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钦老和尚的‘念佛三昧’

广钦老和尚的‘念佛三昧’

云林

九年前,朱博士有个美国好莱坞的朋友金博士(Doctor King),到台湾来请教南老师有关佛法方面的问题。这位金博士年纪轻轻,卅来岁,基督教家庭出身,学的是音乐,对佛法特别有兴趣,铃木大拙等各家的禅学著作、大般若经、及若干小乘英译佛典都曾涉猎,并有在锡兰斯里兰卡某处习定一年多的经验,是一个受现代高等教育的西方佛教青年。

他在台期间也随众听南老师讲课,由朱博士当场传译,由于语言的隔阂,对于所讲内容的吸收颇感吃力。后来他要求朱博士有空带他去参访台湾地区的有道之士,朱博士当时很忙,抽不了身,便找上了我,要我带著这位到处寻师访道的老外,到外面去走走玩玩。我说我也不晓得那个是有道之士,帮不上忙啊!后来经不了再三的请托,推辞不掉,只好勉强应命。

我说,那看谁呢?朱博士说随便,再问金博士的意见,他说他喜欢修禅的和尚,在家出家二者都想见识见识。这下我可傻了眼,谁又知道谁会禅呢?我问他:‘你在西方基督教家庭长大,怎么也喜欢搞这一套啊?’他笑笑说:‘我不知道,大概前生我喜欢玩这个吧!’我说:‘你们美国人也讲前生?’他理直气壮地答道:‘怎么不讲啊!’

大家就这样聊了聊,彼此有了认识。隔天,本来我想带他去拜谒印顺老法师,但以在嘉义太远而作罢,最后乃决定先去找在武昌街摆书摊的诗人周梦蝶,再上土城承天寺参访广钦老和尚。结果金博士与诗人见面后,可说对机也可说不对机,彼此并没有什么话讲,三人站在人潮川流不息的明星咖啡店前廊下,默然以对,不到半小时,便告辞走了。

金博士与我转搭公路局车往土城,下车后,改雇计程车上山,原先讲好他出计程车费,我说我也坐了,我出一半吧!他说,那刚才公路局的车费他也要出一份。

上了山,到了大殿,看见老和尚坐在殿中一处的莲花垫上,我有一个老习惯,看了和尚喜欢拜,走到老和尚座前,恭恭敬敬地拜了下去,想不到这个年轻的老外也紧跟著我趴地一声拜了下去,老和尚只是坐在那儿,不作一声。

后来老和尚移到窗边的旧藤椅上去坐,我们跟了过去,他周围的几个尼师也围拢过来,准备要当翻译,我说我的闽南语还马马虎虎懂得一点,我来翻译好了,省得多费一道翻译手续。

我首先跟老和尚简单介绍了金博士的背景情况,说他这一回专程到台湾来参学佛法,我特别带他来,师父您老人家给他开示。

老和尚听完话便问金博士:‘你几岁?’

我以最快的速度作传译,‘卅五岁。’金博士答。

老和尚又问:‘你有什么问题?’

‘没有什么问题,我只是来看看。’

老和尚再问:‘佛法中你喜欢什么呢?’

‘禅宗。’金博士答。

老和尚说:‘净土也很好嘛!净土也是禅。’

停了一会儿,大家没讲话,旁边的尼师端来几杯茶,我跟金博士各接过一杯饮用。

这时老和尚抓到了题目,又问:‘你手中拿著什么东西?’

‘茶。’

老和尚接著要金博士不要犹豫,马上回答他能喝茶的是什么?

金博士如法答:‘渴啊!’

我回禀老和尚说:‘口干啦!’

‘不对!不对!’老和尚当头不客气地猛下一棒,弄得金博士很不好意思,回不了话。大家想想能喝的怎么会是‘渴’呢?

老和尚看金博士不讲话,便安慰他说:‘普通到我这儿来,我都让人念阿弥陀佛,什么也不谈。这次你来以前,我莫知你来,你走了,我也莫知你到那里去,现在你喝茶,我便问你喝茶。能喝茶的并不是渴,渴只是一种现象。’

说完,老和尚又将同样的话重覆了一遍,并说:‘我听云居士说,你在锡兰下过功夫,我现在只是跟你开开玩笑而已。’

停了一下,金博士开了口,问说:他曾看佛学书籍中提到有个‘念佛三昧’,到底有没有这回事?老和尚是否得过这种境界?

老和尚这下又说:‘你来以前,我莫知你来,你走了,我也莫知你到那里去,现在你问我问题,我凭我的记忆回答你。我在五十几年前,有一次情况我认为是念佛三昧,你以为怎样我不晓得。’

金博士一听,精神来了,说他喜欢听。我赶快从旁翻译道:‘他请师父开示啦!’

老和尚说:‘五十几年前,我在福州鼓山时,有一次随众在大殿行香念佛,大家随著木鱼声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我手结定印,边走边念,突然我那么一顿。……’

老和尚的话我逐句翻来,到了‘那么一顿’这里,我头大了,勉强译成‘Once suddenly a
stop’。老和尚马上对著我说:‘你不要翻错啊!不是“停止”哦。’这时金博士看了老和尚‘那么一顿’的身势与手势,表示他懂得老和尚的意思,而我也觉得我的翻译有误,惭愧莫名。

老和尚接著表示,当时‘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号,先在大殿地面盘绕,然后再冉冉地回旋上升起来,老和尚讲到此处,边作缓缓盘旋手势,同时念佛,声音深沉而浑厚。他说当时没有什么寺庙建筑和其他人事物的感觉,只有源源不断的念佛声,由下至上一直绕转,尽虚空、遍法界尽是弥陀圣号。

我问老和尚:‘此时师父行不行香?’

老和尚说,那时他也不晓得行不行香,也不晓得定在那里,光是‘南无阿弥陀佛’而已,最后维那引磬一敲,功课圆满,大众各归寮房,他还是一样‘南无阿弥陀佛’下去,二六时中,行住坐卧,上殿过堂,完全融于南无阿弥陀佛佛号声中,鸟语花香,如此有三个月之久。

老和尚笑著说:‘那真的很爽快!不过这只是我记忆中的体会,是不是念佛三昧,我给你作个参考,我觉得是个念佛三昧,你认为是不是那是你的事情了。’

老和尚这么不见外地坦诚相见,以个人实际的修持经验为来者解惑,金博士听了似乎大感受用,法喜充满,高兴得不得了。

这时围侍在旁边的尼师们怕老和尚累了,一直要他休息,我想这回上山已有收获,没有白跑,便起身告退,没想到我没拜,这位获尝法味的老外又趴地对老和尚恭恭敬敬地拜了下去。

我们出了殿外,由于时间还早,便在周围的栏杆边徘徊了一下,欣赏承天寺的翠绿山景。我告诉金博士说,对面有个日月洞,听说老和尚早前刚来台湾时,曾在洞里闭关,他可以从大殿这边一跃飞到那边,不知是真是假。我们两人正这么闲扯时,不经意一回头,老和尚竟跟在后面走了过来。

我赶快叫说:‘师父,您怎么跑出来了!’

老和尚一脸笑得好开心说:‘玩玩,玩舛嘛!’

那时老和尚已很少出门,我看到几个尼师站在大殿门口,很关切地望著这边,想是怕老和尚走远了,又有老和尚的吩咐,不便过来。

我一时兴来,便提起老和尚有关他飞越两山间的传闻。

老和尚答说:‘莫啦!莫啦!不要乱讲。’

我又转头告诉金博士:‘你今天的缘很好,老和尚平时很少出来。’又跟老和尚说:‘我看师父是中意他。’

老和尚笑著说:‘莫啦!莫啦!跟你们玩玩,玩玩。’

大家如此站在一起,不再讲话,我告诉金博士,这时正好一起念佛,便自个念了起来,金博士没念,老和尚在旁边看看我,又看看他,大约有三分钟的样子,我看也差不多了,便再跟老和尚告辞,老和尚又送了我们几步路,被我劝止回去。

下山时,我们的计程车沿著曲折的山路蜿蜒而行,柔和的阳光在林间山边闪耀,我感觉整个身心非常畅快,金博士转过头来问我原本的中国文化是否也讲三昧呢?我没有什么学问随便以破烂的英语拾了论语中‘君子无终食(日)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及‘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的记载给他参考,他一听大为兴奋,说:‘这应该就是一种三昧吧!’我笑笑说:‘这是个大问题,我可就不知道了。’

广钦老和尚云水记

广钦老和尚云水记

宗昂

一、初见广老,再见挖宝

民国六十五年,第一次见到广钦老和尚,当时老人家没别的开示,只教我们好好念佛。同去的政大东方文化社同学,都觉得非常失望,传说中老和尚是一位传奇人物,可是见面竟觉平淡无奇。大家以为大老远跑来,但这么一句话打发,未免大失所望。同学中有一位素以博学多闻自居者说:‘一字不识的老和尚,能开示什么嘛!’无知的我们,在心里上也认为——没错,就像有眼的向没眼的问路,当然问不出个所以然来!于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翌年,参加忏云法师在台北念佛团打佛七,忏公非常敬重老和尚,于佛七圆满后,浩浩荡荡七、八十人,上土城承天寺拜访老和尚。当时,承天寺建筑简陋,只有几栋寮房,没有现在这么辉煌壮丽。在老和尚的丈室,里里外外挤满了老老少少,有专程来请益的,有好奇凑热闹的,有登山路过的。

老和尚一语不发地坐在禅椅上,俟忏云法师进来,引领大众行过大礼后,大家就地坐定。忏师与老和尚请安后,整个丈室就静默下来。老和尚显得精神愉悦,似乎非常高兴。见大家默默无语,老和尚面对大众说:‘你们打佛七挖宝,既然挖到宝,应该奉献出来;来,道一句。’听老和尚这么一说,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就像是说,挖到宝的不是我,你们有那位挖到的?赶快拿出来,否则真没面子!经过一阵眼目传神后,平日谈天说地、讲经说法头头是道的我们,谁也拈不出一偈半偈来。

当大家面面相觑,默然无语,压得有点坐立难安时,忽然一声‘南无阿弥陀佛’从一位比丘尼口中迸出来。大家猛然回头,将注意力投射到这位中年比丘尼身上,看看是何方神圣作此狮吼!瞬即将注意力又回到老和尚身上,想由老和尚这里觅个消息!只见老和尚摇摇头,指著前面一位小孩子说:‘这句,连三岁孩子也说得。’

接著,又恢复宁静死寂的状况,只见老和尚目光炯炯,似乎在探寻,到底谁把宝藏起来不肯示人,到底是谁?‘来!道一句,道一句。’老和尚似是身经百战的老将,兵临城下,在那儿叫阵。大家在老和尚凛冽眼光与坚决有力的鞭策声下,噤若寒蝉,连呼吸都觉紧张。这才令我觉察到—这不是书生论战,而是真刀实枪上阵,没有真功夫真本事是上不了战场的。

有位坐在前面的比丘,大概是被老和尚盯得浑身不自在,他摇动一下身子,揣摩一下,然后压宝似地挤出一偈:‘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老和尚表情淡然,转过来面对这位比丘说:‘我们关起门来说话,你不要以为这件衣服(指著自己身上所穿的出家衣服)可以随便穿的,要真正穿得起这件衣服可不是容易的!’接著又是一阵寂静,老和尚见大家拿不出像样的货色示人,一缓咄咄逼人的眼光,和颜悦色地说:‘古人打佛七,要在克期取证,若是到时候拿不出东西来,那不变成“打佛吃”了么?(即打著念佛的招牌吃饭)’停一口气,老和尚又说:‘打佛七,想挖宝,这是贪。来我这里,又想挖点什么走,这也是贪。’老和尚话未说完,底下有两个人在那儿交头接耳,意思是说:‘我们挖不到宝,老和尚要我们把宝奉献出来,老和尚自己有宝,还要我们的,这不也是双重的贪心吗?’此话刚说完,老和尚似知若不知的,接著说:‘若是听懂我所说的,摆在眼前的,他就拿得到;若是听不懂的、不识货的,就是双手捧到跟前,他也得不到。’

老和尚此话未完,忽然有一位年轻人问道:‘老和尚,您有念珠吗?’老和尚回说:‘没有!’他见老和尚身上真的没念珠,这出戏演不下去了,侧见忏公手上拿著一串小念珠,正在那儿念著,于是箭头指向忏云法师问道:‘这位法师,您有念珠吗?’‘有!’忏公坚决有力地回答。年轻人老大不客气地说:‘请您把念珠给我!’忏公回说:‘我在念的不能给你,我要给你的,你不能丢掉。’‘念珠拿来!’年轻人手伸得直直地说道。话犹在耳边,老和尚忽然指著年轻人说:‘你现在念的就是!’年轻人顿息骄傲之气,默默无语。两位法师出广长舌,一个由空入有,一个由有转空,配合无间,真令人赞叹!

二、众生有病,法师亦病

大概是民国六十七年,听说老和尚法体违和,有意撒手西归,寺里大众非常难过,特地请名医上山为老和尚把脉,老和尚不愿劳师动众,经过寺众一再恳求,勉强答应让医生诊断。医生毕恭毕敬地把脉后,脸上表情奇特,把了一次又一次,只见其仔细在那儿,似乎在细听,又似在沉思;最后他说,老和尚脉搏与常人迥然不同,可是却查不出什么病。老和尚笑著,指著在地下胡跪的徒众,向医生说:‘他们都有病,顺便给他们看看!’大家表情讶异地看老和尚,然后排遣那份凝重的忧心笑了出来。这似乎应了净名经中,维摩居士所言:‘众生有病,我亦有病!’据寺里法师说:‘老和尚曾经说过,他老人家往生,当示现病相,娑婆世界太苦,怎堪蹉跎!’老和尚慈悲,连走时也要为众生上一课。

风闻老和尚生病,上山请安、慰问的人络绎不绝;忏云法师及四众弟子,也急忙上山‘请佛住世’。当我们见到老和尚时,只见他老一会儿咳嗽,一会儿吐,又不见吐出什么东西来,有时又咳得一句话要分作好几次讲,而且身体随著咳嗽,前后摇摆得很厉害。看到他老人家如此,大家心里都有一些不忍。忏公及大众一齐恳切地请老和尚慈悲,应以苦难众生为念,多住世几年;老和尚说他作不了主,他这个身躯如破旧的瓦房,即便勉强维持,台风一来也是经不起考验的,不如早点走,换个钢筋水泥之身再来,才可大弘法化。大家极力劝说,老和尚这一去一来,前后至少要二十年,这二十年人天没有眼目,众生失去依怙,还请老人家多留几年。老和尚说他丹田无力,说话有气无声,无法应众生所需,勉强留住也没意思。大众又说:‘老和尚住世,只要静静地坐著,无形中即可增长大家信心。’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最后午斋时间到了,老和尚依然说他作不了主。忏云法师持午,于是决定在承天寺为老和尚举办‘消灾延寿药师佛七’,为老人家暖寿,遂匆匆赶往斋堂。

大家怀著沉重不安的心情,正在斋堂用餐,没多久,一位比丘尼很兴奋地跑了进来,在忏公面前,迫不急待地说:‘忏公慈悲,老和尚答应不走了;还得请忏公来打佛七,不过老和尚说最好打阿弥陀七。’大家听到这些话,都高兴开朗起来,管它药师七、弥陀七,只要老和尚想留,打什么佛七都可以,顿时胃口大开,一扫方才郁郁不安的心绪,有的等不及,上楼看老和尚,只见他老人家悠游自在地在室外散步,这是忏公在承天寺打佛七的因缘,也是本人亲近老和尚,探知老和尚生平的因缘。

三、清贫如洗,坎坷行旅

广钦老和尚生于清光绪十八年(西元一八九二年)阴历十月二十六日。原是福建漳洲惠安人,本姓吴,家里赤贫如洗。三、四岁时,家里为老大娶妻没银两,将师卖到晋江泉州李氏人家。李家务农,在山坡上种些水果维生,日子勉强过得去。养父母由于膝下犹虚,待他如同己生。师幼时体弱多病,养父母忧心如焚,为保平安,依当时习俗,在养母娘家附近观音亭许愿,将师送与观音菩萨当契子。此举,为师与佛菩萨种下深缘厚愿;而师亦本宿慧根,养母茹素,于七岁时,亦自愿素食,不曾动摇。

一九○○年,师九岁,不幸,养母别世;过二年,养父也跟著走了。短短的时间,由于无常的摧折,师顿失依怙,举目无亲,幼弱无力,孤零零的一个人,不知如何归趣?俟养父母丧事办妥,远门亲戚遂为师安排到南洋谋生。先在店里为人扫地、煮饭,做杂役佣工维持生活。年纪稍长,身体渐强,力气较足,转而与人结队上山垦林伐木,虽然辛苦,赚钱较多,也较自由。一日,大家照往昔时间散工,正准备搭乘‘轻便推车’下山;师不知怎的,一直觉得这班车不安全,他直觉地警惕同事不要搭乘,大家急于回家,只当他是胡言乱语。没料到,这部推车果然出事,翻落山谷,人皆以为奇。师虽在山上做苦力,依然我食我素;此事过后,同事都半开玩笑地劝他:‘你既然如此坚定地吃素,又能料事如神,何不回泉州老家修道去!’他们虽是戏言,可是,师却如梦初醒,想起养父母正当壮年,说死就死,以后自己迟早要走上这条路,何必绕著圈子走路呢?于是束装返乡,决志出离。

四、弱冠出家,一心苦行

西元一九一一年,师二十岁,于泉州晋江城内承天禅寺剃度出家。承天禅寺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帝王殿宇,传说该寺建于明英宗统年间(西元一四三六—一四四九年),距今约五百多年,占地十八万坪。当时,有位勤王野心勃勃,见该址风水优越,地基广大,妄图依止风水成就帝王九五之业。可是殿中缺水,必须于一夜之间凿井百口,否则帝业难成。勤王于是选择良辰吉日,鸠工凿井;一口一口拼命直凿,只见水如泉涌,王心中暗喜,没料到井成九十九口,群鸡惊啼,晨曦抖露。勤王急得冷汗直流,只因一井未成,帝王之业瞬成泡影。惊叹之余,自知福德不足,遂将帝殿奉为禅林,命名为承天禅寺。

我们若有机缘到泉州承天禅寺参访,可见直写的寺名,上方加有‘敕赐’二字,字旁刻有龙纹衬托,中间写底‘承天禅寺’格外醒目。我们无法从寺匾门额证实传言真伪,但是,由此事可知该寺确实源远流长,传说颇富神秘色彩,而寺里亦多古迹。该寺石铺的古道旁,矗立两塔,其一为传说神奇的‘飞来塔’,另一则与之高低相若形体划一对峙而立。虽然表面看似相同,可是飞来塔常年清净,一尘不染,另一则鸟粪满柱,飞尘粉饰,不忍卒睹。进香者每每伫思良久,思不出所以然来。凡此古迹共有八处,另有‘月台倒影’、‘石龟食米’、‘狮子吐烟’、‘石梅花香’、‘一尘不染’、‘龙王井’、‘鹦哥吐雾’等奇观活景,为世人所乐道,而这些传闻,越传越远,越传越神奇,至今,只堪怀古幽思,已无从查证。而不为传说佳话所变者,唯是寺内宏伟之建筑,寺内有禅堂、念佛堂、法堂、祖堂、客堂,宽敞轩伟,计有六大幢房,大殿可容千人,寺里常住六百多人,俨然一丛林古刹。

师未上承天寺出家之前,自以为福浅德薄,出家之后未成道之前,若广受十方供养,恐偿还无期,道业难成。因此,当师决志出家后,亦随即在家里学著减衣缩食少眠,为进入空门铺路。及至能够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不依床铺止息,方肯祝发为僧。出家后专志苦修,食人所不食,为人所不为。承天禅寺以‘佛喜转瑞,广传道法’八字传承法脉,当时承天禅寺住持为‘转’字辈的转尘上人,而师则拜在苦行僧瑞舫法师座下,由此亦可知师心志所在。

瑞舫法师苦行过苛,不幸英年早逝;师虽拜在瑞公座下,而实际教化广师的任务,完全落在转尘上人肩上。转公知师根基深,将来必为法门龙象,因此,鞭策甚紧,时时耳提面命。某日,大家出坡工作;近午,收工返寺时,正闻午斋云板价响;由于丛林人多,供众不易,平日省吃俭用,汤汤水水,没有滋养,加上出坡卖力,众人都饿得发晕,顾不得把工具收拾好,纷纷挤往斋堂。师本亦想赶往斋堂,可是为转尘上人叫住,命其将所有工具归位;当时,师也饿得四肢发软,两眼无力,一边收拾,心心里边一直不是滋味,心想:干这么粗的活,吃这么差的饭菜,又受此奚落,何苦来哉!嗔心一起,不管它三七二十一,和尚不干了,信步朝山门外走去。没有多远,又自忖道:我不是决志苦修,专为了生死而出离吗?今独为一点苦差事闹意气,岂不有违初愿吗?经自己下一转语,忽觉志气昂然,一时倦怠、饥饿、不满,全部抛却九霄云外。遂至转尘上人跟前覆命,转公允其随众入斋堂,并叮咛一句:‘吃人不吃,做人不做,以后你就知!’自此以后,师更刻苦自励,不敢兴退却之念。

师由于自小不曾受过教育,大字认不得几个,既不能讲经,又不善敲打唱念,经常为人所不耻,自己也觉苦恼。心想:虽然少吃少睡少穿,可是仍然无法上报常住下化众生。于是,决意植福报恩,每天为大众盛饭,等大家吃饱,然后将掉落于桌上地下的饭粒收拾起来,也不重新洗过、蒸过,就吃将起来。若有远来大德高僧,则为倒茶水、送洗脸水、递毛巾、拖鞋、放洗澡水,或搬砖运瓦、砍柴、煮饭、洒扫、洗刷……,举凡一切粗活贱役,极力承担,从无怨言。

五、常坐不卧,念佛得证

师执贱役修福十余载,后被委派为香灯,每天早起晚睡,负责清理大殿,以香、花、灯、烛供佛,并打板醒众共修等工作。某次,师睡过头,慢了五分钟敲板,心想:六百人同修,每人错过五分,一共怠慢了三千分,此因果如何承担得起?遂于大殿门口跪著,一一与大众师忏悔。师责任心重,罪己甚严,自此以后,每天于佛前打坐,不敢怠慢。由于警戒心重,一夜惊醒五六次,就在惊警戒慎之中,醒醒睡睡之间,师自然而然打下‘不倒单’的基础。

一九三三年,民国二十二年,师已进入中年,却仍未曾受具足戒;师自弱冠出家至今已二十二年矣!其所以迟迟不肯受比丘戒,承担如来家业者,实恐上欺佛祖,下瞒众生,外负师友亲恩,内负己灵。及至,于鼓山寺精进佛七中,得证念佛三昧,方许顶戴如来,前往兴化龙山寺受具足戒,得自在云游身。

一般人只知道是参临济禅开悟,不知师实是于念佛先得力而后参禅。师于鼓山寺佛七中所见,只能从一外国参访者与师的对话中,得知一二。师谦谨朴素地答覆这位远地参访的异国同道说:‘当时,在念念念佛声中,忽然之间,身心皆寂,如入他乡异国,睁眼所见,鸟语、花香、风吹草动,一切语默动静,无非在念佛、念法、念僧。此种景况绵延三个月未曾中断。’

佛说阿弥陀经有云:‘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又言:‘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由是经典所宣,与师所见对照,佛陀慈悲,师父慈悲,虽然是轻描淡写,可是于我辈凡夫确是如雷贯耳,轰隆价响,谁也无法装聋作哑,佛陀所言,师父所证,句句实言,于念佛大法能不深信乎!

师经此证验后,决志潜修,为得自在之身,遂于转尘上人应允与叮咛下,前往兴化受戒。师受戒归来后,即积极准备入山苦修,转尘上人知其功夫扎实,龙象初具,遂允其上山独修。上山时,师只携带四套简单换洗衣物,五百钱米(约十多斤米),即满怀希望迈向承天寺后山——清源山,准备作一番活埋。

六、清源潜修,误入虎穴

清源山,在府城北面,是一座茅草丛生的野山,罕无人烟,山如积木,一山附在一山上,呈梯田状,渐往山后爬升,一山比一山高。后山高多树,有乡民赖砍柴为生,渐成村落,山有小路,可通往府城,村民常由后山朝清源山方向入泉州城卖柴火。相传,大陆古城皆以子午线为准,府城座落方位,都以正北朝正南,以示正心,提示府尹办事亦当如府城居位,一丝不偏,公正不阿,泉州城即是依此道理建立的古城。

师破晓出门,想于清源山寻一隐蔽清幽山洞安身,及至清源山,只见一山山相叠,前山莽草遍野,漫无人烟;后山丛林密布,隐见屋宇炊爨。师曾风闻草莽之山多虎,有木之山多人,盖有木之山,必有飞禽所在,粪便满地,虎怕沾身皮烂,故常避居莽山。师想:‘我居山修行,当避人烟如虎避粪;虎为纹身藏草莽,我为悟道锁深山。’于是,顾不得人虎相遇怎么招呼,一意只为修行觅个立命安身所在。

以师当时脚力,从破晓出发,竟至过午方至山脚下;因山壁陡峭,山路难行,只好卸下罗汉鞋,四肢攀附山壁,一步步匍匐而上;向上爬行未远,忽见一状似平台小山,贴紧在另一山上,似甚隐密;及至,见一小山洞,洞宽五六尺,有两个出口,一边高一人许,一边只容半蹲始可进出,洞中有一平台,余则荡然。

师初上山,身心具疲,乃放下行囊,于石台上安坐。由于远离城市喧哗,一时身心轻安得未曾有。师于洞中稍事安顿,两三天清静无扰,自得其乐。

一天,师与往常一样在洞中坐禅,忽闻一股强烈腥膻,随风飘入,心里正觉奇怪,隐约之中,似有一庞然大物入洞来,随即睁眼瞧瞧,没想到竟是一只猛虎,心中大惊,脱口叫出‘阿弥陀佛’。这只猛虎,万万也没料到,此乃森林之王蛰居之所,居然有此‘师’吼,心里没有准备,猛然之间经此狮吼,竟也落荒奔逃。猛虎于惊魂甫定后,重整旗鼓,挺胸迈步,一步步逼向洞中,并不时闷吼,怒目投向法师。

七、猛虎皈依,人猿送食

师见猛虎奔出后,稍一收心,自想:‘若是我过去欠它一命,此世还它一命,自是因果相酬。’又想:‘若不是,岂不因因果果应应报报永无了期吗?’法师心意未定,猛虎已入洞来。师言:‘阿弥陀佛,老虎莫嗔!冤冤相报,终无了期;你是在地的,我是出外人,你这个地方让与我修行,以后我成就,必当度你。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猛虎见师念念有词,不知是懂还是不懂,停在那儿没有进一步的行勤;法师只顾一心念佛,静待奇迹出现。没料到猛虎竟然颔肯称臣,点了点头,温顺地向洞外走去,伏在洞口站起卫兵当起护法来了。师见此状,心想:必是龙天护法庇佑,诸佛菩萨加被,否则难逃虎口。自此,信心大增,志意更为坚定,遂默默许愿,此生若不悟道,愿终身埋首洞内,永不出头。

师自降伏猛虎后,与虎朝夕相处,了无畏惧,虎亦顺若家畜,乖巧而略通人语,后竟率虎妻虎子回来,于师前戏耍,大献虎舞;又向师频频点头,似有所求,师遂为其授三皈,开示法要。

师虽处人间仙境,了无牵挂,可是,地处荒山,又多草莽,无野菜充饥,师所携道粮滴粒不存,而师定境日深,耽乐禅悦不喜远走。每逢饥畅辘辘,师总低下头来,看看肚皮,拍它两下,然后劝慰它说:‘咱们商量一下,请你稍微忍耐一阵子,我们再坐一会儿,你不必著急,等我修好,再给你吃好的、穿好的!’就这样,师又悠游自在进入定中,忘却物我,不知今夕是何年何月呀!

‘呱噜!呱噜!’师虽心乐禅悦,可是却苦于身躯不听使唤,越叫越大声,尤其是夜深人静时,声如雷鸣,再怎么劝,它也不依你了。就像小孩子吵著要吃糖,一次哄他,两次哄他,或许还能安抚得来,但是,太多次法不灵了,不是大吵大闹,就是大哭大叫,不给点吃的,绝对是得不到安宁的。师于百般无奈下,先试著泡茶,把整个五脏庙灌得满满地,可是出定一看,全身由头到脚皮肤都呈黄褐色。改喝白开水,则全身变得浮肿。一气之下,横心不吃不动,只管深入定中,看它如何!渐渐地,只剩一层皮包骨,接著,连呼吸都觉得困难,最后,终于一动都不能动。至此,师始觉大事不妙。于是,运用精神力量推动身体,经过一阵观想,先是手掌稍有知觉,渐而能动;接著脚趾也渐渐由知觉而后能移动,身体各部门随著恢复知觉。然而,全身依旧无力,起初勉强可以在地上爬行,依靠洞壁移步,然后绕著坐椅缓步经行,休息一阵子,然后拖著疲惫之身出外觅食。师常常因为极力参究,久未进食,等到无法再拖下去,却为觅食走著出去,爬著回来。

一日,正饿得发慌,见远处有一群猴子戏耍,只见它们吃著一粒粒树子,津津有味,不觉垂涎三尺,肚子更饿得受不了。师一边看看猴子,收回眼光,又看看自己,不觉莞尔,师想:当下的我,这付德性,与树上的猴子,又有什么差别呢?它能吃,为什么我不能吃呢?随手由地下捡拾树子吃将起来。猴群见有人加入它们的行列,颇觉讶异,彼此交头接耳,鼓噪起来。过一阵子,见师手上已无树子,竟纷纷由树上丢下新鲜树子送与师食。师食树子后,竟自觉目光炯炯,精神焕发。自此,这群猴护法竟也深谙人情世故,经常摘取树子、水果送到洞口供养法师。(屈映光老居士,为祝老和尚七十大寿,曾有‘人猿送食猛虎皈依,现届古稀仍是忘形,敬祝佛寿无量’正是写的此段。)

虽然,吃饭问题稍获安顿,可是人总是人,这种艰苦的日子,真是难熬。一日,师正觉心中郁闷,忽见群鸟在空中飞翔,树上啼鸣,似甚安然。师想:人为万物之灵,何以不能自然生活?于是,抛弃胸中郁郁,决定效法飞禽,顺应大自然,自在随缘度日。

八、树薯充饥,自然度日

后,师于地下挖出一大块‘树薯’,重五六斤,如获至宝,珍惜非常;每次,师只切下一块细嚼,剩下的又埋藏土中,把肚子骗饱了,马上钻入定中,下次出定,再挖它一块,就这样挖挖吃吃,五六斤树薯,居然维持好几年的饮食无缺。据师自说:挖下一块,剩下的部份再埋进土里,缺口部份,过一段日子又长出小小的树薯,因此,虽然只有五六斤重的树薯,竟也生生不息,帮法师很大的忙。由于久住山中,野食渐成自然,遂断人间烟火食,成了一个十足的自然人。

某日,师正在洞中参禅,忽闻后山传来惊叫声,师急忙出外探个究竟,只见三五柴夫,站在后山指著山下猛虎嚷嚷;师招呼他们:不必害怕,下来没关系。可是谁也不敢下来,也不再喧哗,大家以惊讶的眼光看著法师。师才恍然,忽又莞尔:我不怕,怎教他们也不怕呢?遂转过来对老虎说:‘你们看看,你们前世造孽,嗔心太重,生得这付凶面孔,人见人怕。去!去!’经法师这么一说,几只老虎识意地跑开了。柴夫们为赶市集,个个急急忙忙下山,也将他们所见所闻,随著柴火传遍了整个泉州城,‘伏虎师’号,不胫自走。

自此,柴夫们经过,总会留意师父行踪,偶或遥见,也会打个招呼。可是,有一阵子,柴夫们因久不见师影,议论纷纷。某位柴夫好奇,遂攀岩附枝上山,前往洞中探视,只见师闭目静坐,状甚安然,不敢打扰,悄悄地离开了。过些时日,又不见师父行踪,再拐进去瞧瞧,师依然故我,这样几次后,心中不免怀疑;于是跑去承天禅寺,禀告转尘上人,转公告以‘入定’,柴夫似知不知,也就不以为奇。可是日子一久,这群柴夫也就甚觉纳闷,虽说他们是乡野无识,可是,谁能相信,人可以不吃不动,坐这么久?于是入山洞中,试与师呼叫,师无言以对,摸摸鼻孔,也没呼吸进出,他们料定师是必死无疑。又有人往承天禅寺通报,以人死入土为安,应早料理,不可任弃荒郊。

经久通报,时逾百二十日,转公亦自觉不对,可是又不敢遽尔断定。于是,一方面请人上山准备柴火,为师火化。另一方面,速与弘一大师捎信去,请他老来鉴定生死。当时,弘一大师正在福建永春弘法,获函,即托人来讯阻止,千万不可鲁莽从事,候其来视再作决定。

九、柴夫一炬,弘公三弹

弘一大师前来承天禅寺后,遂与转尘上人领数人上山;弘公在洞中左观右审,表情肃然而赞叹道:‘此种定境,古来大德亦属少有。’遂在师前,轻轻弹指三下,众人随著转公一齐步出洞外,朝后山碧霄岩漫步而去。碧霄岩乃广老之法师——宏仁老和尚住处。宏公与师相约于山中苦修,一在山下洞中参禅,一在山上岩中念佛。大家来到碧霄岩,茶未泡开,师已出定,上山来与弘一大师、转尘上人、宏仁诸师顶礼请安。

弘一大师谦谨,不肯以长辈自居,亦与师相互回礼。师言:‘大师至此,不知有何训诫?’弘公言:‘不敢!不敢!打扰清修,罪过!罪过!’相互寒喧几句,弘公见事情已有个了结,遂与师言:‘这里没事,您还是请回吧!’差一点付之一炬的生命,举世震惊的大定,就这么简单几句就带过了。弘公恐又干扰广师修行,遂循后山小路,绕了一圈出山去。古来大德行持,竟都如是简朴、谦谨,而又周到。

师自从此番大定后,一路快马加鞭,极力参究,及至证悟,前后穴居共历十三个寒暑。一般人不要说在那么艰辛的荒山上独处十三年,就是在家里万物具备下,一个人独自地面对自己,孤寂地呆守一个日夜,也都是一件非常恼人的事,何况在举目无人的山洞中,坐上十三个春秋呢?单就这份耐得住寂寞的能力,已非我们凡夫俗子所能想像,更甭论自内证验那难忍能忍、难行能行的心路历程了。当然,法师自得其乐、法喜自在的证验世界,也非吾人所能揣知,吾人亦无法与其同享,这是属于法师苦修的代价。大自然的法则,本来就是平等的,在这里失去的,必然从别处捡拾回来,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在修行上,没有任何便宜可占,也没有任何取巧诈伪处,都是步步踏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

师悟后,常自思惟:若不下山度众,就如洞穴为石头所塞,无法进出,洞里再有怎么了不得的东西,也无法与世人共享,最多不过自给自足,作个自了汉罢了。如此,不但辜负佛恩,亦有违初愿。于是,毅然决然,搬开心中这块大石,信步迈向苦海众生,为作慈航明灯。此时正是民国三十四年,抗战胜利那年,而师已五十五岁矣!

师回承天寺后,自然引起一阵骚动。大众中,有以好奇眼光,面对眼前衣衫褴褛的‘山顶洞人’,有以怀疑的眼光,看看才不出众、貌不脱俗的他,如何能有出类拔萃的证悟呢?然而,大部份的同修,都以怜悯、敬佩的眼光,付予较多的关注,看他三衣拼成一衣,还遮得东来犹露西,三餐挤成一餐,尤其有一顿没一顿的,心中有无限的感慨:修苦行还真不容易呢!不管寺里大众以什么眼光看待,以什么言语相向,师仍一本忠厚谦谨的态度,和颜悦色地待人,看不出上山前、下山后究有什么差别。师依然我行我素,白天与大众分忧解劳,晚上大殿一坐,悠然自得,从外面永远看不出十三年的洗刷,到底展露出什么晶莹的面目来!

十、白眼相向,如沐春风

师回承天禅寺不久,摆在大殿的香火钱丢了。当监院师与香灯师传出这个消息,举寺哗然。师没回寺以前,从来没掉过香火钱,师回来没多久,举寺赖以维生的香火钱居然不翼而飞,而且让大众直接连想到的就是—广师每天夜里都在大殿里坐禅,若说有人动手脚,第一个知道的应该就是他,既然他没有反应,那么偷香火钱的人,最有可能的人选是谁呢?在大家心目中也就不言可喻了!

自此,整个寺里上下,大家虽然都不明说,可是只要一进大殿,或碰到法师,没有不以白眼相向的。古人说:‘万夫所指,不病而死。’师在众人默摈之下,一句表白说明的话也没出口,一点不满怨怼的心也不起。就这样度过了一个多礼拜,大家仍然怒目相待,师依然如沐春风。这时候,监院师与香灯师才出来讲话,揭开这段公案的谜底。原来香火钱并没有掉,这只是监、香二师想藉此事考验广师,究竟在山上十三年,历练出什么样的人格来!没想到广师居然在众怒之下如沐春风。经监院香灯这一表白,大众师都自觉惭愧,这一个多礼拜,天天怒目所向的竟是一个人格完美、超然物外的道人。大家除了生起一份愧疚不安之心外,倍生一份敬佩赞叹之意,而师却依然故我,不为毁誉得失动容。

民国三十五年,一九四六年,端午节后,福建永春林氏至承天禅寺一游,与师有缘,师告之曰:‘你到台湾教书,务要与我来信,台湾佛教受日本神教影响,已是僧俗不分。我与台湾有缘,将渡台兴建道场,度化众生。’林氏当即应允,且与师相处旬日,洽谈甚欢,并皈依座下,发心终身护持。六月十七日,林氏向师辞行,准备来台。临别时,师言:‘如不能成行,可再来谈谈。’林氏亦不知所以,别师上船后,只觉师话中有话。没料到,船出海后,忽逢台风,不能远航。林氏下船后,即先奔告广师。师已在殿外平台等候,见林氏至,哈哈大笑谓林氏言:‘我知道你会再回来。’次日,林氏急于赴台,遂与师言:‘弟子去台心切,不知何时成行?’师言:‘二十日晚上船,二十一日出海,二十二日可抵台。’二十日午,果得船行通知该晚上船。林氏又向师拜别,师再三叮咛,必须来信联络。临行,师并祝一路顺风。后,果如师言,一帆风顺抵台。

十一、日月照洞,涌泉献瑞

林觉非居士抵台后,即常与师联络;民国三十六年夏,师遂在林氏安排下,与台僧普旺法师(基隆人,后改名普观,为基市佛教讲堂住持,现已圆寂),由厦门乘英轮渡台。

初,住新店空军公墓下之日式空屋。三十七年,于新店街后石壁上开凿广明岩(即现之广明寺)。三十九年,再开创广照寺。四十年雕凿‘阿弥陀佛’大像,是年冬,佛身已告竣工,正将开脸,不知何因,师忽离寺,工亦告停,四十一年由粤籍李文启老居士募资完工。师离寺后,遂于土城成福山上,觅一天然大石洞,恢复往日隐居的生活。师所居住之山洞,高两丈有余,深约两丈,宽有数丈。因洞口朝东,日月初升,光即入洞,师为之命名‘日月洞’。洞原无水,师住洞之日,泉忽自洞内石隙涌出,顺著山草流下,师急筑小池蓄之,泉清凉可口,饮之顿消暑苦。师喜获灵泉,遂于四十一年春,于洞前盖木屋三间,左连厨房,中供地藏菩萨。是年,又于洞之上方搭一茅棚,有传觉、传波两位弟子同住,并指派传意法师为日月洞监院。

四十二年,师又上山顶,在大石前再搭一小茅棚自住。间有大蟒于深夜至师处,毫无惧意,师为其授三皈。有一日,山下有一邻长诸子,偶遇大蟒,率众持棍欲扑杀之,师于山上听喧哗声,急出告诸大众:‘蟒已皈依三宝,切莫杀害。’众闻师言,遂各散去。师自移锡日月洞内,鲜有人知,三度大定后,方为世惊。

四十四年春,板桥女信众在土城半山购地供师,该山俗称火山,原为一片竹林。师由小径入林内,砍竹约三尺长,再以铁丝捆绑成一竹筏,离地数尺,系于生竹上,师即于上跏趺,有如史前先民生活。后即辟地搭盖瓦房一间,供奉佛像,余则草建茅棚。

四十五年,师回新店,至四十七年底,再上土城火山。四十九年建大殿,自此始命名为‘承天禅寺’,改山名为‘清源山’,遥念师出家面壁之本源。五十一年再建三圣殿。五十三年顺信众之请,飞往花莲,旋转台中,并于清水山上南寮兴建广龙寺。师数月未得回山,承天寺监院藉称三请于师,师不归,遂将寺中常住积蓄按等级分发,各自散去。五十三年底师回承天禅寺,重整旧观,并建山门及方丈室。

师自来台迄定居承天寺,前后历十七年,深居简出,不欲人知,而此中所受煎熬迫害,亦不曾为外人道。末世道息,师亦自忍让不以为异。常有人与师建言:‘这些无法无天的坏人,应该绳之以法,接受法律的制裁。’师回说:‘好人要度,坏人也要度。我们应该惭愧,自己德能不足,无法感化他们,不应以嗔恨对嗔恨。’

十二、禅净双修,示佛典范

师系禅净双修之苦行头陀,以其一身示佛典范;除雨天外,夜露坐,数十年如一日,破晓时,只见满山林木草丛上,皆露珠晶莹亮丽,唯独师坐处,约数尺直径周围全干。由于师慈悲方便,加上定慧禅功莫测,每日来山访问者日众。有虔诚皈依,求师开示法要者,有好奇凑热闹者,有自视非凡来比试禅定功夫者,各式各样的人物皆有,而师以一不识字老人,对答应付自如,佛法之不可思议,诚不谬也。今随举数例奉献读者:(一)某日有某教授,自认禅定功高,一大早撞进老和尚禅堂,一语不道,自个儿坐将下来,老和尚亦默默无言以对;过了一段不短的时间,这位教授开口了:‘老和尚!您看我这是第几禅?’老和尚言:‘我看不出来。’对曰:‘听说您禅定功夫很高,我已到了第四禅,您怎么看不出来?’老和尚答说:‘我三餐吃饱没事干。’然后随手拿一团卫生纸,嘴巴动几下子,转过头来问:‘卫生纸在跟我讲话,你听到没有?’教授犹如丈二金刚摸不著头,默默而退。

(二)某师来访,与老和尚言:‘我在外国时,每次遇到地震、台风,经过我作法以后,地震、台风都消失了。’老和尚对言:‘我什么都没有。’二次来访,某师又说:‘老和尚,我现在什么都没有了。’老和尚答说:‘我每天吃饭、睡觉、还散步。’禅定功夫是自然的,没有个我在作什么,不执有也不滞空。人言我‘有’什么功夫,老和尚即对以‘无’;人执‘无’,则又以‘有’对。某师要走,向老和尚说:‘请老和尚到国外来普照!’老和尚诺曰:‘你到我就到!’某师以为老和尚要大显神通,整装回侨居地,不见老和尚到来,心里觉得纳闷。再次拜访老和尚时,即询以:‘老和尚不是说我到您就到吗?许久怎不见您老人家到来?’老和尚笑曰:‘你来我这里,我怎么对待你,怎么言说,你不是很清楚吗?你回去把到这里我所说的说给他们听,不是你到我就到吗?’恍然大悟,默默无语。

(三)某日,某清修法师来访,语老和尚言:‘我修某某三昧数十年,今来台觅地修行,请老和尚开示!’老和尚对曰:‘您修某三昧数十年,应该由您与我开示,我没修过什么三昧,无法与您言说。’某法师又言:‘我想闭关,大约要几十坪地,外面弄个小花园,您老看如何?’老和尚对曰:‘我们闭关,到底是心要闭关,还是身要闭关呀?若是心要闭关,我们这个四大假合之身已经够大了,若是身要享受,五大也不够。闭关是关六根,修心不是入地狱。’

老和尚与人对谈,从不假思索,直言以对,没有人情可攀,没有面子可护,完全是直心道场。

十三、拜山请益,蔚为风气

由于慕名来者日多,老和尚经常有一段日子禁语,可是虽在禁语中,还是止不住朝山的人群。每逢星期六或例假日,都有人沿著石阶,三步一拜,朝上山去。他们或三五人,或数十人,或数百人不等,有老有少,有男有女,并有身体残缺者,然皆以十二万分的虔诚,诵念著弥陀圣号,或地藏菩萨尊号,不论酷日、寒风、秋雨,蓦直地拜下去,匍匐在地上三个多小时;上山与老和尚叩个响头,打个招呼,或让老和尚摸摸头,简单话个家常,大家都会如获至宝,沾沾自喜。

亦有专研佛法的出家、在家信众,将自己数年解不开打不破的疑虑,拣拾清楚,一齐上山与老和尚当面清点。如某师问:‘闭关时,在吃的方面,是否要愈吃愈少呢?’答:‘不是的,顺其自然,也就是要正常。要无所挂碍,要无我才是闭关,如有我,有吃多少的观念,那就不是修行,而是执著。’有问:‘初出家的人应怎么修行?’答:‘应先修一段苦行,也就是应该粗衣淡饭,勤劳作务,不论是挑水、搬砖、种菜、洗厕、劈柴、烧水……等,都要做,多做苦工,智慧就容易开显。而初入门的人,要把心安住,最好一心念阿弥陀佛!’问:‘做苦工就是修苦行吗?’答:‘一切都不计较,日常生活中不起分别心,就是修苦行。’又问:‘闭关时,有时不想吃,所以不吃,可以吗?’答:‘故意不吃,火气会上升,不能修行,不想吃的念头起来了,那还是执著,不想吃,是有一个你不想吃在。’又问:‘有时不吃,反而觉得轻安。’答:‘那只能轻松几天,是暂时的现象。因为我们还没到一心不乱、一念不起的境界,所以,执意不吃,身体会虚弱下来。’

除了拜山、请益的人络绎不绝于途,寺里每逢老和尚生日、七月信徒大会、打佛七、每月阴历初的第一个礼拜天‘大悲忏’法会,也都经常挤满了人潮,寺里大众,不分老少,大家为度众忙得不亦乐乎。某位常住自觉我执太重,一直突不破。有一天,跑到老和尚面前,跪著恳求师父慈悲,想个办法帮他破解。老和尚满口答应,常住亦喜不自胜,雀跃不已。某日,正逢法会,大众忙得不辨东西,忽闻老和尚在大众面前喝斥那位常住,大家亦不明所以,只觉得有些不同凡昔,老和尚从来不曾喝斥常住,有事也都私下和颜相劝。过些时,只见这位常住整装捆包,跪在老和尚跟前,泪汪汪准备辞行,老和尚笑著说:‘你不是要我帮你破我执吗?怎么才下一针砭就想走了!’他如梦初醒,破涕为笑,叩首而退。

间亦有人在老和尚面前告恶状,说是:‘某某法师将寺里的银两,拿到南部购地建庙,老和尚,您要留意小心!’老和尚对曰:‘喔!只在南部盖一间,这实在太无能了,怎么不多盖几间,最好到外国也能建几间。’谣言止于智者,老和尚对于座下的执事,有绝对的信赖,有人自叹寺里留不住人,实应向老和尚看齐才是。

十四、人无老少,普劝念佛

老和尚八十岁左右,牙已全无,兹后即渐饮流质,夜亦进屋禅坐,十几年来不曾下山。今年九十二,垂垂老矣,然犹硬朗如昔,精神焕发,目光炯然有神,教人不敢正视。每有人询及师几十年修行证什么境界?得什么三昧?师只是摇头,说是什么功夫也无,年纪已老没有三昧,只是老实念佛!

师常劝人念佛,每有轻慢者,师常恳切慈悲劝勉:‘念佛也不是简单的,必得通身放下,内外各种纷扰,都要摒弃,一心清净称佛名号,然后才能相应。要能将一句六字洪名,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明明白白,不要有一丝疑念,其他杂念自然消除,决定会证到一心不乱。如果你们信我的话,老实念佛,行住坐卧,不离这个,甚至在梦中都能把持得住,把一句佛号谨记在心,不为六根尘境侵扰,到了这种地步,自然心不贪恋,意不颠倒,等到功夫纯熟,西方极乐世界自然现前。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又说:‘你们看,螟蛉无子,每次拣选小虫,放入黄土块中,天天对小虫嗡嗡价响,你们知道,它在说个什么?它在与小虫说:你要像我!你要像我!就这样把别人的小虫,化成自己的子嗣,一出块垒亦成螟蛉。我们念佛修行,当学螟蛉,专心一意,超凡入圣。每天摒绝根尘侵袭,天天念佛,念的是我要像佛!我要像佛!日后功大成熟,当来必定成佛!’‘念佛如有散乱心,怎么办?’答:‘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念,把全付精神投到六字洪名就对了!’问:‘老法师,你看带业可以往生吗?’答:‘带业不能往生,古德所言“带业往生”,不是一般人想的那样,你有愿心往生极乐世界,临终时,若业力大于念力,那还是不能往生,但若念佛力大于业力,就能往生。’总说一句,人无老少,师总是劝人念佛。师已入古稀之年,为度众生,极力支撑,明眼人士岂可错过!

广公上人事迹

文章来自网络。

老和尚于逊清光绪十八年十月二十六日,诞生于福建省惠安县黄姓家中。因家境清寒,其兄无钱娶妻,师四岁,父母将其卖至晋江县城南门外李家作养子,父李树,母林菜。师自幼即体弱多病,惟宿其慧根,随母奉佛茹素。稍长,养父母相继去世,所遗田地,近亲觊觎之。师深感世事无常,顿萌出家之念,遂将田地分送近亲,投泉州承天寺出家。

承天寺之方丈上转下尘老和尚,命师皈依修苦行之上瑞下芳法师。瑞公即命师作外坡职事,如种菜除草等。其后由于特殊因缘,曾往南洋有年,迨返承天寺,年已三十有三,方在上瑞下芳法师座下披剃,法名照敬,字广钦。师出家之后,专志苦修,食人所不食,为人所不为,常坐不卧,一心念佛。

民国二十二年,师谒莆田县囊山慈寿禅寺妙义老和尚求戒,时年四十二。具戒归来,师决志进一步潜修。遂请得上转下尘老和尚之应允,携带简单衣物及十余斤米,前往泉州城北清源山,觅得半山岩壁石洞为安身之处。师在深山洞中坐禅念佛,米尽粮绝,即以树薯、野果充饥,山中多猴虎,久之,人兽相处了无畏惧,遂有猿猴献果、猛虎皈依之事,‘伏虎师’之雅号乃不胫而走。

(广钦老和尚入定珍贵照片)

师常入定,曾一定数月,不食不动,甚或鼻息全无,众人误谓师已圆寂,屡请方丈准备火化。时律宗高僧弘一大师,卓锡永春普济寺,闻之,赶至承天寺,即同方丈上转下尘老和尚等数人上山探之,方晓师在定中,甚为赞叹,乃弹指三下,请师出定。

凡兹岁月,已历一十三载,民国三十四年(乙酉)师下山返承天寺,次年秋挂搭于厦门南普陀,住后山石洞礼佛。民国三十六年(丁亥)师年五十有六,于农历六月十五日由厦门乘英航号轮船渡海来台,十六日午抵基隆,先在极乐寺、灵泉寺、最胜寺等处挂搭,七月初,复往台北芝山岩,中秋后再往新店吊桥南岸半山上之日式空屋,是时亦常往返于台北法华寺,于该寺有夜度日本鬼魂之事。

民国三十七年(戊子)春,师于新店街后山壁间凿石洞,命名广明岩(今之广明寺),四十年再于右后方上侧大石壁雕‘阿弥陀佛’大石像,左下凿石洞(现广照寺内天君殿);大佛龛总高二丈六尺,宽一丈九尺,深九尺,佛身高二丈一尺,莲座宽八尺,深六尺,高三尺,是乃开台湾凿石佛风气之先。

四十年(辛卯)十一月,师闻土城三峡交界处成福山上有一天然古洞,即率徒四人,攀藤而上,果获一大石洞,高两丈余,长数丈,深可两丈。师是夜独住洞中,洞口朝东,日月甫升,光霞入洞,故师以‘日月洞’三字名之。洞顶有泉,而泉水清澈,饮之甘美可口,神清气朗。自此师复过隐居之生活,四十一年五月始盖洞外木屋三间,中奉‘地藏菩萨’圣像。师留山三年,并于洞顶另盖茅棚接引弟子同修。四十二年二月师又上山顶大石前搭一小棚自住。

四十四年(乙未)三月,板桥信众在北县土城火山购地供师,即今承天寺所在,该地原系一片竹林,人迹罕到。师等由小径入林,砍竹约三尺见方,并将砍下之竹编为床榻,上敷细草,趺坐其上,谓随众曰:‘坐此甚好,汝等可返。’五月间,辟地搭盖瓦屋一间,供奉佛像。次年再回新店广照寺。

四十七年(戊戌)年底,师复返火山。次年(己亥)又添茅棚数间。四十九年(庚子)四月,兴建大雄宝殿,为纪念祖庭,命名‘承天禅寺’,火山则称‘清源山’。五十一年再建三圣殿。

五十二年(癸卯),是年师七十二岁,曾应善信之请,往花莲天祥住数月,协建祥德寺,(今天峰塔即师当时茅亭禅坐之位),旋应中部弟子请至台中龙井山上之南寮,创建广龙寺。五十三年(甲辰),师再返土城承天寺,年底建山门,并将茅棚改建钢筋水泥之方丈室,相继于五十四年九月建斋堂及厨房,承天寺的初步建设,于是完成。

承天禅寺初期之砖瓦房,系匆促建成。时日既久,地基陷落,墙壁龟裂,故于民国六十五年春,开始重建。首先将三圣殿前之女众寮房,改建成两层钢筋水泥楼房。次年秋,开山整地,拆除旧有之三圣殿、斋堂、厨房、大雄宝殿、男众寮房及方丈室等。六十七年春,于大雄宝殿原址上,建三圣殿与两层寮房,再依山坡地形,建祖师堂;于斋堂原址,复建两层斋堂及厨房。六十八年启建新大殿。七十二年大悲楼于新大殿右侧山坡下奠基,今大悲楼结构体已近竣工。

民国五十八年,师又于土城乡公所右后方,创建广承岩。六十七年,该岩复建华藏塔,其后大雄宝殿、两厢禅房、地下室、藏经阁、罗汉殿、讲堂及上下楼禅房,亦陆续建成,后又翻盖地藏殿等,完成现今之新貌。广承岩之建筑,由传斌法师主其事。

七十一年(壬戌)九月,师又派随侍左右十多年之弟子传闻法师至高雄县六龟乡宝来村,创建‘妙通寺’。迄今大雄宝殿、五观堂、念佛堂、女众寮房均已落成,行将供师灵骨之‘灵山宝塔’亦正兴建中。

七十三年七月,师移锡该寺,并于七十四年十月传授三坛大戒,求戒之四众弟子,多达数千,并启建水陆大法会,广度众生,盛况空前。

师起居简朴,平易谦和,纵年近百龄,行不用拄杖,不用人搀,身轻体健,动作敏捷,住则常坐不卧,并时坐于室外,或露天、或廊檐下。食则自七十八岁,改以流质。

七十四年岁末,师以看承天禅寺之大悲楼建筑为名,急欲返北,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由传悔法师南下,二十六日迎师回承天寺,北部四众闻讯莫不蜂拥以至,次年正月初一清晨,师召集各分院负重任之弟子及承天寺大众,一一嘱咐,并言圆寂后火化,灵骨分别供于承天寺、广承岩、妙通寺三处。早斋后即示意欲返妙通寺,众以师意既坚,不敢强留,即送师南下。

师抵妙通寺后,日以继夜念佛,有时自己亲打木鱼并嘱弟子一起念佛。初五,师瞻视清澈,定静安详,毫无异样。午后二时左右,忽告众曰‘无来亦无去,没有事’之语,并向徒众颔首莞尔,安坐闭目。少顷,众见师不动,趋前细察,乃知师已于念佛声中,安然圆寂。

(广钦老和尚舍利)

综师一生,贫苦孤露,坚毅笃朴,宿慧萌芽,潜修百苦,卒致彻悟。渡海来台,冥阳两度,禽兽驯归,更以禅悦代替火食,历半生岁月,其昭示修行之典范,践履头陀苦行之正则,诚堪与古德共赞。惜以众生福薄,遽尔示寂。惟愿不舍悲智,再驾慈航,广度群迷,导归净土,共成无上菩提,不胜馨香祷祝者也。

师驻锡承天禅寺,自民国四十四年三月起,至七十三年七月,移锡妙通寺止,前后共计三十余年。民国七十三年春,妙通寺初建,农历二月大悲法会后,师即去妙通寺,去前示意,每月大悲法会时,即会返山,如是每月台北高雄,两地奔波。至五月份大悲法会,师虽回山,适逢北部有名的‘六三’水灾,承天路口的积水,深及腰际,车辆不能通过,参加大悲法会的信众,只有六七个人,从此以后,承天禅寺的大悲法会,老人即不再返山了。

是年农历七月,承天寺启建地藏法会时,老人再返清源。可是没有等到法会圆满,在当月中旬,就去妙通寺了。及至十月,老人九十晋三华诞时,又回承天禅寺庆祝,在祝寿佛七中,老人向四众弟子宣布了来年传戒地点,改在妙通寺。(编者补述)

广钦老和尚圆寂赞颂委员会

中华民国七十五年二月二十八日

佛珠108释义

文章来自网络

佛珠是佛教徒用以念诵记数的随身法具,在僧俗间的广泛使用。本称“念珠”,起源于持念佛法僧三宝之名,用以消除烦恼障和报障。通常可分为持珠、佩珠、挂珠三种类型。每串佛珠数目表征不同的含义。佛珠的质料不胜枚举,以“七宝”所制成的佛珠最为殊胜尊贵。菩提子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类佛珠。佛珠是弘法最为方便的法器。在使用佛珠时,不要过分地计较它的构造、颗数和质料才好。只要能做到“静虑离妄念,持珠当心上”,也就可以早证菩提、成就涅槃了。

简介

佛珠是佛教徒用以念诵记数的随身法具。由于在僧俗间的广泛使用,了解佛珠的起源和意义,会对佛珠生起尊重心。

起源

佛珠,本称念珠,是指以线来贯穿一定数目的珠粒,于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的随身法具。其梵文原语包括四种意义:

(一)pasaka-mala,音译“钵塞莫”,意译作“数珠”。

(二)aksa-mala,音译“阿叉摩罗”,意译作“珠鬘”。

(三)japa-mala,音译“渣巴摩罗”,意译作“念诵鬘”。

(四)aksa-sutra,音译“阿叉修多罗”,意译作“珠之贯线”。

而梵语mala是“鬘”的意思。佛珠的起源,通常来讲是由于古印度人有缨珞鬘条缠身的风尚,沿袭至后世,遂逐渐演变成为佛珠。

在佛教经典中,关于佛珠的起源,一般都以《木槵子经》所载佛陀对波流离王的开示作为通说。经云:

佛告王言:若欲灭烦恼障、报障者,当贯木槵子一百八,以常自随;若行、若坐、若卧,恒当至心无分散意,称佛陀、达摩、僧伽名,乃过一木槵子;如是渐次度木槵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乃至百千万。若能满二十万遍,身心不乱,无诸谄曲者,舍命得生第三焰天,衣食自然,常安乐行。若复能满一百万遍者,当得断除百八结业,始名背生死流、趣向泥洹,永断烦恼根,获无上果。……王大欢喜,遥向世尊头面礼佛云:大善!我当奉行。即敕吏民营办木槵子,以为千具,六亲国戚皆与一具。王常诵念,虽亲军旅,亦不废置。

[1]

由此可知,波流离王在听到佛陀的开示之后,便开始用木槵子来制造佛珠,持念佛法僧三宝之名,用以消除烦恼障和报障。这应是佛教当中佛珠最初的起源了。

应当指出的是,佛珠虽然已经成为佛教徒的一项重要标志,但若溯其本源,佛珠并非佛教所创用。如古印度婆罗门教中的毗湿奴派,很早便有持珠的记载。这在出土文物中,便有例证,如在印度出土的公元二世纪“龙王皈佛”造像上,有一尊婆罗门像,其颈上是挂有串珠的。

在我国,国人知道佛珠这一称谓,最早应始于东晋(317—420)时翻译的《木槵子经》,只可惜译者的名字已经失佚了。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两晋时期异域僧侣来华者甚众,这些外国沙门中必然会有携带佛珠的。

延至唐代,在佛教大兴的时代背景下,记载有关佛珠的经典被广泛传译,先后有天竺僧人阿地瞿多译的《陀罗尼集经》、宝思惟译的《校量数珠功德经》、不空三藏译的《金刚顶瑜伽念珠经》、义净三藏译的《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数珠功德经》等诸多经典。

至此,佛珠开始在朝野上下、僧俗之间普遍流传开来,如《旧唐书·李辅国传》载:”辅国不茹荤血,常为僧行,视事之隙,手持念珠,人皆信以为善。”

[2]

《续高僧传·道绰传》载:

“人各掐珠,口同佛号,每时散席,响弥林谷。”

[3]

从现存的实物来看,甘肃敦煌莫高窟中,保存下来有一尊十六国时期(304—439)的泥塑弥勒菩萨像,便是一尊颈部挂有佛珠的造像。此外,在日本保存下来有《佛像图鉴》一书,其中绘制的唐代高僧像,使用佛珠者比比皆是。可以肯定地说,唐代以后,国人使用佛珠已经是相当普遍了。

种类

佛珠的种类很多,若就其使用方面来讲,通常可分为三种类型:

1、持珠——用手掐捻或者持念的佛珠;

2、佩珠——戴在手腕或臂上的佛珠;

3、挂珠——挂在颈上的佛珠。

持珠,多用来记录念诵佛号或咒语的数目。在经典中说:“若善男子、善女人,有能诵念诸陀罗尼及佛名者,为欲自利及护他人……若欲愿生诸佛净土者,应当依法受持此珠。”

[4]

这就说明,持用佛珠就是藉以约束身心、帮助修行、消除妄念,待日久功深,便能增加智慧,利己护人,同时还会获得无量的功德。

佩珠,俗称手串,以十八颗子珠者最为普遍,多以名贵材质或颜色亮丽者为之。时下许多并非信仰佛教的男女,皆以佩带佛珠为荣,使佛珠俨然成为一种时尚饰品了。在我看来,凡是这些爱戴佛珠的人,皆应看作是深具善根、无始劫来与佛有缘的人。佛陀早有明示:“若复有人手持此菩提珠,不能依法念诵佛名及陀罗尼,但能手持随身,行住坐卧,所出言说若善若恶,斯由此人以持菩提子故,所得功德如念诸佛、诵咒无异,获福无量。”

[5]

挂珠,多采用水晶、玛瑙、翡翠、珊瑚、密蜡、绿松石等珍贵材料制成,子珠的色泽必须匀净,要求选用彼此间色彩变化不大、温润细腻、光洁晶莹的好材料制作。同时,子珠的直径亦要求在一厘米左右,不可有大的误差。在联缀时,每二十七颗子珠间嵌入一颗隔珠,在母珠的下方还会配有一种编织精美的“中国结”与美玉、翡翠等挂件组合而成的“佛头穗”。在重要的法会上或大和尚礼佛拈香的时候,这种“佛头穗”能够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从而保证在整个佛事活动中仪态庄重。一般来讲,挂珠的佩戴要考虑一定的季节性,如夏季应选用那些水晶、玛瑙、翡翠、珊瑚等宝石类,能够使人有凉爽贴身的感觉;在冬季里就应选用琥珀、密蜡或果实一类的挂珠为好。

此外,尚有一类挂珠是由佛珠衍化而来的,那便是“朝珠”,它是清代官吏特有的一种饰物。朝珠与普通挂珠最大的区别是,朝珠将佛头穗的样式改成了由阔丝带系缀、用银丝珐琅裹着、被称作“背云”的大坠子,而弟子珠也移到了胸前,由三串组成。因近世有仿制朝珠样式来充当挂珠者,所以在佩戴朝珠样式的挂珠时,应当注意以胸前的三颗隔珠为中心对称,将后背的“背云”紧靠后背中心,而三串弟子珠是左侧一、右侧二的形制,切不可乱挂一气,有悖礼仪。

为了更好地使人了知佛珠的种类,下面介绍一下佛珠各部位的名称。

一串标准的佛珠应该包括母珠、子珠、隔珠(又称作“数取”)、弟子珠(又称作“记子”)、记子留和一些饰物组成。

母珠,俗称“三通”或“佛头”,通常只有一颗,但亦有两颗的,用以将不同数目的子珠归结于一处,同时还可以起到连接弟子珠、记子留和一些饰物的作用。旧时的母珠,多会在内部绘有佛像,采用凸透镜的原理,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里面的佛像,更加使人感受到佛珠作为一种法具的庄严。

隔珠,又称作“间隔珠”或“数取”,多用来将子珠平均分隔开。一般来讲,隔珠均要比子珠稍大一些,数量可采用一颗至三颗不等。如一百零八颗的佛珠和五十四颗的佛珠,就需要每二十七颗子珠用一隔珠;二十七颗、十八颗的佛珠,则每九颗子珠用一隔珠。

弟子珠的体积比子珠要小一些,一般以十颗或二十颗居多,多串在母珠的另一端,以十颗为一小串,如同算盘一样,采用十进位,用来计算掐捻过的数目。“十”这个数目代表了佛教的“十波罗蜜”,即:施、戒、忍、精进、禅定、般若、方便、愿、力、智。

[6]

记子留是指每串弟子珠的末端所附的比弟子珠稍大一些的珠粒或者饰物,也可以用线绳结成“中国结”来替代,目的是为了防止弟子珠的滑落。

佛珠的数目

综述

每串佛珠都由一定数目的子珠串缀而成,子珠数目随所据经典不同,表征不同的含义,兹列表如下:

从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佛珠子珠数目在经典中差异很大,共有九种之多。其实,佛珠有不同的颗数,是因为具有不同的含义,下面就根据普遍流传的说法,将其不同的含义

略述如下:

一百零八颗

是最为常见的数目,为了表示求证百八三昧,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从而使身心能达到一种寂静的状态。

百八烦恼的内容,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总的来说,六根各有苦、乐、舍三受,合为十八种;又六根各有好、恶、平三种,合为十八种,计三十六种,再配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合为一百零八种烦恼。如经中所言:

诸菩萨问:云何百八?佛言:有所念,不自知心生心灭中有阴有集,不知为痴,转入意地亦如是,识亦如是,是为意三。见好色、中色、恶色,不自知著不自知灭有阴有集,乃至触亦如是。彼经但列六根各六,虽无三世之语,而结云百八,故知是约刹那而为三世也。既以心意识三为意地三,故通三世,如云集起名心、筹量名意、别知名识。意三既尔,故使所依五根亦尔。三世三个三十六故,故有百八。

[7]

一千零八十颗

按天台宗理论,十界无不性具善恶,故一千零八十数目表示十界各有一百零八种烦恼,合成一千零八十种烦恼。“十界”表示整个迷与悟的世界,即:1、地狱界,2、饿鬼界,3、畜生界,4、修罗界,5、人间界,6、天上界,7、声闻界,8、缘觉界,9、菩萨界,10、佛界。

五十四颗

表示菩萨修行过程中的五十四个位次,其中包括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五十阶位,再加上四善根位。分述如下:

十信:1、信心,2、念心,3、精进心,4、慧心,5、定心,6、护法心,7、回向心,8、戒心,9、舍心,10、愿心

[8]

十住:1、初发心住,2、治地住,3、修行住,4、生贵住,5、方便具足住,6、正心住,7、不退住,8、童真住,9、法王子住,10、灌顶住。

[9]

十行:1、欢喜行,2、饶益行,3、无瞋恨行,4、无尽行,5、离痴乱行,6、善现行,7、无著行,8、尊重行,9、善法行,10、真实行。

[10]

十回向:1、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2、不坏回向,3、等一切佛回向,4、至一切处回向,5、无尽功德藏回向,6、随顺平等善根回向,7、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8、如相回向,9、无缚无著解脱回向,10、法界无量回向。

[11]

十地:1、欢喜地,2、离垢地,3、发光地,4、焰慧地,5、难胜地,6、现前地,7、远行地,8、不动地,9、善慧地,10、法云地。

[12]

四善根:指见道以前,观四谛及修行十六行相以达到无漏圣位的四种修行阶位,包括:1、暖位,2、顶位,3、忍位,4、世第一法位。

[13]

四十二颗

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四十二阶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和妙觉。

等觉:又作等正觉,即指在内容上与佛相等,而实际修行上比佛略逊一筹者。如欲详细了解,请参阅鸠摩罗什译《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受持品》。

[14]

妙觉:指觉行圆满之究竟佛果,系由等觉位更断一品之无明,而得此位。

[15]

三十六颗

无确切的含义,通常皆认为是为了便于携带,遂三分一百零八颗成三十六颗,其中蕴含有以小见大的义理,故与一百零八颗相同。

二十七颗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的二十七贤圣位,即前四向三果的“十八有学”与第四阿罗汉果的“九无学”。

十八有学:1、随信行,2、随法行,3、信解,4、见至,5、身证,6、家家,7、一间(一种),8、预流向,9、预流果,10、一来向,11、一来果,12、不还向,13、不还果,14、中般涅盘,15、生般涅盘,16、有行般涅盘,17、无行般涅盘,18、上流色究竟。

[16]

九无学:1、退相,2、守相,3、死相,4、住相,5、可进相,6、不坏相,7、不退相,8、慧解脱相,9、俱解脱相。

[17]

二十一颗

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十地”见“五十四颗”一段,“十波罗蜜”见“弟子珠”一段的介绍,兹不赘述。而“佛果”指达到最究竟成佛的果位。

十八颗

俗称“十八子”,此中所谓“十八”指的是“十八界”,即六根、六尘、六识。

六根:1、眼界,2、耳界,3、鼻界,4、舌界,5、身界,6、意界;

六尘:1、色尘,2、声尘,3、香尘,4、味尘,5、触尘,6、法尘;

六识:1、眼识,2、耳识,3、鼻识,4、舌识,5、身识,6、意识。[18]

十四颗

表示观音菩萨与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的功德。十四无畏:

1、使众生返照自性,获得解脱;

2、使众生旋转知见,苟遇火难,火不能烧;

3、使众生旋转观听,虽遇大水所漂,水不能溺;

4、使众生入于罗刹鬼国,鬼自灭恶;

5、使众生六根消复,临当被害,刀段段折坏;

6、菩萨明照十方,使众生不受药叉、诸幽冥所害;

7、使众生不受虚妄声尘系缚;

8、使众生行于险路如行坦途,遇贼不受劫;

9、使性多婬者,不生色念;

10、使怀忿记恨之人不生瞋恚;

11、使一切昏钝无善心之人远离痴闇;

12、使无子众生,欲求男者,令得生男;

13、使无子众生,欲求女者,即得生女;

14、使众生持观音名号者,所得福德与恒河沙数无异。

[19]

佛珠子珠及配件的质料

综述

用来制造佛珠的质料,可以说是不胜枚举,无论是矿物还是植物,大凡竹、木、牙、角均可制成佛珠。但在佛典当中有记载、可用来制造佛珠的质料,却是非常有限的,最多也不过十余种,实在无法与现今众多繁杂的品类相比了。下面将佛经中所举的佛珠质料加以列表说明。

在佛教中,以“七宝”所制成的佛珠最为殊胜尊贵。七宝的名目,诸经中说法各有不同,《般若经》说有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琥珀、珊瑚七种。佛珠的质料除了上述的“佛教七宝”以外,可用五大类别加以划分:

菩提类

菩提子,恐怕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类佛珠了。

其实,菩提子并非菩提树所结的果实,是无患子(学名:Sapindus),本草纲目称为木患子,四川称油患子,海南岛称苦患树,台湾又名黄目子,亦被称为油罗树、洗手果、肥皂果树。约有13种,分布于亚洲、美洲和大洋洲。中国产于长江流域以南。一种产于雪山附近名字叫川谷的草本植物,夏秋之际间结实,圆而色白,有坚壳,如珐琅质。多种菩提子并非同株所结,只是这些被佛教陆续用于念佛之子珠而称之为菩提子。个别木本者为其别种,我国唯天台山有之,称为天台菩提等。

而现今,“菩提”早已是一个通称了,代表着“觉悟”的含义。《大唐西域记》云:

菩提树者,即毕钵罗之树也。昔佛在世,高数百尺,屡经残伐,尤高四、五丈。佛坐其下成等正觉,因而谓之菩提树焉。

而以菩提来命名的佛珠质料,总计有三十多个品种。这其中有依产地来命名的,如天台菩提、天竺菩提等;有依纹理来命名的,如星月菩提、凤眼菩提等。携带一串菩提佛珠,是会给人增福无量的。《佛说较量数珠功德经》说:“若菩提子为数珠者,或用掐念,或但手持,数诵一遍,其福无量。”

正因为菩提子有如此深远的含义,因此通常将许多的佛珠皆命名为菩提,而信仰佛教者必有一串菩提佛珠。

菩提子的种类:

1、菩提,是梵语bodhi音译,是觉悟、智慧、知识、道路的意思,广义讲是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盘的智慧。因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悉道,菩提即为觉悟,成就佛果之意。据佛经记载,用菩提子念佛,可获无量倍功德,因此,菩提子成为最广泛使用的法器之一无论显密都是如此。显宗用星月菩提多一些,密宗有凤眼菩提多一些。

2、太阳子,为热带产的一种红褐色坚硬果实,每粒上都有一小白点,看起来好像旭日中天,本身的红褐色如同太阳之火,故名为太阳子。佛教称太阳神为曰神。佛教密宗的主尊为大曰如来,他随缘化现于世,破诸黑暗,开显菩提心,光照众生。太阳子,驱邪消灾,带给人十吉祥、安康。用以做佛珠或单粒佩拎,既有助修行,又美观大方,增加气质。

3、月亮子,为热带产的一种深灰色坚硬果实,每一粒上都有一浅褐色圆点,如月挂天空,本身的灰白色像清凉明润的月光,故名月亮子。月亮代表阴柔,吉祥和平安。

4、金蟾子,是星月菩提一类,但比星月菩提坚硬。因每一粒状如金蟾,故名金蟾子,可聚宅增慧,带来安宁、吉祥。可用以制作佛珠,单粒或几粒挂件,给人带来幸运。

5、缅茄,是一种稀有的热带果实,形同茄子。于后坚硬如木,果身呈深褐色,蒂呈黄色,扁圆而长,大小不一。缅茄本身的特有形状,就有一种诱人的魅力。据讲,缅茄可驱魔避邪,镇宅护身,给主人带来幸运的力量和长命富贵,历来为收藏家所珍爱。可以用一粒,或三粒,或多粒串起来,挂在身上,可作为饰物、佛珠,由于它本身特有的能量,可改变人的磁场,带来吉祥、安康。

6、五眼六通,是一种不寻常的果实,蒂落后,顶部有五个小孔,看似五个小眼睛,首尾贯穿打洞,制成佛珠,便称为“五眼六通”。“五眼”是指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五种能力:“六通”是指神足通、天耳通、天眼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智证通。前五通各种修练都可达到,惟漏尽通为佛家的境界。是菩萨依定慧力所示现的六种无碍自在妙用。此种佛珠,涵意丰富。

7、仙桃,中国古代传说桃木可以驱鬼,桃梗以可禳恶,桃符可以避邪,而桃核,质地坚硬,又同时具有上述功能,雕刻后制成的佛珠其能量不凡。蟠桃相传是王母娘娘所种植的仙桃,可延年益寿。故蟠桃又称仙桃。蟠桃果核形状扁圆,表面上有许多凹凸不规则纹理,不需任何雕琢,饶有别致。蟠桃核呈古铜色,古色古香的韵昧很足,制成的佛珠别具一格。

8、“满贯”,用椰子蒂制成的佛珠,极其罕见。椰蒂独具特色,冬天不冷手,夏天不畏汗渍。这种椰蒂手串,有人给他起名为“满贯”,大有意思。

9、天意子,天意子是一种奇特而坚硬的果实。扁圆的形状,隆起办办的曲脊,看似蟠桃,又像细小的蕃瓜。佛经里有天意树,此树随天意而转,悉遂所求。天意子便有其特殊的含义,用此珠修练,顺遂天意;随意佩带,可增福慧。

10、金刚子,金刚子据佛教书籍介绍谓金刚树所结之子,也有说是菩提树所结之子,甚为名贵。金刚,则为坚硬无比,无坚不摧之意,有可摧毁一切邪恶之力。密宗修练练金刚部寸须用金刚子念珠。金刚子佩带身上,驱邪避祸之力较强,可增吉祥。

11、阿修罗子,阿修罗是古印度诸神之一,汉语译为“无端”,因其相貌丑陋之故。阿修罗,又是“六道”(即天、人、阿修罗、畜牲、饿鬼、地狱)之一。阿修罗子因形状其特而命名,具状为扁圆、起棱、状似心形,而首尾稍尖的果实。阿修罗子,本身具有特有的能量,助于修行。

12、陀罗尼子,是一种较少的坚硬果实。陀罗尼的意思为总持,谓能总摄无量佛法而不忘失的记忆能力,总持诸佛菩萨之功德,使一切善法生长,一切恶法不生之意。陀罗尼子的佛珠,持之念佛,有集善法,抑恶生的意思。

13、摩尼子,摩尼意为宝珠,据说有消除灾难的功能。摩尼子是一种坚硬褐色的果实,表面有许多纹,较为难得。它的驱邪避灾的功能较强,佩带之可助平安富贵。

14、星月菩提,是一种较稀有的植物,质地坚硬,星月菩提外形是乳黄色菩提子珠面布有均匀的黑点,中间有一个凹的圆圈,状如繁星托月,故名星月菩提。被称为世界”四大名珠”之一。

15、天竺,是印度的古称。浙江杭州灵隐山之南有山名天竺山。该山里生长的菩提名天竺菩提,大小不一,呈椭圆形,外表有不规则斑裂纹,天竺菩提有典雅深遂的韵味和魅力。

16、凤眼菩提,每一粒上均有一凤眼,凤眼象征祥瑞,用凤眼菩提制成的佛珠是密宗修练者必不可少的法器之一。

17、龙眼菩提,每一粒上均有一三角状眼。龙在佛教中有特殊的意义,如“龙象”比喻菩萨的威仪,“龙应”,谓观音菩萨三应之一。龙梵语音译为“那伽”,具有呼风唤雨的能力,也是守护佛法的护法。龙眼菩提,尤其是印度龙眼菩提,是难得之物,即是修练者必备物品。又是驱邪增慧之品。

18、麒麟眼菩提,形状特殊,每一粒上有一方形眼,整个菩提子呈扁圆形如鼓鼓的柿饼,加上中间的方眼,如同一个个铜钱。麒麟为神兽龙头,鹿身,身有麟甲,头上有用,象征祥瑞。麒麟眼菩提比龙眼菩提还难得,是增福慧,助开悟,护修行之上品菩提子。

19、通天眼,为稀有果实种子,呈深灰色,粒上有不规则的小点状突起物,奇特的是,每一粒上都有一圆形小孔,通天眼便由此而来。据讲此珠可吸收人体病气,常持此珠对增强体质,消除疲劳有帮助。驱除病邪,长保平安,通天眼可助于你。

20、莲花座,为稀有植物果实蒂,呈枣红色,质坚硬,每一粒状似一个小小莲花座,名称便由此而产生。据讲,此物佩于身上,可保平安,增吉祥又助于修行。

21、莲花,为稀有植物种子。呈圆锥形,有深褐色、白色两种。质地坚硬,摸起来稍有刺手,其状似莲花,故得而名,莲花出污泥而染,足成就果位的象征。同时在密宗修练莲花部时,须用莲花串珠,对成就菩萨位较有帮助。莲花佛珠随身,可使人心安气定,常保清净。(又分:莲花高庄蘑菇、莲花蘑菇、宝塔莲花)

22、蜜瓜菩提子,为菩提根的一种,未经加工,外表状似蜜瓜,故而得名。看起来如同一个小小蜜瓜,饶有趣味。因本身即为菩提根,对修练菩提心很有帮助,也可作为收藏品。

23、白菩提根,为植物种子经过打磨加工而成,有的洁白如雪,有的略呈淡黄,明润悦目。佩带此珠,既助修行,也可消灾,还有观赏价值。

24、天台豆,为浙江天台山独有特产,树木所结种子。状如大偏豆,呈黑色,质地坚韧。据说有驱邪之功能。去天台山者都不会忘记购买用天台豆所制成的佛珠。

25、天台菩提,为天台山木本菩提,呈白色或淡黄争。天台山国清寺为天台宗的祖庭。当年开元三大十即:善无畏,金刚智、不空将密宗普门大法带来中国,著名天文学家一行法师曾受不空大师传法灌顶。一行法师将密法带到天台,开创天台密宗,实为唐密一脉。故天台菩提子有其独特特色和深遂内涵。

26、木鱼果,为稀有树木种子,呈棕色有斑点,状似木龟,故而得名。因木鱼本身有警醒迷悟,促人精进之功能,木鱼果佛珠不仅因其奇特的外貌,而且更因其深刻的内涵而受到佛教人士的珍爱。

27、桃木佛珠,桃木,中国古代一直传说可以避邪。用桃木制成的佛珠简单明快,虽然算不上名贵,但其作用不凡。此类珠历来受人欢迎。

宝玉石类

宝石,因其颜色鲜艳、质地晶莹、光泽灿烂、坚硬耐久,而又存世稀少,故较为贵重。一般来讲,比较常见的宝石种类有:水晶、橄榄石、木变石、绿松石、孔雀石、芙蓉石、东陵石、青金石、碧玺、石榴石、金沙石等诸多品类。但这些只能算是次等宝石,远远比不上金刚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这四大名贵宝石,因这些宝石异常珍贵,故用这些宝石来制造佛珠,多为皇室或富绅所持用,一般人是无法得到的。如在《虚云老和尚年谱》一书中,便有关于虚云老和尚委托宽航法师将某亲王所赠的“七色九宝罗汉珠”一串,带到香港交给岑学吕居士留念的记载。

玉石,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就广义而言,包括许多种用于工艺美术雕琢的矿物和巖石。诸如大理石、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端砚石等均属此范畴。而狭义上讲,玉石仅指硬玉(以缅甸优质翡翠为代表)和软玉(以优质和田玉为代表)二种。由于千百年来,玉石象征吉祥,传说可以避邪、禳灾和带来幸运,以及受到“君子比德如玉,有仁、智、礼、忠、信之道”的影响,那些采用玉石制造的佛珠,也就越发受到人们的喜爱了。

果实(核)类

果实(核)类佛珠,在佛珠的大家庭中占有很大比例。人们随便就可以列举出不少种类,桃核雕刻、核桃雕刻、橄榄核雕刻、皤桃核、金刚子、太阳子、天薏子、莲子、椰蒂、五眼六通等,简直不胜枚举。这其中以桃核、橄榄核为果核类的代表,以木槵子、椰壳(蒂)为果实类的代表。

桃树是一种落叶乔木,易植而子繁,故被人们广泛种植。据传桃木可以驱鬼,桃梗可能禳恶,桃符可以辟邪,而桃核坚硬,可以用来雕刻成具有深刻含义的各类佛珠。

橄榄是一种常绿乔木,果实长圆而两头尖,因其味苦涩而甘,故有“谏果回甘”之称。橄榄核坚硬如石,是制造佛珠的极佳材料。

木槵子,亦称作无患子,是一种生长在高山上的乔木,枝叶如椿树,其叶对生,初夏之季开黄色小花,其蒴膨大,裂而为三。结实大如弹丸,坚黑如漆珠。因在《木槵子经》中佛陀曾教导波流离王贯穿木槵子作念珠,遂使得后世的佛教徒均喜用木槵子来制造佛珠,意喻秉承佛陀教诲,无有忘失。

椰,或作“枒”,是一种生长在热带地区的常绿乔木。果实叫椰子,可用来制造佛珠。据清代袁枚《随园诗话》中说:“近来习尚,丈夫多臂缠金镯,手弄椰珠……。”赵棻在《滤月轩文集》中亦有相同的记载:“乾隆年间,户部侍郎赵秉冲,精选一串椰子数珠,珍比千狐之腋。”由此可知用椰壳(蒂)来制造佛珠在清初已很普遍,有数百年的历史了。

竹木材质类

竹和木都可以用来制造佛珠。竹是一种多年生长的禾本木质常绿植物,柔体而虚中,不易被风雨所摧折,经历寒暑,枝叶苍翠不凋,故而古人常把它比作是“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竹有篁竹、邛竹、文竹、箭竹、棕竹、桃枝竹、斑皮竹等类。篁竹,质坚皮白;邛竹,高节实中;箭竹,坚劲中矢,这些都是用来制造佛珠的好材料。

至于木的种类,可以说是不可胜数。用来制造佛珠的一般材质,可用松、柏、桂、椒、桐、梓等,因为松柏后凋,比喻坚贞、寿考;桂椒馥郁,表示拔萃通神;桐为嘉木,凤凰可栖;梓是良材,用制琴瑟,大都具有一定的含义。但是,比较名贵的木制佛珠,则多选用檀香、沉香、伽南、乌木等珍贵质料。

檀香木,又名旃檀,能作香料焚烧,亦可入药。如《一切经音义》中注释说:旃檀,谓白檀能治热病,赤檀能去风肿,皆是除疾安身之药,故名与乐。

时至今日,用来制造佛珠的檀木,以黄檀和紫檀居多。尤其是紫檀,因其木材坚实,纹理细密,色泽紫红,加之有馥郁的香气,被列为佛教五香(沈水香、白檀香、紫檀香、娑罗香、天木香)之一,更为人们所钟爱。

其它材质种类

这一项的涵盖面非常广泛。可以说,除了上述的珍宝类、菩提类、宝玉石类、果实(核)类、竹木类之外,皆应属于此项。牛角、牛骨、犀角、象牙等由于律制所限,一向被汉传佛教所排斥,却深受藏传佛教的喜爱,藏传佛教甚至还有用人头骨来制造佛珠的,佩带或持用这些佛珠,也就更能使人了知生死的本来。同时,还会使人感受到一些神秘的宗教气氛。

除此之外,还有用陶瓷、紫砂、雕漆等质料做成的佛珠,这些形态各异的佛珠,也同样会带给人们无尽的遐思。

持用方法

佛珠是弘法最为方便的法器,所以历来大德高僧莫不巧用佛珠。在经典当中特别强调,持用不同质料的佛珠,其念诵的功德利益,也有胜劣的差异。如《佛说较量数珠功德经》中,佛告大众言:

汝等善听,我今演说受持数珠校量功德获益差别。若有诵念诸陀罗尼及佛名者,为欲自利及护他人,速求诸法得成验者,其数珠法应有如是,须当受持:若用铁为数珠者,诵掐一遍得福五倍;若用赤铜为数珠者,诵掐一遍得福十倍;若用真珠、珊瑚等为数珠者,诵掐一遍得福百倍;若用木槵子为数珠者,诵掐一遍得福千倍,若求往生诸佛净土及天宫者,应受此珠;若用莲子为数珠者,诵掐一遍得福万倍;若用因陀罗佉叉为数珠者,诵掐一遍得福百万倍;若用乌卢陀罗佉叉为数珠者,诵掐一遍得福千万倍;若用水精为数珠者,诵掐一遍得福万万倍;若用菩提子为数珠者,或用掐念,或但手持,数诵一遍其福无量,不可算数,难可校量。

此外,在《摄真实经·建立道场发愿品》卷下、《守护经》、《瑜伽念珠经》中,均以菩提子珠的功德最为殊胜。那么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菩提子珠具有如此大的功德呢?在《曼殊室利咒藏校量数珠功德经》里边,文殊菩萨为大众讲述了佛陀往昔因地当中的一段故事,以释群疑:

以何因缘我今偏赞用菩提子获益最胜?曼殊室利菩萨言:乃往过去有佛出世,在此树下成等正觉。时一外道,邪见坏心,毁谤三宝。彼有一男,忽被非人之所打杀。外道念言:我今邪见,未审诸佛有何神力。如来今既在此树下成等正觉,若其实圣,树应有感。即将亡子卧菩提树下,作如是言:佛树若圣,我子应苏。以经七日,诵念佛名,子乃重苏。外道欢喜赞言:诸佛有大神力我未曾见,佛成道树现此希奇甚大威德,难可思议。时诸外道闻此事已,舍邪归正,发大菩提心,信佛神力不可思议。以此因缘,世人皆号为延命树。其菩提树遂有二名:一名菩提树,二名延命树。

不管怎样说,选择一串菩提子的佛珠,在心中念诵经文、咒语或佛菩萨的圣号,可以驱除烦恼,消除报障,增加智慧,利己护人,对于帮助我们修行实在是大有裨益。

前面讲过,佛珠可分为三个种类,即持珠、佩珠、挂珠,而一般的念佛者,大多选用持珠。

持珠的姿势,亦可分为二种,单手持珠与双手持。单手持珠,大多用于站立、经行的时候;而双手持珠则是打坐时经常采用的姿势。其方法是将佛珠置于两手之间,呈交叉状,把母珠放在一侧,掐捻一周,回至原处即可。其实,根据《佛像图鉴》一书记载,历来大德高僧手持佛珠的姿势皆无定法,左手、右手、单手、双手、提高、垂下、平胸、齐膝,各种动作都有,但求其“方便”而已,所以我们也就不必强求特定的持珠方法了。

在持珠的过程中,经常有人会遇到要不要跨过“佛头”(母珠)这类问题。因为在经典中曾有:

珠表菩萨之胜果,于中间绝为断漏。

绳线贯串表观音,母珠以表无量寿。

慎莫蓦过越法罪,皆由念珠积功德。

经有记载,故而才有此一说。假如念诵者,纯以佛珠作为记数的工具,则不必把母珠和隔珠计算在内,念诵时轻轻捻过便是。如是念诵的人,除了把佛珠当作精进、记数的工具外,还希望藉着它来体悟更多佛理的话,当手捏到隔珠的时候,可用“佛、法、僧”三宝,或“戒、定、慧”三学来观想,当手掐到母珠的时候,也同样可以观想佛的相好光明,同时再逆时针朝相反方向捏念,即可解决此类问题了。

佛珠除了拿在手中起念诵记数的作用以外,还可以挂在颈部充当挂珠,或缠绕在手臂上起到佩珠的作用,这些都是具有深刻含义的:

二手持珠当心上,静虑离念心专注,

本尊瑜伽心一境,皆得成就理事法。

设安顶髻或挂身,或安颈上及安臂,

所说言论成念诵,以此念诵净三业。

由安顶髻净无间,由带颈上净四重,

手持臂上除众罪,能令行人速清净。

若修真言陀罗尼,念诸如来菩萨名,

当获无量胜功德,所求胜愿皆成就。

再者,密教中由于三部(胎藏界)、五部(金刚界)修法之不同,对于佛珠也有着特殊的要求,与平时常用的佛珠相比,是有所不同的。据《苏悉地羯罗经》说:“佛部用菩提子珠,观音部用莲花子珠,金刚部用噜椰罗叉子珠。”又据《守护经》及《瑜伽念珠经》说:“佛部用菩提子珠,金刚部用金刚子珠,宝部用金等诸宝珠,莲花部用莲花子珠,羯磨部用种种和合珠。”又近人金安一居士所著《密宗辑要》一文说:“修增法用琥珀珠,修息法用水晶珠,修坏法及长寿法用珊瑚珠,修诛法用人头骨珠,修观音法用菩提子珠,修一切法均可用凤眼菩提子珠。”

另外,密教的经典对掐捻佛珠的指法也有详细规定。从五部而言,《摄真实经》中记载:佛部以右手拇指与食指掐之,金刚部以右手拇指与中指,宝部以右手拇指与无名指,莲花部以右手拇指与小指,羯磨部以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合捻之。从三部而言,《苏悉地经》中记载:佛部以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的指尖相合,中指与小指直立,食指略屈附于中指中节以掐之;莲花部以拇指与中指指尖相合,舒展其余三指而掐之;金刚部以拇指与食指指尖相合,舒展其余三指而掐之。

持用念珠的方法

将念珠展开,右手四指下托,念佛或持咒时,从母珠(最大的那一粒)旁的第一珠起,母指下掐(<一丫=,一句一珠,或一咒一珠,掐珠到母时,即刻由左向内转过头来,再从母恭旁的第一珠掐起,千万不要跨越或直掐而过母珠。经云:“不应越母珠,蓦过越法罪。”“因绳线表观音,母珠表弥陀也。”

另外,有些经典中,对于掐珠的方法,也有不同的记载。

《摄真实经》中对执持念珠的方法是这样的:

佛部:应用右手母指与头指(食指也)掐之。

金刚部:应用右手母指与无名指掐之。

莲花部:应用右手母指与四指掐之。

羯磨部:应用右手母指与四指掐之。

《苏悉地经》的记载是只有胎藏界三部:

佛部:右手大指与无名指之头相合,中指与小指直立,头(食)指少屈,附于中指中节以掐之。

莲花部:合大指与中指之头。余指皆舒而掐之。

金刚部:合大指与食指之头,余皆舒而掐之。

《军荼利仪轨》云:以右手大指捻头指,当心拨珠,余三指散直(这是佛部的“说法印”,亦名“持名印”,这里则为“念诵印”。)左手引珠,右手持珠,如转法轮状。

《无量寿仪轨》云:二手当心,各聚五指,如未敷莲花左手持念珠,以右手大指无名指移珠,诵至最后一字移一珠。

以上均为佛典所载。不过,现在大家都习惯了用《摄真实经》佛部和《苏悉地经》金刚部的方法了。如果真是发心修行的善男子和善女子,我认为还是以遵照经典记载的掐珠法去修持为妙,因为功德究竟不同也。

佛珠初次使用

佛珠在请购回来以后,一般的要有一个净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显宗和密宗是有一定的区别的。显宗行人在佛珠请购回来以后,一般会用持诵大悲咒四十九遍的水进行洒净,然后再进行持诵修行,不会念大悲咒的也一般会请自己的师父对念珠进行加持除净,这样做主要是去除附着在念珠上的精灵和污秽的东西,是其变为具善缘的修行法器,不会念佛的人佩戴这样的念珠才会有保护的作用。

密乘的行人,一般在请购一串佛珠以后,会以本尊法的佛珠加持法将佛珠进行加持除净,使其转变为符合各个本尊的誓句物,在平常的使用当中也会在使用之前念诵念珠加持法,这是一个完全的密乘行人所必需做的。不懂得加持念珠和加持舌的人在修习密法的时候也不容易得到成就,这两个法有相对应各个本尊的法也有独立的法轨。至尊达赖喇嘛也曾经说过“这样通过经常的加持的念珠,才能够在未来的修行当中作各种事业,比如说为其他人致病等等。”所以密宗的念珠既是计数工具也是各个本尊做羯摩事业时的所缘物之一,它的含义也远远要比显宗的念珠深广的多。如果这些方法都不会的人,可以在使用之前持诵六字真言一百零八遍进行加持按照个传承的口诀实施,或者请自己的上师进行加持均可。

近来有些人到处的宣扬汉密的内容,引用《苏悉地经》《大日经》《金刚顶经》等汉密经典中的内容,介绍持咒法或者加持念珠的方法,这样做是非常不正确和不道德的。要知道这些方法是要有人实际的在旁边进行指导的,而且需要经过对应法的灌顶授权,没有授权就如同一个平民要实行国家主席的职权一样是瞎胡闹的,而且会有危险,在世间法里这样做是犯法的就像诈骗,不但无益而且有害,在佛法里这也是不允许的。而且汉密的传承除了一部分随着日本的空海上人流传到日本形成了东密以外其他的基本上已经断绝了。佛教是最讲究法统清静的,所以在经文的开头都会有一句“如是我闻”在各论典的开头也都会有传承的祈祷文和顶礼文。所以像这样乱引用密典和密法的行为要坚决抵制和批判。

佛珠的绳子断了,应怎样处理呢

念珠的绳子断了,很多人误以为是不详的预兆,其实,这是错误的见解,须知任何物件,用久了,总不免有磨损或折毁,故念珠的绳子断了,实不足为怪,试想世上原来就充满‘无常’的现象,人生离不开生、老、病、死的阶段,万物有存在,自然有消失;有开始,也有终结的过程。这些现象,原是世界的‘真相’,过去如此,现在一样,将来也亦然。所以佛珠的绳子断了,只要换上一条新的绳子,就可继续使用了,不必过份执着,也不用介怀,应该藉着这机会,体悟一下‘世道无常’的道理。

佛珠的使用禁忌

最主要的注意事项基本上就只有一条,就是清净。如果细说起来可以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第一、不要手腕上带着念珠去卫生间方便,如果需要去的话可以将念珠摘下放在上衣口袋里,夏天可以贴身挂在脖子上。

第二、不要在夫妻同睡的情况下戴念珠或者放在床边。

第三、吸烟或者用手触摸过从葱、蒜、韭菜或者饮酒时佩戴念珠,更不要将烟吐到念珠上。

第四、念珠不使用和佩戴的时候应当放在佛堂里或者佛像跟前,有熏香的行人可以在每天早上起来使用之前用熏香熏一下。

第五、不要随意触摸其他人的念珠。

第六、念珠不要放在裤子兜里更不要放在屁兜里。

第七、念珠在挂在脖子上或者挂在墙上时应该将佛塔向上。

第八、请不要用摸过肉或者鱼等不洁净东西的手触摸念珠,在摸念珠之前应当洗手。

第九、在计数的时候,每念完一串的时候,不要将念珠翻转以后再计数要不间断的循环计数。相反转念珠计数这样做的人说是不越过佛头,这是不正确的,应当在同方向继续拨动计数。任何的经典也没有翻转以后计数这样的记载。在汉地的各个宗派中,正统的教授中也没有这样的说法,按照藏传佛教的说法这样的翻转念珠计数是中断魔在作怪,是正法衰败引起的魔法乱教的现象。按照汉传各宗的说法是,法轮应当同向旋转不会忽然向顺时针又忽然向逆时针转,所以也没有将念珠反方向调转的规则。前者藏传佛教对于此事说得比较严重,后者比较松,但是应当引起使用者对此事足够的注意。而不应当向很多所谓的大师说的那样“根据自己保持的习惯”“如果在第八识已经有了这种翻转念珠的种子就不必改变这个习惯”这都是一种退转正法的行为,是不可取的。要知道无论是中观宗还是法相宗都不承认第八识的实有,这在很多的论述中都有论及,所以像前面的那种所谓的“第八识的”“种子”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如果你到印度或者尼泊尔或者康藏地区,这样的翻转念珠将是一种很奇怪的行为。因为在古代无论是佛教的发源地还是融合了唐朝时期印度佛教和汉传佛教的西藏佛教,延续至今都没有这个传统。

第十、不要在持念的时候随意抡动或摆动念珠,要在腰部以上的位置严肃的郑重的计数。

制作工序

一、选料

二、烘干木料

三、将木料切成方形

四、打孔

五、磨圆(初磨)

六、打磨

七、串好成品。

结束语

佛珠本是作为僧众道具出现并被保存至今的,如《释氏要览》卷中“道具篇”引《中阿含经》云:“所蓄物,可资身进道者,即是增长善法之具。”[28]可是随着年湮代远、律制久芜,许多道具已经名实俱废了,如齿木、滤水囊等即属此例。而佛珠不但未被废置,反而更加承顺世间,可以说早已成为那些“与佛有缘”众生“有善根”的表征了。正因如此,我才在几十种法具中,选择了“佛珠”一项加以详细介绍。

这篇文章对于佛珠的种类、数目、质料等,就自己所知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目的是为了让大家能够了知这诸多的“相状”。《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说明众生修行,无论诵经、念佛、拜佛,都不要“执相”,而佛珠也是作为“相”之一种而存在的。所以当我们在使用佛珠时,不要过分地计较它的构造、颗数和质料才好。只要我们能做到“静虑离妄念,持珠当心上”,也就可以早证菩提、成就涅盘了。

佛陀往世诽谤无胜罗汉的果报

摘自《经律异相》(原文来自《兴起行经》卷下)

佛告诉舍利弗:从前有一佛,号名尽胜。

有两位比丘,一名无胜,一名常欢。无胜比丘具足六通;常欢比丘未除结使。有一个长者名叫太爱,妻子叫善幻,容貌十分美丽。这两位比丘都以他家为施主。善幻供养无胜很丰厚,供养常欢很微薄。常欢忌恨,便造谣说:「无胜比丘和善幻私通,以恩爱的关系,享受厚供。」

佛告诉舍利弗,你知道常欢是谁?便是我的前身。妇女善幻,便是婆罗门女梅沙。那时,因为诽谤无胜罗汉,经过无数千年都在地狱里。今天我虽然成佛,仍受余留的灾殃。

这造谎言的童女,身带盆子,腹部隆起,来到我面前说:「沙门,你为什么不说家务事,只讲别的事呢?你今天很快乐,哪知道我的痛苦。你以前和我私通,怀了孕,快要临产。需要酥油,喂养婴儿,应该全都给我!」

那时,会上的大众都埋头不语。释提桓因站在背后为佛打扇,变成一只老鼠,钻进她的衣服里面,咬断绳索,盆子落地。

一时四部弟子以及六师等,高声称快,大笑起来,都责骂道:「你罪该万死,公然诽谤无上世尊!这大地无知,竟载着这种坏东西。」

地面当即裂开,涌出烈火,这女人便堕入大地狱中,众人尽都看见。国王阿阇世吓得毛发竖起,站起来问:「这女人现在哪里?」

佛说:「大王,这女人所堕入的叫阿鼻地狱。」

国王又问:「这女人不杀不盗,只犯妄语,便堕阿鼻吗?」

佛告诉国王:「我所说的法,有上、中、下三种不同的身、口、意业。」

国王又问佛:「哪种较重,哪种中等,哪种较轻呢?」

佛告诉国王阿阁世说:「意业最重,口业中等,身业较轻。」

药师佛十二大愿

摘自《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

佛言。东方过此十恒沙等佛土之外。有世界。名净琉璃。彼土有佛。名药师琉璃光如来。本行菩萨仁时。发十二大愿。

第一大愿:愿我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自身光明炽然,照耀无量无数无边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形,庄严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无异。

第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网庄严过于日月;幽冥众生,悉蒙开晓,随意所趣,作诸事业。

第三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以无量无边智慧方便,令诸有情,皆得无尽所受用物,莫令众生有所乏少

第四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若行声闻、独觉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第五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无量无边有情,于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设有毁犯,闻我名已,还得清净,不堕恶趣。

第六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其身下劣,诸根不具,丑陋顽愚,盲聋喑哑,挛躄背偻,白癞癫狂,种种病苦。闻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诸根完具,无诸疾苦。

第七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众病逼切,无救无归,无医无药,无亲无家,贫穷多苦。我之名号一经其耳,众病悉除,身心安乐,家属、资具悉皆丰足,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第八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女人,为女百恶之所逼恼,极生厌离,愿舍女身。闻我名已,一切皆得转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第九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令诸有情,出魔罥网,解脱一切外道缠缚。若堕种种恶见稠林,皆当引摄置于正见,渐令修习诸菩萨行,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第十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王法所录,绳缚鞭挞,系闭牢狱,或当刑戮,及余无量灾难凌辱,悲愁煎逼,身心受苦。若闻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脱一切忧苦。

第十一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饥渴所恼,为求食故,造诸恶业。得闻我名,专念受持,我当先以上妙饮食饱足其身,后以法味毕竟安乐而建立之。

第十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贫无衣服,蚊虻寒热,昼夜逼恼。若闻我名,专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种种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宝庄严具、华鬘、涂香、鼓乐、众伎,随心所玩,皆令满足。

一个嗔恨的念头换来的果报

摘自《佛典故事》

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告诉目犍连(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说:「你的债主快到了!」

目犍连回答:「我有神通,可以超越须弥山。如果我的债主从东来,我就向西;如果他从北方来,我就向南,他怎么能找到我呢?」

佛告诉目犍连:「罪报和福报是不可躲避的!」

目犍连运用神足通,不断的飞行,却仍掉落在山中,掉在一位老公公的面前。那位老公公以修理车轮为业,忽然看见目犍连从上边 掉了下来,形状怪怪的,老公公以为是不吉祥的东西,拿起车轮便打,目犍连被打的骨折。目犍连虽然疼痛,但始终坚持正信,一心向佛。佛怜悯他,教授他威神 力,目犍连静下心来,恢复了本来的样子。

佛告诉目犍连:「那位老公公前世曾经是你的父亲,你跟他争吵。你心里想:『我多么希望这位老家伙被打得骨折!』(你现在) 因为这个恶念而造罪遭殃。记住在任何时候都要善待他人、善待众生,包括言行和心念。」

目犍连了悟因果,摒除各种妄念,潜心修行并善化众生,后来得了善果。

佛陀:当生命结束,善业会上浮,恶业会下沉,不是靠人的加持就可以往生好的境界

文章来自网络

佛陀率领僧团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位年轻人时常来听佛陀讲经说法。

有一天,年轻人愁容满面,看见佛陀就不停掉眼泪。

佛陀问:「怎么了?发生什么事吗?」

年轻人说:「我父亲生病过世了,我很难过!他是个很好的人,为什么无法活得长久?」

「你不是常来听经吗?」佛陀慈祥的问。

「是啊!只要您在这里讲经,我都会来。」

「既然如此,你应该听我说过生老病死、人生无常的道理。」

「这些我都知道!可是我并不觉得父亲已经年老了啊!」年轻人哭得更厉害了。

佛陀解释:「生命的长短不是以岁数而定,而是他在人间的缘有多长,生命就有多长。」

「父亲舍身后是上天堂或下地狱?请您一定要为父亲加持,让他能够往生天堂,否则为人子的我会很不安!」

这时,佛陀了解说再多道理也没用,因为烦恼已占满年轻人的心。

佛陀说:「难得你这么孝顺,我答应为你父亲加持,但是你必须依照我说的方法去做。」

年轻人很高兴的答应了。

佛陀请他拿两个壶过来,其中一个壶灌满油,另一个壶则放一些石头:

「来!现在我们去河边,你赶快叫你的亲人及邻居一起去。」

年轻人很高兴的召集亲友一起来到河边,依佛陀指示,将两个壶放进河里,然后将壶打破。放石头的壶被打破后,石头随着壶的碎片沈下去;而放油的壶,虽然碎片下沈,油却浮上水面。

佛陀请年轻人和周围的人用虔诚的心来祈祷——让油下沈,石头上升。

大家听了都觉得很奇怪,因为不论如何虔诚祈祷,也不可能让石头浮上水面或让油沈下去。

见大家议论纷纷,佛陀微笑说:

「行善就像把油放在壶里,造恶就像在壶里放石头。当生命结束,善业会往上浮升,恶业则向下沈沦,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不是靠人加持就可以往生好的境界,如同石头无法靠着祈祷而浮上水面。」

人往生后何去何从,完全决定于自己生前的所作所为。所以我们要以正确的心态面对世间万物,起心动念和言行举止都要从善去恶。

五百释迦族子弟见佛身皆是一片灰黑

摘自《法苑珠林》卷十三

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身真金色光明无量。然而佛在世时,有五百释迦族子弟,因过去罪障业缘,眼中所见佛身皆是一片灰黑.

此五百释子见此景象,皆伏地痛哭,为不能得见如来金色身而悲恸万分。世尊劝慰众释子,并为其开示得此业报的因缘。

过去毘婆尸佛入涅盘后,有一长者名为日月德,生有五百儿子,个个聪明多智,世间一切学问无不通达。日月德信敬三宝,常为儿子说佛法义,然而儿子们却始终不信佛法。不久,这五百子同时身患重病,命不久长。

父亲来到孩子面前,垂泪说道:「孩子们,你们过去因邪见而不明因果、不信佛法,今日受到无常之苦,有如刀割其身,又有什么可以依靠?现在你们就至心称念毘婆尸佛的名号吧。」众子听了父亲苦口婆心的劝告,便同声称念南无佛。

五百子命终之后,由于称念佛名之功德,往生四天王天,待天上寿尽,又因过去邪见还堕地狱。在狱中受极苦时,忆起父亲曾教他们称念佛号之因缘,于是至心恭念佛名,得出地狱,生于人道,贫穷下贱。

后来值遇尸弃佛出世,只能听闻佛名,不得见佛。之后生生世世虽能值遇迦叶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也都只能听闻佛名,无法见佛。

五百子因闻过去六佛名故,今世得与同生释种,却不能见佛庄严身相。

佛陀告诉五百释子:「我身端严如阎浮金,你们所见形象却是灰黑瘦弱的婆罗门,这都是过去不舍邪见的缘故。你们现在可称过去佛名、父亲名字,亦称我名及弥勒佛。」

五百释子遵从佛陀教诲,称念佛名而后五体投地作礼,至诚恳切地向大德僧众发露忏悔往昔邪见之罪,忏悔后,即见佛身金色晃耀如须弥山,放无量光明。

亲见佛身金色端严相好的五百释子,感动不已,当下即得须陀洹果,并求佛出家,证阿罗汉,得三明六通,具八解脱。

佛陀告诉比丘们:「我灭度后,若称我名,及诸佛名号,所获福德无量无边。」

广钦老和尚的故事:你前生是我放生的魚

广钦老和尚有一段其在年轻时的放生故事,广钦老和尚年轻在大陆时,常常在溪流放生水族。

时光飞逝,经过四十几年后,广钦老和尚来台湾常住,弘法利生。

记得那时候,有许多佛教徒、三宝弟子,每逢节假日,常常会上山去拜见广钦老和尚。

有一次,一位四十多岁的年轻企业家,利用假日来拜见广钦老和尚,当这位年轻企业家一踏进门。

广钦老和尚看见这位年轻人时,忽然喊了一句:「你来了呀!」

此时,年轻人突然震住了,忽然想起前世是一只小鱼时,是广钦老和尚为其三皈依、洒净、祈福的。由此殊胜因缘,而脱离了畜生道,水族之身,投胎来台湾这块福地。

因善业相吸,今世很自然的喜欢学佛,并对广钦老和尚有一股奇妙的亲切感,原来眼前这位广钦老和尚就是这位年轻人的恩人,于是,这位年轻企业家痛哭流涕,再三的跪拜感恩。

佛陀身边二十多年的侍者—善星比丘的故事

文章来自网络

善星比丘是一个确实存在的人,有些经论说是佛陀的兄弟。有的说是佛陀的儿子。《法华玄赞》中说,是佛陀为太子时所生之子,云:“佛有三子:一善星,二优婆摩耶,三罗睺。”

据《大方广三戒经》、《大般涅槃经》等记载,善星曾在佛陀身边随侍二十四年,(他死之后,阿難尊者才接替他当了佛陀的侍者。)得佛陀耳提面命,亲自教诲,可是最后仍一步步走向堕落,无疑是令人惋惜的。

善星作为佛陀之子,出家之初,修行精进,获得四禅,自以为有了炫耀的资本,甚至目空一切,不把佛放在眼里。如此一来,他越来越放逸自己,不再努力,加上他虽受持、读诵十二部经,但却不理解其中“一偈、一句、一字之义”,加上又亲近苦得等外道恶友,以致退失四禅。人一旦堕落,往往会变本加厉,一发不可收拾,善星不但满嘴谎言,试图让佛出丑,并且恶心相向,断然拒绝佛陀的挽救,自以为无佛、无法、无因果、无有涅槃,其罪过越来越大,终至于堕入地狱。

一次佛陀前往城中,照例善星跟在身边,许多人虔诚瞻仰佛陀,即使是脚印,也顶礼膜拜。不料,善星跟在后面,故意抹去足迹。可是这足迹根本抹不掉,大家对善星的行为极为反感。

进城之后看见一个异教徒,满口胡言乱语。善星听了之后非常敬佩,很高兴的跟佛说:“世尊,如果世上有阿罗汉,此人可以说是阿罗汉中的阿罗汉。为什么呢?因为他说:没人善恶因果的存在。”佛陀摇头道:“你不是常听我说法吗?阿罗汉是不会诽谤佛法,说善恶因果不存在的。而这个人无恶不作,怎能算是阿罗汉呢?”善星听后不服气,也不相信佛的说法。不予理会。

还有一次,有个异教徒不承认因果,常对人宣扬:“烦恼是无因无缘产生的,解脱也是无因无缘产生的。”善星听了又非常赞成,立刻禀告佛说:“世尊,世上如有阿罗汉,那这个阿罗汉是最殊胜的。”佛陀回答:“他连什么是阿罗汉都不知道,有何殊胜?”善星问:“您不是佛陀吗?怎么连个阿罗汉也嫉妒?”佛陀说:“我不是生嫉妒心,只有你才有这种邪见。这个阿罗汉再过七天会腹痛而死,死后投生为食吐鬼,尸体被同学抬到尸陀林中,落到这种下场,很明显他不是阿罗汉。”

听了佛的预言之后,善星赶紧去告知异教徒,希望他不要应了佛陀的预言,从而让佛陀落个妄语罪。异教徒听后想尽了办法在六天中不饮不食,结果到了第七天忍不住吃了黑蜜,喝了点水之后,腹痛至死。善星听说这个消息后,又匆匆赶到尸陀林云,也见到他的同学将尸体送了过来,此时尸体旁边真的有一个食吐鬼。食吐鬼对善星说:“善星,你不要对佛陀起邪见,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不妄语者,所说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假如世上有人不信,将来也会落得我这样的下场的。善星听到这些话,也没有改变他对佛陀的邪见。

善星做佛的侍者二十多年,对十二部了如指掌,倒背如流,可是他总是看不到佛陀的功德,并将佛陀的行为看成欺诳的行为,并且认为:“我除了没有佛的一寻光外,我们二人完全相同,而且我在智慧方面远远超胜,不应该给佛当侍者。”说完扬长而去。

阿难问佛陀:“善星将来会转生到何处?”佛陀说:“善星只有七天的寿命,死后将于花园中投生为饿鬼。”阿难将这些话告诉了善星,善星心想:“这样的谎言怎么可能成真,这七天我一定得小心,等第七天过后我再好好羞辱他。”于是他就一直没有进食,终于感觉有些口干舌燥,喝了一口水而已,没想到即刻身亡,死后在花园中投生为一个具有九种丑相的饿鬼。

善星比丘堕落饿鬼道后,仍然认为佛的告诫是在诅咒他,一直怨恨佛陀,一见佛来度他,他就闭目塞耳、拒绝被佛度化。以致后来,他又下了更深的地狱。

佛陀屡次教诲善星,他根本听不进去,面对他一步步地走向堕落,佛陀的心情无疑是沉痛的,但又非常无奈,他曾多次说过善星等人:

“亲对我前,闻我说法,见我经行,见我端坐,见我神足游处虚空,见我降伏多千外道,于大众中,摧彼邪法。如是等人,尚于我所,不生信乐,于步步间,恒欲毁我;由是步步,渐增其恶。”

在佛教看来,每个人乃至一切众生,都“各无定性,但随心变,唯逐业生”;关键在于每个人对自己要有期许,并为实现这种期许付诸行动,不懈努力!

当身边有持邪见的人,在说些邪见之语时,具有智慧的人,是不会和他们“同流合污”的,以免对自己种下不利的因果。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以智为导,坚守善良。

天女光明金身的缘起

摘自:《杂宝藏经•卷第五(五一)》

昔时,忉利天主释提桓因从佛闻法后,证得须陀洹果。回到天宫中,即召集天人众,同来赞叹佛法僧三宝的大威德力。

在大众中,有一位天女头戴着华鬘,庄严的华鬘放大光明,诸天人共集善法堂中,见此天女皆生希有欢喜之心。

释提桓因问天女说:「妳过去曾修何等善业,今能感得此身如真金般光明晃耀,面貌又似莲花般清净绽放?请妳为我们说明。」

天女回答说:「我过去曾以华鬘供奉迦叶佛塔,所以得以投生天上,又获此金色身。」

释提桓因再次称扬赞叹:「甚深稀有大福田,能除种种诸秽恶。如是微少的善种,即得如是殊胜妙报,有谁会不想供养佛呢?佛是无量功德聚,相好光明无等伦,面如满月目如莲,天上人间皆恭敬。你能供养佛陀无上尊,虽作微少善法,而能得如是庄严之貌,真是令人赞叹!」

此时,天女从天上持华盖来到佛所。佛为天女说法后,即证须陀洹果,又返回天上。诸比丘见天女容颜甚奇妙,便请示佛陀:「世尊!今日来到佛前之天女曾作何功德,能获端正殊胜庄严天身?」

世尊回答说:「天女过去曾以种种华鬘供奉迦叶佛塔,以此因缘今获此果。」

蕅益大师:大慧禅师礼观音文,最有灵验,如此行去,勿与人知,三年不辍,必得灵应。

灵峰宗论·示颖生

明·蕅益大师

大慧禅师礼观音文,最有灵验,妙在行之密而且恒。若不密不恒,虽至圣亦何由无感辄应也。

凡顶礼之法,静夜时,先于像前烧香供养,精持大悲神咒三五遍,以净坛。次合掌对像读赞观音文一遍。次至诚顶礼千手千眼大慈大悲观世音自在菩萨摩诃萨,三十二拜,乃跪诵观音文回向。

如此行去,勿与人知,三年不辍,必得灵应。随其根行,所发戒定慧三品,各各有上中下不同,将藏中法华三昧修证之相,细自简察,庶不堕魔事。

大慧宗杲禅师《礼观音文》

一、香赞:

炉香乍爇,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

二、精持大悲神咒(三、五遍)

三、赞观音文:

南无过去正法明如来,现前观世音菩萨,
成妙功德,具大慈悲。
于一身心,现千手眼,
照见法界,护持众生。
令发广大道心,教持圆满神咒,永离恶道,得生佛前。
无间重愆,缠身恶疾,莫能救济,悉使消除。
三昧辩才,现生求愿,咸令果遂,决定无疑。
能使速获三乘,早登佛地。
威神之力,叹莫能穷,
故我一心,归命顶礼。

四、至诚顶礼:

千手千眼大慈大悲观世音自在菩萨摩诃萨(三十二拜)

五、回向:

清净三业,一心五体投地,
皈依南无十方慈父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

我闻菩萨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得二随顺、四不思议、十四无畏、十九说法、七难二求,三十二应,无量功德,兴大威力,发大誓愿,同流九界六道四生、生死趣中,兴百千万亿无量恒河沙劫数,善行方便,救度拔济一切众生,无有休息。

我今哀求,必赐加被。

伏念(某甲)夙(sù)生庆幸,得遇佛乘,身虽出家(在家:身苦尘缘,心多散乱),心不染道,愚痴邪见,诸根昏塞。

内外经书,虽于习学,章句妙理,无所通晓。又恐福力浅薄,寿命不长,徒入空门(在家:徒得人身),虚生浪死。

我今洗心泣血,稽颡(jī sǎng)投诚,终日竟夜,存想圣容,受持圣号,礼拜圣像。

惟愿菩萨,天耳闻声,悲心救苦,怜悯加被,放大神光,照我身心,倾大甘露,灌我顶门,荡涤累世冤愆(qiān),洗洁千生罪垢,身心清净,魔障消除。

昼夜之间,坐卧之中,观见菩萨,放大神光,开我慧性,使我(某甲)即时神通朗发,智能聪明,一切经书,自然记忆,一切义理,自然通晓。

得大辨才,得大智慧,得大寿命,得大安乐。参禅学道,无诸魔障,悟无生忍,世世生生行菩萨道,四恩总报,三有齐资,法界众生,同圆种智。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十声)

金山活佛神异录(六)

乐观法师 著

十七、活佛感化道人

这件事,要算是活佛在佛国行道当中的一个插曲,也算是一件奇特的事,当活佛初来仰光时,在龙华寺一同挂单的当中,有一老一少两个道人(道教),江苏人,那两个道人在俗时,原本是叔侄,那个老道人本不是正当修道的,而是专门跑江湖为活计,因为他年岁大,身体衰老,需要有人随身侍候他。乃跑回俗家,把他十多岁一个侄子诳骗了出来,说上海,南京,杭州地方是如何繁华热闹,又有许多好吃的东西,年轻小孩,怎经得诱惑,也就愿意跟他溜出来,他把侄子带出来后,就将侄子装扮成一个小道人,实际就是仆人,不计粗重的事,都命小道人去干,并且管得很严,不让小道人离开他一步,稍有差错,非打即骂,小道人跟着他吃尽了苦头,然而觉得老道人是自己的叔叔,倒也甘心领受不发怨言,老道人带着小道人在国内跑了很多的地方,已经好几年了,后来又跑到暹逻,这时,小道人已经长大成人,智识也开了,几年来,他看见老道人专门干些欺骗人的勾当,不行一点道德的事,心里难过,很鄙视老道,又想到这样的骗术干下去,无非造孽,却把自己的光阴白白葬送,因而就想脱离老道,另谋生路,可是转念一想,此时离开,只是自己尚无独立的本领,而外面道路不熟,又没有亲人,向何处依靠?何况手边又没有钱,离开了老道,是寸步难行,只好把这个念头暂时蓄藏在心里。

同着老道一起走江湖的,还有十几个人,其中几人看着小道人年轻,又聪敏,相貌亦颇端正,觉得这样一个青年跟着跑江湖太糟蹋了,看老道又常常打骂小道人,生起了怜爱之心,有一天,老道喝多了酒,醉了,与他的同伴说笑话,那几个心肠好的人就乘机劝老道说:“小道人年青又聪敏,可以给他寻个出路,或者学生意,或者习手艺,将来可以有前途,像这样跟着咱们吃白饭,未免可惜!何况常常受打挨骂,想必小道人是很难过的。”哪知老道听了同伴的话,非但不同情,反而说出令人惊心寒胆的话语,老道说:“你们以为他跟着我是吃苦吗?老实说,我带着他跑,还是看在他的爸爸情面上,要照他的妈妈待我的刻薄情形,我把他杀了还不甘心呢。”这话说出,却被小道人偷听到了,打了一个寒噤!小道人心想,上一辈的人做错了事,下一辈是完全不晓得,就算我的妈妈对你不起,也不该在我身上报复,这种念头,多么恶毒,愈想愈怕,由是脱离老道之心更切,但是恐防不测,不敢显露形迹,表面上还装着无事一样,照样侍奉老道,只一心等待机会。

后来,那个老道又带着小道人跑来仰光,这时,小道人心里就盘算了,觉得老道既然他心里有那个仇恨,自己的性命终久难保,随时都有给他害死的可能,越想越难受,精神痛苦极了!因为老道带着小道人一同住在龙华寺挂单,小道人不时跑到大金塔上去玩耍,也就常常同活佛见面,活佛好像知道小道人心中隐情,一天,活佛对小道人说:“我看,你还是出家当和尚比较好。”这句话触动了小道人的心灵,再看活佛那种苦行和他的慈悲,深受感动,仔细一想,自己的身世太凄凉,倒不如出家当和尚,可以得个好的结局,于是就决心想出家,活佛又告诉小道人说:“你如果听我的话决心出家当和尚,那就是你的福气,我看你也是与佛门有缘,所以我要你当和尚,不过,开口奶要吃得好,必须寻一个有修行的和尚跟他出家,要紧!要紧。”小道人从此就在中国出家和尚当中冷眼观察,看看哪一个是真有修行的?不久,被他看上一个人物,乃是普陀山大乘庵当家师,他是来拜大金塔的,住在塔上,天天到龙华寺赶斋,两人一谈,十分投缘,乐意收他做徒弟,说完之后,小道人就回去告诉老道,说他要出家当和尚,不愿再做道人了,老道听了,当时觉得小道人已经长大成人,再用威吓是没有用,乃闷在心里转念头,面上却不表示什么,一面通知龙华寺当家宝筏,说他把小道人带出来时,曾经同小道人的父亲说过,如果将来小道人在外寻不着手艺,还得要把小道人送回家去,现在小道人要出家当和尚,他就没有脸去见小道人的父亲,乃求宝筏一定打消这件事,宝筏不明白他们的渊源,以为是大乘庵当家劝小道人当和尚,就辱骂了大乘庵当家一顿,那位当家也就不敢收他了,还是小道人说不要错怪人,是我自己要跟他出家,一面又悄悄地把老道的所行所为待他的一切情形和盘托出,这样,宝筏才明白,可是,老道就打主意了,逼着要小道人同他一道去昆明,并且用甜言蜜语骗小道人,说到昆明后,决定替他去寻个好手艺做,不再过流浪生活了。然而,这时小道人已经看出老道的神色不怀好意,不计老道如何说,怎样也不愿去昆明,后来老道又转了话头,叫小道人同去山芭,小道人也不愿同去,表示就住在龙华寺,什么地方都不去,老道无法,只好对小道人说:“你既然不与我同去山芭,住在此地可以,可是,绝不许你出家当和尚。”说过之后,老道就离开了龙华寺,待老道走后,小道人竟把道冠取下,剪掉头发,又打出家当和尚的主意了。

一天,大家正在吃午斋的时候,由山芭勃固地方来了一个有聋病苦恼的老和尚前来赶斋,活佛向小道人拍拍巴掌笑嘻嘻的说:“你的师父来了!你要出家,可以拜这位老和尚做师父,他就是你的师父。”那个聋和尚(就是后来仰光观音山达本寺开山达本和尚),正想收徒弟,所谓“一个寻锅补,一个要补锅。”因缘凑巧,一拍即合,那位老和尚欢欢喜喜把小道人带去勃固玉钵寺小庙剃度,小道人当了和尚(就是现在达本寺住持永进和尚),当年就回国去昆明华亭寺受戒,又转回缅甸,若干年来,在仰光修做了好些功德,颇为佛教争光,这是缅甸地方众人皆知的一件希有公案。我想,小道人如果不遇着活佛,结果说不定是很悲惨的?看来活佛救了小道人一条命,据说那个老道后来在半路上得病死了。

十八、活佛用火媒子剃头

活佛,他做的事,在普通人眼光看来,往往有些是不近人情的,也都是人们所想不到的,这个用火燃烧头发的动作,乃是他来仰光后的新花样,在国内他不曾有过的,他初来仰光,挂单在龙华寺时候,一天,同住的师父们冲“壳子”(聊闲天),谈到缅甸和尚剃头的事,说缅僧都是不进剃头店,各人都是自己剃头,缅僧认为在家人的手什么都摸,龉龊不干净,因为不愿意在家人的手去摸他们的头,所以他们自己剃头,不进剃头店,有的自己不会剃,就彼此交换着剃。

活佛在旁听得这话,他插嘴说:“缅甸和尚自己剃头,好倒是好,但不算得大好,虽说是有能为,却不算得是真本领,我有一个剃头方法,要比他们高明得多,缅僧剃头,他们还要用刀,用水,用肥皂,我的方法一概不用,也不花钱,可以一下使头发精光。”大家说:“你是怎样剃法?”活佛嘻嘻哈哈地用幽默又带神秘口吻说:“我这个剃头方法,是祖上秘传,我俗家祖宗好多代都是这种方法,并且只传男,不传女。”旁边一位师父笑说:“自然噜!女人根本就无须要剃头发。”活佛说:“不是这话,因为我出生的地方,只有和尚,没有尼姑,人家都不愿意见到尼姑,所以这种剃头秘密方法,只传男,不传女,恐怕女的学得这方法去当尼姑……”说到这里,大家哄然大笑!

活佛接着一股正经说:“我说我有这个剃头的秘法,是不假的,出家人不说妄话,你们不信,等待我的头发长多了,我剃给你们看,那时你们自然明白了。”

活佛说过之后,大家以为他说笑话,都不以为意,过了许久,一天,看见活佛手里捏着一卷草纸,面现笑容,走进庙来,闷声不响,一直向佛殿前蒲团上坐下,双腿一盘,打开那卷草纸一张一张裁成一个一个小纸条,又把纸条搓成一个一个“纸媒子”(中国吸水烟用的物色),大家望着活佛搓,不知他搞什么把戏?只见他搓完之后,站立起来,在佛灯上燃上一根“纸媒子”,然后把他那件非僧非道的圆领长衫脱了下来,露出赤膊,提高嗓子,大声叫唤:“同住的师父们,请来看我剃头啊!”大家都拥了出来,怀看好奇的心,看他怎样剃头发?

这时,活佛蹲在地下,好像不合式,又站立起来,右手捏着燃烧的“纸媒子”,左手不住在头顶上摸着,一边摸,一边用点燃的“纸媒子”去烧,这样,摸着!烧着!烧完了一根“纸媒子”,又换上一根,又摸着,烧着,站在旁边的人,见他耍这个把戏,都看呆了,有人在旁惊叫道:“天哪!这哪里是剃头啊?活像那些卖武的人‘跳火圈’显武功一样哟!”有的说像受火刑,不计旁人说什么,他全不理会,照旧摸着,烧着!

不多久,看看活佛头上的头发,居然烧个精光,好像刀剃一样,接着,他又照样烧嘴上的胡须,胡须烧完了,又烧脸上的寒毛,越来越险,使人看了害怕!看的人心惊肉跳,他自己却一点不感觉疼痛,好像要变“魔术”一样。

完事之后,活佛捏起一根“纸媒子”,向大家笑说:“这个剃头的秘法,你们说好不好?不用剃刀,又不用磨刀,又经济,又简单,而且经火烧之后,又非常卫生,不会得传染病,头上可免长癞痢,你们看我这个剃头方法是不是高明?你们往后可学我这样剃头。”旁人说:“高明!高明!真有本领!不过,这种剃法,我们却不敢领教。”活佛诸如此类的怪诞动作很多,都是人所不敢做,做不到的一些事。

十九、活佛圆寂现神奇

活佛,他自从龙华寺被缅政府关闭,在大金塔上长住下来之后,他的生活,更加艰苦,一切动作,也都不像从前,都有一个很大的转变,这个转变不平常,他竟断绝烟火,不吃饭食,每天只在塔上拾些瓜皮,果皮,花生壳,瓜子壳,铁锈,和地上的草纸一些乱七八糟东西充饥,同时,又因他长时间不冲凉洗澡,又是在热石板上拜佛,没有正当的营养,加之受了热毒,各种因由集在一道,于是就在一九三四年阴历四月间,他的两脚背上生长了毒疮,他还是照旧爬在热石板上拜佛,却不知身有病苦。

活佛的大弟子陈清韵居士,见到活佛在塔上生病,无有人照拂,乃亲自用汽车把活佛接到十七条街家里去调养,并且把自己的卧床让给活佛睡,殷勤侍奉,就是在家人的儿子,孝敬父亲,亦不过如此,看着活佛两脚背上长有一个很大的疮,就要请医生来给活佛诊治,却被拒绝,过了几天,疮口更加溃烂,并且生了蛆,活佛还是不肯医治,天天他把疮口上的小生命一个一个捉了下来,叫人送到青草地上放生,陈清韵看到这个样子,心里很难过,向活佛说:“师父这个毛病,我看,非医不可,如果不医,那是不会好的,请你接受弟子的要求吧,只要师父病体痊愈,哪怕一天花上一百二百元我都是心愿的。”这样劝说,不止一次,每次活佛只是摇摇手,不要医。后来,陈清韵看到疮口更加溃烂怕人,脓血不断外流,又劝请活佛就医,活佛叹了一口长气说:“弟子,你虽有财,有舍心,怎奈不能转变我的业力何!岂不闻古人说:‘罪不重不生娑婆’,须知凡是生在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是有罪业的,人人都是来受罪报的,你见到生病的人是痛苦,要晓得平常那些不生病的人,未尝没有痛苦哩!这个身体,就是报身,果报受完,就得大解脱,佛说‘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一切是受,一切要受,修道的人得病,只应当平心静气忍受,不能勉强,要听其自然,如果此报不尽,则又扯上来世葛藤,你不要难过,让它去罢!说到生死,那是不足牵挂,无始以来,我们不知生了多少回?也不知死了多少次?修道的人但求有‘安身立命’的把握,死又算得什么呢?”不计怎样劝说,活佛始终不肯医治,陈清韵看活佛态度如此坚决,也就无有办法了。

旧历五月初八那一天,陈清韵想到活佛的病,完全是不冲凉受了热毒所致,心想要是冲洗个冷水澡,也许会好一点,于是乃要求活佛冲凉,哪知这回一说冲凉,活佛便点头答允,对陈清韵说:“你要我冲凉很好!我看今天也正是我冲的时候了。”(禅语双关)说着,就爬下床来,大家把他扶到冲凉房里,原来冲凉房顶上,安置有一个水莲蓬头,放开水管,水从莲蓬孔里细细流下,可以不缓不急,他们引着活佛站立在莲蓬头底下,并且告诉如何开水管,又向活佛说,你许久不冲凉,要多冲一下,方可除掉热气,活佛笑嘻嘻答道:“我知道,一定要多冲,只冲这一下,就不须再冲了。”(又是禅语双关)冲凉时候,是下午七点光景。

陈家的人,把活佛送进冲凉房后,都走了出来,关上房门,过了好一会儿,不见活佛出来,大家以为活佛是要多冲一下,只好等着,听墙上挂钟敲打九下,冲了两个钟点的水,仍不见出来,走到门边一听,还听得里面有水声,他们都在心里好笑,觉得活佛真有点怪!几年不冲凉,一冲就好像要冲几年,于是又等,又过了很久,还不见活佛出来,家里人都有点诧异,就在外面喊叫:“活佛,冲了许久,不要再冲了,可以出来。”却不听活佛答话,把门推开一看,只见活佛仍然直立在那里,莲蓬头的水,还是在活佛头上淋着,叫唤,活佛也不答应,即走到活佛身边一看,见活佛面色大变,拉他,他不动,再摸他的心口,已经停止跳动,大家慌了!马上派人把一位名医郑渊洲先生请来一看,把活佛脉搏一按,才知道已经断气!郑医生说在两个钟点之前就死了!大家觉得奇怪,为什么死了许久时间,尸体还不见倒下来呢?太神奇了!太神奇了!真是了不起的一位高僧,活佛这样圆寂,陈家里人又惊喜!又感叹!世上的人,只听说有睡着死的,坐着死的,从不听说有立着死去的,陈清韵看见这个样子,乃跪在活佛面前赞叹道:“师父,你这样死法,正是佛家‘坐脱立亡’境界,非了生脱死证果的圣人,不能做到这个地步。”一面感叹说:“像这样一位高僧圆寂了,离开了人间,从此我们再没有亲近的机会了。”

活佛圆寂那天,是民国一九三四年旧历五月初八日下午七时,享寿八十四岁。(他在生之时,国内外僧俗知识们,都不知他究竟有多少岁,这个真实的年纪,据陈清韵的公子式福君说,是活佛刚要圆寂之前,亲口告诉他的哥哥建福的)。活佛圆寂在陈家,自然在家人家里不便料理出家和尚丧事,活佛的尸体,应当要搬到寺庙中安置,那时正是英治时代,死尸抬在街上走是犯法的。这件事,大费踌躇,据林葆华居士说,后来还是豹兔地方一位居士曾双堂出主意,把活佛尸体装成一个病人,由他背到大金塔下十方观音寺去(曾双堂系活佛弟子),因路远,一人背不到,乃另外又请出一人帮着背,这样,才搬去庙里。

把活佛背到观音寺后,临时在空地上搭盖一座棚子,安置灵榇,各方活佛的弟子闻讯,都如丧考妣,哀恸非常,咸来吊祭,且有抱着活佛尸体痛哭的,可见活佛在生之日感人之深!在观音寺中停放了五天,受各方吊祭,然后于十三日送往九文台举行“荼毗”火化。

主持活佛丧事者,是陈清韵,吴文举,林葆华,陈宗珍等几位闻侨(煮云法师文中说是慈航法师经手料理云云,乃系误传不确,不过在活佛火化时由慈航举火而已。)

当举行火葬之日,前往执绋者,竟有一二万人之多,汽车有一二百辆,结成一条广长人流,行列中,僧俗老少妇孺皆有,还有印度人,缅甸人,也还有几个英国人跟着看热闹,那种希有场面,自非偶然,当活佛火化时,非但没有臭气,在场的人,反而都嗅到一股莲花香(此是雷太声居士对我说的)。火化后,得很多“舍利”(坚固子),其中最大“舍利”有六颗,颜色不一,事后,他的弟子们发心,将那六颗大“舍利”请人塑成七尊偶像(六尊佛坐像一尊比丘托钵像)供奉作为纪念,现在,只有一尊坐像和一尊托钵像供设在陈建福家里,此外五尊,不知何方请去?其余那些小“舍利”,都被南京、镇江、星洲、香港、上海、厦门各地寺庙、活佛弟子请去供养。

据陈建福君说,他家里活佛“舍利”塑的两尊像,谈说起来,其中还有一段不可思议的故事,当日军侵入缅甸当儿,陈建福慌忙中避难逃往山芭,那两尊像不曾携带去,后来回来,却不见那两尊像,一时无从去寻,不知何人取去,各方探听,都无消息,一夜,他在梦中见到活佛告诉那两尊像在仰光海边街观音亭中,他醒后,马上跑到观音亭去看,果然见两尊像供在那里,为了要请回那两尊像,颇费唇舌,几经交涉,才得请回来,这样说来,又有一点神奇了。

关于活佛得病,乃至圆寂,以及分“舍利”等经过情形,全是根据最近陈建福君谈话记录,前次所写的情况,系出家同道中的传闻,与这次陈建福君所说,大有出入,特此顺便更正。

金山活佛神异录(五)

乐观法师 著

十五、活佛使哑巴说话

这是活佛来到仰光后,住在大金塔上显示的一个神奇!他来到仰光,却不像在国内常常替人医治毛病,所以也就很少有人知道他会医病,他也从不向人说他会医病。

这个神奇的经过是这样,原来仰光华侨社会中,有一位闻侨陈清韵先生,福建人,他原本是信仰天主教的,从来对佛教隔膜,也不同任何出家人往来,可是,陈清韵的夫人,她是另一种信仰,因为她在这个佛国里居留久了,摆在眼面前一般佛教活动情况,耳濡目染,使她不知不觉对佛教生起信心,常常到庙中去走动,烧香供花,拜佛供僧。一次,她听说大金塔上有一位中国活佛,引发了她的好奇心,一天,她带着她的大孙儿,特地上大金塔去参拜活佛,她磕罢头,又拉着小孙儿向活佛磕头,那个小孙儿磕了头起来,指手画脚“呀呀”只叫,原来他那个孙儿是哑巴,出娘胎后,就不会说话,已经六岁了,活佛看到那个小孩不会说话,当时生起了慈悲心,乃随手取了一个茶杯,盛了一杯冷水,用手指在茶杯上画了一阵,口里又咕噜了一回,就把水递给哑巴小孩喝,哑巴初不愿意喝,活佛说:“喝罢!我同你有缘,你喝了这杯水,你就能够说话了。”哑巴好像懂得活佛的意思,就把那杯水捧着喝了,当时陈清韵的夫人看到那个情形,心里半信半疑,并不敢十分相信有这么灵感,她觉得一杯冷水,怎能使哑巴会说话,恐怕不会有那么容易。

哪知回到家去的时候,当真发生了奇迹!那个哑巴小孩居然开口说话了,一家人惊喜的了不得,陈清韵的夫人,她告诉家里人说,哑巴今天在大金塔上喝了那位中国活佛画的神水,所以会说话了,大家都认为是件奇事!陈清韵看到他的哑巴孙儿居然喝了和尚画的水能够说话,更是欢喜的了不得,于是改变信仰,信仰三宝,皈依活佛,做了活佛的大弟子(有人说活佛与陈清韵认识,是活佛经新加坡时得转道和尚的介绍,那完全是误传,活佛根本没有去过新加坡,他不懂交际,也不须要人介绍。),对活佛恭敬供养,殷勤备至,后来活佛还是在陈清韵家中圆寂的,这些情形,乃是最近由陈清韵的公子陈建福君亲口说出来的,当然真实不虚。

无疑地,活佛治哑巴会说话,是个大奇迹!足见佛门中真有修行的高僧,他的作为,是有许多不可思议之处,至于活佛画的那杯水,在笔者猜想,或者是“大悲咒”水,因为佛门同道中有许多人说活佛是持诵“观音菩萨大悲神咒”得到灵感的,照佛教密宗道理来说,凡是密咒持诵灵了,均有不可思议的力量,然而这却不是普通一般佛弟子随便依样画葫芦念几句密咒就成功的,第一要戒律精严,不好女色,不贪财,其次要有大悲心,再其次要有救度众生的宏愿。

十六、活佛行无缘大慈

佛教古德有两句警语说:“出家人放逸懈怠,不可思议,出家人生发道心,亦不可思议。”这话的意思是说,一个出家比丘,如果不重道行,什么不好的事都可做出来,要是生发道心,什么艰苦伟大的事也是可以做出来的,像佛门中一般修苦行所干的活计,给在家俗人看了,未有不惊心动魄五体投地。

过去在国内各地大寺庙丛林里,“行单”(苦行之称)上,有一些专门服务劳役的苦行僧,比如充当苦恼职事的“菜头”(种菜的),“饭头”(做饭的),“火头”(烧火的),“水头”(挑水的),“钟头”(打钟的),“鼓头”(捶鼓的),“禁头”(打扫厕所的),“行堂”(给大众盛饭装菜的),“巡山”(看管山地树木的),像这些苦工作,都是一干多少年,从不嫌苦,有许多发道心的和尚,他们是专门寻苦活计做,以吃苦为乐,中国历代高僧当中,多半是由苦行道上成名,吃苦上得到受用,他们苦干,都是自动发心,而是不求名闻、不受代价的,活佛他本是“行单”出身,苦行生活他是过惯了的,虽然他成名后,每到一地,都有些有财有势的豪阔人物皈依他,做他的弟子,但是,他从不因此而骄傲,仍然是他的本色,他的心念,是全在慈悲喜舍四个字上做工夫,他之所以受人尊敬者在此,被人称为活佛者亦在此。

活佛,他初来仰光住在龙华寺时候,曾经干过一件艰苦的活计,原来缅甸地方气候热,住在此地的人,每餐都是吃新鲜饭菜,就是讨饭的穷人,也都是要新鲜饭菜,所以一些住户人家每餐吃剩下来的饭菜,都是倒在外面喂乌鸦,喂狗,寺庙中的情形,也是一样,那时龙华寺里住的客师一共有二十多人,每餐都剩有很多饭菜,也全都倒掉。虽然是丢去喂乌鸦,喂狗,但是禽兽吃不完的仍然是白白糟贱了,活佛看到那种情形,他动了念头,不忍暴殄天物,就利用那些剩饭剩菜去结众生缘,当时龙华寺左近一带,全是菜园,住在那里都是些耕种人家,每个住户,都养有牛,活佛每天把寺里剩菜剩饭,装在木桶里,自己挑去喂那些牲口,每天一次,成为他日常功课,不但他亲自挑去,并且每次都是亲自喂给牛吃,一面喂牛,一面念诵佛号,日子久了,那些牛老远地看见他挑着木桶走来,就很自然的发出“哞、哞”的叫声,好像欢迎他,待活佛走近它们的身边,牛就用舌舐他的衣袖,舐他的手,摇头摆尾,显得亲密。

活佛喂牛的时候,每次都有一个过场,照例先给牛授“三皈依”,然后又向牛说法,绝像同人谈天一样,他向牛说的那些话,是很有趣的:“弟子,你知道你为什么现在变成牛?我告诉你,就是因为你前世借人的钱不还给人家,还打人骂人,要知道借债是要还债的,虽然你那一世聪敏躲过债主,骗了人家,可是,还是逃不脱的,所以你现在就变这个身子来还债,替人作工,受人打骂,你还了债之后,方可得到快乐,你更要知道你为什么不会说话?那就是你前世太好说是非话,无中生有,专门在人前说长道短,论是说非的原故,所以这一辈子叫你一句话也说不得,只能听人家说话,明明知道人家说你的坏话,骂你,也叫你干急,辩不得,不能回嘴。”像这些说话,初听来似乎有点好笑,仔细一想,其中也是有它的道理。

活佛挑饭菜喂牛的工作,有很长一段时间,直到龙华寺封闭之后停止,这件事,在佛法上说,名叫“无缘大慈”,也非是普通的人所能做到的,活佛能行此苦行,可见他悲心之大。

十七、活佛感化道人

这件事,要算是活佛在佛国行道当中的一个插曲,也算是一件奇特的事,当活佛初来仰光时,在龙华寺一同挂单的当中,有一老一少两个道人(道教),江苏人,那两个道人在俗时,原本是叔侄,那个老道人本不是正当修道的,而是专门跑江湖为活计,因为他年岁大,身体衰老,需要有人随身侍候他。乃跑回俗家,把他十多岁一个侄子诳骗了出来,说上海,南京,杭州地方是如何繁华热闹,又有许多好吃的东西,年轻小孩,怎经得诱惑,也就愿意跟他溜出来,他把侄子带出来后,就将侄子装扮成一个小道人,实际就是仆人,不计粗重的事,都命小道人去干,并且管得很严,不让小道人离开他一步,稍有差错,非打即骂,小道人跟着他吃尽了苦头,然而觉得老道人是自己的叔叔,倒也甘心领受不发怨言,老道人带着小道人在国内跑了很多的地方,已经好几年了,后来又跑到暹逻,这时,小道人已经长大成人,智识也开了,几年来,他看见老道人专门干些欺骗人的勾当,不行一点道德的事,心里难过,很鄙视老道,又想到这样的骗术干下去,无非造孽,却把自己的光阴白白葬送,因而就想脱离老道,另谋生路,可是转念一想,此时离开,只是自己尚无独立的本领,而外面道路不熟,又没有亲人,向何处依靠?何况手边又没有钱,离开了老道,是寸步难行,只好把这个念头暂时蓄藏在心里。

同着老道一起走江湖的,还有十几个人,其中几人看着小道人年轻,又聪敏,相貌亦颇端正,觉得这样一个青年跟着跑江湖太糟蹋了,看老道又常常打骂小道人,生起了怜爱之心,有一天,老道喝多了酒,醉了,与他的同伴说笑话,那几个心肠好的人就乘机劝老道说:“小道人年青又聪敏,可以给他寻个出路,或者学生意,或者习手艺,将来可以有前途,像这样跟着咱们吃白饭,未免可惜!何况常常受打挨骂,想必小道人是很难过的。”哪知老道听了同伴的话,非但不同情,反而说出令人惊心寒胆的话语,老道说:“你们以为他跟着我是吃苦吗?老实说,我带着他跑,还是看在他的爸爸情面上,要照他的妈妈待我的刻薄情形,我把他杀了还不甘心呢。”这话说出,却被小道人偷听到了,打了一个寒噤!小道人心想,上一辈的人做错了事,下一辈是完全不晓得,就算我的妈妈对你不起,也不该在我身上报复,这种念头,多么恶毒,愈想愈怕,由是脱离老道之心更切,但是恐防不测,不敢显露形迹,表面上还装着无事一样,照样侍奉老道,只一心等待机会。

后来,那个老道又带着小道人跑来仰光,这时,小道人心里就盘算了,觉得老道既然他心里有那个仇恨,自己的性命终久难保,随时都有给他害死的可能,越想越难受,精神痛苦极了!因为老道带着小道人一同住在龙华寺挂单,小道人不时跑到大金塔上去玩耍,也就常常同活佛见面,活佛好像知道小道人心中隐情,一天,活佛对小道人说:“我看,你还是出家当和尚比较好。”这句话触动了小道人的心灵,再看活佛那种苦行和他的慈悲,深受感动,仔细一想,自己的身世太凄凉,倒不如出家当和尚,可以得个好的结局,于是就决心想出家,活佛又告诉小道人说:“你如果听我的话决心出家当和尚,那就是你的福气,我看你也是与佛门有缘,所以我要你当和尚,不过,开口奶要吃得好,必须寻一个有修行的和尚跟他出家,要紧!要紧。”小道人从此就在中国出家和尚当中冷眼观察,看看哪一个是真有修行的?不久,被他看上一个人物,乃是普陀山大乘庵当家师,他是来拜大金塔的,住在塔上,天天到龙华寺赶斋,两人一谈,十分投缘,乐意收他做徒弟,说完之后,小道人就回去告诉老道,说他要出家当和尚,不愿再做道人了,老道听了,当时觉得小道人已经长大成人,再用威吓是没有用,乃闷在心里转念头,面上却不表示什么,一面通知龙华寺当家宝筏,说他把小道人带出来时,曾经同小道人的父亲说过,如果将来小道人在外寻不着手艺,还得要把小道人送回家去,现在小道人要出家当和尚,他就没有脸去见小道人的父亲,乃求宝筏一定打消这件事,宝筏不明白他们的渊源,以为是大乘庵当家劝小道人当和尚,就辱骂了大乘庵当家一顿,那位当家也就不敢收他了,还是小道人说不要错怪人,是我自己要跟他出家,一面又悄悄地把老道的所行所为待他的一切情形和盘托出,这样,宝筏才明白,可是,老道就打主意了,逼着要小道人同他一道去昆明,并且用甜言蜜语骗小道人,说到昆明后,决定替他去寻个好手艺做,不再过流浪生活了。然而,这时小道人已经看出老道的神色不怀好意,不计老道如何说,怎样也不愿去昆明,后来老道又转了话头,叫小道人同去山芭,小道人也不愿同去,表示就住在龙华寺,什么地方都不去,老道无法,只好对小道人说:“你既然不与我同去山芭,住在此地可以,可是,绝不许你出家当和尚。”说过之后,老道就离开了龙华寺,待老道走后,小道人竟把道冠取下,剪掉头发,又打出家当和尚的主意了。

一天,大家正在吃午斋的时候,由山芭勃固地方来了一个有聋病苦恼的老和尚前来赶斋,活佛向小道人拍拍巴掌笑嘻嘻的说:“你的师父来了!你要出家,可以拜这位老和尚做师父,他就是你的师父。”那个聋和尚(就是后来仰光观音山达本寺开山达本和尚),正想收徒弟,所谓“一个寻锅补,一个要补锅。”因缘凑巧,一拍即合,那位老和尚欢欢喜喜把小道人带去勃固玉钵寺小庙剃度,小道人当了和尚(就是现在达本寺住持永进和尚),当年就回国去昆明华亭寺受戒,又转回缅甸,若干年来,在仰光修做了好些功德,颇为佛教争光,这是缅甸地方众人皆知的一件希有公案。我想,小道人如果不遇着活佛,结果说不定是很悲惨的?看来活佛救了小道人一条命,据说那个老道后来在半路上得病死了。

十八、活佛用火媒子剃头

活佛,他做的事,在普通人眼光看来,往往有些是不近人情的,也都是人们所想不到的,这个用火燃烧头发的动作,乃是他来仰光后的新花样,在国内他不曾有过的,他初来仰光,挂单在龙华寺时候,一天,同住的师父们冲“壳子”(聊闲天),谈到缅甸和尚剃头的事,说缅僧都是不进剃头店,各人都是自己剃头,缅僧认为在家人的手什么都摸,龉龊不干净,因为不愿意在家人的手去摸他们的头,所以他们自己剃头,不进剃头店,有的自己不会剃,就彼此交换着剃。

活佛在旁听得这话,他插嘴说:“缅甸和尚自己剃头,好倒是好,但不算得大好,虽说是有能为,却不算得是真本领,我有一个剃头方法,要比他们高明得多,缅僧剃头,他们还要用刀,用水,用肥皂,我的方法一概不用,也不花钱,可以一下使头发精光。”大家说:“你是怎样剃法?”活佛嘻嘻哈哈地用幽默又带神秘口吻说:“我这个剃头方法,是祖上秘传,我俗家祖宗好多代都是这种方法,并且只传男,不传女。”旁边一位师父笑说:“自然噜!女人根本就无须要剃头发。”活佛说:“不是这话,因为我出生的地方,只有和尚,没有尼姑,人家都不愿意见到尼姑,所以这种剃头秘密方法,只传男,不传女,恐怕女的学得这方法去当尼姑……”说到这里,大家哄然大笑!

活佛接着一股正经说:“我说我有这个剃头的秘法,是不假的,出家人不说妄话,你们不信,等待我的头发长多了,我剃给你们看,那时你们自然明白了。”

活佛说过之后,大家以为他说笑话,都不以为意,过了许久,一天,看见活佛手里捏着一卷草纸,面现笑容,走进庙来,闷声不响,一直向佛殿前蒲团上坐下,双腿一盘,打开那卷草纸一张一张裁成一个一个小纸条,又把纸条搓成一个一个“纸媒子”(中国吸水烟用的物色),大家望着活佛搓,不知他搞什么把戏?只见他搓完之后,站立起来,在佛灯上燃上一根“纸媒子”,然后把他那件非僧非道的圆领长衫脱了下来,露出赤膊,提高嗓子,大声叫唤:“同住的师父们,请来看我剃头啊!”大家都拥了出来,怀看好奇的心,看他怎样剃头发?

这时,活佛蹲在地下,好像不合式,又站立起来,右手捏着燃烧的“纸媒子”,左手不住在头顶上摸着,一边摸,一边用点燃的“纸媒子”去烧,这样,摸着!烧着!烧完了一根“纸媒子”,又换上一根,又摸着,烧着,站在旁边的人,见他耍这个把戏,都看呆了,有人在旁惊叫道:“天哪!这哪里是剃头啊?活像那些卖武的人‘跳火圈’显武功一样哟!”有的说像受火刑,不计旁人说什么,他全不理会,照旧摸着,烧着!

不多久,看看活佛头上的头发,居然烧个精光,好像刀剃一样,接着,他又照样烧嘴上的胡须,胡须烧完了,又烧脸上的寒毛,越来越险,使人看了害怕!看的人心惊肉跳,他自己却一点不感觉疼痛,好像要变“魔术”一样。

完事之后,活佛捏起一根“纸媒子”,向大家笑说:“这个剃头的秘法,你们说好不好?不用剃刀,又不用磨刀,又经济,又简单,而且经火烧之后,又非常卫生,不会得传染病,头上可免长癞痢,你们看我这个剃头方法是不是高明?你们往后可学我这样剃头。”旁人说:“高明!高明!真有本领!不过,这种剃法,我们却不敢领教。”活佛诸如此类的怪诞动作很多,都是人所不敢做,做不到的一些事。

金山活佛神异录(四)

乐观法师 著

十一、活佛的神通游戏

活佛,他是一个很有趣的人,他从来没有丛林大和尚那套架子,也没有冷冰冰的面孔,他是很天真的,往往在人家不着意的时候,他就露一手,表演一点近乎神通游戏的玩意,像耍魔术一样,使人看了莫测其高深,如果你认真要他显示神通,他又板起面孔说:“有什么神通,我只晓得吃饭睡觉,拉屎撒尿,吃饱了睡,睡醒了吃,若说我有神通,那就是我会把香的甜的东西吃下肚去,拉出臭的肮脏的东西出来,算是我的神通本领。”人家笑说:“这样的神通,人人都有。”他也笑道:“既然人人有,那又何必看我的。”其游戏往往如此。

记得住在胡家时候有一天,我们正在花园乘凉,有一只大黄蜂在我们面前飞来飞去,活佛像逗小孩似的,伸出手指向着飞的黄蜂说:“弟子,你忙得太辛苦了,就在我这里休息一下罢。”只见蜂子真个就落在他的指头上,活佛同它说“三皈依”,又用手指摸抚他的身上,真怪!那个蜂子很驯服在他的指头上爬行着,还用嘴舐活佛的手指,现着很亲密的样子,过了好一会才飞去。

又有一次,活佛闹过一件有趣的把戏,一天,汪嘉棠居士请活佛去他家应供,那天是汪家有人过生日,请了好多客,大半都是活佛的弟子,办的斋菜非常丰美,我同胡家的人也被请去作陪,开席时候,活佛看见桌上的菜,他笑说:“我难得吃到这样的好菜,今天我一定要放开肚皮饱吃一顿。”说得大家都发笑。那天他吃饭,却特别规矩,也不捏鼻涕吐口水,坐上桌子也不说话,只是捧着碗埋头吃饭,他的女弟子们看他吃的那样有味,就不断给他奉菜奉饭,吃了一碗,又给他盛一碗,你盛一碗,我盛一碗,大家抢着装饭,有的说:“吃了他的饭,我也是你的弟子,我的饭你也要吃。”活佛笑嘻嘻地说:“吃,吃,我一定吃,送来我就吃,不管是谁的。”这话说了,大家更加起哄,都把一碗一碗的饭摆在活佛面前,饭碗上面堆饭碗,堆成像个饭宝塔,活佛他闷声不响,低着头只吃,也不说饱足,居然把那一大堆饭吃光了。末了,汪家小姐又送上一大碗面也把它吃光了,有人装疯取笑还要添饭给活佛吃,还是汪老居士止住说:“活佛你今天吃的大多了,再吃不得,吃出了毛病,我们才罪过哩。”活佛笑道:“你说我吃多了,我就不吃了。”我在旁边数了一下,他一共吃了一十八碗饭外加一碗面,要是倒出来,可能有一大面盆。

饭后回来,我笑问他:“活佛,你今天怎么吃了那么多的饭?看你的肚皮还不见鼓胀,那些饭吃到哪里去了?”他只是望着我傻笑,笑完了,他反问我:“法师是学教的人,常常说不来不去,不增不减,这话何解?”我说:“你问这话是什么意思?”他说:“你问我的饭吃多了是什么意思?”说罢我发笑,他也笑了。我想,这必是活佛的神变把戏,一个人,食量不计怎样大,绝对吃不下十八碗饭一碗面,除非是小说书上那个薛仁贵才有这样大的肚皮。

还有一次,我本人也给活佛玩弄一回,那是我快要离开南京的时候,胡家老太太,特地亲自到厨房做了几样四川素菜给我饯行,平常我同活佛吃饭,都是坐在一道,他吃饭,老是少不得他那套花样–把鼻涕口水和铁锅上的“锈”拌在饭里,有时还要分给旁人吃,没有信心的人看了他那个动作,自然会作呕,然而每餐饭都是那个花样吗?不,不,他并不一定当真捏鼻涕口水,除非特别因缘,他要给人治病,就拌这种杂烩饭给人吃,不然,你就向他要吃那种杂烩饭他还不给哩。不过他吃饭时有那个过场故意做作一下罢了。我是看惯了,也不觉厌嫌。那天,我已经吃饱快要放下筷子,活佛对着我笑嘻嘻的说:“你快要走了,我没有好东西请你吃,只好借花献佛,请你吃我这一碗‘八宝饭’(活佛自取名字)。”说着,就顺手把他的一碗饭倒在我碗里,我只好吃了下去,刚吃完时,想不到他又倒给我一碗,他的手法是那样快,避都来不及,既然已经倒在我碗里,我不能不吃,第二碗吃完,他又倒上一碗,并且夹了很多菜放在饭上,一面夹菜,一面还说:“吃罢!吃得精光,好到西方。”我本来不想吃了,听了这两句话,不知怎的又捧起饭碗来吃,吃完,他又倒上,那时候倒怪得很,他倒给我,我就吃,也不拒绝,迷迷糊糊的吃,不知吃了几碗,还是胡公律居士看我吃太多了,恐怕受不住,把我的饭碗抢了下来,活佛才不倒饭给我了,他咕咕噜噜的说:“只顾请客吃饭,自己反而不曾吃着,太上当了。”下了饭桌,胡公律居士向我伸出两个巴掌做了一个手势说:“今天法师吃了十大碗饭哪!”我倒有点不信,胡居士数给我听:“你自己先吃了三碗,活佛给你装了七回。”我想着,这件事真有点儿怪!我平常食量,最多只能吃四碗饭,多上六碗饭怎会吃得消?那天活佛他吃了十八碗饭一碗面,那是他的肚皮装下去的,今天却是我的肚皮啊!这个道理想不通,越想越觉得怪,不用说,又是活佛玩弄把戏了。

活佛到缅甸后,也曾露过两手,耍了几回小小神通把戏,他初到缅甸时,是住在大金塔下一所中国寺庙里–龙华寺,缅甸气候热,住在缅甸地方的人,天天都得要“冲凉”(洗冷水澡),一天,活佛站在寺里井边“冲凉”,他把脱下的裤子放在井口上,忽然一阵风来,把他的裤子吹落到井里去了,当时同住的师父们帮他捞了半天,也没有捞起来,活佛平常只有随身一套衣裤,从来没有多余的,还是同住一位老修行,看他没有裤子了,乃布施一条结他的缘,他接着裤子说:“这条裤子,你倒不要送我,只当作暂借,井里我那条裤子,过一两天洗完了澡,自己会爬上来的。”大家都以为他是说笑话,裤子落到井底了,打捞不起来,哪有裤子自己会飘浮起来的道理?说来却也怪!过了两天,有人向井里打水,想不到活佛的那条裤子竟缠着水桶绳子拉了上来,大家都惊喜的了不得,但是怎样也想不透这个道理?都疑惑是活佛玩弄的神通把戏。

尚有一件也是近乎神奇的事,原来缅甸地方一到雨水天,遍地都有蝎子爬出来,缅甸的蝎子不同我国,是乌黑色,既壮且大,最大的都有三四英寸长,就是小的也有一两寸,这种蝎子其毒无比,如果不小心被它咬了一口,那是痛彻肺腑生命交关。一天,住在龙华寺里师父们,发现了一只大蝎子,惊叫起来,大家一听到有蝎子,都现着慌张神色,因为对这个东西都是“谈虎色变”,活佛听说有蝎子,马上叫道:“你们不要打它,让我来。”他三步当两步赶了出去,走到蝎子身边,伸出他的大手,像拔菜根似的,用两个指头把蝎子拈了起来,放在他的巴掌心里,一面向蝎子说:“弟子,你莫怕,我给你授‘皈依’罢!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接着口里又咕噜了一阵,怪!那个蝎子爬在他手掌里动也不动,然后,活佛把蝎子捧了出去,送到草地放生,一边还对着蝎子说:“你再不要给人看见,人看见了你,你的性命就难保哟!”好似同人谈天一样,这件事,也是令人想不透,蝎子这东西,瞋心最大,人若触着它,它不是用钳子来夹你,就用尾上的针来死叮你一下,何以活佛用手指头去夹它,它不抵抗,放在热手心里它不叮人?并且很驯服的动也不动?可见是活佛的神通妙用。

另外有一件事,也是同样的奇特,原来热带地方的狗,性交回次多了,公狗的生殖器母狗的阴门常会肿烂,烂的样子很怕人,肿的很大,吊着摆,溃烂流脓流血,上面生满了蛆,看了那个样子,都是一阵呕心,缅甸地方的狗,生这种毛病的很多,一次,活佛走下大金塔时,他看见了一只母狗,也是生这种毛病,一边走着一边滴血,活佛见了,生起了慈悲心,就喊叫“狮子(活佛对狗的称呼)站着!”一面对着狗说:“你这个不知惭愧的东西!烂的这个样子,要不医治就会烂死了。”也怪,他叫狗站着,狗就站着不动,活佛在地下拾起一个竹片,蹲在地下在狗的阴门上剐,横剐,直剐,剐了许久,真是怪事,那只狗似乎不觉得疼痛,听活佛在它的烂肉上剐,闭着两眼,好像很受用的样子,剐完了,那只狗望望活佛摇头摆尾去了。缅人看了这个镜头,很惊奇!平常如果有人动了狗的烂处,它非咬人不可,无疑的,这又是活佛耍的神通把戏,然而活佛这种举动,也显见得他的慈悲心,这件事岂是常人所能做到?活佛对“狗”是叫作“狮子”,从来不说是“狗”,这又是一个新鲜。

活佛住在大金塔上的时候,还闹过一次不大不小的笑话,仰光地方斋婆们,有个习惯,她们拜见和尚,老是欢喜送“红包”,好像和尚是爱钱的。一天,有几个斋婆去大金塔拜活佛,也是来这一套,活佛是不欢喜钱的,平常有人去送钱给他,他都叫人送到金塔上功德箱里,那天,斋婆送钱给他的时候,他看见旁边站着一个小偷,乃故意同那个斋婆拉拉扯扯,拉去扯来,把“红包”的纸扯破了,现出一卷钞票,那个小偷就留了心,待斋婆去了,小偷他就不断向着活佛“钉梢”,活佛似乎知道小偷要向他行扒,于是乘小偷不觉时候,他在地下拾起一大块狗粪,用红纸包着塞在袖里,到了晚上活佛拜完了佛下金塔时候,那个小偷就跟着他背后,活佛故意东张西望,一面捏紧袖口,现着一种慌张神色,小偷看见活佛那种神情,料想他袖里一定有钱,乃冷不防把活佛袖子里那一包抢了去,放开两腿飞跑,活佛也跑,可是,小偷向东跑,活佛却向西跑,大家看活佛这样跑,想必有什么事故?也都赶了上去,拉着活佛问是什么事?活佛说:“我看见塔上有狗粪,怕污了佛地,拾起来预备丢下塔去,想不到小偷误会了,当作我袖子藏着钱,他就抢了去,我若不跑,怕他看出了是狗粪,回头来打我。”大家听了哄然大笑!像这样的游戏,叫人看了真要喷饭。

据活佛的仰光弟子陈建福(法名多实)说,一次,金塔上造小塔,活佛向两个缅甸工人要水喝,工人看他吃那些不干净的东西,厌恶他,乃故意开玩笑,指着地下两个煤油桶装的石灰水说:“清水没有,只有这个,要喝你就喝。”活佛两眼瞧着石灰水半天不作声,一会向缅甸工人说:“你要我喝这个,我就要喝一桶,少了不过瘾。”工人以为他说笑话,一个人哪能喝石灰水?那不会烧断肠子吗,乃笑答道:“舍得,舍得,你喝罢!”活佛就抱起桶来,一口气把一桶石灰水喝个精光,缅甸工人看他能喝石灰水,并且喝了一桶,于是又指着那一桶说:“你还能喝完那一桶吗?”活佛笑嘻嘻答道:“能喝,能喝!”又抱起那一桶,也喝个干净,那两个缅甸工人看了,都伸舌头,惊奇的了不得,想到两桶石灰水喝下去,必死无疑,恐怕撞祸,都骇的跑下塔去了。第二天,他们回到塔上做工时,看活佛依然在石板上拜佛,并没有死,也没有病,认为这个中国和尚一定不是人,必是阿罗汉,即忙爬在地下向活佛磕头求忏悔。

无疑地,这又是神变!平常人连一口石灰水也不能喝,活佛居然能喝,并且喝了两大桶,足有十加仑,喝到肚皮里,太平无事,这分明是活佛故意耍把戏了。

另有一则令人猜想不透的故事,原本活佛住在大金塔上的时候,他照例是一到燃灯,就正式高声大唱佛号:“谁念南无阿弥陀佛”,塔上东西南北四方有四座佛殿,他有时在东门唱念两句佛,又跑到南门唱念两句,唱罢佛号,又爬在地下拜几拜,就这样绕着金塔唱佛拜佛,直到天光。

前文中已经说过,活佛唱念佛号的音声,美妙极了,高亢中含有悲壮,而且幽雅,吐出每个字的音声,都有一股音节旋律,扣人心弦,不计信佛与不信佛的人听了,心里都有一阵轻松的感觉,过去在国内,他的弟子当中,就有许多人是听得活佛唱念佛声,受到感动而发心皈依三宝的,他在大金塔上行道五年,塔上住的缅人,都很欢喜听他唱佛,尤其是一般卖花姑娘们,每每也学着哼了起来,他唱念佛号的声音,不但能感动人,还能感动畜生呢!塔上的乌鸦和狗,听到他唱佛的音声,都自然会跑到他的面前来,那种情景,日子久了,也都不以为奇。

有一次,夜晚,活佛坐在塔上佛殿中唱佛,突然间来了一大群狗子,竟把活佛拥围起来,最奇怪的,是那些狗都是成群结队不声不响爬在活佛面前,好像朝拜的样子,当时塔上的人看见那个奇异的镜头,同声叫怪,惊奇了不得,仔细一看,爬在地下的狗,竟有二三百头之多,不知那些狗从何处来?一会,只见活佛举起手,向着狗说:“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畜生。”随着他嘴里又咕噜一阵,一刹那之间,那些狗都不见了,不知哪里去了?都觉得是一大奇事,一时传为奇谈,至今仰光地方的僧俗佛弟子,多能记忆到这件事,我看,又是活佛的神通把戏!

十二、活佛似有先知

活佛这个人,看他的行藏,好像有先知先觉的本能,本来,修习禅定的人,如果定功到家,凡是过去及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他都可以知道的。比如我首次同他见面时候,看他向着在家人磕头,我心里不高兴,他似乎知道我轻视他;其次,他何以知道胡家女佣人有月经不正常的毛病,叫女佣人喝他的洗澡水,给女佣人治病;再其次,我从小时得的头痛病,不曾同他说过,他忽然抱着我的头碰了几下,我的头痛病竟因他一碰痊愈断了根不再发生;至于他的弟子们挂念他的时候,他忽然来到,这些,显见都有先知。还有一件事,更是神奇,原来南京胡公律居士,和汪嘉棠居士,他们两家的老少人口,都是活佛的弟子,因此胡汪两家时常往来,过从甚密,彼此犹如亲人一般,没有什么避忌,在这个情况中,胡公律居士的大侄子胡大东,因为常常到汪家走动,不知不觉对汪嘉棠的孙女生起了爱念,两小无猜,他们竟成了一对小情人,胡大东乃逼着他的母亲去向汪家提亲,那时大东的父亲正住在上海,南京家里是大伯胡公律当家,胡公律对于向汪家提亲求婚这件事很踌躇,觉得彼此信佛大家往来原无所谓,如果去提亲,恐受人议论,虽然胡汪两家,都是仕宦门庭,门当户对可以结为秦晋之好,却怕大家说借信佛来攀亲有点不雅,所以就不以为然,大东的母亲爱子情深,看见大伯不同意这件事,就胡乱打主意,究竟是妇人之见,她就求着活佛去作媒,心想汪家的人也是活佛的弟子,汪家是不会拒绝的,她先向活佛说,活佛没有允可,随后一求再求,活佛居然答允了,一去提说,果然就成功,直到行聘礼的时候,我才知道原委,认为活佛不该做这件事,出家比丘给在家人做媒,是大大犯戒行为(律中若比丘行媒法持男意至女边持女意至男边,犯僧伽婆尸沙),我忍不住,在行聘礼的前一天,我问他:“活佛,你为什么替人家作媒?这件事,我们出家人怎么做得?”活佛嘻皮笑脸说:“我没有替人做媒啊。”我说:“我听胡老太太告诉我,分明胡大东的婚姻是你做媒说成的,你怎么说没有做媒?”活佛他也不说什么,只一手把我拉了出去,走到花园,他悄悄对我说:“你不要太认真了,这不过是一套假把戏,当初他的妈同我说,我没有答允,后来她苦求多次,我想,横直不会成功,落得给他个空欢喜也无妨。”我说:“明明已经成功,明天就要行聘礼了,怎么说不成功是假把戏?”活佛笑道:“我说不成功就不成功,要是真正的婚姻事,我当和尚的,还来管这个闲事吗?我未尝不知道做媒是犯戒。”我听了这话愈加糊涂了,我问:“究竟是什么一回事?”活佛把手摆了一摆,用很低的音声说:“他们没有一天夫妻之分,不多久,就要各走各的路,你放心。”说着摆动两只大袖走进屋里去了,活佛的话是那么说,我却不完全相信,以胡汪两家的家境地位资望,这个婚姻是不会有变化的。

从那时我离开南京之后,四方行脚,国内国外不断奔驰,很少有机会去南京,也有好几年不曾与胡家通信,不知汪胡两家境况如何?直到“八一三”沪战发生,我政府发动全面抗战,那时我住在印度,接着太虚大师由庐山发出呼吁国内外僧青年参加抗战报效国家的代电,待我奔回去到武昌时候,虚大师已经去到重庆,我跑了一个空,落住在汉口佛教会,心境苦闷极了,天天在街上闲荡,一天,突然在街上遇见胡公律居士,久别重逢,自是欢欣,谈叙起来,始知他家里人在南京混乱情况中,全家都逃了出来,预备回四川泸州老家去,我顺便问到他的侄子大东,胡居士叹息了一声说:“提到那个逆子,真气煞人,在几年前偷偷地跑了,并且把他的妹妹也带去了,汪家知道这件事,感觉失望,乃向我家提出退婚要求,费了许多唇舌,而汪家终不愿把女儿嫁给这种人,那个姑娘也无法,只好把聘礼退还,幸好那件事早已了结,不然,这时候大家逃难还多加一个牵挂呢。”我听了胡居士那一番话语,使我想起活佛说的那个预言,果真应验了,这不是活佛他有先知的明证吗?

十三、活佛显示定力

活佛,他在一九二九年从上海到香港,要来缅甸那时候,曾经在香港一个富豪家里显示过一次“定”力,谈起这个故事,颇堪发噱!那时他落住在香港一个寺院中,该寺当家师对活佛很尊敬,因为该寺有一位护法,是个洋行的经理,广东人,富有资产,虽是富而好施,但对佛法却没有正知正见,一味贪着享乐,除原配夫人外,另有五个姨太太,个个都是姣好美丽,他家里设备和穿着的衣裳,一切等等,完全欧化不用说它,就是饭食铺排,也都是西欧格局,十足洋派,吃饭也都不用筷子,而用刀叉,并且一家大小都欢喜吃宰杀的活牲物。

那位当家看到他家中那般生活情况,心有所不忍,活佛到香港时,他就转念头,想借重活佛的道行,去感化那位经理,於是就领着活佛去见那位经理,见面以後,那位经理看到这个不修边幅疯疯颠颠的肮脏和尚,心里就不愉快,可是,他的爱妾三姨太,是读过几天书的女子,识得字,欢喜看小说,对中国旧小说,却很爱好《济公活佛传》,她看见活佛的相貌神情,颇像济公和尚,因而对活佛生起敬信心,一定留活佛在她家吃饭,特地亲自下厨做素菜供养活佛,那位经理看他的爱妾如此殷勤,也只好随和着,活佛是随缘惯了的,留他吃饭,无可无不可,同去的那位当家师,因为有事他去,只留下活佛一人在他家里。

可是,笑话就出在吃饭上面了,开饭时候,他看见桌上每人面前都是摆着一副刀叉,一个瓷盘,只有自己面前是碗筷,活佛却不知那些刀叉是干什麽用的?他看看那些刀叉小巧可爱,顺手把经理前面的刀叉拿起来赏玩,这一来,经理光火了!肮脏和尚动了他吃饭的用具,顿时生起厌嫌心!马上板起面孔说∶“和尚,你们出家人,不计走到哪里,都应该要安静才是,今天初次到我家吃饭,为什麽像猴子一样毛脚毛手随便拿东西,可见你这个出家人一点定力都没有。”像这种教训口白,别人听了,那是受不了,然而活佛他却一点不动念头,他待经理说完之後,反而笑嘻嘻地说∶“是的,我和尚眼浅,不曾见过这种物色,爱动手,没有定力,那末,你这位大居士一定是有定力的噜!”经理却不答腔,活佛也就埋着头吃饭。

饭吃完了,大家都下桌走开了,活佛他却不离开饭桌,反而就原位把他双腿盘了起来,好像坐香的样子,闭目打坐,初时,他家的人倒不注意,以为他闭目养静,可是,过了一小时,不见他下坐位,再过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仍不见他下坐位,等到开晚饭时,饭菜摆好,叫他吃饭,他却紧闭两眼“相应不理”,当时他家里人,看见这个和尚如此形状,弄得莫名其妙!一连叫他多次,他依然不理会,大家吃完饭,他仍坐在那里不动,一直到了夜晚睡觉时候,叫他到房里去睡觉,他依然不睬,推他,他也不动,无法,只好随他去。

到第二天早晨,他家里人起来,看活佛坐在那里不曾改样,佣人把早点送到他面前叫他吃,他还是闷声不响,到开饭时候,叫他吃饭,他还是不言不语也不动,不管对他说什么话,他老实是“闭口真言”,不理不睬,不改变形态,看他的神色。并无异样,又不像睡觉的样子,两只眼半睁半闭,再听他的鼻息,呼吸也很正常,这时,把那位经理弄得神昏颠倒,又气又急,不知如何是好!他的几个姨太太,看到活佛一天一夜坐在那里不言不语,不吃不喝,不知活佛得了什么毛病,如果是死在他家里,岂不是个大祸事?越想越发慌,其中有两个心软的姨太太,急得哭了!

正在闹得不可开交时候,陪活佛同去的那位当家师来了,因为一夜不曾见活佛回寺,特地前来探视,走进大门,看他家里男女主仆,个个愁眉苦脸,不知为了什么,那位经理见到那位当家师到来,叹气跺脚埋怨说:“当家师,你害人不浅!带来这个和尚,弄得我们一家人一天一夜吃不安,睡不安。”那位当家师再看看活佛坐在那里好像入定的样子,别无异状,那几个姨太太也指手画脚的说:“他昨天吃了早饭,就不下桌子,坐在那里,也不吃晚饭,同他说话,也不理,晚上,也不睡觉,今天早点也不吃,早饭也不吃,推他,他也不动,这不是出了活怪吗?”那位当家师听了这些话,心想一定其中必有原故,于是就问起昨天的情形,经理就把昨天吃饭时,活佛在桌上玩弄他吃饭的刀叉,说了活佛几句闲话,告诉那位当家师,当家师明白了:“是了!是了!你不是说他不安静,没有定力吗!这就是活佛显一点定力给你看啊!”这话一说,那位经理恍然大悟,心里一阵愧悔,马上爬在地下向活佛磕头求忏悔说:“弟子愚痴无知,活佛不要见怪,慈悲饶恕弟子,从此弟子不敢再轻慢出家人。”几个姨太太也爬在地下如捣蒜的磕头,这时,只见活佛睁开两眼,向他们发出一阵傻笑,当时那位经理受到活佛的感动,跪在地下不肯起来,活佛说:“我现在出定了,你们可以起来。”经理跪在地下说:“我请求活佛收我做徒弟,我才起来。”那几个姨太太也同声说要拜活佛做师父,活佛打了一个哈哈说:“好!要我收徒弟,我要你家男女老少仆人一齐都做我的弟子,你们愿意不愿意?”大家听得活佛这句话,个个欢天喜地都跑来跪在活佛面前,活佛走下位来,用他的软如棉的手掌,在各人头顶上摸了一下,说了“三皈依”之后,又和颜悦色开示那位经理说:“古人说,富贵学道难,本来,有财富的人骄慢心重,只知贪图享乐,像你这样醒悟的快,算得是‘良马见鞭影’,可见你一家人都是宿具善根有来历因缘的,从今以后若能虚心尊敬三宝,不要杀生,现世来生所感福德果报,自是无穷,往后要把敬重我的心,去敬重一切出家人,那才是真正皈依三宝。”

从那时起,那位经理,再也不用刀叉吃饭了,并且全家人都发心食素,不再宰杀那些鲜活的牲物,完全变成一个佛化家庭。一九四九年下半年,我由台湾去昆明,道经香港会见海山法师(华严大学学生,戒尘老法师同学),在闲谈中,他告诉我这个故事。

上面这段故事,活佛到仰光住在龙华寺时,与同住禅和子们冲闲‘壳子’时也曾透露,大家常取笑,问他再玩不玩人家吃饭的刀叉?

金山活佛神异录(三)

乐观法师 著

七、活佛为度人坐牢

活佛若干年来为了救度众生,长年在外奔驰,可谓席不暇暖,他一走到哪里,他的弟子们得到消息,都是争相迎请供养,他本人是随缘安禅,只要有人请他,有请必到,有时不请自来,却不分贫穷富贵人家,也不分是男弟子女弟子,一视同仁,据活佛的弟子传说,每每一想念他的时候,想不到他就来了,认为是一件奇事,活佛他在外行教化,也不知吃了若干苦头?并且还尝过好几次铁窗风味,变作囚犯!那是为了什么呢?说来话长,原来活佛的风度,是疯疯颠颠惯了的,终日嘻嘻哈哈,从不讲究威仪,又不避忌男女嫌疑,放荡形骸,一切随便,他给女人治病,有时用手在女人身上按摩,这一点,是腐儒伪君子们看不顺眼的,有时他向着女孩子们说些似颠非颠的话语“你要把裤带系紧哪!”这类话,差不多是活佛的口头禅语,由于这种关系,就引起了一般儒门之徒的讥嫌,由嫌生诽,由诽生谤,因而就造出谣言来污辱活佛,说他不守清规,什么“男女授受不亲”噜!什么男女混杂噜!由诽谤渐渐生起陷害他的心。

有好几次活佛就是这样莫明其妙被警察厅捉将监里去。据说他第一次坐牢的时候,还是他的女弟子徐宗汉女士(先烈黄兴夫人)担保出来的。说来还是一个大笑话哩!因为那位警察厅长出言不逊,黄夫人竟大闹公堂,她质问厅长:“你的属下是以什么罪名逮捕活佛,把他拘留起来?他犯了什么罪?有没有事实根据?”厅长说:“那个和尚在外招摇惑众,常同女人在一道打混,摸女人的身体,有碍风化,是个不守清规的和尚,所以要把他拘留起来。”黄夫人驳道:“你说他招摇惑众,这四个字的含义,是包括有欺骗钱财以及扰乱社会安宁秩序行为,活佛他从来不受人的金钱供养,亦不作任何宣传,只是一心劝人行善吃斋念佛,那末,招摇惑众的罪名根本不能成立,至于说他常同女人打混,行为不检,要晓得活佛他是慈悲心肠,有病苦的人求他医治,不问男女,一例结缘,从不受分文酬报,照你所说他同女人周旋就是不规矩,有嫌疑,要晓得他是我的师父,我是他的弟子,照你这样说,连我的人格也受到污辱了。”这一番话,驳得那位厅长无词以答,接着黄夫人又带着教训语气说:“当警察的职责,在安民保民,像你们这般胡闹,简直是扰民害民,我想不到民国时代的官厅还同专制一样黑暗野蛮,试问,你们对得住先烈吗?我们当初革命冒险犯难,倒是替你们这些不信圣贤仙佛的人打了天下,真个叫人灰心!”把那位厅长骂的狗血淋头,他知道黄夫人的来历身份,也只好忍受,把活佛释放出来。

过了一个时期,活佛又被关进拘留所,这一次,是故意要同活佛开玩笑,要考验他,说他既然是活佛,就可以不吃人间烟火食物,乃把活佛关在一间黑房里,不给饭吃,也不给水喝,又闹笑话了!活佛在黑房里,仍旧不忘他的话头,放开他的嗓子唱念“谁……念……南……无……阿……弥……陀……佛”,最初一两天,只不过是有一声无一声的叫着,那些警员们听了他这个怪声怪调,说:“我不给你饭吃,看你有多大气力再叫。”到后来,他不计昼夜唱佛,声音越唱越大,闹的大家不能睡觉,把他饿了十一、二天,他的精神气力反而愈加强壮,无法,只好把他放了出来,据说末后一次把他关在监里时候,他在监牢里,警官看到他头顶上放光,受到感动,释放他出来之后,反而做了活佛的弟子,皈依三宝,长斋奉佛,自此以后,那些腐儒们再也不敢兴风作浪陷害活佛了。

八、活佛欢喜放生

活佛,他非但对一切人慈悲,解脱人的疾病苦难,就是飞禽走兽鱼鳖之类,他一样是有同情心,他不计走到哪里,都是欢喜放生,这件事,成了他生活上一个经常节目。提到他“放生”,也是一件可笑又可感的事,他身上老实是一文莫名的,无钱,怎样买放生物呢?而且他“放生”并不是少数,每次都是大批,他的方法却妙到极处,也像买米买油布施金山寺一样,他跑到鱼行去,看见有鱼,鳖,虾,鳝,乌龟,螺蚱这些小生命,他就买上好几担,只要是活的,他都买来,钱的话,那是完全过赊,鱼行老板都知道他是买去放生,认识他是金山活佛,赊给他比赊给别人更加放心,是分文不会少的,他把那些小生命买来之后,照例是慎重其事先给它们说“三皈依”,又念诵几遍大悲咒,放生时候,他必定是要亲自去施放,一点不马虎,有一次,我说:“这件小事,何必要自己劳神送去。”他说:“你只认识佛心,却不认识人心,我不亲自送去,说不定送到半路上转了弯,放‘生’反而变成放‘死’了。”活佛他修作功德,可谓是“直心,真心,深心向道场。”

有一次,活佛带着他的男女弟子去南京下关大江放生,邀我一同前去,欢送那些小生命恢复自由,这是一件乐事,我也很高兴随喜跟去,这一次,却给我看见了一个从未见过的奇异镜头,也得到佛说“大地众生,皆有佛性”那两句话的证明。当木船划到江心,把那些小生命倒入水中的时候,只见它们好像不舍的样子,结成一群一群排在水面上,并不马上游开去,最奇的,是那些小生命的头一齐向着船舱上的人,两眼一眨一眨地,似像表示感谢活命之恩?活佛向那些小生命挥着手说:“弟子们,今天你们得到快乐了,往后不要再贪图食物乱钻乱撞,要爱惜你们的生命,去罢!”犹如小孩子听了大人的吩咐一样,它们这才慢慢分散开来。

还有更奇的事,当木船回头走的时候,已经划了一程,忽然发现一条很大的长虫,跟着船背后游来,并且把头伸出水面,大家见着很惊奇,仔细看去,既不像蛇,也不像鳝鱼,其身雪白,两颗眼珠凸出有光彩,头成三角形,扁嘴巴,身长约有六七尺,身体有茶杯口粗大,大家看了都认不得是什么东西,活佛笑嘻嘻地说:“大家念佛,不要管它。”只见它跟着木船游,有时游到木船左面,有时游到右面,老实跟踪不舍,船快要划到岸的时候,只听活佛对那条大虫说:“龙王菩萨,辛苦你了,我们快到岸了,你也不要再送了,请回去罢!”说罢之后,只见大虫把头向水里一埋就不见了,那件事,我至今还想不透,未必当真有龙王吗?当真是龙王来送我们吗?

九、活佛欢喜结鬼缘

活佛,他不单单欢喜结人缘,结一切众生缘,他还欢喜结鬼缘,布施饿鬼,他常常要他的弟子们捐钱,买些黄表纸印的“往生钱”来烧给鬼,有一天,我笑问他:“未必鬼道的众生当真还需要钱用吗?”活佛一股正经答道:“这个东西并不能当钱用,鬼也不要用钱。”我又问:“既不能当钱用,鬼又不要钱用,为什么要烧这个东西呢?”活佛说:“不过鬼道众生仗往生神咒力量,可以减轻他们的业报罪苦,得能超生就是。”我再问:“有许许多多的人买纸钱、买金银锡箔,和冥国银行的假钞票烧给鬼,那有用吗?”活佛说:“没有用,没有用,白烧!白烧!”我复又问:“还有些人扎些纸房子烧给他的先亡,那有用没有用呢?”活佛笑了一下说:“那不但没有用,反而令他的先人难过,是使他的先人永久住在地狱里不得超生。”我听了这话很惊奇!过后仔细一想,他的这种说话确有至理,我笑世上那些烧纸扎房子的人,想当孝子,反而变成逆子了,真是痴人!真是痴人!

活佛烧“往生钱”,都是他亲自动手,并且还摆出一个架式,先结跏趺坐,然后把“往生钱”很细心的一张一张的烧,一烧就是好几个钟点,像西藏喇嘛烧“护摩”一样,有时旁边的人看他这样烧法太麻烦,就帮着一把一把丢在火里,活佛就喊叫起来“要不得,要不得,你看他们都动了瞋恨心,在骂你啊!说你太懒,图省气力,他们不得受用。”简直说的活灵活现,使人毛骨悚然。

记得那年七月十五盂兰盆节,汪嘉棠老居士特地请了一位栖霞山的老和尚来家施放“焰口”,我也随喜去观看,那一座焰口,整整唱念了四个钟头,看活佛在焰口台下也整整礼拜了四个钟点,事后,我问:“活佛,你今天在焰口台下磕头那么久,是拜佛?还是拜人?”他说:“不是拜佛,也不是拜人,是领着他们拜地藏菩萨。”我又问:“我只见你一个人拜,并不见有别人,你领着谁拜呀?”他说:“多的很呢!老的、小的、男的、女的、披发的、断腿的、瞎眼的、跛脚的、长舌的、断头的何止几百个,你看不见就是。”我听了很是惊奇!如果没有信心的话,一定当作是说鬼话了。

十、活佛谈命

世上有许多人,是欢喜看相算命的玩意,尤其我们中国女人,更迷信这一套,往往有些极悭吝一毛不拔的女人,可是,她在算命先生身上那是不惜花费的,她们的心里,不计大事小事都要去问问算命先生才安心,好像一切都是命中安排定了的,也只有算命先生知命,作这种痴想的人,为数无量!

记得我同活佛住在南京胡家的时候,胡老太太她对看相算命的事,最迷信不过,不时跑到夫子庙去替儿媳算命,那时候,夫子庙有个著名的看相算命先生,名叫“铁算盘”,一般人传说,那个“铁算盘”,他看的相算的命,那是灵透了,简直说他像活神仙一般,所以当时一些达官贵人太太小姐们,都欢喜去寻“铁算盘”看相算命,胡老太太自然也是“铁算盘”的主顾之一,她每次算命回来,照例向家里人讲说一番,讲得有声有色,津津有味,说到好的地方,眉开颜笑,好像明天就会天上掉下“金元宝”要当大富翁似的,说到坏处,怨声叹气,就像马上祸事临门的样子。

有一次,胡老太的大孙儿胡大东正准备订婚,她对于这件大事,当然要跑去寻“铁算盘”算一算,看看与那女子的命合不合?她算罢回来,欢天喜地!你听“铁算盘”说,他俩“八字”,是天造地设,贵不可当,将来还会生五男二女,真个是“七子团圆”,富贵寿考,有说不尽的好处,原来“铁算盘”的规矩,看“流年”定价五元,批“八字”十元,因为胡老太听说孙儿媳的“八字”太好,一时高兴,另外掏出十元,送给“铁算盘”吃茶(如此真算得是铁算盘了)。

胡老太讲说算命的话,我同活佛也都在旁边静听着,待胡老太说完之后,活佛打了一个哈哈笑说:“我也会算命哩!”大家以为他说笑话,一会,活佛又现出一股正经神情说:“当真我会算命。”胡老太笑说:“那末,我把我的八字说出来,请活佛算算我这个老命如何?”

只听活佛好像开玩笑似的说:“一两个人的命,我不愿算,我要算多数人的命,最好是天下人的命都交给我算……。”胡老太不等说完,马上问道:“那是怎么一回事?你怎样算法?”活佛说:“自然有道理,我自然有我的算法噜,那些算命的先生,他认为世上的人,各有各的命,各有不同,我看,却没有两样,不但人与人的命相同,就是飞禽走兽乃至鱼虫的命,也与人没有两样,不过,外相上不同就是。”胡老太叫道:“活佛,你越说越神了,哪有这回事!”活佛说:“当真!当真!”胡老太笑说:“那末,就把世人的命算算吧!”活佛点点头说:“容易!容易!要我算,我就算。”说罢,他把两眼一闭,不说话了,大有说书的先生,刚刚讲到紧要处,起身走下台去的神情。

这时,大家心里发急,叫着:“活佛你算啦!”一会,活佛睁开眼,很正经地说:“我算命,不排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八个字,我算人的命,只有一个字,这个字叫作‘业’,普通人说的‘命运’佛说就是‘业缘’。”

“你们大家认为这个会说话、会穿衣吃饭、会走路的是生命,佛说就是‘报身’,由于过去造作有业,故现在就有受报的这个身子,‘业’有‘净业’‘染业’两种,‘净业’即是‘善’业,‘染业’即是‘恶’业,过去造的善业,现在受善报,造的恶业,现在受恶报,如果过去善业恶业都有,现在那就罪报福报兼受,善恶业力,如影随形,丝毫不爽。”活佛接着又说:“世上的人,同样都是人,为什么有的享福,有的受苦?这就是因为各人的宿‘业’不同,不但大家的宿‘业’各个不同,就是一娘所生的儿女,遭际也都不一样,相貌也有好丑的分别,性情有善的,也有恶的,行为举动,也都各式各样,何以美貌的夫妻,会生出丑陋的儿女?有的父母非常丑陋,儿女却长的十分端正?这就是各人过去造作的‘业’之不同,故现在受报也不一样。”

活佛停了一会又说:“这个‘业’,非外来,亦非自然,都是内在的,也都是自己造作出来的……”胡老太问:“是眼造业吗?手造业吗?鼻造业吗?”活佛笑道:“全不是,眼耳鼻舌身都不会造‘业’,能造‘业’的,是自己的‘心’,一切唯‘心’所造,比如你胡老太会绘画,从前欢喜画山水风景,现在却欢喜画观音像,都是由你的‘心’转变,绘画的手,不过受你的‘心’指使而已,如果你‘心’里不想绘画,手也就画不出东西来,眼耳鼻舌身,都是同样道理。‘心’里不想看什么,眼就不会见到外面景物颜色,‘心’里不想听什么,耳朵也自不会听得声响,‘心’里不想嗅什么,鼻自不会了别香臭气味,‘心’里不起分别,身体也就不知有冷暖轻重粗细,一切都是‘心’的主宰,一切都是受‘心’的支配。”

活佛说到这里,恐怕再说深奥了胡老太听不懂,于是转变话题说:“世上的人,都希望福贵寿考多子多孙,哪晓得儿孙都是前世修积的,不是偶然,不是预先知道的,也非求得到的,前世有善行,这一辈子自然享福长寿,前世有儿女业缘,这一生,自然会有儿女,他自然会来,你不要他,他也要来,他要来,阻挡不住,没有儿女缘,怎么也求不得,你要想知道你前世作的是些什么‘业’,那你可以在你这一生所受的上面去领会,你要是问你将来的结果怎样?就看你现在起心动念如何?明白这个道理,就可以不要算命了。”

活佛说到这里,打了一个长哈哈:“我真好笑!”大家问:“笑什么?”活佛说:“我笑世人懵懵懂懂的生,懵懵懂懂的死,没有一个人知道他的命,他前世干的一些什么事,是善事?是恶事?我更好笑那些算命先生,他自已的来历因缘和结果,自已都认不得,怎么能够认识人家的命运,敢大胆预料人家前途吉凶祸福?既然各人过去造的‘业’各人都不明白,试问,这个命又从何处算起?如何算法?怎样算得通?怎样算得明白?”活佛说着拍了一个巴掌叫道:“胡老太!算命这个勾当,是江湖术士欺骗钱财的把戏,信不得的,我告诉你吧!真正会算命的,只有释迦佛,他才知道大地人类的生死罪福果报因缘,信佛学佛的人,要信佛的说话,不要算命,只问你现在这个心。”胡老太听了活佛这番说话,才领略到“命运”两字靠不住,应该相信“业力”,当时感叹着说:“活佛,你的话提醒了我,我要早听得这话,也就不会做冤大头花那些算命钱哟!”大家听了一阵大笑。

活佛那次谈命,他的那一番说话,指出佛教所说人生真理,他的意思,是叫人不要相信“命”,而是要相信“业”,教人不要造恶业,多造善业,自有好结果,中国人有两句谚话:“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正是。

金山活佛神异录(二)

乐观法师 著

四、活佛的形状与生活行动

如果有人问我“金山活佛”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可以不含糊的说,他的相貌形状风度绝像中国小说书上的一个传奇人物,像谁?就像“济公传”上描绘的济公活佛,你把“济公”的面貌神情和走路的样子看了,也就等于看见“金山活佛”一样,他们两人,简直一模一样,不差丝毫。我所认识的“金山活佛”,他的头顶光亮如镜,斗角峥嵘,两颧显露,两颗眼珠有异样光彩,中等身材,身体骨骼特别粗大,其重如鼎(传说活佛精武功),两手亦长大,手掌细如软棉,走路没有一定步伐,行动起来好像风吹杨柳一般萧洒,终年不着海青大袖衣袍,也不披搭袈裟,只是穿着一件非僧非道又长又大圆领长衫,两只袖口,长过膝盖,他走快时,真个是两袖飞舞,飘飘若仙,但是坐下来,从来是不放下两腿,必要结跏趺坐,像钟一般的庄重。

活佛,他是人,自然他的生活也与普通一般人没有两样,一样是要吃饭,睡觉,大小便利,他对于吃饭睡觉和抽解(小便),却另有一种格式。吃饭时,他有一点名堂,他欢喜把些铁锅上生的“锈”铁皮添在饭里吃,还要加上他的鼻涕口水一拌,然后才送到口里去,这是他每饭不忘的一个花样、点缀,同他一道吃饭,如果对他没有信心,看见他那套把戏,一定会呕心。至于睡觉,他从来不伸腿安眠,终夜打坐,昏沉时只低着头养养神便得,说到他解“小便”,那就与众不同了,他一定同女人一样蹲在厕所小便,不懂佛法的人看了,认为是异样,其实,这是当比丘应有的威仪(戒律中原有“比丘不立大小便应当学”这一条)。

所奇的,活佛他见不得瓜子壳、花生壳、果皮、字纸、草纸一类东西,不管是桌上是地下,他一看见这些东西,他马上就用五爪金龙一手抓到口里送下肚皮,他的手法之快,无以复加,他要耍这种把戏时,身旁的人是无法阻止他的,所以同他一道走路,是件伤脑筋的事,在大街上,他照样是一贯作风,他一边走路,两眼却不住向四面扫射,好像捕强盗似的,同行的人,自然不高兴他在街上表演这个节目,有时候就同他拉拉扯扯像打架一样,要是同他说,街上的草纸字纸都是人家揩屁股的,不要弄这肮脏把戏,他反说:“什么肮脏龊龉,肮脏同干净有什么分别?”看他的神情,他最厌恶的是字纸,他常常抓着字纸自言自语的说:“就是你这个东西作怪,生出许许多多的是非,使人颠倒,造罪造孽。”他不欢喜字纸,在仰光地方还闹过一次笑话,他住在大金塔上时,他的在家弟子陈清韵(仰光侨领),有一天,写一张字条,托一位老太太(也是活佛弟子)送给活佛,请他来家应供,活佛打开一看是字纸,就随手在老太太脸上打了一耳光,老太太挨了那一下,心里难过极了!但是想到他是师父,也无可奈何!活佛打了以后还说:“吃饭就说吃饭,为什么要写这个东西?”巧得很,那位老太太刚刚牙齿痛,挨了那一耳光,居然牙齿不痛了,临走时还欢欢喜喜给活佛磕头,回到家里去,逢人便说:“师父真慈悲,把我的牙痛病打好了。”传为笑话。

活佛,他还有个与人不同的习惯,如果请他吃饭,千万莫说是“素鸡”,“素鸭”,“素鱼”,“素火腿”,他听说了这些名字,是不会下筷子的,宁可吃白饭,人家向他解释,是豆腐皮做的,不是真正的鸡,鸭,鱼,肉,是假名,不要执着,他说的话才妙哩:“我不是怕吃这些菜,而是怕你那个杀心,贪心,如果你心里没有鸡鸭鱼肉的念头,何能做出这些东西出来?”活佛说的这话,实含有很深的哲理,本来吃素便吃素,为什么要故意做出这些像形的假鸡假鸭假鱼假肉!这种玩意,分明口里吃素,心里却没有断荤,况大乘佛法最重心戒。

民国十年间,天津地方有一位将军,名叫赵永修,他到功德林素餐馆吃饭,堂倌看他是一位吃素的将军,特地摆上一桌上好的菜,赵将军问是什么菜!堂倌高高兴兴一一指说这是清炖鸡,红烧肉,鱼翅,燕窝,火腿,说了一大堆,说罢,赵将军两手把桌一推,哗啦一声,把一桌菜都打翻在地下,指着堂倌骂道:“混蛋,你们明明知道俺吃素,为什么做这些荤菜给我吃?”那家功德林素菜馆经过这一闹,再也不敢做这些假鸡假鸭假鱼假肉了,把一些菜名都改了,改叫什么罗汉斋,虚空粉,八宝汤,欢喜元子,龙华大会,观音饺,六合饼,这一段故事,已经在北方传为佳话。

活佛,他自然欢喜人家吃素,但是他见着人吃荤,他并不板起面孔教训人家,只是笑嘻嘻地走了拢去,带着开玩笑的语调说:“哟!你又在吃你的老祖宗啊!”他教化人的方法是如此权巧,也有很多人受到他这句话的启示断荤吃素做了佛门弟子的。说到活佛吃饭,也算得是个笑话!他吃饭,是没有一定的数量的,三碗两碗,也是一餐,如果有人向他奉敬饭,就是十碗八碗他也吃得消,他从来不说饱足,也不说不够,来者不拒,送到手就吃,这也是与人不同的地方,他还有一种美德,他不好财,非但不好财,简直是不要钱,不使用金钱,世人都说“钱”是有用的东西,可以通神,可是,钱,在活佛身上就没有丝毫作用了,他不知道“钱”是什么东西,如果人家把钞票送给他,他就会当作字纸捏成团丢在口里送下肚皮,他一生没有用过“钱”,好像讨厌这个东西。

说到活佛的行动,有许多地方是令人不可捉摸的,他虽然是个出家人,却少同和尚打交道,一年三百六十日,至少有三百天是同在家人打混,住庙的时候很少,整年躲在俗人家里,同男女信徒一道喊唱“谁念南无阿弥陀佛”,这是他唯一的活计,平常要到金山寺去寻他,那是不容易见着他的,必须向他的在家弟子方面打听,方可以寻着他,他一动念,说走就要走,也不要人家陪送,有时竟不辞而别,也有时不请自来,来去自由,无挂无碍,除了随身一件款式特别的圆领长袍以外,别无他物,至多加上一条龉龊手帕,每每在暑天里他穿上一身大棉袄(我会见他的时候就是这个派头),踏上一双又大又重的棉鞋,外加上一双长筒棉袜,他并不觉热,脚上也没有臭气,也不流汗水,他一到冬天,反而只穿一件单衫,打双赤脚,他这种反常的行动,人家看了奇怪,他好似家常便饭,无所谓。

还有一件费人猜想的事,活佛他最怕乘黄包车(人力车),不计走多远的路,他照例是要两脚步行,有一次,在南京,他的一个在家弟子请他吃饭,为了恭敬他的原故,特地雇了一辆黄包车请他坐,他却不坐,那个弟子拼命硬把他拖了上去,哪晓得车子一拉动,他在车上就大喊头痛,拉了一程路,他在车上也就大喊大叫一阵,那个弟子无法,只好叫车子停了下来,他下了车,头也不痛了,经过这次之后,他的弟子们再也不敢请他坐黄包车了。胡公律居士问我,活佛怕坐黄包车是什么道理,我说:“在戒律中只限制比丘不可乘马车乘辇舆游戏,但对老病比丘,许可乘步挽车,男子车,一切畜生男的车,皆可以乘坐,只不许乘坐女人车,及一切畜生女的车就是,活佛他不高兴乘坐黄包车,也许是他的慈悲观念,觉得他是一个人,拉黄包车的也是人,他不忍心安安逸逸坐在车上,看着人家像牛马一样在地下奔跑卖气力流汗水,说不定是这个原故吧!”

活佛,他还有一个习惯,不欢喜人家对他说“高帽子”的恭维话,就是称呼他“活佛”,他往往都是不高兴,他说:“弟子的名字叫妙善,往后可以叫我妙善好了,不要再称呼我‘活佛’。”在我同他初见面的时候,不明白他的心理,有一天,我动了一个念头,想把他的些个灵异故事写出来寄给佛教杂志发表,也无非是要显示佛法中真修实证的凭据,别无作用,当我写了两三张纸的时候,偶然回头一看,看见他正立在我背后,也不知道他何时走进房来(活佛平常走路是不闻脚步声的),我一看到了他,知道他有抓字纸吃的习惯,马上把写的稿子藏在袖口里,他问我:“写的是什么!”我乃吱唔以答,说是写信,他不相信,说我打“妄语”,要我说实话,我只好老老实实告诉他,哪晓得撞祸了!他听了我的说话,咕咚一声就双腿向我跪下!这样一来,倒使我慌了,马上用双手去抱他起来,可是,我用尽了气力,也抱他不动,再看他两眼汪汪似乎流泪的样子,他吞吞吐吐的说:“这些事,写不得的,人家看了是不会相信的,也许还要骂我是妖僧,诽谤佛法,那我就有罪了……。”当时我受了他的感动,只好答允他不写,他还是不相信,跪在地下不肯起来,胡公律居士听得我们在房里闹,跑来看见活佛跪在地下,我拉他不起来,莫名其妙我们闹什么把戏,也帮着拉,仍然拉不动,我向他磕头,他也不肯起来,我无法,为了使他相信,我只好把我一支心爱的地球牌水笔摔断给他看,他才爬了起来,反而安慰我:“你不要心里难过,要晓得‘名’这个东西,就是地狱根子,古今来不知有多少人为‘名’所累,弄的焦头烂额,弟子苦恼,怎敢要名?我只求老老实实念一句‘阿弥陀佛’。”如果活佛健在,今天看到我写他这一篇神异录,不知要同我闹到什么地步?活佛他真是一位打破名利关锁的人。

五、活佛的秘行与悲愿

我们佛教中修学佛法的人,要想在佛法上得到受用,一定要注重修持,修持也就是一种秘行,秘行的法门很多种类,如诵经,拜经,持咒,坐禅,持戒,念佛,拜佛,不论专精于哪一种,皆称之曰秘行,有了秘行,才有受用。

活佛这个人,他在佛法上得到受用,也不会例外吧?自然也有他的秘行,在我与他同住的时期当中,我很留心观察他的动作,他的秘行在哪一方面?我觉得他是先修“净土”,然后习“禅定”作加行,由“禅”“净”双修而得到证悟,然而他对于“密宗”持咒法门,似乎也有很大心得,我曾经听得出家同道们谈说活佛是持诵“大悲咒”得到感应的,这话有很可信的地方,密宗的神咒持诵得好,如果是戒律精严,原本有很多灵验的,活佛之所以能够替人医治宿疾怪症,解除病人的苦痛,料想他必是得力于持咒的功用。记得清朝时候,吾乡湖北武昌洪山宝通寺,出了一位名叫“摸脑和尚”,不计大病小病,只经他的手一摸,便霍然痊愈,湖北制台端方的小姐疯魔了,也是经他的手摸好的。情形是这样的,端方的二小姐,因为得了疯病,哭笑无常,并且不穿衣服,整天闹个不休,请了许多名医诊治,都无效,无法,只好把她禁闭衙门后花园空房里,这样,有一年多,后来有人介绍说宝通寺有一位摸脑和尚善治怪病,何不请来试试,端方半信半疑,把和尚请到衙内,和尚问病人在何处?说是在花园房里,和尚叫衙役在花园空地摆设一个香案,他站在香案前只是默念咒语,这时,那位疯小姐看见花园中有个和尚,从窗口跳了出来,扑向和尚,和尚觉得有人扑在他身上,他就反手一巴掌打去,正打在疯小姐头上,小姐挨了一巴掌,吐出一口痰来,再看自己身上未穿衣,羞得跑回房去了,疯病也就这样好了。因为摸脑和尚他同人治病不开方吃药,只用手摸,一摸便好,所以大家称他叫“摸脑和尚”,那位摸脑和尚的手何以有此妙用?据说该寺有一座宝塔,他每天去到塔下行持,一只手摸着宝塔砖石,闭着眼,心里默诵“大悲咒”,一边绕塔,一边持咒,不计寒暑风雨,天天不间断,如此十多年,得到灵感,所以有此神奇。活佛给人治病,他与那位“摸脑和尚”颇有相似处。

至于我说活佛的秘行是禅净双修,也是从他日常行动言谈中得到的认识,他从不谈说经论上的话语,也不讲说公案典章,他行,住,坐,卧只有一句佛号,不念佛时,就合眼静坐,他念的佛号,与人不同,古今来专修“净土”的人,多是称念“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活佛他却别致,他念佛是念“谁念南无阿弥陀佛”八个字,而且他念这句佛号,还用一种腔调,有节拍,有音韵,并不是普通人念佛口中喃喃,说明白一点,他是唱佛,他唱的那个调门,既不像梵呗,又不像丛林里初一、十五在佛前拜愿的腔调,他是独创一格,他的唱法是这样:“谁……念……南……无……阿……弥……陀……佛。”若用木鱼、引磬合起来,是一捶木鱼,两捶引磬,恰恰是两眼一板,这是他领着大众拜佛的名堂,拜一拜,就这样唱一句,若是同着大家念佛,他就不用这个调门,只念“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不过念的句子,还是有抑扬高低的声音,假设他一个人唱佛,那就噜嗦了,还要带上一大节尾巴:“谁……念……南……无……阿……弥……陀……佛……如……来……世……尊……是活佛。”他这样的唱佛,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算得是活佛的“不二法门”,他唱的佛号,好听极了!活佛的嗓子像洪钟一样响亮,每一个字唱出,都有旋律,其音幽雅,有如溪声流水一般,馀韵不尽,使人听了尘念顿消,身心轻快,我与活佛同住了两个月,也学会了他唱的调门,过去在行脚当年,有时背着人哼唱一两声,觉得很有滋味。

我觉得活佛这样的唱佛,是一种启示,禅宗有“念佛是谁”的话头,念佛的人要习禅定,修禅定的人要念佛,正是标揭“有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的意旨,他不讲经说法,只是用“谁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八字来接引大众,也说得上是他的悲愿,可是,在一些咬文嚼字的法师,和些门户之见的老修行,他们听了这句“谁念南无阿弥陀佛”,认为是异端,是怪诞。其实,他这一句佛号,里面却包括有很深奥的道理,永明延寿禅师所著《宗镜录》一百卷,从头到尾所发挥“禅宗”“净土宗”的妙义,归纳起来,不过也就是一句“谁念南无阿弥陀佛”罢了。就思想方面说,活佛的思想是纯正的,他的教化,是教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戒杀放生,吃素念佛,而他的门风也只有“老实念佛”四个字,此外别无知见,绝不同那些旁门外道,这一点,我们应该要认识清楚。

活佛他不计是唱佛念佛,都是端正身体双手合掌,恭敬虔诚,从来不见他有那种口里念“阿弥陀佛”两眼东张西望的随便样子,还有,他念佛是不用数珠的,我试过多回,每次恰恰一百零八声,一句不多,一句不少,大概他是用十个手指默在心里记数,可见他的定力。他最讨厌人家谈论是非话,看见人家谈是道非,他就拿出他的随身法宝逼着人家来念佛。也不管人家欢喜不欢喜,同意不同意,他就打开他的嗓子哼了起来,人家也只好跟着他哼。

有一天,我向活佛笑说:“佛教的法门很多,为什么只老实教人念‘阿弥陀佛’,何以不开示别的法门?”他答的话真有趣:“现在世界上的人,他们的心眼多,说多了它会漏掉,只教这句‘阿弥陀佛’他才容易记得。”接着又说:“莫轻看这句‘阿弥陀佛’,会念这句佛号的倒不容易呢!他能念,就可以得度。”我说:“这是说笑话了,‘阿弥陀佛’四个字,谁不会念?三岁儿童也能念出啊!”他用鼻子哼了一声说:“许许多多孽障深重的人,他知道‘阿弥陀佛’而不愿意念,且有心里想念口里念不出来的人,遍地皆是。”过了几天,门前来了一群叫化子,我想起了活佛的说话,倒要试一试,我向叫化子们说,每人念一句“阿弥陀佛”,我给五分钱,其中只有一个女叫化子同两个小孩欢欢喜喜念了,其余的,都是闷声不响,我问他们:“你们不要钱吗?”他们异口同音答道:“当讨饭的,自然是要钱噜。”我又问:“既然要钱,就可以念这句佛号啊?”他们有的说:“我们只会念太太,小姐,老爷,发个善心,做个好事,给我几个钱,救我一条命,别的不会念。”有的说:“我不愿意念这个。”我以为他们嫌钱太少,于是我又加上五分钱,他们照样不念,我又再加两角、三角乃至半块,看念不念,他们依然不念这句“阿弥陀佛”,最奇怪的,其中有两个老叫化子只把口张得大大的,舌头在口里打圈圈却念不出声来,我这才相信活佛说的那话确有其事,足见活佛教人念“阿弥陀佛”是他的悲愿。

还有一事是值得一提的,活佛在金山寺何以住了那么久?说来这也是他的一个心愿,他自从出名以后,整年整月在外奔波行道度人,却不忘护持金山、栖霞两个道场(这是僧俗佛弟子所共知的事实),虽然活佛本人不用钱不要钱,可是,每年在他的男女弟子身上总要募化一笔大功德–替金山、栖霞两寺募化若干担米若干担食油。活佛为了他这个心愿,他煞费苦心,他并不一定是直接的向人募化,而是采用间接向人募化的方法,他先跑到米店油店去赊米赊油,赊好了叫人送到庙上去,米店油店老板,都认识他是金山活佛,知道他的信徒多,不计多少,都放心赊给他,相信是不会落空的,他的一般男女弟子,为了敬信他的原故,每每自动替他偿还米债油债。平时有人拿钱供养他,他只是叫人家把钱送到米店油店去销帐。活佛他对金山、栖霞两个道场的护持心愿,数十年如一日,经济上、物质上的帮助,从未间断过,每年冬天金山专打“禅七”的时候,不管远隔千山万水,他一定要赶回金山去的,他回到金山,自然他的弟子们也都跟到金山,无形中又增加金山一笔收入,直到一九二九年活佛出国到仰光后,才把这个心愿放下,看来,活佛对金山、栖霞两寺的恩情,可谓深矣重矣!无复加矣!

六、活佛治病度人

活佛,他不计走到哪里,除了显示他的随身法宝那一句“谁念南无阿弥陀佛”之外,还有一套替人治病的本领,可是,他并不挂医生牌子,也不标榜他会治病,只是有缘遇着他,他才露一手,他不露便罢,他一露就是“妙手回春”使病人马上霍然痊愈,真能拔苦与乐。我想,人家都称他是活佛,也许因为他能解除病苦的原故,他给人治病,也同他唱念“谁念南无阿弥陀佛”一样,与人不同,一、不按脉膊,二、不开药方,三、不烧香画符请神,只是把他那只又厚又大细如软棉的手掌,在病人痛处按摩,如果人家是生疮疱,他就用嘴巴在疮疱上去舐吸,假如是内症,他就把他的鼻涕捏上一把,再加口水一拌,给病人吃,这同“济公活佛”治病把身上垢腻搓成团给人吃颇相仿佛,看见他给人治病,有时觉得呕心,有时也使人感动得流泪,因为他舐吸人家疮疱上的脓血,并不吐出,完全吞下肚去,这岂是普通人所能做到?只有慈母对于儿女,才不嫌龉龊肮脏,他这一种慈悲动作,正是他方诸佛赞叹释迦佛的那句话:“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这也是活佛的伟大处。

我曾经有一次在南京汪嘉棠老居士家亲见活佛医治一个女人的怪病,那天,我们同活佛正在念佛,来了一个约莫三十多岁的妖娆女人,她用手遮着两只眼睛,旁边一个老妈妈扶着她走了进来,她走了进来,便问:“哪位是治病的金山活佛?”汪家的佣人指给她看了,她就向活佛跪了下去,我们一看,知道她是有眼病,观其神情,好像非常痛楚的样子。活佛的习惯,每次念佛要念一串,那天,念完了一串,他又要继续再念,我看见那个女人跪在地下很辛苦,我要活佛给她治完病再念,活佛却悄悄向我耳边说:“这个女人是要她多吃点苦头才会好。”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待第二串的佛号念完了,只听她向活佛说:“一天,不知不觉双眼疼痛起来,初并不着意,到了第二天,更加痛的厉害,犹如针刺一般,并且红肿了起来,见不得光亮,请了许多中西医生看过,打针吃药,全不见效,已经有两个多月了,痛得不能睡觉,痛苦极了,特地来求活佛给我医治。”只见活佛鼓起一双眼睛瞧着那个女人,也不说话。

良久,才听活佛慢吞吞的说:“这是你自讨苦吃,你知道你做错了一件事吗?你害人不浅,使人家不能成家立业,并且冤枉断送了一条人命,这是你的现报啊!幸好你还有点善根遇着我,可是,你要听我的说话,我方才可以替你医治:一、从今后要好好忏悔早把那条心死掉,二、要皈依三宝,三、要发心食素念佛拜佛。”那个女人答说:“只要医好我这个病,一切我都依从。”这时,活佛才叫她起来坐下,然后叫她把两只手放下,看她两个眼皮肿得像鹅卵石一样大,眼角流水,我心里盘算着,这个病症不轻,且看活佛如何医治?但见活佛立了起来,口里咕噜着,不知咕噜什么,走到那个女人身边,伸出他的一双大手掌,抱着那个女人的头,用一双嘴唇去吸那个女的眼睛,女人痛得只叫,活佛却死劲地吸,不放手,吸完了左眼,又吸右眼,那个女人简直痛得喊爹叫娘,那个镜头,好比“济公活佛”烧痨虫还有趣,吸完了,活佛把吸的口水吐在茶杯里,我们看了吐在杯子里的东西,吃一惊!原来不是脓,也不是血,而是像墨色一般的黑水,活佛向那个女人说:“这是你做错的事,你自己应该吃一半,我慈悲你,也帮着吃一半。”说着,也不问那个女人愿意不愿意,就把杯子向那个女人嘴里灌,她只好咬着牙吞了下去,馀下的,活佛吃了,接着活佛又捏出他的鼻涕和口水放在巴掌心里在那个女人眼皮上揉着,说来真怪,看着看着肿得那么大的眼皮渐渐平服下去,揉完了,活佛问:“还痛不痛?”女人答道:“这时一点也不觉疼痛了。”活佛又叫她把眼睁开,她把眼睁开一看,欢喜得惊叫起来:“我坐了两个多月的黑地狱,今天才见到光明啊!”说了,爬在地下向活佛捣蒜似的磕头,大家也都感觉到神奇,活佛乃摸着她的头顶说了三皈依后,她欢欢喜喜走了出去,临走时,她掏出一个红包送给活佛,活佛说:“我和尚从来与钱无缘,你要供养我,不如买米买油送到金山寺供养大众,或买鱼鳖放生,去吧!”

我看了那一幕,心里老实有个疙瘩放不下,我不懂活佛对那个女人说的那些话语的意思?究竟那个女人是什么来路?她做错了什么事呢?真费人猜想了,过了好多天,还是胡公律居士告诉我,这才知道原委。原来那个女人,是南京地方某著名财主(姑隐其名)的媳妇,是一个寡妇,她丈夫在三年前得痨病死了,她有一个小叔子,只有十九岁,长得很干净,又活泼,在她的丈夫生痨病的时候,她叔嫂两个彼此就有了爱意,丈夫去世之后,她同小叔子居然热恋起来,为了礼教关系,叔嫂不能结合为夫妇,只是暗地里干着偷偷摸摸把戏,她的公婆渐渐觉察到了,就很担心这件丑事张扬出来,只好逼着那个小儿子娶亲完配,用这个法子来打断他们的恋爱,掩盖这件丑事,哪知道那个小儿子正同他的嫂嫂热恋着,就不愿意娶亲,他的母亲一气之下,就呜呼哀哉!但是活佛他何以知道这段隐情呢?这就玄奥了!

说来更是神奇!不但是活佛的鼻涕口水可以治病,就是他的洗澡水还能医治人们的毛病呢!如果不是我亲眼看见,一定是当神话鬼话,我与活佛在南京胡家同住的时候,正是大热天,我是每天要洗一次澡,活佛是不欢喜洗澡的,不洗倒也罢了,有时他还说两句风凉话:“这个东西,就是一天洗到晚,也洗不干净,它还是个臭壳子。”也是奇事,三伏天里他穿上一身大棉袄,却不见他流汗水,也嗅不到他身上有汗臭气,每每是人家逼着他洗,他才马马虎虎在水里打个滚。

一次,活佛洗完澡,女佣人进房去倒洗澡水,突然闻到一股很浓的檀香气味,看房里并没有烧檀香,倒水的时候,香气更浓,顺便低头向水里一嗅,才知香味是水里面出来的,乃惊叫起来!“活佛洗澡水变成檀香水啊!”家里人都跑进房去看,大家嗅过,都觉得是檀香气,我听了倒不大相信有这一回事,我也去嗅了一嗅,确实不错,这时,活佛对那个女佣人好像开玩笑的说:“你觉得它香,你就喝一口。”那个女佣人对活佛原本是有信心的,听说之后,就怀着一颗尝试的心低着头喝了一口,连说“好香,好香!”活佛又说:“恐怕这口水还能医你的毛病哩!”女佣听说这话,心里一动,顿觉周身热烘烘的,一股热力直透顶门脚心,四肢骨节轻松,有一种说不出的舒服,原来那个女佣人在数个月前因“月经”不正常,常常沥沥淅淅,这个毛病,中医叫作“血山崩”,她终日懒懒地,没有精神,因为这是女人病,她羞于向活佛启齿求医,他家的人也没有人去告诉活佛,活佛何以知道她身上有毛病?示现神变医治她的病,岂不又是个神奇吗?怪事!那个女佣人喝了那一口洗澡水后,毛病竟好了,这样一来,一传十,十传百,外面的人大家都知道活佛的洗澡水可以治病,于是就有人上门来求喝活佛的洗澡水,活佛他也不拒绝,从此胡家的大门,真个是门限为穿!天天有人来要活佛的洗澡水喝,有时一到午饭之后,病人就来等着活佛洗澡,活佛本来是不欢喜洗澡的人,这样一来逼着他天天非洗不可,也算是一件趣事!

活佛,他给人家治病,从来是不受人家金钱供养的,可以说是分文不取,假设人家带些水果食物给他,那他是接受的。可是,人家送给他的食物,他从来不吃独食,他每次都是当着送礼的人,把送来的食物分给大家吃,有时分到他的名下,已经分的精光,他自己还吃不到,人家问他:“本是买来供养你的,为什么要分给大家吃,分到末了,你反而吃不到。”活佛答说得好:“一个人所以有病,无非是‘贪’病,‘瞋’病,‘痴’病,‘爱’病,这些病,只有慈,悲,喜,舍的方法才医治得好,能够结人的欢喜缘,毛病自然就好了。”活佛这种行动,无异于现身说法。

活佛他还有一个奇特的地方,每每在人家不知不觉中给人医治疾病,解脱人家的苦痛,这件事,就是我本人也有一个经验,因为我的母亲生我,算是第四胎,所以我出娘胎时,先天就不足,身体很虚弱,小时多病,长到七、八岁时,得了一个头痛病症,病发时痛苦万分,每至春天必发,非十天半月不会好,中西医生都诊治过,都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发了病,必须用宽布带把头捆紧,才稍觉轻松,病一发作,头脑莫明其妙痛起来,到病要好时,它也自自然然好了,因为医药无效,也就不再医治,只把它当作是养身病,自从出家之后,这个宿疾终未断根,一到春天,就是我受苦的时候,想不到我这个养身的宿疾,却得活佛无形中给我治好了,他治我这个疾病的过程,说来倒像是个啼笑皆非的故事,当我同活佛在南京分手时候,他向我说“禅宗”门庭风光是如何如何,要我冬天去金山参加打“禅七”,我慕金山之名很久,也很想去观摩一下,所以那年冬季特地赶到金山去坐禅,“禅七”期满,我向活佛辞行,他送我出山门,我已经走了一剑路光景,他忽然在后面喊叫我“回来!回来!”我以为他有话说,待我走近他的身边时,他对我笑嘻嘻地却不说话,突然用两只手把我的头抱着,又用他的头向我的头一连碰了几下,而且是用力的碰,简直碰得我两眼发花无明火直冒,恨不得打他骂他一顿才好,他碰完之后,打了一个哈哈说:“好了!好了!可以去了!”说罢,他跑进山门去了。当时我看他那种疯疯颠颠的样子,气不是,笑也不是,他那种奇怪的动作,不知是搞什么把戏?我的头痛毛病,照例一到春天是要发作的,有时发一回两回,有时三次五次,可巧!到第二年春天,头痛病竟不发了,一个春天过完,一次也没有发过,到了第三年,仍然不发头痛病,这时,我才想起来,原来活佛他同我撞脑袋是医治我的头痛病,真是慈悲啊!从那时起一直到现在,三十多年来我不曾发过一次头痛病,活佛他无形中给予我的这种恩情,我是每念不忘。

若干年来,我在行脚生活中,遇到很多活佛的在家弟子,谈起来,知道他(她)们多半数是活佛治好了他们的疾病而发心修行吃素念佛的,看来,活佛给人医病,完全是一种度人的方便设施。

金山活佛神异录(一)

乐观法师 著

目录

◎前言:南怀瑾先生谈金山活佛

◎引言——乐观法师

◎正文

一、我认识活佛的因缘

二、活佛的出生

三、活佛尊号的由来

四、活佛的形状与生活行动

五、活佛的秘行与悲愿

六、活佛治病度人

七、活佛为度人坐牢

八、活佛欢喜放生

九、活佛欢喜结鬼缘

十、活佛谈命

十一、活佛的神通游戏

十二、活佛似有先知

十三、活佛显示定力

十四、活佛行道佛国

十五、活佛使哑巴说话

十六、活佛行无缘大慈

十七、活佛感化道人

十八、活佛用火媒子剃头

十九、活佛圆寂现神奇

二十、活佛死后医病

二十一、活佛遗留下的神秘草扇

二十二、活佛宏名震慑恶犬

◎尾语

前言

南怀瑾先生谈金山活佛

他脏兮兮的的帐子里,竟那么清香

有本书叫《金山活佛录》,写的是真人真事。当年在杭州有位师父(金山寺妙善师父),他不修边幅,从不洗脸,有次要传法给我,他坐在床上脏兮兮的帐子里,叫我进去,我硬着头皮掀开帐子把头凑进去,哪晓得帐子里却是一股清香味,兰花都没那么香。这事说给你们年经人听都不相信。当年我找师父,凡是大名鼎鼎的就不碰,专找一些苦行有道的师父。——《花雨满天维摩说法/南怀瑾先生》

引言

阅读台湾「今日佛教」月刊第二卷第二期,上载有煮云法师大作「金山活佛」一篇文章,我一看到这个醒目的标题,内心就生起了一股欢喜情绪,煮师的文艺天才,和他的创作能力是为人所称道的,数年前,他在佛刊上写的那篇「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不知感化了若干人发心皈向佛门,这次以他生花的妙笔来描写这位久已被人遗忘了的圣僧掌故,在想像中,自然是扣人心弦引人入胜了。我仔细读了一遍,觉得有点美中不足,颇有不尽不实的地方,这也难怪,煮师原本说得明白,他本人并不认识金山活佛,只是内心景仰,所写的皆是根据金山寺方丈太沧和尚传说,我看,内容有一部份又是太沧和尚从虚云和尚传说来的,像这样地辗转传闻,也就不免以讹传讹了。

笔者过去与金山妙善活佛(以下简称活佛)曾经有一点不大不小的因缘:第一次见面,我们同住了两个月,第二次、第三次会面,只相聚数日,我与活佛有此三面因缘,对于他的一切,可以说有个大概的认识,在我眼光中的活佛,虽然不像一般人传说那般神奇活现,却也有些不可思议的地方,说他是一位传奇的人物,倒也不为过,我有时觉得一些对活佛识者与不识者的人,只是都注重在他神异的一面,把他苦行度人的真实事迹与悲愿反而忽略了,因为大家都把他“神化”起来,所以就少有人替他作文字的表扬,使他的高尚人格和愿行,反而埋没不彰!

煮云法师很感慨地说:“金山活佛,既有如许可歌可泣的动人事件,是一位正知正见,有修有证的圣僧,为什么佛门中人直到今天,从来没有看到有片言只字的报导?生前无人记其事,寂后无人作其传,这不是佛教徒的疏忽是什么?”这个原因,我在上面已经说过,是大家把他“神化”的原故,佛法是忌讳标奇立异谈神说怪的,因之,大家怕人讥嫌,所以没有人来替他宣传,据我所知,活佛本人也最不喜欢人家替他啦啦(我有一次想把活佛灵异故事写出宣扬,不料他同我大闹,下文详谈。)其次,活佛那种近乎疯疯颠颠的派头,以及他不规则的生活等等,不是普通一般人可以效学的,也是学不到的,再其次,活佛他那不好财并且一生不使用金钱,不贪供养的风度习惯,在我们中国佛教僧团圈子里一般风气,都有点那个,是个讽刺,如果认真来宣扬这事,那是会绊动许多人的疮疤,使一般爱财和尚不快,因为有以上几种原因,所以大家就不替他摇笔杆,只是口里作掌故谈谈,虽然没有人来替活佛宣扬,可是,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以及海外香港,星洲,缅甸一带地方被他所感化,信仰他的老少男女,又何止成千上万?而且凡是皈依活佛的人,全是真诚吃斋念佛恭敬“三宝”的佛弟子,从没有一个红毛绿眼睛的“四宝”人物,只是他(她)们没有树起鲜明旗帜,标榜是活佛的弟子,活佛的愿力精神,却是永久留在人间。

煮云法师文中开场白里有几句话:“……读者如有知道金山活佛的出身,或者在中国或南洋的神异之事迹,敬请赐告。”这几句话,触动了我的机感,不妨把我八识田中蓄藏已久的些个印像种子搬出来,绝不加丝毫渲染,用极忠实的态度,根据事实,把它平铺直叙报导于读者之前。在我未写正文之前,有两点意思须得预先声明一下:一、我写这篇文字的意向,在显示佛法中正知正见真修实证的凭据,绝不是谈神说怪宣传迷信。二、这篇文字,只能作活佛的轶事看,所写的,不过是点点滴滴的掌故,算不得是有系统的记录,更算不得是“传记”,不过使大家对活佛这个人有一种明晰正确的认识罢了,为使读者易于了然起见,我且把它分作条段来说明。

一、我认识活佛的因缘

一提到金山活佛,马上就好像有一个蹲蹲跄跄蹢蹢躂躂类似“济公活佛”那副神情形状的影子映现在我的面前,我同这位带着神奇气氛的人物首次接触见面,那是在一九二八年的夏天,一个偶然的因缘。那时候,国民政府刚统一全国,革命怒潮正汹涌着,我离开武汉之后,在南京玄武湖(后改为五洲公园)湖神庙中养静,适内政部基督部长薛笃弼有改革佛教僧寺为学校之议,同时中大基督教授邵爽秋亦有庙产兴学之具体方案,闹的满天风雨,全国佛教震动,僧尼惶惑不安,我的心绪,非常苦闷。一天,接得上海一位从大勇法师学东密的在家善友胡蝶云居士来信(胡居士四川人高树御史女婿),说他的母兄子女现住在南京成贤街,房屋宽敞,有一所花园(后来改为谭故院长住宅),全家老少都是佛弟子,并且都是吃素,要我搬到他家去安居些时,使他家里人有得闻佛法的机会,我也正想寻人谈谈消消心里烦闷,过了两天,胡蝶云居士的胞兄胡公律来接,雅意殷殷,我也就随缘安禅。

当我搬到胡家第三天,胡公律居士向我笑说:“这两天内或许还有一位活佛要来我家。”我问:“是西藏来的活佛吗?”答说:“我们家里人从来不信西藏喇嘛,这位活佛,就是金山寺里活佛。”我曾经听说过金山活佛的故事,一提说他,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又问:“何以知道他要来呢?”答说:“我们家里人,这几天都梦见他,已往好多次都是这样,一梦见他,他就来了,他与我家有缘,我们全家的人都是皈依活佛的。”我听了这话,动了好奇心,很想见见这位神奇的人物。果然,说话的第二天中午时候,突然听得花园外有人唱念“谁念南无阿弥陀佛”的音声,胡家老少人等一齐赶着迎了出去,都向他磕头接驾,我在窗口处看着,原来是一个不修边幅拖泥带水的肮脏禅和子,现着疯疯颠颠神气,他也爬在地下如捣蒜的磕头,一面磕,口里不断念着:佛啊!观世音菩萨啊!我看到那个形状,心里有点不大自在,出家和尚受在家信徒礼拜,原是应当的,哪有爬在地下还礼的道理?真个古怪!他磕罢头,嘻嘻哈哈摇摇摆摆走了进来,他一看见我,就打了一个长哈哈自言自语地说:“我向在家人磕头,有人说我不该,今天看见了法师,我是应当要磕头了。”说着,就向我咕咚地磕了下去,我看他是出家人,也只好向他还礼,我仔细回味他的说话,分明他知道我动了念头,这话是对我说的,倒令我惊奇,我心想这位出家人,说不定有点明堂,倒不可小看他。

胡家原本替活佛安置了歇宿地方,那天,活佛却一定要与我同寮,我也正想在他身上摸索一下,看他究竟是什么路数?是外道邪门?还是佛法行径?我马上叫佣人把床铺搬到我房里来,活佛指着一个大方凳子说:“那就是我的床,不要另外搬床来。”原来活佛他夜晚是“不倒单”(不伸腿睡觉)的。一到燃灯时候,他就坐上凳子,双腿一盘,闭目合眼静坐去了,他这样一来,我要在他身上推敲,弄的摸不着门了,正是那话:“禅和子不开口,神仙难下手。”夜晚,我看他像一座钟似的,坐在那里动也不动,我也陪他坐了一会,我坐疲倦了,就伸开两腿参“一字禅”倒下睡了,到半夜时,仿佛听得他又是自言自语说话:“……哪有这回事?我不是活佛……我叫妙善……有活佛就有死佛,谁是死佛……?”停了一会,他又咕咕噜噜的说:“我有什么奇怪……?穿衣吃饭才是我的本领……。”我细嚼他这几句话的味道,似乎又是对我而发,我乃问他:“活佛,你在同谁说话啊?”他打了一个呵欠说:“问得好,‘谁’吗?我穿破了多少草鞋,至今还没有寻着他哩。”接着他反问我:“大概你法师已经认得他了?”我也带着戏论口气说:“我要认得他,也就不会问你呀。”他笑,我也笑了。我想活佛这几句话,里面颇含有禅意,他确实不简单,是有两手,因此,我对他不再轻慢了。

同住了一些时,我仔细观察活佛的语言举动,都还是出家人的本色,不谈神,不说怪,只是教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发心吃素,念佛拜佛,别无话头,而他那种无拘无束的潇洒风致,又不要钱,不贪供养享受的纯洁品格,使我对他生起了敬信之心,再看他待人接物,纯是一片慈悲,更使我尊重,同住了两月,活佛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那年冬月我应活佛的邀约,去金山寺参加打“禅七”,又与他同住了几天,此后,长期四方行脚,与活佛就少有见面机会了,直到一九三一年春,我在北平组织“佛国旅行团”领团出国去印度游历,经过缅甸时,又在仰光龙华寺不期与活佛重逢,因为团体赶着搭轮船去印度,我只在仰光逗留了几天,我在那几天光阴中,对活佛又有了一点新的认识,待到一九三六年,我再度来仰光时,活佛已经圆寂有二年多了,这是我同活佛三次见面的因缘。

二、活佛的出生

谈到活佛的出生,确实是一个谜,若干年来,我会见活佛的在家弟子,探问活佛的出生履历,他们都不明白其根底,我也曾在出家同道中问过这件事,也都答不出所以然来,究竟活佛是哪里人?他俗家姓什么?几岁出家?在何处出家?拜谁为师?在何处受戒?哪一年受戒?这些事,从来没有一人能够道出–举出可信的证据出来,认识活佛的人所讲说的,也全不一样,有说活佛是山东人,有说是直隶,有说是山西,有说是陕西,也有说是甘肃,在十多年以前,有一位朝拜仰光金塔的老修行说活佛是山西人,他的师父也是一个神秘人物,传说当过一个很大的武官,终日不说话,他们一共师徒三人,都是精武术,活佛的师父同师兄,都是高大身材,至于活佛是何时出家?俗家姓甚么?师父法名叫什么?仍然说不出所以然。

活佛的年岁,在我认识他的时候,就听有好几种传说,有说五十多岁,有说六十、七十不等,究竟哪一说可靠?似乎都是猜测之词,谁也不敢肯定,简直是一个”谜”。

我与活佛同住时,知道他有一个习惯,他不欢喜人家盘问他的根底,他从不向人谈说他的出生履历,有人向他提到这些事,他老是左顾而言他,不作正面答覆,使人摸不着头脑,这,也许就是一般猜测的来由?记得有一次,有一个名叫黄忏华的居士(活佛弟子),他跑来欢欢喜喜问活佛:”你老人家今年高寿几何?俗家在哪里?”刚刚问了这两句话,活佛向他摇着手,现出不愉快的神色说:”你不是算命看相先生,我也不要你看相算命,问这些不相干的废话做什么?”说得黄忏华面红耳赤,活佛看到他不好意思,又用安慰的语气说:”我告诉你,在家学佛,第一要断俗气,往后遇见出家人,可别盘问他这些闲话,只可以问他修持哪一法门,是读经,是持咒,是念佛,还是修习禅定?这才是正当,你问我的出生,如果我说是出生名门大族豪贵之家,童真入道,现在有一百岁,出生之前,我的母亲得着什么异兆,生下来时候,又是异香满室,你相信吗?假设我说出生下来,父母是讨饭的,没有饭吃才出家,你听了如何呢?说我出生高贵,你当然生欢喜心,说我出生低微,你当然生卑视心,是不是?要晓得这些都是世俗浅见,佛法中是不计这些的,不问年老年少,但问有道无道,你还要晓得,凡是故意说他出生不凡的,那都是骗人的鬼话,信不得,除非是佛菩萨应世降生,才有异兆,你我凡夫,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奇特?”黄忏华听了这一番开示,马上爬在地下磕头,向活佛求忏悔,后来黄忏华对人说:”活佛虽不讲经,但是说的话全是佛语法语,使人听了,如饮醍醐,开佛知见。”

因为我们知道活佛有这个习惯,所以就不便冒昧叩问他的年龄籍贯,始终得不着要领,可是,有一天,我会见一位七十多岁的革命元老龙积之先生(龙老先生广西人,系考试院秘书龙月庐先生尊翁),谈起活佛,龙老说他在幼小时,曾在北京见过活佛一两面,那时的相貌形状,与现在差不多,若果依照龙老说话,那末,活佛就有一大把年岁了!绝不止五十、六十、七十岁。

不久,活佛他自己无形中却露出了一点消息,因为那时天气炎热,活佛要大家每天下午到花园去念佛,也可以乘凉,有一回,念佛完毕,大家聊闲天,谈到世事无常话头,胡公律居士感喟着念出两句诗:”南朝四百八十寺,而今都在烟雨中。”我指着花园对面的鸡鸣寺说:”幸而还能看到这个庙的古迹。”胡居士说:”虽然古迹依旧,可是,面目全非,自经洪杨摧毁之后,原来的面貌已经不复存在!”想不到活佛在旁插嘴说:”我看见洪秀全那个东西满脸横肉,三角眼,薄嘴唇,走路脚跟不落地,就料定他是不会有好结果的。”活佛说出这话,提动了我的念头,我随着就问:”活佛,你那时在什么地方看见洪秀全的?”我这一问,活佛似乎有了警觉,知道露了底,他马上又不说话了,习惯地哼起”谁念南无阿弥陀佛”腔调出来,后来我把这个话头同胡公律居士研究,洪秀全是道光末年倡乱,咸丰三年据金陵,同治三年自杀,活佛说他看见过洪秀全的,那末,这样推算起来,活佛的出生年代可以得到一个线索,一定是道光时候的人,不会是咸丰出生的,算来至少有八、九十岁了(算到一九二八年为止),那些五十、六十、七十岁的说话,岂不都得推翻吗?

那时,我仔细观察活佛的相貌轮廓,他的头皮,已经早已开顶,光亮如镜,只有后脑壳上有几根稀稀头发,头皮上的戒巴痕迹,完全看不见了,他口里上下槽牙,完全脱落,只剩少数几颗门牙,就这些现象看,也绝不止五十、六十岁,把活佛说他曾经看见洪秀全的话头,和龙积之老先生的说话一对证,倒颇吻合。这次,太沧和尚对煮云法师说:”活佛是光绪八年出生的”,这话算起来算到一九二八年为止,只有四十六岁,那岂不是活佛转老还童了吗?不谈别的,单就我所看到活佛身体上那些特征,哪有四十多岁的人衰老到那个样子?绝没有这回事,所以我对太沧和尚的说话不能不有一点怀疑?不知太沧和尚是根据什么?

关于活佛的出生,据太沧和尚传说虚云和尚所谈:”活佛的家,离我终南山茅蓬不远,俗姓董,母早寡,是富有家庭出生,家宅颇多,他在二十岁那年常来问道,忽然有一天,他来请求我度他出家,我知道他家里只生了这个宝贝儿子,恐怕收下后,他家里来寻麻烦,因此就没有允许他出家的要求,可是过不多时他终于出了家,拜我一位同参某禅师出家,同住五台茅蓬,第二年就到宝华山受戒……。”我看这一段说话,同样是有不可靠的成分,颇含有杜撰意味,何以说呢?虚云和尚不是说活佛从他同住终南山一位同参某禅师出家,出家后又同住五台茅蓬吗?这两句话就是一个大漏洞,既然称为同参,又是共住一道的同参,当然是极熟识极亲切的人,何以对于一个陌生在家小伙子的年龄,藉贯,姓氏,和他的家境富裕,母亲守寡,以及小伙子后来出家,出家后在五台共住,第二年去到宝华山受戒一切等等都记得那么清清楚楚,反而记不得一同修道的那位同参的法号。不能说出人家名字,只说个”某”禅师,这岂不是一个大笑话了吗?显见是个虚构。查虚云和尚住终南山时,正是戒尘法师住终南山同一时期,这是人皆共知的事实,那时虚云的年龄有几何?与戒尘法师同一辈的老人现时还有好几位健在,他们都知道很清楚,照目下一般人的传说,虚云和尚现有一百十九岁,假设活佛尚在人间的话,活佛的年龄与虚云和尚比较,也就相差无几,那末,我且问问虚云和尚他是多少岁上终南山?若说是三十岁上终南山住茅蓬,活佛去时也应当有三十岁,若说是四十岁上山,活佛也应该有四十岁,我想,虚云和尚绝不是二十岁上终南山的,既不是二十岁上终南山,何以说活佛二十岁时要从他出家?这是很不合逻辑的,我的意见,认为虚云和尚与活佛并无什么渊源关系,那是拉扯不上的。

还有令人不解者,太沧和尚说他与活佛在金山寺同住了十年,这个时间不算短,照说对于活佛的出生履历应当是知道很清楚了,中国丛林的规矩,凡是讨单长住的客师,一定要到客堂挂号,拿出”戒牒”交给知客师查验,知客将各人的”戒牒”上所注明的法名、年龄、籍贯、剃度师名号、受戒地点一一登记抄录在”万年簿”上,活佛在金山的年代在太沧和尚之前,金山”万年簿”上自然有活佛的履历记录,一翻”万年簿”,便知活佛的出身,太沧和尚何以不明白?反而去问与金山不相干的虚云和尚,未必金山没有那个”万年簿”吗?这,叫人想不通!或者金山没有把活佛的履历保存下来?若果当真是如此,那就可以看到金山过去历任住持僧不曾重视活佛这个人,我说这话,倒不是故意菲薄金山,且看:这次太沧和尚的说话,他说:”记得活佛在南洋圆寂后,他的弟子卢润洲居士曾在金山提议,为活佛建纪念堂,可是霜亭和尚(金山方丈)没有允许。”话虽平淡,里面却有文章,记得过去佛印和尚与苏东坡冲”壳子”的几句戏论话语,把东坡系的”腰带”留下,金山把那根带子尚且当作传家之宝珍藏起来,未必该寺对这样一位苦行度人有修有证鼎鼎大名万人崇拜的圣僧圆寂了,反而不够资格建纪念堂来纪念他吗?哦!是了,苏东坡是一位戴乌纱帽的大学士,活佛乃是一个穷和尚,比不得,不能比。太沧和尚又说:”在台湾与活佛稍有关系的,只有我一人。”话里颇有感慨,太沧和尚倒不失为忠厚长者,我看金山历任方丈中,能恭敬活佛同情活佛的,恐怕也只有太沧和尚一人吧?我曾经听说,金山寺里人,对活佛并无若何好感,往往有人到金山访问活佛,金山职僧说:”你们是来寻那个疯癫和尚吗?”由此这一句话,可以知道金山寺对活佛的观感,亦可见其厌嫌心理。

这也是有因由的,虽然大家口里称呼”金山活佛”,其实,活佛他并非是金山出家,他只能算作是金山寺里一个外寮”行单”(服务劳役地位之称)客师,我所知道活佛在金山藏经楼当过”香灯”职务,他自从出名之后,完全是个闲云野鹤生涯,终年在外行道,飘迹莫定,很少在金山住下,只是每年冬天金山寺打”禅七”时,他赶回去住些时,随后又拍拍屁股的灰溜之大吉,活佛无拘无束放荡形骸的派头已成习惯,他这种习惯,金山寺里职僧是看不顺眼的,住在丛林中的人,一定要讲究威仪,”行”如风,”立”如松,”坐”如钟,”睡”如弓,见人要眼观鼻,鼻观心,丝毫不得放逸,活佛他又不会装模作样,终日嘻嘻哈哈,各处殿堂,随意乱窜,他欢喜夜晚唱念佛号,夜间人家正睡得甜蜜蜜的,他忽然大叫一声,声音又大而且拖得很长,惊扰人家的甜梦,这也是使人厌恶的地方,照活佛的风度,很多都是犯丛林的规矩,随时都有”遣单”逐出山门的资格,何况金山寺标榜禅宗门庭,更加认真,然而活佛这种随便派头,金山寺又何以能容纳让他在那儿盘桓打混那么久呢?其中却有原故在焉!因为活佛每年在外替金山寺募化大批白米,大批香油,大笔香金功德,一到冬天打”禅七”时,就带上米油和一大笔功德回去,年年如此,如此数十年。活佛不单对金山寺是如此,对南京栖霞寺也是一样,因此看在这个情分上,金山住持僧不得不把尺度放宽,有人说活佛是金山、栖霞两寺的活韦驮,确是实情。然而金山寺里人,仍然把活佛当作疯颠和尚看待,假设重视活佛这个人,活佛在金山住了数十年,金山寺里人何以不知道活佛的出生?活佛出国,在仰光流浪数年一直到圆寂,从未看见金山来信探问活佛的消息,据仰光地方一般侨僧同道和活佛的在家弟子们说,如果那时候金山有信来,他们一定送活佛回国,因为看到活佛在金塔上行道太过艰苦,待活佛圆寂后,各方来信迎请活佛”舍利”,这时才见金山寺来信也争着要一份,大概认为活佛的骨灰,还有剩馀利用价值?

考察活佛的出生履历,原本不是什么难事,活佛在金山住了数十年,金山的”万年簿”上是可以清查的,既然有人说活佛是光绪八年生,二十岁出家,二十一岁到宝华山受戒(光绪二十九年),亦可按着去到宝华山清查,我也曾向活佛问过他的”戒牒”,他说:”我这副臭壳子,都嫌累赘,哪有心携带那个东西,老早把它扔掉了。”要是金山、宝华,两处都查不着,”戒牒”又无着落,活佛的出生,那只好让它永久成个神秘的”谜”。

三、活佛尊号的由来

活佛常常对人说,他的法名叫妙善,何以会有“活佛”两字的尊号呢?我曾留心探问过这件事,据认识活佛的僧俗人们所说,也不一样,但是每一种说法,都是有趣的故事。一说,活佛早年住金山时,他原本是外寮“行单”一个苦恼和尚,充当藏经楼上香灯职务,他不爱说话,只欢喜坐禅,并且欢喜爬在窗门槛上打坐,人家告诉他,窗门上坐不得,太危险了,他说:“我是要降伏睡魔。”

一天,他又是在窗门槛上打坐,一时昏沉不觉,就一个筋斗栽了下来,大家看见他从窗门上跌下来,都惊叫起来,说了不得!这一下会跌死!再细看时,他并不曾跌倒,仍然盘着双腿坐在地下,他看大家拥了上去,马上爬起来,拍拍屁股上的灰嘻嘻哈哈跑上楼去了,大家看见这个情景,都认为是奇迹!藏经楼的门窗离地面有十几丈高,地下又是铺的石板,他掉下来跌不死,又不跌伤,反而结跏趺坐安安稳稳坐在地下,有的说,只有活佛才有此神通妙用,由此大家都称叫他是活佛(这种传说要占多数)。

又有一说,金山寺外不远地方,有一条小街,街上住有数十户贫穷人家,其中有一户人家,住的是一个老寡妇,她家只有母子二人,可是,那个儿子是个不孝的逆子,把他的母亲当作仆人看待,不时还打骂,左右邻居看那个儿子如此忤逆凶横,都很可怜那个寡妇,活佛知道这种事,他生起了悲愍心,不时去那个老寡妇家安慰她,向她讲说些因果轮回的道理,岂知那个逆子看见这个和尚常常去他家里,心里很厌恶,一天,动了恶心,要作弄这个和尚,他悄悄的把他妈的“马桶”(即粪桶)抱了出来,躲藏在大门背后,等活佛走出大门时,他从背后不声不响把“马桶”向活佛的头顶倒盖下来,一桶尿粪淋满活佛一身,活佛并不烦恼,反而顶着“马桶”向街上跑去,一时轰动许多人,都跟着看新鲜,有的看着拍掌大笑,有的看了心里难过,说太罪过了!活佛跑到金山寺门前河边,他才把“马桶”取了下来,大家看了他那种形状,更是笑的不亦乐乎,活佛好像满不在乎似的说:“这有什么可笑哩!一个人就是一个大马桶,大马桶上面盖小马桶,有什么稀奇,值不得大惊小怪。”有人问他:“和尚,你觉得难过吗!”活佛说:“我一点也不难过,这是他家儿子慈悲我,给我醍醐灌顶,我心里觉得自在哩!”大家都感叹着说,若果不是活佛,哪有如此的忍辱心?由此地方上的人争相传说,我们这里出了活佛,因为他是金山寺和尚,所以大家都称他叫“金山活佛”。那个忤逆儿子,自从玩弄活佛之后,看见活佛居然忍受不与计较,心里大生惭愧,觉得不该,太罪过了!特地去向活佛谢罪求忏悔,活佛也欢欢喜喜接受他的忏悔,向那个逆子开示说:“父母养育之恩,大如山丘,佛说:‘若人百年之中左肩担父,右肩担母,于上下大小便利,极世珍奇衣食供养,犹不能报须臾之恩。’你的父母养你这么大,不知费了多少心血精神,你不能令母亲时时欢喜安乐,反而打骂母亲,如此不孝,试问,你何以为人?”那个逆子听了这番话,悔悟过来,跪在活佛面前痛哭流涕说:“我真该死!我真该死!”活佛又安慰他说:“只要你醒悟过来,还不算迟,从今后,好好孝顺母亲,已往的过失,都是可以消除的。”那个逆子受了活佛的感化,后来竟变成一个孝子,随后他母子二人皈依活佛,受持斋戒,做了佛门弟子,地方上的人都议论这件事,如果不是活佛,怎会逆子变孝子?这也是“活佛”名号的由来。

上面这两种传说,与这次太沧和尚所说的就大有出入了,据太沧和尚说:“活佛在一九一七年虽然已经有声名了,还没有人称他叫‘活佛’,一九一九年时,因为章嘉活佛到镇江,当地各机关团体各佛教寺庙住持,奉政府命令齐到火车站去欢迎,活佛也跟着一同去,当时大家看到章嘉活佛年轻,又是穿的俗服,还有警宪侍卫,看不出像出家修行的样子,其中警察对欢迎的人们说,这样年轻的人,又不穿出家衣服,与政府官员一样,哪里是活佛,说时,把手指着妙善和尚与大家看,这才是真正的活佛,因此‘金山活佛’之名,就从那次称起的。”这一段话,好像是一个游戏故事。我研究这话的内容,觉得有些不合逻辑的地方,第一点,活佛是个重修持的人,我与他同住两个月,知道他的习惯好静,不欢喜热闹场合,他怎么会赶热闹参加欢迎呢。第二点,就算活佛去赶热闹,他也只能夹在人群队里,站在前面的,全是些衣履整齐肥头大脸的一些方丈当家大和尚,活佛那种破衲寒酸神气不会使人注意。第三点,既然大家是奉政府命令前去欢迎,其中又有各界领袖人物,那种场面,当然是庄重肃静,在那种气氛之下,当警察的怎会指手划脚向会场大众高谈阔论?照太沧和尚所说,活佛之名,是由警察指认出来的,也可说是警察取的,我看,恐怕不见得如此简单吧?即或真有其事,我相信大家早已认识活佛,他早已有了活佛的声名了,不然,警察不指别的和尚,而独指妙善是活佛?我以为妙善大师之所以被人称为“活佛”,绝非偶然,一定是他有了一种特殊神奇的表现,他的行径,类似小说书中的“济公活佛”,所以大家才称呼他叫活佛,我认为这两种传说,可信的成分要比较多。

观音开慧偈

大智发于心,

于心无所寻,

成就一切义,

无古亦无今。

此偈缘由:

1、南安岩自严尊者传授:

《补续高僧传》载:『南安岩自严尊者,生郑氏,泉州同安人。年十一出家为童子,十七为大僧。游方至庐陵,谒西峰老宿豁公,豁云门之孙也。师依止五年,尽得其法。自是神异不测,世传定光佛化身。』

『后游南康槃古山,先是西竺波利尊者,经始谶曰:「却后当有白衣菩萨,来兴此山。」师住三年成丛林,乃还南安。』

『有沙弥,无多闻性,而事即谨愿,师怜之作偈,使诵久当聪明,偈曰:「大智发于心,于心何处寻,成就一切义,无古亦无今。」于是世间文字语言,一览诵念,无所遗忘,偈语章句,援笔立就。』

『师异蹟甚着,所属状以闻,诏佳之,宰相王钦若、大参张安仁以下皆赠诗,师未甞视,置承尘上而已。淳化乙卯正月六日,集众曰:「吾此日生,今正是时。」遂右脇而化,諡定光圆应禅师。』

2、观世音菩萨传授:

《观世音持验纪》载:『宋张孝纯:有孙五岁,不能行。或告之曰:「顷淮甸间,一农夫病腿足甚久,但日持观世音名号不辍,遂感观音示现,因留四句偈曰:『大智发于心,于心无所寻,成就一切义,无古亦无今。』农夫诵偈满百日,痼病顿愈。」孝纯遂教其孙及乳母,斋戒持诵三月,而步武如常。儿患腿足者,诵之皆验。』

释义:

《紫柏尊者全集》云:『「大智发于心,于心何处寻,成就一切义,无古亦无今。」此四句偈,事理不成就,即是文殊根本智,普贤差别智,一部《华严经》尽具其中。诵之者,多能生慧,何以故?大智,根本智也,大智发于心,理成就矣。然智既发于心,则心已化而为智,更从何处觅心?若心有可觅,则是心能见心,无有是理,故曰:「于心何处寻也。」无处寻,即所谓无依也。大智无依,则横无外,横无外,则横无待矣,无待之智,非理不成就乎?理不成就,则不碍事,而事成就,故曰:「成就一切义。」虽能成就一切义,而无古无今,则事又不成就矣,无古今无所住也,无住故竪无外,竪无外,则竪无待矣。此偈是南安岩严尊者,为侍者而作。侍者前生为牛,以驮砖造寺功德,获报为僧,苦无闻性,诵此偈久,闻性豁然而开,一切经书遂能记忆。故名此偈为「智慧偈」,以诵之者,多能发慧故也。』

感应故事:

治病

*《夷坚甲志》:宋时,张孝纯,有孙子五岁了,仍不能走路。有人告诉他说,淮甸有一个农夫,患脚病很久,只持念观音菩萨圣号,感得观音大士传授给他四句偈:“大智发于心,于心无所寻。成就一切义,无古亦无今。”农夫念诵百日,脚病痊愈。

孝纯于是教孙子和乳母,斋戒持诵。三个月后,孙子行走如常。后来验证,凡是小儿脚病,念诵偈语后都好了。

*《斜川集》载:有居士刘,素事南安像,忽得重病,祷于像前,香盘中现小青蛇,舌相纯白,举头如语,后二日,有人教以此偈,昼夜诵持,三日疾愈。

增慧

*宋时,僧人自严法师,人称“白衣菩萨”。

因一位沙弥比较愚钝,自严法师就写下四句偈“大智发于心,于心无所寻。成就一切义,无古亦无今”,叫沙弥念诵。 于是,凡世间文章,沙弥都能上口。

开悟

*《五灯全书》:『金陵柏氏子,少孤失学,知事佛。二十四岁,投三峰藏披剃,执収饭之役。藏一日问曰:「出家奚事?」师曰:「将学经。」藏曰:「循行得自头已白矣,其奈生死何?」师骇然曰:「若为即得。」藏曰:「顾子如木石,且持偈发慧去。」口授「南严偈」俾持之。

师繫念不辍,每下山収饭,往返三十里,如痴如兀,童稺揶揄,或倚山岩竟日,至忘移步。如是三年不少懈,一日忽觉风声鸟语皆转此偈。自念:至此何故不知此意?因求进七日关力究之,足纔跨门,目前一迸,大地平沉,顿省偈义。亟趋方丈拟申问,藏即打趂。

时值上元雪霁,有抟雪罗汉于庭,藏令众作颂,师倩书,呈偈曰:「虗空一尊雪罗汉,思惟尽处阿谁判,一片冰壶难指拟,恰来正是正月半。」藏嘉赏之,乃曰:「惟尔幻空,潜蛟伏虯,若遇春雷,倒岳倾湫。」

后一日,闻竹椅倒地作声,豁然大悟。藏为助喜,命字「顶目」,示偈曰:「一目不足观,两目观不足,直具顶门眼,予夺兼双独。」师随侍一十五年,日臻法奥。崇祯己巳,藏记莂焉,遂继三峰法席。』

善缘的力量

文章来自网络

一日,佛陀带了迦叶尊者与阿难尊者两位侍者一同行脚,近中午时分,一行人感到有些口渴,便在路边的大树下休息。佛陀见不远处有块瓜田,就请阿难尊者去化缘西瓜让大家解渴。

阿难尊者听从佛陀的指示来到瓜田,见到田里有位年轻女子在看守西瓜,于是阿难上前和女子商量布施个西瓜,阿难尊者话未说完,那位女子便恼怒地拒绝了阿难的请求,并恶言恶语地要阿难赶快离开瓜田。

尊者失望地回到树下,佛陀一点不惊讶,且微笑着对迦叶尊者说:「迦叶,换你去化缘!」阿难心想,那女子都已经不肯布施,迦叶尊者又怎能化缘到西瓜呢?迦叶尊者听到阿难尊者化缘不成的消息,自己心里也没多大把握,但因受了佛陀的嘱咐,且心知佛陀的一言一行皆有着甚深意涵,便起身前往瓜田。没想到,瓜田中的女子一见到迦叶尊者,就很高兴的站起来向尊者顶礼,并频频询问尊者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是否需要食物以供充饥?迦叶尊者还未开口化缘,女子即主动挑了一颗最好最大的西瓜,供养尊者。阿难见迦叶抱着大西瓜回来,心中正感到纳闷的时候,佛陀即为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说明两人过去生的因缘。

数万大劫以前,迦叶与阿难同为出家众时,两人经常结伴去行脚参访。一天,阿难走在前,迦叶在后,行经的道路上正好有只死猫,由于时值盛夏,死猫的尸体已出现腐臭的味道,且身上满是虫蚁,正在啮食着死猫身上的腐肉。阿难一见到这只死猫,立刻摀住鼻子,匆忙地离开;尔后,迦叶看到死猫,即慈悲的为它三皈依,并在路旁挖了个坑洞,将猫埋葬,祝愿它能早日超生善道。

说完过去生的因缘,佛陀便对两位尊者开示道:「瓜田中的那位女子就是过去的死猫投胎转世而来,因为当时迦叶为其皈依祝愿的关系,所以得为人身,因此她一见到迦叶就心生欢喜。而阿难因为一念嫌恶的心,所以不但化缘不到瓜,反而还遭受辱骂。」听完佛陀的开示,两位尊者更对因缘果报的道理深信不疑。

Page 8 of 13
1 6 7 8 9 10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