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由科

文章来自网络

《祝由科》是一部书的名字,一部关于符诀咒语,请神捉鬼,画符降妖,诛治狐灵精怪,救应魔症邪疾的神通技艺的术数秘籍。皆为手绘本,主要通过师徒传授而于民间流传,属于茅山术里的一支。

茅山术为道家的一个流派,在修身养性的同时更加以降妖伏魔,扬善除恶,济世救民,主持正义为己任。奉道教三清为祖,以龙虎山张天师张真人为宗。只因师起茅山,便号称茅山术。根源于此,其实茅山弟子已是遍天下了。

香港老戏骨林正英先生(1996年病逝)在其晚期的诸多古装鬼怪僵尸影片作品中,演绎了很多茅山术师的形象,应该说还是惟妙惟肖的,当然电影艺术夸张的成分需刨除在外。

另我国古典名著《聊斋》里对茅山术数也有很多细致的描述,大体上也就是裁纸为人撒豆成兵,阴阳风水五行八卦,奇门遁甲摸骨释梦,麻衣神相掐指神算,画符念咒捉鬼驱狐的意思了。

如果说道家是一个群体队伍的话,那么茅山流派便可称作其中的特勤部门,前锋部队了,而《祝由科》一脉就是该特勤部门中的精英行动组。

在这里没必要考究关于此的细致情况,我国的传统文化渊源流长,不是哪一个的只言片语能够解释的清研究的透的。只是想讲一些个有关的民俗传说江湖逸事与诸位共消遣而已,聊作饭后睡前故事之资罢了。

引子

《祝由科》因其玄奇的隐秘性与师徒单传的严密性,现世极少。我们地方据称仅有四部,后因诸多原因,损毁半部,后只余三部半,具体下落何处,无从查晓。

很久很久以前,邻村李氏得其中半部,立视作传家至宝,由于里面的约束甚严,故密藏不露。只在家中男丁里选有天分者修习,并严控不得乱卖弄,只可行义事。时光流逝,年代更替,传至若干代后,家族中出一天资聪明青年男丁李某,有过目不忘一看即会稍学即通之能。半部书便修得许多本事,也一直遵照书中的律条家族的规戒暗地里做了不少好事。但是聪明而且又有超出常人能耐的年轻男人,多数会有一些浮躁喜欢卖弄的毛病,所以他的父亲时时训斥约束他,不得丝毫显露这方面的事情,李某保守的也很好。

直到有一天,李某新婚不久,他的媳妇在家中厨房里烙煎饼(我们地方的民俗食品),青年在一旁陪着闲聊,新婚的小夫妻嘛,甜蜜的如胶似漆,片刻也不舍得分离。聊天间,小媳妇说你天天神神道道的,到底有什么本领也露一手我瞅瞅。别是平时瞎吹牛忽悠我吧?李某一时心血来潮,口中念念有词,向鏊子(我们地方烙煎饼的专用炊具,一中间稍凸的圆形铁板,下有四只小铁腿支撑。)一指,鏊子刹那竟然迈开四腿趴上了墙去,犹如有了生命的活物一般,小媳妇吓得妈呀妈呀惨叫着连滚带爬的窜向了正房。李某的父亲在屋内听到动静急忙跑了出来,问清原由后雷霆大怒,立马要行家法惩治。李某吓得唯诺连连,家人也在一旁苦声相求,李某的父亲这才作罢,只是不住顿足,痛声唉叹道:此子如此,日后必遭不测也。

又过了许多年,李某的父亲已经逝去,李某也已年过五十了。一个冬日,午饭过后,李某便到村口,与一班老哥们倚在避风的旮旯墙角里晒太阳闲扯。那时的年头,村落之间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一幅山清水秀水墨图的境趣。农村的老人们在闲暇的冬季,最普及的娱乐活动也就是一起晒太阳唠闲嗑了。颇有广厦千栋,眠不过三尺;良田万亩,食不过一斗的感觉。父亲已去世多年了,李某(已算是李老汉了)虽然对家族密事把持的不错,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会法术的事多多少少还是露了几丝风声

一班老汉在一起,竟突发起了少年狂,不知哪个就扯到了李老汉能行术做法一事,于是乎大家就一个劲的起哄请李老汉表演一出让老哥们开开眼。李老汉开始还是一个劲的谦虚推辞,坚称不会。于是老哥们的激将法就使了出来,有说李老汉是吹大牛的,有说李老汉小家子的,有说李老汉傻吧,属老鼠搁抓就忘记了的……这时有一老哥们指着远处说:那边路头过来一女的,你只要在她身上弄个花样,咱们就信服你。李老汉实在架不住大家伙的鼓动了,青年时的血液又再度在血管心脏里沸腾了起来。就似鬼领着般,手指远处那女路人,念叨了几句,待女路人行近时断喝一声,女路人身上的衣物顿时消失尽光,通体全裸。实际上应该是一时的幻术而已,女路人的衣物应该并没除去,不过给老家伙们一时的幻觉罢了。

老家伙们开始齐声喝起彩来,捧的个李老汉是飘飘然然。女路人瞬间也就走到了众人面前,张口就喊了声爹,再定神一看,竟然是李老汉的大女儿!老家伙们一个个脸红脖短,顿时就鸦雀无声了。再看李老汉立马如呆似痴,木然转身回走,大家叫唤也不应,拽也拽不住,就由他去了,都以为是李老汉羞愧难当,回家躲面子去了。可谁知李老汉回家就自系身亡了,这也就是不按规矩行事的因果吧。其实不止李老汉的族法家规有此禁忌,书中也有修持身性,只行善举的戒条啊。

祝由科神术治驼背

王亭之对祝由科感到兴趣,是由于有一家街坊,姓邬,为番禺富户,他们家有一位小姐,生来驼背,后来曾一度为祝由科治好。后来这家人的十五少爷,恰恰苞王亭之做同班同学,彼此来住甚密,听他的叙述,便更知道事情的始末。

他亲眼看着姊姊治驼背。祝由科医生来到,启坛画符唸咒一番,然后在大厅正中摆放一个“猪腰盘”──这种盘,上四十岁的人一定见过,用锌铁制造,给小孩子洗身,就用这种盘。

祝由科在盘内放下一只田鸡,吩咐主人家往盘内添上一寸水,然后在盘边放一矮凳,那就是广府人称为“凳仔”那一种。

摆设完毕,又在盘内烧一张符,便教人带那女孩出来,站在矮凳上。吩咐主人家,他一边唸咒烧符,一边要叫女孩自动跳下盘内,不得推她。当时主人家见他准备一大叠符,心想,就这么一跳就完事了,要这么一叠符干吗?

谁知,那女孩子一站上矮凳,往盘中一望,就硬是不肯跳。女孩已经七八岁,照道理,就这一尺不到的高度,跳下去应该没有甚么可怕。全家人拚命鼓励她,她不跳就是不跳,眼见祝由科手上的符,已经烧了大半叠,众人不由得心焦。那祝由科半闭着眼睛唸咒,也唸得满头大汗。

就在这时,那祝由科便大喝一声了。

驼背女孩忽地脸色惨白,随即尖叫,人却已掉下盘中去了。众人才松一口气,皆大欢喜。

祝由科又往盘中烧符,不住唸咒,良久事毕,吩咐主人家就用这个盘替女孩冲凉。可是,由于那女孩子的缘份不够,因此她必须终身不得吃田鸡,如若不然,驼背会复发。
说也奇怪,女孩经此一跳,慢慢就觉得她的脊骨长直了。一家人自然非常欢喜。

可是,他们是富户,讲究不时不食,每到田鸡肥美之时,自然享受田鸡食制,番禺人特别喜欢生滚田鸡粥,那时种田不下农药,田鸡便特别鲜美。

他们家孩子多,便不懂忌讳,吃田鸡必啧啧称好,那女孩只好听着,干流口水。她到底是女孩子心性,不知厉害,便老是缠着妈妈,要试一试田鸡的滋味。

如是捱了两年,又到田鸡当造的季节了,那母亲毕竟心软,有一次,就在田鸡腿上撕下小小一块肉,放在那女孩嘴中,让她嗒嗒味道。谁知这样一来,就闯出大祸。

那女孩背骨,从此便愈长愈曲,过得一年,驼得比从前还要厉害。再去找那祀由科时,祝由科拒绝再医治。

这故事的目击者,如今尚在澳门。

孙禄堂论拳术内家外家之别

文章来自网络

今之谈拳术者,每每有内家外家之分,或称少林为外家,武当为内家;或以在释为外家,在道为内家。其实皆皮相之见也。名则有少林武当之分,实则无内家外家之别。少林,寺也;武当,山也。拳以地名,并元轩轾。至竞言少林而不言武当者亦自有故。按少林派之拳,门类甚多,名目亦广,辗转相传,耳熟能详。武当派则不然,练者既少,社会上且有不知武当属于何省者,此非予之过言也。浙之张松溪,非武当派之嫡传乎?迄今浙人士承张之绪者,何以未之前闻也?!近十年来,人始稍稍知武当之可贵矣。少林武当之一隐一现者其故在此,安得遽分内外耶?或谓拳术既无内外之分,何以形势有刚之判?不知一则自柔练而致刚,一则自刚练而致柔,刚柔虽分,成功则一。夫武术以和为用,和之中智勇备焉。

予练拳术亦数十年矣。初亦蒙世俗之见,每日积气于丹田,小腹坚硬如石,鼓动腹内之气,能仆人于寻丈外,行止坐卧,无时不然。自谓积气下沉,庶几得拳中之内劲矣。彼不能沉气于丹田小腹者,皆外家也。一日,山西宋世荣辈,以函来约,余因往晋。

寒暄之后,因问内外之判,宋先生曰:“呼吸有内外之分,拳术无内外之别,善养气者即内家,不善养气者即外家。故善养浩然之气一语,实道破内家之奥义。拳术之功用,以动而求静;坐功之作用,由静而求动。其动中静、静中动,本系一体,不可歧而二之。由是言之,所谓静极而动,动极而静。动静既系相生,若以为有内外之分,岂不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我所云呼吸有内外者,先求其通而已。通与不通,於何分之?彼未知练拳与初练拳者,其呼吸往往至中部而止,行返回,气浮于上,是谓之呼吸不通。极其弊则血气用事,好勇斗狠,实火气太刚过燥之故也。若呼吸练至下行,直达丹田,久而久之,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火气不至炎上,呼吸可以自然,不至中部而返。如此方谓之内外相通,上下相通,气自和顺,故呼吸能达下部。气本一也,误以为两个,其弊亦与不通等。子舆氏曰:求其放心,放心收而后道心生,亦即道家收视返听之理。”

余曰:“然则鄙人可谓得拳术中之内劲乎?盖气已下沉,小腹亦坚硬如石矣。”宋先生曰:“否!否!汝虽气通小腹,若不化坚,终必为累,非上乘也。”余又问何以化之?先生曰:“有若无,实若虚,腹之坚,非真道也。孟子言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中庸》极论‘中和’之功用。须知古人所言皆有体用。拳术中亦重中和,亦重仁义。若不明此理,即练至捷如飞鸟,力举千均,不过匹夫之勇,总不离乎外家。若练至中和,善讲仁义,动作以礼,见义必为,其人虽无百斤之力,即可谓之内家。迨养气功深,贯内外,评有无,至大至刚,直养无害,无处不有,无时不然。卷之放之,用广体微,昔人云:”物物一太极,物物一阴阳‘。吾人本具天地中和之气,非一太极?《易经》云: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心在内而理周乎物,物在外而理具于心,内外一理而已矣。“余敬聆之下,始知拳道即天道,天道即人道。又知拳之形势名称虽异,而理则一。向之以为有内外之分者,实所见之不透,认理之未明也。由是推之,言语要和平,动作要自然。

吾人立身涉世,处处皆是诚中形外,拳术何独不然。试观古来名将如关壮缪、岳忠武等,皆以识春秋大义,说礼乐而敦诗书,故千秋后使人生敬扬崇拜之心。若田开疆、古冶子辈,不过得勇士之名而已。盖一则内外一致,表里精粗无不到,一则客气乘之,自丧其所守,良可慨也。宋先生又云:“拳术可以变化人之气质。”余自审尚未能见身体力行,有负前辈之教训。今值江苏省国术馆有十八年度年刊之发行,余服务馆中,亦即两载,才识浅陋,尸位贻讥,故以闻之前人者略一言之,以志吾愧。

研究证明适度的高强度运动对身体更有益

《英国医学杂志》(BMJ)一项研究表明,高强度运动对身体更有益。

挪威研究团队邀请了1567位70-77岁老人参与研究, 并将参与者随机分为三组。

第一组每周进行两次高强度4×4间歇法运动,即4分钟高强度运动,短暂休息一会儿,再做4分钟高强度运动,共做四组,运动时最大心率达到90%。

第二组每周进行两次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运动时最大心率达到70%。

第三组按照常规建议自行锻炼,没有强制要求,只需定期检查身体。

研究持续了5年,结果表明高强度运动的人,身体和精神状态都明显优于另外两组。

另外,高强度运动组5年后的死亡人数是3%左右,而中等强度组则是6%左右。

JAMA期刊也发表了一篇关于运动和死亡风险的研究。研究人员对403681成年人进行了10年的随访,研究表明,高强度运动占比越高,死亡风险反而越低。

其中,高强度运动占运动总量的50%-75%以上,死亡率降低17%。

每周进行150-299分钟中强度运动和每周进行150分钟左右高强度运动,死亡率下降36%。

高强度运动对心肺功能有明显的锻炼效果。随着心肺功能的增强,组织器官的含氧量也增强,人会更有精神和活力。

但要注意的是,有研究表明,过量的运动也会加速老化。

过度的运动,体内会产生过量的自由基,攻击自身细胞,导致组织器官的氧化、退化和功能下降。

过度疲劳也会让心肌压力增大,器官和皮肤都会出现缺氧的状态,加速身体老化。

所以,适量的高强度运动才是对身体健康真正有益的,不要不运动,也不要过度运动。

研究证明拉筋降血压效果比快走更佳,可舒张血管,降低血流阻力

瑜伽拜日式

文章来自网络

不少高血压患者担心无法负荷剧烈运动,其实只要做对运动就可以降血压。最近一项研究显示,与快步走相比,伸展拉筋运动在降低血压方面有显著效果,两个月可减6至7mmHg。

该研究已刊于《体育活动与健康》(Journal of Physical Activity & Health),研究人员招募了40名平均年龄61岁,处于高血压一期(140/90 mmHg~159/99 mmHg)的患者。参加者被随机分为两组,进行为期8周的研究。

其中一组参加者一周5天进行30分钟的全身伸展运动,另一组则快步走。研究结果显示,伸展运动组在不同情况下测量的血压都有较大幅度降低,以坐着量度的血压相比,拉筋组的血压由146降至140mmHg,竞步组由139增至142mmHg;躺卧时度量的血压方面,拉筋组的血压由85降至78mmHg,竞步组由81增至82mmHg。

伸展拉筋动作要缓慢而持久。拉伸充分时,维持30-45秒左右的停顿。

该研究共同作者、萨斯喀彻温大学运动机能学教授Phil Chilibeck解释:「所有人都认为拉筋只是伸展肌肉,但当你伸展肌肉时,也同时在伸展血管,包括所有的动脉。如果通过拉伸锻炼,动脉延展性得到锻炼,硬度降低,血液流动的阻力自然会减小,从而降低血压。」

但Phil Chilibeck教授亦提醒大家,这次研究不代表做有氧运动不好,研究发现竞步组能够减掉更多腰部脂肪,「透过竞步走来降低血压的人应该继续保持,但也应该增加一些伸展运动。我不希望人们因我们的研究而认为他们不应该做有氧运动。像竞步、骑自行车或滑雪等运动都能积极改善身体脂肪、胆固醇和血糖。」

百岁日本佛学大师–松原泰道的精神养生法

文字来自网络

松原泰道说:我的人生是从50岁开始的。以我的经验来说,五六十岁是人生的转折点,由此人生可分为二:

50岁前,是打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我们往往为立足社会、养家糊口而疲于奔命,基本上是为别人活着;

50岁以后,经济基础已经奠定,职责也已完成,这才到了实现自我、创造自我的最有价值的阶段。

65岁那年,他发表《般若心经入门》,因说法精妙。一举成名。

从此四方讲学,还年年推出新作品,迄今著述超过130部,成为日本佛学界的一个奇迹。

松原泰道致力于推广一种佛教生活哲学,把一般人难以理解的佛学经典与智慧写成易于理解的著作,也把佛教的理念活学活用,成为一套经世致用、充满智慧的人生。

有人问他:你的长寿秘诀是什么?

他爽朗地笑起来:“哪有秘诀?我从来不知道自己能活这么久。”

他的长寿并没有遗传因素,母亲在他3岁时病逝,父亲在他30岁那年也因脑溢血辞世。

他自幼到成年都是体弱多病,身体差到连参军入伍的标准都达不到。大学时,他还得了一场病,差点命赴黄泉。

松原泰道的长寿显得不可思议。也许,只能从精神层面寻找长寿依据。

果然,他说,他一向看重精神养生法。

亲身经历的三个故事

大学那年,他得了肾病,奄奄一息,却遇到了一位好医生。

医生诚恳地对他说:”孩子,你太忧郁了,你的病很大程度上是心理因素导致的。

我们能不能来个分工合作: 外面的病由我来治,心里的病由你来治。”

这番温暖人心的话鼓舞了他,他开始树立信心,积极乐观地配合治疗,肾病很快就好了。

这次康复给了他深刻的启示:心态健康最重要!

他常去外地讲学,午间到一家餐厅吃了一个便当,便当里有一个装筷子、牙签的纸袋,上面印了一阙歌词:

“见也难,别也难;有哭泣,有欢笑;时光像秋风匆匆吹过,一生只见了这一回”。

当时,有三个艺伎在表演这阙短歌,优美而感伤。

第二年,他再去这个地方,但已经见不到这三个人了,就像歌词里说的那样。

他意识到:一切稍纵即逝,对人对物都要用心珍惜。

1954年,北海道有一所寺庙请他去讲经。临出发前,天气预报说台风即将登陆,对方来电话通知他不要上船。于是他退了票。

没想到,原定的那一班船被台风袭击,整个船沉没,死了大约1200人。

听说船上有一个美国牧师,自己有救生圈,当看到一个女人怀抱着孩子却没有救生圈时,

他把自己的救生圈给了女人,女人和孩子获救了,而他却被淹死在怒海中了。

这场悲剧震撼了松原泰道的灵魂。

从那时起,松原泰道觉得,他的生命是别人给的,他要学着多舍少取,回馈他人,

要“用忏悔和布施之心创造万物共生的世界”。

他的精神养生法就这样形成了。

三不原则

精神养生法还有个三不原则:不勉强,不浪费,不懒惰。

1.不勉强,指的是不好高骛远,做脱离常规的事。

2.不浪费,指的是珍惜时间、珍惜身边的事物、珍惜他人的善意。

3.不懒惰,指的是自己的事不能让别人去做;也不管年龄多大,都要鼓足热情继续学习。

中国有位名叫百丈的和尚提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松原泰道认为说得很有道理。

终生学习

有一位曾探访松原泰道的人说:

原以为,一位百岁老人会枯萎得如同核桃壳一般,没想到松原泰道的面容如此润泽、明朗。

他的笑容如冬日阳光般温暖,话语间有一种与万物共生其荣的欣喜和感激。

近日,松原泰道在写一本书《学习死亡》。

他说:

死亡像不停行走的钟,

每一秒都存在,

也许这是一本写不完的书。

但写不完有什么关系呢?

人生总是半途终结的。

我们每天只需尽力做好能做的事,

力所不及的事,就交给苍天吧。

他的座右铭是:终生学习,至死方休 !

学习是保持年轻的最佳方法之一。

生活习惯

每晚七八点睡觉,第二天凌晨3点起床,起床后对着佛像,盘腿念经一个小时。

凌晨4点开始写作,到7点吃早餐,早餐一般就是一汤一菜一碗粥。早餐之后稍事休息,然后继续读书、写作。

中午12点是午餐时间,吃一碗乌冬面,然后继续书斋生活。

傍晚5点晚饭,晚饭是一天最讲究的一餐,有鱼有肉有青菜,再喝一杯日本清酒,或者喝一小罐啤酒,偶尔会喝中国的绍兴酒(非常喜爱)。

晚上7点临睡前,再喝一小杯葡萄酒。

尿频起夜的问题

文章来自网络

说一说自己这次检查身体的一些体验。

40岁之后,我有频尿问题,我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可能有肾亏的问题。

这次看医生,检查身体之后,获得一个「新知」。

医生说,他的经验当中有看过几位检查者:他们的身体检查了之后,生理是没问题的,膀胱是可以容纳正常量的尿液的,各器官也没有问题。

那么,不是生理问题,就是心理问题。

于是医生问我:「你在没有频尿之前,有没有经常想『排清』的习惯……」

一说之后,我想起不知从几时开始,出门前有事没事,即便没有尿意,都会先去厕所小便。

出门前,临睡前,进到购物中心第一时间即使没有尿意,也要去厕所一趟「排清」,简单来讲这是习惯,未必急。

于是,医生就说了,之前他遇到过几个案例,都是踏入中年之后,都有「排清尿」的习惯——就是喝水后,即便没有「尿急」都想去厕所,此后,「弄假成真」,成功训练到大脑对「尿袋」的「容量」改变了。

所以,医生就要我反过来练习,喝水后,计算一下,在45分钟—一个小时之间,即使有了些许尿意,(不是那种特别尿急忍尿的状况),也不上厕所,如果出门不是很尿急,也不要上厕所,然后,需要明白的是:膀胱是需要有一定尿量的,是要有足够容量的尿。

否则,老了之后,真的各器官功能都衰弱了下来,就会更加尿频了。

如是练习了近一个星期后,我按照平时的喝水习惯,有时候甚至比平时喝多一点,也逐渐减少了尿意。

如喝水之后,超过一个半小时也未必会尿急,简单来说是好像好了大半!

以前真的迷信睡前要先排光。这几天晚上最多排一次,有一天还到早上才尿急醒。以前往往一个晚上要醒两三次,严重影响睡眠。

所以,夜晚频尿到底是一般人所相信的肾脏或前列腺问题,还是身体的适应能力,自己去实验实验就知道了。

揉耳朵:补肾 健脑 预防疾病

文章来自互联网

坚持揉搓耳朵好处多

中医上面有记载,在小小的耳朵上,分布着93个穴位,全身器官组织在这里都有特定的反射区。当身体有病变的时候,往往会在耳朵相应部位出现疼痛敏感,其皮肤的感应也会发生变化。这样,通过刺激耳朵的相应部位,就可以预防和治疗相应的疾病。

耳与全身的生理、疾病有密切关系,传统中医认为“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有络于耳”,因此,平时如能坚持搓耳、捏耳,就可强健身体,疏通经络,活血补气。 常搓耳朵还能增益容颜。治疗高血压、低血压,清脑明目,增强抵抗力,和抗衰老的效果。

肾主耳,所以 搓热耳垂 ,有补肾的效果。

动作要领:双手搓耳朵,自上而下,从耳尖到耳垂 ,上下搓50-100次。

将这些套动作做完后,你如果觉得耳朵发烫,浑身充满暖意,手上也微微出汗,说明效果达到了,全身的气血、经络和五脏六腑都得到了一次锻炼和清洗。

甩腿功 治愈膝关节

https://v.qq.com/x/page/k06586rm6on.html

摘自日野原重明《活好》一书

原来这个方法还真是大有来头,源于迄今所发现的最古老的一部导引典籍《引书》,是 1984 年 在湖北江陵张家山出土的竹简。“引膝痛”是《引书》专门针对膝关节疼痛给出的指导方案。方法是:单手扶住一个支撑点,一条腿支撑身体,另一条腿前后摆动千次,两侧倒换着做,可以在两个小时内分几次完成,方法简单,一看就会,再看原理,可谓大道至精至简。

治疗膝关节痛,摆动的却是髋关节,这是什么道理呢?

膝关节痛,直接练膝关节,不仅痛苦效果也不好,甩动髋关节,就牵扯了膝关节周围的肌腱、韧带,整个系统就联动起来了,没想到一个简单的动作后面有这么缜密的心思。视频中的罗从风医生用西医解剖学解释了其中的原理。膝关节周围有很多肌腱和韧带附着点,附着点的另一头就在髋关节骨盆的上面,甩动髋关节就拉动了膝关节周围的肌腱和韧带,增加膝关节滑液的流动,使软骨的再生得到增强,从而整体改善膝关节的功能,缓解疼痛。

真是不能不佩服我们古代的医家,他们不知道什么解剖学,却懂得利用相互关系整体辨治,治本以治标。古老的智慧惠及后世,功德无量。

视频中的顾女士介绍了自己用这个方法的过程和效果。她用这个方法两年了,她说,甩到半年的时候,站着的时候腿不麻了,走平地不疼了;到一年以后,上下楼也不疼了;意外的收获是腰上的赘肉少了,体重减了二十斤。以前腿疼,哪里也不敢去,现在到处去旅游。

看完视频,我着手准备,买了瑜伽砖垫脚,还做了个循序渐进的小计划。11月4日开始练起。

甩腿一个月以来也有些心得。一是,要放松自己,心静体松,不能拿着劲儿,比如扶着支撑点的手只是松松的扶着即可,不用着力。二是,腿尽量甩得高一点儿,脚尖往上往后翘,腿下来的时候,脚尖尽量向后伸,这样可以活动踝关节,抻拉腿后的筋道。

 

 

动态站桩:平甩功

https://haokan.baidu.com/v?vid=3689669304167054850&pd=bjh&fr=bjhauthor&type=video

文/李凤山

平甩功主要在“平”的意境上多下功夫。平甩功能让气血到达四肢末梢,排出不洁之气,而且基于十指连心的道理,气血会回流循环到五脏六腑,使全身气脉畅通,筋骨松开,使全身灵活,有弹性。这个功法学起来很简单,而且经过持恒锻炼,可以改善各种身心病症。这个看似平凡的功法,却可以练出不平凡的效果。

许多的甩手功有练习的禁忌,而且不是什么人都适合练习,但是梅门的平甩功不同,它用是经过梅门多年的体证,属细水长流型。在动作上讲究宁可慢不要快,练的时候全身放松,手自然摆动,但虽说是放松,但松中有动,而非完全的静止;动中又有松,也非用力的动态,所以是一种很细致的运动,而且阴阳调和,刚柔并济。此外,练习时只要呼吸自然就好,所以非常适合普传。因此,所有爱好修行、养生、气功、导引术的人,都应首先学习平甩功。

平甩功具有以下几项特点:

只需要方圆场地即可练习。

简单易学,调和阴阳,不会走火岔气。

简易进入身心平衡的状态,可提高锻炼者的学习兴趣。

练后立即见效,可达循环,排毒,补充与平衡的效果,让人倍觉可贵。

因为简单,所以容易养成每日练功的习惯,此为学习任何功夫的基本条件。

在修行过程中遇到瓶颈时,平心静气,轻松平衡的甩,平甩功可助一臂之力,突破障碍。

想要达到身心合一,万法归一的境界,也可靠平甩功来导引。

若想永远保持健康的身心,试试天天平甩不间断。

平甩功锻炼的动作说明

1、双脚与肩同宽,平行站立,呼吸自然。双手举至胸前,与地面平行,掌心朝下。

2、两手前后自然甩动,保持放松,不要刻意用力往后抬。气功要心平气和,全身放松。甩到舒服的位置,利用惯性,把手甩回至胸前。双手轻松打直,保持平行,五指微微舒展。

3、甩到第五下时,手往后甩的同时双膝微微下蹲,轻松的上下弹动两次(注意是弹动,不是弯两下)

练功注意事项:

1、一开始就要培养一种心境:不取巧,不求快,不贪功。

2、脚踏实地,呼吸自然。

3、双手在前面保持摆平,微微舒指,高度不过肩。

4、身形中正,左右平衡。

5、蹲的时候,保持膝盖弹性,视个人放松状况,可高蹲亦可低蹲。

6、速度和缓,保持规律。

7、每回至少甩10分钟(约500下),一日甩三回,若能一次持续甩20-30分钟,效果更好。

8、练毕,慢慢喝杯温开水,更有助气血循环,气机稳定。

平甩功的反应:

刚开始练习平甩功,可能会出现「酸、痛、麻、痒、胀」这五种排毒效应的感受,又称之为“五感”,但是锻炼一段时间之后,因个人身体状况不同,会产生更深入的反应现象。

「酸」:平甩时,在关节,腰部,颈部,背部,手或胳臂产生酸的现象,多是因为平时累积劳累的缘故。一个人若是长期过劳或紧张,会造成元气受损,抗体也会相对减弱。透过平甩,可以很快的把这种累积甩掉。

「痛」:出现痛感,是因为累积太久,以至于某些部位已经全然不通或几乎已经不通了。没有锻炼的人,在一般循环下,每次气血循环到那些不通的地方,就会自动躲开,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阻碍,于是碍久了成“癌”。“碍”有两种现象,一种是身体的堵塞,一种是心理的挂碍。身体和心理的阻碍,必须相提并论来调整,才能更见其功,但是如果没有正确的功法加上持恒的练习就经常会有力不从心的现象。

「麻」:麻的现象有两种,一种在是打通的过程中,遇到原本有阻碍的地方,因为气不断的去通它,所以产生的酸麻的感觉,这是可喜的现象,因为如果没有去疏通这些阻碍的地方,它就会堵住,堵到最后就会变痛了。另一种则是“麻木不仁”,意思就是每次气经过某个地方,感觉好象那里空了一块,似乎没有东西可以经过,这种现象相当危险,因为气血若是不能通过,就会变成淤血,淤血久了,就会腐坏,腐坏久了,若碰到细菌的感染,易变成“癌”。

「痒」:甩手时感觉到痒,是因为气到了,这种痒,不是外面有虫子在爬的痒,而是完全从里面发展出来的痒,搔也搔不到痒处的痒,这是可喜的现象,表示功有练进去了。

「胀」:胀的感觉通常出现在身体的末梢,这表示回流不够好,身体若是不畅通,心就不畅通,身畅而后心畅,心畅而后身更畅,身心是相互辉映的。一般人身体出了毛病,很少能继续保持心情愉快,情绪低落,会造成生命力降低,抗体衰弱,免疫功能变弱,但是只要持恒的平甩,就可以改善回流欠佳的现象,使得身心舒畅。

平甩功的调整:

任何功法都不能练老。在练平甩功的过程中,要时时反观自省,藉由一些角度来自我检查,自我调整:

1、注意两脚是否平行,身体是否平衡。

2、注意呼吸是否始终保持内外平衡,逐渐去领会生生不息的韵律感。

3、注意是否练出气达末梢的感觉,如此才能跟五脏六腑相互辉映。

4、注意练功所产生的“五感”,去仔细体会身体的健康程度。

5、注意速度,避免越甩越快,才能形成一定的惯性,不使气机浮躁,使精神系统和神经系统达到最完美的协调。

平甩功的功效:

甩500下约10分钟 ,第一个10分钟可以达到浑身的循环,第二个10分钟开始进入我们身体过劳之处,第三个10分钟开始调整病灶,达到以柔克刚的境界。

平甩时,因为放轻松,保持四平八稳,全身上下不用力,自然而然可练出韧性和弹性,体会“在有力中无力”“在无力中有力”的意境。

平甩的屈膝动作,非可以负重与用力,要保持轻松,因此长期锻炼之后,膝盖会更灵活有劲,不老化,甚至退化的关节也会活化开来。每甩第五下蹲一蹲,松中带沉,一沉到底,让人不会心浮气躁,也不会因为不断地动而变得身体紧张。这个规律性,使人动静合一,自然集中,日久渐能进入高妙的神定状态。

整体来讲,十指充满而后感传,由感传而循环,因此,五脏六腑很容易得到滋养,甚至受损的脏腑也会得到修复。即使是年纪大的人,只要用心锻炼,就可以消除许多老毛病和老人病,达到一通百通的效果。

Page 2 of 3
1 2 3