有一天,釋迦牟尼佛告訴目犍連(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說:「你的債主快到了!」

目犍連回答:「我有神通,可以超越須彌山。如果我的債主從東來,我就向西;如果他從北方來,我就向南,他怎麼能找到我呢?」

佛告訴目犍連:「罪報和福報是不可躲避的!」

目犍連運用神足通,不斷的飛行,卻仍掉落在山中,掉在一位老公公的面前。

那位老公公以修理車輪為業,忽然看見目犍連從上邊掉了下來,形狀怪怪的,老公公以為是不吉祥的東西,拿起車輪便打,目犍連被打的骨折。

目犍連雖然疼痛,但始終堅持正信,一心向佛。佛憐憫他,教授他威神力,目犍連靜下心來,恢復了本來的樣子。

佛告訴目犍連:「那位老公公前世曾經是你的父親,你跟他爭吵。你心裡想:“我多麼希望這位老傢伙被打得骨折!”(你現在) 因為這個惡念而造罪遭殃。記住在任何時候都要善待他人、善待眾生,包括言行和心念。」

目犍連了悟因果,摒除各種妄念,潛心修行並善化眾生,後來得了善果。

佛陀三事笑緣

图文均来自网络

摘自佛典故事《六度集經.卷六——佛以三事笑經》

有一天,佛陀帶著弟子經過市集時,看見一位賣魚的老人,一邊斗量賣魚,一邊哀嘆地說:「老天爺!到底我犯了什麼錯,你讓我的兒子這麼早死?如果他還活著,可以幫我賣魚,我哪會這樣操勞、辛苦啊!」佛陀慈悲的看著老人,而後輕輕一笑。瞬時,佛陀的齒畔產生五色金光,照亮了老人和整個市集。一會兒,一頭滿身臭穢的大豬,身體滴著屎尿,搖搖擺擺的晃過市集,眾人此時皆掩住鼻口。

佛陀看見此景,似有所感的再度露出憐憫地微笑。

阿難在一旁看到佛陀的行止,感覺不同以往,即恭敬地向佛請示:「慈悲的世尊!剛剛您看到老人哀嘆而憐憫一笑,現在看到搖擺行走的大豬,也露出相同的微笑,難道其中有何特別的原因嗎?

請世尊慈悲開示,以解答大眾共同的疑惑。」

佛陀於是告訴大眾,之所以會笑有三個原因:

第一, 是無奈於這位老人的愚痴。想想他在溪邊捕魚時,讓無可計數的生命,在他的漁網下慘遭殺害,也讓這些魚蝦,家庭破碎、骨肉相離。但是,他不曾因為魚蝦的苦,而生起絲毫的惻隱之心。如今自己的兒子因禍而死,卻怨天咒地,感嘆命運對自己的不公平。因為這樣的因緣而笑!

第二,過去曾經風光不可一世,能呼風喚雨,來去自如,志得意滿的飛行皇帝,今日卻只能在魚販的斗中無助地苟延殘喘,連性命都自顧不暇。這個前世的天人,因為專修空想觀,修成了空定,卻執著這個想出來的空,無法歸於本心。雖然得壽八十億四千萬劫之久,然而,卻不能讓自己的罪業消弭,在福壽用盡時,定力也跟著消失,仍要受輪迴果報之苦!

阿難不解的問道:「像帝釋天一樣尊貴的飛行皇帝,他所修的福德如此多廣,為何仍不能免於業報呢?」一旁的魚此時張著空洞的雙眼,似有所感。佛陀答道:「禍福其實只是暫時的假相,並不能長久!如果因為今生的富貴而志得意滿,不知繼續培福修慧,反而逆行暴施,很快地,福報享盡,就會為自己招來無數的災難和罪報。這因緣果報,如影隨形,如響應聲,不會因貴賤而有所區別!」

第三個原因,是憶起過去在行菩薩道時,曾有一世生為一位三寶弟子。每逢六齋日,便會到佛寺聽經聞法,精進行道從來不敢懈怠。因為崇信三寶,平日奉行佛法,行善不倦,又堅守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因而感得在佛世出生,蒙佛說法而出家修行,從此生生世世奉持不懈,因此德行、福慧日漸增廣,而成就無上的佛果,為世所尊。

那時,隔壁的鄰人,從不相信惡有惡報、善有善報的道理,因此不學無術,四處為惡。還供奉鬼神,施放蠱魅來殘害他人。平日一有空閒,就是吃喝嫖賭、飲酒作樂。自此之後的輪迴中,我所生之處,都是清淨的處所,能夠聽聞佛法而精進修行,圓滿佛果。而過去的這位鄰人,則因為留戀女色,荒淫無度,又不知孝順父母,因此直至今生依舊在三惡道中輪迴,未能出離,而墮為這隻糞穢的大豬!

Page 2 of 6
1 2 3 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